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模块1学习点评
模块1学习点评
模块一的学习结束了,85名学员全部完成学习,但还有几位同学的行动计划作业不合格,需要再次修改。
应该说,不少老师很快就克服了远程课程学习开始常会遇到的困难,顺利地进入了学习状态。他们的做法是正确的:
(1)在“PBA班”QQ群共享下载助学导师提供资料,如《学员手册》、《PBA学习攻略》、《PBA模块一学习指引》和《导读:模块1项目学习概述》等,并仔细阅读了解学习要求和做法;
(2)反复观看课程视频模块一部分,努力学习课程内容;
(3)按照课程要求,进入模块1主题讨论区,按照讨论主题回帖;(4)根据对模块1学习的理解,完成行动计划模块1部分,并按要求修改行动计划文件名后提交。
模块一的重点是对项目学习这种教学方法的认识和理解。在模块一主题讨论区的两个主题的讨论都非常热闹。
模块一讨论主题一:“展示您是如何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整合基于项目学习的方法和技术的。”大家都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介绍了不少各自在教学中的经验和做法,不过却不对主题。其实,主题原意是通过模块一的学习,能否将项目学习的方法和技术用到课堂教学中,改变你的教学。
模块一讨论主题二:“分享您基于项目学习计划的改进。”应该说,老师们经过模块一的学习,都有一定的收获和得到不少启发,反思了自己的教学,发表了如何在自己的教学中采用一些新的做法。但是对项目学习的理解还不到位。似乎都把项目学习理解为在学习情境的创设和学习活动的设计上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我们的作业其实就是逐个模块完成行动计划的相应部分内容。如何完成“行动计划”这个作业,确实在一开始给老师们带来了困惑,对其中的内容不甚理解。有一些老师进入培训就直奔这个作业而来,以为只需完成行动计划就可以了。显然,这种做法不是正确的学习方法(我们的学生是不是也有这个毛病呢?值得我们反思)。
学习方法建议:挤出时间,静下心来,仔细研读,好好思考,参加讨论,多多交流。努力理解,再做作业。
您的助学伙伴:陈震
2013年 7月 6日
第二篇:跟岗学习教学点评
跟岗学习教学点评
礼乐中心小学
梁钊洪
短暂的一个星期跟岗学习的日子即将过去,但留给我的记忆却是深刻的。跟岗学习期间我的学习很充实,学习的内容也很丰富。跟岗学习中我们听了8节数学公开课,下面对新民小学黄雪珍的课进行点评。
课题:三年级数学《三角形的特性》 执教:新民小学 黄雪珍
优点:
(1)黄老师这节课能够让学生从旧的知识迁移到新的知识,然后三角形各部分名称。
(2)让学生自习课本,让学生知道三角形有3条高,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发现,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动机,焕发出高昂的学习热情,高质量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前提,本节课首先出示情境图,先让学生说一说情境图中的三角形,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并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激发了学生学习三角形特性的兴趣,引起学生对三角形及其在生活中的作用的思考。为让学生进一步研究三角形的特征,了解三角形的作用做好准备。建议:
(1)应该多样学生画三角形,理解三角形当中的“围成”。(2)在“围成”方面的解释有所欠缺。(3)可对三角形的稳定性多举例子。
第三篇:点评材料
2010年3月,二年级语文组所有语文教师在组长李丹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小学语文低段“随文识字”教学方法的实践研究。课题组成员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热爱孩子,教科研意识强,有一定的教科研能力,勤于思考,善于合作,工作责任心强。在四个多月的研究中,他们一直坚持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对于随文识字教学形式有一定的理解,开展多次研讨活动。年轻教师的示范公开课、课题方案的汇报、课题成果的展示、课后的评课、反思、交流、研讨,都开展得扎扎实实、轰轰烈烈,效果极其显著。他们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出适合小学低段“随文识字”教学方法的有效教学模式,走出了一条“随文识字”课堂教学之路。
