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
高效课堂的核心概念的界定
高效课堂是指在教学中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课堂教学活动。具体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全体学生主动而积极的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获得高效协调的发展有效教学”指老师指导下创建学习共同体,使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单位时间内提高学习绩效,全面实现课程目标,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学习过程。
“有效教学”不仅是一个教学活动,更是一个持续发展的、高质量的合作学习过程。
一是体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教学的目的就是关注全体学生的进步,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和谐、全面发展。在有效课堂教学中,所有学生对学习始终有着高昂的学习情趣,都在为实现愿景而积极、主动、有效地学习。
二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创建学习共同体,学习形式主要是小组合作学习。教师不再是唯一的传授者,知识权威的象征者,而是学生学习的高级合作伙伴,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者,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也是学生学习效果的研究者。教师的主要责任是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自主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三是关注单位时间的学习效益和质量。教师和学生要树立极强的时间意识与效益观念,在有效教学中教师要提供策略性、智慧性指导,指导学生学会单位时间内如何提高学习绩效.提高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全面落实课程目标。在有效课堂教学中,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目标,师生共同开发和利用有效课程资源,通过有效学习方式理解文本“三维”目标,实现知识问题化,问题能力化。并通过多元化评价,实现“三维”目标,全面提高所有学生的学业成就,促进学生知识、能力、人格、性格等方面的和谐发展。五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有效教学过程是一种教学研究活动,教师通过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策略,学会发现问题、创新实践、积累经验和历练智慧,不断提高有效教学能力,使教师专业素质得到持续发展。
有效教学的核心思维是什么?
传统教学思维和新课程有效教学思维有何区别传统教学观过分注重教师的权威性,轻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强调灌输式教学方式,往往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新课程理念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启发式的教学方式,转变过去灌输式教学为体验式、参与式、自主式教学,凸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自主性,构建焕发学生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二篇:思课堂教学高效性
思课堂教学高效性
之前接触上课都是在微格阶段,与真实的课堂教学仍然有一定的不同之处,因此,为了提高我的教学技能,我对于自己的教学课堂进行以下的反思,改进自己的小细节,在细节中提高自己。
一、课前准备
准备阶段对于教学工作有重要影响,如果没有充分准备,必然影响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准备阶段教师要有自己的计划,比如对于课本的熟悉程度,或者是利用其他相关资料熟悉教学重难点。我们自然不要求自己的教学设计如何完美,但是至少应能顺利有效完成相应教学目标,对于生物学知识而言,不要出现科学性的错误,避免对学生产生误导。在教学的设计环节中,我们首先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现代教学理念,然后再综合考虑学生特点及学情、课程标准、教学指导意见等等,使教学设计在课堂实施中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进行激烈的思想碰撞,产生自主的理解和思考,另一方面,教师又能巧妙地控制局面,引导得体,实现重要知识点的讲解和输导。可以适当引入探究式教学的活动过程,但是要注意探究活动的开展,不要拘泥于形式,根据教学内容,目标,学生的特点进行适当的调整。
此外,教学准备还包括课堂之前的教学准备,教师要保证课堂处于顺利进行的情况才开始教学的过程。注意准备的相关细节,为自己的课堂增添更多的信心。
教学准备还包括自己的试讲,对于自己教学内容和自己的板书的设计,保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学内容,板书和课件能够完美结合,体现自己的教学重点,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能够完全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
在教师自己相关准备都完全充分的情况下,教师才能够更好体现自己的教学水平,沉稳处理和应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使教学的开展能够更加顺利和高效的进行,学生能够更加自主。
二、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活动是一节课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关键环节,有很多细节需要我们注意。
首先,我们必须注意作为教师的教态和仪态。穿着上的整齐自然是最基本的,尽量按照中学生的审美标准进行搭配,保证学生的愉悦心情,只有愿意关注教师才能够愿意关注课堂,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在站上讲台之前要调整自己的状态,以热情饱满的状态面对学生,如果教师处于萎靡的状态下,学生就更加难以全身心投入没有生机的课堂,教学效率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必须要注意自己的精神状态。
