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物理学习导读
学习导读
亲爱的同学们:
当你走进物理王国时,你会被“神奇的万有引力”而牵引,会为“绚丽的光学”而沉醉,会为“奇妙的微观世界”而痴迷,会为“千变万化的电路”而兴奋。是的,在物理世界中,我们常能看到引发我们好奇而又为难我们的困惑。“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思齐教育如同一个老友静静的陪伴在你我的左右解开我们的困惑,成为我们前行道路上的导航明灯。
我们觉得学习中快乐是前提,方法是关键,扩大视野是我们的目标。
学习是人生必经的过程,而在学习中感悟出快乐将是我们学习的最高境界。在本套教材中,如果你用心的去感受:你能从现实生活中看到许多有趣的物理现象,悟出许多有用的物理知识,感受到物理世界是多姿多彩的。这些都能够给我们带来学习的快乐。
学习初中物理有一定的规律性和技巧性可循,只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一定的方法,再加一勤奋作为基石,一定能够取得好成绩。本书中特别注意方法的引导,解题思路清晰,方法易学易接受。书中的疑难分析和典型例题紧密结合,给你解开困惑,引领你去挑战学习路上的难关。在这里,你能了解观察法的解题思路,你能学习过程的分析方法,你还会接触到原型启发法、因果分析法等等能开启你的思维,叩响智慧大门的各种方法。学好物理,方法的指导是关键。
在习题的设计上注意选题的代表性、示范性、和辐射性,结合最新有关物理知识的科技,加入了最新的中考实题,既有典型性,又有时代性,开拓了我们的做题视野。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第一阶段的物理学习之旅即将在这里起航。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在这套教材中学得轻松,学得开心!
第二篇:《共产党宣言》(节选)学习导读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节选)学习导读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撰写的纲领,是每一个共产党人必读的经典。《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一、写作背景
《宣言》写作于1847年年底,发表于1848年2月,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受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委托起草的,是马克思主义与国际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19世纪上半叶的欧洲,正经历着一场空前的社会变革。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逐步巩固,以蒸汽动力革命为基础的工业化迅猛发展,工厂林立,机器轰鸣,火车行驶,轮船远航„„这一切令人目不暇接的新景象,标志着人类工业文明的到来。然而,资本主义的发展也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在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频频发生,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社会矛盾日益突出,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生活艰难困苦。资产阶级为了开辟世界市场,到处建立殖民地,甚至用血与火开路,使民族国家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如何认识和解决这些社会矛盾,成为时代的课题。空想社会主义由此兴盛起来,其代表人物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进行了猛烈抨击,对未来社会的图景进行了勾画,但这些美好的理想由于脱离现实,找不到实现的道路和社会力量。新兴的工人阶级也不断发起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19世纪30—50年代,先后爆发了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工人发动的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这些斗争由于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都相继失败。时代呼唤科学理论,《宣言》就是适应这一时代呼唤的产物。马克思和恩格斯都出生于有教养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家庭,但他们很早就树立了为全人类幸福而奋斗的信念,并在参加国际工人运动的斗争中逐步确立无产阶级立场,成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思想家。1846年2月,他们在比利时建立了布鲁塞尔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1847年6月,在他们的帮助下,国际性工人组织“正义者同盟”召开代表大会,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同年年底,马克思和恩格斯出席了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并受大会委托起草了一个详尽的理论和实践纲领,这就是《共产党宣言》。
二、内容介绍
《宣言》分正文和序言两个部分。正文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阐述阶级斗争理论和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深刻阐明了关于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的一般原理,阐明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科学证明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客观规律。第二章主要阐述无产阶级政党的纲领,既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建立的必要性,又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和基本纲领,驳斥了资产阶级攻击共产党人的种种责难,论述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思想。第三章主要批判了当时流行的各种社会主义,包括封建的社会主义、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德国“真正的社会主义”、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等。第四章主要阐述共产党对其他党派的策略,阐明了共产党人要立足于现实,积极参加和支持当时的革命斗争,包括反对封建专制的民主革命,但不能忘记无产阶级的革命原则和最终目标。
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宣言》写过七篇序言,分别是:1872年德文版序言、1882年俄文版序言、1883年德文版序言、1888年英文版序言、1890年德文版序言、1892年波兰文版序言和1893年意大利文版序言。其中,前两篇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合写,后五篇由恩格斯撰写。这些序言除了阐发《宣言》的意义,也从不同角度进一步丰富发展了《宣言》的思想。读本节选的是《宣言》正文的前两章以及1872年德文版序言。
