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化学学习方法指导讲座 - 成长博客博客教育博客教师
初中化学学习方法指导讲座
化学课是我们各位同学在初中阶段较晚接触和学习的一门学科,由于各位同学的认知程度和学习方法的差别,出现部分同学刚开始学习时很有兴趣,也下功夫,但学习方法不对,成绩总不理想,因此加强化学学习方法指导是十分重要的。
一、认真抓好“预习、听讲、复习、记忆、作业”五个学习常规环节。
1.“预习”:
要想学好化学,必须先了解这门课程。课前一定要预习,在预习时要注意全面地预习一节教材,把握一节书的整体内容,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初步整体印象,初步了解将要学习课程的基本内容和思路,巩固原有的相关知识和概念。同时找到教材的重点,划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带着问题听讲,既能提高听讲效率,又使自己学习主动、有兴趣。
上课前一天,一定要抽出时间自觉地预习老师第二天要讲的内容。学会先预习,后听课这种良好的学习方法。预习的好处很多:①它能强化听课的针对性,有利于发现问题,抓住重点和难点,提高听课效率;②它可以提高记听课笔记的水平,知道该记什么,不该记什么,哪些详记,哪些略记;③它可以节省课后复习和做作业的时间。通过预习时的独立思考和听课时留下的深刻印象,从而缩短课后复习和做作业的时间;④它可以培养自学能力。预习的过程就是自觉或独立思考的过程,长期坚持下去,一定会使自学能力得到提高。
预习的方法是:①通读课文。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与重点,要把自己看不懂的问题记下来或用铅笔在书上作一些记号,用以提醒自己上课时要集中精力和注意力,有意识、有目的地听老师讲自己不懂的问题,详细对比跟自己的想法有什么不同,这样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②扫清障碍。在读课文后了解了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联系已学过的与之有关的基础知识,如果有遗忘的就要及时复习加以弥补,这样才能使新旧知识衔接,以旧带新,温故知新;③确定重点、难点和疑点。在通读课文和扫清有关障碍后,在对新知识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思考课文后的习题,试着解答,在此过程中找出新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如果有潜力,还可以做点预习笔记。
2.“听讲”:
听讲是学好化学的关键,非常重要。初三是化学系统学习的开始,只看书而不注意听讲、观察实验和思考,有的知识很难理解。初中化学内容比较多,知识比较零散,老师在讲课时,着重围绕重点内容进行讲授。因此大家要仔细听课,认真做笔记,这不仅有利于进行课后复习,掌握重点,而且还可以有效地预防上课时“走神”。不过,在记笔记时,必须讲究方法,要在听清楚老师所讲内容的基础上,记重点、难点、疑点和课本上没有的内容。听讲时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⑴集中注意力
课堂上能不能高度集中注意力,聚精会神听讲,排除一切干扰和杂念去专心听讲是决定学习效率高低的关键。有的学习活动可以服从个人的意志和愿望进行控制,但听老师讲解这种学习活动就不同,它不可能由自己进行有效控制,因为这种学习活动不仅涉及到自己,还涉及到老师和其它同学。因此,在做好预习的基础上,首先要集中注意力要听好课。
⑵要勤于思考
各位同学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解学习内容,虽然听觉通道的畅通十分重要,但仅仅把学习的主要着眼点放在“听”的方面是不够的。如果仅仅是“听”,充其量是听懂,听懂不一定是掌握,不一定会灵活运用。因此各位同学在课堂上进行听课的时候,不仅要带注意“听”,而且要勤于思考,学会思考,使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力争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和理解所学知识。只有积极思考,才能使自己真正获得知识,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⑶注意教师所用的方法与思路
太多的人总是抱怨学不进去,记不住,思维转得慢,大脑不好使,吸取知识的能力太差,学习效率太低。在听讲过程中,各位同学不仅要记住教师给出的结论,更应该注意教师得出这个结论所用的思路和方法,这样的听课就能够不断改善自己的学习方法,拓宽自己的思路。那种只知道记答案、得数,只重“结果”而轻“过程”,忽视学习思维方法的听讲是难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
⑷积极地回答和提出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各位同学的学习兴趣、调动各位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和了解各位同学的学习情况,通常会向各位同学提出各种问题,有时也会鼓励各位同学自己提出相关的问题,对此,各位同学要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积极参加讨论和回答问题。同时,各位同学也要敢于提出问题并积极寻求答案,因为“有疑才有思,有思才有悟,有悟才能进。”
⑸养成“先听后记”的习惯
听课的过程中,作一些笔记是必要的,但“听”和“记”毕竟是两回事。要学会巧妙完整地记笔记的方法,课上一定要养成“先听后记”的习惯,将听到的内容加以思考整理,提纲挈领地记录本节的重点、难点,和课本上没有的内容,课后应全面系统地整理笔记,将易错、易混或对自己有启发的地方以及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感受作整理记录。这个过程是提高每个同学的化学悟性也是将知识消化、理解变为自己知识的过程
3.“复习”:
复习是知识的巩固阶段,它是使各位同学温故知新,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进一步落实课本知识为自己知识的过程。通常分为常规复习、单元复习和总复习。常规复习指各位同学每天放学后对当天所学知识的复习,常规复习每天所花时间不多,但十分重要,贵在持之以恒。单元复习是指各位同学每学一个单元后将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复习,要注意知识的拾漏补缺,重在知识系统性、条理性。总复习指期中、期未或一学年的复习,复习量较大,要重视知识的整体归纳、总结,将知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灵活和综合地运用。复习是一次再学习的过程,是对所学知识进行再加工和提高的过程。复习时要思考知识掌握的程度,要多思考几个为什么,要做到理解透彻,熟练运用。
在学习一个单元、一个章节后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使知识系统化。例如,在学习《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部分后,可整理一下常见的物理变化有哪些,常见的化学变化有哪些,物理性质包括哪些,化学性质有哪些(局限于课文中)。在学习化学式前可把前面学习过的化学符号整理一下,以利于学习化学式的书写。在学习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后,可整理一下,原子有那些微粒构成,各有什么特性。我们在学习时要把这些分散杂乱的知识进行分类归纳,找出其中内在的联系和规律,形成知识网络。要会根据自己的思考、理解,进行概括和总结。同时要通过知识的反复运用,在头脑中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4.“记忆”:
化学学科中有不少需要记忆的概念、符号、数据、化学方程式等。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人的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识记过的事物第一天后的遗忘率达55、8%,保留率为44、2%,第二天以后的遗忘率为66、3%,保留率为33、7%,一个月后的保留率为21、9%。自此以后就基本上不再遗忘了。因此,及时复习和记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记忆时注意把一些枯燥无味难于记忆的化学知识尽可能趣味化记忆。如金属活动顺序为:“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可谐音为:“家盖那美丽,新铁吸铅(轻),统共一百斤。”记忆。氢气或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操作可会意记作:“气体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记忆。过滤操作中的注意点在理解后可浓缩为:“一贴、二低、三靠”记忆。
“化学易学,易懂,易忘”,很多初学化学的同学都有此体会。复习可采用课后复习、周后复习、单元复习、章节复习、综合复习等。复习的方法有复述、默写、做联系等。只有通过多次复习才能牢固地掌握知识。现行初中化学课本中有多个基本概念和原理,要求掌握的元素符号二十多个,还有许多的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以及其他一些知识。这些内容都需要大家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它们多为学习化学的基础,若不能熟记,便会感到在“化学王国里”行走困难。
初中化学知识点多,涉及面广,易学难记,如元素符号、化合价、化学式、金
属活动性顺序表等。同学们普遍反映化学课“学得会,记不住”。针对这种状况,我们可以在学习中改进记忆方法,加强记忆方面的训练,提高记忆效果。学习化学是需要适当的记忆的,元素符号是需要记忆的,但不等于死记硬背,需要记忆的元素符号有20多个,可以分散记忆,先记几个常见的如:氢H,氧O,碳C,氯Cl,钠Na,镁Mg,铝Al,氦He,氖Ne,硫S,其余的以后学到了再背。化合价是正确书写化学式的基础,必须掌握。开始学习化合价时对最常用的元素化合价可以用“卡通人”的形式或顺口溜的形式背,如:一价钾、钠、氢和银,二价钙、镁、铜、钡、锌,铁,铝三价氯负一,氧、硫负二要记清。但是,光是死背是不行的,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应用,在用中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才能记得更牢、才能灵活运用。书写化学式时,应该依据化合价,以及数学规律来书写。在学习“水的电解”实验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对于这个实验现象同学们总是混淆,我们就用谐音“父亲”来记忆“负氢”。在学习“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时,我们用“氢气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来记忆实验的操作顺序。此外还可用图表记忆、对比记忆、数字记忆、规律记忆、浓缩记忆、联想记忆等方法,把枯燥的化学知识趣味化,这样就能记得清,记得牢。5.“作业”:
作业是各位同学巩固和消化所学知识即学懂会用的体现,通过做题能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深化、活化知识;能学习解题方法,发展思维,将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做题的过程是各位同学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再提高的过程,对各位同学而言,做题后不要满足于解法、答案是否正确,关键在于要理顺所做解题目题的思路、逻辑关系和类型,把握相关知识之间的内在规律,掌握了规律就能驾驭知识,迁移知识。做题还要善于积累,积累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成功经验,二是失败教训。如果把平时练习和考试中做错的题目积累成错题集,每隔一段时间把这些题再重新做一遍看看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把已经掌握的题做上标记进行淘汰,使不会的题逐渐减少,直到减少到零,既有针对性,又节省时间,可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对于解题方法,可以想这道题用了哪些概念和原理,解题的基本方法是什么,不这样解行不行,哪种方法最简捷,这便是“一题多解”。可以想能否通过改变物质、数据、操作顺序或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来重新解答,这便是“一题多变”。还可以回忆一下这道题解题方法与过去做过的题有无相同、相似之处,这便是“多题一解”。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学习方法。
