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建议(共5篇)

时间:2019-05-13 17:00: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建议》。

第一篇: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建议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建议

【摘要】新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本文从系统全面深入地解读课标,精选整合教学内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益,激励性多元化的教学评价等五方面论述了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建议。关键词:新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

“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其具体目标就是要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积极地参与、主动地探究,自由地放飞心智与心灵。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然而,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活跃与主动的背后,折射出放任与浮躁,我们的课堂教学多了些新颖的形式和茫然的教学行为,却忽视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课堂教学更科学、更有效?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这是每一位一线教师的追求。1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和理解

1.1课堂教学有效性指什么

查阅了很多资料,认为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福建师大余文森教授的解释比较全面:“有效性课堂教学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1.2课程教学有效性的考量标准

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哪些标准?余教授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或表现)可以列举很多,但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学生学习有效性的三个考量指标,学习时间、学习结果、学习体验。从更高的更广阔的视野来分析这三个指标:学习时间(投入):学习特定内容所需要的时间,它意味着学习效率,即学习速度的快慢;学习效果(产出):指学生经过学习所发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即学习收获,通过学习获得什么。学习体验:指学生的学习感受,即学习活动所伴随或产生的心理体验。

2基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建议

2.1系统全面深入地解读课标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

1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可是真的实施起来感觉很矛盾。让学生讨论吧,没那么多时间,而且还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学生有时根本说不到点子上来,讨论了许久却没有什么印象,实际是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教师自己讲又无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违背新课程理念。

后来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逐渐感受到新课程的理念:不再把单纯的知识传递当作主要的教学任务,对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的关心要甚于对他们掌握知识结果的关心;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的关心要甚于对他们掌握知识的量的关心。过去课堂教学是紧抓教材几乎不去研究大纲,教学就是教教材。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现在逐渐感觉到应该以“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以教材为基本素材。课程标准是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功能。有效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只有解读好课标,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越好,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有效性。对课程标准的重新认识后,笔者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适度的调整。比如浙科版必修3“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这一节,假如不按照课程标准执行,学生感觉会非常难,到处都要记忆,但到处都记不住,都不理解。所以要按照课标来展开课堂教学,比如“人的神经系统及大脑结构”不作要求,就大胆的不要讲了。“大脑皮层的功能”只要求掌握运动区、体觉区与语言区,其它不作要求,就没必要展开讲了。“兴奋传导”则按照课标是重点也是难点,就要仔细准备,我准备了课件加以直观演示,并给出了几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回答,如神经纤维膜内外的电位变化?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方向?等等。这样学生既发挥了主体作用,又突出了重点,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有效性。

2.2精选整合教学内容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孔子也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学生能否通过生物课堂教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兴趣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学内容是否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是决定着“有效性教学”能否实现为课堂教学实践的关键因素。

长期以来,教材被视为是不可逾越的金科玉律,教师的教是为了更好地传输教材。根据新课标提倡的新理念,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深入探究如何合理地活用教材,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内容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前提,是决定着课堂教学实践能否成为“有效教学”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要树立生物课程兴趣化,不完全拘泥于教材,对教材要科学的使用或“再度开发”,要用好、用活、用实教材,从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出发,在充分考虑学生已有水平的基础上,对教材精选和整

合,开设学生喜闻乐见和感兴趣的教材。切实的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学得主动、扎实,富有成效。

比如,在讲到蒸腾作用时,可问学生:水总是由高处流向低处,那有谁知道在自然界中水也可以由低处流向高处?这样学生的兴趣就会被吸引起来。当然聪明的同学猜到了老师的意图,知道是蒸腾作用,此时教师可适当加点“兴奋剂”,来加强蒸腾作用的“威力”:问:有谁知道世界上最高的树吗?有些学生知道是桉树,但不知道具体有多高。教师可以告诉学生:澳大利亚的杏仁桉树一般都高达100米,其中有一株,高达156米,树干直插云霄,有五十层楼那样高。在人类已测量过的树木中,它是最高的一株。鸟在树顶上歌唱,在树下听起来,就象蚊子的嗡嗡声一样。所以,假如你住在50楼的话,需要消耗很大的能量才能将水输送到家里,可见蒸腾作用的力量有多大。如此一来,学生带着这个好奇的心理去学习,学习的效果就出来了。所以从这节课的设计中可以看出对课程标准中那些基本学习目标要求并不难的课题来说,不能因目标定位的简单而降低课堂效益,应该挖掘、丰富这节课的教学内涵,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提高课堂效益。