节选部分及《宣言》全书内容非常丰富。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关于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宣言》作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檄文,通篇贯穿着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正如恩格斯在1883年德文版序言中所指出的那样,《宣言》首要的基本思想就是“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页)。这就是说,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政治、精神等上层建筑,这是人类社会运动演变的基本规律。《宣言》告诉人们,人类社会的历史是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在一定条件下,低一级的社会形态必然转变为高一级的社会形态,这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一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所决定的。人民群众是生产力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刻阐明的唯物史观基本原理,为无产阶级观察社会历史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关于阶级斗争理论的基本观点
正如1883年序言指出,《宣言》的一个基本思想就是,迄今为止(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页)。奴隶社会主要有奴隶和奴隶主的斗争,封建社会主要有农奴和封建领主的斗争,资本主义社会则主要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这是因为,社会发展的内部矛盾最终都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最集中的就是代表新生产力的阶级和代表旧经济政治制度的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必然表现为激烈的阶级斗争,结果是整个社会达到革命改造,新的社会形态代替旧的社会形态,新的阶级矛盾代替旧的阶级矛盾。阶级社会就是在这样的矛盾运动中前进的。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才不复存在。
3.关于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历史地位的基本观点
《宣言》根据唯物史观,把资产阶级及其社会制度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来考察,认为现代资产阶级是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从崩溃着的封建社会内部迅速发展起来的革命力量,“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年版,第23页)“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年版,第25页)资产阶级把人与人之间的一切社会关系变成了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也就彻底改变了封建时代的道德观念。资产阶级创造了现代世界体系,形成了“农村从属于城市”,“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东方从属于西方”的状况。资产阶级通过开拓殖民地和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年版,第24页)于是,人类的“世界历史”代替了地域性的历史。
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它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由于这一矛盾的存在,“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几十年来的工业和商业的历史,只不过是现代生产力反抗现代生产关系、反抗作为资产阶级及其统治的存在条件的所有制关系的历史。”(《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年版,第26页)这种矛盾的突出表现就是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出现。在危机期间,一边是生产过剩的瘟疫蔓延,另一边则是工人阶级贫困人口的迅速增长。这表明,“社会所拥有的生产力已经不能再促进资产阶级文明和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的发展;相反,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这种关系所不能适应的地步,它已经受到这种关系的阻碍;”(《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年版,第26页)“资产阶级再不能做社会的统治阶级了”。资产阶级不仅挖掉了自己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社会基础,也造就了它自身的掘墓人——无产阶级。所以,“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年版,第32页)
4.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观点
《宣言》指出,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具有彻底革命的性质,承担着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使命。这是由无产阶级的特点和经济地位决定的。无产阶级处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最底层,既无生产资料,又无政治权利,因而最富有革命的彻底性。大工业使无产阶级最富有组织性、纪律性和团结精神,在革命斗争中能够联合起来,形成反抗资产阶级的强大力量。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决定了它能够代表一切被剥削被压迫人民的根本利益,能够团结人民为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实现人类解放而斗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尽管形式多样,但最终必然发展为夺取政权的政治斗争。在阶级社会中,国家政权本质上是“一个阶级用以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有组织的暴力”(《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年版,第41页)。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阶级统治,必然要运用国家的暴力工具来镇压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反抗。因此,无产阶级也必然要“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而建立自己的统治”(《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年版,第31页)。无产阶级的统治是真正的新型民主制度,是为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服务的,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必要条件。《宣言》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年版,第40页)然后,利用自己的统治,实行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改造,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创造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的条件,为向共产主义过渡做准备。
5.关于共产主义新社会建设的基本观点
《宣言》指出,无产阶级革命成功的标志是无产阶级取得政权,此后就进入新社会建设过程,但新社会建设的每一步也都是革命的继续。《宣言》特别强调,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必须要改造旧的资产阶级生产关系、建立新的共产主义生产关系,但这是一个过程,不能一下子完成;对资产阶级的所有权和生产关系要实行强制性干涉,采取一系列过渡性措施。当然,这些措施在不同国家会有不同。《宣言》还告诉我们,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旧社会的崭新社会即共产主义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年版,第41页)
