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大学生作弊的原因及危害
08品牌管理 20081223413 唐巧凤
浅谈大学生作弊的原因和对策
一、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
1、部分大学生对考试抱有作弊的依赖的心理,这是自我意识薄弱的一种表现。当代大学生多数为独身子女,称为“被抱大的一代”,由于从小家庭、学校包办过多过细,他们对人生观、价值观缺乏思考,自我意识薄弱。自我意识薄弱的个体,往往没有一个健全的人格,会导致一部分大学生对是与非、对与错不加分析,不以考试作弊为耻,在他们的世界里:作弊是他们应对考试有效的可依赖的手段,对考试作弊有一种习惯性的强烈依赖心理。
2、少数学生跨入大学后,对自己放松了严格要求,学习失去了目标。平时怕吃苦,学习不努力,到了期末考试就动歪脑筋,利用各种手段进行考试作弊,想用投机取巧来坐享其成。这种心理也会使大学生轻视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学习恰恰是大学生在大学的主要任务,这势必会对以后的工作产生消极影响。
3、“利益心理” 是考生考试作弊的另一作弊心理。很多大学生上到大学就把学习丢开,将大多数精力投资在其他方面,完全颠覆了大学学习的目标。长久的疏于学习,专业知识不稳固,到考试时心中无物,心中惶惶然,又不甘成绩不及格重修补考,认为这丢脸无法面对身边人,也怕影响今后的就业,因此,打起作弊的主意。当然也有一些是因为学习基础差、身体健康欠佳等原因而没有掌握稳固的知识,为了不至于不及格重修补考,也以作弊为手段达到及格的目的。其影响可想而知。
二、解决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对策及建议
1、从学生主体入手进行多方面教育与辅导
(1)深入诚信教育,树立正确观念。诚实和信用是做人的根本,是现代社会的道德标杆。遏制大学生作弊行为,思想政治教育应放在首要地位,必须从学生的思想上消除由于客观和主观造成的错误认识,才能杜绝学生在考场上作弊。首先,加强传统道德教育和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深度,从大学生的思想深处,强化其道德观念,真正从思想上培养诚实守信的新时代大学生。第二,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形成健全的“三观”,使其能主动乐观地迎接挑战。第三,加强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的管理与培养,起到积极有效的模范带头作用。
(2)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动力。大学里学习目标的明确是至关重要的。明确的学习目标有利于学习动力的的提高和学习热情的激发。大学的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被灌输和积累,而是学会学习、掌握自学的技巧。考试只是检查我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大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学习,只有学会学习,遵循学习的规律,做到循序渐进、厚积薄发,才能使自己树立自信,笑对考场,而不用依赖作弊。
(3)对考试要有正确的认知,理智看待考试结果。很多大学生对考试的本身以及考试不及格等引起的后果存在错误的认识,认为考试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考试失败就意味着人生的失败、考试失败会对不起父母朋
08品牌管理 20081223413 唐巧凤
友、一次考试失败就意味着前途就彻底黯淡等等,种种的认知偏差都需要我们不断的去转变和矫正。大学生如果能合理的转变自己绝对化的、以偏概全的认识事物的模式,那么,他就能够有很好的心态面对考试及面对考试的结果。
(4)做好考试期间的良好心理维护和保健。很多大学生在考前有考试焦虑、怯场甚至晕场等心理问题,所以做好考试期间的心理维护。可以通过自我鼓励、科学用脑、劳逸结合、加强运动、焦虑时转移注意力、积极咨询求助等一系列心理自我保健、心理咨询或者心理治疗的方法来达到良好的效果。确保以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去参加考试,从而避免作弊念头的产生发生。
2、学校作为教育的主体应当多方面入手进行改革以遏制考试作弊的发生
(1)改革陈旧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应试教育”的特点是以考试分数来衡量学生的优劣,把分数作为升学、评奖等依据,使得许多学生为考试而学习,过分计较考分的高低,背上了沉重的思想负担。《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全面地阐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提出高校培养学生必须重视综合素质的提高,“倡导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和宽松的条件,克服只重视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的倾向”。按照这些要求,彻底改革一些陈旧的教学方式势在必行。只有遵循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研究适应新时期的新教材、教学方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为走出考试作弊长抓“不止”的怪圈创造条件。
