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探析移动学习的现状及发展趋势000
探析移动学习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由于当前因特网和无线技术的迅猛发展,基于web的数字化远程教学成为当前教育的重要方式和发展方向。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有效的学习已成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必然手段。上网本、PDA、手机等可移动设备可随时随地获取教育资源,让学习者体会到及时、自由的学习方式。所以对移动学习的研究对教育领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本文主要对移动学习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归纳概括移动学习所面临的挑战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移动学习学习环境远程交互移动学习概述
1.1 移动学习涵义
移动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可以广泛使用的学习方式,其针对性研究起步于2000 年,在这一年,美国加州大学成立移动教育研究组(Mobile Education Group),针对一些中学生使用手机的教育实验,并讨论在虚拟大学中移动教育的应用。所以,目前关于移动学习MobileLearning(简称M-Learning)还没有统一的、明确的定义[1]。国内学者普遍认为移动学习是指依托移动通信技术或无线网络技术,利用移动计算设备随时随地获取教育资源、教育信息和教育服务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2]。
1.2 移动学习特点
移动学习是利用移动互联技术,使学习者能够随时随地进行数字化的学习,具有学习地点移动性,学习内容碎片性,学习便捷性,交互丰富性等特点,是移动计算技术与数字化学习技术嫁接的产物,代表着学习的未来。移动学习将诸如个性化、多媒体、情境智能、触觉交互、移动设备等新技术融入到教育与培训领域,它又区别于一般给予优先网络与固定桌面计算机的网络学习和数字化学习(在学习时间和内容呈现方面受到移动技术的制约)。今天不仅电脑笔记本、平板电脑、掌上电脑、PDA、智能手机、iPhone、笔式电脑、掌中游戏机,可以作为多媒体的移动学习的设备,电子词典也发生了巨大的进化,足以胜任大部分学习的需求。当前移动学习所面临的挑战
2.1 技术层面面临的挑战
2.1.1 手机自身的限制
(1)电池寿命。一般手机一次性充电可使用一周左右,但随着充电次数的增加,电池的续航能力逐渐减少,甚至只能维持一天,即使使用优质电池芯,使用寿命也只能是 3 到5 年。对于使用智能手机进行学习的学习者来说,手机电池的续航能力差更加是学习者在学习中困扰的问题。
(2)屏幕尺寸。大的屏幕同时必须要配备高分辨率,也就是在相同尺寸下可以显示的像素数多,显示的文字和图片等就越清晰。学习者在使用手机进行学习时,如果分辨率太低,在注视屏幕一段时间后很容易引起视觉疲劳,不仅会降低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还会影响学习者的视觉健康。此外因手机屏幕尺寸以及存储容量有限,而不能给学习者提供关于问题答案的详细反馈信息,这恰恰是学习者希望得到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对于手机屏幕尺寸的问题存在着下列问题:不同的手机或者不同型号的屏幕尺寸不同,当教师将学习内容发送到不同学习者手机里时,显示的效果也会出现不一致,甚至会出现偏差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3)标准操作系统的多样性。目前手机的主流操作系统有Symbian 系列、Linux 系列和Windows Mobile 系列。当移动学习的设计者将开发的学习资源提供给学习者时,可能由于手机的操作系统的不同,使部分资源无法正常使用。网络连接的制约对于交互式的移动学习,教师和学习者之间通过短信、彩信进行沟通以及学习者直接与互联网的连接(在3 G 时代应用更为广泛)来进行学习,起关键作用。由于网络不稳定性因素的存在,教学信息在传递时可能出现信息未送达的情况,导致移动学习教学信息传递的有效性不够,会让他们觉得这种学习太笨重,反应慢,连接差,而影响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这也使移动学习的推广受到了极大的阻碍[3]。
2.1.2 不同技术标准的兼容性
在移动学习中实现移动设备与服务器连接;实现数据流中的信息到数据库中查询相关信息,并传给用户;实现系统的视频点播功能等有学者认为这些技术会比较好地支持移动设备进行上网学习,但是大面积的使用还是存在问题。由于技术不成熟开发出来的系统自适应能力较差,资源得不到有效使用,所以不同技术标准的移动设备之间的兼容问题是开发移动学习必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2 社会层面面临的挑战
(1)对用手机来进行学习的认识不足