6.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基本观点
无产阶级要完成历史使命需要组织自己的政党。共产党就是无产阶级在反抗资产阶级的斗争中逐步形成的先进政党。共产党始终代表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同时代表社会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宣言》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年版,第31页)共产党由无产阶级的先进分子所组成,其先进性表现在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在实践上,始终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年版,第33页),是革命运动中坚定的先锋队;在理论上,以科学的思想为指导,“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年版,第33页)因此,共产党能够代表整个运动的未来。
共产党有明确的纲领和策略。其最低纲领即最近目的是“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年版,第33页);最高纲领即最终目的是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共产党人的策略原则是,既要为工人阶级眼前的利益而斗争,又要着眼于运动的未来;既要支持一切进步运动,包括反对封建专制的斗争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革命运动,又要在革命的联合中坚持独立自主,不能失去原则。
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宣言》是对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系统的表述。它科学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系统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理,明确划清了科学社会主义与其他社会主义流派的界限,奠定了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基础,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争取自由解放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宣言》的发表及其在实践中的运用,实现了人类思想史和社会发展史上的革命,深刻影响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宣言》在世界上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它于1848年2月首次在伦敦用德文发表。160多年来,它被翻译成200多种语言,出版了数千个版本,成为全世界发行量最大、传播最广的经典著作。由于以它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世界上产生了数量众多的共产党组织,形成了一批社会主义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宣言》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6页),这极大地激励了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努力奋斗。《宣言》思想深刻,说理透彻,文风活泼,语言优美,不仅是革命理论经典,也是世界文学经典。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名字以及《宣言》的一些思想,最早于1899年传入中国。1920年,北京、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组织了《宣言》的翻译工作,是年8月由陈望道翻译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宣言》在上海出版。这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毛泽东曾回忆,他是在那一时期首次读到了《宣言》,并在后来读过许多次。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通过学习《宣言》走上革命道路的。尽管今天的时代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宣言》所阐述的基本原理仍然对我们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宣言》从唯物史观出发,科学论证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和总趋势,深刻阐明了“两个必然”,即“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年版,第32页)科学论断,为我们正确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160多年来,虽然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深刻的变化,但总的发展趋势没有改变。尽管当代资本主义出现了许多新变化,但其固有矛盾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1997年和2008年的两次国际金融危机,再次证明了马克思揭示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深刻性,揭示了资本主义危机的深刻根源和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性。尽管苏东剧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暂时处于低潮,但世界上为追求美好未来的进步力量的斗争并没有停止,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成功,社会主义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学习《宣言》,就要不断加深对人类历史发展趋势的认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信念。同时,必须认识到,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要立足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实际,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奋斗。
《宣言》阐述了一系列需要长期坚持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包括唯物史观、消灭剥削制度、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共产党的领导以及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要大力发展生产力等,为我们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本质特征,推进社会主义事业指明了方向。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经过长期探索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党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学习《宣言》,要求我们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做到思想上坚信不疑、行动上坚定不移,决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决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宣言》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科学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特点、纲领、策略等,为共产党人形成自己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和方针政策提供了科学指南。