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于问题的学习
基于问题的学习简介及评价
导入:首先在开课之前让大家会想一下,大四实习时是否这样的感觉,自己在课堂上学的某些东西与实践中的问题联系不上。还有种情况就是高分低能。
(一)产生背景
以问题为本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为PBL)是一种教学模式,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哈佛大学医学教学中,针对医学院教学与未来工作场所中所面临的真实情景和复杂问题连接得不甚紧密这一弊端而提出的。大家知道哈佛大学是美国大学中的名流,而哈佛大学医学院则是名流之名流。哈佛大学医学院的教学质量一直受到肯定,医学院学生的才智当然也毋庸置疑。然而,对医学院毕业生的一项抽测却发现,学生对前几年所学内容的遗忘率竟高达90%,而且进一步的调查发现,医学院的教学与学生未来在工作场所中所面临的真实情景和复杂问题之间的链接并不紧密。于是,哈佛大学医学院的传统教学模式受到了挑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医学院开始研究和发开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PBL它的基本操作是:首先由教师提出问题,设定问题的情境;初步分析问题;在合作的小组学习环境中学生以自我指导的学习方式为主,利用信息网络和资源研究问题,并对问题的解决有所发现,向教师报告形成解题策略;最后是回顾,综合和评估。这期间小组学习的同学可以互相帮助,分享信息,分析问题。PBL的优点在于它可以使知识应用的更灵活,使理论与实际联系更紧密,先前学到的知识更能应用于环境,更具有渗透性和再利用性。
1.PBL的定义
I美国的南依利诺斯大学的霍华德·白瑞斯(Howard Barrows)和安·凯尔森(Ann Kelson)博士给PBL下了一个定义:“PBL既是一种课程又是一种学习方式”。作为课程它包括精心选择和设计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要求学习者能够获取关键的知识,具备熟练的解决问题的技能、自主学习的策略以及参与小组活动的技能;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学习者要有使用系统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以及处理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难题的本领。
II布里奇斯和海林杰两位美国著名的教育管理专家,他们认为:“„„将纷繁的现实生活问题作为在根本改变了的教学环境下的学习活动的起点,就是我们所称的‘以问题为本’的学习,或简称PBL。学生们———未来的校长和现职的校长,共同决定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在尽力应对这些现实挑战的过程中,学生们获得了有关的知识与技能,而这些正是一位通过促进合作、建立共识而不是依靠正式权威来实施领导的校长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从这里我们不难理解:以问题为本的学习就是以现实问题作为学习活动的起点,学生在活动中共同决定如何处理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有关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以及相互合作、自主学习的能力。
2.与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区别
见《以问题为本的学习》
3.PBL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区别
传统的教学观念把知识视为不可更改的定论,把教学看成是知识从外到内的输入。学习者只需理解和记忆书本上的知识就行。教师只是“传道授业解惑”,大多照本宣科,让学生“上课记笔记,课后背笔记,考试考笔记”。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教与学根本无法互动。其最终结果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被大大扼杀,对学习感到厌
烦和不满,创造性被泯灭,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便无从谈起。PBL的教学理念认为“问题是学习的起点也是选择知识的依据”,因此教学过程中应“先问题,后内容”。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90%的时间退居幕后,处在教学的陪衬地位。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推动者或辅导者。(教师所要做的是大量的课前设计,选择学习教材、学习资源、有限的干预学生的活动及对学生活动的反馈和反思)。通过PBL的学习,学生将学会如何获取知识,能够独立自主地学习,能够积极有效地参与团体的活动, 从中学到分析和解决问题方法。
由此可以归纳出, PBL教学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问题是激发学习的焦点。2.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设计者与指导者。3.以小组形式自主进行的学习。4.解决问题所需的技能、知识与机会。5.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典型的教学过程是:以问题为起点,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解决,最后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与评价,总结所获得的知识与策略、技能。PBL的宗旨在于: 1.培养与发展学习者的能力。2.建构广博而又灵活的知识。从PBL的教学目标到内容再到过程无一不反映出这种模式的本质就是一种以问题为依托的学习,是学生通过解决拟真的现实问题以建构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
二PBL的教学环节
一)教学环节
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即是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其通常运用于医学院校教学、学校教育以及高级管理人员的在职教育与继续教育中。由于其教学是以问题为基础的,因此都会碰到一些具体的问题。
二)PBL教学方法的意义
(1)PBL对激发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帮助
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已经使越来越多的学习者感到厌烦和不满。在PBL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和学生相互平等,从而形成毫无偏见的学习气氛。在这种环境中,对所设计的问题进行实际操作,其学习的满意度自然很高,也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PBL能够提高学生分析与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在PBL中,首先给学习者一个问题,让学习者尝试用他们已经拥有的信息来解决它。这个过程可以使学习者意识到他们已经知道了什么,以及还需要学习哪些知识才能够分析解决这个问题。而学习者一旦明确了他们为解决具体而实际的问题所要学习的新内容时,他们就会积极地搜索信息。搜索过程中需要发现和使用各种各样的信息资源(书本、期刊杂志、报告、网上信息以及各个领域的专家),而学习资源的丰富多样性正适应了学习的个性化需求以及个性化的学习风格。然后,学习者在获取新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思考和理解问题,并尝试最终解决它。我们可以看出PBL的整个学习过程就是锻炼学生分析与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的过程。值得一提的是,在PBL中,如果教师感到小组被导向错误的方向时,完全没必要马上进行干预,因为犯错恰好是学习的良机。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这对学生的自我觉醒以及增强学生解决问题和处理复杂事物的能力大有好处。
(3)PBL有益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加以综合运用
采用PBL教学方式,所设计的问题是围绕专业实践中的高影响力问题来组织的。PBL是将问题作为学习的刺激物,而不是将以前学过的材料背景作为学习新内容的刺激物。要想解决问题,就得搜集与问题相关的知识。这些知识来源多种多样,如各门学科知识、实践经验和学生早已掌握的知识等。学生在对已经掌握的知识加以综合运用后,才得以解决问题。所以说,采用PBL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引自刘璐。古继宝。PBL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探讨
二、PBL在课堂中的实施
见《以问题为本的学习》和《基于问题的学习》。
三.PBL的教学评价方法
参见《以问题为本的学习》和《基于问题的学习》俩本书
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是以一定的价值标准,用一系列步骤方法,从各方面直接作用于教学活动中,促使教学过程不断优化,教学效率不断提高。传统教学法主要应用终结性评价方法来检测每个学生是否达到某一课程的目标。PBL的教学评价方法由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和导师评价组成,包括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和学习表现评价两方面。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是根据教学目标,评价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学习表现的评价是评价学生在准备学习资料、对情境/问题的研究和自导式学习、小组讨论、有效沟通合作性地解决问题中的表现[19]。目前我国对PBL教学质量的评估主要有两种方法,即主观评价法和客观评价法。
3.1 主观评价法
3.1.1 问卷调查 国内的研究报道显示,大多采用问卷形式评价法均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从内容看,多数问卷调查的内容集中在对PBL的满意度评价、与传统教学法的对比评价等。问卷很少经过信度和效度的检验,所以可信度及有效性不足。如杨玉梅等[10]将PBL用在专本连读护生《护理学基础》中,并采用自制的PBL教学后学生能力评价表。问卷包括6项能力的评价,即利用资源获得信息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调节学习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评价形式分个人评价、小组评价和老师评价三部分,并最终将三者的结果进行综合。结果显示PBL教学后学生各项综合能力均有明显提高。虽然其调查问卷经专家鉴定,但是没有做信度和效度的检验,所以问卷信度和有效度较差。王爱平等[20]则以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研制PBL教学评价问卷,包括28项条目,其中认知领域10项,情感领域9项,精神运动领域9项。该问卷Cronbach’sα为0.924,各子条目的Cronbach’sα系数为0.749~0.860。PBL评价问卷总分与育环境测量问卷总分具有显著的正相关(P<0.01),为客观、准确地评价PBL的教学效果提供了工具。问卷调查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对学生的评价从自身的角度着手较有说服力,是一种使用较为广泛的评价手段,而目前应用于我国的PBL问卷评价法在内容、结构方面尚不成熟,对国外量表使用也需严格的翻译、回译及文化适应度修改的过程,才能提高其评价有效性。
3.1.2 访谈法 访谈法是通过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直接接触、直接交谈的方式来收集资料的研究方法,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教学评价中。对学生采用访谈法评价护理学基础的PBL课程,访谈主题是对PBL教学的看法和感受[11]。访谈结果显示,PBL教学课堂气氛活跃,受到老师和学生的欢迎。学生普遍认为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和交流能得到提高。但一名成绩优秀的学生表示更喜欢传统教授法。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访谈法是学生与研究者的直接交流,会因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不愿意告知真实想法或故意迎合老师想法等原因影响访谈结果,因此对于访谈者的选择方面需要慎重对待。
3.2 客观评价法
3.2.1 理论或技能考核 即采用理论或技能考核来评价教学效果,这种考核方法与传统教学后的评价方法基本一致。包龙梅[12]将PBL用于外科护理教学中,每一系统学习结束后,由教师统一命题,同时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进行考核,结果实验组的学生在整体护理应用方面较对照组学生而言有明显优势。魏红蕾等[14]将PBL用于不同层次护生专科操作中,在两届护生各科实习结束时,由相同临床带教老师根据操作评分标准进行考核,结果实施PBL教学的护生专科护理操作考核成绩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的护生成绩。可见,即使具有相同的教学目的,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产生的结果也不尽一致,而PBL在较多结果中均显示出优势。当然,由于考试或技能考核受到出题老师和临床带教老师的水平和侧重点不同的影响,不能完全消除主观因素的影响。
三、学习评价
结合俩本书补充
学习评价是学习和教学过程的一个关键环节,在PBL中,由于学习目标侧重于高级学习,而且学习过程比较自由、灵活,学习评价问题更显重要。为了确保PBL中的学习始终有效,学习评定必须与教学协调并进。但是,在原创性的PBL模式中,学习评价并没有频繁出现在学习过程之中,只是出现在间题解决之后的反思活动中,是由学习者所作出的自我评价。当然,测验作为PBL课程的一部分并没有被排除在外。在医学院校的课程中没有测验,但学生必须两年后的独立于课程结构的医学部的考试。但是,如何针对课程学业内对客观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研究者和教师们对此作了一些尝试,例如,有的教师就根据学生所确定的学习议题设计了传统的测验,在这种做法中,教师不是预先确定学习者要学什么,而是围绕学习者所确定的学习议题来设计测验。在考虑PBL中的学习评价时,教师要注意弄清评价的功用、内容、形式、过程、方法、组织方式、评价的标准以及评价结果的利用等方面的间题。
1.评价的功用
在PBL中,学习评价的出发点应当是促进学习者个人和小组的地步,而非单纯判断学习者成绩的高低。由于学习者所进行的学习是开放性的、具有高度挑战性的,没有统一的客观标准可供参照,学习者需要自己和他人对学习中的进步与最终结果进行不断地反思与评价,从中获取反馈信息,以利于进一步的监控和调整,从而实现最终的目标。
2.评价的内容
在PBL中,学习评定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自我引导的学习、问题解决、小组合作技能。
杜威指出,“思即行”(thinking15doing)。这意味着,我们不仅要给学生提供思维上的挑战,而且也要提供这样的挑战:如何通过思维来做事。这时,学生特别需要一定的反馈和评定,来考察他们的思考是否行得通、是否有效。如果我们只给他们提供单元测验和期末测验等封闭的评定时,我们是在强调他们知道什么,而不是强调他们是如何获得、证实以及应用他们所知道的东西。此外,评价还应当包括学生在情感方面的收获,例如学习动机、态度的变化以及努力等。
3..评价的形式
PBL强调整合式(integrated)评价和情境性评价,Delisle在其著作《如何在课堂中使用
PB功一书中提倡植人性的评定,建议将学生评定与教程评价相结合⑩。这样的评价过程与学习过程融为一体,以真实性的方式实施,是内嵌性的、透明性的、动态持续性的、非传统的和非封闭定向的。
4.评价的方法
