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农村中小学教育状况的调查报告1
关于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及改
进方法
调查时间:2011年8月11日到2012年8月17日
调查地点:湖北省赤壁市赤壁镇
调查对象:赤壁镇中学(赤壁镇中学为九年一贯制学校)
调查目的:教育是立国之本,我们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提出要在2050年之前把我国建设成为教育大国的计划。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较多。据统计:我国有80%的学生是在农村接受中小学教育的,这些学生的素质会影响到我国整体学生的素质,而农村的教育条件、教学水平等在总体上都低于城镇学校,因此,农村的中小学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了解家乡中小学的教育状况,我利用工作便利在赤壁镇中学进行了实地调查,现将此次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中小学教育状况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实施,国家对农村中小学投资力度加大,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比以前有所改善,农村中小学的整体面貌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在校舍上,基本上改为教学楼,宽敞明亮,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优良的学习环境;其次是教学的硬件设施上,拥有配套的全新桌椅,图书、文体器材、各种教学仪器也有相应的配备;第三是在学校的师资队伍有所壮大。但是,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教育经费短缺,师资水平不高,应试教育制度依旧,学生自身素质低以及生源不断流失等,情况令人担忧。
(一)教育经费短缺、教育设施短缺老旧
国家投入到教育事业的经费,大部分还是用于城市重点学校的发展上,农村学校的教育经费很是不足。在调查过程中,这三所学校的校长们表示,由于资金不足,学校基础设施情况不是十分乐观。
1、虽然基本上都有相应的教学楼,但厕所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由于农村卫生条件制约,厕所大部分置于楼外,且距离教学楼较远,蹲位又很少(基本在十个左右),对全校那么多师生来说,上厕所也是一种困难。
2、体育设施总体不够,最好的学校所有的也只是篮球架四副,乒乓球台二张,单、双杠几幅而已,部分体育设施存在着安全隐患。而根据调查知,各学校
操场也没有绿化。
3、实验设施较少,只有一到两个实验室。基本没有音乐教学设施。
4、虽然学校配置上了电脑和多媒体设备(每所学校有一到两个多媒体教室),却因无法满足教师准备课件所需的资金而使那些电脑基本闲置,这和城市学校里每个教室配置多媒体设备,每位老师配置一台电脑的水平相差甚远。
5、图书量为1000册左右,大部分是一些较为破旧、久未更新的书刊、过期的杂志等。
(二)教师的业务水平不高,工作负担重
1、师资水平低
都说一个好学校不能没有好老师。而农村中小学的教师队伍中,根本没有所谓的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等优秀教师,而刚毕业分配来的年轻老师,在锻炼一两年后马上被较大的学校挖走,农村学校成为了新教师的“练兵场”。在这种情况下,面对目前的教育改革,老师们显得力不从心。试想,这样的一支队伍承担着培养新型人才的艰巨任务,谈何容易,而为了缓解老师的压力,学校不得不聘请代课教师,然而最终结果就是导致教学质量变得较差。
2、教师负担重
在我们农村中小学中,多数教师依然是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而学生的“学法”仍是“听、写、读、背、考”。这种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
3、教师培训落后
农村中小学教师仍是以“经验型”、“辛苦型”为主,缺乏“研究型”、“创造型”的教师。新课程强调学科教学内容要具有开放性、交叉性、整合性、综合性,教师传统的专业知识储备已经不能满足实施新课程教学的需要,教师必须加强培训、自学自研,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由于学校学习资源的限制,教师外出培训成果在校内得不到巩固练习和及时消化理解,不能内化和深化,久而久之,出现培训成果的流失。教师自学自研的落后严重影响了教师专业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
(三)口头的素质教育,实质的应试教育
在所调查的三所学校的老师、学生中,有90%的人对当前的应试教育制度提
出强烈不满:学生要考得高,而老师更要教得出色,双方压力非常大!现行的素质教育只限于口头上喊喊,而实际行动仍是应试教育。应试教育的思想以深深的禁锢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但家长和社会则过分看重于学生的成绩和学校的教学结果,导致县镇教育部门对学校和老师们定指标、下任务,根据期末统考、会考的成绩来对学校和老师进行考核,排名次,考得不好的学校的校长和老师会受到通报批评,影响奖金发放、评模,晋级等。
学生们每天不仅要完成应有的作业,还得去死记硬背那些乏味的课本知识,这种情况下,学校就成了个“读死书”的场所,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限于一个狭窄的范围内,得不到充分的锻炼,导致大部分人高分低能,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
(四)学生自身素质低,生源不断流失
在调查中我了解到,在学生的生活环境中存在着诸多因素影响农村教育的发展。农村孩子由于受地域条件的制约,普遍存在着接受学前教育很不规范的现象,绝大多数幼儿只接受一年的学前教育就进入小学,错过了幼儿智力发展的最佳期,造成学生发展很不均衡。农村家庭教育的不到位导致学生较为任性,在学校里表现得自由散漫,不遵守学校的制度,不尊重老师。农村的优秀学生都流失到城市重点中小学,在生源上,农村的学生要比较差些。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提高,家庭条件较好的家长为了使孩子得到良好的教育,不惜花大价钱送孩子进城读书,而家庭条件较差的家长也因看到上学没有好出路,让孩子初中毕业就回家劳动,更有甚者,小学便辍学回家。农村学校的生源严重流失,这给学校的教学带来很大影响,制约其发展。
二、改变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的策略
这次调查中,我主要了解了以上四个问题,就此,我提出以下的解决建议:
(一)保证教育经费,改善办学条件
每年国家在教育事业上的投入都相当可观,但不难得知,这些资金中绝大多数被用在了城市重点学校的建设上,农村学校少之又少。所以为改变这种现象,各级教育部门应该成立专门机构,对资金的流向、用途进行专门监督管理,坚决杜绝发放过程中的克扣、偏流现象,确保经费合理分配。同时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并且政策尽可能向薄弱、偏远的农村中小学地区倾斜。定额、定时、定量地通过银行将乡村教育的经费划拨给乡镇学校,这样可避免教育经费在多个中间环
节的截留现象,又可保证乡村教育经费的稳定性、均等性、可靠性。同时,购置必需的教育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使村办中小学办学条件、管理水平、教育教学质量有明显提高。只有这样,农村的教育事业才会有资金的保障,才会慢慢发展起来!
