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阅读成为我们生活的方式 亲子征文2
让阅读成为我们生活的方式 亲子征文
四(2)许智铄家庭
今天,我读到了几篇文章,其中,给我映象最深的是文章《一座城市和一位老师》。它讲述了作者谭旭东在漫长的大学旅途中,代老师对他的关心、他对代老师的谢意,和他如何走上写作的道路,一举成名的艰难过程。
读了这篇文章,我内心深深感到要想学习成绩优秀、有所成就,离不开许许多多东西:
首先,环境很重要。《三字经》里 “惜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讲的就是孟子小时候的故事:在孟子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就早早地去世了,孟子与母亲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和邻居的小孩看人们办丧事看多了,就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一次让孟子的母亲看到了,她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母亲就带着小孟子搬到市集去住。到了那儿,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猪羊的事。孟子的母亲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再次搬家。这一次,他们搬到了一所学校附近。每天孟子听到的是读书声,孟子去学校玩一玩时,看看那些学生上课时的礼节,听听那些老师讲课,日积月累,孟子有了知识,懂了理解,也对书籍感上了兴趣。孟子的妈妈见状很满意,她点点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可见,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对于一个学生的成绩来说,至关重要。
其次,要想学习成绩好、有所成就,好老师也必不可少。严师出高徒,一个严厉的老师会以严格的要求,让他(她)的学生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们将良好的学习习惯保持下去,陪伴他(她)的一生,奠定他(她)的文学基础,铸就一个个的祖国的栋梁。人们常说:“名师出高徒。”一个知识渊博、品德高尚的老师能影响他(她)学生们,让他(她)的学生们也成为一个个知识渊博、品德高尚的人。而且,一个学问很深的老师能解答学生的许多问题,每解答一个问题,就像爬上一级楼梯,而学习就是那个楼梯,每爬上一级楼梯,就离胜利越来越近了。老师
是是一个喷泉架,知识是喷泉架上的那泓无穷无尽的喷泉,学生是海绵,一双双手——家长把海绵放进了喷泉上,让他们去吮吸知识的源泉。
有了好的学习氛围、好的老师,还要有勇气和机遇。只有想自己发出一次次挑战,生命才会有意义。如果至今还没有尝试过,就要鼓起勇气,对自己说:“我能行!”跨出自己的第一步,要知道凡事都有第一次,没有第一次,就没有第二次、第三次,一切都是空的。向自己的目标发展,从而一次次在自己对自己生命发出的挑战,在挑战中中进步,在一次次好的机遇中向前。如果没有机遇,人才就不会显露出来,一袋钉子里,就不会有钉子戳破口袋,露出锋芒了。但我们也要知道,只要是金子就能发光,只要认准目标,钻进去,展开来,我们还会不如别人?勇气让机遇显得更重要,机遇让勇气显得更珍贵,只有鼓足勇气、抓住机会,才有资本向生命展示自己的才华,向别人展示自己的风采。
现在同学们,谁不想学习成绩好、有所成就?要想学习成绩好、有所成就,离不开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一位好老师、自己的勇气和重要的机遇。
同学们让我们共同努力,让自己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吧!家长感言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同样,一本书也是一个世界,让孩子能打开心扉,走进别人的世界,让眼睛也能体会生活,让美在心间荡涤,让爱在心间萌芽。
当我和孩子一起翻动这朴实的书页时,心灵也会得到洗涤,受到震撼。在邹城古老的孟庙里,矗立着“三迁择邻”和“断机喻学”两块石碑,每当我看到它们时,《三字经》里的“惜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的情形就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亘古至今,这个感人的故事成为千古美谈,给人们留下了的颇多的启示。谭旭东在《一座城市和一位老师》一文中,同样告诉了我和孩子静谧、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的重要性,老师对孩子成才的贡献及自身努力的必要性,让孩子从书中得到力量,从中悟出真正的道理。
第二篇: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闲暇之余,阅几本好书,不仅可以修心养性,陶冶情操,更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所谓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说的也正是这个道理。
儿时妈妈就给我买很多书籍,从最初的小儿图画到百科全书,无一不成为了我的喜爱。后来,书读得多了,也从中悟出了很多做人的哲学,更深的了解读书的重要性,也因此丰富了自己的人生。
第一本启迪我的书就是张海迪的《生命的追问》,从一个残疾人,到一位对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奇才,她完成了人生最美的一次演绎,她的人生仿佛是一道彩虹、美丽着无数人的眼睛。
读书的好处恰又似长江之水源源流长,让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正如孟德斯鸠所说,喜爱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无聊的时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
现正值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竞争日益加剧,生活节奏变快、人才的需求也更为突出。所以,无论是从学习知识,获得技能、还是修心养性,陶冶情操,读书都是极其重要!2014甲午马年,愿更多人行动起来,马上读书,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第三篇:教师感悟:让读书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
读书对于教师成长的价值不言而喻。可惜的是,在学校这样一个最应该充满书香气的地方,却鲜有真正爱好阅读的教师。到学校的传达室去,络绎不绝的快递不断送过来,但大多是老师们网上购置的衣服、日常用品、食品等,少的却是最应该有的书籍。这不能不让人感到遗憾。
有教师辩称:我们怎么不读书?你看,我的办公桌上,课本、教参、教学设计、练习册,厚厚的一摞,读都读不完的。我只得苦笑着摇头:这样功利性的读书,能称为真正的读书吗?抛开这些工作中无法短缺的工具,我们又主动把多少时间用在了读书上?