初中化学学科的特之一是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较多而且杂乱,对这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是否准确,掌握是否熟练对学好初中化学课程关系极大。因
为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是形成正确实验技能,计算技能的依据,是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基础。初三各位同学中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学习不重视,不愿意花时间去理解和记忆,这部分内容也是考试中容易失分的地方。
1.通过观察实验来帮助理解概念
化学基本概念是从大量的化学事实中总结概括出来的,如通过观察水的电解和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可以形成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的概念,还可以加深理解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通过观察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可以形成电离的概念。所以脱离化学事实只是单纯的背诵概念不可能有深刻的理解,更谈不上能熟练掌握了。
2.找出相关概念的区别和联系进行对比学习
化学概念之间即有本质的区别又有联系,学习时应将相关概念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和内存联系。如将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单质和化合物、分子与原子、酸碱盐的概念分别进行对比学习,就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理解概念的组成,注意概念中的关键字、词
学习中要弄清每个概念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如何,其中关键部分是什么。如氧化物的概念,包括三部分,一为化合物,二为两种元素组成,三为其中一种为氧元素三者缺一不可,其关键部分是第二、第三部分。再如溶解度的概念包括四部分,一为一定温度,二为100克溶剂,三为达到饱和状态,四为溶解的质量。四部分缺一不可,真正懂了,在判断和溶解度的有关计算题就不会出现错误了。同时,要注意理解概念中关键的字和词。如单质的概念为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关键词是纯净物,如果将纯净物而改为物质,你还判断为单质就是错误的。因为物质包括纯净物和混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就是单质,也可为混合物,如红磷与白磷、石墨和金刚石,它们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但却是不同单质。
总之学习化学的方法还有很多种,学习中要注意不停地总结和完善。如果我们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掌握了学习化学的主动权,体验到学习成功带来的乐趣。变被动的“要我学”为积极主动的“我要学”,以轻松愉快的心情顺利完成初中化学的学习。
第二篇:教育博客
亚洲教育网:
教育博客
听过新浪博客、网易博客,那亚洲教育网教育博客你听过吗?这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名词了。几年前亚洲教育网就为广大中小学校的老师、学生及家长构建了专注于教育交流的新方式——教育博客。
刚刚为人父母,怎样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慢慢长大,变得叛逆、莽撞,却不知如何引导。每天和一群孩子斗智斗勇,晚上回去还有准备第二天的课程,可学生成绩不好有时却得不到家长的理解。父母永远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身上,往往不知道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亚洲教育网教育博客让所有家长一起面对教子难题,共同分享教子经验;让所有老师分享育人心得,实现家校有效沟通;让所有的学生表达独立想法,拉进亲子距离。
亚洲教育网教育博客实现了互联网、广电网、电信网的三网融合,大家通过电脑、电视、手机三种不同的终端都能进行互动。学生可以通过写博客来记录自己的学习想法、心得,记录生活,在自己的每一天上留下思考的划痕;教师可以发表自己的教育观点、整理思路,固化知识,获得更多更好的想法;分享,将自己的有些想法、经验与人分享;交流提高,通过交流产生更多的思维火花,相互提高;交友,互相鼓励,一路同行。
亚洲教育网教育博客构建了全新的教育博客新形势,推动了我国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
教育博客:
第三篇:成长博客
成长博客
----2010年10月27日
大家好,这里是陕服之声校园广播FM86.0。这里是每周三的成长《博客节目》,我是你们的主播车车。
成长的困惑,成长的快乐,成长博客,与你一起成长。
一·最近关注的事
近日我省气温下降幅度较大,除了商洛、安康之外,其余地方均出现了降水,其中榆林地区的靖边和定边还出现了雨夹雪天气,这是我省今秋以来首场降雪。
那么天气转凉了,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增减衣物哦!······
近日比较关注,湖南卫视自制剧《我和春天有个约会》在上海拍摄时发生爆炸意外这件事,主演Selina和俞灏明(微博)惨遭烧伤后的第三天。华研国际唱片公司临时召开了一个5分钟的发布会。Selina的父亲简短发言:“女儿的将来还很漫长,相信有家人的真爱和陪伴,有朋友们的关怀和照顾,萱萱(Selina本名任家萱)一定能顺利地康复。”而华研老总Linda则透露,Selina的病情趋于稳定,“已经能进少量的水了”。据称,发布会进行期间,Selina在二十多名保镖的护送下离开上海瑞金医院前往机场,准备回台湾继续接受治疗。
【现场还原】
当天拍的这场戏是Selina与俞灏明从正在爆炸的厂房
中急速跑出。据现场目击者回忆,Selina在拍摄前非常紧张,一直在问:“爆炸是不是安全的?”俞灏明就在旁边安慰她,让她不要太担心。当二人准备就位时,Selina还特别冲着爆破师问了一句:“很安全的吧?”爆破师对她表示“很安全”,她就向爆破师鞠了一躬说:“一定要安全啊!”不料很快发生了意外。
事发时:提前引爆两人被炸飞
据剧组工作人员介绍,原本应该在Selina与俞灏明奔出屋外时再实施引爆。谁知道实拍时,两人刚走到门口,身处室外的烟火师就失误提前引爆了安插在门口附近的3个炸点。俞灏明表哥也透露:“有个小助理跟着俞灏明,他看着那股气浪把他们(俞灏明和Selina)炸得往后一仰,飞出去很远。小助理都吓傻了。”
事发后:Selina哭喊 俞灏明呆滞
事发后,据现场目击的粉丝忆述:“当时Selina爬起来,一脸漆黑,旗袍下摆都烧没了,一直哭着说‘好烫好烫’,旁边有人给她浇水。”“灏明一直趴在垫子上,背上衣服烧的支离破碎的,头发变成一团黑漆漆的,两眼有点呆滞地说:‘好烫„„水„„’随后,有工作人员跑过来拿着桶装水往他身上倒。”该粉丝表示,哭喊着的Selina很快被车接走送去医院,倒是送俞灏明去医院的车等了好一会儿才到。
【相关链接】
内地剧组频发爆破意外
吴尊
吴尊参演动作片《锦衣卫》时,被一场爆破射击戏弄伤眼睛。
王挺
演员王挺在拍摄战争题材电视剧《高粱红了》时,剧组发生意外爆炸,导致王挺直接面向炸点的脸部和胳膊大面积烧伤,之后被送往医院进行治疗。王挺的伤势被医院鉴定为:双臂为深二度烧伤;面部为二度烧伤。
谢君豪
谢君豪拍摄《杨贵妃秘史》时因剧组不专业,导致脸部烧伤。
“团长”烟火师
2008年4月,《我的团长我的团》在云南拍戏时发生意外爆炸,烟火师一死二伤。
[反思]
剧组事故频频发生,有资深制片人表示:“拍摄爆破戏必须试戏,要标注炸点,演员奔跑要有标识,拍摄前要精确走位等。剧组必须有基本的应急预案,配备相关的医疗工作人员,准备灭火器应对起火事故等。”但为了“控
制成本”,很多剧组抱着撞大运的心态,把这些措施都给省了。
也有业内人士指出,中国影视业保障体系远不及外国,“国外不管是主演还是群众演员,只要一进组,就会有非常详细完善的保险合同,一旦演员出事,就会有合同来规范监督剧组进行赔偿处理。但在国内,主要演员尚难有充分的保障,更别提群众演员、替身演员了”。
这样的伤害我们应降到最小几率,应建立健全的演员保障体系。天灾人祸我们有是避免不了,但我们一定要好好爱惜自己,明星尚且如此,我们更要以此为戒。········
二·感悟
朋友拿了一份报纸要我作个实验,我同意了。
问题一:如果你知道一个女人怀孕了,她已经生了8个小孩子了,其中有3个耳朵聋,2个眼睛瞎,一个智能不足,而这个女人自己又有梅毒,请问,你会建议她堕胎吗?
我刚要回答,朋友制止了我,又问我第二个问题。
问题二:现在要选举一名领袖,而你这一票很关键,下面是关于3个候选人的的一些事实:
候选人A:跟一些不诚实的政客有往来,而且会星象占卜学。他有婚外情,是一个老烟枪,每天喝8到10杯的马丁尼。
候选人B:他过去有过2次被解雇的记录,睡觉睡到中午才起来,大学时吸鸦片,而且每天傍晚会喝一大夸特威士忌。
候选人C:他是一位受勋的战争英雄,素食主义者,不抽烟,只偶尔喝一点啤酒。从没有发生婚外情。
请问你会在这些候选人中选择谁?
我把答案写在纸上,然后朋友告诉我:
候选人A是富兰克林罗斯福,候选人B是温斯顿丘吉尔,候选人C是亚道夫希特勒。
我听了答案张大了嘴巴。朋友问我你是不是为人们选择了希特勒?那你会建议哪个妇女去堕胎吗?
我说:这个问题不用考虑,我们受优生优育教育多年了,都生那么多歪瓜劣枣了,就别在添乱了。我建议她去堕胎。
朋友告诉我:你杀了贝多芬,她是贝多芬的母亲。
我又一次张大了嘴巴。朋友说:吓一跳吧?本来以为你认为很好的答案,结果却扼杀了贝多芬,创造了希特勒?
最后的总结是:所以不要用既定的价值观来思考事物!存在即是真理,这句话应该有一定的道理。·······
下面我们再来分享一篇来自我转载的日志
明年你还爱我吗?
刘烨结婚了。
他在婚礼前,把自己关起来哭了好长时间。
曾经说着“这辈子最幸福的事,就是娶谢娜,只要她愿意嫁给我,我现在就可以娶她”的人 就这样和另外一个女人结婚了。
刘烨说,他一辈子都不会忘了谢娜。可是这样的话听着都会觉得伤感。刘烨最终也没有和谢娜在一起。
那个说着非谢娜不娶的刘烨,也结婚了,娶了一个法国女人。
那时候,大概你爱我,我爱你,就是简单爱情的全部
何炅好像说过,谢娜和刘烨没分手的时候,已经很久不见
有一天在北京机场遇见,刘烨说,宝宝,你不抱抱我吗?然后谢娜就哭的不行了。看着谢娜的自传里有一部分是说她和刘烨的。
6年的感情让她们彼此都成长了不少。
谢娜说他们在大家都不看好的时候坚强的在一起。
却在大家都对他们祝福的时候分开了。
6年!
那个说着非李大齐不嫁的周迅,也单身了。不知道是为什么。
只知道,他们5年的感情,会成为他们彼此生命中最精彩的时光。
5年 之前辛晓琪在演唱会上,再次唱响那首《领悟》时,哭的如此伤心,痛彻心扉。
辛晓琪最终也没有和爱的人在一起,想必是真的领悟了。
我们,一直都是在输给时间。
所以说,这年头,还有什么能让我们动心,让我们相信呢。
陈升曾做过件很煽情的事。
他提前一年预售了自己演唱会的门票。
仅限情侣购买。
一人的价格可以获得两个席位。
但是,一份情侣券分为男生券和女生券。
恋人双方各自保存属于自己的那张券,一年后,两张券合在一起才能奏效。
票当然卖得很快。
也许这个是恋人双方证明自己爱情的方式吧。
“我们要在一起一辈子呢。” “一年,算什么。”
这场演唱会的名字叫做
。。明年你还爱我吗?
听似很简单的疑问句,实现起来却被赤裸裸的现实击败。
到了第二年。
陈升专设的情侣席位。
果然空了好多位子。
他面对着那一个个空板凳,脸上带着怪异的歉意,唱了最后一首歌:把悲伤留给自己。去年我们曾牵手走过很多地方,在车站拥抱。
一起看电影,往彼此的嘴巴里塞零食和饮料。
一起幻想明年的这个时候,甚至是很多很多年以后,我们在干嘛,要干嘛。
可是感情的脆弱我们谁也想不到。
这一秒幸福,下一秒就可以崩溃。
恋情,崩盘起来,往往太措手不及。
再多的甜言蜜语,累积起来也敌不过分手两个字。
今天一个人。
觉得突然有些孤单。
明年,你还爱我么。
那个说着......的人,如今,也陪在另一个人的身边了。
世界上有太多的悲哀。
曾经多么骄傲的要一起幸福一辈子,到头来却剩下自己.。
不想再奢望什么了,一个人静静的躲在角落里,欣赏你们的幸福.。夜的黑暗与我做伴,躲在被窝里,真的体会到了思念的痛..痛却不能说..其实自己不是那么矫情的,其实难过不想告诉任何人的..渐渐发现,痛,就自己忍着.即使说,也无从说起..只想问、你能爱我多久....相恋多年的人们就这样形同陌路,彼此生活。或许,他们并不是不爱对方了,而是不能给对方各自要的生活。
应该相信,他们或许依然爱着对方。只是,一个不懂得怎么去爱,一个相爱却无能为力。生活就是这样,最终相守到老的人,也许并不是那个曾经许下山盟海誓,承诺白头偕老,暗自发誓这辈子只爱她一个的人。终究,终究时间会带走一切。到底是什么让我们松开了彼此的手?
