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转改存在的问题及应对之策

时间:2019-05-13 16:04: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走转改存在的问题及应对之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走转改存在的问题及应对之策》。

第一篇:走转改存在的问题及应对之策

当前媒体“走转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徐桢

今年8月,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五部门召开视频会议,决定在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开展以来,各级各类新闻媒体高度重视、各展所长、扎实推进,广大新闻工作者热烈响应、积极参与、深入采访,一大批生动活泼、言之有物的报道来自基层一线,来自人民群众,给新闻媒体带来清新之风,也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欢迎与好评。但是,通过认真梳理各级各类媒体开展的走转改活动报道,我们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着重对当前媒体“走转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及其对策进行探讨。

一、当前媒体“走转改”存在的主要问题。

问题一:媒体报道乏善可陈。有的媒体为了应付检查,把新闻专栏改头换面,往往是换“汤”不换“药”。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哪里是基层,如何“走”?“转”什么、“改”什么?这是摆着各级新闻媒体面前的重大问题。一些媒体缺乏研究,仓促上阵,导致报道缺乏新意。近一段时间以来,翻看报纸,收听电台,收看电视,我们不难发现,打走基层栏花的栏目、节目不少,报道的量不可谓不大。但是,令人眼前一亮的专栏少,令人拍案叫绝的新闻作品也不多。这恐怕与各级媒体为了应付上级检查不无关系。为了应付检查,不少媒体片面追求走转改报道的量。许多媒体纷纷把原有的栏目改头换面,打上走基层的栏花,内容是换汤不

换药,报道乏善可陈这也有悖于开展走转改活动的初衷。

问题二:新闻采访浮光掠影。一些媒体的记者为了走而走,缺乏扑下身子深入基层的恒心,缺乏把问题反映出来的决心。

当今社会,媒体竞争异常激烈,各大媒体对记者的考核也十分严格。一些记者为了追求稿件的数量,运用网络和电话等便捷的采访方式的多了,真正沉下去写稿的记者少了。即使参与到走到基层采访,往往出发点不是为了反映基层的实际问题,而是带着主题采访,应付差事了事。有的即使下去了,心还是在“上面”,不能真正沉到基层,真心倾听基层呼声、真情体味基层疾苦、真诚反映基层难题。急急匆匆下去,慌慌忙忙回来,稿件一交,就算万事大吉。许多基层群众对此反应也十分强烈。这样做不仅影响了稿件的质量,也影响着媒体的公信力,更不利于党和政府赋予媒体作用的发挥。

问题三:媒体活动内容单一。许多媒体走转改活动没有创新,造成“一窝风”地进村入户,往往给人造成“一阵风”的感觉。

媒体深入基层接地气,十分必要。但是,各级各类媒体没有广泛征求意见,就确定了大量的联系点,而且多选择乡镇村社区等作为联系点。众所周知,全国媒体数量十分庞大。如果都用单一的思维地搞活动,势必有重复。这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个村子有多拨记者采访的现象。这不仅给基层带来了不小的负担,也可能造成媒体的报道内容的雷同,更容易让人产生走转改活动是“一阵风”、“一窝风”。

问题四:媒体采访一厢情愿。部分媒体习惯了自说自画,孤芳自赏,不顾群众的所需所想,严重影响了媒体报道的效果。

互动增多是现代媒体的特点,但是许多媒体往往过多地遵循议程设置的理念,不顾采访地区和对象的想法,主题先行,采访的内容往往宣传味道过浓,受众不接受,报道的效果也微乎其微。有的媒体还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群众不认可,开展走转改活动的目的也难以达到。

