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快乐教育
快乐的教育——所谓快乐就是心情舒畅、高兴!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教书育人!快乐的教育就是心情愉快的去进行教书育人,同时也是把快乐传寄给我们的学生!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学生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相反在情绪低落、精神紧张的状态下,他的信心会减弱,这时即使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学家面对他们,也不会有任何办法。然而现在的孩子在教育中获得了快乐了吗?
社会对知识的渴望,就业压力的渐增,学习被摆在了最重要的位置,再加上独生子女政策,使父母把一切希望寄托在唯一的孩子身上,小升初、初升高,孩子成长中的每一步都很重要。学习,学习,再学习,周内上学,周末上“班”,老师作业,家长作业。曾有一份对城市儿童生活与消费状况的调查数据显示,有超过一半的儿童参加兴趣班或培训班。学习的重要性无容质疑,但过分强调,也许结果会适得其反。调查结果显示,在影响孩子快乐的原因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学习压力大,所占比例为53.2%,另外,有24.4%认为是升学压力大,有23.4%认为是父母期望值高,在所有影响孩子快乐的原因中,分别处于第三和第五。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堂而皇之地把孩子的自由时间、玩耍时间无情挤占。孩子游戏、娱乐、锻炼的时间的缺失,会导致孩子学习兴趣的下降,还会导致孩子体质的下降。尽管政府在号召,对学生要减负,但现状是越减负,学生的负担越重。由此我们不仅会想:难道学习与快乐是矛盾的吗?
其实,学习与快乐也是有其统一性的。一方面,学习压力会制约快乐,学习和快乐存在矛盾性,但另一方面,学习和快乐存在统一性,学习可以促进快乐,快乐促进学习。
首先,学习进步,就会带来快乐。学习进步,可以给孩子带来满足感和自信心,根据马思洛需求理论,自我价值的实现是高层级的需求满足,无疑会给孩子带来快乐。调查中也显示,影响儿童孩子快乐的因素中,学习进步排在首位,有55%左右的比例。
其次,学习可以提升视野和技能,有助于快乐的提升。快乐需要一种心态,每个人都希望快乐,需要用心感受。学习,可以扩展人们的视野,提高人们技能。这些有助于人们发现和创造快乐因素,从而最终提升快乐水平。
第三,学习可以促进未来的快乐水平。尽管从短期来看,学习会占用玩耍时间,影响到快乐状况,但从长期来讲,学习会为未来更好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更有利于未来长期的快乐。
因此,作为父母也好,教师也好,我们所能做的是要帮助孩子把学习与快乐的矛盾走向统一:品味学习,体验快乐
学习与快乐是一对矛盾统一体,研究人员认为,可以尽量避免矛盾,走向统一。其实,从本质上讲,学习本身并不导致不快乐,导致不快乐其实是学习压力过大造成,学习与快乐是可以走向一致的。调查也显示,除了学习压力,学生对有关学习各个方面的满意度还是比较高的。具体如,对学校的满意度为3.94;在有关文化设施,学习成绩,表扬和奖励的频率,课外知识等表现方面的得分分别为3.80,3.75,3.74,3.67。研究发现,学生对学习压力的表现是非常不满的,所以适当减轻他们的学习压力,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寓教于乐,寓乐于教,可以实现快乐与学习的统一,品味学习,体验快乐。
实现学习与快乐的统一,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各方面的努力。个人认为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学习,在人的一生中是很艰辛的过程,所以要通过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努力,让孩子真正的品味到学习中的快乐。作为家长,学校和社会都要想方设法做好教育各项工作,努力帮助孩子减轻学习负担、学习压力,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让孩子明白掌握知识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快乐即是一种氛围,又是一种心境,更是孩子在主动的创造性学习中的一种真切体验。
给孩子时间,让他们跳出被动“怪圈”。不少孩子被厌学情绪困扰,缺乏足够的学习兴趣。其实他们厌烦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呆板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师讲课的不得要领,使孩子长期处于被动地位,被动导致厌学,厌学又强化了被动,久而久之,形成一个“被动--厌学--被动”的怪圈。针对这种情况,首先应在思想上把孩子视为学习的主人,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家里,坚持多抽出时间交给孩子,让他们深入思考,这样他们就会心情愉悦。
给孩子自信,让他们激活创新潜能。青少年思想活跃,善于想象。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多给孩子机会,让他们亲自去参与一些活动,从中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孩子有了自信,创新潜能就自然会得以发挥。
给孩子赞誉,让他们充分体验成功。某些成绩对成人来说也许微不足道,而对孩子来说却往往是最大的成功。在适当的时候应该给予孩子恰如其分的赞誉,让孩子充分体验成功,不仅能促使孩子将成就感化为学习动力,而且能让他们在拼搏之余尽情地享受学习乐趣,进而强化求知欲望,坚定必胜信心。的确快乐是人的一种需求也是人的一种享受!它更是孩子们的理想与追求,但现实课堂往往扮演着残酷的角色。一个课堂50甚至以上的人,全体坐如钟,听多,说少。没有充分思索的空间,没有畅所欲言的时间,孩子们的思维空间越来越窄,他们空有一对想像的翅膀却无法飞向大自然,七彩的世界也与他们无缘,对他们而言课堂是灰色的,只是僵硬的知识、符号的化身。
