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学生公众对河北传媒学院认知情况的公关策划
关于学生公众对河北传媒学院认知情况的公关策划
为了提高河北传媒学院的教学力量和加强管理制度,我们展开了一场以大学生为公众的公关策划。在进行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很多有待提高和完善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讨论了以下几种解决方案。
一、公关新闻传播。通过学校内的广播电视播放学校建校以来的一些成就和解决问题的措施,让广大学生受众感受到学校一直在不断的提高水平壮大实力。可以选择采访校长等决策人员对学校未来几年发展的计划,或者采访毕业之后的学生们都拥有了哪些成就和经验,让学生们感受到学校的力量。
二、活动与媒体事件。可以开展运动会、毕业展览、艺术节等活动,一方面展示学生们在学校所掌握的知识,另一方面则加强了领导们与学生们的沟通。也可以在广播电台传媒之声直接就对河北传媒学院认知情况这一话题进行讨论和研究,让同学们在听广播的同时参与进话题中,提出对学校进一步改善的宝贵意见。
三、公关网络传播。在学校官网中可以设置专门的栏目以方便同学们对学校的管理提出建议,由专员整理挑选后报告给上层决策人员,再把学校的决定反馈给广大的学生受众,达到良性沟通。也可以在学校的贴吧、中国高校网等等网站中宣传河北传媒学院的良好形象,让同学们对学校有一个新的认识。通过网络的平台,虚拟的对话,某一方面更容易倾听学生们的心里话,从而根据学生的建议改善学校的管理措施。
综上所述,采取以上几种解决方案,一定会令大学生对其大学认知情况的满意度有所提升,进一步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制
度,为同学们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从而增强学校的整体竞争力。
第二篇:关于学生公众对河北传媒学院认知情况的公关调研报告
关于学生公众对河北传媒学院认知情况的公关调研报告
通过此次对我校学生所进行的调查问卷活动,得到了大多数学生对我校目前的教学质量、师资力量、校风校纪管理制度等一系列情况的反馈,从整体上看来,此次调研结果比较客观且公正,受访者基本上都能做到如实填卷。现将所收集到的调查信息整理如下。
30份调查问卷中,女性受调者较多,约占受调人数的六成。此外,10级艺术设计学院的受调者占大多数,其次分别是11级的舞蹈编导、10级的音乐系和09级影广专业。
2是关于学校师资力量满意程度的调查,选择“满意”的同学比选择“一般”的要多一些,另外还有两张问卷选择了“非常满意”和“不满意”。由此可见,我校学生普遍满意学校的师资力量。此项的下一题是对于此题的补充项,让选择一般和不满意的受调者选择对老师的不满意体现在哪些方面(多选),八成的学生选择了“教学方法方面”,其次是“知识底蕴方面”、“态度方面”和“素质方面”,因此,老师们对于教学方法上面应该进行改善,从而才能让学生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3九成以上学生选择的是“本人就是该校学生,自己亲身体验”,有两份问卷选择“从该校学生口中得知”。
度调查,问卷中显示约占七成的同学对于学校组织的活动是“偶尔参与”
和“满意程度一般”,“经常参与”和“满意”的其次,其余的表示“不
参与”。由此可见对于学校组织的活动,参与者的满意程度一般,应在活动的形势和内容上丰富起来,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
情况调查(多选)以及满意情况,九成以上同学了解到学校有“图书馆”
“计算机房”“体育馆”和“食堂”,并表示“经常去,有不少收获”
或“每天都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个别同学选择了“偶尔去过,觉
得没什么意思”,可以看出大家对于学校的教学和娱乐设施比较了解和
满意。
6及学生对此情况的看法,大多同学表示“偶尔去”,并认为移动摊点对
学校的环境没有影响或影响不大。
7查,选择“满意”和“一般”的基本持平,建议学校应不断改善治安环
境,让同学们感受到安全和满意。
8意度的调查,6成以上同学表示“一般”,3成左右表示“不满意”选择
“满意”的占极少数。说明我校对于学生意见的采纳远远不够,长期下
去不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和建设。
9度的调查显示,选择“一般”和“满意”的人数基本持平,由此可见学
生们对于目前的住宿环境还算满意。
通过此次的调查问卷所反馈出的信息,反映出我校现阶段还处于发展阶段,仍存在教学质量、师资力量、治安环境等方面的不足,并且对于学生意见的采纳程度不高。为了学校的长远利益和更好的发展,校方应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积极采纳学生对于学校硬件和软件方面的建议,并提高办校水平和教学质量,让每一个河传学子都以自己是河传人为荣。
第三篇:2012河北传媒学院毕业答辩相关
影 视 学 院
关于本科毕业生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相关文件
河北传媒学院作为一所专业的艺术高校,一直遵循艺术学科的发展规律,致力于探索更为科学的高等艺术人才培养教育模式。为凸显“实践教学”在艺术教育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建构和完善本科学生从入校到毕业期间的实践环节考核体系,实现“宽口径、厚基础、应用型、德艺双馨、一专多能的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我影视学院加大力度从深化“应用型研究”入手,实现“实用需求”的教学改革。
我影视学院2012届毕业生人数共829人,其中本科703人,专科126人。在此建议从2012届本科毕业生开始,将我影视学院本科毕业生毕业环节的论文撰写形式改革为毕业作品创作,真正在毕业作品创作环节体现学生的真才实学和创新能力,从根本上提高我院的人才培养质量,生产出一批适应市场需求的影像作品,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市场需求的对接。
针对此次教学改革,结合河北传媒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条例”和“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我影视学院多次召开研讨会进行探讨论证,制定了《影视学院2012届毕业生毕业作品创作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具体附后)。
影视学院 2011-11-17
毕业作品创作是学生学习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是全面检查学生所学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一次总体实践过程,是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因此,学生必须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在教师的指导下,努力创作出优秀的影像作品,并完成相关文字资料的编写。
一、总则
(一)毕业作品创作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增强对所学专业的热爱,提升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二)毕业作品创作应从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出发,体现专业性、时代性、规范性的特点,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三)根据广播电视专业特点,兼顾编导、摄影、制作三个不同专业具体要求,毕业作品创作的管理按照统一要求与分类指导相结合的原则。
(四)完成毕业作品创作,包括相应的开题报告、大纲、脚本、工作总结等文字编写工作。
二、组织管理
(一)根据学校的统一部署,制定《影视学院2012届毕业生毕业作品创作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并报教务处备案。
(二)成立影视学院毕业作品创作工作领导小组、毕业创作指导小组、毕业创作评阅小组、毕业创作答辩委员会等相关组织,并有效开展工作。
(三)编导、摄影、制作三个专业学生按照学院要求提前结组并报批相应指导教师,实习形式分为两种:校内实习,校外实习。
(四)毕业创作工作领导小组将严格按照《影视学院2012届毕业生毕业作品创作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及学校对这项工作的具体要求,对毕业作品创作的各环节工作进行检查、考核。
三、指导教师
(一)指导教师的选择
1、毕业作品创作的指导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和实践经验。
2、首次参加指导工作的指导教师,由学院安排有经验的教师对其工作进行指导。
3、每个创作组需要配备编导、摄影、制作三个部门的指导教师,进行全程联合指导工作。
(二)指导教师的职责
1、编导教师指导学生选择并确立毕业作品创作的类型,指导完成创意大纲编写、脚本创作,指导学生制订工作计划,确保按时完成毕业创作。专业指导教师提前统计作品数量,协调学生分组状况,设备需求状况,以便后续工作的开展。
2、摄影教师指导学生拍摄工作,确保中期拍摄工作的顺利进行。
3、制作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后期剪辑,准时收取学生的影像作品和相关的文字资料。
