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几点尝试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尝试
西安市雁塔区航天二一0小学吕海花
摘要:小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需要整合各种学习资源,运用多种学习方式,培养多种学习方法,促进多种能力提升。我们需要在语文学习中充分体现综合性特点,尤其在课堂教学中形成多种学法的灵活配合,让学生通过不同的学习方式整合,丰富学生学习语文的素材,组织有效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激发学习兴趣,拓展学生思维,提升语文能力,为学生全面提升语文素养打好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学法结合引入生活活动整合全面提升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①通过不断的理论学习,我们已经清晰地认识到,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通过大量的语文实践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我们所组织的语文实践中,为了实现学生识字写字、阅读理解、语言积累、运用表达、搜集和整理信息等多方面的能力,我们需要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进行有效整合,通过不同模式的综合学习,让学生的学习形式更加丰富,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学习效率更加稳固,营造一个课堂之外的大课堂。
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尝试以下几种做法,促进学生综合性学习能力的提升。
一、用多变的学法激活课堂。
学习的方法很多种,听说读写思,唱画演议诵,都可以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方式方法。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会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进行选择运用,但绝不是散乱的点状构图或者单一的线性流程,而是纵横交错的网络形态。在以往的教学实践和观课议课活动中,我切实体会到学法综合性运用的益处。
我在执教一年级语文《特别的作业》这一课时,在学生充分学习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用《春天在哪里》这首歌作为结课,只是修改了歌词,把学习的成果
写进歌里: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美丽的大自然里。桃花红又红呀,柳条多美丽,让我们用心来保护你。伴着熟悉的旋律,孩子们不一会就跟着唱起来,最后还尝试着自己修改歌词,唱出春天的美,唱出我们对春天的爱。这是一次读唱结合,更是一次读思结合,让学生在快乐 的氛围中学会用诗的语言表达,当然也是一种阅读和表达的有效结合。在执教《数星星的孩子》这一课时,为了让孩子切实体会到张衡对于星空的专注,我和孩子们分别扮演了爷爷和张衡,我们“爷孙俩”坐在一起,遥望夜空,讲述着我们祖先对于星星的研究和发现,想象着关于星空的美丽传说,孩子都听得陶醉了。最后,我问孩子们:夜深了,为什么还不去睡觉啊?孩子们的回答让我感受到他们对心空的浓烈兴趣:我有重大发现啦!我还要再看看呢!星空这么神奇,说不定我也能编出个故事来呢!这是读演思说的结合,生成了多么惬意的课堂啊!
我在执教二年级语文《我有一盒彩笔》时,在教学“诗画合一”这一环节中体现“诗中有画”,让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诗句勾勒简单的图画,又要体现“画中有诗”,让学生可以通过生活画面的补充创编一些诗句。因此,在学生细致读文之后,我指导学生抓住诗句中景物的具体颜色、形状和特点进行简笔画的描绘,实现朗读、理解和绘画结合。为了让画面更加丰富让学生进行补充,试着用诗一样的语言来描述一下,体现了观察、想象和表达的结合。学生在多种学法的综合影响下,体会到了“诗画合一”的美好境界,再去读课文就颇有滋味了。这不又是思与读的结合了吗?