第四篇:模块三学习小结与作业点评
模块三学习小结与作业点评
一、模块三的课程内容学习情况小结
大部分学员认真观看了视频教程,按要求回复了2个讨论帖,并及时按要求提交了模块三作业。不少老师在QQ群里进行讨论和交流,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理解。部分老师未能及时完成学习与讨论。
我们来具体分析模块三主题讨论的情况。一些学员的讨论帖和作业是经过自己深思熟虑的,花费了许多心血,并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而作,说得非常中肯,见解非常独到。有部分老师的帖子有应付痕迹,或相当内容从网上摘抄,或是答非所问,有些帖子因此而被判了0.1分。其实我们并不需要长篇大论或是体系完整,只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有感而发即可。每个帖子都没有所谓标准答案,只要说得真实,就可以拿到奖励的1分。
模块三讨论1“您将如何在结业作业所选教学单元当中使用“观察检查表”这种评价工具?”。是要了解对“观察检查表”的基本认识以及在您教学中如何具体使用,也是特别要求我们必须结合自己的教学来发言。有黄智慧、黄金养、徐远芝、陈海英四位老师的发言被推荐为精华帖。另有12位老师的帖子给到了3分(满分)。
模块三讨论2“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需要学会学习,请思考一下,如何在您结业作业中所选教学单元使用“班级讨论会”这种评价方法来促进学生的探究?”。特别关注是否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讨论,吴仁菲、王怡静、冯菊云、李秋香等 4位老师的发言就能给我们一些启发,值得学习。也有其他10位老师的发言说得很好,我们予以鼓励。
二、模块三作业点评
模块3的作业有两步,即第5步和第6步,目的是考察我们对各种评价方法的理解与运用能力,要求针对自己的学习主题(单元)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思考如何融入到单元教学中。
模块三有较多的老师作业符合要求,其中魏娇、李元等老师的作业会给我们很好的启发,能结合自己所选的单元写出具体的使用情况,不使用的理由也充分,有理。
魏娇老师作业第五步:在您的单元中,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日记、作品与展示等评价。
魏娇老师作业第6步:更多的评价(模块3第4节后完成)
非正式的讨论、自评、互评、观察、讨论会等都可以作为评价计划中的重要组织部分。描述您将如何在单元中包含这些评价。
李元老师作业:第五步:在您的单元中,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日记、作品与展示等评价。
李元老师作业:第6步:更多的评价(模块3第4节后完成)
非正式的讨论、自评、互评、观察、讨论会等都可以作为评价计划中的重要组织部分。描述您将如何在单元中包含这些评价。
这两步问题出现最多的是不能很好地结合自己的学习主题(单元)说明清楚评价方法的作用,有些作业只是少部分有这样的问题,有些则是比较突出。
另一个明显的问题是对思维导图的误解,有的老师把KWLH表作为思维导图,有的老师没有从评价作用上来使用思维导图,还有比较多的而且是如出一辙的把“构建思维导图过程”作为评价了,这部分作业内容太相似了。
五、作业修改建议
我已将作业批改情况表在通知公布提供给大家,也发布到群共享里。请大家检查。我们建议大家按照学习指引的要求和刚才的点评,对照自己的作业进行修改,将修改的部分用蓝色字体标示,并按照作业命名规则正确命名保存。
为便于大家进行作业修改,我们不会在批改作业的同时在平台上登录各模块成绩,只有在课程结束时才进行成绩登记。
同样,我们也不直接将评语在批改评语处填写。但我们会进行作业点评,允许大家进一步修改。