(2)改进考试形式,建立科学评价。目前个高校的考核方法单一,不能全面、准确的衡量学生的学业水平,应根据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特点和检查评价的需要,采取灵活多变的考核方法。除闭卷笔试外,还可适当采用开卷、口试、实际操作等形式。同时,将平时表现与期末考试成绩有机的结合起来,真正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能力培养的目的,要让学生知道考试分数不是衡量学生全面发展的唯一标准,大学教育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启发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在考试管理中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考试管理的规章制度。考试时选派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教师担任监考。考试过程中监考人员要严格遵守监考职责,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违纪和作弊大学生不纵容、包庇。考试后,对出现的作弊行为依据学籍管理规定及时处理。
(3)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学水平。学生的人格塑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本身的人格影响,所谓“身正为师,德高为范”。因此,通过教师的高尚道德情操,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和严谨治学的模范作用,影响和带动学生端正学风和考风。同时,教师的教学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热情和学习积极性,要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要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启发、调动学生自觉地去学习、去思索、去研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从根本上减少考试作弊现象的发生。
第二篇: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危害及预防
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危害及预防
尽管各高校在考前教育中都一再强调考试纪律,并对学生考试作弊制定有严厉的惩治措施,但学生考试作弊仍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是不容我们教育工作者回避的一个问题,因此,加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与思考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考试作弊的危害
1.破坏了公平竞争的规则,使考试的衡量功能无法正常发挥。在目前的教育、教学体制下,考试作为教学活动的一个环节,仍是衡定、评判、甄别学生学业成就的一个重要手段。考试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一种竞争活动。学生可通过考试成绩、通过自己成绩与他人成绩的比较获取对自己学习效果的评价。但参与竞争就要遵守竞争规则,要想在竞争中获胜,就要养成正确的竞争心理,正确看待付出与得到的关系,在过程与结果之间把更多的心思、精力、努力放在过程上,要看重分数,更应看重自己为取得好分数做了哪些努力,分数是如何取得的。而考试作弊从根本上践踏了竞争规则。作弊者既然参与了竞争活动,想在竞争中取得好结果(或者说避免坏结果进而免除惩罚),却又为如何逃避竞争规则的束缚、逃避惩罚而费尽心机,这种作弊行为破坏了竞争规则,践踏了公平竞争赖以存在的基础,也使得考试的衡量功能无法正常发挥。学生走出校门后将不得不面“对和参与各种各样的竞争,因此,在学校养成良好的竞争心态和竞争品质,尤其是对竞争规则的遵守、对做人信誉和诚实品性的珍视就显得尤其重要。投机、作弊行为在丧失个人诚信的同时,也将失去竞争与发展的机会,更有触犯国家现行管理体制或者法律的危险。
2.养成学生的冒险和侥幸心理。
各个学校的学生管理规划中对考试作弊都制定有明确而严厉的惩治措施,学生明知不应为、不可为而去冒险,这种漠视规则规范、挺而走险的行为对学生贻害无穷。在学校践踏学校管理规范,走出校门后就可能漠视法纪法规,乃至以身试法。考试作弊只可能有两种结果:被发现受到严惩或侥幸“成功”、靠不正当的手段得到了本不应该得到的结果,避免了学业上的“失败”和学校的惩处。无论是哪一种结果,都会对学生的身心产生消极而恶劣的影响,受到严惩会伤害学生的自尊,使学生多年求学的努力付诸东流,甚至会影响到学生的一生;侥幸“成功”则可能为将来走向社会后在更广阔的领域采取不正当手段竞争、投机、欺诈乃至犯罪埋下隐患。在整个作弊过程学生都承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考试作弊的过程与结果对作弊者身心的危害是不可小视的。
3.混淆是非,面临道德上的“两难”,使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落空。考试作弊不仅意味着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在作弊者本人身上的失败,同时也使班里其他同学面临道德上的考验。其他同学对待考试作弊只可能有三种选择:予以制止或检举揭发,视而不见漠然待之,或给予配合和帮助。按照我们多年的教育,学生理应选择第一种做法,但实际上,选择第一种做法的同学极其少见,大多数学生会视而不见、漠然待之。这表明学生在有意无意中学会了对“不正确”、“不合规定”、“不守规则”等欺诈与作弊行为的容忍与宽容。对“是”的坚持、认同与对“非”的否定、排斥是相对而言的,如果没有坚持、认同“是”的社会氛围,也就谈不上对“非”的否定、排斥,也就不会有人再去坚持和伸张正义。第三种选择“给予配合和帮助”就更让人担心和深思了。明知不对、不合规定,不仅不去制止,还予以配合和帮助,不论出于何种原因考虑,从道德要求来看都是混淆了是非,在价值评判上迷失了方向。因此,考试作弊危害的不仅是作弊者本人,它使所有的学生都面临道德上的考验。由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社会中有那么多的人学会了对种种不正之风、不合规则之事的淡然、宽容乃至不知不觉地加入其中了。