最近看到我校一位年轻教师执教三年级语文《海底世界》这篇课文的时候,为了让学生体会海底“宁静却有声”的奇妙时,抓住动物们窃窃私语的内容进行深入学习,在此处,这位老师让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体会“窃窃私语”的含义,进而和同桌展示一下什么叫“窃窃私语”,这是读演结合,进而让学生模仿出课文中出现的“啾啾”、“汪汪”、“嗡嗡”等声音,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还会发出怎样的声音,这是课内外的结合,然后,让学生把这一切奇妙而丰富的体会运用“窃窃私语”的方式展读出来,这是悟读的结合,最后,让学生模仿课文的总分结构和排比句式写写自己的发现,这是读写思的结合,处处体现了学法的整合,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切实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了有效的训练,这多变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的脸上始终洋溢着快乐的笑容,眼神里闪烁
着智慧的光芒。看到这一切,我想说,在我的课堂上,学以致用那是未来必须做的尝试。
二、用多彩的生活点缀课堂。
我们提倡营造大语文的学习氛围,不仅仅局限于文本内容的学习,要把丰富的学习资源引入课堂,树立“生活处处皆语文”的学习态度。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学习。发现学习的新内容,补充学习的新资料,丰富学习的新角度,收获学习的新方法。
在低年级的字词学习中,我们总是把生活引入课堂,丰富学生的词汇,指导学生学习在一定的语境下理解和运用所学的新词,让学生体会原来我们所学习的内容就藏在平时的生活中啊!生活中识字也是低年级识字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外面的世界”这一主题单元中,每天都有孩子把自己发现的有生字的新词条制作成卡片,成为第二天开课的“营养早餐”,越来愈多的自主发现丰富了我们课堂学习的资料,更让孩子明白,原来课堂上的书本、周围熟悉的人们。生活的大环境都能够成为自己学习的源泉,原来语文无处不在。
而在执教每一次的开放单元时,我总是以文本话题为切入口,引导学生走进一个学习语文的新天地。不论是“车的世界”还是“书的世界”,在组织教学的时候,要引导学生真正地走进生活,去寻找更多学习的资源。
例如,一年级开放单元“车的世界”,学生除了通过学习文本中的汽车类型、名称、功能、构造等内容识字学词、丰富认知之外,我们还让学生自己寻找和车有关的、可以学习语文的资料,有的同学找到了各种交通标志,除了丰富大家的交通常识之外,自然认识了不少新字新词;有的同学搜集了许多世界名车的标志和名称,好像办了一个微型车展一样,让同学们在惊叹之余收获不少知识。
二年级的开放单元“书的世界”更是一个亲近语文、亲近文字的好内容。文本内容中提出了有书的地方、书的分类、书的名称等内容,这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我们组织学习参观了学校的图书室、阅览室,让学生实地考察般地认知“书的世界”,同时又让学生组建图书角,在大家的“图书小世界”中认书名,识字学词;在与大家的交流中学会借阅书籍,实现口语表达的训练;在互相的阅读分享中了解更多的优秀图书,激发阅读的兴趣。至此,我们才是真正打开了“书的世界”的大门,让孩子们可以徜徉其间,驻足品味。
而在一般的文本阅读学习中,我们也提倡用更多的相关资源拓展学生学习的宽度和深度,让学生在更为广阔的语文天地里收获累累硕果。我们在学习《特别的作业》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发现生活的美,学会积累更多描述春天的词汇,在学生们品读了“粉红的桃花”、“细细的柳枝”等景物之外,我又出示了许多春天景物的图片,鼓励学生用“怎样的什么”这样的词汇来表达,紧接着用排比的句式进行综合,让学生积累词语、练习表达,这就是会观察生活的人学到的语文。而在学习《王冕学画》一课时,文中提到王冕仔细观察清晨傍晚、雨前雨后荷花的变化,我便把铺满荷叶的荷塘、开着各式荷花的荷塘进行展示,指导学生观察花叶的不同造型,尝试用排比句描述,再把阳光照耀下的荷花、雨后滴露的荷花分别进行展示,鼓励学生用对比的语句进行描述,学生才真正了解到荷花的造型各异、变化万千,要想画好是多么不容易啊,王冕的刻苦、勤奋就了然于心了!这是文本中的留白处,我们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去发现,有丰富的想象力去延伸,才会给学生更多可以看得见、摸得着、想得到、说得出的语文素材,为学生的语文学生打开一片天。
三、用丰富的活动延伸课堂。
语文学习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学生多方面能力的综合配合,实现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在我们的课程和教材设计中也充分体现了语文综合性活动的重要性。因此,我们要有效开展多样的语文学习活动,让语文学习的内涵充实起来,方法灵活起来,成果丰富起来。
在一年级的语文学习中,我们组织过灯谜游艺会的活动,结合元宵节的生活实际和学习主题,为了拓展民俗文化,丰富语文学习素材,特组织学生进行灯谜游艺活动,先由学生自主搜集灯谜,制作谜面。学生动员家长一起努力,搜集适合低年级儿童而又贴近实际的谜题,小手拉大手共同制作灯笼或者谜牌,为活动的开展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具体的实施活动中,我们把活动场地放在了开阔的操场上,自主设计猜灯谜游艺会的“曲折”路线,营造氛围,进而分组进行展示和猜谜活动,猜中者可以带走谜题,最终评出本班的“出谜王”和“猜谜王”。活动结束时,进行经验分享会,如何猜中谜题,借此对学生进行灯谜趣味知识的普及,让学生感受节日的快乐和民族文化的趣味。在活动中,孩子们切实感受到了语文学习原来可以这么丰富有趣,既可以认识字词、学猜谜语,还可以了解故事、增长见识,在此后的活动中兴致盎然。
二年级时我们组织了玩具展览交流会。结合“我们的玩具和游戏”这一主题,分享童年的快乐。在具体的课文学习中逐渐领会如何介绍自己的玩具,有来历、有外形、有亲密的关系、有难忘的故事等,在具体的展览会前,布置孩子们挑选自己最想介绍给同学的一件玩具,准备好解说词,练习一下做介绍的相关程序和礼仪。在正式的活动中,有正式的主持人做开场介绍,主持典型介绍,组织全班分组交流和最终的讲解评选。在活动中,由于学生对交流的物品非常熟悉且感情深厚,讲解词说得非常好。在最后的自由参观环节中,孩子们好像真的走进了玩具市场,不时地谈论请教,教室里发出阵阵欢笑,这样的活动提升了学生的言语表达,锻炼了学生参与甚至组织活动的能力,更让孩子们感受到了童年的欢乐。同时结合文本主题单元组织了天气预报播报活动,让学生在搜集信息、归纳整理、自主汇报、全班交流的过程中了解生活、感受乐趣,提升口语表达能力;结合年度各种节日,组织祝福卡片制作活动,学生在绘制图文并茂的卡片的过程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感情,用各有特色的语言展示自己的心意,在此过程中陶冶审美情趣,促进情感交流。
