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中共陕西省委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
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实施意见
(2008年1月18日)
陕发 〔2008〕2号
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我省青少年体育工作,增强青少年体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
(一)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近年来,随着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青少年体育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学校体育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青少年营养水平和形态发育水平逐步提高。但是,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和应试教育等因素影响,青少年体育工作还没有放在应有位置,学校、家庭和社会普遍存在重智育、轻体育倾向,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休息和锻炼时间难以保证。另一方面,青少年体育锻炼条件难以得到保证,体育教师数量不足、学历层次偏低;体育经费投入不足,设施和器材严重短缺;体育课开设不齐,教学质量不高。由此,导致青少年体能与运动素质持续下降,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青少年超重与肥胖比例迅速上升。青少年时期是身心健康和各项身体素质形成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切实解决,必将严重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品德培养和幸福生活,影响我省全民健康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全省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把加强青少年体育锻炼增强青少年体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采取坚决有力措施,切实抓紧抓好。
(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基本目标之一,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充分保证学校体育课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时间,积极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广泛开展群众性青少年体育活动和竞赛;加大学校体育工作经费投入,加强体育卫生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全面完善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活动网络;培养青少年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形成广大青少年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
好风气和全社会珍视健康、重视体育的浓厚氛围。
(三)今后五年的工作目标是:力争使健康第一理念牢固树立,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良好氛围基本形成;青少年普遍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等级,体质健康得到明显增强;每个学生都能掌握两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达到国家基本标准;形成一批全面落实体育工作、学生体质健康优秀率较高的先进学校。
二、明确任务、落实政策,全面推进青少年体育工作
(四)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建立和完善以学生体质健康为重要内容的综合素质评价机制,发挥正确导向作用。从今年秋季开始,在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并建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报告书制度和公告制度。测试报告书作为中小学生成长记录或素质报告书重要内容。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成绩,按照50分计入高中升学录取总分。测试报告书列入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学生档案,作为学生毕业、升学的一项重要依据。依法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完善学校体育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学校体育工作保障和运行机制。
(五)广泛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组织领导。各级教育、体育行政部门和共青团组织要把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作为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学生体育健康水平重要举措。学校要根据学生年龄、性别和体质状况,广泛探索开展适应青少年特点的体育教学与活动形式,引导学生走进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掀起青少年体育锻炼热潮。对达到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等级学生颁发“阳光体育证章”,优秀等级颁发“阳光体育奖章”,增强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荣誉感和自觉性。
(六)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切实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为学生创造宽松学习环境和氛围,使学生有更多时间参加体育锻炼。任何部门、团体、机构、学校和个人一律不得开办面向学生的学科类奥赛校(班)、补习班、辅导班和提高班。学校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中小学生在校时间,不得占用学生节假日、双休日和寒暑假统一组织学生集体补课或上新课。严格控制中小学生家庭作业量,1-3年级每天不许布置家庭作业,4-6年级学生每天家庭作业量不得超过30分钟,初中学生每天家庭作业量不得超过1小时。
(七)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全省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开足、开齐体育课程,保质保量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其中,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大学1-2年级每周2课时,3-4年级(包括研究生)要开设体育选修课。中小学要全面落实每天“两操两活动”制度,即每天要上好早操和眼保健操、每天上午安排25-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当天没有体育课的,下午课后必须组织学生进行1小时集体体育锻炼。“两操两活动”要列入教学计划,有专人负责,有考勤、有记录。高等学校要积极推进体育课程改革,加强体育课程管理,把课外体育活动、运动队训练和俱乐部开展体育活动纳入学校日常教
学计划,使每个学生每周至少参加三次以上课外体育锻炼。学校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和支持残疾青少年体育锻炼活动。
