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高校教师学术道德规范教育论析

时间:2019-05-13 18:26: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试析高校教师学术道德规范教育论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试析高校教师学术道德规范教育论析》。

第一篇:试析高校教师学术道德规范教育论析

试析高校教师学术道德规范教育论析 代写教育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校教师 学术不端 学术道德规范 教育机制

论文摘要:为了防范高校教师的学术不端行为,我们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学术道德规范教育。教育应该结合社会现实和师德教育来进行。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学术道德教育和学术规范(包括基本学术法律规范、学术引文规范、学术成果规范、项目研究规范、学术评价规范等)的教育。同时,应该注意形成有效的教育机制,实现教育的改进创新以及建立教育引导与制度保障相结合的机制。

中国高校有少数教师在学术研究工作中违背学术道德规范,存在学术不端行为。这些学术不端行为,影响了高校学术声誉,其“低投人、高收益”的特点导致了学术上“劣币驱逐良币”和“马太效应”的出现,严重阻碍了学术进步。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与我们的学术制度体系不健全有关,也与对高校教师的学术道德规范教育不足有关。“我们在培养年轻的学术接班人时偏重于他们各自的学术领域,却忽视了那些让他们成为成功的负责任的学术公民所必需的其他知识和技能。”因此,我们必须要在高校教师中进行学术道德规范教育,以在高等学校建设一支具有强烈学术使命感、学术作风严谨、研究功底扎实、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学术队伍。

一、商校教师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的方式

学术道德规范是学术研究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既包含学术内在伦理要求,也包含基本学术规范要求,是提高学术水平、实现学术积累和创新的根本保障。然而,我们在高校的师德教育中,对于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的教育却是个弱点。因此,高校主管机构和各高校应该重视教师的学术道德规范教育工作。在工作中,应该注意教育的方式,以便取得良好的成效。代写教育论文

1.结合社会现实进行教育的方式。高校教师也具有社会人、经济人的属性,受到社会的影响,因此与社会现实联系起来进行教育才是一个有说服力的教育。当前实行的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是一场涉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深刻变革,必然给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文化生活带来多样化。市场经济功利性和工具性的特点,一方面激发了人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也容易引发人们的私欲膨胀,导致利己主义和功利主义等思想蔓延。应该说,当前高等学校出现的学术泡沫、学术不端愈演愈烈现象,恰恰是社会上浮躁心理和功利思想在高校教师身上的集中映射。因此,教育管理机构和高校要教育教师认识到市场经济特性给学术研究领域带来的影响,学会辩证地看待商品交换法则和功利主义观念,防范信念迷失和道德滑坡;要教育教师淡看获得名利和荣耀的结果,而着重审视获得名利和荣耀的过程;要鼓励教师在学术研究中宁静致远,走内涵开掘、科技创新之路,而不能急于求成,走外延拓展、低水平重复之路。

2.结合师德教育的方式。师德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品质、思想观念、职业精神等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诸多内容。学术道德规范教育是师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结合师德教育来进行。教育管理机构和高校要教育教师自觉维护学术界良好的社会形象,努力以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术服务于人民群众,回馈社会对高校教师的尊重;要置身于科教兴国的伟业之中,以培养人才、繁荣学术、推进社会进步为己任;要增强献身科教、服务社会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正确对待学术研究中的名和利,反对沽名钓誉、急功近利等不良风气;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忠于真理、探求真知,自觉维护学术尊严和学者的声誉;要通过教育,努力使高校教师成为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严谨治学的力行者、优良学术道德的传承者。

二、高校教师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的内容

代写教育论文

高校教师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学术道德教育和学术规范的教育。

1.学术道德教育。第一,进行学术道德精神的教育。学术道德是学术共同体内形成的为保障其学术活动的有效、有序与健康的社会目的学术研究的基本道德规范。教育管理机构和高校要进行经常性、有组织的学术道德教育活动,使形成高尚的学术道德追求成为教师的一种精神追求。要把国家和社会对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品质的要求内化为教师自身的学术道德诉求,促使严谨学风的回归和科学精神气质的重塑。要通过广泛深人的学术道德教育,使高校教师在致力于学术科研工作时明辨是非,树立以创造性的学术研究为荣、以投机性的学术研究为耻的道德观念;通过道德塑造,形成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努力做学术道德和良好学风的维护者、践行者和弘扬者。第兰,进行学术诚信教育。“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诚信在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中一直处于核心地位。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看,社会与学术机构、学术人员之间存在的“委托一代理”的契约关系也需要信守和践履承诺。诚信在学术研究活动中既具有认知的意义,又具有社会道德的意义。西方许多大学深刻地认识到学术诚信的重要意义。普林斯顿大学的学术章程《前言》中写到:“普林斯顿大学是一个知识分子的社区,这一社区拥有丰富的知识、技术与信息资源,可供师生们共同追求学术兴趣„„从各个方面来讲,诚信是这一知识分子社区的核心道德。”