在特色活动的基础上,我们每学期还有课文朗读比赛、讲故事比赛、写字比赛、故事背诵过关、办手抄报、演课本剧、绘制图文日记等丰富的语文学习常规活动,在活动,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断得到激励和检阅,在充满了快乐和竞争力的活动中,孩子们听说读写多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很显然这是课堂学习所答不到的。
总之,语文学习的资源非常广泛,语文学习的机遇无处不在,语文学习的方法灵活多变,语文学习的快乐令人称羡。我们作为语文教师,是一个智慧的引领者,快乐的传播者,只要我们带着学生学会在语文天地中自由翱翔,那么,孩子们都会成为有着浓浓语文味的可爱天使,为我们播撒更多的智慧和快乐。
参考文献:①《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第二篇: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探索与尝试
2013年..小学语文
学科教学论文评选
参选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探索与尝试
余
小学
【内容摘要】: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是新课程改革中的重要内容,让语文学习走进了生活,体现了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和沟通,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语文综合性学习不仅能展现学生多方面的才能,而且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生活。本文介绍作者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解读,以及从三个方面运用教材开展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索尝试
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是新课程改革中的重要内容,是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它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探究,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能较好地整合知识和能力,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收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等等。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亮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让语文学习走进了生活,体现了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和沟通,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新课标将“综合性学习”作为和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并重的一个内容,针对各个学段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这体现了语文课程的价值追求,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纵览人教版语文教材,我们不难发现,这套语文教科书的体系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它以各种形式联系到课外,联系到别的学科,直接通向丰富多彩的社会、自然、生活以及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首先,向学生的生活开放。除了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外,还鼓励学生学习观察,体验生活。例如学习《爬山虎的脚》一课后,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并鼓励他们写观察日记;学习《长城》一文后,提醒
学生搜集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长城的知识„„其次,向其他学科开放,充分体现学科间的沟通。教材安排了引导学生唱一唱、画一画、演一演的内容。例如:学习《小木偶的故事》一课后来演一演、编一编这个故事„„这些活动,不仅能展现学生多方面的才能,而且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生活。所以说如何运用这套教材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就成了我们现在每一位老师都应该面对的问题。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是如何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的。
一、根据教材,逐步开展综合性学习
人教版教材中年级段中,每一次综合性学习都是与课文、习作或阅读内容衔接,如三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课余生活──记录自己课余生活的内容、收获、感受)和第五单元(传统文化──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四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关于童话──读童话、讲童话、编童话、演童话)和第五单元(成长的故事──了解伟人、名人、身边的人的成长故事)四个“综合性学习” 的内容来看,不但与阅读训练有着紧密的联系,成为该单元语文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的延伸和拓展。同时它又将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为听、说、写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提供了有意义的话题,体现了课内外的衔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应该说这种安排很好地体现了语文学习诸要素、诸方面的有机整合,形成了一个有机的训练和提高语文素养的整体,具有极强的综合性。
二、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适时开展综合性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配合。”学生语文知识的获得,学习能力的提高,语文素养的养成,不仅仅是通过语文课本,也能够通过与其他学科的结合、与学生生活体验、社会生活的联系获得。如四年级《读童话、讲童话、编童话、演童话》的综合性学习,学生通过课本剧的形式进行学习成果的展示。课本剧的表演体现了学生对童话内容的理解,是一种思维的外化、思维的表达;学生制作头饰、道具、请柬,是在用美术的形式表达自己思维的成果;有的学生为童话剧配上了动听的音乐,还有的学生把童话中公鸡的语
