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业发展概况(本站推荐)

时间:2019-05-15 09:17: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电力工业发展概况(本站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电力工业发展概况(本站推荐)》。

第一篇:电力工业发展概况(本站推荐)

供电设计实训报告

一、实训性质

本实训是在学生系统学习完《煤矿供电》理论课程的基础之上,为进一步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及系统设计所开设的一项基本训练课程。通过供配电系统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获取新知识、新技术和新信息的能力;掌握供电系统构成部分的运行维护所必须的基本理论;掌握供配电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为今后从事工厂供配电技术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尤其在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及认知素质等方面,该项实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二、实训目的通过实训达到以下要求:

1.了解常用供电一、二次设备的发展现状。

2.了解常用供电一、二次设备的原理和结构。

3.熟悉井下变配电设备的特殊性、原理及结构。

4.能够绘制出煤矿供配电系统一次系统实物图。

5.能够绘制出煤矿供配电系统二次系统实物图,即综合自动化系统图。

6.对煤矿供配电系统功率因数校正有初步了解及掌握基本补偿方法。

7.最终掌握煤矿供配电系统的构成、每部分的任务和工作方式及彼此之间的联系。

三、实训内容

1、学生针对指导老师现场拆解煤矿供配电系统的每一组成单元进行文献、资料、图片、数据的查找、搜集及整理;

2、利用自己所搜集资料,依据指导老师的要求画出供配电系统的一次线图 及实物图,并对每一设备的工作任务及原理进行解释;

3、结合一次系统图,画出二次综合自动化系统图,阐释每一单元的工作任 务、工作原理及如何进行通讯;

4、自行设计无功补偿方式,并阐释设计思路;

5、设计总结,现场提问作答,完成实训报告。

四、指导教师

王皓天、朱莹

五、实训内容

一次设备:指直接生产和输配电能的设备,经这些设备,电能从发电厂送到各用户.如发电机,变压器等.二次设备:指对一次设备进行监视,测量,控制,调节,保护以及为运行,维护人员提供运行工况或生产指挥信号所需的电气设备

一次设备:主要组成有:发电机(电动机)、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自动开关、接触器、刀开关、母线、输电线路、电力电缆、电抗器等。由一次设备相互连接,构成发电、输电、配电或直接用于生产的电气主回路称为一次回路或一次接线系统。

1、生产和转换电能的设备。如将机械能转换成电能的发电机、变换电压、传输电能的变压器,将电能变成机械能的电动机等。

2、接通和断开电路的开关设备。如高低压断路器、负荷开关、熔断器、隔离开 关、接触器、磁力启动器等。

3、保护电气。如限制短路电流的电抗器、防御过电压的避雷器等

4、载流导体。如传输电能的软、硬导体及电缆等。

5、接地装置。

6、其他设备。

二次设备:对一次设备进行监察,测量,控制,保护,调节的补助设备,称为二次设备。1.测量表计,如电压表、电流表、功率表、电能表用于测量电路中的电器参数。2.绝缘监察装置3.控制和信号装置。4.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如继电器、自动装置等,用于监视一次系统的运行状况,迅速反应异常和事故,然后作用于断路器,进行保护控制。5.直流电源设备,如蓄电池组、直流发电机、硅整流装置等,供给控制保护用的直流电源及用直流负荷和事故照明用电等.。6.高频阻波器7.备自投装置等等

“一次”在电力生产上主要指的是“主路”,“二次”主要是用来控制“一次”的。用“一次”来修饰设备,主要是为了体现设备属于主路或设备的电压等级比二次设备的电压等级高。

了解我国电力工业发展概况:掌握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发电厂,变电站的常见类型;了解发电厂,变电站常用电气设备;掌握额定电压的确定方法.1.1电力工业发展概况及前景

电的发明:1831年(英)法拉第→电磁感应→右手螺旋定则→电力系统 电能优点: ①易于将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②便于远距离输送(输电线路,电缆)

③电能集中,分配自由,能够满足各生产过程的工艺过程

④速度快(30万km/s),能量大,能做到约时停送电

电力系统发展方向:大容量,超高压,远距离

到2001年底,全国水电装机达到8301万kw,火电达到25314万kw,核电达到210万kw,风力和新能源发电达到37万kw.长江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电站,总装机容量为18200MW.;

广州抽水蓄能电站是世界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总装机容量为240万kw.西藏的羊卓雍湖水电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电站.广东电网:90.7总装机容量为600万kw,向香港(650万kw)买电7~15万kw50港币/度.92.12总装机容量为750万kw

