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与有嫉妒心理的人相处
1、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与有嫉妒心的人相处时,最好不要特意采取一些方式方法来对付有嫉妒心的人。因嫉妒心理本身就是多疑的、爱猜忌的。所以,倒不如将有嫉妒心的人当作普通人来看待,俗话说,见怪不怪,其怪自败。与其说费尽心思去琢磨,不如来个“无为而治”,落得个“无为而无不为”的效果。
2、采取妥协和退让的必要策略大智若愚,难得糊涂孔子曾说:聪明圣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抚世,守之以情;富有四海,守之以谦。这不仅是一种单纯的策略,事实是,当一个人在鲜花与掌声中时,更需谦虚、谨慎,这不仅防备被嫉妒,而且能从根本上调整自己。以爱化恨,以让抑争以爱化恨法主要是以真诚的爱心去感化嫉妒者,从而消除和化解嫉妒。老百姓常说,“恨是离心药,爱是胶合剂”。因此,当你遇人嫉妒时,如果能够以德报怨,用爱心去感化嫉妒者,恩怨也就自然会化解了。以有原则的忍让来抑制无原则的争斗,这是根治双向嫉妒和多向嫉妒关键之举。如果嫉妒者向你发出挑战,你不但不迎战,反而退避三舍,以不失原则的适度忍让来求大同存小异,或是求大同存大异,都不失为化解嫉妒,免遭嫉妒的好方式。
3、说服、鼓励的对策有些嫉妒是因误会而产生时,就需要进行说服和交流。否则,误会越来越深,以至严重干扰和破坏人际关系的正常交往。在说服时要注意心平气和,也要做好多次才能说服的准备。对嫉妒者还要采取鼓励的态度。因为嫉妒者是在处于劣势时产生的心理失落和不平衡,虽表面气壮如牛,但内心是空虚的,且隐含着一种悲观情绪。所以对嫉妒者采取鼓励的态度十分必要,主要是客观地分析他的长处,强化他的信心,转变他的错误想法,而且还要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为嫉妒者提供一些实质性的帮助,使嫉妒转向公平竞争。
第二篇:浅谈人际交往中的嫉妒心理
际关系中的嫉妒心理:性别因素
毫无疑问每个人都经历过某种程度的嫉妒。很多人想知道是否嫉妒会受诸如年龄、性别、种族等因素的影响。这些问题虽然很有趣,但同时也很难在受控的、科学的领域进行研究。和Hupka博士一样,很多心理学家相信女性更容易嫉妒,这仅仅是因为她们相对于男性更愿意诚实和表露情感。
无论男性或女性,嫉妒的诱因是一样的。当开始担心会失去有价值的人或物时就会变得嫉妒。然而也有一项研究显示,女性比男性更容易针对情敌采取嫉妒性行为。或许赫拉终究还是太超前于她的时代了。
刊登在杂志《进化论和人类行为》(Evolution and Human Behavior)上的一项研究发现矮个男人比高个男人更易嫉妒。研究者将此归结为男性的身高往往被与生殖能力、吸引力和统治力联系到一起。相似地,具有平均身高的女性相比身高过高或过低的女性更不易嫉妒,或许这是因为她们被认为更健康,更具有生殖能力。
目前,还未发现由于种族和年龄而导致的嫉妒程度的差异。基于年龄因素的研究非常困难,因为这需要科学家们与相同年龄的一群人交谈,十年以后还要回访他们。Hupka博士认为即使完成了这样的工作,其结论也是过时的,因为50年代长大的人与其后几十年长大的人将面对完全不同的文化差异。类似地,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也使针对种族的研究变得很困难。
儿童和青少年的嫉妒心理
尽管针对整个人类的嫉妒研究十分困难,研究者们还是特别留意了儿童和青少年的嫉妒心理。根据传奇的儿童表演者Fred Rogers(被称为Mr.Rogers)所说,竞争对于非常小的孩子而言非常难于处理,当他们发现很明显要与他人分享父母的爱和关注时,往往会导致嫉妒抬起它邪恶的头。
