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学习与成长研究》开题报告

时间:2019-05-13 17:16: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学习与成长研究》开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学习与成长研究》开题报告》。

第一篇:《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学习与成长研究》开题报告

《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学习与成长研究》

开题报告

课题负责人:洪久香

立项单位:江苏省如皋市继续教育中心

(南通广播电视大学如皋市分校)

邮政编码:226500

联系电话:***

《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学习与成长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立项简介

项目名称:《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学习研究》;项目类别: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立项时间:2007年10月;项目编号:FKB070281;子课题立项时间:2009年6月;子课题项目名称:《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学习与成长研究》,子课题编号:BJ08122288(注:在立项通知书上);项目子课题负责人:孙国红。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与价值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学习与研究》是国家“十一五”期间对教师自学、成长所提出的要求,对完成当前教育改革是一个根本性关键问题。教育的改革关键是教师,教师的关键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自我学习、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成长。因此把“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学习与成长研究”作为我组的子课题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随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学习与成长研究问题日益引起关注,成为当代教育改革的主题之一。就教师的学习与成长途径和方式而言,可以把它归纳为两大方面的因素。其一是教师外在因素的影响,即对教师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培训学习,提高他们的文化、技能以及思想和政治素质;其二是教师内在因素的影响,即指教师的自我完善,在教学的工作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和追求、不断地进步和完善自我。在以上两大因素的促成和推动下,通过外在的和内在的两大因素的有机合成,在教育改革的大环境、大背景下,通过自己的工作实践,不断反思,得到提炼、升华,并不断克服教育改革前进中的诸多困难和问题,把自己锤炼成为一个新形势下的合格的人民教师。用自己合格的教师身份培养出能适应变幻无穷的国际新形势的一流人才。为中国的教育改革和祖国教育的未来作出贡献。

三、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1. 通过调查,了解认识教师的学习与成长发展中存在问题,如何克服教师学习与成长中的诸多困难和阻力,寻找出一条适应教师学习与成长研究的正确途径。

2. 结合当前教育改革的新形势、新要求,为学校制定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有利

于教师学习和成长的计划、措施,为有利于教师的学习与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3. 根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对照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具体目标,制定出一个适应于一般教师自身特点的切实可行的个人学习与专业成长发展的近期、中期和长远规划,确定自己人生的奋斗目标。

四、本课题的预期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将总结出近年来我们在教学工作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我,使之成长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并能初步了解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所在学校对教师的学习、培训,使之成长发展所采取的一些方法和措施(可查阅南通市教育局近年来的教师学习、培训计划等相关文件),了解优秀的同事在工作实践中如何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的典型经验。从中找出我们教师如何有效地坚持学习,使自己快速成长发展的优选途径。

五、本课题研究的过程设想

1. 由课题组成长于所在单位开展调查研究。了解本单位在教师的学习培训方面的具体措施和方法,帮助总结经验,找出存在问题。

2. 研究组各成员认真总结自己在以往的工作实践中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和成长发展的方法、措施,制定出本人近、中、长期的学习与成长规划,并在研究组成员内相互交流,相互取长补短,以顺利达到个人成长发展目标。

3. 各人将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以论文的形式加以书面总结,并撰写具有一定价值和水平的学术论文,并力争在公开发行的省级或省级以上的有关教育刊物上发表。

六、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调查实践

围绕选题,分别确定不同的调查对象,了解有关学校或个人在新课程背景下学习与成长发展方面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2.比较研究

将所调查单位的结果与国家及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具体要求目标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差距。

把自己和身边的同事在学习与成长发展方面的速度与效力进行比较。把先进的个人学习与成长典型与较滞后的个人学习与成长典型进行比较。通过比较研究法,从中找出既能适应新课程背景下的新形势,又能适合自己自身学习与成长发展的合理、有效的途径。

七、本课题研究的成员分工

洪久香负责课题研究的总体策划,提出研究思路和研究方向,组织撰写研究报告,协调研究组各成员的分工合作等工作。张秀峰等分别负责有关学校和教师的社会调查,负责研究材料的收集、整理,并加以总结。

各成员围绕课题主旨撰写一篇教师学习与成长方面的有一定学术价值的论文,并争取在省级以上公开发行的教育刊物上发表。

虽然我们的科研经费自筹,开展活动受经济制约而十分窘迫,但有各级领导对我们的课题研究在时间上给予充分的保证和精神上大力的支持和鼓励,深信我们一定能按时、保质完成课题研究任务。

八、本课题研究的具体阶段及预期结果

本课题计划将近一年半的时间完成,于2010年11月结题。研究进度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一)2009年6月~2009年12月