而小班化的教育则以全新的理念冲击着这样的教学。课堂和谐的师生关系,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孩子们把枯燥的课堂学习,视为一种快乐的享受。“关注,关爱每个学生”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我们教育的价值观,更是我们每一位小班化教师都应做到的,每位学生都一种想被注意的热望,而这在传统大班中是很难做到的,在小班化教育中由于小班人数少老师与学生之间接触增多,交往频繁,这样,师生间的关系更为密切,彼此的情感交流也更加直接,从而消除了“怯师”心理,增强了彼此的信任感和亲切感,关系更加和谐,融恰,教师关心爱护每一个孩子,以自己的真心使每一个学生都体验被关注的喜悦。据调查小班化教学为学生提供发言或参与活动机会的频率是大班的4-5倍,这样大面积的关注在传统大班课堂中是根本无法实现的。在这样一种环境中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独特存在的价值,感受到心智成长的愉悦。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发挥学习潜能,而且增强记忆效果和提高学习效率。小班化则给师生的课堂学习提供了这么一个良好的场所。作为小班化教师一定要把握这样的机会,更新理念,让孩子在我们的小班化教育中实现真正的快乐教育。
第二篇:快乐教育
浅析幼儿的快乐教育
工作单位:沙圪堵第三幼儿园姓 名:
柴红
目录
摘要................................................................1
关键字..............................................................2
一、快乐教育的内涵与依据.............................................3
1.幼儿的直觉行动思维................................................4
2.自由之天性........................................................5
3.想象的世界........................................................6
二、快乐教育在具体活动中的表现.......................................7
1.定期为孩子制定一个循序渐进的计划.................................8.2.游戏中探索世界....................................................9
3.自我满足的活动...................................................10
4.被认同的”我”.....................................................11
三、快乐教育需要怎样的老师..........................................12
1.在孩子面前不摆“统治者“的架子,做孩子的朋友........................13
2.教师应让自己成为快乐的教育者.....................................14
3.创设能给孩子快乐力量的环境.......................................15
四.实施快乐教育的方法.............................................16
1.保护幼儿快乐的天赋,发现幼儿的兴趣点..............................17
2.给幼儿一个支点...................................................18
3.对幼儿进行积极的暗示,多给幼儿一些和善友好的鼓励.................19
四、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20 结尾...............................................................21
参考文献...........................................................22
浅析幼儿的快乐教育
本文修改建议:
1.请统一文章的格式,特别注意基本的行文规范 2.第一部分快乐教育的依据与内涵,目前这部分只有依据,没有内涵。所以还是不清楚到底快乐教育是什么。
3.快乐教育的依据方面,着重讲为什么要进行快乐教育即可,这里不必提家长或老师需要做什么,家长和老师需要做什么应该放在第四部分实施快乐教育的方法里面。
4.请按照给定的格式修改参考文献的格式(详细案例见文章最后)
摘要:快乐是生命的源泉,乐观向上是健康的基础。泰戈尔认为:“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而不单单是传送知识。”幼儿教育旨在快乐的教育中塑造幼儿健康向上的人格。幼儿做他们喜欢的事情,内心感到欢喜快乐,并且甘心情愿而为之。幼儿愿意将快乐的事延伸下去,各方面的能力也就得到了提升。这就要求我们懂得幼儿的世界观,掌握幼儿教育的方法论。通过观察,交流,了解,融入他们我们才能真正意义上的解读幼儿,从而掌握科学地教育方法,知幼儿乐,懂幼儿乐,为幼儿创造乐,让幼儿享乐,进而乐享生活,这也就是快乐教育的意义。
关键字:快乐教育;生活;乐享生活;游戏
一、快乐教育的依据与内涵
