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青年审计干部如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知识改变命运,创新造就未来。创新是时代的需要,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同样也是我们青年干部自身应具备的基本要素。实践证明,青年干部唯有用学习夯实创新根基,用知识铺就创新之路,用创新提升效率与执行力,才能开启事业成功的大门。
一、与时俱进,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是形势
发展的需要。当今世界,科学进步日新月异,知识更新空前加快,有许多新情况需要熟悉,有许多新知识需要学习,有许多新领域需要探索。据有关资料研究表明:2000年产生的知识总量,相当于前30年产生的知识量的总和;到2020年,知识的总量是现在的3—4倍;到2050年,目前的知识总量仅占那时知识的1%。因此,加强学习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项重要紧迫的任务和永恒的主题。
树立终身学习理论,是做好本职工作的需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健全完善,以及计算机技术、办公自动化、电子政务的逐步推广应用,要求青年干部不仅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与各自岗位密切相关的现代科技知识。新形势下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已不再只是为了吸收知识、获得信息或掌握技能,而是通过学习塑造自我、完善自我、创新自我,变被动接受客观知识为主动提高自身素质,不唯书,不唯上,有效地将学习行为转化为创新能力。
树立终身学习理论,也是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我们青年干部要在时代潮流中勇做弄潮儿,要在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中掌握主动权,自身素质是关键。而要提升素质,学习是重要途径。只有通过学习,才会为竞位争先积累知识力量。因此,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习由外在要求变为内在自觉,做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使学习成为一种兴趣,一种习惯、一种精神需求、一种生活方式,才能提高预测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才会在优胜劣汰中提升竞争力、提高工作质量、提升服务水平。
二、健全知识体系,用知识铺就创新之路
首先是注重方向性政治理论的学习。江泽民同志曾指出:“无论是对党还是对党的干部来讲,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青年干部只有把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放在首位,掌握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思维水平。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目的在于培养卓越的执行力。当前,青年干部应紧密结合工作和思想实际,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了解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熟悉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提高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增强工作的理论性、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理论功底扎实了,思维方法科学了,青年干部才能彻底改变旧传统观念,冲破旧思维框架,树立起改革创新观念,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被动走向主动,迎接各种考验和挑战。
其次是注重应用性专业知识的学习。青年干部应结合本职工作和部门中心工作努力学习相关业务知识,及时给自己“补养”、“充电”,在不断的自我否定中实现自我超越,解决好工作中出现的“知识危机”和“本领恐慌”。工作以来,我从事过计算机管理、人事教育管理、纪检监察信访等方面的工作。为了适应不同的工作岗位,我努力保持学习的习惯,按照一专多能、急用先学的要求,坚持自学、参加培训,先后学习了计算机网络知识、会计、财务管理、经济法、审计理论、纪检监察信访等方面的知识,通过了审计署举办的计算机、英语中级考试,通过了全国会计师中级职称考试。今年初在岗位调整后,为了更好地做好全市审计信息化工作,我不仅及时掌握各级领导关于审计信息化的主题主调,还学习了现场审计实施系统ao、审计管理系统oa、db2及oracle数据库、联网审计等方面的相关知识。通过学习,我明确了创新审计技术的方法、思路,找准了审计信息化发展的方向。
此外,青年干部还要注重基础性文化知识的学习,注重前沿性科技知识的学习,注重博览性世界优秀成果的学习。努力学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的哲学、政治、经济、法律、历史、科技、文学等方面的知识,进一步拓展知识面,为提升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勇于实践,努力提升创新能力
高尔基有句名言:“如果学习只在于模仿,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也不会有技术”。这就告诉我们学习不能只停留在模仿的层次上,必须转化为创新的动力。
一是要善于学习。只要留心,处处皆学问。不但要主动学,还要善于学习,科学地处理好工学矛盾,排除干扰潜心专研。只有善于学习,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才能在实践中得心应手,才能学以致用、用有所成。
二是要善于思考。要注意研究规律,特别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加强对本职、相关工作以及部门中心工作的研究,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客观评价,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原因,学会从领导宏观决策的层面上处理问题,努力使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
三是要善于训练。工作中应针对自己弱项,有意识地进行专项训练和培养,学习并掌握创新思维方法,开发自己的创新潜能,训练自己养成创造的习惯,磨炼自己敢想、敢说、敢做、敢闯的意志品质,锻炼自己执行上级决策的能力,具体办事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尤其是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四是要解放思想。解放思想要有新理念、新思维和新措施。作为一名从事审计信息化的青年干部,不仅要把计算机管理工作做精、做细、做到位,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展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广度与深度,培植和打造我市审计信息化工作亮点,为审计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五是要开拓创新。做任何工作,都要以改革精神、发展的思路、创新的办法来研究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增强工作中的预见性、前瞻性和创新性。当前,创新审计技术,建立“预算跟踪+联网核查”的审计模式,是审计信息化发展的方向。目前,我市住房公积金联网审计系统已成功上线运行,改变了传统的审计方法,将审计由事后向事前事中拓展,实现了对扬州市住房公积金的实时监督。我们坚信,当审计插上联网的翅膀,必将实现新的飞跃!