国内许多大学以前对学术诚信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现在必须要加强。我们应该在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课程中设置有关科研诚信以及科学家和工程师社会责任方面的内容;在青年教师岗位培训中进行诚信品德和“科学研究伦理”的教育。要通过网站、宣传短片和定期出版科研诚信刊物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来培养和督促学术诚信,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术诚信氛围。

2.学术规范教育。学术规范教育包括学术法律规范、学术引文规范、学术成果规范、项目研究规范、学术评价规范等方面的教育。于学术法律规范:要使教师通过了解《著作权法》、《专利法》等学术研究的相关法律、法规,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增强学术法律意识,承认并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不钻法制的空子。同时使教师了解国家有关部委颁布实施的学术规范的文件,如教育部《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科学技术部《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中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办法试行》等,并在学术研究中严格遵守以上规范的原则、精神和具体规范。

关于学术引文规范:要使教师了解学术论著写作中引文的原则和正确方式。了解引文应以原始文献和第一手资料为原则;凡引用他人观点、方案、资料、数据等,无论曾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版,均应详加注释;不得将未查阅过的文献转抄入自己的引文目录或参考文献目录中;引证内容不得构成创造性作品的主要部分或核心内容;对已有学术成果的介绍、评论、引用和注释,应力求客观、公允、准确,等等。

关于学术成果规范:要使教师了解尊重他人知识产权的重要性。要教育教师在学术研究中充分尊重和借鉴已有的学术成果,注重调查研究,在全面掌握相关研究资料和学术信息的基础上,精心设计研究方案;要了解学术成果不应重复发表,另有约定再次发表时,应注明出处;学术成果的署名应实事求是,署名者应对该项成果承担相应的学术责任、道义责任和法律责任。

关于项目研究规范:要使教师了解项目申请时的真实性要求与项目研究规范,认识到申请课题只重视“拿到”而不重视“完成”项目是非常错误的观念;在科研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中,应该依据包括项目申请书、计划任务书与项目预算书等正式承诺,按时、按质、按量完成约定的义务;在科研项目研究过程中,所有的科学研究活动应该严格遵守目前科技界公认的行为准则。

关于学术评价规范:要使教师了解学术评价的基本运作程序,以及学术评价中客观、公正、公开的原则要求;了解对基础研究成果的评价,应以学术积累和学术创新为主要尺度;对应用研究成果的评价,应注重其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了解学术评价中的同行专家评审制、回避制度、民主表决制度、结果公示和意见反馈机制等的内容和实施办法。

三、高校教师学术道德规范教育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首先,我们要努力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相关部门各负其责、有关方面大力支持、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要将端正学术风气,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纳人学校校风建设的整体工作之中,进行统筹规划和分步实施。教育管理机构和高校要多渠道、分层次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学术道德规范教育,要经常开展以学术道德规范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教师轮训,并使其制度化。要充分利用高校各种资源,以多种渠道和途径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力度,营造教师严格自律的良好学术道德氛围。

其次,重视教育创新。应该在学术道德规范教育过程中力求实现观念创新、机制创新、内容创新、手段创新和载体创新。例如,在互联网时代要注意建设学术评论的网站,以提供有关学术道德专题学术讨论会的内容、重要的学术报告和论文等,并在网上广泛讨论不同学科领域在学术伦理道德方面存在的特殊问题,深人分析各种介于不端行为和合理行为之间的案例。代写教育论文

第三,教育引导与制度保障有机结合。只有把教育引导与制度保障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保障贯穿于学术伦理教育与学术规范教育的全过程,才能逐步构建起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的长效机制。为此,高校应该组织全体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广泛参与讨论修订相关规章制度;要分学科建设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类(研究方法、工具书介绍、研究规范、研究现状)课程,编发学术规范细则和典型案例;要在教师上岗培训时,进行学术道德规范的教育。高校只有有效形成了教育引导与制度保障的学术道德规范教育机制,才能真正使教师将学术道德规范自觉地内化为自身科学活动的行为准则及价值取向。

第二篇:学术道德规范教育心得

学术道德规范教育心得

学 院:机电学院 班 级:研1001班 姓 名: 马 涛 学 号:201001071

学术道德规范教育心得

2012年1月3号下午,由学院组织、马伟书记主讲的一堂关于科学建设与学术道德的教育课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程中老师讲了很多关于学术道德规范的例证。从中了解到今年来,在学术活动中道德失准,行为失范的问题时有发生。一些学者违背学术研究目的,或急功近利,粗制滥造;或媚于世俗,热衷操作;更有甚者丧失学术道德,以抄袭剽窃为手段换取一时之名利。这些行为和现象虽然属于个别现象,但如若不加以制止,将会严重污染学术环境和学术声誉,阻碍学术进步,进而影响整个学术群体的创新和发展。