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建立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中,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同时在不同时期紧密结合中国实际,形成了科学的理论、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正如《宣言》所指出的,共产党不仅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也代表绝大多数人的利益。我们党既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其先进性不仅表现为理论上的坚定成熟,更表现为实践中的冲锋陷阵。不论在战火纷飞的艰难岁月,还是在改革开放的火热年代,共产党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着中华民族向着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目标不断前进。今天学习《宣言》,必须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着眼于增强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全面推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进一步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宣言》强调,资产阶级通过开拓殖民地和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年版,第24页),“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年版,第24页)于是,人类的“世界历史”开始了。这一重要论断,科学地预见了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对于我们今天认识经济全球化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仍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既给我们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努力在深化改革开放中不断加快自身发展。
《宣言》阐述的基本原理是正确的,应当长期坚持。同时,正如《宣言》1872年序言特别强调的,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今天,我们学习《宣言》,就要辩证地、历史地理解和运用其中的原理,坚持从现阶段我国的实际出发,而不能生搬硬套,否则就会犯教条主义错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正确运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丰富和发展,使社会主义始终保持强大生命力。
第三篇:浅谈普通高中“名著导读”学习
浅谈普通高中“名著导读”的教学方法
黄石六中
杨强
摘要: “名著导读”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的重要栏目,具有与“阅读鉴赏”等三部分内容同等重要的地位。
在普通高中如何进行名著导读教学,是当下只得探讨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 名著导读 教学方法
接触新课程改革已经有几年的时间了,笔者觉得相比于旧教材,新教材最大的亮点就在于增加了“名著导读”这个版块。设计这一版块,引导学生阅读名著,不仅可以在基础教学的基础上,让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很好的结合起来,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陶冶情操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提高语文能力,为学生奠定自己的精神基地!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很乐意看到自己的学生喜欢阅读。中学阶段能搞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这将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一笔财富。我任教的是一所普通高中,在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我和同事们从学生手中缴获了一大堆的“战利品”,这些战利品都是学生在课堂上消磨时间的“精神食粮”。我们语文老师常常会成为其他老师的调侃对象,“看看,学生多么的热爱语文,多么的热爱的热爱阅读”。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无奈的笑,看看我们的学生们在课堂上吸食都是些什么“食粮”,武侠、言情、魔幻、恐怖、漫画等等,而对于我们的文学名著他们可以不知道“金陵十二钗”,会将李逵和鲁智深搞混,西游记他们只看过电视剧,会将《老人与海》这样获得过诺贝尔讲的作品说成是情节单一的“垃圾”。这样的局面让人担心更让人寒心,名著导读教学对于普通高中来讲任重而道远。
如何将学生课外阅读的注意力吸引到能够代表人类文化精髓的经典名著上来成为百姓摆在每个语文老师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谈谈的我的一些看法。
首先当然还是兴趣问题,兴趣是一位很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我们老师如果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在不动声色中将学生带入名著的精神殿堂,效果将是事半功倍的。
兴趣是很重要,但是真的要让这样的一群心猿意马,对阅读甚至是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爱上一部部大块头的名著谈何容易。曾经找一位学生谈话的时候问了这样的的一个问题,“难道我们的文学名著真的这么难看吗?”,“不啊,有些也还蛮不错的,人物,情节还是不错的” “那你们怎么不愿意看名著呢”
“想想,那么厚的书,谁有这样的耐心去把它看完啊,看了前面忘了后面,西游记拍成的电视剧就几十集不很好吗。”
确实,现在很多的名著一般都是长篇巨著,动辄一百来回,几十万字,这样就是中文系的高才生也不容易完成啊。在这样的一个快节奏的社会,爱时尚的中学生是不会爱上这些大块头。其实我们只有“投其所好”。说白了,他们有什么“好”,他们不喜欢长篇巨著的,喜欢短小精悍的,不喜欢文字的,喜欢画面的,不喜欢情节单一的,喜欢惊险刺激的他们缺乏的是耐心,喜欢是精彩的情节,至于思想性文学性先放在一边。既然这样似乎我们可以“曲线救国”。
“由少到多”,“片段欣赏”,从人物入手,从画面入手,先从影视剧中找出名著当中那些吸引人的情节,找出情节性很强的片段,比如,水浒里的武松打虎,惊险刺激,贾黛的爱情,缠绵悱恻,三国演义里诸葛亮三气周瑜,智斗司马懿,鲜活的人物,精彩的表演,恢弘的场面,让他们对人物产生直观的感觉产生兴趣,产生对文字的想象。
“由画面到文字”,在直观画面的基础上让学生阅读与之相对应的文字片段,这个时候老师要很好的发挥引导的作用,有时候文字的东西比画面的东西表达的内涵要多。我们可以让学生充分的发挥想象力,通过阅读文字去评价演员表演的是否到位,评价好与坏。可以通过同一部名著的不同时代的版本进行比较。比如我有这样的一次尝试,在水浒传当中有杨志卖刀这样的一个场景,在老版的电视剧当中对于这个场景的表现是杨志站在集市一动不动,而在新版的水浒电视剧当中杨志在卖刀的时候在吆喝,在表演。不同版本不同的描述,谁更符合原著人物的性格!这样学生不仅有了自己的看法,跟重要的是可以通过画面的辅助让学生能够开始了解文本的内涵。
,由读到演。利用各种形式让学生去演,在学校汇演的时候,班会课的时候,语文课堂。我们不必强求学生按照书中人物一板一眼的去演,我们的小演员们可以有自己的理解,我们可以恶搞,可以戏说,我们可以结合现实。总之,让越多的学生参与越好,越能够发挥他们的想象越好。一出出精彩的课本剧呈现给我们,一个个名著人物走上了我们舞台。
其次,解决了学生的兴趣问题,接下来我们老师要做的工作是让学生持之以恒去,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让阅读成为快乐!
