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研总结
2010--2011--1科研处工作总结
全面贯彻省文件精神,以科教兴县为鲜明特色,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在学校各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创造条件,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本学期各项任务,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任务完成情况
(一)示范园工作
1、引进新优品种,提升示范档次
职教中心科技示范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凝聚着职中领导师生的智慧与汗水,也体现了职教“立足涞源实际,服务三农”的工作目标,本学期上挂河北省谷子研究所、张家口坝下农科所等科研单位,成功引种新品种,大豆4个,谷子3个,其中2个大豆品种表现优良,有望进入明年的稳定性试验,张杂谷子1-8号性状稳定产量高,是目前主推的优良品种,与此同时与县种子公司联合进行杂交玉米同步实验,试种品种72个,通过比对试验性状良好,解决了多起农户上访问题,受到了农业局领导的好评。
2、精心策划,成功召开了2010年新优品种种植现场会
学期初我们对示范园不同种类作物进行了细致的生长状况调查和谷子、大豆、中药材品种的产量估测,并作了详细的记录,找出其优势所在做为明年推广的依据,同时也为今年的现场会顺利召开打下基础。今年的现场会于2010年9月20至9月30日,召开,20日进行了盛大的开圆仪式,邀请涉农科局领导、乡镇种养殖户、双带学员,分批次进行了参观,并选派专业教师现场介绍,参观人员热情高涨,走着、看着、听着、记着,现场气氛热烈,效果良好。本次现场共接待参观群众3500人次,发放明白纸15000余份,圆满完成现场会既定目标。
(二)“双带”工程培训工作
1、精心谋划行动迅速,顺利完成2010年“双带”工程招生工作 在上级有关部门领导和支持下,经过多方筹措成立了以刘峰校长为组长的“双带”招生工作小组,利用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在全县17个乡镇完成了报名、录取、摄像、学籍注册等各项工作,完成了500人的招生任务。
2、积极运作,认真筹备,2010级“双带”工作顺利开展
2010级“双带”招生工作完成后,我们马上对学员进行分析,按不同的乡镇、参加人数进行了教学点的调整,班级的编制、花名册、考勤表、成绩记录表的整理制作,在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下,克服困难于2010年11月正式开班上课。目前已完成一轮37个教学点的授课任务。
3、调整教学计划,严把教学质量关,教学效果好
1)调整2010教学(种植、养殖)计划,在教学过程中严字当头,针对“学员”这个特殊群体,我们采用的是2+2+2+1的教学模式,即每周集中授课2天,实践2天,自学2天,休息1天。有针对性的进行授课,采用了集体备课、分组授课的形式,精心设计每堂课的内容,有针对性的进行讲授,真正做到了让学员听得懂、用得上。
开设课程进行了认真的调整,对教材进行修订,编制了“双带”专用教材十余种,1500余册,在去年的基础上新开了“党的理论基础”等新课程。目前09级、10级学员学习正常,效果良好。
2)授课机动灵活 教学成果显著
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大大提高了学员的听课兴趣,和完成作业积极,大部分学员能主动自学。结合走马驿教学点的核桃产业,重点讲解果树的栽培管理技术、嫁接技术,学员听课认真,实践积极,有的学员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新建起了核桃园。南上屯村学员刘晓波参加学习积极,课余时间向老师请教果树修剪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在老师的帮助下他的蔬菜大棚和10余亩桃树产量比去年明显增加。
一年的下乡工作打造了一批非常优秀的教师队伍,10个人的团队有分工有协作,老师们不但钻研本专业教学内容,同时也主动学习相关专业内容。教学点的分散,给授课带来了很多困难,有些教学点冬季也不能取暖为让学员暖和一些,有时候早上天还未亮,就得自带电暖气提前出发,到站安好后等学员来上课。走马驿、南马庄教学点路远、路况不好,两天的集中授课我们只能住在那里,尽管这样老师们从不叫苦。刘峰校长身先士卒,组织学员上课,跑前忙后,沈秀玲老师腰椎有病,坐车时总是把一摞书放在腰部,坚持授课,从没有请过一次假,陈泽老师身兼数职,既要管理示范园,又要上课,还要参与科研处其他工作,但他都默默的承担了下来……
教学过程是苦的,但看到学员的进步,我们的心里是甜的。一辆面包车,载着一群快乐的人,去的时候我们研究如何上好课,回来时讨论学员的学习情况,有争论、有叹息、有抱怨,但更多的还是笑声。截止目前,我们得到信息,学员对老师的授课满意率达90%以,老师们的默默奉献,是工作取得成绩的保障,学员满意是我们工作的动力。我们将继续努力,把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