4.严重败坏学校的学风,损害班集利益。
好的学风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人所共知的,甚至有的教育学者提出,大学生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熏”出来的,因为“熏”出来的言语、行为、思想观念大都是自觉的、发自内心的。大学教师严谨治学的态度、渊博的学识、独到的见解、对真理与崇高的追求、对学生的关爱乃至其高尚的人格扭力与情操等都是影响学校学风最重要的因素,有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的学习风气。良好的学风对学生的导向和陶冶作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吸收着人类知识精华,对学生价值观和行为倾向性的形成以及心灵情感的升华等都起着积极而深刻的影响。考试作弊则是对良好学风的污染和败坏,是对学校正面教育的亵读与践踏。靠作弊获取高分,这种现象会让那些凭勤奋、努力和真才实学取得好成绩的学生觉得“吃亏”和“不公平”,会让一些学生在投机取巧、侥幸成功与勤奋努力、诚实守纪的矛盾与冲突中或无所适从,或铤而走险。这与我们教育工作者要精心营造的校园文化氛围和学习风气的背道而驰,是对学校良好校风和学风的严重污染与破坏。
考试作弊严重损害班集利益,首先,考试作弊严重违背了班级同学之间的公平、公正的原则,破坏了学生之间与老师之间的相互信任关系;其次学生考试作弊损害班级班风和班级形象,尤其是在全校其他班级之间起到了“反面”作用,一损俱损 一荣俱荣,也许班级其他同学很努力也做出过很多成绩,但因为考试作弊同学的全校通报与行政处罚导致班级形象在学工系统及任课老师心中大打折扣,一颗老鼠屎搅坏一锅汤,班级荣誉感受挫,一切努力会因为少数人的错误“功亏于溃”。
二、考试作弊的预防
1.加强考前教育和引导,使学生正确认识考试和考试作弊。预防和制止考试作弊不能只靠简单的说教和严厉的防范与惩处,而应把更多的心思和精力放在对学生的道德法纪教育上,尤其是考前的教育与引导要启迪学生心灵、提升其认识水平和精神境界。通过教育与引导,使遵守法纪和规范、拒绝作弊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学校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学生围绕相关问题展开思考和讨论。如“现代社会需要我们具备什么样的竞争品质”、“应该如何看待考试和考试成绩、如何对待学业上的失败”、“优秀大学生的标准应包括哪些方面”、“做人应珍视哪些方面”、“我怎样看校纪、校规”等诸多与考试和学业成绩相关的问题,使学生在讨论中澄清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另外,配合考前教育的各种橱窗、板报、横幅等校园文化与氛围的营造也是对学生加强教育与引导,杜绝考试作弊的有效措施。
考试作为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效与结果来促进教师更好地教和学生更好地学。教育中应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考试,把考试作为自我检测的手段,通过考试来自觉总结、反省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绩效以及付出努力的多少。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考试成绩,一个人的素质包括很多方面,考试成绩决不是评定、鉴别学生水平高低的唯一标准,绝不能为了好的成绩而丧失做人的原则和标准。考试作弊反映的是学生的品质问题,如何对待自己和他人的学习成绩,体现了学生素质的高低。高等院校担负着为社会输送人才的重任,而一个合格的人才首先必须是诚实守信的,弄虚作假是决不能容忍的;学校的职责就在于为学校创造一个自主活跃而又公平的学习环境。正确对待考试,杜绝考试作弊正是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进取、求实而又公平的学习环境。
2.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待考试作弊,做好考试改革。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一种教育观念,强调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于一体,强调由知识到能力的转化;并且把人格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以及求学、为人处世基本态度的形成放在突出的位置,即更重视“做人”的教育。作弊是与素质教育的要求背道而驰的,使学生在道德上陷入茫然和两难。成绩固然重要,但“做人”更为重要,立信为人,无信则不立,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失足,你可以马上恢复站立,失物,你可以找回或赚回,但是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烽火戏诸候败国,假冒伪劣败商,忘恩负义违背婚姻誓言败家,骄傲和欺骗败友,一件小事、一次不经意的失信,可能会毁了我们一生的名誉,一次作弊,败坏就是学风和班级荣誉,更损害了你诚实努力,踏实认真的做人准则。
第三篇:大学生作弊的心理原因及对策
1、依赖心理
依赖心理而作弊,是因为大学生自我意识的薄弱。当代大学生多数为独身子女,称为“被抱大的一代”,由于从小家庭、学校包办过多过细,他们对人生观、价值观缺乏思考,自我意识薄弱。自我意识薄弱的个体,往往没有一个健全的人格,会导致一部分大学生对是与非、对与错不加分析,不以考试作弊为耻,在他们的世界里:作弊是他们应对考试有效的可依赖的手段,对考试作弊有一种习惯性的强烈依赖心理
2、功利心理
有的学生想考个好成绩,在奖学金评比中占优势,那奖学金,不仅是金钱的诱惑,还可以为以后工作多一份筹码。有的学生甚至把帮助别人考试作弊当成社会交换的筹码,通过帮助别人作弊、充当代考的“枪手”等,达到获得别人尊重、情感、某些承诺甚至获得物质利益的一种方式,是典型的急功近利的心理作用的表现。