(八)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认真落实《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基本标准》,按照开设体育课和开展课外体育活动需要,配齐配强体育教师,加大体育教师培训力度。从今年起用五年时间,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全省现有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一次全员轮训。从今年起,全省每个体育教师每年接受继续教育时间不得少于48个课时,并形成制度。从今年起,针对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严重不足问题,在省上“特设教师岗位”招教计划中划出一定比例专门用于招聘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省上每年再拿出1000名招教指标,纳入“农村基层人才队伍振兴计划”,连续五年招收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体育专业毕业生,分配到县以下农村中小学任教。各市、县(区)每年在补充教师时,应增加体育教师比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采取措施,切实保障体育教师合法权益,努力提高体育教师社会地位。对体育教师在职称评定、工作量计算、先进评选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一视同仁。对体育教师担任体育课教学工作量应与其他学科同工同酬。对体育教师从事课外体育活动、课间操、课余体育运动训练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等常规性学校体育工作合理计入教学工作量。积极落实体育教师福利待遇,为体育教师从事学校体育工作提供必要条件。
(九)定期举办多层次多形式学生体育竞赛活动。省、市、县三级政府要定期举办学生综合性或专项性运动会,所需经费列入政府预算。今后,省上每4年组织一次大、中、小学生综合或专项运动会。各市、县(区)要定期组织学生综合或专项运动会。学校每年定期召开春季、秋季两次运动会,并经常性地组织开展校际之间、班际之间学生体育活动和竞赛。注重发展学生体育运动兴趣和特长,做到人人有喜爱的体育项目、班班有特色的体育活动、校校有较高水平的运动队,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两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为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打下良好基础。进一步加强各级中小学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管理和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充分发挥他们对学校、群众体育运动的示范带动作用。完善高等学校和高中阶段学生军训制度,丰富军训内容,开展“少年军校”活动,发挥学生军训在增强体质、磨练意志等方面作用。
(十)加强学校卫生保健工作,形成良好卫生习惯和科学生活方式。全省各级各类学校要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建立学校卫生保健机构,配备校医或专(兼)职保健教师,配齐相应设施和器材,在卫生部门指导下开展学校卫生工作。学校要加强用眼知识宣传和教育,帮助青少年掌握科学用眼知识和方法,坚持每天上下午组织学生做眼保健操,及时纠正不正确阅读、写字姿势,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实行标准化课桌,每学期对学生视力状况进行两次监测,降低青少年近视率。落实科学规范的学生作息制度,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10小时,初中学生9小时,高中学生8小时。市、县(区)政府要积极实施“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工程”,进一步改善学校卫生环境和条件。从今年起,各级财政、教育部门要把“中小学灯光改造”列入议事日程,加大投入,使全省中小学教室、宿舍采光达到国家颁布的标准。学校要根据学生健康方面主要问题,积极开展疾病预防、科学营养、卫生安全、禁毒控烟等多种主题健康教育活动,开展创建“健康促进学校”、“无烟学校”和“安全学校”等活动。落实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学校每年对学生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建立和完善青少年营养干预机
制,对城乡青少年及其家庭加强营养指导,积极推广“学生营养餐”(早餐和午餐)和“学生奶计划”。
(十一)加大投入,改善学校体育基础设施。各级政府要按照《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要求,统筹协调、因地制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学校体育设施特别是体育场地建设。积极组织实施国家“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器材支持项目。省财政把中小学体育设施配置经费纳入中小学办学条件改善资金。各市、县(区)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积极改善学校体育卫生条件。学校要将体育卫生条件改善纳入学校预算。力争到2012年,全省城乡学校体育场地和器材设施达到国家基本标准。今后,市、县(区)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在对新建学校设置审批中,把体育场馆及设施器材达到国家颁布标准作为一个必要条件;在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和卫生新校园建设工程中,切实加大学校食堂、饮用水设施、厕所、体育场地改建投入力度。规划和城建部门在制订城区和社区建设规划中,要充分考虑青少年体育锻炼需要,提供必要的场地和设施条件。市、县(区)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中,要尽可能将体育设施建在学校或学校周边,以充分发挥设施效能。
(十二)充分利用社会体育资源,补充学校体育场馆设施、人才和资金。各级体育部门对现有公共体育场馆及运动设施免费或优惠向学校和学生开放。广泛利用社会体育人才资源,指导青少年进行体育锻炼。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捐资或资助学校体育场馆及器材设施建设。学校现有体育场馆及器材设施,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侵占,不得挪作它用。学校体育场馆及器材设施在课余和节假日向学生免费全面开放,在不影响学校体育教学前提下可有组织、有计划地向社会开放。
(十三)加强学生体育活动安全管理,指导青少年科学锻炼身体。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学校体育活动安全管理和安全指导。学校要对体育教师进行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对学生加强安全意识教育;严格执行国家体育器材质量标准,增强对学校体育器材安全性监测意识,定期对体育场馆、设施进行维护管理,确保安全运行。完善学生体育活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责任,完善安全措施。有关部门在组织学生大型体育活动时要加强管理,做好应急预案,杜绝发生群体性安全事件。所有学校都要建立校园意外伤害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县(市、区)政府要建立和完善青少年意外伤害保险制度,积极实施由政府购买意外伤害校方责任险。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教育科研机构要加强学校体育科学研究,不断开发适应青少年特点的锻炼项目和科学健身方法。学校要加强校本研究,针对不同体质健康状况学生制订相应运动处方。积极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为青少年体育锻炼提供科学指导。
三、加强领导、统筹协调,为开展青少年体育工作提供保障
(十四)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重视学校体育工作并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领导。各级政府要将学校体育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实施素质教育重要突破口和重要抓手。省上建立由发改委、教育、体育、财政、人事、编制、劳动、卫生、共青团等部门和单位共同参加的省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青少年体育工作领导,统筹协调研究解决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市、县(区)也要建立相应的联席会议制度。