有人说:平时工作太累了,每天与几十号、上百号并不太听话的孩子“斗智斗勇”,消耗了太多的精力,哪还有精神头儿去读书?于是,业余时间全部在无聊的电视剧或者乐此不疲地“垒长城”中消耗掉了。似乎这样就能够让疲累的身心得到缓解。
人的生活方式本来就多种多样,只要不违法,各种选择都无可厚非。但我坚持认为,读书生活是一种最惬意、最舒服、最有价值的生活方式。它不仅不会让人疲劳,相反,能够让心灵得到最深层次的放松。
俄罗斯电视台主持人布里廖夫专访国家主席习近平时,习近平谈到,“我个人爱好阅读、看电影、旅游、散步”,“现在,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
那年他16岁,在黄土高坡上开始了知青生涯。“爱看书”、“好学”,是他留给陕北梁家河村老乡们的印象之一。他们记得,他“带一箱子书下乡”,在煤油灯下看“砖头一样厚的书”,“有时吃饭也拿着书”。
这样的生活状态何其令人羡慕?
我也算得上是个爱读书的人。我生活和工作的场所,通常是乱糟糟的,这种乱皆源于我的“懒惰”和随手读书的习惯。书就放在触手可及的地方,书桌、茶几、床头、厕所,横躺竖卧,到处都是。有点点闲暇,读上几行,是最大的乐趣。走上学校管理岗位后,常常忙得焦头烂额,但越是这时候,越是离不开书,如果有几天不读书,就有种莫名的空虚感。如果工作不顺利,读上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烦躁的心顿时就可以安静下来。
是啊,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你会发现生活原来如此的精彩。无聊时读书,历史会告诉你,人生应该怎样度过;先人会指导你,怎样做一个有用的人;大师们会给你讲他们成功的经验;伟人会教你如何制造奇迹:时间会告诉你,它公平地属于每一个人。寂寞时读书,书会告诉你为什么会寂寞,并教你怎样就不再寂寞。收藏家从不寂寞,艺术家从不寂寞,求知者从不寂寞。寂寞的人大多是无所事事的人,是游手好闲的人,是虚度年华的人,是浪费生命的人。苦闷时读书,书会告诉你:伟人也曾苦闷过,只是他很快就拨开了黑暗,奔向了光明;豪杰也曾迷茫过,只不过他能尽快地冲出迷茫;英雄也曾卑下过.只不过他没有被卑下拖进泥淖。人世间往往有些事身不由己,但有些事却全在乎自己。每次苦难都是一次淬火,假如你拒绝,一次成钢的机会你又将错过。
北师大著名学者于丹教授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读书不是学生的考试,不是一时的绩效评估,而是作为一个人的生活习惯。……在这样一个变化莫测的时代里,我们每天都可能遭遇到种种风险、冲突,哪里是我们心灵安宁的栖息之所?也许书中会给我们一个广阔的天地。我们在书中会与许多灵魂相遇,会览尽这世间曾上演的所有命运悲欢,我们从中去把握规律、规则,在与那些伟大的灵魂对话过程中得到有益的启示,能够知道伟大的人格是怎样铸就的,这样我们会更加自信、镇定、从容大度。
让读书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盏孤灯,一卷在手,静谧的夜晚,让沉静的心灵沐浴在书香的气息中,岂不美哉?
【本文作者:王福强(微信公众号:王福强的小院)】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第四篇:让读书成为孩子的生活方式
让读书成为孩子的生活方式
我们在讨论孩子阅读的时候,其实我们讨论的是“生活”;阅读不仅仅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而且是获取生命价值的组成部分;如果没有家庭关系的和睦,家庭氛围的和谐,如果没有给予孩子自由与尊重,阅读生活无从谈起。
“无用读书“、“纯粹读书”、“享受读书”
有一个问题经常会被拿出来报道、讨论,就是“中国人读不读书”。是的,中国人的阅读率在世界范围内是很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数量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平均每人一年读书64本,俄罗斯55本、日本40本、美国25本、法国20本、韩国11本„„而中国呢,2013年的数据,18岁以上的成年人,每年平均读书4.39本。
图书馆借阅与家庭藏书同样如此,中国平均每44万人才有一所公共图书馆,人均拥有图书量仅为0.52册;而人口仅为500万的以色列,是世界人均拥有图书最多的国家,持有借书证的就有100多万人;1.4亿俄罗斯人的私人藏书多达200亿册,平均每个家庭藏书近300册。
情况危急到什么程度呢,以至于国家开始起草“阅读条例”,用立法的形式,来促进公益性阅读!但是,相对于凄凄惨惨戚戚的成人阅读,中国家庭中的儿童阅读情况则非常蓬勃。至少,从童书妈妈这里反馈的情况是这样的:一个20个月大的婴儿,藏书量达100册;一个两岁孩子,在两个月内加入了200多本图书;一个六岁大的男孩,有800多本绘本;一个五岁的女孩,拥有几千本图书。而这样的例子,并不是孤例,在童书妈妈的订阅者里面可谓比比皆是。城市家庭中,儿童每年的阅读率,完全可以成为全球前列!