二、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让“走转改”不再是新闻。

1、进一步规范采编规程,让“走转改”成为记者的自觉行动。

当今时代,信息手段十分发达,利用网络、手机等新的信息工具了解和掌握情况,也是一种方式,而且是越来越重要的方式。但不管通信手段多么发达,绝不能代替记者深入基层,深入一线采访,掌握第一手的材料。《北京青年报》新闻采写规范中说,采访不要全靠电话。电话采访目前被大量运用,但此种采访方式也有弊病,电话采访无法实现视觉参与,不能确定被访者的确切身份。因此,在使用时必须慎重。电话反打是确定被访者身份的方法;通过电话让被访者描述现场细节是获得现场感的途径。记住“有新闻的地方就有我们”这句北青报的格言;一定不要把它变成“有新闻的地方就有我们的电话”。

笔者认为,要把类似的规范变成严格的制度。各级各类媒体在制定采编规程时,要进一步明确,电话等现代通讯是扩大新闻来源、增加线索的重要方式,而运用这些手段进行采访只是辅助手段。要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并用规范的制度让记者自觉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行实地采访,并建立监督考核机制,定期组织人员对记者是否到现场采访进行核实,对于能长期坚持落实走转改要求的记者,要进行奖励,并在涨工资、职务提升时予以优先考虑,对于那些长期浮在面上采访、作风不实的记者应进行处罚,问题严重的要及时清除出新闻采编队伍。

2、定期和不定期地策划涉及基层的重大新闻采访活动,逐步培养记者深入基层采写新闻的习惯。

习惯往往是培养的。年轻记者的成长往往需要机会和平台。各级媒体在规范日常的报道的同时,也可以通过定期和不定期地策涉及基层的重大新闻采访活动,让年轻记者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深入基层的习惯,学会如何走基层,写出鲜活的报道。今年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迎来了90华诞,连云港日报提前谋划,立足本土,谋求创新,精心策划了大型系列报道“我为基层党组织写党史”,安排10多位青年记者深入基层采访和挖掘党组织所走过的风风雨雨。整个采访历时近两个月,先后采访22个基层党组织。由于“我为基层党组织写党史”活动面向基层,客观上“逼”着记者深入乡村、社区、企业,这样才能找到关键的党员干部,挖掘到生动的故事,为基层党组织写好党史。该组报道见报后,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认同和读者的高度赞扬,连云港市委组织部的领导给予充分肯定,认为这组报道为全市先进的基层党组织总结了经验,为全市其他党组织提供了样本,并明确表示要出资支持报道结集出版。与此同时,该组报道也锻炼了一批青年记者,还从中挖出了一批鲜活的新闻,并让记者真正懂得了只有走进基层,才能从群众中吸取智慧和经验,真正了解群众干事创业的活动和事迹,从而写出群众喜闻乐见、可亲可信、深入人心的新闻报道;只有

走进基层,才能看到自己的工作与群众需要之间的差距,从而转变作风,改进文风。比如连云港日报综合新闻部的青年记者周莹为刘少奇战斗过的连云港市赣榆县大树村写党史的过程中,还收集到了有价值的新闻线索,相继写了《坚守,为了50万人的饮水安全》、《看大树如何连续八年实现零招待》等新闻性较强的稿件在《连云港日报》头版头条予以刊发。

3、树立先进典型,让走转改的扎根新闻工作者的心田。

典型的作用的难以估量的。1辆电动自行车,10年颠簸路;100多个县市区,300多个村镇,数字凝聚着的大众日报记者陈中华对基层的深厚感情。他说,记者只有走进基层、转变作风、改变文风,才能让报道更具体、更鲜活、更可信;也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倾听和传递老百姓的呼声。可以说,如果各大媒体都树立一批如“当代好记者”陈中华这样典型可学的身边典型,一个单位的作风、文风就一定能得到极大的改善,也有利于走基层的理念在新闻工作者心中扎根。

3、以走转改活动为契机,经常问计于民,增强新闻报道活动的互动性和针对性,使走转改成为媒体的自觉行动,让走转改不再是新闻。

当今社会,交通发达了,通信先进了,沟通的方式多了,但是部分媒体和群众的距离有点远了、沟通有点少了、感情也有点淡了。新闻媒体要提高新闻报道质量,必须深刻认识这次走转改活动的重要意义,以活动深入而有效的开展为契机,增强新闻报道活动的互动性和针对性。我们一般人都知道,大公司、大企业在推出新产品时,事先

