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艺所党支部中心组理论学习注重“三变三为”
工艺所党支部中心组理论学习注重“三变三为”
(党建信息)
一是变单纯被动学,为联系实际学。支部在学习上级政策精神的同时,结合工作实践,真正把上级精神贯彻到自己的工作全过程,锻炼自身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学习成为更好工作的重要手段。二是变组织命题定调,为自选命题各抒己见。支部根据自身工作实际选题,轮流授课。党课上引导党员们根据自己的工作实践,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围绕授课主题,畅所欲言,相互取长补短,展开热烈讨论,学习氛围活跃,学习效果明显。三是变学习中少数人唱主角,为大家唱主角。过去往往是支部书记或副书记等少数人,在会上宣读上级文件,提出工作要求,布置工作任务,学习方式单一。现在采取党员轮流授课的形式,个个唱主角,增加了学习的互动性。
第二篇:提高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质量三策
[图文]提高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质量三策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理论政策水平,是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和关键,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和要求,必须首先抓好各级党委中心组的理论学习,在提高质量、增强效果上下功夫。
提高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质量必须首先端正学风,激发内在动力。学风端正与否与学习质
量关系极大,学风不正就难有动力,甚至偏离正确的方向。总结反思一些单位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质量不高的经验教训,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一些同志学风不够端正。比如有的学习是为了应付检查,完成任务,眼睛盯在次数、天数和篇数这些形式上,而对是否真正学懂弄通则关注不够;有的学用脱节,不注意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学归学干归干,没有什么提高;还的采取实用主义态度,学习是为了写文章、作辅导,而简单地引用只言片语,断章取义,等等。这些思想认识问题不解决,学习质量就没有保证。因此,各级要通过学习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关于端正学风的重要论述,引导大家自觉地规范学风;针对存在的问题,适时运用整顿的方法匡正学风;大力宣传学理论先进典型,促使大家对照先进找差距,主动端正学风;联系单位建设发展和自身进步的实际,用实践的成果检验学风。从而自觉做到,不单纯以学习的次数、天数来衡量班子学习成效的优劣,重要的是要看大家是否真正学懂弄通了;不片面地以笔记的篇数、字数来评估个人学习质量的好差,重要的是看一个人的认识成果向实践成果和能力素质转化得如何。
提高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质量必须努力搞活方法,力求学懂弄通。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是提高理论学习质量的重要手段和保证。党委中心组除了要运用好读书、讨论、交流、走出去、请进来等一些传统的方法抓好理论学习外,还应注意搞好“四个结合”。一是把学理论与反思领导工作的经验教训结合起来,用科学理论指导工作实践。比如,一项大的任务或一个阶段的工件结束以后,尤其是在单位建设出现挫折,领导工作产生失误时,坐下来认真反思,在对工作成败得失的理性思考中,进一步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提高领导才能。二是把组织好自身学习与运用上级集训成果结合起来,用高层次的学习成果来促使大家提高学习兴趣,变一人学习为大家受益。三是把学理论与学习其他知识结合起来,用掌握的相关知识来深化对基本理论的领悟。一个人的能力素质,是多方面知识的综合反映,作为党委成员,不仅要懂政治、懂理论、懂政策,而且还要熟悉相关的知识。比如,挤时间、集中精力学经济、学法律、学历史、学文学,学习一切需要学习的东西。这样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又可以触类旁通,促进理论学习质量的提高。四是要把学理论与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结合起来,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成果来增强提高理论学习质量的信心。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制定的,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助于深化对基本理论的理解,达到融会贯通、相得益彰的效果。
提高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质量必须学用结合,见诸实践。理论学习本身固然有个提高质量的问题,但衡量的根本标准还是实践。因而,各级党委中心组在组织理论学习中,要坚持把学习的成果放到实践中去检验、去体现,从而使学习的质量理会为具体、更为客观。一是要在正确认识形势上见成效。当前,就是要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正确认识改革开放遇到的困难和不足,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客观辩证地看待单位建设的形势,在发展顺利时保持清醒头脑,在遇到挫折时不丧失信心。二是要在改造世界观上见成效。世界观的改造是一个根本的改造,而理论学习是促进世界观改造的一个重要途径和目的。领导干部要保持政治上的清醒与坚定,在“灯红酒绿”影响和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面前站稳脚跟,就要加强理论学习,增强免疫力,保持思想道德的纯洁性。当前特别是要正确运用手中权力,在处理热点敏感问题上,做到公道正派,不以权谋私,不搞特殊化。三是要在改进工作作风和方法上见成效。科学的工作方法和作风源于正确的思想方法和作风,正确的思想方法和作风又是建立在扎实的理论政策根基之上的。领导干部学理论,就要把改进工作作风和方法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坚持从实际出发,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按客观规律办事,防止工作上的片面性、绝对化;善于统筹协调工作,抓落实主要矛盾的解决带动次要矛盾的解决。四是要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上见成效。群众观点是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我们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领导干部要在学习和实践中,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时刻把群众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当好人民的公仆。