在阅读中,我所观察到的一个有趣现象,就是:婴幼儿比小学生读的书多,小学生比中学生读的书多,大学生比上班人读书多,上班之后,除了励志书基本不看书;有了孩子,又开始为了孩子、陪着孩子看点儿书。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循环。我们结合前面成年人持续走低的阅读率,分析一下:为什么学前孩子读书多?为什么上了学又读书少?为什么上了班不读书?为什么有了孩子又开始读书?
学前孩子读书多,读的是绘本、故事书、科普书;上了学,课程多,读教科书的时间、作业的时间占用了读“课外书”的时间;中学为了考高中,高中为了考大学,自然尽量不读“课外书”;拿了文凭,忙着去找工作,找了工作,忙于拼搏,更没有时间和精力读书;有了孩子,发现自己不懂养育与教育,赶紧买书参考,赶紧买书给孩子看„„
在这个“奇怪”的循环中,我们发现一个可悲的现实:就是中国人真正享受读书的乐趣,真正拥有的读书生活,其实仅仅存在于“学前六年!”,自从开始所谓正规学习之后,就逐渐丧失了享受阅读的权利和本能,正是这种“有用读书”的思想,反而“掏空”了一个个中国人脑袋!
我们根本没有把阅读培养成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只是把读书变成了学习知识、获取文凭、升职加薪的工具。你把阅读当作换取物质利益的工具,社会就把你变成工业生产线上的工具。
当我们羡慕西方国家在科技、文化上的创新成果、发明研究的时候,也要看到全民阅读的普及,为这些成就所带来的良好基础。地铁里,火车上,公园的长椅上,广场的草坪中„„孩子,年轻人,老年人,他们在随时随地地享受着阅读。阅读不仅仅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而且是获取生命价值的组成部分。阅读,应该变成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打破以上的怪圈!
那么,什么是生活方式呢?比如金秋时节,你拿出全套的工具,花一个小时,吃一只膏肥脂满的大闸蟹,这是生活方式;比如在下雪的晚上,你跟几个好朋友温一壶小酒,一边徐徐喝一边亲密地聊天,这是生活方式;比如清明节前后,你买了上好的山泉水,泡一杯龙井新茶,握杯子在手中啜饮,这是生活方式;比如下雨的周末下午,全世界都安静下来,只听
第 1 页(共 6 页)
得见雨声,你拿一本书,缩在温暖的被窝里,不管吃饭睡觉地痴看,这叫生活方式。欧洲的男人女人到海边度假,抹好防晒霜开始晒皮肤,脸朝天晒身体前面的时候举着一本书,脸朝沙滩趴着晒本,在眼前放一本书读着——这也是生活方式。
他们去公园野餐,掏出野餐垫垫上,拿出野餐篮,再从野餐篮里面掏出面包、火腿、红酒,然后躺在草地上,读一本心爱的书——这就是生活方式。
我们在讨论孩子阅读的时候,是在讨论什么呢?知识、生存、技能、习惯、才华、事业、成就„„不,不,不,都不是,我们讨论的是“生活”!
阅读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阅读就是这么简单,就是这么纯粹的事情——就跟你渴了要喝水,饿了要吃饭,累了要休息,闷了要外出旅行„„一样,只要你活着,只要你想好好地活着,那么,你就需要阅读,你就应该阅读。
只有把阅读当作了生活中的“必需品”,阅读才能不离不弃地伴随你的一生。只有你真正的享受阅读,阅读才不会成为负担和任务。只有按这种方式去引导孩子,才能让孩子爱上阅读!
我们现在基本都已经认可,我们的孩子将来不一定要是富豪大亨,但一定要有文化有修养;不一定要出人头地,但一定要幸福快乐;不一定名利双收,但要过的从容自由。(回复 寄语 可看引人热泪的《给一个中国孩子的生日寄语》)所以,无论你的孩子将来从事哪种行业,居住在哪种环境,都应该把阅读当做自己生活品质的一部分。
培养孩子的“书肚子”和“书基因”
既然,我们认可阅读是高品质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就要按照生活方式去培养,而不是按照一个任务、一个命令去执行。时间上,当然是越早越好——生活方式,譬如我们的口味一样,从小习惯面食的,长大后就不容易习惯米食;从小口味清淡的,自然不习惯辛辣。而阅读,正如“面肚子”和“米肚子”的培养一样,从小在生活中,就要培养孩子的“书肚子”。也就是说,从小有了阅读习惯的孩子,如果每天不看一会儿书,就浑身不舒服,不自在,你想不让他看书都难,他都会偷偷看的——有阅读习惯的人都知道,当没有可以阅读的书籍时,哪怕是一个产品说明书,都可以津津有味地看上半天——我们,就是要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让阅读成为孩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让阅读成为孩子的生活中的基因——就像“面基因”、“辣基因”一样,生活中有一个“书基因”。真的是很奇妙的,从小培养了阅读习惯的孩子,长大后都会继续保持,并且养成独立思考,宽容面对不同观点的品质。以“无用读书”、“纯粹读书”,去享受阅读,反而能够汲取书中的精髓;以“功利读书”、“任务读书”,把读书当作阶段任务,反而读不进去任何书。阅读在你满足生活中的精神享受的时候,也在改变着你的生活质量,是的,如果你真的爱“书”,书就会改变你的命运,如果你根本就不尊重书,那么,书什么都帮不了你!
