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教育考察(共5篇)

时间:2019-05-13 18:29: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台湾教育考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台湾教育考察》。

第一篇:台湾教育考察

独特的教学理念、全新的教育感知

——2011年暑期赴台教育考察有感

在这个炎热的夏天,由北京市几所学校的部分领导和部分教师组成的文教参访团飞抵桃园机场。作为参访团的一名成员的我第一次登上了祖国的宝岛台湾。一小时的车程,参访团来到了台北市。“净”是这个城市给我们的第一印象,不宽的街道上一尘不染,连一个垃圾桶都看不到。之后,我们知道市民们都严格按照规定时间将家中的垃圾放到移动垃圾车上,垃圾都被及时运走了,没有垃圾桶的街道也就没有了任何卫生死角。建筑风格还停留在八十年代的亚洲四小龙时期,不宽的街道上整齐的排列着许多小店铺,虽显陈旧但使人感到一种亲切感,101大厦的出现才使我们感受到现代都市的气息。

第二天早晨,我们来到了新北市立永平高级中学。繁华的街市中,不大的校园干净整洁,一排高大的椰子树,一片郁郁葱葱的绿树荫,繁华中一片幽静,炎热中一片清爽。永平中学的校长、老师亲切的接待了我们,我们参观了学校的图书馆,由教师们选出既经典又贴近学生的百本书籍供学生阅读,以阅读量给学生不同级别的称号的“百本经典”读书活动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最使我们感兴趣的是学生制作的书签,书签很漂亮充满童趣,而且书签上书写着学生的读书感受或是对所读书目的看法。校长向我们介绍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也谈及到台湾的教育现状。接着,一位年轻的女教师介绍永平中学的校本课程,高一年级的第二外语课程和百本经典阅读活动,高二年级开展英语歌中剧排演活动和国际交流活动。我们感到学校校本课程渗

透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同时也被老师强烈的教学热情、工作激情感染。如此年轻的一位教师对学校的发展充满希望,工作中投入大量的个人情感和智慧,令人十分钦佩。通过校长和这位老师的言语,我们感到学校的办学理念非常清晰并已成为全校教育者的共识,工作的目标成为教师个人的目标,当然教师会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自然也会对学校的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第三天的早晨,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后我们到达了台湾最北端的海港城市基隆。在基隆港稍事停留,旅行车爬了一段坡路后来到了一片空地。早已在这里等候的几辆小车将我们带上盘山的小路,显然大型车不能带我们到达目的地,几分钟车程后我们来到了基隆市二信中学。热情的同学们迎接来自北京的客人,二信中学黄校长亲切的笑容使我们感到同胞间的亲情。参访团团长葛保红校长与黄校长互赠礼物后,黄校长向我们介绍了二信中学。通过黄校长的介绍,我们知道了二信中学是一所私立学校,但与内地的许多私立学校不同,二信中学是很多学生向往和家长信任的学校,二信中学的成绩在基隆是名列前茅的。同时,那些就读于二信中学的学生每年的学费与公立学校的学生是大致相同的,政府对私立学校的学生有额外的补贴。二信中学有两类高中生,他们都要参加高考,一部分学生的高考目标是偏向理论研究的综合性大学,另一部分学生以偏向职业技能的应用型大学为目标。接受职业教育的高中生也能上一流的高中校并能继续深造于高等学校,显然台湾比较重视职业教育,对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来说也更人性化。

二信中学拥有一个五星级的校园,校园坐落在山上,校舍依山势而建,而整个校园就是一个树木繁茂的公园。我们很急切的开始游览公园了。在黄校长和几位老师的陪伴下,我们惬意的在林中漫步,一边欣赏校园的景色一边和主人交流。我们时常被校园中的人文气息吸引,一张围绕树木的水泥圆桌让我们停留下来,桌面上刻画着一些文字。黄校长告诉我们,这是他和学校老师们亲笔书写的具有教育内涵的文字,这样的石桌有几处是学生小憩的地方。“树叶的家”、“月牙生态池”这些颇具美感的名字是学生们给落叶积肥和蓄水池起的名字。曲曲折折的林中小路蜿蜒向上,一个多小时的山路,我们登上山顶。透过茂密的丛林眺望远处大海,蓝色的海水、蓝色的天空、绿色的树叶。二信中学,这是一所拥有生态校园的绿色学校。

干净整洁、充满绿色的校园,和蔼、极具感染力的校长,敬业、富有激情的教师,这就是台湾学校给我们的印象。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教育工作者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他们在工作中充满活力和热情。正因为有这样的教育工作者才使学校充满希望富有生机,一旦失去这样的群体,就算是二信中学那样五星级的校园也只不过是一个公园罢了。让我们这些同行共同努力,饱含激情的去完成我们的使命吧!