3、虚荣心理
有些学生平时表现不错,有的是学生骨干、有的是历年奖学金获得者,他们考试作弊不是为了过关,而是为了得到更高的分数以便保持荣誉和评奖评优,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4、盲从心理
由于目前的社会还缺乏一个健全的诚信体制和诚信环境,导致考试作弊在很多高校成为一种客观的存在,而且为数不少。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都有一种“趋众心理”。看着很多人在作弊,有的大学生也会趋之若骛、“赶趟时髦
5、投机心理
少数学生跨入大学后,对自己放松了严格要求,学习失去了目标。平时怕吃苦,学习不努力,到了期末考试就动歪脑筋,利用各种手段进行考试作弊,想用投机取巧来坐享其成。
6、讲义气心理
这类学生自身学习成绩相对较好,但是性格里有一股很强的同情心和侠义之气,是非不分,仅凭义气。面对同学的“求助”,不加思考,慷慨地伸出“友谊”之手,岂知害人害己。究其原因,是把考试当儿戏,对作弊的危害性认识不清
7、冒险心理
有些学生由于学习态度和基础较差,几个学期下来,成绩趋弱、面临退学,这时面对家庭和前途的压力,会自动产生作弊的冒险心理
8、不平衡心理
有些学生看到别的同学考试作弊轻而易举,尤其还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使得一些学习努力的反而不如考试作弊的,这些学生就感到考试成绩不公平,产生心态不平衡,进而也加入到考试作弊的队伍之中
(1)竞争心理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与合作相比较,在没有特别的行为干预下,人们倾向于优先选择竞争性行为方式,著名的“囚犯两难”实验有力地验证了这一结论。囚犯两难实验的过程是分别审问两名共案囚犯,双方彼此不知对方反应,若双方均不认罪,则可能都获得释放,若一方认罪,则可能减轻判罪,而使对方被加重判罚,在这一实验中大多数囚犯选择了自己认罪,力求减轻判罚,即选择竞争性的行为方式。在考试这一行为中,某一个体的作弊行为及其后果,会对其他个体产生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某一个体就会担心其他人通过作弊行为获利而危及自身的利益,解决这一顾虑的措施只有两种,一是群体合作,公平考试。二是选择各自的竞争性行为。依据上述的观点,竞争性行为的选择将是首选措施。因此,在考试中担心他人通过作弊而获利,全体也将倾向于选择考试作弊这一行为方式,这一观点解释了大多数的作弊大学生在对其行为进行说明时的一个共同观点:即由于他人作弊而自己作弊。可见,在大学生群体的考试活动中,若一个作弊将引起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大学生群体间的竞争心理也是引起考试作弊的一个重要原因。
(2)从众心理
一些大学生开始并不认为考试作弊是应该的,也不打算作弊。可这样的结果却是:自己的成绩不如作弊的。有的同学还说这是“没本事”,更有甚者,竟然有的同学靠作弊得来的成绩获得了奖学金。于是产生了“不作弊白不作弊,作弊成功就是自己的本事”的思想,行动上也改变了自己的初衷,加入了作弊的行列。据调查,大学生持“人家作弊,自己不作弊吃亏”心理而作弊的比例为12.55%。
(3)侥幸心理
在考试的过程中,大学生和监考教师所获得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就是说大学生作为考试的主体,掌握大量的信息,因为教师所采取的预防作弊的措施,大学生都知道,而大学生的作弊方式却是多种多样的。信息不对称使得处于信息优势地位的考生有可能产生机会主义的倾向,即为了获得更有利于自己的条件,实现其功利最大化目标,可能铤而走险选择作弊。
(4)虚荣心理
部分大学生过分看中分数,爱慕虚荣,担心考试考不好,被别人瞧不起;担心考得太差影响评优;担心分数太低,出去找工作时用人单位不看好。他们冒着违纪违规的风险作弊,以满足个人欲望。存在这种心理的不仅包括成绩不好的大学生也包括成绩好的大学生
(四)学生个人心理原因: 学生自身的心理因素是考试作弊的最主要原因。这主要体现为学生在思想上不能正确对待学习、方法上不能正确把握和心理上的不成熟等。
1、侥幸心理。凡是考试作弊被抓获的学生都承认他们作弊时存在侥幸心理,虽然都知道作弊是学校禁止的行为,一旦被抓就要处分,但他们总希望自己碰上好运。
2、虚荣心理。高校一般每学年进行一次奖学金的评比和综合测评名次排列,这些关键都是看考试成绩。尽管,有些学生成绩不差,但为了保持自己的优势,满足高人一等的虚荣心理,从而选择作弊这一捷径。
3、从众心理,也称为“不平衡心理”。一些学生开始并不认为考试作弊是应该的,但发现周围作弊的同学成绩比自己好,甚至评到奖学金,也就挤身于作弊行列。据调查,大学生中持“人家作弊,自己不作弊吃了亏”的心理
而作弊的占12.55%。
4、赌博心理,也称为“冒险心理”。一些学生对竞争的长期性认识不足,对能力的理解存在偏差,入学后不是关注掌握真才实学,而是千方百计为了获取文凭与学位,因此在学习上是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时间来不及,也只有孤注一掷,想方设法地考试作弊,“不成功便成仁”!在这种心态下,考试作弊这种知识盗窃行为不再是耻辱,而是一种本领、一条捷径。
5、同情心理,也称为“义气心理”。具有同情心理的学生大都是学习成绩比较好、碍于同学面子而协同作弊的学生。据有关调查,因“碍于情面,无法拒绝”而协同作弊的大学生比例为 9.51%。在考试时向别人伸出援助之手,不仅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
6、过关心理,也称为“利益心理”。有些学生认为进了大学就端上铁饭碗,平时不努力学习,在学校里混日子;另一些则由于学习基础差、身体健康欠佳等原因,学习起来很吃力。到了考试的时候,他们害怕成绩不及格会受到家长和老师的责备、同学们的白眼及影响今后的就业等,便想以作弊的方式达到及格的目的,即所谓的“分不在高,及格就行”。
7、逆反心理。有些同学对学习和考试非常厌倦,或是对老师非常反感。学校明文规定考试不得作弊,一部分大学生就偏要作弊,并以此为荣,主要表现为“你不让我抄,我偏要抄,看你能把我怎样?”。