4、在学生完成毕业作品创作的过程中,指导教师要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度及质量,并填写《指导记录表》,积极引导和启发学生以正确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科学态度,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独立完成毕业创作。对于毕业作品创作中出现的重大原则性错误必须及时指出,提出修改意见。
5、指导学生正确进行毕业作品创作,并指导学生顺利完成毕业作品答辩。
6、指导教师要对学生严格管理,对不认真进行毕业作品创作,以及违反纪律的学生要及时帮助和教育。
四、学生
(一)广播电视编导、摄影摄像、广播电视制作三个专业学生进行联合实习,故事片10—15人/组,专题片5—10人/组。
(二)学生应高度重视毕业作品创作工作。端正态度,刻苦钻研,勇于创新,按要求完成毕业作品创作任务。
(三)学生在校内进行毕业作品创作工作时,应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在校外进行毕业作品创作工作时,应严格遵守所在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维护学校的声誉。
(四)学生应虚心接受教师指导,主动与指导教师联系,认真制定创作计划,并严格遵照各个阶段的内容、进度要求,独立完成毕业作品创作,不得抄袭,不得弄虚作假。凡因涉嫌抄袭所导致的一切法律责任及后果,应由学生本人承担。
(五)学生在进行毕业作品创作期间,由于个人原因未与指导教师及时取得联系,导致毕业作品创作不能按时完成,责任应由学生本人承担。
五、选题的基本原则
(一)毕业作品创作的选题必须能够表达学生对所学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知识的认识和体验。
(二)毕业作品创作的选题倡导题材广泛性、风格多样性与独立创造性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毕业作品创作,并能使部分优秀学生得到更好的培养和锻炼。
(三)由学生自己申报创作选题,并提交演职人员名单,待审核通过后,学生方可在教师指导下开始毕业作品创作。
(四)毕业作品选题须报经学院认定、备案。题目一旦确定,原则上不再变更;确需改变创作题目的,需经指导教师同意,并由学院批准。
六、基本规范要求
(一)毕业创作作品总体要求:
1、毕业作品创作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按要求完成,并保证作品创意新颖,主题明确、健康,叙事完整有设计,画面、声音清晰,解说简洁、有内涵,剪辑流畅、精彩。
2、在毕业作品创作中,需要编导、摄影、制作三个专业同学联合完成,合理分工,承担不同的工作,否则将不予进行创作指导、评阅及答辩。由此造成毕业作品创作成绩不合格者,后果自负。
3、实习地点分为校内、校外两种形式。如果在校内拍摄,学生须提前向学院提出申请,并确保本摄制组成员均能够及时返校。如果在外地拍摄,需要确保摄制工作安全开展。
4、毕业作品完成后应提交DVD光盘,并附有《本科毕业作品创作报告》及相关文字资料。
5、毕业作品创作要求:
①毕业作品选题应在充分调研、认真思考的基础上,由学生自行确定。
②每组独立提交一个原创作品。(注:学生提交的毕业创作必须是2012年1月以后创作的作品,如果为此前的实习作品,毕业成绩无效)③每位同学结合作品,提交一份《毕业作品创作报告》。
(二)根据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影视学院对毕业作品创作进行统一要求,具体内容如下:
1、毕业作品类型及时长要求
①纪实类:包括电视专题或纪录片,时长应在15---30分钟。②剧情类:时长应在15---30分钟。
③广告类:包括动漫制作,时长应在1---3分钟。
④如有特别优秀的选题,指导教师可以酌情掌握标准,文字资料部分需要特殊备注说明。
2、《毕业作品创作报告》内容及格式要求
①内容:应包括作品类型、名称、片长、内容介绍、编导阐述、创作心得与体会等内容,重点在于对于选题的意义、可行性及创作过程的阐释,②报告字数不少于2000字;报告文字格式规范要求参照《河北传媒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手册》
七、具体工作计划 第一阶段:
2011年12月1日----12月17日,2008级毕业生毕业作品创作开始以摄制组为单位,向编导教师申报作品类型、选题题目、提交演职人员名单。
2011年12月18日---12月24日,将毕业作品创作选题审批表报影视学院备案。由学院统一分配毕业作品创作指导教师。学院下达毕业作品创作任务书。2011年12月25日---1月7日,完成开题报告,确定脚本大纲。第二阶段:
2012年1月8日---2月10日,完成文学脚本的写作,完成第一次毕业作品创作指导工作。2012年2月11日---4月1日,根据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毕业作品拍摄阶段,同时进行毕业作品创作报告的撰写。第三阶段:
2012年4月2日----4月15日,完成毕业作品创作后期制作
2012年4月16日-----4月22日,结束毕业实习,按时返校,并向指导老师提交毕业作品和创作报告。第四阶段:
2012年4月22日----4月30日,毕业作品和创作报告经指导老师审核通过后,进行成片评审。同时填写指导教师、评阅教师成绩评定表,未按期提交者,不予答辩。第五阶段:
2012年5月9日—2012年5月16日,进行2012届毕业生毕业作品创作的答辩工作。第六阶段:
2012年5月16日--2011年5月20日,总结毕业生毕业阶段工作,撰写总结报告,并上报教务处。
八、验收(指导、评阅、答辩、成绩评定)
毕业答辩时,学生需提交影像作品及创作报告。毕业成绩由毕业作品指导成绩、评阅成绩和答辩成绩三部分组成。
(一)毕业作品评阅
1、指导教师评阅
指导教师应对学生的毕业作品进行认真、全面地审查,并认真写出《毕业作品评语》;评语的书写要客观、公正,体现创作的真实水平。
2、评阅教师评阅
由答辩委员会安排评阅人对毕业作品进行认真细致地评阅,并根据学生具体工作,写出《毕业作品评阅意见》;评语的书写要客观、公正,体现创作的真实水平。
(1)毕业作品的评阅人原则上应是责任心强,在相应学科领域具备较高学术水平的教师,指导教师不得担当其毕业作品的评阅人。
(2)毕业作品在送交评阅时,评阅人的姓名不得告知学生,评阅意见应密封传递,确保评阅工作公平、公正,顺利开展。
(3)评阅人应在学生答辩前认真审阅毕业作品,写出评阅意见并给出成绩。
(二)毕业创作答辩
1、毕业创作答辩工作由影视学院毕业创作答辩委员会主持,进行毕业生的答辩工作。根据专业需要,答辩委员会将由编导、摄影、制作三个专业方向的教师联合组成若干答辩小组,具体负责答辩工作;每个摄制组至少选派3名负责不同的职务的学生进行答辩;答辩过程中,每个答辩小组要有专人作答辩记录。
2、答辩委员会的主要职责
(1)审定学生答辩的资格;(2)主持并组织答辩工作;(3)制定答辩工作程序和要求;(4)安排毕业创作的评阅人;(5)讨论并确定学生毕业创作的最后成绩及评语。
(三)最终成绩评定
1、根据我系制定的毕业创作评分标准,由答辩委员会进行成绩综合评定,成绩采用五级记分制: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优秀毕业创作比例一般不超过20%。
2、凡毕业创作评定成绩不及格者,作结业处理,可申请随下届重新答辩。学生重做毕业创作由原所在院系安排,办理手续和费用按学分制重修有关规定办理。
3、如在答辩过程中发现毕业创作有严重问题(如反动、舞弊、抄袭等),答辩委员会有权否定指导教师、评阅人意见,同时追究有关责任人责任。
九、总结与资料归档
(一)影视学院2012届毕业生毕业创作评定工作于2012年5月20日前结束。之后,将对毕业创作工作进行认真总结,并于该学期放假前将总结材料上报教务部。
(二)毕业创作工作结束后,学生应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将毕业创作相关资料整理后,统一送交系资料室保管,保存期限不低于三年。
(三)毕业创作是学校教学组织的重要内容,其产权归学校所有。学生提交一式两份毕业作品及创作报告,由系、院保留存档。需保密的,由指导教师提出,经系同意,密封保存或转归学校保存。
本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由影视学院负责解释。
附注: 演职人员名单 序号
234 职务
导演
1导演2
摄影1
摄影2
姓名
张三
性别
男
专业
广播电视编导
年级
08
班级
01
567
415
撰稿/编剧
制片
灯光
录音
化妆
服装
道具
剪辑
包装
演员1
演员2
为了更为清晰的掌握学生工作情况,确保学生最终成绩考核的公平、公正,每个摄制组必须认真填写演职人员表。
此表内的“职务”一栏的内容可以根据每摄制组的具体情况添加或修改。此表和脚本大纲同时上交指导教师。
河北传媒学院影视学院
本科毕业设计(作品)成绩评定细则(暂行)
根据影视编导类专业学科发展特征,响应学院教学改革号召,今年我院2012届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环节,以影像作品结合毕业创作报告的形式呈现。其中,影像作品成绩在专业教师综合评分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品质、专业方向及具体分工进行分别评分;毕业创作报告由专业教师结合报告内容、专业方向和具体分工进行分别评分。最终毕业环节的成绩将综合指导教师成绩、评阅教师成绩及学生现场答辩的成绩三项按比例相加产生。毕业设计(作品)成绩评定细则如下:
评定规则:
一、毕业作品成绩由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及答辩委员会结合影像作品、毕业创作报告两部分给予评定。其中,影像作品成绩占70%,毕业作品报告成绩占30%。