据英国最近一项研究,童年阅读能力越高的孩子,长大后社会经济状态
就越好。7岁时阅读水平每提升一个等级,42岁时年收入就提高5000英镑(约合47000元人民币)。
仔细想想,在读写中不停锻炼分析与表达能力,这样的孩子的确自然更容易成功。这项研究从经济学角度告诉我们,从婴儿开始阅读多么英明和重要。这一点,已经有太多的专著阐释了,我在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
正如美国诗人惠特曼有一首诗《有一个孩子向前走去》(回复童诗 可以看文学巨匠的传世童诗)中说:
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
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
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
【童书妈妈演讲实录】:和睦的家庭与亲子阅读
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和家庭关系、家庭氛围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甚至,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如果没有很好的家庭环境,孩子很难爱上阅读。
请注意,我所说的,并不是物质条件,寒门慈母,照样是值得称颂的美好家庭;反而豪门权贵,经常是父母经年不见一面,亲子阅读又从何谈起?所以,每当谈到孩子的阅读,我首先不是谈哪个年龄该读哪些书,不同书应该怎样去读,而是家长必须陪伴孩子的观念!没有良好的亲子关系,别说阅读了,其他任何的事情,都会同样出问题。把阅读视为生活的一部分,就是要从这里做起,有些家长一年里全家一起吃个饭的时间都没有,更别说带着孩子一起读书了!
我跟一位事业有成的领导吃饭,他对我说,什么叫爱,爱就是吃饭,而且是全家人一起吃饭,全家人一起在家里吃自己做的那种饭。他说他是通过给他女儿做饭,跟她女儿吃饭,来保持跟女儿之间的爱的。你想,一大早你满怀爱意去买菜,脑海里面构思女儿最爱吃的东西,然后一上午洗洗切切,锅子里面飘出她最爱的香味。然后亲亲密密夹夹菜,聊聊天——这就是爱,爱就是吃饭。这样的吃饭,一个月发生一次?还是一个星期发生一次?这位司长在孩子去国外读书之前,每天发生一次。
要说地位,我想很多人还不如他;要说忙,我想他也有忙的理由;要说应酬,我想他推掉的更多„„
但是,一个人,可以是领导、是企业家、是大腕,是业务员,是服务员„„但还有一个身份,就是爸爸妈妈。其他的身份可以变化,甚至也可以失去,但爸爸妈妈的这个身份,是伴随一生的。
可惜的是,很多人被暂时的社会身份所蒙蔽了,从而忽略了更为重要的家庭角色——事业有成而家庭破碎的例子,中年父母的后悔,再也无法弥补童年的失去的亲密了。
根本上,是很多家长的角色意识没有转变,作为父母,其中一个基本的责任,就是要花时间陪伴孩子——说句不客气的话,西方世界对于宠物,都有主人每天必须陪伴并带出来散步的规定-——而中国的很多父母,连陪伴孩子的基本责任都没有履行!只会生硬地训斥“好好学习”、“好好读书”!我觉得,这样的家庭环境,怎么可能培养出良好的阅读习惯!当他是婴儿的时候,你为他读你最喜欢的诗歌、散文,有趣的故事;
当他是孩童的时候,你给他讲睡前故事,为他朗读童话;
当他开始阅读的时候,把他搂在怀里,一边依偎一起读绘本;
当他独立阅读之后,你们各拿一本书,在同一个房间里面看;
当他和你谈论某本书的时候,如果你没看过,不妨找来看看;
当他读得高兴要读给你听时,你真的要认真听,而且做出真正理解后的反应„„(回
复 睡前故事可看《睡前故事影响孩子一生》全文)
我们家小丸子酷爱朱德庸的《绝对小孩》,她发现从书里面可以收集很多段子和笑话。她经常高兴地讲给她的好朋友阿童木听。
“比赛小子”说:等我长大想做科学家
“五毛”说:等我长大想做艺术家
“讨厌”说:等我长大想做小说家
“披头”说:等我长大只想,离——开——家!
然后,双胞胎阿童木就笑得几乎在地上打滚。所以小丸子常常说阿童木理解她。孩子对父母的反应,是非常在意的;如果今天他寻求你的认可,你拒绝了他,那么,下一次他有了心得,就不想和你分享;久而久之,他根本不想跟你说话,和你交流,形同陌路; 而这个时候,童年所造成的阴影,几乎是无法弥补的了!
当孩子给你讲类似的笑话时,或书里他看到好玩的有趣的段落时,你是不耐烦地说“去、去、去,没看妈妈忙着呢”;还是一本正经地说“你怎么能看这种书呢?这是不好的态度,人生的理想,应该是很伟大的„„”去批评孩子;或者,你放松下来,把自己的频道调到孩童模式,和孩子一起欢笑,享受下亲密的时光呢?
