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标准(规范)化管理办法(试行)

时间:2019-05-13 18:53: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四川省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标准(规范)化管理办法(试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四川省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标准(规范)化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篇:四川省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标准(规范)化管理办法(试行)

四川省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标准(规范)化

管理办法(试 行)

定期(不定期)检查,有效监控,特别要在重要时段对重要部位进行严密有效监控,及时排除各类安全隐患,重点要排除容易引起群死群伤的安全隐患。对学校的设施设备要有防雷保护。

第十条 寄宿制学校要加强对在校寄宿学生的管理工作,对管制刀具、用火、用电和集体活动等要进行有效管理。要把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按要求保证必要课时,提高安全教育实效,每学期对住校生进行至少一次应急演练。

第十一条 县级人民政府要加强领导,督促有关部门把维护学校安全工作纳入本部门业务工作范围,认真落实好警校共建和日常指导、督促、检查工作。寄宿制学校要将校园及周边的安全问题及时向上级反映,同时,积极争取学生家长、村社、社会团体等对学校安全工作大力支持。

第三章 文化体育卫生

第十二条 寄宿制学校应切实贯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把卫生工作尤其是传染病防控及食品饮水卫生安全纳入学校重点工作定期研究,做到年初有工作计划、年底有工作总结。

第十三条 寄宿制学校应根据规模设立校医室,按要求配备医务人员和保健教师,或建立由当地乡镇卫生院派出专人任学校兼职医务人员,定期到学校开展卫生防疫及宣传教育工作的机制。

第十四条 寄宿制学校要建立健全卫生宣传、检查制度,做到:

每年3月、9月按要求开展全校性卫生宣传月活动。

每月开展1-2次卫生防病治知识宣传教育。

在校园设置固定卫生宣传专栏,定期更换内容。

每周开展1-2次卫生防疫与食品、饮水卫生监督检查。

第十五条 寄宿制学校要加强食堂卫生、饮水管理。食堂要达到“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标准”C级以上。要为师生提供自来水饮用,若提供自备水或二次供水,水质及卫生要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第十六条 寄宿制学校教室、宿舍及教学辅助用房要保证通风、采光及清洁卫生良好。在公共场所设置固定的垃圾桶,无卫生死角。

第十七条 寄宿制学校班主任和生活辅导老师要教育和培养学生养成每天刷牙、洗脸、洗脚、饭前便后勤洗手,不喝生水,不吃不洁食物等良好的个人卫生行为习惯。

第十八条 寄宿制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的有关要求。牢固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校体育艺术工作。

第十九条 寄宿制学校每年至少举行一次全校性运动会和艺术节活动,要求每个学生至少经常性地参加一项课余体育、艺术活动。

第二十条 寄宿制学校每年认真组织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活动,完成《标准》测试数据上报工作。

第二十一条 寄宿制学校要积极推行集体早操和大课间操,要将本地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艺术活动溶入学生大课间和课余体育艺术活动之中,补充和完善体育、艺术教育活动内容,促进体育、艺术教育活动质量和水平的提高,营造良好的学校体育、艺术教育氛围。

第四章 学校装备

第二十二条 寄宿制学校实验室、仪器室、准备室、图书室、现代教育技术及音体美卫等各类用房及设施的标准按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四川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和管理及评估细则的通知》(川教基[2000]20号以下简称《装备标准》)和《关于印发四川省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配备标准及工作评估细则实施意见的通知》(川教基[2001]13号,以下简称《配备标准及实施意见》)执行。

农村小学规模不到12个班的,教辅用房可酌情减少,但要有实验教室、艺术(美术、音乐)教室、图书室。

实验室、图书室、现代教育技术管理人员配备要逐步达到《装备标准》和《配备标准及实施意见》要求。

要提高教育技术装备利用率,各功能用房要向师生开放,按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开足开齐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

第二十三条 寄宿制学校理科教学仪器及音体美卫设备配备按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实施新课程改革实验后颁发的配备目录执行。其中中小学劳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仪器设备可根据本地实际,结合本民族特色进行配备。

信息技术教育按《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四川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基本配备标准的通知》(川教函[2004]319号)进行配备。

图书资料按《四川省教育厅关于转发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的通知的通知》(川教[2003]124号)要求配备。实施双语教学的学校还应配备一定数量的民族文字图书和报刊。

第二十四条 寄宿制学校远程教育设备、设施及软件资源(含光盘)的配备按《教育部、财政部、发改委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方案》和《教育部、财政部、发改委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终端接收站点技术方案》配备。

寄宿制学校每个年级应配备一套教学光盘播放点。18个班以上的寄宿制学校,可增加播放设备和光盘,逐步实现每班配备一套光盘播放设备。

第二十五条 寄宿制学校应建立健全远程教育三种运用方式的检查评估制度,将远程教育三种运用方式的应用纳入日常教育教学工作考核范畴,形成激励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检查与评估工作。

第二十六条 寄宿制学校要抓好远程教育管理制度建设,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学校要完善设备和资源的登记、使用制度,数字资源的接收、使用、存贮和共享制度;明确专人负责设备和资源的管理和维护;采取切实措施防尘、防潮、防火、防盗、防雷击。

第五章 学校后勤

第二十七条 寄宿制学校后勤管理包括食堂、宿舍、厕所、澡堂等生活设施设备以及小农(牧)场建设、校园绿化、后勤规章制度、后勤服务质量等方面的管理。

第二十八条 寄宿制学校要根据学生规模配足食堂从业人员,并健全食堂、食品安全卫生管理制度。

寄宿制学校原则上应按每60名用餐学生配1名的标准配足食堂从业人员。学生规模较大的学校可酌情降低标准。

寄宿制学校必须建立健全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岗位责任管理、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劳动用工与保障、安全保卫、责任追究、食物中毒或其它食源性疾患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预案和报告等方面的制度。

寄宿制学校对食堂从业人员、食堂建筑及设备与环境、食品采购与贮存、食品加工等方面的卫生要求及管理与监督,必须符合《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教育部、卫生部令第14号)、《关于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的通知》(卫法监发[2002]107号)等有关法规的相关规定。

寄宿制学校食堂应做到膳食结构科学、营养、合理,品种丰富,质价相符;就餐环境卫生、整洁,具有浓郁的文化氛围;工作人员服务热情周到、用语文明、卫生习惯好、操作行为规范。