多个子女的家庭中,兄弟姐妹之间的嫉妒是他们成长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部分。兄弟姐妹间的竞争在多子女家庭中也很常见,在孩子之间形成疑虑,对父母而言,不得不忍受发生在身边的无休无止的拌嘴。不幸的是,对那些精疲力尽的父母来说,孩子们的这些表现是完全正常的。网站Kids health.org建议父母除非有身体伤害的威胁,应尽量别让自己卷入孩子们的辩论。这将迫使孩子们自己解决他们之间的争论,要比依赖父母解决问题好很多。这样的做法也能降低父母无意识的偏心所带来的风险-为战斗增加弹药。
专家们也鼓励父母们积极地与每一个孩子单独交谈,定期提醒他们父母的爱没有界限的事实。这将有助于孩子们和平共处。
好像是青少年带来的麻烦还不够多,刊登在《发展心理学》(Developmental Psychology)杂志的一个近期的研究发现那些经历过不自信以及极度孤单的青少年更容易担忧友谊被他人威胁,由此产生的嫉妒可导致过激行为。研究者发现亲昵的行为(本例中是通过朋友关系)能带来不安,导致嫉妒心理和侵略性。
这项研究还强化了有关女性比男性更易嫉妒的看法。这组研究者将此归结为女性对于忠诚、仁慈、同情以及承诺的标准比男性要高,所以当这些标准未被达成时她们更易嫉妒。这种消极行为的潜在因素对所有人都是一样的-青少年害怕失去友谊,所以他们用嫉妒的行为去“保护”它,即便他们的行为实际上是破坏性的。
嫉妒的种类
嫉妒可以被完美的分成两大类:正常的和异常的。就像之前提到的,不管多像圣徒,我们每个人都在某个时刻经历过嫉妒。Hupka博士注意到可以为每种引起嫉妒的状况附加标签。这其中包括:
浪漫嫉妒:Hupka博士和其他许多人相信浪漫嫉妒可能是正常嫉妒中最常被碰到的一种。实际上,根据PBS的Nithtly Businees Reporter节目,浪漫的情侣之间所爆发的第一次争吵往往包含嫉妒,尽管随后情侣们往往因为经济问题吵嘴。有趣的是,一项2004年发表在《进化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当被问及肉体背叛与情感背叛的对比时,无论男女都对情感背叛表现出更强的嫉妒心理。
工作或权利嫉妒:很简单,当遇到诸如错过升职,加薪或其它工作相关的问题时,这种类型的嫉妒会打击人们。
朋友嫉妒:如同在关于青少年的嫉妒心理一节中所示,人们经常害怕被“闯入者”抢走朋友。
家庭嫉妒:兄弟姐妹间的竞争是这类嫉妒的主要特征。
异常的嫉妒往往可以用几个形容词中的一个来描述,包括病态的,精神的,病理的,妄想的或焦虑型的嫉妒。根据Hupka博士所说,异常的嫉妒可以被归结为一些常见的问题,包括极端的不安全感,不成熟以及变成一个“控制狂”.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是由心理疾病引起的,如妄想症或者精神分裂症,或者大脑内的化学失衡。
妄想症和精神分裂症可以造成背叛的错觉,导致嫉妒的反应。极度敏感也可以刺激产生极度,例子是一个人觉察到子虚乌有的针对友谊的威胁。“判断什么时候转变成神经质的嫉妒可并不容易”,Hupka博士说。
“后者往往伴随有对伙伴过度的控制欲,对伙伴的忠诚有不切实际的焦虑”。他继续指出这种类型的异常嫉妒患者经常表现出让伙伴不停地“签到”和检查同伴的电话和通讯录的行为。
怎样克服嫉妒心理
虽然可能永远无法完全避免嫉妒的感觉,专家们的确相信控制嫉妒行为是可能的。举个例子,专家们推荐朋友和情侣之间要真诚相待来避免嫉妒。消极的感觉经过时间发酵会以隐晦的嫉妒的方式表现出来。保持和维护信任也是避免陷入嫉妒的关键因素。最后,敏感对于觉察对他人失望和担忧的暗示也很重要。
