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世说新语》大全

时间:2019-05-13 16:42: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世说新语》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世说新语》大全》。

第一篇:读《世说新语》大全

读《世说新语》有感

读完《世说新语》,我躺在床上心里久久不能平息,一位位历史名人不断浮现在我眼前,我思绪万千,无法入眠。

《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主要记载了后汉至南朝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堪称一

部记录当时社会、政治、文学的杂史,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全书依内容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通过人物的对话,生动的再现了魏晋时期士族阶层的妙言和奇事,也可谓是一部文学价值极高的古典名著。被鲁迅先生称为“记言则玄元冷隽,机行则高简瑰

奇。”其中有一位小孩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人语之约:“若月中无物,当极明邪?”

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比不明。”

徐孺子才九岁,便如此聪慧,富于想象,善于对比,具有超众思考能力。这则故事也说

明了“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告诉我们要巧妙地运用。

而我在学习上只要一遇到难题,总是不肯动脑筋,随便做出一个回答,应付一下,便若

无其事地玩了起来。读了这篇短文,我觉得很惭愧,知道了学习上遇到困难要善于思考,尽

全力持之以恒地攻克一个个难题,积少成多。无论在生活,还是学习上,我们都得向书中

记载的一个个历史名人学习,持之以恒、善于思考、取长补短......

第二篇:读《世说新语》有感

读《世说新语》杂感

黄显鸿

《世说新语》,是中国传统志人小说的名著。该书共三十六篇,主要记述自东汉末年至南朝宋时二百多年间士族阶层的言谈风尚和琐闻轶事,由长短不一的一千多则小故事组成。所记述之事,或高尚品行,或忿狷轻躁;或超逸气度,或调笑诋毁;或豁达胸怀,或狡诈假谲,都可窥见当时文人名士的精神风貌、行为举止,以及思想情趣,其文笔简洁明快、语言含蓄隽永,故事生动感人、余味无穷。鲁迅先生称之为“一部名士底教科书”。

列于卷首的《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是“孔门四科”。从汉代开始,这四科就一直作为考察和品评士人的重要准则,所以,就有了“仲尼之门,考以四科”的说法。德行,指人的道德品行。《周礼》曰:“德行,内外之称,在心为德,施之为行。”忠孝节义、仁信智礼等传统美德,从古到今,都是仁人志士追求的行为准则。当代中国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体制转轨,经济调整,社会转型,人们思想多元性、差异性明显,价值观点纷杂多元,人际交往形态各异。一些领域诚信缺失、道德滑坡,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魏晋时期虽处乱世,但人们对德行的重要性,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故

事所述人物的言行举止、精神风范值得我等学习借鉴。

重诺守信,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守则。华歆与王朗同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华歆予以拒绝。王朗则认为船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华歆却不以急相弃,携拯如初。魏晋时期,战乱不止,华歆“难之在前”,“后则救助”,可见其重诺守信;王朗“后贼追至”,欲舍所携之人,可见其轻率鲁莽,轻诺寡信。面对承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和处理方法。急公好义,全力相助,一诺千金,当为楷模。轻率鲁莽,轻诺寡信,甚至视利益前诺后撤,不讲诚信,当为世人所唾。慎重承诺,一旦承诺,则不离不弃,甚至牺牲自己的利益,实现承诺,也不失君子所为。当今之世,市场经济,交易频繁,轻诺寡信之事常见,朝令夕改、与民争利,出尔反尔、利令智晕,都是诚信缺失的表现。

名利态度,是人们价值观的试金石。管宁与华歆在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子非吾友也!”。管宁如《陋室铭》刘禹锡一般淡泊名利,而华歆如《学弈》中三心二意者,为名利所蔽,失去他原有的德行,也失去了一位至交。看似小题大做,却能领略魏晋时期名士清谈与崇尚老庄之风气。陈谌在评价家父功德时说,家君譬如桂树生于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源之深,不知其功德与

无也。对其父的功德评价极为谦逊,更为淡然。如何对待如利,有的淡然处之,有的逐名追利,也有的主张清静无为。这几种态度也无以非议,关键的是动机、目的、手段。以积极平和的心态,良好的品格,通过辛勤劳动而取得的经得起群众、历史、实践检验的政绩,则应是大力提倡的。如果出于不良动机,采取不正当的手段,急功近利,竭泽而渔,牺牲群众利益,破坏环境资源,当我们所唾弃。