到底是什么让我们放弃了自己,放弃了对方? 会一直说真的没什么,然后又对着别人的故事沉默。
表面终究会归于平静,只是内心的波涛汹涌却不为人知。
只有自己才知道,谁是自己真正爱的那个人,谁又是伤了自己的那个人。所以最后的最后,当我们都有了彼此的归属,你只能是我记忆中模糊地剪影而已。
一个女人突然决绝的跟相爱五年的男友分了手,闪电般嫁了他人。
她说她要结婚,她实在等不起了,而他虽然爱她,却根本没有一点这方面的意思。
过了几年,男人也结婚了。
那个新娘其实未必比她出色多少,或者这一次他的爱有多么深,只不过她出现的时机实在太好了,刚刚好在他萌生倦意想安定下来的时候。
于是,不需要什么更好的理由了,她来得正是时候,那么,就是她了。其实我们寻寻觅觅了那么久,遍尝每一次爱情的甜蜜与艰辛,而最后选择的爱人,不过就是在我们心意动时,经过身边的那一个。
什么青梅竹马,什么心有灵犀,什么一见钟情,都不过是些锦上添花的借口,时间才是冥冥中一切的主宰。
回首往事的时候,想起那些如流星般划过生命的爱情,我们常常会把彼此的错过归咎为缘分。
其实说到底,缘分是那么虚幻抽象的一个概念,真正影响我们的,往往就是那一时三刻相遇与相爱的时机。
男女之间的交往,充满了犹疑忐忑的不确定与欲言又止的矜持,一个小小的变数,就可以完全改变选择的方向。
如果你出现的早一点,也许她就不会和另一个人十指紧扣;
又或者相遇的再晚一点,晚到两个人在各自的爱情经
历中
慢慢学会了包容和体谅,善待和妥协,在你最美丽的时候,你遇见了谁?
在你深爱一个人的时候,她又陪在谁身边?
在你心灵最脆弱的时候,又是谁在与她同行
爱情到底给了你多少时间,去相遇和分离,去选择和后悔?
重温《大话西游》,看到紫霞深爱至尊宝的时候,他心心念念的寻找他的白晶晶,而当他终于看到了她留在心里的那一滴泪,却已经失去了选择的权利。
每一次看到他潜入另一个人的身体,去偿还前世欠她的一句承诺,再看他在夕阳下孤独的走远,总是情不自禁的想要落泪。
不是不心动,不是不后悔,但已经没有时间,再去相拥。
如果爱一个人而无法在一起,相爱却无法在适当的时间相遇,如果你爱了,却爱不对时间,除了珍藏那一滴心底的泪,无言的走远,你又能有什么选择?
时间的荒野,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于千万人之中,去邂逅自己的爱人,那是太难得的缘分,更多的时候,我们只是在彼此不断的错过,错过了杨花飘飞的春,又错过了枫叶瑟索的秋,直到漫天白雪,年华不再,在一次次的心酸感叹之后,才能终于了解。
即使真挚,即使亲密,即使两个人都已是心有戚戚,我们的爱,依然需要时间来成全和考验。
这世界有着太多这样那样的限制与隐秘的禁忌,又有太多难以预测的变故和身不由己的离离合合,一个转身,也许就已经一辈子错过。
多年以后,才会参透所有的争取和努力,都抵不过命运开的一个玩笑。
上帝在云端只眨了一眨眼,所有的结局,就都已经完全改变.......感触:
听说你结婚了,听说你有孩子了,听说你们过的很开心 多好的事情,我为你开心,自己却有点后悔。多少年没见了,我却还是会记得你,多少年过去了,你却依然在我的心里。
我们为自己设了个圈,自己绕阿绕的,总也出不了这个圈。
那么,明年,你还爱我么。······
好了今天的节目到这里就要和大家说再见了,听听别人的成长故事,收获自己的成长感言。成长博客,与你一起成长。
第四篇: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指导 - 成长博客博客教育博客教师博客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指导
一:说明文基本知识:
1、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介绍事物、解释事理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它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成因、结构、关系等,还解释事物的变化规律,目的在给人以知识。
根据说明对象的不同,说明文可以分为两类: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事理说明文中根据说明内容的不同又可以分为:科技类说明文是向读者介绍自然科学知识的说明文。(阅读这类文章以学习知识和获取信息为目的。)社科类说明文是指介绍社会科学知识的说明文。
根据表达方式和写作目的,说明文可以分为:实用性说明文(如各种说明书)阐述性科技说明文(以介绍科学技术知识为主要内容)文艺性说明文(科技小品文)
说明文的特点是:
1、说明性。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其他的表达方式,如描写、议论,也是为了把事物说明的更明确、更生动、更形象。
2、知识性
3、科学性
4、通俗性 2:说明顺序
说明文中的说明对象和内容直接制约着说明顺序。
一般说来,凡是说明事物形状和构造的,常按空间顺序进行说明,如《故宫博物院》。间顺序包括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由左到右等,或者相反。
凡是说明事物的发展制作或演变过程的,常按时间顺序进行说明,时间顺序包括从古到今、程序顺序等
凡是说明事理的内部联系以及认识事物规律的,常按逻辑顺序进行说明,逻辑顺序包括从现象到本质,从概括到具体,从整体到部分,从主到次,由因及果等。3.说明方法
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必须选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下定义、打比方、作比较、作诠释、画图表、摹状貌等。
举例子:就是在同类事物、现象中,举出有代表性的具体实例来说明这类事物或现象的说明方法。
分类别:就是按一定标准,把要说明的事物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类说明的说明方法。
列数据:就是通过列举数字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
下定义:就是运用简洁、准确、周密的语言,揭示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本质属性的说明方法。
打比方:就是借用他物来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也叫比喻的说明方法。它能把复杂、抽象的事物说明得深入浅出,具体生动。
作比较:就是在同别的事物的比较中,显示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的说明方法。
作诠释:就是采用通俗的介绍或解说事理特点的说明方法。
画图表:就是借用画图列表来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具体形象,易于理解。
摹状貌: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具体描绘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
引用:引用古代诗词、名人名言、警句、谚语、俗语等来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
二:阅读说明文应该抓住以下方面。
(一).理解说明内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理解文章内容是指明确说明的对象和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所谓特征,就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阅读说明文,抓住了说明对象的特征,便掌握了文章的中心。在整体阅读,理解说明内容的基础上,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1)局部分析,综合概括。在整体感知全文的基础上,分析文章组材和选材,段落层次的意义和联系,从而综合归纳出说明事物的特征,如(中国石拱桥)一文列举了中国石拱桥中两个有代表性的例子——赵州桥和卢沟桥。我们在分析这两个例子时,不难发现这两座桥虽有不同之处,但却都
具有“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的共同特点,因此可以综合概括出中国石拱桥的特征。(2)抓住关键语句。许多说明文在说明事物时,会明确交待对象的特征,以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因此,我们要学会抓住这些关键性语句,从而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例如(苏州园林)一文,一开始就明确交待了苏州园林的特征——“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抓住了这个关键语句,就把握了说明对象的特征了。
(二)理解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对说明顺序的理解。说明文中的说明对象和内容直接制约着说明顺序。说明文合理地安排顺序是为了把事物的特点说清楚,把事理说明白,因此一篇文章(或一段文章)采用什么样的说明顺序是由说明的内容决定的。
一般说来,凡是说明事物形状和构造的,常按空间顺序进行说明;凡是说明事物的发展制作或演变过程的,常按时间顺序进行说明;凡是说明事理的内部联系以及认识事物规律的,常按逻辑顺序进行说明。
(三).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语言的准确性。任何文章都要求准确,说明文,更要求语言的准确性。说明文所要说明的内容要求其语言的准确性,主要体现在说明的内容必须符合客观事物的实际。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还体现在对事物的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性质等方面加以限制性的词语。
分析说明文中运用得准确的词语的表达作用,首先要弄清这个词语的意思,然后看这个词语,如果是起修饰作用的,就看它修饰了哪个中心词,为什么要用这个修饰词语。
另外,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称为平实说明;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称为生动说明。
二:分类说明
社科类说明文的阅读
一、中考目标要求
1.准确地抓住全文的中心句(段)2.准确地看出全文的结构特点 3.准确地抓住文段的中心句、关键句 4.熟练地给不同结构的段落划分层次 5.快速地判断说明方法
6.简洁地对词语的限制、修饰作用进行评析 7。对文段内容、对事物的特点进行准确概括 8。根据文章内容对某个知识点进行诠释
9。驯熟准确筛选信息、快书归纳信息、准确概括信息
二:答题说明
筛选信息方法提示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实际上要求初三学生具备三个方面的能力:筛除与题目要求无关信息的能力、归纳与题目要求相关信息的能力和根据题目要求全面、准确概括相关信息的能力。
相关题型包括概括说明对象特征的不同方面,概括全文说明内容、概括某段或某几段的说明内容等。如“请概括这段的内容”、“请概括这篇文章的内容”、“请说说这一段从哪些方面说明丁了事物的某特征”之类的题时,概括信息的关键是迅速、全面、准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找到与题目要求有直接关系及间接关系的答案段;
2、确定与题目要求相关的答题标志,这种标志可能是直接出现在题目要求中的词、句等,也可能是表达意义与题目要求相近的词、句等;
3、归纳与题目要求相关信息时,可直接分析析相关答案段的关键句子,可将一个相对复杂的关键句子 缩为包含主语、谓语和宾语的相对简单的句子,缩句时要注意不要丢掉原句中任何—个主要的、重要的信息。
概括与题目要求相关的信息时要切记全面、准确。“全面”是指不丢掉你归纳出的相关信息的任何一个方面,“准确”是指你的概括应与题目要求切合,不能是题目问A,你答B,也不能只答A,而要答A,完完全全的A、科技类说明文的阅读
一、中考目标要求
1理解文中重点词浯的含义 2.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的句子 3.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 4.归纳内容要点
5.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 6.辨析说明方法及说明顺序
二、知识点透析
科技类说明文是向读者介绍自然科学知识的说明文。阅读这类文章以学习知识和获取信息为目的。
中考对这类文章的阅读的考查,侧重于理解、分析和 归纳。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主要着眼于对文中词含义的理解,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理解指代性词语(短语)在文中指代的具体对象或内容;一是理解词语在文中的特定含义,重点是对概念内涵的理解,一般要求用文中语句回答。
2.所谓“重要的句子”,是指那些对理解文意起着重要作用的句子,一般说来有以下几种情况:①中心句;②过渡句③结构复杂的长句子;④用了某种修辞方法,意思比较含蓄的句子。