二、每部作品的成绩,由编导组、摄影组、制作组三个方向的专业教师共同评定。结合影像作品,根据不同的方向和分工分别评定每位学生具体得分,形成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的意见和成绩。主创与非主创成绩在影像作品成绩的基础上浮动20分以内。(编导组:撰稿、编剧、导演、制片、演员//摄影组:摄影摄像、灯光照明、美术、道具、服装//制作组:剪辑、录音、音乐、特效、包装。)
三、答辩成绩由答辩小组结合学生现场答辩情况,根据毕业创作报告质量和学生具体承担工种来最终确定。毕业创作报告须体现工作人员具体工作内容;答辩不理想者需进行二次答辩,若发现作弊者,将取消其答辩资格及毕业设计(作品)的成绩。
四、毕业作品成绩分优秀、良好、中、及格、不及格五等;要求优秀的比例一般控制在20%以内,良好的比例控制在70%以内,其余为中等、及格、不及格。以具体分数评定成绩。
五、毕业作品成绩中等以上者,方可准予毕业;不达标者,允许在规定的期限内修改,修改成绩达标后,准予毕业;修改成绩仍不达标者,不颁发学位证。
评分标准:
“专题类”毕业作品评价标准
一、优秀(90—100分)
1、专题片达到下列要求(1)片子主题突出、健康积极;
(2)题材具备时代性、新鲜性、复杂性、人文性、形象性;
(3)结构完整、叙事流畅、脉络清晰、层次分明、详略得当、形式完美;(4)镜头运用合理、节奏把握准确,细节丰富,虚实相生;(5)色彩运用正确、道具使用恰当、灯光运用合理;
(6)画面剪辑流畅、过度自然(符合一般影视规律和自然规律);(7)“声、画”各个元素运用得当、合理;(8)合理的“重演”及“扮演”,借鉴影视资料等;
(9)成片在达到上述标准的同时,还应该做到叙事方法、镜头语言、画面组合及各种创作元素的应用具备创新性。
2、毕业作品报告(书写内容完整、资料准备齐全、有创新点等)(1)在摄制组担任主创工作。
(2)密切结合专业知识对影像作品进行论述。(3)结合具体工作内容,论述工作心得,工作得失总结准确深刻。(4)字数不少于2000字
二、良好(80—89分)
1、专题片比较完整的达到下列要求(1)片子主题突出、健康积极;(2)题材具备时代性、人文性、形象性;
(3)叙事结构完整、叙事流畅、脉络清晰、层次分明;(4)镜头运用合理、节奏把握准确;
(5)色彩运用正确、道具使用恰当、灯光运用合理;(6)画面剪辑流畅、过度自然;(7)“声、画”各个元素运用合理;(8)合理地借鉴影视资料等;
2、毕业作品报告(书写内容完整、资料准备齐全)
(1)在摄制组担任主创工作,或者在摄制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2)能够结合专业知识对影像作品进行论述。
(3)结合具体工作内容,论述工作心得,工作得失总结翔实。(4)字数不少于2000字
三、中等(70—79分)
1、专题片比较完整的达到下列要求(1)片子主题突出、健康积极;(2)题材具备时代性、人文性;(3)叙事结构完整、叙事流畅;(4)镜头运用合理;
(5)色彩运用正确、灯光运用合理;(6)画面剪辑过度自然;(7)“声、画”各个元素运用合理;
2、毕业作品报告(书写内容完整、资料准备较为齐全)(1)在摄制组担任主创工作,或者在摄制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2)能够结合专业知识对影像作品进行论述。
(3)结合具体工作内容,论述工作心得,工作得失总结尚可。(4)字数不少于2000字
四、及格(60—69分)
1、在老师指导下基本能够完成成片、对所学知专业识仅仅具有初步的掌握及运用。专题片基本达到以下要求:(1)片子主题突出;(2)题材具备时代性;(3)叙事结构完整;(4)镜头运用合理;
(5)色彩运用、灯光运用合理;(6)画面剪辑过度自然;(7)“声、画”各个元素运用合理;
2、毕业作品报告(在教师指导下基本能够书写内容、准备资料等)(1)在摄制组担任非主创工作。
(2)根据教师指导,能够结合专业知识对影像作品进行论述。(3)结合具体工作内容,能够论述工作得失。(4)字数不少于2000字
五、不及格(60分以下)
1、在老师指导下基本还能够完成拍摄及前期的准备工作,后续工作基本不能够完成,不能够独立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拍摄完整专题片,更谈不上专业知识的掌握及运用等,甚至存在抄袭、作弊行为。
2、毕业作品报告不能够正确书写文字资料且不完整、资料准备相当不齐全、文字与创作片子相差很远等。
1、在摄制组担任非主创工作。
2、根据教师指导,不能够结合专业知识对影像作品进行论述。
3、没有参加具体工作,不能够论述工作得失。
附:答辩要求:
1、每组不少于5人参加作品答辩,主创人员必须参加答辩。根据答辩整体情况给予全组基本得分。另外,根据不同学生的表现,剧组成员答辩成绩在基本分值基础上浮动不超过20分。
2、答辩现场可以播放本组作品,结合作品具体内容展开论述,鼓励配合制作PPT进行讲解,每组答辩时间为10---15分钟,影像播放时间不得超过3分钟。
“故事类”毕业作品评价标准
一、优秀(90—100分)
1、短片达到下列要求
(1)编导创作方面,剧本主题积极向上,题材新颖,人物形象鲜明,剧情、人物关系清晰,情节设置合理,叙事结构独特。导演能创造性的处理好剧本内容、主题,团结合作,对各艺术部门的要求明确;场景选择恰当,能指导演员进行表演,懂得利用演员进行场面调度;对影片叙事风格定位准确;对剪辑风格定位准确;对音乐风格定位准确。
(2)摄影创作方面:能根据全片总体艺术需要选择适合的构图风格,作品在构图、景别、色彩色调、光线、角度等方面有特色,富有表现力;有明确的主题色和重点色,全片有统一的色调;注重对光线的选择、加工、创造,全片光调结构合理;角度选择合理,景别处理恰当,能凸显场景特点和人物特征;在拍摄运动镜头时能跟随导演思维把握运动依据,运动镜头平稳、均匀、流畅自然。
(3)剪辑创作方面:能根据全片总体艺术构思需要选择适合的剪辑风格;剪辑点准确,镜头连接符合现实生活逻辑、符合观众观赏时的思维逻辑;段落转换流畅自然,符合叙事发展需要和创造层次结构的需要;时空架构合理,能恰当运用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复现式蒙太奇、积累式蒙太奇、对比式蒙太奇等多种蒙太奇叙述方式进行时空重组;能做到影视作品内部节奏与外部节奏相统一,具有符合作品特色的节奏韵律美。
(4)音乐音响创作方面:能根据全片总体艺术构思需要选择适合的音乐风格,音乐能为影片营造出特定的情绪基调;音乐布局合理,使用量恰当,在不同场景发挥出不同的表现功能;音乐的出入点安排恰当,与语言、音响的转换自然流畅;音乐与画面的配置方式符合短剧的总体艺术构思需要,能与画面产生互动,为深化、升华影片主题起到很好的烘托作用;能充分利用各类画内、画外音响进行叙事或营造特定场景氛围,充分发挥音响的写实及表意功能。
2、毕业作品报告(书写内容完整、资料准备齐全、有创新点等)(1)在摄制组担任主创工作。(2)密切结合专业知识对影像作品进行论述。
(3)结合具体工作内容,论述工作心得,工作得失总结准确深刻。(4)字数不少于2000字
二、良好(80—89分)
1、短片达到下列要求
(1)编导创作方面,剧本主题积极向上,题材新颖,人物形象鲜明,剧情、人物关系清晰,情节设置合理。导演能创造性的处理好剧本内容、主题,团结合作,对各艺术部门的要求明确;场景选择恰当,能指导演员进行表演,懂得利用演员进行场面调度;对影片叙事风格定位准确。(2)摄影创作方面:能根据全片总体艺术需要选择适合的构图风格,作品在构图、景别、色彩色调、光线、角度等方面有设计;有明确的主题色和重点色;注重对光线的选择;角度选择合理,景别处理恰当,能凸显场景特点和人物特征;在拍摄运动镜头时,运动镜头平稳、均匀、流畅自然。
(3)剪辑创作方面:能根据全片总体艺术构思需要选择适合的剪辑风格;剪辑点准确;段落转换流畅自然;时空架构合理,能恰当运用多种蒙太奇叙述方式进行时空重组;能做到影视作品内部节奏与外部节奏相统一。
(4)音乐音响创作方面:能根据全片总体艺术构思需要选择适合的音乐风格;音乐布局合理,使用量恰当;音乐的出入点安排恰当;音乐与画面的配置方式符合短剧的总体艺术构思需要,能与画面产生互动;能充分利用各类画内、画外音响进行叙事或营造特定场景氛围。
2、毕业作品报告(书写内容完整、资料准备齐全)
(1)在摄制组担任主创工作,或者在摄制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2)能够结合专业知识对影像作品进行论述。
(3)结合具体工作内容,论述工作心得,工作得失总结翔实。(4)字数不少于2000字
三、中等(70—79分)
1、短片达到下列要求
(1)编导创作方面,剧本主题积极向上,题材新颖,人物形象鲜明,情节设置合理。导演能创造性的处理好剧本内容、主题,团结合作,对各艺术部门的要求明确。
(2)摄影创作方面:能根据全片总体艺术需要选择适合的构图风格;全片有统一的色调;注重对光线的选择;角度选择合理,景别处理恰当;运动镜头平稳、均匀、流畅自然。
(3)剪辑创作方面:能根据全片总体艺术构思需要选择适合的剪辑风格;剪辑点准确;段落转换流畅自然;时空架构合理。
(4)音乐音响创作方面:能根据全片总体艺术构思需要选择适合的音乐风格;音乐布局合理;音乐的出入点安排恰当。
2、毕业作品报告(书写内容完整、资料准备较为齐全)(1)在摄制组担任主创工作,或者在摄制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2)能够结合专业知识对影像作品进行论述。
(3)结合具体工作内容,论述工作心得,工作得失总结尚可。(4)字数不少于2000字
四、及格(60—69分)
1、在老师指导下基本能够完成成片、对所学知专业识仅仅具有初步的掌握及运用。短片基本达到以下要求:
(1)编导创作方面,剧本主题积极向上,题材新颖,人物形象鲜明,情节设置合理。导演能处理好团结合作。
(2)摄影创作方面:能根据全片总体艺术需要选择适合的构图风格,全片有统一的色调;运动镜头平稳、均匀。
(3)剪辑创作方面:能根据全片总体艺术构思需要选择适合的剪辑风格;剪辑点准确,时空架构合理。
(4)音乐音响创作方面:能根据全片总体艺术构思需要选择适合的音乐风格。
2、毕业作品报告(在教师指导下基本能够书写内容、准备资料等)(1)在摄制组担任非主创工作。
(2)根据教师指导,能够结合专业知识对影像作品进行论述。(3)结合具体工作内容,能够论述工作得失。(4)字数不少于2000字
五、不及格(60分以下)