“乐”是内心感到欢喜,快活.那么怎样才能感受到快乐吶?对于一户家徒四壁,一年到头吃不上一顿饱饭的家庭来说,孩子能上学,能吃的饱,穿的暖,那就是莫大的快乐。对于一位从小娇生惯养的小孩子来说,一顿饱饭,一件贵重的礼物,也许并不能使他感觉快乐,当他与小朋友分享了一块巧克力奶油蛋糕,朋友吃得美滋滋,夸赞他的时候,他也许会感觉到快乐。两位小朋友玩了一局跳棋,一位获胜了,他感觉超越了别人,他会觉得快乐!那么,快乐是什么呐?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方寸即是心.一切的快乐都在自己的心里。“快乐源于你的内心”,“快乐”是人类精神上的一种愉悦,是一种心灵上的满足,它会使一个人变得开心。“快乐教育”就是运用幼儿喜欢的方法,在满足幼儿心理需求的同时达到教育的目的。” 卢梭曾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幼儿是自然的精灵,洁白无瑕的纸上轻描淡写的几笔,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幼儿的价值观,和喜乐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在幼儿时期让孩子自由快乐地成长,为一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如何建立正确的儿童观,我们首先了解幼儿的思维方式,找到让幼儿乐的点,为孩子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活动环境,满足他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在尊重他的人格和权利的同时,尊重他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的特点,以其感兴趣的方式为基本要点,结合其个体性特征,促使他富有个性的发展。我们才可以去满足幼儿,服务幼儿,让幼儿快乐成长。(一)幼儿的直觉行动思维
幼儿主要是通过感知、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的,具体事物的表象特征左右着幼儿的整个认识过程。甚至思维活动也常常难以摆脱感觉和知觉印象的束缚。如两排相等数目的积木,如果等距离摆开,幼儿都知道是“一样多”,但如果将其中的一排积木聚拢,不少幼儿就会认为密的这一排积木数目少些,因为“这一排比那一排短”。可见,幼儿辨别数目的多少这要受积木排列形式的影响。所以说幼儿的思维也是以具体形象性为主要特点的。幼儿思维还依靠动作进行,小班幼儿仍然保留着这个特点。让他们说出图上 有几个小动物,他们就用手点着一个一个地数才能弄清,他们不会像大些的孩子那样在心里默数。
幼儿的思维还要依靠动作,因他们不会计划自己的行动,只能是先做后想,或者边做边想。比如,在捏橡皮泥之前往往说不出自己要捏成什么,而常常是在捏好之后才突然有所发现:“苹果!”这就要求我们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原材料,供幼儿探索创造发现。
幼儿的思维很具体,很直接。他们不会作复杂的分析综合,只能从表面去理解事物。因此,我们多给与正面的教育,对幼儿提要求也要具体,如:上课时,老师说“小朋友们,小眼睛看老师!”而不要说“注意听讲!”因为儿童不容易接受这种一般性的抽象的要求。幼儿的直觉行动性思维,告诉我们,幼儿的兴趣点有很多时候在事物的表象,和对具体事物的操作中,所以我们应该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发掘幼儿生活中的乐趣。
(二)自由之天性
1.0-3岁
孩子在这个年龄对外部世界是直观的对事物表象的印象。他们不能给事物分类定性,但是可以进行完全地感受,也很容易将自己的感受与生命复杂的综合发育过程联系起来,所以斯宾塞提出:这个时期市确定孩子“根性”的最好时期。
这就要求父母、老师多带孩子去大自然中走动,不应该放弃大自然更替当中的每一个美景,多让孩子去感受夜晚的月光和星空,清晨的日出和雨露,去体会大自然的和谐和律动的节奏。
环境的清浊和眼界的宽窄是早期影响孩子性格形成以及心性成长的关键因素。良好的环境会让孩子的性格变得温柔并且富有同情心和灵性,相反,恶劣的环境会使孩子变得暴力,消极,缺乏自信。
所以这个阶段的幼儿,家长和教师主要应对幼儿进行“感官教育”。创造温馨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给幼儿美的感受与体验。
2.3-6岁
孩子在这个年龄段,对世界已经有了初步的分辨能力,开始留意身边各种事物的功能和变化。这是自然环境对孩子性格、智力影响的第二个阶段。
这个年龄段孩子会将自己见到、遇到的事物,都存在自己的思维记忆中。然而,孩子这时的判断能力是模糊的,很有可能将某种恶劣环境当做最初的“玩伴”接受下来,从而染上坏习惯。
基于此,家长、老师对孩子开始系统地自然教育,给孩子讲述自然的变化与联系,幼儿感受欣赏的基础上,发现内在的联系,感受事物的两面性,存在的合理性,引导幼儿观察事物往往是向好的方面发展,培养幼儿的积极的情绪意识。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尽可能地提供给幼儿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幼儿尽可能地自己去感受,给予他们自由的空间,所以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景象:一个小朋友,一个人,蹲在角落里,玩泥巴,可以静悄悄地玩很长时间,如果中间有人打扰阻拦,幼儿便会反抗,这时候的幼儿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当中的。幼儿需要独立自主的空间,这里他们能够找到自己的世界,他们是自由的,那个世界,只有他和他想象创造出来的东西。自然生活中的一切便是他们想象创造的原型,在这里他找到了归属感,找到了能与自己心灵对话的东西,也找到了快乐。
(三)想象的世界
幼儿喜欢幻想,富于想象,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常常是由创造性想象引起的,但他们的心理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受兴趣的影响较大,兴趣可以振奋幼儿的智力,激发创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善于保持幼儿的兴趣和调动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幼儿的思维特点决定了幼儿对生活的态度,也决定了幼儿的“喜乐观”,幼儿是社会中的能动的个体,幼儿的思维特点决定了幼儿的生活志趣,从而影响幼儿的生活,生活环境对幼儿的志趣也有反作用。生活中的形形色色的东西对幼儿有着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便产生了喜、怒、哀、乐的情感,这时我们应该善于观察,运用各种感官,实验等考察幼儿对生活的反映,找到幼儿的兴趣点,抓住让幼儿快乐的点,培养幼儿的兴趣爱好,从而融入幼儿,引导幼儿,启发幼儿,让幼儿发现生活中的“乐”,“知乐”,“懂乐”,“享受乐”,“创造乐”,并且养成“乐于生活”的个性。
