新初三下知识点9

时间:2019-05-13 16:05: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初三下知识点9》,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初三下知识点9》。

第一篇:新初三下知识点9

1异养(腐生、寄生、共生)真菌: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无叶绿体但有成形

2、无性生殖的应用:(1)嫁接(砧木与接穗的形成层紧密结合才能成活,开花结果与接穗保持一致)(2)扦插(3)压条 以上都需要提供适宜的条件。注意: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

3...若虫.成虫。蝗虫、螳螂、蟋蟀

4活(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5卵细胞包括:卵黄、卵黄膜、胚盘三部分。

6、.遗传: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亲子代间或子代个间的差异

7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形式。111、性状的遗传实质: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给子代;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第二篇:初三下物理知识点总结

一个人的知识面是一个圆圈,知识储备越多,圆圈越大,接触到的面积便越广阔,便能掌握和窥视更多的机会。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初三下物理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初三下物理知识点1

一、分子热运动

1.分子运动理论的初步认识

(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3)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气体、液体、固体均能发生扩散现象。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并且间接证明了分子间存在间隙。

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1)当两分子间的距离等于 10-(-10)米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 , 叫做平衡位置。

(2)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小于 10-(-10)米时,分子间斥力大于引力,表现为斥力;

(3)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大于 10-(-10)米时,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表现为引力;

(4)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大(大于分子直径的 10 倍以上)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可近似认为分子间无相互作用力。

二、内能

1.内能

(1)物体的内能

从宏观的角度来说,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及体积都有关。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加,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2)热运动

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的温度越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慢。内能也常叫做热能。

(3)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①物体的内能的多少与物体的温度、体积、质量和物体状态有关;而机械能与物体的质量、速度、高度、形变有关。它们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

②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但有些物体可以说没有机械能,比如静止在地面土的物体。

2.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与热传递

(1)做功

①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

②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是内能与其他形式的能相互转化的过程。

(2)热传递

①热传递的条件: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不同部分)存在温度差。

②物体吸收热量,物体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物体的内能减少。

③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3.做功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4.热量

(1)概念: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

(2)热量反映了热传递过程中,内能转移的多少,是一个过程量。所以在热量前面只能用“放出”或“吸收”,绝对不能说某物体含有多少热量,也不能说某物体的热量是多少。

(3)热量的国际单位制单位:焦耳(J)

三、比热容

1.比热容的概念

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用符号 c 表示比热容。

2.比热容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容的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 J/(kg ·℃)。

3.比热容的物理意义

水的比热容是 4.2 ×10-3 J/(kg ·℃)。

它的物理意义是:1千克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 ℃,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 4.2 ×10-3 J。

4.比热容表

(1)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各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

(2)从比热表中还可以看出,各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这就意味着,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要小些。

水的这个特征对气候的影响,很大。在受太阳照射条件相同时,白天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温度升高的慢,夜晚沿海地区温度降低也少。所以一天之中,沿海地区温度变化小,内陆地区温度变化大。在一年之中,夏季内陆比沿海炎热,冬季内陆比沿海寒冷。

(3)水比热容大的特点,在生产、生活中也经常利用。

如汽车发动机、发电机等机器,在工作时要发热,通常要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冬季也常用热水取暖。

6.热量的计算

Q=cmΔt。式中,Δt叫做温度的变化量。它等于热传递过程中末温度与初温度之差。

注意:物体温度 升高到(或降低到)与温度 升高了(或降低了)的意义是不相同的。比如:水温度从 lO℃升高到 30℃,温度的变化量是 Δt==30℃-lO ℃=2O℃,物体温度升高了 30℃,温度的变化量 Δt =30 ℃。

初三下物理知识点2

一、热机

1.内燃机及其工作原理

将燃料的化学能通过燃烧转化为内能,又通过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按燃烧燃料的不同,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柴油机等。

(1)汽油机和柴油机都是一个工作循环为四个冲程即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的热机。