在国内,消费者对于手机功能的使用更多的是用来沟通、打游戏,对于智能手机也只是在此基础上增加了阅读小说,观看视频,听音乐,通过网络收发图片、视频以及上网查看新闻。虽然现在3G 时代已经到来,但由于一方面 3 G 服务还
处于试运行阶段;另一方面,大多数消费者对 3 G 时代的手机所拥有的具体功能还是一知半解,大众对于使用手机来进行学习的意识更是淡薄,所以希望消费者能早日提高利用3 G 的强大功能来进行学习的思想意识。
(2)成本
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在开展中不管是从网络上直接下载资源、教师通过短信或者是彩信发送给学习者资源、还是学习者自己通过上网浏览来自主学习,都会面临短信费用,视像通话费用(3G 主要服务),GPRS 流量费用(一般收费的标准 0.03 元/KB,而一个图片就有10 – 50 KB)等经济负担。面向连接的协议允许长时间连接,按时收费将非常昂贵。3 G 以其强大的功能将会成为未来移动学习主流学习模式,但费用对于学习者而言费用是昂贵的显然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的普及[4]。
2.3 教学层面面临的挑战
2.3.1 学习环境易受干扰
移动学习中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学习者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开展学习,然而在许多学习情境下,学习者的学习面临着诸多的外界干扰,使学习者注意力高度的不集中,这给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的资源设计带来了挑战。
2.3.2 学习资源呈现及建设不充分
移动学习通过手机等无线设备进行教学信息传递过程中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大,移动学习资源通过移动通信技术进行传递,学习者与移动学习资源库之间的交互不够便捷,如何满足学习者对学习资源的检索、提取,学习内容资源以何种格式存储、何种方式进行数据传输,是建设移动学习资源库面临的重要问题。有效解决移动学习需要的、满足实际教学信息传递要求的移动学习资源库的问题,是移动学习发展的前提。
2.3.3 教师和学习者进行移动学习的准备不足
(1)对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高。
为了进行学习内容的传递和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交互,学习者要适应移动学习的“片断式”学习方式。学习者要成为学习内容的主动学习者,通过移动通信方式,对分散的小知识点进行学习,并在整体上把握学习内容的方法。移动化学习方式同以往的传统学习方式都有很大的不同,它对学习者的逻辑思维能力、概括总结能力、自我约束能力要求较高,只有学习者具备这些能力,才能在分散的学习内容的“片断”中架构出学习内容的整体结构从而系统的、科学的掌握学习内容,但目前大多数学习者还没有完全具备这样的能力。
(2)教师角色需要转变。
移动学习需要学习者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并不代表他们完全的独立,当他们遇到学习上的困惑或是情感方面的问题时,仍然需要教师的帮助,所以在移动学习的开展中,要重视教师作用的发挥。与传统的教师相比,进行移动学习的教师需要通过手机与学习者进行异地的交流,在这种情景下,教师需要转变观念对自身角色重新定位。
2.3.4 缺乏系统的管理
由于目前移动学习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在国内还没有一个主导方来主持大局,所以其运作体制还非常不完善。教育机构应该是将来推动移动学习的最佳选择,但是由于移动学习本身的特殊性,单靠教育机构一方的努力是不能完全保障其顺利实施的[5]。
2.3.5 数据传输的统一性
由于所持设备的技术标准不尽相同,造成客户端通过Web服务器传输到接入服务器的数据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和格式上的多样性。为了实现在不同技术标准的移动设备之间的兼容,需要在服务器端的统一数据接口与Web层的连接处设计一个格式转换层,以实现后台处理统一的XML数据与客户端多样化的表现格式之间的转换形成相应的HTML、WML以及其它数据格式最后返还给客户端以实现设备的兼容性,使使用者更方便。[6]未来移动学习的发展趋势
3.1 将支持远程交互活动
未来移动学习需要提供方便快捷的交互服务,构建移动教学辅导和在线讨论答疑功能模块,交互形式包括随问随答的实时交互与不同步的非实时交互形式。实时交互包括生生间、师生间随时随地的交流和系统自动回复问题两种形式。生生间、师生间的交互要注意认知与情感的结合,既要鼓励和培养学生之间的互信互助,师生之间也要能坦诚相待、互相尊重;另外,给学生的反馈要及时、以正面的意见为主,使学生随时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从而增强学习自信心。系统自动回复是指当交互服务系统收到学生问题后,按照关键词匹配的方法系统检索数据库,如果发现已有类似回答过的问题,就会自动地将相应答案返回给用户。非实时交互主要是指学生与学习内容的交互,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可以向交互服务系统提交自己的问题,就会在一定期限内得到教师的回答[7]。
