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作业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能力
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能力
广平县明德小学张继红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问题意识、合作意识、社会责任感、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创新能力。那么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能力呢?
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综合其它学科、学生生活、社会生活的内容,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综合性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综合性的发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具有综合性、开放性与实践性。
二、课堂上尽量给学生营造综合性学习的氛围
1激发学生综合性学习的兴趣
通过谈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激发学生兴趣。如在《火烧云》这课时我讲了“云”的的一些趣事,激发学生想起自己过去所见到的“云”的经历,使同学们兴趣高涨,主动探究。
2、创造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环境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学习环境是学习资源和人际关系的组合。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不越出教科书的范围,也就谈不上有持久的兴趣”。因此,首先,教师要为学生准备相应的学习资源,如让学生自己办刊进行交流,选取优秀作品与学生共同品读,介绍一些名诗名词名曲让学生欣赏,选取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例让学生受到感染,适当介绍多媒体资源、网络资源等。其次,要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包括学生之间与教师之间的充分的人际交往。使学生不仅能够得到教师的帮助与支持,而且学生之间也可相互协作与支持。
三、要求学生对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与主题经常进行探索、研究。
1、在日常生活中学习语文
如在学生看书报杂志时,让学生通过跳读、泛读、细读、略读、品读来掌握读书方法,通过摘抄、札记等方法积累资料,提高个人的语文素养,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及读书思维;在看电视、听广播时,学习普通话,练习朗读、讲故事、复述、新闻写作、广告设计、评论等能力;在与人交谈时,练习听说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搜集民间故事、风土人情、谚语等,以丰富语文知识。
2、在学校生活中学习语文:
如在学校举行班级活动时,可让学生进行自主讨论、安排,教师可在一旁指导;再比如针对学校发生的某件事,在学生中开展大讨论。
3、适当利用网络资源
网络是一个巨大的信息载体,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料与信息,因此要根据实际,适当利用网络资源。
第二篇: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能力培养初探 文档
小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能力培养初探
叶巧娥(金华市红湖路小学,浙江金华321000)
【摘要】 “综合性学习”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它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综合其他学科、学习生活及现代社会的内容,运用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得到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语文综合性学习趣味合作实践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怎样才能实现这一点呢?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在“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4个方面提出要求外,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就是为此而设置的。“综合性学习”是这一次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综合其他学科、学习生活及现代社会的内容,运用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得到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分别在第一单元“多彩的生活”和第五单元“灿烂的中华文化”两个专题中安排了综合性学习。人们常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下面就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能力培养的做法、体会及心得归纳如下,仅供同仁和有识之士共勉。
一、形式多样趣味横生
综合性学习不是标准化的学习,它是个性化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教材不仅提出了活动的内容,还体现了一个根本的指导思想: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也就是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开展活动。“多彩的生活”在第一课后提出综合性学习的任务: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第三课课文后设有综合性学习提示,“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围绕这一活动展开。为了一个好的开端,我引导学生展开了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每天的体艺活动课我和学生一起抖空竹、跳绳、踢毽子、老鹰捉小鸡、帖皮膏等等。抖空竹我们比技艺,什么猴子上树、月上柳梢、海底探花、空中飞人------简单的动作分小组比,难度大的个别技术好的表演。老鹰捉小鸡我们师生一起上,帖皮膏比机灵。我还结合我们的四项常规作业:
1、一分钟跳绳,2、献爱心(每天为父母做一点小事),3、课外阅读,4积累。记录下每天的课余生活。并请家长见证与参与。请家长每天对孩子的表现写一点评语或感谢的话。尤其献爱心这一项,孩子为父母做事让家长感动,很多家长都写了感谢的话语。