1、在老师指导下基本还能够完成拍摄及前期的准备工作,后续工作基本不能够完成,不能够独立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拍摄完整专题片,更谈不上专业知识的掌握及运用等,甚至存在抄袭、作弊行为。
2、毕业作品报告不能够正确书写文字资料且不完整、资料准备相当不齐全、文字与创作片子相差很远。
(1)在摄制组担任非主创工作。
(2)根据教师指导,不能够结合专业知识对影像作品进行论述。(3)没有参加具体工作,不能够论述工作得失。
附:答辩要求
1、每组不少于5人参加作品答辩,主创人员必须参加答辩。根据答辩整体情况给予全组基本得分。另外,根据不同学生的表现,剧组成员最终答辩成绩在基本分值基础上浮动不超过20分。
2、答辩现场可以播放本组作品,结合作品具体内容展开论述,鼓励配合制作PPT进行讲解,每组答辩时间为10---15分钟,影像播放时间不得超过3分钟。
第四篇:河北传媒学院绩效考核管理办法
河北传媒学院绩效考核管理办法(试行)
为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及建立客观公正的评价机制,特制订本办法。
一、考核的原则
1、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2、落实岗位职责、提高工作效率、注重工作实绩的原则
二、考核的范围和分类
考核范围:学校在册的全体正式员工。
考核分类:根据工作的属性将员工分为4类进行考核:
1、各单位正职领导:包括各处处长、各学院院长、书记及主持工作的单位副职。
2、机关行政、教辅人员:包括学校党、政机关部(处)、室、办、所、馆、中心等单位的人员。
3、二级学院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包括副院长、院长助理、秘书、设备管理员等。
4、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包括各学院专职副书记、辅导员。
三、考核的时间
绩效考核分月度考核和学期考核。
1、月绩效考核:每月末进行。
2、学期绩效考核:每学期末进行。
四、考核的内容
1、月绩效考核:出勤考核为主,按照《河北传媒学院考勤管理规定》执行。
2、学期绩效考核:主要考核员工敬业精神、工作态度、工作效率、工作业绩、组织管理能力、服务意识、协调指挥能力、本职工作胜任度、业务水平、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和师德师风等。
五、考核的组织
1、学校成立绩效考核工作领导小组。组 长:校长
成员:校党委书记、副书记、副校长、校长助理、人事处长、教务处长。
2、领导小组职责:研究和决定学校绩效考核工作中的重要事项,组织协调绩效考核工作中的有关问题,对考核结果进行审定。
3、人事处负责绩效考核工作的日常事务。
六、考核的办法
1、月绩效考核以考勤为主,由各处室、学院通过考勤表进行等级评定。
2、学期绩效考核由学校统一组织,各处室、学院按照学校要求具体实施。
3、机关行政、教辅人员学期绩效考核细则由人事处制定,报学校考核领导小组批准后施行。
4、二级学院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学期绩效考核细则由教务处制定,报学校考核领导小组批准后施行。
5、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学期绩效考核细则由学生处制定,报学校考核领导小组批准后施行。
6、各处室、二级学院正职(处长、院长、书记)学期绩效考核,人事处协助集团人力资源部组织,由校长和主管校领导负责评定等级,报集团审批。
七、考核的等级划分和比例控制
1、月绩效考核。月绩效工资比例占总绩效工资的40%,按照全勤、缺勤、旷工三类情况发放。
全勤:发月绩效工资的100%。
缺勤:当月请事(病)假1天以内的,不扣绩效工资;当月请事(病)2天(含累计)的,发月绩效工资的80%;请事(病)假3天的(含累计),发月绩效工资的60%;请事(病)假3天及以上的,扣发全部月绩效工资。产假和婚、丧假按《河北传媒学院考勤管理规定》执行。
旷工:0.5天以上(含),按照《河北传媒学院考勤管理规定》扣发全部月绩效工资。
2、学期绩效考核。学期绩效工资比例占总绩效工资的60%,等级划分为A、B、C、D四个等级。
评为A级的,发学期绩效工资的120%。A级比例控制在单位人员的20%以内。
评为B级的,发学期绩效工资的100%。B级比例控制在单位人员的60%以内。
评为C级的,发学期绩效工资的80%。C级比例控制在单位人员的17-20%以内。
评为D级的,扣发本学期全部学期绩效工资。D级的比例控制在单位人员的3%以内。
八、考核结果的运用
月绩效和学期绩效考核结果作为评优、评先、职务晋职、职级晋级、职称晋升、转岗、辞退的依据,也是学年考核的依据。
九、考核工资的发放
1、月绩效工资根据考勤表每月随教职工工资发放。
2、学期绩效工资每学期末发放一次(随假期工资发放)。
十、本管理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执行。以前与本办法不符的规定,以本办法为准。
十一、本管理办法由绩效考核办公室负责解释。
注:学校后勤维修人员、宿管员、保安等工勤人员的绩效考核,可以参照本办法,由主管处室制定考核细则,报学校绩效考核领导小组审批后实行。
人事处
2014年4月21日
河北传媒学院《考勤管理规定》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考勤管理,建立良好的工作秩序,不断提高工作效率,根据集团要求和学校实际制订本规定。
第一章 考勤管理
第一条、工作时间
学校实行每周五天工作日(执行不定时工作制的岗位按该岗位规定执行)。具体时间按学校制定的作息时间表执行。
在规定上班时间后到岗为迟到,规定下班时间以前无故离岗的为早退。
第二条、工作考勤
各院(系)、部门设兼职考勤员,于每月3日前(节假日顺延)将本院(系)、部门员工的出勤情况,经本院(系)、部门负责人及主管校领导签字确认(学府路校区和栾城校区由主持校区工作的校领导签字)后报人事处。
人事处对各院(系)、部门上报的考勤结果进行抽查,如发现兼职考勤员不负责任、营私舞弊,给予通报批评并扣除其当月绩效工资。情节严重者,院(系)、部门负责人要负领导责任。
第三条、旷工及处理
员工旷工0.5天扣除当月绩效工资,旷工1天及以上者视为严重违纪,学校有权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并且无须支付任何补偿。有以下行为者视为旷工:
1、未请假或请假未准而不到工作岗位者。
2、休假期满而未到工作岗位或不办理续假手续者。
3、工作时间擅离工作岗位私自外出者。
4、不服从组织调动,拒绝到新岗位工作或无理拖延超过报到时间者。
5、利用病事假、公出假等期间私自从事各种经营服务活动者。
6、迟到或早退2小时按旷工半日处理。
7、虽已请假但其请假理由经确认为伪造者。
第四条、工作加班
员工因工作确实需要加班者,需提前填写《加班申请单》,由校长签批后送人事处备案。否则视为无效,不计加班费用。
第二章 请销假制度
第五条、请假的种类
一、病假、员工因病不能正常上班应当请病假。病假在一个工作日以内的,无需开病假证明;一个工作日以上的,应有医院的病假证明。除急诊外,病假证明应由医保指定医院出具。急诊应当有区县级以上医院的急诊证明。涂改或伪造病假证明者,按旷工处理。病假期间工资按集团规定执行。
请长病假员工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者,学校将根据国家劳动法和集团相关管理规定处理。
二、事假
员工因故不能坚持正常工作者,应请事假。若未经批准擅自休假,按旷工处理。原则上,员工一年内的累计事假不得超过30个工作日;若累计超过30个工作日,下浮一级工资。员工请事假无薪。
三、婚假
员工婚假3天,属晚婚的另加7天假期。女职工满23岁、男职工满25岁以上初婚为晚婚。员工休婚假应安排在寒、暑假休(休假视同上班),若坚持在工作日休则按事假计。
四、产假
女员工产假为90天,晚育另加30天假期。凭医院证明:难产增加15天产假,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15天产假。
女员工妊娠不满四个月流产的,可给予15天的产假;妊娠满四个月以上流产的可给予30天产假;
女员工的婴儿不满一周岁(哺乳期)时,每天享有2次哺乳时间,每次30分钟。哺乳时间可合并一次使用,不能存休。多胞胎生育的,每多哺乳一个婴儿,哺乳时间增加一倍(若国家对产假有新规定,按国家规定执行)。
五、丧假
员工的直系亲属(父母、配偶、子女)死亡,有3天丧假,外省市的视路途远近,另给予一定的路途天数。丧假期间,视同于正常出勤,不扣款。
六、工伤假:
员工在正常工作时间内或在经过核准的加班时间内,在工作范围内因执行公务受伤需治疗可以申请工伤假;
工伤医疗期时间及待遇的确定按石家庄市及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员工因工伤休假,经劳动鉴定委员会指定医院复查后,可恢复工作仍不上班者,按旷工处理。
第六条、请假程序和权限
一、因公出差
员工因公外出,需填写《公出审批单》,公出1天的,院(系)、部门负责人签批,2-5天的需经主管校领导签批,5天以上的需经校长签批。
二、因私请假
(一)、员工因私需请病、事假的,需本人填写《请假审批单》,请假2天以下的由院(系)、部门负责人签批,5天以下(含5天)的由主管校领导签批,5天以上的由校长签批。
(二)、请婚假、产假,应当事先提出申请;请病假、丧假、事假,如遇特殊情况本人无法填写《请假审批单》的,可以在休假发生的当天以口头(或电话)形式进行请假,由院(系)、部门负责人指定员工代其填写,并经有审批权限领导审批后,随考勤表报人事处备案做考勤依据。
三、中层领导干部请假
学校中层及以上干部凡因公出差、因私请病、事假均须校长签批。
四、工会审核
员工婚假、产假、丧假必须由本人提前递交书面申请,到工会办理审核登记手续,填写《休假审批单》,经领导签批后到人事处备案。
五、销假
员工休假结束后,需在二日内由本人填写《销假审批单》,签批程序与请假程序相同。领导签批后交人事处备案。
第三章 附则
第七条、本规定适用于学校所有教职员工。