8、表现心理。有些同学为了在同学面前显示自己的“勇敢”,从而以考试作弊来让别的同学佩服,主要表现为“你们都不敢抄,看我怎么样!”。
9、怀疑心理。有些同学对自己信心不足,想通过核对答案或翻看书籍等作弊手段来验证自己做题的正确性,主要表现为“我对自己没信心,总怀疑自己做得不正确”。
10、猎奇心理。有些同学对考试作弊非常好奇,很想通过此举来体验生活,主要表现为“考试作弊真好玩,我也试一下”。
3.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调整心理偏差
道德教育不是形式,是要实实在在地对大学生起作用,把外部控制内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行为,注意道德活动的实施,使大学生认识到作弊是一种可耻的行为。注意从平时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任用具有良好德行的教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讲授思想道德知识;举办各种关于思想道德建设的活动,使每个大学生都认识到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任何时候都应该遵守这一美德;另一方面,诚信教育要求教师应当起到模范作用,以身作则,做学问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只有在诚信的环境中,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大学生。
第四篇:浅析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
当今社会大学生考试作弊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本文围绕这个问题,对大学生做比现象进行了原因分析。其中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社会评价体系不科学;学校考核制度有待改善学校确定;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不合理;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没有抓住重点,顾此失彼;虚荣心强,希望通过高分数来证明自己的实力;错误的思想认识;意志力不坚强,对考试抱有侥幸的心理。针对以上原因,本文给出了防止学生考试作弊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考试作弊;原因分析;措施
正文
一、背景及意义:
从古至今,读书都被人们认为是很有出息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万般皆下品唯有度数高”。因此读书人在人们心中的形象是崇高的。因此考试就作为检验读书人才学深浅的一项指标。随着改革开放的风起云涌,高考制度的恢复,许多人都向往着考大学。因为大学的一张毕业证书就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虽然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现在的大学毕业证书还不足与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但是具体来说,大学毕业证书也是一个人寒窗苦读十几年的见证,也是毕业生进入企事业单位的必备条件。因此,这也是许多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之一。
思想品德教育在我国一直被放在全部教育的首位,它是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大学阶段是大学生道德学习和道德建设的重要时期,是养成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关键时期。大学生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力量之一,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关系到我国现代化事业的成败,关系到能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考试的诚信做为衡量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标准,对大学生今年后的发展尤为重要。因此抓好大学生诚实考试这行种行为,有利于大学生今后的发展,从更长远的方面来说,也有利于国家的发展。
二、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现状
目前,大学生考试作弊已成为学风建设中一个越来越突出的问题,可以说,在校园所有违纪行为中,考试作弊所占的比例是最高的。据调查在某所重点高校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562名大学生中的抽样调查,有3.04%的大学生承认自己在大学期间“有过作弊行为,曾被行政处分”;有27.76%的大学生承认“有作弊行为,未被发现”;还有10.65%的大学生承认“有作弊企图,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付诸实施”。可想而知,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实际比例远不止于此。为什么大学生考试作弊之风屡禁不止?
若让这种风气长期存在,高校怎能完成培养人、塑造人、为21世纪输送合格人才的重任?因此,对大学生考试作弊这一现象进行分析与思考,并找出杜绝大学生考试作弊的良策是很有必要的。
三、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分析