(2)一个工作循环对外做一次功,曲轴转2周,飞轮转2圈,活塞往返2次。

(3)压缩冲程是对气体压缩做功,气体内能增加,这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4)做功冲程是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这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5)汽油机和柴油机工作的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是燃气对活塞做功,其它三个冲程要靠飞轮的惯性完成。

(6)判断汽油机和柴油机工作属哪个冲程应抓住两点:气门的开闭情况;

活塞的运动方向。

(7)汽油机和柴油机的不同处

2.燃料的热值

(1)燃料的热值

①定义: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与其质量之比,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用符号“ q”表示。

②热值的单位 J/kg,读作焦耳每千克。还要注意,气体燃料有时使用 J/m3,读作焦耳每立方米。

(2)在学习热值的概念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完全燃烧”是指燃料全部燃烧变成另一种物质。

②强调所取燃料的质量为“ lkg ”,③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的计算:一定质量 m的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为:Q=qm,式中,q 表示燃料的热值,单位是 J/kg;m表示燃料的质量,单位是 kg;Q表示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单位是 J。

若燃料是气体燃料,一定体积 V的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为:Q=qV。式中,q 表示燃料的热值,单位是 J/m-3;V表示燃料的体积,单位是m-3;Q表示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单位是 J。

二、热机的效率

(1)定义

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

(2)公式

η=W/Q×100%。式中,W为做有用功的能量;Q总为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能量。

(3)提高热机效率的主要途径

①改善燃烧环境,使燃料尽可能完全燃烧,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

②尽量减小各种热散失。

③减小各部件间的摩擦以减小因克服摩擦做功而消耗的能量。

④充分利用废气带走的能量,从而提高燃料的利用率。

三、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1.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2.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重要、最普遍的基本定律。

大到天体,小到原子核,也无论是物理学问题还是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天文学的问题,所有能量转化的过程,都遵从能量守恒定律。

3.“第一类永动机”永远不可能实现,因为它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

初三下物理知识点3

一、两种电荷

1.摩擦起电

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叫摩擦起电。

2.两种电荷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同中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验电器

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5.电荷量(电荷)

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为 C。

6.元电荷

(1)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组成;

(2)最小的电荷叫元电荷(一个电子所带电荷)用 e 表示;e=1.6×10--19;

(3)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电性相反,整个原子呈中性。

7.摩擦起电的实质

电荷的转移。(由于不同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所以摩擦起电并没有新的电荷产生,只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失去电子的带正电,得到电子的带 等量负电)

8.导体和绝缘体

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塑料等);导体和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

二、电流和电路

1.电流

(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流方向: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负电荷定向移动方向和电流方向相反);

(3)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2.电路

(1)用导线将用电器、开关、用电器连接起来就组成了电路;

(2)电源:提供电能(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3)用电器:消耗电能(把电能转化成其它形式的能)的装置。

3.电路的工作状态

(1)通路:处处连通的电路

(2)开路:某处断开的电路

(3)短路:用导线直接将电源的正负极连同

4.电路图及元件符号

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画电路图时要注意:整个电路图导线要横平竖直;元件不能画在拐角处。

三、串联和并联

1.串联电路

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串联电路

串联电路特点: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各用电器互相影响。

2.并联电路

把电路元件并列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并联电路

并联电路特点:电流有多条路径;各用电器互不影响。

3.常根据电流的流向判断串、并联

从电源的正极开始,沿电流方向走一圈,回到负极,则为串联,若出现分支则为并联。

4.电路的连接方法

(1)线路简捷、不能出现交叉;

(2)连出的实物图中各元件的顺序一定要与电路图保持一致;

(3)一般从电源的正极起,顺着电流方向,依次连接,直至回到电源的负极;

(4)并联电路连接中,先串后并,先支路后干路,连接时找准节点。

5.在连接电路前应将开关断开

四、电流的测量

1.电流

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符号 I,单位是安培,符号 A,还有毫安(mA)、微安(μ A)1A=10-3 mA=10-6 μA