为了表示我理解小丸子,我也经常耐心听她的段子,她一遇到有趣的段落就会激动地读给我听。有时候,一个段子她会告诉我十遍,几十遍——只要她在讲述的时候还是那么兴奋、快乐,我也兴奋和快乐——我的快乐已经不是因为她讲述的内容,而是因为她可以从书里寻找乐趣,我是由衷地开心。
【童书妈妈演讲实录】:给孩子阅读的自由:不功利、不着急、不教条
同样,在谈到孩子的阅读时,我在亲子陪伴之后,要着重强调的,也不是读书本身,而是家长要给孩子自由——从身心的自由到阅读的自由——千万不要功利、千万不要着急、千万不要教条。
什么是千万不要功利呢?
不要功利,就是不要为了完成某个目标而读书——我们都记得,高考(微博)完以后,是怎么对待课本的。我们为什么那么恨课本,因为那些书是为了某个目标而读的。
花一小时吃一只大闸蟹是为了什么目标吗?肯定不是营养,也不是养生。喝一杯新茶,是为了摄取抗氧化剂吗?当然不是,吃两粒胶囊不是更直接!
所以,我们不能让孩子为了完成阅读的任务而阅读,而是培养孩子读书的乐趣——那么,家长其实应该好好考虑孩子对待图书的态度,是视为一座艰难的大山,还是视为单纯的乐趣——最糟糕的方式,就是让孩子觉得是为你在读书!
有一次,我在三里屯的PAGEONE书店,看到一家三口进来选书。爸爸一进来就忙着打电话,妈妈则一手拎着一个购物篮,一手拉着一个女孩儿,在琳琅满目的书架前匆匆走过。当孩子拿起了一本绘本的时候,妈妈非常不屑地说,“那都是小孩子看的,你也太不长进了”;当孩子拿起了类似《绝对小孩》的搞笑漫画时,妈妈又很气愤地说,“那能学什么知识呢!快放回去!”结果呢,妈妈取下了几本《认识身体》之类的科普图书,每本都有一公斤重,说“你就应该看看这些!”然后,爸爸过来买单走人——一共不过20分钟。
我可以想见,最后买的这几本很贵的书,这个女孩儿翻不了几回——而最可怕的,不是浪费了这几本书(这些书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好,只是,要考虑到孩子当时喜不喜欢看!),而是,扼杀了孩子看书的乐趣——这才是最为可怕的!
很多家长会说,我都是为孩子好,挑一些对孩子“有用”的书,而且,每天规定必须要看多长时间。这其实是最不好的一种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方法——硬塞给孩子吃的东西,最
后都会被孩子吐出来!
家长,尤其是自己都没有阅读习惯的家长,千万不要自作聪明地为孩子选书、逼迫孩子读书——那一点儿说服力都没有。家长所需要做的,就是提供一个非常好的阅读环境,让孩子享受地,去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譬如,父母能够做到晚饭后不开电视、电脑,不玩游戏不打牌,听着音乐陪着孩子阅读——就已经足够了!正如那个PAGEONE的购书经历一样,家长不要以自己几十年来的生活阅历、知识结构、阅读兴趣,来为孩子选书——你想啊,你现在已经成熟到理解不了孩子为什么喜欢看蚂蚁,喜欢玩沙土,喜欢吃糖果了,那么,你也根本不知道孩子喜欢看什么书了。你想让孩子喜欢上你愿意给孩子看的书,怎么可能呢?
给孩子自由,尊重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我想,只有当家长不去嘲笑孩子所犯的傻错误,提出的傻问题、做出的傻选择的时候,才是孩子真正愿意接受你的建议的时候。
家长们,不要指着孩子命令,请蹲下你的身体,倾听孩子的心声——孩子会给你很多惊喜!
有家长说,那孩子读什么样的书呢——很简单,读他喜欢的书,不要怕孩子读书学坏——孩子的书读的越多,思想也就越成熟,事理也就越明了——读书的过程中,他会逐渐找到真正的“好书”的!
家长不要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给孩子挑选所谓的“好书”!我们年轻的时候,不也是先看琼瑶的《情深深雨濛濛》、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后看简威斯汀的《傲慢与偏见》、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的吗?!
什么是不要教条呢?
很多人都会问我:“童书妈妈,我的孩子几岁了,应该看什么书”。
大家会发现,我很少严格按年龄去推荐绘本,而是按“哲学”、“安全”、“屎尿屁”、“家庭关系”等主题式的推荐。为什么呢?因为我觉得,读书是不分年龄的,不分形式的。关键,是读书时的需求是否够强烈,情感是否特别渴望。
简单地说吧,一个人特别想吃辣的时候,你给他吃清淡说,说这很健康;一个人特别想吃一碗素面的时候,你给他吃丰盛的海鲜,说这很高档„„你想,吃的人能开心吗,能享受吗?