1.确定研究目标,撰写课题的开题报告和实施方案。

2.进行课题分工。

3.按计划进行第一阶段研究和实践。

4.参加总课题组科研活动。

5.制定好第二阶段实施计划方案。

(二)2010年1月~2010年6月第二研究阶段

1.开展第二阶段课题研究。

2.参加总课题组科研活动。

3.进行社会调查、总结、对比、收集、综合整理材料。

4.围绕总课题题旨,撰写有一定质量和价值的论文,并争取在公开发行的教育刊物上发表。

5.总结该阶段工作,计划下阶段工作。

(三)2010年7月~2010年11月

1.对各研究组成员撰写的论文进行交流。

2.申请中期成果鉴定。

3.继续联系研究成果(论文)公开发表。

4.参加总课题组活动,做好完整结题工作。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将以研究报告、论文或其他相关形式出现。研究成果主要供学校中小学教师间相互学习、交流,为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制定有关教师学习培训、培养教师的专业成长发展作参考依据之一。

《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学习与成长研究》课题组

撰写人:孙国红

2009年7月16日

第二篇:《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学习与成长研究》开题报告

《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学习与成长研究》

开题报告

课题负责人:洪久香

立项单位:江苏省如皋市继续教育中心

(南通广播电视大学如皋市分校)

邮政编码:226500

联系电话:***

《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学习与成长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立项简介

项目名称:《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学习研究》;项目类别: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立项时间:2007年10月;项目编号:FKB070281;子课题立项时间:2009年6月;子课题立项单位:如皋市继续教育中心(南通广播电视大学如皋市分校);子课题项目名称:《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学习与成长研究》,子课题编号:BJ0906165(注:在立项通知书上);项目子课题负责人:洪久香。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与价值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学习与研究》是国家“十一五”期间对教师自学、成长所提出的要求,对完成当前教育改革是一个根本性关键问题。教育的改革关键是教师,教师的关键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自我学习、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成长。因此把“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学习与成长研究”作为我组的子课题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随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学习与成长研究问题日益引起关注,成为当代教育改革的主题之一。就教师的学习与成长途径和方式而言,可以把它归纳为两大方面的因素。其一是教师外在因素的影响,即对教师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培训学习,提高他们的文化、技能以及思想和政治素质;其二是教师内在因素的影响,即指教师的自我完善,在教学的工作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和追求、不断地进步和完善自我。在以上两大因素的促成和推动下,通过外在的和内在的两大因素的有机合成,在教育改革的大环境、大背景下,通过自己的工作实践,不断反思,得到提炼、升华,并不断克服教育改革前进中的诸多困难和问题,把自己锤炼成为一个新形势下的合格的人民教师。用自己合格的教师身份培养出能适应变幻无穷的国际新形势的一流人才。为中国的教育改革和祖国教育的未来作出贡献。

三、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1. 通过调查,了解认识教师的学习与成长发展中存在问题,如何克服教师学习与成长中的诸多困难和阻力,寻找出一条适应教师学习与成长研究的正确途径。

2. 结合当前教育改革的新形势、新要求,为学校制定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有利于教师学习和成长的计划、措施,为有利于教师的学习与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3. 根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对照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具体目标,制定出一个适应于一般教师自身特点的切实可行的个人学习与专业成长发展的近期、中期和长远规划,确定自己人生的奋斗目标。

四、本课题的预期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将总结出近年来我们在教学工作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我,使之成长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并能初步了解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所在学校对教师的学习、培训,使之成长发展所采取的一些方法和措施(可查阅南通市教育局近年来的教师学习、培训计划等相关文件),了解优秀的同事在工作实践中如何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的典型经验。从中找出我们教师如何有效地坚持学习,使自己快速成长发展的优选途径。

五、本课题研究的过程设想

1. 由课题组成长于所在单位开展调查研究。了解本单位在教师的学习培训方面的具体措施和方法,帮助总结经验,找出存在问题。

2. 研究组各成员认真总结自己在以往的工作实践中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和成长发展的方法、措施,制定出本人近、中、长期的学习与成长规划,并在研究组成员内相互交流,相互取长补短,以顺利达到个人成长发展目标。

3. 各人将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以论文的形式加以书面总结,并撰写具有一定价值和水平的学术论文,并力争在公开发行的省级或省级以上的有关教育刊物上发表。

六、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调查实践

围绕选题,分别确定不同的调查对象,了解有关学校或个人在新课程背景下学习与成长发展方面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2.比较研究

将所调查单位的结果与国家及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具体要求目标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差距。

把自己和身边的同事在学习与成长发展方面的速度与效力进行比较。把先进的个人学习与成长典型与较滞后的个人学习与成长典型进行比较。通过比较研究法,从中找出既能适应新课程背景下的新形势,又能适合自己自身学习与成长发展的合理、有效的途径。

