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走近最理想的教育》学习讨论活动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强化师德,提升学校管理方式、教师教育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高新区教育办公室开展《走近最理想的教育》学习讨论活动要求,我校决定在全体教职工中深入开展《走近最理想的教育》学习讨论活动。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走近最理想的教育》学习讨论活动为载体,以办人民满意的品牌教育为目标,进一步增强全体教师对教育事业的认同感、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豪感,提升学校管理方式、教育方式、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树立教育理想,振奋精神,坚定信念,弘扬正气,创先争优,努力开创学校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二、组织领导
为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学校成立“《走近最理想的教育》学习讨论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张西顺
成员:陶玉萍 冯学贵 刘峰云 李 勇
负责整个活动的组织、协调、检查与评价工作。
三、活动内容
学习讨论活动从2011年4月开始,至12月结束,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宣传、学习阶段(4月—5月)。重点解决教育理念再提升问题和认识再提高问题
(一)宣传发动。召开《走近最理想的教育》学习讨论活动动员大会,动员部署学习讨论活动,具体安排学习讨论活动步骤、措施。
(二)组织学习。组织全体教职员工认真、深入学习《走近最理想的教育》。同时系统地组织学习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教育政策及专著。学习要采取理论实践、感悟体验的案例学习,理清思路、提升境界的专题学习,拓宽视野、丰富思想的开放学习,相互协作、收获成长的合作学习,总结反思、升华实践的研究学习等多种形式、多种方式,领会精神实质,提升教育理想,坚定教育信念。建立专项笔记,撰写心得,说理想、谈体会、写感受。阶段末期适时组织学习笔记展评,心得体会、随笔评选。
(三)专家引领。组织老师观看《走近最理想的教育》的作者朱永新教授和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同志专题报告会视频录像。
(四)典型培植。培植一批典型教师。组织学习经验交流活动,促进共同提高。
第二阶段:讨论反思阶段(6月—8月)。重点解决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教育事业的认同感、责任感、使命感、自豪感和对教育的理想信念问题
(一)组织“我心中最理想的教育”综合论坛
1.围绕教育科学发展展开讨论。落实“全面建设规范学校、全面落实课程方案、全面培养成功学生”和“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健康还给学生、把能力还给学生”展开讨论,形成素质教育就是当前最理想的教育的理念,全面扎实地推进素质教育。同时要认真反思目前本单位实施素质教育的现状,剖析阻碍推进素质教育的思想意识、管理机制、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原因,从而建立素质教育长效机制。
2.围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展开讨论。立足于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工程、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教学质量提高工程、学生关爱工程等一系列专项工程的实施,认真分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反思工作措施方面存在的问题,加大改进力度,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3.围绕教育和谐发展展开讨论。认真分析教育和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树立目标,强化措施,解决校园安全、周边环境治理、矛盾纠纷等问题,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构建和谐教育。
4.围绕教师队伍思想作风问题展开讨论。重点解决教职工中存在的坐而论道、华而不实、推诿扯皮、不思进取等问题,科学化解师德建设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突出抓好政风行风和思想作风建设。推进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依法治校、廉洁从教、文明施教。
5.着眼于让孩子享受优质教育和办理想的教育展开讨论。按照高新区“二次创业,跨越发展”的总体要求,站在学校大发展的高度,反思如何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工作水平,增强执行力,强化落实力,形成真抓实干、说干就干、干就干好的务实之风。争先进位,创品牌教育。
