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 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一 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在工作过程中,能坚持不懈的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觉悟。在“中共十八大”召开期间,积极参加党的“十八大”的学习活动。将其思想充分融合到自身工作中去,紧密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不断地充实自己并是得工作效率取得良好效果。一直以来,本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始终努力于搞好材料管理工作,积极主动工作,强化库房和物料管理。能自觉遵守并严格执行项目的各项制度材料管理制度,使项目的材料管理始终保持在一个较好的水准,为项目的工作做出了自己力所能及的成绩。二 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认真完成各项工作 在工作中,能够认真切实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工作过程中能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做好收发料以及相关账目报表。对自己工作情况我也总结了一下几点:
1.坚持制度,做到良好的材料存量管理。
2.在账目上,能做到日清月结,账账相符,账物相符。
3.与协作方保持良好沟通,能严格根据每月材料计划对协作方进行限额发料。月末节超核算及时准确,有效避免了物料的超耗与挤压。
4.在物料收发上,章证齐全,手续完备,始终严格按制度与合同办事。
5.在采购物资验证方面,能严格按照要求对来料进行质量与数量的验收,登帐立卡及时准确。
回首多年的工作是忙碌而又紧张的,在各位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下,各方面都取得巨大的成就。在2011年8月被提为副部长。在2012年10月有幸被定为材料员。我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各位领导的支持以及同事们的帮助。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更加努力,不断完善自己,使自己在事业上能有更大的突破。
在中铁隧道集团三处从事物资工作已有13年了。我已然将中铁隧道集团三处当成了自己的家,我希望中铁隧道集团三处的将来更加辉煌。我愿意在着平凡的岗位上奉献我的一生。
第二篇: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一个好的教师应该时时处处以身作则,忠于职守,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责任心,热爱教育事业,应该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以及教育心理等方面的知识;这样的老师学生会因为尊重他的人格、知识和能力而深深地喜爱教师进而产生一种“向师性”的心理,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1、热爱学生。
2、理解信任学生。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是教师与学生在朝夕相处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比较稳定的情感,对教师来说,理解、信任、期望的情感,能增强教育作用。
3、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
教师用自己的爱心,用充满情感的教育,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努力地让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成为学生情感世界的安全基地。面对你,他可以放松地倾诉自己的所思所感,所忧所虑,愿与你一同分享快乐,分担痛苦和不幸;而你,则会让他在跌到后勇敢地站起来,用微笑去迎接挑战,在错折面前不低头,不畏惧。当学生为教师的人格所征服,为教师的知识所折服,为教师的见解所激动,在情感上对教师所依恋时,师生之间已经构建了心灵相同的桥梁,形成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第三篇: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2010-08-19 08:35:55
——2010年民进陕西省委基层干部培训班学习体会
民进金台区西街小学支部主任 权文强
7月20至26日,我有幸参加了民进陕西省委会基层干部培训班的学习,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为期一周的学习,我收获颇丰,感触颇多。7月20日下午在省社会主义学院报到,报到时受到省委会同志的热情接待,随后几天,通过与其他地市会员的接触,深切感受到民进组织是事事讲民主,人人平等,同志间真诚关怀的大家庭。
一周来,我们学习了严隽琪主席在民进十二届十一次中常会上的讲话;听取了专家、教授《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当前经融经济形势分析》《新时期统战理论与政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延安精神与统一战线》等知识讲座,通过听讲座和座谈交流使自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新时期统战理论和政策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和认识。
一、深入了解了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内涵
我国实行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同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相结合的制度创新。它的显著特征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各民主党派与共产党为了共同的目标,形成了亲密的友党关系,按照“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作用。这一制度体现了核心一元性和结构多元性的统一,一方面能够保证不断扩大政治参与,充分考虑并保证各阶层、各群体的利益诉求和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参与;另一方面又能够有效地保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执政地位和对国家的有效治理,从而产生了很强的向心力和聚合力。
