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快乐学习的策略研究
小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快乐学习的策略研究
研 究 方 案
重庆市南岸区珊瑚实验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起源及研究价值
(一)理论意义
随着认知学习理论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有效的学习应该是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对信息进行收集、加工、解释和综合,能够使用各种不同的策略来存储和提取信息。“教育理念必须植根于实践的土壤”。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整体发展的价值观追求和理性认识,它决定着学校群体的教育行为,指导着学校的办学方向,定位了学校的品牌形象。2006年,一场中英校长交流论坛在重庆举行,会议就“如何才能办好一所学校”进行了东西方教育工作者之间的思维碰撞与交流。英方校长用了大量事实展示了他们在办学过程中的具体做法,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而中方校长则较多地从教育理论角度寻求学校教育理念的如何创建,理论的叙述略多一些。由此,也引发了我们思考怎样做才能植根于教育实践打磨我们的教育理念?2006年8月29日的《中国教育报》上,我校的谭校长就如何创建学校的教育理念做了《教育理念必须植根于实践的土壤》的论述。她认为,学校是一所生动的个体,办学理念的构筑不能唯理论是从,必须将理论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予以消化吸收,变成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相结合,发挥了思考价值的教育理念才能够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办学理念必须坚持大的政治方向,紧紧跟随国家的教育政策方针,才能从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的发展,履行新的义务教育法赋予我们的职责“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办学理念要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做有利于学校向着特色化办学发展的思考;办学理念,最为关键的是,要能够深入人心,能够为广大教师所认同,形成特殊鲜明、脉络清晰的办学理念体系,能够将教师的心于学校的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二)实践意义
“快乐学习”,是我校总结“以‘三创’为策略的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和“小学研究性学习促‘四会’能力的实践与探索”课题研究在培养学生学习方法、学习途径等内容的基础上,经过额定范围的前瞻性研究,确定的新时期学校课题研究的主要方向。在“以‘三创’为策略的课堂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研究中,我们着重从教、学、评价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虽然该课题已经顺利结题并荣获重庆市第三届基础教育改革一等奖并参加了重庆市首届教学成果奖的评选工作,但是反思来时路,我们看到了在课题研究中某些研究方面的不足,例如学生在不同目标要求的课堂教学中呈现出的积极性的不同,这将必然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小学研究性学习促‘四会’能力的实践与探索”课题研究中,我们主要以小课题研究形式进行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所增强。两项课题在激发学生发现学习途径、拓展学习视野、培养学习能力上做了一定的铺垫,通过我们先期的研究,我们拟定通过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探索让学生参与探索能够热爱学习的过程,从而在学生亲自参与的过程中植根于学生实际,探索促进学生最终达到“快乐学习”的目标。
二、当前国内相关课题研究综述
针对国内小学在开展“快乐学习”研究方面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快乐学习理念
指导下的小学范围内的快乐课程以及快乐教育的基本理念、框架体系,我们重点检索了与课题相关的近年来国内的研究现状,已发表的成果。当前国内相关课题的研究状况为:
在所检索的文献范围内,针对小学课堂教学策略方法及实践研究都有所报道,包括“探究性学习”、“建构性学习”、“合作交流学习”等,未见小学课堂快乐学习的教学策略的相关报道。
在所检索的文献范围内,引入快乐学习的概念,进行响应的教学活动,有相关的内容报道。但未见与本课题研究相同的以“快乐学习”理念指导下的教学策略研究,以此提出快乐教育的基本理念、框架体系的研究报道。
最终,位于重庆大学的市查新站点给予了这样的查新结论:在所检国内文献范围内,针对小学课堂教学策略方法及实践研究,引入快乐学习的概念,进行相应的教学活动,都有所报道;但本课题针对小学课堂教学的实际特点,提出的以“快乐学习”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快乐学习理念指导下的小学范围内的快乐课程,最终,形成比较系统的快乐教育的基本理念、框架体系,在所检的国内文献中未见报道。
三、“快乐学习”和“学习策略”的内涵界定
(一)快乐学习的内涵界定
根据我校基于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探索和经验,以及查阅了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学习心理学等相关知识,现将我校课题中的“快乐学习”内涵分解如下: ※快乐学习是一种愉悦的情绪体验
根据教育心理学的观点,学习是在原由的经验基础上,通过对新鲜事物的情绪体验,获得新的认知和经验,从而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快乐学习,就应该通过教师外在的沟通和努力,使得儿童在课堂、校园以及社会的学习和生活中有一种自我肯定、积极向上的情绪体验。
※快乐学习是一种和谐的师生人际关系
课堂教学构成的因素是教师和学生,只有教师和学生双向关系系统中形成了和谐、融洽的师生人际关系,才能够使学生处于一种心理的放松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他们可以在没有其它思想和情绪负面影响的前提下进行主体知识的自我建构和生成。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是对于知识的渴望以及自我认知建构的需要,给予学生一个和谐的学习发展空间,给予他们一个通过自我的努力实现成功的教学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和学习兴趣都会得到提升。
※快乐学习是一种创造潜能的激发
课堂教学是一门焕发生命力的艺术。教师发挥教学技艺,使得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引发学生发挥想象力,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生成。学习是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而创造是一种能力,是一个过程,创造与人格特质有关,因此,快乐学习能够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同时,学生具备了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学习自然就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了。
