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校一学年发展概况
学校一学年发展概况
一、加大学校教育教学设施投入,营造科学高效的育人环境。
去年10月,我们以小城镇建设点评为契机,争取资金6000余元,对校舍墙壁、大门两侧墙壁全部进行了刷新,更新校内宣传版面9块,营造了焕然一新的校园环境;开展教室文化点评活动2次,营造了整洁、美观、高雅、向上的教室环境。今年以我们学校标准化建设为契机,争取街办政府投资500万元,新建3500平方米教学楼一座,今年4月份,全体师生搬进了宽敞、明亮、洁净、美观的教学楼,这是我校办学史上又一个重要里程碑。教学楼使用后,学校多方筹措资金10万元,在教学楼安装监控摄像头22个、报警器30个、防盗门窗300多方米,在学校后墙安装刺笆83米,严肃门卫管理和教师执勤、护校制度,提高了校园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今年5月份,学校积极争取教育局资金支持,安装55英寸大电视19台,大大改善了学校信息化教学的水平。学校采取给教师补贴的方式鼓励教师新购戴尔笔记本12台,要求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鼓励参与《数字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研究》,不断提高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使用水平。另外,学校新购惠普打印机2台,联想办公机一台,改善了处室的办公条件,提高了办公效益。
二、加强幸福课堂研究,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我校坚持每周二、三、四下午第一、二节分别为语、数、英集中教研沙龙,教师听评课活动中实施“个人设计——组内说课——教学实践——共同研讨”的流程,突显个体作用,发挥每一位教师内在的积极性,并借助于其他教师的经验与意见,努力提高驾驭幸福课堂的能力。我们还邀请联盟中心李秀玲校长、基础教育检测中心张世峰老师、北海双语学校韩玉秀老师到我们学校就幸福课堂的建设情况进行指导,加快了我校幸福课堂的建设的进度,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在去年区教育局组织的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中有两名教师荣获二、三等奖,在今年区教育局组织优质课评选中,我校有三名教师获得二等奖,我校被评为首批潍坊市轻负担、高质量示范学校,在今年潍坊创新教育管理评估中心开展的评估中,我校获得联盟学校第二、全区小学第五的好成绩。
三、学校对家长的要求:
1、学校在放假前组织学生集中收看了8部安全教育视频课程,并组织学生书写了《学生暑假安全承诺书》,与家长签订了《学生暑假安全责任书》,目的就是要提高家长及学生的安全意识,保证学生暑假期间的安全。放假期间,家长是学生的唯一监护人,对学生的安全负有完全责任。请各位家长认真阅读《学生暑假安全责任书》,监护好学生的安全。
2、开学后,学校要求学生全部乘坐交警部门审核的有营运资质的新式接送学生车辆,请家长从为孩子安全负责的角度为其选择接送车辆。
3、暑假期间请家长认真督促学生完成老师布置的假期作业。
第二篇:中国农业发展概况(一)[最终版]
一、中国农业资源概况
二、中国农业发展的巨大成就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重重压迫和剥削,农业生产发展极为缓慢,生产水平十分落后。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农业生产全面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农产品供给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
经过几十年努力,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粮食和绝大多数农产品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许多主要农产品总产量跃居世界前列,人均占有量达到或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市场供给充足,告别了全面短缺的状况,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大体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跨越。可以说,中国创造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跨越的世界奇迹。
在总量增加的同时,农产品品质改善,质量安全水平提高,均衡供给能力增强。据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考察团对日、韩、香港的调查,我国出口蔬菜的农药残留超标率约为0.4%,达到国外对残留标准的要求。事实证明,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是有保证的。
(二)农业科技取得了历史性进步,农业装备水平明显提高,我国农业科技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科技实力不断增强,农业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农业技术与生产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特别是以现代科技广泛应用为标志的现代农业快速发展,使我国农业科技水平稳步提高,部分领域已经跃居世界先进行列,科技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已达到42%。