第二篇: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一个好的教师应该时时处处以身作则,忠于职守,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责任心,热爱教育事业,应该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以及教育心理等方面的知识;这样的老师学生会因为尊重他的人格、知识和能力而深深地喜爱教师进而产生一种“向师性”的心理,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1、热爱学生。
2、理解信任学生。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是教师与学生在朝夕相处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比较稳定的情感,对教师来说,理解、信任、期望的情感,能增强教育作用。
3、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
教师用自己的爱心,用充满情感的教育,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努力地让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成为学生情感世界的安全基地。面对你,他可以放松地倾诉自己的所思所感,所忧所虑,愿与你一同分享快乐,分担痛苦和不幸;而你,则会让他在跌到后勇敢地站起来,用微笑去迎接挑战,在错折面前不低头,不畏惧。当学生为教师的人格所征服,为教师的知识所折服,为教师的见解所激动,在情感上对教师所依恋时,师生之间已经构建了心灵相同的桥梁,形成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第三篇:加强学习勇于实践不断提高干部自身素质
加强学习勇于实践不断提高干部
2007-05-11 来源:本网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提高水利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为建设现代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实现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为完成这一时代赋予水利战线的光荣使命,打造一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干部队伍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要充分认识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综观历史的发展历程,高素质的干部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都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当然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历史进程中发挥着决定性因素。高素质的干部是人民群众的特殊组成部分,他们通过国家意志,带领和组织人民群众,对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起着不可规避的特殊作用。历史发展的事实也充分证实了这是一个普遍规律。江泽民同志也曾经这样说过:“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干部队伍建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适应革命、建设和改革需要的领导骨干和宏大的干部队伍。正是有了一支在经受各种考验中不断得到锻炼提高的干部队伍,带领人民群众,坚持贯彻执行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正确路线,我们党才能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始终保持着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这段话,是对历史规律做了很好的诠释。上个世纪是这样,新世纪更是如此。我们不但要从历史的规律中清醒地看到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客观必然性,更要进一步认识到新形势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坚持德才兼备原则,不断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
素质是指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品质、心理、能力、身体等多方面的综合素养。素质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在不同的时代应有不同的要求和内涵。从这个意义上说,高素质的干部既要能紧跟时代,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又要德才兼备,这是作为一个干部的基本原则。这既是基本内容,又是前提条件。在德才兼备的问题上,要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论的说法,正确处理好德与才的关系。既不能过于强调“德”而忽略“才”,也不能只唯“才”而论。所以说,我们的干部在加强学习,不断实践和自我提高的过程中,要全面发展。
首先是政治素质。在诸方面素质中,起关键作用的是思想政治素质。这是衡量干部素质高低的首要标准。也是对干部的最基本要求。一是要有远大的理想,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决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二是要努力实践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三是要求真务实,实事求是,树立一种踏实的工作作风,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有唯物辩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四是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清正廉洁,不断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五是要刻苦学习,勤奋敬业,善于总结,不断的提高知识和经验的积累。