4.2 将出现更多更个性化的网络
将来会有更多的、个性化的网络。用户(包括学生)将越来越多地决定访问的内容和以何种方式获取、建立、定制、汇总和分享数字化信息。对于教育而言,这意味着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将不再是主流模式[8]。总之,在以终身学习为主导的现代社会,移动学习作为教育服务的延伸,拓展了教育的范围,满足了个性化的学习需求,真正实现了随时随地学习与交流。它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并且将成为当代人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取知识、提升自我的快速学习模式。虽然移动学习的普及还存在着重重困难,但是,随着3G网络的发展与成熟,基于移动学习本身存在的无限优势及其强大的内在动力和市场需求,移动学习的普及只是一个时间问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它将成为一种普遍应用的主流学习模式。
结论
总之,从移动学习诞生至今,对移动学习的研究都只局限与理论研究,在实践方面的研究应用和开发却很少,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移动学习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可用于学习的移动电子产品将越来越多,移动学习必将成为学习型社会的一种重要方式。本文通过对现阶段移动学习的概述,明确移动学习的特点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期望能对移动学习的发展和应用尽微薄之力,从而促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及学习型社会的构建。
【参考文献】:
[1]郑学伟.基于webservice技术的移动学习技术系统设计构思[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沈阳 110034);
[2]陈伟超.刘海军.基于建构主义的移动学习教学设计[J].中国电力教育2009年5月下;
[3][4][5] 陈晓慧.徐晶.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在开展中面临的挑战[J].现代教育技术.2009 年第10 期第19 卷;
[6]黄家荣.基于移动学习的远程教学系统设计[J].通信技术2009 年第02 期,第42 卷;
[7]李振亭.刘丽丽.移动学习的发展前景分析[J] http://qkzz.net/article/95ff6328-05d9-4789-bd76-7ad677702858.htm
[8] 倪小鹏.张静然.移动学习的发展和趋势—访移动学习专家凡特霍夫特博士
[J]中国电化教育2009.07
第二篇:移动通信发展趋势
移动通信的发展往往都是现有技术的不足对满足客户需求的局限性来驱动的,也就是说它的发展是为了解决现存技术的局限性来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所以,未来移动通信将朝着以下六个方向发展:
1. 网络业务的数据化,分组化
无线数据业务的逐年增加,预示着无线数据成为移动通信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移动通信演进的下一阶段是向无线数据乃至个人移动多媒体转移,这一进展已经开始,并将成为未来重要的增长点。
2. 网络技术的宽带化
无线传输速度的提高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网络带宽,未来移动通信要想实现高速传输的目标就要朝着网络宽带化的方向发展。
3. 网络技术的智能化
移动网络由单纯地传递和交换信息,逐步向存储和处理信息的智能化发展,移动智能网由此而生。移动智能网是在移动网络中引人智能网功能实体,以完成对移动呼叫的智能控制的一种网络,是一种开放性的智能平台,它使电信业务经营者能够方便、快速、经济、有效地提供客户所需的各类电信新业务,使客户对网络有更强的控制功能,能够方便灵活地获取所需的信息。所以网络技术的智能化也是一个必然趋势。
4. 更高的频段
从第一代的模拟移动电话,到第二代的数字移动网络,再到将来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网络使用的无线频段遵循一种由低到高的发展趋势,所以未来比将朝着更高的频段进行利用。
5. 更有效利用频率无线电频率是一种宝贵资源。随着移动通信的飞速发展,频谱资源有限和移动用户急剧增加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出现了“频率严重短缺”的现象。解决频率拥挤问题的出路是采用各种频率有效利用技术和开发新频段。主要通过多信道共用、频率复用和波道窄带化等技术实现频率的有效利用。
6. 网络趋于融合、走向统一
第三代系统的主要目标是将包括卫星在内的所有网络融合为可以替代众多网络功能的统一系统,它能够提供宽带业务并实现全球无缝覆盖。
技术的发展、市场需求的变化、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市场管制政策的放松将使计算机网、电信网、电视网等加快融合为一体,宽带IP技术成为三网融合的支撑和结合点。未来的网络将向宽带化、智能化、个人化方向发展,形成统一的综合宽带通信网。