(二)减轻师生压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老师应该尽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在最少的考试训练下发挥学生的最大潜力。学校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课程,恢复音体美课程,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不至于成为“书呆子”。让学生的包袱减轻,老师的压力减小,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教与学的工作,为以后素质教育的实施铺平道路。
只有教师队伍强大了,学校的教学水平才能提高,农村的教育状况才能改善。上级教育部门应统筹下级教师分配情况,对需要老师的学校及时补充,而且要确保他们在学校任职的时限,不能中途转校。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注重教师培训的经常性,创造条件和机会使农村中小学教师能够参加继续教育。通过学习和培训,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有所完善,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教育责任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三)更新教育观念,开展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保证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的课时,重视课外活动的开展,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也要注重提高农村教育管理者的素质教育管理水平。打破学校之间的严格界限,实行跨校兼课,体、音、美教师到不同学校授课,让校校有歌声、校校有球声、校校有绘画。激励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
(四)从学校本身去改变,解决生源问题
对于学生流失辍学严重的问题,学校必须改善自身的教学环境和教育成果,以好的成绩让学生家长信服。同时学校加强宣传力度,对自己进行全方面的宣传,和其他学校对比,讲清利弊,使那些盲目择校的家长们有更清楚的认识。对家庭条件差的学生,校方应尽力呼吁社会力量去帮助他们,老师应经常到学生家中走访,对留守儿童、隔代抚养所产生的问题应进行相应的心理辅导,打消学生家长因缺钱让孩子辍学的念头。只有学校提高自身的实力,才能保住生源,使农村中小学更加健康发展!
三、本次调查的体会
感谢学校给了我一个了解农村中小学教育状况机会,感谢家乡中小学校的配合,我对家乡农村中小学教育状况有了一个深层次的了解,农村教育状况不容乐观,必须抓紧解决资金问题和提高教师队伍的水平,这样,其他问题才会迎刃而解,农村教育才会走上素质教育之路。
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修订版。
2.《邓小平文选》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中共中央宣传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2003年版。
4.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学习出版社2006年版。
第二篇:农村中小学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农村中小学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0年8月15日到2010年8月25日
调查地点:河北省昌黎县荒佃庄镇
调查对象(印章):荒佃庄中心小学,周庆恩中学,昌黎县第九中学调查目的: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有着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我们党和政府也十分重视,最近又提出了要在2050年之前把我国建设成为教育大国的计划。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较多。据统计:我国有80%的学生是在农村接受中小学教育的,这些学生的素质会影响到我国整体学生的素质,而农村的教育条件、教学水平等在总体上都低于城镇学校,因此,农村的中小学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我的家乡河北省昌黎县荒佃庄镇(村)与省内其他农村地区相比,经济条件相对较好,地区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的教育状况即人才状况。为了了解家乡中小学的教育状况,暑假期间,我来到坐落于荒佃庄镇的一所小学——荒佃庄中心小学、一所初级中学——周庆恩中学,以及一所高级中学——昌黎县第九中学进行了实地调查,现将此次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中小学教育状况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实施,国家对农村中小学投资力度加大,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比以前有所改善,农村中小学的整体面貌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在校舍上,基本上改为教学楼,宽敞明亮,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优良的学习环境;其次是教学的硬件设施上,拥有配套的全新桌椅,图书、文体器材、各种教学仪器也有相应的配备;第三是在学校的师资队伍有所壮大。但是,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教育经费短缺,师资水平不高,应试教育制度依旧,学生自身素质低以及生源不断流失等,情况令人担忧。
(一)教育经费短缺、教育设施短缺老旧
国家投入到教育事业的经费,大部分还是用于城市重点学校的发展上,农村学校的教育经费很是不足。在调查过程中,这三所学校的校长们表示,由于资金不足,学校基础设施情况不是十分乐观。
1、虽然基本上都有相应的教学楼,但厕所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由于农村卫生条件制约,厕所大部分置于楼外,且距离教学楼较远,蹲位又很少(基本在十个左右),对全校那么多师生来说,上厕所也是一种困难。
2、体育设施总体不够,最好的学校所有的也只是篮球架四副,乒乓球台二张,单、双杠几幅而已,部分体育设施存在着安全隐患。而根据调查知,各学校操场也没有绿化。
3、实验设施较少,只有一到两个实验室。基本没有音乐教学设施。
4、虽然学校配置上了电脑和多媒体设备(每所学校有一到两个多媒体教室),却因无法满足教师准备课件所需的资金而使那些电脑基本闲置,这和城市学校里每个教室配置多媒体设备,每位老师配置一台电脑的水平相差甚远。
5、图书量为1000册左右,大部分是一些较为破旧、久未更新的书刊、过期的杂志等。
(二)教师的业务水平不高,工作负担重
1、师资水平低
都说一个好学校不能没有好老师。而农村中小学的教师队伍中,根本没有所谓的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等优秀教师,而刚毕业分配来的年轻老师,在锻炼一两年后马上被较大的学校挖走,农村学校成为了新教师的“练兵场”。在这种情况下,面对目前的教育改革,老师们显得力不从心。试想,这样的一支队伍承担着培养新型人才的艰巨任务,谈何容易,而为了缓解老师的压力,学校不得不聘请代课教师,然而最终结果就是导致教学质量变得较差。
