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李玉贵台湾教育教学思想
真正的阅读是对学生产生作用的阅读
我们班一年读100 本的课外书,我想说,以前我也跟大家一样,觉得老师应该快乐阅读。可是真的深入阅读之后,我深刻地理解,阅读只有快乐是远远不够的。
真正的阅读是对学生产生作用的阅读,既要读进来,又要读出去,不管是说出来还是画出来。
我觉得阅读技能最简单的就是把这个故事说出来,所以我们有“说故事”。爸爸妈妈没有时间,小朋友可以帮他们家小狗学习。故事讲五分钟,请小狗用爪子盖个印章。其实,我的课堂很简单,只是让他们读进来,然后让他们说出来。
有一次校外教学,对于小孩子来说是很兴奋的日子。可是那天因为早上太忙,没有时间安排说故事。在车上,他们就开始了说故事。当第一个小孩站起来开始讲时,原本嘈杂的孩子们立刻安静了下来。
那时,我觉得不管你的教学有多艰难,推动有多少限制,你们班至少要有共读的书,一学期哪怕5 本都好,因为我们知道阅读重要,但是书海茫茫,却不知道读什么好。这些共读的书,也会成为全班小朋友共同的文化的种子。
为什么一说故事全班都会安静呢?因为他们都读了这本书,今天听到的不是别人说的那个故事,而是他们心里,已经有了自己的故事,和他的内心存在着强烈的共鸣。
所以,我常说安静的课堂有它的力量。但是在大陆,我感觉大家更注重热闹的课堂、激烈的课堂、学生外显的课堂。这几年,我越来越相信佐藤学老师说的,静悄悄的革命。我相信每个班都可以做到。
阅读的方案上还有一个因素——体能,我以前很讨厌这个,阅读为什么要结合体能?可是我要告诉大家,我们的小孩活动太少了。我的小朋友,一年级时跳绳一下都不会,现在可以连续跳1000 下;以前跑步都不协调,现在他们能围着操场跑20 圈,虽然操场跑道很短,只有123米。
在台湾,9 点以前我都不上课,而是带着学生运动。运动完之后,他们可以沉静下来非常专注地学习。但是在大陆,我们老是让学生安静,不要动。他们不过是小孩儿啊,怎么能不动呢?让小孩动起来,比如简单地互相抱一抱,他们开心,你也能感觉到他们的快乐。
真正的写作,是写有感受的东西
真正的写作,是让小孩写有感受的东西,而不是学他读的那个文本如何写。所以,我现在在班上唯一做的一件事就是,让小孩的多元经验跟写作的时间差拉到最小。
我们会发现,小孩有丰富的体验,但是跟写作却有着很大的时间差,所以小孩写不出作文。我让学生整天在教室外面活动,然后一学期写50 篇的作文。无论在哪儿玩,我都鼓励小孩多看。其实,对于一件事,小孩子到底怎么想,哪些材料可以放进来,他并不是不会,只是不清楚而已,所以要建立相互学习的关系。
我建议所有的老师带着自己的班一起学习绘本《田鼠阿佛》,收集词汇。词汇是写作的起点,词汇是对话的开始,对于中等和中下等的小孩,让他先去收集词汇。所以,我在小朋友中只做一件事情,书念完,大家找一找,自己好好体会一下,用词汇收集冬天在哪里。
可能只有3 分钟,小孩只写了四五个词。这都不要紧,你可以让他们觉得哪个最大,就在哪个词后打星号。
台湾的公园里有很多免费活动,比如观赏萤火虫等。我们班每三个礼拜去参加一次这样的免费活动,其实就是去欣赏一个免费的表演。
在表演现场的一个角落,我只做一件事:家长帮我贴一张海报,小朋友们在欣赏完表演之后,我们就在里面聊经验,每个孩子都要讲。然后我会把一些讲出来的关键词,写在这张海报上。这个过程大约持续10 到15 分钟。接下来就是写作,没写完的不能带回家。
一开始,会有小朋友跟你说,老师我不会写,老师我真的不会写。我说,你就写“老师我不会写”“老师我真的不会写”。其实,顽皮的小孩在玩十句之后就真的开始写了。
我们还有运动会、烤地瓜、赏鸟等活动,甚至我们还组织了一个有关植物的主题活动。小朋友要去动手,了解我们的祖先怎么利用植物来编袋子等。
我们学校对面有个荷花池,池边上有个阶梯。玩过之后,班上所有的小孩都留在里面写作文。所有的小孩都写得出来,因为那就是他的经验,更重要的是写什么都可以。
我不是批改作文,而是在回应小孩书写的内容,让小孩知道他的作文是有读者的。我们的写作在活动结束之后一个小时内完成。我们谈论经验15 到20 分钟,放小孩去写作大约30 分钟。走到哪,写到哪,所以我们班叫作“街头写手”。
只透过老师的力量来教学是不够的
在日本,我去了滨之乡小学。这是一所参与佐藤学老师“学习共同体”实验的小学,至今只有16 年。它看起来不像学校,更像一个社区。可是它让我们处处反省自己的教学。我们每天说“教是为了不教”,可是每天都会教到无以复加。在学校里,佐藤学老师给我们做了演讲。他说学习的权利是儿童人权的重心,学习权就是生存权。所以我说,什么叫小孩在教室里面有“自己的”生活?就是他在教室里头有没有觉得老师看他,或同学看他,他跟他的同学的“一”是等值的“一”。
反过来讲,我们每一个人在学校里面都是老师,你会不会很在意,校长在做任何决策的时候,你这个“一”跟所有老师的“一”是否是相等的“一”呢?我们当然在意,这就是生存的感受。所以,在我们的课堂,无论小孩能力高低,个性是否急躁,我们是不是都应该视他为“一”?这是我们每一天要寻思的事情。在滨之乡小学,作为参观者,我们被要求一点:不要看老师的教,只看学生的学。佐藤学老师让我们特别看的,不是课堂的亮点,而是课堂的“卡点”:
为什么学习不能放松,学习在哪里没有发生,哪些小孩子没有在学习„„ 他所追求的,不是一个好老师,一个好课堂,而是看到学生,听到学生,想到学生。老师要关注的,不是孩子的理解,而是他的不理解。只有这样,才能贴近孩子的想法。
滨之乡小学的办学理念是:“我和你一起成长,一起学习,就会有更多的人一起成长,一起学习。”课堂上,我牵你的手,你牵我的手,每一个人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大家一起成长,这比其他学校的办学理念要具体得多。你完全觉得他在讲人话,对小孩说小孩能听得懂的话。
再来看一句话:“懂的时候,要能够有让自己懂的力量,要聆听对方的轻声细语,并与自己的想法结合。”对照我自己的课堂,我发现,学生比较在意听站在前面这个老师的话,而不太在意听隔壁同学在说什么,所以上学的第一件事要建立同伴之间相互学习的关系。
班级的班训,让我觉得很惭愧。“要么成为说谢谢的人,要么成为被说谢谢的人”“所有我能做到的事情,不仅要做到,还要比其他人做得更好”„„对照日本的小学课堂教育,他们一直在教小孩心里有别人,我们是在教小孩要卓越,要胜过别人。
第二件事,要能探知未知的世界,不是将已知的事告诉孩子们。每天要想想我们到底在教什么,有多少东西是小孩通过搜索引擎就能找得到。
第三件事,在不孤独的前提下成为自立人。每个人在教室不孤独、不孤立,每个人有困难的时候都能安心地跟别人说,这个我不会呀,谁来帮我?一道数学题你讲了八遍,班上还是会有人举手,老师,我还是听不懂。如果是那样,就是一个安心的课堂。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问自己,我的班级教学的基础是什么。日本标语很少,但是有一条给我震撼很大:“只透过老师的力量来教学是不够的,要透过学生来相互支持。”
最后,我想以这个来结尾——
你教训的这些学生,其实他的存在,也很有价值。碰见这样的小孩,我们永远只能假设我还不够懂他,我还没有找到理解他的路径,他本身没有好坏。我之前是教体育的,那一节体育课,教室里跑来一只老鼠,全班吓得奔跑的奔跑,打架的打架。只有一个小孩把那只老鼠打死了。
当时我好感激那个小孩。可是,在这一天之前,有十几次上课我并没有好好看过这个小孩:功课很差,不善发言。可是在这节课上,我竟然感受到了他存在的价值。我凭什么当老师?我们只是没有遇到这样的机会,我们总是用学科知识、学习的角度、听话的角度来判断,来感受,来回馈。
所有这些,我只是想让大家知道,每个小孩都不一样,只有我们谦卑,才会找到方法。(本文系当代教育家杂志主办的第八届新经典大讲坛演讲整理稿,想获得更直观的体验,推荐订阅杂志,可获赠演讲光盘)
第二篇:李玉贵课堂实录及评析
谁在课堂的中央
——李玉贵《分心虫》课堂实录与评析
师:请你们把学习用具都收到桌子下面,一个都不许留在桌子上。注意老师话一说完,你就要把事情做完。注意,老师话一说完,你就要把事情做完,话没说完不许行动。再来一次,请你把文具从桌洞里拿出来摆好。动作要轻,不要发出声音。老师话一说完,就要做完。
【评析:课堂这样开始,让人恍惚这不是舞台课,而是一节在教室里的常态课,从训练孩子最基本的听指令做事情开始。听指令做事,我们通常会认为这是一年级教室里才会做的事情。或许正是这种“通常认为”,让我们忽略了许多孩子在这件事上的表现实际上大大打了折扣。上课铃响过两三分钟,课堂准备还没到位的现象在许多中高年级甚至初中教室里都很常见。表面上看是一个细小的习惯问题,而背后则是对时间、对秩序的漠视。】
一、明确写作要求,寻找素材并分类。
老师放PPT(速度非常快,一闪即过),上面有三层文字。师:谁看到刚才上面有哪三层文字。(无人答理)。
继续放片子,一张许多虫子的片子一闪即过,然后是“分心虫”三个字定格。师:谁看到分心虫的样子了?