其次,善于学习,勇于创新。党中央一再强调要加强全党的学习问题。在学习方面,要具备三种意识:一是要具备学精于勤的意识;二是要具备质疑善思的意识;三是要具备耕种并举的意识。勇于创新要具备解放思想,奋勇前进的勇气。“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如此,作为一个干部,在工作中不能够创新,或者说不会创新,那么工作是不会干好的,时代是发展的,社会的进步需要有创新的精神,这正如邓小平同志常讲的一段话,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没有任何现成经验可以借鉴和学习的,要把这项伟大事业顺利推向前进,必须靠广大党员干部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所以说创新意识至关重要,我们首先在思想上要加强重视,在工作中努力实践。第三,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实事求是。毛泽东同志曾多次强调,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准确的、实事求是的调查研究是做出正确决策的关键环节和基础。作为一个集体或单位要想把工作做好,使这个单位或集体不断地得到发展。作为一个干部是否了解实际情况,能够准确地找准问题,提出工作的思路是关键。这就要求我们的干部要有扎实的工作作风,要具备常调查、会调研、精于调研的基本素质。在搞好调查研究的同时,还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基础和理论精髓,必须要坚持和发扬。事实也充分证明,实事求是是我们不断走向成熟,成为一名合格管理者的基础。中央党校里有一块鲜明的校训:实事求是,为什么把这四个字摆在党的最高学府,足以说明一切,同时要从提高干部素质层面进行深层次思考。
三、经受考验,勇于实践,提高党性修养
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今天,领导干部将面临着三个方面的考验。这三个考验就是权力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这三个考验涉及到一个领导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问题。经受住三个考验,是对每个领导干部的最基本的思想素质要求。
要正确认识权力,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解决好权力是谁赋予的以及为谁掌权怎样用权的问题,要清醒地认识到权力意味着重担,意味着责任、意味着奉献,而不是谋求个人私利的工具;要自觉地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的发展观去分析判断人生道路上一切错综复杂的问题与是非;要认真解决好入党为什么,当干部干什么等根本性问题。同时要经受住改革开放的考验。改革开放既是强国之路,又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和思想革命。作为干部对此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方向。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精神和态度,努力使自己的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要在实际工作中,正确对待名、权、位、利,经常反省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做到不断改造和完善自己。再有就是要经受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适合我国国情,使我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成功之路,我国发展的现实也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但是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发展市场经济,使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和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得到了
极大的解放和转变,但同时一些不健康的思想也乘机侵蚀人们的头脑。这就要求我们的干部要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经受住市场经济的考验,要在自重的基础上,加强自省、自警、自励、增强自我约束的能力。要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这三个关系主要是指职位与做人、敬业与创业、勤政与廉政的关系。首先,要处理好职位与做人的关系。这实际上是一个涉及到正确处理德和才的关系的问题。领导干部是一项特殊的职业。驾驭全局,正确决策,处理协调好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凝聚人心,是对领导工作的最基本要求。要做好领导工作,只有才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道德修养,这是一个干部综合素质的核心。其次,要正确处理好敬业与创业的关系。敬业是对每个干部职工的基本要求,作为领导干部更应该具备,同时要具备创新意识。特别是在当前的形势下,领导干部要深刻领会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的时代精神和科学内涵,要勇于变革思维定式。要扎实的工作,创造出活力,创造出才干,创造出经验。其三,要处理好勤政与廉政的关系。从政要勤,为政要廉。勤政是廉政的基础,廉政才能更好地勤政。勤政就是要求干部勤于政事,关心群众利益,为群众办实事,并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增长才干。廉政就是要求干部廉洁奉公,要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要加强理论学习。理论上成熟是政治成熟的基础。在新的历史时期用科学的发展观武装头脑,统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学习方面,一是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指导实践。二是在学习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只有联系实际,才能真正学懂理论,才能真正把理论用于实际。三是要努力学习相关的业务,以此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
