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南财经大学同等学力授位规定
西南财经大学
关于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学位暂行规定
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以及《西南财经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贯彻执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授予具 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博士学位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改进和加强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凡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遵纪守法,品德良好,较好地完成本职工作,在教学、科研、专门技术、管理等方面做出成绩,具有硕士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学 术水平或专门技术水平已达到硕士学位授予标准的人员(以下称同等学力人员),经所在单位同意,均可按照本规定,向学校申请硕士学位。申请人不得向两个学校授予单位提出申请。
第三条学校有权开展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学位的专业,按照《规定》条件,由校主管领导审核同意后,由校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校学位办)每年公布一次。
第四条授予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学位工作是国家在现行的向毕业研究生授予学位的渠道之外,开辟的一条使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获得学位的渠道。向同等学力人员授予硕士学位,其资格审查、同等学力水平认定、学校授予等必须以国家学位条例为准则,严格执行《规定》坚持与学校应届毕业研究生授位同标准、同要求,确保授位质量,维护高层次学位声誉。
学位申请
第五条资格审查
(一)申请硕士学位的同等学力人员必须已获得学士学位,并在获得学士学位后工作三年以上,在申请专业或相近专业做出成绩。
(二)校学位办每年2次受理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第1次为3月1日至3月20日;第2次为9月1日至9月20日。遇特殊情况变更受理时间的,经校学位办报学校批准后公布。
(三)申请人提出申请,需在上述时间期限内向校学位办提交以下材料:
1.学士学位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2.最后学历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3.已发表或出版的与申请学位专业有关的学术论文、专著或其他成果不少于三项(原件);
4.申请人所在单位提供的申请人的简历、思想政治表现、工作成绩、科研成果、业务能力、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和外语程度等方面情况的材料(加印密封);
(四)校学位办在收齐上述材料后的一周内,对申请人进行资格审查,具备申请资格的申请人可按本规定第六条进行同等学力水平的认定。
第六条同等学力认定
(一)申请人应在教学、科研、专门技术、管理等方面做出一定的成绩,其具体材料由申请人所在单位提供。
(二)学位课程考试。经校学位办审核符合本办法第五条规定的申请人,须在4年内通过我校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规定 的全部课程考试,以确认学位课程成绩。各门学位课程,参加学校研究生部组织的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课程题库考试,每年考试2次(上下半年各一次,具体 时间每年公布),各门课程成绩达到合格标准为通过(必修课合格标准为70分,选修课合格标准为60分)。学位调和考试应在校内严格按相同专业在校硕士研究生的考试要求和评卷标准进行。
(三)国家组织的水平考试。申请人应通过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外国语水平全国统一考试;申请人应通过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具体时间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正式文件为准)。
申请人自通过资格审查之日起,必须在四年内通过校学位办组织的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全部课程考试和国家组织的水平考试。四年内未通过课程考试和国家组织的水平考试者,本次申请无效。
(四)学位论文。申请人应在通过全部考试后的一年内提出学位论文。
申请人提交的论文,应是在工作实践中由本人独立完成的成果,并对所研究的课程有新见解,具备硕士学位论文的水平,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管理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论文用中文撰写,论文要有中文和外文摘要。
应由相关院、系指定本学科专业的1名教授或副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作为申请人的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对申请人的论文进行必要的指导。
(五)论文评阅。同等学力人员学位论文的评阅人应从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中聘任,不少于3人,其中1人为校外专家。论文评阅人的姓名不得告知申请人,评阅意见密封传递。
学位论文应在论文答辩日期二个月以前,由校学位办送交论文评阅人。
论文评阅人应根据在校硕士研究生论文水平的要求,对同等学力人员的论文是否达到硕士学位水平进行认真、细致的评阅,提出评阅意见及对论文的修改要求。
(六)论文答辩。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工作的要求,均按《西南财经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有关规定执行。
校学位办每年2次(4月中旬和10月下旬)受理同等学力学位论文答辩申请。论文答辩应在申请人提交论文后的半年内完成。
各相关院、系应在预定答辩日期20天以前,将答辩委员会人选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同意。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不少于5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组成,其中至少有3人为研究生导师、1人为校外和申请人所在单位以外的专家。校学位办在论文答辩日期半个月以前,将学位论文送交答辩委员会成员。