经过前期这一个多星期的有目的的活动,再上“口语交际”时,已经是水到渠成,孩子们胸有成竹,不再无话可说了,为了让每个孩子多有说的机会,我先分小组说,再每小组推荐一名在全班说。之后的习作就不费吹灰之力了。我还让学生个性化发挥。愿意在作文后配图的可以配图,愿意把活动中拍下的照片附上的就附上。孩子们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这一次的综合性学习,为听、说、写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提供了有意义的话题。把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台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体现了语内外的衔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这样的综合性学习贴近生活,学生也容易对这综合性学习产生兴趣。
二、目标明确主动参与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纲要》倡导了新型的学习方式。经过第一单
元的综合性学习,学生对综合性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爱因斯坦过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到第五单元综合性学习的主题“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学生情绪高涨。都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
第五单元有4篇课文《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及《语文园地》组成。上完《孔子拜师》,文后提出综合性学习任务。我就把孩子们分成四个大组:民间工艺组、民族艺术组、历史名人组、风俗习惯组。四个大组下又分若干小组,如民间工艺组又分剪纸组、陶瓷组,民族艺术组又分戏剧组、国画组。分活动小组是因为综合性学习都是以活动的形式呈现的,而小学生需要群体竞争意识,以小组为单位,能够发挥团体作战的优势,能够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更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所以,我认为综合性学习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为最好。但分组时要注意组与组之间的均衡及小组的人数。均均衡即分组时老师要充分考虑各组的男女生比例,好、中、差学生的搭配,内向与外向学生的划分等,这样有助于减少客观不均衡的因素。分好小组就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收集资料,有的回家上网查,有的到书店查,有的询问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有的利用双休日走访名胜古迹,如八咏楼、黄大仙庙,有的跟着爷爷奶奶去看婺剧。方式方法各不相同,但收获却相同。有的组了解到了金华的历史名人,有的组具体了解了婺剧-------有的组了解到什么是婺州窑-------有的组了解到过年的一些风俗。
综合性学习成果展示时,孩子们一个个胸有成竹,都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来展现这次活动的成果,有的孩子出示了家里收藏的字画,戏剧组把婺剧唱片拿来,在课堂上放给大家听。陶瓷组的孩子带来了婺州窑的一些照片。历史名人组编成了精美的小报,孩子们为编写出高质量的小报,虚心向老师学习,向报纸学习,仔细的研究报纸的编排,充分运用工具书,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介绍给大家。让大家知道了家喻户晓的《咏鹅》作者“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是金华人,“宗泽火腿”原来是为了纪念宋代抗金名将宗泽命名,黄宾虹公园是以国画大师黄宾虹命名的,严济慈图书馆是以杰出科学家严济慈命名的等等。在这一活动中孩子们了解了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身边的传统文化。
经过对学生综合性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更重要是孩子们明确了综合性学习目标,能积极主动参与这一活动。
三、加强实践开阔视野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因此实践是第一位的。
综合性学习既有课内的学习,又有课外的学习。收集资料是课外的,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是课内完成的。收集资料同时也是实践的过程。但课上结束了,并不代表综合性学习也结束了。像人教版第三册安排的两个综合性学习专题。上好课后,我都没有结束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而是更加深入的进行。以“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延伸学生综合性学习的途径,主要做法为:
首先,深入学习传统文化,结合我每天的常规作业中的课外阅读,我在一年级时就有计划的要学生背《三字经》,二年级时背唐诗,三年级我们背《弟子规》。坚持每天背几句。我们在汉字校园节上进行了朗诵表演。学生了解中国灿烂的文化,融入汉字校园建设。
其次,走进年俗,寒假是孩子们接触社会有时间进行实地采访的大好时机。
孩子们可借机了解中国春节习俗,借走亲访友的机会了解各地不同的过年风俗,同时搜集兔年贺卡、对联、谜语。孩子们过年都会收到或多或少的压岁钱,怎样合理使用这些钱呢?请孩子们制作一张表格,进行统计分类,学会理财。我结合学校的寒假作业,要求学生做有心人用摄像机、照相机、用文字记录这一过程。并据金华地区年俗相同和不同之处。要求学生各自写出不同的年俗文章,如我班朱高晨同学写金华过年的习俗文章:《小脚丫走进传统风俗----过年啦》,赵雨萌写永康的年俗:《永康的风俗》,潘恺雯写诸暨的年俗,涂战宇利用回湖北老家过年写湖北的习俗。学生通过写年俗文章,各自讲述了家乡的年俗,使同学感受各自的过年氛围,这真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经过这样的实践,使孩子们对年俗的习惯了解更透彻了。孩子们不仅了解了年俗,而且学会理财、学会过低碳生活。如我班杨梦缘在拜年的时候还发现农村的变化,她的《走进新农村》在2月22日《今日婺城》上发表。我班朱高晨把自己写的对联送给亲朋好友。我班的学生还搜集了许许多多的对联和谜语。学生新年过的即忙碌又充实,即充实又有趣。下面选一篇我班朱高晨同学的年俗文章,供读者参考:
小脚丫走进传统风俗----过年啦(三《4》朱高晨)
大年三十那天,家家户户都贴上了春联,挂上了大红灯笼。鞭炮声此起彼伏,到处充满了年味。
为了能更了解过年的风俗,我随妈妈来到了乡下外婆家。吃过午饭,外公外婆便忙开了,大门上贴上了我写的大红对联,一切准备妥当,谢年仪式开始了。在四方桌上放一个木制桶,里面放着熟的猪头和雄鸡,雄鸡上贴着一方红纸,嘴里含着一剪好的红纸,猪头上插上筷子,放一把菜刀。摆上酒,年饭,馒头,年糕和菜(三和菜)。然后点上一对大红蜡竹,对着天地焚香祭拜,燃放烟花爆竹,称为谢年。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平平安安!