(三)滋根项目工作:
经过积极跑动、联络、争取2010年项目四项。即“贫困生救助”“送教下乡”“示范园节水旱作农业”“读书看报”。涉及金额7万元,目前项目正在逐一完成。
(四)“服务三农”工作
1、进一步完善了原有的生产实践基地,新开辟扦树底林果蔬菜专业示范基地一个,占地300余亩,已建设葡萄园一个,新优品种种植100余亩,目前运转正常。
2、科技活动小组本学期活动5次,学生参与新品种从种到收的全过程,并做了详细的记录,为明年的推广提供了依据。
3、结合滋根项目,实用技术培训工作完成,培训任务。受益人群达500人次。
二、今后设想
1、争取政策支持,寻求上级领导帮助,精心设计认真谋划,继续深入开展好“双带”工程培训工作。
2、加强和上级部门联系,示范园多引种新品种,进一步提升示范档次。
3、“服务三农”工作,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开展,把服务送到田间地头。力争完成1000余人的培训任务。
科 研 处
2011.1.6
第二篇:科研总结
篇一:个人科研工作总结 个人科研总结
在这一阶段的科研工作中,在校领导和梁教授的带领下,以课题《课堂互动方式及有效性研究》为牵动,以全面落实新课改为中心工作,以校本培训为基础,以学习型团队建设为重点,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较为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具体情况如下:
一、认真科研课题,有序进行教科研工作
结合学校科研课题和主攻方向,制定了科研课题《课堂互动方式及有效性研究》。通过有计划的、科学规范的组织,从而培养学生乐学、善,主动探究能力”。提高教育科研质量,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效益,从而唱响科研兴教的主旋律,把我校的教科研提升到新的高度。
二、积极开展重点课题研究,增强教育科研活力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变化,但是,由于受长期传统教学的影响,我们的实际教学中,仍普遍存在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现象。倡导探究学习,以学生为主体,突出科学探索的学习方式已成为当前教师采用的重要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与方法,体验学习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发展探究能力,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因此,研究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势在必行。
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不仅有利于保证整个教育科研工作能有计划、有步骤、持续、稳定、深入地进行,教师组织起来,一起搞科研,增强教育科研的吸引力和群众性,使教育科研充满勃勃生机。为了使教科研更加正规,我不仅与本校教师互相沟通,还积极参加学校的教科研交流会,认真听取教师的经验总结,取长补短。我致力于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而不仅仅把精力放在“播种”与“收获”上。课题在期初都必须有学期研究计划,在期中有课题研究活动,在期末有学期研究小结。这样,几个研究课题都能在每学期有量的积累,从而为最后质的飞跃即课题研究的结题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吸取别人先进的科研经验,大胆探索,积累经验,提高科研能力。教师学历是教师文化素养、业务能力的一个标志。为了更好的进行教育科研工作,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本人积极参加进修,除此以外,我还继续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化进程,并通过学校教育网站,拓展教育空间,拓展信息渠道,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
三、构建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
构建以互动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大量观察、实验、活动的机会,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 1 张晓光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构建出“提出问题——收集数据——形成解释——评价结果”的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四、学习与交流
1、多聆听——开阔教育视野
2、多阅读——提高理论水平