言“公鸡公鸡真美丽,大红冠子花外衣,油亮脖子金黄脚,要比漂亮我第一”编上曲调唱了出来„„语文、美术、音乐等学科的整合,为开展综合性学习提供了支持与帮助。
三、语文课延伸,开展综合性社会实践活动
新课标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实践。叶圣陶曾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这一教育名言更进一步揭示了语文与生活实践的深层联系。我们要尽可能为学生创设大语文环境,找准课内外知识的联系点,课内外相结合,校内外相结合,书本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语文的规律,让学生在社会的大课堂里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丰富阅历、增长才干。
1、利用文本,适度拓展
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一课,给出三个问题:(1)我们生活的地球是怎样的?(2)人类的哪些行为是对地球毁灭性的破坏?
(3)怎样保护地球?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一个问题与有相同兴趣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一起查找搜集有关资料,加工整理信息,形成自己的观点,小组汇总,再全班交流。学习《七律 长征》后,开展“走进长征”的系列活动:了解长征历史、说长征故事、读长征诗、唱长征歌„„从活动中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从文本出发,有效地挖掘文本的资源,使拓展训练成为孩子们提高语文素养的一个个兴致盎然的生长点、发展点。
2、专题活动的加工
学生的校园生活丰富多彩,学生亲身经历的大量的教育活动,经过合理的“二度开发”都可以成为课程资源。三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中的“综合性学习”以学生的课余生活为选题,请学生记录自己课余生活的内容、收获和感受,学生不仅关注于自己感兴趣的书法、美术、科技等兴趣活动,班级召开的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主题班会,学校开展的“关爱他人”的“爱心教育”活动、“奥运知识知多少”的“奥运教育”等专题教育活动都成为了学生综合性学习的切入点。
制定活动的方案,记录活动的历程,回顾活动的收获,为学生的“课余生活”和“语文学习”都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3、热点问题的关注
生活和语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带领学生进入生活中的语文世界后,学生们发现,原来生活中语文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提供的大量资讯都为综合性学习提供了丰富的选题。如“节能减排,低碳生活”、“汶川地震”、“限塑令”的实施、“奶粉事件”“H7N9禽流感”等新闻头条、街头巷议、热点追踪都为综合性学习提供了广泛关注收集信息,深度思考处理信息,联系实际运用信息的平台,使学生感受到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其乐无穷,受益无穷。
4、地方资源的挖掘
当地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风俗民情、名贵特产、传统文化、校园文化等都是非常宝贵的地方资源,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特色资源,从中挖掘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的悠久历史,让学生在生活中去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了学生对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置,开辟了语文学习的一片新天地,让我们看见了语文的生动鲜活灵气的一面。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使其不断获取源头活水的重要途径。总之,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个十分值得研究与探讨的内容,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努力,积极探索更新更好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杨明全《新课程下的课堂观》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3、王晓力《何愁没处下“金钩”——例谈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生成》 小学教学参考2009年01期
第三篇: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
浅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
【摘要】“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新要求,它较之以往的语文教学改革更具综合性、实践性和自主性,综合性学习是以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点,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如何把握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尺度,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的作用”,以下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整合;实践;自主;多元
一、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概念介绍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以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点,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与协调发展。它是一种既能体现小学生身心特点,又能体现语文知识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整体发展,语文课程和其它课程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的活动性的学习方式。它更注重于学习方式的自主、实践、综合;又注重于过程的开放和互动,它的内容选择范围宽泛、灵活,以直接经验为主。