七、本课题研究的成员分工

洪久香负责课题研究的总体策划,提出研究思路和研究方向,组织撰写研究报告,协调研究组各成员的分工合作等工作。丁邦兵、沙声宏、陈应芳、徐斌、王志祥、蒋亚光、陆延平等分别负责有关学校和教师的社会调查,负责研究材料的收集、整理,并加以总结。

各成员围绕课题主旨撰写一篇教师学习与成长方面的有一定学术价值的论文,并争取在省级以上公开发行的教育刊物上发表。

八、本课题研究的保障条件

我组对本课题的研究具有实际论证的能力和各方面的条件保证。

江苏是全国教育的强省,南通又是江苏教育的强市。教育教学等综合质量名列前茅,素有全国教育看江苏,江苏的教育看南通之说。

近年来,南通市教育局、如皋市教育局领导对教育教学工作、教育科研工作都十分重视。我们所申报的这一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的重点子课题研究实验基地——江苏省如皋市职业(继续)教育中心(南通广播电视大学如皋市分校)。该校李松虎校长是全国职业教育百名名校校长,2009年被教育部授予“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杰出校长”光荣称号。他对教科研工作也十分支持。课题组负责人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学系硕士研究生应用社会学专业,对研究探导有关社会与教育问题轻车熟路,他是中国教育学会会员,曾获全国“第五届(2004~2008年)中国教育学会科研成果奖”三等奖,是南通市唯一获此奖项的教师。他经常参加全国性的学术研讨会,教育信息灵通。全组8人中,均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其中有的还毕业于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全国著名高校,他们有的是所在学校的教学质量的把关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都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并且在全国省和国家级教育刊物上发表了许多教育教学科研论文。

虽然我们的科研经费自筹,开展活动受经济制约而十分窘迫,但有各级领导对我们的课题研究在时间上给予充分的保证和精神上大力的支持和鼓励,深信我们一

定能按时、保质完成课题研究任务。

九、本课题研究的具体阶段及预期结果

本课题计划将近一年半的时间完成,于2010年11月结题。研究进度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一)2009年6月~2009年12月

1.确定研究目标,撰写课题的开题报告和实施方案。

2.进行课题分工。

3.按计划进行第一阶段研究和实践。

4.参加总课题组科研活动。

5.制定好第二阶段实施计划方案。

(二)2010年1月~2010年6月第二研究阶段

1.开展第二阶段课题研究。

2.参加总课题组科研活动。

3.进行社会调查、总结、对比、收集、综合整理材料。

4.围绕总课题题旨,撰写有一定质量和价值的论文,并争取在公开发行的教育刊物上发表。

5.总结该阶段工作,计划下阶段工作。

(三)2010年7月~2010年11月

1.对各研究组成员撰写的论文进行交流。

2.申请中期成果鉴定。

3.继续联系研究成果(论文)公开发表。

4.参加总课题组活动,做好完整结题工作。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将以研究报告、论文或其他相关形式出现。研究成果主要供学校中小学教师间相互学习、交流,为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制定有关教师学习培训、培养教师的专业成长发展作参考依据之一。

《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学习与成长研究》课题组

撰写人:洪久香

2009年7月16日

第三篇:《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学习与成长研究》结题报告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 《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学习与成长研究》

结题报告

立项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广播电视大学如皋市分校

课题批号:FKB070281-BJ0906165

课题主持人:洪久香

课题组成员:丁邦兵 沙声宏 陈应芳 徐斌 王志祥 蒋亚光 陆延平

[内容提要]教育改革的形势迫切需要广大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不习,自我提高,怎样才能使我们教师的专业成长更加完善、成熟,完成教育改革的历史使命呢?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学习与专业成长已成为当代教育改革的主题之一,并且已成为学校教师的努力目标和前进方向,也是我们教师自我生存与发展的必要途径。

[关键词]教师学习专业成长 成效与成果 方法与对策

教师的学习与成长问题,随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学习研究》总课题组于2007年10月正式立项以后,组织全国的一些教育战线上的专家、学者,以及一些有研究能力的优秀教师,分项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辉煌成果,为全国的教育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的可行性资料,从理论和实践的高度为实行新课程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江苏省南通市广播电视大学如皋市分校也立项加入了该课题的重要子课题研究。通过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近一年半的课题研究,八位课题组成员经过扎实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与成效。现将课题的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关于教师的学习研究与专业成长问题,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还是比较多的。美国20世纪70年代中期就提出了教师专业化的口号,以提高公共教育质量,推动教学成为真正的专业。美国教师专业发展运动对国际社会特别是西方社会的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许多国家都将教师的发展纳入了政策视野。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也引进了“继续教育”的概念和理论后,才有中小学教师的的培训,即继续