一个学生举手起来描述:分心虫胖胖的,身上有许多小点点。(老师再把片子回到分心虫图片。)
老师在教室中移位,提醒学生眼睛跟着老师动。
【评析:对听的习惯、专注的习惯的培养贯穿整节课。课堂进行到这里,如果我们还只是把这节课仅仅当作一节作文课来听,一定会错失很多。毕竟,所有的学科教学最终指向的都是完整的人的教育。】
师:分心虫专门吃掉课堂上的分心事。PPT放“课堂上的分心事” 师:谁看出这个句子的关键词了。学生在位子上说“分心事”
师:分心事,其实前面还有一个关键词,对,课堂上。它只吃哪里的分心事?课堂的分心事,好,看一下。
放片子,一个坐在板凳上动作幅度特别大的孩子,脚抬得老高。
师:你在课堂上是这样分心的吗?是这样吗?不是,你才不是这样分心的,没错。你愿意跟分心虫分享一下分心的事吗?因为你愿意跟它分享一下分心的事,它就可以从地上爬起来,继续有活力、圆滚滚胖嘟嘟。它只吃分心的事,你有没有分心的经验?每个人呆会儿要给我五个你分心的经验。有人跟我说,老师,我不会分心,那我告诉你,那不是人。等下我要看到你的手指在数,回想你的分心事,想到我都没想到的。
学生都在想,短暂的冷场。
师:很难想吗?不要想着你们老师在这里,班主任在这里,局长在这里。行行好,行行善,分心虫就是吃小朋友的分心事,只能在课堂上。再确认一下关键词,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课堂,一个是分心事。李老师已经逛一圈回来了,再给你一点点机会。
【评析:回忆课堂上的分心事,是学生在这节课上指向写作的第一个活动,即寻找素材。在这里,老师先是用富有儿童趣味的任务——分享分心事去喂饱分心虫来唤起学生的记忆,同时又注意到学生不愿意当众说糗事的心态,强调是人都会有分心的时候,以此来引导学生回想真实的分心经历。或许是还没完全进入上课的状态,或许是不敢说上课分心这样的坏事情,课堂上沉默了约一分钟。这样的时候,老师除了耐心的等待,又恰切地捕捉到了学生的小心思,消除他们最后的心理“防线”——不要担心自己的老师就坐在下面,让分心虫吃掉你的分心事就好了。】
有学生举手或是和同位小声交流。
师:老师还没有说开始,可以动吗?老师什么时候会说结束呢,李老师站到这里,微微抬抬头,就表示时间要结束了,这样懂了吗?两个人轻声讨论。李老师这样从你们身边走过,能不能听到?不能唉,声音大不行的。只有你们两个人能听清楚,我偷听的话可以听到,但是我走过去不能轻松就听到你们说话的声音。那就太大声了。两个人一起努力去凑五个吧,小声开始。
【评析:经过前面的冷场,现在终于有学生蠢蠢欲动,想要发言展示了,按照我们一般的心理期待,这些想要发言的学生不正好救了冷寂的场子吗?应该赶快让他们起来说啊。可是,李老师却又一转,让学生先两人一组互相说。
佐滕学说过,一间润泽的教室里,老师和学生总是在围绕伟大事物——知识,进行了着相互传接球的活动。我们见惯的课堂上,这种传接球活动始终是固定的线路——老师把球抛出,一个学生接住,再传回给老师。之后再换另一个学生重复一样的路线。学生与学生之间几乎没有关联。于是,“老师”自然地、又习以为常地成为课堂的中心。此时的课堂,李老师不接学生举手要抛来的球,而是让他们与同学互传,这是不是在向学生暗示,学习不是为了获得老师的肯定,而是为了学习本身呢?当然,这样做,也就让每个孩子都有了表达的机会。】
学生两人一组回想分心事。老师发现最后有一个人单着,就走过去告诉他们当然是三个人一起了。
师:时间到,一秒都不能让我等,上课时间就是这么少这么珍贵。今天是11月几号?
生:30号。师:30号起立。
老师径直走向第三排一个学生:我知道是你,不用起立了。
【评析:整堂课上,老师自始至终都不急着让那些争先恐后举手的孩子说话,而是把更多的机会给不举手的学生。我们心里都很清楚一件事,把手举得老高急着说话的孩子大都是学习相对优秀的,如果他们先说,无疑是对另一部分学生、尤其是学困生思考机会的剥夺。还会让教师从他们的优秀表现中获得一种错觉,认为全班学生都已经学会了。而那些不举手的孩子,可能是害怕,可能是还没太思考清楚。同样是教室里的个体,这些孩子才真正是需要帮助的。教学的根本意义也正在于能让这部分学生感受到教室环境的安全,能够由模糊走向清晰,从而在课堂上获得成就感和意义感,还有尊严感。】
生:付老师,数学付老师在讲那个射线的时候,我就想到外星人飞碟底下那个光。
师:来写,自己写,李老师不会帮你写。
老师一回头发现学生没有到黑板前:哎,我说来写,人怎么没来。转过身来没人。
师在黑板上板书“想”:你想什么,我不知道,自己写。
老师边说边在“想”字下面画条横线,让刚才发言的同学写上说的事情。
师:11号在哪里? 没人应。
师:要赶快举手让老师知道你在哪里。11号在哪里,你们班没有11号? 学生说没有。师:那你来好了。
生:就是那个,就是我上体育课跑步的时候,我就是在那里想中午要吃什么。师:你也来写。请问一下,我上面贴了一个标签是想,这位同学是不是也写在这一类?是。哦,不对,我是看到老师点头,不是看到小孩子点头。请问他的也是想,是不是和他写同一类。
学生说是。
让发言的学生去写。继续请其余学生分享分心事。
师:太慢了,碰到谁就是谁,我就喜欢不举手的。来,我一点到他之后,你要把手放下,眼睛看谁?
【评析:已经有孩子被老师点到发言了,为什么还有很多学生把手举得老高?学生这些习惯性地表现,难道不是教师一直在课堂上追求“虚假的繁荣”的后果吗?学生急于发言更多地是想着展示自己。展示自己没有错,但不习惯去倾听别人的观点则不利于学习真正发生,更不利于课堂生态的形成。】
全班学生:他。
师:他是谁?我已经点他了,他叫什么名字? 学生报名字。
老师没听清:去掉姓怎么叫他?——晨曦。生:就是,就是有一次,就是——
师:有没有感受到全班同学都面向你了,所以你要转过来面向全班同学说话。生:就是有一次李老师上课的时候,我在底下吃东西。
师:这是一个勇敢的课堂。真是高难度哎,上课要吃东西,来,写下来。很难的事,而且吃的时候,老师还没有发现。恭喜你,不对,不能这样说话。我特爱不举手的人。
老师板书“吃”,并画上横线。学生过去写。
【评析:除了让学生回忆分心的事情,还在帮助学生把这些事情进行分类。这是本节课上,指向写作的第二个活动。为什么要对这些事情进行分类呢?因为不同类别的事情在写的时候,所涉及的写作知识与技术是不一样的。在后面的课堂上,李老师就针对“想、做、与别人一起做”等不同类别的事情的写法分别进行了指导。我们在进行作文教学时,也会带着学生去回顾生活,寻找素材,也会让学生先来说说这些素材,但不会对材料进行分类。为什么?因为我们自己都不知道“想的事、单独做的事、与别人一起做事”等,在表达上有哪些不同的侧重。教师写作知识的缺失是导致作文课困难的根源之一。】
师边走动边说:我已经走到这里了,你眼睛要看谁?不是看老师,是看老师点谁。你知道了我要点谁,你的手要赶快放下。说话的人,大家都在看着你,你要看着同学。
生:就是上语文课的时候,我要喝水,因为太渴了。
师:太渴了,要救命。现在有了上课在想什么,上课在吃什么。不谁讲吃不准讲想,还有吗?有别类的吗?
老师走到一个孩子面前:他很棒,他没有说有,所以我只能选他。师面向这个学生:你很棒,你没有发出任何声音。你已经知道我要点谁的,就要练习把手放下,然后把你的能量传给他,所以他就能够放心地看着大家说话。
【评析:整堂课上,李老师诸如此类与教学内容无关的提示非常多,所有这些,都能让我们感受到老师带着学生在努力打造一节互相关注、互相尊重、互相倾听、互相帮助、安静而又温暖的课堂。不得不再次确认,如果仅仅把这当作一节作文课来听,真的会错失很多。】
生:就是早读课的时候,我不想读书,就夹着一本搁那儿看。老师让该生继续到黑板上写下来。不会的字写拼音。
师: 他是在做别的事。还有别类吗?真的吗,你从教室走出去就回家了?还有别类?还有别类。
老师走到一生面前:你为什么把手又放下,你在烦恼什么? 生:上语文课的时候我在睡觉。全班大笑。
师:请问一下你有没有睡着?