调查表明,大学生考试作弊问题的成因比较复杂,既有外部大环境的影响,又有学生自身心理因素等多方面的原因,同时科技的发展也为学生作弊提供了便利条件。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外部原因
1、社会评价体系不科学。由于从幼儿园到大学,学生就一直被这样的思想观念影响着,考试考高分了就是好学生,在她们的生活经验中,只要考得好成绩就能受到家长和老师的表扬,考不好就会被别人扣上不爱学习的学生,在这样的思想观念的影响下,一些心理素质比较差的学生就会把考试成绩看得很重要,因此他们会千方百计的想提高考试分数,即使是作弊也在所不惜。再者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人们的价值观逐渐在变。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正逐渐深入人们心中,也使得一些大学生无心学习,考试的时候没复习好为了不挂科就铤而走险作弊。
2、学校考核制度有待改善。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围绕着考试进行,平时测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使学生应接不暇,学生逐渐形成了学习目标就是为了考试过关的思想,着重死记硬背,忽视了学习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授课不注意学生对内容的全面掌握,而将讲解重点放在考试范围内会出现的问题。考试形式单调,考试内容呆板,命题教条,仅凭一张试卷和分数就决定着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在这种应试教育模式下,教师和学生都会出现应付的心态。
3、学校确定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不合理。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但目前学校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考试分数是评价学生学习能力和教学质量主要标准。很多本科院校规定,大学英语四级成绩达不到学校规定的分数线,学校不授予学士学位。
(二)内部原因
1、目标不明确。之前读中学的时候,很多人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那就是考上好的大学。但是如今他们的目标实现了,上了大学潜意识就对自己放低了要求,与此同时,他们也没有了明确的目标。在学习上也没花太多的功夫,考试的时候因为平时没学好,不懂得时候为了不挂科,只好冒险作弊了。
2、没有抓住重点,顾此失彼。许多大学生在大学期间都会担任社团的负责人,或者是学生会的干部。由于平时活动比较多,吧大多数空余时间都用在社团活动上,学习时间少了。
3、虚荣心强,希望通过高分数来证明自己的实力。有些中学时期是班上的学习尖子的学生,平时备受老师和同学的关注。上大学以后由于一山更有一山高,在学习成绩
很好的同学面前,他们也也会显得默默无闻。因此,他们作弊是为了获取高分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4、错误的思想认识。很多大学生对考试的本身以及考试不及格等引起的后果存在错误的认识,认为考试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考试失败就意味着人生的失败、一次考试失败就意味着前途彻底黯淡等等。更有一部分学生自从进校门的那天起就只一心只冲着成绩,班上的各种活动一律不参加,一门心思就想考试得第一,但是大学的学习毕竟和高中不一样,经过一两次的挫折之后,这些学生选择作弊的可能性就很大了。调查表明还有少部分人舞弊则是为了拿奖学金,这种人在被调查者中只占5.5%。有此种心理的大学生大都处在成绩中上水平,拿奖学金有点困难,但为了能得到奖学金,就选择作弊。
5、意志力不坚强,对考试抱有侥幸的心理。考场上看到别的同学作弊而没有被抓,自己也会抱有侥幸的态度,只要自己小心一点,也不至于那么倒霉就被抓。
四、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危害
作弊是不好的大家都知道,但是作弊究竟有什么害处呢?在我认为学生作弊不仅对自身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甚至对学校,家庭更广泛的来说对国家的发展也有影响。
学生考试作弊,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一种习惯,对作弊就有了一种依赖性。如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就降低,也就没有了对知识的探索的精神。那么学生在大学里面最佳的学习机会也就浪费了。这对学生要以后的发展很不利。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爸爸妈妈送子女上大学,无非是想要他们的儿女在学校学多一点有用的知识,以后也不用为他们的生活担心。但是如果子女不把握好在学校学习的机会,毕业以后出去可能找不到工作,有的甚至还要父母亲养着。那么这就是家庭的不幸了。
学生毕业以后能否找到工作,学生找到工作的比例对学校都有一定的影响。此外,学生的整体学习氛围也是学校在社会上的标志。因此学生考试作弊的行为对学校的影响也很大。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支柱。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如何,将决定着国家未来的发展。而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首先要做的就是防止大学生考试作弊。
五、防止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措施及建议
(一)加强学校的学风建设
良好的学风建设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在学生的行为的互相影响下,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将会有所将强,为获取知识二学习将成为学生的一种乐趣,久而久之,考试作弊将会被学生所不齿。