寄宿制学校要严格执行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食堂收费的有关规定,严禁以赢利为目的超标准向寄宿生收取钱、粮。伙食费标准应及时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公示,主动接受就餐学生及家长监督。

第二十九条 寄宿制学校要根据学生规模配足宿舍管理人员,科学、规范地管理学生宿舍。

寄宿制学校原则上应按每100名寄宿学生配1名的标准配足生活指导教师(宿舍管理员)。

寄宿学生规模在500人以上的学校可酌情降低配备标准。生活指导教师的职责是负责学生宿舍的安全、卫生管理,指导、帮助学生做好洗漱及床、被褥、衣、物的整理工作,不断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寄宿制学校要建立健全学生宿舍(公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生活指导教师值班制度、门卫值班制度、学生出入登记制度、夜间巡查制度、安全卫生制度、疫病防控制度、设备使用及维护制度、物品保管及领用制度等等。

寄宿制学校学生宿舍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期消毒,整洁卫生;床上、桌面物品摆放有序;地面无纸屑杂物、积水;墙壁无污迹,无蛛网、污垢,无乱张贴、乱涂画;内外窗台无灰尘;盥洗室瓷砖无积垢;便池、水池、地漏内无杂物;拖把、畚箕、垃圾篓保持洁净。第三十条 寄宿制学校必须建有与学校发展规模和寄宿学生规模相适应的学生澡堂。寄宿制学校的澡堂要保持环境卫生,防止疾病传染,并保证寄宿学生的洗浴需求。第三十一条 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寝室内不修建厕所,但学校应按每15人一个蹲位修建公共厕所。厕所应为水冲式,若为旱厕必须达到蹲位与粪池的间距在3米以上。在厕所附近应设有洗手水龙头。

厕所应经常消毒、灭蝇、灭蚊,做到无蛆、无尿渍、无臭味,随时保持清洁卫生。第三十二条 县(市)、校要认真抓好小农牧场建设和勤工俭学工作。

农区和半农半牧区县(市)级人民政府应按200人以下2亩、200-500人2-5亩、500人以上5亩的标准无偿为寄宿制学校划拨小农场;纯牧区县级人民政府应根据学生规模,无偿为寄宿制学校划拨相应的草场用作小牧场建设。

寄宿制学校的小农牧场修建围墙、围栏、购种植物、养殖物等项目建设的资金由县(市)级人民政府投入。规模大、投入高、缺口资金在5万元以上的小农牧场建设资金可向上级申请补助。

寄宿制学校要充分发挥小农牧场的作用,通过小农牧场的小种植、小养殖,为学生提供新鲜蔬菜、禽蛋肉类等,改善寄宿学生的生活,降低学生就学的生活成本。

第三十三条 寄宿制学校要结合本校实际搞好校园绿化工作,并落实专门的绿化工作管理人员。

校园绿化要因地制宜、科学规范、布局协调美观,乔、灌、花、草、路、径、景、物配置合理,植物修剪、管理良好。

校园绿化占地率(宜绿化地面积与校园占地总面积的比例)要达到35%以上,绿化覆盖率(校园绿化覆盖总面积与校园占地总面积的比例)达40%以上,绿化率(已绿化地面积与宜绿化地面积的比例)达90%以上。

要把育树与育人紧密结合,通过建立“植物园”、“花卉园”、“六一”儿童园、“成长园”等形式,把绿化基地建成学校的素质教育基地,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环保、生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促进学校育人环境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全日制寄宿制学校。

第三十五条 州(市)、县(市)应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和相关制度。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由四川省教育厅负责解释。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凡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发布部门:四川省其他机构 发布日期:2006年09月10日 实施日期:2006年09月01日(地方法规)

第二篇:义务教育阶段学籍管理办法(试行)

义务教育阶段学籍管理办法(试行)

为了加强就学管理,巩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根据省、市有关学籍管理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入学

第一条小学实行按时免试就近入学。学校在新学年开始前一个月将服务区内适龄儿童登记造册,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乡镇教育管理机构最迟应在新学年开始前15天,将应接受义务教育儿童的入学通知书发给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

凡年满6周岁(截至当年8月31日)的儿童,按就近入学的原则,凭户口簿、入学通知书到服务区内学校办理入学手续后,即取得小学学籍。

小学在新学年开学后一个月内,将学籍名册上报乡镇教育管理机构,乡镇教育管理机构将名册汇总、统一编号后,上报县教育主管部门备案。

乡镇教育管理机构对完成初等义务教育的学生根据服务区,指定学校,发初中入学通知。并将初中新生名单造册,连同学籍表一同交给初中。学生凭入学通知书实行免试入学。

各中学在开学后一个月内,将新生注册名单报县教育主管部门审查,由县教育主管部门根据户口簿和学籍表,统一编列学号,方为取得正式学籍。

所有学生学籍都必须在新生入学时及时办理。

第二条适龄儿童、少年需要免入学、缓入学的,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提出申请,小学经乡镇教育管理机构批准,中学经县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学校出具免入学和缓入学证明。因身体原因申请免、缓入学的,应当附具县级医疗机构的证明。

第三条义务教育阶段应防止未受完规定年限教育的学生辍学。在校学生未经学校准假三日不到校,学校应及时进行家访,查明原因,敦促其到校;经学校督促后,一周内还不到校,学校应报告乡镇人民政府和县教育主管部门,并配合有关部门,依法使其复学,做好巩固工作。

第四条小学按40-45人编班。复式教学班每班人数一般不超过40人。初中每班限额56人(包括转学、复学生)。有条件的地方提倡开展小班教学。

二、转学

第五条学生有下列理由之一者,准予转学:

1.家庭住址跨省、市、县(区)、乡(镇)迁移;

2.家庭住址迁离原校服务区,且路途远不能在原校学习;

3.由公办学校要求进入民办学校或进行办学体制改革的学校学习。

第六条转学程序

由学生家长或监护人向学校书面申请,经转出学校同意,家长持转出学校“转学联系函”与转入学校联系,转入学校同意接受后,应立即将“转学联系复函”函寄(或家长转交)转出学校,转出学校收到复函后小学到乡镇教育管理机构、中学到县教育主管部门办理正式转学手续。转学学生凭原学校发给的转学证、素质发展报告手册、户口簿到转入学校办理手续(跨市、县、乡镇转学需将学籍表一并转给新校)。