第三篇:浅谈关于移动通信发展趋势
浅谈关于移动通信发展趋势
摘要:21世纪移动通信技术和市场飞速发展,在新技术和市场需求的共同作用下,未来移动通信技术将呈现以下几大趋势:网络业务数据化、分组化,移动互联网逐步形成;网络技术数字化、宽带化;网络设备智能化、小型化;应用于更高的频段,有效利用频率;移动网络的综合化、全球化、个人化;各种网络的融合;高速率、高质量、低费用。这正是第四代(4G)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方法和目标。
关键词:第四代移动通信(4G);正交频分复用;多模式终端
一、引言
移动通信是指移动用户之间,或移动用户与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半导体、集成电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随着其应用领域的扩大和对性能要求的提高,促使移动通信在技术上和理论上向更高水平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移动通信已成为现代通信网中不可缺少并发展最快的通信方式之一。
回顾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移动通信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主要指蜂窝式模拟移动通信,技术特征是蜂窝网络结构克服了大区制容量低、活动范围受限的问题。第二代移动通信是蜂窝数字移动通信,使蜂窝系统具有数字传输所能提供的综合业务等种种优点。第三代移动通信的主要特征是除了能提供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所拥有的各种优点,克服了其缺点外,还能够提供宽带多媒体业务,能提供高质量的视频宽带多媒体综合业务,并能实现全球漫游。现在用的大多是第二代技术,第三代技术还不太成功,但已有了第四代技术的设想。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G)标准比第三代具有更多的功能。
二、4G移动通信简介
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概念可称为宽带接入和分布网络,具有非对称的超过2Mbit/s的数据传输能力。它包括宽带无线固定接入、宽带无线局域网、移动宽带系统和交互式广播网络。第四代移动通信标准比第三代标准拥有更多的功能。第四代移动通信可以在不同的固定、无线平台和跨越不同的频带的网络中提供无线服务,可以在任何地方用宽带接入互联网(包括卫星通信和平流层通信),能够提供定位定时、数据采集、远程控制等综合功能。此外,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是集成多功能的宽带移动通信系统,是宽带接入IP系统。目前正在开发和研制中的4G通信将具有以下特征:
(一)通信速度更快
由于人们研究4G通信的最初目的就是提高蜂窝电话和其他移动装置无线访问Internet的速率,因此4G通信的特征莫过于它具有更快的无线通信速度。专家预估,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速度可达到10-20Mbit/s,最高可以达到100Mbit/s。
(二)网络频谱更宽
要想使4G通信达到100Mbit/s的传输速度,通信运营商必须在3G通信网络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大幅度的改造,以便使4G网络在通信带宽上比3G网络的带宽高出许多。据研究,每个4G信道将占有100MHz的频谱,相当于W-CDMA3G
网络的20倍。
(三)多种业务的完整融合
个人通信、信息系统、广播、娱乐等业务无缝连接为一个整体,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4G应能集成不同模式的无线通信——从无线局域网和蓝牙等室内网络、蜂窝信号、广播电视到卫星通信,移动用户可以自由地从一个标准漫游到另一个标准。各种业务应用、各种系统平台间的互联更便捷、安全,面向不同用户要求,更富有个性化。而且4G手机从外观和式样上看将有更惊人的突破,可以想象的是,眼镜、手表、化妆盒、旅游鞋都有可能成为4G终端。
(四)智能性能更高
第四代移动通信的智能性更高,不仅表现在4G通信的终端设备的设计和操作具有智能化,更重要的是4G手机可以实现许多难以想象的功能。例如,4G手机将能根据环境、时间以及其他因素来适时提醒手机的主人。
(五)兼容性能更平滑
要使4G通信尽快地被人们接受,还应该考虑到让更多的用户在投资最少的情况下轻易地过渡到4G通信。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4G通信系统应当具备全球漫游、接口开放、能跟多种网络互联、终端多样化以及能从2G、3G平稳过渡等特点。
(六)实现更高质量的多媒体通信
4G通信提供的无线多媒体通信服务将包括语音、数据、影像等,大量信息透过宽频的信道传送出去,为此4G也称为“多媒体移动通信”。
(七)通信费用更加便宜