2.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师的教归根结底是为了学生的学,新课程有效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体地位的确认和尊重。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能暴露学生思维,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感悟、体验、发现中使学生主动掌握知识,发展实践、合作、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并且在学生自我表现和课堂交往互助经历的有效体验中,其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人际交往能力、学习成就、平等意识都得到提升。

2.3.1在教师主导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学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是学生个体自已独立思考,自己发现、研究问题,探索知识。它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自主学习应建立在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生自学意识上,但在自主学习中,教师依然是主导,这种主导作用体现在教师的“目标主导”、“问题主导”、“任务主导”和“学案主导”,而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反问,不要包办代替,要鼓励他们想问题、提问题、钻研问题。

2.3.2精选适合进行学生合作学习的内容,取长补短。

学生自主学习而获得对某生物学主题的意义建构可能并不全面或正确,这就需要在一个相互协作的学习群体中对各自的观点、假设进行批判性的考察、协商和辩论,使不同的观点得以交锋、碰

撞,从而加深、补充、修正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取长补短。但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进行学生合作学习的,如果问题过于简单,答案过于明显,开展合作学习就会流于形式,从而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使学生养成散漫的习惯,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中生物可供合作学习的内容很多,如光合作用的发现史中每个实验的设计均有巧妙之处,实验设计的理念、得出的结论、可需改进的地方都值得讨论、交流;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众多实验等内容都适合于开展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不仅是为了集思广益,相互切磋,提高学业成绩,而且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行为,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从而顺应教育社会化的需求,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教师必须掌握其要领,关注它的有效性,才能使其达到预期的目标。

2.3.3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不断完善。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大举措就是强调探究式学习,并反复说明它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探究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实施探究学习,教师要正确引导,备课要以在课堂教学中切实可行为要求:从学生能力发展的角度,教学应该遵循引导、合作、自主、创新的发展过程;从知识呈现方式的角度,陈述性知识只能采用部分探究,实验性知识、策略性知识采用完整探究。从探究方式的角度,可采取“问题”驱动式探究,小组互动式探究,实验探究等。

尽管进行生物课堂教学改革有多种方法和渠道,但是以探究为主的课堂教学改革仍然是理想的选择。这是因为:⑴.生物学课堂教学选用探究式符合生物学科特点及教学改革的实际,并能满足师生双方的心理需要;⑵.生物课堂教学选用探究式能使课堂焕发出生机勃勃的活力和效力;⑶.生物课堂教学选用探究式能破除“自我中心”,促进教师在探究中“自我发展”。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的探究学习应该成为高中生物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中的主要学习方式。

2.4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益

教学方式是指实现教学目标所采取的一切手段、技术、途径。有效的教学方式是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有力保障。

2.4.1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多变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影响着教学设计效果的体现。教师在运用教学方法时不能单一化,必须从教材的需要出发,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灵活设计教学过程,让每个学习者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真正获得益处,从而取得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比如:“减数分裂”这一节对高中学生来说始终都是一个学习的难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演示、观察和模拟等活动为主,选择图片、flash动画、录像等辅助手段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再通过学生自己尝试建构模型来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及行为变化等,因为减数分裂这个难点知识仅凭听讲,是难以掌握的,没有对染色体数目和行为变化的掌握,之后的解题能力也就如无根之草。所以这样的模拟实验,是有效的,而且这样的学习体验也是非常必要的。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错误百出,但失败是成功之母,相信他们对所犯之错必定是印象深刻,今后会尽力避免。

2.4.2系统的课堂教学反思。

由于课堂教学“是一个教育环境中实际发生的事情——不是理性上计划了要发生的事,而是真正发生的事情。”所以教学实践之后的反思是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这需要教师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思索教学问题,修正教学方案。通过这样的反思,可以对自我行为、课堂教学给予肯定和强化,也可以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如果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有利于对经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有助于使教师成为更有经验的实践者。如果我们多一点教学反思的灵感,经常进行教学反思,就能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才能真正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5激励性多元化的教学评价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老师的建议》中写道:“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明确指出:“评价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2.5.1体现激励性评价

教学原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性与情感,引导学生积极运用学习策略完成学习任务,这就要求我们要把评价作为课程、教学的有机环节,它不是为了给出学生在群体中所处的位置,而是为了让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谋求实实在在的发展。通过激励性评价可以使学生体验到进步与成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兴趣,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减少厌学现象的发生,切实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在评价学生的时候,应从关注学生学习的差距和不足转变为努力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和结果等方面的成绩和长处,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尊重个体差异,对学生区别对待,充分考虑学生的努力程度、学习态度、学习过程等情况。比如在学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时,有学生提出“磷脂双分子层内部是疏水的,水分子不能自由通过,为什么它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呢?”。对此我没有马上作出解释,而是用激励性的语言去评价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这位同学很聪明,化学知识很扎实,能够独立思考,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很了不起。但为什么教材上说它是自由扩散呢?”我作简单说明后,告诉学生课本的科学前沿“授予诺贝尔化学奖的通道蛋白研究”,从中可以找到答案。当然,我们那位大胆提出问题的同学对于学习生物的动力、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就可想而知了。