广东大电厂380万kw 水电站75万kw,小水电150万kw

夜间

大亚湾核电站2X90万kw———→从化广州抽水蓄能电站240万kw

增城500kv变电站

广东网电压骨架 220kv→500kv 日本:1000kv 西欧:750kv 美国:750kv 目前,我国电力工业已开始进入“大机组”,“大电网”,“超高压”,“高自动化”的发展新阶段,科技水平不断提高,调度自动化,光纤通信,计算机控制等高新技术,已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1.2 电力系统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

1,电力系统=发电厂+变电所+输电线路+用户

2,动力系统=电力系统+动力装置

3,电力网=变压+输电线路+用户

4,发电厂

煤 燃烧 汽轮机

火电厂—— 石油 ———→ 热能———→ 电能

天然气 化学能 机械能

分为 凝汽式发电厂(专供发电)

热电厂(发电兼供热)——如广州电厂,利用率高

如:黄埔电厂:4台12.5万kvA 2台30万kvA机组

1号~4号机烧油 5号,6号机烧煤

水轮机

②水电站 —— 水(落差流量)————→ 机械能 ——→ 电能

其生产过程简单,污染小,发电成本低

但建设投资大,工期长,受气候,水文条件影响大,分丰水,枯水.反应堆核裂变 机械能

③核电站——铀 ——————→ 热能 ———→ 电能

钚 汽轮机

如:浙江秦山核电站(2X60万kw)

大亚湾核电站(2X90万kw)

阳江核电站(2X90万kw)

特点:a消耗燃烧少,如容量为50万kw的大电厂,需燃烧150万吨/年 容量为50万kw的大电厂,需铀燃料20吨/年.b.燃烧时不需要空气助燃

c.容量越大越经济

d.有放射性污染

④潮汐电站:潮汐能是地球在自转过程中,海水受月流重力牵引产生的.还有小部分潮汐是受太阳引力牵引形成的.海水涨落的周期为12小时25分钟,同时在海底造成三角流.世界最大的潮汐发电站:法国北部LaRance河,Pe=240MW

世界最高的潮汐发电站:加拿大Fundy高达39英尺Pe=20MW

世界首座海底潮汐发电站:挪威北部Kvalsund Pe=300KW(无生态污染,无噪音,不占地)投资1亿美元.5,变电所:升压,降压

区域变电所,地方变电所,终端变电所

枢纽变电所,中间变电所,地区变电所

6,电力线路:输电线路,配电线路

电力系统的优越性

可靠,稳定,经济

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

保证供电的安全可靠——减少事故率

保证电能质量——波形,频率,电压 随时调频,调压

我国规定的电力系统的额定频率为50HZ,大容量系统允许频率偏差±0.2 HZ,中小容量系统允许频率偏差±0.5 HZ.电压的允许变化范围见表1-4.电力系统的频率主要取决于有功功率的平衡,电压主要取决于无功功率的平衡,可通过调频,调压和无功补偿等措施来保证频率和电压的稳定.电力系统的供电电压(或电流)的波形为严格的正弦形.表1-4 电压的允许变化范围

线路额定电压

正常运行电压允许变化范围

35kv及以上

±5%Ue

10kv及以下

±7%Ue

低压照明及农业用电

(+5%~-10%)Ue

完成足够的发生功率和发电量

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

1.3 电气设备概述及额定参数

主要电气设备简介

一次设备——直接与发配电电路相连接的设备

进行能量转换的设备: 发电机,变压器,电动机

接通和开断电路的开关设备:QF,QS,FU,负荷开关

交换电路电气量,隔离高压的设备:PT,CT

限制电流和防止过电压的设备:电抗器,避雷器

二次设备——对一次设备,其它设备的工作进行监测和控制保护的设备 用于反映不正常工作状态——继电器,信号装置

测量电气参数的设备:仪表,示波器,录波器

控制及自动装置:控制开关,同期及自动装置

连接电路的导体:控制电缆,小母线,连接线

电气设备的额定参数

1,额定电压

电力网的额定标准电压(KV):0.22,0.38,3,6,10,35,60,110,220, 330,500,750

用电设备的额定电压=电力网的额定电压

发电机的额定电压=1.05电力网额定电压

变压器的额定电压:

一次侧:但与发电机直接相连的(相当于用户)

二次侧:(10kv及以下阻抗电压小于7.5%)

第二篇:十一五电力工业发展成就

——“十一五”电力工业发展成就斐然

“十一五”期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电力企业以国家大局为重,克服电价调整不到位、行业亏损的困难,积极落实国家能源战略,加快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实现了电力工业持续快速发展,每年新增装机均在1亿千瓦左右,建成了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和±800千伏特高压直流示范工程。为保障我国“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加快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我国电力工业正从大机组、超高压、西电东送、全国联网的发展阶段,向绿色发电、特高压、智能电网的发展新阶段转变。

电力工业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

目前,我国电网规模已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发电装机容量继续位列世界第二,长期困扰我国的电力供应不足矛盾得到缓解,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和资源配置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基本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用电需要。

