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周龙的读书心得
教师的典范——孔子
——读《教师不可不知的25位教育大家》有感周龙
今天,我有幸拜读了《教师不可不知的25位教育大家》,从中看到我国古代的孔子、孟子,以及古希腊时期的苏格拉底、柏拉图,还有近现代我国的蔡元培、陶行知,以及美国的杜威,前苏联的苏霍姆林斯基等。这些中外教育大家群星闪耀,其伟大思想光芒四射,今人叹为观止。特别是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他出生在战乱贫穷的春秋时期,其三岁丧父,十七岁丧母。他早年立志从政,经过十年努力,始终未获重用。于是他招收弟子从事讲学活动。孔子的一生虽然在政治上没有达到目的,但在文化教育上成绩却是非常显著的。他创办私学,搜集并整理出《诗》、《书》、《礼》、《乐》等古代文献作为教材,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播起到了重大作用。他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作了系统的论述,对后世的教育影响极大。他倡导的“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启发诱导,循序渐进”“温故而知新”还是我们今天可以继承的优秀教学方法。
但他作为我们教师的典范,更主要体现在:第一,学而不厌。教师要尽自己的社会职责,应重视自身的学习修养,掌握广博的知识,具有高尚的品德,这是教人的前提条件。所以,学而不厌就非常重要。当前,素质教育、高效课堂稳步推进,教育理论更新加快,各种知识日新月异,更需要广大教师学而不厌,以求充实自己的知识来胜任教师工作。第二,讳人不倦。孔子30岁左右开始办私学,40多年不间断地从事教育活动,就在从政期间,也仍然从事传授,周游列国时,也随处讲学。“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讳乎?”可以看出,对学生的爱和高度负责,是他讳人不倦的基础。因此,当前我们所有教师都要以孔子为我们的典范,“讳人不倦”。
第二篇:亲子读书心得龙利
亲子读书心得
胡 彦 杰
最近我和妈妈一起读了一本书——《爱的教育》。这本书主要描写了一个四年级男孩安利柯身边的人和事,讲诉了他身边的美与丑、善与恶,体现了师生之爱、同学之爱、父母之爱、儿女之爱、爱国之情等。我和妈妈都很喜欢这本书,妈妈说它贴近我的生活和学习,书中的主人公和我是同龄人,让我更容易读懂,书中的故事就像发生在我身边一样,感觉很亲切很真实。
我和妈妈在家每天读一章,虽然我每天要上学要做作业要学习,妈妈每天也要忙很多事情,但我们每天读书的那一点时间都不会放弃。中午读一个小时,晚上读半个小时,就这样我和妈妈在一个星期内读完了这本书。书中有很多小故事,妈妈经常都会用这些小故事来教育我,每当我不听话和爸爸妈妈顶嘴的时候,当我懒惰不想做事情的时候,当我回来讲今天哪些同学又不好的时候,或者遇到困难就退缩的时候,妈妈就会提醒我读的这本书。让我立刻就能反省就能更好的去面对困难。
这本书中,《学会感恩》这个小故事讲诉了安利柯回家抱怨说老师态度不好,他父亲就教育他老师也是平常人,也会生气,但老师是为了学生牺牲自己一生的人,是开发你精神世界的人,不论老师待你好或者责骂你,都要爱她,“老师”这个名字永远要怀着敬意来称呼。我妈妈也经常这样教育我对我说,老师很伟大。我由此想到了我的老师,经常半夜还在灯下批改作业,有时候上课声音都嘶哑了,每天都
辛苦的为我们操劳着,我应该做到上课遵守纪律,作业书写工整,让我的老师不再劳累。
《铁匠的儿子》这个故事讲诉了主人公安利柯的一位同学经常被
父亲毒打,吃不饱,但他还总是为他的父亲着想,在他人面前从不损坏他父亲的形象,而且还总是为着自己的父亲辩护。妈妈说:“儿子,你现在生活多幸福呀!爸爸妈妈总是能满足你的要求,如果你是那位同学,你能做到吗?”我心里很惭愧,我总是和爸爸妈妈顶嘴,父母为了让我能过幸福的生活让我能快乐成长,每天辛苦工作,妈妈每天给我洗衣做饭还辅导我学习,我还经常不听话让他们生气。我以后一定好好学习,做一个懂事的男孩!