2.5.2提倡多元化评价

传统的评价体系主要是进行有标准化答案的书面测验,考查知识、技能、技巧。评价方式多采用传统笔试,注重学科知识、注重“量化”;只重视对结果的评价而忽视了对过程、对价值的评价;忽视对学生心理素质、科学精神、学习情绪方面的综合素质评价。常给学生造成一种恐惧心理和畏难情绪。在社会、家庭、学校、甚至同学之间的无形压力下,使一些学生的厌学情绪日渐突出。即使有兴趣和个性、有创新愿望,也没有时间、没有精力、没有环境和条件去发展自己的特长。素质教育评价改变了传统的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构建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教师的不断进步。评价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分为测试性评价、非测试性评价及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和教师互动评价等。例如:可通过学业成绩测试、诊断性测试等测试性评价,也可通过课堂观察、学习档案、问卷调查及面谈、学生自我评价等非测试性评价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评价。学生通过主动参与评价活动,随时发现和认识自己的进步与不足,激励自己,激发创新精神,促进学生个体价值的实现,让学生更自由的体验生物学习的无尽乐趣。多元化的评价,架起了师生、生生之间的桥梁,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随着课程改革序幕的拉开,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每位生物教师来说,都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挑战,教师只有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多学习、多思考、多实践,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课堂教学才会有效,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自主性、合作性、探索性、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逐步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刘恩山《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和主要特点生物学通报,2003,38(5)

2.陈厚德有效教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3.袁锦明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生物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中学生物学,2008,24(5)

第二篇:如何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现今的高考模式下,怎样把学生推向前台,还学生学习权,最大限度地激发其主体精神、创新精神,实施素质教育?本文主要研究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怎样实现课堂高效性。

关键词:生物课堂教学;提高有效性;课前准备;课堂教学;二次备课

自2008年以来,江苏省普通高考模式是“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生物学科作为“综合素质评价”中的选修2学科,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学习课时减少而学习要求并未降低。但是与此相反,2009―2012年连续四年的高考试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更高、更全面。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我认为最关键的就是向课堂40分钟要效益,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充分的课前准备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教师上课前首先要对教材深钻细研,做到“心中有数”。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

教师上课前要多想想:内容为什么这样设计?教材为什么这样编排?结论怎样才能导出?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中该内容的呈现方式与原先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改?改了有什么好处?还要想一想: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的知识基础是什么?它对后续学习起到什么作用?等等。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某些章节或内容的顺序。从整体入手,加强前后知识点之间的沟通,避免教学的前后脱节和不必要的重复,注重重难点的突破方法,同时要查阅相关资料(包括教参、教案、辅导书、上网),集中备课组各优秀教师的智慧结晶,精心设计本课的学案。设计学案必须遵循“以思维训练为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设置问题必须梯度化,并尽可能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大多数学生能够“跳一跳,摘桃子”,才能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积极性。

二、高效的课堂教学

短短的课堂40分钟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科唯一“名正言顺”的时间,教师应该在课堂上争分夺秒。但是教什么?怎么教?要以学生为主体。

1.合理分配时间。

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环节。前5分钟,学生自主预习了解主要内容。随后10分钟,对学生自学时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探究,教师适时点拨和完善。再用10分钟讲解“典型例题”,最后15分钟学生完成“随堂训练”。其中,课堂训练是学生理解、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着力点。学生的课后时间一般用于语数外复习巩固,因此生物课堂的训练环节尤其重要。时间不能少于15分钟。要让学生有较充足的时间在课堂上独立、紧张、有序地完成学案中的能力强化训练题,从而使学生巩固知识、掌握方法、培养能力,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迁移,同时教师要及时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回授或个别辅导。

2.有效创设问题情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教学应该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有效的问题情境,在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学习能力,发展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

我在教学“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内容时问学生:“感冒发烧时,你为什么不想吃饭呢?”学生假设:温度可以影响酶的活性。然后追问:“你能设计实验验证你的假设吗?”“实验分几组?选哪几个温度?”“根据实验结果,你能推测出3支试管中酶活性的高低吗?”“该实验说明酶的活性与温度有什么关系?你能用坐标曲线表示吗?”“我能说37℃就是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吗?”“如果我要确定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还应该怎么做?”“我们的口腔温度和体温差不多,但当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进入胃以后,却发现不再具有催化淀粉分解的功能。为什么?”从而引出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