在读书习惯的培养上,教师如果能做好学生的表率,率先垂范,以“身敎”影响学生,同样也能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我们老师要求学生在阅读名著的同时我们要先阅读,并且还要阅读有关名著的相关评价,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游刃有余。老师以渊博的知识影响学生向往和羡慕之情,从而也会大大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进取心,促使学生去模仿、效法教师读书而读书。
当然要让学生爱上读名著,我们对于名著的选择要很重视,要提供给他们好书,适合他们的书,对名著的阅读应该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开始我们应该让他们阅读一些他们自己可以读懂,可以了解的书籍,高一比较适合中国一些思想性不是很深的作品,慢慢的增加难度,我觉得教材在这方面有些细节做额还不够的好,高一阶段《高老头》、《巴黎圣母院 》对于我校高一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有点拔高。选择合适的书籍对于阅读的起步有很重的作用。
另外,我们在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记读书笔记,做笔记是一个深化的过程。我们开始可以让他们摘抄,一些经典的情节,接下来可以让他们写感想,这也是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的一个很好的方法,自己对于人物的理解,对于精彩片段的评价,最后对于阅读水平高的学生这样坚持在学期末的时候我们可以进行一个名著推介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对好的可以进行奖励。
我们还要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有时候我们在课程的压力下可以开设阅读课,假期我们应该让阅读成为一种主旋律,假期应该成为阅读名著的主战场。国庆,五一,寒暑假我们都可以布置阅读任务,让学生在阅读中度过自己的假期。如果学校能够得到支持那就再好不过了,可以再全校范围内开展读书月活动,开展一些列的活动,影片观赏,名著知识竞赛,只有学校上上下下都重视阅读,学生有了熏陶久而久之就会取得效果,这样也可以形成学校文化。
当然我们还要在方法上进行指导,根据教学实际,对名著阅读,我们引导学生大多采取精读和泛读相结合的方法。泛读是一种略观大意,知其梗概,不示源探微、究其深意的阅读方法。对于名著的考查,其实很简单,无非是内容的概括、人物分析、故事情节的赏析等等。所以,对大多名著,我要求学生进行泛读就可以了。至于精读,即要求学生逐字逐句研读,掌握重点,吸取精华,教师要给学生提出阅读的具体要求,使之读书有方向。例如读《论语》,我们精选了十章,要求学生不仅翻译、理解,而且要在作文中运用;读《红楼梦》,我们对节选的第三回,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重要词语,而且要分析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的作用,要探讨主题和艺术手法。
名著阅读,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突破口,作为奋斗在教学一线的教师,我们应该坚守这块热土,矢志不移的将“名著阅读”继续下去,那么,语文教学就将如鲲鹏展翅,扶摇直上了!
参考文献:○1接触精神高端
享受高峰体验
—— 高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浅谈
安徽省阜阳市第一中学
陈维贤
236001
○ 2 让学生徜徉在名著的殿堂里
-----浅析名著导读的“导”与“读”
湖南邵东一中 张素梅
第四篇: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节选)学习导读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节选)学习导读
2011年07月25日 04:57 来源:人民日报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撰写的纲领,是每一个共产党人必读的经典。《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一、写作背景
《宣言》写作于1847年年底,发表于1848年2月,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受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委托起草的,是马克思主义与国际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19世纪上半叶的欧洲,正经历着一场空前的社会变革。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逐步巩固,以蒸汽动力革命为基础的工业化迅猛发展,工厂林立,机器轰鸣,火车行驶,轮船远航„„这一切令人目不暇接的新景象,标志着人类工业文明的到来。然而,资本主义的发展也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在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频频发生,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社会矛盾日益突出,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生活艰难困苦。资产阶级为了开辟世界市场,到处建立殖民地,甚至用血与火开路,使民族国家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如何认识和解决这些社会矛盾,成为时代的课题。空想社会主义由此兴盛起来,其代表人物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进行了猛烈抨击,对未来社会的图景进行了勾画,但这些美好的理想由于脱离现实,找不到实现的道路和社会力量。新兴的工人阶级也不断发起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19世纪30—50年代,先后爆发了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工人发动的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这些斗争由于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都相继失败。时代呼唤科学理论,《宣言》就是适应这一时代呼唤的产物。马克思和恩格斯都出生于有教养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家庭,但他们很早就树立了为全人类幸福而奋斗的信念,并在参加国际工人运动的斗争中逐步确立无产阶级立场,成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思想家。1846年2月,他们在比利时建立了布鲁塞尔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1847年6月,在他们的帮助下,国际性工人组织“正义者同盟”召开代表大会,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同年年底,马克思和恩格斯出席了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并受大会委托起草了一个详尽的理论和实践纲领,这就是《共产党宣言》。
二、内容介绍
《宣言》分正文和序言两个部分。正文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阐述阶级斗争理论和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深刻阐明了关于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的一般原理,阐明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科学证明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客观规律。第二章主要阐述无产阶级政党的纲领,既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建立的必要性,又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和基本纲领,驳斥了资产阶级攻击共产党人的种种责难,论述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思想。第三章主要批判了当时流行的各种社会主义,包括封建的社会主义、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德国“真正的社会主义”、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等。第四章主要阐述共产党对其他党派的策略,阐明了共产党人要立足于现实,积极参加和支持当时的革命斗争,包括反对封建专制的民主革命,但不能忘记无产阶级的革命原则和最终目标。
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宣言》写过七篇序言,分别是:1872年德文版序言、1882年俄文版序言、1883年德文版序言、1888年英文版序言、1890年德文版序言、1892年波兰文版序言和1893年意大利文版序言。其中,前两篇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合写,后五篇由恩格斯撰写。这些序言除了阐发《宣言》的意义,也从不同角度进一步丰富发展了《宣言》的思想。读本节选的是《宣言》正文的前两章以及1872年德文版序言。