课后思考,发人深省。作为一名研究生,我们的本职工作就是从事学术研究,良好的学风则是保障学者的学术航向的前提。这也是一个学者之所以称其为学者、学术之所以称其为学术的常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为人师表”,我们研究生作为即将跨入“学者”殿堂的“准学者”,是名族的未来,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力军,是社会诚信的实践者。“青年信于世界,则国信于世界”,因此我们青年大学生应当担当时代重任,做诚实笃信的典范,拒绝在学术道德中迷失自我。

由于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研究剩招生规模也逐年扩大,已成为世界上研究生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当人们为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人才感到无比欣慰的时候,也为研究生中出现的一系列学术道德问题深感担忧和不安。研究生的扩招,带来了研究生教育的空前繁荣,但是也导致研究生素质的整体下降。许多研究生在学习期间缺乏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学习规划,对自己所要完成的课程论文和学位论文采取了糊任务的态度,既没有系统的完成学习的计划,也没有深入学习研究。为了应付学业上的任务,东拼西凑,粗制滥造,不惜动用各种有违学术道德规范的手段,甚至伪造调查数据,直接和间接抄袭,网络搜索下载复制,隐匿学术源流等,因为缺乏基本的研究和论证,再精妙的手段也只能早出水平低劣的学术论文,难登大雅之堂,经不起实践的检验。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学习的自主性 ,进行研究性的学习和学术创新。这样研究生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变得更多 ,学习形式更为灵活和多样 ,包括查阅文献资料 ,了解专业动态 ,撰写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 ,还包括在导师指导下 ,进行社会实践调查和科学试验等。为此需要有大量的时间保证和精力投入 ,更需要研究生有着高度自觉的精神、较强的自我约束能力和控制能力。但是从研究来看 ,很多同学报考研究生的目的和动机很少是为了提高自身素质 ,更很少有服务社会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而只是把报考研究生当作改变自身命运的桥梁和手段。几乎所有的研究生都希望自己能尽早成才 , 毕业后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 ,取得更高的经济收入和事业上的成功 ,已婚研究生当然也希望将自己的配偶和子女一起带到新单位所在的地区。在此思想的支配下 ,部分研究生学业上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 ,而是急等着毕业 ,可以早日过渡到新的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

市场经济给当代研究生既带来了积极的一面 ,也带来了消极的负面影响。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物质主义等思想泛滥 ,学术活动领域也深受影响。较多研究生在选择课程或研究课题的时候也出现强烈的功利倾向。往往会偏向于热门的专业领域和话题 ,研究经费的多少和社会实用程度成为选择的标准 ,忽视了深层的理论研究与积累 ,忽视了基本的理论平台的搭建 ,忽视了基本的理论思维训练 ,急于求成。有些研究生对导师在课堂讲授中所提出的独到创新的学术观点 ,稍加整理 ,在未征得导师许可的情况下 ,就作为个人的作品交付报刊发表。还有一些研究生看到一些时髦的名词和术语、动向 ,没有潜心论证研究 ,急于引用和借题发挥。基本的专业课程和理论平台没有做好 ,就急于课题的涉及 ,急于追求学术上的名利。对导师或同学、学友等的研究成果和文章 ,在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参与情况下 ,挂名逐利、借名得利。丧失学术上的独立性和自身的学术人格和尊严。

有的研究生为了体现自己的专业成果 ,增强未来履历求职上的分量 ,并不是沉下心来 ,专心去做学问 ,而是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应用到一些不正之道上。他们违背基本学术道德 ,钻政策的空子 ,打擦边球 ,为了增加自己的学术 “分量”,采用种种手段 ,包括花钱雇佣枪手替自己贴金;拉拢关系求得文章的发表;联系论文中介非法操作;同学论文之间互相署名;为增加论文发表数量 ,一稿多投;更为甚者在不征得有名望学者教授同意的情况下 ,盗用他们的名字发表文章等等。此外 ,在申报科研成果时 ,利用文字上的技巧 ,掩饰内幕交易 , 粉饰自己的研究成果。游离于规范和制度约束之外 ,却摆脱不了道德的制裁。

高等学校是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应倡导和崇尚诚实劳动,鼓励创新。基于研究生中普遍存在的严重学术道德问题,作为研究生教育工作者,除了认识到有研究生自身和社会的原因外,还必须对自己的教育管理工作,做深刻的反思,积极探索问题发生的原因,以便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建立和完善学术规范,形成有效的学术管理体制。