以上层次分明的阶梯式问题,由易到难、层层深入,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等于爬上了新的一级台阶,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得到培养,教学任务便随着问题的解决而圆满完成,3.“三讲、三不讲”。

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是新课程给我们提出的一个核心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少讲、精讲:讲难点、讲易错点、讲疑点;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或者小组讨论能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主要是指超出学习范围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内容。

4.变错为宝,机智教学。

泰戈尔说过,如果你对一切错误关上了门,那么真理也将被你关在门外。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发现学生的错误,一个聪明沉着、功底扎实的教师要能善于抓住这种时机,变错为宝,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让学生主动得出正确结论。

在《细胞器――系统的分工合作》一节时,我问:“叶绿体存在于什么细胞中?”学生回答:“绿色植物的细胞中。”我没有立即指出该答案的对错,而是投影了一系列的细胞图,通过列举根细胞、叶肉细胞、衣藻细胞、蓝藻细胞等具有个性特征的细胞,让学生在对比辨析中认识到错误,并掌握叶绿体的分布情况。

三、落实二次备课

二次备课,即教学反思,实际上是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自我检查。无论课堂设计如何完善,教学实践多么成功,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教师在课堂教学后查漏补缺,认真反思,可以避免教学重复的失误,从而使教学日臻完善,逐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一节时,我按照教材上的编排,“先功能、后结构”,在充分分析了教材提供的四个资料的基础上,发现学生对“伞藻”并不了解,课堂反应茫然。课后我立即进行二次备课,本着课堂举例“必须是紧紧围绕主题、不要超过范围(指学生接受的范围)、贴近生活”这三大原则,决定只用两例,一例是“多莉”羊,说明细胞核决定性状;一例是变形虫,说明细胞核决定代谢。同事听完我这个重新备的课如此评价:课堂气氛活跃,调动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善于联系生活,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教学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巧妙。

向课堂40分钟要效益,实现一个高效的课堂,能让学生在主动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能力,从而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徐穗茸.提高高中生物新授课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策略[J].中学生物学,2009,(8):25-26.[2]高慎英.“有效教学”的理想[J].课程?教材?教法,2005,VOL46,(8):32-34.[3]陈志彬.锁定“错误”高效教学――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错题”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学生物教学,2011,(10):13-15.

第三篇:影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调查

影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调查

华 敏 浙江省丽水中学(323000)

摘要 本文从学生角度提升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利用Kolb学习风格量表和自编问卷,对普通高中理科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学业成就的学生对教师的教学风格具有不同要求,男女学生在不同教学方式的接受程度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等,并从实验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三个方面提出策略建议,以供普通高中生物教师参考。

关键词 学习风格 有效教学 教学风格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标志是学生人格的完善和智慧提升的统一[1]。学生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真实需求,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将“教的课堂”转变为“学的课堂”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着眼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学习风格、教学策略需求等方面进行调查。

一、问卷的编制与调查

(一)问卷的编制

这次调查问卷包括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学生学习风格调查。采用Kolb的学习风格量表。这份问卷受到学者广泛使用,克隆巴赫α系数为0.85,剔除任一题,系数下降。

第二部分为学生学习现状的调查

结合教学实际分别从学生喜欢的教学风格、具体教学策略、实验课形式、生物学水平评价方式四个方面设计了六个问题,通过选择题形式进行了调查。

(二)样本选择

本次选取了丽水中学高二5、6、7、8四个理科平行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于 2011年4月进行了调查。共发放问卷134份,回收有效问卷120份,有效率89.5%。

(三)调查方法

1.学习风格调查方法

Kolb量表共有12个问题,每个问题都有A、B、C、D四个选项。每个选项分别表示Kolb 学习经验模式中的四个阶段,即具体的经验、省思的观察、抽象的概念、主动的实验。学生根据与自己实际情况相符程度对每一选项打出1-4不同的分值。

测后将 12个题目的同一个选项分数相加得到一个总分,这样得到四个总分,再根据这四个尺度的数据,将学习者类型分布至四象限中,即发散型、调适型、聚合型及同化型。

2.自编问卷调查方法

自编问卷的6个问题分别有四到五个选项,学生选出其中与自己最相符的选项。

3.生物成绩选取方法

学生学业成绩采用高二第一学期末丽水市普通高中质量监控考试成绩,能够较为客观反映学生的生物学科学业水平。4.数据处理

将调查问卷结果进行编码输入,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处理。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从学生学习风格和学生所喜欢的教师风格、具体教学策略、实验课形式、生物学水平评价方式几个方面进行数据分析,具体结果如下:

(一)学生学习风格调查结果

图1 学习风格类型分布情况

从图1可以看出,发散型学习风格的学生比例最少,仅占10.0%;适应型占36.7%;聚敛型占32.5%;同化型占20.8%。从学生的四种学习风格上看,适应型与聚敛型所占比例较高,共占69.2%。

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所调查学生在学习时相比于省思的观察,更倾向于动手实验。生物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是生物学素养培养上的重要内容。如,借助于显微镜对微观世界的观察、宏观自然界中的动物行为观察、同时实验本身也离不开观察。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学习风格从“动手实践性”向“动手实践观察性”的转变。

(二)学生最喜欢的生物教师风格调查结果

表1 学生最喜欢的生物教师风格

教师风格 理智型 情感型 幽默型 自然型

百分比 27.5% 11.7% 50.8% 10.0%

生物成绩均值

61.7 54.5 53.8 58.1 从表1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喜欢幽默型和理智型教师,分别达到50.8%和 27.5%。同时学生生物学业成绩与教师类型有显著的连带关系,生物学业成绩优异的学生比较倾向于接受理智型教师,其生物平均成绩达到61.7。

该结果一定程度上显示,学业成绩好的学生对教师专业水平认知观点较为理性。在当前倡导探究教学方式的课堂生态环境下,教师不仅要关注活跃氛围的营造,更为重要的是强化知识结构的严密性和教学逻辑思路的清晰性。好的的一堂课不仅是活跃的更是理性的、高效的。

(三)学生最喜欢的生物教学方式调查结果

表2 学生最喜欢的生物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

阅读、实验演示、幻灯片放映 讲授、讨论、辩论

做实验、标本模型制作

游戏、角色扮演、头脑风暴

百分比(%)20.0

32.5 17.5

30.0

性别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期望值(%)12.5 7.5 20.8 11.7 10.8 6.7 19.2 10.8 比例(%)10.8 9.2 27.5 5 8.3 9.2 21 12.5 从表2中不难看出,学生对于不同的教学方式具有不同的倾向程度。总体上来说,学生较为倾向于讲授、讨论、辩论和游戏、角色扮演的开放式教学方式。其比例分别达到32.54%和30%。同时男女生之间对于教学方式的倾向性上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喜欢讲授、讨论、辩论教学方式的男生数与女生数比期望值相差6.7%。说明男生更为倾向于接受讲授、讨论、辩论式的教学方式。

由此说明,男生和女生对于不同教学方式的接受程度上具有明显的区别,教学中教师针对不同性别的学生应该差异化对待。例如,针对理科学生班中男生比例较高的情况下,教师的教学设计中适当增加教授、讨论、辩论的教学策略,而在女生比例较高的文科班级中多媒体幻灯片的演示的静态教学方式。

(四)学生最喜欢的实验课形式调查结果

图2 学生最喜欢的实验课形式

从图2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喜欢的实验课形式是先讲再做,达到56.7%,而选择独立完成的学生人数只占4.2%。在新课程改革中,最为关注的是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应用[2]。生物学实验是进行生物学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学生探究精神的培养。但是调查结果显示,选择独立完成的学生人数偏低,较多的学生依然倾向于“先讲再做”的传统实验教学模式。

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的对于新型实验教学方式的认同感不够,更为关键的是学生对于独立实验过程的自我效能感缺乏。该结果说明当前的生物实验课堂中依然需要教师逐步引导学生的实验过程,帮助学生独立完成生物实验的自我效能感的提升。

(五)学生最喜欢的生物学原理和规律教学方式调查结果

图3 学生最喜欢的生物学原理和规律讲授方式

从图3显示,对于不同生物学原理和规律的讲授方式上,学生具有明显的态度倾向性。大部分学生倾向于通过探究科学史的探究质疑角度和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的方式进行生物学原理和规律的教学,其比例分别达到50%和30.8%。只有5.0%的学生喜欢直接告诉教学内容,进行记忆的方式。

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的学生对于生物学原理和规律的教学方式上,具有多元化的要求。学生不仅关注生物学原理和规律的“怎么来”,还关注其“有什么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反思科学家的结论获取过程、注重生物学原理和规律的应用,满足学生多元化学习要求。

(六)学生认为提升自己对生物学知识理解能力的最佳途径调查结果

图4 学生认为提升自己对生物学知识理解能力的最佳途径

从调查结果显示,52.5%的人认为通过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提升自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能力的最佳途径,结合直观教具或生物学实验的占17.5%,与他人合作,为完成学习任务尝试不同方法占16.7%人,研究科学家的思路和看问题的角度占13.3 %。