评价的具体化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PBL中的评价方法包括对学习的最终产品的评定、对中间产出的评定(如案卷分析)、传统的测验、真实问题迁移测验、对自我反思报告的评定、自由创造(如写作等)、对结果展示的评定以及系统的答辩等。一些研究者比较重视提问(尤其是高水平的提问)在PBL评定中的应用。在现SA(mi-noisMath~c,andscienceAcade卿)的基于问题学习中心,研究者们采用的评定方法就是系统的提问⑧。提问的结构是根据Bloom的认知目标而建立的。所谓系统性,就是从低级提问27开始逐渐过渡到探索性提问,并且鼓励学生向教师和自己提出高水平的问题,而不是简单的有关何时、何处的问题。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的提间大多是有关何时、何处以及什么之类的提问。在PBL中,教师需要更关注如何和为何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学生不仅要说出他们知道什么,而且要说他们是如何知道并证实它的。此外,教师还要对整个PBL的效果和效率进行评定。Delisle建议,在总结反思PBL单元时,教师还要对所用间题提出这样几个疑问:这个问题能达到关键的课程目标吗?是不是学生所关心的、能否引发他们的兴趣?能否迁移到其他情境中等?⑩
5.评价的组织方式
PBL与传统模式完全不一样,学生和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学生逐渐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因此,学生们除了需要来自教师的评定外,需要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这样评价不仅仅是对学习结果的评定,而应当把学习评价看作是学习过程的一部分,通过对自己和他人的评价(实际上也是益个通过社会性交互活动而建构知识的过程),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提高对知识的灵活应用
四、PBL的应用
见俩本书上的内容
五、对教学改革的启示(作业及课后拓展)
一、立足于灵活的知识基础与高层次思维能力
二、正确处理问题与课程知识之间的辩证关系
三、切实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教师的促进作用
参见刘儒德《教育研究》2002年2期《基于问题学习对教学改革的启示》
第二篇:学习问题诊断系统
【学习动机过弱】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心理学家认为,动机的中等程度的激发或唤起,对学习具有最佳的效果。动机过弱不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无法将精力、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从而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潜力受到抑制。学习动机过弱者,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在认识上重新调整对学习活动的定位,在情感上进行正向的强化,在行为上多进行学习活动的尝试。
【学习动机过强】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心理学家认为,动机的中等程度的激发或唤起,对学习具有最佳的效果。学习动机过强会产生学习的盲目性与冲动性,干扰学生注意力的集中,降低知识获取的效率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整体学习效果下降,并增加出错率。学习动机过强还会产生不必要的巨大压力,影响心理健康。长此以往必将造成学习能力的下降,产生挫折感,甚至厌学。对于学习动机过强的学生,教师应该在学习过程中给予一定的放松指导与压力缓解,在学习情绪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使其平稳、健康、高效率地进行学习活动。
【学习兴趣困扰】学习兴趣的困扰,指的是个人兴趣或学习风格与学习活动相抵触,难以融合,或者对学习活动本身缺乏兴趣。在学习活动中这种困扰大多表现在学习动机过弱,或学习动机强但学习方法不科学,学习费力但效果不好,学习效率低下等方面。学习兴趣的困扰对学习成绩的阻碍显而易见,教师与心理咨询师要在学习活动中给予更多的关注与适当的指导。
【学习目标困扰】学习目标的困扰是指学生自己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或者有学习目标却没有将目标进行可操作的转化,从而导致内在的动机不强,或努力方向不明确。每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学习目标都是不同的,低年龄阶段的学生往往更需要具体的、外在的奖励机制(如奖励、表扬),这需要家长的指导与正面强化;随着年龄的增长,便向抽象的、内在目标方向转化,这需要依靠教师、心理咨询师的指导与学生自我内省、自我规划。 教育策略 【学习动机过弱】
第一,通过孩子喜欢的事情着手,激发他的学习兴趣,并且有意识地培养他多方面的兴趣。比如说孩子喜欢玩游戏,那么可以让其学习电脑知识,家长可以买一些书籍、有教育意义的软件,作为学校课程的一种补充,让孩子爱学、乐学,产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能够培养钻研精神、认真学习。
第二,开展丰富多彩、新鲜有趣的活动,比如想要孩子学习自然常识,可以带他们郊游,参观动植物展览,听讲座或参与其他活动等,创造一些情境、设置一些问题,让他们主动探究。
第三,通过榜样力量或者同伴效应来激发学习动机。比如可以讲伟人故事、优秀人物的传记、同龄朋友和伙伴的一些学习经历来激发动机,鼓舞他们努力学习。
第四,赏识性教育。父母和老师要经常性地鼓励孩子,学会赏识教育方法,不吝惜自己的赞美,对孩子多鼓励、少批评,认可孩子的每一次进步,对错误及时纠正,不小题大做、不打骂,适当惩罚与鼓励相结合。
第五,培养独立进取的个性。学习动机与独立进取的个性是密不可分的,个性是独立进取还是被动退缩与学习动机水平关系密切。因此,上进心强不强对学习影响很大。上进心强、抱负水平高,将持续地推动学习活动高效率地进行,而良好的学习效果又给学习动机带来自我强化的作用。反之,缺乏上进心且抱负水平低,则会使学习处于被动状态,甚至恶性循环。
第六,注意调整学习动机的水平。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是有区别的,两者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同样的学习动机可以导致不同的学习效果,不同的学习动机可以取得相同的学习效果。同时,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又是紧密联系、互为因果的,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变量,学习动机制约着学习效果。一般来说,学习动机正确、强烈,指向学习活动本身,则学习效果好、成绩佳,但并不是动机越强效果越佳。研究表明,若任务难度适中,则中等强度的学习动机易导致最佳的学习效率。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也不是绝对的,也有动机强烈但短期内学习效果差,或学习动机不强却学习成绩好的情况。这是因为动机对效果的影响要通过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中介起作用。但是,这些技能、习惯的改善,同样离不开良好的学习动机的支持。所以,学习动机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对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学习动机过强】
学习动机过强的学生,一般来说基本素质较好、认知能力也较强,并有很强的执行能力。就学习动机强本身而言,并不是一件坏事,可是“过强”就会产生负面的影响:造成学生的心理压力,影响心理健康,且降低学习效率。对于学习动机过强的学生,要在学习态度上给予指导,解除“学不好,就什么都完了”的错误认识,缓解其对于学习的紧张情绪,使学生冷静、科学的面对成绩与学习本身。同时还要注重在学习方法上给予一定的指导,学习动机过强,很容易进入“死读书、读死书”的恶性循环,重复低水平的学习操作,会严重妨碍学生本身潜能的发掘与发挥。所以,学习方法的指导,不仅可以提高其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还能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建立科学的学习观念。【学习兴趣困扰】
学习兴趣的困扰,是一个很普遍的学习问题。其实,兴趣并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不可改变的,它需要一系列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如果学习者对所学的知识是自己原来有所了解的,那么他对这个新知识的学习会更有兴趣,所以,广阔的知识面是培养学习兴趣的内在基础,很多家长反对孩子的课外活动、课外书籍,这其实正是对学习兴趣的一种破坏。如果学习者认为所学的内容对自己有用,就会更多的投入,所以,教师要因人而异,找到学生原有的兴趣点,并且将死知识变活,让学生更易于了解,这体现了教与学的互动,也体现了个性化教育的优势。除此之外,还有个更为关键的因素,就是家长、教师对学生所取得成绩的认可与肯定,因为只有当外在环境对行为主体进行正向的强化时,行为主体才会更加投入到其行为活动中去,争取更大的进步,如果遭遇外在的挫折,兴趣会很快的丧失。【学习目标困扰】
学习目标,简言之就是学生为了什么而学习,这个问题解决得不彻底,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学生每天都在从事学习活动,但是能明确掌握学习目标的人却不多。家长、教师给学生的学习目标往往要么局限在成绩上,要么太过笼统,无法操作。对受学习目标困扰的学生,应该先由心理咨询师根据学生心理状况,明确其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动力,再由教师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指导、帮助学生制订出可行的学习计划,然后将整体的学习目标,切割成适合个人实行的小块,逐一消化,并坚持执行。每个学生在智力水平、学习风格、学习习惯等方面存有不同,所以具体的学习规划、实行方式、阶段性目标也应该有所区别。
二 学习兴趣
测试点:爱好特长和学科偏好。
结果分析及教育策略:根据学生所写内容,并从已有报告中摘取相关信息。【范例】
可以看出,您的孩子是一个聪明、人缘很好的孩子,喜欢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喜欢休闲、安静,而厌恶和逃避有难度的任务。这一方面说明他希望被肯定、被认可,对成就感的需求比较强烈;另一方面也说明他缺乏克服困难、面对失败的勇气和坚韧品格,不能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特长与弱点的关系。他对学习并不排斥,知道学习的重要性,有想学好的欲望,相信这一点会帮助他获得成功。教育策略
1、教师要注重培养他积极的学习态度,改善他对学习的心理状态。可以要求他当老师,或者要求他自己做教材,或者要求他挑老师的“刺”,激发他对学习的新感受,改善他的心理环境。
2、积极期望。积极期望就是从改善学习者自身的心理状态入手,使其对自己不喜欢的学科充满信心,相信该学科是非常有趣的,自己一定会对这门学科产生信心和兴趣。想象中的“兴趣”会推动她认真学习该学科,从而使其对此学科真正感兴趣。例如:现在要对学习语文感兴趣,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要做这样的练习:“我喜欢你,语文!”重复几遍之后,就会觉得语文不像从前那样枯燥无味了。
3、从可以达到的小目标开始。在学习之初,学习目标不可定得太高,应该从努力可达到的目标开始,不断的进步会提高她学习的信心。不要期望在短期内将成绩提高上去,有的学生往往努力学习一两周,结果发现成绩提高不大,就失去信心,从而厌恶学习。持之以恒地努力、一个一个小目标的实现,是实现大目标的开始。在辅导前期,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小目标,然后监督她去完成,之后逐渐引导学生自主设定目标,从而培养其自主管理和学习的能力。
4、了解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动机,间接建立兴趣。学习目的,是指某学科的学习结果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该学科。当该学科的学习对其没有太强的吸引力时,对最终目标的了解是非常重要的。学习过程多半都是要经过长期艰苦努力的,这种艰巨性往往让人望而却步,而学习又是学生的天职,不能不学,所以要认真了解每门学科的学习目的。看书上的序言部分,听老师介绍学科发展的趋势,或从国家、社会的发展前景的高度去看待各门学科。例如,记外语单词和语法规则,常常是枯燥无味的。但记住以后,会给听、说、读、写、译等技能的培养带来很大的帮助,而且考试中也会得高分。如果我们对学习的个人意义及社会意义有较深刻的理解,就会认真学习每门功课,从而对各科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5、培养自我成功感,以培养直接的学习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每取得一个小的成功,就进行自我奖赏,达到什么目标,就给自己什么样的奖励。有小进步、实现小目标则小奖赏,如让自己去玩一次自己想玩的东西;有中等程度的进步、实现中等目标则中奖励,如买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画或乐器等;有大进步,实现大目标则大奖励,如周末旅游等。这样通过渐进奖励来巩固自己的行为,有助于产生自我成功感,不知不觉就会建立起直接兴趣。教师应该注意在教学中给予学生及时、有效的积极反馈。
6、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确立稳定的兴趣。用习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一是能巩固知识,二是能修正知识,三是能带来自我成功的喜悦情绪。这种喜悦情绪正是建立稳定持久的兴趣所必需的。
7、保持兴趣最容易的方法是不断地提问题。当她为回答或解答一个问题而去读书时,她的学习就带有目的性,就有了兴趣。准备一些问题是很容易的,仅仅把每节的标题当成问题就是了。
三 情绪情感
测试点:控制能力与沟通能力。
评分标准:被试者选择越多,说明其在人际交往中的障碍越多。 结果分析
人际交往能力弱的学生,常常因感到与周围事物格格不入而十分苦闷,表现出拘谨、羞怯、手足无措,情绪情感上易产生孤独感,缺少与环境的协调性。这主要是由于家庭本身的实际状况或教养方式,以及学校管理的某些失当行为,使他们遭遇的挫折和打击远远多于成功和激励,因此他们常常会产生消极、冷漠、自卑、孤独、失落的感觉,在人际交往中缺乏自信。据调查显示,人际交往能力的欠缺或挫败引起的消极的情绪情感,是影响学生正常学习生活的一个重要因素,也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教师和家长要尽快帮助他们消除这种不良情绪对其学业和人格发展的干扰。 教育策略
首先,引导学生以强带弱,相互配合,共同提高。一些能力较差、性格内向的学生在集体中往往不太合群,与其他同学的交往较少,从而影响了他们的交往能力。因此,我们可以让能力较强的学生多带动能力较弱的学生,让性格开朗的学生多与性格内向的学生接触,让他们在平时的学习、活动中取长补短,互相影响,从而促进他们积极的人际交往行为。
其次,教给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必要的交往技能。随着年龄的增长,活动的增多,学生之间交往的愿望日益强烈,但他们往往缺乏社会交往的技能,因此,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也迅速增加。如果教师能给予他们正确的社会交往技能的教育与辅导,就能帮助其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定势,增进积极的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同时也可以满足与人相处的社会需要。这些技能主要包括礼貌、交谈、为他人着想、合作助人等。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对别人的正当请求和困难提供帮助,从而获得他人的喜爱,以结交更多的朋友。在仪表修饰方面,强调整洁、大方,在社会交往中,整洁的孩子更容易被社会所接受。
学生在学校里的交往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与教师的交往,二是与同学的交往。在学生和教师的交往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运用常用的交往语言,使学生在无意识中受到熏陶;在学生与学生的交往中,教师和家长可以联系各种情境,引导他们得体地交往。比如当学生很想参加他人正在进行的活动时,我们可以抓住机会对他说:“你也想加入他们的行列吗?你可以去问一下他们是否愿意和你一起玩。知道该怎么说吗?”这样有意识地把交往语言的学习与特定的情境、学生的需要结合起来,学生能更容易地理解和更好地掌握。
最后,启发学生解决活动中的矛盾,进而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活动中的人际冲突是难免的,这需要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共同协商、角色换位等方法去解决。帮助学生获得人际交往的能力,使他们尽快从自我中心的状态中解脱出来、从父母片面的溺爱和骄纵中摆脱出来,发展积极的情绪情感和建设健康的心理状态,这对其未来的生活和成长都是非常重要的。