2.电流的测量

用电流表;符号○ A

3.电流表的结构

接线柱、量程、示数、分度值

4.电流表的使用

(1)先要三“看清”:看清量程、指针是否指在临刻度线上,正负接线柱;

(2)电流表必须和用电器串联;(相当于一根导线)

(3)选择合适的量程(如不知道量程,应该选较大的量程,并进行试触。)

注:

试触法:先把电路的一线头和电流表的一接线柱固定,再用电路的另一线头迅速试触电流表的另一接线柱,若指针摆动很小(读数不准),需换小量程,若超出量程(电流表会烧坏),则需换更大的量程。

5.电流表的读数

(1)明确所选量程;

(2)明确分度值(每一小格表示的电流值);

(3)根据表针向右偏过的格数读出电流值。

初三下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三篇:初三下世界历史知识点总结

初三下世界历史知识点总结

1、俄国十月革命(俄历十月)的时间: 公历: 1917、11

意义:1,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2,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3,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4, 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的运动的发展,5,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2、一战后的世界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对德的《凡尔赛和约》和对奥、匈、土、保的和约构成的凡尔赛体系,构建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凡尔赛体系”。

由华盛顿会议内容构成的华盛顿体系,建立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华盛顿体系”。其间,关于中国问题的条约是《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从而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3、1929—1933 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①开始的国家:美国,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②特点: 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

4、罗斯福新政

(1)目的:(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2)中心措施:对工业调整;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了政府对工业生产的控制和调节

5、主要法西斯政权

德国

1933年希特勒上台

二战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意大利:1922 年 墨索里尼执政

建立最早的法西斯政权

日 本: 1936 年 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

标志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6、绥靖政策的顶峰:慕尼黑阴谋

7、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二战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二战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

二战扩大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进一步扩大。

8、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 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9、1945年,雅尔塔会议上决定成立联合国。

10、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1942、7—1943、2)斯大林格勒战役

11、美英盟军开辟欧洲第二战场:1944年6月,美英盟军 诺曼底登陆

(注:第一战场是苏德战争)12、1945、5、8,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结束。1945、9、2

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13、战后美国新经济的主要特征(九十年代以来)——信息化、全球化

14、欧盟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内部逐步使用单一的货币欧元

性质:欧洲国家政治、经济一体化的联盟

15、战后日本的崛起(考选择):

原因: 战后初推行民主化改革,推行非军事化国策;

美国的扶持;

朝鲜战争爆发,美军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用物资,刺激了日本经济的繁荣;

重视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发展,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方针,推行严格的科学管理制度。

20世纪70年代以来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20世纪80年代以后,日本实行“科技立国”政策,促进经济发展。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日本政治大国的欲望也开始膨胀,军费支出不断增加,引起亚洲邻国的关注与不安。

16、苏联的解体 1991年底

标志着“冷战”的结束。

17、1960年,非洲17个国家独立,称“非洲独立年” 18、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与奴役非洲约五个世纪的历史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19、巴以冲突(巴勒斯坦与以色列)-----中东问题的关键:

原因: ①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极为重要,石油资源丰富,是各个历史时期世界列强的必争之地;

②历史、宗教、种族等因素。

20、冷战政策

(1)含义:美国带领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以“遏制”共产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2)构成:

①政治上:杜鲁门主义,②经济上:马歇尔计划;

③军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3)冷战起止:1947年“杜鲁门主义”美苏冷战的开始 1991 年苏联解体,美苏冷战(两极格局)随之结束

21、美苏争霸

五十年代赫鲁晓夫担任苏联领导人后,争取与美国取得平等地位,企图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美苏开始了长达三十多年的争霸。(苏联解体,美苏争霸自然结束了)

22、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当今世界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发展。

“一超多强”:“一超”指的是美国,“多强”指的是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

(2)、特点: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经济实力越来越具有决定性作用。

(3)科索沃战争表明:

1.美国为了称霸世界,成为世界领袖,打出“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号随意干涉别国内朝(这里指南斯拉夫)2.美国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挑战

3.表明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23、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表现:

(1)、1995 年 1 月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

(2)、具体表现: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影响增大;生产活动全球化趋势加快; 其中,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跨国公司起着主要作用。

24、第三次科技革命

(1)20 世纪四五十年代,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标志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2)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标志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

(3)成就:原子能、电子技术、航天技术、生物工程(克隆技术尤为引人注目)

(4)影响

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

25、现代文学和美术 现代音乐和电影

⑴美术

毕加索

抗议德国法西斯轰炸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的暴行而作的(反法西斯)作品名称《格尔尼卡》 ⑵电影

诞生

1895年12月28日(19世纪末),路易卢米埃尔在法国巴黎大咖啡馆首次把影片放映在银幕上供许多人观看,这一天被视为电影诞生日。

发展 从无声到有声,由黑白到彩色,由单一银幕到多种银幕

好莱坞

作为美国电影的代名词的好莱坞,好莱坞也是世界最著名的影城。奥斯卡奖是世界最有名的电影奖。

第四篇:初三物理知识点

初三物理知识点

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

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球 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是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一种粒子;一般大小只有百亿分之几米(0.3-0.4nm)。物质三态的性质:

固体:分子排列紧密,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固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液体: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小;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气体: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间作用力微弱,易被压缩,气体具有流动性。

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和太阳系相似),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纳米科技:(1nm=10 m),纳米尺度:(0.1-100nm)。研究的对象是一小堆分子或单个的原子、分子。

二、质量

质量: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的大小与形状、状态、位置、温度等无关。物理量符号:m。单位:kg、t、g、mg。

1t=103kg, 1kg=103g, 1g=103mg.天平:

1、原理:杠杆原理。

2、注意事项:被测物体不要超过天平的称量;向盘中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不能把砝码弄脏、弄湿;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

3、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2)把游码放到标尺放到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线或左右摆动幅度相等)。(3)把物体放到左盘,右盘放砝码,增减砝码并调节游码,使天平平衡。(4)读数: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对应的刻度值。注:失重时(如:宇航船)不能用天平称量质量。

三、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殊属性;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成正比,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定值。

密度: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大小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受到温度的影响,与质量、体积无关。公式:

单位:kg/m3

g/cm3 1×103kg/m3=1g/cm3。1L=1dm3=10-3m3;1ml=1cm3=10-3L=10-6m3。

四、测量物质的密度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天平、量筒、烧杯、细线 量筒:测量液体体积(可间接测量固体体积),读数是以凹液面的最低处为准。测固体(密度比水大)的密度:步骤:

1、用天平称出固体的质量m;

2、在量筒里倒入适量(能浸没物体,又不超过最大刻度)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1;

3、用细线拴好物体,放入量筒中,读出总体积V2。

注:若固体的密度比水小,可采用针压法和重物下坠法。

测量液体的密度:步骤:

1、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

2、把烧杯里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液体的体积V2;

3、用天平称出剩余的液体和烧杯的质量m2。

五、密度与社会生活

密度是物质的基本属性(特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

密度与温度:温度能够改变物质的密度;气体热膨胀最显著,它的密度受温度影响最大;固体和液体受温度影响比较小。

水的反常膨胀:4℃密度最大;水结冰体积变大。

密度应用:

1、鉴别物质(测密度)

2、求质量

3、求体积。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

一、运动的描述

运动是宇宙中普遍的现象。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二、运动的快慢

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公式:

速度的单位是:m/s;km/h。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

三、时间和长度的测量

时间的测量工具:钟表。秒表(实验室用)单位:s

min

h

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

长度单位:m

km dm cm mm μm nm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厚的刻度尺的刻线要紧贴被测物体。(4).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5).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四、力

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的单位是:牛顿(N),1N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就叫力的示意图。

五、牛顿第一定律

亚里士多德观点:物体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伽利略观点:物体的运动不须要力来维持,运动之所以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作用。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收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六、二力平衡平衡力: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因为物体受到的是平衡力。

二力平衡: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平衡。

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第十三章 力和机械

一、弹力 弹簧测力计

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弹性。

塑性:物体受力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塑性。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收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就越长。(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1)认清分度值和量程;(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秤的量程。