二、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要特点
(一)自主性、自主性性和开放性。
这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突出特征。表现在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积极动脑思维,动口表达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及创新能力,在学生亲身实践和体验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学生活动的内容具有实践性的特点,注重通过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把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使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二)学科性和综合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课不同于一般的活动课,它以学习语言知识(包括字、词、句、段、篇)、形成语言能力(识字能力、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听 1
说能力)为主要活动内容和对象,并将这些内容和对象加以整合,综合性的进行学习和探究。这是由语文这一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的。要把语文活动课和一般活动课区别开来,强化语文活动课语言文字的训练功能。在活动中进行语言交际训练,这是语文活动课的主线。
(三)学生是主体。
学生自身的活动是其他人无法代替的,在综合性学习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应该充分发展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知识经验进行自主活动、自我教育,从而发展特长,培养个性。
(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活动是进行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方式。但是,活动本身只是手段,语文活动课重视活动形式的完美,更追求活动目标的落实。综合性学习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策略
(一)学生积极参与,从被动到主动
语文实践活动的过程就是语文课内知识向课外延伸,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的过程,学生必须是活动的主体。确立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就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是活动的主体,用一种积极参加、自觉成长的态度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我们可采取以下方式变学生参与活动被动型为主动型,增强活动实效。
1.主题讨论法。确定一个语文实践活动主题,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进行广泛的研讨、辩论。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思想产生碰撞,产生情感共鸣,深化认识,拓展知识,开发思维,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不断提升。
2.情境设计法。设计一个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例如编演课本剧,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扮演一定的角色,身临其境的体验,通过搜集、运用资料,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语文综合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3.社会调查法。开展社会调查实践活动,让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社会的大家庭中汲取更多书本中所不易觉察的知识,增长见识,扩大见闻。
(二)从单一到多元
语文综合学习实践活动中,学生不可以孤立地成为活动的载体,要求学生从更全面的角度出发,从单一的个体到多元化。为了避免活动形式单一,枯燥乏味,我们应尽一切可能实现活动形式多元化,增强活动实效性。
1.组织比赛。通过各种形式的比赛,比如,开展古诗文诵读比赛、讲故事比赛、各种征文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参与意识。
2.团队活动。组成各种兴趣小组,陶冶学生情操,丰富教学内容。如,朗诵小组、小小文学社、阅读角等。
3.自主研究。开展各种形式的语文沙龙活动,让学生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发表自己的看法,讨论各种问题,在知识的扩充、思想的碰撞中开阔视野,明辨是非,求同存异,发展思维,提高语文素养,形成综合能力。
4.亲身体验。让学生走向社会,走进大自然,开展社会调查,引导学生关心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等,在接触社会、了解大自然的过程中,关注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生存环境,从而获取更多的信息,在拓展课内知识的同时,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形成综合能力。
(三)从封闭到开放
语文实践活动必须是开放的活动,而活动的载体可以是多方面,多角度的。实践活动的阵地必须从校内拓展延伸到校外,开辟更广阔的语文实践活动空间。
1.利用现有语文实践活动资源。充分利用图书馆、阅览室、广播站、宣传栏、学习成果展示台以及大众传媒等现有的活动载体,强化学生课内外知识的有机结合和拓展、升华。
2.扩充语文实践活动空间。充分开发利用当地社会教育资源,如,烈士林园、博物馆、名胜古迹等人文景观,既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知识积累,又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还可以组织学生走进工厂、社区,深入农村田间地头、山林农场,面向社会,融入大自然,在社会实践中接受新知识,开阔视野,积累素材,从而形成综合学习能力。
最后,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与形式不能照搬照抄他人,一概而论,要根据学校本身的实际,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人制宜的进行开发与运用,灵活运用语文综合性学习方法,才能不断丰富具有自己特色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我们希望,新时期的语文教学,形式更多样,成效更显著!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实施标准》
