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李玉玲教学设计及反思
《七律 •长征》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观看纪实片《长征纪实》。
一、话语导入
1.师:昨天,我们观看了纪实片《长征》,请用一个字概括长征是怎样的?(苦、累、远、难)我们用一个字概括:难。难在哪?(山水难、敌人的围追堵截、装备差)红军怕不怕?(不怕)什么精神?(大无畏、乐观主义)(相机板书)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长征的诗(板书课题)。看看在这首诗里,长征是怎样的,红军又是怎么表现的。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板书:毛泽东)2.学生介绍毛泽东资料。(课件显示)3.引导学生简单介绍七律。(课件显示)
二、初读全诗,入字入词。
1.因为这是一首律诗,学起来有一定困难,让我们一起突破今天学习中的第一道难关:自己先试试把它读正确,边读边注意其中的生字及多音字。
2.指名两人轮读,试读课文。3.播放范读。4.全班齐读。
三、品读全诗,入境生情。(一)感受难: 1.问:通过读,你发现了长征途中,是容易还是艰难?遇到了哪些困难?(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在文中圈出:
远征难:万水千山
山名:五岭乌蒙岷山 水名:金沙江大渡河
2.红军长征翻过一座座山,又涉过一条条水,表示山水很多,用什么词?“万水千山”。适机拓展:“万、千”这里不是实指,泛指山水无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那到底还有哪些困难?
(红军长征除了万水千山的障碍,天上每天有几十架敌机侦察轰炸,地下有几十万敌军围追堵截,遇到了许许多多艰难险阻。)
3.小结:要越过这万水千山,千山万水,红军历尽千难万险。这说明要进行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长征怎么样?用一个字概括。(强调先前的板书:难)
(二)感受“不怕”。
1.但红军如何面对这些困难的呢?诗中毛主席只用一个词进一步写出了红军战士不怕难,把万水千山看得很平常?(板书:等闲)
2.这里说万水千山只等闲,加了“只”表示什么?(藐视困难、大无畏精神)3.指导朗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豪迈、等闲,有藐视的意味。)
指点:这首诗要赞颂的就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英雄气概,这两句是全诗的总领句,再读一遍。
4.五岭是五个山岭的合称,它绵延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五省,山势起伏、蜿蜒,长达数千里.现在你能说吗?“五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句:“五岭逶迤。”“五岭连绵不断。”
(用粉笔画一画五岭)【通过画,直观感受五岭的逶迤】
5.红军大队人马翻过五岭又来到乌蒙山下,乌蒙山海拔二千三百多公尺,有二十几个狼牙山那么高。
(指名粉笔示意画出高大磅礴,结合图理解词语)那你能说乌蒙_________________。6.指点:这一对句子都是写山。五岭写山岭之长,乌蒙写山巅之高。
这里用“逶迤”“磅礴”写出红军要翻过这样的高山峻岭会怎么样?(难)
7.但是我们红军战士不怕,跟随着红旗翻过了五岭,又越过了乌蒙,征服了一座座大山,在红军的眼里这山是大还是小,从哪里可能看出来?(细浪、泥丸)“腾”是什么意思?“走”呢?学到这儿这两句的意思懂吗?老师给你一个词“像”。
(例句①逶迤的五岭在红军的眼里像跳动的细浪。)(例句②磅礴的乌蒙在红军的脚下像滚动的泥丸。)
指点:在这里毛主席生动地运用了夸张的方法,进一步写出红军不怕远征难,高山峻岭只等闲。
8.指导朗读: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绵延不绝、气势磅礴;平淡)
9.过渡:山,红军不怕;水呢,红军也不怕。红军涉过许多江河,在这里毛主席也选了最有代表性的两条。
10.毛主席想到“金沙水拍云崖暖”的情景,“云崖”懂吗?就是高耸云端的山崖,形容山崖之高。(画一画)刚才有同学问,为什么金沙水拍云崖“暖”呢?
11.课件展示图片,教师边放边解说:(暗示渡江之后的欢快心情。)
12.长征途中红军和敌人的斗争有智取,也有恶战。金沙江是智取,大渡河则是一场恶战。请看:(根据视频)红军来到大渡河上,眼前横着一座铁索桥。桥上_______桥下________桥头______红军______。
13、大渡河是天险,敌人满以为能阻挡红军的脚步,但是天险也被红军逾越了,那毛主席为什么又说“大渡桥横铁索寒”?
