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台湾教育访问和参观后感
台湾教育访问和参观后感
时间:2012-01-06 17:19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78 次 导航:
作为一名中学校长,我一直非常支持学校教师参与新课程改革,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积极组织教师学习新的课程理念,认真在教学实践中落实新课程观,为了能够让教师尽快适应新课程所提出的教育理念,学校通过外出学习培训,到教育比较发达地区的学校借鉴先进经验等措施加快教师的成长。10月27日,我很荣幸的成为宁夏教育学会组织的第十二批赴台教育访问团的一名团员,在宁夏教育厅办公室主任刘永翔团长的带领下我们一行十人有幸拜会了台湾康轩文教集团、东门国民小学、启英高中和兴雅国民中学。现就在台湾教育访问和参观所见所闻谈自己的一点感受,不足之处请多指正。
台湾学校的教育理念新而实。从我们的观察和相关资料得知,台湾学校的办学理念强调学生的能力培养、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领域取代传统学科、重视活动课程等,着重学生学习与生活、社区和社会的发展接轨,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跟上学习的步伐。在参观东门国小这所百年老校时,虽然这所学校建校早(始建于1896年),但从该校的办学理念却可以看出教育是紧跟时代的步伐,是以人为本的、强调学生发展的,该校的办学理念是:
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二、注重五育均衡发展,提升精致教育品质。
三、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融会国际多元文化。
四、提升社区意识观念,落实乡土教学活动。
五、启发探索生命智慧、尊重珍惜热爱生命。
六、培养分析综合能力,运用所学解决问题。台湾的启英高中是一所拥有学生近7000人的私立学校,该校的办学理念是:启迪英才,奉献社会,塑造人性情怀的学习园地,营造快乐和谐的工作环境,打造术、德兼修的一流学府。由此可以看出,在办学理念方面,台湾也着重强调学生的发展,强调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强调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能够为学生的未来打基础,重视教育与国际接轨,增强学生的竞争力。
课程开设全面,注重开发学校特色课程。台湾学校的课程开设情况与我们基本相同,课程设置按高考、中考主要设置为五大类,即国语(语文)、外语(英语)、数学;自然学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社会学包括:历史、人文、公民;其次有音乐、体育、美术。特色校本课程:游泳、钢琴、演艺等课程。课程设置基本相同,但在课程重视程度上略有不同,外语教学一所学校可以同时开设两三种语言,对“副课”的重视程度也比较到位。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和文化积淀,每所学校都有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从台湾的课程设置和开设情况,我们也能看到台湾的教育还是能够体现人的全面发展。
台湾的课程改革情况。台湾的国民中小学实行九年一贯制,台湾的课改是从2004年开始的,目前初高中课程改革已有一轮。
课改背景:“教师以20年前的知识,教今天的学生”?“老旧的知识――现代的学生”!
课改方案:台湾实施一纲多本的体制。政府教育部们组织课改专家根据不同年级和学科制定课程纲要,主要是中、高考学科各科的课纲,并组织人员制定中考、高考的命题及考试要求,然后将教材的选择权全部下放到学校,学校可以自主选择适合本校的教材。对于教材的编写,政府不组织统一编写,教材从编写、印刷、发行都由社会企业完成,政府教育部门,只管审核和定价,其它全部交给相关的教育产业去做。一些从事教育产业的企业都有一支专业的教育科研机构,按照政府提供的课纲组织教育专家编写、开发教材。在学校自主选择教材的带动下,一批从事教育产业的企业展开了竞争,对教材的开发也出现了竞争,这样,只有更实用的,受学生和老师喜欢的教材才能有市场,所以,教育带动了一批企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教材开发的快速发展。如我们本次参观的康轩文教集团,就是从事教材开发、发行和相关教育产业的企业。它是集教材发行,中小学幼儿教育为一体的教育集团,高端科研部研究、发行、高初中及小学幼儿教育的务实教材,有先进而超大规模的印刷业,还实行企业办学,自己办有康桥高、初中及小学、幼儿园,形成了一个教育产业链。