2、中教网《语文活动课程》文章节选
3、《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
4、《漫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文章节选
第四篇: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探讨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探讨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事业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教学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语文教师不应该仅仅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而要让小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内容为例,分析如何在现阶段开展小学语文的综合性教学,力求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综合性教学;人教版
小学语文的综合性学习主要是基于现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而开展的教学活动,其主要目的是让小学学生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同时锻炼小学学生的综合能力。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按照课文的内容分成了不同的单元,每个单元形成一个单独的专题,将小学语文的口语能力、写作能力和展示能力进行整合。希望达到培养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目的,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促进学生的发展。四年级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上册的第三单元主要讲述了一些有趣的童话,以下针对这部分内容,简单讨论了如何开展小学语文的综合性教学活动。
一、教学教材内容分析
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当中,所有课文都是和童话故事有关的。《巨人的花园》《幸福是什么》《去年的树》和《小木偶的故事》都用有趣的童话讲述了一些道理。其中,《巨人的花园》和《去年的树》是精读课文,而剩下两篇则是简读课文。
在这些童话故事当中,《巨人的花园》主要从一个巨人花园的变化当中阐述了快乐要与人共享的道理,而《去年的树》则是一则表演性质的童话故事,在表演学习当中,小学生能够领会其中的真挚感情。剩下两则需要小学语文教师用讲故事的手法完成教学。
对于小学生来说,童话故事和动画片一样具有吸引力。在这单元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小学语文教师更要抓住这次机会,将这部分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全面充分的解析,让学生领会其中的道理。
二、小学语文综合性写作教学开展的策略
1.利用童话故事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由于所有的课文都是童话故事。因此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些故事来激发小学生的写作热情。小学学生本身还处在容易被有趣的故事吸引的年龄,童话故事作为教学课文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体会其中表达的真挚情感,还能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写作热情。
小学语文教师要学习充分利用这一单元的课文内容,通过讲述童话故事课文当中有趣的内容让学生学习童话写作的技巧。使得小学学生学习将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拟化成人的手法,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小学生的写作热情,在自己的习作作品当中,多多写出有趣的童话故事内容
2.让学生学习编写童话故事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还能促使小学学生编写童话故事。由于童话故事本身结构较简单,语言也相当活泼有趣。小学语文教师如果能利用这一内容开展小学学生的写作教学活动也必然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单元的内容,让小学学生自己来编写童话故事。将小学学生自己在生活中体会到的一些思想感情蕴含在其中,让学生通过一些小动物的活动和交际来表现这一主题。童话故事的编写能够有效提高小学学生的写作水平,从知识、语言和情感体验中全面升华小学学生的综合素质。童话故事的编写要依托于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其中拟人、拟物、比喻、排比等写作手法,充分提高小学学生的写作能力。
3.评价学生所写的童话故事作品
在小学学生的童话写作教学活动完成之后,小学语文教师要和小学学生开展对童话故事的讲评活动。首先要将小学学生所写的童话故事收集起来,然后分别分发给不同的学生进行评价,让每个学生都根据自己阅读的感觉来写上对别人的评价。教师再将其收起进行统一的汇总分析。
小学教师在对学生的童话故事进行讲评的过程中要注意,要从多方面、多角度的方式评价小学学生自己编写的童话故事,充分采纳其他学生的阅读意见。将大家的看法结合起来。对编写童话故事较好的学生要进行鼓励和奖励,让这些学生来讲台上讲述自己所写的童话故事和表达的内在含义,以期提高其他学生的写作水平。小学语文教师要在其中发挥引导作用,帮助学生解决在写作这类童话故事当中遇到的问题,避免下次再犯。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当中,为了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要以单元课文为基础,开展综合性教学活动。小学生还处于思维活跃发展的年龄阶段,小学语文教师要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中心地位,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在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当中,小学语文教师要让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想法,使小学生体会到课文内容当中深厚的情感,让小学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进步和发展。在这种综合性的教学中,小学生的道德观念、自身的审美意识和思考能力都能得到良好的熏陶。