与人为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石。人得到不好的东西,本能的反应都会闪而避之。避之后,如他人再得之,肯定也是弃之,但已经受其所害。庾公乘马有的卢(传说中的凶马),有人劝他卖掉,庾云:“卖之必有买者,即复害其主,宁可不安己而移于他人哉!”阮裕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与人为善,是传统美德。古人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与人相处,不害人,不损人,这是与人为善的初级境界。孟子曰:“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不管环境如何变化,爱人、敬人,则与人为善的境界又高一层次。《论语〃卫灵公》篇有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能以己及物,仁也;以己推人,恕也。这应当是与人为善更高的境界。

控制情绪,是养成良好品性的重要途径。德行不好的人

以自我的情绪为中心,心情好的时候,大家相安无事,心情不好时,大家就要遭殃。竹林七贤之一王戎说,“与嵇康居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不管快乐与失意,都不表现在情绪上。晋文王司马昭称,阮嗣宗至慎,每与之言,言皆玄远,未尝臧否人物。阮籍作为皇帝身边的高官,从来未评论过他人的长短得失。慎微,是一个人的良好品行。先哲苏格拉底说过,要左右世界,先要能左右自己。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管理者就难有良好的绩效。这不也值得团队中的每一个自我深思吗?

党员领导干部尤其要注重德行修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2011年4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同国务院参事座谈讲话时指出,“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同样,一个人,如果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行,也绝不可能成为真正受人尊重的人。为此,我们要在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激励前进的精神力量,不断加强道德品行的自我修练,在德与行的统一中自觉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自重、自省、自警”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为自己的党性、人品、官德树起一面镜子。

第三篇:读《世说新语》后感

《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编撰的一部描写魏晋风度的志人笔记小说,如今传本为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篇,共计一千一百三十则。

整本书读下来,幽然淡雅,宛如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简单而又精炼的陈述,不盲目鼓吹历史名人的文治武功,还原出了最真实的人性。叙事上也不添加任何主观评价,恰到好处地给读者适当留白来回味,更是给足了思考和想象的空间。

书中悲壮时能写到举止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的嵇康临刑东市神色不变,一曲《广陵散》引三千学子下跪求情拜师,仍不得赦。轻松时也曾写笔力能入木三分、长得飘如游云,矫若惊龙的王羲之少年时露着肚皮睡大觉竟也能成东床快婿。通篇有太多故事读完让人百感交集,一则则名人轶事体现着不同的中华传统文化,让人总是时不时会心一笑且回味悠长,而故事背后魏晋名士们的价值观、处世观更是引人深思。

其中最为打动我的,是始终贯穿全书的魏晋风骨。

何为魏晋风骨?

这是在大**、大分裂的年代,才学之士对民生疾苦的关切,想要入世济世为苍生的急不可待。

这也是在为官后厌倦了纷纷扰扰,最终追求出尘物外,回归不拘一格,寄情山水,抚琴纵酒,赏花清谈的洒脱。

出尘入世,皆是风雅之举,半花半酒,亦是潇洒率性。风骨,源于心,流于行。

言语篇第九则写到,南郡庞统听说司马徽在颍川,特地从两千里外敢去拜访他,到了那里却看到司马徽在采桑,于是便说道“吾闻丈夫处事,当带金佩紫,焉有屈洪流之量,而执丝妇之事”,意思是说,大丈夫生在世上,就应该佩戴金紫做大官,哪有委屈自己宏大的志向度量去做织妇干的事情呢?这话放在现代,可以说是充满了大男子主义钢铁直男气息了,但是在三国那个战乱的年代,却是一个非常有抱负,想为芸芸苍生而统一天下的理想。所以司马徽也没有生气,只是告诉他“子适知邪径之速,不虑失道之迷”意思是,你只知道走小路快捷,却没有想到有迷路的危险。而真正的想要为百姓谋实事,重点也不应该放在带金佩紫这种浮华而虚妄的事物上。这个故事的价值观和“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颇有几分相近,虽然扫一屋和扫天下确实不存在直接的递进逻辑关系,一个再专业的环卫工人也不一定能是一个好将军,但是其背后的深意其实是让那些有远大理想的人学会沉住气,更注重脚踏实地,这样当机会来敲门时,才更有可能把握住。年轻的庞统有理想有抱负是好事,但大丈夫处世并不应该为了能带金佩紫,高人一等。而有洪流之量仍愿意执丝妇之事,这是何等的不骄不躁、从容风雅。