第七条为避免转学和借读等造成班额严重超员,对从农村学校到城镇学校或从普通学校到当地办学条件优良的学校的转学和借读,应合理引导,完善手续,严格审批。认定学生转出必须具备学生家长或监护人申请、转入学校复函和转学证存根。认定学生转入,必须有转学证。

三、借读

第八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准予借读:

1.父母双方出国工作或学习一年以上;

2.父母双方从事野外工作或流动性较大的工作;

3.父母双方支援边疆建设;

4.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学校服务区内从事经营等活动满三年;

5.流动儿童、少年随父母或监护人在流入地暂时居住半年以上,且在户籍所在地没有监护条件。

第九条借读程序

学生借读,应向原户籍所在地学校申请,经学校同意,凭原校开具的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少年)在外地入学批准书、素质发展报告手册(一年级新生免)及在所要借读学校服务区内有居住条件的证明向新居地附近学校提出申请,经学校同意,小学报借出、借入两方学校所在地乡镇教育管理机构核准、中学报县教育主管部门核准后,办理借读手续。

学期中途一般不办理借读手续。

第十条适龄儿童、少年在新居地借读入学注册后,所在学校应为其建立临时学籍,发给《接受外地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注册证明》,注册证明由家长或监护人交(或由接受学校函寄)户籍所在地的学校作为已入学凭证。学校应建立服务区内流动人口的适龄子女登记制度。

第十一条借读学生完成义务教育规定年限的教育,可在借读学校领取完成初等义务教育证书、初中毕(结)业证书。

四、休学和复学

第十二条因病需治疗、休养,需凭个人申请、医院病历、收费凭证、医生建休证明小学报乡镇教育管理机构、初中报县教育主管部门核准,由学校出具休学证。休学期限,一般不超过下一学年始业日期,届时

不能复学的,应再办理审批手续。小学生在一学期内,因病或特殊情况请假缺课时间超过三个月,跟班学习有困难,可根据具体情况给予休学。

在休学期间,其学籍予以保留,但不得转入其他学校。小学生休学期满持休学证到学校报到,由学校在每学年始业后15天内将复学情况报乡镇教育管理机构核准。中学生复学需经县教育主管部门核准。到期不办理复学手续的,不予承认。

五、素质发展测评

第十三条学校应按照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的要求,遵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通过多种形式,测评学生素质发展的状况。素质发展测评包括学业成绩的考核和操行的评定。采用“等级+特长+激励性评语”的评价方式,实行素质报告单制度。

学业成绩的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成绩实行等级制,按优秀、良好、及格、待定四个等级评定。小学低年级也可以在综合测评学生素质发展的基础上,采用无等级评定,以定性描述的方式呈现评价结果,用鼓励性的语言描述学生的学业成绩。学业成绩被评为待定等级的学生,学校应在下一学期开学时补考相应科目,并按补考后的成绩确定等级。

学校每学年应进行一次学生体质健康检查。

第十四条严格控制考试次数,取消期中考试。小学期末考试科目为语文和数学。毕业考试、考查科目由乡镇教育管理机构确定。初中会考由县教育主管部门统一组织进行。

学校不得将学生的考试成绩排名次或张榜公布。

第十五条学生操行一般用评语的方式评定。评语以激励性评价为主,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反映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情况,并对学生具有教育、指导意义。

六、毕(结)业

第十六条义务教育阶段对修完规定年限,或经批准跳级,确已修完全部课程的学生,发给完成初等义务教育证书或初中毕业证书。对修业期满不予毕业的学生,由学校发给结业证明书。

七、奖励和处分

第十七条对德、智、体全面发展或某一方面有突出成绩的学生,应给予奖励。

学校每学年评选一次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三好学生”。

第十八条学生严重违反《中(小)学生守则》或学校有关规章以及社会治安条例,屡教不改者,应给予处分。处分学生需由班主任提出,经校务会议讨论、校长批准。

处分分警告、严重警告、记过三种。学校不得开除学生和勒令学生退学。

学生在受处分后满一学期,确定已改正错误,进步显著者,经校务会议讨论、校长批准,可以撤销处分。撤销处分后,不影响学生入队、入团。

学生受到奖励、处分和撤销处分,都应及时通知学生家长和记入学生学籍档案。

八、附则

第十九条休学、复学、退学、辍学、转学(包括转出和转入)、借读、入学、毕业等学生变动情况,小学应于每学期开学后一个月内汇总上报乡镇教育管理机构,中学上报县教育主管部门。

学生非正常死亡或发生重大事故,所在学校应立即向县教育主管部门写出报告。

第二十条学籍资料以学校为单位建档、管理。学籍档案由学生学籍表、学生素质发展报告手册(内含健康检查表、体育合格情况登记表、素质报告单)组成。学校应及时、认真地填写,并由专人负责学籍档案管理。学籍档案由学校教导处永久保存。

第二十一条学生转学、借读到民办学校、进行办学体制改革的学校后,接受学校应向转出的学校函寄(或由家长转交)转学联系函的复函,索要学生的学籍档案,转出学校应在一月内复制并加盖公章后邮寄或密封由学生自带接受学校。到民办学校、进行办学体制改革的学校入学的,转出学校应在新学年始业15天内向乡镇教育管理机构上报名册(中学向县教育主管部门上报名册)。

第二十二条直属小学涉及学生转、休、复学和借读等手续直接到县教育主管部门办理。

第二十三条学籍档案实行安徽省全日制学校统一表式。

第二十四条凡弄虚作假,乱开转学证书、假完成初等义务教育证书(初中毕业证书)、假三好学生证明、不办正常的转学或借读手续的、涂改学籍档案的,对直接责任人应给予纪律处分,违法者要依法惩处。第二十五条本规定自2002年秋季新学年开始起执行,原有规定即行废止。

第三篇:义务教育阶段规范化学校创建工作总结材料

义务教育阶段规范化学校创建工作

总结材料

同心** 与时俱进

在规范化学校创建中谋发展

---洋浦经济开发区义务教育阶段规范化学校创建工作总结材料

洋浦经济开发区社会发展局

为了进一步适应我国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规范我区义务教育办学行为,全面提高办学水平,根据《**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阶段规范化学校创建工作的通知》精神,我区紧紧围绕办学条件、学校管理、师资建设、德育工作、质量效益这五大方面,坚持每学对全区11所中小学校进行评估定等。洋浦中学、洋浦第一小学、干冲小