3:“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是这类文章考查的最重要的一个方面。通过阅读,从文中提取所需要的知识,信息、情报等。主要考查分析概括、综合能力。
4.认真阅读文字材料,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句或提示语,从写作的角度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进而提炼出作者的观点态度。
5.“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重点是推断和想像材料中没有直接给出现成结论的内容,要求考生在充分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导,得出合理的结论。这一考点主要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和新思维。
三、跑题纠编(科技说明文)解答科技说明文,可以用三遍阅读法来完成:
第一遍:从头到尾仔细阅读,争取完全读懂,在读的过程中,如果有个别语句不能够读懂,一般往下看到一个语义陈述完,就应该停止,回到不懂的地方,结合此处的前后语句,读懂后继续读下去,这样反复,读到最后。读完这一遍,要基本理解文章的内容。也许有同学认为这样阅读会浪费,其实是为后面作题节省了时间。如果第一遍不读懂,在作题的过程中,你会花更多的时间。
第二遍:阅读题干和选项,要一字一句数着读。找出考查的信息和设置题目的角度。然后结合题干提供的信息,有重点地阅读全文,划出与选项有关的信息。思维要积极灵活,高度集中,采用逐句快读的方法,迅速地抓住文中提供的重要信息,把握整体文意。
同时动笔划出关键词、句,以备解题之需。关键词主要包括文章重点阐述的名词术语,对说明新知识、新发现、新理论等形成、发展过程及作用有重要意义的修饰语、限制语以及有指代意义的词等。如“目前”、“将会”、“已经”、“最„„”、“除„„之外”、“大概”、“也许”、“可能”、“其”、“这”、“与此相反”、“如此”以及那些表示事物之间发展逻辑关系的关联词语。而关键句则主要包括表明文章或文段主要意思的中心句、要点句,表明结构层次关系的联结句以及使用双重否定、疑问语气的句子。经验告诉我们,这些关键词、句往往是阅读解题的突破口,也是命题者常常关注、爱做“手脚”的地方,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第三遍:把选项和选项有关的信息结合起来,仔细比较,每个题目中设置的干扰项,都是可以从原文中找出依据排除的。在确定选择一个选项过程,就是排除其他三个选项的过程,一定要找出排除的依据,才能做到做题准确。
一、复习方法点拨与答题规律技巧指南
1、L理解词语:首先要理解词语的基本意义,进而结合上下文认真思考,准确把握具体语境中的概括义、引申义等临时意义。这样从整体上去把握,就能真正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具体含义。2.理解句子:要正确理解句子,首先要理清句子的结构,进而明确句子的整体含义。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进一步搞清句子在文中的实际意义,只要仔细分析,就能答出。
3.筛选、提取信息:有的信息可以直接摘取;有 的可用对比、比较的方法,把有效信息加以概括,提取 所需信息。筛选信息,要抓关键词,关键句。
4.归纳、概括要点:这是属于文章思想内容方面 的考查,必须审慎地思考,认真地辨析,注意文章的隐含信息或作者的评价,全面把握,避免遗漏。
5。推断想像:首先要准确地理解全文内容,然后找到与题干相对应的有效信息区域,认真分析信息的范围、角度等,通过联系上下文,抓关键词等方法,以原因推出结果,以已知推出未知,以现在想像未来。
由于重在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对答案的科学性可降低要求,但语言要通顺明白,言之成理,能自圆其说,二、2006年中考试题预测与展望
中考对科技类说明文的考查将加大分量,并适当提高难度,大约占全卷满分的10%左右。题型以简答题为主。
记叙文
主旨
记叙文,对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你对记叙文足够了解吗?你可以顺利地完成一篇记叙文阅读的所有问题吗?要读好一篇记叙文,了解文中想要传达的意思并不是那么容易的,有时看罢文章后,我们不由地在想:文章为什么要写此人此事?原来是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目的安排了“此人此事”的出现。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目的是我们了解一篇记叙文的钥匙,也是解题时候的钥匙。因此,本文将带着同学们一起去寻找文章的主旨。
俗语有云:纲举目张,文章的中心即是“纲”.有了它,文章才有了灵魂,才有了意义。为此我们在阅读文章的同时要分析文章中所说的故事或事例后面蕴藏着什么中心思想,去发现捕捉“中心”,一般来说,记叙文通常可以分为几种呢?
(一)记叙文的分类
通常来说,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文章都是记叙文。我们要分别来叙述一下作者写这类文章的目的。
写人的文章:作者通常是为了赞扬这个人的品质(《我的老师》赞扬了“我”的老师对待学生的真诚);或者为了抒发对这个人物的感情(《我的老师》也表达了“我”对老师的怀念之情。)。
记事的文章:揭示某种道理(《丑石》揭示凡事不能只看外表,而应该看到本质的道理);或者抒发某种感情(《背影》抒发了作者对于父亲的感激和深切的爱);赞扬人物品质(《一件珍贵的衬衫》赞扬了周总理关心普通百姓,严格律己的精神)
写景:写景的目的通常都是歌颂大好河山之类的,或者表现作者对于某种景色的怀念,或者对于某个地方的怀念。
状物:状物常常只是单纯的描物,如果有提升高度的话,目的通常是托物言志。
以上,我们明白了常见记叙文的类型和常见记叙文作者写作的可能目的。以下,我们要明白怎样在记叙文中推断什么是全文的中心。
(二)如何判断记叙文的中心
「关键词」开头、感情字眼、过度句、点题的结尾我们知道一个文章的好坏在于它的中心思想,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主旨。它是整篇文章的灵魂,记叙文的主旨通常可以从哪些的地方推断出来呢?
1.开头:对写的人来说,有一个好的开头,下面的文章写起来就会感到顺手。因此,很多作者所写的记叙文都很重视文章的开头。在很多的文章中,开头都有着开门见山,点明主旨的作用。应注意揣摩开头是否有包含记叙文主旨的句子。
2.过渡句:文章中的过渡句常常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会有感情的升华,主旨或能突出主旨的字眼常常会在此出现,同学们应多注意观察。
3.点题的结尾:结尾虽然不是文章的主要部分,但它与全篇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一篇文章的结尾常常直接点出文章主题,有时是深化主题,给读者以启迪和鼓舞。所以这应该引起重视。
4.必须注意文章中的点晴之笔。画龙要点睛,睛明则龙神。写人记事的文章往往会有恰切的点睛之笔,即叙议结合的“议”.只是有的文章点得清晰,有的文章点得含蓄。不论是明晰还是含蓄,点睛之笔就是文章的“内核”所在,我们应该注意,每当出现议论性的句子,就用心琢磨是否是文章主旨。
(三)如何在写人记事的文章中提取主旨
并不是所有文章的主旨都是彰显的,有的隐含在文段当中,怎样把那些隐藏着的内核找出来,需要我们动脑思考,下面我们将告诉大家写人记事的文章,当我们面临概括主旨的问题时,怎样去有效提取信息。
要学会分析归纳记叙文的中心,应该首先弄清记叙文的类别和特点,然后根据特点去分析归纳。
(1)。以写作对象为标准,可以把记叙文分成记人、叙事、写景和状物这四类;(2)。写人的记叙文总是要以人物的活动为描述的重心,总是要千方百计的刻画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等特征。我们要把握某篇文章的主旨,就要注意文章对人物形象的具体描写之处,从中分析归纳出文章的主旨。请看下面几段人物描写:“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头戴一顶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的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 “骗子的行当”,鲁迅先生说,“总得干得像个骗子呀。其实他们何尝不知道是骆驼,不过自己吃了《神异经》里说的'讹兽'的肉,从此非说谎不可,这回又加上了神经衰弱,自然就满嘴昏话了。” “鲁迅先生站起身,在屋子里踱了几步,转身扶住椅背,立定了。”上面三段人物描写分别是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我们要了解人物的基本情况,要把握人物的思想特征,要分析归纳文段乃至全篇的主旨,非得抓住这些人物描写之处不可。否则,你何以了解到“年轻人”特殊的生活身分及他的生活空间的特征;又何以知道鲁迅先生这是在无情地揭露讽刺国民党反动派的文化专制统治,并从中看到了鲁迅先生非凡的洞察力和坚定的斗争精神呢?在阅读学习记人的记叙文时,一定要认真体会揣摩文中的人物描写,因为这其中蕴含着文章要表达的主旨。
(3)。叙事的记叙文一定注重事件过程的具体描述。叙事的文章意图都是要借助事件本身表达文章主题。分析、归纳这类文章的中心,就要去思考文章写了什么事?其中详写了哪些事?在叙事过程中,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古人讲文章要“缘事而发”,每篇文章的“事”中不正包容着作者要表达的中心吗?在阅读叙事的文章时,一定注意从“人”出发,从“事”入手去分析归纳文章或文章的某一部分的中心要点。
本文我们告诉同学们记叙文的分类和根据分类来推断作者的写作目的,根据文章内容来推断文章的主旨,大家对主旨的概括和理解应该都有进一步的了解了,为了更好的掌握这些知识,将其运用在考场上,同学们还是应该多练习才能运用自如。
表达
在主旨篇和层次篇中我们分别讲述了如何把握记叙文的主旨和层次,从整体上去认识记叙文,了解主旨可以帮助我们明白文章的立意和作者写作的意图,以便我们在做题时有所依据,因为无论怎样的出题方式,都是基于对文章的理解的基础上的;了解层次,可以帮助我们弄清文章的脉络,在做题时能够迅速定位。记叙文中还经常考察的是关于词语和句子的理解,对于同学们来说,似乎充满了偶然性,但是对这样的考察,答题是有一定的模式的,你相信吗?这篇文章中,我们将给大家揭晓其规律性。
如何分析文章的表达方式什么叫做文章的表达方式,首先我们要明确这一点。文章的表达方式包括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在记叙文中主要的表达方式就是记叙,这是勿庸置疑的,其余的像描写、抒情和议论的出现,在记叙文中一般都有特殊的作用。
1.议论:表现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揭示某种道理;记叙文中恰当的穿插议论往往使文章锦上添花,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议论。就是段与段之间用上一两句议论,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妙用。
2.抒情:抒发作者的感情,突出文章的中心和主题。记叙文中的抒情有直接抒情,有间接抒情。直接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寄情于人、事、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作者的感情。阅读时要注意接受感染和美的熏陶。
3.描写:记叙文中的描写可分两大类:一是人物描写,包括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等,以此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一是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作用应该具体结合文章来分析,当然我们要首先知道,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分别反映的是什么。
人物描写:1)肖像描写:可以表现一个人的生存环境,如《卖炭翁》中的“两鬓苍苍十指黑”,可以看出卖炭翁生活艰难,比如说,一个人“衣衫褴褛,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无情的皱纹。”可以看出这个人的生活比较操劳、艰辛;一个人 “脑满肠肥,大腹便便”可以看得出这个人养尊处优,生活腐败;一个人“纯净的眼神”可以看得出这个人心地纯净、无邪等。
2)语言描写: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心理、性格、身份地位、教育程度等。一个满嘴粗话和一个满嘴“之乎者也”的人必然是受到的教育程度不同,身份地位不同,前者可能是一个对生活满腹牢骚,事事不顺利的人;后者可能是一个知识分子,略有些迂腐。我们知道一个知识分子、一个暴发户、一个屠夫、一个老师、一个学生,他们说话都是不同的味道和腔调。语言描写也可能表现出一个人的心理,比如说,一个人讲话结结巴巴,说明他或者紧张,或者心虚,或者害怕等等;最后,语言描写也可以表现出人物的性格,说话大大咧咧口无遮拦的人,一般都开朗外向;说话总是要仔细斟酌的人,必然是谨慎小心的。由此类推,因此,语言是我们了解一个人的要道。