※快乐学习是一种办学理念的衍变
快乐学习,是一种信仰,也是一种上位概念,以外在的教学形式为激发学生学习行为,维持已产生的学习行为,并使得学生的学习行为指向特定学习目标,从而激发学生内在的认知冲突,让学生乐于学习,让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从而由外在因素转为内在动力,支撑他们的学习信念,让“珊瑚最红孩子最亲”、“以人的发展为本,育未来人”的办学理念扎根于课堂教学之中,以实实在在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探索和研究促进学校的发展。
作为提高小学课堂教学高效率的快乐学习,我们认为快乐学习是将特定的、符合小学生身心特点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调控融为一体,对学习过程进行调节和控制,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生成积极主动、愉悦的情绪体验与师生人际关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升学校的办学理念。
(二)学习策略的内涵界定
通过对认知学习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的学习,对于什么是学习策略,国外和国内的研究人员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和方法,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至今仍然没有达成一个统一的认识,我国的教育家史耀芳教授、刘电芝教授就学习策略的具体操作定义也进行了论述。基于本课题,我们认为,所谓学习策略,是学生在教师的参与指导下,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目的明确、认识清晰地制定学习过程的行动步骤、方法并进行调控的技能。具体而言,它应清晰地包括学习方法、学习方法的使用程序以及对学习过程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技能三个方面。
四、理论依据
1、行为主义的学习理念
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他们的基本假设是: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他们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随之的有机体行为看作是反应,认为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上,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华生在20世纪初创立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格思里、赫尔、桑代克、斯金纳等的影响下,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美国占据主导地位长达半个世纪之久。斯金纳更是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推向了高峰,他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并对强化原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使强化理论得到了完善的发展。他根据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设计的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曾经风靡世界。在班杜拉建构的学习观中,他认为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学生对学习活动选择较大的一个因素。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人对自己的学习能够达到某个水平的信念。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除了选择好学习榜样外,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注意培养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2、人本主义的学习理念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心理学应该探讨的是完整的人,而不是把人的各个从属的方面(例如行为表现、认知过程、情绪障碍)割裂开来加以分析。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罗杰斯认为,让儿童自己去学习时,他们的速度很快切不容易以往,并具有高度的实际意义,而当用一种只涉及理智的方式“教”他们时,情况就发生了变化。他倡导要让学生进行意义学习,即包含四个方面的要素:第一,学习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即整个人(包括情感和认知两方面)都投入学习活动;第二,学习是自我发起的,即便在推动力或刺激来自外界时,但要求发现、获得、掌握和领会的感觉是来自内部的;第三,学习是渗透性的,也就是说,它会使学生的行为、态度,乃至个性都会发生变化;第四,学习是由学生自我评价的,因为学生最清楚这种学习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是否有助于导致他想要知道的东西、是否明了自己原来不甚清楚的某些方面。
3、以人的发展为本,育未来人的办学理念
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我校的办学理念“以人的发展为本,育未来人”就是根据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核心创建的,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价值的核心和社会的本位。就教育来说,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为本。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从教育的内容、目标到教育方法的选择,都应当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于学生,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人的发展是终身的,人的学习、教育也是终身的,终身教育应该为人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服务。新时期教育发展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为建设学习型社会服务。
五、研究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习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学生是这种特殊认知活动的主体。让孩子快乐学习,关键在于学生主体内心和外部的积极活动。它讲究寓教于乐,快乐的体验是从学生参与活动中由感而发的;我们的教育更多的是要提倡自主活动式教育,使学生主体得到激发,个性得到凸显,素质得到提高。