北京十中

欧庆胜

第二篇:台湾教育考察报1

台湾教育考察报告

清流县余朋学校张金根

2011年11月23日至12月2日,在三明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组织、带领下,三明市校长提高班代表团一行41人,赴台进行了为期10天的学习、研讨、考察。先后考察了台北、花莲、台中等市县,参访了南门国小、枫树国小、经国国中、会稽国中等学校,并分别与各校校长进行了座谈交流,听取了他们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所到学校的团队都列队欢迎我们,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台湾民众对大陆同胞的热情和真诚,同时更感受到优质传统文化在台湾地区的继承和发扬。

十天的行程虽匆匆,但感触良多,收获甚丰,既是一次文化交流之行,又是一次心灵之旅。

一、台湾基础教育概况

1、国民教育普及

国民教育相当于我们的义务教育,国民教育分为国小和国中两个阶段,其中国小是六年制,国中是三年制,这就是台湾的九年国民教育。台湾的小学和初中全部实行免费,所需费用由政府承担。就读私立学校的学生需要交纳注册费、学费等。台湾的高中阶段教育收费,因学校性质、条件不同而有所区别。

2、办学模式灵活多样

台湾的办学模式灵活多样,归纳起来有三种主要模式:一是由官方出资办学和管理;二是由民间(如教会、个人、民间社团)出资办学和管理;三是由官方出资建设,交由民间管理。

二、台湾基础教育的特点

1、公办学校办学水平较高。

相对私立学校来讲,从小学到大学,公办学校占地面积大,设备设施齐全、师资水平高、收费较低,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就读公办学校全部免费。各级学校的学生以考上公办学校为荣。很多学校都把考入公办中学和公办大学的多少作为向社会宣传其教育教学成果的重中之重。我们参访台中市头家国民小学时就发现他们的宣传资料中写到“贺:本届六年级毕业生考取卫道17人、晓明2人、弘文72人„„”。

2.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考察过的几个学校均设置选修课程,张扬学生个性。在设置必修课程的基础上,各个学校都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开放了许多选修课,如表演艺术、综合家政、游泳等,要求学生根据个人爱好、特长进行选学,使每名学生的特长得以培养,同时为这些学生提供展示自己个性和特长的机会,如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或表演,使学生不断积累实践经验。同时,学校还把学生特长作为推荐升学的重要依据。

3.重视学生的德行(品德)培养。

台湾学校非常重视学生德行教育,并把德行考核成绩作为学生毕业的主要依据,比如台中县(后合并改为台中市)政府印发的《品德带著走》小书,就是德行项目说明书和德行评价手册。学校也非常重

视学生参加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为人处事、待人接物、文明、诚信和奉献精神等。在德行教育中普遍强调以“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的传统教育为基础。

4.家长和社会成员参与学校的管理。

台湾的中小学都设有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的各项管理活动,如课程设置、教材选用、评教活动、学生申诉与奖惩等。各学校的志工(志愿者)参与学校的服务工作之中,比如在台中市头家国民小学的食堂有40多位“阿妈”(相当于小学生的奶奶或姥姥)从事选菜、选料、做饭、做菜等工作。

三、在交流中对比,在对比中借鉴

由于海峡两岸同根、同源、同文化,两岸教育在很多方面具有相似性,既有相同的成功之处,也面临着许多同样的问题与困惑。例如,两岸义务教育都是九年制,同时,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的倾向,致使恶性补习成风,台湾补习招生的广告比较常见。在交流中对比,在对比中我们感到台湾教育在如下三个方面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1.加大社会教育、社区教育的投入和管理力度。台湾学校与社区、社会的亲密程度,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台湾教育理念中所涵盖的对象是全民、内容是生活的、场所是开放的、方式是多元的、活动是多样的、参与是免费的、服务是志愿的,倡导“学校社区化,社区学校化”。从我们参访的地方来看,给除了台湾官方对教育进行投入外,在社会教育、社区教育方面也给予了足够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城市博物馆和各社区的活动中心对学生开放,相关人员参与孩子的教