教育集团促进了课改发展。康轩文教集团所办康桥高、初中及小学、幼儿园,在办学条件上都属台湾一流,他们有很强的师资队伍,学校硬件建设非常齐全,有先进的实验室、学生操作室、学生活动室,学校全部铺设塑胶跑道,种植天然草坪,小班化的教学能够使每个学生都享有均等的教育机会,学校后勤管理也非常到位。作为一个从事教育产业的集团,之所以能够发展的如此迅猛和雄厚,关键还在于他们有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康轩集团的经营理念是:“发扬创意、诚意、满意的经营理念,营造健康、和谐、人性的企业文化,发展前瞻、活泼、多元的优质教材,开创知识、能力、人文的学习乐园,给孩子一个美丽的未来”。康轩集团的愿景是:“致力深耕教育园地,成为华人社团最有贡献的知识产业集团”。从他们的理念和愿景我们可以看出,从事教育开发的集团能够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出发,不断开发适应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教材,教育产业集团教材的研发促进了台湾的课程改革,在课改的推动下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在访谈中,我们想知道,康轩集团既办企业,又办学校,是否有通过学校的教学,对教材进行实验的目的,接待我们的许牧民主任解释说:也有这个方面的因素,通过我们的学校在每年中考、高考取得的成绩,来证实我们的教材是高品质的,这样我们开发的教材才能被其它学校喜欢选用,最终达到促进企业发展的目的。
这次台湾教育考察之行,让我深刻感受到教育的发展必须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出发,学校必须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来引领学校发展,教师必须具备为学生终身发展的教育理念,不断增强学习,提高科研能力,以老旧的知识来面对现代的学生是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的。改革是教育永葆生命的动力,创新是振兴教育的基石,我们必须立足实际,切实做好学科建设和新课改的实施,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
第二篇:关于台湾教育
关于台湾教育
08中文文学班刘波10220082202380
关于台湾,我们总会想到政治、经济、外交云云,大多逃不出意识形态的桎梏。而我们往往忽略的是,造成意识形态差异的,除了历史政治等原因,还难免思维方式的差别,而造成思考差别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育。
台湾教育的历史
正如尊学尚贤的中国大陆,台湾也一样有着浓厚的重视兴学办教的传统。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就在台湾开始兴办教育事业。17世纪中叶,在孔庙设立“太学”,陈永华为“学院”,也是“太学”的主持人,可以说是台湾最早由中国人自己建立的学校。陈永华不仅自己鼓励乡社办小学,还重视高山族的教育,鼓励高山族送子弟入学。清政府治理台湾后,更重视台湾的教育事业,在台湾逐步建立府学、县学和社学,历任巡台长官都兼任台湾的学政(教育长官)。福建巡抚沈葆桢入台主持防务后,为发展东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指示举办“番学”,从此高山族的教育得到了重要发展。台湾逐渐建立起包括“太学”、府学、州学与“番学”在内的初步教育体系。当时的“太学”,相当于今天的高等教育;府设府学,州设州学,可以说是一种中等教育;乡社设社学,即乡塾,为初等教育;“番学”为少数民族教育。同时台湾也开始实行科举制度。