(十五)发挥各部门职能,努力形成学校体育卫生工作齐抓共管局面。教育、体育、发改委、人事、编制、财政、卫生、劳动等部门和单位,要按照各自职能,充分发挥作用。教育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组织协调和监督指导;体育部门要协助教育部门做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会同教育部门和共青团组织共同做好学校各项体育竞赛活动和“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发改委要将学校体育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人事部门要及时解决学校体育师资和卫生保健人员招收录用和减员后补充及相关政策待遇落实等问题;编制部门要按照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在编制总额内落实好体育教师、学校卫生保健人员编制;财政部门要在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和卫生新校园建设工程中,切实加大对学校食堂、饮用水设施、厕所、体育场地设施等投入力度;卫生部门要加强对学校卫生工作监督指导,把学校卫生工作作为各级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把中小学生作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重点覆盖人群;劳动部门要把中小学生作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重点覆盖人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健康体检费用纳入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其他阶段学生体检费用标准由教育、财政、卫生、物价等部门制订解决办法。共青团、少先队、妇联要发挥自身优势和特点,加强对青少年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指导、监督、检查,积极倡导和创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宫、妇女儿童中心和其他校外教育机构要把经常性开展青少年体育活动作为重要职能。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外体育活动和团、队活动,把更多青少年吸引到健康向上的体育活动中来。
(十六)加强学校体育卫生监督与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制订全省学校体育卫生条件基本标准,开展各级各类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卫生条件和师资达标活动。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相关卫生医疗机构,要明确专人负责指导和协助学校卫生工作;对行政区域内学校提供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定期对学校食品卫生、饮用水、传染病防治等开展卫生监督、监测;依法进行免疫预防接种,所需费用纳入公共卫生经费支付范围。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卫生部门建立春、秋两季学校卫生安全巡查制度,以加强对辖区内学校卫生监督及管理。
(十七)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督导检查。各级政府教育督导机构要加强对下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体育工作督导,加大体育卫生工作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在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中的权重;每年对学校体育卫生工作进行一次专项检查,每三年进行一次全面督导。督导结果要进行公告,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指导、检查。学校校长作为学校体育工作和学生体质健康第一责任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解决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切实保障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强化督导检查结果应用,把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作为评价地方、部门和学校工作重要依据,对学校体育工作成绩突出、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明显提高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青少生体质健康水平连续三年下降的地区、部门、学校,在示范、达标、评优、评先活动中实行一票否决,对负有主要责任的地区、部门、学校主要负责人采取组织措
施进行处理。
(十八)营造全社会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良好氛围。倡导和树立“健康第一”理念和正确的教育观、成才观,形成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共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模式。学校要充分发挥在学生体质健康发展中的主渠道作用,加强与家庭和社区的沟通与合作,努力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开设心理健康课,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家庭要鼓励和支持子女参加各种有益的校内外体育活动,提倡家长和孩子共同参加体育锻炼。社区要不断改善社区内体育活动设施,为青少年提供良好体育活动条件;利用节假日、寒暑假、双休日,积极组织社区内青少年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充分利用网络、广播电视、报纸刊物、黑板报等各种宣传媒介和手段,唤起全社会对青少年体质健康关注,形成全社会重视青少年健康良好氛围。以迎接奥运会、举办奥运会为契机,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促进广大青少年积极参与全民健身运动,充分展示新时期青少年健康向上、充满活力的精神风貌。
第二篇: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
加强青少年体育 促进青少年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多年来,由于社会导向、教育结构、考试制度等原因,重文化轻体育成为社会的主流思维,家长望子成龙、教师望生成才、学校盼校出名,青少年文化考试分数刻刻萦怀,升学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课业负担越来越重,休息和锻炼时间严重不足,体育课质量不保甚至被严重挤占,青少年身体素质水平逐步下降。2006年9月,由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等10个部门联合进行的全国第二次国民体质检测结果显示,大、中、小学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继续增加,视力不良率均有所上升,学生各年龄组的肺活量水平继续下降,速度、爆发力、力量耐力水平进一步下降。体育似乎成了当前教育的“掣肘之痛”。现实状况令人担忧,也使人惊醒。
面对当前形势,中共中央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国务院和国家有关方面相继召开会议,下达文件,“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全面启动。“六一”期间,有关青少年儿童的话题也成了各大媒体热议的焦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似乎成了近一段时间内全国上下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对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谈一谈粗浅的看法:
一、从全民战略的高度认识《意见》精神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从战略的高度对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提出了指导意见和明确要求,这对于青少年体育运动的蓬勃发展和青少年体质的提高,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青少年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尤其是青少年的健康水平,直接关系着山东的未来。提高青少年的 1