由于4G通信不仅解决了与3G的兼容性问题,让更多的现有通信用户能轻易地升级到4G通信,而且4G通信引入了许多尖端通信技术,因此,相对其他技术来说,4G通信部署起来就容易、迅速得多。同时在建设4G通信网络系统时,通信运营商们将考虑直接在3G通信网络的基础设施之上,采用逐步引入的方法,这样就能够有效地降低运营成本。
三、4G移动通信的接入系统
4G移动通信接入系统的显著特点是,智能化多模式终端(multi-modeterminal)基于公共平台,通过各种接技术,在各种网络系统(平台)之间实现无缝连接和协作。在4G移动通信中,各种专门的接入系统都基于一个公共平台,相互协作,以最优化的方式工作,来满足不同用户的通信需求。当多模式终端接入系统时,网络会自适应分配频带、给出最优化路由,以达到最佳通信效果。目前,4G移动通信的主要接入技术有:无线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例如2G、3G);无绳系统(如DECT);短距离连接系统(如蓝牙);WLAN系统;固定无线接入系统;卫星系统;平流层通信(STS);广播电视接入系统(如DAB、DVB-T、CATV)。随着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变化,新的接入技术将不断出现。
不同类型的接入技术针对不同业务而设计,因此,我们根据接入技术的适用领域、移动小区半径和工作环境,对接入技术进行分层。
分配层:主要由平流层通信、卫星通信和广播电视通信组成,服务范围覆盖面积大。
蜂窝层:主要由2G、3G通信系统组成,服务范围覆盖面积较大。
热点小区层:主要由WLAN网络组成,服务范围集中在校园、社区、会议中
心等,移动通信能力很有限。
个人网络层:主要应用于家庭、办公室等场所,服务范围覆盖面积很小。移动通信能力有限,但可通过网络接入系统连接其他网络层。
固定网络层:主要指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组成的固定通信系统。
网络接入系统在整个移动网络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未来的接入系统将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技术革新和突破:为最大限度开发利用有限的频率资源,在接入系统的物理层,优化调制、信道编码和信号传输技术,提高信号处理算法、信号检测和数据压缩技术,并在频谱共享和新型天线方面做进一步研究。为提高网络性能,在接入系统的高层协议方面,研究网络自我优化和自动重构技术,动态频谱分配和资源分配技术,网络管理和不同接入系统间协作。提高和扩展IP技术在移动网络中的应用;加强软件无线电技术;优化无线电传输技术,如支持实时和非实时业务、无缝连接和网络安全。
四、4G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
(一)定位技术
定位是指移动终端位置的测量方法和计算方法。它主要分为基于移动终端定位、基于移动网络定位或者混合定位三种方式。在4G移动通信系统中,移动终端可能在不同系统(平台)间进行移动通信。因此,对移动终端的定位和跟踪,是实现移动终端在不同系统(平台)间无缝连接和系统中高速率和高质量的移动通信的前提和保障。
(二)切换技术
切换技术适用于移动终端在不同移动小区之间、不同频率之间通信或者信号降低信道选择等情况。切换技术是未来移动终端在众多通信系统、移动小区之间建立可靠移动通信的基础和重要技术。它主要有软切换和硬切换。在4G通信系统中,切换技术的适用范围更为广泛,并朝着软切换和硬切换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三)软件无线电技术
在4G移动通信系统中,软件将会变得非常繁杂。为此,专家们提议引入软件无线电技术,将其作为从第二代移动通信通向第三代和第四代移动通信的桥梁。软件无线电技术能够将模拟信号的数字化过程尽可能地接近天线,即将A/D和D/A转换器尽可能地靠近RF前端,利用DSP进行信道分离、调制解调和信道编译码等工作。它旨在建立一个无线电通信平台,在平台上运行各种软件系统,以实现多通路、多层次和多模式的无线通信。因此,应用软件无线电技术,一个移动终端,就可以实现在不同系统和平台之间,畅通无阻的使用。目前比较成熟的软件无线电技术有参数控制软件无线电系统。
(四)智能天线技术
智能天线具有抑制信号干扰、自动跟踪以及数字波束调节等智能功能,能满足数据中心、移动IP网络的性能要求。智能天线成形波束能在空间域内抑制交互干扰,增强特殊范围内想要的信号,这种技术既能改善信号质量又能增加传输容量。
(五)交互干扰抑制和多用户识别
待开发的交互干扰抑制和多用户识别技术应成为4G的组成部分,它们以交互干扰抑制的方式引入到基站和移动电话系统,消除不必要的邻近和共信道用户的交互干扰,确保接收机的高质量接收信号。这种组合将满足更大用户容量的需
求,还能增加覆盖范围。交互干扰抑制和多用户识别两种技术的组合将大大减少网络基础设施的部署,确保业务质量的改善。
(六)新的调制和信号传输技术
在高频段进行高速移动通信,将面临严重的选频衰落(frequency-selectivefading)。为提高信号性能,研究和发展智能调制和解调技术,来有效抑制这种衰落。例如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FDM)、自适应均衡器等。另一方面,采用TPC、Rake扩频接收、跳频、FEC(如AQR和Turbo编码)等技术,来获取更好的信号能量噪声比。
五、OFDM技术在4G中的应用