台湾建省后,第一任巡抚刘铭传推行革新,在教育上先后设立了“西学堂”、电报学堂等学校,已具现代学校的雏形。如西学堂有较完备的设施,课程不再限于儒家经典,还设有外语、历史、地理、测绘、算学、理化等。这些措施,为台湾现代教育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日本占领台湾后,在台湾推行同化政策,在学校教育中改汉语为日语,扼制中华文化在台湾的传承。但台湾民众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抵抗,坚持用汉语,许多知识分子办起了书房(私塾),甚至还兴办收费的义塾,并得到了迅速发展,使得日本殖民统治的同化政策失败,中华文化在台湾得以传承与发展。
台湾光复后,国民党当局深知教育之之重要,更加重视台湾的教育,使得台湾的教育事业得到较快发展。教育经费投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持续上升,对于教师的培养也越发地深入全面,于是学校的质量和数量也越来越多。这样的结果是台湾15岁以上人口的识字率不断上升,到2001年达到95.8%。每千人口的高等教育学生数更是大幅上升,而研究所研究生人数也快速增加,教育和科技实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台湾的教育政策
一国、一地区的教育发展,总是与其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人口等的发展息息相关,是其社会制度的产物,也必然是为其统治阶级的政治目的,巩固其社会制度、发展经济等服务的。台湾的教育发展也是受上述因素制约的,其目的是为维护国民党在台湾的统治地位,维护其实行的资本主义制度。国民党政府退台后,检讨过去教育失败的原因,认为是对学校控制不严所致。台湾当局1950
年6月颁布所谓《戡乱建国教育实施纲要》,1970年8月通过所谓《复国建国教育纲领》,实行了40年的戒严时期教育,学校全面实行训导制度、学生军训制度,实行“党化教育”(指三民主义教育),即所谓的党义、党治、党办教育,对学校严加控制。经济上抑制通货膨胀,恢复和发展工业,力求稳定财政经济,发展教育也为促进经济发展。基于政治、经济的目的,台湾当局规定教育发展的基本方针是沿袭国民党政府统治大陆时的教育方针,由于时代变迁,教育方针也有所改进。
而台湾的现行教育制度分正规教育和职业教育两大体系。正规教育分国民教育、高级中等教育及高等教育3个阶段。职业教育由职业学校、专科学校及技术学院组成。现行学制依据法规施行。
这些都不需赘述,我想要说明的是台湾教育的两个特殊的制度:联考和兵役制度。
联考。台湾的第一次联考是在一九五四年,那时只有台湾大学、台湾师范大学等四所大学招生,考生近万人,但就是这次规模不大的考试,开启了台湾长达四十八年的联考制度。
台湾现行的联考制度主要特点包括:所有大学校系都用一种统一也是唯一的考试方式招生,校方大体上不必为招生事务烦心。考生们都是在成绩张榜后填报志愿,各校再择优录取,基本上不考虑专长问题,志愿亦属其次。
联考是台湾教育制度的重要一环,它造就了一批人才,但也衍生众多弊端。从事教改运动多年的人本教育基金会执行董事史英说:“大学联考是当代台湾人共同的记忆,也是共同的噩梦。”因为联考对学生和老师的危害都已很深,现在老师不是在教学生钻研学问,而是在帮学生应付联考。
“公平”是台湾绝大多数民众对联考最直接、中肯的评价。大学联考制度培育了无数精英人才,对台湾社会结构变迁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这“一试定终生”的升学制度也
让台湾高中教育目的受到严重扭曲。台湾前“教育部长”毛高文很早就提出要打倒联考这个“怪物”。社会上很多人也相信,文凭主义是造成台湾教育问题的罪魁祸首。最近十年,民众对联考的改革声浪始终不断。
至于兵役制度,更是台湾教育的一大特点。
台湾“兵役法”规定,服兵役是台湾年轻男性的义务,全岛18岁以上的男性都必须服兵役,陆军服役期为2年,海军和空军的服役期为3年。这种兵役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1933年6月17日国民党政府公布的兵役法。当时的兵役法明文规定:国民党政府征兵采取义务役和志愿役两种并行体制,其中军官和士官采取以志愿役为主、义务役为辅的方式征募,士兵则采取以义务役为主、志愿役为辅的方式征募。国民党退踞台湾后,基本沿袭了这一兵役制度。现在的台军采取义务征兵制与志愿募兵制两种方式,但总体上是以征兵制为主,所有与兵役有关的事务都由台军“人力司”负责