2、教师负担重
在我们农村中小学中,多数教师依然是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而学生的“学法”仍是“听、写、读、背、考”。这种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
3、教师培训落后
农村中小学教师仍是以“经验型”、“辛苦型”为主,缺乏“研究型”、“创造型”的教师。新课程强调学科教学内容要具有开放性、交叉性、整合性、综合性,教师传统的专业知识储备已经不能满足实施新课程教学的需要,教师必须加强培训、自学自研,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由于学校学习资源的限制,教师外出培训成果在校内得不到巩固练习和及时消化理解,不能内化和深化,久而久之,出现培训成果的流失。教师自学自研的落后严重影响了教师专业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
(三)口头的素质教育,实质的应试教育
在所调查的三所学校的老师、学生中,有80%的人对当前的应试教育制度提出强烈不满:学生要考得高,而老师更要教得出色,双方压力非常大!现行的素质教育只限于口头上喊喊,而实际行动仍是应试教育。应试教育的思想以深深的禁锢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但家长和社会则过分看重于学生的成绩和学校的教学结果,导致县镇教育部门对学校和老师们定指标、下任务,根据期末统考、会考的成绩来对学校和老师进行考核,排名次,考得不好的学校的校长和老师会受到通报批评,影响奖金发放、评模,晋级等。
学生们每天不仅要完成应有的作业,还得去死记硬背那些乏味的课本知识,这种情况下,学校就成了个“读死书”的场所,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限于一个狭窄的范围内,得不
到充分的锻炼,导致大部分人高分低能,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
(四)学生自身素质低,生源不断流失
在调查中我了解到,在学生的生活环境中存在着诸多因素影响农村教育的发展。农村孩子由于受地域条件的制约,普遍存在着接受学前教育很不规范的现象,绝大多数幼儿只接受一年的学前教育就进入小学,错过了幼儿智力发展的最佳期,造成学生发展很不均衡。农村家庭教育的不到位导致学生较为任性,在学校里表现得自由散漫,不遵守学校的制度,不尊重老师;许多中小学生,迷恋于网吧,一些染上网瘾的学生经常逃学,甚至夜不归宿,长此以往只好退学回家。农村的优秀学生都流失到城市重点中小学,在生源上,农村的学生要比较差些。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提高,家庭条件较好的家长为了使孩子得到良好的教育,不惜花大价钱送孩子进城读书,而家庭条件较差的家长也因看到上学没有好出路,让孩子初中毕业就回家劳动,更有甚者,小学便辍学回家。农村学校的生源严重流失,这给学校的教学带来很大影响,制约其发展。
二、改变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的策略
这次调查中,我主要了解了以上四个问题,就此,我提出以下的解决建议:
(一)保证教育经费,改善办学条件
每年国家在教育事业上的投入都相当可观,但不难得知,这些资金中绝大多数被用在了城市重点学校的建设上,农村学校少之又少。所以为改变这种现象,各级教育部门应该成立专门机构,对资金的流向、用途进行专门监督管理,坚决杜绝发放过程中的克扣、偏流现象,确保经费合理分配。同时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并且政策尽可能向薄弱、偏远的农村中小学地区倾斜。定额、定时、定量地通过银行将乡村教育的经费划拨给乡镇学校,这样可避免教育经费在多个中间环节的截留现象,又可保证乡村教育经费的稳定性、均等性、可靠性。同时,购置必需的教育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使村办中小学办学条件、管理水平、教育教学质量有明显提高。只有这样,农村的教育事业才会有资金的保障,才会慢慢发展起来!
(二)减轻师生压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老师应该尽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在最少的考试训练下发挥学生的最大潜力。学校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课程,恢复音体美课程,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不至于成为“书呆子”。让学生的包袱减轻,老师的压力减小,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教与学的工作,为以后素质教育的实施铺平道路。
只有教师队伍强大了,学校的教学水平才能提高,农村的教育状况才能改善。上级教育部门应统筹下级教师分配情况,对需要老师的学校及时补充,而且要确保他们在学校任职的时限,不能中途转校。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注重教师培训的经常性,创造条件和机会使农村中小学教师能够参加继续教育。通过学习和培训,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有所完善,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教育责任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三)更新教育观念,开展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保证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的课时,重视课外活动的开展,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也要注重提高农村教育管理者的素质教育管理水平。打破学校之间的严格界限,实行跨校兼课,体、音、美教师到不同学校授课,让校校有歌声、校校有球声、校校有绘画。激励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
(四)从学校本身去改变,解决生源问题
对于学生流失辍学严重的问题,学校必须改善自身的教学环境和教育成果,以好的成绩让学生家长信服。同时学校加强宣传力度,对自己进行全方面的宣传,和其他学校对比,讲清利弊,使那些盲目择校的家长们有更清楚的认识。对家庭条件差的学生,校方应尽力呼吁社会力量去帮助他们,老师应经常到学生家中走访,对留守儿童、隔代抚养所产生的问题应进行相应的心理辅导,打消学生家长因缺钱让孩子辍学的念头。只有学校提高自身的实力,才能保住生源,使农村中小学更加健康发展!
三、本次调查的体会和感悟
邓小平同志曾说过:“忽视教育的领导者,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就领导不了现代化建设,各级领导要像抓好经济工作那样抓好教育工作”。基础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今天的学生到了将来就是建设现代化的中坚力量。不要“偏心”,抓好义务教育,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刻不容缓!