之所以按主题推荐,就是想让爸爸妈妈们,要用心观察孩子的读书需求。如果孩子这一段经常问你“人是从哪里来的”、“什么是天堂”、“人都会死吗”„„无论这个孩子几岁,你都可以和他一起分享哲学绘本。(回复 哲学 可看《给孩子看什么哲学绘本》)如果孩子和爷爷奶奶的关系不太好,总是闹别扭,那么,你就可以和孩子分享一些关于家庭关系的绘本。当然,科普的、动物的、传记的,都是如此。(回复 家庭 可看《让家庭充满爱的绘本》,回复传记 可看《传记绘本》,回复 动物可看《动物权利绘本》)
甚至,我经常跟很多家长说,那些绘本,大人也都可以好好看看,譬如《爱心树》、《花婆婆》、《活了一百次的猫》„„深刻性、启发性不输给一本名著!
同时,家长要知道,这个阶段让孩子读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短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而是在孩子爱上阅读这种形,从阅读中享受快乐的同时,培养孩子阅读、思考、专注力的习惯。
既然如此,家长就不要“强迫”孩子读,而是引导孩子对书产生兴趣,对思考产生兴趣,能够在某段时间内专注地做某件事情。
什么是不要着急呢?
就是孩子只要在看书,他以什么方式看都是对的:他喜欢一本书读一万遍也可以,那叫精读;他喜欢一天要读20本书也可以,那叫泛读;他一会儿重复很多遍,又一会儿草草读过去,也可以,那叫精读跟泛读相结合;甚至他如痴如醉读了几天,又几天一点都不碰书也可以,那也是他的自由。
千万不要着急:孩子不是一辆日本公交车和德国火车,学习是没有时刻表的,他有自己运行的规律,有自己运行的自由。
有一天,丸子奶奶高兴地告诉我:咱们丸子不是文盲了!我很好奇,为什么这么说?奶奶神秘而激动地说:我刚刚拿识字卡片考了丸子,她认识1000多个字了!„„她怎么认识的呢?你不是不准我教她认字吗,那她是从哪里学来的呢?那么,那些剩下的字小丸子同学是怎么认识的呢?我说,她有时候来问过我,但问的字加起来也就100来字吧,她来问得很少。
小丸子同学通过什么方式认识的字,每天认识多少,每周认识多少,从什么时候开始她嫌弃图画书,喜欢字多的书,甚至全是字的书,我们全然不知道!
我们没有使用过一张认字卡片,没有教过一个拼音,甚至,没有给她要看的书单。我们所给的,无非就是一个阅读的环境,她左拿一本,右拿一本,随着自己的兴趣看。有时候,是我觉得品质不太高的一些用来批评的样书,也被她找来看了,我想了想,也没有阻止——我相信她的鉴别力和思考能力。
很多家长恨不得拿着教鞭来逼迫孩子阅读,动不动就说“你看懂了吗”“你怎么看这么慢”“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你不要乱编好不好”——这哪里是亲子阅读,简直是虐子阅读!
孩子的成长的过程,是需要时间的,是需要挫折的,甚至是需要错误的。而孩子只有自己体验了这个过程,才能够真正的成长、成熟。
有些家长恨不得孩子一出生就去上大学,那简直是剥夺了孩子生命的权利!
最后,分享《朗读手册》开篇中吉利兰《朗读妈妈》的诗句,向每一个陪伴孩子阅读的家长致敬:
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
但你永远也不会比我富有
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第五篇:让“精致”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让“精致”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春晖外国语学校争创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汇报材料
2014年5月
春晖外国语学校是一所特殊的公办学校,它有着特殊的环境和特殊的政策。近年来,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关怀和支持下,在历任领导、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春外的教育教学有了长足的发展,也逐渐确立了属于自己的环境优势、师资优势、品牌优势等。随着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追求高质、优质的教育,对教育的内涵发展要求也越来越高。面对新的形势,全校上下审时度势,按照“打造上虞初中教育优质品牌”的总体目标,决定从“建设更为精致的春外校园文化”入手,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品位,从而打造富有一定影响力的办学特色。经过几年的努力,春外的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将工作的开展情况向领导们作简要汇报。
一、树立正确理念,确立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框架
我们认为,校园文化不仅有美化环境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体现教育的理念、文化的氛围,它无时无刻不发挥着其育人的功能。校园文化实际上是办学理念、办学方向、办学措施的集中体现,不同的校园文化所表现的是不同的办学特色。因此,精心打造校园文化实际上是精心提炼办学思想,精心构建和谐校园,精心管理美丽校园,精心培养人文素养的重要工作。建设一流的校园文化也就是建设一流的学校,形成一流的教育资源。
基于这样的思想和理念,我们的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以校园文化建设推动和谐校园的构建,形成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制度,彰显春外教育和谐之美和春外教育特色与魅力,推动春外教育向更高、更远的目标前行。我们的建设原则是:“整体规划,分项实施,逐步完善”。我们的建设思路是:以物质文化建设为依托,以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我们的建设愿景是:深入挖掘“百年春晖”的文化底蕴,通过打造富有春外特点的校园文化,使校园呈现出优质物质文化和高尚精神文化相得益彰的局面。
二、着眼“三大版块”,打牢校园文化建设的支撑点
校园文化重在建设,它包括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这三个版块的全面、协调的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
(一)以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为依托