台湾之前的兵役制度,可以说是一种强制性的“义务”兵制度。规定每个青年男子(健康原因或被法院判处7年以上徒刑者除外),在年满18岁或大学毕业之后,都必须服兵役,陆军兵役时间为2年,海、空军为3年。服完兵役后,虽未在军营服务,需要时可随时动员回营。
而最近几年台湾兵役制度的改革,主要是由义务兵向志愿兵(即募兵制)的转变——2002年,台军开始试行募兵制,到2006年,台军官兵中募兵的比例上升至60%,军官、士官、士兵比例达到1∶2∶2,实现“募兵为主、征兵为辅”的调整目标。
我认为兵役制应该可以算是台湾教育制度的重要一环,因为台湾青年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可以更为主动和直观地去认识世界和认识人,尽管还存在很多的弊端,但很多学生通过服兵役,可以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所以,兵役制应该也可以算是融入到台湾教育中的一大有效手段。
台湾教育的阶段特点
在我看来,所谓的教育体制,不只是教育的模式或者说是形式,更多的则是一个长久性和全面性的过程。而这个过程,相比死气沉沉的刻板制度,更倾向于对于理念和思维模式的塑造。而台湾的教育理念,更多的是通过引导的方式来塑造一个人。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阶段。
1幼教体系
台湾的幼教体系,从根本上讲就是引导学生该如何自己选择,亦即你觉得怎么样,你认为可以怎么做(不告诉你该怎么做,用引导的方式)你有权利去问老师,有权利说出你的看法,老师也有义务要回答你的问题(不会漠视或是处罚)主题式的教学就是很明显的做法。
2国民义务教育
这个时段,所有人都会告诉学生:你有你应尽的责任,也有你身为国民的自由跟权力,你可以为自己发声,因为这是你的权力,没有不能说的事,但是你要搞清楚,比喻跟辱骂是两码子的事情。这样的教育告诉你,好的大学不缺会背课本分数高的学生,不缺会念书会考一百分的学生,所缺的是会创新、有创意、有独创力的学生。
3大学和社会教育
每个人都有的思想,这个时期整个社会的教育清清楚楚地向年轻人说明:所有的人都要尊重你,而你也必须学会去尊重跟你不同想法的人,必须知道在台湾的社会里面是多元的,大家都有自己的选择权,没有人有资格去查看你的信件,去审核你部落格的内容。那是因为这些都是你的权力,我们有很多跟你不一样的人存在,因此你必须学会,尊重对方,但是不一定要苟同对方。
4.社会视野教育
这个时候,整个社会将社会里的人放开,让他们置身于更大的环境去思考
——你开始学会去质疑一些事情 你可以将你自己质疑的问题去跟政府做提问,而他们也有义务要回答你的问题,你可以发表你认为的事实,只要你没有把炸药绑在自己的身上,没有人有权力去阻止你的言论自由。你手上握有决定台湾走向的一票,所有人都有资格有义务参与,因为台湾不属於几十个人的地方,是属於两千三百万个人的家。你可以选择,在选择间也有一条叫做放弃。
这样四个阶段之后,台湾教育体系的工作,才算真正大功告成。
当然,做的永远都没说的好,再好的教育理念,在执行上总会有偏差,但是理念在,效果自然差不到哪里去。
台湾教育与大陆教育
谈到这里,我们会不由自主地将之与大陆的教育做个对比。
就课业来看,台湾的学生或许没有比大陆的学生看起来那么聪明,成绩可能也不会比大陆的好,但他们的整个受教育过程一定更轻松更自然,而台湾学生的创造力在很大程度上是胜过大陆学生的。
台湾学生大环境的竞争并没有大陆那么激烈,所以他们可能不是课业优秀、知识丰富的那种“三好学生”,但是因为环境上自由开放,所看所闻所接触的东西大不相同,所以台湾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跟想法理念的机会很多,因此在创意方面,相比大陆的“三好学生”,台湾学显然更有优势。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大陆教育的一些亮点,但是以学习借鉴的角度,我们的确是应该更多地去思考和学习台湾教育的可贵之处。如此这般,大陆之教育才能更上一层楼。
第三篇:参观后感
建筑参观实习报告
实习概览:利用实地考察,照片,人员交流,资料等方法对售楼中心这种小商品建筑的分析,加强对空间造型及组织的了解,丰富对建筑的感性认识!
实习目的:通过对售楼处建筑实地考察,深入建筑内部,与建筑对话,学习图纸中一些细节的具体构造,对售楼处有一个系统全面的了解,为后续的建筑设计增强专业调研能力。从整体到局部,从宏观到微观,对建筑设计有一个较直观的认识;加强合作与交流能力,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基础!