二、快乐教育在教学活动中的重点表现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社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幼儿满足了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之后,他们有更高的需求,他们需要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人是社会动物,人的生活也不是独立进行的,而是在经常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进行的,这就需要我们与社会形成沟通,身心保持平衡.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作用于社会,同样社会会给我们反馈,我们对生活给与爱,同样也需要被爱,“游戏”是幼儿的生活的主要活动,幼儿爱游戏,在幼儿的世界里,任何探索性的活动都可以看做是一种游戏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幼儿是世界的王,活动中幼儿得到了满足,同样也需要被他人认同,需要外界给与积极的反馈,幼儿达到了自我实现的需求,幼儿也就得到了真正的快乐。
(一)定期为幼儿制定一个循序渐进的教育计划。
教育孩子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和其它特别重要的工作一样,而这项工作的收获也是长远性的,是孩子的一生。我们常常尽心地区教育孩子,尽心竭力地去教孩子一些东西,可是往往很难收到一些成效,长期下去,我们会失去耐心。那么,有什么办法呐?幼儿园一般对幼儿只是根据年龄段进行了简单的划分,幼儿在3-6岁发展是迅速的,这就要求我们适时地做出调整,根据不同幼儿本阶段的发展水平,制定循序渐进的幼儿个人快乐发展计划!教师根据幼儿的幼儿个人快乐发展计划制定出自己的工作计划,以适应幼儿的发展需求。
详实的幼儿个人快乐发展计划应该是建立在充分了解幼儿的基础上的,中大班一般可以3个月制定一次发展计划。
(二)游戏中探索世界
奥地利心理学家彪勒认为:“游戏是获得心理愉悦的手段。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所以幼儿园活动应以游戏活动为主,对于幼儿来说,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的快乐而自主的实践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可以使自身的各种能力获得练习和发展,并汲取周围生活中最基础的知识。可以说,游戏是儿童特有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在幼儿教育中,我们应当充分理解幼儿游戏的愿望,让幼儿自由游戏,并且在教育中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让孩子爱上学习,从而实现快乐学习。
游戏的另一种快乐是来自于同伴的呼应,对于幼儿来说,他需要从伙伴那里获取快乐,也需要与伙伴分享快乐。让孩子尽情与他的小朋友相处和玩耍,能更多地让孩子感觉到快乐。快乐作为一种激励,能挖掘出孩子身上令人意想不到的智能潜力。
(二)自我满足的活动
在游戏活动中,我们应该积极地捕捉幼儿激动的刹那间的反应,这时候是幼儿找到灵感,探索发现的转折点,这时候我们要伺机去帮助幼儿引导幼儿,抓住幼儿刹那间的灵感,去探究发现的事实,让幼儿能够很好地解决问题,知道真相,从而达到心理满足的状态,幼儿的自信心也就建立起来了!(三)被认同的“我” 幼儿喜欢游戏,游戏的快乐不仅在于游戏本身,很多时候来自于周围人的肯定,他需要从伙伴、父母、老师那里获得支持与肯定,也需要与他人分享快乐。同样在幼儿取得游戏成果时,幼儿也希望得到承认的鼓励和认可,这时候我们应抓住时机恰当地表扬幼儿,幼儿知道了自己的努力是得到别人的认同的,心理得到了满足,实现了自我的价值,幼儿便收获了快乐。
四.快乐教育需要怎样的老师
(一)在孩子面前不摆“统治者”的架子,做孩子的朋友 不管在现代的教育中还是传统教育中,很多老师喜欢充当“统治者“的角色。他们用高高在上,居高临下的态度教育孩子,要求孩子服从自己的命令,一旦孩子提出抗议反抗,就会觉得自己在班里至高无上的统治地位受到威胁,就会勃然大怒,有各种方法打击压制幼儿,这也是现代教育中明令禁止的,但是许多教师仍屡试不爽。
教师这种做法不但取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甚至可能适得其反,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孩子要么和你对着干,要么过早地埋下心理叛逆的种子,一旦时机成熟,就会爆发出来。
对于教育中的这种现象,“如果是为了孩子的幸福着想,就应该在教育中彻底放弃”放下“统治者”的架子,站在平等的位置和孩子沟通,做孩子的朋友。一个班级就像一个国家,如果这个国家的君主摆出一副不可一世、颐指气使的“统治者”的架子,实行专制独裁,那么大多数人必定会隐忍愤怒,思想独立的天才
也难以出现,国泰明安更是奢谈!和自然界的万物生长一样,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和谐、宁静、循序渐进地发展、耐心地等待等等这些环节都是必不可少的。与此相反,过于急切的要求孩子快速成长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在一次故事大王比赛中,--小朋友没有取得第一名,他可是故事大王比赛的常胜将军,这次没有得冠军显然是有些失落,老师走到孩子身边说:“就像老师不可能做好每一件事情一样,任何人都不可能永远是冠军。”—小朋友反问道:“假如你遇到我现在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教师回答:“我会祝贺他!”后来小朋友画画的时候,他画下了那天故事大王的颁奖情况,并且把自己做的画介绍给小朋友,那天他很开心地说了自己的想法:“老师就像我亲密的伙伴,他的话让我感到一种全新的快乐!”