参考文献:
孟锋.浅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J].小学教学参考,2011(28):55.编辑 孙玲娟
第五篇:浅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
浅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
一、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解
我们认识到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处于一种“闭关自守”的状态,课堂是唯一的信息源,教师是唯一的信息传递者,教室是唯一的信息交流场所,学生缺乏生活体验,远离社会实践。《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阶段目标中将“综合性学习”单列,是这次语文课程改革的重大突破和一大亮点。从制度的目标中可以看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旨在“加强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以及生活的关系,促进学生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语文学习具有很强的整体性、综合性、实践性,如果把课堂比作是“一掬水”,课外学习就是“江河湖海”,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进自然,走进社会,才更有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和发展。
语文综合性学习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教学,虽然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也注重知识、能力的整合,但语文综合性学习更强调引领学生走出课堂,以校园、自然、社会为大课堂,在实践中加深认识。试验以来,大胆走出课堂,走上街头,收集形形色色的店名、招牌,理解它的含义,同时在家长的支持下,兴致勃勃地参加活动。回到学校的学生们个个兴致勃勃,教室里常常可以看到同学们相互交流的情景,看到他们因为有了独特的发现而自豪的神情,听到他们为了理解店名含义而展开激烈有趣的争论以及他们独有的评价。
通过活动,同学们不仅学习了语言,丰富了词汇,还开拓了视野,学会了倾听,学会了观察,增进了协作意识,而且,同学们的口语交际能力,文学艺术的鉴赏能力,审美情趣都有了一定的提高。这样的活动使学生的生活增添了色彩,身心得到了健康的发展。语文的学习不在封闭在书本里,禁锢在教室里,学生的语文学习从教师走进了社会,从封闭走向了开放,使师生体会到“语文和生活同在”,这是语文学习的一部分。
语文综合性学习注重语文课堂内部的整合,虽然也提倡与其它学科也沟通,但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如以“诗与动物”为主题,语文综合性学习所侧重的是收集和理解描写动物的诗句。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收集了“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等诗句共60多条,让学生朗读、欣赏、交流。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获得了审美情趣。走进大自然,认真观察,获取素材,创作自己的动物诗,领悟语文和动物的关系。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改变观念,达成共识。透过当前农村小学综合实践课的设计及其运作情况,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认识上存在误区,尽管我们认识到综合实践课在素质教育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然而,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又不同程度地受到“考试不考综合实践课程,怕综合实践课的开设影响学科课程”这种应试心态的制约。尽管综合实践课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中有着巨大的作用,但其成效的“外显性”远不及学科课程,显现的速度也远不及学科课程快,因而造成对综合实践课的开设流于形式而失去实质的内涵。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对课程资源的开发
语文综合性学习没有现成的教材使用,也不应该有统一的现成的教材,那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就显得格外重要。语文是母语课程,“学习资源的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人才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不同地区都有取之不尽和各具特色的语文资源。当地的自然环境、文物古迹、风俗民情、节日文化都独具魅力、各具神韵。学校、家庭、社区是学习的摇篮,图书、报刊、影视作品是语文学习的宝库。城镇有城镇的的优势,乡村有乡村的长处。城镇文化气氛浓厚,乡村自然资源丰富,况且,城镇的学生向往广袤的大自然,乡村的学生新奇于城镇的繁华,可以凭借多种信息渠道加以互补。教师是综合性学习课程资源的引导者。教师要有“大语文”教育观,要改变“课堂为中心,课文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行为,努力构建课堂内外衔接、校内外结合、学科间沟通的语文教育体系。引领学生关注生活,与生活为伴;亲近自然,与自然为友;走进社会,与社会对话。通过学生的积极实践、勇于探索、亲身体验,不断发展语文素养。
学生是综合学习资源的直接开发者和受益者。语文无处不在,“生活处处皆学问”,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问题,尝试运用语文方式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大自然和社会,用形象化的语言,表达出具体的认识和感受;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或组织、策划、协调和实施各种活动,尽可能的挖掘学校、家庭、社区和社会的各种资源。
三、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原则
鉴于小学年龄、认识特点和自主水平,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一、二年级)
第二阶段(三、四年级)
第三阶段(五、六年级)