河南省平顶山市湛河区政府刘选启***
第三篇:提高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质量三策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理论政策水平,是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和关键,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和要求,必须首先抓好各级党委中心组的理论学习,在提高质量、增强效果上下功夫。
提高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质量必须首先端正学风,激发内在动力。学风端正与否与学习质量关系极大,学风不正就难有动力,甚至偏离正确的方向。总结反思一些单位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质量不高的经验教训,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一些同志学风不够端正。比如有的学习是为了应付检查,完成任务,眼睛盯在次数、天数和篇数这些形式上,而对是否真正学懂弄通则关注不够;有的学用脱节,不注意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学归学干归干,没有什么提高;还的采取实用主义态度,学习是为了写文章、作辅导,而简单地引用只言片语,断章取义,等等。这些思想认识问题不解决,学习质量就没有保证。因此,各级要通过学习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关于端正学风的重要论述,引导大家自觉地规范学风;针对存在的问题,适时运用整顿的方法匡正学风;大力宣传学理论先进典型,促使大家对照先进找差距,主动端正学风;联系单位建设发展和自身进步的实际,用实践的成果检验学风。从而自觉做到,不单纯以学习的次数、天数来衡量班子学习成效的优劣,重要的是要看大家是否真正学懂弄通了;不片面地以笔记的篇数、字数来评估个人学习质量的好差,重要的是看一个人的认识成果向实践成果和能力素质转化得如何。
提高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质量必须努力搞活方法,力求学懂弄通。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是提高理论学习质量的重要手段和保证。党委中心组除了要运用好读书、讨论、交流、走出去、请进来等一些传统的方法抓好理论学习外,还应注意搞好“四个结合”。一是把学理论与反思领导工作的经验教训结合起来,用科学理论指导工作实践。比如,一项大的任务或一个阶段的工件结束以后,尤其是在单位建设出现挫折,领导工作产生失误时,坐下来认真反思,在对工作成败得失的理性思考中,进一步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提高领导才能。二是把组织好自身学习与运用上级集训成果结合起来,用高层次的学习成果来促使大家提高学习兴趣,变一人学习为大家受益。三是把学理论与学习其他知识结合起来,用掌握的相关知识来深化对基本理论的领悟。一个人的能力素质,是多方面知识的综合反映,作为党委成员,不仅要懂政治、懂理论、懂政策,而且还要熟悉相关的知识。比如,挤时间、集中精力学经济、学法律、学历史、学文学,学习一切需要学习的东西。这样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又可以触类旁通,促进理论学习质量的提高。四是要把学理论与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结合起来,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成果来增强提高理论学习质量的信心。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制定的,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助于深化对基本理论的理解,达到融会贯通、相得益彰的效果。
提高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质量必须学用结合,见诸实践。理论学习本身固然有个提高质量的问题,但衡量的根本标准还是实践。因而,各级党委中心组在组织理论学习中,要坚持把学习的成果放到实践中去检验、去体现,从而使学习的质量理会为具体、更为客观。一是要在正确认识形势上见成效。当前,就是要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正确认识改革开放遇到的困难和不足,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客观辩证地看待单位建设的形势,在发展顺利时保持清醒头脑,在遇到挫折时不丧失信心。二是要在改造世界观上见成效。世界观的改造是一个根本的改造,而理论学习是促进世界观改造的一个重要途径和目的。领导干部要保持政治上的清醒与坚定,在“灯红酒绿”影响和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面前站稳脚跟,就要加强理论学习,增强免疫力,保持思想道德的纯洁性。当前特别是要正确运用手中权力,在处理热点敏感问题上,做到公道正派,不以权谋私,不搞特殊化。三是要在改进工作作风和方法上见成效。科学的工作方法和作风源于正确的思想方法和作风,正确的思想方法和作风又是建立在扎实的理论政策根基之上的。领导干部学理论,就要把改进工作作风和方法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坚持从实际出发,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按客观规律办事,防止工作上的片面性、绝对化;善于统筹协调工作,抓落实主要矛盾的解决带动次要矛盾的解决。四是要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上见成效。群众观点是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我们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领导干部要在学习和实践中,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时刻把群众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当好人民的公仆。