学三所学校被评为区级示范性学校,干冲二小、新都小学、东浦小学、新英湾小学、洋浦小学、唐屋小学六所学校被评为区级规范性学校,夏兰小学、公堂小学二所学校被评为区级合格学校。经过将近三年时间的创建,我区到目前为止已有80%的学校符合市县级“规范化学校”的标准。现将创建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MsoNormal” style=““>

一、几点成效 “MsoNormal” style=““>学校的办学方向进一步明确。1995年,我区就推行“三自一包四自主”,对学校实行定期评估、分类管理制度。这种评估以办学水平和办学业绩为主。2008年,结合省出台的《规范化学校督导评估方案》,对评估方案再次重新修订,认真制订了《洋浦经济开发区中小学校评估考核实施方案》,为各中小学校形成长期有效办学提供了依据,指明了方向。

“MsoNormal” style=““>学校的内部管理进一步规范。以评估为抓手,推进依

法办学、规范办学。通过校长竞聘、各学校中层以上管理干部竞聘上岗,落实“三会”制度,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一步步提升。

“MsoNormal” style=““>学校的育人环境进一步改善。硬件建设投入力度一年年加大,特色办学,成绩突出。洋浦中学的声乐、网络建设、校本研训,洋浦第一小学的器乐、校本课程、班级文化建设,干冲小学的合唱、校园文化建设,新都小学的舞蹈、综合实践活动,洋浦小学的美术,干冲二小的体育,等等,素质教育纵深发展,特色办学成效显著。营造良好育人环境,提升办学品味。“MsoNormal” style=““>学校班子凝聚力得到有效增强,教师工作状态不断向良好态势发展。各学校都确立“一盘棋”的思想,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在评估、评优中形成了“我为学校争荣誉”的良性竞争机制。

“MsoNormal” style=““>教育资源有效整合,教育均衡发展初见成效。上学期

新都小学捆绑管理公堂小学,本学期新都小学合并公堂小学,有效地解决了薄弱学校的教育管理问题,使学生能共享优质的教育资源,缩小学校间的发展差距。

“MsoNormal” style=““>

二、几点做法

建立机构,明确职责,分级落实。为使我区创建规范化学校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2008年我区成立了洋浦经济开发区义务教育阶段规范化学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局长亲自担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统筹和指导我区规范化学校创建的日常工作事务。召开全区创建规范化学校工作动员大会,制订并下发《洋浦经济开发区创建规范化学校工作方案》,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成立相应的创建规范化学校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合作,确保领导到位,人员到位,经费到位,并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健全相关创建规范化学校的制度,确保创建规范化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加大投入,调整布局,整合资源。随着洋浦保税港区建设的全面展开,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迎来新的高潮,教育也展现出朝气蓬勃的新气象。近年来,全区学校办学条件大为改善。投资2亿多元,新建洋浦中学;投资1亿多元新建洋浦一小、洋浦三小,扩建东浦小学和新英湾小学;投资1千多万元,添置和更换全区学生课桌椅;投资2千多万,装备中学实验室11个,多媒体40套、学生电脑教室3间共计213台,为全区9所小学各配备30台学生电脑教室和多媒体室各一间。10所小学中,有一些学校规模比较小,设备设施缺乏,办学效益低下,有的面临搬迁调整。为此,我们把学校的布局调整和创建规范学校有机结合起来。洋浦中学重新选址新建已投入使用;洋浦第一小学重新选址建校工作接近尾声,计划下学期可以投入使用;洋浦第三小学已在搬迁新区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先是把公堂小学捆绑到新都小学,本学期已完全合并;干冲小学合并

夏兰小学的工作准备展开。

组织培训,组建队伍,加强督察。一是我局结合实际情况,组织评估组成员培训,主要学习《**省义务教育中小学评估方案》和《洋浦经济开发区中小学校评估考核实施方案》,提高认识,领会评估方案和评估标准,理解精神实质,为评估工作奠定基础。组织校长培训,逐条逐字学习省规范化学校督导评估方案,并要求各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培训学习。每年组织校长开展规范化学校创建工作研讨。二是组建两支队伍,一支是学校自评队伍,每所学校都由校长为组长组建学校自查自评小组,负责学校全面创建工作;另一支是开发区评估队伍,由社会发展局牵头,组织人事、纪检、审计、办事处等部门,为评估工作奠定基础,在整个评估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三是每年的1月份用3天时间对全区学校进行督察,了解学校创建工作进度和实际情况,帮助和指导学校理解评估标准,对创建工作有积极的帮助作用。

“MsoNormal” style=““>

三、几点经验 “MsoNormal” style=““>在规范化学校创建工作中,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有了一些体会。主要是: “MsoNormal” style=““>领导重视是规范化学校创建工作顺利推进的关键所在。一是区主要领导优先发展教育,资金投入巨大,并亲自调研,深入学校,解决问题。二是社会发展局局长、分管副局长担任规范化学校创建工作正副组长,指导和参与规范化学校创建工作,为我区规范化学校创建工作创造了便利的条件。

“MsoNormal” style=““>广大教职员工思想认识到位是规范化学校创建工作顺利推进的强大动力。工作动力来自人的思想认识,在创建工作中,经过认真培训,师生认识比较到位。认为创建规范化学校是提升办学水平的一次良好契机,学校能得到发展,教师个人也得到发展;管理得到提升,教师个人也得到进步。有了这样的思想认识,创建工作

才有了动力保障。

“MsoNormal” style=““>重视并落实整改是规范化学校创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创建工作中,我们每年都组织力量对创建学校进行评估,评估后提出整改意见,以学为周期,不断创建,不断评估,不断整改,不断完善,一年年进步。

“MsoNormal” style=““>

四、几点困惑 “MsoNormal” style=““>开展规范化学校创建工作以来,虽然领导高度重视,将之列入全区教育发展规划当中,政府给予大力支持,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学校创建工作发展不平衡。由于历史原因,全区各学校办学条件、生源、人数、位置、师资等差异较大,发展极不平衡。有4所学校学生人数在300人以下,且在进一步萎缩。而中学却达6606人,规模超大。二是学校的规划布局难以明晰。因为整个开发区的规划在不断修变,搬迁调整变化大。老干冲区4所学校原来