其次,在教学的导入上教师应当多加设计,导入部分是一堂课的首先部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具有良好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够有效进行课堂学习。导入可以尽量选择和生活相关的实例进行,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所学知识的有效性,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虽然导入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教师不应该话费过多时间在导入部分,应当适当控制教学时间的分配。导入与教学内容的关系,教师应当找到切合主题的导入,不要过多绕弯子,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成效较差。
最后,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最多的,当然在试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是最多的。
第一,教师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体态,教师要注意自己的站姿和手的摆放位置,包括自己每一个细小的动作。教师教学过程中不能完全依赖于课本,要与学生进行充分的眼神交流,不仅能够得到教学效果的反馈,并且能够给予学生适当的关注,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对于距离讲台的位置适当控制,应当进行走动,到学生中去进行教学,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从内心更加愿意接受教师知识的洗礼。
第二,语言表达,教师应使用学生能够接受和理解的语言表达方式,并不能完全使用专业术语进行表述,但对于教学知识点,教师要保证讲述的准确性。比如核糖核苷酸和核糖核酸,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实际科学意义却有很大的区别,因此教师应对与自己的语言表达有所斟酌。但是并不是要求所有的表达都是一板一眼的,教师可以根据课堂的氛围适当运用学生喜爱的俏皮的表达方式,能够轻松课堂,使学生心情愉悦,教学效率也就随机升高。教师在进行提问和学生交流过程中也要注意自己的表达艺术,比如对于学生回答的答案,教师应当首先肯定学生答案中正确的部分,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然后提出略微存在疑问的部分进行讨论。教师在提问过程中还要注意课堂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互评,可以使学生对于同学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思考,“你有什么补充吗”等提问的方式进行,使更多的同学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体现新课程理念的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方法,学生能够合作,自主的进行思考和学习。
第三点教师在教室中的走动范围,因为受金华六中教室布置的限制,没有办法进行随意的走动,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应当注意与学生的眼神交流,在适当的时机进行走动。但是走动频率也不应过高,学生可能会一直跟随教师走动进行观察,过多的走动使学生精力难以集中在教学中。
第四,教学中的板书设计,板书应该分为三个部分,对于不同部分的大小布置以及功能的利用教师应当事先进行安排。且板书应当与教学内容保持同步,保证板书和学生的记录过程同步,对于板书的内容也要适当进行筛选,只有需要学生记忆的内容才进行板书,否则对于知识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而言可能会出现教学内容过多,不能有效掌握的现象,反而降低了教学效率。
教学中的注意事项时细小的,只有把这些琐碎的内容都注意并且改正才能够保证我们课堂的精彩呈现。只有我们把这些所谓的要求完全掌握形成习惯后,优秀的课堂教学也会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三、多媒体内容
课件作为教师展开教学活动的辅助工具,在教学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课件的合理、精巧与否影响着整节课堂的教学效果。课件一方面是用来帮助教师节省板书的时间,另一方面是让学生从视觉、声觉上体会文本。但另一反面也容易使教师陷入课件的怪圈,即太过于依赖,反而被课件所束缚。从试讲过程来看,我们在课件制作这一块相对比较薄弱,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字体大小不合理;把文本所有的内容都放在了课件上,在课件制作上要进行精炼,适当使用动画,体现课件与课堂教学的交互性,使学生能够进行更加有效的学习,但是动画制作不应该过多,不然会造成学生不必要的分心,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大大减弱多媒体的作用。
多媒体的展现应当注意字体的大小,图片的清晰程度,摆放的位置等等,但是与教学更加相关的是教学课件的相关内容的展示时间,不仅要和教学内容相适应,还要配合板书的适用。因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对于什么使用多媒体课件要有明确的计划。
教师在上课事前一定要熟悉自己的课件,很多教师在课堂上会乱点,不明确具体什么内容在哪一页,不仅浪费时间,而且不利于课堂内容的顺利过渡和连接。最后,课件的背景既不能花哨又不能太单调,在制作时可以在边边角角上配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装饰,总体的风格应为简雅、清楚。对于生物结构中的某一些特殊部位,教师可以用特殊符号进行标示,能够熟练使用多媒体课件的相关功能。
四、上课心得
对于教学内容的准备还是有所欠缺,比如对于细胞核内容的处理和时间的安排,没有很多的教学经验,不能够准确把握教学重点,因此在时间安排上出现较大问题,应当把教学重点放在实验的理解,因为那是相对培养能够的教学内容,能够鼓励学生进行思考;而对于细胞核的结构这种较为死板的内容,教师没有必要进行过多的讲解,只需要学生进行理解记忆即可。