发电装机容量快速增长。2009年底我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8.74亿千瓦,预计2010年底将达到 9.5 亿千瓦左右,其中水电2.1亿千瓦(含抽水蓄能),火电7亿千瓦,核电1081万千瓦,风电等其他电源3000万千瓦左右。“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2.9%,“十一五”时期新增装机容量是“十五”时期新增装机容量的2.19倍。

电网发展实现重大突破。电网电压等级不断提升,特高压从无到有,750千伏基本成网,各级电网发展协调推进。2009年底全国110(66)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达到82万公里、变电容量达到28.9亿千伏安,预计2010年底,全国110(66)千伏及以上线路将达到87万公里,变电容量达到31亿千伏安,“十一五”期间输电线路长度和变电容量年均增长速度分别达到8.1%和14.6%,“十一五”时期新增输电线路长度是“十五”时期新增输电线路长度的1.21倍,“十一五”时期新增变电容量是“十五”时期新增变电容量的1.95倍。

用电水平明显提高。2009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3.66万亿千瓦时,预计2010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4.17万亿千瓦时左右,“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1.0%左右。(人均用电量从2005年的1894千瓦时/人年,提升到2010年的3100千瓦时/人年左右。)

电力供需紧张局面基本缓解。目前,电力供应能力总体较为充裕,除局部地区受电煤供应紧张、水库来水偏枯等随机性因素影响,出现个别时段电力供应偏紧外,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个别省区略有富余。发电设备利用小时由2005年的5425小时下降到2009年的4546小时,火电设备利用小时由2005年的5865小时下降到2009年的4865小时,基本扭转了“十五”末期电力供需紧张的局面。

电源结构和布局进一步优化

积极发展水电、核电、风电等绿色发电,加大小火电机组关停力度,加快水电、煤电等大型电源基地的开发建设,电源结构和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

绿色发电比重进一步提高。在2010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9.5 亿千瓦中,煤电占总容量的比重由2005年的72.8%,下降到2010年的68%,风电装机容量连续五年翻倍增长,水电装机容量、核电在建规模均居世界第一位,包括水电、核电以及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在内的绿色发电装机容量所占比重由2005年的24.2%,上升到2010年的26.7%。2010年绿色能源发电量将达到8800亿千瓦时,比2005年4600亿千瓦时增加91%,绿色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比重由2005年的18.5%上升到2010年的21.1%。

火电机组平均单机容量稳步提高。落实国家“上大压小”政策,加快小火电机组关停,“十一五”期间累计关停小火电机组超过7000万千瓦,提前一年半完成国家“十一五”关停小火电机组5000万千瓦任务。2009年底,全国30万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比重达到65.2%,建成投产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机组21台,成为世界拥有超超临界机组最多的国家,火电平均单机容量由2005年的5.68万千瓦提高到2010年的10.5万千瓦。

地区布局进一步优化。西部和北部能源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快,东部沿海地区发电装机增速下降。“十一五”前四年,能源资源丰富的西北、华中、华北地区的装机容量分别增长了63%、45%、42%,华东地区仅增长24%,电源地区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

电网优化配置资源能力明显提高

特高压、跨大区电网、区域和省级电网主网架、城乡配电网建设统筹推进,电网结构得到改善,电网资源配置能力不足和“卡脖子”问题得到缓解,电网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不断提高。

跨大区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明显提高。“十一五”期间,建设和投产了西北华中直流背靠背联网、东北华北直流背靠背联网、(四川)德阳~(陕西)宝鸡±500千伏直流、宁(夏)东(部)~山东±660千伏直流、(内蒙)呼盟~辽宁±500千伏直流、新疆与西北750千伏联网等一批跨区电网工程。特高压交直流输电取得重大突破,晋东南~(湖北)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顺利投产,并保持安全稳定运行超过一年,云(南)广(东)、(四川)向(家坝)上(海)特高压直流工程建成投产,(四川)锦屏~(江苏)苏南特高压直流工程全面开工建设。2009年底,全国跨区电力交换能力超过2500万千瓦,全年跨区交易电量1213亿千瓦时,比2005年增长51.1%。

各网省主网架结构得到加强与完善。华北、华东、华中、东北电网500、220千伏电网协调发展。西北电网750千伏主网架初步形成。南方电网建成贵广第二回±500千伏直流、(贵州)施秉~(广东)贤令山500千伏交流等跨省电网工程,建成海南~广东500千伏交流海底电缆,实现海南与主网联网。“十一五”前四年,我国新增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累计达到15.91万公里,新增220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8.52亿千伏安。2009年底,全国500千伏线路长度达到12.19万公里,变电容量6.4亿千伏安;220千伏线路长度25.36万公里,变电容量10.35亿千伏安。华北、华中、华东和东北区域电网以及南方电网500千伏线路规模分别达到2.70万公里、3.17万公里、2.24万公里、1.15万公里和1.59万公里,西北电网330千伏及750千伏线路规模达到2.19万公里。各省(区、市)主网网架结构得到进一步加强,容载比有较大提高,供电能力大大增强。