生:太困了。
师:太困了,好,他为什么困我们还不知道。睡觉属于哪一类,你们告诉我。学生说做事。
师:原来睡觉是做一种事,我今天才知道。我在问还有没有别类。如果睡觉算做事,又不是新的类别,还有别类吗?
有生举手。
师:真的还有别类,不能为了编类,然后乱编一通给我。
生:就是上英语课的时候,我简直不能看到“dog”这个词,你知道吗?因为”dog”这个词,我就想起我家狗。
师:所以它是哪一类?
【评析:这部分活动,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教师的评价语。当学生说到这些分心事时,他们所考虑的不是如何把这件事情表达好,而是事情本身曾经给自己留下的那些或搞笑或紧张的感性印象。在写作中,这些感性印象很重要,但只有感性印象还不足以支持完成一篇文章,还需要对这些感性印象进行理性的加工。李老师在与学生的对话中,有意把谈话的重点指向这一阶段的学习目标——给事情分类。给事情分类是本次写作必经的环节,把它突显在课堂的中央,老师和学生一起围绕着它辨析,让学生对自己模糊的感知作有意识地观照。】
生说想。
师:它是想那一类,你去写在想那一类下面。还是没有突破新的类,我要结束喽。没有时间呢。还有没有新的类别? 一名学生一直默默举手。
师:他真的一点声音都没发出,我真的很敬佩他。
生说:上语文课的时候,我坐第四组的时候,靠着窗户,我就向窗户外面看。师:它归哪类。生:想。
师:还有吗?已经过了十五分钟,没有别类我要放弃喽。
生:就是英语老师上课的时候,我都不知道她在说啥,哎哇哇~然后我就想我的游戏怎么升级呢。
师:没有新的类吗?所以接下来我要扣分哪。因为你们举手都没有突破新的类,我很有耐心地等了三次,三次都没有突破新的类,请坐。
还有一名学生举手 老师走过去:你确定? 然后转向全班:她胆子很大,我说我要扣分,她还敢举手。生:上数学课,老师讲那个角的时候,我就跟我同位在下面说话。有生说这还是做事一类。
师:但是她的做是另外一类,她是跟别人。这是跟别人,害别人一起分心。你写一下。手放下来。思考的时候你要练习分类,因为我们今天要写作。老师已经说明举手的时间过了,不然要上到晚上九点,你们要留下来吗?
【评析:到这时候为止,我们可以发现,学生才对自己所说的事情有了大致的类的概念。只有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对于取材才会多一些自觉意识,才会知道取之的原因所在,然后才会在自觉中形成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筛选素材的技能。】
大家都摇头
师:时间是有限的。写作的时候一定要有一段时间像刚刚这样,脑袋在取材。我刚才已经说举手的时间已经停止了,脑袋要分类。最分心的事情已经分了好多类,你决定你要选哪一类,想好了吗?我不知道,打开你的作文本。老师话说完,事情就要做完,而且没有发出一点声音,停下来就不要动了,听下一个指令。最重要的是下面这句话——写一行,空一行。说一次,说一次我的话。
全班重复:写一行空一行。
师:可是你呆会儿写的时候一定会忘记,因为你在专心写作,你可以在第一行第三行第五行第七行前面打一个勾,免得你呆会儿忘记。我话说完了,你勾打完了吗?一三五七,写一行空一行是呆会儿要修改的时候有空间。有的人打在沟沟里面,有人打在沟沟外面,都没有关系。现在选择一件分心的事开始来写。五分钟,开始。
【评析:真的是由衷赞叹李老师教育之体贴。写一行空一行,并且要提前做好标记。好的教育,永远都是防患于未然,而不是去做消防员。】
二、确定写作材料,动手写作。学生开始写,多数还在思考。
师:很好,脑子一片空白,不知该写什么,很正常。不要看别人,写你的经
验。李老师现在只看你有没有在专心写字。背是直的。
五分钟后,老师拿孩子的作文投示,请生读:今天上数学课的时候,我真的很饿,就偷偷地在桌子下面吃零售。(其中,我真的很饿,是打了添加号后写上的。)
师:“我真的很饿”是不是李老师说要把这一页写满的时候,你才加上去的。生:不是的,就是刚刚写完,感觉这里真的是少了一点就加上了。师:太好了!写作就是这样子填填补补去修改来的。即便是作家,出一本一本文学作品的作家,所有的作品都是修修补补得来的。好,五分钟,你写了多少。现在还要练习一件事,帮我记得这个小朋友写什么,全班帮我读一读。
生齐读一遍刚才的作文。
师:呆会儿还要回到这儿来吭。我们要练习(写)一件事。练习(写)什么事呢?你可以告诉我,是你们刚才都说到的。
【评析:五分钟结束后,许多孩子只用两三句话就写完了自己的分心事。所展示的作文,一共只有三个分句。对照课标,一个四年级的孩子写成这样,实在离标准太远。如何让这一句简略的、概括的话变成一段或是一篇表达清楚、能吸引人阅读的文章?李老师的做法是教学生去慢慢修改自己的作文。于是,老师在评价它时,抓住孩子表现出的修改意识,并且把这种意识当作全班的榜样。接下来,则教给学生具体的修改技巧。】
三、修改习作——拆解动作。
师投图片,图上一个孩子坐在板凳上弯腰捡铅笔: 可以告诉我这个小朋友分心在做什么事吗?
生:捡铅笔。
师:这个小朋友是在捡笔。好,李老师给你一个任务,你往前想也可以,你往后想也可以,你往前想往后加也可以,把这个小朋友分心的事情变成十个动作。(你)刚刚写字的那个旁边,不是有个空白的地方吗,在旁边写,每个人告诉我,除了捡笔,他还有什么动作。
一生:捡橡皮。
师:不是,那张图,除了捡笔,你还看到什么动作。手放下,想十个给我,跟刚才一样,不要不停地举手。你刚才看的是大动作,现在要看小动作。他目的是要捡笔,算你清楚。有的很棒,他不止想到动作,他还想到神情、姿势。不是只有这张图,你自己想前面会发生什么事,后面会发生什么事,怎么会没有十个呢?
学生默默地想。
师:全班起立。我话说完,动作做完,而且没有声音,而且不会有再动的。讲完十个才可以坐下。想快啊,我要看到你数了几个。努力想就会有结果。两个人小声地合作一下。
【评析:从哪里着手修改呢?学生之所以没把事情写清楚、具体,主要原因是他们眼里没有细节。老师以“捡铅笔”这个大家都熟悉的动作为例,首先教孩子细化动作。】
学生互相交流的过程中,老师说:李老师打个折,能够想六个就可以坐下,两个人合作,小声哦,我要走过去了。
师在走动,察看。
师:李老师看到大家这么努力,两个人想出四个的就可以坐下了。四个就好了。
有生坐下。
又过了不到一分钟,师:时间到,请坐下。给我一个词,除了捡笔,其它的动作。
【评析:李老师提出让学生加进去十个连续的动作,就是在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还原捡笔之前可能发生了什么;捡的那个瞬间,整个身体还有哪些动作同时定格;捡笔之后又可能怎样。尽可能像电影中的慢镜头一样,把“捡”这个动作分解开来,让事件丰满起来。至于是否一定要加上十个则不是重点。】
师对着一生。生:就是,那个„„ 师:就是要去掉。
生:他的手撑着桌子,那个手捡笔。两个腿坐在板凳上。师:那个手撑着桌子,那个手在捡笔。老师面向全班:请问他怎样说比较清楚一点? 有学生说:左手右手。
师:左手右手,好,别人已经给你帮忙,你再说一次。老师对着其余学生:现在只看他有没有比刚才说得更清楚。生继续:他的左手撑着桌子,右手捡笔。师:右手怎么样去捡笔? 生:右手放在地上去捡那支笔。师:听不太懂。
生:右手„„他的左手握在那。他的左手撑着桌子,右手„„去捡笔。师:谢谢。因为他花很多时间去分辨哪一只是左手,哪一只是右手。反正他是一只手撑着桌子,请问他为什么要撑着桌子?