对于自己课堂的反思让我对于今后的备课有了更多的指导意见,不盲目跟从自己的思想进行时间的分配,更加合理高效进行教学。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要达到相关的标准必须进行逐渐的积累,在达到每一个小目标的基础上达到更远大的教学目标。
第三篇: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摘要:文言文教学在整个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文言文教学现状却并不令人乐观,没有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效果与其在教材中的地位相适配。在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今天,文言文教学仍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景象,学生往往发出“学古文难,难于上青天”的慨叹,甚至产生了厌学情绪。因此,在语文新课改的大环境中,以及文言文教学逐步得到关注的今天,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学效果成为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5-0036
一、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
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难题,学生往往视为畏途,教师也苦于教学效果不甚理想。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可能会很多,有文言文自身的原因,也与教学对象的特殊性有关。
1.从文言文本身来看,文言文社会基础薄弱,缺乏文化气氛。文言文要想得到发展必须有一定的社会基础,有人重视它,并能在交际中使用它才能得到长远的发展。语文教师和教育者应该在课堂上营造学习文言文的气氛,让学生认识到文言文作为我国古代文化瑰宝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学习文言文还有助于中学生研究古代文学作品和历史典籍,能够更好地借鉴古人创造的精神财富。
2.从教师方面看,教师过于重视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体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以“知识权威者”自居,依赖于教参的统一要求,课堂形式呆板僵硬,缺少灵活性,学生在课堂中只是起着容器的作用。教师虽然苦口婆心地讲解,但由于过于注重知识的分析结果把一篇美文肢解得支离破碎,收到的效果也甚微。
3.从学生方面看,文言文接受主体学习文言文的意识淡薄。学生是文言文学习的主体,决定文言文学习的效果。由于文言文本身的晦涩难懂和教学方式的枯燥无味,学生往往缺少主动学习文言文的意识,他们学习文言文多是由于考试和教师的要求,很少有学生是出于对文言文的喜爱而去学习的。
二、文言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1.巧妙导入――让学生“想学”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在学生眼中枯燥无味的文言文,运用什么方式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让他们产生“想学”的念头呢?虽然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将课堂的主权交给学生,但是初学一篇新的文章,相关的文学常识和背景知识的介绍还是不能少的,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导入新课的艺术是非常关键的。
2.以“诵读”促学――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
教材中所选文言文都是经过时间淘洗,文质兼美的传世名作,往往比现代文更具使用和欣赏价值,因此接触它们的时候不必先忙着去肢解,去条分缕析,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先读,多读,目视其字,耳闻其音,心悟其情,从字、词、句到段、篇,从表面到深层含义,进行全面的感知。在反复诵读中,认知文字,感受?律,疏通文脉。
3.注重局部――文言文字、词、句整体性教学
现行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学生掌握文言文水平有较高的要求,其中对文言字词与句式尤为重视,这也使得高中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此二者的讲解尤为侧重,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教学重点完全放在了考试大纲所要求的文言实词、虚词与句式中,这是不利于学生掌握文言文整体性知识的。因为我国文言文知识浩如烟海,一篇文言文试题总有学生没有掌握的实虚词与句式,所以当学生没有掌握整体化的文言文知识时,在做题时就会无从下手。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要偏重于对学生文言文整体语境的把握,当学生对文言文语境知识有所掌握时,就可以依据语境对文言文做出一定的判断,进而进行翻译。
4.注重整体――引导学生对文言字词整体性总结归纳
对于高中语文教师而言,其所面对的学生是经过一定的文言文知识培养与训练的,也就是说他们在初中阶段的学习,已经学习了一定程度的文言文字词、句式等知识,同时也对一些文言文特殊知识有所掌握。在这样的情况下,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时不可能只顾自己教学计划的推进,而忽略学生实际学习感受,要在教学时兼顾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对过去所学习的知识进行有效整理与归纳,并再引导学生自己对高中常见的文言实词与虚词进行归纳整理并加以运用。
5.授学生以“渔”――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学生如果能够掌握较好的文言文学习方法,就能在学习中举一反
三、游刃有余,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分析、总结,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基本方法。
6.人物美的长廊――积累写作素材