做为教育者,我们能做的就是像朋友一样引导幼儿,做幼儿生命中永不熄灭的灯塔,像朋友一样帮助他,使他变得自立而坚强,像朋友一样支持他,知道在幼儿园遇到困难时,老师是他坚强的后盾,像朋友一样相信他,相信他会有个好的未来!
(二)教师应让自己成为快乐的教育者
“快乐教育”不仅仅是指孩子在受教育过程中感受到快乐,而且也是教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努力让自己成为快乐的教育者。也就是说,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应该从教育过程中感受到快乐。
现实教育中,能做到这一点的并不多,在教育过程中快乐的教育方法和营造快乐的教育氛围环境很重要。教育本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它的目的是培养孩子成为快乐人,所以教育的方法应当是快乐的。当孩子处在积极的情绪中时,他的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因此,教师在教育孩子之前,一定要先让自己成为快乐教育者,对此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1.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始时一定要保持一个好心情,不要在心情不好时候教育孩子,这样很容易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2.不要在孩子哭闹完后让孩子强迫孩子进行其它学习活动。3.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努力营造快乐氛围。
4.教师自身努力做个乐观的人,在看待孩子时更多看孩子的优点而不是缺点(三)创设能给孩子快乐力量的环境 孩子在早期的教育中,环境对幼儿的影响作用非常大。环境的创设不仅包括物质环境而且也包括精神环境的创设。
物质环境的创设应遵循温馨舒适,给幼儿美的感受,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感到快乐的原则。在精神环境创设中,应该注意一下几点: 1.让幼儿做利所能及的事情.2.教师和孩子合作完成一些事情.3.建立合适的一日常规流程,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4.教师参与到幼儿的游戏当中去,与幼儿共享快乐的游戏过程。5.鼓励幼儿讲述生活中发生的真实的故事。6.创造没有距离感的师生关系。
五、实施快乐教育的具体策略。
(一)保护快乐的天赋,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快乐教育的前提是消除孩子心中的不快乐因子。根据孩子的兴趣制定出相应的教育计划。教师应根据不同孩子的情况制定出不同的教育活动,制定出:“如何祛
除孩子心理的不快乐的阴影”为核心设计的活动课程。根据幼儿的爱好特点,找出幼儿的快饿了因子,制定出“快乐发展课程”。
任何生命都会对某些对象表现出特别的兴趣。一旦他们发生兴趣时,也就是教育的好时机。《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内容的选择要“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与视野;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与生活、游戏中”。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幼儿也就有了愿望,有了动力,想要了解“它”,去探索发现,从而掌握“它”。调查结果表明:幼儿对感兴趣的事情的掌握速度要远远高于不感兴趣的事情,所以说:“我们要保护幼儿快乐的天赋,发现幼儿的兴趣点,为幼儿找到好老师”。
(二)给幼儿一个支点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这就要求我们在幼儿在一日生活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在幼儿活动时候不要去太多地干涉幼儿。如:冬日需要取暖,幼儿会自己找薪,幼儿自己去找,没找到怎么办?你只需要动动你的手指头指一指就可以了,静静地观看他们,你会发现幼儿身上有意向不到的能力。“纸上学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幼儿的世界有自己的生活,有他们自己的思维方式,也许你会发现他们的想法与成人不同,但是请你等一等,给孩子一点时间,让她们自己行动,也许你会发现“殊途同归”的道理,我们只需要给孩子一个支点,做幼儿活动的参与者,支持者,引导者,并且要相信孩子,给孩子一个支点,他们可以做的很好,探索的过程不也是一个享受的过程吗!
(三)对孩子进行积极的暗示,多给孩子一些和善友好的鼓励。
教育心理学家马丁教授针对“积极暗示的效果”做过专门的研究,这项内容大致是这样的:首先将一群孩子随机分成A、B两组,然后告诉老师,A组里的孩子都是优秀的孩子,这组的孩子无论是在意志品质还是特长方面都非常卓越;B组则恰恰相反,这组孩子无论在哪方面都比较让人头疼。
收到这样的信号后,老师们各自开始了相同的课程教学。一个学期结束后,马丁教授发现,A组的孩子各项测评都明显高于B组的孩子。老师知道实情后都非常惊讶,此后,马丁教授又做过几次相同的实验,都出现了类似的结果。由此可见,积极暗示对于任何一个人都是有积极效果的。尤其是孩子,很容易就会从他人积极的暗示中获得信心以及前进的动力。暗示的作用越是在孩子成长的早期啊挪用月明显,而且暗示者和孩子的关系越亲密,暗示作用就会越明显。积极的暗示在早期教育中带来如此积极的效果,那么早期教育中,在对孩子的暗示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对孩子的暗示应该是真诚真挚的,应该是发自内心的爱的鼓励。2.教师对孩子的暗示并不是人为的对缺点的掩饰,更不是盲目的夸奖。
因为个人主观因素,对孩子的夸奖难免有夸大的成分,但是必须要有度,千万不可以对孩子明显的缺点进行大肆的赞赏,否则会养成孩子品质上的一些坏习惯。
3.教师对孩子的积极暗示应带给孩子身心上的愉悦。
此外教师的夸奖不可以过于频繁,否则会引起孩子的反感。特别是积极暗示存在不实之处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压力。“你怎么那么笨啊?”,“交了你多少次了,还是学不会,长的什么脑子啊?”„„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听到这样的指责,尽管老师苦口婆心,可是孩
子还是一如既往,这是什么原因呐?