感谢学校给了我一个了解农村中小学教育状况机会,感谢家乡中小学校的配合,我对家乡农村中小学教育状况有了一个深层次的了解,农村教育状况不容乐观,必须抓紧解决资金问题和提高教师队伍的水平,这样,其他问题才会迎刃而解,农村教育才会走上素质教育之路。
第三篇:农村中小学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农村中小学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3年9月~2013年12月
调查地点: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金山乡
调查对象:邓家咀小学、颉家山小学
调查目的: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有着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我们党和政府也十分重视,最近又提出了要在2050年之前把我国建设成为教育大国的计划。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较多。据统计:我国有80%的学生是在农村接受中小学教育的,这些学生的素质会影响到我国整体学生的素质,而农村的教育条件、教学水平等在总体上都低于城镇学校,因此,农村的中小学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我所调查的甘谷县金山乡与省内其他农村地区相比,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地区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的教育状况即人才状况。为了了解山区中小学的教育状况,支教期间,我来到坐落于金山乡的一所小学——邓家咀小学,进行了实地调查,现将此次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中小学教育状况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实施,国家对农村中小学投资力度加大,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比以前有所改善,农村中小学的整体面貌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在校舍上,基本上改为教学楼,宽敞明亮,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优良的学习环境;其次是教学的硬件设施上,拥有配套的全新桌椅,图书、文体器材、各种教学仪器也有相应的配备;第三是在学校的师资队伍有所壮大。但是,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教育经费短缺,师资水平不高,应试教育制度依旧,学生自身素质低以及生源不断流失等,情况令人担忧。
(一)教育经费短缺、教育设施短缺老旧
国家投入到教育事业的经费,大部分还是用于城市重点学校的发展上,农村学校的教育经费很是不足。在调查过程中,这三所学校的校长们表示,由于资金不足,学校基础设施情况不是十分乐观。
1、教室破旧,缺乏各种素质教学教室,全校只有一台电脑(04年国家配发的远程教育设施),无图书馆,也无多媒体教室以及各种体育设施。
2、体育设施不够,最好的学校所有的也只是篮球架一副,乒乓球台一张,部分体育设施存在着安全隐患。而根据调查知,各学校操场也没有绿化。
3、实验设施较少,无实验室。基本没有音乐教学设施。
4、虽然学校配置上了电脑。却因无法满足教师准备课件所需的资金而使那电脑基本闲置,这和城市学校里每个教室配置多媒体设备,每位老师配置一台电脑的水平相差甚远。
5、图书量为基本零,学生的素质教育课本短缺。大部分是一些较为破旧、久未更新的书刊、过期的杂志等。
(二)教师的业务水平不高,工作负担重
1、师资水平低
都说一个好学校不能没有好老师。而农村中小学的教师队伍中,根本没有所谓的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等优秀教师,而刚毕业分配来的年轻老师,在锻炼一两年后马上被较大的学校挖走,农村学校成为了新教师的“练兵场”。在这种情况下,面对目前的教育改革,老师们显得力不从心。试想,这样的一支队伍承担着培养新型人才的艰巨任务,谈何容易,而为了缓解老师的压力,学校不得不聘请代课教师,然而最终结果就是导致教学质量变得较差。
2、教师负担重
在我们农村中小学中,多数教师依然是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而学生的“学法”仍是“听、写、读、背、考”。这种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
3、教师培训落后
农村中小学教师仍是以“经验型”、“辛苦型”为主,缺乏“研究型”、“创造型”的教师。新课程强调学科教学内容要具有开放性、交叉性、整合性、综合性,教师传统的专业知识储备已经不能满足实施新课程教学的需要,教师必须加强培训、自学自研,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由于学校学习资源的限制,教师外出培训成果在校内得不到巩固练习和及时消化理解,不能内化和深化,久而久之,出现培训成果的流失。教师自学自研的落后严重影响了教师专业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
(三)口头的素质教育,实质的应试教育
在所调查的三所学校的老师、学生中,有80%的人对当前的应试教育制度提出强烈不满:学生要考得高,而老师更要教得出色,双方压力非常大!现行的素质教育只限于口头上喊喊,而实际行动仍是应试教育。应试教育的思想以深深的禁锢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但家长和社会则过分看重于学生的成绩和学校的教学结果,导致县镇教育部门对学校和老师们定指标、下任务,根据期末统考、会考的成绩来对学校和老师进行考核,排名次,考得不好的学校的校长和老师会受到通报批评,影响奖金发放、评模,晋级等。
学生们每天不仅要完成应有的作业,还得去死记硬背那些乏味的课本知识,这种情况下,学校就成了个“读死书”的场所,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限于一个狭窄的范围内,得不到充分的锻炼,导致大部分人高分低能,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
(四)学生自身素质低,生源不断流失
在调查中我了解到,在学生的生活环境中存在着诸多因素影响农村教育的发展。农村孩子由于受地域条件的制约,普遍存在着接受学前教育很不规范的现象,绝大多数幼儿只接受一年的学前教育就进入小学,错过了幼儿智力发展的最佳期,造成学生发展很不均衡。农村家庭教育的不到位导致学生较为任性,在学校里表现得自由散漫,不遵守学校的制度,不尊重老师;许多中小学生,帮忙家里做家务,一些染上网瘾学生经常逃学,甚至几天不来上课,长此以往只好退学回家。农村的优秀学生都流失到城市重点中小学,在生源上,农村的学生要比较差些。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提高,家庭条件较好的家长为了使孩子得到良好的教育,不惜花大价钱送孩子进城读书,而家庭条件较差的家长也因看到上学没有好出路,让孩子初中毕业就回家劳动,更有甚者,小学便辍学回家。农村学校的生源严重流失,这给学校的教学带来很大影响,制约其发展。
二、改变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的策略
这次调查中,我主要了解了以上四个问题,就此,我提出以下的解决建议:
(一)保证教育经费,改善办学条件
每年国家在教育事业上的投入都相当可观,但不难得知,这些资金中绝大多数被用在了城市重点学校的建设上,农村学校少之又少。所以为改变这种现象,各级教育部门应该成立专门机构,对资金的流向、用途进行专门监督管理,坚决杜绝发放过程中的克扣、偏流现象,确保经费合理分配。同时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并且政策尽可能向薄弱、偏远的农村中小学地区倾斜。定额、定时、定量地通过银行将乡村教育的经费划拨给乡镇学校,这样可避免教育经费在多个中间环节的截留现象,又可保证乡村教育经费的稳定性、均等性、可靠性。同时,购置必需的教育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使村办中小学办学条件、管理水平、教育教学质量有明显提高。只有这样,农村的教育事业才会有资金的保障,才会慢慢发展起来!