二、重力

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1、重力的大小叫重量,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G=mg.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指向地心)。

3、重力的作用点(重心):地球吸引物体的每一个部分,但是,对于整个物体,重力的作用好像作用在一个点,这个点叫重心。(形状规则、质地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三、摩擦力

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决定摩擦力(滑动摩擦)大小的因素:【实验原理:二力平衡】

1、压力(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2、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摩擦的分类:

1、静摩擦: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没有发生相对的运动。

2、动摩擦:(1)滑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2)滚动摩擦:轮状或球状物体滚动时产生的摩擦,通常情况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

增大摩擦力方法:使接触面粗糙些和增大压力。

减小有害摩擦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2)减小压力;(3)用滚动代替滑动;(4)使接触面分开(加润滑油、形成气垫)。

四、杠杆

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叫杠杆。

杠杆的五要素: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2、动力:作用在杠杆上,使杠杆转动的力;

3、阻力:作用在杠杆上,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4、动力臂: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5、阻力臂: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三种杠杠杆:(1)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如钓鱼杠,理发剪刀等)(3)等臂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

五、其他简单机械

定滑轮特点:(轴固定不动)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忽略摩擦和动滑轮重),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滑轮组:

1、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即F=G/n(G为总重,n为承担重物绳子断数)

2、S=nh(n同上,h 为重物被提升的高度)。

3、奇动(滑轮)、偶定(滑轮)。

轮轴:由一个轴和一个大轮组成,能绕共同轴线旋转的简单机械;动力作用在轮上省力,作用在轴上费力。

斜面:(为了省力)斜面粗糙程度一定,坡度越小,越省力。应用:盘山公路、螺旋千斤顶等。第十四章 压强和浮力

一、压强

压力: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1)有的和重力有关;如:水平面:F=G(2)有的和重力无关。

压力的作用效果:(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跟压力、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压强公式:,式中p单位是:pa,压力F单位是:N;受力面积S单位是:m2。

增大压强方法:(1)S不变,F增大;;(2)F不变,S减小;(3)同时把F增大,S减小。

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二、液体的压强

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液体具有流动性。

液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

液体压强计算:,(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kg/m3;g=9.8n/kg;h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m。)据液体压强公式:,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等无关。连通器: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连通器原理:连通器如果只装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

应用:船闸、、锅炉水位计、茶壶、下水管道。

三、大气压强

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具有流动性而产生的,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

1、托里拆利实验(最先测出):实验中玻璃管上方是真空,管外水银面的上方是大气,是大气压支持管内这段水银柱不落下,大气压的数值等于这段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2、课堂实验:用吸盘测大气压:(原理:二力平衡F=大气压p=F/s)

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金属盒)气压计。

标准大气压:把等于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3×105pa。

大气压的变化:和高度、天气等有关;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在海拔3000m以内,大约每升高10m,大气压减小100pa。○(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抽水机是利用大气压把水从低处抽到高处的。在1标准大气压下,能支持水柱的高度约 10.3m高。

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飞机的升力:飞机前进时,由于机翼上下不对称,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较小,下方流速小,压强较大,机翼上下表面存在压强差,这就产生了向上的升力。

五、浮力

浮力: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

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液体中)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

(1)F浮 < G 下沉;(2)F浮 > G 上浮(最后漂浮,此时F浮=G)(3)F浮 = G 悬浮或漂浮

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

(1)>

下沉;(2)<

上浮;(3)=

悬浮。(不会漂浮)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阿基米德原理公式: 计算浮力方法有:

(1)称量法:F浮=G-F,(G是物体受到重力,F 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3)阿基米德原理:

(4)平衡法:F浮=G物(适合漂浮、悬浮)

六、浮力利用

(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

排水量:轮船按照设计要求,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排水量=轮船的总质量(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3)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4)密度计: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利用物体漂浮在液面的条件工作(F浮=G),刻度值上小下大。第十五章 功和机械能