都要进行大量的市场调研,听取广大消费者的意见和建议,以便产品让更多的人接受。同理,新闻媒体应进一步加强与群众的沟通和交流,倾听他们的呼声,关注他们的关注,帮他们解决或缓解现实生活中的困难,就一定能赢得群众的欢迎。人民日报前不久刊发了一篇记者走基层的报道《挂号难,难在哪》,正因抓住了“看病挂号难”这个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反映了群众的呼声,并对其作出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和分析,因而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得到各界好评。

(作者单位:江苏连云港日报社)

联系电话:***

地址:连云港市新浦区朝阳东路3号

邮编:222006

第二篇:浅谈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应对之策

浅谈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应对之策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中形成的被企业员工认同和遵从的思想观念、价值标准、思维方式的总和,它渗透于企业的组织结构、规章制度和员工行为之中,是企业独特的内涵、素质和风格,是企业的灵魂和持久动力。优秀的企业文化对内可以增强凝聚力、向心力,对外可以树立形象,扩大市场影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企业领导在企业文化建设上思考得不多,投入的精力不够。一些企业经营者忙于解决企业的生存和稳定问题,无法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思考推进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定位、经营思想等深层次层面的问题,对企业文化缺乏系统的思考。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主要通过宣传、企业文化部门进行号召开展活动,难以打破表面的、应付的、零碎的局面,号召力不强,工作力度不够。

二、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存在偏差。没有从企业的管理理论层面认识企业文化,有的仅仅理解为是凝聚职工的精神口号;有的理解是企业形象的外包装;有的把企业文化当作筐,什么东西都往里装;有的甚至理解为就是组织员工搞搞文体活动,等等。由于认识没到位,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中跟着感觉走,穿新鞋,走老路,新瓶装旧酒,企业文化成为时髦的标签。

三、对企业文化系统思考和理性提炼不多。一些企业比较注重对企业的外部改善,重视企业环境的整治,形象的设计,但对理念的提

1炼不够,企业文化缺乏实在、细致的建设。有的企业提炼了企业价值观或企业精神,但缺乏个性挖掘,雷同的多,创新的少。

四、企业发展目标不确定影响企业文化建设。一些企业改革未铺开,改制未到位,处于改革调整之中,企业发展定位和目标尚不明朗,对未来企业文化无法进行系统规划。因此,企业文化建设难以进入深层次和实质性操作,只能停留在对员工进行一般性精神口号式的鼓动上,未能真正从员工的行为和企业管理上体现出来。

五、员工的参与热情不高。通过对部分企业的调研情况看,部分国企职工对企业文化的认知和参与度不是很高,一些职工认为企业文化是不切实际的深奥的东西,是企业领导考虑的事,与企业生产经营和职工切身利益关系不大。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任务和要求,集团公司党组高瞻远瞩,顺应时代要求,决定在全集团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发挥企业文化在集团公司改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凝聚力,实现集团公司“三步走、翻三番,创建中国最强最大、国际一流船舶集团”的战略目标,为企业文化建设创造了有利时机,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几十年来,集团公司所属单位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公司成立5年来,企业文化建设具备了一定基础。但从全局和整体着眼,集团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发展尚不平衡,集团公司共同的价值观和企业精神有待进一步形成,企业文化建设长效机制有待进一步建立和规范。要做好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这篇大文章,笔者认为,首先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炼核心理念,扩展理念体系。建设企业文化,必须首先树立自己的核心价值观,而且要成为企业员工都认知和认同的理念。企业在做品牌推广时,要让客户和顾客也认同企业的这种价值观念。如海尔的“真诚到永远”已经由最初的产品和品牌的理念上升为一个企业的理念,成为海尔企业文化的核心。