综合素质和健康水平,任重而道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深入学习贯彻《意见》精神,充分认识增强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制定相应措施,建立运行保障机制,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广泛参与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浓厚氛围。
二、树立“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思想理念
毛泽东早在七十年以前,就曾精辟的指出,大丈夫独患无身耳,体强心强,何事不可为。在其《体育之研究》中提出“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体育“占第一之位”等著名论断,提出了“欲文明其精神,必先野蛮其体魄”的著名口号。充分论述和强调了身体第一、健康第一的问题。而长期以来,似乎是“知识第一,分数至上”替代了“身体第一,健康第一”的思想理念,这是导致青少年身体素质水平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必须改变人们的思想意识,充分认识更好的人生离不开健康素质,担当重任更需要强健体魄,树立“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思想理念。全社会都来关心青少年体育及体质,鼓励青少年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锻
三、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充分保障学校体育课和学生体育活动
要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按照教育部规定的体育课时开全开足,对不执行教学课程的学校在全省范围内通报批评,屡教屡犯的学校,要对校长进行撤职处理;将达到国家规定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作为评选“三好学生”和优秀体育教师的基本条件之一,将学生体育成绩与中、高考招生录取挂钩,作为中、高考录取新生的重要参考依据;建立学生体质监测与公告制度等。教育部门要研究制定学校体育卫生条件基本标准,明确各级各类学校体育场地、体育卫生器材设施基本要求,把体育工作状况作 炼起来,强健起来。
为评价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
四、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增强青少年体质
一是尊重体育教师劳动,重视体育教学成果。由于重文化轻体育的原因,体育教师也被相对冷落,其教学积极性受到较大影响。要尊重体育教师的劳动,同等对待体育教师的劳动成果。学校要加强体育教师的培训,体育教师也要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尽职尽责把体育课教懂、教会、教乐,让学生不但锻炼了身体,同时还学会终身受益的运动技术。
二是革除“锦标主义”、“金牌至上”的思想,提高教学质量。学校体育搞得好不好,标准只有一个,就是看全体学生体质有没有提高。不少学校仅重视少数学生的运动训练、竞赛,选尖子、培苗子、拿下几个第一名,而忽视了全体学生的体育锻炼,这种“金牌挂帅”的“面子工程”忽视大多数学生体育锻炼的做法是短视的也是短命的。要革除“锦标主义”、“金牌至上”的思想,注重增强全体学生的体质,提高学校体育质量。
三是依法保护教师正常的体育教学。由于社会原因,造成家长、教师安全意识过于敏感和紧张,同时又没有对教师进行正常体育教学的法律保护,过去不成问题的正常事故成了问题,教师在教授有关训练项目时往往产生畏难情绪,即使有体育设施也不敢正常使用。单双杠、爬杆、云梯等器械很少有学校使用和购买。要制定相应的法律保护措施,保障教师的正常体育教学,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增强学生体质。
五、加强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器材的配套建设
由于体育被轻视,有些学校的体育场地逐渐缩小,体育设施和器材越来越单调。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器材的配套建设。一是加强学校体育场地建设,保障学生的体育活动空间。二是要加快学校体育设施及器材的更新换代,为学生提供安全、可靠的体育设施和器材,以加强青少年体
育增强青少年体质。
六、建立完善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体育网络
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增强青少年体质,是一个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要广泛开展群众性青少年体育活动和竞赛,全面完善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网络,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学习方式,形成青少年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和全社会珍视健康、重视体育的浓厚氛围,并加强对青少年的饮食营养管理与指导。通过几年的时间,使青少年普遍达到国家体质健康的基本要求,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明显提高,营养不良、肥胖和近视的发生率明显下降。
“三教并重”,体育第一,全面发展,健康第一,为了祖国美好的未来,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第三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2007年05月24日
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以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提出如下意见。
一、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
1.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改学校体育工作取得很大成绩,青少年营养水平和形态发育水平不断提高,极大地到,一方面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社会和学校存在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不足;另一方面由于体育设施和条件不足,学生体育课和体育活动难以保证。近速度等体能指标持续下降,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城市超重和肥胖青少年的比例善。这些问题如不切实加以解决,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乃至影响国家
2.青少年时期是身心健康和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青少年的体质健而且关系整个民族健康素质,关系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体育锻炼和体育运动,意志、培养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对青少年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各地和各级各类学校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高度重识、培养品德的同时,锻炼和发展身体的各项素质和能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
3.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落实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充分保证学校体育课和学生和竞赛,加强体育卫生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全面完善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青少年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围。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国青少年普遍达到国家体质健康的基本要求,耐不良、肥胖和近视的发生率明显下降。通过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坚持不懈地年乃至全民族的健康素质。
二、认真落实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各项措施