从动物学的角度上考虑,孩子和其它动物一样,都会本能地否定对恶劣环境产生反感,这种反感情绪虽然会因为内心的恐惧有所克制,但仍旧对孩子的成长不利。但是如果给予幼儿友好的鼓励,情况就会变得好些,和善友好的鼓励的快乐教育的最好的办法,如果在生活中多给孩子一些这样是鼓励,那么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就会多感受到一份美好!
六、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幼儿的“乐”来源于生活,还要到生活中去。在生活中,幼儿找到了自己快乐,学会了找乐,逐渐培养起了使自己快乐的能力,快乐地去生活。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因此需要我们的教育也要随着时间生活环境的变化而适时改变,运用科学地教育方法,适应特定阶段社会对幼儿发展提出的要求。有生活就有教育,生活包含教育的意义,具有教育的作用,生活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其次,生活的内容和教育的内容一致,过什么生活就受什么教育,教育随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学便怎样教。所以教育也应随着时间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幼儿期是幼儿身体机能飞速发展的时期,时间在变,环境也在变,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快乐教育方案”。
结尾:本文从幼儿之乐的内涵到发掘幼儿之乐,让幼儿拥有快乐童年,让幼儿之乐回归生活,培养幼儿快乐生活的能力。通过阐述幼儿思维特点,以及幼儿快乐活动游戏的意义,实施快乐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引导我们如何在幼儿活动中找到乐趣,并且按照实际情况指导幼儿,发掘幼儿的兴趣点,让幼儿拥有童年之乐,并且乐享童年。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应尊重幼儿发展规律,充分地尊重幼儿 ,抓住幼儿的兴趣点,进行教育引导,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成长,最终培养幼儿成为积极向上,阳光乐观的人。
参考文献:
《幼儿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幼儿教育心理学》-------林永海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孟庆茂 《幼儿教育案例》------任春茂
第三篇:快乐教育是什么
什么是快乐教育?
围绕快乐教育的争论主要有两点,第一,“快乐教育”是否等同于素质教育;第二,这种娱乐化的教学方式是否对学生吸收知识有促进作用。更多实施中的“快乐教育”只表现在老师课堂上用PPT教学,以及强调老师应当多与学生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对孩子的教育应当循循善诱而不是强制执行等,但并没有明确的教育理论进行指导。
在最早推行快乐教育的英国,快乐教育被称为“havefun”,教育者强调快乐不是教师示范出来的,而是学生心理本身所具有的情感,被愉悦的教学环境所“唤醒”。强调一种“享受学习”的过程。
早在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史宾塞已经在他半自传半札记的《史宾塞快乐教育》中提出了快乐教育的某些具体手段和方法。他的其中一个观点是,家庭,而不是学校是孩子教育的第一位老师,“父母们要先把孩子的情绪调到快乐、自信和专注,再开始学。”以下是他提出的八项具体方法:
一、家庭共同相聚的时间是神圣的。
二、家庭成员互相了解可以使孩子获得心灵的力量。问问自己,你有几次坐下来和家人谈你的理想、目标呢?你有几次向孩子询问:你担心什么?你害怕什么?