集团公司在构划整体发展战略时,将企业文化列入总体框架,用发展的眼光,从整体上思考,从全面上把握,提出适合集团公司新特点、新要求的企业文化核心价值理念,要尤其注重从文化角度提炼精华,从内涵层面纵深思考,从形象方面拓展提升。一方面,以统一的集团精神、价值观念、经营理念和集团标识,提升集团公司的整体形象,另一方面,成员单位在继承弘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大力协同、勇攀高峰”的船舶军工优良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赋予“面向世界、国际一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新的时代内涵,形成独具特色的个性企业文化,丰富集团整体文化。

企业的核心价值理念必须拓展为企业各个层面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才能使企业文化理念体系日趋完整。要围绕集团或企业核心理念形成一套完整的理念体系,它包括:质量理念——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研发理念——用户的难题就是我们的难题;人才理念——赛马不相马,等等。在这些理念的背后,必须要有相应的制度和办法作为支撑,使整个理念体系变得生动有效。

二、着力建设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企业文化包括表层的物质文化、浅层的行为文化、中层的制度文化和深层的精神文化。一般而言,企业比较注重企业精神或经营理念。在一些企业,常常看到“艰苦奋斗、默默奉献”、“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等字样的“企业精神”,不

少企业还有统一的厂服、规范的形象识别系统。这些内容自然是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但它不是企业文化的全部。笔者以为,要把企业文化真正建设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着力点应该放在建立与企业经营理念相一致的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

我们的企业,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根据集团公司建设企业文化的要求,要对照看这些制度和规范,是否与企业理念相符合,与企业文化相一致。如果企业理念是鼓励员工创新、竞争,就应建立严格的业绩考评制度、创新激励机制、末位淘汰制度等,在员工中营造敢为人先、力争上游的氛围;如果企业理念是希望员工团结合作、忠诚敬业,在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中就应注重提高员工福利待遇、表彰忠诚职工等。

三、利用自身优势,打造品牌形象。打造品牌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产品是品牌的载体,产品形象最能体现品牌形象、企业形象。经过几十年的磨练,集团公司已经形成了一批在国内国际享有盛誉的知名品牌,像“风帆”蓄电池、“永进”齿轮箱、“长江”涂装设备、“清平”齿轮,等等。但从整体看,我们的知名品牌比例还很小,和一些国际知名品牌相比,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含金量”偏低。我们要充分发挥军工技术、质量一流的优势,把特色产品作为创建品牌的基础,通过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改进外观设计,营建销售网络,拓展国际市场等途径,不断提升集团公司军民产品品牌形象,为企业文化奠定坚实基础。

四、树立先进典型,弘扬企业文化。先进典型是企业精神的集中体现和代表者,他们的模范行为在企业行为中占有重要地位。典型人物和先进分子作为企业员工的表率,以自己的模范行为体现本企业的文化准则和价值观念,为员工显示成功的榜样,提供仿效的模式,使广大员工从他们身上看到方向,获得形象的感召,激励自己为企业奋发工作。树立先进典型,利用典型的示范效应,使企业理念形象化,从而使更多的人理解并认同理念,使企业文化的推广变得具体而生动,增强企业精神的感召力和可信度,是弘扬企业文化的有效途径。

船舶重工系统拥有一大批无私奉献、拼搏进取的先进模范人物,要充分利用这些“富矿”,深入发掘出企业内部现在或过去涌现的模范人物、先进事迹大力宣传表彰,并从企业文化角度重新进行阐释,赋予新的内涵和价值理念,同时,在模范人物、先进事迹的宣传教育中,注重突出理念核心,让全体员工知道他们为什么先进,他们的哪些行为是符合企业文化的?进而影响带动员工比学赶帮超,团结一心为企业发展共同奋斗。