育工作之中。虽然我们对社会教育的重要性在思想上已经引起了足够的重视,但是在经费、场地、人力的投入和管理上还远远不够,社会教育的功能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

2.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师亲共同育人。

家庭教育是学生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家长委员会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方面能够直到桥梁作用。目前,我们在这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部分学校还没有建立家长委员会,很多学校的家长委员会形同虚设。如何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结合,需要教师和家长通力合作,形成全力,共同育人。

3.加强优质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品德教育的实效性。

与大陆学校相比,台湾的基础教育更加注重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强化礼义廉耻等美德的熏陶,在理念上更注重古今中外相互结合,兼容东西文明。传承文明,凸现人文。传统文化的弘扬渗透于台湾社会的每个细胞之中。至诚、至真、至善、忠孝、中和等大街小巷名称的诉说,万世师表孔子塑像在许多学校和寺庙的伫立,无不彰显着中华优质传统文化的渗透。陪同的领导和所见到的师生彬彬有礼,校园各角落洁净清新,无不流淌着人文的血液。台中市头家国民小学的钱得龙校长讲德育的关键词“整洁、礼貌、秩序”,餐前读感恩词,进行感恩教育同时也强调“没有纪律就没有品德”,“德育的核心价值就是格物”。浸润在这种凸现人文情怀传统文化中的台湾基础教育,在品德教育方面确实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第三篇:台湾教育考察体会

台湾基础教育考察体会

2012年5月20日—5月27日,三明继续教育学院组织校长高级研修班的学员到台湾进行基础教育考察,我做为校长研修班的成员之一,有幸参加了这次考察。原定8天的考察学习,因特殊原因,在台湾考察的第三天就提早返回,三天的行程中考察了桃园县立经国国民中学、桃园县立会稽国民中学和桃园县南门国民小学,虽然考察的时间短而紧,但收获颇多,感触很深。

感触一台湾民众热情、好客

台湾民众热情好客从一下飞机就感受到了。我们一行37人还未出机场,当地的联系人小杨就同陪同导游联系,告知已提早半小时在机场等候。一上车小杨就致热情洋溢的欢迎词,随后,给每位考察团的成员献上一份台湾地区行政区划图,介绍8天考察的行程,以后每天的早上一上车,小杨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拿出地图挂在车里,详细介绍这一天的考察行程安排。每天的用餐时间,最后一个用餐的是小杨,最早用完餐的是他,用餐期间还要到考察团的餐桌前问候,倾听考察团成员对饭菜、服务质量的评价。每天的考察行程虽然很紧,很累,但回到酒店后,一身的疲乏顿时消去,因为细心的小杨安排的住处整洁、温馨。随同的司机大哥,同样让人感觉到热情、好客,司机大哥大部分时间在专注的开车,闲暇之余,总是把车内外擦洗的干干净净,还自己淘钱为考察团的37人准备矿泉水,在淡水较缺的台湾,一瓶矿泉水要花不少钱,但更让人感受到的是浓浓的海峡两岸情。

在桃园县立经国国民中学、桃园县立会稽国民中学和桃园县南门国民小学这三所学校参观时,更深地感受到浓浓的亲情。每到一所学校前,校方早已联系了考察团的负责人,问清到校的具体时间,车未到,学校的班子一行早已列队等候,一下车学校班子集体鼓掌欢迎,考察团的每个成员都感到震撼,他们像迎接贵宾一样迎接我们,参观访问期间,学校班子全程陪同,给每位考察团的成员献上一份介绍学校的资料,边参观边详细解绍学校的历史,学校的发展规划,学校的教师、学生、家长等,而不是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座谈会上,家长委员会的会长致以热情洋溢的欢迎词,家长委员会送上的台湾水果,让每一位参观者感受到台湾民众热情、好客和高素质。回程的车上,考察团的校长们在交流时还不时地提到如果是台湾教育考察团到我们学校考察,我们是否能做到这样细致。

感触二低围墙折射出台湾民众的素质

这次台湾教育考察所去的三所学校(1所小学,2所中学),每所学校的围墙都非常之矮,在参观完第一所学校所,有点纳闷,心想这围墙起能什么作用,而参观完第二所、第三学校后,顿觉诧异,带着疑问同学校的训导处主任聊起围墙的事,听罢介绍,方明白。训导主任说了几点:

一、围墙的目的不是起到隔离作用,教育本是全社会的事,教育本就是透明的事,如果学校不想留在校园里,岂是围墙能挡得住的?