四 意志力
测试点:挫折忍受性和意志力。
评分标准:被试者选择越多,说明其越缺乏意志力。
结果分析
根据选项中的文字给出建议。【范例】
您的孩子的挫折忍受性和意志力比较好,通过合理的引导会更佳。反映在学习上,有时会表现出遇到难题不愿意积极、主动地思考。一方面受自己情绪、兴趣影响过大,只要有好看的电视,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电视节目内容,而无法静心看书学习;周末要外出玩耍,可是许多作业没做完,通常会先去玩,然后再做作业,及时做不完也不管;另一方面,在面对较困难的任务时,潜意识里会逃避、放弃。这是因为缺乏克服困难、持久作战的勇气和意志力,也是因为对成就感需求过强,不太愿意承认失败、不能正视失败。 教育策略
意志力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应当帮助并督促孩子做好学习计划,同时,逐步培养孩子执行计划、独立解决问题的意志力。
第一步:耐心培养,逐渐加速。意志力的培养要循序渐进。一开始先朝着理想目标行动起来。一次实际行动的价值要超过一百句口号,一千次决心。一个学生,在前进的道路上,如果能说到做到,已经很了不起了,要及时对其赞扬和鼓励,以策动其坚持。
第二步:控制时空,自我约束。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受情景因素的影响。比如,学生已经认识到上网打游戏的负作用了,不想再玩了,可是,一走近网吧就把握不住自己了。因此,在意志力还不强的情况下,应该从控制他的活动时间和活动空间入手约束其行为。在时间上,从早上起床一直到晚上就寝,有意义的学习内容和活动内容要都安排满,不让一日虚度、不让一时空耗。在空间上,严格控制活动范围,游戏厅、网吧等游乐场所,无论多么好奇、无论别人怎么引诱,也要让学生控制自己不要去,对于学生来说,持有积极主动的态度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和家长要给学生分析做与不做的结果,权衡利弊,让学生深刻理解控制自己行为的重要性。
第三步:偶有偏离,及时调整。多半中小学生容易出现反复、拖拉、放任、敷衍等意志力不强的现象,这就要求引导学生严格监督自己,使其学会自我约束,增强自控能力,教师和家长也要时时提醒,发现偶有偏离,立即做出调整。
第四步:进入轨道,自由飞行。按照学习目标去努力,先是慢慢启动,继而逐渐加速,在行进中不断调整,最后进入轨道。这就像卫星一样,一旦进入预定轨道,就会沿着轨道不停地飞行。这时候的意志力不仅是一种品质,还已经成为一种优秀的习惯,它能够帮助孩子克服困难,增强执行力。
在家庭中,家长要督促孩子学习,使其逐步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在生活中,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做事,逐步培养其细心耐心的好习惯,或者通过让孩子锻炼身体、爬山,让他们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以有意识地练就意志力,学会细心、忍耐和坚持等。
五 自信心与好强心(自信心与成就动机)
测试点:努力——以努力程度间接测试学生对自己能力的信心;
能力——直接测试学生对自己能力的信心;
好强心——成就动机(包括挑战性、竞争性等)的强弱。
评分标准
1.按照被试者选择结果填写下表:
题目
测试点 1 2
努力(自信心)4 1 1 能力(自信心)1
好强心 1 2.被试者在1、2题中有选择:对自己的有信心;反之,缺乏自信。
被试者在3、4题中有选择:对自己的缺乏自信;反之,有信心。
被试者在5、6题中有选择:对自己充满自信,好强心强,喜欢迎接挑战;反之,缺乏自信和竞争力。3.最多判定项目为3项。
结果分析及教育策略 【努力】
把学业成就好坏归结于努力与否,说明学生能对自己做出客观的评价。把失败归于努力不足这种内在的可控制的因素,就不会产生对自己能力的怀疑。这部分学生大都乐于接受教师的帮助,乐意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并表示要继续努力,以求下次取得好成绩,其学习动机较强。家长和教师要帮助他们改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并合理设置学习目标,使其不断感受到自己的努力是有效的,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才能使他们的努力坚持下去,并取得成功。【能力】
把学习成绩的好坏归结于能力这个内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因素,说明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失去信心,不能正确预期自己的努力和学习成绩之间的内在联系,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对成功的期望值较小,学习动机较弱。这时,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使学生对成功有一个良好的期待,激励其做进一步的努力。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合理设定目标,让学生学会自我强化。学生认为自己学习能力不足只是他们在经历多次失败体验后,对自己的主观评价和感受,而不是真的能力不够,所以,要提高自我评价的积极性,设定的目标与其自身实际相符是非常重要的,其目的在于让他们体验到成功后的积极情感、增强对自己能力的信心。不妨为他们设定将学习成绩提前几名的学期目标,根据这一目标再设定每一天的学习目标,而当一天的学习目标顺利实现后,尽管这种成功及其微小,我们也要对其进行赞许和鼓励,强化他们对能力感的积极体验。
其次,对失败要有合理的归因,维护其对自身能力的信心。要帮助学生学会全面分析,通盘考虑,不能把失败的原因全部归咎于自己的学习能力,要考虑到环境因素、自己的基础知识、当时的身体状况、情绪状态、问题的困难程度等等影响学习成败的因素,既不能无理由为自己开脱,也不能过度抱怨自己的学习能力。
最后,回忆过去的成功体验,磨练意志,善用学习策略。每个人都有其长处,也一定有过成功的经历,多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的成功体验,能够重建自信,在这个基础上,再积极的调整不当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热情高昂地投入到学习中,成绩自然会有明显提高。同时,要记住学习绝非顺水行舟,要有足够的毅力,再加上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持之以恒,一定能够不断取得进步。【好强心】
好强心是一种想要做好事情的动力,是一种成就动机,它与个人对自己的高要求、高标准有关,与个人的高抱负水平有关。外国心理学家麦克莱伦认为,人们的成就动机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好强心,即高成就动机的人,有事业心、进取心,永远不满足现状,思维活动的独立性、创造性强,富有竞争意识,自信心强,敢于承担具有一定难度的工作,并力求做好,这些特征都有利于心理健康。同时,具有高成就动机的人学习新知识的速度也更快。此类学生喜欢应对挑战——只有完成难度较大的任务,他们才能获得“成功了”的满足感,其成就动机的作用才会显现。所以,教师应该不断向他们提出问题,最重要的是在他们的能力范围内,有一定难度的题目才适合他们。
对于成就动机不高,即缺乏好强心的学生,我们应该:
首先,进行独立性训练,培养其独立自主的生活习惯,从对父母的依赖中摆脱出来,刺激其成功的欲望。其次,培养其高度的责任感,一旦接受了任务,就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努力去实现目标。最后,培养其创造力,一般人在某件事情上取得成功,就会反复做同样的事情;对于高成就动机的人来说,则不同,他们一心想要把事情做得更好,获得更多的成功,所以,应该鼓励学生的冒险精神和创新精神,欢迎他们的新想法和新思路,不要总是循规蹈矩。
六 考试焦虑
测试点:考试动机与效果协调性,应试作答技巧性,考前身心健康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 评分标准
1.每打一个“√”计1分,将结果记入下面的评分表中,3分以上(包括3分)判定为不良。2.最多判定项目为4项。6 11 16
17
9 14 19 10 15 20
总计 总计 总计 总计 1 1 2
考试动机与效果协调性 应试作答技巧性 考前身心健康 自我心理调节能力
结果分析
【考试动机与效果协调性】表明其考试动机与效果之间不协调,即考试成绩常常达不到自己的要求,总是感到自己的能力没有在考试中充分发挥出来。【应试作答技巧性】表明其应试作答技巧有欠缺。【考前身心健康】表明其身心不健康程度严重。
【自我心理调节能力】表明其平时缺少心理素质的训练,在考试前的心理准备不够充分,在考试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心理控制能力。 教育策略
请家长和老师将下面的方法告诉您的孩子或学生: 【考试动机与效果协调性】
临考前的复习阶段要做好复习计划并严格执行,使自己能够保持乐观的情绪。不要想与学习无关的事,你只要认真复习过就行了,不要担心这担心那。同时,要合理地设定目标,过高的期望只会引起对失败的过分担心而产生不必要的紧张。
你可以把某些材料在脑子里过一遍,但不要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漏洞全部填满。晚上不要胡思乱想,像平时那样,或者晚上多做些运动以睡个好觉,保证第二天在考场上头脑处于清醒、敏捷的状态。而参加考试的当天早上,要少许吃点东西。如果喝咖啡或茶,切记不要超过两杯。总之,不要产生过于兴奋或压抑的感觉。
心理学研究表明,挺胸抬头步伐快对提高自信有暗示作用,能够无意识地建立信心;多想过去考试成功的经历,这也有助于提高自信;另外,适当听一些振奋人心的音乐对提高自信心也是很有帮助的。
【应试作答技巧性】
试卷一发下来,千万不要着急做。先把姓名,班级和学号(或准考证号)写清楚。大概浏览一下所有试题,看看有几大部分,做到心中有数。
在答每道题前,请先看清楚该题的评分原则是什么,指导语讲了什么,把指导语看错会吃大亏的。在试卷中,有些题目要求的是“最多”的,有些题目要求的是“最大”的,对这些不同的要求,你一定要看清楚。为了防止看错,最好把指导语中的关键词圈起来。
对无把握的题目,不要慌乱地下结论,要尽最大的努力,思考成熟后再做判断。不要在试卷上留空,特别是选择题,即使题目确实是自己的知识漏洞,也要选择一个答案,如果实在不能确定答案,可以灵活的推断,但这种推断一定要建立在已有的知识和清晰的推理基础上。看清楚答题符号,不要因马虎而填错。如果是用答题卡,一定要保证答案的填写与题号一致,不要错填。这一点只要多加注意,保持清醒的头脑就可以做到。
答完题后,只要还剩下一点时间,就不要急着交卷,而应该用来检查。最后的仔细检查对弥补马虎这类错误很有好处,避免可以做对的题目却白白丢分的情况产生。【考前身心健康】
对于考前出现的紧张而导致身体不适,可以让孩子学习做放松训练。使用得最多的是肌肉放松法,具体做法是:
1.头部放松:用力紧皱眉头保持10秒钟,然后放松;用力闭紧双眼,保持10秒钟,然后放松;用舌头抵住上腭,使舌头前部紧张,保持10秒钟后放松。
2.颈部肌肉放松:将头用力下弯,努力使下巴抵达胸部,保持10秒钟,然后放松。
3.腹部肌肉放松:绷紧双腿,并膝、伸直、上抬,保持10秒钟,然后放松;将双脚向前绷紧,体会小腿的紧张感10秒钟,然后放松;肩部、臀部、胸部等身体各部位肌肉逐个的放松。每日坚持练习,最后做到可以随心所欲,随时放松。这样,考试感到紧张时,可以立刻进行放松练习,达到全身放松。
4.深呼吸缓解法:保持坐姿,身体向后靠并挺直,松开束腰的皮带或衣物,将双掌轻轻放在肚脐上,要求五指并拢,掌心向下。先用鼻子慢慢地吸足一口气,大约数四个节拍,然后慢慢吐气,也用四个节拍,每次连续做4-10分钟即可。也可以闭上眼睛做,边做深呼吸边想象一些美好的情景,效果会更好。除了在安静的环境中进行深呼吸外,也可以在看电视、走路、临考前去做。【自我心理调节能力】
在考试过程中要努力做到情绪稳定、注意力高度集中。稳定情绪的办法包括:考前准备充分,增强自信心;学会放松,减轻身心压力;掌握答题技巧,考试进行的比较顺利的情况下,紧张感自然就少了很多。切忌单纯追求速度,不要一看到试题便慌忙着手,唯恐时间来不及,这样做的题容易出错。最重要的是正确,而不是速度。当然既快又正确是最好的。
七 对学校的评价
测试点:对学校的反应。
评分标准:选择越多,说明被试者对学校的不满情绪越严重。
结果分析及教育策略
学生如果不喜欢学校的学习生活,或是因为不喜欢学校的老师,或是与同学相处不融洽,这时,应当帮助学生改善、协调与老师、同学的关系,学会并掌握与老师、同学相处的积极方式。【教师】教师的品格、态度往往是学生有意无意模仿的榜样,教师言传身教的影响力是极大的。学生很容易因为喜爱某个老师而喜欢他(她)教的学科。相反,被学生反感或疏远的老师,即使对学生热心指导和教育,也难以被学生接纳,难以取得应有的教育教学效果。教师应该成为学生最亲密、最重要的人。一旦发生问题,教师必须及时解决,消除师生之间的误解。但是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也需要学生自己有积极的心态去接纳老师,不要因为被老师批评、误解,就对他有成见,产生消极抵触的情绪。教师和家长要不断引导激发学生对学校、教师和学习的热爱。
【同学】同学是学生在学校生活中人际交往的另一个重要的部分,不同类型的学生在相互接触中学习、取长补短,能够培养自主精神;如果学生受到同学的喜爱,与要好的伙伴在一起,会使其感到学校生活充满乐趣。要教会学生知道的是,由于某次与人交往的失败,而导致与人交往的障碍,是不足取的。应该注意改善与同学的关系,感受他们对你的关怀与信任,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使自己适应外界环境,努力克服孤独感。个人的行为不可能独立于他人、集体而我行我素,也没有人希望自己过孤独的生活,所以要学会与人友好相处,良好的人际环境会使自己感到轻松自然、心情舒畅,体味到生活和学习的乐趣。
【学习困难】如果学生感到有学习困难,不妨帮助他先分析原因,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方面的问题,还是缺乏学习动力。这样,给予因地制宜的指导,有针对地制订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目标,逐渐地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如此,困难就会逐渐消除。
【运气不好】还有一种学生,常对自己的能力和努力程度估计不足,缺乏责任心,在学习中不是对自己要求过低,就是高得不切实际,不愿对学习投入更多的精力和做出更大的努力。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平衡的归因结构,使学生对自己的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有一个科学的认识,比如,复习的内容没有考到是由于学习方法不当,并非运气不好。总之,应该让学生在成功时,认识到自己是有能力的,而失败时也不会对自己的能力丧失信心,促使其做更进一步的努力。
八 对父母的评价
测试点:对父母的反应。
评分标准:选择越多,说明被试者对父母的不满情绪越严重。
结果分析及教育策略
学生对家庭的不满,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1)父母过于娇惯、溺爱,使孩子形成强烈的依赖;(2)父母的期望过高使孩子因达不到要求而选择逃避、讨厌学习;(3)破裂家庭或父母关系紧张,使孩子的精神处于高度警觉的状态,对环境缺乏安全感,信心不足、情绪多变。
(1)对于那些对父母形成强烈依赖感的孩子,要让孩子学会独立生活,不要什么都依赖大人。有些学生家庭条件较好,平时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一切家务由家长包揽,致使其产生过分的依赖和惰性,而其迁移到学习上就会产生抄作业、看答案、有问题就问他人、自己不动脑思考等现象,失去了学习、劳动的动力;一旦父母不能帮助,他就深感不习惯,这样的孩子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和自信心,对其心理有较多的不良影响,家长要及早培养其独立、自理的能力,要让孩子独立自信、自强不息。长久以来,家长对孩子都是高度呵护、关爱,生怕孩子吃亏受伤害,使得孩子做事放不开手脚。要知道,孩子们进入社会后,还是高度需要时时面对“选择”,这就需要他们具有独立性、责任心,以及辨别、判断的能力。
(2)对于那些家长对其期望值太高而导致压力过大,失去学习兴趣的学生,不要动不动就唠叨、呵责。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家长和老师包括学生,都不可能做到对考试成绩不在乎。学生本身的压力已经非常大了,作为父母要尽量去体谅他们,积极营造一个舒适的宽松环境,帮助他们制订切合实际的学习计划及目标。应该尽量让孩子有机会学有兴趣的东西,激励他们努力的方向,同时不要让孩子因为没有达到家长的要求而有负罪感和内疚感。要帮助孩子树立自信,不要把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攀比,尽管这样做比较也许可能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但这也会形成孩子过度的防备心理,过早学会防备别人,把别人都当成敌人,会妨碍他将来进入社会后与同事之间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严重的话还会出现社会适应不良症。