教育理念始终引领着教师的教育行为,教育改革的步伐要求我们不断更新与充实自己的教育理论,这就需要我们多阅读各类有关教育教学、教育科研的书籍与刊物,了解最新的教育动态,学习最优的教育策略,掌握最有效的科研方法,使自己能采用更合适的教育行为来帮助学生的发展。
3、多交流——群策群力,共同提高
在开展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更新教育观念,构建平等合作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丰富生动的教育环境。通过各种课堂教学的尝试与探索,重视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我积极参加各项教科研活动,互相交流,群策群力,让个人最大限度地成长,并且增长专业知识,走教师专业化之路。我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有规律的反思教与学有关的一系列问题,并把这种反思的结果用来指导和调整进一步的实践。
五、成果与收效
本学期我坚持做到每节新课都做反思记录。听课节数达到32节,回顾这一阶段的工作,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力争今后进一步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加强亟待解决和教育教学前沿问题的研究,与时惧进,务实创新,全方位推进素质教育,把教科研工作做得更好。从而真正实现历史性跨越。2篇二:科研工作总结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2011科研工作总结 科研工作是高等学校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与教学的关系非常紧密,是整个学院工作的重点。我院一直高度重视科研工作,学院克服各种困难,创造条件,努力搞好全院的科研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2011科研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组织好各类项目的申报工作 学院在组织各类项目的申报工作中,多次召开了院领导班子和各教研室组成的申报工作会议,积极动员和鼓励教师进行科研项目的申报,对申报项目的老师进行指导,提高申报的项目的质量。2011,学院共完成各类科研项目的申报15项。立项15项。
二、科研成果质量有所提高 本,学院全体教师共发表论文31篇,其中核心和权威核心期刊13篇,占总量的42%(2010年为31.5%)。学院教师以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被ei收录9篇(2010年为6篇)。2011结项各类项目31项。获得省、市级奖励12项。
三、科研团队建设初具规模 学院通过引进高水平人才,整合科研群体,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积极开展科研团队建设。2011年,学院有1名教师考上博士,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在此基础上,结合学院实际情况,整合各方面资源,学院科研团队建设的相关事宜正在有序推进,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
四、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2011年学院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先后邀请了郑州大学李梦如教授等专家来学院进行学术交流活动。同时也有10余名教师外出参加了各类学术会议。
五、科研管理上新台阶
在科研管理工作中,学院认真完成了科研管理的日常工作。为提高工作效率,使学院的科研管理更上一个台阶,为提高学院科研成果质量,对已发表论文、申报科研项目等进行奖励,并制定了相应的奖励政策。继续完善科研档案存档工作。对全院的科研档案进行清理。总的来说,2011年学院根据其发展的方向、学科特色、资源,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开展各项科研工作,开创了学院科研工作的新局面。但也存在诸如科研成果数量偏少,高水平论文和高级别项目少,平台建设水平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有待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渐完善和提高。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2012年3月20日篇三:2013年科研年终工作总结 二o一三科研工作总结 2013年,在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我处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工作计划,不断加强科研管理,强化服务意识,夯实科研基础,提高科研质量,狠抓各项工作的组织落实,实现了科研工作的新跨越。回顾一年来的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科研成果突出服务性