嫉妒的消极的方面很明显,但是它能产生积极的结果吗?Thomas jefferson,举例来说,就相信真正自由的政府必须建立在嫉妒的基础上以保护自己并让自己茁壮成长。Hupka博士提醒说正常的嫉妒是一个人关心他人,珍重关系的标志。简而言之,如果嫉妒能被控制在正常行为的范围内,那它就是有益的。当某人的宠物兔子被威胁时,把它当作绿眼怪已经走远了的信号吧。
第三篇:人有哪些心理需要美文
两类需要缺一不可
一个人要吃饭、要喝水、要呼吸新鲜空气。粮食、水分及氧气,这些都属于人的生理需要,是保持人类正常生理活动的基本要素。一个人如果不吃饭或者少吃饭,机体的能量供应便不足,许多正常的生理功能便会受到影响。例如,会产生低血糖的表现,感到头昏、眼花、心慌、出冷汗、疲乏无力、昏厥、抽筋,甚至昏迷。假如很长时间不吃东西或者吃得很少,就会发生营养不良和饥饿性酸中毒,严重的还会饿死。
但是,人不仅是有血有肉的机体,而且是有思想、有感情、有着非常复杂心理活动的高等生物,因而就有各种各样心理上的需求。这些心理需要,对于人的正常健康的生活也十分重要。因为单有生理需要的满足是远远不够的。人人都希望有人关心他、爱护他、支持他、喜欢他,遇到挫折的时候,希望得到同情、安慰、鼓励和帮助。假如心理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就会感到烦躁、不安、焦急、紧张、苦闷、沮丧,甚至还会导致心身健康的崩溃。我们千万不能忽视心理需要的重要性。
两类需要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是有区别的。前者主要对具体物质,如粮食、水分、维生素等的需求,其基本作用是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如循环、排泄和新陈代谢等。而后者主要是精神方面的需求,如他人的爱和尊重等,这是为了保证健全的心理功能,如饱满的情绪、良好的自我感觉,以及尽可能高的精神效率等。
然而,两者也是有联系的。进食行为,基本上是用来满足生理需要的行为;绝大多数人,都是因为肚子饿了才进食的。从另一方面看,进食也包含着满足心理需要的成分。讲究饮食的色、香、味,便是用以满足感官的心理需要。还有些人,以嗑瓜子来排除无聊感,用杯中物以解除心头的苦闷(即饮酒浇愁),他们显然是因为心理需要才进食的。又如性的需要,既有生理的成分,又有心理的因素。在动物中,性的需要基本上是生理性的,这是与生俱来的本能行为;在春情发动的季节里,猫儿叫春、蟋蟀交尾、鸳鸯求偶,这些都直接和它们的性生理状况相联系,以交合为主要的实现手段。而人类的性需要,虽然也与生理功能相联系,但其主要成分都是心理性的。从择友约会、恋爱到结婚,这是一系列的复杂的心理社会活动;人们又常用文字、诗歌和图画等来表达自己的性需要;性交虽然是重要的方式,但并不是满足性需要的唯一方式。
“人非禽兽”。动物以生理需要为主;而在人类,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都很重要,而且两类需要往往交织在一起。这大概是人类有别于其它生物的要点之一。
不同层次的心理需要
有一位名叫马斯洛的心理学家对人类的心理需要进行了很详尽的研究,把各种心理需要加以归类,而且提出了一种假说——心理需要的层次说。他认为,心理需要可以分为若干层次或等级,首先是满足較低层次的需要,然后才是较高层次的需要。马斯洛的假说,在心理学中影响颇大,不无可借鉴之处。
最低的,也就是最基本的心理需要,是生理需要。“民以食为天”,强调了“食”的需要,是一切需要中的最重要者。“我们要饭吃”,是一切口号中最响亮也是最强有力的,就是因为它反映了古今中外的所有人们的最基本的要求。
其次,为安全的需要。人们需要穿衣服,以保护自己的身体,免遭自然界及社会力量的破坏。人们希望有一个庇身之所,要求有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这些都属于安全的需要。常常听到有人说:“金窝银窝不如家中草窝”,就是因为那是他的家,家给他带来了安全感。