天险逾越了,但现在回想起那场面,还叫人胆战心惊。
(“暖”,写出了巧渡成功的愉快。“寒”,写出了强渡的惊心动魄,又进一步突出了“难”。)
14、朗读:金沙水拍云崖暖(轻快)大渡河横铁索寒(加重语气、低沉)
小结:红军山不怕,水也不怕,难道只有这些困难吗?真是万水千山只等闲。这是一种什么精神? 【体会是一种大无畏的精神,是一种乐观主义态度。】
15、过渡:因为红军不怕远征难,才能取得远征的胜利,七、八两句自己学,你们觉得哪些字眼含义很深不能放过?找到了还要细细推敲、琢磨、自己问自己。
(如:“喜”为什么要喜?为什么尽开颜?)
小结:全诗先写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然后写越山,山不怕;再写涉过水,水不怕,最后长征全面胜利,全军欣喜若狂。
16、朗读全诗,体会情感。(注意语气)
四、诵读全诗,升华诗情。
1、范读再欣赏。
2、有感情地朗读(音乐长征伴奏)
五、拓展提高 毛泽东诗词选读
六、布置课外作业。板书设计:
七律· 长征
毛泽东 远征难:万水千山 不怕:
只等闲
大无畏 乐观主义
教学反思:本堂课,我采用了朗读贯穿始终的方法,在充分了解了长征背景的情况下,让学生去深入了解诗歌内容,并且能够有感情的朗读全诗,最后得到了全班百分之八十的同学会背诵的结果,这是优点。缺点就是开头的导入太长,诗的解释讲解太快,学生可能没掌握,还有重点字词的读音书写没强调,最后的拓展提高展示太多,下次注意改正。
第二篇:李玉友教学反思
《匆匆》教学反思
李玉友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
文章创作于二十年代,在表达上与现代文章有所不同,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但文中运用了各种修辞方法,而且大多数句子都是一些短句,适合朗读,因而地教学设计时,我力求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通过课堂实践,我觉得有些环节落实的较好,而有些地方还不尽人意。
首先,能较好地创设情境。上课伊始,引背《长歌行》,并让学生谈感受,激发学生要珍惜时间、及早努力的情感。然后出示朱自清二十四岁时写这篇文章前的一段话,让学生明白朱自清二十四岁时已经意识到时光悄然逝去而无所作为,决心从今以后要珍惜时间,才写下了这篇《匆匆》。因而在课堂上,我所使用的语言也尽量与文本一致,与课堂基调相符。如:“读了这句话,你听到了作者在你耳边的低低絮语了吗?”“作者通过写自己的日常生活来将无声无形的时间具体化了。让我们感受到了时间它就在我们平凡的生活中,在一个又一个极普通的日子里匆匆流逝了。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反思
李玉友
前几天参加了由回民二小和我校联合举办的语文教师素养大赛,我思考了好多。下面就我执教的《十六年前的回忆》做一反思:这篇课文的篇幅比较长,全文有32个自然段。本着从本班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我设计了三课时,第一课时我主要引导学生读正确有关重点词句,了解李大钊先生的生平简介、课文写作顺序及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二课时重点理解课文中描写李大钊的重点词句及描写敌人穷凶极恶的词句,以便分析人物的内心活动,从而让学生感悟到李大钊不仅具有忠实于革命事业伟大精神和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而且作为父亲、作为丈夫,他还有着对家人深深地怜爱之情。第三课时重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让学生体会父亲被害后家人的心痛及感受,并联系第一自然段,体会文章前后呼应写法的好处。随后就学生心目中的人物(可以是李大钊、李星华、李星华的母亲、军阀张作霖……)进行小练笔。现就第二课时反思如下:
在上课开始,我以让学生回忆文章主要内容为引入,以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和“被审时”为主线索展开新课的教学。
一是平时很少发言的个别同学积极地参与到问题之中并踊跃地回答问题;
二是同学们对文本的感情投入很深,朗读时很有感情;
《灯光》的教学反思
李玉友
《灯光》这篇课文通过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励我们要学好本领,建设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开创的新中国。教我先让学生快速度阅读,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了解课文内容。再引导学生啊”为线索深入理解课文。在学生大致了解内容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快速找出“多好句话在课文中出现的次数,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把有关语句画出来,再想想,他句话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什么。“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三次。第明节的一天晚上,“我”漫步在天安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的人也许看到北京的美丽,看到人民的幸福生活,“多好啊!”是发自内心的由衷赞次是战斗打响前,郝副营长借着火柴的亮光在看一本破书。书上的插图画的是一个孩下读书。“多好啊”是郝副营长看插图时的自言自语。此时,他也许想到胜利以后,幸福生活,也许触景生情,暗暗下决心,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下一代能过上美好生直前,不怕牺牲。第三次是郝副营长在和“我”交谈时说的话,“多好啊”是他对未活的憧憬,“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下学习过让学生读、画、注、谈等自主学习的活动,引导学生从三次出现的“多好啊”!深刻营长的高尚品德,教育学生不忘过去,要把先烈的革命精神发扬光大。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反思