从客观上看 ,研究生情况确实比较复杂。他们年龄分布层次不一 ,个人经历不一 ,生源来源多样 ,世界观、价值观多元化。加之专业的细分 ,造就集中统一管理困难。就目前高校的研究生学术道德管理机构或人员主要有研究生部(处)、学位委员会、导师、研究生辅导员。而科研院所则主要依托于导师的代管和约束。从表象上看 ,多方管理的机构和人员已经存在 ,学术道德的管理和推进正在展开。但是从实践操作上看 ,研究生工作部门对研究生管理是侧重宏观管理和专门的业务管理 ,至于研究生个体的学术道德问题的特殊性 ,根本无法深入和展开有针对性的教育工作 ,即便通过制定一些规范的条文来约束 ,还需要内化为学生内心的道德自律意识才能发挥作用 ,而对于校级层次研究生学术道德的管理却难以维系。高校学位委员会是一个联合的非常设学术管理机构。其组成人员为一些领导和知名专家教授和学者 ,他们分散于学校各个部门和下属学院 ,且各委员都有自己的繁忙事务 ,对研究生个体的学术道德问题有方向性的指导和规划 ,但并不能触及具体的问题。至于研究生导师的管理 ,往往与学生的交流限于专业领域和范围。一些让学生 “难过的学术道德要求”话语很少成为交流的内容。至于研究生辅导员侧重学生思想、生活等方面的管理 ,对专业极其细化的研究生学术道德问题的认定和管理也存在一定困难 ,处于只能 “讲”,难于 “管”。这样多头管理的结果是管理形式多样 ,但很少能深入、具体 ,因而也就难收实效。

对于研究生发生的学术道德上的越轨行为 ,若不能及时予以制止和处理 ,等于纵容学术道德越轨行为的泛滥 ,会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治理研究生中已经发生的学术越轨行为和事实 ,不是无法可依 ,关键在于违法必究 ,执法必严。,各个高校也几乎都有自己的学术道德管理制度性规定 ,但是制度规定或停留在墙上、文本里 ,或被藏匿在办公室的抽屉里。规范条文贯彻不到位 ,形同虚设 ,雷声大 ,雨点小。涉及具体学生处理时 ,往往瞻前顾后 ,害怕影响学生的就业 ,缺乏惩处的决心和力度。其实质好似保护和教育少部分人 ,但是危害的是大多数人利益 ,没有倡导培养遵循学术道德的习惯和氛围。保护主义、形式主义、好人主义成为学术道德滑坡的重要原因。

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研究生为本 ,针对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研究生教育自身的特点和各学校的具体情况 ,加强和改善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建设。基于研究生专业细化和人员分散的特点 ,要提高研究生的学术道德水平,强化道德教育的效果 ,应注重研究生的入学教育 ,一开学就着手建立长效的预防机制 ,防患于未然 ,终身免疫。把学术道德的入门教育作为研究生入学教育必备内容相当重要 ,只有当学术道德内化为研究生内心的自我约束机制时 ,对防止学术道德越轨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对于学术道德的入门教育和培训 ,可采用多种形式:专门的培训课程;专家报告会;典型案例的讨论;研究生心得感受认识的讨论与交流;学术道德规范和学校学术道德建设文件的学习等。入门培训应注重强调效果 ,切忌流于形式 ,对培训内容可以采用考核或考试的形式 ,注重规范的内律转化。可以说 ,入门几天的培训可能带来的是终身的学术道德免疫。

作为研究生教育的管理者 ,应创造有效的形式去落实规范 ,包括引导研究生学习规范、掌握规范 ,在学术活动中遵循规范。落实和监督规范的重点是:(1)规范的宣传 ,营造全校性的尊重学术道德和规范的氛围 ,形成优良的学术道德传统。(2)学习规范的检查 ,包括规范学习会议记录上报、研讨总结报告收集、研讨会征文或论文的整理等活动的监督检查。(3)学术道德状况的调研和应用规范情况检查 ,包括研究生导师的走访调研;研究生论文规范执行情况检查、学术活动规范情况的检查等。