实习时间:2009.2.28——2009.3.27 实习地点:天都售楼中心沧浪新城售楼处鑫苑售楼中心
实习内容: 我们利用了两个周末时间自行参观了这几个售楼处,了解了售楼处的总平面,总体布局,形式,展厅面积,开间与进深,室内净高,结构造型,朝向,采光及照明设计,景观布局和设计流程。我们还特意留意了售楼处室内外装饰材料的类型和做法,立面造型,构造特点及细部处理。通过这次参观实习,为售楼处建筑设计课题做好了前期资料准备,也让我们了解了售楼处建筑文化,使用流程,展厅及展厅周围各使用空间的功能与人流的关系,外部的景观布局以及设计意图,停车场面积,停车区位置与人流的流线关系,停车方式及绿化位置,提高了建筑知识的认识以及建筑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我参观的天都售楼中心是我感觉
最好的一个,他位于竹园路与汾胡路
交叉口,由于售楼处还没营业,所以
里面还没有家具工作人员,但是建筑
及室内装修已做完了。由于南面及西
面临近主干道,东西两面又是小区楼
盘,可使用面积有限,门口没有大面
积的景观广场,但是区位好,与城市
道路的关系合理。在南面他将竹园路的路边景观带引入室内,使建筑与环
境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即解决了基地
面积紧张,又使室内空间得到扩展。
建筑总体成线性,采用钢架结构,白与灰的墙面使建筑体现了江南水乡的特色。外
形上多用工字钢架,保持了建筑的整体
性,而工字钢架与玻璃幕墙相结合增添了
现代气息,建筑整体上简约而不简单。室
外与室内相结合,将室外的景观引入室
内,同时室内又成为室外的景观,成为室
外的一部分,使顾客置身其中感觉到一种
在城市中的乡村气息,感觉舒适如家,促进销售也是他的功用。
售楼处大门朝向西,在路口处有一段跳出,两边是草地又有栏杆,这个过度空
间感觉很好,叫人很好的引入
室内。进入后是一个门厅,经
过门厅是一段走廊,两旁是玻
璃钢架,粗大的工字钢架与室
外的景观植物形成对比,别有
一番趣味,并将室外环境引入
室内。在室外看这段廊,又成为室外的景观。随后进入模型
室,北边是一段景观墙,南面
是大面积的落地玻璃窗,室外
便是竹园路,两边呼应,使模
型室增强了趣味性,同时采光好,让洽谈者拥有良好的心情也是成功营销的一部分。而在室外又能看到室内,吸引了顾客。景观墙后面是一直跑楼梯通向二楼大
厅洽谈室,而在二楼洽谈可以看到一楼
模型区,使顾客可以向下俯视整个小区
模型,让人感受整个小区的景观。在一
楼模型区,二楼洽谈区的过度空间的那
段直跑楼梯,同样经过了设计者的设
计,在楼梯上面采用了传统特色的天
窗,在中间的休息平台有一个小窗可以
看到一楼模型区,结合工字钢架,使楼
梯增加了趣味。在模型区的一楼旁边是
VIP洽谈室,两者通过一段走廊相连,与前面的走廊相类似。在洽谈室的楼上
是办公区域,在与二楼大厅洽谈相连。
整个售楼处的使用流程的合理,朝向采
光适宜。而建筑装饰大都是木制的,让
人产生一种亲近感,拉近与顾客的距离,使人感到有一种“家”的感觉。在二楼上有很多小的阳台,使建筑与周围环境结合更紧密,另外还有一个跳出的的小平台,在高度上最高,在体量上突出了建筑的造型,使建筑更加美观。总体上,建筑将重点放在南面,大都采用通透材料,使竹园路成为了建筑的景观。
然而,我觉得他的东北面也应适当考虑,东北面是所销售的楼盘,但是售楼处在北面相当封闭,将售楼处与小区隔绝开了,我觉得不应如此封闭,楼盘也可以成为他的景观。
实习总结:这次实习我清楚地了
解到从虚幻的图纸到现实的构造是一
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也对建筑这门艺
术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知道了现代建筑
把建筑的艺术不光看成是独立的纯粹的艺术,而是把这一艺术也包含在供人
使用这一范畴,即满足人们的精神活
动。就如著名的现代建筑大师格罗庇乌斯提出:建筑,意味着把握空间;素有钢筋混凝土大师美誉的勒.柯布西耶提出:建筑是“居住的机器”;美国建筑师赖特认为:建筑,是用结构来表达思想的科学性的艺术。建筑不是简单的构筑物,他与人类的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建筑是技术与艺术的综合体,是人类文明的体现。
图纸与实践结合,宏观和微观穿插,加强交流组织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未来的设计之路上走好每一步!