若以技术层面来看,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是以CDMA为核心技术,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技术则以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ency Division Multiplexer,OFDM)最受瞩目,特别是有不少专家学者针对OFDM技术在移动通信技术上的应用,提出相关的理论基础。例如无线区域环路(WLL)、数字音讯广播(DAB)等,都将在未来采用OFDM技术,而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则计划以OFDM为核心技术,提供增值服务。
在时代交替之际,旧有系统之整合与升级是产业关心的话题,目前大家谈的是GSM如何升级到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而未来则是CDMA如何与OFDM技术相结合。可以预计,CDMA绝对不会在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中消失,而是成为其应用技术的一部份,或许未来也会有新的整合技术如OFDM/CDMA产生,前文所提到的数字音讯广播,其实它真正运用的技术是OFDM/FDMA的整合技术,同样是利用两种技术的结合。因此未来以OFDM为核心技术的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也将会结合两项技术的优点,一部份将是以CDMA的延伸技术。
六、结束语
对于现在的人来说,未来的4G通信的确显得很神秘,不少人都认为第四代无线通信网络系统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复杂的技术系统。总的来说,要顺利、全面地实施4G通信,还将可能遇到一些困难。
首先,人们对未来的4G通信的需求是它的通信传输速度将会得到极大提升,从理论上说最高可达到100Mbit/s,但手机的速度将受到通信系统容量的限制。据有关行家分析,4G手机将很难达到其理论速度。
其次,4G的发展还将面临极大的市场压力。有专家预测,在10年以后,2G的多媒体服务将进入第三个发展阶段,此时覆盖全球的3G网络已经基本建成,全球25%以上的人口使用3G,到那时,整个行业正在消化吸收第三代技术,对于4G技术的接受还需要一个逐步过渡的过程。
因此,在建设4G通信网络系统时,通信运营商们将考虑直接在3G通信网络的基础设施之上,采用逐步引入的方法,使移动通信从3G逐步向4G过渡。
第四篇:特殊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我国对聋哑学生的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
内容摘要: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聋哑人是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词汇。人们通过各种慈善活动和媒体报道知道他们,但与他们亲身、亲密接触的机会却寥寥无几。事实上,盲聋哑人所真正面对的问题远不仅听障这么简单。体现在生活中点点滴滴的与普通人的不同和造成这些不同的根源,却是大众所通常没有想到的。本文从聋哑学生的教育现状和发张趋势进行探讨。
关键词:聋哑人 特殊教育 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的特殊教育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国家加大了对特殊教育的投入和工作力度,许多地方的特殊教育工作发展得很快。但是,我国的特殊教育在各个地域之间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
聋教育做为特殊教育领域的一个分支,在现代教育发展与改革的今天也同样面临着“发展与改革”这一历史使命。要让残疾人“充分参与和平等”,就必须真正的让残疾人享受到和谐、平等的教育。发展特殊教育事业,提高特殊教育质量,推动和深化特殊教育改革就是要开展对特殊教育的研究力度。
聋教育通过长时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好多的特殊教育的理论与方法,我们的特教教师也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形成了自己的一些教学经验与教学模式。但是在现代教育形势的影响下,教育教学的改革正在对一些“成型”的教育教学方法与模式进行着批判甄别式的荡涤。好多的特教教师在教改的过程中迷茫,不知道怎样教好了;好多的特教教师通过对教育新理论的学习,对自己教学模式产生了怀疑,可又不知道怎样改进提高;好多的特教教师对正在进行的普通基础教育的课改表示欢迎,可又不知道怎样与之联系起来,用到聋校的教育教学当中去。