和妈妈一起读书真快乐!我能更容易读懂书中的内容,更能体会
作者要表达的感情。妈妈的讲解让我不知不觉就融入到书中的情节中,越读越有趣!妈妈说,以后读书会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种习惯,我们要坚持。我和妈妈都很享受这份快乐!妈妈说,让我读这本书的目的是让我做一个有爱心,有感恩的心,有爱的人!让我在爱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第三篇:周兵-读书心得
读《一步跨过两千年》随感
(资本经营预算处周兵)
偶然间借的了这本《一步跨过两千年》,被这书名所吸引,闲暇时间读读,发现这是一本全面回顾安徽省农村税费改革的历程、成果和业绩的图书。作者不仅给我们全面展示了安徽农村改革成就及安徽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特殊贡献,更展示了安徽省税费改革对推动全国农业税免除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作用和重大意义。讴歌了党的富民政策给中国农村和中国社会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赞美了那些致力于推动社会进步、勇于改革创新的基层干部群众。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关于中国农业、农民、农村问题,绝大多数中国人都进行过思考,尤其那些与乡村有密切关系的人。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人,我也曾思考过乡村的主题和未来。近几十年来,工业科技的发展、商品经济的繁荣,以及知识经济的兴起,使中国传统的农业变得日渐单薄、微弱。“三农”问题成了中国人的一个大问题。在此背景下,政府采取了很多行动解决“三农”问题,其中,税费改革便是非常重要的一环。2005年12月29日下午3时04分,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这标志着延续了2600年的农业税彻底地取消了,中国农业从此步入无税时
代。“上下两千年,种地不要钱”这是农民用来表达对政府的感激和自己内心的喜悦的一句话,这也是中国文明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重要细节。
阅读此书,我们会知道农业税的废止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也经历了曲折和跌宕过程,而这个过程中的细节和脉络,并非文件可以替代。也许再过几十年甚至数百年,历史学家在查找发生在21世纪中国的这一重要细节时,我们能看到的只是一些呆板的文字,和一些准确的时间数字,将不再知道那些数字背后的重要细节和一张张鲜活的面孔。作者大概是出于这样一种深沉的思考和强烈的责任感,历时两年,经过艰苦的走访和查阅资料,细腻地呈现了跨越10多年的这一历史细节。这是很有价值的一本书。
作者是安徽作家,而安徽是中国农业税改革的试点省份,中国农业税改革的一系列事件都发生在那里。安徽不仅仅是农民问题最多的地区,而且也是中国20世纪后期农村改革的首发地。1978年,凤阳县小岗村率先实行农村“大包干”,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1993年,涡阳县新兴镇自发的农村税费改革又一次翻开了中国农村税费改革的第一页。这把火炬首先点燃的是太和县,此后,这把火便在整个皖北地区蔓延。1994年,五河县又是自发谋划进行农村税费征收方法的改革,目的是减轻农民负担;在此基础上,2000年,安徽省整体推行农村税费改革试行方案。在这些数字和
“首先”的背后,我体会到的是安徽农民之苦和安徽农民之“敢”。作者说,这是“逼”出来的。作者为我们详尽地记述了农村税改之前的农民生活和他们悲苦的内心,以及安徽一些干部为民着想的种种举动。