负责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的机构和个人在具体的业务活动中 ,应形成管理和教育的合力。具体而言 ,作为研究生的主管机构——研究生部(处)应做好学术道德建设的宏观管理工作 ,包括学术道德建设的工作计划 ,规范的宣传 ,入门培训 ,走访调研 ,认定处理;学校的学术委员会应加强道德建设状况的巡查与监督 ,提出研究生学术道德的培养建议 ,组织多样性的学术活动 ,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学术环境;研究生辅导员应注重研究生学术道德平时教育工作 ,及时了解研究生同学的学风状况和思想动态 ,发挥纽带沟通作用 ,做好研究生专管机构和专业导师之间的协调工作 ,对学术道德教育做到警钟长鸣。至于研究生的专业指导老师应该是研究生学术道德的最直接、最主要的责任人 ,对研究生的学术道德教育主要应发挥三个方面的作用:(1)榜样示范作用。研究生导师要以德修身 ,率先垂范 ,用自己高尚的品德和人格力量教育和感染研究生 ,引导研究生树立良好的学术道德 ,帮助研究生养成遵守学术规范的良好习惯。(2)专业把关作用。专业导师对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和规范鉴别是最有权威的 ,对研究生的课程论文、开题报告、研究论文、试验报告和数据、公开投稿和学术交流等学术活动要严格把关 ,发现问题要及时消灭在萌芽状态中。(3)教育引导作用。帮助研究生树立学术道德规范不仅需要道德教育 ,更需要技术规范教育和引导 ,要帮助研究生学会遵循学术规范的技术和要求 ,使学术道德规范的遵守得到技术保障。多数研究生缺乏对学术规范的了解 ,缺少有关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训练 ,不知道如何标注参考文献 ,因此 ,他们很难区分什么是合理引用 ,什么是抄袭剽窃。[6 ]这一任务只能有专业的指导老师来完成。多头的道德教育管理要实现联动机制 ,发挥合力作用 ,讲究实效。而不能都在管 ,却没有一个管好。

良好的评价机制可以激励一个研究生自觉遵循学术道德 ,缺陷的评价机制可以造就一个研究生学术道德上的越轨和失范。建立科学的学术评价机制至少体现这样的基本原则:(1)论文质量优先 ,杜绝数量取胜。(2)变刚性规定为柔性激励 ,如开展优秀论文评比、规范课程论文展示、开题论文和研究论文(非保密)公示等活动。(3)减少对挂名作者的学术认定 ,尽管学术合作和团队精神是必要的 ,但是对第二、三作者的事实奖励和一概而论式的学术认定 ,易造成论文挂名的泛滥。(4)学术交流、学术沙龙、参加学术讲座、学术演讲、参加学术课题研究也可以认定为研究生参与学术活动和学术水平的指标 ,让这些操作性的学术活动成为学术平庸者自觉的门槛。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立德,立功,立言。而“立德”更是排在首位。显然它比建功立业著书立说更为重要。作为一名研究生,我们更需要严格要求自己,以铜为镜,以史为鉴,首先立德,再去立功立言。认真严谨的搞学术,拒绝抄袭剽窃,制造学术泡沫,利用假冒伪劣,剽窃等不道德行为进行利益交易或者教育培训等。严于律己,做一个有文化,有知识,有道德,有理想的研究生。为追求自己在知识上的突破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是自己为了社会进步做出一些微薄的贡献。

学术道德是创新研发的基本保障,也是让创新能力得到淋漓尽致发挥的健康氛围。学术风气关系到学术的传承与创新,更关系到整个社会风气甚至民族精神状态。学者对学术研究所得的思想与理论不但关系学者自己的成就,更关系到整个社会,因为学者作为整个社会的“智者”,为社会提供理论与思想。我们作为研究生,在不久的将来也会扮演这个社会中的重要角色,我们拒绝抄袭剽窃,拒绝弄虚作假,就是在消灭将来的学术泡沫,假冒伪劣。严格遵守学术规范,避免作茧自缚,将来的学术环境将会更加的美好。

第三篇:学术道德规范教育心得

学术道德规范教育心得

学者的本职工作就是从事学术研究,良好的学风则是保障学者的学术航向的前提。这都是一个学者之所以称其为学者、学术之所以称其为学术的常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为人师表”,我们研究生作为即将踏入“学者”殿堂的“准学者”,是民族的未来,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力军,是社会诚信的实践者。“青年信于世界,则国信于世界”,因此我们青年大学生应当担当时代重任,做诚实笃信的典范,拒绝在学术道德中迷失自我。

2011年10月19日下午四点,曹主任和常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堂关于学术道德规范的教育课程。课程中老师讲了很多关于学术道德规范的例证。从中了解到近年来,在学术活动中道德失准,行为失范的问题时有发生。一些学者违背学术研究目的,或急功近利,粗制滥造;或媚于世俗,热衷操作;更有甚者,丧失学术道德,以抄袭剽窃为手段换取一时之名利。这些行为和现象虽然属于个别现象,但如若不加以制约,将会严重污染学术环境和学术声誉,阻碍学术进步,进而影响整个学术群体的创新和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立德,立功,立言。而“立德”更是排于首位。显然它比建功立业著书立说更为重要。作为一个研究生,我们更需要严格要求自己,以铜为镜,以史为鉴,首先立德,再去立功立言。认真严谨的搞学术,拒绝抄袭剽窃,制造学术泡沫,利用假冒伪劣,剽窃等不道德行为进行利益交易或者教育培训等。严于律己,做一个有文化,有知识,有道德,有理想的研究生。为追求自己在知识上的突破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也是自己为了社会进步做出一些微薄的贡献。