李玉友
《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组第一篇课文。本组教材是以“科学精神”为专题编排的,这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仅在于容貌,而且还在于心灵。我本人很喜欢这篇文章,想力争把居里夫人献身科学的精神贯穿给学生,因此,在备课时也很下了点功夫。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力求抓住以下几个要点:1,作者的思路,即力求在教学课文时有一个清晰的理解文字的线索;2,领会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3,和教材确定的单元的教学目标相结合,领悟作者突出的表达方法;4,积累精彩词句段;5,教学中要突出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进行阅读思维,力求让学生习得在阅读中质疑方法,学会思维。阅读教学重要的不是学生弄明白这篇文字的内容,而在于学生由学习课文学会阅读,积累语言,习得写法,学会思维。以上这五点是我始终努力的目标。遗憾的是,我一直对自己上课感到不是很满意。前天,我很是费了些心思来上《跨越百年的美丽》这一课,虽然学生似乎学得还不错,然而我依旧感觉自己处理教材不够科学,离我自己对自己的要求还有距离。原因在哪里呢?
《依依惜别》教学反思
李玉友
这是本学期的一组综合性学习的文章,孩子在离校之际与同学、老师、母校都有说不完的话以及六年级语言积累的一次综合应用,效果鲜明。
孩子们即将离开母校,尤其是跟随他们六个多年头的 班主任老师,课堂上孩子都能回忆起从小到大与老师的点点滴滴。其中饱含着深情,充满了对老师的感激之情。他们将心里读出来的时候,有的同学激昂、有的同学悲伤,这些都体现孩子们真实的一面。
孩子们在作文时,将平时积累的语言,学过的写作方法都运用到写话练习中,有的同学排比反问句的运用将情感推向另一个高潮,拟人比喻的运用恰到好处。
因此,在最真实体验后才是孩子最有话可说的。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设计
李玉友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地方。2.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3.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与共,不可分割的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4.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者学过的课文来理解。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背景,直奔主旨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5课,齐读课题。
2.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还记得吗?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指名读:19世纪50年代,“华盛顿特区”的白人领袖想购买美国西北部的印第安人领地。
3.书信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在这封书信中,西雅图酋长最想告诉买主什么?(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4.这句话在文中先后出现了几次?他反复重申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
二、感受美景,感悟深情
1.从什么地方可以体现出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课文的第一部分具体提到了哪些事物?请你们在书上圈一圈,画一画。
2.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中出现了很多的“每一”,这些词语可以去掉吗?比较诵读去掉“每一”和保留“每一”。
3.播放课件,领略美景,再次用诗歌的形式诵读这如诗如画的美景
4.印第安人是如何看待这些事物的?
5.他们的这些情同手足的亲人而今却要拱手让人了,他们的心里好受吗?再读: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三、细读课文,聆听叮嘱
1.印第安人不得不和他们的亲人分离,他们对这片土地的新主人有什么期盼呢?
2.板书:善待河水 照管空气 照顾动物
3.还有哪些是西雅图酋长没有明说的?板书:„„
4.如果你是这片土地的新主人,你觉得西雅图酋长的哪句话最能打动你?为什么?