仍有部分学员作业没按指引的要求给作业命名。部分学员未能按时完成作业,平台超过设定的时间将会锁定,届时作业将无法再提交。
我们期待着优秀作业的不断出现。
您的助学导师:李绮萍
2013年6月21日
第五篇:大学数学学习参考书点评及心得体会
大学数学学习参考书点评及心得体会
关于自学数学(一)
现代数学的一大特色即是已经完全建立了一套自己的表达方式。没有一个学科象数学这样创造了这么多的概念。现代数学的传播的一大困难也在与此,要向一个非本行(哪怕是数学里另外一个分支的专家)解释清楚一个概念恐怕也要费上半天口舌。但在另外一方面数学是如此有用,而且数学的抽象性使得一个数学观点往往可以表征其它学科的许多看似毫无关系的对象。所以现代数学还是挺值得一学的。自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自学数学。从动机上说,如果是想系统学一下大学数学系的课程的话。我的建议还是跟班听课,这比自己找书看要省力的多。在可以考虑的书籍方面,以前上海科技出版社出过一套 1.“大学数学自学丛书” 应当说编得是不错的。至于具体该怎么学,这里我不敢多说,建议参考 2.赵慈庚,朱鼎勋
“大学数学自学指南” 赵先生是上面那套书的主编,这本书基本上以上面那套书为蓝本,也给出了一些参考书。关键是对每一门课的具体内容都有一个详细说明。好象是高等教育出的。
数学分析-高等数学(一)
从数学分析的课本讲起吧。复旦自己的课本应该可以从六十年代上海科技出的算起(指正式出版),那本书在香港等地翻印后反应据说非常好,似乎丘成桐先生做学生的时候也曾收益与此。到90年代市面上还能看到的课本里面,有一套陈传璋先生等编的,可能就是上面的书的新版,交大的试点班有几年就拿该书做教材。另外有上海科技版的欧阳光中(谷先生的连襟),秦曾复,朱学炎三位编的课本,好象后来数学系不用了,计算机系倒还在用.那本书里面据说积分的第二中值定理的陈述有点小错。总的说来,这些书里面都可以看到一本书的影子,就是菲赫今哥尔茨的“数学分析原理”,其原因,按照秦老师的说法,是最初在搞教材建设的时候,北大选的“模本”是辛钦的“数学分析简明教程”,而复旦则选了“数学分析原理”。后来自然有欧阳先生和姚允龙老师的那本数学分析。我不否认那是一种尝试,但是感觉上总有点别扭。以比较新的观点来看数学分析这样经典的内容在国际上的确是一种潮流,但是从这个意义上说该书做得并不是非常好。而且从整体的课程体系上说,在后面有实变函数这样一门课的情况下是否有必要引入Lebesgue积分值得商榷。
数学分析-高等数学(二)
下面开始讲一些课本,或者说参考书: 1.菲赫今哥尔茨
“微积分学教程”,“数学分析原理”.前一本书,俄文版共三卷,中译本共8本;后一本书,俄文版共二卷,中译本共4本.此书堪称经典。“微积分学教程”其实连作者(莫斯科或者列宁格勒大学的教授,门下弟子无数,包括后来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著名数学家Kantorovitch)都承认不太合适作为教材,为此他才给出了能够做教材的后一套书,可以说是一个精简的版本(有所补充的是在最后给出了一个后续课程的简介)。相信直到今天,很多老师在开课的时候还是会去找“微积分学教程”,因为里面的各种各样的例题实在太多了。如果想比较扎实的打基础的话,可以考虑把里面的例题当做有答案的习题来做,当然不是每道题都可以这么办的。如果你全部做完了那里的题目然后考试的时候碰到你做过的可别怪我。毫无疑问,这套书代表了以古典的方式处理数学分析内容(指不引入实变,泛函的观念)的最高水平,考虑到在中国的印数就以十万计,可能在世界范围内也只有Goursat的书可以与之相比了。这两套书在理图里面都有。2.Apostol “Mathematical Analysis” 在西方(西欧和美国),这应该算得上是一本相当完整的课本了,在总书记库里面有。3.W.Rudin “Principles of Mathematical Analysis”(有中译本:卢丁“数学分析原理”,理图里有)这也是一本相当不错的书,后面我们可以看到,这位先生写了一个系列的教材。该书的讲法,(指一些符号,术语的运用)也是很好的。这里附带说一句,因为在理基里面当年念的是后来复旦出版社出的秦老师和余跃年编的“高等数学”,虽然我一向认为该书编的很是不好,但是在这里想引秦老师的一句话,希望能对非数学专业的ddmm有所帮助:就是学完“高等数学”以后,可以找一本西方advanced calculus水平的书来看,基本上就能够达到一般数学系的要求了。当时秦老师曾特别指出Rudin的书。说到Advaced Calculus,在这个标题下面有一本书也是可以一看的,就是L.Loomis和S.Sternberg的Advanced Calculus,其第一版在总书记库里面有不少,第二版在理图外国教材中心有一本,系资料室是不是有不清楚。这本书的观点还是很高的,毕竟是人家Harvard的课本。