学术风气关系到学术的传承于创新,更关系到整个社会风气甚至民族精神状态。学者对学术研究所得的思想与理论不但关系学者自己的成就,更关系到整个社会,因为学者作为整个社会的“智者”,为社会提供理论与思想。我们作为研究生,在不久的将来也会扮演这个社会中的重要角色,我们拒绝抄袭剽窃,拒绝弄虚作假,就是在消灭将来的学术泡沫,假冒伪劣。严格遵守学术规范,避免作茧自缚,将来的学术环境将会更加美好。

第四篇:学术道德规范

学术道德规范

无论是古希腊的至理名言“知识即美德”,还是我国的传统观念“知书而达礼”,都说明学术与道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术道德是指在从事学术活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得到学术共同体及社会共同认可并遵守的行为准则与规范的总和。学术规范是保障学术研究活动正常有序进行的一系列规则、制度和行为准则的总称,包括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学术界公认的学术道德以及学科专业共同遵守的科研研究、论文写作、学术引文、学术评价等诸多方面规范。

科学事业的发展过程,既是学术创新的过程,也是学风建设的过程。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对弘扬科学精神、繁荣发展学术事业,净化校园环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是科学研究工作者应遵循的基本伦理和规范,是保证提高学术水平,实现学术积累和创新的根本。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反映和调整人们现实生活中的利益关系,用善恶标准评价,依靠人们内心信念、传统习惯和社会舆论维系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作为道德组成部分之一的学术道德是所有学者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学者在学术科研方面原则。学术道德是治学的起码要求,是学者的学术良心,其实施和维系主要依靠学者的良心及学术共同体内的道德舆论。它具有自律和示范的特性,学术道德的缺失无疑意味着学术失范现象的产生和蔓延。作为一名研究生,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学术研究,而严谨的学术规范,良好的学术道德,是营造研究生活良好学风,以及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的重要保证,也是培养高质量研究人才、引领研究生走向正确科研道路的必要前提。

我们所提倡的“诚信为学,恪守学术道德”,具体体现在从事研究的整个过程中时刻用学术道德来指导自己的学术实践活动,把内化于自身学术良知中的学术规范升华为行动的纲领。不断把外在的准则转化为内在的要求,只有在头脑中形成高尚的学术道德品质,才会在实际的学术活动中自觉地遵守学术行规,不闯学术的“红灯”。大学是高度宽容、高尚的学术场所,但是对于学术不端的行为采取“零容忍”;同时科学道德情操是科学研究的感性基础,智力成果与人的品格关系并不是正向对应的,能力强的科研人员不一定就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稿多发、论文造假、抄袭剽窃他人成果、造篡改实验数据、随意侵占他人科研成果……不同形式的学术不端行为让人警醒。科研不端行为是伴随科学的发展产生的,要依靠科学界自身努力和全社会的关注去消除在外在准则要求的同时,更要有科研工作者的自律。学风浮躁是引起学术不端行为的重要原因,而学风浮躁又与现行的评价体系相关。而要克服学风浮躁、学术评价中急功近利的倾向,需要“诚信为学、立于本心、戒骄戒躁、脚踏实地”。

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我深感学术道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到提高研究生科研道德与规范水平无论是对自身还是研究领域都具有重大意义。在日后的学习研究生活里,从事科研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恪守学术界公认的基本学术道德规范,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以严谨踏实的学风和笃信诚实的原则从事科学研究,做一名合格的、名副其实的研究生。

首先我们需要详细了解学术道德与规范相应的细则与要求,如:在学术活动中,尊重他人学术成果;学术成果署名真实有效、署名者应对该项成果承担相应的学术责任和法律责任,此外应保证科学研究的真实性,不可采取编造、篡改数据等手段来发表文章。

其次,我们应正确树立科研诚信意识,提高科学道德素养,形成风清气正、求真务实的优良学风,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和人才成长的科研环境,我们要发挥积极作用。钟南山院士曾指出当前科研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浮躁,不踏实,目前很多国际专业学术杂志主编批评中国某些科学研究论文存在的“四宗罪”:伦理问题、造假问题、抄袭问题、一稿多投问题,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科研诚信是科学事业发展的基础、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保证,我们应当掌握科研工作规范,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科学技术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而且不断丰富和发展求真求实的科学文化内涵,形成了以科学精神为精髓的人类社会的共同理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进程中,从摆脱中世纪的蒙昧进入文艺复兴时期,到近代工业革命的兴起乃至20世纪以来新技术革命浪潮引领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科学精神不仅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引领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杆,千百年来一直深刻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追求。良好的学术风气不仅关系到学术自身的创新,还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风气和整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学者的学术研究不仅为社会生产思想和理论,而且为社会提供理想和信念。不良的学风不仅有损学者的形象,还会影响公众对价值理想和价值导向的认同,从而导致整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和整个国家的社会风气。科研学术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潜力所在。如果一个国家没有成熟的学术管理制度,没有成熟的学术规范思想,这个国家就必然产生出学术道德低下学术品格卑劣的学术工作者,这对于一个国家的学术建设而言打击将是致命的,对以后的培养学术人才也会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