谢年后还要祭祖,叩拜祖先后全家围坐一起吃年夜饭。由于金华风俗,出嫁的女儿不能在家里过年,我们又马不停蹄地赶回了城,和爷爷,大伯一家吃年夜饭。饭桌上菜肴丰盛,必须有年糕和馒头,寓意着年年有余年年高。饭后爷爷给了我压岁钱,我祝爷爷新春快乐,身体健康!
当,当,当,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在鞭炮声中又迎来了新的一年、、、、、、综上所述,我觉得只要方法到位, 培养与提升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能力并不困难,只要打破“课本是惟一的信息源,教师是惟一的信息传递着,教室是惟一的信息交流场所。”做到“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并综合其他学科、学习生活及现代社会的内容,运用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就能达到目的。
[1]巢宗祺等《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
[2]《教师教学用书》语文三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第三篇:小学生语文探究学习能力培养探究
小学生语文探究学习能力培养探究
重庆市巫山县龙井小学 陈世荣 邮编404701手机*** 说
明
:
本
文
是
重
庆
市
教
育
学
会
0 9年
批
准
立
项的 第 六
届
基
础
教
育
科
研
课
题
——《
农
村
小
学
语
文
探
究
性
阅
读
教
学
策
略
实
践
研
究
》(课
题
文
号:X H K
T 0 9 X 3 6)的 阶
段
性
成 果
之
一。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明确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在探究学习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得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探究学习的主要特征是“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长期以来,在传统的学习中,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过分强调接受与掌握,忽视发现与探究的价值,影响了学习的结果和效果。因此,要改变单一的学习方式,倡导探究学习是新课改的一个基本要求。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以及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培养他们的探究学习能力。
一、培养探究学习意识
1、利用好奇心,引发探究意识。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们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具有探究意识,首先要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小学生对大自然的一切知识都感到新奇,求知欲非常强。利用这个特点,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如一位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天,就这样引导学生:语文学习是非常有趣的,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会和语文成为好朋友,你会变得越来越聪明,你能像书中的小朋友一样提一些语文方面的问题吗?学生争先恐后发言,有的说:“老师,我想知道你的姓怎么写?”有的说:“语文要学些什么呀?”教师在学生提出问题后,适当地给予鼓励,学生的探究兴趣越来越浓。再如:《“你们想错了”》一课,板书课题后,学生就发现这篇课文的课题与以往的课题不一样,课题上有引号,抓住他们的发现,问:“请大家回忆,什么情况下,要使用引号?”根据学生的回答,再问:“这句话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这样由学生的发现一步步激起他们学习探究课文内容的兴趣。
2、质疑问难,增强探究意识。探究意识来自于质疑,善于发现问题,才会去探究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好求谋解”来增强其探究意识。汉语中,有很多一字多义,一词多义的现象,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中有这样两句话:“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用20分钟。”这里为什么用“才”不用“共”?“烈火在他身上燃烧了半个小时才渐渐熄灭”。这一句的“才”与上一句的“才”一样吗?学生通过质疑了解到两个“才”的意思不一样,前一句表示时间短,后一句表示时间长。战斗之所以结束得快,是因为战士们被邱少云的精神所激励。再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有这样一段话:“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在座的人哈哈大笑起来。”抓住人们大笑追问:“人们为什么笑?”“鲁迅的鼻子真的是碰扁的吗?”在学生探讨不出结果时,及时给学生介绍鲁迅生活的时代背景,再讨论,学生明白,原来四周黑洞洞是指旧社会的黑暗。碰壁指的是与反动势力做斗争时受到的挫折与迫害。学生完全理解后,继续追问:“通过谈碰壁这件事,你体会到了什么?”进一步使学生了解鲁迅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鼓励独特见解,巩固探究意识。在语文教学中,要使学生不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判断,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有利于巩固学生的探究意识。如《穷人》一课中,对于桑娜是否应该抱回西蒙的孩子,有位老师设计了这样的环节,把不同意见的学生分为两组进行辩论,发表自己意见,深入理解课文。再如教学《狐狸与乌鸦》一课时,对狐狸有什么样的看法?大部分学生认为狐狸很坏,有个别学生提出狐狸很聪明,善于动脑筋。对不同的看法,教师应予肯定。但指出,狐狸确实动了脑筋,但是它是采取欺骗的手段来达到不劳而获的目的,这是不好的。再如《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学完后,可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讨论:“现在有人提出在圆明园的旧址上,重新修建圆明园,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乌鸦喝水》一课,学完后,问:你还有其它办法让乌鸦喝到水吗?