(二)组织系列论坛
1.组织教育干部和党员教师参加的“理想的管理”论坛。围绕什么样的学校才是有特色的学校、有品味的学校、最理想的学校展开讨论,着力破解建立现代学校制度过程中的障碍和难题,转变管理方式,促进学校科学管理、精细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益和办学水平。
2.组织班主任参加的“理想的班级、理想的班主任”论坛和教师参加的“理想的课堂、理想的教师”论坛。重点围绕班主任教师应有的热忱关怀、真诚坦率、胸怀宽阔、作风民主、客观公正、坚韧果断及爱心、恒心、公心、细心、耐心等优秀品质,围绕教师应有的胸怀理想、自信自强、善于合作、充满爱心、追求卓越、勤于学习、注重科研等优秀品质,以及最理想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展开讨论,在形成教师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下大力气推进课程改革,着力推进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重点解决什么样的教师才是理想的教师,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什么样的方式才是理想的教育教学方式等问题。
3.组织家长参加的“理想的家教、理想的家长、理想的学生”论坛。充分发挥中小学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围绕家长应有的培养健全人格、挖掘孩子潜能、平等对待、善于学习、配合学校等优秀品质,以及学生应有的热爱生活、积极进取、自信自强、兴趣广泛、善于合作、愿学习、会学习等优秀品质展开讨论,重点解决什么样的家长才是理想的家长,什么样的学生是理想的学生,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才是高效科学的学习方式等问题。
4.组织征文活动。管理者重点谈管理方式的转变,教师重点谈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大家都谈师德建设与教育发展。学校将组织优秀征文评选,推荐上报、表彰。
5.组织师德演讲活动。以“修师德风范,展教师风采”为主题,组织师德演讲会,大力弘扬热爱学生、教书育人,爱岗敬业、刻苦钻研,务实创新、甘于奉献,廉洁从教、为人师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教师职业精神,引导广大教师以德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努力提高育人意识、责任意识、文明意识和思想政治素质,形成强大的师德教育氛围,提升广大教师的师德水平。
第三阶段:建规立制阶段(9月—11月)。重点解决建立规范、完善标准、注重落实、提高质量等问题
根据上级有关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对学校原有的规章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对一系列工作标准进行整合、修改和提升,对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提出科学的意见和对策。
根据莱芜市普通中小学“3815”改革创新工程(在全市选择3所普通高中、8所初中、15所小学),我校力争三年时间,成为市教育思想先进、办学行为规范、学校管理科学、课程方案落实、课堂教学高效、师资队伍精湛、育人环境优化、教育特色鲜明、学生综合素质高的改革创新示范学校;并培养一批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国家教育政策、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创新型教师,推动学校走“规范办学、尊重规律、依靠科学、改革创新、特色发展”之路,在全区充分发挥带动、引领和辐射作用,为高新区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和真正实现学校内涵发展、科学发展树立榜样。
第四阶段:总结提高阶段(12月)。解决活动内涵不断升华的问题,巩固提高活动成果
(一)总结表彰。认真总结学习讨论活动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和好效果,形成专题报告,全面总结升华。召开总结大会,对活动进行总结评价。
(二)巩固提高。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对学习讨论活动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扩大学习讨论活动的成果和影响。持续创新思路,抓特色,强质量,促进我校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四、活动要求
(一)加强领导。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要在学习讨论过程中切实起到带头作用,带头弘扬正气,带头创先争优,带头谈体会、写感受、提素质,充分体现党员干部的先进性。
(二)科学规划。按照“学习提高、树立理想、确定目标、建设队伍、形成风气、实现发展”的总体思路,以有效的载体、可行的措施,把学习讨论活动作为推动工作的重要抓手,将学习讨论活动的成效体现到促进工作上来,用做好工作的实际成果检验学习讨论活动的成效,切实做到学习讨论与事业发展两不误、两促进、双丰收。