论文答辩委员会根据答辩情况,就是否建议授予硕士学位作出决议。决议采取不记名投票方式,经全体成员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方为通过。决议经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签字后,报送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论文答辩应有详细的记录。学位论文答辩以公开方式举行。
论文答辩未通过,本次申请无效。学位论文答辩未通过者,但论文答辩委员会建议修改论文后重新答辩者,可在半年内至一年内重新答辩一次,答辩仍未通过者或逾期未申请者,本次申请无效。
学位授予
第七条学位授予。硕士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后,由院(系、所)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作出授予学位的建议,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会议审议,以无记名投票方式 作出是否授予硕士学位的决定。以上会议须委员会成员的三分之二或以上出席,方能召开,经委员会全体成员的过半数赞成,方能授予硕士学位,并将授位名单上报 国务院学位办备案。
第八条学位证书。校学位委员会作出的关于授予硕士学位的决定,应由不得校学位办及时通知申请人及其所在工作单位。其硕士学位证书可举地授位典礼颁发或分别寄送。
同等学力人员的硕士学位证书单独编号。
组织与管理
第九条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负责审批各专业学位课程题库考试计划,监督题库管理;负责审查同等学力人员申请学位的全部材料,作出是否授予学位的决定,作出撤销违反规 定而授予学位的决定;研究和处理授予学位的争议和其他事项。对各学科专业的学位授予质量每年进行1次评估,凡不按照本规定要求授予申请人学位,不能保证学 位授予质量的学科专业,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可根据情况做出暂停或撤销其授权的决定。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原则上每学期末召开1次全体委员会议,遇特殊情况可由委员会主席决定临时召开会议。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责成校学位办负责组织对申请人资格审核、课程考试、论文评阅、论文答辩等工作,并配备专职人员负责同等学力人员申请学位等日常工作。
第十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暂行实施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申请人在通过参加学位课程考试资格审查后,为准备参加考试或论文答辩,可享有不超过两个月的假期。
第十一条经费。向学校申请硕士学位的同等学力人员须缴纳学位课程考试费每门次200元;论文指导费1300元;学位论文答辩及学位申请费2500元;国家组织的水平考试费用按规定另行缴纳。
第十二条校学位办对通过学位申请资格审查的同等学力人员分别建立学位申请档案,并对学位申请与授予过程实施规范管理。归档材料包括:
1.学士学位证书(复印件);
2.最后学历证明(复印件);
3.已发表或出版的与申请学位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专著或其他成果不少于三项(原件);
4.申请人所在单位提供的申请人的简历、思想政治表现、工作成绩、科研成果、业务能力、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和外语程度等方面情况的材料;
5.学位课程考试试卷和成绩;
6.国家组织的水平考试成绩单;
7.装订成册的学位论文;
8.学位论文评阅材料和答辩材料;
9.校学位评定委员会通过的授予学位的决定。
其它相应规定
第十三条港澳台人员以及外国人以同等学力申请我校硕士学位按上述条款执行。
第十四条经学校批准,报省学位办和国务院学位办审批备案的学校各有关专业同等学力人员研究生课程进修班,不得举办硕士学位课程考试,其进修班自行组织的各科考试成绩均不得作为向学校申请授位的学位课程成绩。
附则
第十五条本规定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通过,校长批准后执行。凡以前规定中与此不符的,自行废止。
第十六条本规定由校学位办负责解释。
西南财经大学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程序
一、资格审查
申请人向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校学位办)提交下列材料验查:
1、学士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2、最后学历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3、已发表或出版的与申请学位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专著或其他成果(原件);
4、申请人所在单位提供的申请人的简历、思想政治表现、工作成绩、科研成果、业务能力、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和外语程度等方面情况的材料。
具备上述四项条件的同等学力人员方可进行同等学力人员资格的认定。
二、课程考试
1、学位课程考试。申请人须在4年内通过研究生部组织的申请硕士学位课程考试,以确认学位课程成绩。
2、国家组织的水平考试。申请人应通过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外国语水平全国统一考试;申请人应通过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具体执行时间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文件为准)。
三、学位论文撰写及答辩
申请人通过学位课程考试和国家组织的水平考试后,院、系学位分委员会为其指定论文指导教师,并拟定论文题目和写作提纲,依次进入以下程序:
1、到校学位办领取论文开题报告表格,到所申请学位专业进行学校论文开题工作;
2、按照《西南财经大学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形式与格式的基本要求》(见附件
4)完在论文的写作并装订成册(共计30分)
3、申请人到学位办领取《西南财经大学在职硕士学位申请表》,提出论文答辩申请;
4、指导教师及3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论文评阅人对论文进行评阅审查;
5、相关院、系于预定答辩日期前20天向校学位办提交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不少于5人)及答辩安排;
6、校学位办接上述材料后审批,于一周内下达同意举行答辩会的书面批复;
7、举行论文答辩会,秘书做答辩情况详细记录,整理答辩材料及委员表决票;
8、有关院、系、所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进行是否建议授位表决;
9、答辩秘书于答辩后一周内将答辩材料报校学位办;