5.解决重难点词句
6.我们再来看看这句话: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句话中有几个动词,你们能找出来吗?这种放弃是一种怎样的放弃?这种转让是一种怎样的转
让?这种记住又是一种怎样的记住?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
7.不仅仅你们这代主人要时刻牢记,你们还要教育你们的后代,引读课文第9自然段。该段最后一句话和我们学习过的一篇文章所揭示的道理非常相似,你能回忆起来是哪篇课文吗?(《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8.速读课文第10自然段,完成填空。我们热爱大地就像______眷恋__________一样,你们要像我们一样______它,______它,为了子孙后代,你们要献出全部的______和______来保护大地。
9.150多年以前,印第安人就有了强烈的环保意识,是因为他们明白一个道理: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这句话怎么理解?我们能否给这句话补充两个词语?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你为什么这样加?(预设:仅仅完全
四、总结课文,畅谈收获
西雅图酋长早已离开了我们,然而他的这封书信却永久地流传了下来,读了他的这封书信,你想说些什么?(板书: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地球只有一个,这片土地上生存的所有山川河流、动物植物都是上天的宠儿,我们唯有爱护他们,鲜花才会为我们尽情绽放,雄鹰才会为我们展翅翱翔,泉水才会为我们叮咚流淌,让我们时刻铭记: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反复读课题)
五、布置作业
业务学习心得
李玉友
其一,更加深入了解到一些教育政策法规,教育模式和相应的教学策略。在教学实例中找到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更新了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感受了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的渗透,懂得了如何更有效地实施教学。
其二,更进一步了解到,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教师队伍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不仅是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个人幸福之所系。老师不能只是一桶水,而应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流。要做一名合格的中学教师,既需要有扎实的学术根底,广阔的学术视野,不断更新知识、追逐学术前沿的意识,又需要把握教育的真谛,了解学生发展的规律,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具备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教师既要做“经师”,又要做“人师”。
二、努力方向
其一,作为一名老师应该要博学求精。在学科知识上要不断的提高水平,还要在其他方面有所涉及。这对我们自己在教学方面也有帮助的。现在的教科书更趋于实用性和时代性。因此,要不断的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知识水平。
其二,在教学中应该不断的学习新课程标准,在教师的不断成长的过程中要努力的完善自我,做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做个永远的好“学生”。
其三,我要克服的是自己的不足。作为老师首先要有诲人不倦的
精神,才能很好的做到传道,授业,解惑。耐心是教师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学生犯错误时迫切想得到的是理解、信任和帮助,而绝不是批评和惩罚。教师放下架子与学生面对面地平等交流,学生感到被理解和尊重,顾虑自然消除,有利于弄清事情真相;师生之间心与心的沟通,能让学生敞开心扉,坦陈自己的想法,我主动真诚地与学生交流。
其四,在教育工作中,我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勤勤恳恳,努力使自己在工作中多一点科学的方法、艺术的手段,让每一个孩子都展开笑颜,努力提高课堂实效,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
总之,孩子是明天的希望,而教师则是托起希望的人。他们的成功便是我们的成功,凝结着我们努力的汗水。他们是我们生命的延续,完成我们未能完成愿望。在教师这条道路上我们任重而道远,我要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但我也相信在这片天空里,我们能绽放出自己绚烂的生命之花。
教师业务学习心得体会
李玉友
“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教师要不断的更新教育理念,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武装头脑;不断的掌握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更新知识结构;不断的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提高工作效率;不断的反思总结,在理论的指导下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我们确不能懈怠,不能放松,一定要鞭策自己,努力跑在学生前头引导学生,这是我们应有的责任”。
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是教学能手,更是科研先锋,这样的教师,才能可持续发展,才能更好的履行自己的职责。教师应该紧密结合教学实际,立足课堂,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进行积极探究,以形成规律性的认识。一名教师“只有研究和分析事实,才能使教师从平凡的,极其平凡的事物中看出新东西,能够从平凡的、极其平凡的、司空见惯的事物中看出新的方向、新的特征、新的细节,——这是创造性的劳动态度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兴趣,灵感的源泉。” 教师只要增强自己的科研意识,把自己的课堂、班级当成自己的“实验室”、“试验田”,并投入精力去做,就一定能使自己变科研的局外人为局内人,变可能性为现实性,实现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当我们的教师走上了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就会得到教师职业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同时也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展示了新的希望。
业务学习心得
李玉友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具体工作在于“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说教师要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给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懂得、各种事理。这就要求教师应具有“学而不厌,悔人不倦”来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要有崇高的理想,完善的道德情操,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品质,并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浅够默化的影响和熏陶。这样,才能培养出祖国需要的,全面发展的,能适应竞争形势的有用之才。