2、艺术化原则。教育要讲情感,要讲艺术,教师先要遵循教育规律,以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将知识与审美融合起来,使学生在愉悦中进行学习。提倡各种教育艺术的优美配合,如语言艺术、演示艺术、体态艺术、文学艺术、问题艺术等。教育艺术的美感体验,不是低层次的趣味,而是一种逐步深化的高尚的陶冶心灵、推动理性的精神愉悦。教育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用各种方法实现学生的审美需求,只有这样,学生的求知欲才更强,自我实现的欲望也会表现出来。教育艺术化的关键是让学生在短时间进入审美需求,从而变“苦学”为“乐学”,从“要我学”转到“我要学”,实现学习上质的转变。
3、教育情感性原则。当代情感教育认为,教育是适应人的向善、向美的需要,让人的情感在伦理亲情、审美快乐、认识兴趣、理想憧憬等方面获得满足。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调控自己的情感指向,帮助学生不断获得满足,引导学生完成“定势倾向”。要注重使整个教育过程都弥漫着一种和谐、融洽、振奋、饱满的情结氛围,要以情育人、以情引趣、以情促知、以情育人,实现知情统一的和谐化。
4、创造性原则。教育艺术的精髓在于其创造性。教育方法若缺乏创造性,必须僵化、枯燥。我们教育教学要以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形式,要努力积累,创自己个性化的教育风格,不仅要创造性的学习,还要指导学生创造性地学,要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和创造方法,要建设优美吸引儿童的校园文化,为他们的学习创造环境和氛围。创造性地开展各项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培养共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5、系统性原则。“让孩子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作为办学理念,它是一项系统的研究,它是办学的基本思想,又是实践的集中体现。因此,我们必须要依据现代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学校办学的指导思想,把学校教育诸要素、各层面加以优化系统研究,即要符合教育理论,又要结合教育实践和管理活动。要围绕办学理念对教育教学的设计、实施、评价和管理等学校教育实践活动系统予以研究和实践,形成教师教育行为、学生学习行为、管理者的管理行为统整一致的教育合力,从而实现办学目标,提高教育效果和学习的质量。
6、实践性原则
办学理念的实践研究,强调的是实践性。因此,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和过程中,教师要以理解办学理念的内涵为基础,实践边探索边总结,将办学理念内化在自己工作的方方面面。
六、理论假设
在儿童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等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快乐学习的研究,形成我校的快乐学习——快乐课程——快乐教育,这样一种从实践上升到理论,再指导教学的体系建构。
在快乐学习的理念指导下,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到主动;由枯燥到兴趣盎然。学生的课堂教学效率在快乐学习理念下的探索活动中,能够得以提升,教师和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有所增强;
教师的教学方式实现转变,为学生创设积极的情绪体验、和谐的师生人际关系、创设激发创造潜能的教育场景„„从而增强教师的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行为,形成一支具有研究能力的教师队伍;
课题的前测与后测对比,能够得出课题的研究促进了师生教育教学及学习行为的改变;课题的研究提升了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
七、研究思路
(一)研究目标
1、让“以人的发展为本,育未来人”的办学理念真正内化到全校教师教育教学的行动中去,以使孩子享受愉悦的教育为追求的目标,开展快乐学习研究活动,以此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的办学能力。
2、创建快乐课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3、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探索“快乐教学——快乐课程——快乐教育”的由教学中探索教育规律,形成并上升到教育理念。
(二)、研究内容
小学学科课堂教学中实施快乐学习的策略;
根据认知学习理论对学习策略的研究以及学校以往对课堂教学、教学策略的研究,我们将小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实施快乐学习的策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基础性知识学习策略
拓展性知识学习策略
发展性知识学习策略
„„
快乐学习理念指导下的小学范围内的快乐课程
提出快乐教育的基本理念、框架体系
(三)、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每节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有明确的指导学生快乐学习的方法,要能转化为教学实践行为,以日常的教学实践来推动课题的研究,并提炼出具体的策略。
测验法: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通过对教师、学生以及课堂教学内容的达成度的质和量的研究及分析,监测快乐学习活动下的学习策略的有效性。
八、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06年11月——2007年3月)
该阶段,通过课题申报前期的时间,开展对教师课堂教学效能以及学习策略使用的调查和观察,整理收集到的基本信息,形成当前小学课堂教学状况以及学习策略使用情况的前测信息。
通过邀请专家对课题的研究方向、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做科学论证,校内组织课题研究的骨干力量进行教育教学中实施该课题的讨论和研讨,获得课题研究的准确研究目标及方向。
向重庆市具备课题查新的重庆大学提交查新申请,就课题研究的几项关键词进行
资料收集和形成查新报告。
2、实施阶段(2007年3月——2009年3月)
(1)、课堂研究阶段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首先以语文学科教学为课题研究的突破口,实施快乐学习的策略研究,在该阶段,通过教学活动的组织编排,通过对学生学习心理状况的观察,找准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内驱力的形成的兴奋点,激发学生能够产生持久的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以及附属内驱力。
(2)、反馈调整阶段
根据学生课堂学习的动机的三个构成部分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以及附属内驱力进行学科课堂教学中学习策略的收集和整理加工。并形成该课题的阶段资料如课堂教学视频资料、专题网站以及研究案例。