三、适当让孩子为家庭分忧。
四、珍视全家一起用晚餐的时间。即使在最忙碌的时候,每个星期也应有至少一两个晚上和孩子轻松地用餐,这时不要数落孩子的不是。
五、定期和孩子完成一件事。例如,种植植物、把散乱的照片整理成家庭照相簿。
六、建立固定的家庭传统和仪式。生日聚会、春天去远足、秋天登高。
七、和孩子一起玩游戏。
八、在孩子睡觉前告诉他一些家里的往事。
什么是快乐教育法
快乐教育最早的倡导者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的教育家斯宾塞。他认为,世界上最好的教育在本质上都是快乐的。快乐教育其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教会学生做人,使每个学生的童年幸福、快乐,德智体美都得到全面发展。
快乐教育就是教人们通过改善心态来 获取快乐、体会快乐、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方式。快乐教育与成功教育
任何教育方法的终极目标都是使人获得成功,也只有成功才能让人感受到快乐。因此,帮助学生成功就是帮助学生获取快乐,帮助成功是开展快乐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快乐教育与赏识教育
赏识让人快乐、开心,赏识让人乐观、自信,赏识让人不断发展超越,快乐教育离不开赏识。在不断地赏识赞扬中,学生极容易获得成就感,心情愉快,从而能积极 主动的进行学习。
快乐教育与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当今中国教育界喊得最响亮的口号,两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快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没有快乐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素质教育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让受教育者感受到教育的快乐。快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具体手段,素质教育的实施面临许多的困难,解决这些问题最基本的手段就应让学生快乐的学习,主动探究,在快乐中提高创新能力,开发自身潜能。快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前提,素质教育就是快乐教育。
教育是一件神圣而伟大的事情,因为它传承文明、塑造人类、缔造世界。无论是老师还是 学生,都应该是快乐的、幸福的。
快乐教育包含的内容
一、用兴趣引导孩子快乐学习
“兴趣是学习和求知最大的动力。”
“引导是教育和培养孩子的最好的方法。”
每一种兴趣对孩子的求知来说都是有价值的。
世界上没有笨的孩子,只有方法不恰当的父母或老师。
利用兴趣开发孩子的智力,促进孩子学习。
二、引导孩子的好胜心
健康的“好胜”和“竞争”的心理可以促进孩子全面健康的发展,使孩子变得更优秀。适当地激发孩子的好胜心,可以增强孩子前进的动力,把自己的潜力发挥出来。
孩子的好胜心及参与竞争的意识是通过培养和锻炼获得的,所以教育者应有意识地为孩子创设一些合理的竞争环境。
正确引导孩子的好胜心需注意:
--好胜的对象应该超越自我(横比、纵比)
--好胜应该对事不对人
--敢于面对失败
三、好奇心让孩子自愿学习
对任何事物都保持一种强烈的好奇心的人,兴趣往往十分广泛,创造力也特别强。好奇心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可以培养的。
真正的趣味学习在于制造悬念,由浅入深。
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是成功引导孩子的关键所在。
四、培养孩子的快乐性格
--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
--限制孩子的物质占有欲。
--密切同孩子之间的感情。
--给孩子提供决策的机 会和权利。
--保持生活环境、学习环境的和谐。
--教孩子调整心理状态。
五、快乐教育的禁区
--粗暴尖刻的言语。
--过分 地批评孩子。
--冷漠和麻木(抚摸、拥抱,不忽视、不体罚和心罚)。
--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每个孩子的心灵 世界是要靠自尊来支撑的)。
--把自己的遗憾交给孩子完成。
--要求孩子十全十美(少一些苛刻,多一些宽容和等待;孩子只有在主动、积极、愉悦的心境下才能产生最佳的学习效果。)。
六、参与孩子的活动
通过参与孩子的活动,可以了解孩子的兴趣和特长。
在活动过程中不断地赞扬和鼓励孩子,以增强他的耐心和耐力。
把任务分解成几个小任务,把目标分解成阶段性目标,降低难度,减缓坡度,有利于增强孩子的信心和勇气。
给孩子做出榜样并予以鼓励。
七、与孩子共同游戏
游戏作为一种特殊的学习方式,是儿童表现生活、表达情感的开端。
游戏,重要的不是玩什么,而是怎么玩,玩的时候有些什么样的想法和感受。
彻底、真实而由衷的自由,这就是游戏。
玩游戏是孩子锻炼大脑最好的方法之一。
游戏可以巩固和丰富孩子的知识,促进其智力和语言和发展。
孩子玩各种游戏时,需要观察力、记忆力、创造力、注意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等六种智力要素的积极参与。
八、倾听孩子的心声
学会倾听孩子讲话是交流的基本要求。
聆听是表示关怀的一种方式,可以形成良好的关系,并建立友谊。
学会倾听是了解孩子最有效的途径。
九、培养孩子积极的心态
如果孩子是积极的,他看到的就是乐观、进步、向上的一面,他的生活、学习、人际关系及周围的一切就都是成功向上的;如果孩子是消极的,他看到的就是悲观、失望、灰暗的 一面,他的生活自然也就快乐不起来。
积极的选择可以帮助人树立自信,克服自卑,还可以帮助人克服忧虑和烦恼,调整心态。积极的心态,就是心灵的健康和营养。
培养孩子积极心态的方法:
--用美好的感觉、信心与目标去影响孩子;
--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生活环境;
--寻找孩子身上最好的东西;
--让孩子明白事物的两面性(积极的、消极的);
--用积极的眼光看待孩子,赏识他的长处;
--对孩子的缺点,要积极看待,帮助他改 正,相信孩子会越来越好;
--当孩子心情不好时,帮助他用积极的心态去解决问题。
十、激发
孩子的自信心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鼓励是为孩子提供机会,培养一种信心:对我感兴趣的事我有能力做出贡献;我可能对周围的事物及我本人的生活产生影响;我可以对我感兴趣的事做出积极主动的 反应。
鼓励可以很简单,如赞扬孩子几句,给孩子一个拥抱,使他们感到一些安慰。
第四篇:快乐教育(演讲稿)
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你快乐,所以我快乐。
每一个清晨,当孩子们沐浴着阳光踏进校园时,孩子们的脸上往往还带着昨夜的倦意;夜深,当我们将进入甜美的梦乡时,很多孩子却依然在灯下苦读„„从学前班的孩子到面临高考的高中生,这一个阶梯状增加的情景却在时时出现,当这种种时刻,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总会在心底被隐隐刺痛!因为:教育病了,这种病会毁了孩子的健康、毁了孩子的幸福、毁了孩子的未来!于是我们不断地扣问:我们的教育怎么啦?为什么孩子们会认为学习是一种苦差事?在这背后,我们看到了一个个失落的灵魂,一个个不快乐的身影,于是,作为老师的我们,也不快乐。无数教育专家告诉我们:教育只有通过营造快乐环境,创设快乐课堂,组织快乐活动,才能使全体学生乐学、爱学、会学。我想,这也就是我们作为一个教育机构最大的存在意义!