识鉴篇第十则,张瀚刚被齐王升官,因为看到司马氏亲族间的杀伐猜忌,领略到人生的浮沉,在洛阳看到秋风起了,想念到家乡吴地的茭白羹、鲈鱼脍,说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人生可贵的是让自己愉快而已,怎能为了求得名位而在数千里外做官呢。于是当即命人驾车坐船回乡了。这可以说是除了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史上第二有名的一次辞官了,真可谓是吃货的最高境界。而辞官回家吃鲈鱼脍的张瀚更是写出了“青条若总翠,黄花如散金”的名句,喜悦心情不言而喻,率性纯真,潇洒至极。而事实也证明了张瀚的洞察通透,齐王果然很快就兵败而死。

同时,张瀚也跟竹林七贤的阮籍一样,嗜酒如命,纵酒豪饮,以醉态傲世。有人劝他说:“卿乃可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邪?”你只追求一时的享乐,难道不考虑身后的名声吗?张翰的回答可谓惊世骇俗:“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对于魏晋的名士而言,身后的名利远不及当下的一杯酒,眼前的一片桃林花海,脚下的一处俊美山水。这是一种豪放达观的人生态度,一种超凡脱俗的傲气风骨。张瀚的诗,张瀚的酒对后世的酒仙,诗仙李白也是有着不小的影响,李白的诗个性之强,近于魏晋,思想上也近于玄老。“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似乎也正是有着这样相似的韵味和境界。

英国作家狄更斯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我觉得这句话用在我们魏晋时期真的非常的合适。连绵不绝的军阀混战和地方割据,持续不断的族群侵并、政权倾覆,频繁的人口迁徙和灾难,然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才能孕育出如此卓尔不同的一批批名士,如群星般璀璨,点亮在这片腥红的夜空里,散发着自己个性的光芒。他们出尘入世,都像他们自己所爱的杯中酒,手中花那样,淡雅非凡,那么超然自得,那么无为却又无不为,让人念念不忘风雅二字。

第四篇:读世说新语有感

读世说新语有感

近日,教学之余,在翻阅《世说新语》时,读得其中一个故事,觉得挺有味道,但细细品位之余,对其观点我却不敢苟同:

郭洗马入洛,听伎人歌,言佳。石季伦问其曲,郭曰:“不知。”季伦笑曰:“卿不识曲,哪得言佳?”郭笑曰:“譬如见西施,何必知姓名,然后知美?”

在郭洗马看来,一个人完全可以凭感觉去认识美,“不识曲”照样能言其“佳”,--就像见了西施姑娘,不必“知其姓名”,也照样可以“知美”一样。

我感觉这是浅尝辄止的看法。美的事物一般都具有具体可感性,或赏心悦目,或动听悦耳。审美欣赏活动首先是凭感觉和直觉来把握事物,或者说,感觉和直觉是审美欣赏活动的起点。因而,美育是通过对美的事物的欣赏,陶冶人的思想感情,提高人生艺术化的程度。但是,审美欣赏活动仅有这个起点是远远不够的,它起码还需要知识、趣味、心境三个条件。

知识条件指的是丰富的知识修养。郭洗马“不识曲”也能“言佳”,这里的“佳”,只是一般人说的“好听”的意思。若进一步问“佳在哪里?”“为什么佳?”他是断然回答不出所以然的。中国有句俗话:“不会看的看热闹,会看的看门道。”郭洗马所说的“佳”,充其量不过是听着热闹而已。若是要听出门道,即能讲出“佳在哪里”“为什么佳”,则不仅需要“知其曲”,而且要具有一定的音乐修养。有人把音乐欣赏分为三个层次:一为“知觉的欣赏”,指听音乐而产生悦耳的感觉;二是“情感的欣赏”,指听音乐而产生喜怒哀乐的情感;三为“理智的欣赏”,指听音乐而能对其结构、主题、技巧加以剖析。一个人要真正领略音乐之美,就应该努力达到“理智的欣赏”的层次。因此,感觉到东西不一定能很好地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深刻地感觉它。

大音乐家贝多芬的名曲《田园交响曲》,一个音乐修养高的人会听得如痴如醉,赞叹不已;而一个不懂音乐的人却会听得莫名其妙,甚至酣然入睡。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如果经过一段时间学习,你已经懂得了乐理常识,又对贝多芬的时代和生平有所了解,再听《田园交响曲》,那时的情形就会完全不一样。你不仅会听得津津有味,甚至能对每个乐章都会细细品味,能分辨出哪是“初见乡村景色时的愉快情绪”,哪是“农民的欢乐舞会”,哪是“小溪流水”,哪是“狂风暴雨”……,从而真正步入音乐美的迷人世界。