阅读一本调查报告远比体味一部小说要枯燥艰难得多,就像读中国的历史课本那样,不断出现的精确数字和不厌其烦的政策性说明,常常会中断阅读,不过,本书开篇并未提及农村、农民、农业税,而是以题外话“安徽在哪里?”引导读者去了解安徽,品味安徽、感悟安徽。读者在这些充满了人文关怀的字里行间,终会找到这些答案。从这之后,文本进入安徽农村税费改革的细节部分,也渐渐地出现了具体而鲜活的人物:李培杰、马明业、汤民强、花建慧、张馨、朱勇、葛树风、方宁、汪建国、朱玉明、王太华,直到朱镕基、温家宝……大概为了让读者记住这些关键的事件和人物,作者有意把这些人物以事件为中心进行划分,然后展开生动地叙述。这种叙述使阅读变得更有吸引力。最后,当我合上这本书的时候,一些生动的形象便在我眼前跃动,一些关键的数字也无意间记住了。中国的历史在这里划上了一个顿号,又迅即开始了另一序曲。一部十多年的农村税费改革简史就这样形成了。我相信这部简史对于后世的研究者来讲,是弥足珍贵的。这份简史还与其它简史不同,它还是文学的,形象的,趣味性的。它真实而细腻地记录了中国农村
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细节。也正因为如此,我认为,作者的此番努力是极其有价值的。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飞跃发展,乡村越来越成为经济落后的象征。然而,对于人类文明来说,乡村是人类最后的诗篇。很多发达国家每年要给乡村很大补贴,以保护生态平衡和农业生产的稳定。中国也一样,无税时代来临了,农业补贴逐步完善了,一方面会使乡村与城市保持适度的平衡,另一方面也保持了我国粮食生产的安全和稳定。
第四篇:红楼梦读书心得周记
红楼梦读书心得周记
时光飞逝,如梭之日,转眼一周又过去了,想必有很多难忘的瞬间吧,立即行动起来写一篇周记吧。但是周记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红楼梦读书心得周记,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红楼梦读书心得周记1清高秀丽的林黛玉,豁达明艳的薛宝钗,痴心多情的贾宝玉,望子成龙的贾政,慈祥和蔼的贾母,人情练达的凤姐,他们组成了一场瑰丽奇异的红楼梦……
毋庸置疑,林黛玉是众人中最有才情者。她长得真正是倾国倾城、犹若天仙,比薛宝钗还要美上几分,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拂风,这也许是对她最好的形容。但为何世人都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做林黛玉呢?因为林黛玉很清高,不懂人情练达,并且她的身子骨很娇弱,时不时就大病一场,谁希望自己的孩子老生病?而且林黛玉老对别人猜疑,贾宝玉去看薛宝钗,她就会起疑心、独自生闷气,谁希望自己的.子女老猜疑别人,跟别人不能友好相处而变得没有朋友了呢?
薛宝钗,人情练达、七窍玲珑,用这样的词来形容她是最恰当的了。她的才情、容貌也是与林黛玉并齐的,可最后依旧落了个不被丈夫爱的下场,纵使她豁达、宽容、善良、美丽、有才,可她的结局依旧是这样。其实,她比林黛玉还悲惨,林黛玉虽然身死,可贾宝玉深深地爱着林黛玉,为了林黛玉还去出家当了和尚,而薛宝钗爱着贾宝玉,但贾宝玉却抛弃了她,她又何尝不苦?
这些人物中我最痛恨的是凤姐,表面上看她温柔善良、善解人意,其实,她心思歹毒,不能容忍自己的丈夫娶别的女人,通过种.种手段不留痕迹地杀了尤二姐;又用掉包计首先让傻里吧唧的傻大姐中计,再让她“碰巧”告诉林黛玉,使林黛玉含恨大病。当贾宝玉稀里糊涂迎娶薛宝钗的时候,林黛玉已经洒泪逝去,而贾宝玉却以为自己娶的是林黛玉。太荒.唐了,这样的闹剧都是凤姐一手促成的。虽然凤姐最终没落得好下场,但我还是痛恨她,为何要让两个才情品貌俱佳的女子伤心一生,薛宝钗生不如死,林黛玉抱恨仙逝,而使得最终贾宝玉也万念俱灰做了和尚。我怎能不恨她?
看完了《红楼梦》,我就犹如做了一场梦般,把它给悟透了。将来我绝不做黛玉,也绝不做宝钗,但我要学林黛玉的才情和薛宝钗的豁达,做一个现代的幸福“小林黛”!