城乡电网供电可靠性进一步提高。通过加快城乡电网建设和改造,城乡电网供电能力显著增强,供电可靠率大大提高。(城市和农村用户供电可靠率分别从2005年的99.766%和99.393%提高到2009年的99.896%和99.694%。)

绿色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积极发展绿色电力,加快小火电机组关停,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加大污染防治力度,极大减轻了电力建设、生产和供应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能源节约效果显著。“十一五”前四年,依靠电源结构调整和能效提高,累计节约3.91亿吨标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69亿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837万吨。

绿色能源替代效果显著。“十一五”前四年我国新增绿色能源发电量累计达到5337亿千瓦时,相应减少煤炭消耗1.85亿吨标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59亿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396万吨。(“十一五”前四年因全国供电煤耗下降累计节约标煤1.92亿吨,减排二氧化碳4.76亿吨,减排二氧化硫411万吨。)

供电煤耗进一步下降。预计2010年平均供电煤耗较2005年下降32克/千瓦时,达到338克/千瓦时,低于美国(356克/千瓦时)、澳大利亚(360克/千瓦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电网线损显著下降。电网发展质量不断提升,线路损失明显下降,2009年全国电网线损率6.72%,低于英国(8.11%)、加拿大(8.1%)、澳大利亚(6.22%),高于美国(6.52%)、日本(4.81%)、韩国(3.78%),比2005年下降了0.49个百分点,累计节约电量399亿千瓦时,相应节约标煤1384万吨标煤,减排二氧化碳3432万吨,减排二氧化硫30万吨。

污染物排放大幅降低。电力行业严格按照国家排放标准,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2009年各项环保指标均提前超额完成 国家“十一五”计划目标要求,为全国实现“十一五”减排目标做出了突出贡献。与2005年相比,2009年排放总量和单位发电量排放量均显著下降,二氧化硫排放总量948万吨、下降27.1%,单位发电量排放量3.2克/千瓦时、下降50%;氮氧化物排放总量860万吨、增加17.7%,单位发电量排放量2.88克/千瓦时、下降19.5%;烟尘排放量315万吨、下降12.5%,单位发电量排放量1.0克/千瓦时、下降44.4%。(2009年脱硫机组装机容量达到4.7亿千瓦,占全部煤电机组的比例达到76%,较2005年提高59个百分点;在容量增加66.6%、发电量增加46.3%的情况下,行业排放量占全国排放总量的比例却下降到42.8%,降低了8.2个百分点。)

电力技术装备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十一五”以来,我国发电技术取得了巨大进步和突破,在机组容量、参数、效率、环保性能、节水等技术指标上不断突破和提高。超超临界机组推广应用,大型空冷、循环流化床、脱硫脱硝等先进技术逐步推广。核电技术装备自主化不断实现重大突破,第三代核电站已开工建设。70万千瓦级水电机组实现国产化,大坝施工、大型水电机组的设计、制造、安装和运行等技术走在了世界前列。风电、太阳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通过引进和吸收得到进一步提高。

特高压技术在系统分析、工程设计、施工调试、主设备研制等多项关键技术和设备制造上取得重大突破并实际应用,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以先进电力电子技术为基础的直流输电、灵活交流输电技术装备实现国产化,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塔双回、紧凑型线路、大截面耐热导线、大容量变压器、钢管塔等新技术、新成果得到广泛应用。

体制和机制创新取得进展 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电力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成立了国家能源局,统筹电力发展的规划、政策管理。电力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提出了农村电力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意见,开展了大用户直购电交易试点工作,推进了电网企业主辅分离改革工作。

电力企业重组和上下游一体化经营取得突破,相关发电企业积极拓展业务,煤电联营取得重大进展。

电力行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各企业充分发挥集团整体优势,优化配置内部资源,创新管理模式,积极推进电力发展方式的转变,通过压缩管理费用、控制非生产性投资、规范用工管理等措施,在物价明显上涨的情况下,有效控制了电力工程造价。辅业企业市场意识和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

电力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自2005年起,电力企业陆续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努力将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根植于企业的日常运营之中。

面对我国煤炭价格快速上涨的局面,电力企业服从国家大局,克服煤炭价格上涨造成企业严重亏损的困难,坚持生产和供应,保证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用电需求。

电力企业响应国家发展清洁能源的号召,认真贯彻《可再生能源法》,积极开展风电、太阳能等绿色电力的建设、消纳工作,成为促进我国新能源发展的主力军。具有防洪、航运等功能的水电站取得显著社会效益。