通过听取省委党校陈少康教授以及省社会主义学院解永强教授的《新时期统战理论与政策》《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讲座,使自己深刻的体会到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在政党制度方面体现为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民主运作方式。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政治智慧的结晶,具有历史必然性、伟大的独创性和巨大的优越性。这一制度以“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为显著特征,体现了合作、参与、协商、包容的精神,反映了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这一制度规定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国家重大问题上进行政治协商、互相监督,既避免了多党竞争、相互倾轧造成的政治动荡,又避免了一党专制、缺少监督导致的种种弊端,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我国的政党制度有利于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最需要的就是稳定。我国的各民主党派既具有进步性又具有广泛性,反映和代表着特定群体的特殊利益。各民主党派通过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使不同利益群体的愿望和要求以合法的形式表达出来,使矛盾和问题得到妥善化解,对维护国家政局稳定、促进社会和谐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什么时候坚持了这一制度,社会就安定,民族就团结,国家就兴旺;什么时候这一制度受到损害,经济社会发展就会遭受挫折。政党之间关系的和谐,是社会安定有序的基本条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保证。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对参政党来说,维护和坚持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参政党自身存在和发展的需要,也是参政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的首要政治责任。民主党派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就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好、完善好、落实好,坚持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准则,履行好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职能,提高合作共事的能力,真正做到与共产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二、深刻认识到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目标概括起来就是:要建设成为同中国共产党长期亲密合作、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其内涵主要是:一是继承和发扬民主党派的优良传统,在新世纪与中国共产党长期亲密合作;二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三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进一步提高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水平;四是具有较高政治素质,能够经受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五是广泛团结,求同存异,带领广大成员及联系的群众,在多党合作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通过学习严隽琪主席在民进十二届十一次中常会上的讲话精神,对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
作为参政党,我们民进应当坚定地支持中国共产党关于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所做的不懈努力并为之提供尽可能的帮助,同时也应该从中国共产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不懈努力中汲取营养,搞好自身建设,提高参政能力。
1、加强思想建设,是提高参政能力的保障。作为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合作的参政党,要提高参政能力,就一定要切实加强思想建设,坚持不懈地加强学习。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是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和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方针政策,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增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信任,自觉接受和维护共产党的领导,不断提高与中共合作共事的能力;要认真学习新知识,适应新形势,了解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每位民进会员在研究自己专业的同时,要更多地了解社会发展中的新事物,不断提高自己;要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全面准确地理解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了解中国的基本国情,使参政议政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分析中肯、建议可行,使我们在发挥参政党作用时,有更宽阔的视野,更高的境界,取得更好的效果。民主党派只有切实加强思想建设,才能为提高参政能力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2、加强组织建设,是提高参政能力的基础。
组织建设是参政党自身建设的核心,加强民主党派组织建设,提高民主党派的整体素质,是从组织上保证民主党派发挥参政党作用的前提。组织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推进基层组织建设,以注重政治素质为重点,做好组织发展和成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增强组织功能,为更好地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和健全内部管理机制,提高组织保证。