第八条、本规定自颁发之日起实施,之前与之不一致的相关规定自动失效。
第九条、本规定由人事处负责解释。
附:
1、《请假审批单》
2、《加班申请单》
3、《公出审批单》
4、《休假审批单》
河北传媒学院
二〇一三年八月三十日
常见流程
一、招聘工作流程
1.各院系处室需要填写附件1《各院系非教师人员招聘需求计划 》和附件2《各院系教师招聘需求计划 》。《各部门非教师人员招聘需求计划》经部门负责人审批,人事处审批,校领导批准。《各院系教师招聘需求计划》经部门负责人审批,教务处意见,人事处审批,校领导批准。
2.各院系处室将校领导批准的《各院系非教师人员招聘需求计划》和《各院系教师招聘需求计划》提交到人事处,人事处按照《各院系非教师人员招聘需求计划》和《各院系教师招聘需求计划》的内容发布招聘信息,收集简历,并根据各部门的岗位要求对简历进行初步筛选,将符合岗位要求的简历推荐给各部门进行面试和试讲。
3.人事处组织校级面试和试讲活动。
4.面试和试讲合格者为我校拟录取人员。
5.学校拟录取人员资料报送集团人力资源部审批。
6.集团审批后通知录取人员到人事处办理调配手续。二、入职手续
1.人事处将面试和试讲结果反馈给面试者和试讲者。
2.拟录取者需要向人事处提供毕业证、学位证、职称证(资格证)、身份证的原件及复印件,体检报告(必查项肝 功、心电图、胸透),2张一寸照片。特别注意的是临时用工人员还需要提供无犯罪证明和替换证明。
3.人事处对拟录取者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待审核通过后,办理入职手续。入职手续包括填写附件3《求职申请表》、附件4《干部履历表》、附件5《员工工薪定级审批表》、附件6《社会人员面试表(业务部门)》、附件7《社会人员面试表(HR部分)》。一般员工须先由校长审批,上报集团人力资源部审批,经集团人力资源部通过后方可聘用;中层以上职位的须有董事长审批通过方可聘用。
4.入职手续办理完成后,通知被录取者到人事处开具附件8《新进人员调配单》,持《调配单 》上岗工作。三、离职手续
教职工辞职的须提前30天向人事处提交离职申请书需有本部门负责人的签字确认。再到人事处领取附件9《离职申请表》和附件10《河北传媒学院离职人员物品交接单》。按照《离职申请表》逐级审批,离职日期以最后集团人力资源部的批准日期为准。四、调动手续
员工调动提出书面申请,必须征得原部门和调往部门的负责人的同意,人事处的审批,校级领导的批准,方可申请职位变动。填写附件11《职位变动申请表》 五、薪资调改
员工发生以下变化时,可以进行薪资调整
(1)职位晋升或降低
(2)学历学位的晋升
(3)职称的晋升
调整流程: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经本部门领导审核,将材料报送人事处审批,根据集团薪资的管理规定填写附件5《员工工薪定级审批表》报校领导审批,集团人力资源部审批。六、员工信息
人事处根据每位员工的入职手续整理员工基本信息资料,各部门秘书在基本信息的基础上每个月底对本部门人员信息进行更新统计并由本人核对确认,统计完成后在每月5号前上交到人事处。附件12 《河北传媒学院信息统计表 》
七、档案调入流程
1、河北传媒学院开档案调入证明
2、本人持调入证明到河北省人才(裕华路与南小街交叉口省人才大厦)二楼大厅单位档案转入窗口办理调入手续(具体程序按省人才要求办理)。
3、档案落入河北传媒户下,省人才出具《存档合同》一式两份。
4、填写全部内容,河北传媒学院人事处盖章。
5、省人才档案室盖章,省人才档案室留存一份。
6、河北传媒学院人事处留存一份(此份务必交回,否则无法缴纳保险)。
7、请一个月内办清存档手续,以最终交回人事处留存的《存档合同》为准。
第五篇:河北传媒学院毕业论文选题方向 文档
2010 届河传毕业生论文题目方向
一、中国影视方向毕业论文选题
二、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方向
三、新闻理论方向、新闻史方向、新闻业务方向
四、传播学方向论文选题
五、新闻传播方向毕业论文选题
六、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心理研究方向
2010 届河传毕业生论文题目汇总
一、中国影视方向毕业论文选题
1、论中国电影产业的文化环境与运行模式(以某影视公司为例)
2、论“中国式大片”的市场前景
3、论中国小成本类影片的出路
4、论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中女性形象
5、论《小城之春》的意境美
6、论李安电影中的父亲形象
7、论中国方言喜剧的出路
8、论中国西部电影的现状与出路
9、论张艺谋电影中的色彩美学
10、论中国早期水墨动画
11、吴永刚电影《神女》中的女性形象
12、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对中国当代电影的影响
13、冯小刚电影的商业化路线
14、冯小刚电影的“冯氏幽默”或论冯小刚都市喜剧电影
15、论冯小刚电影的转型
16、视听分析:中国武侠电影的武打场面(任选一种电影类型、电影导演的经典场面)
17、论中国武侠电影的意境美
18、论贾樟柯电影叙事策略
19、论贾樟柯的“灰色电影” 20、析赵本山农村题材电视剧
21、比较台湾侯孝贤与杨德昌电影长镜头的异同
22、红色经典电视剧的改编,以某剧为例
23、宁浩导演的叙事风格
24、析中国艺术电影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2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的农民工形象
26、国产贺岁片,以某片为例
27、析张爱玲小说的影视剧改编
28、谈冯小宁战争题材电影
29、田壮壮电影的影像风格 30、析李少红的影视剧风格
31、新旧版电视剧《红楼梦》比较研究
32、析中国儿童电影或电视作品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33、我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研究(选一个角度)
34、王家卫电影的叙事策略
35、析中国“第六代”导演的探索与演变
36、析中国电影“影戏观”
37、国电影纪录片(选一个角度)
38、村电影放映的调查报告(以某地为例)
39、中国影视(自选角度)40、国主旋律电影(自选角度)
41、香港杜琪峰电影
42、剧刘恒的电影剧作或邹静之的电影创作
43、前电视电影的创作
44、蔡明亮“作者电影”(自选角度)
45、论新中国体育电影(自选角度)
46、论香港导演陈果的影片风格
47、早期的“功夫喜剧”研究
48、张扬导演的电影风格研究
49、浅谈“文人电影” 50、中国科幻电影初探
51、中国戏曲电影研究(自选角度)
52、当下罪案题材(或某一题材剧)电视剧研究
53、当下悬疑题材(或某一题材剧)电视剧研究
54、王海鸰电视剧作研究
55、康洪雷电视剧作研究
56、张纪中武侠电视剧研究
57、清宫历史题材剧研究
58、李少红电视剧的色彩分析
59、《大宅门》与京味儿电视剧
60、以某部知名电视剧为例,论韩国(或日本)电视剧的民族特色 61、以某部知名电视剧为例,论美国电视剧的叙事特色
二、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方向
1、关于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建设探讨
2、知识类影视编导的创新思维
3、从行为叙事看文化差异──兼谈影视编导及表演的一项基本功
4、不同的行业,相通的理念——谈谈游戏策划与影视编导的异同
5、争分夺秒营造气象服务窗口——气象影视编导的技巧
6、影视编导的好助手──《教你查资料》
7、烟的“妙用”——影视编导之术
8、导演思维的创造性培养——谈元素训练在短片教学中的独特作用
9、传播学视野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定位再思考
10、浅谈科教片创作中戏剧因素的捕捉
11、当下文学创作与影视改编对受众的解读
12、新历史主义与新时期影视
13、三维动画的历史与当代格局
14、影视作品应走出交通安全宣传的误区
15、雅俗共赏说《画魂》
16、人物深层心理执着开掘——电视剧《心网》艺术特色述略
17、走出“教师神话”——评电视连续剧《走出黄土地》
18、银屏新热点 探讨“下岗问题”
三、新闻理论方向、新闻史方向、新闻业务方向
1、新闻党性原则方面
2、新闻价值与宣传价值方面
3、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方面
4、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理论的发展研究
5、新闻真实性方面
6、新闻舆论监督方面
7、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方面
8、报人研究(梁启超、范长江、邹韬奋等)
9、各报研究(凡办报时间较长或影响较大的报刊均可)
10、新闻事业发展走势研究
11、记者的职业素质研究
12、新闻采访方法研究
13、新闻写作研究
14、广播影视事业研究
15、广播影视业务研究
16、广播影视管理体制研究
四、传播学方向论文选题
网络环境中的诗人形象和诗歌传播效果研究
世象童影——儿童摄影研究与名家名作述评
浙东地区人际传播民俗探析
《六合丛谈》媒介形态及其编辑传播策略研究
地方重点新闻网站新闻内容建设策略研究
中国电视女性时尚节目研究
基于网络直销模式的创新扩散实证研究
述评香港第一份中文期刊《遐迩贯珍》
对外传播中的国家形象塑造研究
西安地区都市报中企业广告的“事件性”表现 11 省级卫视的品牌定位研究
汽车广告研究—一种传播仪式观的视角
美国大学生社交网站使用动机研究
西方主流媒体关于“世博会”报道的内容分析与比较研究
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台网站的互动模式研究
我国独立影像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民间慈善组织利用媒体传播公益精神模式研究