二、体现教育的开放性,学校的教育本就是与生活息息相关,与社会接轨,低围墙从某些方面能体现台湾教育的人文性。

三、台湾中小学学生参与社会活动频繁,每周都要安排参加社团活动,台湾的很多义工参与学校的活动也很多,因此,台湾民众对学校教育非常了解,没有隔阂,没有距离,也就没有必要人为地设臵高围墙把学校与社会分隔开。

教育是全民性的,学校教育如果脱离了现实社会,如果教育没法溶入社会,社会没法溶入学校教育,那么教育就是教条,就是脱离实际的说教。

感触三台湾基础教育发展均衡

这次考察三所学校,在聆听三所校长的介绍后,深有感触,对台湾的基础教育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一是教育经费均衡。公立学校从城市到乡村,校舍、硬件设施建设的投入都是一样的。办学的硬性条件相同,教师和学生享有统发统配的办学资源。教师在同样条件下的办公室备课、做实验,使用等量的体育场地进行体育训练。学校的建筑、设备现代而不豪华,很实用。生均经费统一,校服统一发放,一般不收取个人费用。二是治学均衡。从幼稚园、小学到中学,稳步渐进地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重视传承华夏哲学理念,注重儒家思想的民族凝聚力,在仁、义、礼、至、信的民族本源思想辉映下,力促学生知识、品德、能力各方面的发展,培养学生具有宏观的视野、尊重包容的气度与终生学习的热忱。每所学校都有治学严谨的校训——字面国学深厚,字义博大深刻,警示师生。三是施教均衡。强调全民教育,小学就近入学,初中按区域升学,高中以成绩定学校。成绩好的和成绩一般的学生同样受到重视,共同提高。要求教师以深厚的专业素养、热诚的专业精神,投入教学育才工作。有的学校成立一百多年,只有

8任校长。四是薪酬均衡。每个学校的教师薪酬都是按照统一标准发放的,教师心明眼亮,不存疑虑。城乡教师薪酬一致,从无拖欠。

我们常说的“教育均衡发展了,社会才均衡,教育公平了,社会才公平”,一些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重视教育的程度超乎我们的了解和想象。

感触四学校活动丰富多彩

台湾的中小学非常注重社团活动,既有学生的社团活动,教师的社团活动,也有家长的社团活动。

在学生方面,学校成立了各种各样的社团组织,如篮球、乒乓球、游泳、书法、绘画、珠心算等,每个学生都依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参加社团的活动,学生的社团活动都是在老师或家长指导下进行的。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其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帮助学生个性才华得到充分发展,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学生社团种类多,涵盖学术性、音乐性、艺术性、体育性及服务性等层面。活动内容在设臵上比较倾向于学生生命成长中常常遇到需作出反应的课题,如生命教育、知足感恩、人际交往、法治问题、敬老爱幼、防灾急救等,把这些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纳入学校讲座、竞赛、成果展示、表演、宣传和校庆等活动之中。给学生提供表现才艺、潜能开发、人文关怀和健康体魄的平台,培养学生自律、自觉、自信的能力,从而达到健康快乐成长的目的。

台湾家长委员会在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中,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学校倡导家长社团活动走入校园、走入社区,追求

生活化、社会化,如负责学校图书室借阅、当好交通协管员、感恩就餐会、尊师活动、参与毕业典礼会、爱心募款活动、敦亲睦邻表演会等,让学生也在这些社团活动中,体验到成长的快乐。

台湾对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非常重视,提倡校风活泼进取,学生均衡发展。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自我,发展自我,进而肯定生命存在的意义;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公共服务的习惯及终生学习的兴趣,开创成功的人生;要求学生将学问融进生命,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在人格塑造方面,要求学生与人为善,成人之美,时刻怀有感恩的心。