第四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设计三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设计三
一、教学目标设计: ①揣摩诗歌语言。
②品味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③进行朗读训练。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一首抒情诗,最能体现出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在制定的三个学习目标中,应该以“朗读训练”为重点(当然,也是难点)。无论是为深入理解体味本诗,还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熏陶,都要求教师不能忽视对学生进行诗歌朗读的指导训练。教学大纲中也要求诵读古典诗歌和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
三、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无论是为深入理解体味本诗,还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熏陶,都要求教师不能忽视对学生进行诗歌朗读的指导训练。教学大纲中也要求诵读古典诗歌和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经过考虑,我决定以“朗读训练”为切入点,再附以“揣摩语言”的方式,进而去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四、教学用具设计、实验教材设计或多媒体展示资料 用PowerPoint制作教学课件,根据教学过程,随堂使用。(具体见“教学过程”。)
五、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一)讲课之前的“开场白”设计
新颁布的《语文教学大纲》提出“要重视师生之间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注:由于进行优质课讲课比赛,采取易校讲课的方式。我的授课地点是胶州一中。学生是高二年级。我执教的是高三年级的课文--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讲课之前实行抓阄,老师学生互不见面。怎样跟学生快速沟通,并激发其学习兴趣,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和学的任务,为此,我决定临时来一段“开场白”。)临近上课还有一分钟,教师微笑着用平和的语气给学生说这样一段话:“同学们好,我姓张,来自胶州三中。三中是一所新学校(注:2000年5月由胶州师范学校改制办普通高中),我们很注重向先进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学习。今天来到这里,就是向一中的老师和同学们学习的。很高兴和大家合作上这一堂课,希望我们合作愉快。课后,我将把同学们的良好学风和美好风范带回三中,传达给三中的同学们。”
(分析:这段话说完后,我发现很多学生微笑地看着我,很友好的样子。讲课结束以后,一些听课的老师对我说:这些话很管用,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心抓住了,挺创新的。说句实在话,创新谈不上,内行的人一眼就能看出,这是在“拉拢”学生,有跟学生套近乎的嫌疑。实际上,适当地跟学生“套近乎”,目的是为了缩短老师与学生在心理和感情上的距离,以便在课堂上能够很好地合作。新课程标准强调师生之间要建立一种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关系,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学生会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应该说这是教学相长的真谛。我的“演技”不算高明,一些优秀教师在一些大型的观摩课和讲课比赛中早已使用。但在这节课的教和学中,我明显感觉自己给学生留下了良好的第一印象,课堂上同学们踊跃回答问题,积极主动地探究,好几次看似尴尬的“冷场”均“化险为夷”,师生之间交流融洽、配合默契,很好地完成了教和学的任务。注重了师生之间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拘成规,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二)精心设计导语 我的导语是这样设计的: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杜甫的一首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注:用多媒体在字幕上打出题目)大家都知道,唐朝有两位伟大的诗人,一位是李白,他是浪漫主义诗人,人们把他叫做“诗仙”;再一位就是杜甫,他是什么诗人?(学生回答:现实主义诗人。教师板书。)人们叫他为 ?(学生回答:“诗圣”。教师板书。)
1982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杜甫命名为“世界文化名人”。杜甫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杜甫43岁的时候,爆发了一场有名的战乱,那就是 ?(学生回答:安史之乱。教师板书。)这是一场民族大灾难。当时是田园荒芜、战乱频仍,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到处是饥饿哀号,到处是流血死亡。杜甫和人民一起流浪,饱受了战乱之苦,写下了许多浸透着血泪的伟大诗篇。这些诗篇因为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被人们称之为“诗史”--用诗歌写成的历史。我们刚学过他的诗歌《登高》。我起个头,大家一起背诵。(注:学生背诵完毕,教师用多媒体打出画面凄冷的字幕--《登高》全诗,并用异色突出“万里悲秋常作客”一句)是呵,万里悲秋常作客。“万里”不是一万里路,“作客”也不是到别人家里吃饭、聊天,而是“居无定所、到处飘泊、客居他乡”的意思。《登高》一诗即是诗人客居四川奉节时所写,抒发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公元759年岁末,杜甫一家辗转流浪到了成都,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找了一块荒地,盖了一所茅屋,总算暂时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有了一个栖身之所。茅屋的建造很不容易,事事都需要亲戚朋友的帮助。但茅屋建造的并不坚固,两年后的一个秋天,一场大风把茅草给卷走了。杜甫一家只好在风雨淋漓中度过了一个难堪的不眠之夜。此情此景,杜甫感慨万端,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不朽的诗篇。