文言文的学习,不仅仅是读懂文章,学会用法,还应该走进文学人物,吸收人物精神养分,积累写作素材。例如:《鸿门宴》中刘邦、项羽的形象,就很值得细细品味。通过紧急关头这两人的语言、行为、神情的深入理解与讨论,学生能够深入准确把握他们的性格特征,情感得到陶冶,审美得到提高。在这种分析中,学生的阅读活动是自主的,学生的审美活动是不受拘束的,因而也是生动、有趣的。蔺相如的深明大义智勇兼备,廉颇的忠勇不二知错善改,信陵君的礼贤下士顾全大局,侯生的足智多谋重义轻生,周瑜的多谋善断儒将风度,曹操的自负谋略奸诈多疑……所有这些,无不充满着浓墨重彩的人文气息,无不让人心往神驰。当学生在阅读中被这些历史人物深深感动时,教师的教学,就已经走上了成功之路,同时也积累了写作素材。
文言文经过千百年时间淘洗而流传至今,是诗文中的极品,表现在这些作品中的先哲们的崇高理想、美好情操是学生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而鉴于文言文距离我们的生活较遥远而产生的字词句难以理解的特点,又不能完全放任学生自己来读。因此,教师应当不断努力,采用合理的教学策略,使教学方式生动起来,真正做到使学生由厌学到乐学,进而养成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作者单位:广西钦州市第二中学 535000)
第四篇:浅论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高效性的体现
浅论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高效性的体现
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那么,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环节中如何才能体现出高效性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环节着手:
一、要实现课堂高效,教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
备课不是单纯地编写导学案,而必须备教材、备学生,不仅要花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还要设计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在这其中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定位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高中教学而言,新课程标准设计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与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次。过去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新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导”,就是通过课前精心设计导学案,善于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点燃其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历史事件的发生的原因、概括其过程、分析其意义或影响。
教师在课前的教学目标的设计中应注重加强教学的情感性设计,实现课堂教学民主化,建立平等、宽容、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与高中历史教学而言,交往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开放、主体性凸现,个性张扬,创造性得到释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与学生一起分享理解,意味着角色定位的转移,是自己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实现自我的过程。时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赏识、期待和鼓励是学生成长的最好动力,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勇于标新立异,给学生展示自我、探索创新的机会。我们要培养的是能灵活运用知识,敢于创新勇于探索的学生,而不是只能套用知识,受固有方法的框框约束的死板的人。
二、要体现高效性,教师在课堂操作上应做到以下几点:
1、先预学后讲授。比如当下流行的“预学导航模式”就是一个典型。新授课一般要经过学生自主或合作性的学习、探究,当学生经过集体合作探究仍然不能解决某些问题、理解某些内容时,教师再在课堂上进行精讲点拨。
2、三讲三不讲。要求教师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重点讲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学生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能够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充分利用有效时间完成教学过程。
3、及时矫正反馈。学生的提高需要自己的内省和反思,更需要教师的纠正和反馈,教师应该通过检测,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将正确的信息及时地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纠正学习行为。
4、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思维能力的培养,总是从问题开始。可以以生活中的问题创设,也可以以课堂中生成的问题创设等等。一个好的问题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解题教学中对学生的思维启动也尤为重要。因此,要精心设计问题,创设问题情景,或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需要教师要有较强的质疑能力和问题设计能力。做到朱熹所说的“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无疑,至此方是长进”。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做到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根据波利亚提出的最佳动机原则,导致学生学习最佳动机的是使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材料和问题。教师在教学中的责任应该是使学生相信历史是有趣的,所讨论的问题是有价值的,学生在探索的心智活动中能找到乐趣,这样才能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劲头,积极自觉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另一方面,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习题的四大功能:教学功能、发展功能、检查功能和思想教育功能。历史习题应使学生加深对基本历史事件的理解,从而使历史事件完整化、具体化,牢固掌握所学知识系统,逐步形成和完善合理的认识结构。