一、功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功的计算:力与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W=FS。单位:焦耳(J)1J=1Nm 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二、机械效率

有用功:为实现人们的目的,对人们有用,无论采用什么办法都必须做的功。额外功:对人们没用,不得不做的功(通常克服机械的重力和机件之间的摩擦做的功)。

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计算公式:η=W有用/W总

机械效率小于1;因为有用功总小于总功。

三、功率

功率(P):单位时间(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计算公式:。单位:P→瓦特(w)

推导公式:P=Fv。(速度的单位要用m)

四、动能和势能

能量: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能做的功越多,能量就越大。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其中,速度对物体的动能影响较大。注:对车速限制,防止动能太大。

势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势能。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质量相同的物体,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高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五、机械能及其转化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J 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方式有: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可相互转化;动能和弹性势能之间可相互转化。

机械能守恒: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住转化,机械能的总和保持不变。

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转动,机械能守恒;近地点动能最大,重力势能最小;远地点重力势能最大,动能最小。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第十六章 热和能

一、分子热运动

分子运动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热运动: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有引力;引力使固体、液体保持一定的体积。分子间有斥力,分子间的斥力使分子已离得很近的固体、液体很难进一步被压缩。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二、内能

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物体的内能与温度和质量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1、热传递: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低温的物体温度升高,高温的物体温度降低,这个过程叫热传递。发生热传递时,高温物体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内能增加。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内能的多少叫热量(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单位:J。

2、做功:(1)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本身的内能会减少。

温室效应:太阳把能量辐射到地表,地表受热也会产生辐射,向外传递热量,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阻碍这种辐射,地表的温度会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这就是温室效应。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砍伐森林,加剧了温室效应。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三、比热容

比热容(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种类和状态相同,比热就相同。

比热容的单位是:J/(kg•℃),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水的比热容是:C=4.2×103J/(kg•℃),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耳。热量的计算:

① Q吸

=cm(t-t0)=cm△t升(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J;c 是物体比热容,单位是:J/(kg•℃);m是质量;t0 是初始温度;t 是后来的温度。② Q放 =cm(t0-t)=cm△t降

四、热机

热机原理:燃料燃烧把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做功又转化成机械能。内燃机:燃料在气缸内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燃气推动活塞做功。常见内燃机:汽油机和柴油机。

内燃机的四个冲程:

1、吸气冲程;

2、压缩冲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3、做功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4、排气冲程。

热值(q):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燃烧的热值。单位是J/kg或J/m3。

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Q放 =qm; 热值是物质的一种特殊属性 热机的效率: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热机的效率。的热机的效率是热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热机的各种损失中,废气带走的能量最多,设法利用废气的能量,是提高燃料利用率的重要措施。

五、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例子:在一定的条件下,各种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摩擦生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发电机发电,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电动机工作,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植物的光合作用,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燃料燃烧,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第十六章、能源和可持续发展

一、能源家族

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叫化石能源。

一次能源: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化石能源、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核能等)

二次能源: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的能源。(电能)

生物质能:由生命物质提供的能量。

不可再生资源:(化石能源、核能)不可能在短时间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可再生资源:(水、风、太阳能等)可以在自然界里源源不断地得到补充。

二、核能

核能:原子核分裂或聚合时产生的能量。裂变:用中子轰击比较大的原子核,使其发生裂变,变成两个中等大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应用:核电、原子弹。聚变:质量较小的原子核,在超高温下结合成新的原子核,会释放出更大的核能。应用:氢弹。

三、太阳能

太阳—巨大的“核能火炉” 太阳是人类能源的宝库

太阳能的利用:

1、利用集热器加热;

2、利用太阳能电池发电。

四、能源革命

第一次能源革命:火的利用,柴薪为主要能源。

第二次能源革命:机械动力代替人类,由柴薪向化石能源转化。第三次能源革命:以核能为代表。能量转移和能量转化的方向性。

五、能源和可持续发展

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空气污染和温室效应的加剧。水土流失和沙漠化。未来的理想能源:

1、必须足够丰富,可以保证长期使用;