要勇于实践。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要积极实践,努力增长才干,着力提高“三个能力”,这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也是衡量一个干部素质的重要内容。首先,要提高把握全局的能力。把握全局就是要时刻胸怀全局,有大局意识,坚持以大局为重,认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并把它与工作紧密联系起来。正确地把握全局,需要有科学的判断能力,能够了解事物的发展规律。这就要求干部要勇于实践,在实践中了解和掌握实际情况,从而找到把握全局把握发展趋势的关节点,提高决策的正确性。其次,要提高组织协调能力。这就要求在工作中既要抓住中心工作,又要注重其他因素的彼此平衡、相互协调。抓住中心工作是协调各种关系的前提与基础。为完成中心工作任务,需要有整体合力的形成,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协调。其三,要提高解决自身矛盾的能力。作为干部能否解决自身存在的矛盾,不只涉及到能力问题,更涉及到工作作风问题,涉及到对党的事业的态度问题。在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加强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要增强基层党组织解决自身矛盾的能力。这既是对各级党组织的要求,也是对干部的迫切要求。所以要增强解决自身存在矛盾的能力,这就要求干部必须端正工作态度,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特别是要坚持和发扬脚踏实地,勇挑重担,敢于负责的精神。
第四篇: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2010-08-19 08:35:55
——2010年民进陕西省委基层干部培训班学习体会
民进金台区西街小学支部主任 权文强
7月20至26日,我有幸参加了民进陕西省委会基层干部培训班的学习,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为期一周的学习,我收获颇丰,感触颇多。7月20日下午在省社会主义学院报到,报到时受到省委会同志的热情接待,随后几天,通过与其他地市会员的接触,深切感受到民进组织是事事讲民主,人人平等,同志间真诚关怀的大家庭。
一周来,我们学习了严隽琪主席在民进十二届十一次中常会上的讲话;听取了专家、教授《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当前经融经济形势分析》《新时期统战理论与政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延安精神与统一战线》等知识讲座,通过听讲座和座谈交流使自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新时期统战理论和政策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和认识。
一、深入了解了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内涵
我国实行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同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相结合的制度创新。它的显著特征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各民主党派与共产党为了共同的目标,形成了亲密的友党关系,按照“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作用。这一制度体现了核心一元性和结构多元性的统一,一方面能够保证不断扩大政治参与,充分考虑并保证各阶层、各群体的利益诉求和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参与;另一方面又能够有效地保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执政地位和对国家的有效治理,从而产生了很强的向心力和聚合力。
通过听取省委党校陈少康教授以及省社会主义学院解永强教授的《新时期统战理论与政策》《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讲座,使自己深刻的体会到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在政党制度方面体现为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民主运作方式。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政治智慧的结晶,具有历史必然性、伟大的独创性和巨大的优越性。这一制度以“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为显著特征,体现了合作、参与、协商、包容的精神,反映了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这一制度规定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国家重大问题上进行政治协商、互相监督,既避免了多党竞争、相互倾轧造成的政治动荡,又避免了一党专制、缺少监督导致的种种弊端,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我国的政党制度有利于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最需要的就是稳定。我国的各民主党派既具有进步性又具有广泛性,反映和代表着特定群体的特殊利益。各民主党派通过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使不同利益群体的愿望和要求以合法的形式表达出来,使矛盾和问题得到妥善化解,对维护国家政局稳定、促进社会和谐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什么时候坚持了这一制度,社会就安定,民族就团结,国家就兴旺;什么时候这一制度受到损害,经济社会发展就会遭受挫折。政党之间关系的和谐,是社会安定有序的基本条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保证。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对参政党来说,维护和坚持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参政党自身存在和发展的需要,也是参政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的首要政治责任。民主党派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就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好、完善好、落实好,坚持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准则,履行好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职能,提高合作共事的能力,真正做到与共产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二、深刻认识到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目标概括起来就是:要建设成为同中国共产党长期亲密合作、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其内涵主要是:一是继承和发扬民主党派的优良传统,在新世纪与中国共产党长期亲密合作;二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三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进一步提高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水平;四是具有较高政治素质,能够经受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五是广泛团结,求同存异,带领广大成员及联系的群众,在多党合作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通过学习严隽琪主席在民进十二届十一次中常会上的讲话精神,对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