可以说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摆在我们每一个特教人面前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通过普通教育改革的发展,我们欣喜的看到了,结合新的教材,结合新的教育理论与模式,普通教育的发展改革正如火如荼,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怎样结合和利用好现代教育模式和理论,真正的搞好特殊教育特别是聋校的教育教学,在针对听障学生的的教学当中把态度教育、能力培养和知识学习三大教育任务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个特教人面前的课题。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进一步推进聋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使聋哑儿童享受到受教育的权利,使聋哑儿童受到良好的教育,是各级政府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的工作任务和奋斗目标。
(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保护残疾人的法律法规。
(二)全社会渐渐正视聋哑残疾人生存、发展等社会问题。首先社会各界开始用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聋哑残疾人,正视他们的特殊困难和需求,千方百计地为之排忧解难,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他们融进社会,平等地参与社会活动,履行公民义务,享受公民权利。其次聋哑残疾人要正视自己残疾的现实,不讳言自己的困难,克服过分敏感、过于自尊和自卑的弱点,以平常心观察社会,平视他人;要勇敢地走出封闭状态,迈向社会;要坦然地接受帮助,这也是结交朋友、融入社会的有效途径。
(三)加强聋哑残疾人的教育。虽然我国对残疾人实行9年义务教育,为残疾人进入高等院校制定了特殊政策,但还没有建立起残疾人的教育体系,残疾人的教育很多情况下与正常人相比处于弱势。因此,国家应着手建立一套独立的残疾人教育体系,加快对聋哑学校建设,提高聋哑教育层次,改革聋哑教育现状,为聋哑人提供较好的学习环境。在改善学校环境,改革教育方法,拓宽知识面等方面为聋哑残疾人发展打好基础,进一步提高聋哑残疾人的思想文化水平和自身素质。
(四)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我国虽对残疾人就业提供了一些机会办法,实行了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但同世界上发达和比较发达的国家相比,我们对残疾人的社会保障工作尚有一定差距,还没有建立起残疾人社会保障的独立体系,残疾人的社会保障往往混同于健全人的社会保障。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在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时,应考虑到残疾人的特殊性,逐步建立起相对独立、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
(五)提倡扶残助残的良好社会风气,营造社会和谐稳定环境。残疾人和健全人—样享有公民权利,但是总有一些人歧视、嘲笑甚至虐待残疾人,这种不文明行为不仅伤害残疾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全,还极易引发社会矛盾。因此,要在全社会中大力弘扬人道主义精神,提倡扶残助残的良好社会风气,引导人们相互理解、尊重、关心、帮助,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残疾人问题是个社会问题,社会方方面面都有责任和义务承担一部分工作,不能光靠政府或某个部门来做,如果各单位都能在自己职权范围内解决好残疾人的几个问题,使矛盾及时化解,消除不稳定因素,为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六)加强基层残联组织建设。我国的残联组织一般到区县,但是最基层如街道、乡镇有绝大部分地方是没有残联组织的,有的地方即使有,也因为没有正式编制,形同虚设。而残疾人分布在各个村社中,能经常接触到残疾人的是基层残联,他们最了解残疾人的困难情况和思想动态,可以直接为残疾人服务,做残疾人的思想工作。基层残联工作强化了,不仅可以为残疾人解忧,还可以为党和政府分忧,因此,各级政府要给基层残联更多的关心,在人员编制、办公条件、活动经费方面给于支持,以切实加强基层残联的组织建设,增强其活力。
展望未来,立足特教,让聋哑孩子在特教乐园里学习做人、康复身心、增强本领、塑造品格;让教师在特教百花园里专业成长、施展才华、实现价值、描绘人生;让聋哑学生的健康成长成就教师的主动发展,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朴永馨.特殊教育辞典.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2 王小慧,张福娟.特殊儿童评估的新进展.中国特殊教育,2001,31(3):48-51
第五篇:浅谈企业文化现状及发展趋势[定稿]
浅谈企业文化现状及发展趋势
(江苏省惠隆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03)
王 珠 摘 要:文化是与民族分不开的,一定的文化 是一定民族的文化。企