积极实施“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战略,推动农村电力发展,自2006年以来,累计解决了167万无电户的用电问题,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在南方抗冰抢险,四川汶川、青海玉树抗震救灾,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世博会保电等重大任务中,电力企业圆满完成了电力保障任务,为我国夺取抗灾胜利、经济稳定发展和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做出了突出贡献。长期支持西部开发建设,圆满完成援藏、援疆、援青任务。

国际合作取得积极成效

电力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国际合作领域进一步拓展。加强与周边国家电力合作,实现能源资源优势互补,跨国电力交易进一步增加,2009年我国从周边国家输入电力达到23.8亿千瓦时,向周边国家输出电力达到41.7亿千瓦时。电力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在推进扩大国外电力项目施工、建设监理的基础上,竞标运营菲律宾国家输电网,投资建设或并购包括部分发达国家在内的煤矿和电力项目。

虽然“十一五”期间电力工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今后发展中还应进一步加强电力工业统一规划,建立科学合理的电价机制,提高绿色发电比重,提高电力资源配置能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才能增强电力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供重要的支撑。

第三篇:西藏电力工业发展历程简介

西藏电力工业发展历程简介

西藏自治区成立4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社会主义祖国大家庭中,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心西藏的电力工业发展,中央领导同志多次视察西藏的电力工业发展状况,多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西藏的电力建设项目。在西藏建设与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中央在西藏电力工业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通过西藏各族电力建设职工的共同奋斗,西藏自治区的电力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令人瞩目的成就。对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局势稳定、社会文明进步、人民安居乐业、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西藏电力工业概况

1951年和平解放后,西藏电力工业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国家政府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全国电力系统和各兄弟省、市、自治区的援助下,西藏电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历史性的巨大进步。特别是中央召开第三次、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更加快了西藏电力工业的发展。

截至2006年底,西藏全区电力装机达到55万千瓦。全区用电人口190万人,占总人口的69%。乡(镇)、行政村通电率分别为72%和42%。全区人均装机容量200瓦,人均年用电量539千瓦时。

截至2006年底,西藏电网由藏中、林芝、昌都及狮泉河“一大三小”四个地市电网构成,最高电压等级110千伏。110千伏输电线路1640公里,110千伏变电站16座,变电容量59.1万千伏安。35千伏线路1542公里,35千伏变电站71座,变电容量37.4万千伏安。

目前,西藏在建电源工程有狮泉河水电站、直孔水电站、林芝雪卡水电站等;在建电网工程有昌都—玉龙110千伏线路和三期农网改造等工程。

二、西藏电力工业建设发展历程

1928年,西藏噶厦政府在拉萨兴建的夺底发电厂(装机容量92千瓦)投入运行,开始了西藏用电的历史。在封建农奴制社会里,西藏电力工业未能得到发展,唯一的夺底发电厂在运行18年后,因管理不善,设备老化,于1946年停运。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时,全区发电能力为零。

20世纪初叶西藏电力工业开始萌芽;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后,开始进步,逐渐发展;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电力工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对发展西藏经济、稳定局势、巩固国防和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建设团结、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西藏做出了重大贡献。具体而言,西藏电力工业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951年—1958年,西藏电力工业开始起步。当时的西藏旧的社会制度尚未变革,经济十分落后,百废待兴。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国务院及周恩来总理十分关心西藏电力工业的建设和发展。1955年3月,国务院第七次全体会议决定,由中央拨款并派工程技术人员进藏新建夺底水电站和日喀则小型火电厂。期间中央投资844.8万元,于1956年先后建成投产日喀则火电厂(燃油机组装机2×40千瓦)和新夺底水电站(装机容量3×220千瓦),揭开了西藏电力事业发展的新篇章。国家从水利电力工业部、重庆电业局调进第一批援藏人员从事电站管理和生产工作。到1959年底,日喀则火电厂和夺底水电站全部建成投运,年发电量260万千瓦时,有力地保证了拉萨市和日喀则市重要部门的用电,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输变电建设方面。1951年,西藏仅有拉萨夺底发电厂至拉萨吉崩岗长7.5公里的3.3千伏输电线路和吉崩岗配电房一座。1959年,国家投资修建了西藏第一座35千伏降压变电站—北郊变电站工程,变电容量为6400千伏安,电压等级35/6.3千伏;建成了纳金电厂—北郊变电站长16.7公里的35千伏输电线路。