节选部分及《宣言》全书内容非常丰富。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关于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宣言》作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檄文,通篇贯穿着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正如恩格斯在1883年德文版序言中所指出的那样,《宣言》首要的基本思想就是“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页)。这就是说,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政治、精神等上层建筑,这是人类社会运动演变的基本规律。《宣言》告诉人们,人类社会的历史是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在一定条件下,低一级的社会形态必然转变为高一级的社会形态,这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一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所决定的。人民群众是生产力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刻阐明的唯物史观基本原理,为无产阶级观察社会历史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关于阶级斗争理论的基本观点
正如1883年序言指出,《宣言》的一个基本思想就是,迄今为止(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页)。奴隶社会主要有奴隶和奴隶主的斗争,封建社会主要有农奴和封建领主的斗争,资本主义社会则主要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这是因为,社会发展的内部矛盾最终都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最集中的就是代表新生产力的阶级和代表旧经济政治制度的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必然表现为激烈的阶级斗争,结果是整个社会达到革命改造,新的社会形态代替旧的社会形态,新的阶级矛盾代替旧的阶级矛盾。阶级社会就是在这样的矛盾运动中前进的。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才不复存在。
3.关于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历史地位的基本观点
《宣言》根据唯物史观,把资产阶级及其社会制度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来考察,认为现代资产阶级是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从崩溃着的封建社会内部迅速发展起来的革命力量,“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年版,第23页)“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年版,第25页)资产阶级把人与人之间的一切社会关系变成了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也就彻底改变了封建时代的道德观念。资产阶级创造了现代世界体系,形成了“农村从属于城市”,“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东方从属于西方”的状况。资产阶级通过开拓殖民地和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年版,第24页)于是,人类的“世界历史”代替了地域性的历史。
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它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由于这一矛盾的存在,“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几十年来的工业和商业的历史,只不过是现代生产力反抗现代生产关系、反抗作为资产阶级及其统治的存在条件的所有制关系的历史。”(《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年版,第26页)这种矛盾的突出表现就是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出现。在危机期间,一边是生产过剩的瘟疫蔓延,另一边则是工人阶级贫困人口的迅速增长。这表明,“社会所拥有的生产力已经不能再促进资产阶级文明和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的发展;相反,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这种关系所不能适应的地步,它已经受到这种关系的阻碍;”(《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年版,第26页)“资产阶级再不能做社会的统治阶级了”。资产阶级不仅挖掉了自己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社会基础,也造就了它自身的掘墓人——无产阶级。所以,“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年版,第32页)
4.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观点
《宣言》指出,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具有彻底革命的性质,承担着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使命。这是由无产阶级的特点和经济地位决定的。无产阶级处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最底层,既无生产资料,又无政治权利,因而最富有革命的彻底性。大工业使无产阶级最富有组织性、纪律性和团结精神,在革命斗争中能够联合起来,形成反抗资产阶级的强大力量。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决定了它能够代表一切被剥削被压迫人民的根本利益,能够团结人民为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实现人类解放而斗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尽管形式多样,但最终必然发展为夺取政权的政治斗争。在阶级社会中,国家政权本质上是“一个阶级用以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有组织的暴力”(《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年版,第41页)。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阶级统治,必然要运用国家的暴力工具来镇压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反抗。因此,无产阶级也必然要“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而建立自己的统治”(《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年版,第31页)。无产阶级的统治是真正的新型民主制度,是为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服务的,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必要条件。《宣言》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年版,第40页)然后,利用自己的统治,实行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改造,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创造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的条件,为向共产主义过渡做准备。
5.关于共产主义新社会建设的基本观点
《宣言》指出,无产阶级革命成功的标志是无产阶级取得政权,此后就进入新社会建设过程,但新社会建设的每一步也都是革命的继续。《宣言》特别强调,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必须要改造旧的资产阶级生产关系、建立新的共产主义生产关系,但这是一个过程,不能一下子完成;对资产阶级的所有权和生产关系要实行强制性干涉,采取一系列过渡性措施。当然,这些措施在不同国家会有不同。《宣言》还告诉我们,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旧社会的崭新社会即共产主义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年版,第41页)