3)动作描写: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心理、修养等。心理学上说人的心理活动常常会通过一些动作来表现出来,比如说紧张的时候会绞手指,撒谎的时候常常眼神游离等等,从一些细微的细节,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当时的心里状态,在《变色龙》里,奥楚蔑洛夫斯基就用脱衣服和穿衣服来掩饰自己出尔反尔的尴尬。为什么说动作描写反映个人修养呢?道理很简单,吃饭乱扒的人和吃饭的时候总是慢条斯理,有章有法的人,个人修养必然不同,叼着烟,翘着二郎腿的和那些危襟正坐的人必然不同。
4)神态描写: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心理活动;“他的脸噌地红了”、“芳芳的眼帘垂得低低的,一颗斗大的泪珠滑落„„”这样的句子都属于神态描写,神态的变化可以反观到主人公当时的心理,比如“脸红”这一变化可以反观到“他”当时害羞的心理状态;“眼帘垂得低低的”可以看出芳芳当时的悔恨和懊丧。
5)心理描写:可以看出当时人物的心理活动。这句话看似废话,其实不是,怎样说呢?我们下面看一段心理描写:“刘宁不禁陷入了沉思:到底送不送这个礼呢?送吧,实在是丢人,良心上觉得过不去;不送,孩子升学的事情到底怎么办才好?”这句话就是心理描写,答题的时候,我们应该把这个心理状态概括出来:这句话属于心理描写,反映了刘宁当时对于是否送礼的矛盾心理。因此心理描写是写出了人物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的心理。这一点一定要指称清楚。
环境描写:环境描写可以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不同的环境描写方式,对文章来说作用不同。
1)自然环境描写通常有四种作用:
一、渲染某种气氛这是最常见的一种作用;以鲁迅的《药》为例,开头对时令的描写,作者以“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夜是黑沉沉的”„„勾勒出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的突出特征:阴暗、凄清,还有几分恐怖,从而渲染了夏喻就义时沉寂而肃杀的气氛。
二、烘托人物形象
自然环境的描写,往往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作家为了表现人物丰富的心境、复杂的性格,往往要为人物设置多种不同的自然环境。如峻青的《党员登记表》,有一段文字是写黄淑英走向刑场时黎明前山野的景色和人物的感受的:“山野是一片雪白,真像个粉妆世界。大地是一片寂静。淑英深深地吸了一口清晨的新鲜空气,抬起头仰望了一下天空,天空是乌蓝乌蓝的,寥寥的几颗晨星在闪烁着将熄的光芒。啊!妈妈,天晴啦!” 此刻黄淑英正走向刑场,而她感受到黎明前的雪野是一个粉妆的世界,因为她正是为这无限美好的江山而献身,寥落的晨星表现出了她对革命胜利的坚定的信念。
三、推动情节发展
情节发展与环境描写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环境描写要以情节为依据,情节发展离不开环境描写。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作者写了“风大雪紧”,因为风大雪紧,林冲才要喝酒御寒,才会在沽酒途中见到山神庙;正因为风大雪紧,草厅才被摇撼、压倒,林冲才被迫到山神庙安身;正因为风大雪紧,林冲进了山神庙,才用巨石顶住大门,才因此偶然听到陆谦等人的谈话,林冲才奋起杀敌复仇。在这里环境描写直接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四、暗示社会环境
一般来说,自然环境的描写同时也暗喻着某种社会环境,如《党员登记表》中有一段写刑场的文字:“沉默、寂静。听得见寒风掠过雪地扬起的烟雾般的雪粒的沙沙声,听得见沟底下水在冰下流动的丁冬声,听得见不远处狗子们为争吃死尸的咆哮声,也听得见四面村落里雄鸡报晓的喔喔声„„”黎明前的黑夜,寒风的沙沙声和狗子的咆哮声象征着罪恶势力的挣扎,而冰下流水的丁冬声和雄鸡的报晓声,则预示着春天和黎明的到来。这样写法在高尔基的《海燕》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2)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是揭示时代背景,探究人物性格的时代根源;如鲁迅的《阿Q正传》和《孔乙己》等,都出现了明显的社会环境描写,从社会环境入手,我们可以分析阿Q的性格和孔乙己的性格和命运产生的根本原因,明确他们所处的时代特征。
这篇文章我们阐释了记叙文知识点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表达作用的问题,并且重点阐释了描写的作用,同学们在阅读记叙文时,请自觉地参照我们提供的信息,一定可以帮助大家解决所有的表达方式的问题。
理解
如果将一篇精彩的文章比作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那么,文中丰富多彩的词语就好比树上生机勃勃的绿叶。有了词语的“绿叶”,大树才有其蓬勃的生命;同样,只有与树枝、枝干紧紧相连,词语的绿叶才能闪烁生命的光彩。因此,所谓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也就是准确地把握词语的“叶”与文章的“枝、干”之间血脉相连的关系,从而准确地把握词语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本章我们将要告诉同学们要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的几大要点。
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要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人物形象、作者感情以及上下文等理解词语的转化义、语境义,其中最主要的是语境义,它包括词语在语境中的特殊含义、深层含义及言外之意等。
一、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一个好的写作者在遣词造句的过程中,总是紧扣中心思想来选择他认为最恰当的词语。因此,当我们剖析一个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的时候,首先要考虑这个词语与文章中心思想的关系,想想这个词语是否体现了文章的主旨(在主旨篇中,我们已经教会同学们怎样分析主旨了,请注意复习)。
「实例分析」
茅盾的《白杨礼赞》中有这样一句话:“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如何理解这里的“傲然”一词?
「完全解析」
这里的“傲然”必须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才能理解其中的深刻含义。《白杨礼赞》是借歌颂白杨树歌颂北方的抗日军民,歌颂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文章的主旨),而这里的“傲然”正是这种精神的形象体现。因此,若是仅仅回答“傲然”表现了“哨兵”挺立的姿态是远远不够的,要能够指出“傲然”一词在这里形象地表现了北方的抗日军民以及整个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抗战精神(结合主旨做答),才算是正确理解了这个词语在这里的含义。
二、联系人物形象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主要适用于写人的记叙文,写人记叙文的主旨是表现人物的,要把握住一个人物形象的问题,在这一类记叙文中,我们必须联系人物形象来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实例分析」
在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中有这样一段话:“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茵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如何理解“排”字,在这里有什么特殊作用?
「完全解析」
这个“排”字本是一个很普通的动词,意为“依次摆好”,但用在这里,却有了它特殊的含义。孔乙己是一个穷困潦倒的读书人,既不能中举,又不能放下读书人的架子,终日混迹于底层贫民中间,且还要忍受他们的嘲笑,那种读书人的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因此,当他有了一点钱,虽然只是区区九文大钱,他也要充分炫耀一番,这个“排”字,便充分表现了他这种急于炫耀的心理(从人物形象入手),可谓一字传神,让人深深感到这个孔乙己的可笑、可怜、可叹!可以这样回答:“排”的意思是“依次摆好”,孔乙己是一个穷困潦倒的读书人,常常受人嘲弄,这里“排”这个动作表现了他急于炫耀自己的心理。
三、结合作者的感情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不单要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人物形象,还要联系作者的思想感情。好的文章,总是有感而发,因情为文,作者的思想感情如血脉一般贯穿文章始终,因此,当我们分析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时,不可不考虑这个词语所浸润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记事或写人的文章常常是为了表现作者或者故事中的人物的感情的(详见《主旨篇》)
「实例分析」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中有这样一段话:“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你如何理解这段话中的“找”和“又”,这两个词寓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完全解析」
“又”和“找”本来是很普通的两个词,但用在这里,却有了深刻的含义。在与儿子分别之际,父亲的一言一行都体现出对儿子的浓浓的亲情,“我”的心中因此激起了巨大的波澜,“又”表现了“我”被父亲的背影深深感动,被父亲的背影所体现的亲情深深感动,由此对父亲产生了深深的眷恋,故而泪流难止,一流而再流。同样,“找”在这里也表现了“我”对父亲深深的眷恋,表现了“我”依依难舍的亲情。
四、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如果我们在英语阅读中遇到一个生词,我们常常总是猜测一下它大概的意思,怎样猜测的,自然是结合上下文,一个词语可以有多种概念,在不同的上下文中体现的概念也不一样,因此,当我们要理解词语的含义的时候,应该尽量地联系上下文。
「实例分析」
散文《爹娘》中有这样一段话:“家里祖祖辈辈都没有人读过书,父母巴望我这一辈出个读书人,让我六岁就上小学。那时,书费很便宜,连学费也才四元;但是要凑够这四元钱也是十分困难的。正如一首诗所描述的那样:我的学费,是从奶奶蓬乱的头发里梳出来的;是从爷爷额上的皱纹里犁出来的;是从妈妈去鸡窝里捡鸡蛋时的笑容里溢出来的;是从父亲满是老茧的大手与锄头把之间发出的吱吱声里溅出来的。我的学费就这么昂贵,昂贵到需要全家几代人付出。”在这段话中,“昂贵”是怎么意思,在这里有什么特殊的含义。
「完全解析」
“昂贵”的本义是“价格很高”,但联系上下文来看,很显然不是这个意思。从作者的描述来看,这里的“昂贵”应该是指这区区四元的学费包含了全家几代人艰辛的劳动。由此可见,在特殊的语境中,词语会产生特殊的含义,这是我们必须注意的。
在本篇中,我们针对记叙文阅读中“理解词语含义”的要求,提出了四点准确认识词语含义的基本点,我们可以发现,这四个基本点和全文的主旨密切相关,前三点实际上都是从文章的主旨,段落表现出来的主旨来理解词意,第四点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请同学们在遇到“理解词语含义”之类的题型时,务必注意这四个基本点。句子
在《理解篇》里我们讲了如何理解记叙文中的特殊的词语,对句子的理解在记叙文阅读中有着和词语理解一样的地位,甚至可以说,更高的地位。如何理解句子的意思,在文中的作用,我们可以从内容、结构和表现力三方面来说,句子在语篇中的特殊位置决定了它的特殊用法;句子的在内容上体现文章主旨;表现力可以主要从修辞入手。这一章我们将从这三个方面来分析句子在记叙文中的用法和意义。
句子的作用可以从内容、结构和表现力三个方面来分析评价。
1.从内容看:在记叙文性的文章中,从内容来分析的话,句子的作用主要是点明主旨或表达作者的主要感受;在主旨篇中我们提到过记叙文的主旨可以分为:1)表现人物的品质(写人的文章)
2)揭示某种道理(记事的文章)
3)抒发某种感情(写人或记事的文章)
4)反映某种社会现象,表现某种主题(记事的文章)
「实例分析」
问:在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第3段中的“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这句话有什么意思?