五、培育、形成集团公司企业家文化。企业文化不只是企业领导层的“上层”文化,而应是企业全体员工包括临时员工都认同的文化。企业领导者应创造机会让全体职工积极参与,共同创建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传播的方式是自上而下,企业领导要求企业怎么发展,怎么用人,怎么管理,要先亮出自己的“底牌”,然后才能考虑如何让员工接受并付诸实施。集团公司宜创办一所企业文化培训学校,长期举办企业文化培训班,对成员单位领导及宣传教育、企业文化部门负责人进行系统培训,不断加强对企业领导企业文化系统理论的灌输学习,提高他们宏观思考和理性思维能力;引导他们从企业战略和管理层面思考企业文化,在体制和机制上下功夫,把企业文化落实到企业各项制度中;促使成员单位领导成为企业文化的缔造者和实践者,让领导者用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去影响广大员工,从而着力培养企业经营者的良性文化意识,尽快形成船舶重工企业家文化体系。

六、在党建和经济工作双向融合中,把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党组织的主要工作载体。党组织要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两个文明建设及党建和经济工作融合的最佳点,发挥党组织的独特优势,通过整合各方力量,唤起企业主要经营者的企业文化意识,最大限度地调动经营者、广大员工等各方力量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热情。企业党组织要在企业文化运行机制上下功夫,构筑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互为渗透、互为融合的职业道德机制、系统教育机制、塑造形象机制,从而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

七、有重点、分层次推进集团企业文化建设。首先,推进集团公司层面企业文化建设,处理好集团文化与所属单位文化的关系,通过建设企业文化形成集团凝聚力和竞争力,形成新的管理构架、管理体制;其次,按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全面促进已改制企业的文化建设,将省市级文明单位和发展型企业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单位,分阶段、分层次不断推进落实;再次,突出品牌企业的文化建设,结合中船重工品牌资源的优化整合,挖掘集团名牌的文化优势,重点在塑造形象上下功夫。通过分步实施,不断推进,使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相互融合,互为补充,持续开展,协调发展。

(作者单位:机械厂政工处)

第三篇:走转改实施方案

宣化区广播电视台“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实施方案

为深入开展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根据中宣部等五部门《关于在新闻战线广泛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意见》和《张家口市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实施方案》,结合广播电视台实际,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区委关于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部署,引导广大新闻工作者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理念、坚定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践行“三贴近”原则,在实际工作中自觉站稳群众立场、增进群众感情、强化群众视角、回应群众关切,更好地宣传党的主张、坚持正确导向、反映人民心声、通达社情民意,不断提高新闻宣传水平和舆论引导能力,提升我台良好形象,为推动建设更具区域竞争力、影响力的知名美好宣化提供更加有力的舆论支持。

二、组织领导

成立宣化区广播电视台“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 李爱民

副组长: 任海霞 李浩 刘竹青 王雷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台办公室

办公室主任:任海霞(兼)

成员:王雅晶 郭琛 裴建国 张卫华 郑颖 阴建栋 永炜

郑巨龙

台“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台活动的开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和督导检查。

三、活动安排

(一)活动时间

从8月下旬开始至12月底,利用4个月的时间,力求取得明显成效。之后此项工作进入常态化,稳步推进,真正做到深入群众走基层、融入群众转作风、服务群众改文风。

(二)主要工作

1、全面开展学习教育活动。

(1)开展全台大讨论、大调研、大学习活动。

建立学习制度。各科室要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安排,固定学习时间(一周不少于半天),制定学习计划,坚持集体学习和自学相结合,做好学习笔记。组织广大编辑记者认真学习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学习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在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动员会上的讲话,学习何亚星书记、岑万俊区长党代会、“领导干部大会”重要讲话,通过学习提高认识,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群众观,进一

步端正新闻宣传指导思想。

台党支部成员和中层领导要深入一线,参与调研,及时查找工作中的不足,提出具体的意见建议,写出《调研报告》。台长办公室设立征求意见箱,鼓励职工积极建言献策。台党支部将认真听取并吸纳其中好的意见建议,完善改进落实到工作中,推动广电再创新辉煌。