3、结题阶段(2009年7月——2010年3月)
就课题研究所形成的策略进行整理之后,开展课题研究的后测调查,就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使用的教学策略、学习策略以及学校效果进行问卷调查、课堂评估,通过质的评价和量化指标衡量课题实施所带来的影响和效果。
对所形成的策略进行与课题开始研究之前所进行的查新内容进行比较,并进行策略的查新比对。邀请课题指导专家组的专家就课题研究过程中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提炼和指导,形成课题研究的调查报告和结题报告。
第二篇: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游戏教学法的策略研究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游戏教学法的策略研究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也不断的更新着教学方法。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没有兴趣等等。根据这些问题,好的教学方法是非常关键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在探索研究中寻找出一种解决的方法。如今,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来进行有目的性的教学。
【关键词】小学英语 学生 游戏教学 方法
小学英语学科,在教学中是一门比较不容易学习的学科。大多数的学生对于外语的了解是一知半解的,更别说会对英语产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和行为方式来寻找一种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讲,玩就是他们的天性,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特点来进行教育教学,提出游戏教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好玩的游戏中学到所学的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根据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实施游戏教学法的策略进行以下研究。
一、小学英语教学中游戏教学法的意义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满足不了现有的教学水平,只有不断的更新才能适应现代发展。在现今的教学理念当中,是以学生为本的新型教学理念。在英语教学中,大多是要靠学生自己实践去体验和感悟的。小学英语教学是对学生的另一种语言能力培养的一门学科。在新课改过程中,小学英语教学运用游戏教学法进行教学。游戏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游戏的模式进行教学任务,把呆板的教学内容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方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法来进行教学,更容易帮助学生了解和学习。同时,也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知识,激发兴趣。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游戏教学方法,带动课堂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进而,提高学生的听和说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让枯燥乏味的课堂一下子变得生动活泼起来。进而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这种学生喜爱的游戏活动,进而提升学生对于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对每一次上课都很期待。同时,通过游戏教学法的实施,更进一步的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也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适当合理的运用游戏进行教学,更大程度上提升了整体的教学质量。
二、小学英语教学中游戏教学的注意事项
1.具有目的性游戏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根据学生年龄来看,学生年龄较小,对周围的事物正处于接触阶段。在这种情况下,运用游戏的教学方法对于小学英语教学是比较适用的。因为,游戏是一种使人放松愉快地一个活动,也是对于环境认知和模仿事物的一种活动。从而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发挥自己的能力,更好的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相对于普通的游戏,游戏教学是指有序的可控制课堂优异,而是不放纵学生。游戏教学中还要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将每一个游戏都跟课堂内容相互联系,在游戏中教学,从而熟悉英语的语言规律,更好的进行英语交流。因此,在游戏教学中一定要有目的性的去设计。
2.提高学生智力发展的游戏教学。小学是一个智力发展的过程,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发挥自己无限的想象。从而提升学生自身的创造力。例如,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可以利用图片、情景去引导学生进行表演的游戏教学方式,让学生置身其中,利用自身的听觉、视觉、触觉去想象,在游戏中得到学习的乐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在游戏中学生还会进行思考。因此,在游戏教学的设计上要考虑学生的智力发展需要。
3.提高学习兴趣的游戏教学。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状况来看,学生在这阶段的天性就是好奇、爱动、集中不了注意力等,绝大多是靠自身的喜好来学习的。在小学英语课刚开之初,学生对于英语还是有一定兴趣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学内容的加深,让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了兴趣。因此,在培养学生兴趣上进行研究。在教材中,都有Let’s play内容,说明在教学中要添加游戏进行教学,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比如,可以设计具有趣味性的游戏,如,猜一猜、听与画、传话等等有趣的活动。通过游戏调节课堂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下学习。
三、小学英语教学中游戏教学法的方法
1.唱歌表演游戏。唱歌,是一种放松身心的活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利用唱歌游戏进行教学。例如,在上课是让学生一起唱《12345…stand up,sit down》,同时,让学生加入动作,一边唱,一边表演stand up,sit down……,通过这种方法,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复习了单词。为整堂课奠定基础。