3、加强参政议政能力建设,是民主党派工作的关键。
参政议政是民主党派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参政议政工作中,紧密围绕发展这个参政议政的第一要务,以“加强参政议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完善工作制度和机制,有效地整合民进会内的人才资源,充分地发挥整体优势,为构建和谐社会选好参政议政工作具体切入点,积极开展调研工作,加大反映社情民意的信息工作力度,努力建有用之言,献务实之策,切实帮助党和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民进组织的一切工作、行为只有真正树立“立会为公”、“参政为民”的理念,才能与中国共产党有共同的思想基础,共同的语言,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和诤友,敢于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只有真正形成“为公”、“为民”的共同追求,才会有领导班子的团结,增强会内的凝聚力;只有“为公”、“为民”,我们的参政议政工作才能作到“五民”,即了解民情、体现民意、集中民智、维护民力、谋求民利。
三、培训会为基层工作指明了方向
民进基层支部是我会组织的细胞,是我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我会履行参政党职能的基础和力量源泉,是团结会员、凝聚人心的主要阵地,基层组织建设上去了,才能更好地推动我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作为基层支部主任要认清形势,把握大局,增强做好参政党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明确任务,抓住重点,认真履行好参政党职能;要结合实际,积极探索,确保支部工作和各项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要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善于合作共事,进一步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亲合力,努力推进我会基层组织建设再上新的台阶。通过学习,使自己对基层工作有了清晰的思路。
1、加强学习,认清形势。首先,加强政治理论学习。通过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中共十七大精神,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作为领导我们事业核心力量的必然性,从而坚定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自觉性和长期合作共事的信念,这是我们加强参政议政能力建设的政治基础。其次,加强对形势的认识。只有对变化多端、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我国已经进入经济社会发展关键阶段的基本国情有全面、辨证、清醒的认识,才能增强政治的敏感,对现实生活的种种现象有更深的思考,提高参政议政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第三,学习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各项方针、政策,以及与参政议政相关的多方面、多学科的知识。通过学习,使我们的知识结构尽可能多样化、完善化。
2、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基层组织是党派的细胞,每个细胞健康了,充满活力,整体才会健康,才有旺盛的生命力。同时,基层组织又是党派工作的组织基础和工作基础,各项工作要靠基层组织去落实。首先,我们要高度重视学习,提高全体成员的素质,通过学习,使会员了解参政党与执政党的关系,增强会员的政党意识、参政议政意识,提高会员的政治参与热情,从而主动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履行职责、发挥作用。其次,开展丰富多采的活动,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是推进基层组织建设的动力。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存在和作用的发挥,要靠活动支撑,靠活动凝聚人心,靠活动扩大影响。
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和理解,在基层支部应坚持和为贵,谐为荣,做到七个和谐:积极主动地接受学校党支部的领导,做到政治和谐;真诚有效地帮助学校行政做好各项工作,做到行政和谐;尊重、支持兄弟党派的工作,做到友党和谐;民进支部内部团结友爱,相互共勉,做到组织和谐;开展教研活动,提升教学水平,做到教学和谐;对待学生尽一份责任,服务于学生,做到师生和谐;积极参政议政,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做到真诚和谐。
3、加强组织发展工作。组织发展直接关系到党派的整体素质和社会形象,关系到参政党职能的履行和作用的发挥,关系到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面对新形势,党派要把组织工作只重组织发展转型于保证发展质量,一个党派成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党派职能履行的好坏,是否有效地参政议政是参政党能否发挥作用的决定因素之一。因而要坚持组织发展健康有序的原则,坚持政治标准。有计划地稳定发展政治素质好、层次高、乐于奉献的有广泛代表性的优秀人才入会,培养锻炼他们的政治智慧,培养他们的历史使命感和政治责任感,发挥他们的政治才能,给他们努力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为他们创造参政议政的条件,搭建建言立论的舞台,使之不断提高参政议政的能力。
一周的培训是短暂的,但是我对民进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民进是有着光荣传统的、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它与中国共产党并肩奋斗,经过风风雨雨几十年才创造了如今的辉煌。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努力学习会章会史,更加努力学习业务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搞好会务工作,为民进组织增光添彩。