(二)改善学校的相关教学体系
学生的学习步伐大部分是跟着学校的制度走。
(三)严格监考制度
可以将两个不同专业的学生安排在一个考场内,前后左右插花排座,这是一种很笨但又收效良好的方法。其次对监考教师进行监考业务培训,制定职责范围如考前宣布考场纪律,让监考教师了解大学生作弊的常规手段,了解作弊行为多发的学生特点,从而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四)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明确目标
学校可以再平时安排一些讲座,讲述考试作弊对大学生的危害。与此同时安排一些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发展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体现自身的价值,寻找自己的人生目标。
(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学校可以开设一些有关价值观的课程,引导学生认清自我价值,并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鲜红浅析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原因及对策【EB】
20009-12-18
第五篇:在校大学生考试作弊原因分析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在校大学生考试作弊原因分析及对策
作者:马艳华 宋瑜 齐璐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17期
摘 要:高校考试中作弊现象,不但不能使考试达到预期目标,而且违背了公平、公正的考试原则,作弊风气影响到学生对所学课程知识的掌握,导致学生学历与能力不符,严重危害了学校的教育质量和人才的社会评价,危害社会公平和诚信。因此,在教学中要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加大诚信教育力度、健全考试制度、从严治考,做到不留死角,不给作弊留机会,建立诚信记录,从机制上杜绝学生作弊。
关键词:高校学生考试作弊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6(b)-0233-01
考试是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一个必要环节,是检测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在校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屡有发生, 高等学校的考风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又一难题, 严重制约了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 如何端正考风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有必要对其发展规律进行探讨和研究,找出更加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高校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
1.1 主观原因分析
造成高校学生考试作弊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是平时学习不努力、不刻苦,考试时临时抱佛脚。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进入大学以后学习、生活相对自由化,没有了高中时学习的紧迫感,缺乏对学习的自我管理。但究其直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侥幸心理
有部分学生以为自己具备高超的作弊手段,监考老师发现不了;或者认为即使被监考老师抓住后求求请老师也会网开一面。基于这些想法,他们认定自己不用花费大量时间进行备考就能取得好的成绩从而加入了作弊的行列[1]。
(2)投机心理
部分学生考上大学后,学习态度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热衷与参加各种协会和活动,把大量的时间投到玩游戏、谈恋爱、泡网吧上,甚至把学习当成次要方面,过度的放纵自己,快到期末考试时又无从下手,便将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想利用各种作弊手段通过考试[2]。
(3)由认知错误产生的错误的竞争心理
还有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稍好,不存在考试挂科的压力,但是为了评奖学金或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甚至有些同学觉得有人考试作弊没被抓,如果自己考试不作弊就吃亏等不正常的竞争心理而加入作弊的行列。
1.2 客观原因分析
造成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客观原因有很多,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因素
现在的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的呵护使得孩子养成了坐享其成的习惯。另外,家长普遍存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给大学生过大的压力和过高的期望是他们作弊的另一个原因。部分学生家长过分看重孩子在学校里的表现,对子女制定了较高的标准。有些学生为了提高成绩、完成家长的期望、逃避家长的训斥而在考试中采取作弊的方式。