(2)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在全台范围内分批分次开展专题讲座,主要领导带头授课,业务骨干分别讲课,教学相长、取长补短,不断提高业务能力,营造浓厚的业务学习氛围。走出去,定期安排优秀同志到全国一流媒体培训学习,学习掌握先进的节目制作理念和管理技术,以他山之石推动我台节目质量提升。

各频道和各个栏目要结合各自特点,推广《宣化新闻》每日点评的做法,深入开展以“点评制度”为核心、以“改进文风”为主题、以提高节目质量为目标的业务学习活动。通过预先策划、提前准备,为节目“备好课”。通过新闻点评、挑错改错、范文学习、稿件评议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记者、编辑、主持人等的业务水平。要压缩会议报道,加大来自基层的报道、深度报道和民生类报道,积极倡导“短、新、实”的清新文风,用群众语言写群众身边的事,写出群众愿意看、喜爱看的报道,切实提高新闻报道的公信力、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

2、开办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专题专栏。

在《宣化新闻》中开设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专栏。要在已有“干部下基层”等专栏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采取措施,继续加大下基层力度,推出“我在基层”专栏,持续播发记者深入基层、深入一线采制的报道,每周保持3篇左右的发稿量。专栏稿件要精心策划选题视角,以小见大,全面反映我区转型跨越发展的最新成就,反映人民群众分享发展成果的美好生活;同时,设立固定热线电话,倾听来自基层群众反映的问题,并深入基层一线加大采访落实力度,确保每个来电问题都得到圆满解决;专题部对原有的栏目进行改版,开设《行风大家谈》栏目,开展“行风走基层”活动,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为百姓办实事解难题。

3、建立一批基层联系点,开展多形式的基层行活动。建立基层联系点,巩固宣传报道根据地。在农村、企业、社区等地建立常态联系点;新闻中心、专题部要建立1-3个基层联系点,每个记者也要有自己的联系点。领导亲自带头,组织采编播人员分批分阶段赴基层联系点,开展蹲点采访活动。各栏目每年深入基层联系点不少于20天,每名采编播人员每年去联系点采访不少于三次,每次不少于两天,每月基层报道不少于2篇,实现活动开展与宣传报道相贯通。

四、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坚持党的新闻事业性质宗旨、履行新闻工作责任使命的必然要求,是落实“三贴近”要求、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

途径。为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真正取得成效,我们要把开展“走、转、改”活动和改进广播电视宣传作风、纪律作风结合起来,和开展大讨论、大调研活动结合起来,和建设平安广电结合起来,和提高干部队伍素质、进一步树立广电良好形象结合起来,和建立健全长效考评、奖惩机制结合起来。要把镜头、话筒更多的对准基层、对准百姓,让我们的宣传报道更鲜活、更深刻、更生动,让广电各项工作更扎实、更规范、更科学。

2、活动要紧密结合贯彻落实“两”会精神宣传报道。以“走、转、改”活动为契机,结合区第八次党代会、“全区领导干部大会暨大干100天动员大会”精神的落实,开辟一系列专栏、专题、访谈,广大编辑记者要在深刻领会“两”会精神的基础上,到农村、企业、社区基层一线,采访全区贯彻“两”会精神的生动实践,报道全区上下争当转型跨越排头兵的新鲜事例。用崭新的视角、生动的语言,实现主流宣传和基层群众的融合对接,将贯彻“两”会精神宣传搞得有声有色,在全区迅速掀起学习贯彻“两”会精神的热潮,用强有力的舆论助推全区转型跨越发展。

3、完善考评和奖励制度,建立长效机制。全台要建立和完善学习制度、岗前和在岗培训制度、加大考评和奖励力度,提升节目质量、培养优秀人才,引导激励记者编辑多下基层、多出好稿、多出精品,提高宣传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

4、加强督查考核。各科室要分别制定“走转改”活动实施方案,及时向台领导组办公室上报本部门“走、转、改”活动开

展情况,总结其中的好做法好经验推广至全台。领导组办公室将不定期到各科室进行督查,年终将进行考评奖励。

2011

年9月20日 宣化区广播电视台

第四篇:走转改心得体会

“走转改”让新闻作品更加被群众喜闻乐见

为深化“三项学习教育”活动,根据中央统一部署,在新闻战线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在初步研究这项活动之后,我有了以下体会。