山东电视台齐鲁频道的经营策略研究
基于社会化媒体营销的品牌内容传播
高校媒体整合传播研究
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国出版集团产业价值链构建研究
网络时代慈善和营销的碰撞与融合 23 美国组织传播20年的范式研究
基于大学英语立体化教材的出版传播研究
转型期社会利益冲突的媒介再现
自由的言说——《观察》周刊公共舆论研究
论微博客公共领域的建构
新媒介兴起后党报的发展策略研究
中国房地产广告传播策略研究
数字化媒介知识产权保护研究
山西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都市类报纸发展潜力研究
食品营销环节中的科学传播研究
民族的表征庄学本摄影与三十年代西部民族形象
我国动漫杂志营销策略研究
晚清民初体育期刊的肇始与发源
《中国国家地理》发展研究及给媒介的启示
关于我国SNS网站的研究
形象经济时代大众体育用品品牌传播研究
西安房地产广告传播效果研究
SNS虚拟社区的交往结构与信息传播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视新闻报道的变迁
陕西广告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中国旅游广告的跨文化传播研究
新时期《中国妇女》杂志栏目与封面研究
钟叔河编辑出版实践及思想研究
省级卫视广告的整合营销战略研究
高等教育出版社战略转型研究
SNS社交网络的“关系”营销策略研究
网络流行语及其广告传播价值研究
传播心理学视角下的中国社交网络(SNS)用户心理体验研究
网络原创文学营销传播研究
SSCI传播学期刊的中国元素研究
从视觉心理看时尚杂志封面营销
主流媒体舆论导向对企业文化发展的影响
哈尼族水文化传播分析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中的超限思维运用分析
浙江绿茶品牌塑造的传播方法研究
中国大陆10年政府危机公关研究的实证研究—路径、变化与趋势
公共治理中的手机媒体参与机制
城市大众媒体休闲传播的文本研究
中国城乡跨文化传播的文化适应性分析
危机处理中信息发布的框架策略研究
社交游戏理论视野下的桌面游戏
大众传媒对大学生身体意象的影响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纸介质图书发行模式研究
韩国乐天集团品牌战略研究
我国房地产报纸广告诉求方式的演变研究——1998-2008年
我国电视商业广告中的伦理失范问题及对策研究
BBS贴子点击数与回复数影响因子分析
《人民日报》中的辽宁形象传播研究
经济危机下地产品牌营销策略
大众传媒对大学生社会核心价值观塑造的影响力之研究
烟台日报传媒集团全媒体研究
人肉搜索的传播模式研究
中国红色旅游图书出版研究
和谐视角下的央视公益广告研究
我国本土动漫出版发展策略探析
进化论学说在新中国的传播研究
传播学视角下的会员制营销研究
《喜羊羊与灰太狼》透视当下中国媒介文化特征
中国古代书院的文化传播研究
宋明理学传播系统研究
河北新华书店集团公司多元化经营途径探析
SNS广告传播研究
《心理访谈》青少年心理健康类节目发展状况研究
《编辑学报》近十年学术影响力研究
《财经网》互动传播特色研究
从危机传播视角看新媒体环境下的突发事件传播
视觉文化语境中小说的电视剧改编研究
柳林村农民网络媒介使用实证研究
网络媒介中的中国国家形象研究
民国时期回族报刊传播与回族群体国家意识的觉醒
青年亚文化与百事品牌传播研究
五、新闻传播方向毕业论文选题
1.试论大众传播受众权利的保护 2.试论“媒介殖民主义” 3.我们为什么喜欢上网
4.浅论网络传播环境净化策略 5.大众传播受众价值的再认识 6.民营网吧生存状况思考 7.试论网络时代的贫富差距
8.试论互联网络中的舆论引导
9.我国大众传播受众权益保障状况及思考
10.由我国大众传播现状引发对“社会责任理论”的再认识 11.受众行为对大众传播的作用
12.我国大众传播内容与社会道德教化的冲突及思考 13.试论网络传播环境对人格形成的影响
14.论我国大众传播工作者的素质
15.试论网络媒体、传统媒体并存状况下大众传播效果 16.从蔡智恒网上小说看网络小说
17.从《人生》和《平凡的世界》看路遥
18.《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 19.试论余华的《活着》
20.试论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 21.大众传媒与“少年作家”诞生与生长
22.试论小说与其改编的电视剧间的互动关系 23.试论受众对传媒的需求 24.试析信息不对称的后果
25.试论手机对传统传播理论的颠覆
26.试析我国大众传播受众权益的保障状况 27.试论传播媒介发展对民族文化的影响
28.媒介为我们营造了什么样的世界
29.职业记者的危机——互联网络、手机对记者职业的影响 30.大众传媒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31.试析“易中天现象”
32.浅析央视10频道“百家讲坛”的选题策略 33.试论新闻的经济监督职能 34.试论新闻的法制监督职能
35.中国现代作家作品研究(具体的作家作品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定)36.美学与新闻(具体题目同学自定)37.美学研究(具体题目自定)38.文艺理论研究(具体题目自定)39.从“富士康”事件谈新闻工作者的素质 40.试论在权力和资本影响下的新闻现状 41.从新闻的内容谈新闻美 42.从新闻的形式谈新闻美
—————————————————————— 1.论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平衡
2.新闻传播中保障知情权与隐私权保护的平衡 3.新闻侵权诉讼的应诉对策研究 4.新闻侵权诉讼的防范与对策研究 5.“新闻审判”的中西比较
6.论新闻侵权案审判中“公共利益”原则的适用 7.对舆论监督引发新闻侵权纠纷的实质分析
8.论信息公开制度对新闻采访权的保障作用 9.论新闻媒体对保障公民知情权的作用 10.试论新闻侵权的法律责任
11.论报道自由、评论自由与“新闻审判之界限 12.论传播权利的保障和救济
13.对电视法制节目未来走向的思考 14.如何克服电视法制节目的负面效应 15.虚假广告的治理与媒体的责任 16.电视名牌栏目的广告效应分析 17.虚假广告治理的对策研究 18.电视法制栏目的个案分析(选择某一法制栏目,如“拍案说法”或“今日说法”,进行分析)19.论“新闻审判”产生的根源
20.论“新闻的真实”与“法律的真实”
21.对新闻侵权案件审理中存在的若干问题的思考 22.论表达自由的限制
23.论保障知情权与表达自由的实现 24.论法制新闻报道的价值选择
25.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对新闻法治的价值 26.论表达自由与名誉权保护的平衡 27.论司法与传媒的良性互动 28.论新闻记者的职业权利 29.新闻自由的法律界限
30.舆论监督中的法律问题研究 31.论新闻媒体侵权的责任豁免
32.宪法司法化与新闻自由权利的保障 33.论新闻法制与党对新闻的领导 34.政府官员的名誉权与舆论监督
35.舆论监督中“公众人物”的名誉权问题
36.对新闻侵害名誉权案件审判中存在的误区及其分析 37.论舆论监督的法律界限 38.论隐性采访的法律限制
39.论广告传播对社会流行的影响 40.广告对传统的性别偏见的固化作用 41.对广告新闻化的思考
42.盲目的偶像追捧与媒体的社会责任 43.从传媒的影响力看“超级女声现象”
44.从整合营销传播的视角看“超级女声现象”
45.“超女热”对文化的冲击及其分析——从“超级女声”到“梦想中国”
—————————————————————— 1.报纸版面设计趋势分析 2.“厚报”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3.“厚报”的产生与发展
4.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新崛起
5.论大众传媒与和谐社会 6.论报纸的形态及变化 7.中英新闻标题比较 8.论编辑思维
9.对美国“新闻自由”的解析 10.论新闻图片的作用 11.论报纸头版的新功能 12.论新闻标题的特点
13.报纸新闻标题与网络新闻标题比较 14.论报纸的新闻语言特色 15.论传统报纸的走向 16.论编辑的素质要求
17.《重庆时报》的版面分析 18.论新闻策划
19.论报纸副刊的变化及作用 20.报纸专栏分析
21.论报纸评论的特点与作用 22.论新闻编辑的创造性劳动 23.论报纸编辑的隐性劳动
24.论编辑的主体意识与受众意识 25.论新闻编辑人才的培养 26.论编辑处理与舆论传播导向 27.网络新闻编辑的特点
28.对新闻编辑学学科建设的思考 29.论编辑的人文情怀 30.论毛泽东的编辑思想 31.都市报的“同质化”分析 32.论新闻的世俗化
33.对当前新闻教育的思考
34.论网络媒体中编辑的角色变化 35.新闻的“软化”现象思辨
36.论媒介品牌的建立及注意的问题 37.论传媒的影响力 38.论传媒的公信力 39.论传媒的涵化功能
40.解读施拉姆的“受众信息选择公式” 41.网络时代的新闻编辑思维 42.论新闻编辑的境界
43.论新闻编辑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44.论民生新闻报道现状 45.论精确新闻报道 46.论调查性新闻报道 47.论媒介素养
48.新闻评论现状分析
49.论新闻编辑理念 50.电视产业的困境解析 51.报业生存现状分析
52.论媒介产品走向媒介商品的变化 53.论新媒体变革编辑方式 54.论新媒体变革传播方式 55.论新媒体变革传统媒体 56.论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走向 57.论传媒整合发展
58.论网络新闻标题的特点 59.论网络新闻编辑策划
60.从美国成立新媒体部队看美国对信息自由流动的威胁
——————————————————————