我校科研突出围绕党委和政府的工作大局开展研究,围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研究。今年,我校成功申报了3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2项省社科规划课题。我校还成功结项了2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7项省社科规划课题、6项省社科联课题,据不完全统计,我校发表论文152篇。其中:国家一级刊物21篇,省级刊物131篇。
二、调查研究突出针对性
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形成来源于实践的有针对性的科研精品。因此,在年初的工作计划中,我们强调:要在科研课题的确定上、科研计划的安排上、科研活动的组织上、政策措施的激励上突出调查研究的重要性,鼓励科研人员深入实际,开展扎实的调查研究。从我们跟踪调查的情况来看,我校大部分科研工作人员为了写出高水平高质量的调研文章,都能够深入实际,脚踏实地,认真调研。
三、科研服务突出时效性
搞好科研服务工作,是科研处应尽的职责和义务。为了搞好科研服务工作,我处及时了解科研工作动态,认真做好科研信息的传达工作,积极申报课题,推介科研成果,组织调查研究。今年,我们及时下发了《关于做好近期科研工作的通知》,积极协助校办公室修订了《科研管理办法》,按时传达了2013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省社科联社会科学基金课题申报,督促和落实下达的科研任务,并且为科研人员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工作,协助解决科研工作中的一些具体难题。
四、科研交流突协作性
加强科研交流,密切同有关部门的联系和协作,为我们拓宽科研信息平台,提高科研水平提供了有力保障。一是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的科研交流工作。我处与省社科规划办、省社科联业务上的联系,通过密切的联络和沟通,拓宽了科研信息交流平台;二是加强了与同级科研部门的科研交流。我处通过会议等业务交流形式,加强了与其他高校科研部门的联系,通过交流经验,互通信息,拓宽科研信息平台。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不足,主要表现在:少部分教研人员的科研积极性不高,上档次的科研精品不多,课题攻关的团体作用有待加强。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发扬成绩,克服不足,再接再厉,努力使我校的科研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科研处
2013年11月20日
第三篇:2014科研总结
学校主题研修工作总结
依托精细管理研究 提高作文教学效果
2014.12 通过上学期的实验研究,我校了解到学生写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①是学生不爱写作文,提起写作文就头痛、心烦,上课熬时间。②是为了完成任务就抄作文书。每个人手中往往有好几本作文选、作文大全,对号入座,一抄了之。好一点的是多抄几篇,拼凑成文。③就是空话、假话连篇,一看就是编的。
为了改变以上不足,我们采取以下对策:
(一)拓展学生的活动范围,丰富学生的校外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涌,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现在的孩子看起来生活丰富多彩,但真正亲身体验的机会不多了。他们在家很少干农活,做家务,很少自己做玩具,连放的风筝都是买的,空闲的时间以看电视居多,他们对身边发生的事也没有留心去观察,一提笔写作就觉得没话可写。要拓展学生的活动范围,丰富学生的校外生活,创设让学生走出去的机会,让学生有亲身体验的机会。比如,春天来了,带领孩子们去春游,一起倾听鸟的歌声,一起观赏柳树的舞姿,一起观赏蓝天中的白云,竹林中的鸟儿,亲手去烧烧饭,放放风筝,做做小船。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美词佳文,让其先学会模仿,再进行迁移,这可能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与提高写作能力的一种方法。
(二)教会学生观察、引导学生写真事,抒真情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去评论无疑是很难的。对中段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的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儿童的眼睛是奇异的,世界在儿童的眼里犹如童话一般。在儿童的眼里,山呀水呀,星星,月亮,周围的一切都是活的,会跑也会飞,会说也会唱。”我们应该引导他们仔细观察,用心感受,积累写作素材。但现在我们的学生被禁锢在校园,学校和家庭是他们生活的一条直线,他们只知道校园、家庭这两块天地,外面的精彩世界他们没有机会亲身体验,写作当然也缺乏活生生的材料。因为只有有了亲身体验,写作才有源泉,印象才会深刻,写作才会有兴趣,所写的文章才会有个性。