2.词汇游戏。通过将26个字母设计52张卡片,在卡片上写上两次字母,然后分别让学生去抽取10张,抽出来10个字母组词,来比比哪位同学组的单词最多,最快最好的有小奖品。
总之,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因此,通过合理运用游戏教学法的方式进行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整体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张翠云.科学有效地开展小学英语游戏教学[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6(04).[2]李鸣.小学英语儿歌和游戏课程设置的构想与实践[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06).[3]文琪.小学英语课堂游戏教学模式初探[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5(03).
第三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语言艺术的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语言艺术的策略研究》课题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 语言是教学劳动的特殊工具,教师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以及师生之间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都必须以语言作为凭借, 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表达方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课堂教学效果。然而,在当前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
1.教师的教学语言放任自由,缺乏导向; 2.回避矛盾,不敢评价; 3.教师的语言缺乏提升;
4.教师的激励语言没有针对性或缺乏深度;
因此,对教师教学语言艺术上的有效性进行实践与研究非常有必要。
二、研究综述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和教学的高标准要求,课堂教学的语言愈来愈被广大教师所重视,几乎所有的数学教师都认为教学语言是教学成败的决定因素之一。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对数学课堂教学语言的有效性进行研究。
沈红在《浅谈数学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一文中指出:“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给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的语言是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符合教育教学需要、遵循语言规律的职业语言。”她认为:“教学语言要准确规范,严谨简约;教学语言要形象有趣,通俗易懂;教学语言要幽默风趣,比喻恰当;要善于总结知识口诀,加深记忆;无声语言要使用得当,恰到好处。”
伯巧云在《浅谈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语言》指出:数学课堂教学语言一是要具有知识性、科学性;二是要要形象生动,风趣幽默;三是要课堂语言具有激励性。他认为:“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实施新课、新理念的重要手段,它既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又和教学效果的好坏紧密相连。”
张欣烈老师在《数学教师课堂语言管见》中指出:数学教学语言,是表达数学教学活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要求的具有鲜明学 科属性的学科教学用语,其主要作用是将数 学语言转化为学生熟知的语言加以表述,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数学语言,从而转化为 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地深化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课堂教学语言应有以下特点:①规范性,教师的口语,不是自然状态下的口语,而是高品位的标准的数学学科口语;②激励性:在课堂中应结合学科内容、特点。适时地引喻设比、启发诱导,激发感情、杨长避短,善于理解并通过及时评价,提供榜样,鼓励并寄以希望。③反馈性:不断调整语言的谐频,选择好的语言契机和突破口,对准口径与学生配合 默契。④审美性,通过口语的表达、构建引入兴趣的导入美、水到渠成的衔接美、波澜起伏的流程美抑扬顿挫的节奏美以及回味无穷的结尾美。
从以上可以看到,现在比较多文章主要是在数学语言规范严谨、生动形象、评价激励方面作了一些研究,主要是解决了理想的数学课堂教学语言“应该怎么样?”的问题。而本文则通过对实际课堂教学中一些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进行了调查、纪录与分析,对其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如缺乏导向;回避矛盾,不敢评价;缺乏提升等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提出了一些想法。
三、对本课题理念内涵的基本解读 1.教学语言
首先,教学语言是一种专门从事教学工作职业性语言。其次,教学语言是口说的书面语言。
再次,教学语言是借助非言语表达手段的语言。
总之,教学语言是口头表达的借助非言语表达因素承传教学信息的书面语言。它不同于一般的口语,除了一般口语所拥有的交际功能外,还具有自身的独特功能。它是教学的主要工具。它能提高教学效果。它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鲜活示范。教学语言是口语的榜样。教师的语言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典型参照,耳濡目染模仿的标尺。它能展示教师的才华和功底。
2.语言有效性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在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之后,有效教学的提出也是“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教学是艺术,这是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它倡导教学是一种教师个性化的、没有“公共的方法”的行为,一种“凭良心行事”的、“约定俗成”的行为,主张影响教学过程的因素是复杂的,教学结果是丰富的,难以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但是,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才明确地提出,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如程序教学、课堂观察系统、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分析、教学效能核定的指标体系以及教学行为—结果变量等。