10、校学位办将有关材料整理后提交定期召开的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
四、学位授予
1、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通过授予硕士学位的同等学力人员名单;
2、授予学位,颁发证书。
五、其它
(一)收费标准
1、学位课程考试费用每门次200元;
2、论文指导费1300元;
3、论文评阅、答辩及学位申请费2500元。
4、重新答辩的人员,另行缴纳学位论文指导费650元,论文评阅、答辩费1300元;
5、国家组织的水平考试费用按规定另行缴纳。
(二)注意事项
1、申请人须在获得学士学位后工作三年以上,方可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
2、校学位办受理申请时间:每年3月1日至3月10日、9月1日至9月10日;
3、申请人提交的科研成果应为独立完成或合作完成署名前三名;
4、校学位办每年4月5日至20日、10月5日至20日受理同等学力人员学位论文答辩申请;
5、申请人的论文答辩工作应在一年内完成。
第二篇:西南财经大学2012届毕业典礼暨授位仪式
西南财经大学2014届毕业典礼暨授位仪式
工作安排
时间:2014年6月24日(星期二)上午9:00
地点:柳林校区体育馆
工作安排:
(一)校长办公室
1、典礼组织与协调
2、准备主持辞、校领导讲话稿
3、审核在校生代表、毕业生代表、校友代表、教师代表发言稿
4、拟写典礼议程、通知,邀请老领导和现任校领导
5、制作座牌,议程
(二)组织人事部
1、安排教师代表参会并引导入座
2、发言教师代表的安排及发言稿初审
3、备校徽100个,送典礼主席台领导、老师
(三)宣传统战部
1、大会照相、拟写并发布校园新闻
2、制作会场横幅、标语、喷绘背景及校园氛围营造
(1)会标:西南财经大学2014届毕业典礼暨授位仪式
(2)柳林校区体育馆内、外横幅的拟写、制作、悬挂
3、编辑印制校报毕业专刊(增加校史内容)
4、“毕业季〃母校情”专题片审定
5、对外宣传与媒体接待
6、准备学校宣传视频“改变世界的力量”,并交由信教中心在现场播放
7、官方微博、微信开通,直播或延播毕业典礼
(四)学生工作部
1、会场组织及毕业生、家长观礼代表座次安排
2、安排毕业生发言代表(领誓)、在校生发言代表及发言稿初审
3、组织学院制作毕业展板、各学院寄语及现场摆放、悬挂
4、准备优秀毕业生表彰文件
5、组织优秀毕业生代表(预选20位,并于6月18日前将名单交至校办)领奖(对
应本人的证书原件)
6、组织毕业生代表领取毕业证、学位证(对应本人的证书原件)
7、组织各学院邀请观礼家长参会、制作邀请函
8、授位仪式顺序、合影顺序安排(含博士)、现场秩序组织
9、安排毕业生辅导员、后勤保卫人员等代表上台接受毕业生代表献花
10、组织毕业生代表向主席台就座人员及辅导员、后勤保卫人员等献花
11、组织各学院院旗入场并提前彩排
12、协助拍摄家长代表视频
(五)校团委
1、安排学生礼仪8名(入口、颁奖及授位环节)
2、制作毕业证书(卷轴,本科、硕士、博士分别制作、区分赠送)
3、组织典礼前主题歌会。歌曲准备,主题歌会曲目刻制光盘交音控师,典礼前组织各学院开展主题歌会
4、院旗入场仪式音乐选取、刻录并交现场音控师
5、指导各学院教唱校歌
6、校学生艺术团管弦乐队着正装伴奏,师生一起领唱校歌
7、准备鲜花
8、组织志愿者会场发放校报毕业专刊
(六)校工会
1、组织教师合唱团领唱校歌2、6月24日,参与毕业典礼现场演唱
(七)保卫处
1、负责会场进出口等的安全、保卫工作
2、负责典礼会场和毕业生离校期间的校内及校门周边车辆引导、停放
3、保障会场消防安全
(八)教务处
根据学工部预选毕业生代表,审核其毕业信息,准备毕业证、学位证原件,并交至校办
(九)研究生院
1、根据学工部预选毕业生代表,审核其毕业信息,准备毕业证、学位证原件,并交至校办
2、授位决定文件准备
(十)校友总会办公室
1、安排校友代表发言并审核发言稿
2、安排印有学校LOGO和“2014届毕业纪念”字样的毕业纪念品赠送
(十一)会计学院
安排国旗班学生参加升旗仪式,并提前演练
(十二)体育教学研究部
1、提供音响设备使用
2、会场安装消音设备,保证现场效果
3、体育场馆内及周边环境卫生清洁
4、测试馆内电子显示屏、旗臶升降杆
5、安排两位运动医疗保健医师,并准备必要药物
(十三)档案馆
1、做好毕业典礼相关存档工作
2、开辟“毕业季〃母校情”校史专场展
(十四)信息与教育技术中心
1、制作“毕业季.母校情”视频并列入议程播放。邀请专家教授、教学名师、辅导
员、管理干部、后勤楼妈、保卫人员等教师代表一起参与拍摄
2、家长代表视频制作
3、全程摄像、编辑制作光盘并及时上校园网以供下载
4、校领导与各培养单位毕业生合影照相及制作
5、PPT设备的准备及现场播放
6、典礼现场摄像、音控等总调度
(十五)后勤服务总公司
1、会场及主席台花草摆放、绿化美化
2、体育馆周边插放彩旗
3、提供会场服务,领导、嘉宾休息室服务
4、主席台排风扇准备、立式话筒准备
5、典礼喜庆音乐、颁奖音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唱祖国》、《西南财经大
学校歌》(与团委教唱版本一致)、《毕业生》中英文音乐、英文原版《友谊地久天长》、《告别时刻》;音响现场控制播放
6、制作准备授位服、学位服,毕业典礼结束后,准备20套授位服备用于合影处
7、会场主席台、会场座椅摆放(含观礼家长代表座位)、协助会场布臵
8、授位时现场摄影师的安排,与校长合影照片光盘的刻录并提交各学院(十六)各毕业生培养单位
1、组织本单位毕业生参加毕业典礼等相关事宜
2、组织落实本单位院旗入场仪式
3、统计合影参加人数,将参加老师、毕业生(本科、硕士、博士等各层次)人数于6月17日(星期二)前通过办公信息网报学工部
准备工作检查时间:
(一)各负责发言稿单位将初审稿于6月17日前发至msk@swufe.edu.cn
(二)请下列人员于6月23日(星期一)下午14:00到柳林体育馆检查相关工作准备情况及彩排;
1、各工作准备单位负责人
2、各毕业生培养单位负责院旗入场仪式的老师及学生
3、各毕业生培养单位负责合影的老师及学生
4、发言教师及学生代表
西南财经大学2014届毕业典礼暨授位仪式
议程(拟)
时间:2014年6月24日(星期二)9:00
地点:柳林校区体育馆
出席领导:名誉校长刘诗白,党委常委、校领导,离退休老领导
参会人员:各培养单位负责人、教师代表、毕业班辅导员代表、校友代表、家长代表、2014届全体毕业生
主 持 人:党委书记 赵德武 教授
议 程:
一、校办负责人介绍出席典礼并在主席台就座的学校领导嘉宾
二、赵德武书记宣布西南财经大学2014届毕业典礼暨授位仪开始
三、全体起立,升国旗、校旗,奏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四、张宗益校长讲话
五、播放2014届“毕业季.母校情”专题片
六、校领导宣布授位决定
七、校领导为毕业生代表颁发学位证书、毕业证书
八、校领导为毕业生代表颁发第二学位证书
九、校领导宣布优秀大学毕业生表彰决定
十、校领导为获奖毕业生代表颁发证书
十一、校领导向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学生、到西部基层就业学生颁发
奖金
十二、教师代表致辞
十三、校友代表致辞
十四、播放毕业生家长视频
十五、在校生代表发言
十六、毕业生代表发言
十七、全体毕业生宣誓
十八、毕业生代表向学校领导、教师、辅导员献花
十九、赵德武书记宣布典礼结束,全体起立,奏唱《西南财经大
学校歌》。
西南财经大学毕业誓词
响应祖国召唤,告别母校之际,我郑重宣誓:
我们将——
传承“经世济民、孜孜以求”的西财精神;
发扬“严谨、勤俭、求实、开拓”的西财校训;
铭记师长教诲,维护母校荣誉;