一个好教师还必须十分重视“言传”外的“身教”,要以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表率使学生从教师身上懂得什么应为之,什么不可为。因此,教师的教学,待人接物,行为举止,一言一行都必须认真、稳重、规范、得体,切不可马虎、轻率、任性、不负责任。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和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心灵沟通,向学生畅开心灵,既可以向学生谈自己从人生中取得的经验,也可以向学生坦诚地公开自己的生活教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你不仅是良师还是益友。
经过这次师德师风学习周,我受益良多;师德师风的建设对于一个学校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学校只有有良好的师德师风和良好的育人环境,学生才能健康茁壮成长;老师也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
业务学习心得
李玉友
一、爱岗敬业、献身教育——师德的基本要求
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平凡中见伟大,只有爱岗敬业,教师才能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才能自觉、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
教师不仅仅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同样是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教师最大的乐趣就是照亮了别人,充实了自己。正是这种成就感、幸福感,激励着千千万万的教师不辞辛劳地为教育事业献身。
二、师德的核心——热爱学生、教书育人
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不歧视学生,建立民主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 “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三、师德的新发展——更新观念、努力创新
要让学生从分数的奴隶变为学习的主人。要从以“教”为出发点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教为学服务,教不是统治学生学、代替学生学,而是启发学生学、引导学生学。
业务学习心得
李玉友
1.工作中,尽职尽责,忠于职守,不迟到,不早退,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认真完成学校交给我的各项工作。
2.关爱学生,不歧视学生,不讽刺挖苦学生,对后进生更应该特别关心爱护,积极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尊重家长,做到和气、平等友善,形成和谐共进的教育网,达到教育的目的
3.团结协作,为人师表。注意自己形象,衣着、举止、行为都做到为人师表,与同事和睦相处,互相帮助,有事与大家商量体现团结协作精神。
4.积极进行自我反思。一个师德高尚的教师必定是一个常常进行自我反思的人。师德建设要求教师在实践中注重自我学习、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调控,做到老,学到老。
总之,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会不断地提升自身业务水平,不断地提高自身师德修养,不断创新和开拓,扎实开展工作,以谱写师德师风新篇章。
师德古来有之,不同时代对师德有不同的要求,现代师德是对古代师德的继承与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对师德赋予了新的内涵。
营造良好的小学语文教学气氛
李玉友
[导读]课堂气氛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公共情绪状态,它是课堂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
摘要:
课堂气氛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公共情绪状态,它是课堂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么,如何创造良好的小学语文教学气氛呢? 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谈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气氛效果;
课堂气氛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公共情绪状态,它是课堂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良好的数学课堂气氛,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开发智力,陶冶情操,优化教学效果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创造良好的小学语文教学气氛呢?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制约课堂气氛的要素很多,有教师、学生、教材、教法等,但是其中最关键的还是教师,只有通过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才有可能实现良好的课堂气氛,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教师在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过程中,起着主导性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
1.把握最佳的教学心态。
教师教学的心态,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情绪,它是教师自身心理素质的反映,也是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体现,要保持教学时最佳的心理状态,首先,课前准备要充分。课前应认真仔细地做好准备工
作,特别是对教案要胸有成竹,教学各主要环节能历历在目,做到教学过程清新、结构合理、方法恰当、内容适度,符合学生的心理规律和认知特点。课前准备充分,是教师形成教学最佳心态的重要条件,这也是教师获得课堂教学自信心的基础。其次,进行教学要投入。教师一旦走上讲台,就要心无杂念,快速进入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用教学激情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教学艺术去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得体地运用手势、动作、表情、神态等体态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感染学生的情绪,与学生一道分享数学知识高尚的情趣。只有教师教得投入,学生才能学得专心,良好课堂气氛才能顺利形成。此外,还要善于发挥教学机智,妥善处理课堂中的偶发事件。同时,教师要提高对不愉快心理的控制能力,才能始终保持最佳的教学心态。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好,彼此心理相容,教与学双方都会沉浸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之中。教师讲解激情满怀,生动传神,学生学习全神贯注,兴趣盎然。反之,师生关系不融洽,学生必然会感到一种心理压力,教师教学也不能得心应手,课堂气氛势必沉闷、呆板。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创造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的基础。平日,教师要注意深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打成一片,交知心朋友,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感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亲切的眼神、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来缩短师生心灵的差距,真诚地关怀和帮助每个学生,充分尊重他们,信任他们。要允许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允许学生充分表