欣赏艺术美,少不了知识修养;观赏自然美,同样离不开知识修养。有一出历史剧叫《关公单刀赴会》,其中写关羽带着周仓来到江边,见江水在旭日的辉映下一片通红,两人都产生了美感。周仓目不识丁,只能叫:“好水!好水!”关羽满腹经纶,便由通红的江水联想到在此发生的流血战争,感慨道:“鏖兵的江水犹然热,……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显然,关羽多获得的美感要比周仓丰富得多,原因就在于他比周仓的艺术修养和文化修养要高得多。面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人所以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很大程度上与知识修养有关。游览黄山,知道一些黄山传说和历代诗人吟咏黄山的诗词的人,会比对黄山一无所知的人增添许多游趣。登上万里长城,有点中国历史知识的人,对长城的雄伟都会发出由衷的感叹,感叹先人的智慧和才干。而对历史知识了解不多的人,面对先人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感慨的也只能是表面所见的景象罢了。

法国大雕塑家罗丹有句名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这就是说,美是无处不在的,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发现它们。靠什么去发现呢?艺术修养和知识修养是很重要的方面。修养越深,展现在你眼前的美的事物就会越丰富,你获得美感的机会也就越多。

欣赏美还需要健康的审美趣味。这里所说的趣味是个比喻,是由口舌的感觉引申而来。长有人讲:“说到趣味无争辩。”也就是说,各人有各人的趣味,你喜欢甜,他喜欢辣,你喜欢咸,他喜欢淡,--这没有对错之分,高下之别,因而没有什么好争辩的。这种看法若仅仅指人的饮食口味,当然无可厚非;若扩大到审美领域,不说大谬不然,起码也是值得商榷。因为,审美趣味不仅有高下优劣之分,而且这种区分往往是差之毫厘,谬之千里。例如,同是阅读文学名着《红楼梦》,从中看出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与只见骄奢淫逸和宫闱秘事,实在有天壤之别。同是欣赏西方绘画艺术,沉浸在美的造型和丰富的寓意里,与只从裸体中寻找刺激和医学专用,也是不可相提并论的两码事。在这里,前者是吸收营养,后者是吸毒;前者是可使人的精神品位得到提高,后者却让人的思想品质受到腐化、堕落。

所以,培养健康、纯正的审美趣味,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可忽视的大事,对青少年来说尤其是如此。青少年正是审美趣味的形成期,如果缺乏正确的导引,那就是容易受各种低级、庸俗趣味的引诱;而一种低劣的趣味一旦形成,便会逐渐成为习惯,甚至进而由习惯变成自然,不但改起来难乎其难,甚至会执迷不悟,越陷越深。在这方面,一些青少年由接触网络到沉迷于虚拟世界无法自拔,到荒废学业,甚至违法犯罪的教训已经很多。因此,青少年要注意培养健康、纯正的审美趣味,在热爱优秀文学艺术的同时,自觉地抵制那些庸俗、低级“艺术”的侵蚀,以防自己的心灵受到污染。

欣赏美除了要有知识修养和健康的趣味外,还需要有适宜的心境。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当自己心情愉快时,往往见到什么都能寻出乐趣来;而当自己心情苦闷时,常常对再好的书和风景也引不起欣赏的兴趣。兰花很美,但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灾区的饥民,大约总不会去种兰花吧。”这不是说灾区的人没有欣赏兰花的能力,而是他们饥肠辘辘,没有摆弄和欣赏兰花的雅兴。《红楼梦》中大观园的景色很美,但在寄人篱下、爱情受到挫折的的林黛玉眼里,最使她动心的不是迷人的春景,而是一片无人清扫的落花。因而她置身于美丽的春色中,反而吟成一首酸楚凄恻的《葬花词》。唐代大诗人杜甫有句名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和鸟都是美神的使者,是很好的审美对象,但在杜甫伤感慨叹和怅恨离别时觉得花也溅泪,鸟也惊心。这再清楚不过地说明,适宜的心境对审美活动具有重要作用。

一个人的人生道路,从来不会一帆风顺。学习的困难、考试落第的忧愁、失恋的痛苦、人事纠缠的烦恼,以及其他种种人生挫折,都会干扰和影响我们保持愉快的心境。减轻、消除这种状况的一种很好的办法,就是“看得开”,就是豁达、祥和、乐观--以博爱的胸怀去宽以待人,以淡薄的心田去疏远名利之争,以坚强积极的态度去对待困难和挫折。如果说,美也有“偏心”的话,那么,它对于豁达、乐观者常常格外多情,它的大门对心胸开阔者也格外敞开。

第五篇:读《世说新语》有感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读《世说新语》有感

阅读《世说新语》,如迎面而来一阵清风,里面的名士,淡泊名利,与众不同,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他们才华横溢,出口成章,甚至语出惊人,让人感受到电光火石的瞬间迸发出来的智慧,令人回味无穷。他们生活简朴,随遇而安,常常蔑视权贵,让人看见对自我自由的追求与精神的超凡脱俗。他们率性而为,放浪不羁,无视礼教陈规,展现自己至真至诚的个性。