答:作者用排比的方式直抒胸臆,热情歌颂志愿军战士的高贵品质和精神。
2.从结构看:在文章不同的位置,句子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1)在文章的开头,总领全文,开门见山,点明中心;或者设置悬念为下文埋下伏笔;2)在文章的结尾,总结全文,点名题旨,水到渠成;或者与开头前后呼应,突出文章主旨。
3)在文章语段中间,承上启下,使文章层次紧凑连贯。
「实例分析」
问:在文章《驿路梨花》的最后一句,作者用陆游的诗句结束全篇:“驿路梨花处处开”这样写在结构上和内容上有什么好处?
答:从结构上看,题文相应,形象地写出雷锋精神不断传递、处处发扬、升华了主题。注意:回答这样的问题不能就句论句,要联系原文,理解文章的中心意思
3.从表现力来看:应该结合修辞手法和表达方法来分析。表达方式可以分为五类,不同的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的作用不同,在《读懂记叙文——表达篇》中,我们已经详细讲过了不同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的特殊作用,这里不再赘言。我们主要讲的是修辞,我们把常见的修辞手法和针对修辞手法的答题模式做了一个小结:(1)比喻。答题:把„„比作„„,更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
(2)拟人:把„„拟人化,赋予其生命力,使其形象鲜明,更生动地写出了事物„„(人和物的相似性)的特点。
(3)夸张:夸大或者缩小事物的本来面貌,目的在于突出事物某方面的特点,个别夸张包含着作者的情感,如:“那座山远看似乎直入云霄”,这里表现了作者对于这一奇景的惊叹之情。
(4)反复,反复包含间隔反复和直接反复,所谓间隔反复,就是在文中不断出现一个相同的句子,但是中间有间隔,在散文或者议论文中,这样的反复多半是为了强调作者的观点;无间隔反复则表现为呼吁型的,通常使语言更具有号召力和感染力。
(5)对偶:句式工整,语言凝练,表意深刻,给人深刻印象。
(6)反问:有问无答,答在问中。比陈述句语气更强烈,更能引起共鸣。
(7)设问:有问有答,一问引起读者思考,一答更能引发共鸣。
(8)排比:句式工整,便于吟咏;加强语势,层层递进。
(9)反语,褒词贬用,加强讽刺意味,批评„„;或贬词褒用,(答题时注意找出贬义词对应的褒义词来答),如:我以孩子的“狡猾”的眼光,这里狡猾是贬义词,实际上写出了孩子的聪明、善解人意。
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题目:“„„”这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文章当中有什么作用。这样的题目我们要三步走:第一步回答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一步很容易被判断;第二步分析这种修辞手法的常见好处,比如说比喻就是更形象生动啊;第三步,结合文章的意思来分析这个修辞放在文章当中的具体的意思。
这篇文章我们从结构、内容、表现力(主要是修辞)三个方面来总结了常见的句子理解的题型以及针对这样的题型的答题技巧,对于长久以来对如何答题深感头疼的同学,相信我们总结出来的模式一定对你有所帮助。
议论文三大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论点作为其中的核心,也可以说是议论文的精神所在,是议论文的一大考点之一,考察对象包括总论点和分论点。怎样寻找一篇文章的论点?怎样提取文章的论点?身处不同位置的论点有什么特殊的作用吗?总论点和分论点什么关系呢?这篇文章我们将把论点的问题一网打尽。
(一)寻找文章论点
从哪些地方可以找到文章的中心论点呢?这是我们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很多议论文的文章是直接指示型的,在原文中直接把观点表述出来。观点一般出现在如下地方:
1)标题
在寻找议论文的观点的时候,首先要研究文章的标题,因为有些议论文的题目本身就是论点或者包含着论点。把握标题,对于分析和把握文章的论点至关重要。通常标题和中心论点有以下这四种关系:
一、题目本身是中心论点;如:《有志者事竟成》、《知足常乐》
二、题目是议论的范围,只是提出论述的对象或者问题,论点在文章当中才提出。如《论读书》、《时尚小议》等。
三、题目用比喻的方式暗含着中心论点;如:《美玉有瑕》,文章用比喻的方式暗含着任何事物都有缺点这个中心论点。
四、题目用问句的方式暗含着文章的中心论点。如《近墨者一定黑吗》,文章中再揭示答案。
在这四种情况中,只有第一种情况是直接彰显了文章的中心意思,其他三种情况怎样去推理呢。如果只是说到范围,我们可以“按图索骥”去提炼作者的观点,如《论读书》,定位读书,然后看作者怎么看待读书的,这个就是观点;如果标题是比喻句,那么可以先找到比喻义,然后在文章中找出本义,稍微概括;如果是问句,则文章中的答案就是中心论点。
2)开头
很大一部分议论文都是开门见山,开宗明义,直接把中心论点点出,先提出论点,再组织论据证明论点,如《谈骨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放在标题和开头都要一个好处:论点醒目鲜明,开门见山,一目了然。
3)结尾
有些议论文将论点放在文末,先列举大量论据然后进行分析论证,最后得出结论,这个结论就是中心论点,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好处: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中心,在充分的论证后,水到渠成。
4)文中
一些议论文是在初步议论之后,在第一段末尾或者第二、三自然段才摆出论点的,文章一开头先引入一定的事例或现象,并对这些事例或现象进行分析阐述之后才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再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证,如《想和做》。
好处:前面有所铺垫,显得自然不突兀。
因此,我们找论点的顺序是标题——开头——结尾——文中;当题目要求你找出某个段落的论点时,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先在段首找,再在段尾找,最后才去段落中间找。找出来之后再用本段的论据去检验它,看看是不是论据要证明的内容,如果是,那么就是分论点了。
(二)提取文章论点
前面我们说的都是可以在原文中可以找到论点的情况,也有些议论文,论点并不明显,需要同学们去归纳总结的,归纳论点有三个步骤:归纳段意——归纳层意——概括论点。每一个自然段都在表达一个意思,有几个自然段的关系比较紧密,构成一个共同的层次,会有一个层意,然后把层意提取出来,归纳一下,就形成了文章的论点。
归纳论点要注意,论点是作者在文章中体现出来的观点和看法,因此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带有作者明显的倾向性),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我们要注意一下几点:
一、要用判断的形式,任何疑问的不确定的词语都不能使观点鲜明;二,概括出来的论点要简洁利落;三,论点不能以任何疑问句式和选择性的句式出现;四,除非是文章中不断出现同样的句子,否则绝对不要用别人的引言作为论点,因为引言是论据之一。
找论点还要注意五个分析:
1、分析文章内容,有助于找出论点。
2、分析论据有助于找到论点。因为论据是证明论点的,分析论据,看它证明的是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就是论点。
3、分析题目有助于找到论点。注意区别:有的标题不是论点,而是论题。
4、分析总结性的关键词语。
5、分析分论点,找到中心论点。(总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统领所述的关系)
本章我们谈了关于论点的诸多事项,如何寻找论点,如何从无到有地归纳论点,采取哪些步骤,其中我们要强调的是,文章当中判断性的表现观点的句子很多,可能是总论点,也可能是分论点,不要把总论点和分论点的混淆起来。
在论点篇中,我们谈到如何提取和归纳论点,本篇我们将分析一下议论文中的另一个重要的因素——论据,论据可以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不同的论据的作用不同,论据和论点,论据和论证之间分别有什么关系呢,常见的议论文阅读对论据的考察是怎样的呢?阅读此篇文章,关于论据的精妙尽在此处。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一般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针对论据的常考题型为:指出文章中的论据类型、概括文中的事实论据、分析论据的作用、根据论点,补写论据。我们首先要根据这四种类型来详细分析一下如何回答此类题目。
1、区分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包括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注意数据也属于事实)、可靠的史实等。所用的事例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概括的。
道理论据一般包括人们公认的正确可行的道理、格言、名人名言、原理、定理等。一般情况下很容易区分。
注意:不是所有名人的话都算作是道理论据,这是不妥的。名人的话有时包含在事实论据中,只是事实论据的一部分,而不作为证明论点的道理,这时就不能算作道理论据。
2、概括事实论据
考题常常针对某一个论点,请你找到事实论据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之。在概括事实论据时,要做到准确,必须依据论点将论据的本质特点把握住,然后用确切的语言进行表述。这样说也许太抽象,我们不妨一起来看一下实例
「实例分析」
①化学家诺贝尔为减轻工地上挖土工人的繁重劳动,决心发明炸药。
②四年里,诺贝尔废寝忘食,一丝不苟做了数百次实验,换来的却只是数百次失败,但是,他毫不气馁。因为他心中始终有一个坚定信念。一定要发明“炸药”,减轻工人们繁重的负担。
③最后一次实验时,他聚精会神地盯着延燃的导火线,一声巨响,“炸药”爆炸产和了极大的威力,在旁边一不禁惊叫:“诺贝尔完了!”
④然而,正当人们为失去一位伟大的化学家而悲痛的时候,诺贝尔神奇般的从浓烟中跳出来,他面孔乌黑,身上带着血,兴奋地狂呼:“成功了”。
⑤就这样,诺贝尔发明了炸药,从那时起,大大减轻了挖土工人的劳动强度。
这段论据是为了证明“失败是成功之母”的中心论点的,但是由于过于冗长,对证明论点没有针对性,请你概括一下这个论据,使之简洁为中心服务。
「全面解析」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论据由这么几个要点构成:诺贝尔发明炸药的目的①、努力的经过②、最后一次试验的场面③④、炸药的作用⑤,我们再来看一下论点,它具有三个要素:①经历了失败,②经过不懈努力,善于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③最终取得了成功。材料与之相关的只有②(经历了八百次失败)和⑤(最终发明了炸药)。那么①③④叙述时就可略去。所以。我们不妨这样叙述:
化学家诺贝尔为了发明炸药,四年里废寝忘食,一丝不苟地做了数百次实验,换来的却只是数百次失败。但他毫不气馁,不断地更换原料,改进方法,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终于发明了威力巨大的炸药。
3、分析论据的作用
无论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都是或用来证明观点正确,或用来批驳错误的观点,分清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找出此论据是用来证明什么观点的,也是考试的常见题型之一。
要注意的是:有些分列几个小论点阐述中心论点的文章,那些分论点、小论点同时又是中心论点的论据。有时,文中的引用部分不一定都是论据,要看它和论点之间的关系,看它是否证明了论点。
「实例分析」
漫漫岁月,茫茫人海,生活道路上无不充满坎坎坷坷。如生活困难,高考落榜,转干不成,升职无望,体质不佳,借贷无门,办事受阻,无端受控等等天灾人祸。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挫折随时都可能翩翩而来。
以上是《善待挫折》一文的第一自然段,请同学们分析一下这一自然段的论据是为了证明什么?