学生通过日积月累,渐渐的会形成一定的探究意识。
二、教给学生自行探究问题的方法
1、让学生会发现、善于发现问题。学生有了一定的探究意识后,那么在课堂上会很踊跃的发问,但是有的学生的问题经常停留在一些词语不懂上,无法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还有的学生根本就发现不出问题,在《捞铁牛》一课,甚至有学生提出了铁牛是死是活的问题。这样,问来问去,既浪费了时间,又没有什么意义,所以,要让学生明白哪些问题对掌握课文内容真正有帮助,我们才来解决这些问题。(1)通过课文标题发现问题,《全神贯注》一文,写谁全神贯注?从哪几方面知道罗丹全神贯注?有的课文在结尾处发现问题,如《峨眉道上》,最后一句话:啊,默默地付出辛劳的铺路人啊,你是真正的无名英雄。问:平常,我们把什么样的人叫英雄?为什么说铺路人是无名英雄?(2)通过重点词句发现问题。如:《白杨》一课中,有“沉思”一词,在文中两次出现,爸爸这两次沉思,都想了些什么?说明什么?(3)根据文章前面要求预习的内容发现问题。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每篇课文前面都有预习内容,往往揭示出了问题,要引导学生从中发现。
2、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探究、解决问题。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科学家的探索过程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发现问题后,就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核心问题。要鼓励和帮助学生自己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摸索适合于自己的获取新知的途径。这“新知”可以是对所有人都是新的,也可以对别人不新,而对自己却是新的。(1)读思结合,探究问题。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让学生仔细阅读,尽可能从已有的资料中找到答案。对难题要推测几种答案,经过周密思考,选择最佳答案。如:《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有这样一句话,“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句话连用了两个“不可估量”是为了()。教师出示三个答案让学生选择。①强调说明圆明园的毁灭在中外文化史上都是难以推算的巨大损失。②强调说明圆明园的毁灭在祖国文化史上的难以推算的巨大损失③强调说明圆明园的毁灭在世界文化史上的难以推算的巨大损失。从画线部分可以体会到()①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②作者对侵略者的仇恨。③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④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赞美之情。学生必须反复阅读才能得到正确答案。(2)思议结合,探究问题。经过阅读思考,学生通过探究得到的答案有可能与已有答案一致,也可能与已有答案不一致,这不一致有可能是学生找到的答案错了,也有可能是答案不止一个。这时可让同桌议一议。(3)合作讨论,探究问题。我国有句俗话“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在语文教学中,经常使用分小组合作互帮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为学生探究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探究氛围。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传授与接受的关系。很难形成互动、合作的关系。在新的课程体系中,要求建立平等对话、合作理解的师生关系。在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时,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活动的组织等方面,要俯下身子,放下架子,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1)教态亲切,情绪饱满。(2)多翘拇指,多表扬。(3)发现问题,及时指导。(4)因材施教,教学相长。
2、充分利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促使学生积极探究。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各学段的阶段目标中列出了综合性学习的具体目标。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渠道,在观察、实践中,积极探究。如第十册实践活动《创办班级图书角》,利用班委会,号召全班学生创办班级图书角,图书管理员全班轮流担任,大家分工合作,讨论、探究怎样为图书登记造册,设计制作什么样的借书卡,制订书籍借阅制度等,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激发。再如第十二册实践活动《搞一次环境调查》,学生通过调查周围的人群,对自己居住所在地的环境进行考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着撰写调查报告。在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中,促使学生积极探究。
3、灵活采用多种教学辅助手段,营造探究氛围。
(1)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形象直观的特点很容易激起学生兴趣,探究氛围容易形成。
(2)开辟第二课堂,在学生中成立文学社、摄影组、宣传组等课外活动学习小组,教师只当参谋和观众,为学生营造探究氛围。
(3)开展实验活动。如教学《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请学生亲自做实验验证伽利略的话的正确性。总之,时代的发展要求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我们教师要责无旁贷地担负起此责,利用语文课堂这块阵地,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终生受益。