这一阶段由于旧的生产关系尚存,电力工业虽开始起步,但发展速度缓慢。1959—1965年,西藏实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打破了旧的封建农奴制度,建立新的社会主义制度,百万翻身农奴彻底摆脱了封建农奴制的桎梏,成为社会主义新西藏的主人,电力工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1958年10 月,国家投资建设拉萨纳金电站。参与建设的翻身农奴,怀着对党的感谢和做了主人的喜悦之情,与驻藏解放军指战员及支援西藏电力建设的内地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奋斗,于1960年4月纳金电站5号、6号机组投产发电,同时建成拉萨北郊、西郊和东郊变电站,与夺底电站并网运行,形成35千伏拉萨电网雏形。纳金电站的建成投产,结束了拉萨人民用松明子和酥油灯照明的历史。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时,全区装机容量8240千瓦(不含各单位自备柴油发电机),年发电量2600.46

万千瓦时,分别是1958年的11倍和10倍;建成35千伏输电线路3条,总长45.55公里;6千伏线路10条,总长98.6公里;变电站3座,变电总容量1.24万千伏安。

1966—1976年,西藏的电力事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冲击。但错误思潮未能冲垮刚刚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西藏人民盼电热情和电力职工发展西藏电力工业的雄心,西藏各民族电业职工抵制错误路线,排除干扰,坚持生产,努力工作,先后建成地(市)属电厂6座,装机总容量3.78万千瓦,1976年发电量为1亿千瓦时;新建35千伏输电线路6条,总长128.70公里。1972年,在“农业学大寨”运动的推动下,农牧区小水电建设处处开花,发展较快。到1976年全区共建成农村小水电站647座,装机容量2.99万千瓦。同时随着西藏电力事业的发展,电力实验研究、设计、建设等专业队伍逐步建立。1966年以来,西藏的电力企业学习内地兄弟省市管理经验,按照西藏电力生产与建设的实际,相继建立了一些生产管理规章制度,管理工作趋于规范。“文化大革命”中,许多管理制度被取消,电力生产与管理受到干扰。这一时期,受极左思潮的影响,在电力生产和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片面追求速度,重视工程质量不够,所建电站工程均为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工程,设计标准较低;“重建设轻管理”现象在农村小水电站建设中尤为突出。

1977—1990年,西藏电力工业进入快速健康发展阶段,电力战线各级党政组织及广大藏汉族和其它少数民族干部职工、工程技术人员,认真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经过拨乱反正,开展企业全面整顿,加强基础工作,健全规章制度,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了电力工业生产和建设健康快速发展。这一时期,先后建成投产羊八井地热试验电站、日喀则塘河电站、林芝八一电厂二级站、山南沃卡电厂二级站、昌都沙贡电站、拉萨火电厂二期工程、拉萨平措电站等一批地(市)属电站和羊西线(羊八井试验电厂至拉萨西郊变电站)、沃泽线(沃卡电厂至山南泽当变电站)、羊拉线(羊卓雍湖抽水蓄能电站至拉萨西郊变电站)3条110千伏输电线路。形成拉萨、山南、日喀则、林芝、昌都5个区域性电网。各电网覆盖下的用电人口50.73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23%。同时羊卓雍湖抽水蓄能电站重点工程开工建设;农牧区小水电站通过调整和整顿,加强了管理,经济效益有所提高;

地热能、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开发利用工作迅速发展;形成了以水电开发为主,多能互补的电力建设新格局;电子计算机及信息处理技术和载波通信等先进设备应用于电力生产、调度系统。西藏电力工业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1991—2006年。中央召开第三、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西藏电力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国家先后投入80多亿元,新建一批骨干电源;完成一、二期农网建设和改造工程;完成了藏中五地市的联网,最终形成目前藏中、林芝、昌都和阿里区域性电网。农村县乡小水电进一步发展。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进入规模化应用时期。随着青藏铁路通车、林芝机场通航和其他一批基础设施、生产项目建成投入使用,西藏社会经济将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也势必带动用电负荷持续快速增长。

统计表明,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成立至今,中央政府共向西藏投入电力建设资金超过90亿元,累计派出数千名工程技术人员进藏支援电力生产建设。通过电力战线广大职工的共同奋斗,西藏的电力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央对西藏电力建设投资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有力地促进了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引领西藏人民走向现代生活方式。

三、西藏电力“十一五”发展前景

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西藏发展稳定工作的意见》(中发[2005]12号),明确提出了“十一五”西藏能源发展战略,要求建设完善综合能源体系。加快骨干电源点的勘测、设计、论证和建设工作,扩大电网覆盖范围,完善供电网络设施,保障电网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加快农网建设和改造,确保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尽快开展雅鲁藏布江和藏东南“三江”流域等水电资源开发规划和前期工作,论证建设“西电东送”接续能源基地。因地制宜开发小水电和太阳能、风能发电,形成“以水电为主,多能互补、集中与分散供电相结合”的能源格局。