(二)减轻师生压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老师应该尽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在最少的考试训练下发挥学生的最大潜力。学校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课程,恢复音体美课程,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不至于成为“书呆子”。让学生的包袱减轻,老师的压力减小,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教与学的工作,为以后素质教育的实施铺平道路。
只有教师队伍强大了,学校的教学水平才能提高,农村的教育状况才能改善。上级教育部门应统筹下级教师分配情况,对需要老师的学校及时补充,而且要确保他们在学校任职的时限,不能中途转校。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注重教师培训的经常性,创造条件和机会使农村中小学教师能够参加继续教育。通过学习和培训,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有所完善,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教育责任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三)更新教育观念,开展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保证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的课时,重视课外活动的开展,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也要注重提高农村教育管理者的素质教育管理水平。打破学校之间的严格界限,实行跨校兼课,体、音、美教师到不同学校授课,让校校有歌声、校校有球声、校校有绘画。激励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
(四)从学校本身去改变,解决生源问题
对于学生流失辍学严重的问题,学校必须改善自身的教学环境和教育成果,以好的成绩让学生家长信服。同时学校加强宣传力度,对自己进行全方面的宣传,和其他学校对比,讲清利弊,使那些盲目择校的家长们有更清楚的认识。对家庭条件差的学生,校方应尽力呼吁社会力量去帮助他们,老师应经常到学生家中走访,对留守儿童、隔代抚养所产生的问题应进行相应的心理辅导,打消学生家长因缺钱让孩子辍学的念头。只有学校提高自身的实力,才能保住生源,使农村中小学更加健康发展!
三、本次调查的体会和感悟
邓小平同志曾说过:“忽视教育的领导者,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就领导不了现代化建设,各级领导要像抓好经济工作那样抓好教育工作”。基础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今天的学生到了将来就是建设现代化的中坚力量。不要“偏心”,抓好义务教育,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刻不容缓!
感谢学校给了我一个了解农村中小学教育状况机会,感谢实习学校邓家咀小学的配合,我对山区农村中小学教育状况有了一个深层次的了解,农村教育状况不容乐观,必须抓紧解决资金问题和提高教师队伍的水平,这样,其他问题才会迎刃而解,农村教育才会走上素质教育之路。
第四篇:关于农村中小学教育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中小学教育状况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内容及目的伴随新世纪的到来,人类正在迈向一个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可以预言,人类经济发展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知识将成为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科学技术尤其是高新技术将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近年来国家提出了一项强国战略——“科教兴国”,就是说要用科学、教育的快速发展,达到富民强国之目的。
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再加之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8.8亿人,因而农村教育更应改受到国家的重视,国家更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为更好地了解农村教育现状,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家乡的农村的教育状况进行了相关的调查。
目前,在我国农村普遍实施了根本意义上的九年义务教育免费机制,不仅巩固和加强了农村义务教育“普九”成果,同时还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和谐社会的创建进程。然而,由于受传统教育的束缚和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教育结构单一,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薄弱,应试教育积重难返,一些地方往往把升学率作为评价教育工作近乎唯一的目标,致使农村教育与当地生产和群众生活脱节,忽略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调查方式及对象
我选择了实地调查和二手资料收集的调查方式。通过调查,得到丰富的、个性化的信息。然后经过归纳、分析、综合、整理,得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本次调查我重点采用实地访问法,正是想通过这种面对面的交谈的方式,了解当地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
三、调查时间:2011年7-8月
四、调查结果:对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的分析
现状一:教育经费严重短缺
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的严重短缺首先体现在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最近几年,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很不足的,2002年教育投入仅占GDP3.32%的比例,2003年为3.28%,2004年是2.79%,2005年是2.16%。而绝大部分的经费主要投入到到高等教育上,从扩招、学校扩建、广招名师教授、“争创一流高校”等等;此外城市中小学教育也是投入的重点,城市人口的教育需要被优先满足,农村人口得到的教育资源就非常有限,远远无法满足农村人口接受教育的需要。本来就十分有限的经费等到了区、县、镇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手中,在城里兴办“示范校”、“窗口校”,不遗余力地将大部分的财政投入到已经很好的学校里。经过层层克扣,最后才轮得到农村的中小学受蝇利的恩惠,到达农村中小学的财政拨款几乎是微乎其微。由于教育经费的严重短缺,更加剧了农村中小学受教育情况的基础
教育教学设施缺乏、落后,造成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音体美劳等不少课程都因教学设施的缺乏而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所谓现代化的教育设施都是农村学校师生所不敢想的,远程教育资源的共享成为了梦想。
现状二: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
学校还需要在教育设施上支出一笔巨大的费用,有的学校为达到“普九标准”向私人借贷修建设施,等到新学年开始就从学杂费中提取一部分支付债务。有些地方主管教育部门不顾农村的现状而要求一些小学、中学一定要达到“普九标准”,这无异是在让学校背负沉重的债务。导致农村教育的发展变得越来越艰难,有很多农村少年儿童无法得到公平的受教育机会,造成很多农村少年儿童“望学兴叹”,以致不得不辍学回家。农村学校的负债累累将严重阻碍农村教育的发展。