学习、自我提高、不断促进教师的自我发燕尾服与成长已进入了一个新时期,经过长期的实践后理论探讨,已经建立起一套有中国特色的教师继续学习与自我发展成长的基本原理。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新特点,以及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教学实际,越来越使大家认识到:教师资源是第一教育资源。教师的作用与地位日益凸显。中小学教师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主体,其专业发展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基础教育事业的成败,特别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师资的质量问题已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此形势下,我们参加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程研究,针对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学习研究与专业成长问题进行课题研究,责无旁贷。此课题的研究既有理论层面上的价值,又有实践意义上的价值。

二、研究的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特别我们利用去年暑假期间对全市几所中小学,包括一所中等职业学校进行了社会调查,我们将总结出近年来我们在教学工作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我,使之成长发燕尾服的经验和教训,并且通过调阅教育方面的档案文件资料,使我们了解到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所在学校对全体教师进行学习培训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社会调查中,我们并了解了广大人民群众、学生、家长对我们新课程改革的高度关注,对全体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进行继续学习,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迫切期望,以及一些优秀的骨干、模范教师在工作实践中如何自我奋斗,不断学习,自我完善与发展,提高自身政治素质与业务能的典型经验。为全体教师如何有效地坚持学习,快速地成长发展摸准了一条优选途径。

三、研究内容

在课题研究过程,我们通过社会调查,了解认识教师的学习与成长发展中存在着某些问题。如何克服教师学习与成长中的诸多困难和阻力,提出应对的方法与策略,寻找出一条适应教师学习与成长研究的正确途径,这是我们课题研究的内容其一。

其二,结合当前教育改革的新形势、新要求,为学校制定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有利于教师学习和成长的计划、措施,为有利于教师的学习与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比如,我们在研究我市当前课堂改革的实际,南通市提出了“情景教学的课改实践。如皋市的课堂教学改革的试点——吴窑镇金盛初中,目前所运用的“活动单导学模式”,确实是一场真正意义上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它的原型是山东“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改模式,这一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摒弃了传统课堂上以教师为主体,老师讲,学生听的老一套教

学方法,真正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学习的作用。这一改革正在全市范围内的所有学校由点到面全面铺开,我们课题组在研究中,通过积极参与实践,实地开展调查访问,一致认为:这一课堂改革还处一一个改革发展的初级阶段,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创新,不断实践,不断取得经验和教训,择其优而用之。

其三,我们课题组的同志,根据各人所在的学校不同的学历层次的教学任务,以及各学校的主要方面的不同特点,结合教育部门及各级行政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的自我学习与成长发展的实际情况与要求,制定出一个基本能适应教师学习与专业成长发展的近期、中期、和较长远期的规划目标。

四、研究的方法

我们在近两年的课题研究中,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调查研究阶段,第二阶段:结合调查中我们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进行了分析、对比、对照当前国家教育部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教育改革的具体要求,联系本地区本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由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的综合研究,围绕课题主旨,撰写有一定质量和价值的研究性文章。

课题组八位成员分为三个调查小组,第一小组由洪久香同志任组长,组员有丁邦兵、沙声宏二位老师,对中职教育这一块选择一个学校,即该组成员所在的单位:南通广播电视大学如皋市分校,进行实地调查,并收集了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如皋市教育局有关教师进行培训学习发展的有关文件资料。

第二小组由徐斌校长任组长,陈应芳、陆延平二位老师为组员,重点对一所小学展开调查。第三小组由王志祥主任为组长,蒋亚光老师为成员,对一所农村中学进行了调查。三个调查小组分别确定了不同的调查对象,围绕课题,以解有关学校和个人在新课程背景下学习与成长发展方肌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我们还运用“比较研究法”,将被调查单位所调查了解的结果,与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市县教育局对教师学习与成长的具体要求、目标进行量化比较,从中找出差距。把自己和身边的同事在学习与成长发展方面的速度与效力进行比较,把先进的个人学习与成长典型进行比较,把较滞后的个人学习与成长与本单位个人成长典型进行比较。通过比较研究法,从中找出既能适应新课题背景下的新型势,又能适合自己自身学习与成长发展的合理、有效的途径。徐斌校长带领的第二小组还运用了“问卷调查法”,通过匿名问卷调查,真实地了解教师对专业化发展的想法和看法,通过个别谈话,有针对性地了解

不同成长时期的教师的个人成长需求;通过查阅文献,了解国内外关于教师专业化研究的方法与最新研究成果。以便借鉴他人之经验,弥补自己之不足。以王志祥为组长,蒋亚光为成员的第三小组也运用了“问卷调查法”和召开座谈会,以及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等方法,对如皋市陈镇中学和郭元镇中学进行了调查,并将两所农村初中教师的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符合教师工作实际的促进其专业成长的方法和策略。