走基层:走到最基层

新闻工作者走基层一定要一走到底,走到最基层。哪里才是最基层?我认为人民群众生活和生产就是最基层。只有走进这个“最基层”才能明白百姓所求,才能知道百姓冷暖爱憎,才能懂得百姓苦乐哀愁。有人说:“只有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你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只有这样做,党员干部才是真正的人民公仆,才能在新闻战线上写出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闻作品,才能在新闻写作上真正反映民情民意。”我认为这是非常正确的。

自开展“走转改”活动以来,人民网在新闻写作上有了很大的改变,记者们也有了很深刻的体会。人民网社区部编辑说,通过下基层,我们深刻体会到新闻报道要和受访者交心,才能更准确地表达出受访者的意愿,才能更真实地反映事实真相。新闻报道也只有走进基层,掌握更多事实,才能确实提高公信力、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英文部记者张茜说,走基层不仅仅是一中形式,只有真正脚踩在土地上,心里才能踏实,也只有拥有了心灵的共鸣,才能更好地做人民的记者。实践是新闻报道的源头活水,群众是我们真正的导师。

总之,只有走到最基层,拥有心灵的共鸣,才能更好地做人民的记者。转作风:要真正“俯下身”

只有真正俯下身,深入到基层,新闻工作者才能更好地了解群众。有了对群众的深切体认,才能更好地转变作风,以敏锐的眼光发现新闻主题,以深厚的积淀丰富新闻内容,以真切的感受谱写新闻篇章。不可否认,一些新闻作品之所以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得到受众的认可,就是因为他们反映了人民群众自己的生活,表达了人民群众自己的感情,传递了人民群众自己的呼声。

“勿忘人民”四字语重千钧。这是新闻工作者杰出代表穆青生前最喜欢,最常写的几个字。穆青一生六访兰考、七下扶沟、九进辉县、四访宁陵、西上红旗渠„„借由他的笔,焦裕禄、吴吉昌、潘从正„„走进了几代中国人的心灵深处。他曾饱含深情地说:“要当好一个称职的记者,我的目光和笔触时刻地不能离开人民”,“只有生活在激流中,才能写出时代的篇章”。

改文风:抓到点子上

改文风必须抓到点子上。何为抓到“点子”,我认为就是要深入基层,在实际中感受生活,在生动的实践中形成思想,在现实问题中凝练语言和文字,用群众的语言表达思想,写出让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作品。

自活动开展以来,央视的《新闻联播》栏目也改变了不少,其内容不再是只有大事的报道,而是在细微处有了些许“调皮”,增添了老百姓也爱看的小事趣事,比如前些日子报道了赵薇的爱情片《爱》的拍摄情况。

“走转改”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可以说是成效显著,但要真正做到让我们的新闻作品被群众喜闻乐见,还需坚持一段较长的时间,毕竟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第五篇:演讲稿改(走转改)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情不同。新闻工作者在我的心中一直是神圣的职业,他们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近段时间在新闻战线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刚开始我不甚理解,细细想来颇有道理!在今天我们并不缺新闻,数不完的新鲜事,道不尽的新变化,目不暇接的新名词,不胜枚举的新问题„„信手拈来,都是上佳的新闻素材。然而这些新鲜的素材。

一辆自行车、36册采访本、者陈中华,常年奔波在基层乡野,碰到假化肥深挖坑农事件,碰到住房难呼吁建设廉租房,自己得癌症住进医院接着写老病友的“陪护难”„„在他的眼里,永远有写不完的新话题。

以名篇《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青,他曾饱含深情地说:

时刻也不能离开人民”。

而反观一些新闻工作者,报道取材失之于窄,形式失之于旧。镜头离不开明星,“元旦完了猜春晚,验靠‘提炼’,稿件抄文件,对话自己编”的坏习惯,究其根源,就在于贴近实际的认识不到位,夫不到家。

人民日报记者在西藏实地探访世界海拔最高的有人值守气象站,报道中国气象局领导重视,江,当地记者为乡村学校提供图书等捐助。在福建,媒体通过报道促使当地解决农村水源污染问题。的舟曲灾区群众到兰州看病,租房,找工作,灾区人民则给新闻媒体送来写有“心系灾民,无私帮助”的锦旗,表达他们的感谢之意。万字采访笔记,大众日报高级记 享誉全国的新闻界前辈穆春节到了送温暖”,少数人养成“经贴近基层的功在浙走基层的记者帮助失去亲人 120“要当好一个称职的记者,我的目光和笔触 贴近群众的工作不得力,使气象站的工作生活困难得到解决。在甘肃,贴近基层,不仅仅是物理层面的接近,更是心理层面、思想层面、情感层面的贴近。只有矫正长期高高在上、基于都市、精英的视野和价值观,走入平民百姓的生活,我们才能重新“发现”基层,继而把握一个完整真实的社会。

在我们河南灵宝。走基层记者报道了苏村乡卫生院的医务工作者,跟随着他们每天早上迎着朝霞出去,踏着落霞归来,目睹了他们就背着设备步行到每家每户,实现了全乡

正因为有我们记者这些贴近生活报道,民政策为人民群众带来的好处。文章充满了人文关怀。

走,走出了真情实感

随着活动的推进我们欣喜地发现

了,身边的人和事多了

话套话少了,追星送礼少了,泡沫炒作少了。历史和实践告诉我们记者只有沉下身心、把握时代脉搏、才能感悟出生活的真谛

息的新闻佳作。

正如一位著名战地摄影记者所说

为离炮火不够近”

离土地越近,新闻才会有新的价值!,转,转出了踏实求真,基层真实的情况多了。同时我们也渐渐发现空19000余人有了健康档案。,改,改出了清新朴实。,才能不断采写出富有时代气那是因使我们深切的感受到国家的惠报纸、电视、广播中群众的语言多走进基层贴近百姓,才能在色彩斑斓的社会生活中“如果照片拍的不够好。只有离人民群众越近,新闻才会有新气象;只有

下载走转改存在的问题及应对之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走转改存在的问题及应对之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走转改心得体会(大全五篇)

    让新闻报道散发泥土芬芳——记“走、转、改”活动心得体会中宣部今年下半年开始开展宣传战线“走、转、改”系列活动,全国各大媒体也纷纷开辟专栏对基层进行报道,而我们也开辟......

    吐鲁番地区走转改小结

    吐鲁番地区“走基层、转作风 改文风”活动小结 吐鲁番地区坚持发挥“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三贴近”的辐射作用,统筹优势媒体资源,创新活动载体,扩大活动覆盖面,组织骨......

    [转帖]电信和联通渠道策反的应对之策

    [转帖]电信和联通渠道策反的应对之策 2008年的年末的通信市场异常热闹,中国电信刚完成C网的交割,就迫不及待高调推出“天翼”,以此来给中国移动“填堵”,在天翼的炮火掩护下,又......

    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破解之策

    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破解之策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设的不断完善,实现土地优化使用,调价市场经济,土地流转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优化配置才能......

    金融危机-中国应对之策[合集5篇]

    金融危机类型特征 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其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

    宏观经济形势及应对之策(5篇)

    宏观经济形势及应对之策 ------主讲人:第一财经日报 田享华 09金融2班 张乐 0910127 为抑制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并基于对经济复苏的乐观预期,我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从2010年......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

    刘淇对北京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作出重要批示 2011-08-22 23:45:00 来源: 人民网(北京) 有4人参与 手机看新闻 人民网北京8月22日电 (记者朱竞若)中宣部等五部......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 新华社北京8月9日电 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等五部门今天召开视频会议,对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