此次台湾教育考察收获很大,感触颇深,体验也是丰富和多元的。在深入了解台湾的基础教育之后,进行比较和研究,借鉴他人的教育功之处,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为学校的改革与发和提升提供帮助。

第四篇:关于台湾教育

关于台湾教育

08中文文学班刘波10220082202380

关于台湾,我们总会想到政治、经济、外交云云,大多逃不出意识形态的桎梏。而我们往往忽略的是,造成意识形态差异的,除了历史政治等原因,还难免思维方式的差别,而造成思考差别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育。

台湾教育的历史

正如尊学尚贤的中国大陆,台湾也一样有着浓厚的重视兴学办教的传统。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就在台湾开始兴办教育事业。17世纪中叶,在孔庙设立“太学”,陈永华为“学院”,也是“太学”的主持人,可以说是台湾最早由中国人自己建立的学校。陈永华不仅自己鼓励乡社办小学,还重视高山族的教育,鼓励高山族送子弟入学。清政府治理台湾后,更重视台湾的教育事业,在台湾逐步建立府学、县学和社学,历任巡台长官都兼任台湾的学政(教育长官)。福建巡抚沈葆桢入台主持防务后,为发展东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指示举办“番学”,从此高山族的教育得到了重要发展。台湾逐渐建立起包括“太学”、府学、州学与“番学”在内的初步教育体系。当时的“太学”,相当于今天的高等教育;府设府学,州设州学,可以说是一种中等教育;乡社设社学,即乡塾,为初等教育;“番学”为少数民族教育。同时台湾也开始实行科举制度。

台湾建省后,第一任巡抚刘铭传推行革新,在教育上先后设立了“西学堂”、电报学堂等学校,已具现代学校的雏形。如西学堂有较完备的设施,课程不再限于儒家经典,还设有外语、历史、地理、测绘、算学、理化等。这些措施,为台湾现代教育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日本占领台湾后,在台湾推行同化政策,在学校教育中改汉语为日语,扼制中华文化在台湾的传承。但台湾民众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抵抗,坚持用汉语,许多知识分子办起了书房(私塾),甚至还兴办收费的义塾,并得到了迅速发展,使得日本殖民统治的同化政策失败,中华文化在台湾得以传承与发展。

台湾光复后,国民党当局深知教育之之重要,更加重视台湾的教育,使得台湾的教育事业得到较快发展。教育经费投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持续上升,对于教师的培养也越发地深入全面,于是学校的质量和数量也越来越多。这样的结果是台湾15岁以上人口的识字率不断上升,到2001年达到95.8%。每千人口的高等教育学生数更是大幅上升,而研究所研究生人数也快速增加,教育和科技实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台湾的教育政策

一国、一地区的教育发展,总是与其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人口等的发展息息相关,是其社会制度的产物,也必然是为其统治阶级的政治目的,巩固其社会制度、发展经济等服务的。台湾的教育发展也是受上述因素制约的,其目的是为维护国民党在台湾的统治地位,维护其实行的资本主义制度。国民党政府退台后,检讨过去教育失败的原因,认为是对学校控制不严所致。台湾当局1950

年6月颁布所谓《戡乱建国教育实施纲要》,1970年8月通过所谓《复国建国教育纲领》,实行了40年的戒严时期教育,学校全面实行训导制度、学生军训制度,实行“党化教育”(指三民主义教育),即所谓的党义、党治、党办教育,对学校严加控制。经济上抑制通货膨胀,恢复和发展工业,力求稳定财政经济,发展教育也为促进经济发展。基于政治、经济的目的,台湾当局规定教育发展的基本方针是沿袭国民党政府统治大陆时的教育方针,由于时代变迁,教育方针也有所改进。

而台湾的现行教育制度分正规教育和职业教育两大体系。正规教育分国民教育、高级中等教育及高等教育3个阶段。职业教育由职业学校、专科学校及技术学院组成。现行学制依据法规施行。

这些都不需赘述,我想要说明的是台湾教育的两个特殊的制度:联考和兵役制度。

联考。台湾的第一次联考是在一九五四年,那时只有台湾大学、台湾师范大学等四所大学招生,考生近万人,但就是这次规模不大的考试,开启了台湾长达四十八年的联考制度。

台湾现行的联考制度主要特点包括:所有大学校系都用一种统一也是唯一的考试方式招生,校方大体上不必为招生事务烦心。考生们都是在成绩张榜后填报志愿,各校再择优录取,基本上不考虑专长问题,志愿亦属其次。