5、重视课堂中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过去我们的课堂教学常常为了完成任务增大课堂容量,忽略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无形增加了学生的负担,泯灭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要千方百计设计学生学习的兴趣点。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自我探究,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对不同见解要充分尊重,对有创意的解答要加以肯定和表示赞赏,鼓励学生质疑求新,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秦始皇》一课学生的兴趣点是评价秦始皇的功与过,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组织指导学生演出情景剧──《秦始皇的自我辩解》。学生以角色带入的方法,把自己扮演成秦始皇,为自己的行为做辩解,这样学生加深了对秦始皇的历史功绩与其暴政引发的严重后果的认识。
6、合理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多媒体教学利用音频、动画、特效、音乐等丰富多彩的媒体使原本单调的历史教学变的更为生动有趣,突破、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听、视、触等多感官相结合对学生观察、想象、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产生极大的作用,可以说,采取多媒体教学手段是中学历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可以处理一些传统教学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如创设情境、展示材料和思维过程等。
但是,多媒体网络资源只能是课程资源中的一种,不能从根本上取代教师的地位。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条件、自身特点采用适当的多媒体网络资源,为教学锦上添花,而不能喧宾夺主,更不能为了追求课程资源的丰富、新奇而忽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如果从头到尾演绎网络资源的话,很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也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三、教师要适时的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这也是体现高效性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学生课前预习,课堂上尝试探索、自学等是学生课堂高效率学习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学生大量的自主性学习面前,学生学习方法是否科学就突显出来,因为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则对于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有好处,二则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会促进当下学生的学习,会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教师要对学生作以下要求,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课前预习习惯:预习不止是把书本看看,还要思考一些基本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行吗?跟以前的知识有什么联系?等等。这样,听课就有的放矢,会抓重点,攻难点,课堂自然就有效了。
2、课堂学习习惯:上课要做到“声声入耳、字字入目、动手动脑、用心学习”。要端座在凳子上,起立时要站直;听课时目视老师,重点内容课本上有的要勾画,没有的要记在课本的空白处或笔记本上;老师板书时要目视黑板;老师提出问题时积极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明白的问题要及时问老师;书写时要认真,书写解答过程要规范,要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讨论问题时要主动参与,积极发言。要集中精力紧紧围绕老师的讲课思路用心学习。
3、课后巩固习惯:坚持先复习后做题。复习是巩固和消化学习内容的重要环节,把所学知识认真复习一遍,该记忆的记住了,该理解的理解了,然后再做作业。假如每次作业都能够做到先复习,然后像对待考试一样对待作业的话,那就等于一天几次考试,就不会出现平时作业100分,正式考试不及格的情况了。总之,高效课堂教学表现为学生思维活跃、节奏紧密,导致思维能力的长足发展。如果说课前的备和课后的思是为课堂教学中教、学服务的话,那么课堂教学中教也是为学服务的,因为学是主体进行尝试、探索、自学,教是主导,起到疏引、组织的作用,所以落脚点是学。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第五篇:如何实现体育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aa 如何实现体育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马玉林(***)
摘 要:本文简述了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高效性的主要思路,包括:转变课堂授课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开展分层分类的教学;丰富课堂教学思路,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
关键词:体育课堂;高效性;提高途径