1.简论新闻的意识形态性质 2.新闻“真实”的本质探寻 3.新闻语言特征论
4.论新闻的党性和人民性的关系(即从“三个代表”的角度来讨论“新时期新闻”的特点)5.试论新闻与哲学的关系 6.试论新闻与道德的关系 7.试论新闻与文学的关系
8.(从生活中某一具体的新闻事件)试论新闻的社会作用 9.新时期“新闻种类”的再认识
10.重新认识新闻与生活的关系——针对目前新闻界存在的“等新闻”现象感言 11.新闻风格论
12.新闻的民族特点初探 13.新闻与文学的关系 14.现代中国新闻流派初探 15.新闻美学的理性探讨和认知 16.从“接受”的角度来谈新闻的写作 17.新闻“阅读”的心理机制探寻
18.从“普利策”奖看中西新闻意识的不同 19.再论新闻批评的性质和任务 20.关于新闻评论性质的再认识 21.新闻中的美学规则
22.新闻传播与民族文化的模铸
23.可视性新闻与语言性新闻未来的展望 24.如何正确地认识新闻的“工具”作用 25.新闻价值论
26.论大众传播中的个性风格
27.论新闻自由与自由新闻 ——关于网络媒体现状的思考 28.论新闻工作者的素质要求
29.关于当今中国新闻理论研究的思考
30.应当正确地开展新闻批评——关于中国新闻批评现状的思考
31.论新闻中的人道主义精神
32.关于新闻的经济价值的思考——从中国资讯业的繁荣看新闻价值的另一极 33.新闻学与传播学现实关系的正确认知 34.大众传播与中国经济发展的研究 35.中西方传播理念之异同 36.现代传播学论
37.试论新闻的政治监督职能 38.试论新闻的经济监督职能 39.试论新闻的法制监督职能
40.中国现代作家作品研究(具体的作家作品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定)41.美学与新闻(具体题目同学自定)42.美学研究(具体题目自定)43.文艺理论研究(具体题目自定)44.从“富士康”事件谈新闻工作者的素质 45.试论在权力和资本影响下的新闻现状 46.从新闻的内容谈新闻美 47.从新闻的形式谈新闻美
—————————————————————— 1.传播效果浅论 2.略论传播效果的提高 3.传播效果评价 4.博客管理初探 5.中西采访技巧比较 6.中西新闻价值观比较 7.中西电视谈话节目比较 8.中外电视新闻节目比较 9.外国电视节目的借鉴与改进 10.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风格比较 11.广告的文化策略
12.电视广告的现状与发展 13.中国电视广告20年概论 14.广告创意论
15.广告的理性诉求与感性诉求 16.新闻写作的创意
17.新闻采访中的心理焦虑 18.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感
19.从突然公司事件看记者的社会责任感 20.新闻出版“气功热”反思 21.民生新闻与社会和谐 22.浅论突发事件报道
23.社会和谐与新闻人的社会责任感 24.科学发展观与经济新闻 25.科学发展观与新闻传播
26.社会和谐与社会新闻 27.新闻报道与社会和谐 28.隐性采访浅论 29.独家报道浅论
30.都市报的现状与发展 31.中外动漫产生比较 32.动漫创新初探
33.法制新闻中的隐性采访 34.新闻采访中的新闻侵权行为 35.批评报道与新闻侵权
36.科学发展观与科技新闻报道 37.科学发展观与社会新闻 38.浅论网络传播
39.网络传播与社会和谐 40.短信传播浅论 41.新闻媒体传播比较
—————————————————————— 1.阻碍新闻舆论监督的原因分析 2.再论新闻工作者的权利与义务 3.关于新闻作品著作权的认定
4.广告新闻与新闻式广告之异同比较 5.论新闻职业特点与新闻道德教育 6.浅议新闻异化的几种表现形式 7.付剑锋新闻作品解读 8.传媒活动中的农民工形象 9.传媒活动中的城市边缘群体 10.问题新闻与新闻的时代感 11.大众传媒与当代中国政治 12.媒介真实与现实真实
13.对新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和新闻伦理形成的影响因素 14.综观传播学批判学派 15.对我国新闻立法的思考 16.媒介与权力之间
17.试论传媒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18.2008北京奥运会媒体怎样重塑国家形象 19.媒介素质与公民素质
20.关于新闻教育的个性化探讨
21.媒介资源使用与政党执政能力的关系 22.费斯克的生产性受众观 23.媒介的隐性功能
24.传媒社会功能失调及其补救 25.怎样真诚地塑造社会自我 26.媒介文化构建人类新环境
27.新闻中的人文关怀思考 28.略论信息环境的环境化现象 29.“碎片化”语境下的中国大众传播
30.是记录当代还是影响当代——论记者的社会角色
—————————————————————— 1.农村新闻的边缘化 2.新闻民工化现象浅谈 3.王菲生女与“狗仔新闻” 4.论手机媒体 5.论隐性采访
6.论博客世界的发展与管理
7.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与经济利益的关系 8.新闻色情化问题思考 9.新闻娱乐化的成因
10.新闻娱乐化的治理对策 11.论新闻娱乐化的危害
12.博客对传统新闻理念的冲击 13.媒体信任危机刍议 14.新闻广告化思考 15.媒体偷窥之我见 16.论媒体暴力现象 17.新闻教育的几个误区 18.当前新闻教育之我见 19.超级女声给我们的启示
20.05和06年超级女声比较分析 21.试论负面社会新闻的消极影响 22.青年记者新闻理想的失落与重建 23.论当前大众媒介中的女性形象 24.女传媒人的发展空间浅谈 25.论当前媒体新闻价值的新取向 26.论免费报纸
27.论媒体的社会责任 28.灾难报道的人文关怀 29.经济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30.人文关怀与当前新闻价值理念 31.网络媒体匿名下自由与真实的矛盾 32.新媒体的市场空间 33.新闻时评热现象透视 34.新闻时评的危机 35.论广告对舆论的引导
36.都市报犯罪新闻的失衡及影响 37.新闻报道中的人文精神 38.公共危机下的舆论引导
39.主流媒体如何增强舆论引导性和影响力 40.试论都市报的前景 41.党报改革漫议
42.中美周末报纸比较研究 43.官员的危机意识与危机报道 44.论新闻策划与策划新闻 45.大众文化与都市报 46.论传媒业的发展趋势 47.谣言与信息公开化 48.社会新闻的格调和导向 49.报纸分类广告的发展空间 50.报纸副刊的现状与未来
51.重庆都市类报纸的观察与思考 52.论司法与传媒的良性互动 53.论广告中的性别歧视 54.成渝媒体比较分析
55.舆论监督的范围与尺度 56.晚报的新生
57.论新闻发言人的权利与限制 58.略论新闻从业人员职务犯罪 59.都市报与晚报比较分析 60.谈时政新闻的大众视角 61.论经济新闻的社会视角 62.论品牌战略与媒介的发展 63.厚报时代的有效传播 64.论媒介的核心竞争力 65.突发事件的舆论导向
66.负面报道与和谐新闻环境的构建 67.构建和谐社会与媒体的社会责任 68.都市报如何面对报业寒冬 69.京沪粤渝报纸异同
70.谈谈房地产报道的媒体立场 71.媒体商业化与新闻真实性的关系 72.新闻自由的边界
73.市场竞争力与党报生命力 74.论都市报的分化
75.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和艺术风格 76.李白诗中的仙、侠精神 77.论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特色 78.李清照词的抒情艺术 79.论沈从文散文的艺术个性 80.论鲁迅小说的思想成就 81.鲁迅小说中的农民形象 82.朱自清散文研究
83.何其芳散文研究
84.闻一多诗歌的思想与艺术 85.孙犁小说中的妇女形象
86.王朔对中国当代文学的艺术贡献
—————————————————————— 1.从“富士康”案件看新闻媒体报道的困境与对策 2.网络法制新闻现状分析
3.新闻媒体婚外情报道的法律与伦理考察 4.“记者被打”现象的法律对策 5.谈“探索”节目与电视纪录片 6.电视节目字幕研究
7.电视节目角标分析与研究
8.当代广播新闻的适应性与可持续发展性 9.论娱乐记者的道德底线
10.“你有数了么?”——数字电视的节目发展对策
—————————————————————— 1.媒介权力与符号暴力 2.公共新闻策划(范围)
3.公共新闻与媒体的公共领域角色 4.受众对媒介信息的选择与处理 5.民主参与理论与公共新闻学实践 6.传播理论解读(范围)7.传播学意义上的公众与受众
8.广告中的两性身份建构:以女性主义理论为分析框架 9.受众在传播活动中的主体行为 10.灾难中的大众传播功能
11.广告(商品/公益)说服的有效策略
12.城市形象的文化定位(以品牌理论为分析依据)
13.消费意义之符号建构:以电视广告为分析文本 14.理性与情感——论广告的诉求策略
15.求同避异:全球化语境下的广告传播策略 16.人际传播中的“脸面”观及行为 17.某类新闻报道的内容分析
18.从“舆论监督”(或其他问题)报道看《南方周末》的编辑方针与定位 19.新闻图像符号解读 20.公关传播中的沟通原则
—————————————————————— 1.论执政能力与大众传媒的关系 2.正面报道的传播效果研究
3.负面新闻的定义及其传播效果研究
4.新闻、宣传异同论 5.党报改革研究
6.论网络时代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现实意义 7.论美国“新闻自由”的双重标准 8.论中国都市报的特色和格调
9.试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当代价值 10.论“三贴近”
11.重庆都市报专题研究
12.中外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比较 13.从宋代“小报”的产生原因论大众信息需求 14.论司马迁的“实录”精神与新闻的真实性 15.谈司马迁人物传记对新闻通讯的启示 16.论媒介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17.中国新闻阅评制度的规范研究