(分析:这是一段看起来挺冗长的导语,须耗时约五分钟,很容易有满堂灌之嫌。而我之所以仍坚持这样做,乃是为了营造出一种浓浓的学习诗歌的感情氛围,从而实现“熏陶感染”、情感教育的目的。新课程标准重视语文教育的丰富内涵,强调在语文教学中要靠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方式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也提出了认知与情意的统一。传统的教学论研究忽视了教学中的情感问题,把生动、复杂的教学活动囿于固定、狭窄的认知主义框框之中。新制定的课程标准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要素的和谐统一,从而使学生从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因此,致力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把它们有机地渗透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去,并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使其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对高二的同学来说,对杜甫的理解,以前也许只限于“三吏”“三别”的一鳞半爪的知识。补充“世界和平理事会”把杜甫命名为“世界文化名人”的内容,会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杜甫确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从而热爱祖国优秀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对“这是一场民族大灾难。当时是田园荒芜、战乱频仍,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到处是饥饿哀号,到处是流血死亡。杜甫和人民一起流浪,饱受了战乱之苦,写下了许多浸透着血泪的伟大诗篇”这一段描写“安史之乱”文字,我用了慷慨急昂的语调,抑扬顿挫、满含激情地进行了朗读。此时,我的心情很激动,同学们也被我的激情所感染。精心设计的导语营造出了浓浓的学习诗歌的氛围,把学生带进特定的情境中,为下面我进一步顺理成章地提出学习目标做了很好的铺垫。)
(三)指导学生进行诗歌朗读
(分析:鉴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一首抒情诗。我为学生设计了三个学习目标:①揣摩诗歌语言 ②品味思想感情 ③进行朗读训练。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无论是为深入理解体味本诗,还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熏陶,都要求教师不能忽视对学生进行诗歌朗读的指导训练。教学大纲中也要求诵读古典诗歌和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经过考虑,我决定以“朗读训练”为切入点,再附以“揣摩语言”的方式,进而去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因此,运用诗歌朗读知识,为本诗朗读训练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1、指导学生整体感知,领会作者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和沉郁顿挫的风格,局部则要求学生把握四节诗的情感分别是:痛惜、痛心、痛苦和忧国忧民。以此确定全诗的感情基调与各节的语气。具体做法如下: 先让学生齐读,并提醒学生在齐读时注意字的读音,注意领会这首诗的思想感情。
学生齐读完后,教师纠正“俄顷”、“丧乱”、“突兀”、“见此屋”等几个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教师适当进行朗读指导,强调如何深入领会诗的意境,读出诗歌所包含的深刻的思想感情来。
然后又让学生齐读。
连续齐读二遍之后,再让一个同学单独朗读。学生读完,教师应肯定其能根据诗歌感情的需要处理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优点。最后,教师进行范读。(注:要读得声情并茂、抑扬顿挫。读毕,如果效果好,学生会报以热烈的掌声,使课堂气氛达到一个小高潮。从而更好的进行下一个环节的教学。)
2、局部赏析
⑴、让学生根据第一个诗节的内容,在“秋风”一词的前面加上一个适当的词语构成偏正短语并且阐述理由。(分析:学生很可能选择“无情”、“猛烈”“凶猛”等词语。根据是此段中有“怒号”一词说明风之大,风之猛烈和无情等。鉴于此,教师可以顺势推理,把第一句改为“八月秋高风猛烈(或无情、凶猛等)”并让学生跟原文比较孰优孰劣,弄清“怒号”的拟人化用法是最佳的。从而达到“炼字”的目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从本段中再找出描写风之猛烈的词语“卷”,并跟“刮”、“吹”等词语比较优劣。明确:“卷”字好,因为很形象化,有力度,跟后面的动词“飞”-“洒”-“挂 ”-“飘转”-“沉”相对应。
(分析:根据上下文语境揣摩语言,确定词语是否用的得当,这种阅读方法很好。在揣摩语言的基础上,再让学生齐读第一段,教师进一步强调朗读时要重点突出这些词语,注意体会其运用的妙处。)⑵、赏析第二诗节
设计问题①⑤⑥让学生描述:假如你是诗人,看到茅屋被吹破,茅草飘飘扬扬挂在树梢上、洒落到低洼积水处时,你是什么心情?从本段中找出体现这一心情的词语
讨论明确:诗人心情着急、发怒,无可奈何。作者在此段中没有一个字描写他的心理活动,但是能让读者体会得到这种心情。在具体描写中看到作者的心情,这种方法叫“不着一字,尽得风采”。
设计问题②讨论:茅草被卷走了,这些草如果拾起来,还可以修理茅屋。这时,一群顽童把草抱走了。这时诗人着急,他说:“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杜甫写此诗时只有49岁,为什么用一个“老”字,是否用得不准确?