体育可以促进学生提高身体素质,还能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良好的集体协调配合能力,还能培养学生扩充知识视野,因此,体育是初中阶段开展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课程。但现阶段的很多初中学校中,都没有充分注重体育课程,而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文化课程上,导致体育课堂的教学方法僵化落后,缺乏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导致体育课程的有效性不高。高效课堂,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是对素质教育内涵和新课改理念的“实践表达”。显然,实现初中体育高效课堂对于促进初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践行新课改理念,推进初中教学体系更加健康持续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构建初中阶段的体育高效课堂的思路进行探讨,这对进一步完善新时期的初中体育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1 转变课堂授课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基础离不开学生愿意学、主动学,如果学生没有积极性去学习,那么教师讲的再好,也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要想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参与课堂,就必须要转变传统教师“一言堂”式僵化的教学模式,能够激发潜能、乐在其中。对此,新课改提出,要求学生全员、全程和全身心地参与教与学活动,学生的情绪状态要关注,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学生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之中,并能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对学习能保持较长的注意,要具有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转变课堂教学角色,比如在每节课的最后安排几分钟,让学生做小老师,去对该堂课的内容进行评价,或者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进行授课。小老师可以提问学生,也能提问老师。这样以来,学生为了能够让同学们认可自己,都会非常积极的表现,不仅提高了对知识的掌握,还能锤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现场反应能力和心理素质。2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开展分层分类的教学
高效课堂的变革意义体现在:重建教学关系,即变“教中心”为“学中心”;重建师生关系,即变“师中心”为“生中心”。那么如何真正践行以生为中心的思想呢?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尊重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分类的开展教学,让学生能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取得应有的进步。因为,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爱好兴趣、学习能力等差异很大,这种实际情况在体育学习中影响非常大,如果不能尊重这些差异,盲目的“一刀切”教学,往往会适得其反。对此,在《基
aa 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明确被提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1]。为此,教师需要在开课前充分的调查学生的具体身体素质,有什么样的体育学习基础,对哪些运动有什么特殊的爱好,身体有无疾病等方面。然后再按照学生的情况进行分组,并针对每个小组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最终,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取得最大的进步,这样的课堂其实就是高效的。丰富课堂教学思路,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只有学生愿意参与,感觉体育课堂有意思,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而传统的体育教学,仅仅只有几十分钟,学生很难在这几十分钟学到体育课程的精髓,也就自然很难形成积极参与的兴趣。为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将体育融入到学生日常休闲娱乐之中去,让体育真正生活化。比如,教师在学完掷实心球部分知识后,可以采用民俗游戏“粘五官”的游戏,让学生课下当做一种娱乐的方式:学生分组进行,把一大幅人像(上面涂满粘胶)放在距学生五米的地方,把纸团投掷在眼、耳、鼻、嘴等相应的位置上,每个学生投掷两次。这样以来,学生都很愿意参与,在说说笑笑中就提高了体育技能。再比如两人三足、猫捉老鼠、跳绳、丢沙包等等都可以作为趣味体育,融入到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过程中来。
高效课堂虽然不是一种具体的模式,但它的目标是明确的,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虽然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目的有一致的地方,但它的具体要求已经超越传统,作为教学主导者的教师必须首先改变自己,才能真正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目标,这也为下一步我们如何有效的开展高效课堂构建指明了方向[2]。也只有真正理解高效课堂的内涵,明确奋斗的目标,才能真正使初中体育课堂真正成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有利平台。参考文献
[1] 要富美.差异化教学策略谈[J].甘肃教育,2011(13).[2] 夏传峰.浅谈教师如何打造高效课堂[J].当代教育科学,2012(16).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李家堡初级中学
(邮编743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