2、有效取舍素材,力求语言精练。
无论描写什么,材料都应具体实在,不能抽象笼统。只有具体鲜明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并能使人读后如临其境,产生共鸣。像有的老师在作文中采取了“七不”措施就很好,即不观察不体会不作文、不熟悉不作文、不精练的话不说,比如强调写天气的时候,冷天不用“冷”字,热天不用“热”字,写人物不准用“好”字等。这样学生在作文时就需大开脑筋了。如在描写冷的片断时,有的写:“一片西北风过后,第二天早晨房子白了,树上白了,地上也白了。上学的小弟弟放下帽耳朵,小妹妹戴上大围巾。”有的写“大雪过后,房檐下挂着一排冰溜,北风卷着雪花直往人脖子里钻。行走的人身穿棉大衣,头戴大皮帽,但还是把脖子往下缩”等。这样经常强调,语言就精练具体了,作文也就有了感染力。
(三)方法指导力求创新,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经常在教法上探求新路,力求创新,是每一名语文教师都可以做到的,也是我们的共同职责。长久以来,部分农村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上因循守旧,不敢越雷池一步,以致于学生讨厌写作文,作文水平难以提高。我觉得老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1、写“下水作文”
如果游泳教练是只旱鸭子,那他还如何教人游泳?可是有很多语文教师确实是从不写文章的。虽然学生们在课内或课外都能接触到古今中外的许多名家妙文,他们会不由自主地欣赏模仿。可是对农村学生来说,那终究有点儿遥不可及,有时,它的作用甚至比不上周围人的一篇好文章,特别是老师的文章,学生是很乐意学习的。因此,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还要“以身作则”写作文。教师通过“下水”谈体会,谈生活,谈技法,谈学生作文时会出现的问题。实践中,教师的“下水作文”确实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起学生的写作热情。教师如能写好“下水作文”,让学生听了、看了,既是垂范,又是激励。
2、强化自述训练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一切语文从实践去学习比用规则学习来得容易。”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选择一些学生身边的话题,让学生进行自述和简要评说,由于贴近生活,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有利于相互交流。依据这一点,我们可以设计出许多的自述内容——各种童话图画、我的家,我的小伙伴、买物品、迎客人、向教师请假、上学路上的新鲜事等等,自述形式采取大家互相交流、对话、自由插话。在训练中教师应着重对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等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具体指导,要有意识地逐步培养学生形成连贯、完整、有主题、有条理、有层次、语词丰富、描述具体的语言表现力,自述训练能培养思维的敏捷性、条理性和深刻性等品质。
3、利用批改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1)鼓励,少给批评
学生的每一篇作文,大多是经过他们冥思苦想而获得的成果,来之不易,应该受到老师的尊重和理解,所以,老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就一个精当的词,一个优美的句子,一个小小的进步,都应及时地给予鼓励,在文后给予中肯的评价。
(2)快速批阅,及时反馈
学生交上作文,有的是为了完成任务,有的则当作是自己一次精心创作的尝试,渴望很快得到结果,老师就应及时批阅及时发放,让学生尽快品味到写作成功后的喜悦。这样就可以满足学生求知欲,又可以趁热打铁,让学生了解到自己写作中存在的不足,看到自己的进步,尝到成功的甜美。
(3)批改具体,不能空泛
作文批改要解决具体问题,使学生作文水平有所提高,就不仅要在字、词、句、修辞等问题上指出不足、进行修改,更要在文章的材料选择、详略安排等较抽象的问题上进行具体、细致的修改,使学生能够从总体上进行把握,得到切实的提高;并通过和以前批改的比较,让学生明确其进步,从而使其作文兴趣有所提高。
4、提高学生作文的兴趣
学生害怕作文的原因除了学生本身的知识、能力等因素外,更主要的是教师的素质和教学因素。在写作指导中,不少教师的指导模式略显古板,不够灵活,不利于学生活泼好动的个性心理发展,造成他们缺乏写作的兴趣。另外,批改和讲评、挑剔学生的文章,使他们感到作文高不可攀,把写作视为畏途。长此下去,学生便丧失了写作的兴趣和热情,而教师的写作教学效果也难以提高。