在一所农村中学中我看到一种现象:教设陈旧、师资匮乏、教学设备陈旧。而城镇的中小学,教学活动丰富多彩,教学设施和活动场地可以说是配备完善。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差距呢?是资源的分配不公平。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使农村少年儿童处在教育资源非常短缺的环境中,而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这不仅严重阻碍农村少年的发展而且使农村青年就业更难。学校总会希望学生尽量得到更好的教育,因此,不得不花费一些本就不多的经费,来尽量满足学生的需要。这样,本就贫困的学校就更加贫困。
现状三:师资力量薄弱,优秀资源的流失
农村的中小学除了中心小学师资力量相对较为好一点以外,其他村小学没有几个是个正规师范学校毕业的,几乎是“民转公”的教师。他们中只有极少数受过专业培训,大部分是凭借自己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的,相当一部分教师教法陈旧、观念落后。教师队伍整体存在着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窄的问题。且教师整体素养不高,普遍缺乏现代教育知识与理念。与城市教师相比,农村教师学历不高,创新意识不强,科研能力较差,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停滞不前,沿用长时间来逐渐形成的一些习以为常的观念、思想和方法,严重影响了当前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行。
其次,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课程单一。由于部分学科教师不足,许多老师不得不身兼数科教学。语文老师教数学,数学老师兼劳卫,非英语专业的老师在参加短期培训或“自我钻研”后就走上了英语教学讲台。另外像体、音、美等“副科”在缺少教师的情况下不得不由“主科”教师兼代。农村许多学校的体音美老师都是如此半路出家的。而且这些“副课”往往流于形式,有时上,有时不上,有时“理所当然”地被挪用来上主课。另外身兼数科教学的老师往往会因超负荷工作而影响本学科的教学质量。致使农村小学的素质教育在起跑线上就远远落后于城区小学。
乡村居住、交通等诸方面条件不如城区,另外在教学上缺少外出学习、交流和晋升的机会,许多师范院校的毕业生不愿下乡工作,勉强去的也不安于现状,随时想调入城区。“教而优则入城”,在乡村小学中教学上取得成绩的骨干教师更纷纷要调入城区学校以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农村学校成了培养老师的地方,成为向上走的踏脚石。高素质人才不愿下乡,乡下也无法长期留住人才。这是一直阻碍和困扰农村小学教育的实质性难题。骨干教师流失使本来已处于弱势的农村学校犹如釜底抽薪,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的发展,拉大了城乡间的距离。要想提高农村教学质量可谓是举步艰难。
农村教师发展正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困难,这一系列状况如不及时改变,会严重影响农村教育的普及与提高。如何使农村教师跟上教育与时代发展的需要是
我们必须思考并解决的问题。农村教师素质亟待提高农村孩子对优秀教师的需要迫在眉睫。
现状四:应试色彩浓郁,师生不堪重负
中国的教育一直都是应试教育,“考试是教师的法宝,分数是学生的命根”。农村中小学教师更是无法走出应试教育,每到期中、期末考试区、县、镇级教育管理部门拿中考升学率、非毕业班优秀率、合格率进行统一排位,排位的名次、学生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老师的晋级加薪。本来就没有师资、教学环境、教学设备方面优势的农村中小学面临更大的压力,师生都是苦不堪言。
同时很多中小学以升学为由,强迫学生寒暑假以及双休日补课,在加重农村父母经济负担的同时,也加重了学生们的学习压力。
现状五:德育教育令人堪忧
智育方面都成问题的农村学校怎还顾得重视德育的教育,因而重智育轻德育是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在一些学校,有的老师可以公开容忍成绩优秀的学生犯错误,少数学生家长在自己孩子与同龄孩子发生冲突时,竟然给予纵容和支持。学校缺乏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的教育使得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缺失,造成一些农村中小学生法制观念淡薄,道德品质败坏的主要原因是学校、家庭、社会都没有对之引起足够的重视。
五、改变农村教育现状的策略
根据调查的情况,为改变农村教育现状,应当采取以下策略:
对策一:加大农村教育的资金投入,提高农村学校教师的待遇。
据调查,政府拿出的有限资金来办乡村教育,是不能满足广大农村青少年对教育的需求。因而需要政府重视农村人口的教育,解决农村学校出现的问题,最大限度地改变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首先要把教育经费的挪用作为重点抓,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用到实处。通过财政拨款支付修建教学需求的硬件设施,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鼓励广大的师范毕业生下乡服务农村基层,完善相关的管理机制。
对策二:全面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整体的综合素质。
加大师资培训力度,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形成。清退或分流不合格教师,招收、鼓励大专学历的师范院校毕业生回乡任教,同时对教师的福利等问题要根据实际给予改善。完善农村教育资源尤其师资资源配置,促进农村教育的公平正义。对策三:重视德育,促进学生健康个性和谐发展。
加强和改进农村中小学学生德育工作,首先要把握好中小学教育阶段青少年身心成长发育的特点,把握好不同学生个体的个性心理特征和思想、学业基础,从而有的放矢的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确立健康向上的人生目标。抓紧这时期的德育工作,将对他们一生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的德育教育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并有机结合传统美德,把握新时代特点,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思想道德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教育的全过程。要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有机统一于教材之中,积极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和形式,把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努力营造出宽松、和谐、愉悦的“三位一体”德育教育环境,为培育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奠定良好的基础。
对策四:深化教育改革,彻底改变农村学生“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的局面。
农村中小学教育要与农村实际相结合。国家要着力改革农村中小学课程,设置一些体现农村教育特点的实用性课程,使之在提高农村人口整体素质的同时还能更好地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对策五:有力实施减负控辍措施。
针对农村学生辍学的现象,一方面要加大义务教育宣传和实施力度,确保困难学生不会因贫失学;另一方面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乐学善学,确保学生不会因厌学而辍学。同时,要完善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机制,切实把“减负控辍”工作纳入教育督导评估序列并不断提高评价指数。从而把“减负控辍”工作纳入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工程中,最大限度的控制学生流失,最大限度的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
六、调查体会