作为参政党,我们民进应当坚定地支持中国共产党关于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所做的不懈努力并为之提供尽可能的帮助,同时也应该从中国共产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不懈努力中汲取营养,搞好自身建设,提高参政能力。
1、加强思想建设,是提高参政能力的保障。作为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合作的参政党,要提高参政能力,就一定要切实加强思想建设,坚持不懈地加强学习。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是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和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方针政策,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增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信任,自觉接受和维护共产党的领导,不断提高与中共合作共事的能力;要认真学习新知识,适应新形势,了解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每位民进会员在研究自己专业的同时,要更多地了解社会发展中的新事物,不断提高自己;要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全面准确地理解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了解中国的基本国情,使参政议政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分析中肯、建议可行,使我们在发挥参政党作用时,有更宽阔的视野,更高的境界,取得更好的效果。民主党派只有切实加强思想建设,才能为提高参政能力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2、加强组织建设,是提高参政能力的基础。
组织建设是参政党自身建设的核心,加强民主党派组织建设,提高民主党派的整体素质,是从组织上保证民主党派发挥参政党作用的前提。组织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推进基层组织建设,以注重政治素质为重点,做好组织发展和成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增强组织功能,为更好地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和健全内部管理机制,提高组织保证。
3、加强参政议政能力建设,是民主党派工作的关键。
参政议政是民主党派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参政议政工作中,紧密围绕发展这个参政议政的第一要务,以“加强参政议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完善工作制度和机制,有效地整合民进会内的人才资源,充分地发挥整体优势,为构建和谐社会选好参政议政工作具体切入点,积极开展调研工作,加大反映社情民意的信息工作力度,努力建有用之言,献务实之策,切实帮助党和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民进组织的一切工作、行为只有真正树立“立会为公”、“参政为民”的理念,才能与中国共产党有共同的思想基础,共同的语言,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和诤友,敢于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只有真正形成“为公”、“为民”的共同追求,才会有领导班子的团结,增强会内的凝聚力;只有“为公”、“为民”,我们的参政议政工作才能作到“五民”,即了解民情、体现民意、集中民智、维护民力、谋求民利。
三、培训会为基层工作指明了方向
民进基层支部是我会组织的细胞,是我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我会履行参政党职能的基础和力量源泉,是团结会员、凝聚人心的主要阵地,基层组织建设上去了,才能更好地推动我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作为基层支部主任要认清形势,把握大局,增强做好参政党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明确任务,抓住重点,认真履行好参政党职能;要结合实际,积极探索,确保支部工作和各项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要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善于合作共事,进一步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亲合力,努力推进我会基层组织建设再上新的台阶。通过学习,使自己对基层工作有了清晰的思路。
1、加强学习,认清形势。首先,加强政治理论学习。通过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中共十七大精神,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作为领导我们事业核心力量的必然性,从而坚定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自觉性和长期合作共事的信念,这是我们加强参政议政能力建设的政治基础。其次,加强对形势的认识。只有对变化多端、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我国已经进入经济社会发展关键阶段的基本国情有全面、辨证、清醒的认识,才能增强政治的敏感,对现实生活的种种现象有更深的思考,提高参政议政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第三,学习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各项方针、政策,以及与参政议政相关的多方面、多学科的知识。通过学习,使我们的知识结构尽可能多样化、完善化。