该结果表明,相当部分的学生认为进行生物学学习的最有效的方式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可见大部分学生对于生物学知识运用不仅具有方法论价值,说明学生对生物学学习的价值论依据的观点持认同观点。新一轮课程改革以后,尽管课程标准和教材中都进一步加强了对于生物学知识应用的关注,但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最核心因素是实践,这点依然缺乏应有重视。因此,当前高中生物课程中无论选修还是必修部分,实践内容都亟待加强。

(七)学生认为最能体现自己生物学学习水平的评价方式调查结果

图5 学生认为最能体现自己生物学学习水平的评价方式

从图5可以看出,学生认为最能体现自己生物学习水平的评价方式,书面考试占40.0%,实验操作占21.7%,观察日记和调查报告占18.3%,选论文撰写占9.2%,面试答辩占10.8%。

该结果说明,面对多元的学生评价方式,仍然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对于纸笔测验等书面考试具有较高认同感。当前高考面临各种社会弊病,但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纸笔测验依然是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最重要的方式。

三、几点教学建议

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作为教育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

1.转变生物实验教学模式。生物实验教学作为生物学科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传统的“先讲再做”实验教学模式,过于严谨,缺乏创新,难以发挥生物实验教学的优势。通过教师的不断引导,将学生的实验习惯从“先讲后做”的实验教学模式转变为“探究式”实验教学。

2.优化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有效性与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关系密切,通过优化教师课堂教学设计满足学生对于教师教学风格的多样化需求,在教学设计中关注教学逻辑、教学语言、情感价值观的导向。

3.改进生物教学评价方式。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改进教育教学评价。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开展由政府、学校、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3]。改进教育教学评价体系不仅教师的评价理念的改进,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对于多元评价方式

理念的改进。改变当前过于依赖纸笔测验,建立起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知识评价与实践评价相结合,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自身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的现代多元生物学科评价体系。

本文一改以往多以教师教学行为角度的探讨方式,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探讨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方式。为当前教师教学方式的进化和学生的学习理念的转变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陈瑞生.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诊断与校正[J].教育探索,2010,1:19-2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

An investigation on some factors related to biology teaching

effectiveness

Min hua(Lishui high school, China 323000)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a survey which focus on improving biology class teaching effectiveness from the point of student's view.At same time, the Kolb Learning Style Inventory is used during the survey.The statistics shows that the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academic achievements has different requirements for teachers' teaching style.The acceptance tendency for teaching methods is significant different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students.The writer proposed some strategies on teaching design and teaching assessment, which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by high school biology teachers.Key words: Learning style;Effective teaching;Teaching style

作者简介:华敏(1976年8月),女,籍贯:浙江龙泉,职称:中学一级教师

第四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建议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建议

供稿学校:岩峰山小学

供稿人:李毅

供稿时间:二0一一年六月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而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哪些标准?是否有公认的标准的问题,教授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或表现)可以列举很多,但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

从新的教学理念看,学生的学习应是实际应用数学的过程。学生应有实践体验,应经过自主探索、积极思维这么一个过程。这对于学生的发展才是有利的。因而教师要改变传统的限制学生思维发展和实践能力发展的教学模式,应贴近生活,开放学习方式。在数学教学中改变以往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体验数学知识的魅力。并能主动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在这样一种实践学习的方式上,学生实现了快乐、轻松和高效地学习,满足了学生的发展需要,并使学生使获得了实实在在的良好发展。

第五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和建议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和建议

作为一名一线的中学历史教师,我在中学历史教学的岗位上实践教学已有十七年了,在这十七年的历史教学实践中感到,如何即能提高学生的历史成绩,又能体现国家提倡的新课改的内容呢?我认为其中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著名教育家余文森教授给出了这样的答案:“教学有效性即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习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也就是说,在课堂这一有限的时间内,通过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获取较大容量的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同时充分培养锻炼学生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结合笔者个人自身的教学实践简要谈谈关于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应注意的环节。

一、加强对历史课程标准的运用,吃透课标

历史课程标准是历史课堂教学的依据,也是教学评价的标尺。理解、掌握课程标准的理念和内容是进行教学的基础。可以说研究透历史课程标准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如:我们可以重点研读课程标准的本体部分(即内容标准部分)的陈述,通过使用不同的行为动词,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层面的内容作了不同水平的划分,这是确定教学重点的主要依据。从面做到有的放矢。为我们的有效教学打好基础。二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教师要实现有效教学,就不能不进行长期的扎实的专业理论学习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有了扎实的 专业功底,教师组织教学才能得心应手,不论遇到什么问题都挥洒自如。不练基本功,到老一场空。其实无人不知,凡是教学大家,都有渊博深厚的知识功底。教历史者,不广泛阅读历史书籍,不涉猎群书,要进行有效教学,是难以想象的。