简傲,亦是风流人物

《简傲卷》中,政治新贵钟会去拜访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期望提高自身的名望。嵇康面对钻营于名利场中的钟会,“扬锤不辍”,“旁若无人”,“不交以言”,冷漠而无礼;还发出了“何所文而来?何所见而去?”的质问。这声质问,是一个高风亮节的名士对世俗之人的蔑视。虽然嵇康没有辉煌的功名留于史册,但他因精神的超然而被后人铭记。哪怕嵇康因傲气而危及性命,《广陵散》也是曲高和寡的杰作,余音不绝。

与嵇康相同的还有阮籍。

阮籍与其说是傲,不如说是狂。仍是《简傲卷》,一次,司马昭出席宴会,群臣严肃恭敬,如同上朝拜见皇帝一样。只有阮籍,胆敢“箕踞啸歌,酣放自若”。司马昭居然还能容忍阮籍在宴席上的无礼,大概也是因为阮籍的人格魅力征服吧!

礼教,向来不去管顾

阮籍在母亲去世不久的服丧期间,出席了司马昭的宴席,在席上大口吃肉喝酒。这种“大逆不道”的行为司马昭也看到了,但他庇护了阮籍。

儒家所提倡的“孝”,在阮籍眼中无非是形式。实际上,至情至性的人,很多行为都是孝,与吃不吃肉毫无关系。在为母亲出殡时,阮籍蒸了一头猪,喝了两斗酒,在诀别时只说了句:“完了!”然后便口吐鲜血晕去,同样体现了他的孝,对母亲的思念。子孙好好地活着,活得精彩而有意义,活得健康而充满乐趣,岂不是比二十四孝之类的极端行为更好吗!在礼教的陈规陋习面前,阮籍敢于坚持自我,也是一种高洁的行为,只不过更加独特罢了。

饮酒,养性畅志

刘伶是竹林七贤中最独特的一人,他的绝技不是嵇康的琴,也不是阮籍的诗,更不是向秀的学术成就。他的绝活便是喝酒。他对就的“热爱”可谓惊世骇俗。早年,他喜欢带几坛美酒,坐着鹿车,天南海北到处转悠,还让人拿着锄头在后面跟着,并吩咐:“我醉死了,就立刻埋了。”“经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面对黑暗世界,品格高尚性格刚烈的名士们用一种极端的方式忘却现实的压迫。既然现实如此黑暗浑浊,那些虚幻的功名利禄又有什么值得追求呢?自古如刘伶一类的好饮名士,他们内心的苦闷,又有几人能理解!

合上书,空气似乎变清新了,名士们的高尚品格,经过历史沧海桑田的磨洗,仍然闪耀着熠熠的光辉,触动我们的心灵。

下载读《世说新语》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世说新语》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世说新语》有感[5篇模版]

    读《世说新语》有感 《世说新语》,简称《世说》,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代表作。由南朝宋刘义庆(403—444,宋武帝刘裕之弟长沙王刘道怜的儿子)撰。原为8卷,今本作3卷......

    魏晋风骨——读《世说新语》有感

    魏晋风骨 《世说新语》是我国的文化宝典,但又不仅仅是一部文化宝典。书中广泛反映了汉末魏晋之际的社会风气,诸如清谈玄学,人物品藻以及饮酒服药等等。 在这本书中,我感受最深的......

    文言趣读---世说新语,聊斋

    文言趣读 【《世说新语》德行篇.0.选读】 (一)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

    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二则 刘义庆 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刘义庆?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

    世说新语(精选合集)

    八十八会嵇山川 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 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 上,若云兴霞蔚。" 「译文」 顾长康(顾恺之)从会嵇回来,人们问他那里的山川美景,顾恺之说:" 千岩......

    〈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 在我国的文学史上诞生过无数著名的传世名作。而古代小说又是其中最灿烂的一个部分,大家知道哪些古代小说呢?但任何一个伟大的作品都是在继承前人成......

    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1.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底气。2.你以为最酸的感觉是吃醋吗?不是,是没权吃醋。3.地球是运动的,一个人不会永远处在倒霉的位置。4.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

    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两则 一、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寒雪日内集()2、讲论文艺()3、俄而()4、何所似()5、差可拟()() ............. 6、因风起()7、期行()8、舍去()9、去后乃至()10、相委而去()() ....... 11、下车引之()12、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