(3)对于那些家庭气氛紧张的学生,其父母要反思:教育观念、教育态度、教育方式、教育情感是否存在问题,认真分析双方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是否协调、融洽、和谐。改变家庭里那种争吵的气氛,以一个全新的父母形象与孩子相处。建构一个温暖的、包容的、轻松的、自由的家。可以在家里进行“因为我们是一家人”之类的家庭文化建设活动,让孩子在家庭活动中展示自己的特长和兴趣,还可以与孩子一起参加一些公益活动,拓展孩子生活、感悟的空间,从而让孩子建立自我认同、自我发展的信心。
第三部分 学习风格
一 个性倾向
测试点及评分标准
1.根据被试者的答案,按分值填入下表。其中:
未选计2分,“最像我的情况”计5分;“很像我的情况”计4分;“最不像我的情况”计1分;
2.按分值从高到低排列等级,最高的1-2个级别为判定类型;
3.测试点:选项A为表演;选项B为规划;选项C为发明;选项D为人际;选项E为创造。
A表演 B规划 C发明 D人际 E创造
1 5 4 1 5 4 4 5 4 5 1 4 1 5 4 1 5
总分 26 37 22 30 25
等级
1 5 4 5 5 5 4 1
1 结果分析
【表演型】表现力好,喜欢表现自己,在小组活动中,往往比较积极活跃,属于易兴奋型的学生。这类型的学生很有领导才能,适于担任项目发起者和组织者。在学习活动中,比较喜欢灵活的、有互动性的、能自主参与的教学模式。不喜欢枯燥、刻板的教学方式。
【规划型】自我规划能力比较强,自我规划是自主学习的保证,合理的个人学习规划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在整个自我学习过程中,能够根据自己的主客观条件,制定符合本人实际的学习计划;能够做到有意识的自我监控;能够通过自学测验来发现不足,及时而有效地调整,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发明型】动手能力强,对事物喜欢求新求异,喜欢探索性的学习活动,爱冒险,智能高。【人际型】与人沟通的能力好,很会处理人际关系,适应能力较强,更喜欢与人而不是事物打交道,会为别人着想,表现出很高的亲合性。在生活中,朋友很多,能够得到朋友的喜欢与信任。【创造型】有比较旺盛的探索欲和好奇心,有敢于质疑、乐于创新的精神,观察和思考能力强,这对于学习新的知识有很大的帮助。 教育策略 【表演型】
这种类型的孩子都很聪明,但往往是最让学校的老师们深感头痛的一种性格,也是传统学校教育最不能容忍的一种性格。这类孩子常常是教师办公室里等待批评的常客。他们过分强烈的“表演性格”,精力旺盛,使得他们一刻都不能安静,哪怕是出个怪声、扮个鬼脸、做个滑稽动作,也要惹得同学们哄堂大笑,弄得教师精疲力竭。对于这些有悖于传统教学理念的、具有特殊学习方式的孩子,我们应予以关注,区别“特殊学习需求”和“不良学习习惯”,尊重并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特殊的学习需求,对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严格纠正。相应的个性化教育策略有:强调从新体验、新问题、新机遇中学习。采用能全神贯注于短时间的、当时当地的教学活动,如游戏、竞赛、角色扮演等。可安排其主持会议,主导讨论或进行陈述。允许他们在不受任何政策、结构或可行性的约束下产生“点子”。适当给予让他们感觉任务很难完成,即给他们设置挑战,但所给予的资源又不足,且身处逆境的外界刺激,多与其沟通。
避免被动的教学手段,即:听讲座、独白、解释,关于如何做事的陈述,阅读和观摩;无法参与、不受自身控制的教学活动;被迫吸收、分析及解释很多杂乱的数据;提供的陈述过于理论化,如对于原因或背景的解释;再三重复基本相同的活动,如练习过程;纠缠于杂乱零碎的事情。【规划型】
这类孩子通常是家长和老师眼里的乖宝宝,基本能够自己主动学习,自尊心也较强。适合以“启发性学习”引导,根据年龄层给予不同的解释与引导。调教行为宜善用“增强法”及“情理法”,给予适当的承诺。接纳并体会孩子的感受及想法,多引导与规劝,少批评与责备。在生活中的种种安排方面,多给予其选择的权利,容许孩子照自己的进度完成事情。问答的方式尽量使用“问答题”方式,避免“是非题”。
这类学生可以将一件事情做得很详尽,也很周全,这是他们的优点。但是要注意整体学习的分配,将力量投入到最重要的地方,尽可能的提高成绩。同时,应当多给予一些学习方法上的指导,让们明白下一步该做什么,该怎么去做。耐心,是这种学生最大的学习优势,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加以强化,对学习成绩的提高,是非常有利的。【发明型】
这类孩子时有“搞破坏”的举动,因为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乐于动手的天性,什么东西都想打开看看。适合以多种智力发展的方式教导,尊重其特质,“接纳”比“强迫”更重要,鼓励其将逆向思考运用在分析辩证、艺术创作、发明研究方面。因为这类孩子一般具有高智能,所以从小应该加强EQ(情商)训练,学习较好的表达意见的方式。【人际型】
这类孩子往往有很多朋友,相对于事物,更喜欢与人交流。最适合的教育方式也应该是与人合作的教学活动,如游戏、竞赛、角色扮演等。也可安排其主持会议,主导讨论或进行陈述。由于他们易受周围环境和伙伴影响,服从性较高,需有好的模仿对象和行为,应该关注其要好的同学和伙伴的情况,引导他们和那些在学习或其他方面能对其有积极影响的同学、伙伴交往。后天的教养是成功的关键,父母、师长必须帮助规划阶段性目标,教导他如何做,并给予适当的制约。【创造型】
这类孩子总喜欢问更多的“为什么”,乐于思考和观察。最反感繁复琐碎的学习方式,同时他们也具备优秀的逻辑与抽象思维。创造型的人体验感很强,也从来不缺方法,但是他们却很少有耐心去贯彻自己设计的学习规划,时常表现出没有耐心、马虎大意的样子,对这种学生要注意培养其严谨的学习习惯。这类学生是“效率学习”的推崇者,他们不喜欢用繁重的劳动来换取学习成绩,乐于寻找更好的学习方法。另外,由于此类学生的非凡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其优秀的发散思维,使用联想记忆法等技巧,来提高学习效率。
二 天赋评价
测试点及评分标准
1.每打一个“√”得5分,每题加总后得出该项评分; 2.超过30分(含30分)的项目为该学生的学习天赋; 3.测试点:如下表。
题号 1 项目 音乐 A
B
C
D
E
F 5
G
H
I
J
总分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数学 机械 词语 空间感 身体协调 自我交流 与人交流 与动物交流 与自然交流 幽默
日常生活处理 5 5 5 5 5
5 15 15 10 5 15 15 15 25 15 20 10 结果分析
【音乐】具有音乐天赋,节奏感和韵律感很强,喜欢听音乐,能很好控制动作的快慢缓急,行为和情绪不易冲动。
【数学】数学逻辑推理能力突出,拥有逻辑-数学智慧,善于计算、量化及考虑命题和假设,而且能够进行复杂的数学运算。这一特点对他的理科学习很有好处,会使他在学习中对符号及数字运算运用自如,数学概念能较快掌握。
【机械】表现出善于思考、思路开阔、好奇心强、动手能力强,对事物的探究和演绎能力较好,有一定的举一反三能力,对顺序、序列等概念理解较好,喜欢从事推理类的活动,比如电脑闯关游戏。
【词语】词语推理能力很好,从文字材料中提取信息、且用文字思考、用语言表达和欣赏语言深奥意义的能力很强。作家、诗人、记者、演说家、新闻播报员都展现出高度的词语推理能力。词语推理能力的优秀会对文科的阅读、写作技巧的学习和掌握,以及对理科类题目的审题方面有很大的帮助。
【空间感】善于制图、临摹、设计、绘图、图像思考和形象记忆,并且有较好的方位感,同时也具有较强的视觉感知能力。
【身体协调】喜欢参加运动,身体的协调性、动作的准确性、节奏感较好,运动的技巧性比较高。
【自我交流】自我表现交流能力很强,说明他的个性很强,在学习生活中有较强的独立自主性,对事物能够自主选择、自主决定,适应环境的能力强。
【与他人交流】与他人交流能力非常突出,这说明他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善于处理自己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能够和朋友友好相处且能够较科学的评价自己,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动物交流】与动物的交流能力很强。说明他是一个极有爱心的孩子。科学家早就证明,动物和孩子之间有一种天然的联系,与动物相处会给孩子带来许多益处,例如:语言表达能力强,社会适应能力强,更强的自尊心等。
【与自然交流】与自然交流的能力强,生活中善于观察、发现自然界的万千变化,对外界事物很感兴趣;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善于处理自己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有一定的独立性。【幽默】具有幽默感天赋,善于将乏味的活动变得有趣,在严肃的课堂里他会感到难以适应,总想寻找机会逗逗大家。【日常生活处理】处理日常生活能力突出,说明生活中的他是一个比较有主见的孩子,能够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热爱生活,向往自由的空间;注重细节,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情趣,寻找乐趣。比如关注时尚、装饰房间等等。
三 感知模式评价
测试点及评分标准
1.每项得10分:A项得分计入听觉型;B项得分计入视觉型;C项得分计入动觉型; 2.总分最高的类型为最终判定类型; 3.测试点:A听觉型;B视觉型;C动觉型。
A听觉型 B视觉型 C动觉型 1 10 2 10 3 10 10 10 10 10
总分 20 40 10 结果分析
【听觉型】您的孩子是典型的听觉型学生。这样的孩子,性格开朗,口语表达能力极强;从小就喜欢听或讲故事,听课容易记住;反应速度较快,思维敏捷;喜欢音乐、戏剧、朗读等表现力强的活动;学前及小学阶段,可能会由于听觉过于灵敏而容易分散注意力,或者上课时讲话而受到责备和批评。
【视觉型】您的孩子把所有的输入信息,全部转换为图像信息,然后再进行加工、记忆并采取行动。其观察力很敏锐,往往能发现别人没有注意到的东西,往往很早认识颜色,儿时可能会喜欢玩拼图游戏,长时间画画也不觉得厌烦。
【动觉型】您的孩子触动觉敏锐度最高。此类型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强,在接触到能够触摸的东西或身体移动时,会使其更加有效地接受信息。当他每天数小时都被限制在教室里,且日程安排又缺乏运动类的活动时,压制了体内的巨大能量不能释放,不易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教育策略 【听觉型】
可以运用朗读来帮助学生记忆,也可以在小组中让他们通过交谈、讨论等方法来促进学习,让孩子把思考过程用语言报告出来,有利于他理清思路。另外应该注意多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励孩子的学习热情。教材应该充分运用口头说明、讲解、录音带、朗读、问答、讨论、音乐的形式。通过听讲、语音辨识、口头表达、听觉记忆,来帮助学习、理解与思考。以朗读或口述的方式把所要记忆的信息具体形象化,完成吸收与记忆。【视觉型】
用提纲或图表帮助孩子预习或复习,充分运用文字、图画、图案、符号、颜色、图表;透过观察、分辨、分类、视觉记忆,来帮助学习、理解与思考;以心灵蓝图(或思维导图)的模式将学习重点、新知识内化,从而完成记忆。【动觉型】
做功课的时候要尽量让他做短暂的休息,做做伸展、跳跃或在屋子里走走,这样有利于精力集中。对其进行辅导时,应注尽量采用与生活相关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示例,来要求学生亲身参与;尽量采用互动式的教学,让孩子的思维活跃起来,比如设计情景进行英语对话,或者讲解某一原理时,提供可供操作的范例。在上课或阅读时最好让其手上有笔,因为书写也是身体动作的一个表现。他可能习惯在上课或阅读时,用书写形式来帮助学习,但不一定是笔记,可能是作特定记号或任意书写等。建议多准备一些便条,制作一些用于保存学习记录的学习卡片。
无论哪种类型,学习时都应当尽量把听、说、看、读、做结合起来,积极的去感受所学的内容,以期达到最佳效果。
四 环境需求评价
测试点:环境声音、身体姿势、交互作用、环境光线、时间。 结果分析:据学生选项,给出相应的文字建议。
【范例】您的孩子对学习环境的需求为随意、安静、明亮的空间。 教育策略
作为在校学生,可以自由支配的整块时间显然只有早上、中午和晚上三块时间。因此,学生应该首先了解自己是“猫头鹰”型还是“百灵鸟”型学习者。所谓“猫头鹰”型,是指在晚上学习效率高的人;所谓“百灵鸟”型,是指在早上学习效率高的人。找准了最佳学习时间后,就可以充分、合理的运用。学生可以把最“头疼”的一科或几科安排在这一时间段学习,也可以把最薄弱的题目类型、知识类型放在这一时间段解决。这种最佳时间、最佳利用的做法应该固定下来,以形成良性循环。
根据测试,您孩子的最佳学习时间在一天的早晨,这时要尽量安排学习难度较大的任务,如:学习英语、数学、物理,背诵一些东西,这样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把难度较小、自己又感兴趣的课程放在精力不太充沛的时间完成,在他感觉无精打采的时候,要放松调整,让大脑得到充足的休息,以利于更好的学习。
光线是影响学习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它往往被人忽略。就光线强度而言,过强或过弱的光线对学习都有不良的影响。根据分析,您孩子对学习时的光线要求较随意,建议他在光线柔和且充足的环境中学习。科学的学习环境应该是——在室内阅读普通印刷物时,以40~100 瓦的光线为宜;到室外阅读时,在不是直射的阳光下看书,对他保护眼睛最有利。
第四部分 学习方法和学科漏洞
一 学习方法
测试点:记忆、预习、复习、听课、记笔记、做作业和自主学习。 评分标准
1.打“√”记1分,否则记0分。将各类别题目得分相加,算出各项总分。
题目
总分 项目 1 8 15 记忆 2 9 16 3 10 17 4 11 18 5 12 19 6 13 20 7 14 21 12 1 1 1 1 1 1 1 1 0 2 1 2 0 0 预习复习听课 记笔记 做作业 自主学习
2.得0分的项目:缺乏此类学习方法; 得1分的项目:此类学习方法需要改善; 得2-3分的项目:掌握一定的此类学习方法。3.提供所有类别的教育策略。
结果分析:
【范例】您的孩子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但在【记忆】【听课】方面需要改善。 教育策略
掌握科学的方法是学习成功的必要条件。科学巨匠爱因斯坦在给一个青年人回答成功的秘诀时,曾列出了这样一个公式:A =x+y+z。他解释说,A代表成功,x代表勤奋工作,y代表方法正确,z代表少说空话。也就是说,光有勤奋和不说空话并不一定就能取得事业的成功,科学的学习方法也是通向成功的主要桥梁。从测评结果看,您的孩子在学习方法上需要进一步的调整,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成绩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记忆的方法】
1.理解记忆
即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思维进行分析综合,把握材料各部分的特点和内在的逻辑关系,使之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以便保持在记忆中。理解记忆是以理解材料内容为前提的。这种理解不仅指看懂了材料,而且包括搞懂了材料各部分之间的逻辑联系,以及该材料和以前的知识经验之间的关系。因此,在记忆材料的时候,要尽可能向孩子强调“先理解、后记忆”的要求,而不要从一开始就逐字逐句地死记。
2.直观形象记忆
孩子记忆一些抽象的内容时,要尽可能与具体、形象的东西结合起来,在形象的基础上,概括出具有普遍性的结论。例如:日本富士山的高度是12365英尺。短时间内,我们可以很好地凭借机械记忆记住这个数据,但是要长期记忆这个材料中的数字,那就不容易了。建议采用这样的方法:把这5个数字进行分组,12为一组,看成是一年有12个月;365为一组,看成是一年有365天,这样将富士山的高度是12365英尺,改为记忆富士山为2岁山。12个月是一年,365天也是一年,加起来正好是2岁山。
3.联想记忆
当一种事物和另一种事物相类似时,往往会从这一事物引起对另一事物的联想。把记忆的材料与自己体验过的事物联系起来,会有很好的记忆效果。有人试验了一种集中识字的方法,可使学生在两年内认字2500个,阅读一般书籍报纸。这种识字法就运用了类似联想记忆法的道理,把字形、字音相近,能互相引起联想的字编成一组一组的,像把“扬、肠、场、畅、汤”放在一起记,把“情、清、请、晴、睛”放在一起记。每组汉字的右边都是相同,每组字的汉语拼音也有共性,前一组的汉语拼音后面都是“ang”,后一组的汉语拼音都是qing,这样就可以学得快、记得住。4.多种感知觉结合记忆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住25%;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15%;若把视觉与听觉结合起来,能够记住65%。“多种感知觉结合”记忆法动员大脑的各部位协同合作,以接收、处理信息。用这种方法学习语文、外语等课程,其效果最为显著。5.分类记忆