数学分析-高等数学(三)
4.“数学分析”(北大版)方企勤,沈燮昌等 “数学分析习题集”,“数学分析习题课教材”.北大的这套课本写得还是可以的,不过最好的东西还是两本关于习题的东西。大家知道,吉米多维奇并不是很适合数学系的学生的,毕竟大多是计算题(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地方是那套被广大教师痛骂的习题解答其实有一个题的第二小题是没答案的,原因好象是编书的人也没做出来,好象是关于级数收敛的一个题目)。相比之下北大的这本习题集就要好许多,的的确确值得一做.那本习题课教材也是很有意思的书,包括一些相当困难的习题的解答,96年那会理图里面有一本,现在不知道怎么样了。
5.克莱鲍尔“数学分析” 记得那是一本以习题的形式讲分析的书,题目也很不错。理图里有。
6.张筑生“数学分析新讲”(共三册)我个人认为这是中国人写的观点最新的数学分析课本,张老师写这书也实在是呕心沥血,手稿前后写了差不多五遍.象他这样身有残疾的人做这样一件事情所付出的是比常人要多得多的。以致他自己在后记中也引了“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在这套书里,对于许多材料的处理都和传统的方法不太一样。非常值得一读.唯一的遗憾是,按照张老师本人的说法,北大出版社找了家根本不懂怎么印数学书的印刷厂,所以版面不是很好看。理图里有。
7. 数学分析-高等数学(四)下面的一些书可能是比较“新颖”的.7a.尼柯尔斯基“数学分析(教程?)” 理图里有,是清华的人翻译的,好象没翻全。那属于80年代以后苏联的新潮流的代表,不管怎么说,人家是苏联科学院院士.7b.“数学分析” 忘了是谁写的了, 也是苏联的,莫斯科大学的教材。理图里面有第一卷的中译本,分两册。那里面从极限的讲法(对于拓扑基的)开始就能够明显得让人感觉到观点非常的“高”。没记错的话,应该是E.卓里奇
8.狄多涅“现代分析基础(第一卷)” 那是一套二十世纪的大家写的一整套教材的第一卷,用的术语相当“高深”,可能等以后学了实变,泛函再回过头来看感觉会更好一些。可惜这套书只有一二卷有翻译
9.说两句关于非数学专业的高等数学。
这里强烈推荐理图里面几本法国人写的数学书。因为在法国高等教育系统里面,对于最好的学生,中学毕业以后念的是两年大学预科,这样就是不分系的,所以他们的高等数学(比如理图里面有J.Dixmier院士的“高等数学”第一卷)或者叫“普通数学”(理图里面有一套书就是这个标题),其水平基本上介于国内数学系和物理系的数学课之间。另外,我记得徐利治有一本数学分析中的方法什么的书很好,不厚,名字不记得啦。
数学分析-高等数学(五):
10.再补充一个技术性的小问题。对于函数项级数收敛,一致收敛是充分而非必要的,有一个充要条件叫“亚一致收敛性”,在“微积分学教程”里面提了一句,其详细讨论,似乎仅见于鲁金(Lusin)的“实变函数论”里面,总书记库里面有。
11.华罗庚先生的“高等数学引论”第一卷
这套书(其实没有完成最初的计划)是六十年代初华先生在王元先生的辅助下对科大学生开课时的讲义。那时候他们做过一个实验,就是一个教授负责一届学生的教学,所以华先生这书里面其实是涉及很多方面的(附带提一句,另外两位负责过一届学生的是关肇直先生和吴文俊先生)。也是出于一种尝试吧,华先生这书里面有一些不属于传统教学内容的东西,还包括一些应用。可以一读。理图里有。
12.何琛,史济怀,徐森林 “数学分析” 这应该是科大的教材,虽然好象影响不是很大,我本人还是很喜欢的,高一的时候第一次学数分就是用的这套书,感觉是条理清晰,配的习题也很好。印刷质量也相当不错。可惜的是学校里面没有,所以放在最后。
关于数学分析的习题,还有一本书,就是G.Polya(波利亚),G.Szego(舍贵)“数学分析中的问题和定理”在学习数学分析的阶段,可以考虑其第一卷的前面一半,后面就全是复变的东西了。该书的内容还是非常丰富的。在历史上,这是一套曾经使好几代数学家都受益匪浅的经典著作。这套书的一个好处就是题目难归难,后面还是有答案或提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