全班:怕摔倒。
师:怕摔倒,这一只手伸长了,要去捡笔,捡到了吗? 生:没有。
【评析:这个学生的表达还有些混乱,相较之前,他总算注意到,在“捡”的同时,还有“撑”这个动作。】
师:所以你们两个到底凑出了几个?不知道。你看看他的前面是什么样子? 投示一张图,动作在捡笔之前,男孩眼睛转着的样子。
师:连眼神都能写啊。这个样子加前面,刚才谁有去加前面?后面也可以加。那张图只是个引子,你要动手去加。
有学生举手想起来说。
师:手放下。两个人去把十个动作凑好,写十个,要是八个就八个,六个就六个。那个捡笔,要想跟人家说清楚,那个过程会是什么呢?要两个人讨论,不是自己很厉害,自己写自己的。对,写在空白的地方。
生两人一组合作写动作。
师:对,就在空白的地方写动作好啦。第一个动作,箭头;第二个动作,箭头;第三个动作,箭头。这样我才能知道。
师:剩十秒。
老师发现有一组学生没动笔:你们两个没写,要一起讨论写,动作。第一个动作是什么,你要跟他讲。
两个学生互相说了。
师:他说捡笔,他说打开铅笔盒。所以,打开铅笔盒在捡笔的前面还是后面,你们两个要去商量。写东西要两个看得见,只有一个看得见不是讨论。写在一个人的本子上就好。
生继续写。
师:好,时间到。谁有十个?很难呢。谁有五个?也很难呢。谁有四个? 我要请上课时候想看窗外这个小孩说一下。
师:至少比捡比多一点嘛。生不说话。师在等。
【评析:尽管老师已经明确告诉学生要在“捡”这个动作之前或之后加上其它的动作,甚至已经有了前面“撑”的示范,但还是有学生不知该加上什么。真实的课堂就是让人如此的挫败和无力。在一般的公开课上,这样的现象往往会被教师掩盖掉。】
师:请问笔为什么会掉?不想写作业,那笔掉了。中间可以加什么,我们可以一起帮他的忙啊。不想写作业的笔掉了,中间可以加什么?帮他把想法说完整。
一生:加玩笔、怎么转笔,然后当小李飞刀“chua(第四声)”一下把笔扔出去了。
同学大笑。
师:太好了!你看,四个动作,谁知道他刚才说哪四个动作?你再说一次,说慢一点。
生:他首先不想写作业,然后把笔拿起来在那转——嗖,感觉很无聊,然后当小李飞刀,“chua(第四声)”一下扔出去了。
师:还有拟声词——“chua(第四声)”,呆会儿把这个拼音拼出来。所以,这样是什么意思?就是写一件事要写详细。谁知道我们刚才在做什么事?叫拆解动作,讲一次。
全班重复“拆解动作”。
【评析:至此,教师为学生搭完第一个写作支架——拆解动作。这一段的课堂生涩而又艰难,磕磕绊绊。然而,真正的学习历程不就是这样的吗?总感觉所追寻的答案、所要驾驭的某项本领就在前面不远处,但总是触之不及。内心的热
情与焦灼、勇气与失望交错缠绕,整个人仿佛置身于一处混沌的迷雾之中,那一缕通向出口的光束时断时续。在这个过程中,深谙学生心理的老师如同引路的向导,时而用打折的诱惑、时而借助同伴的鼓励与帮助,慢慢引着学生朝向学习目标。】
师:现在不管上课偷喝水的,上课看窗外的,不知道你写什么的,不要继续写了,想想你刚才那些,有哪些动作可以补进去的。回想,呆会儿告诉我就行了。
老师发现有学生想动笔写:谁在拿笔,手上没笔,用眼睛看刚才的草稿就好了,你刚刚写的还可以加什么新换的动作,呆会儿用口头告诉我。有四个人下巴在桌子上,为什么桌子上会有下巴,可不可以告诉我。
生看草稿,想。
师:好,现在拿着你的草稿给隔壁的同学说你可以加什么,不准动笔,开始。生互说。
师:至少加四个吧,不能只有加一个。老师走动,观察。
师提示:你给隔壁的同学说,隔壁的同学听到一个动作就数一下。每一个同学都要想,隔壁同学把那一件分心事拆解成几个动作。你刚才没写没关系,你现在用口头加进去,再给你想一分钟,想好的跟隔壁分享。隔壁要帮他数。
生再次互说。
师:现在不是讲那个图(老师范例的图),是讲你的分心事,你的分心事。师:好,时间到。刚刚谁是只有写一行的?这里,念一下。现在你说一下你的分心事。全班帮忙数一下。
老师试着帮他加上开头:他上课觉得老师讲的都懂了,所以不想再听了„„ 但这个孩子没领会老师的帮助:上英语课的时候,我„„和我同桌吃东西。上数学课的时候,我和我同桌在讲话。师:讲了几件事? 生:两件。
师:不能讲两件,只能讲一件。
生:上语文课的时候,我和我同桌也在讲话。
有学生在下面补充:刚才讲的是上英语课的时候,他在往外看。
师:又没了?
师:这有没有细化?有没有细化动作?一个人往外看很难写的。等会儿告诉你往外看怎么写。现在想到的动作比刚才多的举手。有没有比你原来的多?有没有?好手放下。刚才在做什么事,要把动作写详细。
【评析:“捡铅笔”的教学不过是个范例,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捡铅笔的动作拆解体验,迁移到自己所要写的课堂分心事上。但是,有些学生没能够完成这个迁移。这也表明拆解动作的技能并没有被学生真正掌握。用李老师课后的介绍,这样的训练根本不可能是一次完成的。事实也是如此,写作教学应该是一个一个系统化的课程,而不是一节一节零散的课。】
师再次用之前捡笔的图作例子给学生讲:现在看一下图。这个小孩子的眼神,这小孩子在想什么就不知道了。你听老师这样说,上语文课好无聊呃,我就偷吃东西,这个理由一写,改你作文的人会不会给你高分?改作文的人说我干吗要看一个很无聊小孩的作文,自己又不好好学,作文也不怎么样,我就不看了。请你比较老师第二个例子:上语文课的时候,老师讲到哪一课人物的对话,其实这些我都明白了,听着听着我就分心了,这样写,人家想不想看你的文章?懂意思的举手。好,手放下来。原因。
(教写整件分心事发生的原因。)师:每一个图,你的脑袋都有十个动作呃,不只是笑而已,跟刚刚比较,每个图你要有十个动作。好,请你告诉我,刚刚在这里有人给我说,他捡笔的时候抬脚了,你同不同意?当然同意了。但是没有看这一幅图的人,只看你写的文章,说捡笔要抬脚,人家读得懂吗?读不懂。谁知道他捡笔为什么捡到需要抬脚? 生:离得远。
师:太好了,因为笔离得太远了,他伸手又够不到,连脚都抬起来,还差两公分。知道意思的举手。好,手放下。所以刚刚的动作只是其中的一个要求,你还要把那个动作的前因后果一起写出来。懂意思的举手。好,手放下。现在换我问你了。刚才是我教你的。有人捡笔捡到屁股都翘起来了,谁知道什么原因 ?
生看着老师不知道。
师:看图不要看我。没人举手不能下课。你要练习为什么一个人捡笔需要把屁股翘起来。我捡笔都不需要把屁股翘起来。
生:因为太远了。
师:滚得太远了。那他为什么不站起来去捡? 生:他在上课。
师:太好了!因为他在上课,怕被老师发现。只要把这些写进去,哪里是十个动作而已。懂意思的,觉得比较容易的点点头。好,现在看一下,你知道他捡到哪里去了,想看吗?
师投示新的图,图上有一个穿裙子人的半身图。师:请问那个穿绿色裙子的是谁? 生:是老师。
师:嗯,是老师哎,所以,课堂上的分心事,除了写动作,我下句话是关键呃,还要写什么?