有效性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何谓“理念”?理念就是一个人具有的准备付诸行动的信念,它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行动。具体地说,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包括下列这些内容:(1)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2)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3)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4)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1.内容:本课题研究主要分以下三个部分:(1)教师课堂提问语言有效性的策略研究。(2)教师课堂评价语言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3)教师是否使用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用语调查研究 2.意义:
(1)组织、实施教师课堂教学语言有效性实践研究,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2)培养一批理念新、业务素质高、实验操作能力强的教学骨干教师。
五、本课题支撑性理论
1.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认为,人在各个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潜力,只要给以适当的外部条件,就能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使潜能和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一理论认为人在各个方面只有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发展,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一理论揭示了学生在探索性、自主性、研究性学习中具有一定的潜力。
2.建构主义理论: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这一阐述为本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及教学模式提供了实质性理论支撑。
3、多元智能理论:每个学生都具有在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潜力,只要为他们提高了合适的教育,每个学生都能成材。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平等地看待每个学生的智能发展,同时要根据他们的智能差异,给每个学生创造发展的机会。教师应由学生的控制者转变成为学生的观察者,从学生的监护者转变为学生协助者,帮助、鼓励每个学生表现自己的智能倾向,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为学习情景的提供者,教师应该具有根据每个学生的智能发展特点,为其提供有利于其发展的学习环境的能力。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1.力争形成丰富的成果,包括论文、案例、研究报告等。本课题着重解决实践问题,努力提高数学教师教学语言的有效性,更好地为高效课堂服务。
2.通过研究,形成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语言有效性现状调查记录和档案,同时构建对策研究的具体运作方案。
3.通过研究,提供感性材料,丰富教学理论。
4.通过研究,促使更多的数学教师加入到研究“高效探究”的教育上来。
七、课题研究方法 调查法;(通过问卷、座谈等形式有目的地对教师教学语言有效性的情况进行调查)
实验法;(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比较得出数据)经验总结法;(组织教师和学生不定期的探讨,总结积累有效的经验,掌握事实材料,调整反馈从而得到提高。)
资料文献法;(寻找相关资料、查阅有关文献)
八、课题研究的步骤
1、前期准备阶段(2011年3月—4月)申请课题、资料收集,分工落实。
2、实践研究阶段(2011年5月—2012年3月)现状调查与分析,教师课堂教学语言有效性的对策研究。
3.深化研究与效果评价阶段(2012年3月—4月)归纳总结、分析研究,写出结题报告。
桑田小学 熊珊 2011年4月5日
第四篇: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组织和实施策略的研究
数学子课题:如何组织和实施小学数学
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1、课程改革的背景
新课程改革以来,数学课堂教学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各种具有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方法不断涌现,素质教育在新课程改革地推动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虽然我们不断的探索,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还没有从普遍意义上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高耗低效,缺乏策略,成为教与学的阻碍。因此,如何组织和实施合理、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的当务之急。进行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组织和实施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是转变本校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提升教学水平,促进专业发展,最终达到全面发展及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重要手段。
2、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有效教学的理念起源于上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1)国外:
20世纪60年代GlasteroR等明确提出“教学策略”这一概念,近五十年国外研究者围绕教学策略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从理论研究来看,大都是从大而全的角度来阐述教师教学策略的结构及轮廓;从实证研究来看,主要是对特定教学活动、教学环节中教学策略的研究,影响教师教学策略选择和运用影响因素的研究,有关教学策略使用效果的研究等。(2)国内:始于20世纪90年代下半叶,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崔教授提出有效教学的理念:一是“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二是“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三是“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四是“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五是“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还有黎奇主编《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宋秋前《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策略》(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等。朱永新提出的“理想课堂”的本质也是课堂的有效教学,从有效到高效,才能达成理想。