肩负时代使命,勇担社会责任。
我们将以诚信和忠诚要求自己;
我们将以品格和精神影响他人;
我们将用聪慧和才智奉献社会;
坚守信念,维护真诚,捍卫真理,以国家利益为重,争做中华民族的栋梁,为民族振兴和人类进步竭忠尽智!
宣誓人:***
第三篇:西南财经大学2009届毕业典礼暨授位仪式工作安排
西南财经大学2009届毕业典礼暨授位仪式
工作安排
时间:2009年6月25日(星期四)上午9:00 地点:柳林校区体育馆
工作分工:
(一)校长办公室
1、典礼组织与协调
2、准备主持辞、校领导讲话稿
3、审核毕业生代表、在校学生代表、校友代表、教师代表发言稿
4、约写校领导寄语
5、拟写典礼议程、通知,邀请老领导和现任校领导
6、协调赵德武校长到各学院授位日程
(二)组织人事部
1、安排教师代表参会并引导入座
2、发言教师代表的安排及发言稿初审
(三)宣传统战部
1、拟写并发布校园新闻
2、制作会场横幅、标语、喷绘背景及校园氛围营造
(1)会标:西南财经大学2009届毕业典礼暨授位仪式
(2)柳林校区体育馆内、外横幅
3、大会照相
4、编辑出版校报毕业专刊
5、毕业纪念宣传片审定
(四)学生工作部
1、会场组织及毕业生、家长代表座次安排
2、安排毕业生、在校生发言代表及发言稿初审
3、组织学院制作“放飞理想”毕业展板及现场摆放
4、准备省级优秀毕业生表彰文件
5、组织学生代表领奖
6、组织各学院邀请学生家长参会、制作邀请函、安排家长代表发言及审核发言稿
7、拟写毕业生誓词并报校领导审定
(五)校团委
1、安排学生礼仪8名(入口、颁奖及授位环节)
2、制作毕业证书(卷轴)
3、选派领誓同学
4、指导各学院教唱毕业歌并安排合唱团同学领(带)唱、组织校艺术团管弦乐队现场奏乐
5、负责安排毕业生代表向主席台就座人员献花
6、组织志愿者会场发放校报毕业专刊和毕业纪念宣传片光盘
(六)保卫处
1、负责会场进出口等的安全、保卫工作
2、负责典礼会场和毕业生离校期间的校内及校门周边车辆引导、停放
3、负责保障会场消防安全
(七)教务处
1、准备毕业证、学位证
2、授位决定的准备
(八)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1、毕业纪念宣传片的制作
2、全程摄像、编辑制作光盘
3、PPT设备的准备及现场播放
(九)后勤服务总公司
1、会场及主席台花草摆放、绿化美化
2、柳林体育馆附近插彩旗
3、提供会场服务、休息室的服务
4、典礼喜庆音乐、颁奖音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毕业歌》伴奏
5、准备授位服、学位服
6、安排授位毕业生与校长合影
7、会场主席台、会场座椅摆放、协助会场布置、提供会场服务
(十)校友总会办公室
安排杰出校友发言并审核发言稿
(十一)体育教学研究部
1、提供音响设备使用
2、体育场馆内卫生清洁
第四篇:西南财经大学
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财经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也是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拥有985工程“金融学科群与中国金融创新发展”优势学科创新平台,是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批准试办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深厚的金融行业背景、独特的金融学科优势、出色的行业影响力是学校区别于综合性、理工科大学以及其它财经院校的主要标志,是中国唯一有着深厚金融背景的财经大学。
从光华大学到成华大学,从四川财经
西南财经大学
学院到西南财经大学,历经三次创业的艰辛与开拓,今天的西南财经大学已经成为中国最负盛名的财经学府之一,它是培养国内高层次经济与管理人才的摇篮、解决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研究基地及西部财经学科国际交流的中心。西南财经大学为国家金融、经济事业以及经济管理科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财经管理人才,谱写了中国高等财经教育的辉煌篇章。学校地址
光华校区(老校区):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光华村街55号 邮编:610074
柳林校区(新校区):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柳台大道555号 邮编:611130
西南财经大学光华校区 西南财经大学柳林校区 校训
严谨 勤俭 求实 开拓 西财精神
经世济民,孜孜以求 校徽
校徽的背景图样是一个“S”的变形,它既是西南财经大学校名英文首字母,又是西南这一地理位置的英文首字母。校徽中间的图样有三层含义:
一、它是古代布币的造型,说明了西南财经大学以财经为主,经世济民、孜孜以求的办学特色。
二、它是一个“人”字形,体现了西南财经大学“育人”的办学宗旨。
三、它是西南财经大学标志性建筑“光华楼”的抽象图形,明确代表了西南财经大学。校徽的颜色采用代表理性和严谨的蓝色,体现出“严谨、勤俭、求实、开拓”的西南财经大学校训。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兼校长: 赵德武 沿革
美丽的光华园
西南财经大学是中国办学历史悠久的综合性财经大学之一。其前身上海光华大学创办于1925年,抗战爆发后,于1938年内迁成都,兴办光华大学成都分部(成华大学),故光华校区校址所在地得名“光华村”。
1952~1953年经两次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在原光华大学成都分部的基础上并入西南地区另外16所财经院校、综合大学的部分系科,犹如百川归海,十七所学校汇聚在一起,诞生了一所完全崭新的大学“四川财经学院”。成立伊始的川财便成为当时师资力量强、办学规模大、国家按区域重点布局的四所综合性财经院校之一。在这里荟萃了西南地区一大批杰出的财经教育专家和教授,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彭迪先、陈豹隐、李孝同、梅远谋、刘洪康、杨佑之、汤象龙、归润章、吴世经、刘心铨等均执教于美丽的财大校园。
1980年1月,学校正式划归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主管并被确定为央行直属的唯一一所重点院校。
1985年11月,学校更名为西南财经大学。
1995年3月,在全国文科类院校中第一个通过了国家“211工程”建设预审,接着进入正式立项程序。
1998年,教育部批准北京大学、人民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13所院校建立“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
2000年2月,学校以独立建制由中国人民银行划转教育部直接管理。
2000年9月,组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中国金融研究中心”
2011年6月,985工程“金融学科群与中国金融创新发展”优势学科创新平台正式立项建设。
2011年9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批准设立研究生院。