三、培养学生学习历史兴趣,认同历史学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日常的授课中我发现如果学生学习动机明确,兴趣浓厚,自然产生求知欲,课堂效率就高。“每个年轻的心灵里,都有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关键在于老师怎样去点燃。每当在历史课上讲到有意思的历史典故时,平常不听课的学生也能够认真听课了,眼睛瞪得大大的看着你,甚至还能够认真思索教师的问题并试着回答。这也让我意识到应依据我校学生的特点首先得让学生听你的课,在此基础上才能深入到学生学会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所以说,作为一名教师必须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比如:可以创设好的情境导入新课,可以起到很快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作用。例如在讲到《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先提到热播的电视剧<汉武大帝〉让学生谈一下汉武帝的主要功绩然后进一步引入新课。当然,在讲到枯燥无味历史知识时,也可以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入手,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入手,例如讲到“靖康之难”时,引入学生熟悉的电视剧《射雕英雄传》提问“为什么金庸把其中的主人公要取名为郭靖,杨康?”在学生激烈讨论后得出结论“为了提醒后人不忘靖康之耻辱”。如讲改革开放的必要性时,可用电视播放的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各种专题片来进行教学,用今昔变化的对比得出改革开放对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的重要性,进而坚定改革开放的信心。让学生明确学习历史,可以引发我们对过去及现在的思考,真正能“以史为鉴”。也就是让学生重视历史科目他才会主动去学习。

四、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落实课堂教学有效性

当前,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面对新课程,我们常常苦恼于资源的无处寻找,事实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时时刻刻接触课程资源,但是没有从宏观上加以把握,没有明确地进行分类,使用时目的性不强,缺乏系统化„„难以产生宏观效应”。我认为,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先从教材入手,反复推敲、体会,根据学习目的要求,学生的实际,对教学内容整合、裁剪,突出重点、难点;之后以教材为核心,以现实生活为切入点,从内容、形式上向外延伸,充分挖掘、利用现实中的教育资源,使教学不再局限于教材。那么我们身边的课程资源都有哪些呢?

“教学资源分为有形资源,包括人力、物力、信息、组织等,和无形资源,包括社区文化、社区认同感及归属感等。”

(一)、挖掘物质资源,体现历史多样性

与其它学科相比,历史课程资源具有丰富性、生动性和现实性的特点。教师在授课中可以利用图片、视频、实物、报刊、文学作品等不同类型的物质资源,充分体现历史的多样性。

(二)、开发人力资源,展现历史鲜活性

在课堂上人力资源的开发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教师的教,一个是学生的学。首先,教师是资源的利用者,更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赵亚夫说过“历史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取决于教师有怎样的学科教育观念,其次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水准。” 教师的人格魅力、课堂的教学艺术是让学生喜欢历史课的首要因素。看看易中天和纪连海吧!他们的讲解多么生动,多么睿智,善于设疑,调足了听众的胃口!教师的情绪感染着我们的学生。学生风华正茂,他们富有理想、富有激情。如果我们的课堂死气沉沉、昏昏欲睡。学生怎么能不跟着死气沉沉、昏昏欲睡呢?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要不断地加强学习,注意个人的积累和修养,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让学生爱上你的课,爱听你的课。

其次,学生是课程的主体,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学生不是按照成人的意图和对成人生活方式的复制来成长的,他们与课程接触时,时时刻刻都在用儿童的眼光去理解、去体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经验,这些鲜活的经验又会给课程带来新鲜血液,成为课程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那么怎样开发学生资源呢?还是那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导入部分就紧紧地抓住学生的兴趣培养,仅有兴趣培养而没有能力落实还不是学生资源的开发,要在兴趣的指引下,学生积极地寻找有意义的东西,促进学习的进步和自身提高。

五、在授课过程中实现角色的转变,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过去我们一直把学生放在客体的位置,强调接受学习。他们从不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而是被动地接受,使课堂缺乏生机与活力,学生思维受到扼制。其实,教师应把课堂还给学生,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引导者,即老师不再局限向学生问问题,而是引导学生提问题;从传统的“神坛上”走下来与学生融为一休,与学生在同一平台上互动研究,从“舞台剧的主角转变为导演”。最终在教师转换下,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