联考是台湾教育制度的重要一环,它造就了一批人才,但也衍生众多弊端。从事教改运动多年的人本教育基金会执行董事史英说:“大学联考是当代台湾人共同的记忆,也是共同的噩梦。”因为联考对学生和老师的危害都已很深,现在老师不是在教学生钻研学问,而是在帮学生应付联考。

“公平”是台湾绝大多数民众对联考最直接、中肯的评价。大学联考制度培育了无数精英人才,对台湾社会结构变迁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这“一试定终生”的升学制度也

让台湾高中教育目的受到严重扭曲。台湾前“教育部长”毛高文很早就提出要打倒联考这个“怪物”。社会上很多人也相信,文凭主义是造成台湾教育问题的罪魁祸首。最近十年,民众对联考的改革声浪始终不断。

至于兵役制度,更是台湾教育的一大特点。

台湾“兵役法”规定,服兵役是台湾年轻男性的义务,全岛18岁以上的男性都必须服兵役,陆军服役期为2年,海军和空军的服役期为3年。这种兵役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1933年6月17日国民党政府公布的兵役法。当时的兵役法明文规定:国民党政府征兵采取义务役和志愿役两种并行体制,其中军官和士官采取以志愿役为主、义务役为辅的方式征募,士兵则采取以义务役为主、志愿役为辅的方式征募。国民党退踞台湾后,基本沿袭了这一兵役制度。现在的台军采取义务征兵制与志愿募兵制两种方式,但总体上是以征兵制为主,所有与兵役有关的事务都由台军“人力司”负责

台湾之前的兵役制度,可以说是一种强制性的“义务”兵制度。规定每个青年男子(健康原因或被法院判处7年以上徒刑者除外),在年满18岁或大学毕业之后,都必须服兵役,陆军兵役时间为2年,海、空军为3年。服完兵役后,虽未在军营服务,需要时可随时动员回营。

而最近几年台湾兵役制度的改革,主要是由义务兵向志愿兵(即募兵制)的转变——2002年,台军开始试行募兵制,到2006年,台军官兵中募兵的比例上升至60%,军官、士官、士兵比例达到1∶2∶2,实现“募兵为主、征兵为辅”的调整目标。

我认为兵役制应该可以算是台湾教育制度的重要一环,因为台湾青年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可以更为主动和直观地去认识世界和认识人,尽管还存在很多的弊端,但很多学生通过服兵役,可以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所以,兵役制应该也可以算是融入到台湾教育中的一大有效手段。

台湾教育的阶段特点

在我看来,所谓的教育体制,不只是教育的模式或者说是形式,更多的则是一个长久性和全面性的过程。而这个过程,相比死气沉沉的刻板制度,更倾向于对于理念和思维模式的塑造。而台湾的教育理念,更多的是通过引导的方式来塑造一个人。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阶段。

1幼教体系

台湾的幼教体系,从根本上讲就是引导学生该如何自己选择,亦即你觉得怎么样,你认为可以怎么做(不告诉你该怎么做,用引导的方式)你有权利去问老师,有权利说出你的看法,老师也有义务要回答你的问题(不会漠视或是处罚)主题式的教学就是很明显的做法。

2国民义务教育

这个时段,所有人都会告诉学生:你有你应尽的责任,也有你身为国民的自由跟权力,你可以为自己发声,因为这是你的权力,没有不能说的事,但是你要搞清楚,比喻跟辱骂是两码子的事情。这样的教育告诉你,好的大学不缺会背课本分数高的学生,不缺会念书会考一百分的学生,所缺的是会创新、有创意、有独创力的学生。

3大学和社会教育

每个人都有的思想,这个时期整个社会的教育清清楚楚地向年轻人说明:所有的人都要尊重你,而你也必须学会去尊重跟你不同想法的人,必须知道在台湾的社会里面是多元的,大家都有自己的选择权,没有人有资格去查看你的信件,去审核你部落格的内容。那是因为这些都是你的权力,我们有很多跟你不一样的人存在,因此你必须学会,尊重对方,但是不一定要苟同对方。