(三)抓好落实。在学习讨论活动中,要统一思想,深化认识,真正做到“五个结合”,一要把学习讨论活动与学习型组织建设结合起来,创建学习型学校、学习型团队、学习型班级。二要把学习讨论活动与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发展意识、合作意识。做一流工作、创一流业绩、干一流事业,单项工作争第一,整体工作上水平。三要把学习讨论活动与师德建设结合起来,认真剖析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树立新的教育理想,努力做到在思想上有触动,措施上有创新,能力上有提高。四要把学习讨论活动与干好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做到工作讲创新,方法求实效,效率求提高。五要把学习讨论活动与贯彻落实《教育中长期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结合起来,牢记新时期教育工作的职责与使命,把握新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题和重大任务,不断提高做好教育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注重实效。要通过开展学习讨论活动,真正找到“确立什么样的目标,建设什么样的队伍,树立什么样的风气,实现什么样的发展”等问题的科学答案,重点解决少数干部职工中存在的思路不宽、方法不新、措施不力、效果不显等问题,着力破解“学校怎么管,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等层面的问题,推动“学校管理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实质性转变,真正解决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孬一个样的问题。真正做到全面发动、全员参与、全程推进、全面剖析、全体提升。
第二篇:《走近最理想的教育》读后感
重拾遗落的理想
— 读《走近最理想的教育》
矿区刘赵村学校赵惠玲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理想,作为教师的我也不例外,只不过我的理想可能多在工作中实现,譬如我希望:学校环境优美、教师业务精良、学生全面发展、课堂精彩纷呈„„不管怎样,这个可能的理想有可能成为实现。
因为我最近有机会阅读了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所作的《走近最理想的教育》一书,书中写到“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学生”、“理想的课堂”„„,一个个理想明亮如灯,炽热如火,原来教师可以这样的满怀憧憬。朱永新教授说:“一个没有理想的人不可能走得多远”,“没有理想,你人生的‘记分册’上将永远是零或者一片空白。”如醍醐灌顶,几乎在刹那间我冒出了这样的呼唤:“快些让我怀抱理想,做一个理想的教师吧!”尤其是书中朱老师说到的理想中的教师应具备的八种素质,那段文字我读了一遍又一遍,确实,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具备善于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能力。
让我走近理想的教师,细打量:这“八大要素”组合而成的理想教师形象是如此美丽、幸福和充满活力。她美丽在且行且思的诗意和充实中;她幸福在天天向上的追求和创新中;她活力在爱心的激情和责任的坚守中。是啊,理想的教师并不遥远,她正在灯火阑珊处向我微笑向我招手。
若是以前,我一定会认为这样的想象是多么的幼稚和可笑。但是今天,我很坚信这样的美好在诞生,而且百分之百地坚信着。因为《态度决定一切》、《读书改变人生》、《爱心产生奇迹》、《理想创造辉煌》„„书中的一条条“教育定律”告诉着我如何做一名理想的教师:“学无止境,行者无疆”,唯有“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才能改变人
生;“教育的爱心是空气,是阳光,是土地,是水源,是食粮,是布匹„„”唯有爱心的红线才能与奇迹结缘;“心存高远”、“不畏浮云遮望眼”,唯有“少年壮志当拿云”的理想才能“化腐朽为神奇”„„是的,理想的教师创造理想的教育,理想的教育呼唤理想的教师。
实质上,每一个人本是率真的理想主义者,而作为专职于教育的老师们更是如此。只是岁月蒙尘了理想的光泽,功利浮华了理想的纯净,环境平庸了理想的色彩,尤其是像我一样的数十年耕耘在农村学校的普通教师。纵然,在某一时刻,会在蓦然中回首曾经的理想,但那渐行渐远的身影已经模糊不清了。于是,忍不住感慨:“物是人非事事休”。随之,在考核分、优秀率、升学率等等的“紧箍咒”下,理想掩埋,教师们开始产生分化:或者机械地行走在“埋头苦干”,或者潇洒地“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或者迷茫地反思自我“路在何方?”路在何方呢?还是让我重拾那曾被遗落的理想,找到迷失的方向吧,做一个理想的教师: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充满爱心、受学生尊重的;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
那么,我就要赶快行动起来,用行动来实现理想,比如教学生作诗,就要做一个诗者;教学生作画,就要做一个画者;教学生表演,就要做一个出色的导演;教学生创造,就必须会奇思妙想„„总之,向着理想那方向前进吧,理想的教师并不虚幻,她在行动的步伐中走向我靠近我。从此,一个个普通的日子,教育的日子,将变得灿烂;一个个普通的生命,平凡的生命,将变得蓬勃向上!