分类过程是一个理解的过程,其本身就已经具有记忆的功能。孩子一边在分类,一边在理解,一边就已经在记忆了。例如:如果要记忆下列10种物品:狗、猫、帽子、挂钟、桌子。衣柜、眼镜、鹦鹉、鞋子和戒指。为了便于记忆,我们可以让孩子把上述的十种物品先加以分类,比如:狗、猫、鹦鹉是动物,帽子、眼镜。鞋子、戒指是穿戴在身上的东西,挂钟、桌子、衣柜则是家里的摆设。把这些物品一一加以分类之后,就容易记忆了。6.口诀记忆
口诀记忆是把记忆内容编成口诀或押韵的句子以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缩小记忆内容的绝对数量,把记忆内容分组、组块记忆,以形成材料之间的联系,节奏鲜明轻快,可以加大信息浓度,增强趣味性,不但可减轻大脑负担,而且记得牢、避免遗漏。例如,我国的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大小寒„„” 7.谐音记忆
谐音记忆只适于帮助我们记忆一些抽象、难记的内容。不少学生觉得记忆历史年代是件很苦恼的事,不容易记住、而且还容易混淆。但是要学好历史,又必须记住历史年代,因为没有时间也就无所谓历史。于是,可以利用谐音法帮助记忆某些历史年代。例如,甲午战争爆发于1894年,用它的谐音:“一把揪死”,就非常容易记住。马克思出生的年月日是1818年5月5日,可以利用谐音“马克思一巴掌又一巴掌打在资本家的脸上,打的资本家呜呜地哭”,等等。
8.串词记忆
在背诵课文或长篇文章时,常常需要利用串词,串词法的要领是:
(1)用打上记号的办法将文章分成几部分,每一部分要含有一个最重要的思想内容。然后针对每一部分确定一个中心词。每个中心词都必须保证能够借以回忆起相应的那个部分的内容,并且便于与相邻的中心词串联。
(2)根据各中心词与其相应的文章片断的联系,针对各中心词提出问题。通过复习将这些联系牢牢记住。
(3)将每个中心词同相应的文章片断和后接的一个中心词联系起来,然后对整个词串进行复习直至把文章完全记熟为止。
经过这样熟记的文章,就可以放心大胆地撇在一边了。只要还记得那个词串,就随时都能够把文章回忆起来。万一有哪个中心词被忘掉了,只要看一眼抄下来的词串,就能立即回忆起来。【预习】
上新课之前,要事先了解教师上课要讲的内容、重点及难点,学会带着问题听课,充分发挥主观积极性。预习时,最好查一些相关资料,以提高学习能力。以下是预习的策略和方法:
1.妥善安排时间。最好前一天晚上预习第二天要上的新课,这样印象比较深。新课难度大,就多用一些时间预习,难度小就少用一些时间。应该选择那些自己学得比较吃力、又要讲新课的科目进行重点预习,其它的科目大致翻翻即可。某些学科,也可以利用星期天,集中预习下一周要讲的课程,以减轻每天预习的负担。
2.明确任务。预习总的任务是先感知教材,初步处理加工,为新课的顺利进行扫清障碍。具体任务,要根据不同科目、不同内容来确定。一般有:(1)巩固复习新课涉及的旧概念,查清、理解新概念,查不清、理解不透的记下来。(2)初步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思路如何?在原有知识结构上向前跨进了多远?(3)找出书中重点、难点和自己感到费解的地方。(4)把课本后面的练习,尝试性地做一做,不会做可以再预习,也可记下来,等教师授课时注意听讲或提出。
3.看、做、思结合。看,一般是把新课通读一遍,然后用笔勾划出书中的重要的内容——需要查的就查,需要想的就想,需要记的就记。做,在看的过程中需要动手做的准备工作以及做课本后的练习题。思,指看的时候要想——做到低头看书,抬头思考,手在写题,脑在思考。预习以后,还要合上书本,小结一下,从而使自己对新教材的“初步加工”有深刻印象。【复习】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只有复习才能减少遗忘。根据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记忆规律的研究发现,遗忘发生在记忆之后很短的一段时间内,因此,复习一定要及时。具体地说,当天的课程内容当天复习,每学完一章要及时做个总复习。复习的方法多种多样,只要有利于理解和记忆的都可以,如回忆、画图表、复述等。以下是具体的复习策略和方法: 1.复习之前,先回想一下老师所讲的内容,看记住了多少。记住了的再稍加复习,进一步巩固;回想不起来的要认真复习。
2.对照书和笔记,系统地看一遍。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先思考后问人。不要不懂也不问,否则疑难堆积,会妨碍后面知识的学习。
3.对重点和需要记忆的内容,要花一定时间来记忆。记忆要讲求方法,先理解后记忆、边诵读边回忆,切忌死记硬背。
4.对所学知识要注意贯通一气,形成体系。掌握新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及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同时,又要找出重点,把握重点。
5.复习时,要做些笔记。可以把课堂笔记加以整理:纠正错误的、添补漏记的、增加自己的感想等等。
6.复习时,还要结合之前的预习情况。逐一确认预习时发现的有疑问的内容、不解的问题是否已经得到解决,预习时有无理解错误的内容并予以纠正。【听课】
上课时认真听教师讲课是最重要的。要听好课必须注意以下九个问题:(1)上课铃声一响,就要做好听课准备;(2)密切注意教师,眼睛跟着教师转;(3)注意听教师的指示;(4)认真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和回答;(5)记好笔记(见【记笔记】);(6)努力适应每位教师的教学方法;(7)争取比老师先发现出问题;(8)防止注意散漫;(9)听课时要分析、理解。【记笔记】
最常用的笔记有两种:一种是课堂笔记,帮助我们理解知识、复习要点;一种是读书笔记,帮助我们整理归纳,提高阅读效果。做好笔记的方法有:
1.课堂笔记。
“一记”老师在黑板上列出的系统提纲、重要的图解和注解,它能使我们明确问题之间的联系,掌握好整堂课的知识结构。“二记”老师所讲的重要内容和典型事例,以及分析问题的思考方法和独特见解。“三记”老师讲课时补充的,书上没有的精彩部分。“四记”自己听不懂的问题和学习最困难的地方,以便课后请教老师和同学;书上难以理解的地方,虽然老师讲解后弄懂了,但为了帮助回忆,可以把老师的分析扼要地记下来。“五记”扩散联想,如过去不明白,现在突然明白了,由此产生的联想;课堂上想起的新问题、新想法等。但要记得简明,以不妨碍听课为原则。有些内容可以记在笔记本上,有的则可以记在课本的边白处,边白上处可以做一些教师用来辅助讲述的例子等。要学会用红蓝笔在课本上做各种标记。
课后应当对课堂笔记进行整理,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借别人的课堂笔记补充完整。通过整理笔记,有利于进一步消化、理解课堂上所学的知识。
2.读书笔记。
做读书笔记的要点是:
(1)等读完了一整节或一段内容以后再做笔记。无论是写摘要还是在书上划线,明智的做法是在通读了整个材料之后才去标明重点。你应首先快速地将课文通读一遍以获得一个总的印象,然后读第二遍时,再标出主要思想和重要细节。做读书笔记时,要用自己的话,不要一味地抄书,但务必要与书上的原意相符;整理出中心思想,再做一些自己的理解和评述。
(2)有的时候需要做一项探究活动,把每一条知识分别记录,以便在需要时将它们重新组合起来。这样做的最好办法就是把每一条笔记记在卡片上。把每条笔记的来源以标准的形式写在卡片的顶部,并对那段内容或那篇文章作个简短的概括。等你完成了探究以后,就很容易将这些卡片进行分类和编排,并进行相互比较。同时也便于按一定顺序排列出目录。【做作业】
作业是学生每天都要完成的功课,做作业的过程中,除了巩固知识的积累,还可以培养很多良好的习惯,不要让学生把做作业当成负担,敷衍了事。
1.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
(1)“读题”的习惯。首先要了解读题的重要性,在审题时一句一句地读。然后注意看数据、单位名称,分析数量关系。
(2)“划题”的习惯。用双竖线“‖”把条件与问题分开,用横线“—”把已知条件断开,这样做的好处是逼着自己认真读题。在解答应用题之前经过先“读”后“划”,实际上就是从认识应用题的外部联系,到进一步认识应用题的本质特点,逐步养成自觉的审题习惯。
2.分析思考的习惯
为了养成分析、思考问题的习惯,要注意:第一,不要读题后立即询问解题的方法,而要先独立思考。第二,要掌握分析的方法,逐步养成思考的习惯。题目做好后,可以想一想:还有其它解法吗?同哪几个题目有共同之处,不同又在何处?在思考解题方面有何规律?然后进一步想:如果改变题目中的某一个条件和问题,解答方法有何变化?
3.仔细计算的习惯
要了解计算的重要性,并且要注意能简算的简算、能口算的口算,以准为主,先准后快。检查验算时主要查:题目、数据是否抄对,列式是否符合题意,单位是否写正确。【自主学习】
我们知道,每个人对知识的理解和领悟能力都是不同的。除了在学校整齐划一的课堂时间,其余的学习时间都要靠学生自主学习——或提高,或补弱,才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自主学习的方法是每个学生都必须掌握的。自主学习的两个要点是:
1.制订科学的学习计划,提高自主学习效率。
学习计划中一定要包括预习和复习。在上新课前,事先做好预习,以便带着问题去听老师讲课;课后要安排复习,加深理解上课所讲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计划一旦制订就应严格执行。在家学习时,如果随心所欲,只喜欢学习自己想学的学科,或者到了学习时间仍跑出去玩儿或者做别的事,学习成绩肯定不会提高。建议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学习固定的科目。制订出自己能够完成的计划,要认真执行;一坐到书桌前就应该进入角色,不要坐立不安。
学习计划要详细,最好有一张为本学期准备的总时间表,在此基础上制订每周时间表,尤其是课后的时间表。学习计划的制订一定要切合实际,才可能执行下去,不至于半途而废,以致降低对自己的信心。
2.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保证自主学习质量。
独立思考意味着在思考某一问题时要具有新颖性、独创性和积极主动性。在成年人中,独立思考是科技发明、文学艺术创作的源泉。从小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不仅为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也有利于当前的学习。
第一,应该学会在生活上不依赖父母。没有一点独立生活能力的孩子,何谈独立思考的能力呢?明智的家长,应该有意配合训练孩子料理自己的生活琐事。因为独立生活的能力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第一步。第二,家长应该努力挖掘和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千万不要因为孩子的提问荒诞、离奇而嘲笑或批评,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家长可以为孩子订一些科普方面的书报,培养他对学习新知识、探索新问题的兴趣,还可以在平时训练孩子思考问题时开阔思路、独辟新径。只要孩子能讲出道理,对孩子超出常规的思维内容就应该予以鼓励。
二 学科漏洞
测试点:学科知识漏洞和考试题型、内容漏洞。
结果分析:根据学生的选择给出结果。 教育策略
[注] 共4个版本:小学、初中、高中(理)、高中(文),请根据被试者年级选择相应内容。
【各学科的学习方法】【小学版】
【语文】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学好语文至关重要,而小学语文的教学,也成为重中之中。要帮助孩子学好语文,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语文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这是学习语文的关键。所以在教学中重在启发学生思考,以平等对话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其主观能动性得以更充分的发挥,使其真正爱学乐学。学生上课积极主动回答问题,课堂效率高。
第二,多读多练,培养语感。语文是一门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但课堂时间毕竟有限,这必须靠生活点滴积累。有的孩子阅读能力差,这就无形地成为学习语文的障碍,所以阅读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在家庭教育中,请家长重视读说训练,并时刻注意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建议家长在用心倾听孩子朗读的同时,给他一些掌声,一句鼓励,一份自信。您可以在引导孩子预习新课,阅读儿童著作,或背诵古诗文时实践一下,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三,勤于练字,认真书写。古人云:“字如其人,人如其字。”不同的字迹,亦能反映出不同人的性格和精神面貌。所以拥有一手好字,是语文学习的一部分。学生可以练习楷书,久而久之,其精神与风格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要给予扎实有恒的要求,让学生的意志受到考验与磨练。
第四,留心观察,写好作文。作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必须重视它,正视它。其实写好作文不难,但必须留心观察,把生活的点滴记录下来,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组织好语言,汇集成篇。当然“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任何事说总是很容易,做起来就难了。可以鼓励孩子每天或每隔一天写一篇日记进行练笔。作文水平有待提高的学生就要多读书,积累好词佳句,拓展知识面,不断充实自己。在保证课内学习的基础上多看课外书,在写作文时就会语言优美生动、妙语连珠。
第五,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本能。不同的学习习惯对于思维能力与语文能力的提高起着不同的作用。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阶段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应该培养的学习习惯有:预习与复习的习惯;勤于思考与全神贯注的学习习惯;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习惯;多动脑、勤动手的习惯;大胆发言,敢于质疑问难,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与自我评价的习惯;课外阅读的习惯。要注意的是,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但同时,他们做事又易缺乏持久性,往往虎头蛇尾。家长必须帮助并指导孩子的学习,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英语】
在小学阶段,应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如课前预习、课内认真听课、课后整理笔记等。这些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适应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要求。此外,家长要设法保持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课外应该鼓励孩子多听英语原版歌曲或电影对白,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
小学英语绝对不是一上来就学音标、语法、大量词汇;而是要通过游戏、背歌谣、学唱歌、画图画等有趣的活动来激发儿童对英语的兴趣。一开始,甚至可以不学字母、不认单词;只要他们听懂教师的指令,听了就会做:做游戏、填颜色、画图画。这样,使儿童觉得英语特别好玩,感到有乐趣,不管是在学什么,丝毫不觉得有什么负担。总之,兴趣第一。儿童有了兴趣,以后的事就好办了。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说过:教说话的最好方法,也许是唯一的方法,便是给学习者提供可理解的输入信息;对小学生来说,这种输入信息的形式首先是听。谁都知道,婴儿自降生起,就听父母和其他人说话,要听将近一年才开始咿呀学语。但在开始以前早已听懂很多话了。因此,在教儿童英语时,在“听说”阶段以前,要有一个“听做”的阶段,教师借助体态语言、面部表情和多种教具来引导学生做各种游戏活动,儿童完全可以听懂并且照做,除了像Hi, Hello, good morning(afternoon, evening)Bye-bye等日常打招呼用语可以要学生当时模仿外,其他学习内容都不能要求“立竿见影”,正如克拉申所说,流利的语言不是直接教出来的,而是经过一段时间自己出现的。只有当学习者觉得是说话的时候时,他才会说话。因此,小学英语教学听先于说,不宜强求听说同步。
小学英语教学应当注重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强烈愿望,使他们乐于学;而学习兴趣的保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的效果,取决于他们能否获得成就感。我们要通过多种激励的方式,比如:物质激励、任务激励、荣誉激励、信任激励和情感激励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大胆实践,体验成功,学生有了学习的成就感就有了学习的信心。