4.社会视野教育

这个时候,整个社会将社会里的人放开,让他们置身于更大的环境去思考

——你开始学会去质疑一些事情 你可以将你自己质疑的问题去跟政府做提问,而他们也有义务要回答你的问题,你可以发表你认为的事实,只要你没有把炸药绑在自己的身上,没有人有权力去阻止你的言论自由。你手上握有决定台湾走向的一票,所有人都有资格有义务参与,因为台湾不属於几十个人的地方,是属於两千三百万个人的家。你可以选择,在选择间也有一条叫做放弃。

这样四个阶段之后,台湾教育体系的工作,才算真正大功告成。

当然,做的永远都没说的好,再好的教育理念,在执行上总会有偏差,但是理念在,效果自然差不到哪里去。

台湾教育与大陆教育

谈到这里,我们会不由自主地将之与大陆的教育做个对比。

就课业来看,台湾的学生或许没有比大陆的学生看起来那么聪明,成绩可能也不会比大陆的好,但他们的整个受教育过程一定更轻松更自然,而台湾学生的创造力在很大程度上是胜过大陆学生的。

台湾学生大环境的竞争并没有大陆那么激烈,所以他们可能不是课业优秀、知识丰富的那种“三好学生”,但是因为环境上自由开放,所看所闻所接触的东西大不相同,所以台湾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跟想法理念的机会很多,因此在创意方面,相比大陆的“三好学生”,台湾学显然更有优势。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大陆教育的一些亮点,但是以学习借鉴的角度,我们的确是应该更多地去思考和学习台湾教育的可贵之处。如此这般,大陆之教育才能更上一层楼。

第五篇:台湾教育报告

台湾教育考察报告

应台湾海峡两岸商务文教促进交流协会的邀请,2009

年4月16至23日,在万承祯副市长的带领下,常德市教育参访交流团一行11人,赴台进行了为期8天的参观访问考察。先后考察了台北、花莲、南投、台南、高雄等市县,拜访了在常德有投资项目的几位企业家和台北常德同乡会会长刘云家老先生。重点在台北景文高级中学等单位进行了参观考察,与景文高级中学许胜哲校长和和部分中层骨干及教师进行了座谈交流,听取了台湾教育现状和学校情况介绍,参观了学校的实验实习场所,走访了部分师生,深深感受了台湾民众对大陆人民的热情,收获颇丰。

一、台湾教育概况

1、“国民教育”普及。“国民教育”分国小和国中两个阶段,其中国小是6年,国中3年,这就是台湾的9年国民义务教育。台湾的小学和初中就读公办学校的实行免费,学生所需费用由政府承担;就读私立学校的学生需交纳学费、书费、补课费等。台湾的高中阶段教育是收费教育,学校性质、条件不同,收费也不同。私立学校的收费较高,公立学校的收费较低。97%的高中毕业生能进入高等学校学习。

2、职教成效显著。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台湾注重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一是专门设立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级职业学校,类似大陆的职业高中。二是在高级中学里设立高中部和高职部(相当于大陆的中职)。三是兴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即科技大学,招收高级职校和高中毕业生,学制2至4年,毕业后授予学士学位。这类学校主要教授应用学科和技术,培养高级适用技术人才。台湾各级“政府”对职业技术教育投入较大,并且每年都要开展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职校毕业生就业前景较好,呈供不应求趋势。台湾大力推行职业技术教育的成效非常明显,对提高就业人口素质和推动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3、高等教育比较规范。高等教育分为专科学校、独立学院、大学以及院校研究所,办学比较规范。专科学校修业年限依入学资格不同,分2年制、3年制与5年制不等。凡设有3个学院以上称大学,否则称独立学院。正规的高等院校一般为4年学制,但师范、法律、建筑专业等多为5年,医学专业6至7年。

4、办学模式比较灵活。台湾的办学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由“政府”出资办学和管理;二是由民间(教会、个人、民间团体)出资办学和管理;三是由“政府”出资建设,交由民间管理。

二、台湾教育的特点

式等。家长委员会还可以代表学校对外进行联系、协调等工作,起到沟通桥梁作用。

5、重视社区教育功能的发挥。台湾乡镇都设有青少年活动中心,且活动设施齐备,如游泳池、健身馆、图书馆等,便于学生课外学习、娱乐。城市建有博物馆,一般都将本地的发展变化过程通过图文、影像或其它高科技手段表现出来,用以教育、启迪青年人。此外,台湾的各种文化场馆也在假期主办多种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