第三篇:走近最理想的教育心得体会
读《走近最理想的教育》之第九节——我心中理想的美育
当第一眼看到《走近最理想的教育》这本书的封面时,我很不以为然,以为本书会像书名所讲只是单纯的描述理想、空谈理想,在我的思维里老是觉得理想是那么遥不可及,是很难实现的。可当我沉下心来品读本书时我才如获至宝,醍醐灌顶:原来教育可以这样激情飞扬,教师可以这样满怀憧憬。尤其是读完第九节——我心中理想的美育,心中更是豁然开朗,更是坚定了我上好音乐课,坚定了我想让音乐来丰富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感受艺术的魅力从而欣赏艺术、热爱艺术的初衷。而朱永新先生在本节当中所写的一些教育实例也让我的思想迸出了很多新的火花:
一、注重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怀
“理想的美育,应该是一种自然美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怀,让学生亲和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如朱永新先生所讲:“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都具有美得含义,因而都是审美的对象,它们可以让人们忘掉生活的烦恼,唤起对生命和爱的渴望。” “自然美能够给人以心灵的愉悦乃至生命的滋润。”
“大自然是一部无与伦比的美育教材,是美育的源头活水。”
我也是一个深爱自然的人,也时常因涓涓细流而感舒适,因汹涌的大海、巍峨的高山而感心旷神怡。看到美丽景色我也会禁不住感叹大自然的魅力!
可也正如朱永新先生所说,我们的学生离大自然是何其远矣!我们不正是把学生关在教室里头进行所谓的美育吗!还记得我在给学生欣赏迪因·爱沃森创作的《雨林》这首乐曲时,我尽力的给学生描述雨林是如何如何的美丽,如何如何的珍贵,我讲得兴高采烈,学生倒也听的挺专注,可专注里却那么明显的透着茫然,学生也许从电视上偶尔看到过雨林,可毕竟学生没有亲眼见过雨林,他们无法真正的感受雨林的美,心灵无法真正的被乐曲所打动,又如何唤起他们真正关注自然呢?!
如果家长和学校一样重视起来,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单纯的无条件、无负担的游山玩水、亲近自然,学生经常目睹美了,心中有美了,诗意和美感自然会经常在孩子们的心间涌动。那我在上关于自然的音乐欣赏课时再加以引导,相信学生会很快的被音乐所感染。
二、引导和教育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享受生命 “理想的美育,应该是生命美育,应该引导和教育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享受生命,优化生命,激扬生命。”
每每看到关于中小学生自杀或者杀人的报道时,我都会不寒而栗。往往只是一些在成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便足以让孩子放弃自己如花的生命或剥夺他人本不应剥夺的生命。在平时上课时,或者课余时间和学生的交流中,我也越来越感受到现在的学生的变化。我依稀记得我小时候的同学们都是那么单纯,感觉那时的生活处处充满真诚。可不知为何,和现在的学生交流时我不时的会感觉到他们的冷漠。
我也越来越深刻的感觉到当儿童精神的天空中没有了追逐鸟儿的云彩,在少年心灵的原野上没有了随风起舞的花朵,孩子们的意识中没有了纯真没有了纯正,没有了童话没有了梦想,没有了对生命的一往情深的爱怜与呵护,以及对人生的一往情深的憧憬与向往会是多么可怕。可面对这些我是那么的力不从心,我只能尽可能的在我的课堂上真诚的面对每一个学生,尽可能的让美妙的音乐传递给学生什么是真善美,通过和学生的交流尽可能的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尊重,真正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
我也多么希望他们的家长也会重视起孩子的家庭教育,这让我想起前几天读的有关家庭教育的书中的一句话:“父母之爱都深入大海,但有质量差别。决定质量高低的,不时父母的学历、收入、地位等,而是对孩子的理解程度和对细节的处理水平。”有关孩子的事无小事,高质量的来爱自己的孩子,让孩子时时感觉到高质量的爱,本身就是无言的美育。
三、引导和教育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生活
“理想的美育,应该是生活美育,应该引导和教育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与生活的主人。”
朱永新先生在这一节当中说得很好:“一个善于领略生活之美的人是不可战胜的,哪怕是在逆境当中。”我感觉对我们得学生来讲他们首先得快乐自信,才会去热爱生活,才会善于领略生活之美。落实在我的课堂上则是把每一节课都上成快乐的,通过学习唱歌识谱让他们获得自信,因此我总是不厌其烦的一遍遍教唱歌曲和乐谱,也尽可能的把知识点用幽默的语言讲出,让他们轻松的接受。而看了这一节后更感觉作为教师我自己首先就得快乐自信,做一个善于领略生活之美的人。只有这样我才会有足够的激情让我的课堂充满快乐,才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四、引导和教育学生热爱艺术,欣赏艺术