(1)多看,多读,多感受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诌”这就强调了读的重要性。要想写好作文必须吸取前人文化的营养。让学生常读一些名人传记、经典故事,发动学生掀起读书热。每天读报时间或学习的间余都抽一些时间给学生朗读几段美文,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学熏陶和有益的启迪,发动学生多购买自己喜欢的书籍在班上争相传阅,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
(2)积累材料,迁移运用
俗话说:“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积累知识是写作的基础。没有写作材料,再好的写作高手也难以写出好文章。阅读得不多,积累的知识少,想写出好文章,这近似于痴人说梦。广泛的阅读、丰富的积累是创新作文的基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不言而喻,作文就必须让学生广泛的阅读包括文学作品、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报刊杂志等多种读物,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当然在阅读的过程中除学生自我感悟外,教师应给予方法上的指导.对课文应“少讲,精练,多读”,精心设计阅读方案,结合课文适当补充课外读物。对学生自选的课外读物也应该给予适当的指导.鼓励学生对读过的读物,做出读书卡片,写出读后感,交流读书心得。为此教师可以每周开
一、两节阅读课、讨论课。学生之间可以互相传阅读物,互相交流评点.这样在广泛阅读和丰富积累的基础上,就不愁学生写不出具有新意的作文。积累的材料要注意三点:一要典型,二要准确,三要记牢。要强调用脑记,不能光背笔记本.另外要教学生会读无字之书——感悟生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河水来”,生活是写作的活水,我们要引导学生融入社会,关注社会,关注生活,要学会感悟生活,对生活要有独到见解、新的看法。
多读多写是练好作文的基本功,而一篇好的作文却是“改”出来的。修改作文的能力是学生不可缺少的能力。每次大小作文,都留出时间让学生自改、互议、一帮一改,扎扎实实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草稿完成后,让学生自己通读自己的作文,把写错的字,标点符号改正确,不通的地方改通顺。再让学生互相修改,指出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并修改,在交流中,取长补短,通常在学生自改、互改过后,再出示一篇文章和学生一起修改,教给学生修改文章的方法,并针对文章的优缺点进行评议,让学生在议别人的文章中提高修改文章的能力。最后让学生动手修改自己的文章。在反复读,反复推敲中,学生们潜移默化地知道了修改文章的步骤和方法,并养成改文章的习惯。
为了能推行和检验上述的策略,学期初,我们开展了集体备课活动,主题研讨会活动,六年级质量分析会活动。并在日常工作中相继开展了骨干教师示范课活动,主题研修汇报课活动,特岗教师汇报课活动,主题研修优质课评选活动,学生当堂作文比赛活动。都极大地推进了课题研究的进程,取得了较好的收效。从日常课堂教学,学生当堂作文比赛,学期末学生学业检验情况看,我们的策略是正确的,可行的,我们将进一步总结经验,在校内推广。
《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是一个中长期课题,我们现在只是取得了点滴的成绩,今后的路还很长,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走出一条特色之路。
第四篇:科研总结
写综述的一点感想
跟着xx老师做科研已经有一年多,中间有帮助研究生学姐做OCT图像,帮老师查资料,虽然因为各种其他原因,这个过程断断续续的,但确确实实学到了许多知识,懂得了做科研要踏踏实实,注重实践的道理,再次要谢谢钱老师的不懈指导。
最近,写了一篇关于慢性高眼压动物模型的综述,感想很大。以前我一直觉得文献综述是个极其繁杂的事情,在做综述时因为资料过杂总是容易抓不住重点,然后变得内心浮躁。而现在,因为真正意识到其重要性及其价值,便稍稍能够更好的调整自己的心态了。文献综述,原来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有效的研究方法,它是论文的关键部分,同样也是一篇好的文章,属于科研的重要的一部分。我们以前总是将文献综述单单理解为“文本资料的总汇”,现在则必须改正这一观点。首先,文本资料,不仅仅简单的指书籍、期刊、会议等普通资料而且要求资料的内容前沿,被普遍认可,因为时代是不断进步的,只有准确把握当前的发展状况,写出来的综述才有意义,才能对今后的研究有启发意义,对以后的发展有预测的效果。其次,综述不仅仅是总汇,而是包括了对资料的综合、概括、总结,并在此基础上的描述、评述与建构。最后,经过总结,我以为文献综述的流程大致可以分为:确定研究主题、收集整理专题文献、阅读与挖掘文献内容、清理与记述专题研究状况、建构与阐明专题研究发展趋势。这些环节其实也不是线性的,而是可以循环的。例如在进行文献资料的阅读之后可能就会对研究主题进行重新的审定,选择一个具体研究题目就是文献综述的一个结果。