达自己的见解,允许学生质疑问难,对他们充满爱心、关心、热心、耐心和信心,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教”。
二、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要十分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既是教学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切实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1.让学生保持最佳学习心态。
任何学习过程都存在着复杂的心理活动,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学生学习的表现与效果截然不同。当学生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时,学习情绪高涨,专心致志,课堂气氛热烈而愉悦。为此,教师应注意:(1)把微笑带进课堂。微笑能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微笑可以征服学生的心灵。当学生思想走神、思绪信马由缰时,充满理智和期待的微笑,能使学生“迷途知返”;当学生答问受挫时,满怀鼓励和依赖的微笑,能使学生心安智生、“柳暗花明”;当学生板演成功时,饱含肯定和赞赏的微笑,能使学生自信心大增,激起更强的求知欲。教师亲切的教态、爱抚的目光和鼓励的言语,能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和融洽的合作气氛,使学生形成和保持积极主动的良好学习心态。(2)把成功带给学生。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和不同的收获,既提出共同要求,也提出个别要求。如在课堂作业的配置与处理上,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题量、不同难度的作业,并通过当堂批改或讲评,及时满足学生急于知道作业正确与否的迫切心理需求,开阔学生思路,使那些解题中”别
出心裁”的学生得到赞誉。这样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形成一种乐于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
2.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新知。
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结论,更要理解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创设探究情境,诱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从中得到探索者的收获,发现者的欢乐,胜利者的喜悦。可采用:(1)展示知识魅力,激发探究兴趣。数学知识本身蕴藏着一些有趣的规律和美的因素,需要教师创造性地加以挖掘,充分展示其固有的内在魅力,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与强烈的探究欲望。(2)激发需要的火花,不断激起认知内驱力。我们不仅要在课的开始创设情境,揭示矛盾,引发学生迫不及待地探究兴趣,而且还应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跳一跳,摘得到”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常地处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矛盾之中,不断从内心迸发出需要的火花,始终保持一种紧张的、富有创造性的精神状态,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
第三篇:李玉华教学设计
14、《学会合作》教学设计
青州市何官镇何官小学
李玉华
本课是六年级(下)第四主题单元“探索与发现”中的第三篇课文。本文是一篇演讲稿,在认真研读课标和教参后,形成以下一些粗浅的课前思考:
一、教学的切入口,可让学生抓住第六自然段展开教学。
1、抓住关联词 “不仅……而且……”读懂这句话的含义。
2、“不仅有统一的目标,要尽力做好分内的事情”在第一个事例中是乐师共同把乐曲演奏好,各人利用自己的乐器为乐曲的完美呈现尽自己的力。同样的结论在第二个事例中也照样适用。全部安全的逃离房子是他们的“统一目标”;按照安排的位置顺势而出便是“分内之事”。因此一定要讲透第一个事例,让学生思考:“团体目标”的“高度统一”和“协作精神”分别形容“合作”的什么?(合作的“完美”与“和谐”)为学生理解作者所举第二个事例的巧妙打好基础。
3、“要心中想着别人,想着集体,有自我牺牲的精神”在第二个事例中体现的淋漓尽致。第五自然段有这样一句话:这里还有一个故事,也能说明这个问题。这句不只引起下文还富含着另一层内涵: “还”字“也”字清晰地告诉我们第二个事例的功效是双重的。它既是对第一个事例所得结论的有效补充,同时也能自然地生发出第二个事例的结论。并非仅仅是对第四、五自然段的回顾和总结——“不仅”部分是对第一事例的回照,“而且”部分是对第二事例的回照,而是对第二事例两层内涵的完全概括。
第二个实验说的是一位外国的教育家邀请中国的几个小学生做实验,来证明他们是否心中想着别人,心中想着集体,是否有自我牺牲的精神。我设想在课堂上同样也做这个实验。因为我觉得我们教师的目的应该都是一样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如果能让我们的学生在语文学习的实践中体验到学习语文的快乐,那么,又为何不使我们的学生学海无涯“乐”作舟呢?
二、在学习课文中的例子后,可让学生们谈谈同学之间合作的事例。
三、课后拓展,可先由学生介绍一些关于合作的故事、名言,然后回顾《陶校长的演讲》一文,引入课后第四题,明确要求,充分发挥合作的作用,互助互练,营造氛围,学生展示。演讲结束后,可让学生在欣赏名言中结束本课。
四、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练习2
2、与他人合作制定本单元复习计划。
五、补充资料:
1、伟人之间的合作: 马克思与恩格斯
马克思与恩格斯这两位革命巨人之间的友谊,是世界上的任何友谊都没法比的。马克思对恩格斯的才能十分敬佩,说自己总是踏着恩格斯的脚印走。而恩格斯总是认为马克思的才能要超过自己,在他们的共同事业中,马克思是第一提琴手而自己是第二提琴手。
《资本论》这部经典著作的写作及出版,就是他们伟大友谊的结晶。
1848年大革命失败后,恩格斯不得不回到曼彻斯特营业所,从事商务活动。这使恩格斯十分懊恼,他曾不止一次地把它称作是“该死的生意经”。并且不止一次地下决心:永远摆脱这些事,去干他喜爱的政治活动和科学研究。然而,当恩格斯想到:被迫流亡英国伦敦的马克思一家经常以面包和土豆充饥,过着贫困的生活时,他就抛开弃商念头,咬紧牙关,坚持下去,并取得了成功。这样做,为的是能在物质上帮助马克思,从而使朋友,也使共产主义运动最优秀的思想家得到保存,使《资本论》早日写成并得以出版。
于是,每个月,有时甚至是每个星期,都有一张张一英镑、二英镑、五英镑或十英镑的汇票从曼彻斯特寄往伦敦。1864年,恩格斯成为曼彻斯特欧门——恩格斯公司的合伙人,开始对马克思大力援助。几年后,他把公司合伙股权卖出以后,每年赠给马克思350英镑。这些钱加起来,大大超过恩格斯的家庭开支。
从马克思来说,也正是为了对刚刚兴起的科学社会主义进行有效的指导,为了揭露资本主义的根本缺陷,才接受了恩格斯这种帮助。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亲密无间的朋友,他们所有的一切,无论是金钱或是学问,都是不分彼此的。
虽然他们分开了20年,但他们在思想上的共同生活并没有终止。他们每天要通信,谈论政治和科学问题。在一段时间,马克思把阅读恩格斯的来信看作是最愉快的事情。他常常拿着信自言自语,好像正在和恩格斯交谈似的。
“嗯,不对,反正情况不是这样……” “在这一点上你对了!”