4.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把健康素质作为评价学生全面健康求的考试评价制度,发挥其对增强青少年体质的积极导向作用。全面组织实施初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中考成绩中的分量;积极推行在高中阶段学校毕业学业考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报告书制度、公告制度和新生入学体质健康测试制度。善学校体育工作规章制度。
5.广泛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鼓励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潮。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和体质状况,积极探索适应青少年特点的体育教学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努力改善学生的身体形态和机能,提高运动能力,达到体质光体育证章”,优秀等级的颁发“阳光体育奖章”,增强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荣
6.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各级各类学校要进一步端正办学思想,加积极主动地发展。中小学要切实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减轻学生过重的课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体育锻炼。
7.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中小学要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保质保量上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必锻炼并将其列入教学计划;全面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每天上午统一安排25做好广播体操、开展集体体育活动;寄宿制学校要坚持每天出早操。高等学校要校日常教学计划,使每个学生每周至少参加三次课外体育锻炼。各级教育行政部落实。因地制宜地组织广大农村学生开展体育锻炼。有针对性地指导和支持残疾师队伍建设,按照开设体育课和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配齐配强体育教师。
8.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学生体育运动会,积极开展竞技性和群众性体育活动生体育运动会。学校每年要召开春、秋季运动会,因地制宜地经常开展以班级为育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校校有体育特色。进一步办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高体育的示范带动作用。完善高等学校和高中阶段学生军训制度,丰富军训内容,强体质、磨炼意志等方面的作用。注重发展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和特长,使每个
9.帮助青少年掌握科学用眼知识和方法,降低青少年近视率。中小学教师和下午组织学生做眼保健操,及时纠正不正确的阅读、写字姿势,控制近距离用眼次监测。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确保照明、课桌椅达到基
10.确保青少年休息睡眠时间,加强对卫生、保健、营养等方面的指导和保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10小时,初中学生9小时,高中学生8小时。积极开展疾病少年健康教育,并保证必要的健康教育时间。建立和完善学生健康体检制度,使立和完善青少年营养干预机制,对城乡青少年及其家庭加强营养指导;通过财政寄宿制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伙食补贴标准,保证必要的营养需要。建立青少年项监督检查。根据新时期青少年青春期特征和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和服务网络。
11.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建设。各级政府要认真落实《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施特别是体育场地建设。城市和社区的建设规划要充分考虑青少年体育锻炼设施共体育设施建设要与学校体育设施建设统筹考虑、综合利用。把“农民体育健身改善农村学校体育条件。公共体育场馆和运动设施应免费或优惠向周边学校和学学生开放。
12.加强体育安全管理,指导青少年科学锻炼。学校要对体育教师进行安全加强体育场馆、设施的维护管理,确保安全运行。完善学校体育和青少年校外体善安全措施。针对青少年的特点,加强对大型体育活动的管理,做好应急预案,立校园意外伤害事件的应急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青少年意外伤害保险制度,推具体实施细则由财政部、保监会、教育部研究制定。要加强体育科学研究,积极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为青少年体育锻炼提供科学指导。
三、加强领导,齐抓共管,形成全社会支持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合力
13.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学体育设施的投入,正确评价学校的教育质量,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领导下,教育、体育、卫生部门和共青团组织等共同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统筹
14.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学校体育的督导检查。建立对学校体育的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定期监测并公告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加大体育工作和系中的权重,并作为评价地方和学校工作的重要依据。对成绩突出的地方、部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的地区和学校,实行合格性评估和评优评先一票否决。
15.制定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基本标准,加大执法监督力度。通过制定国国家对各级各类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卫生条件和师资的基本要求。各级政生工作法律法规,并加强督促检查。对学校体育卫生基本条件不达标的,要限期
16.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妇联组织的优势和特色,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妇女儿童中心和其他校外教育机构要把开展青少年体育活动作为重要职能。积极户外体育活动营地。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外体育活动和团、队活动,充实课外的体育活动中来。
17.切实加强对学校卫生的监督与指导。学校卫生是国家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重点覆盖人群。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和协助学校的卫生工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行政区域内学校提供预防保健等公水、传染病防治等开展卫生监督、监测,依法进行免疫预防接种,所需费用纳入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设立卫生室,配备校医或专(兼)职保健教师,在卫生政部门要会同卫生行政部门建立巡查制度,加强行政区域内的学校卫生管理。
18.加强家庭和社区的青少年体育活动,形成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合力。家起关键作用。要在广大家长中倡导健康第一的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成才观饮食卫生习惯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励家长和孩子共同参加体育锻炼。学校多种多样的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家庭、社会形成科学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式。