西南财经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重点大学,也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学校坐落在享有“天府之国”美誉的成都平原,由光华、柳林两个校区组成,总占地面积2300余亩。校园绿树成荫,环境优雅,是著名的“园林式院校”和“全国绿化模范单位”。
学校原名四川财经学院,是中国办学历史悠久的综合性财经大学之一。1952-1953年经两次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由西南地区17所财经院校、综合大学的财经系科合并组成,荟萃了西南地区的财经教育专家和教授,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彭迪先、陈豹隐、李孝同、梅远谋、刘洪康、杨佑之、汤象龙、刘诗白等在校任教。学校前身院校之一的上海光华大学成立于1925年,1938年内迁至杜甫草堂西侧兴办光华大学成都分部,故光华校区校址所在地得名“光华村”。2001年,学校在光华校区以西的柳林镇征地建设柳林校区,面向新世纪打造现代化大学校园,目前已完全实现了主校区的办学功能。学校建校初期由国家高教部和四川省主管,1980年起由中国人民银行主管,1985年更名为西南财经大学。1995年,学校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2000年,学校以独立建制划转教育部直接管理。
回眸过去,筚路蓝缕,三次创业,玉汝于成。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几代师生员工立志献身于教育事业,培育和弘扬“经世济民、孜孜以求”的西财精神,秉承“严谨、勤俭、求实、开拓”的校训,坚定“励精图强、团结拼搏、朝气蓬勃、争创一流”的大学信念,积极探索社会主义高等财经大学的办学规律,繁荣和发展财经科学,培养高素质经济、金融人才,努力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已建设成为国家经济学、管理学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国家和西部地区金融、经济、管理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及西部财经学科国际交流的中心。截至目前,有66项教学成果获国家级、省部级教学成果奖,35门课程列为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2004年,学校接受了教育部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标志着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达到国内高校先进行列。
学校长期坚持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按照“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监督”的原则,着力构建院校二级管理、校—院—系(所)三级架构的科学高效的社会主义现代大学管理制度,促进大学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和谐发展,激发基层教学科研组织的活力,充分调动教师致力于学科建设的积极性,形成以经济学和管理学学科为主体,金融学科为重点,多学科协调发展,形成经、管、法、文、理、工相结合的学科特色。学校拥有37个博士学位培养专业、67个硕士学位培养专业(含4个硕士专业学位),32个本科专业,设有27个学院(中心、部)等教学单位。拥有金融学、政治经济学、会计学和统计学等4个国家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包括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法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涵盖31个二级学科)和4个省级重点二级学科。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和工商管理等3个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及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并设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和工商管理3个博士后流动站。
学校拥有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国家级社科研究基地,以及金融学、工商管理、会计学、财政学、统计学、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英语等9个四川省本科人才培养基地。拥有西南地区首家工商管理硕士(MBA、EMBA)教育基地及全国首批注册会计师(CPA)培养基地,是会计硕士(MPAcc)、法律硕士(J.M)和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和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单位;2008年,成为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院校。设有“中国人民银行模拟银行实验中心”、“全国金融系统出国备选人员外语考试(BFT)培训中心”、“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西南财经大学出国培训中心”,拥有省级重点实验室—“金融智能与金融工程实验室”和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并设有国家“211工程”专项建设的“金融科研实验中心”、“会计电算化”、“统计分析”等一批重点学科专业实验室。
学校坚持“学术兴校、科研强校”,充分发挥金融研究和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优势,着力研究国家金融、西部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形成了繁荣经济科学、服务金融事业、发展地方经济的研究特色。学校设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以及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等一批科研机构。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取得科研成果18000余项,完成了40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重要研究课题,以及一批有重要影响的横向应用课题,获国家级、省(部)级科研成果奖近300项。教师及研究人员出版的成果多次荣获“五个一工程”奖等国家级、省部级奖项。《经济学家》杂志是全国社会科学优秀期刊,跻身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国期刊方阵”和“双效期刊”,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栏建设”。《财经科学》为全国经济类核心期刊。两刊连续三届均入选全国百强社科学报。