2、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基层组织是党派的细胞,每个细胞健康了,充满活力,整体才会健康,才有旺盛的生命力。同时,基层组织又是党派工作的组织基础和工作基础,各项工作要靠基层组织去落实。首先,我们要高度重视学习,提高全体成员的素质,通过学习,使会员了解参政党与执政党的关系,增强会员的政党意识、参政议政意识,提高会员的政治参与热情,从而主动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履行职责、发挥作用。其次,开展丰富多采的活动,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是推进基层组织建设的动力。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存在和作用的发挥,要靠活动支撑,靠活动凝聚人心,靠活动扩大影响。
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和理解,在基层支部应坚持和为贵,谐为荣,做到七个和谐:积极主动地接受学校党支部的领导,做到政治和谐;真诚有效地帮助学校行政做好各项工作,做到行政和谐;尊重、支持兄弟党派的工作,做到友党和谐;民进支部内部团结友爱,相互共勉,做到组织和谐;开展教研活动,提升教学水平,做到教学和谐;对待学生尽一份责任,服务于学生,做到师生和谐;积极参政议政,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做到真诚和谐。
3、加强组织发展工作。组织发展直接关系到党派的整体素质和社会形象,关系到参政党职能的履行和作用的发挥,关系到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面对新形势,党派要把组织工作只重组织发展转型于保证发展质量,一个党派成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党派职能履行的好坏,是否有效地参政议政是参政党能否发挥作用的决定因素之一。因而要坚持组织发展健康有序的原则,坚持政治标准。有计划地稳定发展政治素质好、层次高、乐于奉献的有广泛代表性的优秀人才入会,培养锻炼他们的政治智慧,培养他们的历史使命感和政治责任感,发挥他们的政治才能,给他们努力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为他们创造参政议政的条件,搭建建言立论的舞台,使之不断提高参政议政的能力。
一周的培训是短暂的,但是我对民进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民进是有着光荣传统的、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它与中国共产党并肩奋斗,经过风风雨雨几十年才创造了如今的辉煌。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努力学习会章会史,更加努力学习业务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搞好会务工作,为民进组织增光添彩。
第五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在这个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社会生活的信息化、网络化程度越来越高,知识的总量急剧增加,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人们原有的知识和技能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实工作和学习的需要,普遍感受到了发展、竞争的压力,由此产生了普遍的、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学习是人类认识自然和社会、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的必由之路。无论一个人、一个团体,还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获得新知,增长才干,跟上时代。学习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对某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学习还使人聪慧文明,使人高尚完美,使人全面发展。上世纪中叶法国人保罗〃伦格兰德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国际成人教育促进委员会上提出了关于“终身教育”的报告,他指出:“教育并非终止于儿童期和青年期,它应伴随人的一生而持续地进行。”“教育应该是能够在每一个人需要的时候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这种思想一经提出,得到了许多国家的极大关注。在我国,“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向全国人民发出的动员令和宣言书,它表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已经成为国家的意志,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
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教师,更应该意识到终身学习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这是由“教师的职业是一种综合性很高,需要高度创造性的工作,教师的专业也是一种特殊的复合的专业”决定的。教师要想胜任本职工作,绝不止于职前的专业教育和师范培训,还需要不断地进行学习和提高,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终身学习的观念不仅是教师教学和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时代的呼唤,教育发展的要求。
在倡导终身学习理念的今天,我们该如何做一名“知识型”教师呢?以下将从四个方面做粗浅的阐述:
一、加强师德修养,做“高尚型”教师
1、忠。过去人们常常把教师喻成“春蚕”和“蜡烛”,无私地照亮别人,毫无怨言。是什么力量在支持和激励着他们呢?是热爱党、热爱人民、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信念和精神。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鲁迅先生的“我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的高尚师德,都体现出教师的奉献精神。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激励下,许多教师努力进取,不断探索,总结经验,储备知识,努力使自己成为教育的行家和能手。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是衡量教育工作者个人行为和品质的最高道德标准,也是党和国家对人民教师的基本要求。老师的高尚师德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在教育实践中努力加强师德修养和自觉接受师德教育的结果。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理想。当一名小学教师虽然没有轰轰烈烈惊天动地之举,其一生是平凡的,但是教育事业关系民族千秋的大业,千千万万的青少年成为有用人才离不开教师的辛勤教育。因此,教师要有职业自豪感,要把自己的人生价值定位在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之上。