「全面解析」这段中,举了各种各样的天灾人祸,最后结尾句阐明了作者要表达的观点和意思,稍加概括,作者此段是为了证明“人生道路充满挫折”。
4、根据论点补写论据
这是近年来常见的题型,比较具有开放性,但补写的论据也要求典型,有代表性,说服力强。要答好这类题,需要平时留心生活,多读书多积累,同时也要注意在使用论据的时候要能够适当加以概括,不是说字数越多越好,往往是要求简练,紧扣论点,在论据中与论点紧密相关的句子和部分应该重点提到,具体要求可以参见第二点。
本章中我们解决了论据的问题,下一步我们将走向议论文的论证天地。
前面我们分别介绍了关于论点和论据的知识,我们知道论文的第三个要素就是论证,论点是“要证明什么”、论据是“用什么证明”,论证则是“如何证明”的过程。在论证上我们要讨论两个问题,论证的结构和论证的方法。
一、论证结构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是: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即“三段论证结构方式”,但不是所有的议论文都是这样的格式,为了能够充分说明论点,又演化出多种结构方式,如并列式、递进式、总分式、对比式等。
1)并列式
这种结构方式的特点是几个层次、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并行的。
「辨别技巧」行文在几个并列的层次或者段落之前常常标有“第一”、“第二”或“首先”、“其次”或“从„„上看”、“从„„上分析”等形式,或者几个并列的层次出现的首句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共同联合起来证明中心论点,不同的分论点有时常常是并列的关系。
2)递进式
文章的各部分或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各层的前后顺序有严格的要求,不能随便变动。层次之间的关系往往由浅入深。
「辨别技巧」段与段之间常常有一些递进式的标志“不仅如此”、“而且”、“甚至”等。
3)总分式
是指论证的层次之间是总说和分说的关系,总分式包括三种:总分、分总、总分总,总分式里分述各项一般都是并列的。
「辨别技巧」注意开头段或者结尾段,如果开头段或者结尾段就是中心论点,那么一般都是总分式,因为正文多半是论证过程;如果开头段和结尾段互相呼应,那么就是总分总。
4)对比式
在论证过程中,把两种事物或意思加以对比,或者用一种事物或意思来比照另一种事物或意思,就是对比式。
「辨别技巧」一般这样的文章都是有分论点,分论点的意思有比较鲜明的对立点,或者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论证。比如说有一篇文章《谦虚使人进步》,文章的前半部分正面说谦虚使人进步,后半部分的分论点是,不谦虚会使人落后,然后分别拿出论据,这样就是对比论证。
「实例分析」请看下文,分析这个段落是什么样的结构。
正如一根单弦也可以弹出一首乐曲,只跑只跳也可以组织一场体育比赛。但毕竟内容丰富、好听、好看的还是多种乐器的交响和各种项目都有的运动会。所以无论哪种文体,单靠一种手法就想动人,实在很难。一般只有“五诀”并用才能做成斑斓锦绣的五彩文章。试用这个公式来检验一下名家名文,无不灵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一篇“记”,但除用一二句小叙滕子京谪守修楼之事外,其余,“霪雨霏霏”和“春和景明”都是写形,“感极而悲”“其喜洋洋”是写情,而最后推出一句震彻千年的大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形、事、情、理,四诀都已用到,文章生动而有深意,早已超出记叙的范围。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从追悼会现场说起,是形;讲张思德烧炭,是事;沉痛哀悼,是情;为人民服务,是理;引司马迁的话,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典。“五诀”俱全,如山立岸,沉稳雄健,生机勃勃。有人说马克思的文章难读,但是你看他在剖析劳动力被作为商品买卖的本质时,何等的生动透彻:“原来的货币占有者作为资本家,昂首前行;劳动力占有者作为他的工具尾随于后。一个笑容满面,雄心勃勃;一个战战兢兢,畏缩不前,像在市场上出卖了自己的皮一样,只有一个前途——让人家来鞣。”在这里,“形”字诀的运用,已不是一个单形,而是组合形了。可知,好文章是很少单用一诀一法,唱独角戏,奏独弦琴的。
「全面解析」文章第2自然段用了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开始用几句话概括说明“只有'五诀'并用才能做成斑斓锦绣的五彩文章”,然后用三个事例进行论证,最后用“可知,好文章是很少单用一诀一法,唱独角戏,奏独弦琴的”进行总结。
分析结构有两个重点:一是分析段落、句子层次;二是分析论证方法的使用。分析段落、句子层次时,首先看文章到什么地方完成了提出问题的任务;从什么地方开始分析问题;到什么地方结束,归纳出结论。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段落的领起句往往是关键,要紧紧抓住它进行分析理解。
总之,对文章进行上述分析之后,一般说来,文章的结构、思路就很清楚了,最后可以归纳形成一个结构系统图。
二、论证方法
一般考试,会让答题者辨别文章使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其中,举例论证比较好辨别。道理论证一般指引用了名人名言做论据的。比喻论证指论证的语句采用了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这种方法一定是通过比喻来说明道理的)。对比论证一般须找出正反两方面的论述。
不同论证方法的好处和作用不同。
1、举例论证
是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的方法。
好处:用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论点,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道理论证
是引用具有权威性的言论证明论点的方法。
好处:用权威性言论证明观点,具有权威性,论证有力。
3、比喻论证
就是通过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好处:这种方法可深入浅出地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4、对比论证:
是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和道理进行鲜明对比,从而证明论点的方法。
好处:是非曲直分明,给人印象深刻。
阅读议论文,就要注意分析它的论证过程,把握它的思路,理清它的结构。本篇从结构和论证方法入手给我们的议论文阅读做了一个完整的结篇。议论文阅读相对记叙文阅读来说容易很多,只要同学们能够牢牢抓住三个要素,解决议论文问题就会势同破竹。
中考现代文阅读分析及复习方略
离中考只有短短的两个月了。如何组织学生进行现代文阅读训练?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复习方略。有人认为阅读关键在练,于是以铺天盖地的阅读材料为复习重点,搞题海战术。然则收效甚微。我认为现代文阅读复习一定要体现针对性,指导性。即针对考试重点,有目的的进行系统复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体现指导作用。让学生知道所以然,切忌一味做题,讲题,改题。下面我主要从应对方略进行阐述:
从近几年中考结果看,考生阅读得分不高,阅读能力较差。分析失分原因有以下几点: 1. 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平时阅读文章总是匆匆忙忙,大略浏览,不求甚解。答题是不回到原文,整体感知,机械地在某一段落抄选内容。2. 缺乏解读文章的能力。不能从文章提炼观点,体会不到作者的价值取向,态度倾向,不知抓取关键词,阅读浮于表层,很难深入。
3. 缺乏一定表达能力。主观表达思路模糊,层次凌乱,答非所问。如要点是三方面,部分考生只就其一罗嗦或笼统杂糅。语言表达能力差,组织句子能力欠缺。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对症下药,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着手训练:
1.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的关键在“读”,“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要仔细推敲,认真揣摩,正确的阅读方法是先整体感知,再各个击破。推行“五步阅读法”,经过实践,对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有积极作用。可在中考阅读复习时采用。五步阅读包括略读,读题干,精读,答题,整体评价。
如记叙文的基本要素,说明文中说明对象特征,议论文中论点论据论证都应在略读完成;第二步读题干。有的题干要求从整体上抽象把握,有的只要求从内容上说明。这时读清读懂题干就显得尤为重要。读题干要特别关注限定性词语及隐含意义。教师应注意训练学生捕捉题干中的信息点。读题干表面迟延时间,实则是提高了答题效率,节省了时间;第三步精读。在前面的铺垫下开始有效果的精读。此时要读懂读透读化。对某些难理解的词句应反复读。同时结合题干印象,对于题目有关的语段重点读,并在旁做标记,以便答题时迅速找到。另外,多注意中心句,关键词,有特定含义的语句,抒情议论语段,它们是你答题的启示;第四步答题。答题时要注意结合文章内容及题干要求,不可望文生义,机械解读。语言上切忌大话,空话,套话,废话;第五步整体评价。即做完题后再整体核查一下,看有无疏漏之处。这一步可跳出文段,从另一脚度思考,防止犯一些“只缘身在此山中”的错误。
“五步阅读”旨在培养阅读习惯,纠正部分学生粗读浅答的毛病。模式最好采用当堂集中训练。开始可能觉得麻烦,坚持一段时间,就会有质的飞跃。
2. 针对考核要点,专项训练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训练应覆盖“整体感知,理解文中词句,概括段意中心,把握表达方式和写作特点,领会作者观点态度感情,就文章内容及写法提出见解,初步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形象,赏析优美文段。” “整体感知”是阅读能力考查重点,重点考查从整体上理解文章,感受情感倾向,记叙文应侧重体裁,线索,要素训练;说明文侧重说明对象,说明方法,结构训练;议论文侧重三要素训练。
“语句理解”重点在文中含义的解释说明,结合语境,上下文答题。要训练学生分析关键语句在前后连贯,承上启下方面作用的能力。
“概括段落大意中心”。要善于提炼有价值的信息点,语言应简练准确,对中心概括要深入揭示内容,不可就事论事,浮于表面。
“表达方式和协作特点”要注意在不同文体里表达方式不是唯一,有时会综合运用。写作特点侧重训练语言特色,结构特点,表达技巧的概括。
“领会作者态度观点情感”。议论性文字中观点就是中心论点或分论点。记叙文中观点多是文中议论部分体现的倾向。作者态度是他的情感趋向,表现为好憎,肯定与否定等形式。把握作者情感应注意抒情文字,它往往是作者情感强烈直接的表达方式。当然有些文章的情感表现比较含蓄,深沉,这就需要你准确识别不同的情感类型和程度了。“表达见解”针对内容有中心,议论的方法,说明对象的特征,记叙的评论,感想等。针对写法有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思路,语言修辞。此类题开放性很大,答题思路可灵活多样。针对内容的要有独到见解,且言之有理有据。针对写法的有具备一定鉴赏评价能力。
“赏析作品,感受形象”即初步的文学欣赏能力。题型有语言赏析,手法理解。体会文章内容,欣赏文段美之所在等。初中生的欣赏能力较弱,教师应有意培养。可从课内引导至课外。
在平时阅读复习中如能有意强化基本的阅读能力,学生就有信心应对各种材料的阅读了。
3. 集中文体阅读训练
按文体特点复习阅读,是在上述基础上进行的。可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散文阅读,小小说进行,侧重散文和说明问阅读练习。
4. 加大课外阅读量,注重积累。关注社会热点。不可“两耳不闻窗外事”,要知丰富多彩的生活本身就是语文。
第五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 成长博客博客教育博客教师博客学 …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信息技术中的情境教学初探
【摘 要】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情境教学在众多教学方法中占有一席之地。
本文从情境教学的定义,特点,及其在实践中的运用情况的分析出发,通过几个案例分析情境教学中的利与弊,提醒大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并总结了一些建议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 情境教学 双刃剑
【正文】
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也在与时俱进。特别在最近几年,情境教学开始流行于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课堂之上。