农业科技不断取得积极成果。据统计,仅1988年以来,全国共取得各类获奖农业科技成果两万多项,其中国家科技奖励成果773项。特别是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迅速,基因工程、植物细胞和组织培养、单倍体育种及其应用研究等方面都有重大突破;航天育种、杂交水稻和油菜的研究与利用,动物疫病、基因疫苗、动植物的营养与代谢、生物反应器等方面的研究,都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成效显著。从90年代中期开始实施“种子工程”,共推广新品种1200多个,其中优质高产多抗品种411个,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遥感技术在农业资源调查与动态监测、灾害监测与损失评估及产量评估等方面广泛应用。农业遥感技术主要是利用卫星等现代空间工具对农业进行研究、观察的新兴技术。目前我国已经成功开展了土壤侵蚀遥感调查、北方草原草畜动态平衡监测、耕地变化遥感监测、草原遥感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玉米、水稻、棉花等大宗农作物遥感估产的业务化运作工作,以及北方土地沙漠化监测、黄淮海平原盐碱地调查及监测、冬小麦旱情监测等。保护性耕作、水稻旱育稀植及抛秧、玉米地膜覆盖、精量半精量机械化播种、平衡施肥、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节水灌溉和旱作农业、稻田养鱼、畜禽快速高效饲养、水产优质高效养殖等先进实用技术在全国广泛推广应用,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有了良好开端。全国已建立400多个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重点开展转基因农作物培育与应用、组培苗木、工厂化栽培和养殖、设施农业、基因工程疫苗等高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开发。一大批成熟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如水稻、玉米、油菜、棉花杂交优势利用和组织培养,生物农药和肥料,转基因蔬菜、棉花和猪,家畜胚胎工程、重大畜禽疫病疫苗、种苗脱毒快繁等技术开始实现产业化,推动了农业产业升级和技术换代。
(三)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综合素质和竞争实力明显增强,特别是乡镇企业和小城镇的发展,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现代化道路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种植业结构由以粮食为主转变为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饲料作物全面发展,农业内部结构由以种植业为主转变为种植业和林牧渔业共同发展,农村经济结构由以农业为主转变为农业与非农产业协调发展,农业的区域比较优势和规模优势逐步得到发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大大提高了农村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农业区域比较优势和规模优势开始得到发挥。长期形成的“大而全、小而全”农业生产格局已被打破,一些各具特色、各显优势的作物带、产业带逐步形成,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农业发展开始呈现合理分工的新格局。东部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的外向型农业有了长足发展,我国出口的农产品中75%来源于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发挥粮食生产优势,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初具规模。西部地区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发展步伐加快,成为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目前,新阶段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出现五个鲜明特点:一是市场主体地位突出,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大户、农村经纪人在结构调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二是国内外市场需求导向明显,合同契约和订单农业正在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纽带和桥梁。三是产品结构优化,逐步由数量的增加向质量的提升转变。四是农业内部结构变动中,增长最快的是渔业和畜牧业。渔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亮点。五是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变动中,跨区域、城乡间转移突出,有助于提高农民收入和加快城镇化的进程。
第三篇:1学校概况-学校简介(一)
学校简介
提示:学校基本信息(一句话概况)+历史沿革+学校的办学特点+学校获得的荣誉成就
龙岩学院(学校国标码:11312)坐落在福建省龙岩市,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管理体制的全日制多科性本科院校。学校现任党委书记为林和平,现任校长为李泽彧。历史沿革:
学校坐落于著名革命老区——福建省龙岩市,是根植并成长于红土地的唯一一所本科院校。前身为创办于1958年的龙岩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1年原福建资源工业学校并入龙岩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4年5月,正式升格更名为龙岩学院。
学校面向22个省(市、区)招收本专科学生以及少数民族预科生,全日制在校生11193人,其中本科生10110人;设有12个二级学院(系)和1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有35个本科专业,所设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农学、艺术学院等八大学科门类。
学校现有国家级特色建设专业1个,省重点学科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5个(推荐国家级项目1个),省级特色建设专业7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市教学名师19人,省级精品课程11门,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科研创新团队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培育)1个;学校建立158个实习实训基地,设有客家文化研究所、古田会议精神研究所、动物医学研究所、南方不稳定煤层开采研究所等14个具有一定特色和优势的科研学术机构;升本以来,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科研课题483项,校级及横向科研课题156项,多件专利获国家专利局授权,教师出版专著、编写教参34部,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929篇,被SCI、EI和SSCI收录学术论文188篇;获各级政府奖多项,其中,获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省第六、七、八、九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