2、爱。热爱学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在师生关系中,教师起着决定性的主导作用。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除了学庭成员外,接触最多的要算是老师了。所以学生对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感受,很大程度受上与老师关系的影响很大。教师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把自己的知识、才能和毕生精力无私地奉献给学生,能激起他们对教师的爱戴、尊重,他们就会热爱教师,信赖教师,把老师的教导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在日常工作中,教师喜欢听话的、聪明的学生是容易的,但要热爱淘气的、不够聪明的、有这样那样过错行为的学生却不容易。诚然,后进生对教师的教学带来了许多困难,转变后进生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老师付出更多的爱心和精力。缺乏爱心与粗暴简单的行为,是与师德相悖的。作为教师,我们的工作不是挑学生,而是去面对一个个不同的学生,通过我们的工作去发展他们,提高他们,培养他们。这就需要教师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爱每一个学生,做到循循善诱, 诲人不倦。
3、学。学校完成传授知识技能、培养人才的任务,主要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因此,认真教好功课,这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当前,在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新形势下,教好功课的内涵更丰富了。教师不仅要教好学科课程,而且要教好活动课程;不但要能教好书,而且要育好人;不但要教好书本上的知识,还要将学生的视野引向生活和社会,这是培养二十一世纪新人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像海绵一样,不断吸取新知识。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新的知识不断产生,不好好学习和不善于学习的人,好比无水之源,无本之木,难以生存和持续发展,是要被时代淹没的。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是学生心智的开启者,在新形势下,教师要自觉学习教育理论,学习现代化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还要自觉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只有像蜜蜂采蜜那样,不断吸取新鲜的养料,才能提高教书育人的本领,适应新课标的需要。
4、行。教师的言行是教学中的隐形课程,师德在教育教学中起有极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它能影响学校校风、学风,是调节教育过程中人际关系的杠杆,也是教育和感染学生的巨大精神力量。教师是否具有优良高尚的师德,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古往今来,许多思想家、教育家和有识之士,之所以对“为人师表”的师德提出了很高很严的要求,正是因为他们看到了师德对人们的影响,对教育的重要作用。
二、丰富文化知识,做“博学型”教师
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递者,是学生掌握真理、认识世界和发展智能的引路人。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教师不仅要掌握较多的知识,还必须具有符合教育工作要求的合理知识结构,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
1、系统的基础知识。任何学科教给学生的知识首先都是基础知识,它是教材的主体内容。对于这些知识教师不仅自己要懂得,还必须能够给学生讲解清楚,能够引导学生认知、理解、会用。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对基础知识掌握得更扎实,理解得更深刻,以便做到从学生认知水平出发,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对学生的观察与思维做出恰当的指点,以有效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同时,教学活动有及时性的要求,教师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仅要准确、深刻,还要熟练,能够敏捷而灵活地运用,以保证教学流畅地进行。
2、广博的科学知识。掌握广博的知识,知识面宽,首先是教好功课的需要。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直接交给学生的知识是有效的,但教师要把握好所教知识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正确理解其与相关知识的关系,则必须具有更为广博的知识。同时,在现代教育条件下,学生吸收知识的信息源是多方面的,每天学生都通过电视、广播、报纸、书刊以及网络等扩展其知识视野,随时都可能向教师提出各种不同的问题,虽然教师不可能完满回答学生提出的所有问题,却应该在回答中给学生以有益的启发,用广博的知识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培养他们对未知世界的兴趣。
3、良好的文化素养。在掌握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教师要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包括尊重文化科学的态度,读书与探索的兴趣和习惯,参加文化活动的主动精神,以及艺术修养……
教师工作的对象是有待于进一步塑造的人,因此强调教学工作的“人文性”特点,强调教师对普通文化知识的掌握,强调教育涵养人文素质的内在价值。教师只有具备了广博的文化知识,才能够融会贯通、得心应手,使自己更好地理解所教学科知识并把所教学科与其他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多方面发展的需要;才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客观世界,给学生获取多方面知识的机会;才能够帮助自己更好 地理解教育学科知识,使自己的教育教学丰富多彩,促进学生全面发和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精修专业知识,做“专业型”教师