第四篇: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构建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创设良好氛围,激励自主学习
美国著名心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学习者通过自己练习、探索、发现,所获得的知识才真正有效”。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给读书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创设自主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强烈的学习责任感,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首先,应创设自学氛围,教给学生自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放任自流,在学生自学前,教师应教绐自学的程序与方法,采用一读、二思、三写、四用的方法,使学生自学时有法可循,明白如何入手,懂得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由教到学有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不可缺少的,老师要充分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但不要扮演包办代替的角色。
其次,激发自主学习的动机,让学生乐学。动机是内驱力,自主学习需要一种内在激励的力量。如果学生对自己从事的探索活动具有强烈的欲望和追求,这种内驱力就能把学生内部的精神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有效持久地投入探索活动。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烈的特点,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产生对新知识的需要和渴求,并在兴趣的激励下形成探索动机。
第三、营造民主氛围,让学生愿学。教师要转变角色,努力营造出和谐、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通过生说生评,生说师评、师说生评等形式,让学生自己获得问题的解决,使学生走向成功,体验到成就感;适当组织学习竞赛,开展合作学习,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使学生愿学、乐学。
二、提供自主形式,关注自主过程
学习不是结果而是一种过程。布鲁纳说:“学习不是把学生当成图书馆,而要培养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全面、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是提供自主学习的最佳形式。学生只有直接参与探索新知识的全过程,才能领悟知识的奥秘,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优化教学过程的根本要素就是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参与的内涵十分丰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大胆放手,更多地提供学生参与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各种感官功能,让他们多动手,多动口,多动脑,参与观察、思考、讨论、实验。学是核心,导是关键,评是学生求知的催化剂。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体现在课堂提问的梳理精当,而且体现在处理反馈信息的应变能力上。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反馈的重要途径,它的作用并不仅限于让学生了解自己与目标要求的距离,还应通过评价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坚定学习的自信心,交流师生情感,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当学生答错问题时怎么处理?----是鼓励引导、点拨开窍,还是训斥挖苦,简单的否定,甚至罚站?前者能使学生感到老师态度诚恳,评价中肯,自尊心受到了保护,进而产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求知冲动,以良好的心态进入学习探索中;后者则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挫伤学习积极性。因此,反馈和评价,不仅是学生认知过程的需要,更是开放式教学和融洽师生情感的需要。
三、鼓励“人自为学”,培养自主精神
学习者不会思考,不掌握学习的方法,单靠死记硬背来获得知识,必然失去求知的兴趣。因此,教师教学过程中“引”要得当,“放”要得法,给足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人自为学”。放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敢问、善问,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辩驳别人,发表相反意见。在课堂互动中交换思考所得,从而不断修正自己的答案,真正
体验探究的乐趣。另外,教师还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尽量多地动手操作。俗话说:“眼过千道,不如手做一遍”。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也就是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发展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放”得彻底,还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要区分好“乱”与“气氛活跃”的关系。有的老师怕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把课堂搞乱,影响课堂纪律。我认为只要学生围绕“学”而乱就不要怕,教师导之有法,这种由激烈的讨论辩驳引发的“乱”只会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因为他们无暇开小差。