6.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基本观点
无产阶级要完成历史使命需要组织自己的政党。共产党就是无产阶级在反抗资产阶级的斗争中逐步形成的先进政党。共产党始终代表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同时代表社会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宣言》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年版,第31页)共产党由无产阶级的先进分子所组成,其先进性表现在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在实践上,始终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年版,第33页),是革命运动中坚定的先锋队;在理论上,以科学的思想为指导,“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年版,第33页)因此,共产党能够代表整个运动的未来。
共产党有明确的纲领和策略。其最低纲领即最近目的是“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年版,第33页);最高纲领即最终目的是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共产党人的策略原则是,既要为工人阶级眼前的利益而斗争,又要着眼于运动的未来;既要支持一切进步运动,包括反对封建专制的斗争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革命运动,又要在革命的联合中坚持独立自主,不能失去原则。
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宣言》是对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系统的表述。它科学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系统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理,明确划清了科学社会主义与其他社会主义流派的界限,奠定了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基础,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争取自由解放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宣言》的发表及其在实践中的运用,实现了人类思想史和社会发展史上的革命,深刻影响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宣言》在世界上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它于1848年2月首次在伦敦用德文发表。160多年来,它被翻译成200多种语言,出版了数千个版本,成为全世界发行量最大、传播最广的经典著作。由于以它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世界上产生了数量众多的共产党组织,形成了一批社会主义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宣言》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6页),这极大地激励了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努力奋斗。《宣言》思想深刻,说理透彻,文风活泼,语言优美,不仅是革命理论经典,也是世界文学经典。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名字以及《宣言》的一些思想,最早于1899年传入中国。1920年,北京、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组织了《宣言》的翻译工作,是年8月由陈望道翻译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宣言》在上海出版。这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毛泽东曾回忆,他是在那一时期首次读到了《宣言》,并在后来读过许多次。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通过学习《宣言》走上革命道路的。尽管今天的时代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宣言》所阐述的基本原理仍然对我们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宣言》从唯物史观出发,科学论证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和总趋势,深刻阐明了“两个必然”,即“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年版,第32页)科学论断,为我们正确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160多年来,虽然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深刻的变化,但总的发展趋势没有改变。尽管当代资本主义出现了许多新变化,但其固有矛盾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1997年和2008年的两次国际金融危机,再次证明了马克思揭示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深刻性,揭示了资本主义危机的深刻根源和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性。尽管苏东剧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暂时处于低潮,但世界上为追求美好未来的进步力量的斗争并没有停止,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成功,社会主义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学习《宣言》,就要不断加深对人类历史发展趋势的认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信念。同时,必须认识到,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要立足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实际,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奋斗。
《宣言》阐述了一系列需要长期坚持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包括唯物史观、消灭剥削制度、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共产党的领导以及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要大力发展生产力等,为我们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本质特征,推进社会主义事业指明了方向。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经过长期探索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党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学习《宣言》,要求我们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做到思想上坚信不疑、行动上坚定不移,决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决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宣言》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科学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特点、纲领、策略等,为共产党人形成自己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和方针政策提供了科学指南。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建立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中,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同时在不同时期紧密结合中国实际,形成了科学的理论、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正如《宣言》所指出的,共产党不仅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也代表绝大多数人的利益。我们党既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其先进性不仅表现为理论上的坚定成熟,更表现为实践中的冲锋陷阵。