是搬迁区,不断变化中,现在至少2所确定不搬迁。举棋不定中,政府难以投入建设资金。三是硬件设施差距大。尽管1995年开始就对学校进行评估,但评估标准着重在“软件”有意避开“硬件”。部分学校体艺器材缺乏,图书资料几近空白,实验教学流于形式,教育信息化发展滞后,厕所蹲位不够,等等。近年来虽有改观,但任务还很艰巨。

“MsoNormal” style=““>

五、今后思路

为全面落实创建义务教育阶段规范化学校的建设工作,结合洋浦规划调整和搬迁调整,加快学校布局调整的步伐。按照“整体启动,分步达标”的原则,撤并整合3-4所小学,全区小学规划为6-7所,中学1-2所。明年3月新建第一小学建成使用后,将与中学一起申报省级规范化学校;然后将洋浦二小、东浦小学、新英湾小学建设为省级规范化学校。

总之,创建规范化学校,是我区的教育能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

举措,是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学校管理水平的有力手段,我们相信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及洋浦工委、管委会的正确领导、支持、以及全区各学校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创建规范化学校的任务。“MsoNormal” style=““> “MsoNormal” style=““> “MsoNormal” style=““> “MsoNormal” style=““> “MsoNormal” style=““> “MsoNormal” style=““> “MsoNormal” style=““> “MsoNormal” style=““> “MsoNormal” style=““> “MsoNormal” style=““>

第四篇:陕西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试行)

陕西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第一条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成果,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规范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陕西省行政区域内各级各类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各类办学主体。

第三条 义务教育阶段学籍管理实行省、市、县(市、区)、乡(镇)、学校五级管理体制,以市县教育行政部门为主。

省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对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籍管理进行宏观指导,负责建立全省统一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籍管理系统,汇集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籍信息。

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对全市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籍实行宏观管理,汇集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籍信息,并向省教育行政部门上报。

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管理本辖区义务教育阶段学

籍,直接管理初中段学籍,负责颁发义务教育证书;向省辖市(区)教育行政部门上报本辖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籍信息。

乡(镇)负责辖区内小学段学籍管理,负责颁发小学毕业证书。其管理机构可设在乡(镇)中心学校,建立健全辖区内小学段学籍档案,向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按时报送小学段学籍信息。

学校是学籍管理的基本单位,负责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各个环节的具体管理工作。学生学籍和相关的统计资料(如新生花名册、毕业生花名册等)应按分类整理,及时归档。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设学籍管理人员,负责学籍管理工作,学籍管理员要定期参加相关培训及学习。学籍管理人员要求政治素质好,熟悉学籍管理的各项工作。下一级学籍管理部门应每学期向上一级学籍管理部门上报一次学籍信息。

第二章

入学与注册

第四条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实行秋季招生,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公办中小学由教育行政部门划定招生区域,实行免试划片就近入学。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持本人及儿童、少年的户籍证明,到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公布的学区对应学校办理入学手续,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暂不具备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7周岁。

第五条 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的,其父

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向应当就读的学校提出申请并附有关证明,由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城市街道办事处批准,同时由学校报县(市、区)教育局备案。

第六条

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在非户籍所在地工作或者居住的适龄儿童、少年,在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工作或者居住地接受义务教育的,当地人民政府和应当为其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以任何借口拒收本学区或由主管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的适龄儿童、少年入学。

第七条 进城落户的农村居民在义务教育学龄段的子女入学,与居住地城市居民子女同等对待,由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持本人及儿童、少年的户籍或居住证明,到居住地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公布的学区对应学校办理入学手续。城市外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由城市外来进城务工人员向暂住地县(市、区)政府提出入学申请,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学校为主,由暂住地县(市、区)政府指定接收学校,保证其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第八条 民办学校由学校按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的招生办法招收新生,新生名单等学籍数据及时报辖区教育行政部门注册备案,纳入义务教育阶段学籍管理。

第九条 严格控制班额,学校在接收正常入学、转学、复学的学生后,小学原则上每班不超过45人,初中原则上每班不超过50人。

第三章

转学、休学与复学

第十条 学生不得随意转学,但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准予转学:家长工作调动、家庭住址迁移,或因其它特殊原因不能在原所在学校就读者。

第十一条 学生转学由监护人向所在学校提出书面申请,学校同意并开具转学证明,由学生监护人携带转学证明、学籍档案和家庭户口迁移、家长工作调动等有关证明到转入学校办理入学。转入学校按照相对就近入学的原则接收转入学生。转出、转入学生均需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一般应在寒、暑假办理转学手续。

转学不得变更就读年级。毕业年级学生一般不准转学。

第十二条 学生由公办学校申请转入民办学校就读,原就读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应予支持。

第十三条 学生因病需长期治疗超过三个月不能坚持学习者,凭县级(含县级,下同)以上医疗单位证明,或其它特殊情况超过三个月不能坚持学习者,由监护人提出书面申请,经学校同意,报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予休学,并给学生开据休学证。一学期内因事、因病请假时间累计超过上课时数三分之一以上者,监护人提出书面申请,亦可准予休学。

第十四条 休学期限为一年。学生休学期间,学校保留学籍,休学期满仍不能复学者,监护人提出申请,可继续休学,连续休学一般不得超过两年。

第十五条 学生休学期满要求复学,应由本人提出申请,经县级以上医疗机构认定治愈或者认定可以正常学习,经学校审查核准,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后,方可复学。复学学生一般应随下一届学生学习。

第十六条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除丧失学习能力者外,不准退学。擅自退学或因学校工作失误导致学生退学,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七条 学生因故死亡,学校应及时报告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注销学籍。

第四章

辍 学

第十八条 义务教育阶段新生无故不报到,或在校生无故不到校学习超过一周的视为辍学。

第十九条 教师发现学生辍学后,应立即向学校报告,由学校及时派员找学生监护人问明情况,并做说服动员工作。说服动员后三日内(不含双休日)仍不返校的,学校应填写辍学情况报告单,向当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报告。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接到报告后2日内向监护人发出辍学学生返校通知书,对仍不返校的,当地政府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对学生监护人实施行政处罚,并责令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限期送学生返校。