教师专业化主要体现在对学科知识的组织、传递和评价等方面。教师要成为学生心智的研究者,不仅需要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而且需要教育专业的知识。杜威说:“为什么教师要熟悉心理学、教育学和各科教学法?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种理由是,他能凭借这类知识观察学生的反应,迅速而准确地解释学生的言行,否则,学生的反应,可能察觉不出来;另一个理由是,这些知识是别人用过而又有成效的方法,在需要的时候,他就能够凭借这些知识给儿童以适当的指导。”具体来说,坚实的教育专业知识又包括三个方面。+
1、一般教育学知识。美国各教师协会坚持主张:“凡是要做教师的人必须首先修完类似医师和律师所必修的(教育学)专业课程。其论据的实质是:如果公立学校教师想被人看作是专门人才的话,就必须掌握教育学的高深知识,这样就使他与仅仅受过普通教育甚至较多普通教育的外行人区别开来。”21世纪的教师,应当通晓并熟练掌握教育科学理论知识,这是教师工作“双专业”特点的客观要求。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理论依据,也是将教师的教学由经验水平提高到科学水平的重要前提。一般的教育学知识范围相当广泛,包括教育基本理论、心理学基本理论、教育管理学、教育法学、比较教育、教育改革与实验,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知识、教育科学研究等。教师只有全面系统地掌握教育专业知识,才能确立先进的教育思想,正确选择教学内容与方法,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科学地传递给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学科教学知识。“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对教育学、心理学、学科知识、学生特征和学习背景的综合理解。教学本身是个推理的过程,从理解开始,经过转 化、教学、评价、反省,而达到新的理解,这就要求一名教师至少能够了解和掌握下列问题:某一学科的中心问题是什么?对某一单元来说核心概念是什么?把这些核心内容传授给学生应采取什么态度和方式?学生的兴趣是什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动机?教师如何测验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的学科知识应该在特性上,而非内容上与其他人不同,教师不是历史学家,而是讲授历史的人,不是科学家,而是教授科学的人。
3、教学情境知识。专业最终是关于“实践的”。理论知识是从业资格的基础,而专业实践本身是所有知识指向的终极目的,教师的专业发展与专业自主,具有明显的情境性的特点,优秀教师面对不确定性的教学条件能做出复杂的解释与决定,能在具体思考后再采取适合特定情境的行为。在教育工作中,很多情况需要教师机智地对待,这种教育教学的机智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种情况下适宜的和必要的方法,在另一种情况下可能就是不恰当的。只有针对学生的特点和当时的情境有分寸的进行工作,才能表现出教师的教学机智来。在这些情境中教师所采用的知识来自个人的教学实践,具有明显的经验性,而且,实践知识受一个人经历的影响,所以这种知识的表达包含着丰富的细节,并以个体化的语言而存在。因此,教育工作者除了要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以教育学生之外,更需不断地针对教学情境中的问题,运用科学方面,探求问题的可能成因,了解问题的真相,并且进一步研究解决的方法。此外,还要配合时代的进步,不断改进教材教法,以资提升教育专业的品质,并主动参与教学行动研究。教师惟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求新、求精、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才有可能带动教育的进步,让学生也在潜移默化之中,养成主动的研究精神,并学会搜集资料、分析问题,进而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
四、掌握先进手段,做“信息型”教师
当代教师置身于信息社会,除了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还应掌握 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和网络,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管理、分析、综合和运用,学会如何使用计算机捕捉信息、运用信息;学会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指导自身的工作和学习。否则就会落后于这个时代,成为这个时代的“功能性文盲”教师,并终究会被淘汰。
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主要是指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授课。提高多媒体教学技能,教师可以准确合理地处理教材,安排教法,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要改变观念,利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以提高教学质量。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新型信息传递手段越来越多的今天,小学教学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不仅是完全可能的,而且是必需的。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建立一支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 教师教育要“优先发展、适度超前”。2002年11月8日,中共十六大再次强调“科教兴国”战略,指出“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三奋斗目标。教育是全社会的大事,但重任主要落在教师身上。时代在变,人也在变,教师必须认清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自觉地树立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观点,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做一名知识型教师,以适应现代的教育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