再往上一层是爱和所属感的需要。人们需要其他人喜欢他、爱他,也愿意将自己的爱赋予其他人。这里所指的爱是广义的,有夫妻之爱、亲子之爱和周围人的爱,以及对工作、集体、祖国的爱。同时,人是社会中的一员,希望自己成为合适的社会集团中的不受歧视的成员,这便是所属感的需要。人们不希望被编入“另册”,不愿意被排斥在集体之外。
再高一层是自尊心和受到尊重的需要。人们希望自己得到其他人的尊重,也希望自己认识到个体的价值,对自己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父母未经子女的许可,偷看了孩子的日记,拆看了他们的信件,孩子常常会非常不高兴。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感到父母不尊重他们的“人权”,另一方面感到自己的自尊心受到很太的损害。
最高层的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即个体需要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能力,按照自己的愿望和条件,实现他的理想和抱负。常常有人感叹:“怀才不遇”,或者是“生不逢时”,其原因便是感到自己并未充分地自我实现。
心理需要和社会制约
马斯洛的假说是有缺陷的,其最主要的缺点是过分地强调“自我”的需要,而忽略了社会的制约。因为人生活在具体的社会中,社会的文化、传统、伦理、道德、风俗、习惯以及价值观念等,都会对人的包括心理需要在内的心理活动发生影响。
在不同的社会中,心理需要的内容并不相同。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青年中风靡一时的“嬉皮士”运动,他们蓄发留须,不修边幅,野餐露宿,四处漫游,玩世不恭,这些是在当时当地青年们心理需要的畸形反映。究其根源,其主要问题并不是美国青年的病态心理,而是一个社会问题。
同时,人们的心理需要还要受到社会规范的制约。自我的实现,只有同社会的条件及需要相适应时才有可能实现。如果有人想用违法乱纪或者损害他人的办法来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这样的心理需要不可能满足,也决不允许他实现。
需要和愿望
从心理学来看,个体意识到并想加以实现的需要称为愿望。以上所举的例子中,实际上既包括需要,又包括愿望。只是为了叙述的方便,都把它们当作“需要”来剖析了。
其实,有些心理需要自己并未意识到已处于意识水平以下。譬如,有些人换了一个工作单位,感到心里很不自在,很不踏实,茫然不知所措。这就有可能是由于刚到新单位,缺乏安全感;或者是有进入新集体的心理需要,但一时未能成为新集体的平等的一员。如能了解自己的需要,便能较好地调整和适应。
但是,在许多情况下,人们对自己的需要是觉察的,而且是准备加以实现的。这类愿望,如果合理,采取的措施也得当,有可能实现。愿望的实现,可以产生心理上的满足。然而,有时愿望没能实现,这就称为挫折。面对挫折,可以采取两种措施,一是改变实现愿望的措施;二是调整自己的愿望。如果屡遭挫折,既不改变实施的策略,也不调整愿望目标,那就有可能导致身心健康方面的问题。
第四篇:人与鸟怎样相处教案
人与鸟怎样相处,教学内容:
1、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文《翠鸟》、《燕子专列》;
2、同步阅读教材三年级下册《百灵之家》、《布拉格的鸟》; 教学目的:
1、通过自由读,浏览,跳读、默读等阅读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这些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能力;