第一阶段以教师“扶”为主;第二阶段以教师“半扶半放”为主;第三阶段则以“放”为主,在学生已经具备了学习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自行策划,制定计划和方案,这时的教师可就活动的可行性作必要的引导。总之,小学综合性学习要本着由“扶”到“放”的原则,逐步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方法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中,教师要尽可能的做好对学生的引导,尽可能的与学生共同参与。
教师要结合当地实际、学生实际,引导学生积极利用和挖掘语文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当地的优势资源,使综合性学习生活化、实践化,充分利用多种信息手段,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弥补当地的资源不足。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因此,我在平时教学实践中就“拓宽学习空间,上好农村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方面做了大胆尝试,有以下几点体会:
1、走进大自然,上好农村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
卢梭曾经说过:“只有把儿童带进大自然,才能避免社会给他们带来不良影响。”我们教师应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融入大自然,让大自然这个广阔天地成为学生学习的不竭资源。
记得二年级时,我带领学生“找春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或在皖河大坝上远足,或在树林里漫步,或在田野里追逐,或在山坡上野炊,或在草毯上联欢„„;活动形式多样,有的画春天,有的歌唱春天,有的畅说春天的故事,有的拍摄春天的美景,有的舞出春天的旋律,有的写出春天的多彩„„我们将学生的各式作品分类进行展览,引导学生分享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大自然是孩子们的乐园,在大自然中活动、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还为学生的语文学习积累了丰富的表象,他们在这里获取知识,开启智慧,享受人生。
2、走进生活,上好农村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校“争取社会各方面支持,建立稳定的联系,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因此,我们积极利用社会综合性学习课程资源,在参观中,让学生亲手操作,亲自实验,亲身去体验,;在参观中,让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在参观中,我们教师还关心学生的安全,注意学生礼貌用语、不乱扔饮料瓶等良好习惯的培养。
参观后,我们适时指导学生写好习作。主要采取“5步法”进行指导。即:看一看,看
参观摄像后的“精彩回放”,既回顾了参观的过程,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说一说,说参观中最感兴趣的地方、参观后的感受及思考的问题,加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又为动笔写作打好铺垫;评一评,分组评议几位同学参观后回家主动写的日记的优劣,教师将学生的日记提前打印好,分发到各小组讨论,并请各小组将整理的意见进行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写一写,学生动笔写下参观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表达、去探究,可谓百花齐放,千姿百态;展一展,在班级展示栏中展出学生的优秀作品,为学生提供1个展示和相互学习的平台,让大家共同品尝成功的喜悦,分享实践活动的成果。
3、走进农民家庭,上好农村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要把教育从鸟笼里解放出来„„鸟的世界是树林,教育的世界是整个社会生活。”因此,充分利用学生放寒假的时间,开发家乡生活中的课程资源,组织学生开展有意义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了一次从未有过的生活体验,得到了鲜活的口语交际的实践。学生走向生活,走进农民家里进行采访调查,获得了第一手资料,学会如何与人交往,并大大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和进一步探究的欲望。让学生在农村广阔的天地中学语文,用语文,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主动实践。要面向全体,特别关注弱势群体,要使每一个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都得到发展。要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学会合作,学会探究,学会学习。要激励学生敢于实践、主动实践、积极实践、乐于实践,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交流也是语文综合学习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的重要环节,要避免综合性学习只见头不见尾,重安排、轻交流的现象。交流的内容,不仅包括学习成果,如实物、图片资料、书面总结、研究报告等。通过集体交流,创设互动的平台,展示学习的过程,释放学习的情感,达到信息共享的目的。
五、制定切实可可行的综合性学习评价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其评价手段不是量化评价,评价目的不是甄别和选拔,评价方式除了教师评价外,还要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同学间相互评价。评价的着眼点要在于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强调的是学会,而非一定要学会。如开展“探寻月球的奥秘”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目的不在于要求学生探索出多少月球的奥秘,解开多少月球之谜,而是让学生通过搜集、整理材料,徜徉于月球文化的殿堂,漫游于古诗文的王国,经历一次科学的探究、问话的洗礼。
总之,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应侧重于是否主动的发现问题,是否积极地通过课外阅读和搜集整理资料来探究问题,是否根据已有的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和观点,运用语文综合能力的表现如何,参与意识和合作能力如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