19.进一步完善加强青少年体育的政策保障措施。中央设立专项资金,实施目,帮助义务教育阶段中西部农村学校配备体育活动器材。在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中,切实加大对学校食堂、饮用水设施、厕所、体育场地的改造力度。把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其他学生由省级政府制定统一的费用标准和解决办法。学校经费从公用经费中提取和安排。
20.努力营造重视青少年体育的舆论环境。大力宣传和普及科学的教育观、动的宣传报道,形成鼓励青少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社会氛围。要以迎接奥运会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使北京奥运会成为广大青少年积极参与、推动全少年以实际行动与奥运同行,充分展示新时期青少年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
(2007年5月7日)
第四篇: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 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2008年12月30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精神,进一步加强我省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青少年体育工作的目标任务
1.重要意义。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是我省实现科学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不仅关系到个人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而且关系到整个民族健康素质,关系到我省人才培养的质量。改革开放以来,我省青少年体育事业取得较大发展,青少年营养水平和形态发育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我省青少年体育卫生工作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农村地区中小学体育及健康教育投入不足,师资缺乏,体育设施和条件不足;青少年耐力等体能指标持续下降,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超重和肥胖青少年的比例明显增加,部分农村青少年营养状况亟待改善。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把广大青少年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2.目标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以2010年广州亚运会、2011年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为契机,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保证青少年每天一小时锻炼时间,加强体育卫生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全面完善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网络,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青少年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到2012年,各级各类学校达到《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要求,体育工作整体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全省中小学生率先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农村学校体育卫生条件和状况明显改善,青少年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明显提高,营养不良、肥胖和近视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实现“校校有特色,人人掌握两项体育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的目标。
二、认真落实青少年体育工作各项措施
3.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各级各类学校要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坚持开展课间、课外体育活动。中小学要将每天30分钟的全校性大课间体育活动列入课表并形成制度。当天没有体育课的班级,学校必须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一小时集体体育锻炼。高等学校要加强体育课程管理,把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学校日常教学计划,使每个学生每周至少参加三次课外体育锻炼。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学校或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形式增加授课时间和作业量,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10小时,初中学生9小时,高中学生8小时。4.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建立和完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报告书制度,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要记入学生成长记录或学生素质报告书,初中以上学生测试报告书要列入学生档案,作为毕业、升学的重要依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建立学生健康体检和公告制度,定期通报各地学校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情况。
5.积极开展学校群众体育活动。各级各类学校要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努力改善学生的身体形态和机能,提高运动能力,达到体质健康标准。对达到合格等级的学生颁发“阳光体育证章”,优秀等级的颁发“阳光体育奖章”,增强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荣誉感和自觉性。省每三年举办一次中学生运动会,每四年举办一次大学生运动会,市、县(市、区)政府要定期组织学生体育运动会,普通小学校际体育竞赛在学校所在地区、县(市、区)范围内举行,普通中学校际体育竞赛在学校所在地的市范围内举行。学校每年要组织一次以田径运动为主的综合性运动会或体育节,一次冬季长跑活动。进一步办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创建体育特色学校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加强青少年体育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其对群众性体育的示范带动作用。完善高等学校和高中阶段学生军训制度,丰富军训内容,开展“少年军校”活动,发挥学生军训在增强体质、磨练意志等方面的作用。
6.建立体育考试评价制度。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自2008年开始,各地要全面组织实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体育考试成绩占中考总分的8%。要将学生日常体育成绩、体质健康状况、参与体育活动的表现等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积极推行在高中阶段学校毕业考试中增加体育考试的做法,将体育考试成绩作为高等学校录取新生的重要参考依据。
7.加强体育安全管理。学校要对体育教师进行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对学生加强安全意识教育,指导青少年科学锻炼。完善学校体育和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责任,完善安全措施,加强医务监督。加强对大型体育活动的管理,做好应急预案,防止发生群体性安全事件。所有学校都要建立校园意外伤害事件的应急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青少年意外伤害保险制度,实行由政府购买意外伤害校方责任险的办法。对学校体育伤害事故,按照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予以妥善处理。