大师铸大学,大器方乃成。学校现有教职工1656人,其中教师1030人,有教授174人、副教授264人,博士生导师159人;还聘请了486位国内外经济学家、银行家、企业家为我校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教师中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2人,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3人,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奖”获得者4人,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人选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人选9人,霍英东优秀青年教师奖及资助计划获得者6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7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30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27人。学校坚持“引进为要、培养为重,凝聚为纲、创业为本”,加强人才资源开发,构建财经学科人才高地。采取超常规举措引进海外人才,学校领导多次率团赴海外招聘;截至目前,已引进全职海外博士55人、讲座教授23人、课程教授15人,开创了人才引进工作的新局面。成立了以海外引进人才为主体的“经济与管理研究院”;2007年起,特聘6名海外知名学者担任有关学院院长。推进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转变,着力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和提高。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理论为基、应用为重、创新为魂”的教育新理念,构建“立体化”实践性教学模式及“复合型财经人才培养项目”,为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人才,积极探索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2819人,其中普通全日制本科生16451人;硕士研究生4920人,博士研究生990人。此外,还有一批国外留学生及港澳学生,以及成人教育学生万余人。建校以来,为国家输送各类毕业生13万余名,其中金融专业本科和研究生培养规模以及到金融部门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居全国高校前茅,被誉为“中国金融人才库”。各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金融、保险、证券、工商企业、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及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许多毕业生已锻炼成长为我国金融、经济部门和各行业的领导和业务骨干。一些学生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外著名机构任职和国外大学任教。
学校坚持兼容并包,兼收并蓄的学术方针,以广阔的胸襟,开放的眼界,广泛吸纳人类文明成果,先后与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50余家教育机构、知名大学、金融部门及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积极拓展国际交流合作的途径和形式,加快了学校融入国际经济管理教育的步伐。学校举办的一年一度 “中国金融论坛”、“海峡两岸会计、统计、金融学术研讨会”等重要的大型学术会议,在国际国内产生了广泛影响。国际合作方面,与美国甲骨文公司合作的“金融服务中心”、与英国英杰华保险公司合作的“中国保险会计师培训中心”、与澳大利亚安盛?国卫集团公司合作的“中国保险中介人培训中心”、与日本精算师协会合作的“西南财经大学日本精算师资格考试中心”、与德国西门子公司合作的“西门子-SAP工商管理信息中心”和与美国纽约人寿国际公司合作的“纽约人寿国际公司-西南财经大学寿险管理(LOMA)考试中心”等多个专门教育机构。国内合作方面,与中国人民银行合作共建了“支付结算研究中心”、与华晨控股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太平洋保险(集团)有限公司、台湾光华教育基金会也在我校设立了“太平洋-光华保险教育基金”。
学校非常重视校园文化的构建和弘扬,结合学校设学光华、柳林的实际,汲取巴蜀文化精华,发扬开放包容的西财精神,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体系。通过参与“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开展以“光华讲坛”为代表的系列高水平学术研讨等活动,不断提高青年学生的综合素质。近年来,我校学生先后多次荣获“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德勤税务精英挑战赛、JESSUP国际法模拟法庭辩论赛、全国物流设计大赛等冠军或一等奖。学校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和师生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1996年学校党委荣获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1998年获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党组授予的“1993-1998年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荣誉称号。有3个班级获教育部、团中央授予的“全国先进班集体”称号,2个团总支获团中央“红旗团支部”称号。
西南财经大学具有良好的教学、科研支撑条件。学校拥有现代化的教学、科研、体育运动和后勤生活服务设施,教学场地充足、设施齐全,学生住宿条件好;学生食堂为四川省高校示范食堂。图书馆馆藏文献已达232万册(含电子图书),现拥有各类型及自建数据库近50个,生均图书馆面积在部属院校中排名第一,文献资源中心是西南最大的财经文献中心。中国金融数据中心采用美国甲骨文公司提供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密歇根大学提供的数据应用软件,收集了近20年的国家金融数据,创建了金融学科门户网站—“中国金融信息港”,成为服务于我国金融研究与教学的综合金融信息系统和国际金融数据共享平台。学校构建了先进的网络教学环境、教学资源库和集成化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校园网光纤到户,网上教学科研资源丰富,整体信息化居于全国财经类院校先进水平。体育设施完备,建有2座体育馆,3个标准田径运动场,57个球类运动场及2个标准游泳池。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望未来征程路漫漫。面对世界多极化、全球一体化的浪潮,西南财经大学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抗震救灾伟大精神为动力,以内涵式发展为主题,以人才队伍建设和管理体制建设为抓手,重点抓战略、抓人才、抓文化、抓资源,进一步强化危机与进取意识、质量与创新意识、改革与发展意识,始终坚持走国际化、特色化、个性化、创新型的发展道路,到2010年初步建设成为财经学科实力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大学,为建设成为国内一流、部分学科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财经大学奠定坚实基础。