2、在阅读和学习的过程中,从小懂得我们人类与鸟怎样相处,进而在日常生活中付诸于行动;
3、通过多文本的阅读,经过比较总结,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上的共同点; 教学重点:
1、通过阅读,学生感受到鸟儿要自由快活地成长,为保护鸟类做出自己的努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
抓住课文的重点语句,理解感悟课文; 教学准备:
《一个真实的故事》的音乐,还有板书材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歌,问:你们知道这首歌唱的是谁吗?师:这首动听的歌后面藏着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那是1987年,有一个年仅20岁的女孩,叫徐秀娟,她刚大学毕业,放弃了城市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毅然选择了到偏僻的自然保护区照看她从小就喜爱的仙鹤。有一次,她为了救护一只仙鹤,献出了自己如花如玉的生命。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为了救护仙鹤而牺牲的姑娘,给她取了个别样的名字叫仙鹤姑娘。同学们,仙鹤姑娘是人(板书:“人”),仙鹤只是一只鸟而已(板书:“鸟”),人为了救一只鸟却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她为什么要这样 1 做呢,今天我们就来阅读几篇文章,一起来聊聊人与鸟相处的这个话题。
二、阅读感悟文章,交流感受。
(一)学习《翠鸟》和《百灵之家》
1、你们在生活中见过翠鸟和百灵鸟吗?老师带你们去见见它们吧,我们先阅读《翠鸟》和《百灵之家》这两篇文章,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可以大声读,小声读、默读等等,想想这两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抽生说。生1:《翠鸟》这一课,写了翠鸟美丽又机灵,十分惹人爱,文中的我想去捉一只来饲养,后来在老渔翁的开导下,打消了这个念头。师:是呀,我们实在是太喜欢翠鸟了。
生2:《百灵之家》主要讲了一只百灵鸟妈妈飞进草丛中去给小百灵鸟们喂食,被我和伙伴发现了,我原本想逮它们回去养着玩,后来在小伙伴的暗示下没有去打扰它们,最后百灵一家终于团聚了。师:说得真好,这是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啊,原来鸟像我们人类一样,也有感情有家的哦!
2、这两篇课文中,文中的我面对如此美丽可爱、活泼机灵的鸟儿时,因为我太爱它们的,首先想到的是什么?请大家一起回答。对,首先想到的就是捉回去关在笼子里养,后来如果不是听了别人的劝阻,真的捉回家养,请你们想象,结果会怎样?
生1:由于我们不会养鸟,也许几天后,鸟儿就死了。
生2:因为鸟儿以前习惯过自由自在的大自然生活,不适应这种笼子里的生活,所以它在笼子里惊慌,烦躁不安,过不了多久,也会死的。
生3:因为鸟儿离开了爸爸妈妈,离开了家,因此孤单,郁闷,不再像往日一样活蹦乱跳,连叫声也变得凄惨。
师:多么可怜的鸟儿呀,同学们,看来我们爱鸟就想捉回家当宠物来养,这是一种不了解鸟儿的主观欲望,是一种自私的想法。
(二)学习《布拉格的鸟》和《燕子专列》
下面,老师带你们去两个地方,看看当地的人是怎样与鸟相处的呢?我们来阅读《布拉格的鸟》和《燕子专列》这两篇文章。
1、先请大家快速默读这两篇文章,想想它们主要讲了什么事?