生在下面说
师:除了写动作、神情等,还要写——谁记得我们这节课在写什么的分心事?课堂,所以你一定要写上什么课。
生说课名。
师:我不知道,我是说你那件分心事,老师在上什么课,我不知道。而且,一个很会专心的小孩,一定会仔细注意老师在干啥。请问你是像第一张图那样大喇喇的分心吗?不是,你是偷偷摸摸分心的。你为什么要偷偷摸摸?因为你要注意老师在上什么课。那你要找到机会玩。所以,今天我们来练习写一个东西。刚才老师已经说过了,能不能这样说,语文课好无聊哦,就开始写你的分心事。怎么无聊都要写清楚。
老师再次示范如何写分心的原因:我真的很想好好上体育课,但我没有运动细胞,一打那个排球我就头晕。你要把那个原因写清楚。写分心的事,要把动作写具体。要具体就要把那个动作拆解,接下来你还要写什么呢?老师在上什么课。例如,老师正面向黑板解题的时候,怎么样,对,我就趁机在下面玩。可是老师已经转头了,有同学回答了。我不知道你要怎样,你让你的分心事和环境合着写,不然,你就像刚才那样写三行就结束了,写不下去了。这个分心的事件你到底有什么想法,我是不知道啦。
【评析:吴忠豪教授曾经分析过,小孩子写作文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多用单句。
由于多是单句,语意就不容易丰满,让人读起来觉得干巴巴的。这节课上,学生写出的文字也暴露出同样的问题。李老师引导学生给每一个动作加上可能的原因及可能引发的结果,实则是在训练学生把描写动作的单句变成语意更连贯清晰的复句,甚至句群。】
四、把握不同类别分心事的写作方法。
1、“想”类的分心事。
老师投示一小孩子的图片:这是一个小朋友写的,上课的时候他光想看窗外。请问他有没有分心? 师:看起来他很专心,连笔也没有玩。他上课在做什么事呢?他都没有动。师继续投示小孩子眼睛看到的地方:他在看哪里——时钟。他在看哪里——教室的天花板。他在看哪里——自己的课桌要。他在看哪里——看前面同学的衣服。他在看哪里——看窗外。看今天是下雨还是下雪。谁来猜一猜,这个小孩上课的时候为什么一直看着别的地方而没有看课堂?你要不要猜猜?因为他上课很——你要不要猜一下他为什么不看课堂? 生:因为他不想上课。
师:他真的不想上课,连第一个他都听不懂。所以他这样想来想去。有没有一个主题?但他这样想来想去还有另外一个可能,他的爸爸病了,他有心事,没办法专心上课,就去想别的事了。他想来想去,有没有一个主题? 生:有。
师:这分心的故事,想来想去,你要有一个主题,听懂的点点头。因为要写完六百字才能回家。我现在在帮你回家哦,你没写完就不能回。这么多老师在看,我又不能随便放你回家。如果你要写想来想去,你要把他的心事一起写出来。好,再来。
【评析:课堂之初,学生回想分心事并分类时,就有一类属于“想”的事情。这类事情如何去谋篇?李老师通过以上例子,让学生意识到,无论你想到哪里,所想之事要有一个主题,这是这类分心事写作的重点。】
2、一个人“做”的分心事。
大屏幕上闪过一本图画书的照片,老师问:哎,你要不要看这个图画书?这本书叫什么,警官巴赫尔和警犬。
师讲图画书,大致内容是一个警官经常去给小学生上安全课,以前每次上课,小孩子都不听他的。可是有一天,这个警官收养了一只狗,并训练它各种动作。然后带着小狗一起去给小孩子上课。警官每讲到一件与安全有关的事,小狗就会在警官身后配合做着动作,小朋友们都听得非常很专心。但是当警官一回头看小狗时,小狗又端正地站着,像是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一样。你们上课是不是也这样?然后,警官继续,小狗又重复一样的把戏。你的分心事如果这样写,整个事件就会很丰满,懂意思的点点头。要让你的分心事和环境是交错着写的。可是有一天,发生奇怪的事,因为他演讲太好了,有记者来看他上课,他才知道小朋友们上课时看的不是他,而是他的小狗。
师:他是怎么知道的? 生说记者来了。
师:记者来了他怎么会发现?看电视,看记者的视频就发现了。好,这个书很有趣。你们可以去图书馆找找。
师:刚刚已经跟你说了写这件事,第一要写上课老师在教什么,你怎么分心的。第二个,如果你分心被发现了,别人会怎么想。
【评析:绘本故事中的警犬就像个调皮的孩子,总能在脱离警官视线的瞬间有“分身”的精彩表现。故事为了突显这只分身有术的警犬吸引人之处,使用了衬托的表达手法。用警官的浑然不知、听课孩子的热情投入,把那只小狗的聪明滑稽可爱表现得淋漓尽致。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这样的表达技巧,单纯从理论的层面来教,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李老师用学生爱听的故事来诠释,把抽象的概念转化成形象生动的语料。故事在学生心里生了根,故事中的人物及其周围环境交错出场的顺序也在学生心里生了根。】
3、和别人一起“做”的分心事。
师投示一个学生写的上课分心事片段(事前准备好的很简略的几句话,两个小孩子上课的简短对话。)
生:
师:不是,他是写和别人一起玩啊。读文字。请问如果作文最高分是五星,你要给这个小孩几星。生说一星。
师:你们一当老师就很严格。现在看一下(师接着念另一段,加上了一些动作细节。)刚才你给他一星,现在你会给他几星。
生:四星。
师:你们一当老师就很仁慈。好,现在再看一下。老师刚才说一句话,谁记得。对,作文是改来的。他不希望只做一个四星的小孩,他又努力了。
投示第三段话(在第二段的基础上,加上了更多的修饰性的词语,以及周围环境的句子):看他又增加了什么。“看”是什么?是动作。先怎么样再怎么样是什么?顺序。然后,“向他做了个手势”,那个动作是有方向的。好了,不要再讲了。李老师已经讲这么多,你们已经很无聊了。现在你们的抽屉里头。我还没说动,看谁在动。你的抽屉里有一张这样的,请你跟你隔壁的小声讨论。谁在动,六个人在动。李老师要看喽,看什么呢?看你们是不是两个人都同意了才圈。圈什么呢?圈你觉得是好的修改。不是字多就是好的。你们要两个都同意才圈呃,不能一个猛圈。李老师要看只看两个人有没有互相讨论了。现在小声讨论,哦,我还没有说开始哦。等会儿李老师站在这里说停的时候,手上有没有东西?没有。眼睛看谁,看老师。
师:好,两个一起,开始,三分钟。材料在两个人中间。很好,先安静地读,不要急着去圈。聪明的小孩有一半,我看出来了。是两个材料都要读,分别读,要读出声音来。读下面的时候,眼睛要看上面的,对照着读。是小张的,另一张收进抽屉。
学生两人一组开始。
师:下面是很好的修改,讨论后圈出他有效的修改。要词哦,不要圈长长的句子,要用词当作单位。下面跟上面对比。他做的哪些你觉得是有用的修改。
【评析:学生对比分析语料时,老师强调以词为单位,是为了细化学生对文字的感觉,细化对事件的感知。范例中一个一个的词指向哪里?自己的作文中只涉及了哪里?两相对比,才会知道朝哪个方向修改自己的作文。】
师走动观察。
师:要用笔圈出来。圈的时候要以词作单位。对,这是他第二次的修改。师走动帮助一些还没有按要求动起来的学生。
师:圈好了,我的下一个任务是。你的右边是不是有线,右边的线要告诉我你圈出来的那么多词,到底增加了哪些类,你要去分类。这些到底是增加了什么呢,有人说动作。那就是一类,还有没有别类?自己去分类。不要担心分类对不对,你自己为那一类取名字。
师:这些到底是哪一类,第一个第二个,看你们整理出哪几类,你要看得出他做什么努力呀。
师:有人很聪明,李老师都说动作,他就不写动作。因为他发现那一类的动作都是怎样的动作,你再看一下你圈的动作都是哪一类的动作。这一类的动作都很——能——
生说。
师:是的,都是很小心的动作。上课分心的动作都是精挑细选的啦。师:请问“微微的”这是什么词,这一类是什么词?什么“微微的、轻轻的”,这是什么词啊?“悄悄的”是什么词。它不是动词。
有生说状态。
师:状态,太好了。它是程度的词,状态的词。它又是另外一类,它不是动词。
老师边走边看:哦,有的好早就写出来了,好厉害。有人说有时间的词,有没有看到?还有哪一类的词啊?位置的词,方向的词,非常好。那个动作,如果你写方向就会很具体啦。
师:如果你分类分好的人,动作的部分,你再回去看一下哪一些动作,你标是第一项,哪一些时间,是第二项,你就回去那些词标二。再回去看一下那些词。
师继续看:时间到,我预计会有四个人手中笔来不及放下。时间到,不只笔放下,而且眼睛看老师哦。把这个材料放抽屉,我话已经说完了,现在回来看你刚刚写的。请问一下,你现在有没有办法把刚刚的写成这样,有没有办法?不知道,那写就知道了,看一下,怎么样才有办法写。这是哪一类——动作。刚才已经说了,他的动作都很——很小。这是什么词?有状态的词。这是什么词,位置。太重要了,因为你只能写几件分心事,一件,你要把位置写清楚。所以,到底增加了什么呢?动作非常地细小。回想一下呃。第二个是什么,时间非常的短暂。当老师转头的时候,当我正玩得开心的时候。当我,老师发现的时候,赶快把《哈利波特》推回抽屉。当什么的时候,都是很短的时间。好,再来。那个工具呀,书呀,如果刚才那个“他”改成小明,语料是不是更清楚?好,不要再说了。
【评析:老师利用多幅图片教学生拆解动作、还原“想”类分心事的课堂场景,用图画书教学生把事情与环境交替来写的技巧,图片和图画书,都是非常直观的工具。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使用直观教具只有一个目的,即帮助学生思考,并最终摆脱直观教具。在教学最后一类“和别人一起做的分心事”如何写时,老师给学生搭的支架便摆脱了图画,而是直接使用文字。当然,这一活动依旧是有阶梯的。先是给学生三个梯度的作文片断,让学生在充分的对比之后,再从中提炼出对写好分心事真正有帮助的各类词汇,从而为自己的写作打开思路。】
五、归总写好一件事情的要领。
老师投示一张概括好的写作要领并逐一解释:
分心原因,说分明。
二、细化动作,写具体。
三、搭配环境,相衬托。
四、体悟感受,当结尾。
【评析:老师直到课堂快要结束时才向学生呈现这些要领,是在学生亲身经历过相关实践活动之后才被提炼出来,规律的抽象性就被消解了,从而成为学生写作时真正有用的拐杖。】
师:所以现在呢,把你的分心事,为什么分心写第一段,你怎么分心的写第二段,你要不要结语写第三段,我不知道。只有两段也行。标题你自己定。不是“一件分心的事”(当标题),而是那一件分心的事,你自己定标题。写完六百字才能回家。好,请开始。
师:哎,这一页稿纸几个字啊? 生说三百。
师:那写完三百就可以回家了。你就写满一面就可以回家了,我都是打折的。最后让学生回学校写。
【总评:一节课,老师教了很多写作知识,即便是写一篇小说,有时也不过是用到这些知识。但是,综观全课,又会发现老师只是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又一个实践写作活动的平台,并没有专门讲什么知识。所有的知识都是藏在课前准备好的、具体的各种材料中,学生借助活动对这些材料使用、分析,再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形成技能。
一节课,老师讲了很多话,但听起来并不觉得聒噪,很多时候甚至还会让人