第五篇:西南财经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简介
学校原名四川财经学院,是在1952年和1953年两次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中,由西南地区17所财经院校、综合大学的部分系科合并组成,荟萃了西南地区大部分财经教育专家、教授。学校的前身院校之一的上海光华大学创办于1925年,1938年内迁成都兴办光华大学成都分部,抗战胜利,上海籍师生返沪后,在原校址兴办私立成华大学,故现校址所在地地名为“光华村”。
1980年1月,学校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主管,1985年11月更名为西南财经大学,并确定为人民银行直属重点院校。1995年3月进入国家“211工程”建
设,是国家正式立项的“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2000年2月,学校以独立建制划转教育部管理。
经过52年的发展,学校现已形成以金融为重点、以经济学和管理学学科为主体,其它学科协调发展,经、管、法、文、理、工相结合的办学特色;成为了国家金融、经济部门高水平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国家金融、西部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重要问题的研究基地,四川和西南地区经济与管理科学的国内外学术交流中心。
学校拥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和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专业。有政治经济学、企业管理、国际贸易学、统计学、会计学、金融学、区域经济学、国民经济学、财政学、产业经济学、劳动经济学、数量经济学、人口学、国防经济学、税收学、保险学、消费经济学、农业经济学等26
个博士学位授权点;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企业管理、经济思想史、国际贸易学、统计学、经济法学、会计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技术经济及管理、工商管理、金融学、保险学、区域经济学、国民经济学、财政学、税收学、产业经济学、劳动经济学、数量经济学、人口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国防经济学、世界经济、民商法学、旅游管理、农业经济管理、社会保障等3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有金融学、政治经济学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其中,金融学专业的评审成绩列全国该学科之首;政治经济学成为全国财经类院校该专业唯一的重点学科,也是西部地区理论经济学唯一的国家级重点学科。有金融学、政治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财政学、企业管理等9个省级重点学科。
拥有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金融学、保险学、法学、英语、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广告学、金融工程、电子商务、行政管理、数学与应用数学、汉语言文学、税务、管理科学、物流管理、国际商务等29个本科专业。设有金融学院、保险学院、经济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会计学院、财税学院、行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法学院、经济信息工程学院、统计学院、语言文化学院、国际商学院、电子商务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和络教育学院等15个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教研中心、mBA教育中心和经济数学系、体育部等教学单位。
设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和工商管理3个博士后流动站。拥有教育部
批准设立的“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以及金融学、工商管理、会计学、财政学、统计学、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英语等9个四川省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学校拥有西南地区首家工商管理硕士教育基地及全国首批注册会计师培养基地,是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办单位。设有”中国人民银行模拟银行实验中心”和“全国金融系统出国备选人员外语考试培训中心”、“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西南财经大学出国培训中心”,等。2002年3月,被批准为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高校。“211工程”专项建设有“金融科研实验中心”、“会计电算化”、“统计分析”等一批重点学科专业.现有教职工1400余人,教师和科研人员850人,其中专任教师720人,有教授120人、副教授230人,博士生导
师62人。有刘诗白、曾康霖、何泽荣、赵国良、蒋明新等全国著名的经济学和管理学导师;学校还聘请了百余位国内经济学家、银行家、企业家为我校兼职教授。
学校现有普通全日制在校学生14198人,其中:博士研究生462人、硕士研究生2185人、本科生11421人、专科生130人;此外,有成人教育系列本专科生万余人。建校以来,为国家输送了11万余名各层次毕业生,不少毕业生已成为各行各业的领导和业务骨干。