第四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在这个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社会生活的信息化、网络化程度越来越高,知识的总量急剧增加,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人们原有的知识和技能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实工作和学习的需要,普遍感受到了发展、竞争的压力,由此产生了普遍的、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学习是人类认识自然和社会、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的必由之路。无论一个人、一个团体,还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获得新知,增长才干,跟上时代。学习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对某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学习还使人聪慧文明,使人高尚完美,使人全面发展。上世纪中叶法国人保罗〃伦格兰德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国际成人教育促进委员会上提出了关于“终身教育”的报告,他指出:“教育并非终止于儿童期和青年期,它应伴随人的一生而持续地进行。”“教育应该是能够在每一个人需要的时候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这种思想一经提出,得到了许多国家的极大关注。在我国,“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向全国人民发出的动员令和宣言书,它表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已经成为国家的意志,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
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教师,更应该意识到终身学习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这是由“教师的职业是一种综合性很高,需要高度创造性的工作,教师的专业也是一种特殊的复合的专业”决定的。教师要想胜任本职工作,绝不止于职前的专业教育和师范培训,还需要不断地进行学习和提高,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终身学习的观念不仅是教师教学和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时代的呼唤,教育发展的要求。
在倡导终身学习理念的今天,我们该如何做一名“知识型”教师呢?以下将从四个方面做粗浅的阐述:
一、加强师德修养,做“高尚型”教师
1、忠。过去人们常常把教师喻成“春蚕”和“蜡烛”,无私地照亮别人,毫无怨言。是什么力量在支持和激励着他们呢?是热爱党、热爱人民、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信念和精神。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鲁迅先生的“我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的高尚师德,都体现出教师的奉献精神。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激励下,许多教师努力进取,不断探索,总结经验,储备知识,努力使自己成为教育的行家和能手。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是衡量教育工作者个人行为和品质的最高道德标准,也是党和国家对人民教师的基本要求。老师的高尚师德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在教育实践中努力加强师德修养和自觉接受师德教育的结果。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理想。当一名小学教师虽然没有轰轰烈烈惊天动地之举,其一生是平凡的,但是教育事业关系民族千秋的大业,千千万万的青少年成为有用人才离不开教师的辛勤教育。因此,教师要有职业自豪感,要把自己的人生价值定位在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之上。
2、爱。热爱学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在师生关系中,教师起着决定性的主导作用。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除了学庭成员外,接触最多的要算是老师了。所以学生对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感受,很大程度受上与老师关系的影响很大。教师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把自己的知识、才能和毕生精力无私地奉献给学生,能激起他们对教师的爱戴、尊重,他们就会热爱教师,信赖教师,把老师的教导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在日常工作中,教师喜欢听话的、聪明的学生是容易的,但要热爱淘气的、不够聪明的、有这样那样过错行为的学生却不容易。诚然,后进生对教师的教学带来了许多困难,转变后进生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老师付出更多的爱心和精力。缺乏爱心与粗暴简单的行为,是与师德相悖的。作为教师,我们的工作不是挑学生,而是去面对一个个不同的学生,通过我们的工作去发展他们,提高他们,培养他们。这就需要教师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爱每一个学生,做到循循善诱, 诲人不倦。
3、学。学校完成传授知识技能、培养人才的任务,主要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因此,认真教好功课,这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当前,在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新形势下,教好功课的内涵更丰富了。教师不仅要教好学科课程,而且要教好活动课程;不但要能教好书,而且要育好人;不但要教好书本上的知识,还要将学生的视野引向生活和社会,这是培养二十一世纪新人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像海绵一样,不断吸取新知识。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新的知识不断产生,不好好学习和不善于学习的人,好比无水之源,无本之木,难以生存和持续发展,是要被时代淹没的。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是学生心智的开启者,在新形势下,教师要自觉学习教育理论,学习现代化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还要自觉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只有像蜜蜂采蜜那样,不断吸取新鲜的养料,才能提高教书育人的本领,适应新课标的需要。