不论在战火纷飞的艰难岁月,还是在改革开放的火热年代,共产党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着中华民族向着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目标不断前进。今天学习《宣言》,必须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着眼于增强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全面推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进一步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宣言》强调,资产阶级通过开拓殖民地和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年版,第24页),“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年版,第24页)于是,人类的“世界历史”开始了。这一重要论断,科学地预见了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对于我们今天认识经济全球化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仍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既给我们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努力在深化改革开放中不断加快自身发展。
《宣言》阐述的基本原理是正确的,应当长期坚持。同时,正如《宣言》1872年序言特别强调的,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今天,我们学习《宣言》,就要辩证地、历史地理解和运用其中的原理,坚持从现阶段我国的实际出发,而不能生搬硬套,否则就会犯教条主义错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正确运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丰富和发展,使社会主义始终保持强大生命力。《共产党宣言》的地位和作用
贺瑞认为,《宣言》思想对今天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第一,要用世界历史的眼光看待中国的改革开放。第二,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第三,要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理想境界。
中央编译局韦建桦局长认为,《宣言》对人类历史进步产生的巨大作用,首先在于它“以天才的透彻而鲜明的语言描述了新的世界观”,从而使共产主义成为千千万万无产者和劳动群众的坚定信念。中央党校副校长邢贲思教授把《宣言》的价值和作用概括为四个方面:《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是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第一次完整、系统的概述;《宣言》向全世界公开表明了共产党人自己的观点、目的和意图;《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百科全书、经典之作,熔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和党的学说于一炉;《宣言》树立的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理想和信念,将永远是激励真正共产党人和千百万觉悟工人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秦文志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宣言》的当代意义:第一,《宣言》关于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建设共产主义新社会的论述,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第二,《宣言》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论述,对于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改革开放方针,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第三,《宣言》关于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的论述,对于我们制定和坚持正确的经济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第四,《宣言》关于共产党与其他政治力量的关系、革命在一国内胜利以及在理论研究中尊重历史的严谨态度,对于我们正确把握有关方针政策和以历史的、科学的态度对待已有的理论,同样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刘书林论述了《宣言》的科学方法对当今改革开放的启迪作用:一是分析人类社会发展大趋势的历史方法;二是把社会发展归结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分析方法;三是观察社会问题的阶级分析方法;四是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思想方法;五是在当前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未来的方法;六是保持共产党人形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的方法。
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阮青:首先,《宣言》的基本原理是正确的,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宣言》所阐述的基本原理最主要的是:人类社会的历史首先是生产方式发展的历史,即唯物主义历史观;自从原始社会解体以来,迄今人类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代替那存在着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等等。《宣言》阐述的这些基本原理,有的已经被后来资产阶级社会发展的实践所证明,有的被后来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中国等国家的革命胜利所证明,有的将会被未来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所证明。所以,对于这些基本原理,我们要坚信其正确性和科学性。
其次,《宣言》所阐述的基本原理必须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实践相结合,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毛泽东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开创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邓小平再次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既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当代中国的成功应用,也是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新鲜经验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第五篇:如何学习高二物理
第一,对待物理的态度。我们物理老师说了,高中物理叫他研究一生他都研究不透,我想说的是,你不可能把高中物理的每一个问题想清楚,尤其是搞透彻,就难上加难,这也体现代教育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不过,你也不需要把每一个问题搞清楚,因为我们学物理的终极目标是得分,你不一定要考满分,也不需要考满分,因为那样你要花更多时间在物理上,而这些时间花在别的地方可能更有用。所以我建议,尽己所能,把能学会的学会,能想通的想通,这就够了。积极乐观,多锻炼自己耐挫心理,我想这比学好物理更重要!
第二,高二物理的特殊性。进入高二很多同学反应物理难度加大,开始感到不安。其实,高二物理反映在高考卷中的内容很集中,题型较高一物流很少。所以,高二只要把常见的几个电磁学题型多练习练习,应付高考绰绰有余。
第三,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我们老师对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就一个字想就是思考。重要的不是思考本身,而是思考这个习惯,在剩下的两年里,一定要有思考的习惯,不放过每一个思考的机会,不过你不可能把每一个问题都想通,很多人遇到点难题就烦躁,觉得自己很失败,就想放弃,这完全是意志品质问题。想有时是件很痛苦的事,因为你想不通,不过不能放弃思考的习惯,时刻做好耐挫的准备。在这里,我把想归结为两点,第一,平时学习时的思考,就是上课时的积极思考和做题时的积极思考。第二,总结,这到高三你们接触理综卷时会很重要!总结的实质就是做错的题目,当时没想通的题目,在老师讲过以后,听懂了,一定要在再梳理一遍!看似没什么用,其实很有必要!这就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