是民族文化和 代意 在企 内部的 合反映和表,是民族文化和 代意 影响下形成的具有企 特点和群体意 以及
种意
生的行 范。
关键词:企 文化;特征;内容; 中 分 号:F270 文献 :A 文章 号:1008-4428(2014)04-09-02
文化是社会文化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的重要 成部分,它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及发展目标的总和。
一、企业文化存在的意义
业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及社区环境相融合。
(四)人本性: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文化,强调人的理想、道德、价值观、行为规范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强调在企业管理中要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
(五)创新性:创新既是时代的呼唤,又是企业文化自身的要求,优秀的企业文化指引着大家追求卓越、追求成效、追
求创新。
(一)企业本身的需要企业文化是企业概念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尤其对现
阶段处于由人治向法治转换过程中的国内公司而言,健康的企业文化将能削弱甚至取代个人影响力在企业中的过分存在,为企业的平稳发展创造条件。
三、企业文化的内容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
(二)管理制度实施的需要没有完美的管理制度。制度中存在的各种漏洞导致的后
有企业的经营特色、价值观,包括企业目标、企业形象、企业制度、经营哲学、企业道德行为准则、企业容貌、作风礼仪等的总和,它是企业意识形态、物质形态、制度形态等的复合体,是能够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群
体意识和行为规范。其中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果的大小完全取决于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三)人才竞争的需要
对共同价值的认同,会使员工产生稳定的归属感,从而吸引、留住人才。
十九世纪末到本世纪初, 西方工业化发展到以大机器和生产流水线为主要生产方式的阶段,企业经营者主要关心的问题是生产效率和投入产出比,在这种条件下,泰勒的科学管理式和韦伯的“科层制”的应用就导致了一系列理性化的科学管理实践,但是,它们都是基于“理性经济人”的假设,认为人的行为动机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利,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得到经济的报酬。科学管理理论对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当时的工业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世纪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霍桑实验”使人们注意到组织中的人际关系、非正式群体等因素对组织效益的影响,开始关注包括自我实现在内的人的社会性需要,于是导致了一系列激励理论的出现。这些理论强调人际关系在管理中的重要性,以人的社会性为基础,提出用“社会人”概念来代替“经济人”的假设。五六十年代系统论的应用和权变理论的发展导致了西方组织管理在七十年代的“战略热”和“系统热”,即重点由组织内部的管理转向战略管理,强调组织结构和系统的协调与适应能力。八
(四)市场竞争的需要良好、健康的企业文化能够提高效率,减少费用支出,提
升品牌含金量,增加产品的价值,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因为市场中影响竞争产品定价的因素除通用的生产成本等有形价值外,还包括品牌价值,而品牌价值的影响因素即包括受企业文化影响的公司员工形象。
二、企业文化的特征
(一)独特性:企业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特色,具有相对独立性。每个企业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积淀,这是由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特色、企业传统、企业目标、企业员工素质以及环境不同所决定的。
(二)继承性:企业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产生、生存和发展。企业文化的继承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精华。二是继承企业的文化传统。三是继承外来的企业文化实践和研究成果。
(三)相融性:企业文化反应了时代精神,它必然要与企
十年代初,随着日本企业的崛起,人们注意到了文化差异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