“理想的美育,应该是艺术教育,应该引导和教育我们的学生热爱艺术,欣赏艺术,并具有一定的才艺。”
朱永新先生在这一节的语言很犀利:“如果教育者只是对孩子进行某种乐器的技能训练,我认为这不是艺术美育而只是技艺训练。”看到这句话时我很汗颜,想想自己不是吗平常排练节目时老是强调学生唱歌时、跳舞时要投入感情、有感而发,可学生不理解作品何来的感情,何来的有感而发呢?我需要考虑的不正是如何让学生在掌握某些艺术技能的同时,又能有“对艺术的切实真挚感受”吗?而要做到这一点,我自身的艺术修养还那么的浅显,我自己掌握的艺术技能还那么的少,何来让学生掌握呢?想到这些我的决心又来了:既然我是那么的热爱艺术,那就再刻苦钻研一些吧,我也应艺海无涯苦作舟,努力修炼了!
五、树立大美育观,构建浓郁的美育氛围
“理想的美育,应该是立体美育,应该树立大美育观,形成立体化、网络化的美育模式,构建浓郁的美育氛围。”
对于朱永新先生“立体美育”的观点我是太赞同了,美育就是应该无处不在。可这一观点在当今社会背景下又显得是那么的理想化;因为立体美育必须是学校美育、家庭美育和社会美育的协调统一;这一点太难达到了。我自己倒是可以在课堂和家庭中努力构建一把。
六、努力引导学生走向美丽的人生
“理想的美育,应该是示范美育,它必须紧紧依靠具有审美素养的教师,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走向美丽的人生。”
因为语言的匮乏,一直苦于无法描述出想做怎样的一名音乐教师,看完朱永新先生的这一节后我找到答案了:做一名具有人格美、仪表美、精于教育艺术、富有审美情趣的音乐教师。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需要我时时刻刻的努力,而既然有了这份心和理想了,何愁没有力呢?!
七、让学生形成完美的人格,拥有美的心灵
“理想的美育,应该是精神教育,应该注重通过美育让学生形成完美的人格,拥有美得心灵。”
美的心灵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同样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既然朱永新先生说心灵美外化为语言美、行为美,那我们这些教育实施者就应注重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美、行为美。而我以为培养学生的语言美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注重学生的课外阅读,不是读那些作文选,而是读好书,长篇小说、中外名著等等。书籍就是一根魔杖,会给孩子带来学习上的一种魔力,能让他的智慧升级凡从小有大量阅读的孩子,他的智力状态和学习能力就会更好,表达能力也会更好,有了这也阅读的积淀,自然会外在为语言美。
对于学校来说培养学生的行为美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学生对自己讲仪表,对别人讲礼貌,对社会讲公德,回到家讲孝顺。
八、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理想的美育,应该是一种创造美育,应该注重在美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创造的冲动与欲望,享受创造的快乐。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表现在音乐课上就是要注重多设计与音乐有关的发掘学生潜能的即兴创造活动;引导学生用音乐材料创作音乐。而要想顺利的实施就必须打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保持开放自由的心态和愉悦快乐的体验,要努力呵护创新思维的萌芽。
读完朱永新先生《走近理想的教育》之第九节,我豁然开朗,在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之前,我首先是一名音乐爱好者,我会不时的陶醉于莫扎特、贝多芬的乐曲当中,会不时的用歌声来抒发情感;而当我看完朱永新先生的这篇文章我忽然觉的我所任教的学科是如此的重要,重要到它可以影响学生的性格,可以美化学生的心灵;我肩上的担子也忽的变得沉重,我得时时刻刻去努力完善自己、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个人修养,做一名胸怀理想,对工作充满激情和诗意,具有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精神和勇气,在工作中善于与人合作,具有人格魅力;对学生充满爱心并且身受学生尊敬;在教学中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关注人类命运,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 感;具有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品格的音乐教师。
为着这一理想的美育,我想高歌;为着这一理想的美育,我得努力,必须努力!