8.加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常见疾病防控工作。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主要负责人要认真履行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的职责,落实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人及其职责。要成立学校卫生防疫和食品卫生安全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承担本校传染病防控和卫生监督的日常行政管理职能。教育行政部门要与学校签订传染病防控工作责任书,把防控工作落实到具体部门和责任人。各级卫生监督、疾病控制机构要加强对学校食物中毒和传染病疫情预防控制工作的指导,防止疫情扩散和蔓延。各地要加强学校食堂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严格依据卫生部、教育部《学校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落实责任追究制,建立健全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和新生预防接种查验证制度,开展预防接种查漏补种工作,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采取综合措施,防治学生常见病,降低青少年近视率。
9.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将积极开展疾病预防、科学营养、卫生安全、禁毒控烟等作为青少年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以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为重点,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落实健康教育课时和内容。保证每学期小学8-10节,初中6-8节,高中一个学分健康教育的时间。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在学生中普及卫生科普知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学生防病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根据青少年青春期特征和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辅导。
10.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机构。各地要加强中小学卫生保健机构的建
设,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卫生、人事、编制、财政等部门,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布局,尽快研究解决区域性中小学卫生保健机构设置问题。学校应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设置校医院(门诊部)、卫生科(保健科)或医务所(卫生室),为广大师生提供医疗卫生保健服务。
11.加强体育卫生教师队伍建设。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体育卫生教师特别是农村小学体育卫生教师队伍建设,配齐配强专职或兼职体育教师、校医或卫生保健人员。各地要在三年时间内对现有体育教师、校医或卫生保健人员进行一次轮训。落实体育教师、保健人员与其他教师同工同酬的待遇,按所聘岗位享受相应的津贴补贴及福利待遇。将校医的职称评审列入卫生技术人员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序列、保健教师的职称评审列入教师评审序列。
12.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建设。按照《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要求,大力改善农村中小学体育设施设备,确保学校活动场地和器械达到国家规定要求。各级政府要认真落实《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要与学校体育设施建设统筹考虑、综合利用。城市和社区的建设规划要充分考虑青少年体育锻炼设施的需要,为他们提供基本的设施和条件。把“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与农村中小学学校体育设施建设结合起来,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公共体育场馆和运动设施应免费或优惠向周边学校和学生开放,学校体育场馆在课余和节假日应向学生免费开放。13.增加学校体育卫生经费投入。各级政府要根据财力情况,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保障我省农村中小学体育卫生设施、设备的改造和配备以及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的培训需要。建立青少年学生体检保障机制,把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健康体检的费用纳入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由各级政府负责,其他学生体检费由省教育、财政、卫生、物价等部门制定统一的收费项目和标准。学校要切实保证体育卫生工作的正常开展,所需经费从公用经费中提取和安排。
三、切实加强对青少年体育工作领导
14.明确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工作职责。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加强青少年体育的政策保障措施,加强对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督促检查。建立在党委和政府领导下,教育、体育、卫生部门和共青团组织等共同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解决学校体育工作中的重要问题。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形成合力。机构编制部门要按照《广东中小学教职员编制标准实施办法》切实解决好学校体育卫生管理机构设置和队伍编制问题。财政部门要切实做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经费保障,用于我省农村中小学体育卫生设施、设备的改造和配备。卫生部门要把学校卫生作为国家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切实加强对各级各类学校卫生工作的监督与指导,建立健全学校卫生巡查制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行政区域内学校提供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费用统一纳入公共卫生预算管理。农村卫生机构要派医生到当地学校担任卫生副校长或兼职校医,定期到学校指导卫生防疫工作。体育部门要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把提高青少年体质作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重点工作,在青少年中大力推进全民健身运动,在组织建设、项目布局、训练指导、竞赛组织、活动开展、人员培训及条件保障等方面为学校体育发展提供支撑和服务。教育部门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切实组织实施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认真落实学校体育卫生的各项建设及教育内容和要求,制定规划,加强教师培养工作,在五年内建立一支热爱教育工作、具有较高教学技能、结构合理的体育卫生教师队伍,解决农村中小学体育卫生师资短缺问题。
15.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督导检查。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要建立健全对学校体育工作的专项督导及公告制度。对体育卫生工作不重视、体育课开不足、学生体育活动时间不能保证、学校体育卫生基本条件不达标、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的予以通报批评并要求整改,取消其在教育强市(县、区)评估、教学水平评估中的资格。