学校重视开放办学和社会服务。近几年,学校先后与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台湾、澳门等地区的高等院校及教育机构建立了校际友好合作关系,与国内许多重点院校、科研机构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学校与地方政府、经济开发区、企业等建立了校地、校产、校企合作战略联盟,融入海西区域经济发展,为闽西提供技术服务和智力支持。近三年来,为地方培训各类基础教育师资、煤矿安全技术人员和其他各类技术骨干近2万人。
2006年,校党委被省委评为“福建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2007年,学校获准成为学士学位授权单位;2008年至今,学校连续获得第十届、十一届省级文明学校;2009年,校团委被团中央评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2010年,我校荣获全省高校系统唯一的省级“绿化先进单位”;2011年,学校在全省就业工作本科组中排名第二,被评为优秀;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省、市平安单位、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先进集体。2012年6月,学校高质量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学校秉承“厚于德、敏于学”的校训,坚持“根植红土、致力应用、彰显特色、服务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立足龙岩、服务海西、面向基层、紧贴行业,以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主要目标,直接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服务,力争办学水平位居全省同类高校前列,个别专业达到全国同类高校先进水平,为把龙岩学院建设成为服务地方、特色鲜明的闽粤赣边多学科应用型区域性高水准综合大学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发展概况
1.湖南电子音像出版业起步于1985年。现有5家音像出版单位和3家音像复制单位。经过10多年的发展,湖南电子音像出版业已具备较大规模和实力。全省现有在编人员222人,年录音录相生产能力达5000多万盒。1996年,湖南出版音像制品294种,电子出版物10种,生产总量达到524.9万盒,销售总额突破4000万元。湖南电子音像出版单位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和优势。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兼顾科教语言音像出版物和电子出版物的发展,推出了《洪湖》协奏组曲等优秀语言音像出版物和《解放军报全文检索》等50多个光盘产品;湖南文化音像出版社致力于湖湘本土文化题材的搜集、整理工作,《湖南地方戏曲优秀剧目集锦》已被列入“九五”国家重点音像出版选题计划;潇湘电影制片厂音像出版社注重挖掘革命历史题材,再现革命领袖的光辉形象;湖南金蜂音像出版发行总公司率先出版了国产录相节目、社会教育节目、科普教育节目以及地方戏曲节已受到中央和省、部级领导的赞赏;湖南教育音像出版社围绕开拓少儿智力和少儿原创音质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新的号角》等多部作品获得社会好评。
第五篇:学校概况
大寨中心小学概况
大寨中心小学始建于1942年,改建于1998年,重建于2008年,位于魏县县城东3公里,定魏公路与邯大公路交叉口,兴源河东岸,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学校现有在校生490人,12个教学班,教师29人,中师学历3人,专科学历19人,本科学历7人,学历达标率为100%,其中专科以上学历达90%,我校总占地面积2001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223平方米,是一所布局合理的花园式学校。
我校配备的专用教室有: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开放式图书阅览室、卫生室、标准化实验室、仪器室、体育器材室、劳动器材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电子备课室、心理咨询室、少先队科技活动室、卫星接收与光盘播放室、古筝室、探究实验室、舞蹈室、棋艺室、手工制作室、乒乓球室、档案室等。标准化实验室、仪器室全部按照省标准配备器材,实验教学开出率达100%。学校微机室配备学生机21台,班班配有多媒体,建成了校园局域网。学校开放式图书室现有图书11000册,实现了学生全天开放借阅。
学校始终如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求实创新,开拓进取,建校以来,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合格人才。教学中处处体现“以人为本 面向全体 求实创新 发展个性”的办学理念,实现“让学生成才、让教师成功、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的办学目标。我校以艺术教育(古筝和舞蹈)为特色,打造学校发展品牌;创建新课堂以来,通过教师创新、合作、探索、归纳、总结,形成了操作方便的“三环121模式”,上课即(1)情境导入、明确任务;(2)合作探讨、展示成果;(3)及时反
馈、积累运用;教学效果明显提升,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受到社会普遍赞誉。
我校先后被市教育局评为“德育先进学校”、“教育教学先进学校”,被县政府、县教育局评为“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绿色学校”、“明星学校”,连续十几年被团县委评为“雏鹰少先大队”,在县、镇历次教育教学质量检测中名列前茅。省文明办袁主任、原邯郸市副市长辛宝山、邯郸市教育局曹建召副局长等省市领导先后莅临我校指导工作,并给予了我校较高的评价。
回首过去,成绩已经成为历史;展望未来,我们豪情满怀。我们将以更高昂的斗志,开拓进取,迎接更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