生1:《布拉格的鸟》主要讲的布拉格人爱鸟,爱养鸟,人们与鸟相处得格外 2 融洽。师:是呀,布拉格是捷克的首都,在这样一个人口密集之地,鸟的种类和数量都非常多,看来,布拉格人真会与鸟相处呀。
生2:《燕子专列》讲的是瑞士政府在燕子饥寒交迫,面临死亡的时候,呼吁人们去寻找冻僵的燕子,将它们送到车站,并用带有空调的列车,把这些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师:是呀,这些燕子的运气真好呀,若不是得到瑞士人民及时的救助,后果真的不堪设想呀。
2、下面请同学们用浏览、跳读的方式,再读这两篇文章,再看看那里的人,是怎么对待鸟儿的,把打动你的地方画下来,并在旁边写上批注。好了,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吧。
生1:布拉格人从来不捕鸟,也不在笼中养鸟,那里的鸟儿有的栖息在大树枝头,有点翱翔在庭院上空,有的蹦跳在草坪上,它们多么自由快活呀!师:布拉格人爱鸟是发自内心的,没有将自己喜欢的鸟儿囚禁在笼中,当成自己的宠物,他们知道失去自由的鸟儿,是不会快活的。
生2:布拉格人爱鸟的情感是从每个人的生活之中体现出来的,有白发苍苍的老奶奶,有三四岁的小女孩,有中年男子等等,他们不管是在阳台上,树枝下,还是在广场上,大桥下,都在用各自的行动爱着鸟,与鸟和谐相处着。生3:瑞士人民冒着严寒,顶着皑皑白雪,踏着冻僵的山路,去寻找冻僵的燕子,他们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救助燕子,非常艰难。
生4:瑞士人民全体总动员,连几岁的小贝蒂也积极参与了救助行动,可以看出,他们对鸟儿怀着博大的爱心'。
(三)阅读了这几篇文章,你明白了我们该如何爱鸟了吗? 生1:不能捕杀鸟儿了。生
2、不在笼子里养鸟。
生
3、在鸟儿遇到困难或危险时,我们要及时救护他们。
三、比较发现共同点
1、再次回到刚才阅读的四篇文章,看看作者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点。
2、先比较《翠鸟》和《百灵之家》,请你们想好后,先在小组内 讨论讨论,我们再全班交流。
生
1、这两篇课文在描写鸟儿时都抓住了鸟的外形特点。(板书;外形)
生2:还抓住鸟儿的动作特点来写。(板书;动作)
师:这两篇课文,通过抓住鸟的外形和动作特点来描写,突出了鸟的可爱,从而表达的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
3、再比较《布拉格的鸟》和〈燕子专列〉,这两篇文章都是通过写人们对鸟付诸的行动(板书:人的行动),来表达人们的爱鸟之情。以后我们在作文中,也可以学习作者的这些写作方法的哦。
四、拓展,升华主题
1、同学们,鸟类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人类要好的朋友,老师这里收集了一则资料:古生物家推测,先前生活在地球上的鸟类多达15万种,可是目前,世界上现存的鸟类只有8700多种了,基本上少的一半,不少鸟类濒临灭绝,甚至已经灭绝了。
2、你们能找找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吗?
生1:因为有很多人在捕食鸟类,他们用的工具有鸟网、鸟枪,鸟夹等; 生2|:有人为了保护庄稼、果园,就用农药毒杀鸟儿。
师:是的,这些人只顾眼前的利益,而破坏了生态平衡,会给子孙后代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生3:人类不断开发旅游地区,修工厂,造大楼,侵占和破坏了鸟类生存栖息的环境。
3、同学们,刚才我们讨论了造成鸟类数目减少和灭绝的原因。你们还记得仙鹤姑娘的故事吗?想学布拉格和瑞士人民吗?那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吧,就以他们为榜样,怀着对鸟儿博大的爱心,下定决心,还给鸟儿自由,给它们创造自由生存的空间。只要我们满怀信心,我相信鸟和我们人类一定能和谐相处,这个世界会更变得更美好!
第五篇:人与动物和谐相处--《5
人与动物和谐相处
---《5 翠鸟》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形象、生动地介绍了一种生活在水边的小鸟---翠鸟。它颜色鲜艳、小巧玲珑、叫声清脆,捕捉小鱼时动作迅速敏捷,十分惹人喜爱。孩子们也喜欢这样可爱的小鸟,想要捉一只翠鸟来饲养,但在老渔翁的开导下,孩子们打消了自己的念头,把翠鸟看作了朋友。这篇课文在展示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的同时,呼吁人类要与动物和谐相处。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翠鸟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教学难点是体会翠鸟的外形特点与捕鱼本领之间的关系,透过具体的语句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早在上学期,学校就安排我们年级的师生一起参观了北京动物园举办的“翠鸟图片展”。对于这种小鸟,大部分学生并不陌生了。为了让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语言描写从语文课“品词品句”的角度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尝试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借助图片和一单元的学法,体会翠鸟颜色的鲜艳。
一入课,小翠鸟的图片一下子吸引了学生:“喔!真漂亮啊!”赞叹声此起彼伏。“你能借用第一课描写燕子外形特点的句子为我们介绍一下翠鸟吗?”