这大概是因为老师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基于学生写作的需要,而不是为突显其它吧。好的课堂,总是会把大家的目光聚集到学生身上,聚集到师生共同追寻的伟大事物(知识)身上。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这节课实际上是一个课程的浓缩版。就像课堂上老师教学生拆解动作那样,作为老师的我们如果准备教学这个内容,同样需要对涉及的所有内容进行拆解,以保证一堂课练好“一个动作”。】
(徐州市泉山区太山小学李敏)
第三篇:李玉锋人大代表思想总结
曲周县河南镇李于自口村李玉峰思想工作小结
尊敬的中共邯郸市委组织部:
根据中共邯郸市市委组织部安排,作为第十四届人大代表候选人,我将近几年来的个人思想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个人基本情况
我叫李玉峰,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河南疃镇李于自口村人,1991年参加工作,现任河北亿丰童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工作以来,我在岗位上始终坚持求真务实的作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讲成本、重效果,多在实效上用功,不在形式上费劲。
(一)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修养。我始终把学习作为强化素质、提高水平的有效途径。自觉坚持不懈地学习党和政府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改造主观世界,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四项基本原则。在学习中,采用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相结合、领会精神实质和撰写体会文章相结合的方法,认真领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切实加强市场经济知识和法律科技知识的学习。通过在工作中学习,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融会贯通,做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升华理论,从而不断积累理论知识和增强思想素质,有力地促进了本职工作的开展。
(二)努力拼搏,争创优异工作成绩。从新疆乌鲁木齐回到家乡曲周县,开始着手于我县高档童车生产及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为了把高档童车建设成为省一流童车生产基地,我按照“高品位策划、高起
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施工”的指导思想,对厂区作了全面而翔实的规划。截止目前,亿丰童车已投资1.1亿元,已建成两个标准化生产车间和一座办公楼。
(三)率先垂范,树立良好作风形象。作为河北亿丰童车有限公司的主要责任人之一,我在抓好童车生产的同时,在实际工作中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认真负责地搞好高档童车的研发,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今后,我将继续努力,积极做好工作,不辜负大家的厚望,努力为曲周县及邯郸市高档童车生产及研发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我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用更高的标准要求尚有一定差距和不足,有待于克服和改进。
(一)思想解放的还不够彻底。能够认真贯彻执行党和政府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和有关部门决议、决定及工作部署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能够与县委,县政府保持高度一致。但还存在思想解放不够、因循守旧的问题,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性。
(二)争创一流干劲尚不够足。这几年来的发展成绩显著,可我满足于不落后就行,没能以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去衡量,有时工作完成并不理想,也多是考虑困难因素,主观上为自己解脱,人为地降低了工作标准。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
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下一阶段,我将认真做好以下几点:
(一)加强学习,提高科学解决问题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把学习作为第一需要,千方百计挤时间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领导水平,进一步增强运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工作及景区建设中所面临的各种复杂问题的本领,提高管理水平。
(二)加大投入,强力打造一流高档童车生产基地。作为亿丰童车的主要领导者之一,我将领导公司大手笔的投资高档童车生产,为我县、我市的高档童车生产业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第四篇:李玉华教学设计
14、《学会合作》教学设计
青州市何官镇何官小学
李玉华
本课是六年级(下)第四主题单元“探索与发现”中的第三篇课文。本文是一篇演讲稿,在认真研读课标和教参后,形成以下一些粗浅的课前思考:
一、教学的切入口,可让学生抓住第六自然段展开教学。
1、抓住关联词 “不仅……而且……”读懂这句话的含义。
2、“不仅有统一的目标,要尽力做好分内的事情”在第一个事例中是乐师共同把乐曲演奏好,各人利用自己的乐器为乐曲的完美呈现尽自己的力。同样的结论在第二个事例中也照样适用。全部安全的逃离房子是他们的“统一目标”;按照安排的位置顺势而出便是“分内之事”。因此一定要讲透第一个事例,让学生思考:“团体目标”的“高度统一”和“协作精神”分别形容“合作”的什么?(合作的“完美”与“和谐”)为学生理解作者所举第二个事例的巧妙打好基础。
3、“要心中想着别人,想着集体,有自我牺牲的精神”在第二个事例中体现的淋漓尽致。第五自然段有这样一句话:这里还有一个故事,也能说明这个问题。这句不只引起下文还富含着另一层内涵: “还”字“也”字清晰地告诉我们第二个事例的功效是双重的。它既是对第一个事例所得结论的有效补充,同时也能自然地生发出第二个事例的结论。并非仅仅是对第四、五自然段的回顾和总结——“不仅”部分是对第一事例的回照,“而且”部分是对第二事例的回照,而是对第二事例两层内涵的完全概括。
第二个实验说的是一位外国的教育家邀请中国的几个小学生做实验,来证明他们是否心中想着别人,心中想着集体,是否有自我牺牲的精神。我设想在课堂上同样也做这个实验。因为我觉得我们教师的目的应该都是一样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如果能让我们的学生在语文学习的实践中体验到学习语文的快乐,那么,又为何不使我们的学生学海无涯“乐”作舟呢?
二、在学习课文中的例子后,可让学生们谈谈同学之间合作的事例。
三、课后拓展,可先由学生介绍一些关于合作的故事、名言,然后回顾《陶校长的演讲》一文,引入课后第四题,明确要求,充分发挥合作的作用,互助互练,营造氛围,学生展示。演讲结束后,可让学生在欣赏名言中结束本课。
四、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练习2
2、与他人合作制定本单元复习计划。
五、补充资料:
1、伟人之间的合作: 马克思与恩格斯
马克思与恩格斯这两位革命巨人之间的友谊,是世界上的任何友谊都没法比的。马克思对恩格斯的才能十分敬佩,说自己总是踏着恩格斯的脚印走。而恩格斯总是认为马克思的才能要超过自己,在他们的共同事业中,马克思是第一提琴手而自己是第二提琴手。
《资本论》这部经典著作的写作及出版,就是他们伟大友谊的结晶。
1848年大革命失败后,恩格斯不得不回到曼彻斯特营业所,从事商务活动。这使恩格斯十分懊恼,他曾不止一次地把它称作是“该死的生意经”。并且不止一次地下决心:永远摆脱这些事,去干他喜爱的政治活动和科学研究。然而,当恩格斯想到:被迫流亡英国伦敦的马克思一家经常以面包和土豆充饥,过着贫困的生活时,他就抛开弃商念头,咬紧牙关,坚持下去,并取得了成功。这样做,为的是能在物质上帮助马克思,从而使朋友,也使共产主义运动最优秀的思想家得到保存,使《资本论》早日写成并得以出版。
于是,每个月,有时甚至是每个星期,都有一张张一英镑、二英镑、五英镑或十英镑的汇票从曼彻斯特寄往伦敦。1864年,恩格斯成为曼彻斯特欧门——恩格斯公司的合伙人,开始对马克思大力援助。几年后,他把公司合伙股权卖出以后,每年赠给马克思350英镑。这些钱加起来,大大超过恩格斯的家庭开支。
从马克思来说,也正是为了对刚刚兴起的科学社会主义进行有效的指导,为了揭露资本主义的根本缺陷,才接受了恩格斯这种帮助。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亲密无间的朋友,他们所有的一切,无论是金钱或是学问,都是不分彼此的。
虽然他们分开了20年,但他们在思想上的共同生活并没有终止。他们每天要通信,谈论政治和科学问题。在一段时间,马克思把阅读恩格斯的来信看作是最愉快的事情。他常常拿着信自言自语,好像正在和恩格斯交谈似的。
“嗯,不对,反正情况不是这样……” “在这一点上你对了!”
马克思说着说着竟高兴得流出了眼泪。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那样地相互尊重,在他们看来,任何人对他们的思想和著作的批评都不及他们彼此交换意见那样意义重大。于是,一有机会,恩格斯便摆脱商务,跑回伦敦。他俩天天见面,不是在这个家里,就是在那个家里。讨论问题时,他们在屋子里,各自沿着一条对角走来走去,一连谈上几个钟头。
有时两人一前一后,半晌不吭一声地踱步,直到取得一致的意见为止。于是,两人就放声大笑起来。1867年8月16日,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天凌晨两点,马克思向他的战友报告说,《资本论》第一卷所有印张(一共49个印张)的校对工作,都已结束。他兴奋极了,写信对恩格斯说:
“这一卷能够完成,只是得力于你!没有你为我而作的牺牲,这样三大卷的大部头著作,是我不能完成的,我拥抱你,感激之至!”