第二十条 实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月报制度,乡(镇)中心校应把辖区内小学生的辍学情况、初中应把本校学生的辍学

情况每月向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书面报告一次。

第二十一条 对有辍学情况不及时上报的教师、校长,对学生辍学劝导或强制返校工作不力的校长或政府工作人员,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教育行政部门依法依规进行严肃处理。

第五章

借 读

第二十二条 凡学生不在户籍所在地或常住地划片就近入学,到其它公办学校就读的,均属借读生。

第二十三条 学校不得擅自接收借读学生。学校在完成所辖区域义务教育任务并有剩余教育资源的前提下,经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可接收一定数额的借读生。

第二十四条 借读生所需材料包括借读申请和借读证明。借读生办理程序为:借读学生原所在学校同意外出借读并出据借读证明,借读学校同意接收借读。学生在借读期间,与当地学生享受同等待遇。

第二十五条 学生借读,由原学校保留学籍,由借读学校负责做好借读生借读期间的综合素质评价,并适时提供给学籍所在学校。

第二十六条 长期在非户口所在地经商、务工人员的子女,申请在暂住地附近学校入学或借读,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及时给予安排。

第六章

跳级、留级与毕业

第二十七条 义务教育阶段每一学段内升级采用直升式,不

允许跳级或留级。

第二十八条

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可以根据其学习能力安排在相应年级学习相应科目或其他学习内容。

第二十九条 小学毕业班的学生,经考核合格,发给小学毕业证书。所有小学毕业生均应升入初中就读。凡完成规定年限义务教育的学生,经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综合考核合格者,发给义务教育毕业证书,不合格者,发给义务教育证书,作为完成义务教育规定年限的凭证。

第三十条 完成义务教育规定年限的学生,均可参加高中阶段入学考试,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剥夺其参加中考的权利。

第七章

奖励与处分

第三十一条 对在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应予以奖励。学生获奖情况,应全面详实地记入学生学籍档案。

第三十二条 对违反纪律和犯有错误的学生,要耐心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热情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必要时可进行适当的批评或处分。

处分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三类。学校不得对受处分的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不得以任何理由劝其退学或开除学籍。

对学生给予处分的,由学校教导处或政教处告知被处分学生,充分听取学生本人及其监护人的意见,举行由教师、学生代

表参加的听证后申报,由学校校务会议决定,经校长签署后公布。学生处分决定存入学生学籍档案,处分撤销后,应及时将处分记录从学生学籍档案中撤出。

第三十三条 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教育,相关学校要做好学籍变动的管理工作,确保这些学生具备义务教育学籍。解除刑事处罚、收容教养、劳动教养的未成年学生,学校应允许其及时复学,保证其接受义务教育。

第八章

考核和评价

第三十四条

建立学生成绩及身心发展多元考核评价机制。从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两个方面评价学生并将结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学生学业成绩及综合素质评价实行等级制。

第三十五条

小学每学期进行期末考试、考查或考核,考试、考查或考核科目为国家或省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学科。学生学期成绩按平时学习成绩,期末考试、考查或考核成绩综合评定。

初中每学期进行期中、期末考试、考查或考核,考试、考查或考核科目为国家或省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学科。学生学期成绩按平时学习成绩,期中、期末考试、考查或考核成绩综合评定。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按照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要求进行。

第三十六条

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记入学生电子学籍档案。学校应将学生的考试、考查、考核情况及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向法定监护人报告。

学校和教师不得以任何形式根据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对学生进行排队或公布名次。

第九章 学籍信息管理与规范

第三十七条

学校学籍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制度,各市(区)、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采用全省统一的电子学籍管理系统,实行全省统一的电子学籍管理。各市(区)、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确定专人负责学生学籍档案的管理工作,学生学籍档案资料应齐全、规范、准确。

第三十八条

学生学籍电子档案管理采用省教育厅监制的学籍管理系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等有关标准,省教育厅负责编定主管单位代码,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编定学校代码。主管单位代码、学校代码一旦确定不得随意更改。因行政区划调整等原因需要增减主管单位代码、学校代码的,需报省教育厅备案。

第三十九条

学校须建立健全学籍档案和学籍管理制度,依据教育部《中小学学生学籍信息化管理基本信息规范》的标准,按照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采集学生相关信息,为学生建立学籍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学生学籍档案应永久保存。

第四十条

学籍管理信息必须予以保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要建立学籍管理数据保密制度并严格执行,确保学生基本信息不公开、不扩散。学生电子学籍信息只能服务于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教育管理与教学工作,不得用作其他用途。

第四十一条

新生注册信息及学生转学、休学、复学、借读、辍学等学籍信息须于新学期开学一个月内,集中上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备案。

第十章

第四十二条 各市(区)、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可根据本《办法》,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

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由陕西省教育厅负责解释。

第四十四条 本《办法》自2011年9月1日起试行,有效期5年。

第五篇:重庆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试行)([最终版]

重庆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籍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保证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贯彻实施,建立健全义务教育管理制度,促进适龄儿童、少年德、智、体全面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重庆市义务教育实施条例》和《重庆市控制中小学生流失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面向中国公民举办的所有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以下简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第三条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学籍管理由各区县(自治县)教育行政部门具体负责、执行。

第四条 凡本市辖区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学生入学、转学、借读、休(复)学、升(留、跳)级、奖励、处分、毕业、结业及其学籍档案资料管理等事项,均按本办法执行。

第二章 学 制

第五条

本市义务教育阶段学制为九年。小学段六年,即一、二、三、四、五、六年级,初中段三年,即七、八、九年级。

第三章 入 学

第六条 本市适龄儿童、少年实行免试划片就近入学。凡年满6周岁(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盲、聋、弱智及严重肢体残疾儿童

可推迟到7周岁)的儿童,由区县(自治县)教育行政部门划片就近入学。城镇小学生就近入学正常行走时间原则上不超过25分钟;农村镇(乡)、村小学低中年级就学单程为2.5公里,高年级为5公里。超出5公里入学规定的,原则上应实行寄宿制。初中新生入学,除有严重生理缺陷或生活不能自理者外,均按照户口所在地区县(自治县)教育行政部门当年的招生规定入学;有严重生理缺陷或生活不能自理者可根据学生本人申请,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安排在居住地附近学校入学。