农村教育是中国教育最为基础和庞大的部分,直接关系8亿多农民的切身利益,如何改变农村教育的薄弱现状,应引起国家、社会及每个人的积极关注。农村教育任重而道远,国家需要对农村教育加大重视程度、投入资金建设、推进切实可行的措施。办好农村教育这件大实事,必须每个人携手努力,让我们期待农村教育取得很好的成绩,期待未来的农村教育能促进国家的发展。
通过这次考察活动,我不仅对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现状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同时,还增强了对教师事业的热爱和向往,增强了发奋学习、努力完善自己,为报效祖国、促进教育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第五篇:农村中小学教育状况的调查报告
2014年农村中小学教育状况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内容及目的伴随新世纪的到来,人类正在迈向一个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可以预言,人类经济发展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知识将成为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科学技术尤其是高新技术将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近年来国家提出了一项强国战略——“科教兴国”,就是说要用科学、教育的快速发展,达到富民强国之目的。
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再加之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8.8亿人,因而农村教育更应改受到国家的重视,国家更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为更好地了解农村教育现状,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家乡的农村的教育状况进行了相关的调查。
目前,在我国农村普遍实施了根本意义上的九年义务教育免费机制,不仅巩固和加强了农村义务教育“普九”成果,同时还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和谐社会的创建进程。然而,由于受传统教育的束缚和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教育结构单一,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薄弱,应试教育积重难返,一些地方往往把升学率作为评价教育工作近乎唯一的目标,致使农村教育与当地生产和群众生活脱节,忽略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调查方式及对象
我选择了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方式。通过调查,得到丰富的、个性化的信息。然后经过归纳、分析、综合、整理,得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本次调查我重点采用实地访问法,正是想通过这种面对面的交谈的方式,了解当地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在访谈对象选择上,依据典型性、广泛性原则,分别和一部分学生、教师、家长等进行了访谈。
三、调查时间:2014年3月
四、调查结果:对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的分析
现状一:教育经费严重短缺
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的严重短缺首先体现在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最近几年,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很不足的,2002年教育投入仅占GDP3.32%的比例,2003年为3.28%,2004年是2.79%,2005年是2.16%。而绝大部分的经费主要投入到到高等教育上,从扩招、学校扩建、广招名师教授、“争创一流高校”等等;此外城市中小学教育也是投入的重点,城市人口的教育需要被优先满足,农村人口得到的教育资源就非常有限,远远无法满足农村人口接受教育的需要。本来就十分有限的经费等到了区、县、镇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手中,在城里兴办“示范校”、“窗口校”,不遗余力地将大部分的财政投入到已经很好的学校里。经过层层克
扣,最后才轮得到农村的中小学受蝇利的恩惠,到达农村中小学的财政拨款几乎是微乎其微。由于教育经费的严重短缺,更加剧了农村中小学受教育情况的基础教育教学设施缺乏、落后,造成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音体美劳等不少课程都因教学设施的缺乏而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所谓现代化的教育设施都是农村学校师生所不敢想的,远程教育资源的共享成为了梦想。
现状二: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
学校还需要在教育设施上支出一笔巨大的费用,有的学校为达到“普九标准”向私人借贷修建设施,等到新学年开始就从学杂费中提取一部分支付债务。有些地方主管教育部门不顾农村的现状而要求一些小学、中学一定要达到“普九标准”,这无异是在让学校背负沉重的债务。导致农村教育的发展变得越来越艰难,有很多农村少年儿童无法得到公平的受教育机会,造成很多农村少年儿童“望学兴叹”,以致不得不辍学回家。农村学校的负债累累将严重阻碍农村教育的发展。
在一所农村中学中我看到一种现象:教设陈旧、师资匮乏、教学设备陈旧。而城镇的中小学,教学活动丰富多彩,教学设施和活动场地可以说是配备完善。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差距呢?是资源的分配不公平。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使农村少年儿童处在教育资源非常短缺的环境中,而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这不仅严重阻碍农村少年的发展而且使农村青年就业更难。学校总会希望学生尽量得到更好的教育,因此,不得不花费一些本就不多的经费,来尽量满足学生的需要。这样,本就贫困的学校就更加贫困。
现状三:师资力量薄弱,优秀资源的流失
农村的中小学除了中心小学师资力量相对较为好一点以外,其他村小学没有几个是个正规师范学校毕业的,几乎是“民转公”的教师。他们中只有极少数受过专业培训,大部分是凭借自己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的,相当一部分教师教法陈旧、观念落后。教师队伍整体存在着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窄的问题。且教师整体素养不高,普遍缺乏现代教育知识与理念。与城市教师相比,农村教师学历不高,创新意识不强,科研能力较差,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停滞不前,沿用长时间来逐渐形成的一些习以为常的观念、思想和方法,严重影响了当前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行。
其次,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课程单一。由于部分学科教师不足,许多老师不得不身兼数科教学。语文老师教数学,数学老师兼劳卫,非英语专业的老师在参加短期培训或“自我钻研”后就走上了英语教学讲台。另外像体、音、美等“副科”在缺少教师的情况下不得不由“主科”教师兼代。农村许多学校的体音美老师都是如此半路出家的。而且这些“副课”往往流于形式,有时上,有时不上,有时“理所当然”地被挪用来上主课。另外身兼数科教学的老师往往会因超负荷工作而
影响本学科的教学质量。致使农村小学的素质教育在起跑线上就远远落后于城区小学。
另外,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教师乐进城,难下乡。首先乡村居住、交通等诸方面条件不如城区,另外在教学上缺少外出学习、交流和晋升的机会,许多师范院校的毕业生不愿下乡工作,勉强去的也不安于现状,随时想调入城区。“教而优则入城”,在乡村小学中教学上取得成绩的骨干教师更纷纷要调入城区学校以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农村学校成了培养老师的地方,成为向上走的踏脚石。高素质人才不愿下乡,乡下也无法长期留住人才。这是一直阻碍和困扰农村小学教育的实质性难题。骨干教师流失使本来已处于弱势的农村学校犹如釜底抽薪,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的发展,拉大了城乡间的距离。要想提高农村教学质量可谓是举步艰难。