4、行。教师的言行是教学中的隐形课程,师德在教育教学中起有极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它能影响学校校风、学风,是调节教育过程中人际关系的杠杆,也是教育和感染学生的巨大精神力量。教师是否具有优良高尚的师德,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古往今来,许多思想家、教育家和有识之士,之所以对“为人师表”的师德提出了很高很严的要求,正是因为他们看到了师德对人们的影响,对教育的重要作用。
二、丰富文化知识,做“博学型”教师
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递者,是学生掌握真理、认识世界和发展智能的引路人。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教师不仅要掌握较多的知识,还必须具有符合教育工作要求的合理知识结构,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
1、系统的基础知识。任何学科教给学生的知识首先都是基础知识,它是教材的主体内容。对于这些知识教师不仅自己要懂得,还必须能够给学生讲解清楚,能够引导学生认知、理解、会用。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对基础知识掌握得更扎实,理解得更深刻,以便做到从学生认知水平出发,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对学生的观察与思维做出恰当的指点,以有效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同时,教学活动有及时性的要求,教师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仅要准确、深刻,还要熟练,能够敏捷而灵活地运用,以保证教学流畅地进行。
2、广博的科学知识。掌握广博的知识,知识面宽,首先是教好功课的需要。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直接交给学生的知识是有效的,但教师要把握好所教知识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正确理解其与相关知识的关系,则必须具有更为广博的知识。同时,在现代教育条件下,学生吸收知识的信息源是多方面的,每天学生都通过电视、广播、报纸、书刊以及网络等扩展其知识视野,随时都可能向教师提出各种不同的问题,虽然教师不可能完满回答学生提出的所有问题,却应该在回答中给学生以有益的启发,用广博的知识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培养他们对未知世界的兴趣。
3、良好的文化素养。在掌握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教师要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包括尊重文化科学的态度,读书与探索的兴趣和习惯,参加文化活动的主动精神,以及艺术修养……
教师工作的对象是有待于进一步塑造的人,因此强调教学工作的“人文性”特点,强调教师对普通文化知识的掌握,强调教育涵养人文素质的内在价值。教师只有具备了广博的文化知识,才能够融会贯通、得心应手,使自己更好地理解所教学科知识并把所教学科与其他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多方面发展的需要;才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客观世界,给学生获取多方面知识的机会;才能够帮助自己更好 地理解教育学科知识,使自己的教育教学丰富多彩,促进学生全面发和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精修专业知识,做“专业型”教师
教师专业化主要体现在对学科知识的组织、传递和评价等方面。教师要成为学生心智的研究者,不仅需要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而且需要教育专业的知识。杜威说:“为什么教师要熟悉心理学、教育学和各科教学法?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种理由是,他能凭借这类知识观察学生的反应,迅速而准确地解释学生的言行,否则,学生的反应,可能察觉不出来;另一个理由是,这些知识是别人用过而又有成效的方法,在需要的时候,他就能够凭借这些知识给儿童以适当的指导。”具体来说,坚实的教育专业知识又包括三个方面。+
1、一般教育学知识。美国各教师协会坚持主张:“凡是要做教师的人必须首先修完类似医师和律师所必修的(教育学)专业课程。其论据的实质是:如果公立学校教师想被人看作是专门人才的话,就必须掌握教育学的高深知识,这样就使他与仅仅受过普通教育甚至较多普通教育的外行人区别开来。”21世纪的教师,应当通晓并熟练掌握教育科学理论知识,这是教师工作“双专业”特点的客观要求。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理论依据,也是将教师的教学由经验水平提高到科学水平的重要前提。一般的教育学知识范围相当广泛,包括教育基本理论、心理学基本理论、教育管理学、教育法学、比较教育、教育改革与实验,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知识、教育科学研究等。教师只有全面系统地掌握教育专业知识,才能确立先进的教育思想,正确选择教学内容与方法,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科学地传递给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学科教学知识。“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对教育学、心理学、学科知识、学生特征和学习背景的综合理解。教学本身是个推理的过程,从理解开始,经过转 化、教学、评价、反省,而达到新的理解,这就要求一名教师至少能够了解和掌握下列问题:某一学科的中心问题是什么?对某一单元来说核心概念是什么?把这些核心内容传授给学生应采取什么态度和方式?学生的兴趣是什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动机?教师如何测验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的学科知识应该在特性上,而非内容上与其他人不同,教师不是历史学家,而是讲授历史的人,不是科学家,而是教授科学的人。