城区小学新生划片就近入学实行“三对口”原则。即学龄儿童与父(母)的户口、房管证(或房屋产权证、或购房正式合同)和实际居住地一致。父母拥有两处以上住房者,由其父母实际长期居住地区县(自治县)教育行政部门按“三对口”原则划片就近入学。城区初中新生入学按照就近对口、划片入学(上学单程在5公里以内)的原则,由区县(自治县)教育行政部门划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服务片区。区县(自治县)教育行政部门可以根据当地城市建设和人口居住变化情况,适当调整学校服务片区和学生对口入学学校。

第七条 其他特殊情况按以下规定执行:

凡不符合“三对口”的适龄儿童,由现寄居地教育行政部门指定学校就近入学;因城市建设而房屋拆迁的适龄儿童,凭拆迁证明、临时居住地派出所开具的暂住证明、户口所在地学校的学籍证明,由学生家长(监护人)提出申请,经临时居住地教育行政部门审查批准,就近安排学校入学,一旦住房固定,即转入新的户口所在地

学校;对新建住宅小区,区县(自治县)教育行政部门应及时确定其对口学校,入住新建住宅小区的适龄儿童,仍实行“三对口”的入学原则。

父母系边海防部队和流动性单位(地质勘探、野外作业等)以及其他特殊情况长期在异地工作而寄居在亲属家并持有市内长期居住户口的适龄儿童,凭父母单位证明,向实际居住地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查批准,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安排学校就近入学。

流动人口子女,由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按暂住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持本人的身份证、原籍户口、用人单位工作证明(或务工就业劳动合同、摊位租赁合同、个体工商营业执照等)、临时居住证等相关证明(在校小学、初中学生还应提供原就读学校的学籍证明,初中一年级新生还应提供小学毕业证明),向暂住地区县(自治县)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提出申请,区县(自治县)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指定学校就读。公办中小学不得拒收由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安排的流动人口子女入校就读。

适龄的盲、聋、智力等残疾儿童、少年按特殊学校招收新生的有关规定执行,普通学校不得拒收能适应普通学校学习生活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

第八条 学校应在每年七月底前,发出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制发、并盖有招生学校公章的《入学通知书》,由学生家长(监护人)持《入学通知书》、《户口簿》等相关证明,在每年的九月一日前送子女(被监护人)到学校办理注册手续,即取得小学、初中学籍。新生取得一所学校的学籍后,其他学校不得同时再给予学籍。

学生因故不能按期到校报到注册,学生家长(监护人)须凭有关单位证明向学校申请延期注册,延期时间不超过一个月。不按期到校注册,又不办理延期注册手续的学生,由学校督促其入学,督促无效的,由学生户口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或镇(乡)人民政府督促其家长(监护人)送学生(被监护人)入学。

第九条 任何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以任何借口拒收属本服务区接收范围内的学生或由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的学生入学。

区县(自治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小学、初中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形式举行考试或测试选拔学生。初中学校不得在小学提前组织招生。

第十条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班额,小学不超过45人,初中不超过50人。因特殊情况超编的,应以区县(自治县)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第四章 缓学 免学

第十一条 确因智力发育有严重缺陷或患有多重残疾、传染病以及其他疾病,丧失学习能力或不宜到校学习,需要免学或暂缓入学者,由学生家长(监护人)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区县级以上医院证明或相关部门鉴定,经学校同意,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区县(自治县)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办理缓学、免学手续。

对义务教育阶段具有学习能力的学生不得办理缓学、免学。第五章 转学 借读

第十二条 学生因父母工作调动、家庭搬迁及其他特殊原因须

到新入住地就学者,由家长(监护人)持有关证明向原就读学校提出书面申请,学校审核后,由家长(监护人)填写“转学联系表”,并持转学联系表经相关区县(自治县)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签署意见并盖章,再由原就读学校开具“转学证明”后即完成转学手续。学生持转学联系表、转学证明等学籍档案资料到转入学校办理入学手续。“转学联系表”分别由转入、转出学校留存,转学证明由转入学校留存。

第十三条 对确因无法联系转入学校的学生,由转入区县(自治县)教育行政部门指定学校入学,学校不得拒绝接收符合条件且转学手续完备的学生。未经接收学校及其区县(自治县)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原校不得开具转学证明,不得以任何理由迫使学生转学。对违反上述规定导致学生辍学的,由原学校承担责任。

第十四条 学生因特殊原因需要到户籍所在地外的学校就读,家长(或监护人)应带上原就读学校的学籍证明(一年级新生应持有户籍地政府证明),向拟就读学校提出书面申请,填写“借读登记表”,学校在完结借读手续后报就读地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第十五条 借读生在原校保留学籍,借读学校建立借读生的临时学籍。借读期满后,由学校将临时学籍卡、成绩报告单等相关材料转交原学校。

具有我市正式户籍的借读学生,如果须要在现借读区县(自治县)参加升学的,可向借读学校提出申请,经原学籍学校同意,并经相关区县(自治县)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办理转学手续可将借读学籍转为正式学籍。

借读学生,可经本人申请、学校同意、区县(自治县)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在借读学校参加综合素质评定和学业考试,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由借读学校发给义务教育完成证书。

第十六条 毕业年级原则上不办理转学、借读手续,学生在休学和受处分期间不予转学或借读。

第十七条 转学和借读手续应在学期结束前一周或开学前一周内办理。确因市政动迁和父母(监护人)工作调动等特殊原因须在学期中途办理转学的,经区县(自治县)教育行政部门同意,方可办理转学。

第六章 休学 复学

第十八条 学生因病无法坚持正常学习或暂不宜在校继续学习超过三个月以上的,或因出国探亲、自费留学等原因,需暂时中断学习的,应由学生家长(监护人)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出具区县级以上医院疾病诊断书或其他有效证明,经学校研究同意,方可办理休学手续,发给休学证书。休学期间学校保留学生学籍。

第十九条

休学期限一般为一学年,出国探亲或留学的,休学期限不超过二学年。休学期满后,学生及其监护人须持休学证书(因病休学的要出具县级及以上医院出具的病愈证明、住院期间的病历等证明材料),向学校提出复学申请,经学校审核同意后,准予复学,并按其实际文化程度编级学习。休学期未满一年,原则上应在本年级复学。休学期满仍不能复学者,须提前半个月向学校提出续休申请,经学校批准后可续休。