通过认真观察后,学生回答:“一张又尖又长的嘴,一身漂亮 的羽毛,加上一双红色的锋利的小爪子,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翠鸟。”给予了评价:“他的介绍是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介绍的。谁还愿意在我及时为大家按照不同的顺序介绍?”学生的发言比较踊跃。紧接着,我们进入了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学习。
“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用了7行的文字只为我们介绍了翠鸟颜色的鲜艳吗?请你认真读读频幕上的文字。你收到了哪些信息?”等学生阅读完第一自然段后纷纷举起了手。“我从‘翠鸟喜欢听在水边的苇秆上’知道了翠鸟的生活习性。”“我从‘它的红色小爪子紧紧地抓着苇秆。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知道了他的颜色非常鲜艳。”我随即追问:“这部分是按照什么顺序为我们介绍的?”“头—背—腹部的顺序介绍的。”当我板书后,请学生按照板书的提示和ppt图片尝试着进行背诵,只有一些学生能够背下来,绝大多数学生还应继续学习按照提示进行背诵的方法。摆脱死记硬背的模式。
除了“生活习性,颜色鲜艳”外,你从第一自然段还获得了什么信息?“我知道翠鸟体型小巧玲珑。”“老师,我从刚才介绍的翠鸟颜色,感觉作者对翠鸟非常的喜爱!”你说的非常好!作者说他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这是一种什么写法?“拟人的写法。”是啊!简单的外形介绍中透露出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
二、通过抓重点词语,在图片的帮助下体会翠鸟飞行速度快,捕鱼本领高的特点。文章的2、3自然段用了翠鸟捕鱼的生动描写,怎样让学生通过“贴着水面疾飞、一转眼,轻轻地停在、蹬开、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这些词句的描写,体会翠鸟飞行速度快,捕鱼本领高的特点呢。为了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和描写的生动有趣。我通过让学生反复读第三自然段,将小鱼的机灵与翠鸟的机敏做一对比。“小鱼悄悄地把透露出水面目,吹了个小泡泡。”从你的朗读,我感到你是一条机灵的小鱼。我的评价,一下子吸引了很多的学生,他们积极举手想来读读这句话,最后我请全班齐读本句。虽是28个人,但声音非常的小,学生们把小雨机灵通过朗读活灵活现的展现在了课堂上。我接读“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谁来给我们展示一下水鸟又是如何捕到这只小鱼的呢?在找了几位学生朗读后,我又采用的学生对读,师生互读的方式进行了朗读训练,学生读得不亦乐乎。小翠鸟捕鱼的一瞬间只有短短的几秒钟,而作者却用了两段的文字为我们进行介绍,你看出了什么?“我感到作者非常喜欢翠鸟。”让我们通过图片再现当时的情景吧。
只要鱼鳞银光一闪,翠鸟 翠鸟潜入水底捕捉小鱼。捉到鱼后,随即张开 翠鸟把抓住的小鱼往自己 便紧夹双翼,尾上头下,双喙像镊子一样张开,翅膀,龟缩着脑袋,调 爪上狠狠打几下,再将鱼抛 全身笔直插入水中。钳住小鱼。头振翅快速冲出水面。向空中,张大嘴接住,厉害!
一次捕到三条鱼。
看了这4张照片后,学生在次回读课文的第2、3自然段,自然和之前的朗读更上一层楼了。对于课后的句子理解题,说起来也易如反掌。在4幅照片展示的过程中,我适时的将翠鸟的体形特征和它捕鱼本领高的特点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明白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的介绍是为了后面服务的。
虽说学生已经到了三下这一学期,很多文章写得精彩的部分,还要教师借助生动的图片和乐于让学生接受的教学设计,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