16.努力营造重视青少年体育的社会环境。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妇联组织的优势和作用,加强学校与家庭和社会的沟通与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体育锻炼活动。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宫、妇女儿童中心和其他校外教育机构要把开展青少年体育活动作为重要职能。新闻媒体要大力宣传和普及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健康观,加大对群众性学生体育活动的宣传报道,形成鼓励青少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社会氛围。在全社会倡导“每天锻炼一小时,身心愉快一整天,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健康第一”的理念。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开创我省学校体育工作的新局面。
第五篇:贵州省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实施意见
贵 州 省 教 育 厅 文件 贵州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黔教体发[2009]237号
省教育厅 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印发《贵州省 中小学体育卫生工作督导评佶实施方案(试行)》的
通 知
各市(州、地)教育局、政府教育督导室:
为贯彻落实《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实施意见》(黔党发[2008)19号)提出的“加强对学校体育的督导检查和考核,建立对学校体育工作的专项督导制度"的要求,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体育工作督导评估揩标体系(试行)>的通知》(教督[2008]3号)、《教育部卫生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的通 1 知》(教体艺(2008]5号)等文件精神,省教育厅、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制定了《贵州省中小学体育卫生工作督导检查评估实施方案(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的实施方案。各地的实施方案请于200 9年10月30日前送省教育厅体卫艺处。
附件:贵州省中小学体育卫生工作督导评估实施方案(试行)
联系人:严卫 联系电话:0851—5283676 主题词:学校体育 督导 评估 通知
贵州省教育厅办公室 2009年8月5日印发 附件:
贵州省中小学体育卫生工作督导评估实施方案
(试行)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实施意见》(黔党发(2008]19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体育工作督导评估指标体系(试行)>的通知》(教督[2008]3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督促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建立学校体育卫生管理的长 效机制,促进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改革与发展。指导学校进一步 端正办学思想,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 年健康成长。
二、督导评估的原则
对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督导评估,要坚持督政与督学相结合、坚持综合督导与专项督导相结合的原则。既要把地方各级政府在 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方面应履行的责任作为督导的重点,又要 加大对学校在落实体育卫生工作要求、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管 理等方面的督导力度;既要把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综合督导作为对 下级政府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又要定期或不定期对学校体育和 卫生工作进行专项督导。督导评估要严格程序,重在自查整改,提高督导评估的实效性。
三、督导评估的主要内容和指标体系(一)督导评估的内容 督导评估主要包括教育管理、条件保障、评价机制和体质状 况四个方面。
1,教育管理。各级政府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履行统筹教育管理职责,把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学校体育卫生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合力。中小学校要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开足体育课,落实学生在校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定期组织综合性运动会或单项体育竞赛,推动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健康发展。
2.条件保障。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要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师 资人员配备与培训工作;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学校体育卫生设施 设备的配置,达到《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进一步完善公共体育卫生服务功能。
3.评价机制。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学校体育卫生 工作的督导检查,建立对学校体育卫生的督导制度和督导结果公 告制度;完善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体育考试评价制度。4.体质状况。各地要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并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和视力不良率进行定期监测,提出 改进措施,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及公告制度。(二)督导评估指标体系
督导评估指标体系(见附件)共设4个一级指标,ll个二 级指标,34个三级指标;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总分90分以上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60一79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
四、督导评估工作的程序
(一)学校自评。学校根据《贵州省中小学体育卫生工作督导检查评估细则(试行)》,每年组织自评,并写出自评报告,报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督导部门备案。(二)县级督查。县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制定出督查规划,每年完成对县域内三分之一乡镇中心完小以上学校的督查。并据实写出督查报告和整改措施报市(州、地)教育行政和教育督导部门。(三)市级复查。市(州、地)在所辖县(区、市、特区)督查的基础上,通过随机抽样的办法,对所辖县(区、市、特区)督查结果进行复核,据此对各县(区、市、特区)的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做出评价,并将结果上报省教育厅和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四)省级抽查。省按对市(州、地)进行抽查,并公布抽查结果。
五、督导评估结果的使用
(一)实行督导结果公告制度。教育督导部门在督导检查评 估结束后,要及时将督导检查评估结论向当地政府、教育行政部 门和学校进行反馈,并定期向社会公布督导结果。
(二)被督导单位应当自收到督导结论之日起30日内,将整改措施和整改情况书面报告教育督导机构。对确因客观因素而未能及时整改的,要说明原因,并制定整改计划。
(三)督导评估结果要纳入评价地方政府教育工作和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并作为被督导对象及其主要负责人奖惩、考核的主要依据之一。
附表:贵州省中小学体育卫生工作督导评估细则(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