完善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场所,将为师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提供重要的阵地,使师生教有其所、学有其所、乐有其所,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
学校结合省标准化学校创建、教育现代化建设等契机,从紧张的教育经费中挤出专项资金,用于校园文化建设,在统筹的基础上,下大力气改善学校硬件设施设备,促进学校办学水平与档次整体提升,为校园文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二)以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为保障
制度文化建设包括制度建设、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三个方面,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是确保制度建设落到实处,并使其真正起到规范校园内师生言行的关键环节,校园文化组织机构的健全和完善,校园文化队伍的勤奋与实干,对正常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校从“校园环境优雅、文化氛围浓厚、办学理念独特新颖、管理模式民主规范”切入,严格依法治校,依法执教。进一步加强了学校教代会制度、民主议事制度、校务公开制度等制度的建立和健全,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广大教职工的师德师风和敬业乐业意识,以制度管理促进校园文化的“内涵”。
(三)以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高级层次。它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
我们从“倡导特色,丰富载体,活动引领,课程渗透”切入,根据本校实际提炼办学理念,寻求精神载体,广泛开展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和凝聚学校力量的活动,形成了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从精神逐步转化为校园师生的行为,并影响着他们的一言一行。
三、着力“四个用心”,打造校园文化建设的制高点
任何一所学校,都应该是充满文化味的,都该拥有相当内涵的。怎样在已有基础上进一步打造培育更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攀登全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制高点。为此,我们精心谋划,努力实践。
(一)用心思考,找准结合基点
由于存在地域、历史、办学条件、教育对象等差异,每所学校必须选择适宜本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文化建设重点,并有针对地突出地域、校际特色,培育独具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从而引领师生“全面、个性、可持续发展”。
春外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校园文化建设具有深厚、高位的基础。一直来,学校充分挖掘百年春晖的人文资源,依托白马湖文化的深厚底蕴,从“传承白马文化、营造环境文化、打造礼仪文化”入手,切实打好三张文化牌。
(二)用心构建,搭建文化平台
校园要有文化味,要引领学生、教师积极健康向上,必然少不了相应的环境建设,少不了必要的文化设施及配套装置,而这些正是校园文化、学校精神的外化和物化。学校在搭建这样的平台、建造这样的载体时,必须有统筹的安排和综合的考虑,使校园一草一木,一树一石,一墙一画,都有声、有色、有形、有气。
春外紧紧依托春晖文化这一平台,通过外显和内隐两种途径,努力搭建既有传承又有创新的文化平台,凸现“恬静雅致、润物无声”的文化教育魅力。学校秉承春晖“与时俱进”的校训,“教学相长,德才并美”的校风,“读书、做人”的学风,“读书即生活、教育即创造”的教风,并沿用《游子吟》作为学校校歌。在楼名命名上,也与春晖一脉相承,如“时旸楼”、“景行楼”、“行之楼”、“新月楼”、“听松园”等。学校还与春晖共享“山边一楼”、“平屋”、“小杨柳屋”“晚晴山房”等人文胜景。校报《白马湖》,校本读本《水墨春外》、《平屋》、《湖畔日记》、《阅读春外》、《礼行春外》等也均与春晖的环境或有关文化。此外,学校完善了校内校园文化可视系统,设置了平面图、指示牌、警示语等。开辟了走廊文化、绿化展览角、文化展角等。
(三)用心践行,培育文化氛围
文化的传承和培育更多的属于精神层面,这就需要在校园内形成一种“文化氛围”,并让这种文化影响到校内的每一个人。为更好地塑造“科学人文相融,人格学力俱佳”的春外学子形象,学校从校园环境美化、教室寝室美化、学生行为美化等各方面付诸实施。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凝练,“教师儒雅,学生文雅,校园优雅”已经成为学校对外宣传的一张金名片。
1.精细的管理文化。
制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制度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学校十分重视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多次就校园文化建设问题进行研讨,并在此基础上,合理规划,制订和完善了《春晖外国语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班级量化管理及考核细则》、《学生一日常规》、《文明班级评选方案》、《文明处室评选方案》、《学生公寓管理条例》、《学生公寓住宿规定》、《学生公寓内务管理规定》、《文明寝室评比办法》等多项制度,并坚持把管理与服务、民主、制度紧密结合起来,做到人人职责明确,处处权责分明,事事有章可循,为促进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提供了方向和制度保证。