第四篇:参观后感
参观市实验幼儿园有感
乘航小学 张红蕾
在学校的组织下,我们一行数十人参观了市实验幼儿园。在去之前就听说实验幼儿园是我们张家港市一所最好的幼儿园,于是我怀着期待的心情走进了实验幼儿园的大门。在她们领导的热情招待下,我们参观了她们的大厅、科技成列室、音乐教室、教室阅览室、小朋友的教室等等。下面我简单讲讲我参观后的感受。
首先,我感觉到在实验幼儿园的孩子是幸福的。我们去的时候恰巧他们在进行119消防日的演练,还没走进校园,就看到了园外停着几辆消防车,园内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有秩序的排队在操场上,看着消防员展示消防小知识。进去后,近距离看到原来是幼儿园教师在消防员的指导下用灭火器灭火。孩子们看到他们的老师成功把火破灭了,很是开心。我想这样真实的演练,远比纸上谈兵的好,而我们很多学校的消防演练都仅仅是纸上谈兵。再走进他们的科技成列室,看到他们一件件小巧精美的科技小作品,特别是活灵活现的用不同材料做成的小蚂蚁不得不让人感叹这帮小孩的厉害。当然只靠孩子是做不出这些精美的作品的,这些作品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家长的帮助下完成的。这一过程需要老师和家长的智慧,需要老师和家长的配合,发展了孩子动手能力的同时,也让孩子感受到了亲子间的亲密关系,感受到了幸福。
其次,我感觉到在实验幼儿园的老师是幸福的。走进教学楼大厅,就看到他们老师的简介。一张张照片上漂亮的身影和字里行间都传达了老师们的幸福。走进教室,教室里温馨的布置,让我眼前一亮。每张桌子上都贴着小标志,连洗手间的水龙头上都贴满了洗手步骤的小提醒。孩子睡觉与活动的中间放满了各种各样的小玩具,教室的一角是教师办公的地方,太阳晒在办公桌上,让我顿觉温暖。随后,我们又在园领导的带领下,参观了她们的教师阅览室。阅览室很宽敞,里面摆放着橘色的沙发,电脑桌旁还摆放着咖啡,据他们领导介绍,教师休息的时候可以来这儿泡上一杯咖啡,捧上一本书。虽然教师休息的时间不是很多,但在工作时,想到校园里还有这样一个惬意的地方,也是高兴的。而我们也在这温馨而舒适教师阅览室结束了我们参观的行程。
第五篇:台湾教育报告
台湾教育考察报告
应台湾海峡两岸商务文教促进交流协会的邀请,2009
年4月16至23日,在万承祯副市长的带领下,常德市教育参访交流团一行11人,赴台进行了为期8天的参观访问考察。先后考察了台北、花莲、南投、台南、高雄等市县,拜访了在常德有投资项目的几位企业家和台北常德同乡会会长刘云家老先生。重点在台北景文高级中学等单位进行了参观考察,与景文高级中学许胜哲校长和和部分中层骨干及教师进行了座谈交流,听取了台湾教育现状和学校情况介绍,参观了学校的实验实习场所,走访了部分师生,深深感受了台湾民众对大陆人民的热情,收获颇丰。
一、台湾教育概况
1、“国民教育”普及。“国民教育”分国小和国中两个阶段,其中国小是6年,国中3年,这就是台湾的9年国民义务教育。台湾的小学和初中就读公办学校的实行免费,学生所需费用由政府承担;就读私立学校的学生需交纳学费、书费、补课费等。台湾的高中阶段教育是收费教育,学校性质、条件不同,收费也不同。私立学校的收费较高,公立学校的收费较低。97%的高中毕业生能进入高等学校学习。
2、职教成效显著。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台湾注重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一是专门设立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级职业学校,类似大陆的职业高中。二是在高级中学里设立高中部和高职部(相当于大陆的中职)。三是兴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即科技大学,招收高级职校和高中毕业生,学制2至4年,毕业后授予学士学位。这类学校主要教授应用学科和技术,培养高级适用技术人才。台湾各级“政府”对职业技术教育投入较大,并且每年都要开展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职校毕业生就业前景较好,呈供不应求趋势。台湾大力推行职业技术教育的成效非常明显,对提高就业人口素质和推动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3、高等教育比较规范。高等教育分为专科学校、独立学院、大学以及院校研究所,办学比较规范。专科学校修业年限依入学资格不同,分2年制、3年制与5年制不等。凡设有3个学院以上称大学,否则称独立学院。正规的高等院校一般为4年学制,但师范、法律、建筑专业等多为5年,医学专业6至7年。