马克思说着说着竟高兴得流出了眼泪。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那样地相互尊重,在他们看来,任何人对他们的思想和著作的批评都不及他们彼此交换意见那样意义重大。于是,一有机会,恩格斯便摆脱商务,跑回伦敦。他俩天天见面,不是在这个家里,就是在那个家里。讨论问题时,他们在屋子里,各自沿着一条对角走来走去,一连谈上几个钟头。
有时两人一前一后,半晌不吭一声地踱步,直到取得一致的意见为止。于是,两人就放声大笑起来。1867年8月16日,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天凌晨两点,马克思向他的战友报告说,《资本论》第一卷所有印张(一共49个印张)的校对工作,都已结束。他兴奋极了,写信对恩格斯说:
“这一卷能够完成,只是得力于你!没有你为我而作的牺牲,这样三大卷的大部头著作,是我不能完成的,我拥抱你,感激之至!”
《资本论》于1867年9月14日在德国汉堡出版,这是整个国际工人运动中,具有伟大意义的大事,也是两位巨人友谊的结晶。
这种理解的友谊是那样深厚,甚至一直延续到马克思逝世之后。马克思在病重期间,曾告诉女儿爱琳娜说,希望恩格斯能为他尚未出版的《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做出点什么”来。当然,即使马克思没有提出这样的要求,恩格斯也会去做的。
从1883年马克思逝世时起,整整十年,恩格斯放下自己的工作,尽力从事《资本论》后两卷手稿的整理、出版,补充了许多材料,重新撰写了一些篇章,使《资本论》得以在1885年和1894年问世。
2、动物世界中的合作
文章中关于合作的两点也是我们所应该要具有的。同样动物世界中也有一个骆驼刺和蚂蚁的故事。在沙漠地区,长着一种叫骆驼刺的树,它的身上长满刺,因此没有什么动物敢吃它,而骆驼却最喜欢吃了。一天,一群蚂蚁来到这里,它们在骆驼刺身上找到了它们吃的食物。所以,蚂蚁便在它身上栖息了。过了几天,骆驼也来寻食吃,骆驼刚咬了一口,蚂蚁们便发觉了,它们不约而同的爬到了骆驼身上,把它狠狠的咬了几口,骆驼被吓的再也不敢来了。骆驼刺边上什么杂草也没有,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噢,原来只要杂草一冒出来,就被蚂蚁们咬断了。从此以后,它们还是相互合作,成为了动物世界中的好伙伴。
第四篇:教学反思--吴晓玲
《原地投掷垒球》教学反思
宜昌市伍家岗区花艳小学 吴晓玲
围绕《投掷类教材教学策略有效性的研究》这一教研主题,经过集体备课、三教三评,我对《原地投掷垒球》这一教材又有了新的认识和把握,从教学目标的制定到教学策略的运用,从重难点的确立到重难点的突破,我们一步一个脚印,集全组的智慧于一课,颇见成效。
1、发挥想象,联系生活。本节课通过侧向单脚跳的小游戏、模仿生活中常见的“拉满的弓箭”以及“甩鞭子”来解决“屈膝蹬地要有力,蹬地转髋成背弓,用力挥臂要快速”的问题,从而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
2、步骤清晰,环环紧扣。本节课按照原地投掷垒球的发力顺序,把“蹬地、转体、挥臂”分别通过小游戏和模仿的方式逐一突破,教学环节环环紧扣,目的明确。
3、形式多样,组织有序。本节课采用正方形场地,便于学生观察练习,采用单人、三人小组合作等不同的练习形式,使学生通过尝试体验、自主学练、小组合作等方式达到逐步学习巩固正确的技术动作和方法。
4、器材特别,实用多用。本节课采用学生自己亲手制作的纸团球作为教具,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又充分为教学服务,并且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让学生在学练中逐步提高投掷技能。主教材用完之后,又将纸球用来做“运物接力”的游戏,器材多用,器材巧用。
经过本次集体研讨,虽然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原地投掷垒球教学策略的有效性,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继续解决:
1、如何让蹬地转髋和快速挥臂更加连贯,尽可能减少垒球运行速度的损失,我们在研究中用到了“侧向单脚跳”体会蹬地,模仿“拉满的弓”体会转髋正对投掷方向后的动作,还有模仿“甩鞭子”来体会快速挥臂,但究竟怎样把这三个动作顺利连贯的完成还有待继续研讨解决。
2、三人一组,投过一定高度,从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学生投掷时的出手角度问题,但这个投掷的学生离横绳多远才是最有效的练习位置,所以关于这一点的教学策略也还有待我们继续研讨解决。