《资本论》于1867年9月14日在德国汉堡出版,这是整个国际工人运动中,具有伟大意义的大事,也是两位巨人友谊的结晶。
这种理解的友谊是那样深厚,甚至一直延续到马克思逝世之后。马克思在病重期间,曾告诉女儿爱琳娜说,希望恩格斯能为他尚未出版的《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做出点什么”来。当然,即使马克思没有提出这样的要求,恩格斯也会去做的。
从1883年马克思逝世时起,整整十年,恩格斯放下自己的工作,尽力从事《资本论》后两卷手稿的整理、出版,补充了许多材料,重新撰写了一些篇章,使《资本论》得以在1885年和1894年问世。
2、动物世界中的合作
文章中关于合作的两点也是我们所应该要具有的。同样动物世界中也有一个骆驼刺和蚂蚁的故事。在沙漠地区,长着一种叫骆驼刺的树,它的身上长满刺,因此没有什么动物敢吃它,而骆驼却最喜欢吃了。一天,一群蚂蚁来到这里,它们在骆驼刺身上找到了它们吃的食物。所以,蚂蚁便在它身上栖息了。过了几天,骆驼也来寻食吃,骆驼刚咬了一口,蚂蚁们便发觉了,它们不约而同的爬到了骆驼身上,把它狠狠的咬了几口,骆驼被吓的再也不敢来了。骆驼刺边上什么杂草也没有,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噢,原来只要杂草一冒出来,就被蚂蚁们咬断了。从此以后,它们还是相互合作,成为了动物世界中的好伙伴。
第五篇:李玉友教学反思
《匆匆》教学反思
李玉友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
文章创作于二十年代,在表达上与现代文章有所不同,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但文中运用了各种修辞方法,而且大多数句子都是一些短句,适合朗读,因而地教学设计时,我力求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通过课堂实践,我觉得有些环节落实的较好,而有些地方还不尽人意。
首先,能较好地创设情境。上课伊始,引背《长歌行》,并让学生谈感受,激发学生要珍惜时间、及早努力的情感。然后出示朱自清二十四岁时写这篇文章前的一段话,让学生明白朱自清二十四岁时已经意识到时光悄然逝去而无所作为,决心从今以后要珍惜时间,才写下了这篇《匆匆》。因而在课堂上,我所使用的语言也尽量与文本一致,与课堂基调相符。如:“读了这句话,你听到了作者在你耳边的低低絮语了吗?”“作者通过写自己的日常生活来将无声无形的时间具体化了。让我们感受到了时间它就在我们平凡的生活中,在一个又一个极普通的日子里匆匆流逝了。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反思
李玉友
前几天参加了由回民二小和我校联合举办的语文教师素养大赛,我思考了好多。下面就我执教的《十六年前的回忆》做一反思:这篇课文的篇幅比较长,全文有32个自然段。本着从本班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我设计了三课时,第一课时我主要引导学生读正确有关重点词句,了解李大钊先生的生平简介、课文写作顺序及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二课时重点理解课文中描写李大钊的重点词句及描写敌人穷凶极恶的词句,以便分析人物的内心活动,从而让学生感悟到李大钊不仅具有忠实于革命事业伟大精神和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而且作为父亲、作为丈夫,他还有着对家人深深地怜爱之情。第三课时重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让学生体会父亲被害后家人的心痛及感受,并联系第一自然段,体会文章前后呼应写法的好处。随后就学生心目中的人物(可以是李大钊、李星华、李星华的母亲、军阀张作霖……)进行小练笔。现就第二课时反思如下:
在上课开始,我以让学生回忆文章主要内容为引入,以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和“被审时”为主线索展开新课的教学。
一是平时很少发言的个别同学积极地参与到问题之中并踊跃地回答问题;
二是同学们对文本的感情投入很深,朗读时很有感情;
《灯光》的教学反思
李玉友
《灯光》这篇课文通过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励我们要学好本领,建设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开创的新中国。教我先让学生快速度阅读,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了解课文内容。再引导学生啊”为线索深入理解课文。在学生大致了解内容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快速找出“多好句话在课文中出现的次数,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把有关语句画出来,再想想,他句话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什么。“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三次。第明节的一天晚上,“我”漫步在天安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的人也许看到北京的美丽,看到人民的幸福生活,“多好啊!”是发自内心的由衷赞次是战斗打响前,郝副营长借着火柴的亮光在看一本破书。书上的插图画的是一个孩下读书。“多好啊”是郝副营长看插图时的自言自语。此时,他也许想到胜利以后,幸福生活,也许触景生情,暗暗下决心,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下一代能过上美好生直前,不怕牺牲。第三次是郝副营长在和“我”交谈时说的话,“多好啊”是他对未活的憧憬,“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下学习过让学生读、画、注、谈等自主学习的活动,引导学生从三次出现的“多好啊”!深刻营长的高尚品德,教育学生不忘过去,要把先烈的革命精神发扬光大。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反思
李玉友
《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组第一篇课文。本组教材是以“科学精神”为专题编排的,这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仅在于容貌,而且还在于心灵。我本人很喜欢这篇文章,想力争把居里夫人献身科学的精神贯穿给学生,因此,在备课时也很下了点功夫。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力求抓住以下几个要点:1,作者的思路,即力求在教学课文时有一个清晰的理解文字的线索;2,领会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3,和教材确定的单元的教学目标相结合,领悟作者突出的表达方法;4,积累精彩词句段;5,教学中要突出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进行阅读思维,力求让学生习得在阅读中质疑方法,学会思维。阅读教学重要的不是学生弄明白这篇文字的内容,而在于学生由学习课文学会阅读,积累语言,习得写法,学会思维。以上这五点是我始终努力的目标。遗憾的是,我一直对自己上课感到不是很满意。前天,我很是费了些心思来上《跨越百年的美丽》这一课,虽然学生似乎学得还不错,然而我依旧感觉自己处理教材不够科学,离我自己对自己的要求还有距离。原因在哪里呢?
《依依惜别》教学反思
李玉友
这是本学期的一组综合性学习的文章,孩子在离校之际与同学、老师、母校都有说不完的话以及六年级语言积累的一次综合应用,效果鲜明。
孩子们即将离开母校,尤其是跟随他们六个多年头的 班主任老师,课堂上孩子都能回忆起从小到大与老师的点点滴滴。其中饱含着深情,充满了对老师的感激之情。他们将心里读出来的时候,有的同学激昂、有的同学悲伤,这些都体现孩子们真实的一面。
孩子们在作文时,将平时积累的语言,学过的写作方法都运用到写话练习中,有的同学排比反问句的运用将情感推向另一个高潮,拟人比喻的运用恰到好处。
因此,在最真实体验后才是孩子最有话可说的。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设计
李玉友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地方。2.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3.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与共,不可分割的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4.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者学过的课文来理解。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背景,直奔主旨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5课,齐读课题。
2.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还记得吗?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指名读:19世纪50年代,“华盛顿特区”的白人领袖想购买美国西北部的印第安人领地。
3.书信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在这封书信中,西雅图酋长最想告诉买主什么?(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4.这句话在文中先后出现了几次?他反复重申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
二、感受美景,感悟深情
1.从什么地方可以体现出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课文的第一部分具体提到了哪些事物?请你们在书上圈一圈,画一画。
2.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中出现了很多的“每一”,这些词语可以去掉吗?比较诵读去掉“每一”和保留“每一”。
3.播放课件,领略美景,再次用诗歌的形式诵读这如诗如画的美景
4.印第安人是如何看待这些事物的?
5.他们的这些情同手足的亲人而今却要拱手让人了,他们的心里好受吗?再读: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三、细读课文,聆听叮嘱
1.印第安人不得不和他们的亲人分离,他们对这片土地的新主人有什么期盼呢?
2.板书:善待河水 照管空气 照顾动物
3.还有哪些是西雅图酋长没有明说的?板书:„„
4.如果你是这片土地的新主人,你觉得西雅图酋长的哪句话最能打动你?为什么?