讨论明确:是写心情,诗人经受战乱之苦,未老先衰,心力憔悴。设计问题③:群童为何抱茅?
讨论明确:本身也是穷孩子,用茅草盖屋或回家当柴烧。当然也不排除调皮成分,但是也有更深层原因--譬如社会现实。杜甫如其说生孩子们的气,倒不如说生社会的气,狠**社会造成人民贫困、灾难。设计问题④:“归来倚杖自叹息”,他叹息什么?这一句的语气和节奏应该怎样读?
讨论明确:一叹自己之苦,茅屋被吹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呢;二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穷苦的人;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所以此句应该用叹息的声音读出来:归来倚杖自--叹--息--⑶赏析第三诗节
设计过渡问题,承上启下:茅屋被吹破之后,最怕的是什么?(生:下雨)这就该到第几段了?(生:第三段)看看第三段中,哪些词语用得好,找出来赏析一下。
讨论明确:“雨脚如麻”的“麻”字说明雨点密集,密密麻麻,很形象。“冷似铁”中的“铁”字说明被子很陈旧,很脏--长期颠沛流离,没有时间洗,或者没有钱买,只有一床被子,没法拆洗;很冷,很硬--如果洗得干干净净就不硬了;这说明杜甫的生活很困窘。杜甫曾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有些字看来很平常,揣摩起来则含义丰富,由此可见杜甫锤炼语言的功夫。⑷设计问题转入第四段的赏析:“长夜沾湿何由彻?”漫漫长夜,杜甫无法入眠,他在想些什么呢?齐读第四段,结合全诗内容,在“诗人”一词前加一个词语或短语,以构成偏正短语--杜甫是一个什么样的诗人。讨论明确:“忧国忧民”一词最好。因为诗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能体现出诗人的这种品质。杜甫自己受冻还为别人考虑,这正是诗人的伟大之处。他不仅只是写自己的不幸,而是推己及人,想到在这风雨之夜,普天之下还有更多像他这样处于困苦(或者更糟糕)的境地。然后再补充介绍《自京邑赴奉先咏怀五百字》中“入门闻号啕,幼子饿已卒。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等句子,及其“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和《又呈吴郎》诗,进一步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博大思想。(用多媒体打出有关诗句)在此基础上,扩展补充屈原《离骚》中“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及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等例句(用多媒体打出有关诗句),说明忧国忧民的思想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这些伟大的诗人,总是把自己的命运和民族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与之同呼吸共命运。让我们记住这些令人钦敬、令人敬仰的名字以及他们留下来的千古绝唱
⑸最后教师做陈述总结:忧国忧民的诗人,总是受到人民的爱戴和敬仰。陕西民歌中有“唐朝诗圣有杜甫,能知百姓苦中苦”的句子。这是对诗人的爱戴和敬仰。让我们怀着对杜甫崇敬的心情,再齐读全诗,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感情。
六、练习设计
(一)、指导学生读出诗歌的节拍、层次和韵脚。本诗诗句以七言为主,结合诗意一般可按四三言节拍朗读;其余诗句根据字数和诗意可做如下安排:“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可读为四二三言节拍,“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和“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均可读为二四三言节拍,“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可读为四二三言节拍(注:“死亦足”三字决不可同前直连)。每小节之间有停顿,前三节与后一节之间停顿稍长。凡韵脚需读得响亮,这样读诗歌,层次清晰,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琅琅上口,情趣盎然。
(二)、指导学生读出语调升降、语速快慢和语音轻重。前三节基本用降调,但降中有逐层递升,语速宜缓慢,诗中“怒” “三” “洒” “挂” “飘” “老” “忍” “抱” 等字须重读,读出风之大、茅草翻飞的意境;“呼--不得--” “自--叹--息--”等字须拖长读音,读出杜甫面对群童抱茅无可奈何的情状来。后一节用升调,语速适中,“安得”“千万” “大 庇” “寒士” “呜呼” “何时” “受冻”等字须重读,“死--亦足”中“死”字须拖长读音。这样处理,能读出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来,较好地表达出诗歌的情意。
七、教后记:
以上是我在执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所做的几点尝试,谈不上创新。通过进一步学习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我认识到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教学,所以教学改革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重头戏了。学生的学习主要是课堂学习。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普遍、内容最广泛的学习。作为教师,应紧紧围绕创新学习,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努力探索减负、优质、高效的教改之路,培养学生具有适应未来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并把它落实到每一节课当中,应该是每一个教师的任务
第五篇:王金山、王三运同志在省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上的讲话
王金山、王三运同志在省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上的讲话
王金山同志的讲话