农村教师发展正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困难,这一系列状况如不及时改变,会严重影响农村教育的普及与提高。如何使农村教师跟上教育与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我们必须思考并解决的问题。农村教师素质亟待提高农村孩子对优秀教师的需要迫在眉睫。
现状四:应试色彩浓郁,师生不堪重负
中国的教育一直都是应试教育,“考试是教师的法宝,分数是学生的命根”。农村中小学教师更是无法走出应试教育,每到期中、期末考试区、县、镇级教育管理部门拿中考升学率、非毕业班优秀率、合格率进行统一排位,排位的名次、学生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老师的晋级加薪。本来就没有师资、教学环境、教学设备方面优势的农村中小学面临更大的压力,师生都是苦不堪言。
现状五:德育教育令人堪忧
智育方面都成问题的农村学校怎还顾得重视德育的教育,因而重智育轻德育是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在一些学校,有的老师可以公开容忍成绩优秀的学生犯错误,少数学生家长在自己孩子与同龄孩子发生冲突时,竟然给予纵容和支持。学校缺乏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的教育使得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缺失,造成一些农村中小学生法制观念淡薄,道德品质败坏的主要原因是学校、家庭、社会都没有对之引起足够的重视。
现状六:进城求学,造成农村学校生源紧张
近几年,随着农村经济发展,部分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虽然农村一些中心学校条件也相应有所改善与提高。但是一些思想进步且有经济条件的农村学生的父母对孩子都寄予厚望,舍得教育投资。农村家长往往为了让孩子能够得到高质量的教育,学更多的知识,走出农村,许多家长纷纷送孩子进城求学,只为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农村中小学的生源开始减少、好的生源也被城市吸收了,农村中小学面临很大的办学压力。与乡村小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城区小学人满为患。“学生少,课堂气氛弱,学生竞争意识差,同时也引发了教育资源闲置和浪费的现象。”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是由于农村学校的公用经费拨付不够及时到位,致使很多农村学校向学生家长等私人借款维持学校的正常运作。农村学校尤其是“国有民办”学校的负债累累,将严重阻碍农村教育的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面对两种性质的学校,面对两种相差悬殊的教育质量,面对掌上明珠的儿女和捉襟见肘的家庭境况,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处于两难境地。那就是,如果读免费的公办学校,家长将无经济负担,但由于优质的师资被抽调到城里实验学校,因此孩子要付出自己的前程;如果进城求学,孩子得到较为优质的教育,但家长得承担巨大的经济负担。这种两难境地,正是目前农村教育的困境。随着
义务教育保障机制的逐步完善,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农村学校面临的冲击与日俱增。
五、改变农村教育现状的策略
根据调查的情况,为改变农村教育现状,应当采取以下策略:
对策一:加大农村教育的资金投入,提高农村学校教师的待遇。
据调查,政府拿出的有限资金来办乡村教育,是不能满足广大农村青少年对教育的需求。因而需要政府重视农村人口的教育,解决农村学校出现的问题,最大限度地改变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首先要把教育经费的挪用作为重点抓,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用到实处。通过财政拨款支付修建教学需求的硬件设施,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鼓励广大的师范毕业生下乡服务农村基层,完善相关的管理机制。
对策二:全面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整体的综合素质。
加大师资培训力度,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形成。清退或分流不合格教师,招收、鼓励大专学历的师范院校毕业生回乡任教,同时对教师的福利等问题要根据实际给予改善。完善农村教育资源尤其师资资源配置,促进农村教育的公平正义。对策三:重视德育,促进学生健康个性和谐发展。
加强和改进农村中小学学生德育工作,首先要把握好中小学教育阶段青少年身心成长发育的特点,把握好不同学生个体的个性心理特征和思想、学业基础,从而有的放矢的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确立健康向上的人生目标。抓紧这时期的德育工作,将对他们一生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的德育教育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并有机结合传统美德,把握新时代特点,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思想道德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教育的全过程。要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有机统一于教材之中,积极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和形式,把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努力营造出宽松、和谐、愉悦的“三位一体”德育教育环境,为培育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奠定良好的基础。对策四:深化教育改革,彻底改变农村学生“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的局面。
农村中小学教育要与农村实际相结合。国家要着力改革农村中小学课程,设置一些体现农村教育特点的实用性课程,使之在提高农村人口整体素质的同时还能更好地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对策五:有力实施减负控辍措施。
针对农村学生辍学的现象,一方面要加大义务教育宣传和实施力度,确保困难学生不会因贫失学;另一方面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乐学善学,确保学生不会因厌学而辍学。同时,要完善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机制,切实把“减负控辍”工作纳入教育督导评估序列并不断提高评价指数。从而把“减负控辍”工作纳入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工程中,最大限度的控制学生流失,最大限度的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
六、调查体会
农村教育是中国教育最为基础和庞大的部分,直接关系8亿多农民的切身利益,如何改变农村教育的薄弱现状,应引起国家、社会及每个人的积极关注。农村教育任重而道远,国家需要对农村教育加大重视程度、投入资金建设、推进切实可行的措施。办好农村教育这件大实事,必须每个人携手努力,让我们期待农村教育取得很好的成绩,期待未来的农村教育能促进国家的发展。
通过这次考察活动,我不仅对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现状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同时,还增强了对教师事业的热爱和向往,增强了发奋学习、努力完善自己,为报效祖国、促进教育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