在建设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的同时,也要加强学者人文素质的培养,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的。人文素养的提升能让我们在撰写学术报告、论文的时候更加得心应手,更能让读者理解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因此,现在全球很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都开始重视人文素养的培养。要提高人文素养,首先应该从个人角度自觉形成对人文学科的热爱,很多人把对知识的获取完全看成是“任务”,因而反对学习人文学科,这个观点是完全错误的。人文学科的好处不在于我们能看见的,很多时候,它在不知不觉中影响我们的行为和思维。我们应该发展对人文学科的喜爱,愿意去学习,去享受“人文之美”。其次,一些组织应该多举办人文学科的讲座等活动,培养起学者对其的认识和爱好,让大家在科研的疲惫之余,感受人文对一个人心灵的放松。学术素养也是研究生最应具备的素养之一。“学术素养”,顾名思义,就是一个人在学术方面的基本素质和修养。学术素养是研究者在学术研究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主要由学术意识、学术能力、学术知识以及学术伦理道德组成。它体现的是研究者的创新精神和执行能力,是获得重大研究成果的保证。作为研究生的我们,更需要提前理解学术素养在研究中的深刻内涵,提早做起,从和自我做起。

研究生不同于一般的学生,因为“学生”是学习知识的人,其主要任务是掌握已有的专业理论和知识,而研究生是为了进一步培养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能力而继续接受教育的群体,其主要任务是学术研究和创造新知识。因此我们要坚持品行为立身之本,勇于与不良风气做斗争。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全力抵制各种污染科学风气的行为,坚决杜绝丧失学术道德的行为,积极反对各种形式的粗制滥造和低水平重复行为。虽然个人的力量小,但如果人人都能遵守学术道德规范,抵制学术腐败,那么学术腐败的现象将不会再出现。

第五篇:学术道德规范学习心得

学术道德规范学习心得

《学术道德规范》这门课已经结束结束,我对这两天的课程学习感触颇深,这门课使我深刻的意识到,具备良好的学术道德的重要性,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乃至生活等各方面,都应端正自己的态度,规范自己的行为。

当前,在高等学校的学术活动中,部分地存在着道德失准,行为失范的问题。一些学者违背学术研究目的,或急功近利,粗制滥造;或媚于世俗,热衷炒作;更有甚 者,丧失学术道德,以抄袭剽窃为手段换取一时之名利。这些行为和现象如不加以制约,将严重污染学术环境,影响学术声誉,阻碍学术进步,进而影响社会发展和 民族创新能力。而制约这一现象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培养学者良好的学术道德修养,恪守学术道德,遵守学术规范是对每个人的基本要求。

加强自我教育,强化科研道德与学术规范,我的想法是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努力拓展知识面,研究生掌握专业知识的程度影响着研究生对科研行为的严谨性,也同样影响着研究生在科研道德与学术规范方面的行为特征。但是在社会高速发展、信 1 息来源多样、文化多元的时代,仅仅依靠狭隘的专业知识还是不够的。在各种量化的评价方面更是站不稳脚的,所以,研究生应意识到在加强自身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要努力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扩大视野,这样才可以为自己的学术性填充一点其他专业知识层面的东西。尤为重要的是在业务精深、其他知识面宽博的知识结构下,个体才会具有多方面的思维,其思维才会显得更加灵敏,才会善于抓住科研过程中的各个方面与各个细节。只有这样,所涉及到的东西才会引起自己的兴趣,也只有这样,研究生才能发现自己所从事学习与研究方向的众多问题而不会担心出不来成果、得不到必要的奖励与学位的忧虑。没有了这种忧虑的研究生才会实心实意、脚踏实地地学习与研究。故此,研究生个体应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适当选修一些自己感兴趣并能与个人专业相关联的课程,或者自修一些必要的其他专业知识,尤其要养成对于人文知识修习的习惯。只有养成专业知识与多方面知识共同修习的习惯,才会避免学术失范现象。

二、立德修身、洁身自好。我国传统文化重视立德、立功、立言。“立德”位于首位,它比建功立业、著书立说更为重要。德包括政治品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就学者而言,学术道德是立身之本。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和反思学术道德规范对我们的要求。应该旗帜鲜明地指出和明确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是科学研究工作者应遵循的基本伦理 和规范,为学术正常交流、提高学术水平,实现学术积累和创新保驾护航。