“教师是快乐使者,把快乐注入每个孩子的心田。”崭新的教育培训模式为我们的孩子带来了颠覆性的变化。成为了孩子学校之外最佳的补充教育模式。我想作为一家培训机构的意义,重点不在于让孩子们掌握多少知识点,获得多少奖,是否成为家长骄傲的资本„„而是让每个孩子都可以从小树立最好的学习心理。
当我们看到孩子们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时,我们就是幸福快乐的。当一位艺术家实现了自己的追求,展现在他面前的是鲜花和掌声;当一位老师实现了自己的追求,展现在他面前是的是桃李芬芳。在平时创新教学的点滴中,我体会到教书育人的快乐,那是一种与学生共同进步的快乐;是实现使命感的快乐;是不断感受到青春和力量,责任和自由的快乐;也是一种不断创造、不断收获的快乐。
快乐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快乐,老师快乐!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第五篇:快乐教育心得
对“快乐教育”理解的心得体会
近期我认真拜读了县教研室承办的“快乐教育”的三期简报。通过学习,我对“快乐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
所谓“快乐教育”,即教师快乐地教,学生快乐地学。这里的“快乐教育”既是一种生态,也是一种文化。很明显,它不完全等同于过去研究过、实践过的“愉快教学法”。
作为特教学校的一名普通教师,怎样把“快乐教育”落实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当中呢?我是这样思考的:
首先教师自身应充满正能量,拥有一颗“快乐童心”。教育的大环境和制度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我们只能改变自己的心态。我们自身要及时有效地克服不良情绪的困扰,保持健康愉悦的心态,积极快乐地工作。“快乐工作每一天,幸福生活一辈子!”,“想最开心的事,到工作中去寻找快乐”,应该是我们前进动力的源泉。每天给工作一张笑脸,工作就会给你一份惊喜,生活才会更加精彩纷呈。我们当教师的,不仅仅在奉献,同样也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我们亲眼看到学生一天天茁壮成长,就会由衷地高兴,产生一种强烈的幸福感,这种职业的成就感是其他职业无法比拟的。
其次我们要积极创造快乐课堂,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实施“快乐课堂教学”的条件是民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每一个学生无拘无束,心情舒畅地和老师交谈、说笑。学生能独立探索得出的,决不替代;学生能独立发现的,决不暗示。让学生在一个快乐、和谐、宽松的课堂环境中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学生只有对学习的内容“热爱”了,觉得乐在其中,才会勤奋学习。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评价一堂课成败的标准不是看老师教的如
何,而是看学生学得如何。如果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调动,学生不能积极参与各种教学活动,课堂也就无快乐可言。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通过导之以情,让学生肯学;激之以趣,让学生爱学;晓之以理,让学生主动学;授之以法,让学生乐学。整个教学活动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心理活动,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愿望的激发,使学生的活动多样化。学生在快乐中脑思、口说、手动,主动地学习,快乐地接受并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在课堂中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我们教师要树立一种教育理念——学生没有不好的,只有不同的;没有笨的孩子,只有潜力尚未发挥出来的孩子。想让学生要在课堂上得到快乐,老师就得给学生成功的体验,得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价值。教师要善于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要用赞赏的口吻评价学生,绝不能用语言或动作去侮辱学生,决不能损伤学生的自尊心。教师要要通过合理评价,创设和谐、快乐的学习氛围。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也在不断改进,教师要积极学习这些先进的教学手段并把它们引进课堂。特教学校的学生由于自身的身体原因,对很多浅显的知识都不能理解,教师就要多多借助多媒体计算机,精心制作适合学生特点的课件,把枯燥、单调的知识变成活生生的画面。为学生提供形象、直观、逼真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大脑兴奋,活跃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知识、增长能力,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知识,在快乐中培养和提高自己能力。
快乐的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快乐课堂离不开快乐环境和快乐活动,只有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实施快乐教育。我们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特殊儿童的成长规律,树立正确育人观、教学观,大力推进快乐教育,还给学生属于自己的空间,让他们在自己的空间里去观察、去发现、去分析、去思考、去动手、去创造。我们要努力捕捉学生闪光点,燃起学生的求知火焰,让学生体验劳动之乐、成功之乐、意志锻炼之乐,切实使“快乐课堂”显示出师生关系和谐之乐、善教之乐和学习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