我们的学习很有成效。大家讲了很多很好、很深的学习体会,一致认为,源潮部长的重要讲话,着眼全局,针对安徽,既谈经济,又讲党建,指导及时有力,要求明确具体。全面贯彻落实好,对于我们深入开展向沈浩同志学习活动,大力培育风清气正环境,扎实做好全省各项工作,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志们的意见我都赞成,因为它生动地表明,这次学习确实收到了武装头脑、提振精神、凝心聚力、推进工作的目的。我想集中讲一个问题,就是加强政治生态建设。说得更明确一点就是,优化政治生态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提到政治生态建设,我们都很熟悉。那是在2007年底,省“两会”前夕,我们到中央汇报换届准备情况时,源潮部长讲:“要把优化政治生态作为党委的重大任务,努力在安徽创造干事创业、造福百姓的政治生态,政治生态不能搞坏”。“对干部要严格监督,犯小错误有人管着他,就不会犯大错误。安徽人聪明、有文化、务实,不像有的地方喊一嗓子就过去了”。“要把安徽干部的优点发挥出来。小岗村为什么能发明大包干,别的省就没有。”中心意思就是,安徽要大力加强政治生态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省委认为,这个问题十分重大,应当引起高度重视。随后,在经济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这一课题,结果很快引起各地的广泛共鸣和强烈反响。两年多来,全省各级党委坚持以正确用人导向为引领,以改进作风为核心,以严格管理监督为保障,以推进科学发展为目的,切实加强政治生态建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全省上下发展信心更足,焕发出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凝聚起科学发展的强大力量;干部作风更实,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明显好转;创业氛围更浓,激发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日渐形成了支持探索、鼓励冒尖、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崛起势头更好,尤其在形势极为复杂、发展最为困难的2009年,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大关,在加速崛起进程中迈出了坚实步伐,一个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正在形成。
两年后的今天,源潮部长来安徽、到小岗,再次提出进一步加强政治生态建设的问题。他讲:“这些年,安徽着力加强政治生态建设,干部队伍的作风有了很大转变,但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须臾不可松懈”。“希望安徽按照总书记的要求,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优化政治生态”。同时对政治生态建设作了深刻阐述。他指出,政治生态优不优,主要看两条:一是干部之间团结不团结,是相互拆台闹内斗,还是凝心聚力搞发展;二是干部中出不出贪官,干部是为民造福还是为己谋利。这是更为明确的指示,这是更为高度的概括,这是
更为凝炼的表述,进一步告诉我们:政治生态建设是一件大事情,事关人心向背,关乎崛起大局,必须高度重视,摆上位置,全力抓好。政治生态建设是一篇大文章,必须狠抓选人用人、作风建设、精神状态等各个关键环节。政治生态建设是一个好抓手,必须与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紧密结合,同轴运转,同频共振。政治生态建设是一场持久战,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必须长期培育、常抓不懈。这些既是我们优化政治生态的经验总结,也是深化政治生态建设的宝贵财富。
(二)加强政治生态建设,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虽已初见成效,但是任重道远。我们要把政治生态建设不断引向深入,贯穿到安徽科学发展、加速崛起的全过程。特别是在以下方面下功夫:
一是选贤任能的用人导向要进一步强化。贤就是德,能就是才。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选拔任用干部既要看才、更要看德,把德放在首要位置。这个评判标准和要求,抓住了当前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关键。我们在选人用人时,要注重使用政治品质优、道德修养好、工作能力强的干部,对干部的德认真鉴别,尽可能考核准、考核实,真正让吃苦的人吃香.实干的人实惠,有为的人有位。
二是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要进一步培育。只有凝心才能聚力,只有和谐才能发展。作为领导干部,要有山容万物、海纳百川的气度,有扬人之长、补己之短的雅量,有广开言路、择善而从的风范,以事业为先,以团结为重,做到政治上志同道合、思想上肝胆相照、工作上密切配合、生活上互相关心,努力形成团结一心干事业、齐心协力谋发展、群策群力促和谐的良好局面。
三是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要进一步弘扬。科学发展也好,加速崛起也好,都不是喊出来的.而要靠真抓苦干、实打实凿。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真正把心思放到干事创业上,把精力用到推进发展上,把功夫下到狠抓落实上,多干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多做利和谐、促崛起的实事,多办解民忧、惠民利的好事,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实践和群众检验的政绩。
四是清正廉洁的发展环境要进一步优化。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牢记踏实干事是本职,干净为官是本份,以公仆之心对待权力,以平常之心对待地位,以奉献之心对待事业,切实做到思想不松防线,行动不碰红线,做人不越底线,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清廉本色和浩然正气。这是我们的力量所在,这是安徽的发展所需。
(三)深化政治生态建设,重要的是抓好当前在手的工件。具体说是三件事:
一要善始善终抓好学习实践活动,这是深化政治生态建设的有利契机。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正在进行。各地各单位要乘势而进,认真抓好整改落实工作。各级党组织思想上要更加重视,工作上要更加扎实,措施上要更加有力,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善始善终。对查找出的问题要认真排一排、捋一捋,已经解决的要跟踪督查,正在解决的要确保落实,尚未解决的要盯住不放,着力办好一批群众期盼的实事好事。要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把抓组建、扩大覆盖面与抓提高、增强生机活力统一起来,进一步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尤其需要明确的是,学习实践活动是阶段性任务,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一项长期任务。我们要认真总结成功经验,汲取业已形成的基本共识,积极探索有利于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政策导向、舆论导向和用人导向,不断巩固活动成果,努力构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长效机制。
二要深入开展向沈浩同志学习活动,这是优化政治生态的重要抓手。昨天,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头条播出了沈浩同志先进事迹,焦点访谈也进行了专题报道。今天,新年开班第一天,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主流媒体推出系列报道,中央还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沈浩先进事迹报告会,进一步掀起学习宣传热潮。这表明,沈浩同志已成为全国的先进典型,开展向沈浩学习活动已成为全国的统一行动。沈浩同志奉献在安徽,这样的同志是最值得党员干部学习的同志;沈浩精神诞生在安徽,这样的精神是深化政治生态建设最需要弘扬的精神。作为安徽的党员干部,理应带头学习沈浩,努力让沈浩精神在江淮大地发扬光大。各级党组织要把向沈浩同志学习,作为当前党建工作的重要方面,作为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的重点内容,采取多种形式,有力有序开展,确保取得实效。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沈浩同志为榜样,树立一心为民、服务群众的宗旨意识,发扬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改革精神,秉持艰苦奋斗、扎根基层的实干作风,保持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提高取信于民、带领百姓的工作能力,努力做一个让人民群众感到离不开的好党员、好干部。
三要确保全省“两会”圆满成功,这是对政治生态建设成效的实际检验。开好今年“两会”,对于总结去年应对危机的宝贵经验,谋划今年平稳较快发展的工作思路和目标任务,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至关重要。我们一定要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抓紧筹备,精心组织,努力把省“两会”开成一次团结民主的大会、和谐胜利的大会、推进崛起的大会。深化政治生态建设,根本目的是促进科学发展。我们要认真落实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任务和“五个着力”的目标要求,进一步找准工作重点,奋力巩固和扩大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要加强经济运行调节,搞好项目接续,扩大消费需求,确保全年工作开好头、起好步。要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切实抓好食品药品和安全生产监管,为改革发展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环境。要广泛开展送温暖活动,妥善安排好困难群体生活,让人民群众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
总之,“发展为先、科学至上,和谐为要、稳定为高”,是我们这次学习应该得出的结论。
王三运同志的讲话
这次省委中心组学习会,结合学习贯彻源潮同志视察我省重要讲话精神,对进一步优化政治生态、推进科学发展进行专题学习研究,非常及时和重要。一会儿,金山书记将作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结合各自实际,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政治生态建设问题谈三点粗浅的认识,或者说,我省政治生态的建设有“三个围绕”至关重要。
一、政治生态建设要紧紧围绕形象塑造来推进
形象至关重要,安徽的形象事关崛起大业,事关小康目标,事关人民福祉。这一两年来,锦涛总书记和多位中央领导同志来安徽,都对我省的发展势头非常看好,对我们的工作充分肯定。这次源潮同志来,称赞安徽干部群众精神状态很好、发展劲头很足,到处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评价是非常高的,肯定是很充分的。确实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看好安徽、称赞安徽、投资安徽,这是形象改善的重要标志。这种印象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不断改善的投资环境、日益便捷的交通条什、异军突起的产业亮点、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开放扩大的生动局面等等,但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条,就是省委有力地加强了政治生态的建设,营造了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为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这就是形象塑造。源潮同志在讲话中还说到,安徽着力加强政治生态建设,干部队伍的作风有了很大转变,安徽的政治生态明显优化。这个判断也是符合安徽当前的实际情况的。在这个方面.我们大家的感受是非常深刻的。正是通过政治生态环境的建设,安徽的形象确实在不断改善,发展的人气在集聚,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在迸发,形成了心无旁骛抓发展、凝心聚力促崛起的生动局面,涌现出风清气正、政通人和的喜人景象。