但是文献综述真的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做好文献综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涉及到理解能力、观察能力、注意能力、概括能力、反思能力、知识和理论的应用能力、推理能力、创新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所以作为初学者,通过理论的学习,请教老师、学长,我学会了积累文献的方法、进行文献总数的步骤以及文献综述写作的基本框架,但是这些都只是纸上谈兵,我们必须经过案例学习以及根据自己课题进行一次综述后才能说真正学会做文献综述。
在进行使用OCT给兔子的眼底拍照的实验中,我学会了使用OCT给动物拍眼底视神经乳头和给兔子打麻药的方法。同时也了解了好多关于慢性高眼压模型的知识以及青光眼目前的一些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科研训练,不仅动手实践能力得到了长足的进步,而且开阔了眼界,最重要的是学会了怎么与人团结合作,相互帮助工作方法。如今,在我心目中科研不再那么神秘和遥不可及,只要你肯下功夫就有机会取得成果。
我想自己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要好好阅读文献,认真努力的参加科研活动,锻炼自己的科研能力,实现自己的价值!最后,再次感谢钱老师,谢谢!
第五篇:科研总结
明确思路
不断创新 扎实开展党校科研工作
中共武城县委党校
程显营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们武城党校始终把科研工作作为党校三大任务之一来抓,按照党校工作条例要求,紧紧围绕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县委中心工作和教学需要开展科研活动,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模式,调动广大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截止到10月底,我校共发表国家级论文12篇,省级7篇,在《武城时报》发表文章19篇,今年申报德州市社科联课题六项。下面就我们开展科研活动的一些做法和明年的打算与各位领导同志们做一交流。
一、主要做法
1、明确思路。思路明确了,工作就有方向。在2月份召开的党校工作会议上,校委会明确地提出了“调研科研成果化”的工作思路和目标,就是说开展调科研活动最终要有成果。我们规定了成果认定的标准,就是必须要经过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或以上级别领导签批后方可认定,这无疑给调科研人员开展科研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实质就是让科研成果切实起到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服务的作用。
2、领导重视。一是我们党校主要领导同志十分关心和关注科研工作,每年年初都对科研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和管理,由校委会讨论确定出本的科研计划,选择调科研的方向,大体预算一下经费情况。二是十分重视对科研工作的投入。按照科研计划和拟定的科
分吸取对方意见和建议,开阔思路和视野;再就是免去与被调研单位沟通不便的麻烦,像临边经济的研究,我们需要到河北省的郑口镇、故城县以及夏津县、平原县、德城区开展调研,我们自己联系起来不方便,县政协机关去沟通就很省事。
5、制度保障。为有效地对科研工作进行管理,使科研工作正规化、规范化,我们制定了科研工作管理制度和科研工作奖惩制度。其中管理制度主要规定了最低科研工作量,比如高级讲师每年至少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论文两篇,讲师一篇;全体教师每人每年在《武城时报》发表论文两篇等。与之相配套的就是奖惩制度,我们根据本校的经济状况,规定发表在国家级报刊的论文每篇奖励100元,省级的50元,市级的30元,本地报纸、通讯的20元;完不成指标的少一篇按同级别额度翻倍处罚。
另外,为使每三年一次的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更加公正,我们党校自2011年就制定了教师量化管理办法。办法中把科研成果按层次赋予不同的分值,最后计入个人总分,与职称的聘任直接挂钩,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调动了广大教师做好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二、明年打算
2015年的科研工作,我们将以省委党校2014年23号、31号文件精神为指导,充分借鉴各县、市(区)党校的先进经验,围绕法治中国建设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围绕县委中心工作继续做好调科研工作,努力促进科研成果进课堂,努力促进调研成果的转化,使我校的科研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