总而言之,通过有意义的交际性活动来学习语言,并让学生获得会用英语去做事的成功感,这样就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潜能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只要我们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能够激发儿童的兴趣,就会为他们打开一扇新世界的大门。【数学】
“做数学”是目前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观点,它强调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现实的体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认为学生的实践、探索与思考数学是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条件。
因此,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大量采用操作实验、自主探索、大胆猜测、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等活动方式。课程内容要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心理规律,尽可能以他们乐于接触的、有数学价值的题材作为数学学习的素材。
小学数学与学生生活具有密切的关系。“生活中的数学”强调学生学习数学的生活背景,是小学数学的一种学习方法。要求数学学习内容应当具备小学生所感兴趣的实际背景——他们熟悉的现实生活;有趣的数学史实;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等,积极创造机会让学生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并且让小学生在现实的背景中,从事主动地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交流与问题解决等活动。动手活动,目的在于让学生以更科学的方法学习知识,尤其强调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学习态度的培养。它采用的学习方法是行动、提问、研究和实验,而不是死记硬背事实性知识。强调小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和思考,并为理解实验结果而进行讨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学生们在活动中不仅增进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学会活动的基本方法。
小课题。小学生进行小课题学习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要有一个比较大的问题,这个问题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进行探索的余地和思考的空间;第二,学生进行小课题的学习是一种研究性的学习,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经历一个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过程,学生在此过程中学会一些探索的方法;第三,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性,教师起到引导的作用;第四,对小课题的评估主要不是看结果,而是注重过程;第五,小课题的呈现主要通过学生对实物和具体模型的操作,其内容结合身边的事物;第六,小课题的学习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是有趣的。这种学习的形式应使学生在实际生活经验的情景中,感知和体验数与图形的现实意义,初步体验一些数的规律,学会利用数学知识与技能解决简单的现实问题。
【各学科的学习方法】【初中版】【高中版(理)(文)】
【语文】
客观地说,语文作为基础性工具学科,想要学好是不容易。它体系博大内容浩繁,融思想、知识与艺术为一体,需要逐步培训良好的感知与接受能力。但是作为中学阶段的一般性学习,需要的是扎实的文字、语言功底,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顺畅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而要达到此目的、应该说是不太困难的,是有规律可循的。这里,首先需要端正一个认识,即语文成绩的提高有赖于语文素养的增强,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时间的长久性决定它不能一蹴而就,所以不能急功近利,为应试求成绩,而应该扎实语文基础,将其作为一项立身处世的本领努力学习下去。
现代语文教育认为,阅读和写作是体现一个人语文能力的主要标志。在学习中要把握好这两点精髓。阅读是语文材料的主要来源,应该对一些名家名作进行有计划的阅读,不断扩展知识面。中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要根据有关的阅读书目制订自己的读书计划,时代上分古典和现代、体裁上分诗词和散文、国别上分中国和外国„„可以就自己的喜好侧重来读。还要涉猎当今报刊杂志和精妙时文,关心时事新闻。需要明确的是学语文仅有课本是远远不够的,要读社会、悟人生。其实有更多的东西是无法讲解的,多读多看自能领悟——自能通神、自能提高。阅读要和背诵结合起来,要广泛积累语言素材。阅读还要和写作联系起来,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很有道理的,写作能加强记忆、整理思维、提高认识。阅读中可广泛摘抄词语、警句、俗语、名人名言、精彩语段,还可提炼情节梗概:做作品评析、鉴赏、读后有感等。真正的写作不是被动地完成任务,而是主动地创作——贵在多练笔、常坚持,抒写自己的生活感悟和情怀。
语文学习中要用好三个本子。除了学校和老师要求的语文用本外,我们倡导学生手中还要备三个本:知识本、杂记本和随笔本。知识本是用来记录语言和文学方面基本知识的,可用于随堂笔记和个人整理。杂记本是一个非常广义的称谓,针对的是语文学习的包罗万象、无所不及——从妙辞佳句到精美文章、从历史典故到民间俚语、从术语名词到文学流派、从文学描摹到专题研究,都可以做随时的、大量的摘录、抄写。此本要常备手边,持之以恒,使其成为语文资料的重要积累。随笔本则是用于创造的写作园地,这里没有老师的任务,有的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熔铸古今、笔下生花。好文章常常是切实有感后,带着强烈的创作冲动而形成的酣畅文字。学生只有多积累、多感触、多思索,勤于动笔,才能养成良好的笔力文风。【英语】
英语学习之道
英语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要注意学习语言的方法和技巧,即将英语基础知识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的训练,转化为自己运用其进行交际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1)实践第一:英语是一种语言,学习英语不同于其他学科,英语学习类似音乐课、体育课等实践性极强的课程。英语学习的捷径只有一条: Practice more.即Listen more, speak more, read more and write more.所以多听、多说、多读、多写是培养语言习惯最有效的办法。英语记忆的技巧有多种,但是没有亲自实践的前提,所谓的技巧都是空谈。
(2)听说领先,读写跟上:英语是一种拼音文字,拼音文字的音和形有密切联系,可以说英语的语言声音代表着语言的符号。张口说话(包括朗读)是英语入门的敲门砖。语言的功能是交流,我们将听和读看作是语言的输入,说和写是语言的输出,这四项技能的训练密不可分,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的。
(3)掌握规律:任何学科都有其内部规律,这种规律要靠自己的实践和尝试来获得体验,还可以参照一些成熟的科学方法和技巧,从中获得最佳的学习方法。以合理的方法获得最大的学习效益是我们学习中所追求的目标。记忆中要记住一般规律,注重特殊规律。
(4)熟练运用:语言是交流的工具,熟练地用英语交流和获取信息是衡量英语学习的标准。作为在校生,目前能衡量学生英语学习的标准可能就是英语考试成绩。但凡是考试成绩高的学生也正是那些学习刻苦、学习得法,能够做到书不离手,语不离口的学生。所以说学习语言实际上就是培养一种表达习惯,这种习惯的形成是要经过不断的重复和苦练,就如同钢琴家只有日复一日的练习才能弹奏出优美的乐曲,游泳运动员经过年复一年的苦练才能站在高高的领奖台。
综上所述:对于中学生来讲,需要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训练来培养英语辨音能力,对听和看到的内容进行选择、分析、比较,掌握获取主要信息的能力、辨析能力、理解能力、预测能力和判断能力。
在英语课后复习中,做好回忆、精读、整理、训练四个步骤很重要。忆:即对学过知识的回忆,又称作“尝试回忆”或“情景再现”。它的作用就是通过各种检测途径,把所学的内容加以回忆;它具有检验、强化的作用。读:就是精读教材。一要全面,要注重梳理基础知识和词汇的基本用法,对学过但未完全理解或在回忆中未能出现的内容做重点突破;二是要突出重点、难点、考点,要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有意识地加强对易混、易错部分的辨析;三是勾划点记,把教材中的重点词汇、句型勾划出来,并在教材的空白处记录下学习过程中新的体会。理:就是整理、理顺笔记。这是复习的核心环节之一。由于以前学习笔记可能不周全,这就要求我们结合复习课中的预习、上课、回忆和阅读对笔记加以补充,并对“提纲式”、“符号式”的笔记进行整理和转化,力争做到笔记完整、正确和实用。练:即能力达标训练。训练通常包括书面作业、口语表达、听力练习等。“训练”的基本要求是:题目要精选、目标要明确,能考查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要有针对性,要针对重点、难点、考点和热点进行训练,做到巩固知识、培养能力、总结学习策略、掌握技巧;通过训练,弄清知识点的设题思路和形式,归纳解题方法,寻求解题规律,以收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效果;要知难而进,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突破盲点和难点。【数学】
内容决定方法,方法决定能力。
基础知识彻底掌握:在概括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的同时,突出的是记忆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吃透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提升的是举一反三的知识迁移能力; 培养课堂记忆的良好习惯: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 运算准确性自信心的培养:提升的是学生的推理计算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分析习惯的养成:主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反思习惯的养成:提升的是学生的判断能力和反思能力。
在证明或求解数学题时,应该掌握的具体方法主要有:换元法、待定系数法、数学归纳法、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等等。具体的操作时,常用的分析思路有:观察与实验、联想与类比、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一般与特殊、有限与无限、抽象与概括等。为尽快掌握这些方法,在平时的训练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变更命题的表述形式,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可以使学生养成深刻理解知识的本质,从而达到培养审题能力。
(2)寻求不同解题途径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广阔性。对问题解答的思维方式不同,产生的解题方法也各异,这样训练有益于打破思维定势,开拓思路,优化解题方法,从而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3)变换几何图形的位置,形状和大小,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把课本中的例习题多层次变换,既要加强知识之间联系,又激发学习兴趣,达到巩固知识又培养能力的目的。
(4)强化题目的条件和结论,培养学生的思维批判性,这样的训练,可以克服静止、孤立地看看问题的习惯,促进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再认识,培养学生研究问题探索问题的能力。
(5)变封闭题目为开放型题目,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性。通过这类问题的练习,可以把学生引导到他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去,培养学生事实求实的科学态度,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各学科的学习方法】【初中版、高中版(理)】
【物理】
学好物理概念 做到“五会”:
会表述,熟记并正确地叙述概念、规律内容;会表达,明确概念、规律的表达公式及公式中每个符号的物理意义;会理解,掌握公式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条件;会变形,会对公式进行正确变形,理解变形后的含义;会应用,会用概念和公式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和计算。以下是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
(1)重视画图和识图 学习物理离不开图形,从运用力学知识的机械设计到运用电磁学知识的复杂电路设计,都是主要依靠“图形语言”来表述的。学会画图,就可以把复杂的图形简单化,从而使解题思路更清晰。
(2)重视观察和实验 对于初学物理的学生,尤其要重视对现象的仔细观察。只有这样,才能将所学知识的理解不断深化。例如,老师讲到参照物时,许多同学都会联想到:坐在火车上的人,会观察到铁路两旁的事物都向车尾飞奔而去。这个生动的实例使我们对运动的相对性有了形象的认识。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重视实验,把所学的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结合起来。学习中,要认真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并独立完成动手操作实验。此外,还可自己设计实验。
(3)学会“两头堵”的分析方法 物理知识的特点是由简到难,逐步深入,随着学习知识的增多,许多学生都越发感到物理题不好做。这主要是因为思考的方法不对。拿到一道题后,一般有两条思路:一是从结论入手,看结论想需要知道的条件,逐步向已知靠拢;二是要“发展”已知,从已知想到可知,逐步推向未知。当两个思路“接通”时,就能得到解题的思路。
(4)注意适当分类
当学习过的知识增多时,就很容易记错、记混。因此,可试着按照课本和某些辅导材料中绘制的框架图去帮助记忆和理解。适当地对概念进行分类,使所学的内容化繁为简;可以不断地把分散的概念系统化,不断地把新概念纳入旧概念的系统中,逐步建立一个清晰的概念系统。
【化学】
结合学科内容,掌握化学学习的思维方法。(1)联想与假说
联想思维法就是由联想源出发,运用思维从相关、相似、相反的角度对知识进行外推、内联、发散等思维方法。化学知识相对较繁杂、零乱,借助联想可化纷繁无序为有序,使枯燥无味变为有趣。如HCl制备,从装置可联想到Cl2、H2、O2制取;从反应物可联想到其它氯化物是否能代替;从高沸点酸制低沸点酸的原理上可联想到H2SO4是否可由其它酸代替;从收集可联想到气体收集方法归类;从尾气吸收装置可联想到其它气体的吸收。
假说是根据人们已有知识对所研究的事物或现象做出初步的解释。化学中的假说是以观察为依据,对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做出解释。如钠的学习,首先出示样品:为什么钠要放在煤油中?为什么可以放在煤油中?提出问题,做出推测,然后在Na与H2O反应实验得以进一步证实,完善Na的化学性质描述。在成功欲望获得满足的过程中获得的知识、记忆更深刻,还能学会基本的思维方法。
(2)比较并归纳
在比较中学习,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能使知识的理解更准确、更深刻。如对SO2的学习,可比较CO2、SO2从酸酐角度得到共同的性质,从氧化性、还原性、漂白性比较出SO2不同的性质,然后分析为什么会不同,这样CO2、SO2的鉴别主法就呼之欲出。