沈浩同志这个典型的出现,无疑为安徽形象的塑造,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沈浩同志的事迹根植于江淮大地,他是江淮人民的优秀儿子,他的精神既源自于江淮大地厚重的文化传承,又为江淮大地的精神宝库增添了丰厚的财富,我们学习沈浩同志不仅是感动和触动,更重要的是行动,把沈浩同志的精神转化为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岗位为安徽科学发展、快速崛起的具体行动上来。
当前,我们正处在推进科学发展、加速崛起进程的重要阶段,处在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时期,特别需要沈浩精神的力量,尤为需要一个政治生态良好、社会秩序稳定的发展环境,尤其需要一个持续的、稳定的、良好的整体形象,给外部以刮目相看的好感,给内部以自强不息的信心。而要真正建立起良好的政治生态,就必须在解决好认识问题的基础上,合力同心,持续政治生态好的势头,按照省委的既定部署,朝着认准的路子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始终不要动摇、自己不要折腾,满怀激情地投入到推进科学发展、加速安徽崛起的各项事业当中去。尤其是要抓住源湖同志强调的政治生态优不优的两个重点着力使劲;团结不闹内斗、聚力齐抓发展;廉洁不出贪官、为民不谋私利,持续政治生态的力度和势头。
二、政治生态建设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来展开
金山书记多次强调,抓政治生态建设,决不单纯就作风建设抓作风建设,而是紧扣发展抓作风、抓好作风促发展,把发展实绩作为衡量和检验作风建设的重要标准,以作风建设的实际成效推进各项工作。特别是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仍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很多新的矛盾和问题,如何扩大应对金融危机的成果,如何在上万亿的新起点上实现更好更快更大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我们应当在全面总结前一段政治生态建设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对照走在中部前列的目标,认真查摆我省政治生态环境中与新形势、新任务还不相适应的问题,以更大力度、更高标准,深入推进政治生态建设,切实使良好的政治生态成为我省加速崛起的重要“软实力”和“硬环境”。
这次源潮同志讲话中对安徽的发展问题有很多重要的、针对性很强的指导意见,比如:皖北地区加快发展的问题,工业化推进中抓住两大机遇的问题,遵循城市化发展规律、坚持规划先行的问题,都是我们在科学发展、加速崛起进程中必须牢牢把握、有力抓好的重大问题。同时,源潮同志还就政治生态建没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系进行了深刻阐述。从政府来讲,要紧紧围绕这些重大问题,深入地、扎实地、有效地结合工作加以展开。尤其要时刻牢记总书记为民、务实、清廉和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教导,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加快职能转变,深入推进效能建设,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执行力和落实力,以良好的状态、创新的精神、务实的举措,继续抓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确保“十一五”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为“十二五”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政治生态建设要紧紧围绕基层基础来加强
抓政治生态建设,必须重视基层基础的夯实,要充分调动基层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现在,安徽的发展,县域经济、非公有制经济的支撑作用越来越突出,安徽也到了这样一个发展阶段,这就需要进一步发展来自基层的生产力,释放来自基层的刨造力。这一段时间,我们一直在思考沈浩同志的典型意义,愈发感到加强基层基础的意义重大。安徽的崛起离不开像沈浩同志这样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无限忠诚的基层领导干部,离不开思想解放、发展意识很强、真正为民办事的基层干部队伍,离不开有凝聚力、战斗力的基层党组织。这些年,我们持续不断地选派机关干部服务基层、到村任职,产生了巨大效应,也充分显示出政治生态建设的成果,我们要认真总结这方面的成功经验,持续推进政治生态建设向基层延伸。特别是要像源潮同志所要求的,把学习宣传沈浩同志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作为重要内容,善始善终抓好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切实解决制约科学发展以及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真正实现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目标。
优化政治生态是一个持续培育、长期建设的过程。不断优化政治生态,既要突出治标,更要注重治本,关键是要巩固基础、健全机制,确立并践行正确的用人导向。近年来,省委围绕提高干部工作民主化程度、健全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等要求,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怎样选人”、“怎样评价人”、“怎样监督用人”等方面,实行了一系列创新举措,成效非常明显。这些好做法,我们要继续坚持,探索深化,通过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正确政绩导向和用人导向,特别是有一套科学的判断标准和运行机制作保证,真正关注那些心系群众、埋头苦干、不拉关系、不走门子的老实人、正派人,真正让吃苦的人吃香、实干的人实惠、有为的人有位,努力营造一个团结和谐、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和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