4、办学模式比较灵活。台湾的办学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由“政府”出资办学和管理;二是由民间(教会、个人、民间团体)出资办学和管理;三是由“政府”出资建设,交由民间管理。
二、台湾教育的特点
式等。家长委员会还可以代表学校对外进行联系、协调等工作,起到沟通桥梁作用。
5、重视社区教育功能的发挥。台湾乡镇都设有青少年活动中心,且活动设施齐备,如游泳池、健身馆、图书馆等,便于学生课外学习、娱乐。城市建有博物馆,一般都将本地的发展变化过程通过图文、影像或其它高科技手段表现出来,用以教育、启迪青年人。此外,台湾的各种文化场馆也在假期主办多种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
6、职业教育办学水平较高。在台湾,职业教育称为“技术及职业教育”,简称“技职教育”。其中,初中毕业后入学三年制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被称为“高职”教育,“高职”教育是台湾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由于台湾工业和商业迅速发展,农业劳动力大量地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产业类型转轨,需要大量的中等技术人才,这给台湾的高职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始至九十年代,是台湾的中等职业教育的黄金期,在校学生数量迅速增长,职普学生比例在1996年达到最高峰,为7:3,目前仍保持在5:5左右。台湾中等职业教育同行坦言:职业教育的发展对台湾经济的促进作用是台湾实业界、舆论界所公认的,它被认为是台湾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之一”。现在台湾的高职学生就业和升学渠道都比较通畅,职业教育仍很有市场。尤其是有办学特色的中等职业学校(高职)更受青睐。
三、对比与借鉴
由于海峡两同根、同源、同文化,两岸教育在很多方面具有共性,既有相同的成功之处,也面临许多同样的矛盾和困惑。例如,两岸的公办教育都比较发达,办学条件好,水平高,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同时,由于严重的升学主义倾向,致使恶性补习成风,台湾街头补习招生广告随处可见,补习学校遍地开花。对比两岸教育,有四个问题值行我们思考和借鉴。
1、要进一步重视职业教育。通过此次对台湾职业教育的实地考察,使我们深刻体会到职业教育对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台湾从五十年代仅依靠农产品出口发展到今天以工业、信息等高科技产品出口为主,经济高速发展,创造了亚洲乃至世界有目共睹的奇迹。可以毫不夸张地讲,职业教育是台湾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和助推器。常德“一化三基”实行工业强市,必须优先发展职业教育。在工业化的过程中,专利技术可以买进,个别专家可以引进,但成千上万的技能型人才不能依靠外援,只能依靠常德的职业院校来培养,因此常德经济要发展,职业教育要先行,特别是在职业教育的教学、实习设备的投入和学校师资的培养上要有更大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