有比较还要善于归纳。归纳使零碎的知识变得有序,甚至形成网络。如氧族、卤族的学习就可归纳出结构决定性质,非金属性变化规律及判断等,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比较与归纳相辅相成,融为一体,归纳离不开比较,比较是为了更好的进行归纳进而得出结论。
(3)演绎与类推
对化学中规律与原理的应用少不了演绎法。如已知非金属性越强其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P、S、Cl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则可推得SiH4、PH3、H2S、HCl稳定性逐渐增强。
类推则在化学学习中应用更多,Cl2性质可类推Br2、I2;Na性质可推及K、Rb等等。但类推应注意共性之外的个性,不可简单“再现”。如卤素中F2就是特例。
【各学科的学习方法】【高中版(理)】
【生物】 基本方针:
1.生物是正确了解身体,学习人和环境(植物,动物,自然界)之间关系的科目。2.不要盲目记忆,跟生活中的经验联系起来理解。运用方案:
1.仔细了解课本内容,理解和记忆基本概念。(1)根据每单元的学习目标,联系各个概念进行学习。(2)不要只记忆核心事项,要一步一步进行深入的学习。(3)要正确把握课本上的图像、表格、相片所表示的意思。2.把所学的内容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理解。3.把日常用语和科学用语互做比较,确实理解整理后再记忆。4.把内容用图或表格表述后,再进行整理和理解。
5.实验整理以后跟概念联系起来理解。(把握实验目的,把结果跟自己的想法做比较,找出差距,并分析差距产生的原因)
6.以学习资料的解释部分和习题集的整理部分为中心进行记忆。7.根据内容用不同方法记忆。
(1)把所学的内容联系起来整理进行记忆。
(2)利用对自己有特别意义或特殊意思的词进行记忆。(3)同时使用眼睛、手和嘴、耳朵记忆。
8.不懂的题必须解决。(先给自己提问,把握自己具体不懂哪部分后再请教其他人。)9.通过解题确认所学内容。
(1)整理做错的题,下次考试前重点复习。(2)不太明白的题查课本和学习资料弄清楚。
(3)以基本题——中等难度题——难题的顺序做题,理解内容。
【各学科的学习方法】【高中版(文)】
【政治】
有的同学感到,知识背过了,但做题时却不知如何下笔,成绩难以提高。这涉及如何驾驭和运用知识的问题,对知识的掌握不能仅仅局限于“背过”,要将理解和记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想熟练灵活的运用知识,做到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首先要掌握教材基本知识,学会建构知识体系和网络,从宏观上驾驭知识。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是一个实践的过程,除了在试卷上“纸上谈兵”外,更应该将提高能力的工作放在平时,注意知识、感性材料的积累。实践证明,政治学科的高分同学都具有知识广博的共同特点。
其次要培养理解分析知识的能力。将理解和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提高放在平时,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意识地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不能仅仅满足于知道知识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怎么样。要从多层面、多角度理解知识、分析知识、运用知识。
第三要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注重建构知识体系,学会用多个知识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同一问题,培养辩证思维、发散思维能力。
最后就是学会答题的方法和应试的技巧。掌握一些审题和答题技巧,是提高我们应试能力的重要条件。要想掌握科学的审题和答题方法,就必须要了解政治试题的题型、以及各题型的评分标准,还要分析标准答案。如选择题、简答题、辨析题、论述题,无论是选择题还是主观性试题,都有一个立意中心,审题时应先把握住这个中心,把握中心立意的简单办法是对材料进行提炼,找出“谁在什么条件下做什么?”立意中心的明确可减少答题的盲目性,提高答案的针对性。对选择题来说,审清题干立意后,可先排除错误、无关或重复性题肢,将剩下的题肢与题干条件认真对应,慎重比较后做出选择。每次答题后,应该将自己的解答与标准答案做对比——逐一找出差别,如关键知识点的确定是否准确、分析的视角;认真分析标准答案、解读评分标准,尝试了解出题者的思路。【历史】
学好历史的基础是记忆。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顺序依次记忆。 忆效果。 【地理】
建构体系: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练习记忆法: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要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对比记忆法:在记忆相类似的事物时,可将两种事物进行对比,找出异同。归类记忆法:把要记忆的内容列出提纲,分门别类整理归纳,然后进行记忆。重点记忆法:记住整个内容中的结论、基本概念、重要句子等重点,作为记忆“链推理记忆法:利用一事物引出接近的事物或引出有因果关系的事物来记忆。网络记忆法:如能把所学的各知识点连成线,组成面,编成网的话,那么各部分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子,使之便于记忆。
在讨论过程中就比较容易记住。
条”来联系全部内容。
知识之间的联系也就清晰可见了。
高中地理知识涉及地球和地图、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四大部分内容,知识多而庞杂。如何将复杂知识牢牢掌握是我们复习中应该关注的问题。复习时,一方面要记住一些基本地理事实、基本概念和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另一方面要理清知识之间的联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经常有意识地整理知识,理清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助于系统地掌握地理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掌握方法:
高考试题中能力型试题比重越来越多。如何提高能力是每一位考生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要想提高地理思维能力,必须掌握地理学习方法。学习地理的方法有很多,尽管每位同学方法都不尽相同,但有一些共同的方法,如分析法、比较法和综合归纳法。比较分析法可以是就某项地理要素进行比较,如比较中国冬、夏季风的异同点;也可以是在两个不同地区之间进行比较,如比较秦岭—淮河南北地理差异。综合分析法是要学会综合的思维方式,掌握学习地理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如分析鲁尔区成为德国最重要的化工业基地原因,要从地理位置和交通、资源、能源、劳动力和人才、原有基础等多方面进行分析,这里考查的就是典型的区域地理学习方法。
【给父母的话】
结合各项结果,对学生进行一个总体评价及教育指导。
【模板】
您孩子的智力水平发展得非常好,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之所以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会产生学习成绩的差异,主要的问题在于他(她)是否掌握了良好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并建立与其学习风格相适应的学习策略。如果根据自身特点制订科学合理的个性化学习方案,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取得理想的成绩。
第一,您的孩子在您的孩子天赋有空间感、日常生活处理方面很有天赋,建议采取„„(个性倾向教育策略要点)的教育方式;同时,由于您的孩子属于„„(感知模式结果),所以,可以运用„„(感知模式教育策略要点)。
第二,由于孩子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结果),且受到„„(情绪情感、意志力、自信心与好强心结果)的因素影响,建议采用(情绪情感、意志力、自信心与好强心教育策略要点)。
第三(可选),您的孩子对学校(家庭)有些抵触和不满情绪,建议采取以下教育方式„„(对学校、父母评价的教育策略要点)。
第四(可选),您的孩子出现了考试焦虑的状况,„„(考试焦虑测评结果),这会影响他(她)的身心健康,建议您不要给孩子过大的压力,帮助孩子做到„„(考试焦虑测评教育策略要点)。
第五,帮助您的孩子在„„(学习方法结果)方面改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第六,针对您孩子在学科学习上的薄弱环节,我们将从知识点、考试题型和内容两个方面出发,运用个性化教学方法,在弥补学科漏洞的基础上,逐渐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掌握适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
第三篇:问题导向学习
问题导向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是目前一种新的学习方式,透过简单的生活实例,藉由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目前许多医学院校的医学教育教改都朝著这个方向来进行
问题导向学习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 MODEL)起源
问题导向学习始于1950年代美国的Case Western大学及1960年代加拿大的McMaster大学(Barrows & Tamblyn, 1980),立基于发现学习(discovery learning)与个案研究(case-study)之根基上,为学习者开创了更适切的学习目标,并在1970到1980年间渐渐推广到其它国家。且其应用的范围很广,举凡商业、法律、教育、土木工程、伦理课程等,几乎无所不包。
问题导向学习之内涵
根据Nash之看法,问题导向学习根植于五个重要之假设,其假设如下: 1.学习发生在与有用信息相关之情境里,2.学习发生于学习者主动参与学习之过 程时,3.成年的学习者是自我导向、有经验、能受问题吸引及富有动机的,4.要成为有效率的问题解决者,学习者必须重复地练习以真实的问题进行问题解 决,5.要成为终生的学习者,学习者必须将学习之价值内化并进行自我导向学习。
而Walton和Matthews亦认为问题导向学习之主要特征为 1.以问题为中心之课程组织,2.整合课程,3.强调认知技巧与知识并重的课程,3.促进问题导向学习之活动(包括小组引导教学、学习者中心教学、主动学习、独立研究等),4.问题导向学习之成果,例如加强基础知识、发展继续学习的技巧与动机、发展自我评量之能 力。因此,由文献中归纳出问题导向学习主要特征为以问题为学习之起点、偏重小组学习、学习过程以对话为主轴、着重学习者主动性及教学者角色为催化者等,以下分别详细说明之:
以问题为学习之起点:
问题导向学习以问题为学习之起点,整个学习历程紧扣着问题而生,其与传统教学法分垒之特征,即在于利用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方式介绍重要概念。而且 Tam认为问题导向学习与同样是问题中心之教学法(如个案教学法,Case Method)不同的是,在问题导向学习中,问题呈现之时机须先于学习者所应学之基本概念,用以引起学习者之兴趣,帮助学习者以问题为焦点,搜寻所须了解之知识与信息,进而解决问题。亦即,相对于传统讲授式课程中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之学习方式,问题导向学习是以问题来刺激学习者之思考,提供学习者主动参与议题讨论 之机会,并透过教学者之回馈与协助,以学习新知。
偏重小组学习:
问题导向学习偏重小组学习,团体内的成员必须彼此分享知识与分担责任。Marsh 认为在问题导向学习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以小组之形式,一起合作以进行真实问题之解决活动,透过此一历程,学习者可获取新知,并习得问题解决技巧、团队领 导及沟通能力等。
学习过程以对话为主轴:
问题导向学习须透过小组对话方式以进行学习,因彼此的对话交流,进而产生学习者内在认知结构之改变。若在人力许可之范围内,最好每一小组都 能有一位问 题导向学习助教负责引导,研究建议问题导向学习助教亦可由较年长、有经验的学习者胜任,因为同侪小组引导者可以较相近的语言对同侪解释、澄清相关概念,且角色理论(role theory)亦支持以相近角色彼此进行教学,可增进学习者之学习动机。且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习者可依自我表达之方式,整理问题(problem)、案例(case),并且循问题情节,搜集相关知识以进行概念之分析,小组成员彼此脑力激荡,互相分享学习信息,藉由不断地讨论与相互对话进行深度学习。
着重学习者主动性:
问题导向学习强调学习者应该为自我之学习负责任,同时必须改变被动之学习态度,认真思考自己的学习议题与方向、确认自己之认知差距、决定自己之学习需 求,并在搜集信息的过程中与他人进行合作、分享。在此一主动学习之过程中,自我导向学习(self-directed learning)便应运而生,因此在问题导向学习中学习者必须
确认问题,建立假设, 评估与问题相关的知识,确认学习议题, 发展学习目标,规划所需要了解资源之时间进度表, 依其目标拟订计划, 自我 导向学习, 在团队中分享信息与想法, 运用所获得知识,并执行其计划, 8.自我评鉴及省思。
简言之,自我导向学习可包括三大阶段,首先,必须确认学习目标;其次,寻找学习议题;最后,则是进行自我评鉴。
同时,Shanley和Kelly认为在此自我导向学习中,学习者
必须了解个人之学习需要, 有弥补自我知识不足之处之意愿, 自我信赖, 有能力将学习需要转化明确之学习目 标, 有能力确认、评鉴并有效的运用资源, 有能力评估自我练习与学习目标之差距与不足处。
教学者角色为催化者:教学者是问题导向学习成功与否的重要关键人物。在问题导向学习之学习过程中,教学者必须创造能引起学习者学习动机之教学环境,一旦教学者确认环境设计完成后,教学者便要转化其角色为催化者、教练(coach)、引导者(tutor)、资源的提供者(resource provider)、共同学习者(co-learner)、与学习者一起探索意义的冒险家,而Barrows认为所谓催化者应该是
1.非直接指导性的,2.引导团体过程,3.帮助学习者之学习步上轨道,4.允许学习者掌控学习的过程,5.帮助学习者确认学习需 求,6.确认与接受学习者之能力与问题,7.评量学习者之学习。
亦即,在问题导向学习中,教学者居于辅助学习的地位,与传统教学中教学者之权威角色大相径 庭,而且在问题导向学习中的教学者应做到下列四项:
1.提供学习者思考性之开放问题,并安排真实问题情境,从师生的问答互动中,挑战学习者既有的观念及思考。
2.使学习者有充分时间倾听他人观点,同时亦能尽力为自我之主张进行辩护,并于教学者 与同侪的回馈中厘清思考脉络,以增进对问题了解的深度及广度。
3.激发团体思考程序,借着提出问题以鼓励学习者作必要的反应,并适时地参与团体的讨 论。4.引导学习者针对问题进行讨论,进而分析问题、找出相关数据和资源、使用计算机技术,练习确认问题与预测可能之结果,设立短期、长期的目标,适切地运用沟通技术,以掌握学习的过程,并发展终身学习的习惯与独立学习之能力。
根据上述所归纳之问题导向学习特征可得知,整个问题导向学习之学习的过程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在小组中进行学习,且于 此过程中,教学者必须催化整个问题解决的过程,指引、诱导并支持学习者的主动学习,而非单方面讲授或直接地提供学习者解决的方法,诚如中国谚语所言「给他鱼吃,不如教他钓鱼」之意。
问题导向学习之理论基础与学习模式
问题导向学习的理论基础本源于理性主义与认知心理学。不同于培根(Bacon)、洛克(Locke)、休谟(Hume)等经验主义者人所之主张-认为人心灵呈现一种空白的状态(tabulae rasae)。理性主义者如西方苏格拉底(Socratic)、柏拉图(Plato)、笛卡儿(Descrates)、康德(Kant)等均认为人的理性(reason)为一切知识的本源,而个体则被假定为拥有与生俱来的观念,同时,在教学方法上亦非常注重引发潜藏在人们内在的能力,是为引导式教学,而且美国学者杜威(Dewey)亦承袭了此种观念,其认为知识是不能被移转(transferred),而是学习者必须自己本身去精熟(master)这些知识,才能真正地获得。