在当今社会,学术道德已经被很多人遗忘。学术腐败甚至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例如制造学术泡沫、搞假冒伪劣、抄袭剽窃、进行钱、学、权的三角交易、从事注水学位教育或培训、在学术评审拉关系以及办刊收费等等。学术规范已经由一个单纯道德层面上的问题逐渐演化为一个道德与法律两个层面的问题。因此,要在强化学术道德建设的基础上,重视和加强学术法制建设,提高法律介入学术研究领域的频率与效能。此外,从根本上来说,学术腐败的产生主要还是根源于目前我国不合理的科研评价机制。这种畸形的科研评价机制日益腐蚀着学者们的学术良知与职业精神,使得越来越多的学者不愿意再坐冷板凳,而更倾向于在学界投机钻营,谋名取利。因而,我们不仅要重视学术法制建设和学术道德建设,更要重视良好学术体制的建设。只有当我们从体制上根除了滋生学术腐败的土壤,净化了学术研究的环境后,才能够使学术腐败无处容身、销声匿迹。

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存一颗淡泊平常之心。古人早就谈过:“淡泊明志、淡泊志远”;这个“淡泊”不是对事业工作的淡泊,而是对名利物质私欲的淡泊。我国正处在改革攻坚阶段和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和社会生活处在深刻变动之中,各种矛盾错综复杂,社会问题千头万绪,在这个改革开 放的环境中,伴随着国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科学管理和技术的引进以及对外交流的日益扩大,资产阶级的一些腐朽颓废的思想会乘隙而入,一些封建主义的残渣也借机死灰复燃。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都有所发展,并占有一定市场,有些人甚至公开宣扬“不要专门利人、只要专门利已”、“不爱讲为人民,只爱讲人民币”、“人的本性是自私的”等等错误观点,再加上社会上有人过着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生活。

这样复杂的社会环境对我们都是严峻的考验,是否经得起改革开放和执政的考验,是否经得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对每个党员干部确实是一道十字路口,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一定要明确是非,要经得起来自各方面的各种各样的诱惑,我觉得有一颗淡泊平常之心很重要,有淡泊平常之心,就会看轻权力、金钱和美色,要知道权力都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而不是个人的资本,它只能用于为人民服务,而不是个人谋私的工具,看轻权力,金钱和美色,也就会把更多的精力投入于工作当中,把更多的时间用于事业当中,灯红酒绿、纸醉金迷只不过是飘散的烟雨,决不是我们生活追求的目标,它是海市蜃楼,镜中之花,对有一个淡泊平常之心的人决不会被它所迷惑。因此,要保持廉洁从政,廉洁自律,淡泊平常是一个最好的防备武器。

通过对学术道德规范与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使我深刻 的认识到,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是科学研究工作者应遵循的基本伦理和规范,是保证学术正常交流、提高学术水平,实现学术积累和创新的根本保障。硕士研究生阶段是学术素养养成的重要阶段,恪守学术道德规范要从日常学习、研究的每一个细节做起。《学术道德规范》这门课程不仅教会了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敲开了科研的大门,还教育我们在科研中利用学术道德约束自己的行为规范,并且学会通过法律捍卫我们在知识产权上的正当权益。

下载试析高校教师学术道德规范教育论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试析高校教师学术道德规范教育论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术道德规范学习心得

    题目: 加强自我教育强化科技道德与学术规范 学生: 白群学号: 1306047 院 (系):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加强自我教育强化科技道德与学术规范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立德、立功、立言。......

    关于学术道德规范学习心得

    关于学术道德规范学习心得 科研诚信主要是指科技人员在科技活动中弘扬以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崇尚创新、开放协作为核心的科学精神,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恪守科学道德准则,循科学......

    学术道德规范学习心得

    学术规范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立德、立功、立言。“立德”位于前列,显然,它比建功立业、著书立说更为重要。德包括政治品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就学者而言,学术道德......

    学术道德规范[大全五篇]

    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管理条例一、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基本要求 我校各类研究生在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中都要坚持以下原则: 1、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保护知识产权,尊重他人劳动成......

    中山大学 学术道德规范

    中山大学文件中大办〔2010〕14号关于印发《中山大学学术道德规范》的通知 校机关各部、处、室,各学院、直属系,各直属单位,各附属单位,后勤集团、产业集团:为加强我校学术道德规......

    学术道德规范学习心得 2

    学术道德规范心得 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是科学研究工作者应遵循的基本伦理和规范,是保证学术正常交流、提高学术水平,实现学术积累和创新的根本保障。近年来,学术活动中道德失准......

    学术道德规范学习总结

    学术道德规范学习总结 道德是规范社会成员行为的准则,高的道德标准造就卓越的人格品质。无论是古希腊的至理名言“知识即美德”,还是我国的传统观念“知书而达礼”,都说明学术......

    西工大学术道德规范学习心得

    学术道德规范学习心得 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是科学研究工作者应遵循的基本伦理和规范,是保证学术正常交流、提高学术水平,实现学术积累和创新的根本保障。近年来,学术活动中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