2006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加快西藏发展维护西藏稳定若干优惠政策》(国办函[2006]91号)进一步要求,到“十一五”末,基本解决农牧民用电问题。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战略部署,结合西藏能源资源结构及分布特点、人口及负荷分布特点、用电负荷特性、生态环境等情况,西藏“十一五”电力发展目标是:到“十一五”末,西藏电网电力装机容量及建设规模达到120万千瓦;实现林芝与藏中电网220千伏联网,形成“一大二小”西藏电网;各电压等级电网协调发展,建成较为坚强的西藏电网;电力覆盖人口比率达到90%以上,消除无电乡(镇)、无电村,基本解决农牧民用电问题。

为满足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十一五”期间,规划开工建设电源104万千瓦,投产24.8万千瓦;建设220千伏输变电工程1100公里、92万千伏安,110千伏输变电工程2540公里、87万千伏安;建成投产220千伏线路290公里、变电容量 15万千伏安,110千伏线路2000公里、变电容量50万千伏安。

第四篇:发展概况

1.湖南电子音像出版业起步于1985年。现有5家音像出版单位和3家音像复制单位。经过10多年的发展,湖南电子音像出版业已具备较大规模和实力。全省现有在编人员222人,年录音录相生产能力达5000多万盒。1996年,湖南出版音像制品294种,电子出版物10种,生产总量达到524.9万盒,销售总额突破4000万元。湖南电子音像出版单位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和优势。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兼顾科教语言音像出版物和电子出版物的发展,推出了《洪湖》协奏组曲等优秀语言音像出版物和《解放军报全文检索》等50多个光盘产品;湖南文化音像出版社致力于湖湘本土文化题材的搜集、整理工作,《湖南地方戏曲优秀剧目集锦》已被列入“九五”国家重点音像出版选题计划;潇湘电影制片厂音像出版社注重挖掘革命历史题材,再现革命领袖的光辉形象;湖南金蜂音像出版发行总公司率先出版了国产录相节目、社会教育节目、科普教育节目以及地方戏曲节已受到中央和省、部级领导的赞赏;湖南教育音像出版社围绕开拓少儿智力和少儿原创音质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新的号角》等多部作品获得社会好评。

第五篇:从能源发展规划看电力工业发展

从《能源发展规划》看未来电力工业发展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 沈石

日前,国家计委公布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能源发展重点专项规划》,该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十五”能源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该规划制定了石油、天然气、煤炭和电力行业未来的发展战略。“十五”期间,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方向是:加快体制改革,重点加强电网建设,积极发展水电,优化火电结构,适当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发展新能源发电。本文试从我国未来能源的发展,和其他能源工业发展的相互影响来分析,为什么我国电力工业制定这样的发展规划。

1、能源工业管理体制改革,决定电力体制改革只会加快。

我国能源工业管理体制不能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要求,是我国目前能源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目前,我国煤炭工业已将九十四个原国有重点煤矿以及企事业单位全部下放地方政府管理。煤价基本放开,煤炭生产、运输和销售全面进入了市场。国有重点煤矿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公司制改革已经全面展开,国有煤炭企业关闭破产工作也开始实施。石油天然气工业重组了石油、石化两大公司,实行勘探开发、加工利用、内外贸一体化,两大公司核心业务和非核心业务进行分离,并成功地在海外上市。原油、成品油价格实现了与国际市场的接轨。

通过改革,进一步提高我国能源行业市场化程度,管理体制和价格体制逐步与国际接轨,是我国能源工业发展方向。作为能源工业重要组成部分电力工业,在我国其他能源工业体制改革,已经起步的情况下,为电力工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十五”期间,我国电力工业必然加快电力体制创新步伐,而不会放慢。

2、能源工业发展的新阶段要求加强电网建设

随着我国能源供求总量矛盾的缓和,能源行业内部发展不平衡,结构失调,成为制约能源工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煤炭工业采掘能力很大,但洗选、型煤、配煤和水煤浆等发展缓慢。石油工业新增可采储量无法满足产量增长的需要,储采比下降。天然气探明储量增长较快,但下游市场开发缓慢,生产及输送管道能力不能充分发挥。电力工业发电、输电和配电结构矛盾突出,高压输电网发展滞后于电源建设,导致网架结构弱、输电能力不足、运行可靠性低;城乡配电网建设滞后,制约了生产用电的合理增长,影响了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小火电无序发展,火电设备单机容量过小,造成能源效率低下。

能源工业发展到目前新的阶段,客观上要求电力工业加强电网的建设。该规划提出,“十五”期间,要在继续安排好农网城网建设的同时,重点开展四方面的工作:一是抓紧建设北、中、南三个输电通道,形成“西电东送”的基本格局;二是重点发展跨省、跨地区输电线路,积极推进区域电网互联和全国联网进程,初步完成不同来水特点流域电网之间、不同峰谷时段电网之间的联系,实现电量补偿调度,装机互为备用,提高供电质量,优化电力资源配置;三是加强区域内主干电网建设;四是同步建设电网二次系统。