6、职业教育办学水平较高。在台湾,职业教育称为“技术及职业教育”,简称“技职教育”。其中,初中毕业后入学三年制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被称为“高职”教育,“高职”教育是台湾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由于台湾工业和商业迅速发展,农业劳动力大量地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产业类型转轨,需要大量的中等技术人才,这给台湾的高职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始至九十年代,是台湾的中等职业教育的黄金期,在校学生数量迅速增长,职普学生比例在1996年达到最高峰,为7:3,目前仍保持在5:5左右。台湾中等职业教育同行坦言:职业教育的发展对台湾经济的促进作用是台湾实业界、舆论界所公认的,它被认为是台湾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之一”。现在台湾的高职学生就业和升学渠道都比较通畅,职业教育仍很有市场。尤其是有办学特色的中等职业学校(高职)更受青睐。

三、对比与借鉴

由于海峡两同根、同源、同文化,两岸教育在很多方面具有共性,既有相同的成功之处,也面临许多同样的矛盾和困惑。例如,两岸的公办教育都比较发达,办学条件好,水平高,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同时,由于严重的升学主义倾向,致使恶性补习成风,台湾街头补习招生广告随处可见,补习学校遍地开花。对比两岸教育,有四个问题值行我们思考和借鉴。

1、要进一步重视职业教育。通过此次对台湾职业教育的实地考察,使我们深刻体会到职业教育对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台湾从五十年代仅依靠农产品出口发展到今天以工业、信息等高科技产品出口为主,经济高速发展,创造了亚洲乃至世界有目共睹的奇迹。可以毫不夸张地讲,职业教育是台湾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和助推器。常德“一化三基”实行工业强市,必须优先发展职业教育。在工业化的过程中,专利技术可以买进,个别专家可以引进,但成千上万的技能型人才不能依靠外援,只能依靠常德的职业院校来培养,因此常德经济要发展,职业教育要先行,特别是在职业教育的教学、实习设备的投入和学校师资的培养上要有更大的力度。

下载台湾教育考察(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台湾教育考察(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台湾教育考察报告

    台湾教育考察报告 常德财经学校校长 李华 应台湾海峡两岸商务文教促进交流协会的邀请,2009年4月16至23日,在万承祯副市长的带领下,常德市教育参访交流团一行11人,赴台进行了为期......

    台湾教育考察报告

    台湾教育考察报告 根据当前国学教育与课程创新的发展需要,增强国学文化地区间交流与合作,2013年7月17日至23日,在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以及中华文教经济发展学会等机构联合组织......

    台湾教育实习日志(最终定稿)

    5月14日 台湾教育实习日志 今天我们来到了新乐国小,非常开心能和小朋友们互动并且共进午餐。最重要的是我和我们组的几个成员很幸运地参与了全校最出名的魏老师的班级的入课......

    台湾教育体会五篇范文

    赴台湾教育考察体会有幸能在2011三明市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提高培训班中参加了为期十天的台湾考察学习,此行教育考察团共32人,在班主任陈明杰的带领下,由厦门机场乘坐13:30的......

    台湾教育访问和参观后感

    台湾教育访问和参观后感 时间:2012-01-06 17:19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78 次 导航: 作为一名中学校长,我一直非常支持学校教师参与新课程改革,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积极组织......

    李玉贵台湾教育教学思想

    真正的阅读是对学生产生作用的阅读 我们班一年读100 本的课外书,我想说,以前我也跟大家一样,觉得老师应该快乐阅读。可是真的深入阅读之后,我深刻地理解,阅读只有快乐是远远不够......

    与台湾教育交流方案 2013-01-5

    文化传承与发展 ——两岸中小学校长现代教育学术交流 论坛 一、 活动目的和意义 近二十年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增强休戚与共的民族认同”已成两岸中国人的共......

    他山之石可攻玉-台湾教育考察报告[最终定稿]

    他山之石可攻玉 ——台湾基础教育考察报告 厦门市同安区西柯中心小学吕志评应台湾“民雄文教基金会”的邀请,在市教育基金会的精心组织下,我市教育考察团23名优秀德育工作者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