关于“情境教学”的定义很多,笔者摘录以下几条:
1、情境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条件下,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操做和训练需要,创设以模拟真实情况为主要特征的人为情境,让学生扮演情境中的不同角色,从事指定的活动,以达到预定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
2、情境教学是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
3、情境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入或创设一定的教学场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一种教学方法。
4、情境教学是指在繁重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兴趣和愿望,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方法。
从上面这些定义来看,情境教学法因为它独特的优点和魅力而受到了很多教育学者的青睐。而它对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也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它的适用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情境教学在这个群体中的适用性。
[案例一]:《图形的翻转和旋转》是word 2000中的一个内容。一位教师的设计让大家眼睛一亮。这位教师采用了童话《小红帽》的故事情节,设计了如下情境:小红帽要去看奶奶,但是家里的篮子太大了,她拿不动,让孩子们帮她把篮子缩小,从而用到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在看奶奶的路上,小红帽走在一条通向大灰狼的路上,请孩子们用改变路线的方法拯
救小红帽,从而用到的图形的翻转和旋转。在小红帽安全地到达奶奶家后,奶奶生病了,房子里很乱,请孩子们帮忙整理一下,从而进行了综合练习。
简单的故事《小红帽》,被这位教师奇妙地引到本课中,把这些零散知识用《小红帽》有机地连接起来,孩子们听得聚精会神,津津有味,让人拍手称奇。
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尚未发展完善,意志也比较薄弱,有意注意的时间往往比较短。因此教师应该最大程度地激发小学生的无意注意。无意注意就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情境教学法就能最大限度地引起小学生的无意注意,这种注意主要是由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引起的。这里的刺激物也就是教师精心创设的,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的情境。
2、信息技术本身的特点决定了情境教学在这个科目的适用性。
[案例二]:在word 2000中的超链接和保存成网页形式是两个比较冷门的知识点。但是一位教师的情境设计让孩子们一下子记住了这两个功能。这位教师让孩子们每人制作一个班级通讯录,并把自己通讯录中最要好的朋友的名字超链接到这位朋友的通讯录。这下子孩子们可乐坏了,一个个做得兴高采烈,热情高涨,没有人还想着做完练习后玩点游戏了。
许多孩子喜欢上信息技术课,但这些孩子中有一部分孩子喜欢的却不是枯燥地设置word中的各种格式,也不是机械地打字,而是喜欢在完成这些“任务”之余,可以玩玩电脑里的游戏,看看电脑中的动画片,听听电脑中的音乐。信息技术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技术学科,单纯的信息技术知识可能让孩子们觉得枯燥无味。但是如果这个“任务”是孩子们感兴趣的,在实际生活中也可以用到的,孩子们的态度就不同了。
3、情境教学法为信息技术教学 “三维目标”中的情感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案例三]:《我是小画家》一课是关于画图软件的综合练习课。一位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从地球上俯瞰,大海一片蔚蓝,但从海底观察,大海已经遭到了污染。要求大家设计一个机器人来清理大海。清理好海底之后,把鱼缸里的海底小动物重新放归大海。这样的设计,让孩子们不仅复习了所学的计算机技能,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关注了海底污染问题,轻松自然地实现了情感目标。
如果教师只是按照教科书中的内容教学,学生难以通过教师对情感目标抽象的文字表述得到情感体验。但情境的引入就非常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据笔者统计,当今比较流行的情境设计形式有:热门话题(例如奥运会,环保),经典童话故事,角色扮演,制作生活中的实用物品等形式。这些情境可以很好地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再也不用担心自己的表达水平不能胜任情感目标的实现,学生也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丰富的情感体验。
但是,世间万物皆是双刃剑。情境教学也是一把双刃剑,情境教学用得恰如其分,可
以使教学连贯顺畅,给课堂增加亮点,画龙点睛。然而,情境教学用得生硬勉强,会为教学增加无谓的难度,使课堂出现败笔,画蛇添足。
下面是笔者在个人听课、观察与自我实践的过程中,对在当今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情境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的思考。
1、情境设置不恰当,甚至在情境中包含了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阴暗的,不健康的思想。
[案例四]:这是一节“指法的综合训练”课。教师带领学生跟着主角进入了一个角色游戏。在X王国的X城中,主角需要通过打字游戏,回答问题等方式闯关。最后通过打字比赛帮助该国的公主或者王子赢得继承权。这里用到了很多打字游戏,令人吃惊的是这些游戏中出现了这些画面:到处都是白骨的恐怖谷,日本著名女鬼贞子,一个比中指的少年。
乍看之下,这些都是当今流行的元素,很有趣味。但从孩子的角度一想,就觉得不对了,这些都是不健康的内容,宣扬了暴力,恐怖。课后,孩子们讨论的不是指法,而是刚才各种惊心动魄的画面。小学阶段的孩子模仿意识比较强,辨别是非的能力比较弱。如果说他们对电视,电脑中的宣传还可能半信半疑,那么他们对老师讲授的内容,绝对是深信不疑。刚才这些阴暗,恐怖的画面将深深地印在孩子们的脑海中,给孩子纯洁的心灵抹上一层阴影,造成难以估计的不良影响。
情境能在无形中对孩子们的思想产生影响,因此特别有利于情感目标的实现,但如果稍不留神,对孩子们的思想产生负面影响,后果就非常严重了。
2、情境创设得生动有趣,但没有顺应课本内容,容易产生喧宾夺主的效果,使学生的注意力从知识点转移到情境中去。
[案例五]:笔者在备word中的 “文档的建立、保存和打开”这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肯德基的代言人和叫化鸡的代言人在路上偶遇,双方开始争论谁是鸡肉食品中的美味佳品。然后请学生来为他们评理,让学生选择自己支持的一方,并在word中写出理由。
随着情境教学的推广,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开始流行起这样一种思潮:一堂精彩的信息技术课必需具备一定的情节,这个情节在课本上找不到任何痕迹,都是教师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经验苦思冥想,设计创造出来的。笔者也非常喜欢情境教学法,总希望能在备课的时候加入一个情境。这个案例中的情境就是其中的一个。
笔者设计的初衷是为了在建立文档的时候让同学有感兴趣的内容可写,并从中锻炼学生的判断力。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学生听课时,注意力不是放在如何新建文档,什么是word的默认路径和word默认的扩展名这些知识点上,而是在我支持的是哪一方,我的理由是什么这些问题上。在保存文档的时候,除了那些已经会保存文档的学生之外,其他学生,因为在教师讲解的时候没有把注意力放到这块内容上,纷纷举手提问教师该如何保存。结果这个情
境非但没有发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的作用,反而分散了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注意力。
笔者反思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认为问题在于情境设计的重点发生偏差。本课的重点应该是文档的建立、保存和打开这些操作。但这个情境的重点是文字的输入操作,放到“第四课 文档的修改
(二)文字的剪切和复制”中比较合适。
3、情境的地位从服务于教学转变成教学包袱。
[案例六]:一位教师在设计word中的“其他工具的使用”这课时,设计了在春节拜年时,用模板批量地制作年糕,送年糕,送年历的情境来引入日历模板,但是他发现在后面其他模板的介绍中这个情境已经很难延续,即使勉强前后呼应,也让人觉得很生硬。这位教师经过反复斟酌之后还是决定抛开情境,顺其自然。
其实情境只是服务于课堂教学的一种手段,当情境不再适合当前的教学时,我们为什么要给自己背上思想包袱,成为情境的奴隶呢?一节有情境设计的信息技术课固然很出彩,但很难为课本中的所有课时都设计一个贯穿所有知识点的情境。情境教学虽好,但如果每堂课都用,人人都用,从头到尾地用,信息技术课的形式就会渐渐失去多样性,也不利于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
4、书本成了摆设,书本中的知识点因情境需要而被重新组合,或者随意丢弃。语文,数学等传统科目都非常注重书本。所有的教学设计,甚至课外拓展,都可以在课本上找到依据。课本后面的练习题更是语文、数学教师非常重视的部分。但是在一些信息技术教师的课上,很难找到该课时中的全部知识点。这些教师只是选择了课本中符合自己设计的情境的一些知识点,将其他的知识点无情抛弃。课本后面的练习也在教师设计的练习中踪迹难觅。
万丈高楼平地起,小学信息技术的内容就是基础,随意丢掉其中的任何部分都有可能影响到孩子今后信息技术的学习。只有打好基础,才能让孩子在将来能经受得住各种考验。
对于怎样才能处理好情境教学的利弊关系,根据以上分析和实践经验,在教学中应用情境,可以参考以下几点建议。
1、在情境的选择过程中要注意对情境中包含的思想内容进行严格筛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情境中渗透的应该是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让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人生观。对包含不健康思想的情境要坚决弃用,避免对学 生造成不良影响,成为思想不合格的社会“危险品”。
2、选择适合教学内容的情境,使教学内容和情境有机地融为一体。避免情境内容的牵强附会,生搬硬套。如果把教学内容中的各个知识点比做散落一地的珍珠,好的情境设计就像一条粗细合适银线,将各个知识点穿针引线地连成一条完美的珍珠项链。不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就像一条太粗或太细的银线,对知识点没有任何帮助,还会破坏整串珍珠的整体结构。
3、在情境内容的选择上,尽量选择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较贴近实际生活的情境。这样的情境让学生们可以学以致用,避免纸上谈兵,使学生陷入理论知识丰富,实际动手能力弱的尴尬情况。
4、情境服务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主体,情境是辅助,不要主次颠倒,为了情境而情境,甚至因为情境而影响了教学内容。一个成功的情境设计,都是让学生们在情境的辅助下,很好地掌握知识。而一个失败的情境设计,往往只是让学生记住了情境本身,却对所学的知识毫无印象。
5、要正确地处理好课本和情境设计之间的关系。要充分重视课本,特备是课本中的一些情境难以连接到的知识点和课后练习。课后练习应该成为教师设计练习的根据和参考。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情境教学就像水,了解其内涵,掌握其规律,就能让教学之舟一帆风顺;否则,情境教学可能会成为教学之舟的威胁,影响其顺利远航。
【参考文献】
[1].《心理学》 上海教育出版社 黄希庭
[2].《试论情境教学的心理学内涵》 中国教育学刊 1998年 05期 郭亨杰 [3].《情境教学在初一思想政治课中的具体运用》 思想政治课教学
2001年 12期 臧玉清
[4].《论营销类专业课程的情境教学》职业技术教育 杨丹妮 1998年 15期
【作者详细联系方式】 姓名:王佳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浙江省温州市蒲鞋市小学(温州市龟湖路34号)电子邮箱:2087239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