3、课题研究的意义。
通过对教学过程进行思考和研究,寻求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课堂组织和实施策略,有利于调动教师教的创造性和学生学的积极性。
二、课题的界定和理论依据。
(一)概念界定
有效课堂教学:在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的指导下追求师生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去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实现了教学目标和促进了学生内在的发展与全面发展,包括知识、智力、情感、创造力、思维与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在新课程理念下,有效的数学教学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师必须具备有为学生一切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乐学、学会、会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也就是说:有效数学教学策略就是教师如何优选确保在单位时间内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途径和教学措施。
课堂实施策略主要是指教师为实施教学方案而发生在课堂内外的一系列行为。
(二)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这一阐述为本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及教学模式提供了实质性理论支撑。
2、教育心理学指出:人的心理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课堂教学的气氛对学生的心理状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通过相互感染会改变原来的心理状态,从而使教学效果发生有利或不利的变化。这也是人的心理对外界环境变化的一种能动的反映。
3、“有效教学”理论。该理论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
4、“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也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要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需要以及当地的客观条件,积极地和有创造性的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
三、研究的预期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转变本校数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探索总结出适应课改的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组织和实施的策略,从而实现学生有效的学,促进学校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素质全面和谐的发展。以期“师、生、校”三位一体的质量提升。
(二)成果状态目标
(1)积累教学案例,为课题研究提供实践范例。
(2)撰写教学论文,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对课题的研究成果与问题作出理性思考与分析,提炼出富有价值的经验与理论。
(3)通过研究,提升校本研究水平,数学教学效果得到社会肯定。
四、研究的内容:
如何组织和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涉及了方方面面,我们这一课题的研究主要以教师的课前有效备课、课堂有效实施、课后有效反思为主线进行,从而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有效的备课是有效教学的基础
(1)钻研教材。教材是新课程的重要载体,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它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预设的基本线索,所以钻研教材是教师备课的必要环节。(2)了解学情。了解学情不仅仅是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还应了解学生个体情况,不同的个体在同一个知识面前所表现出的接受、理解、运用的能力存在千差万别。根据了解到的情况,进行分层备课,使全体学生均能“吃饱、吃好”。
(3)组织教材。备课不是对原有教材的复述和教学的照搬,而是教师对教材知识的再学习过程,是寻求最佳教学方法、传授知识的课堂艺术设计过程;是结合学习实际,对教材要点重新构思及巧妙安排的再创作过程。
2、课堂组织、实施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课堂是课题研究的实验基地。新课程要求学生具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独立探究获取知识的能力、团结合作的精神和积极进取的态度,能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所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该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我们认为,有效的教学策略包括:
(1)有效的情境创设策略(2)有效的课堂提问策略(3)有效的合作与交流策略(4)有效的探究学习策略(5)有效的课堂练习策略(6)有效的课堂评价策略
3、有效反思是有效教学的助推器
教师作为“实践反思者”要做好自我评价研究。教学的有效性更多地取决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反思能力的提高,开展教学反思的研究,从而推动教师成为教学的实践者、思考者、研究者。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该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事实上,每一位教师都有能力对自己的教学加以反思、研究与改进,提出最贴切的改进意见。与外来研究者相比,教师处在一个及其有利的研究位置上,有最佳的研究机会。