第二十条 学生在毕业学年内一般不予休学,如遇特殊情况必

须休学者,要经区县(自治县)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严禁借休学变相留级。

休学、复学学籍的变更由学校报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第七章 升级 留级 跳级

第二十一条 学生学年学业成绩合格,予以升级。学年学业成绩不合格者,可在下学年开学补考后,才能随班升级。

第二十二条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原则上不留级。确因特殊原因需留级的,须由家长(监护人)提出书面申请、学校审核,报区县(自治县)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方能留级。

第二十三条 学生在校综合素质优秀、学业成绩特别优异,经学校审核,能达到上一年级学习水平,可由学生本人和家长(监护人)提出申请,经学校同意报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予以跳级。

第二十四条 小学、初中毕业年级学生不予留级、跳级。第八章 毕业 结业

第二十五条 学生在小学学习期满,修完规定课程,学业成绩合格,综合素质评价合格,准予毕业,由学校发给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毕业证书。

小学修满规定年限,毕业考试成绩有不及格学科,经补考达到合格,由学校发给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毕业证书,经补考仍未达到合格的,仍按照区县(自治县)教育行政部门划定的对口招生初中接收其继续完成义务教育。

第二十六条 学生在初中学习期满,学完规定的全部课程,综合素质评价合格,各科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合格,准予毕业,发给

重庆市义务教育阶段初中毕业证书。

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有不及格学科,经补考达到合格要求,综合素质评价合格,仍发给重庆市义务教育阶段初中毕业证书(注明补考)。

凡语、数、外有2科及以上不及格或其余考试考查学科有3科以上不及格,经补考仍不及格者,或综合素质评价有一项不合格,发给重庆市义务教育阶段初中结业证书。

学生未修满修业年限的全部课程,但修业年限已满,仍发给重庆市义务教育阶段初中结业证书。

第二十七条 学生毕业证书遗失,可向就读学校或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申请补办。

第二十八条 重庆市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毕业证书由各区县(自治县)教育行政部门制发并审核,由学校验印颁发。重庆市义务教育阶段初中毕业证书由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统一格式,由各区县(自治县)教育委员会印制、审核验印,学校颁发。

第九章 奖励 处分

第二十九条

学生在校期间,综合素质优秀、学业成绩优异、体育、艺术、科技创新及社会服务等方面表现突出者,由市、区(县)、学校及有关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奖励可采取公开表扬、通报表扬、颁发奖状、授予荣誉称号等形式。

第三十条 凡授予各类荣誉称号者,均需学生民主评议推选,学校行政会议集体讨论通过,并予以张榜公示。

学校必须将学生受校级以上的各种表彰、奖励的有关材料记入学生档案。

第三十一条 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有违反《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校规校纪的,应加强教育。对极少数错误较严重,且教育不改的,视其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等处分。确因错误性质严重的,可送工读校进行教育。

警告、严重警告的处分,由学校政教处审核,校长批准公布。记过、留校察看的处分,由校务会研究决定,校长批准公布。留校察看的处分须报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留校察看期限为一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开除学生。触犯刑律被劳动教养的学生,学籍自动取消,学校要将学生的情况及时报送教育行政部门;对送工读学校的学生,其学籍仍保留在原学校。

第三十二条 对学生的处分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要证据充分、依据明确、处分适当。

学校对学生作出处分决定以前,要与家长(监护人)进行沟通,处分结论要与学生本人及家长(监护人)见面。

学生及家长(监护人)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可向区县(自治县)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

第三十三条 学校要加强对受处分学生的帮助教育。受警告、记过处分的学生在一学期后、受留校察看处分的学生在一学年后,认识错误,并已改正错误,经学校审议通过,可撤销其处分。

已撤销的处分不进入学生档案。

解除劳教后需恢复学业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由学生本人和家长(监护人)提出书面申请,区县(自治县)教育行政部门安排入学,学校不得拒收。

第十章 学籍管理 档案资料

第三十四条 区县(自治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建立健全学籍管理制度,负责管理和指导本区县(自治县)中小学学籍管理工作。按照市的学籍管理规定,制定符合本区县(自治县)实际的学籍管理细则。区县(自治县)教委(教育局)要确定相关部门和人员具体负责学籍管理工作,协调和处理相关事务。

第三十五条 学校要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市、区县(自治县)制定的《学籍管理办法》及细则,学校领导和有关教师、职员要严格遵守学籍管理规定,按规定办理学生的学籍注册、变动等各项手续,定期上报、核对有关学籍管理信息,健全、完善并妥善管理学生的各种学籍档案资料(见附表)。学校所建立的各种学籍档案资料应符合《档案法》的有关规定。

第三十六条

要加强学籍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逐步建立健全市、区县(自治县)、学校三级学籍管理信息化网络,确保各种学籍信息的准确性,提高学生学籍管理效率。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由重庆市教育委员会负责解释,并从发布之日起施行。

二○○八年七月三日

下载四川省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标准(规范)化管理办法(试行)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四川省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标准(规范)化管理办法(试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照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标准[精选]

    对照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试行),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到目前尚缺以下设备设施:一、 校舍 缺多媒体网络计算机教室,音、体、美、综合实践活动室,广播室,心理辅导室,留守儿童之家......

    安徽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标准

    安徽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标准 (试 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促进我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规范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行为,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根......

    安徽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标准

    附件: 安徽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标准 (试 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促进我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规范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行为,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

    龙潭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办学标准自查报告

    龙潭小学办学条件自查报告 龙潭小学属于泾源县经河源镇一所较小规模的完全小学,现有在校生144名,专任教师5名,代课教师3名(其中包括学前班老师一名)。附设学前班一个,学前班教师1......

    四川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八条规定

    四川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八条规定 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促使青少年学生真正做到“勤奋学习、愉快生活、全面发展”,积极推进我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特作......

    凯里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方案(试行)5则范文

    凯里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方案(试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

    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标准(试行)

    关于印发《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标准(试行)》的通知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

    《陕西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餐安全管理办法(试行)》

    陕西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餐安全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精神,促进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