第五篇:张晓玲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号上,进一步探究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的方法;掌握一个数的平方的含义。
2、能够用语言表达运算定律和字母公式,能够将数字带入字母公式中进行计算,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
3、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公式,并能根据字母公式求值。教学难点:理解一个数的平方的含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学。
1、师:你想知道将来长多高吗?这个公式能帮助你(课件出示)a=(b+c)÷2×1.08 师:你想说什么吗?今天我们从一首儿歌开始吧。青蛙儿歌(课件出示)学生齐说
1只青蛙1张嘴,2只青蛙2张嘴,3只青蛙3张嘴,4只青蛙4张嘴,5只青蛙5张嘴…
师:能说完吗?能用简单的话来说一说。生1:多少只青蛙多少张嘴。生2:可以用一个字母表示。生3:a只青蛙a张嘴。
师:你觉得这儿a可以表示什么数?(任何数)师:可以是1.5吗?(学生都笑了,它不能表示1个半)师:你能说一说下面这些字母或符号表示的数是多少吗?
2、揭示课题并板书。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1)正方形面积公式用字母怎样表示?(2)正方形周长公式用字母怎样表示?(3)数字与字母相乘时,一般把什么写在前面?
(4)怎样用字母公式计算正方形的面积?它的格式是怎样的? 汇报,板书:S=a×a=a·a= aS=c×4=c·4=4c 师:那我们来练习一下。课件出示
b×b=()
10×10=()
2.8×2.8=()(5)总结简便写法规则
师:通过刚才的自学,关于简便写法我们总结出2条规则,一起读一读。(课件出示)
(1)字母与字母相乘时,可省略乘号,或记作“·”,但“·”还读作“乘”(2)字母与数字相乘时,省略乘号后,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师:b×1=b对不对?学生回答:对
快速回答:4×d s×8 T×f a×c 1×k
(三)、拓展应用,培养能力。
1、判断练习。(手势表示)(课件)
m×n=mn
k×7=k7
c×c=2c
x+x=x2
f×1=1f
2、用字母表示出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课件)
师:同学们你知道bc这两个字母分别表示什么吗?老师告诉你b表示父亲的身高,c表示母亲的身高。当然了,人的身高和许多因素有关,将来你长多高还不能确定噢。
师:女生的身高计算公式是这样的,仅供大家参考。a=(b×0.923+c)÷2
3、小知识:
师:你知道最早有意识地使用字母来表示数的人吗?(不知道)那我们就来看一下大屏幕吧。(你知道最早有意识地系统使用字母来表示数的人是谁吗?他就是法国数学家韦达。韦达一生致力于对数学的研究,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成为那个时代最伟大的数学家。他是第一个有意识地、有系统地在代数中使用字母的数学家,被誉为“代数学之父”。自从韦达系统使用字母表示数后,引出了大量的数学发现,解决了很多古代的复杂问题。)
(四)、小结。
师:同学们,在今天的学习中,你喜欢用字母表示数吗?(喜欢)如果教师对你们今天的表现打一个分——“A”你认为属于你的A应该表示多少?说说原因。
师:老师认为你们今天的表现都应在90分以上,数学王国的宝箱里还有一个宝贝,同学们看。(课件)出示A=X+Y+Z A表示成功
X表示艰苦的劳动 Y表示正确的方法
Z表示少说空话(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教学反思: 应在课堂中多涉及一些生活实例,让学生能够从生活中感悟,一提高学生学习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的兴趣。给学生创设思考的空间,在课堂上相信学生,大胆放手,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学习、思考、讨论、合作交流等活动,发现规律,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学生做题之前,教师应该提出明确的要求,书写格式一定要规范,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数学书写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