3、能源结构矛盾和我国的资源秉性决定必须大力发展水电

我国由于长期能源紧张的历史状况,造成了能源工业发展“重能力增长,忽视质量结构优化”的倾向。能源品种结构不合理,优质能源供应不足,成为目前我国能源工业的主要矛盾之一。一次能源消费结构

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

199076.2%19.0%2.0%4.8%

200061.03%20.9%3.3%9.64%

煤炭在一次能源结构中所占比重过高,特别是煤炭直接用于终端消费的比例过大;石油受资源条件限制,近年来产量徘徊不前,国内供需缺口越来越大,1993年起我国由石油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

口国;天然气在能源结构中所占比重过低;水电开发程度低,只有18.5%,西部丰富的水能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利用。因此,该规划提出,将在水能资源丰富的中西部地区,根据西部大开发和电源结构调整的需要,优先安排调节性能好、水能指标优越的大中型水电站和流域综合开发项目的建设;在电网供电能力不足的地区,因地制宜开发小型水电站;在水能资源缺乏、电网调峰困难的地区安排一些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

4、能源结构矛盾要求优化火电结构

我国是以煤为主的电力结构,燃煤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将对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素质的提高,带来越来越大的负面影响。为保持能源、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十五”期间,火电结构调整必然会受到高度重视。按照规划,“十五”期间,在发电环节,水电、气电、核电和洁净煤发电等清洁电力在总装机容量的比重达到31%,比“九五”末提高5个百分点。火电装机中,完成对超期服役,特别是单机容量5万千瓦及以下凝汽常规燃煤、燃油机组的关停工作,争取“十五”期间完成1420万千瓦的关停目标,使30万千瓦及以上的大机组占总装机容量的比例由2000年的38%,提高到“十五”末的50%左右,使每千瓦时供电煤耗从2000年的394克标准煤,减少到2005年的380克标准煤。同时,在城市推广“以热定电”的热电联产、热电冷三联产和热电煤气三联供。在北京、上海和成都等有条件的城市开展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试点,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城市环境。

5、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发展核电和新能源

长期以来,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使能源发展与保护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未来能源发展中,如何充分利用天然气、水电、核电等清洁能源,加快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开发,推广应用洁净煤技术,逐步降低用于终端消费煤炭的比重,实现能源、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将是“十五”能源发展面临的重要选择。

按照规划,“十五”期间,将在核电国产化的前提下,适度适时发展核电。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方面,在资源条件好、具备并网条件的地区,发展大型并网风力发电、太阳能热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等。同时,通过多种方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努力实现风电设备国产化并形成产业。为解决农村用电问题,“十五”期间将加快农村能源商品化进程,在资源条件具备的地区,特别是偏远地区,大力推广太阳能光伏发电、风柴蓄独立供电系统和生物质能转化、地热、小水电、薪炭林等。

下载电力工业发展概况(本站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电力工业发展概况(本站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油茶发展概况

    2 油茶林经营概述 1 2 油茶发展概况 2.1油茶主要物种及分布区域 油茶为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类食用油料植物树种的总称,由于我国现有油茶林中的98%为普通油茶(C. ole......

    中国化工发展概况

    中国化工的成功之道叶建华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办公室副主任编者按:张瑞敏曾谈到中国式管理的终极难题,包括怎样做适应中国国情的管理,信息化时代如何管理创新,等等。中国化工从孔......

    汽车工业发展概况

    教材说明:上册讲发动机,下册讲底盘。成绩评定:考试70%、实验实习25%、平时成绩(提问、考勤)5%总论一、汽车工业发展概况(一)国外:1、产生:德:1886年,德国机械工程师卡尔.奔驰发明了三轮......

    公路发展概况

    1、ETC系统介绍 ETC系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公路、桥梁和隧道的全自动不停车收费系统,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高速公路收费系统。该收费系统通过安装在车辆挡风玻璃上的车载单元......

    电力工业十二五规划

    电力工业“十二五”规划滚动研究综述报告 2011年,我国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国家颁布了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印发了《“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出......

    电力工业十二五规划

    中电联发布电力工业‚十二五‛规划滚动研究综述报告 2011年,我国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国家颁布了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印发了《‚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

    “十二五”时期电力工业规划发展思路--白建华

    “十二五”时期电力工业规划发展思路 内容提要 白建华“十二五”时期是我国转变电力发展方式、调整电力结构、调整电力布局的关键时期,也是实现我国政府2020年调整能源结构、......

    阿克苏地区电子商务发展概况

    阿克苏地区电子商务和物流信息化发展情况 一、阿克苏地区电子商务发展状况 阿克苏地区是以农业及特色产业为主导的新型农业和工业化经济区域,优秀的地理条件和丰富的自然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