2、必须足够便宜,使大多数人用得起;

3、技术必须成熟,可以保证大规模使用;

4、必须足够安全、清洁,不污染环境。

第五篇:大学物理下知识点归纳

静电场知识点:

◎掌握库仑定律,掌握电场强度及电场强度叠加原理,掌握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公式

◎理解电通量的概念,掌握静电场的高斯定理及应用,能计算无限长带电直线、带点平面、带电球面及带电球的场强分布.◎理解静电力做功的特征,掌握电势及电势叠加原理,能计算一些简单电荷分布的电势 ◎理解电场强度与电势的关系,掌握静电场的环路定理

◎理解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能计算一些简单导体上的电荷分布规律和周围的电场分布 ◎能进行简单电容器电容的计算(*平行板电容器电容)

◎掌握各向同性电介质中D、E的关系及介质中的高斯定理

◎掌握平行板电容器储存的静电能的计算

重点:叠加原理求电场强度,静电场的高斯定理及应用,电势及电势的计算,静电场的环路定理,简单电容器电容的计算,介质中的高斯定理,电容器储存的静电能

稳恒磁场知识点

◎掌握毕奥—萨伐尔定律,能计算直线电流、圆形电流的磁感应强度

◎理解磁通量的概念,掌握稳恒磁场的高斯定理,掌握安培环路定理及其应用

◎掌握洛仑兹力和安培力公式,能分析运动电荷在均匀磁场中的受力和运动,了解霍尔效应,掌握载流平面线圈在均匀磁场中的磁矩和力矩计算。

◎掌握磁场强度、各向同性磁介质中H、B的关系及介质中的安培环路定理

重点:毕奥—萨伐尔定律及计算,安培环路定理及其应用,安培定律及应用,磁力矩,磁介质中的安培环路定理

电磁感应知识点:

◎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及应用

◎掌握动生电动势及计算、理解感生电场与感生电动势,◎理解自感和互感,能进行简单的自感和互感系数的计算

◎掌握磁场能量

◎理解位移电流和全电流环路定理

◎理解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积分形式及物理意义

重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及应用,动生电动势及计算,磁场能量,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积分形式

下载新初三下知识点9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初三下知识点9.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三下工作计划

    文峰中学初三年级组第二学期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宗旨,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以全面贯彻课改精神,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为工作思路;以“正人品、正风气、正形......

    初三数学知识点总结和归纳

    小编整理了关于初三数学知识点总结和归纳,包括三角形的定义、实数的概念运算、圆的知识点、代数、函数等有关知识点,初三数学知识点以供同学们参考和学习! 初三数学知识点 第......

    初三数学知识点归纳人教版(精选合集)

    初三数学知识点归纳人教版有哪些?初中数学学习是对学生逻辑计算能力的培养,学好初三数学的关键就在于要适时适量地进行总结归类,一起来看看初三数学知识点归纳人教版,欢迎查阅......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

    声学考点说明:声学在中考物理试卷中约占1~3分,常见的题型为选择和填空。本专题的主要知识点有: 1.知道空气的声速为340m/s(T=15),知道真空不能传声。2.知道乐音的三个特征,能够区......

    初三政治第三课知识点

    第三课认清基本国情 一、世界舞台上的中国(P32—P33) 1.地位、作用 (1)当今世界,中国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

    初三思想品德重要知识点归纳

    西藏仁布县中学 九年级《思想品德》知识点归类复习 一、“主体类 1、我国“一国两制”中的国家主体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主体是公有制,我国分配制度的......

    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

    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 一、圆的基本性质 1.圆的定义(两种) 2.有关概念:弦、直径;弧、等弧、优弧、劣弧、半圆;弦心距;等圆、同圆、同心圆。 3.“三点定圆”定理 4.垂径定理及其推论 5......

    初三物理内能知识点范文合集

    第二节内能 知识点一内能(重点) 1.分子动能: (1)组成物质的分子是不停运动的,分子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分子动能 (2)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动能越大 2.分子势能 (1)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