红楼梦读书心得周记2一二年级,我就开始阅读《红楼梦》少儿版,那时我对这本书并没有深刻的印象。在四年级时,我开始阅读《红楼梦》原著。捧起《红楼梦》,我不仅被《红楼梦》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所吸引,而且被《梦》中那多姿多彩的人物形象而不能自拔,同时又被《红楼梦》中抑扬顿挫的诗词曲赋所迷恋,更被《梦》那清香的茶那沉醉的酒而神采飞扬……于是,多次阅读《红楼梦》,我一次又一次地在《梦》追寻那清香的茶,那沉醉的酒。
《红楼梦》讲述了一个大家庭从兴盛到衰败的一个过程。这个故事主要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主线作为方向,写出了这个大家庭中的各个故事,种.种繁华。有宝哥哥爱林妹妹惊天动地,也有林妹妹葬花辞世驾鹤西去;有晴雯撕扇,也有宝玉挨打。情节引人入胜,人物栩栩如生。曹雪芹可是在这部文学宝典上费了多少心血啊!他造就了《红楼梦》中官场与现实的美梦,他叙述了《红楼梦》的封建贵族阶级婚姻的幻梦,他说明了《红楼梦》只是一场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噩梦……但是,透过《红楼梦》,风中飘来了浓浓的酒香,雨中飘来清清的茶香,让人不禁精神一振!曹雪芹不但在情节和人物上画下了大功夫,而且还在“茶”和“酒”这两个字上费尽心思。有一位红学家说,在《红楼梦》中就这个“酒”字出现67次,就这个“茶”字出现91次。浓浓的酒在《梦》中,清香的茶也在《梦》中。《红楼梦》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一扇让我们集中认识中国古代茶文化和酒文化的窗。悠悠的茶香和醇醇的酒香定会从《红楼梦》中缓缓飘出,这味道会引着你一遍又一遍地品读着这本茶与酒的混合品。
看,她正在拿取树枝上的雪块,用雪水煮出了一碗浓浓的香茶;瞧,那小厮正在偷偷潜入厨房,正在自个儿为自个儿倒酒呢;哟,有个客人来访,这个贵族之家的老祖宗正在为客人摆上各色各样的茶具;喔,大家喝多了酒,正拿甘蔗汁醒酒呢……
第五篇:回龙心得
骑单车学习考察回龙心得——袁清清
2011年5月21日,在团委书记张老师的带领下我们14名党员骑单车去回龙,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考察学习。学习优秀共产党员的楷模——张荣锁同志的先进事迹,参观绝壁上的盘山公路,感受回龙精神。通过参观回龙有如下几点感受:
锤炼了我坚韧的品格
在这次回龙的学习考察中,骑单车的行程约有100公里。又徒步从回龙村沿着千仞绝壁上筑起8公里长的盘山公路到达老爷顶。刚骑车的路途中,有的是兴奋与激动。连续快速骑车几个小时后,腿部开始发酸、发困,像是灌了铅一样;汗水浸湿了衣服,又被风吹干。放弃的想法也会涌出,但是立即就被坚持的信念代替。哲学家蒙田说过:“若结果是痛苦的话,我会竭力避开眼前的快乐;若结果是快乐的话,我会百般忍受暂时的痛苦。”如果当时选择休息,一时会感到很舒服,却永远失去了达目的地的快乐。在生活中,实现目标的过程就像那条八公里的盘山公路,曲折陡峭趋势向上,没有坚持是不行的。骑单车和徒步行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同时也进一步锤炼了我坚韧、刚毅的品格。
学习了艰苦奋斗的精神
来回龙之前,就了解到张荣锁的事迹,他被评为2002年的感动人物及诸多荣誉。在看到他的那一刻,被他的朴实,亲切所折服。他看着很普通,黝黑的脸上充满疲惫,却散发着耀眼的光芒。第二天,在同学们相互帮助,我们徒步沿千仞绝壁上筑起8公里长的盘山公路到达老爷顶。在老爷顶上我们参观了回龙纪念馆,并看了有关盘山公路修建的视频。在看视频中,我们都深深地被张荣锁,被回龙精神所感动。想着我们爬八公里的盘山公路的劳累与疲惫与张书记当时修公路的困难与艰苦,我们都无地自容。看着视频中,那个满脸的疲惫和胡子茬、不修边幅、满身尘土,穿梭在山洞与石块之中他有着坚定的眼神,执着奋斗的精神。而自己有时,会因学习的压力大、生活中的挫折与困难,就有抱怨与放弃的念头,就像温室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现在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了,更应该向优秀共产党员张荣锁书记学习坚定目标、艰苦奋斗的精神。
在此次回龙之行,不仅锤炼了我坚韧的品格,学习了艰苦奋斗的精神,而且收获了珍贵的友谊,领略了秀美的风景。在回来得途中,同学们的“不抛弃,不放弃”精神让我深深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