(2)学校因素
学校因素也是引起在校生考试作弊的外部原因之一。首先,高校教学管理不尽完善,有些考试制度的可执行性不高,这些弊端自然给学生考试作弊提供了条件和环境;其次,高校个别教师在进行监考时没有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的程序监考,给伺机作弊学生创造了机会。
(3)社会因素
考试作弊虽然是一种校园现象,但在社会上却也频繁发生,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校园内的正常的教学秩序,对作弊现象的发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第一,在社会上各种投机钻营、弄虚作假的现象屡屡发生,严重导致了社会道德的快速下降和社会诚信的丧失。大部分在校生的判断力还不成熟,极易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第二,部分单位在人员聘用时过分重视高分数而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素质的考察。所以部分学生为了加重找工作的砝码采取了不正当的竞争手段。应对高校学生作弊的对策
要想解决好高校学生的作弊问题,需要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角度来讲,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2.1 加强诚信教育,提高学生道德素质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点,因此加强在校生诚信教育不仅是遏制考试作弊的重要途径,也是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任务。学校应该无时无刻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对在校生进行诚信教育,形
成正确而强大的道德舆论导向,从而培养大学生勤奋好学的学风和诚实正直的考风,提升大家的内在品质[3]。任课教师、辅导员老师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中的骨干力量,除此之外,广泛的学生干部在各方面都应以身作则,帮助大家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2.2 改善教育教学体制,激发同学学习兴趣
要想从根本上杜绝考试作弊现象的发生,最根本的就是要激发学生们自主学习的兴趣,这就需要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充分调动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养成端正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要改变考核方式,将课堂表现、随堂测验、写论文以及考试等融为一体,在试题考核内容方面,减少纯记忆性命题,将重点转向考核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加主观试题的比重,重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使考试方法更科学,更具不可作弊性[4]。
2.3 规范考务制度,加大监考力度
学校应严格遵守与考试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从而达到规范考场纪律的目的。加大考试过程中的监督力度,将作弊行为制止于萌芽状态。对作弊考生一经核实,根据其作弊情节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加强对监考教师进行考务培训的力度,明确监考教师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增强监考教师的责任心。由于监考教师失职而出现的作弊现象,学校也要对教师给予相应的处罚,严肃考风考纪。
2.4 树立榜样,形成良好考试风气
很多高校学生的从众心理比较强、自律能力比较差,这就需要有一股外力加以引导与教育,所以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树立榜样,引导形成良好的考试风气[5]。在对学生进行评优、评奖时,要把其在班级的考风考纪做为一项重要的考核内容,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结语
高校学生考试作弊现象是由多种主客观因素引起的,要想遏制作弊现象的发生,就需要学生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努力。只要对学生作弊的原因进行认真分析,掌握学生的作弊动机和方式,制定出有力的监督、管理对策,就能逐渐减少作弊现象,创造积极向上的育人环境,培养有诚信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许溪沙,张徽,王冬梅.高校学生考试作弊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建设教育,2007,4(4):40~42.[2] 舒辉.高校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分析及对策[J].电力职业技术学刊,2009,4(2):54~57.[3] 李鸿雁.加强大学生诚实守信思想品德教育—— 从考试作弊浅析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J].长春医学,2005,3(1):37~39.[4] 张洪武.关于高校学生考试作弊问题的探讨[J].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06,2(3):15~17.[5] 陈幼平.高校学生作弊的心理原因及对策初探[J].高教研究,2002,63(2):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