五、研究的实施

本课题我们是2009年初就向中央教科所和中国教育学会提出申请,准备接一个国家级的“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进行研究,后来得到了中央教科所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总课题组的通知,我们便提出了《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学习研究》的重点子课题申请,2009年6月我们便接到了中央教科所该总课题的批复,并收到了该课题重点子课题《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学习与成长研究》(课题登记号:BJ0906165)的立面通知书。至此,我们便按照课题研究方案,组强课题研究组的八名成员,在保证研究信度和效度的基础上,认真实施课题研究。

(一)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

(1)我们在准备阶段,主要是确定研究组成员,选择既有优秀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的,又要有较强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老师,既要兼顾到中、小学,包括中职学校的不同教育教学特点,做到各类学校均有代表参加,又要考虑到兼顾各学科的不同及工作岗位的区别,选择有代表性的研究人员参加。

(2)召开课题研究小组成员会议,邀请同行专家,本单位同事参加,倾听他们对课题研究目标以及拟定实施方案的建议和意见。

(3)对本课题组的八位成员,按学校年级层次,分为三个小组,即第一小组是中职组,第二小组小学组,第三小组中学组,并制定工作计划和阶段性工作安排表。

2、实施阶段

(1)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明确本课题方案的理论依据、研究目标、具体的方法和步骤。

(2)对相关学校进行实地调查,了解有关教师不断学习、自主学习及专业成长发展的概况。

(3)查阅有关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关于教师培训及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文件资料,了解有关教师培训部门对教师再学习,再发展所进

行的培训情况。

(4)学习对照总课题对本重点子课题的研究要求,认真落实研究措施,了解征求同行专家同事对此项研究的好建议、好方法、好意见。

(5)将收集的可供研究参考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总结、对比,撰写有一定质量和价值的研究论文,且每人一篇,并能联系自己的工作性质和特点,结合本单位本部门及相关同事的具体实际情况,讲究实效,避免空谈。

(6)由课题组负责人将各研究小组的中期研究成果——调查报告送交北京总课题组进行中期成果鉴定,结果第一小组(中职组)获一等奖,第二、三小组均获得二等奖。

(7)研究部署2010年1月——8月的课题研究工作,将初步研究成果放到实践中去检验,从中找出规律性、合理性的东西,为最后写好研究成果报告而奠定基础。

3、结题阶段

(1)将课题组研究各位成员所研究的成果加以交流,评出优秀的研究成果。

(2)把各人所研究的优秀成果加以综合,总结出其中有助于当前教育改革的好措施、好方法、好经验,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推广使用。

(3)由本课题组负责人书写一篇结题报告,递交北京中央教科所,请专家作鉴定。

(二)研究的策略

1、研究实施过程中,我们首先采取“百闻不如一见”的策略,在对部分学校,以及学校的部分老师,部分学生和部分学生家长进行调查时,我们不仅采取“听”的办法,还采取实发看的办法,比如在调查中,我们对教师培训部门对教师实施培训时,不光听他们介绍是如何如何做的,还要调查他们到底是怎么做的,并教师培训教材,教师培训人员课时安排及培训结果,包括学习结束参加参试试卷等都列入调查范围,使之看得清,查得实。

2、研究成果并注重有典型的例子佐证。如第三小组在对个别农村中学进行调查时,对其教师的基本情况,包括教师的学历结构、年龄层次、学习进修的方式等都作了详细的调查与记载。对该校教师经过学习培训,自我学习,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我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包括最近几年来在市级以上获奖和发表研究性论文的情况都有具体的数据加以佐证。

第四篇: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2011-05-15 00:12:15| 分类: 总结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讲话中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把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和杰出人才的关键落实在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上,要求教育要创新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上也明确提出“学校要把减负落实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和动手实践的时间。提高教师业务能力,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这些新时代的要求与传统的教育思想的碰撞加剧了教育的改革。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实施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全面发展,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主题,这充分体现了加强课堂有效性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另外,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虽然不排除有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勇于改革创新,既能传授知识又能培养能力,既注重知识构建又能注重人格塑造,既有注重学生的全体发展又有注重个性发展的有效课堂,但由于受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刻影响及教师观念落后的影响,目前仍有大多数教师摆脱不了课堂教学的概念化、模式化和陈旧化,课堂教学打着“新课程理念”的幌子,却实施着“穿新鞋、走老路”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方法单调、容量狭小、过程乏味、效果低微。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压抑,学习的动力系统受到破坏,课堂学习低效。有的学校和教师热衷于加班加点,利用节假日和晚上时间补课,增加了学生的课外学习负担,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这些教育的现状,体现了实施课堂有效教学研究的紧迫性。

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国外对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源于20世纪初的教育科学化运动,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从杜威到布卢姆,从斯金纳到加涅都非常重视对有效性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并取得了特色研究成果。20世纪80年代又诞生了新的研究成果,如美国加里·D鲍里奇著《有效教学方法》,美国梅里