我的想法是:“让学生动起来,让历史课活起来”!如我们可以通过演讲等形式来点评历史。可以通过教师播放的影视图片来感受历史,通过学生编演的历史情景剧再现历史,加深认识。有条件的话,我们也可以通过参观名胜古迹等实地参观走进历史。通过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进行演讲、表演,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印象,教师也可在学生的活动中毫不吝啬的运用赞美之词来肯定学生,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有利于教师发现课堂中稍瞬即逝的创新闪光点;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既能在表演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又提高了学生对事件的认知深度、水平,思维得到全面释放提升,虽然缺少了教师滔滔不绝的精彩讲述,但教学效果却出乎意料之外。

六、要有较好的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是检验一堂课有效性的重要内容,它可以让教师及时的掌握学生的本堂课的学习情况。不少历史课缺乏检测,即使检测,也是一背了事。事实上,好的课堂检测对课堂教学有补充、深化作用。当然课后测验也是重要的手段。在实践中,笔者尝试了两种形式的检测:一种是利用多媒体检测基础知识。针对学生较容易出错的地方,及幻灯片以选择或填空的形式列出,让学生练习。另一种是课后的测试,当然及时的批改也是一项重要的环节。以让学生形成反复记忆加强认知。

七、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法国牧师纳德•兰塞姆说过这样一句话,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世界上将有一半的人可以成为伟人。反思将会使更多人获得成功。教学反思对于每一个教师的成长都有着十分重要意义,它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重新审视,对成败得失进行思考判断,它不是简单的回顾,而是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足进行理性的分析思考,寻找解决方法,并在随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使课堂教学趋于优化,从而达到最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有必要进行及时有效的反思。

八.教师具备教学风格

没有风格的教师,不是好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在传统意义上看主要指“修炼自己的声音,让它美妙动听:修炼自己的语言,让它妙趣横生”。现在,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风格,恐怕还得加上一条,那就是会当娃娃头,或者说会当师生“平等者中的首席”,有足够的人格魅力,如良知,亲和力,幽默感,正义感等等。

九。教师专业成长群体互动协作

教师互相听课,评课,教师参加各类教学研究活动或会议,与其他地区,学校的老师的交流,都会促进教师的成长。特别是听课和评课,只要会听课,会评课,而且教研活动要有实质性的内容,而不是那种走过程的无效活动,那对教师的有效教研,有效听课和有效评课必然是有帮助的。专业群体或团队的教研活动,很容易发现很多观点和角度的差异,差异引发思考,更深的差异促成更深的思考。经常参加此类活动,无疑非常有益于有效教学

总之,提高教学有效性关键在于学生主体的调动,作为教师,我们要认真学习新课标,形成新的理念,踏踏实实做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追求每一节课的高效,才能帮助学生更轻松地学习历史。

当然,如何评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每个从事教学第一线的老师都会有自己的经验和方法,这里我只是谈了自己一点很浅显的认识。希望我们所有的历史教师能群策群力,提供好的教学方法,共同提高我们的育人事业。

最后笔者用余文森教授的一段话来结束本文内容:“有效教学只是我们对教学的基本要求,优质教学才是我们的追求目标。我们期待这样的教学:见解深刻、独具慧眼、旁征博引、循循善诱、充满智慧、精益求精,让学生充满梦想和希望。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也就意味着教师从普通教师走向优秀教师;从优秀教师走向教学名师;从经验型教师走向专家型教师。任何课程改革、教学改革都是对优秀教师、教学名师、专家型教师的呼唤!”

下载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建议(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建议(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 江门市新会第一中学 廖中富 随着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多了,课堂气氛也......

    课堂教学有效性[合集]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要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向40分钟要质量。但是在平时的教学和听课过程中,往往发现我们就是没有把握好这40分钟,课堂实效性低。怎样提高课......

    课堂教学有效性

    课堂教学有效性讲稿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下午好!谈到讲座,我愧不敢当。因为那是教育专家的事。我今天只是从个人教育教学角度出发,谈一谈个人在最近上网时,看到的或者说是悟到......

    孟凡红——新课程如何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程如何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孟凡红 萝北高级中学生物组 摘 要:在新课程下如何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生物教师一直讨论的主题。本文主要从教学模式精心运用......

    课堂教学有效性读书笔记(共五篇)

    课堂教学有效性——读书笔记 戴艳云 怎样有效的管理课堂从而保证自己有效的备课的实施,保证学生最大限度的有效学习,这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前苏联的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有效性缺失严重抑制了课堂教学功能的整体实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讲得口干舌燥、筋疲力尽,学生在课堂上听得头脑发胀、昏昏欲睡,这样的教学......

    有效性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新课程呼唤有效教学——有效课堂浅谈永昌第一小学徐凤莲教学效率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线,也是多年来工作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一直在研究和探索的问题。改善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

    课堂教学有效性心得体会

    一、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传授知识的重要手段,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教学技能。它在教学中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