当然,对学习纪律作出要求也是十分必要的,我就明确告诉学生——下课你可以在教室里自由活动,上课必须学习。二是要给学生留足充裕的思考和活动时间,切忌走形式,武断地打断学生思维,挫伤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只有在每个学生充分思考的基础上,讨论和争辩才会有最佳的效果。三是尽量多地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能让学生说的,老师不说;能让学生想的,教师决不禁锢学生思维;能让学生动手操作的,老师绝不越俎代庖。这样,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既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必经之路,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更对教师的的素质提出了挑战。
第五篇: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心得体会
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心得体会
发现问题提出来,即是思维活动的表现形式,也是思维活动的结果。思维的发展从问题开始。每发现一个小问号,这个小问号就像一个小钩儿勾住学生的好奇心,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问题愈多,好奇心愈强,兴趣愈浓,注意力就愈集中,思维就愈活跃。在老师的调控引导下,学生进入一个个“研究者”、“探索者”的角色之中,探讨自己提出的问题,情绪高涨,其乐无穷。
1改变课堂形式,明确学习任务,培养良好习惯,逐步提升听说读写能力
课堂是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是自主学习的阵地,因此我在课堂上会因不同的文本而设计不同的学习目标,然后让学生通过读课文自己去学习,去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如字词的学习,学生要把文中含有生字的词语找出来,该读的读,该写的写;概况课文的主要内容或故事梗概,让学生先写在本上,然后再相互交流。刚开始学生可能由于表达能力不强或胆小,直接说不好,所以事先先写出来,这不仅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去独立思考,也训练了学生的说写能力。在进行文本分析时采用说写恰当结合,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就会从良好的学习习惯中获益,听说读写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2改变积累形式,提高语文素养
学生知识的增长是点滴积累而成的,因此语文学习要由少到多、由浅到深的积淀,这种过程积累显得尤为重要。积累就是将摘抄内容熟练背诵,牢记不忘,久而久之,无形中你身体里储存的“粮食”就多了。在教学中,我利用课前5分钟,开展背诵展示活动。每天背诵的内容不同,总结为“一段二句三词一整篇”,一段即周一背一段优美段落、诗词;二句即周二被两个名言警句、歇后语或俗语等;三词即周三、周四背三个积累好词,说意思并造句;一整篇即背一篇精美文章。在课堂中增加学生的背诵量,根据文本内容的不同,或多或少的积累背优美段落,不断巩固背熟练,力争篇篇课文有背诵,记忆内容要熟练。通过最大限度的记忆提升学生的知识储备。另外通过两周一次的“背诵大展示”活动,让学生默写强化,从中尽情享受识记的乐趣。
3让学生质疑问难,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习惯是人才素质的标志。良好的习惯让人受益终身。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和良好的读书习惯。“边读边想”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是阅读的一种好方法。要求和激励学生质疑,可促使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脑子转起来,思维活起来。“学而不思则罔”,要发现问题,就必须一边读一边想,一边领会一边揣摩。否则读了之后,脑子里只有一片空白,发现不了问题。只有做到了边读边思,读后才有获。此外,让学生质疑问难,还可培养学生抠词抠句咬文嚼字,悉心揣摩比较推敲的良好读书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能促使学生自觉持久地进行阅读实践,并逐步内化成阅读能力。
“无疑者须教之有疑”。质疑问难能力需要培养和训练。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呢?
3.1提出要求,促使学生发现问题。
有意识地引导激发,变无疑为有疑。刚开始,学生常常读后无疑,教师可在指导学生读书过程中有选择地让学生的思维在某句上定格,发现问题。如读了“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一句后,问:看到这种现象有疑问吗?又如读了“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中直掉下来。”后,让学生针对这句提出问题。
4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和谐的师生关系、宽松的心理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才会异常活跃。教师应放下架子,以“先知先觉的朋友”或“服务生”的身体出现,创造一种推心置腹交谈交流的气氛,学生才敢无拘无束地把自己对文章的各种感觉、怀疑带到课堂上来。对于出了问题的学生,教师都有应给予表扬。不管所提的问题是有思维价值的,还是幼稚可笑的,都应肯定学生动了脑,在思考,维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平时向学生强化这样的观念:能提问的孩子是聪明的孩子,是爱动
脑的孩子。对每一个有思维价值的疑问给予奖励,对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学生封以美名,让学生以能问、善问为荣,从而乐之爱之。
总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意义重大,需要不断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