尔·哈明著《教学的革命》等。

国内,受国外有效教学研究的影响,不少学者和教授也着力于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主要代表人物有叶澜、裴娣娜、余文森、黎奇、崔允漷等。从研究发展的总体形势看,人们越来越关注有效教学的实施,注重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形式的改变,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培养,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合作、创新学习

方式及能力的培养。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1、人本主义思想。以人为本的思想,强调了人的个性发展,注重了感性和理性的统一,与素质教育“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思想相统一。

2、构建主义理论。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构建的积极帮助者、促进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

义的主动构建者。

3、叶圣陶全面教育和生命教育的理论。叶圣陶认为:一堂课的微观设计,要照顾的全体学生,特别是发展滞后的学生;学生全面发展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教师要关心全体学生,关心学生的全面。教师传授知识应符合学生需要。

4、有效教学理论。有效教学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研究认为:教学就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们开始关注课堂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如程序教学、课堂观察系统、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分析、教学效能核定等,有效

教学因此诞生。

5、多元智力理论。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系教授加德纳提出了关于智力的新理论——多元智力理论。他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倡导教师角色、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在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产生了极大影响。以多元智力理论为指导的全新的个性化的教学理念和最优的教与学的方式为提高课堂活动有效性教学策略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四、研究的目的、意义

1、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是课堂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多年来,课堂教学只是作为教师传授知识的一种形式,教师充当传声筒,学生成为接收器,“填鸭式”课堂教学仍旧普遍存在,课堂教学呆板、僵化,没有生气,没有学生主体参与的活动,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因此课堂教学急需改革,需要寻找能有效提高课堂

教学效果的途径和方法。

2、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需要。长期僵化、呆板的课堂教学形式不仅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而且严重阻碍了教师专业化成长。提供课题研究可以促使教师更新教学观念,不断加强业务能力学习,促进教师从一个知识的传声筒向课堂教学研究者转变,让教师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研究,促使教学与研究“共

生互补”,这样更能有力的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课堂有效性研究是学生发展的需要。有效性教学研究让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精神需要,而不是一种外在的压力,学生有原来的被动接受转变成为课堂学习的探讨者、研究者,学生在学习中变得快乐、幸福,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会得到提高,阅读能力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交流表达能力、创新实践能力都会得到提

高,这样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4、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是学校教育的立足点和根本点,实施有效性课堂教学研究能够把学生真正作为教育的主体,学校教育就会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能够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能够着力从三维目标上去培养学生,能够让学生主动、生动、活泼的发展,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让学校教育充满活力、充满生气,学校教育就能得以

长足性发展。

5、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是教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需要。课堂教学改革理论已提出多年,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很好的贯彻执行,现实教学中大多仍是一成不变的传统的、旧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出现的是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缺是昏昏欲睡的情景,实施新课程改革后仍是“穿新鞋,走老路”,因此把教学改革的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结合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是教育发展的需要,只有把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很好的结合起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课程改革。

6、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是社会、家长追求优质教育的需要。新时期,社会和家长对优质教育要求越来越高,优质教育不仅仅体现在学校的教学环境、硬件设施上,更主要的是优质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是优质、高效、高境界的教学要求,它能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满足社会、家长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我们进行“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主要思路重在课堂,分别从研究和分析当前学科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弊端、研究分析影响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各方面因素、研究分析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分析教师备课和教学反思的有效性策略、研究分析学生课堂学习有效性策略、研究分析学校有效性课堂教学管理策略等方面去实施研究,进而去构建融合新观念、新行为、新变化的新课堂。

1、研究和分析当前学科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弊端。加强这一方面的研究分析是为了找出当前课堂教学有效性课堂教学的做法和影响有效性课堂教学的各种因素和弊端,把握当前课堂教学的实际及存在的主要问

题,能有针对的开展有效性课堂教学研究。

2、重点研究分析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以教师有效性“教”来促进学生有效性“学”,从教师的备课、教学设计等准备策略,课堂教学具体实施策略(包括教学的方法、教学活动的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的应用等方面)及教学反思和教学评价策略(教师的教学后记、教学案例、教学反思等),研究分析教师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促进教师注重课堂教学形式的变化,注重课堂教学手段的更新,注重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反

思和评价。

3、研究分析学生课堂学习有效性策略。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效果的体现主要从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上,开展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重点开展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促进学生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式的改变,让学生由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他要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建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从而加强对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让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一种精神需求,进而达到课堂有效性教

学的目的。

4、研究学校有效性课堂教学管理策略。学校有效性课堂教学管理策略就是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有效性评价的策略,通过研究教师发展有效教学评价体系和课堂教学有效评价标准及学生课堂学习有效性评价标准来促进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实现学校精细化管理,从而促进课堂教学质量和学校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六、研究的思路、方法和步骤。