3、教学情境知识。专业最终是关于“实践的”。理论知识是从业资格的基础,而专业实践本身是所有知识指向的终极目的,教师的专业发展与专业自主,具有明显的情境性的特点,优秀教师面对不确定性的教学条件能做出复杂的解释与决定,能在具体思考后再采取适合特定情境的行为。在教育工作中,很多情况需要教师机智地对待,这种教育教学的机智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种情况下适宜的和必要的方法,在另一种情况下可能就是不恰当的。只有针对学生的特点和当时的情境有分寸的进行工作,才能表现出教师的教学机智来。在这些情境中教师所采用的知识来自个人的教学实践,具有明显的经验性,而且,实践知识受一个人经历的影响,所以这种知识的表达包含着丰富的细节,并以个体化的语言而存在。因此,教育工作者除了要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以教育学生之外,更需不断地针对教学情境中的问题,运用科学方面,探求问题的可能成因,了解问题的真相,并且进一步研究解决的方法。此外,还要配合时代的进步,不断改进教材教法,以资提升教育专业的品质,并主动参与教学行动研究。教师惟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求新、求精、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才有可能带动教育的进步,让学生也在潜移默化之中,养成主动的研究精神,并学会搜集资料、分析问题,进而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
四、掌握先进手段,做“信息型”教师
当代教师置身于信息社会,除了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还应掌握 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和网络,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管理、分析、综合和运用,学会如何使用计算机捕捉信息、运用信息;学会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指导自身的工作和学习。否则就会落后于这个时代,成为这个时代的“功能性文盲”教师,并终究会被淘汰。
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主要是指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授课。提高多媒体教学技能,教师可以准确合理地处理教材,安排教法,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要改变观念,利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以提高教学质量。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新型信息传递手段越来越多的今天,小学教学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不仅是完全可能的,而且是必需的。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建立一支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 教师教育要“优先发展、适度超前”。2002年11月8日,中共十六大再次强调“科教兴国”战略,指出“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三奋斗目标。教育是全社会的大事,但重任主要落在教师身上。时代在变,人也在变,教师必须认清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自觉地树立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观点,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做一名知识型教师,以适应现代的教育需要。
第五篇: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2
对照自查材料
案件监督管理室 闫文学
3月1日,兰书记在委局全体干部大会上的讲话,听后使我受益匪浅,通过学习讲话,深入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现对照检查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1、学习不深不透。一是被动学习多,领导要求学什么就学啥;二是应付学习多,不能系统学习专业知识;纪检监察工作专业性较强,不仅仅需要理论知识,还需要实践,一名纪检监察干部需要日积月累的参与案件调查,不断提升自己的办信办案能力,方能胜任此项工作。从事纪检工作虽然已八年了,但对纪检监察工作了解得还不全面。主要原因是:自己在日常工作中不注重业务知识学习,特别是对纪检工作有关的基本法律法规、工作程序、方法技巧等学习钻研不够、掌握理解不深入,干起工作来往往是一知半解、稀里糊涂。自己都不清楚,又如何去工作,又如何去监督别人。
2、工作中履职尽责不够。自己在工作中总是觉得被举报的党员干部工作都不容易,太认真只会给党员干部“套紧箍咒”,不利于团结。工作被动应付,对责任范围内干部身上存在的问题不愿指出,不敢批评。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主要是自己对纪检监察工作认识不足,思想认识不够到位,轻了“自己的”职责,认为只要自己不犯错误,纪检监察工作就与自己没关系,由于思想认识不够到位,工作缺少成效,存在求太平,过得去,别出大乱子的思想。
3、工作因循守旧,缺乏创新意识。存在得过且过、按部就班的想法,认为工作中只要按照领导要求去做就可以了,缺乏工作激情和敬业精神。
二、努力方向及整改措施
1、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事业心和责任感是干好工作的根本保证和内在动力,也是一个纪检干部履职尽责的基础。这种责任感必须融入到我们担负的具体工作中去。我们讲事业心、责任感,就是要按职责要求把从事的工作做扎实,做到不漏项、不薄弱,主动地做好细化的工作,通过实际行动展现出事业心和责任感。
2、加强理论学习,不断丰富自己。加强理论学习,只有将理想信念建立在深厚理论素养的基础上,才能始终保持昂扬进取的精神状态,不为各种诱惑所俘虏,不为各种困难所吓倒,不为各种非议所动摇,以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去从事党的工作。遵守法纪,恪守职业道德,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学法懂法重在守法,倡廉反腐基于遵法。模范遵守宪法、法律、政治纪律、内部工作制度、生活纪律等有关纪律。要恪守职业道德,弘扬职业精神,清正廉洁,公道正派,模范遵守社会公德。严格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认真履行职责,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在思想上正确认识监督,在行动上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理论指导的重要性是客观的,但理论学习绝不能仅仅停留在看几份报纸、听几次报告上,应扩充渠道、增加视角、丰富内容,为自己打造全方位立体的学习的平台,平时还应不断的虚心向领导、同事学习,从他们身上找到自身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