学校始终把教学质量放在学校工作首要位置,近年来,学校获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30项,包括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高校青年教师奖,等等。教务处和研究生部分别被教育部于1999年授予“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务处”和“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我校学生参加的各类比赛也取得了优良的成绩:获得第六届“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总决赛冠军、最佳辩手称号,并代表中国大学生赴牛津参加暑期游学活动;获第五届“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成都赛区预赛冠军,并在全国16所高校参赛队中获优胜奖;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通过率位居全省高校前列;获2000年全国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及四川赛区演讲比赛、辩论赛特等奖、一二三等奖多个;获2001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1项和演讲赛、辩论赛一等奖多项;获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奖多项;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及四川省奖励多项;我校学生和太平洋保险公司成都分公司共同组成西部地区代表队参加太平洋保险杯中国名校保险知识辩论赛,获得亚军。等等。
学校充分发挥金融研究和经济体
制改革研究两大科研优势,坚持“学术兴校、科研强校”,基本形成了“服务金融和国家经济改革,振兴地方经济”的研究特色,是我国金融行业和西南地区经济研究的重要力量,设有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等18个科研机构。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取得科研成果近万项,完成了400余项国家和省级重要研究课题,获得国家级、省级科研成果奖230余项。“九五”期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经济类立项数位居全国高校前茅。我校教师及研究人员的出版成果两度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2001年科研处荣获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科研管理先进集体”称号。
学校出版社连续6年3届荣获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良好出版社”称号,获教育部授予的“先进高校出版社”称号。《经济学家》杂志是全国社会科学优秀期刊,在全国8135种期刊中脱颖而出,跻身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国期刊方阵”行
列,荣获“双效期刊”的殊荣;《财经科学》为全国经济类核心期刊,《经济学家》和《财经科学》均蝉联四川省第二届优秀期刊称号。
学校学术交流广泛,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教育研究机构、金融部门及国内大型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举办了在全国及海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大型全国性及国际性学术会议如“中国金融论坛”、“企业管理与创新国际研讨会”、“中国劳动力市场及再就业政策国际研讨会”等。设有与英国商联保险公司合作的“中国保险会计师培训中心”、与澳大利亚安盛·国卫集团公司合作的“中国保险中介人培训中心”、与日本精算师协会合作的“西南财经大学日本精算师资格考试中心”、与德国西门子公司合作的“西门子西南财经大学寿险管理考试中心”等多个专门教育机构。与华晨控
股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与成都体育学院、国家体育总局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合作联合培养mBA体育管理方向人才。太平洋保险有限公司、台湾光华教育基金会在我校设立了“太平洋--光华保险教育基金”。
学校历来十分重视党的建设和师生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1996年学校党委荣获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1998年获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党组授予的“1993-1998年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荣誉称号。2002年11月,党委书记涂文涛当选为党的十六大代表赴京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xx年,在防范非典侵袭的战斗中,校党委荣获“全省防治非典工作先进基层党组织”光荣称号。
学校拥有现代化的教学、科研、体育运动和后勤生活服务设施,注重建设
和更新利用校园络的条件,丰富上教学科研资源,推进学校管理办公自动化进程。1999-2001年,修建了三期达80000平方米、可容纳9000余名学生的学生公寓,教职工住房条件基本达到小康水平。图书馆中外文藏书115万册、25万余种,中外期刊2300余种;xx年新建成的15000平方米的“文献资源中心及第三教学楼”是学校又一个具有教育与文化品位的优良建筑,为师生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及开展文化素质教育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建成了先进的校园公共信息络,实现了光纤到户,初步建设和开通了校内办公信息。
学校在成都市温江区成都海峡两岸科技开发园征地1630亩建设温江新校区,目前,学校正抓紧进行一期1000亩的工程建设工作;在绵阳市人民政府科创区征地585亩建设的“西南财经大学电子商务学院”新校区现已投入使用,2002、xx级学生已经入读。新校区建成
后,学校校园总占地面积将达2800余亩,必将极大改善学校教育、教学环境,极大地提升综合办学实力,为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新的世纪,适应国内外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学校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党委领导下,在各方面工作中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高举第三次创业的旗帜,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坚持发展,继承和发扬已经形成的办学特色和优良传统,开拓创新,努力实现发展新跨越,力争到本世纪中叶,即建校100周年时,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高校基本信息学校名称:西南财经大学
高校代码:10651 所在省市:四川
学校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外西光华村
联系电话:028-7784707 学校传真:
学校址:http://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