教师如何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我们设想的策略是:提问——诊断——改进。教学后,对于自己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表现,可以这样自我提问:“我的教学是有效的吗?”“教学中是否出现了令自己惊喜的亮点环节?”“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怎样采取有效的策略和措施改进?”“学生学到了哪些知识,哪些能力得到培养,欠缺的是什么,怎样改进?”等等。
五、研究的方法:
1、思路
我们将以有效教学理论为指导,对教师数学课堂教学进行调查、分析,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深刻反思,在课堂教学中不断进行验证,边实践边总结边研究,探求具有实践意义的策略,实现高效课堂。
2、方法
⑴调查研究法:在研究的前、中、后期对课题相关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并对问卷进行研究分析及数据统计,以做出客观、科学的判断。
⑵行动研究法:完善校本教研制度,使每位数学教师都能自觉进行教学研究,以教师为研究主体,通过教师的教学实验、反思、总结,再实验、反思、总结,去粗存精,取得预期成果。
⑶文献研究法:查找已有的与有效教学策略相关的文献、资料、成果,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形成有效教学的新理念,并进行验证和实践。
⑷经验总结法:鼓励教师及时总结实验经验和教训,修改、补充和完善操作措施,力争使研究水平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
⑸个案研究法:针对某一课例、某一教学片段等进行个案研究,获得相关经验。
六、课题组成员
组长:卢少成
组员:王琼、张仕慧、罗洪艳、杨相翠、宋兴萍等40周岁以下的本校数学青年教师
七、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2011年3月—2011年5月)调研本校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现状;学习有关提高课堂教学的理论,查找有关资料、文献;成立课题组,明确课题组成员的任务。
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2011年9月—2014年6月)根据实验方案实施课题研究工作,定期交流研讨,做好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第三阶段 总结阶段(2014年9月—2014年12月)撰写结题报告;收交数学教师撰写的论文,提交总课题组鉴定、验收。推广实验成果
八、主要参考文献
学习《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的提纲。(共6章)
2012年4月
第五篇:学习有效课堂教学实施策略心得体会
学习有效课堂教学实施策略心得体会
2013年4月17-19日,我校举办教学开放周活动。此次教学活动围绕“探索课堂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主题,以教学观摩的形式,由各教研组推荐一位老师进行授课,其他老师听课后,进行了深入探讨。其后,学校安排了黄佑江老师对全校的老师进行了《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的培训后,,深有感触。再结合教学开发周我们理综组所听的侯雪艳老师所授的课,听课后有以下体会:
一、通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学习和培训,我明白了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堂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才是有效课堂教学的核心,“知识与技能”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基础,只有“过程与方法”才是作为我们老师需要:
二、在教学中,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教学的有效性依赖于教师有效的“教”,并克服无效的“教”。“有效的教”指的是促进学生“学”的“教”,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学生所获得的发展。
三、重视课前有效预习:
做好课前预习,既是顺利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准备,又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但是,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未必就让学生喜欢预习;积极参与预习,更不等于有效的预习,为了提高他们的预习效果,必须做到:一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二要有针对性的设计适合于不同层次学生的预习项目;三要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
四、从这次活动中,我深深感受到,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切实作到有效两个字应该至少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认真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是教师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立足点。除了教学的重点,难点的把握,教师还应该考虑到教材的重组与延伸
2、仔细推敲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相同的教学内容往往有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班级学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3、有针对性的设计课堂实验。学生吸收知识第一印象往往十分重要,而教师在课堂上设计的各种实验活动情况往往往直接影响着学生课堂练习的可操作性与实验效果,从而使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
4、制造宽松融洽的课堂氛围,良好的心态更加有利于学生投入的学习,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达到有效教学。提高学习的效率。
5、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自己不能做到以身作则,对学生的爱心不够,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6、教师要讲究对学生评价的方法,课堂上要多鼓励,及时鼓励,肯定评价要多于否定评价。评价要中肯,要切合实际。
7、对学生的期望值不要太高。
因此,我认为教师只有恰当运用教学策略,才能进步教学的有效性。总之,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教与学必须有一个和谐课堂步骤,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步骤来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达到有效教学,使学生愿学。这样不但能对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迅速唤醒,从而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