5.解决重难点词句
6.我们再来看看这句话: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句话中有几个动词,你们能找出来吗?这种放弃是一种怎样的放弃?这种转让是一种怎样的转
让?这种记住又是一种怎样的记住?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
7.不仅仅你们这代主人要时刻牢记,你们还要教育你们的后代,引读课文第9自然段。该段最后一句话和我们学习过的一篇文章所揭示的道理非常相似,你能回忆起来是哪篇课文吗?(《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8.速读课文第10自然段,完成填空。我们热爱大地就像______眷恋__________一样,你们要像我们一样______它,______它,为了子孙后代,你们要献出全部的______和______来保护大地。
9.150多年以前,印第安人就有了强烈的环保意识,是因为他们明白一个道理: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这句话怎么理解?我们能否给这句话补充两个词语?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你为什么这样加?(预设:仅仅完全
四、总结课文,畅谈收获
西雅图酋长早已离开了我们,然而他的这封书信却永久地流传了下来,读了他的这封书信,你想说些什么?(板书: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地球只有一个,这片土地上生存的所有山川河流、动物植物都是上天的宠儿,我们唯有爱护他们,鲜花才会为我们尽情绽放,雄鹰才会为我们展翅翱翔,泉水才会为我们叮咚流淌,让我们时刻铭记: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反复读课题)
五、布置作业
业务学习心得
李玉友
其一,更加深入了解到一些教育政策法规,教育模式和相应的教学策略。在教学实例中找到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更新了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感受了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的渗透,懂得了如何更有效地实施教学。
其二,更进一步了解到,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教师队伍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不仅是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个人幸福之所系。老师不能只是一桶水,而应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流。要做一名合格的中学教师,既需要有扎实的学术根底,广阔的学术视野,不断更新知识、追逐学术前沿的意识,又需要把握教育的真谛,了解学生发展的规律,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具备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教师既要做“经师”,又要做“人师”。
二、努力方向
其一,作为一名老师应该要博学求精。在学科知识上要不断的提高水平,还要在其他方面有所涉及。这对我们自己在教学方面也有帮助的。现在的教科书更趋于实用性和时代性。因此,要不断的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知识水平。
其二,在教学中应该不断的学习新课程标准,在教师的不断成长的过程中要努力的完善自我,做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做个永远的好“学生”。
其三,我要克服的是自己的不足。作为老师首先要有诲人不倦的
精神,才能很好的做到传道,授业,解惑。耐心是教师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学生犯错误时迫切想得到的是理解、信任和帮助,而绝不是批评和惩罚。教师放下架子与学生面对面地平等交流,学生感到被理解和尊重,顾虑自然消除,有利于弄清事情真相;师生之间心与心的沟通,能让学生敞开心扉,坦陈自己的想法,我主动真诚地与学生交流。
其四,在教育工作中,我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勤勤恳恳,努力使自己在工作中多一点科学的方法、艺术的手段,让每一个孩子都展开笑颜,努力提高课堂实效,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
总之,孩子是明天的希望,而教师则是托起希望的人。他们的成功便是我们的成功,凝结着我们努力的汗水。他们是我们生命的延续,完成我们未能完成愿望。在教师这条道路上我们任重而道远,我要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但我也相信在这片天空里,我们能绽放出自己绚烂的生命之花。
教师业务学习心得体会
李玉友
“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教师要不断的更新教育理念,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武装头脑;不断的掌握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更新知识结构;不断的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提高工作效率;不断的反思总结,在理论的指导下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我们确不能懈怠,不能放松,一定要鞭策自己,努力跑在学生前头引导学生,这是我们应有的责任”。
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是教学能手,更是科研先锋,这样的教师,才能可持续发展,才能更好的履行自己的职责。教师应该紧密结合教学实际,立足课堂,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进行积极探究,以形成规律性的认识。一名教师“只有研究和分析事实,才能使教师从平凡的,极其平凡的事物中看出新东西,能够从平凡的、极其平凡的、司空见惯的事物中看出新的方向、新的特征、新的细节,——这是创造性的劳动态度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兴趣,灵感的源泉。” 教师只要增强自己的科研意识,把自己的课堂、班级当成自己的“实验室”、“试验田”,并投入精力去做,就一定能使自己变科研的局外人为局内人,变可能性为现实性,实现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当我们的教师走上了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就会得到教师职业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同时也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展示了新的希望。
业务学习心得
李玉友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具体工作在于“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说教师要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给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懂得、各种事理。这就要求教师应具有“学而不厌,悔人不倦”来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要有崇高的理想,完善的道德情操,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品质,并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浅够默化的影响和熏陶。这样,才能培养出祖国需要的,全面发展的,能适应竞争形势的有用之才。
一个好教师还必须十分重视“言传”外的“身教”,要以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表率使学生从教师身上懂得什么应为之,什么不可为。因此,教师的教学,待人接物,行为举止,一言一行都必须认真、稳重、规范、得体,切不可马虎、轻率、任性、不负责任。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和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心灵沟通,向学生畅开心灵,既可以向学生谈自己从人生中取得的经验,也可以向学生坦诚地公开自己的生活教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你不仅是良师还是益友。
经过这次师德师风学习周,我受益良多;师德师风的建设对于一个学校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学校只有有良好的师德师风和良好的育人环境,学生才能健康茁壮成长;老师也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
业务学习心得
李玉友
一、爱岗敬业、献身教育——师德的基本要求
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平凡中见伟大,只有爱岗敬业,教师才能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才能自觉、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
教师不仅仅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同样是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教师最大的乐趣就是照亮了别人,充实了自己。正是这种成就感、幸福感,激励着千千万万的教师不辞辛劳地为教育事业献身。
二、师德的核心——热爱学生、教书育人
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不歧视学生,建立民主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 “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三、师德的新发展——更新观念、努力创新
要让学生从分数的奴隶变为学习的主人。要从以“教”为出发点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教为学服务,教不是统治学生学、代替学生学,而是启发学生学、引导学生学。
业务学习心得
李玉友
1.工作中,尽职尽责,忠于职守,不迟到,不早退,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认真完成学校交给我的各项工作。
2.关爱学生,不歧视学生,不讽刺挖苦学生,对后进生更应该特别关心爱护,积极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尊重家长,做到和气、平等友善,形成和谐共进的教育网,达到教育的目的
3.团结协作,为人师表。注意自己形象,衣着、举止、行为都做到为人师表,与同事和睦相处,互相帮助,有事与大家商量体现团结协作精神。
4.积极进行自我反思。一个师德高尚的教师必定是一个常常进行自我反思的人。师德建设要求教师在实践中注重自我学习、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调控,做到老,学到老。
总之,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会不断地提升自身业务水平,不断地提高自身师德修养,不断创新和开拓,扎实开展工作,以谱写师德师风新篇章。
师德古来有之,不同时代对师德有不同的要求,现代师德是对古代师德的继承与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对师德赋予了新的内涵。
营造良好的小学语文教学气氛
李玉友
[导读]课堂气氛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公共情绪状态,它是课堂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
摘要:
课堂气氛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公共情绪状态,它是课堂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么,如何创造良好的小学语文教学气氛呢? 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谈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气氛效果;
课堂气氛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公共情绪状态,它是课堂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良好的数学课堂气氛,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开发智力,陶冶情操,优化教学效果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创造良好的小学语文教学气氛呢?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制约课堂气氛的要素很多,有教师、学生、教材、教法等,但是其中最关键的还是教师,只有通过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才有可能实现良好的课堂气氛,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教师在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过程中,起着主导性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
1.把握最佳的教学心态。
教师教学的心态,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情绪,它是教师自身心理素质的反映,也是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体现,要保持教学时最佳的心理状态,首先,课前准备要充分。课前应认真仔细地做好准备工
作,特别是对教案要胸有成竹,教学各主要环节能历历在目,做到教学过程清新、结构合理、方法恰当、内容适度,符合学生的心理规律和认知特点。课前准备充分,是教师形成教学最佳心态的重要条件,这也是教师获得课堂教学自信心的基础。其次,进行教学要投入。教师一旦走上讲台,就要心无杂念,快速进入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用教学激情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教学艺术去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得体地运用手势、动作、表情、神态等体态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感染学生的情绪,与学生一道分享数学知识高尚的情趣。只有教师教得投入,学生才能学得专心,良好课堂气氛才能顺利形成。此外,还要善于发挥教学机智,妥善处理课堂中的偶发事件。同时,教师要提高对不愉快心理的控制能力,才能始终保持最佳的教学心态。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好,彼此心理相容,教与学双方都会沉浸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之中。教师讲解激情满怀,生动传神,学生学习全神贯注,兴趣盎然。反之,师生关系不融洽,学生必然会感到一种心理压力,教师教学也不能得心应手,课堂气氛势必沉闷、呆板。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创造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的基础。平日,教师要注意深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打成一片,交知心朋友,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感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亲切的眼神、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来缩短师生心灵的差距,真诚地关怀和帮助每个学生,充分尊重他们,信任他们。要允许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允许学生充分表
达自己的见解,允许学生质疑问难,对他们充满爱心、关心、热心、耐心和信心,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教”。
二、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要十分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既是教学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切实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1.让学生保持最佳学习心态。
任何学习过程都存在着复杂的心理活动,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学生学习的表现与效果截然不同。当学生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时,学习情绪高涨,专心致志,课堂气氛热烈而愉悦。为此,教师应注意:(1)把微笑带进课堂。微笑能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微笑可以征服学生的心灵。当学生思想走神、思绪信马由缰时,充满理智和期待的微笑,能使学生“迷途知返”;当学生答问受挫时,满怀鼓励和依赖的微笑,能使学生心安智生、“柳暗花明”;当学生板演成功时,饱含肯定和赞赏的微笑,能使学生自信心大增,激起更强的求知欲。教师亲切的教态、爱抚的目光和鼓励的言语,能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和融洽的合作气氛,使学生形成和保持积极主动的良好学习心态。(2)把成功带给学生。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和不同的收获,既提出共同要求,也提出个别要求。如在课堂作业的配置与处理上,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题量、不同难度的作业,并通过当堂批改或讲评,及时满足学生急于知道作业正确与否的迫切心理需求,开阔学生思路,使那些解题中”别
出心裁”的学生得到赞誉。这样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形成一种乐于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
2.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新知。
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结论,更要理解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创设探究情境,诱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从中得到探索者的收获,发现者的欢乐,胜利者的喜悦。可采用:(1)展示知识魅力,激发探究兴趣。数学知识本身蕴藏着一些有趣的规律和美的因素,需要教师创造性地加以挖掘,充分展示其固有的内在魅力,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与强烈的探究欲望。(2)激发需要的火花,不断激起认知内驱力。我们不仅要在课的开始创设情境,揭示矛盾,引发学生迫不及待地探究兴趣,而且还应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跳一跳,摘得到”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常地处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矛盾之中,不断从内心迸发出需要的火花,始终保持一种紧张的、富有创造性的精神状态,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