1、研究的基本思路。首先,针对现行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教学”和“无效教学”现状和存在的弊端进行研究分析,探求影响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各方面因素,在此基础上确定研究的目标、任务和研究方法。其次,认真学习有关理论,以理论为指导,在借鉴他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来指导课堂有效教学研究,力争有创新,有突破。最后,主要运用行动研究法,边实践边研究,边分析边总结,不断优化课堂教学,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改变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努力探索出提高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方法、策略,积累丰富的课堂有效性教学经验,同时探索学生课堂学习有效性方法和策略,建立提高课堂有效性教学的评价体系,完善课堂有效性教学的理论体系和资料建设。

2、研究方法。(1)、文献学习分析法。学习中外著名教育家和各地在课堂有效性教学研究方面的成功经验,从理论上找到支撑、找到依据,为研究做好理论指导。(2)、行动研究法。实验教师通过课前教学准备、教学设计,通过课堂实际教学过程的实施,通过对学生课堂学习方法方式的观察分析,通过课堂教学信息的反馈等途径进行研究。

(3)调查研究法。采取教师和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座谈、访谈等方式调查研究教师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有

效性方法和途径。

(4)、经验总结法。研究人员对每一阶段、每一过程的研究及时做好资料搜集和整理,对资料进行分析总

结,找出研究的规律和研究的成果。

(5)个案分析法。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根据各自的个性特点而言的,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课堂学习方式、方法都不尽相同,因此实施课堂有效性教学研究主要是针对典型案例进行个性化分析研究,从

特殊中找出一般,从个性中找出共性。

3、研究的过程及步骤。第一阶段(2010年9月——12月)准备阶段。调查研究分析当前课堂教学的现状,找出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各方面因素,分析课堂有效性教学和无效性教学的特点,借助文献研究和理论学习,撰写方案,确定子课题,成立组织,明确分工,启动课题研究。

第二阶段(2011年1月——2011年12月)实验研究实施阶段。借助各种研究方法开展下列具体研究。①开展各学科课堂教学的听、评、教活动,编写典型教学案例,完成优秀课堂教学实录。②对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进行有效性研究,开展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实践和编辑。③建立有效课堂教学优质资源库,对课堂有效性教学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完成课堂有效性教学研究论文集编制。④调查研究学生学习方法,对学生课堂有效性学习方法进行分析总结,形成可行性报告。⑤根据研究形成课堂有效教学的评价体系和学生有效性学习评价制度。⑥根据不同阶段的研究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总结,作出阶段性研究分析。

第三阶段(2012年1月——6月)总结、结题阶段。对不同阶段研究的成果进行总结分析,对研究中的各种资料进行整理、加工、归档,撰写结题报告,召开课题结题鉴别会,汇报课题研究成果,申请结题验收并将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在全校以至全县进行推广。

七、组织领导及人员分工

为了加强本课题的组织领导,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学校成立课题工作领导组及课题研究组,明确分工及工作职责。

课题工作领导组:

组长:权循熙(校长)

副组长:冯立龙(分管副校长,课题组负责人)

成 员:李广宏(教导主任、课题负责人)、邵永连(教科室主任、课题组成员)、王和彬(政教处主任、课题组成员)、王朝政(教导处副主任、课题组成员)、王忠华(教科

室副主任、课题组成员)

课题研究组成员及分工:

冯立龙:负责课题的论证、方案制定,负责课题研究的统筹安排及教师课堂教学、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学校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管理的调查研究,对课题研究实施全程指导、监控和成果汇总。

李广宏:负责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工作实施。邵永连:负责教师课堂有效性研究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工作实施。

王和彬:负责学生课堂有效性学习方法研究的工作实施。

王朝政:负责教师课堂有效性教学及学生课堂有效性学习评价体系的实施。

王忠华:负责课堂有效性教学手段运用的研究工作实施。

吴化运、谈宗淮、张勇、陈多廷、方良淑及各教研组长参与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实践工作。

八、经费保障

学校积极支持课题研究,对课题研究所需经费给予充分的支持,保障课题研究 的顺利进行。学校先期投入一批经费购买相关资料、文献书籍,再者在具体研 究中投入经费作为研究人员津贴,对研究成果进行奖励,以此推动学校教科研

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九、预期成果

经过研究实践可能形成下列预期成果 a)课堂有效教学案例、教学实录。b)课堂有效性教学分析、总结报告。c)课堂有效性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课堂有效性教学研究论文集。e)课堂有效性教学评价体系。f)课堂有效性教学优质资源库。g)阶段性经验总结和终结性研究报告。