而认知心理学则是强调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学生必须了解自己要学些什么与如何去学习,而且亦强调学习的新材料必须与学习者本身已有之知识发生关联,才 能能成功地内化而为有意义的知识。这一观念Ausubel 的前导组织理论(Advance organizers)亦十分强调新旧知识结合对学习的重要性。而且问题导向学习被认为可促使先前知识之活化(activation),由于利用小组引导方式及利用问题来引发新信息讨论,而活化了学生旧有内在知识,能使旧有知识进行再组织(reorganization)(Schmidt, 1993)。同时在认知心理学中的后设认知(metacognition)概念,在问题导向学习中亦显露无遗,后设认知即为「思考如何去思考」,是促使信息更具有意义性的重要方式,学习者必须了解自我的认知及自我监控及规范自我的认知,Andre 曾提出两种可以帮助后设认知能力发展的策略,即是摘要(summarizing)及自我发问(self-questioning)等,这些策略在问题导向学习的学习活动中均非常受重视。
同时,问题导向学习的主张与近代的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学习观亦是一致,建构主义是一种教育哲学,其主张认为学习者必须自己建构知识。每个人为了要了解、预测或控制自己的环境,而建构出属于自己的世界观。且其认为学习者所建构出的知识没有对或错、不是绝对的(absolute),而是强调知识而是根据学习者先备知识对世界的理解与整体观(overall view),而且所谓的「理解」,是来自于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中,产生认知冲突进而刺激学习,逐渐地建构起来的,因故必须透过与他人比较、分享对知识的理 解,并根据所获得的经验重新确认新材料,才得以建构知识。由此观之,此法似乎更能驾驭学习的本质。
再者,情境学习(Situated learning)亦认为知识不能孤立于情静脉络之外,知识存在社会情境、文化脉络中,所以教学者应尽量提供一个学习者真实的情境,以利学习者进行学习。因此,根据情境学习理论,透过真实的问题情境来进行学习,可以增强记忆及平缓遗忘曲线。在Godden与Baddeley的实验研究中,针对英国皇家海军潜水员进行记忆实验,实验内容为20个名词,有些在陆上,而有些是在水中,实验结果,在陆地上学习到的名词,在陆地的情境 中较容易忆起;而在水中学习到的名词,则处于水里的情境较容易忆起。由此可得知,情境学习对于记忆的保存有极佳帮助,而问题导向学习亦特别强调以真实世界 的 问题作为学习的核心,让学习者以各种不同的角色扮演去体验各种不同的互动历程,融入情境脉络中进行学习。
奠基于理性主义、认知心理学、建构主义与情境学习的理论基础之上,问题导向学习相信学习者应会主动地参与学习的过程,而且能在适当的脉络情境中获得知 识。因此,问题导向学习发展出多种不同教学模式,其共通的基本条件为二,一为以问题作为学习与教学的起点,二则是使学习者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能学 到知识。
问题导向学习的实施模式有很多种,首先是问题导向学习之先驱 Barrow认为问题导向学习之学习过程可分为五阶段,依次为
1.问题分析阶段(problem analysis stage):学习者分成小组并分派一位催化者,且呈现问题,并产生初步之解决概念,进而确认出学习议题,2.资料搜集阶段(information gathering stage):开始自我导向学习,学习者必须搜集相关之资料,3.综合阶段(synthesis stage):学习者再聚会并对所获得之信息做评价,4.摘要阶段(abstraction stage):任务达成后将所学的作总结摘要,5.反思阶段(reflection stage):学习者在检视学习之过程之后进行自我评鉴与同侪评鉴。因此,在问题导向学习之过程中,学习者必须评估所得之知识来源,而后分析应如何针对问 题进行解决。
接下来,Barrows与Tamblyn 更将问题导向学习之过程分为六阶段,依次分别为 1.问题之介绍,2.问题情境之似真性,3.透过有系统之问题解决方式,鼓励学习者发展推理能力,4.确认 学习需要,导引独立研究,5.应用研究所获得之知识与技能至原有之问题,并评鉴学习之效率与加强学习,6.总结并整合原有之知识。
随后,Cooke和Alavi 则认为问题之解决过程,应先列出改善现况之必要性,描述现况、列出假设,并找出所需知识,以进行数据统整与组织,且透过分享,连结所获得之知识与先前假 设,而后对初步答案作深入探讨与质疑,得进行判断,并对所下判断进行行动之规划,进而实践计划。
而Krynock和Robb 则将问题导向学习之过程划分成介绍(introduce)、探究(inquiry)、自我导向学习(self-directed learning)、重新检视假设(re-view hypothesis)及自我评鉴(self-evaluation)等五阶段。
1.在介绍阶段,教学者必须提供学习者详述之问题情境,让学习者进行角色揣摩,2.在探究阶段,教学者必须引导小组探究过程,学习者必须找出有 关问题之信息、写下学习议题、进行事实描述、提出假设与学习议题及规划行动方案,3.在自我导向学习阶段,学习者则须拟出自我之学习进度,4.在重新检视 假设阶段,小组从讨论分享中重新检视数据的来源与先前之假设,5.最后于自我评鉴阶段,学习者必须评估自我学习与同侪学习。同时,在这些阶段里,教学者必 须致力于观察小组讨论与促进学习者之概念理解。
最后,Antonietti则强调在问题导向学习之学习过程中,教学者必须先培养良好之讨论环境,再呈现问题,并且确认学习者皆充分了解问题之概念,而后学习者即自行确认学习议题、寻找有用之信息、与小组成员分享所获得之信息,并应用所获得之信息,再进行问题解决后之省思。且Wood也提醒学习者必须先小心地确认问题,而后探索可能之解决方法,再将选择范围缩小,以进行解决方案之测试。
总言之,问题导向学习之实施模式非常多种,端视课程目标与内容而变化,根据上述各家之问题导向模式,研究者综合归纳出问题导向学习之模式,可分成以下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遭遇与定义问题,在此阶段中,学习者置于真实问题之情境中,面对如何解决问题的困境,他们可能会询问一些问题,例如我已经了解这个问题吗?要解 决这个问题,需要了解什么概念?决定假设或方向后,需要得到什么资源以支持所做之假设与决定?在接连地自我发掘问题后,学习者便可以开始去学习新的概念与 知识。
第二阶段-搜集信息,在此阶段中,学习者为了找出支持自己假设的证据,便开始大量搜集相关的信息。
第三阶段-评估信息阶段,透过小组讨论,确认数据来源之适切性、可用性及应该如何运用、整合这些资源,以发展出解决策略。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此时,学习者必须谋求问题之解决方案与呈现之方法,可以利用多元的方式来呈现研究之结果。
第五阶段-省思阶段,在此阶段中,学习者必须进行学习过程之自我省思及评鉴。
问题导向学习教学设计
问题导向学习的成功要件,Barrows和Kelson认为即是必须设计出令人能信服之问题真实情境,能引发多元的假设,并规划出符合课程目标的知识 概念与技巧,以锻炼学习者的问题解决能力及创造性思考,同时,教学内容能整合、包含一个以上的学科。Townsend则认为教学者于实施问题导向学习前要先进行准备工作,其工作内容如下:
1.考虑周详,先从自身做起,2.与同事分享自身的经验,3.从学习者的批评及回馈中反省,4.阅读相关的文献,5.发展支持的网络,6.准备承受无论好坏的成果,7.持续地实施。
而且,在研发问题导向学习课程时,Tyler认为不能忽略下列四个基本的问题,分别为 1.课程的目的为何,2.为达到这些目的所需要提供的教育经验为何,3.这些教育经验如何被有效的组织,4.我们 要如何决定这些目的要如何被达成等。
同时,从Wiers等人研究中亦以本身的经验出发,提出进行问题导向学习较长期整体之课程规化之十大步骤,其认为若要进行一年的课程规划,则可参考此十大步骤逐一进行,便能成就一完整的问题导向学习课程。
第四篇:学习请教问题集
关于“红船精神”的可以交流的问题:
1.您能简单地给我们讲述一下“红船精神”的提出背景和目的吗? 2.您认为“红船精神”的当代价值内涵是什么? 3.您认为“红船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4.引导青年大学生端正入党动机,关系到党员永保先进性;关系到党组织纯洁性;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您认为应如何将“红船精神”与嘉兴高校大学生入党动机教育相结合?
5.“红船精神”是我们党创立时期坚持和实践自身先进性的一个历史明证。正如党的先进性不是与生俱来、一劳永逸的,“红船精神”也是具体的、历史的。因此,您认为我们应如何在新的实践中继承和弘扬“红船精神”? 6.多年来,嘉兴大力弘扬“红船精神”,打造红色文化,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那您认为“红船精神”和红色文化对嘉兴人民有哪些重要的影响?
7.“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是党的先进性之源,是指引我们不断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三严三实”体现着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和政治品格,明确了领导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那么您认为我们应如何弘扬“红船精神”、践行“三严三实”? 8.嘉兴在转型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和党的建设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否和“红船精神”密不可分的呢?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应如何更好地运用“红船精神”的力量?
9.“红船精神”既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既是精神的丰碑,也是奋进的明灯。你认为我们应如何坚持“红船精神”才确保我们浙江这艘大船走得更快、更稳、更远?
10.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集中体现在永远走在时代前列。一个党特别是一个执政党怎样才能保持先进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11.今年正值“红船精神”提出十周年,请问您如何看待“红船精神”这十年的发展? 12.通过我们这几天在嘉兴的走访调查,“红船精神”作为革命精神之源却不为人知,您认为对于这样的现象,我们大学生应该做些什么?
13.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您认为宣传践行“红船精神”对现实生活有什么意义? 14.您对于我们对于“红船精神的宣传“的暑期实践活动有何指导性的意见?
第五篇:初中生学习问题及方法
初中生学习方法调查结果
1.预习情况和方法
存在问题:预习方法不恰当,多数学生停留在“把要学的内容看一遍”的状态,预习效率低 解决方案:端正预习态度,鼓励学生向通过预习找难点、找重点解决疑难的方向发展
2.课堂听讲情况和方法
存在问题:教师讲课枯燥,没有针对学生具体年龄的听课倾向进行授课
解决方案:教师讲课需增强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课时提倡学生讨论和议论,激发学生学习兴奋点。
3.课堂记笔记的情况和方法
存在问题:初一学生习惯于抄板书,初二和初三学生开始转向记重点,但采取全记的比率还较高。
解决方案:对于较难学科应该以听、想为主。训练学生养成重点笔记的习惯。
4.课堂小结小结和方法
存在问题:①教师课堂小结比例比率低,以学生做练习居多。
②参考资料泛滥,阻碍学生思维
解决方法:①教师要及时进行课堂小结,辅助练习加以巩固
②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正确选择参考书
5.讨论
调查表明,目前,多数初中生存在学习被动性较强,较少人掌握独立学习、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的普遍问题。为此,教师有必要进行学法的具体指导,要开设学习方法课,引导学生寻求合适的学习方法。教师进行指导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具体指导,切忌一刀切。
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家庭原因分析
调查发现,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家长的主观性教育和不合理的家庭教育方式。多数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造成学生心理紧张,对自己孩子的资质和所处年龄段特点认识不足,无法进行换位思考,缺乏对自身教育的反思。
中学生数学成绩分化原因分析
原因如下:
1.缺乏学习兴趣是造成分化的主要心理因素
2.意志薄弱和缺乏自信心是造成成绩分化的性格因素
3.知识出现断层现象(基础不扎实,没有及时查缺补漏,形成不了完整的系统和网络)4.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中学数学学习的要求
5.教师教学方法不当(授课模式僵化、师生互动少、作业布置过多)
初一学生家长须知
新生入学变化:
① ② ③ ④ ⑤ 科目增多,难度增大 作业增多,负担加重 要求更高,方法要变 考试频繁,压力增大 年龄增长,学会处理问题
解决方法:
要求学生掌握新的学习方法:要会听课、会记笔记、多看书。多做练习、多问、多复习、多总结;要求家长逐步转变与孩子的相处方式,变命令为商量。
语文学习方法
语文学习应养成的习惯
1.2.3.4.5.6.7.8.熟读、背诵课文、美文的习惯
阅读优秀课外作品,鉴赏、评析、写笔记的习惯 推敲语言文字,积累语言材料的习惯 写日记、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 规范书写、文面整洁美观的习惯 听、看时事,说、写评论的习惯
说普通话,讲述事理有见解、有条理的习惯 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作文的要求
1.内容务实 2.选材求真 3.构思求巧 4.立意求深 5.语言求优
怎样培养自己良好的阅读习惯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制定阅读计划 读、写、用相结合 虚心求教 勤于自学
阅读时要“心”到 阅读时应多动脑
初中数学学习方法
① 全面复习,把书读 ② 突出重点,精益求精 ③ 基本训练反复进行
初中是孩子的学坏时期!家长孩子应该做好几种准备
① 好心态是成功的前提
初中时从能力上拉开差距的第一个阶段,入学前帮孩子进行合适“定位”,要鼓励孩子自信,同时家长自己也要放松。
② 学习准备:掌握新的学习方法 ③ 社交准备:多行引导少加限制 ④ 亲子准备:变“命令”为“商量”
初中生学习心理辅导
(一)学习动机辅导
1.学习动机类型,主要分为三类:①优等生希望升入一流高中,学习动机强。②中等生升入普通高中,学习动机一般。③极端学生(极好与极坏),只为满足家长的愿望,学习动机 2 起点低。
2.关于初中生学习动机的指导
(1)初一学生:①利用榜样法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学习动机 ②学习方式应当多样化,学习时间不应太长 ③教师与家长的要求要循序渐进,合理恰当。
(2)初二学生:①教师的鼓励与支持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②良好的同学关系。③家长的恰当动机。
(3)初三学生:①家长与教师适当放手。②学校应当减少考试的次数与难度,建立学生的自信心。③适当安排参观,鉴定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的自信心。
(二)初中生学习方法辅导
1.初一学生应学习别人的学习方法,从模仿开始
2.初二学生应确定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可从旁建议指导
3.初三学生应创造新的学习方法,寻找创造高效而又实际的学习方法
(三)初中生听课方法辅导
1.初一学生听够听懂
要求教师讲课线索清晰,简洁明了,富有趣味性和指向性 2.初二学生要能够听透
要求学生在理解能力上要有所加强,明确学习目的 3.初三学生听够听通
要求学生吃透课本,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四)初中生考试方法辅导
1.考前放松
①家长和教师不叮嘱 ②活动放松 ③音乐或自己放松 ④多复习
2.考中的放松
①深呼吸 ②一气呵成,先易后难 ③自我鼓励,有阿Q精神
3.考后的放松
①父母和教师减少盘问 ②重问题而不是重分数
初中生学习方法不当的表现与成因
1.学习方法不当的表现
①学习无计划
②不会科学利用时间 ③不求甚解,死记硬背 ④不能形成知识结构 ⑤不会听课 ⑥不会阅读
⑦抓不住重点和难点 ⑧理论与实际脱离 ⑨不善于科学用脑
2.学习方法不当的成因
①对学习方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②对各阶段、各学科的学习特点认识不足
③对自身的状况和条件认识不足 ④学习动机缺乏 ⑤意志薄弱
⑥缺乏指导与锻炼
挫折教育,孩子成长不可缺少的营养
家长进行挫折教育时,应遵循的原则:
①对孩子的期望合理,培养孩子能正确评价自我 ②给孩子树立榜样,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信心 ③做孩子的“顾问”,培养孩子自立的能力和精神 ④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培养孩子承受挫折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