2.精致的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是一种教育文化,它能给班级学生一种精神上的感染、吸引、熏陶,对于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校在班级文化建设上有以下亮点:每个班级都有一块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班级文化牌;每个班级都有结合本班实际的学生公约或相应的规章制度;每个班级均有展示学生个性或优点的栏目;每个班级都能积极推行班级日记;每个班级都有图书角或班级小花园。有的班级还充分展现了班级的个性,有班名、有班级口号、有努力目标、有书画美化等。班级文化的营造,使得同学们相互激励,共同提高,从而形成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孩子们在集体中全面健康成长。去年毕业的初三(8)班,为营造班级文化,从进入初中第一天开始,就花大力气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风气,形成他们独特的班级精神。三年下来,同学们每天记载《班级日记》,共计积累12余万字,毕业时结集成《致我们永恒的年少》一书,成为每一位同学最宝贵的青春记忆。中考全班54位同学全部考上普高学校,上春晖中学分数线33人,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好的班集体带来的成果。现初一(6)班自发开辟班级小花园,用“与小绿植一起成长”的理念,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自强意识、生命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生活乐趣,培养学生细心呵护、坚持不懈的习惯。现初一(1)班还建起了班级博客,印制了班报。
3.精美的公寓文化。
寝室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寄宿制学校的一个重要细胞。良好的寝室文化是学生健康成才的必要条件。学校在寝室文化建设中立足“整洁、文明、健康、和谐”四大重点。近年来,在德育线老师及生活指导老师的精心规划下,学校寝室文化氛围大为改观。
走进生活区,便有一种回家的感觉。除了学校统一布置的室牌、考核评比表、就寝制度等,有的宿舍展示了自己的特长,有的宿舍展示了自己的好习惯、有的宿舍展示了自己的爱好,各有千秋。有的寝室还专门写了寝室日记。“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通过寝室文化的改善,初步达到了影响学生意识、规范学生行为的目的。
4.浓厚的书香氛围。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精神财富的宝库。建设书香校园,让书籍伴随学生成长,是培养人文素养和健全人格最有效也最便捷的途径。
春外大力倡导阅读经典,扩大阅读量。学校开设了《悦读春外》校本课程;各班都设有图书角,同学们相互交换书籍;学校还把校图书馆的部分书柜、藏书移到了班级教室里,同学们可以随时阅读和借回家,班级之间定期交换;读书的同时,学校还积极组织开展人文类学生社团活动,平屋文学社社刊《平屋文学》
及校报《白马湖》定期刊出。通过经典阅读,一大批学生习作发表于各类报刊杂志,一大批学生受到文学的熏陶,学校书香氛围浓郁。
5.缤纷的文化艺术节。
校园文化艺术节是校园先进文化的导向,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文化体育艺术素养。
学校每年举办为期一个多月的校园文化艺术(科普)节。艺术节将“春澜杯”师生美文朗诵会、“景行杯”英语小品短剧大赛暨英语才艺秀、“行之杯”科普作品展示、“新月杯”迎新学生书画展、“平屋杯”写作大赛暨十佳文学之星评选、“春外好声音”歌手大赛等项目列为固定项目。同时,为使学生的个性才华得以张扬,生命活力得以展现。学校设立“雀之舞舞蹈队”、“新晖器乐社”、“白马湖水上运动队”等个性化社团,定期开展书画展览,积极开展校内小型体育竞赛活动,充分发挥基地优势,推动学校体艺“2+1”项目广泛深入地发展。至今,学校编印《水墨春外》艺术作品集2本。在2011、2013年上虞市中学生文艺会演中,我校选送的器乐、舞蹈节目获得4个一等奖。
(四)用心提炼,凸显文化特色
独有的校园文化,需要学校所有人精心培育养成,需要长时间的传承积淀,需要不断地提炼升华,只有善于总结,善于结合,善于融会,善于创新进步,也善于坚守,才能最终形成并结出硕果。春外在将校园文化传递、影响和熏陶学生的过程中,提炼出“礼仪文化”的特色文化,将礼仪教育作为人格培养的一个有效抓手,进一步彰显和推动了学校独特而大气的人文精神。
春晖外国语学校受泽于人文胜地春晖中学。办学伊始,春外便将春晖文化和教育思想的传承作为历史使命,秉承春晖首任校长经亨颐先生百年前提出的“与时俱进”校训,以传承经先生“纯正的人格教育”为己任,已走过10多个年头。去年,学校开辟了《礼行春外》的德育校本课程,并被评为省百门精品德育课程。《礼行春外》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旨在通过礼仪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让学生“行为更优雅,精神更高尚”,以此奠定现代学生的人格基础。
从某种意义上说,礼仪不是教出来的,是在环境、文化的熏陶下逐步积累并在实践中养成的。因此,学校围绕“礼行春外,心满春晖”主题,通过多种载体,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将礼仪读本纳入班级活动课程;利用主题班会、寒暑假综合实践活动、三月和十月份的文明礼仪新风月主题活动、十佳礼仪之星评选、礼仪知识竞赛、礼仪故事演讲会等多种载体渲染文明礼仪之风,并和文明班级、达标班级评比、最美春外学子、最美寝室、最美教室展示评比等活动结合起来;团支部在团员中组织志愿服务队;学生会组织评选春外十个文明礼仪好习惯等,使
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双管齐下,礼仪知识和礼仪实践齐头并进,让学生沐浴在礼仪的文化氛围中,以行为举止优雅、学识涵养丰富、精神富足高贵为追求。目前,校园内文明礼貌蔚然成风,“老师好”“谢谢”“请”“对不起”等礼貌用语被普遍使用,体现出春外学子良好的精神风貌和礼仪修养。
校园文化建设最终目的是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建设和谐校园,让每个学生成人、成才。我们相信,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会做得更好。同时,我们也希望各位领导能给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以使我们吸取到更多更好的经验,从而推进我校各项工作的全面和更快发展。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