读《走近最理想的教育》之第九节
——我心中理想的美育
初一级部
徐
静
第四篇:《走近最理想的教育》心得体会
读了朱永新教授的《走进理想的教育》一书,尤其是它理想中的教师所应具有的素养,顿觉醍醐灌顶一般。发现曾经的我的做法是多么地渺小,波及开来,教师的责任感,教师的敬业精神,教师精神领域的富足,孩子们悄悄放在讲桌上精巧的手工和橘子等,这纯洁,这纯真的童心能用那些所谓的眼前的“实惠”来衡量吗?面对一些心态的不平,自己要挑战自我,不该被眼前一时的“短视”和迷雾,迷住了双眼,遮盖了前面的路途;不要让自己原本孩子般如水的心蒙尘。该把自我连同自我的工作放在社会的高度,应该着眼于孩子的一辈子,处理好一阵子与一辈子的教育关系;应该修炼自我,保持内心的平和;应该坚定自己的教育理想而不追风赶潮而去追求“短视”;一些时候,应该做郑燮诗中的竹石,在千磨万击中依然保持着坚韧刚强的本色。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
朱永新教授说:“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一个优秀的教育家,应该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人,应该是一个教育上的有心人。”……十几年来,我写了多少本教案,现在看来除了证明我曾经度过了那些时光外,没有其他意义。每个学期有那么多的教学活动,事后我有多少反思,记录下来的又有多少?反过来想,如果我用心的话,那里面该帮助我获得多少创新的智慧。没有,我几乎没有做什么,不要说创新,即使偶尔做了的美丽碎片我也很少记录,有的早已随着岁月淡忘了,连痕迹都没有留下
第五篇:《走近最理想的教育》心得体会
《走近最理想的教育》读书心得
《走近最理想的教育》是朱老师心中美好的教育理想,是根植于教育土壤的理性追求。暑期我细细品读了《走近最理想的教育》——名教育家朱永新的教育精华,不由得心潮起伏。
第一辑里,朱教授谈了从事教育一些年来对教育的感悟,指出多年来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教育的模样: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生,理想的父母,以及理想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尤其是给一线教师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其中第一辑里“理想的教师”这一内容使我感受颇深。朱永新教授说:“一个没有理想的人不可能走得多远”,“不仅要把理想播在学生心中,更要把理想珍藏在自己的梦中”……曾经有理想,曾经有梦想,然而,浑浑噩噩,十几年过去了,随着岁月的流失,最初的理想和梦想已经被时间所淹没。聆听了大师的教诲,我认为自己必须重新拾起最初的梦。只有这样,才能把自己的所作所为锁定在这个目标上,才能不断进行自我挑战。
理想的教师应该胸怀理想,对工作充满激情和诗意,具有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精神和勇气,在工作中善于与人合作,具有人格魅力;对学生充满爱心并且身受学生尊敬;在教学中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关注人类命运,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具有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品格。很自然的,我开始用这样的“镜子”来检查和反思自我的工作、自我的责任感和爱心、自我的人格和克服困难的意志等方面,终于明白:自己距离理想中的教师还有很远,很远。但是我愿意用这样的标准来要求自我,克服现实的缺陷,慢慢朝着原有的教育目标往前进,期望能向理想的教师靠近一步。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老师。
朱永新教授说:“教育是一种感动。”,“未来的教育家应该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爱学生、爱教育。只有爱,才能赢得爱。”……我能和学生打成一片,学生也喜欢和我交谈,但说到“爱”,更多的还是关注他们学习方面,即使是性格上、情感上的培养也多是和学习有关,而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去理解他们,去做他们内心的朋友,我做的远远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