第五篇:浅谈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学习的激励机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学习的激励机制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之计,教师为本。教师是培养人才的特殊群体,是学校教学的主力军,是学校办学的主体和实施知识管理的关键,研究和探讨学校知识管理中的激励问题,对提高学校管理质量、挖掘学校内部潜力、发挥教职员工的学习知识和应用的积极性、主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外心理学家如何激发人的潜能提出了很形象的三种方式:一是前面有块大金子,谁跑得快就可以得到它;二是后面有老虎追,谁跑得最慢就要被吃掉;三是谁跑得快乐就会受到大众瞩目,被奉为英雄。这三种方式就是利益驱动、制度制约、精神激励,都可用于知识管理,但用第三种方式最佳最有效。建立良好的知识管理激励机制,更能使教职员工乐于学习知识、交流知识、共享知识和应用知识,达到学校知识管理的最佳效果。

学校教师学习进行激励的具体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物质激励.满足教师的物质需要

在当今条件下,由于中小学学校教师对自身价值观与社会地位存在着强烈反差,教师的观念正处于转变之中,教师从淡薄名利开始转向对物质待遇的追求,从崇尚精神向讲究实惠转变,调动教师积极性,物质激励是不可忽视的动力。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首先必须吃、喝、穿、住,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可见,人的物质需要是第一位的。邓小平同志说过:“对知识分子除了精神上的鼓励,还要采取其他一些鼓励措施,包括改善他们的物质待遇”。所以在实际工作中,不考虑教师的物质利益是不现实的,教师的物质需要得不到满足的话,教师是不可能安心工作的。

2.对学校教职员工进行精神激励

学校知识管理中的一个根本就是要解决人的问题,解决如何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问题。同步激励理论认为,只有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有机、综合、同步地实施时,才能取得最大的激励效果,即:激励力量: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对于从事知识传授工作的中小学教师来讲,尊重他们的政治地位。表彰他们的科研实绩,激发他们的献身精神,满足他们的成就感,实现他们的自身价值等,精神激励对他们来说具有更大作用。

3.实行竞争激励,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竞争机制

教师的价值观念从根本上说是来自社会的。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下,竞争观念不同程度地存在于教师之间,很多教师希望通过竞争发挥自己的潜能,体现自我的价值,这是竞争成为有效激励手段的前提条件。竞争能给教师带来活力,竞争通过体现差异来调节教师的积极性,以形成自我约束的机制。从中小学校的实际来看,必须通过公平竞争,实现多劳多得,奖勤罚懒,也使某些难以胜任教师工作的人产生危机感。根据学校特点,制定出即符合市场经济,又符合教育特殊规律的竞争规则,竞争可以成为激励教师的一种有效手段。

4.关怀激励。加强与教师的情感交流

关怀激励,是指学校领导者从情感人手,通过对教师的信任、尊重与关怀,满足教师的自尊需要,以调动和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首先学校管理者要尊重教师,使教师感受到自身的价值,进而发现自己的新价值。其次,学校管理者要营建一个比较适合人的生活尊严的校园环境,使校园成为一个人们普遍相互尊重的校园,从而使教师在自尊的需要和社交的需要都获得满足的工作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5.知识培训激励

知识培训制度就是对那些取得了较大知识成果,对物质利益的刺激不太敏感,但对进一步深造非常重视的教职员工,可采用知识培训的方法来激励。这些教职员工在深造之后更容易出知识成果,从而形成一个知识成果的良性循环。可选择的培训方式很多,如专门培训教育机构的培训、委托培养、在职研究生。同时将培训激励和职务设计结合起来,不仅仅有技术培训还应有管理培训,满足不同职务发展的需要。

知识管理下的学校教师激励问题,是多层次、多侧面的系统工程,必须从学校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采取切实可行的激励措施,使各种激励方法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的最佳激励,真正调动教师员工的知识学习、交流的积极性。

下载《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学习与成长研究》开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学习与成长研究》开题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开题报告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开题报告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开题报告 ———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 湖北省咸丰县......

    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学习的激励措施

    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学习的激励措施学校教育的关键在于是否能把学生培养成为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而把学生培养成才的关键又在于教师。教师是促进学校发展和引导学......

    新课程背景下政治教师角色研究(精选合集)

    新课程背景下政治教师角色研究 一、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角色转换 (一) 关于教师角色的概述 1、 国内外对教师角色的研究现状 2、 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研究成果 (二) 新课程背景......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5篇范文

    黑龙江省“十一五”重点课题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的研究” 实 验 方 案 课题编号:HZJ246 齐齐哈尔市第一中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定位

    论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角色定位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改变课程结......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

    新课程文化背景下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 浦东新区东方小学 王万红 新课程改革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营造一种自主、合作与探究的课程文化;强调......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xxx课题组 姓名:XXX 学号:XXXXXXX 专业:英语教育 班级:2008级本科3班一、研究背景 20世纪90年代一场素质教育的大讨论换来了新的一轮课程改革,人们......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研究中期报告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付 秀 丽 一、课题实施的现状分析 前阶段,课题组全体成员紧紧围绕课题方案中所确定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