18.新闻报道中法律专业用语规范化研究 19.论古典文学修养对新闻工作者的重要作用 20.古典诗词曲赋与新闻标题的关系
21.从“非典”报道与“禽流感”报道谈新闻的透明性 22.从解放区反“客里空”运动看当代反虚假新闻运动 23.范长江评析 24.邹韬奋评析
25.梁启超办报活动和办报思想评析 26.论网络新闻的监管
27.黄远生“新闻记者四能说”今解
28.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客里空”新动向及反虚假新闻对策 29.从《解放日报》改版论我国报媒版面设计 30.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制新闻的发展和现状
31.CCTV及各省区电视台法制新闻节目特色的比较研究
32.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继续发扬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 33.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坚持无产阶级传统新闻理论
34.门户网站新闻报道的特色研究——以新浪、雅虎或其他网站为例 35.《重庆晚报》研究 36.《重庆晨报》研究 37.《重庆商报》研究 38.《重庆时报》研究 39.《重庆青年报研究》
40.陪都时期的《新华日报》研究 41.《新华日报》史
42.论新闻“报喜”和“报忧”的辩证关系
43.CCTV“新闻联播”与香港凤凰台“时事直通车”报道内容和风格比较 44.中国新闻立法历程及反思 45.重庆电视台《拍案说法》研究
46.论突发性公共事件事件的报道——以重庆“2006.10.1特大交通事故”为例 47.2006年中国法制新闻大事记
48.2006年中国重大法制新闻综述 49.法制新闻教育模式探索 50.论法制新闻的品位和格调
51.论手机短信的监管——以重庆“彭水短信案”为例
52.数字电视产业发展趋势研究——以重庆或你熟悉的省区为例 53.重庆报业竞争市场综述 54.法制新闻的政治和法律控制
55.法制新闻写作和制作的“分寸”把握 56.法制新闻的传播作用和受众把握
57.名记者、名编辑研究:XXX传(写一个你熟悉的记者或编辑的传记 58.重庆电视台《天天630》栏目研究 59.报刊法制新闻栏目内容评析 60.电视法制新闻栏目内容评析
61.“社区新闻”研究——以《重庆晚报》社区新闻报道为例 62.论法制新闻的报道原则
63.新闻精品研究(分析一篇或一系列新闻名作)
64.(任何一份报刊)2006年法制新闻报道的综合分析和评价 65.论法制新闻专业人才的素质教育
66.报纸研究:XX报史(研究一个你熟悉、且容易找到资料的报纸,进行专门的史学研究;最好是西南或重庆或你家乡的本土报纸)
67.期刊研究:XX刊史(研究一个你熟悉、且容易找到资料的期刊,进行专门的史学研究;最好是西南或重庆或你家乡的本土期刊)
68.电视台研究:XX电视台史(研究一个你熟悉、且容易找到资料的电视台,进行专门的史学研究;最好是西南或重庆或你家乡的本土电视台)69.中国新闻法制发展史研究 70.重庆电视台特色研究
—————————————————————— 1.SK-Ⅱ事件中传媒的舆论引导分析 2.SK-Ⅱ事件中宝洁公司的危机公关策略分析 3.从“富士康案”看传媒舆论监督的困境 4.从“铜须事件”看网络舆论的引导与控制 5.假新闻在舆论引导中的负效应 6.舆论监督与媒体审判现象研究 7.电视选秀节目中的受众参与研究
8.“超级女声”中的Fans(媒介迷)现象研究 9.互动式电视节目研究
10.公众人物(明星等)代言广告问题研究 11.试论传媒无形资产管理 12.传媒的市场细分与竞争优势
13.以BBC为例分析西方公共广播电视体制改革 14.试论手机媒体的传播模式 15.博客时代的受众演变
16.博客传—受模式研究
17.数字技术对传媒融合的影响
18.数字广播对传统广播的冲击与影响 19.电脑游戏中的拟态环境对儿童的影响 20.虚拟社区(选择个案)的舆论特征分析 21.虚拟社区舆论引导的偏差 22.现代企业制度与我国传媒改革 23.从“芙蓉姐姐”看网络受众的主动性 24.网民与传统受众比较研究 25.试论网络文明建设
26.传媒融合时代的报业生存与发展 27.试论我国社区报纸的生存空间
28.从《南京宣言》看报纸内容的知识产权保护 29.从《南京宣言》看报纸与网络的利益分割 30.报纸绩效考核制度分析(个案)31.从盛大参股新浪看新媒体的资本运营 32.鲁伯特•默多克的媒介经营思想研究
33.达拉斯•斯迈思(斯迈兹)的“受众即商品”思想研究 34.《大公报》胡政之的经营思想研究 35.《申报》张竹平广告策略研究 36.《申报》与《新闻报》竞争研究
—————————————————————— 1.影像世界中的法官形象 2.影像世界中的律师形象 3.新闻报道中的人大代表形象 4.新闻报道中的警察形象
5.足坛恶性事件报道中的球员形象 6.历届中国新闻奖法制新闻报道之分析 7.新闻报道与未成年人利益保护 8.恶搞短片的传播与规范
9.新闻报道中公众知情权与隐私权的平衡 10.电视娱乐节目的本土化探析 11.法制新闻报道中的八卦现象 12.自杀报道中的媒体责任 13.涉案报道中的自由与自律 14.《每周质量报告》的伦理困惑 15.消息来源保护中的伦理问题 16.法制报道中的人权尊重 17.偷拍偷录行为的法律思考 18.暗访的合法与非法
19.FCC与美国电视节目的规范 20.媒体从业人员犯罪状况之分析
21.诉权滥用与新闻自由保障之冲突——以富士康事件为例 22.司法报道与司法审判之关系
23.欧洲人权法对欧洲媒体诉讼的影响 24.新闻报道的自由权与被报道者的人格权 25.新闻报道中的合理使用 26.电视节目的克隆与创新 27.传媒集团的品牌拓展 28.媒介不正当竞争行为探析 29.舆论监督中的“收报”事件 30.新闻采访中的“封杀”现象
31.政府信息公开化对新闻报道的影响 32.清末新闻立法刍议
33.宪政视野下的中国近代新闻立法 34.宪政视野下的中美表达自由 35.“馒头血案”中的表达自由 36.法制新闻与法治建设的互动
37.从《法治在线》看电视法制节目的创新 38.法院新闻发言人制度之构建 39.论法制新闻报道的趣味性 40.法拉奇的精神世界 41.医患纠纷报道之反思 42.中西新闻报道中的生死观 43.析重庆报纸新闻的同质化
44.《参考消息》“外国人看中国”栏目浅析 45.《参考消息》教育新闻浅析 46.《参考消息》立法新闻浅析
47.2006年中国新闻奖与普利策获奖作品之比较 48.环保事件报道初探
——————————————————————
1.从“无冕之王”到“新闻民工” 2.——浅论新闻记者的工作环境 3.新闻报道中如何体现人文关怀 4.大众媒介与消费文化 5.浅析大众传媒的媚俗性 6.试析网络媒体中的女性形象 7.媒介流行文化特征分析 8.浅析传媒话语生产与控制 9.麦克卢汉传播理论简析 10.浅析大众媒介的公信力
11.解读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
12.浅析约翰•费斯克“两种经济理论”对媒介文化生产的实践意义 13.“恶搞”现象的语境分析 14.传媒话语霸权与议程设置
15.媒介的“使用与满足”与日常生活
16.浅析法官“集体贪腐”现象与新闻舆论监督 17.浅析新闻传媒中的女性歧视
18.试析麦克卢汉的“媒介即信息”和“媒介即按摩”论断的现实意义 19.网络媒体与“公共领域”
—————————————————————— 1.从潘晓讨论看中国媒体的社会责任 2.《重庆日报》国际新闻报道特点分析 3.中国媒体对外传播效果探讨
4.从普利策奖看美国媒体国际新闻报道的议程设置 5.付费采访的困惑与思考 6.手机报能走多远
7.论媒体的自我批评――关于虚假新闻的一个思考角度 8.警觉新闻热线里的虚假圈套 9.方言播新闻:是低俗还是时尚 10.地方新闻资源优化小议 11.法拉奇的精神
12.灾害新闻报道反思――以福建桑美台风为例 13.负面报道与舆论监督
14.隐性采访手段的运用和危害 15.食品安全中的媒体监督 16.《参考消息》头版头条分析
—————————————————————— 1.如何进行网络舆论引导 2.国民性格与传播事业的关系 3.典型报道探析 4.隐性采访探析 5.网络人际传播研究
——————————————————————
1.《华西都市报》与《重庆晨报》社会新闻标题的异同 2.《重庆商报》财经新闻报道特色初探 3.《重庆晨报》社会新闻编辑技巧初探 4.略论《时尚》杂志的语言风格
5.国外“深喉”行为对行政权力的挑战及效果分析 6.湖南卫视《晚间新闻》导语特点简论 7.浅论文学手法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
8.权利的角力:对“富士康事件”中新闻媒体的尴尬及应对策略的评价 9.电视法制类谈话节目《今日说法》的编导技巧
10.论“焦点访谈”与“新闻调查”的异同 11.略论传播学理论的中国化
12.当前中国电视节目的互动与酬赏性观看 13.试论《实话实说》中崔永元的主持技巧 14.论电视广告文案的写作技巧
15.台湾电视综艺节目《我猜我猜》的娱乐元素分析 16.《锵锵三人行》节目特点分析 17.《鲁豫有约》的主持技巧分析 18.“深喉”论
—————————————————————— 1.网络媒体对新闻价值及新闻观念的冲击
2.新闻报道中的法律问题(肖像权、隐私权、名誉权等)3.巨型跨国媒介集团的社会控制与自由、民主多元化的冲突 4.恐怖活动与传媒
5.传媒:虚拟的环境与真实的社会
6.新闻改革模式与政治稳定性---中国经验及其政治与经济学含义 7.科学是如何败给迷信的?---科学新闻报道的思维与策略研究 8.媒介控制的因素研究
9.权力、权利和利益博弈---中国城市房屋拆迁的报道取向 10.突发性事件报道中法律问题
11.谁在歧视乙肝病毒携带者?----以媒介议程、公众议程与政府议程关系分析 12.美国公共新闻的兴起与走向
13.技术与制度的二重唱----以博客、播客与维客为例证 14.我国新闻领域法律体系的构成与缺陷 15.法律、自由与道德---以富士康事件为例 16.分析凤凰卫视新闻理念
17.党报发展模式分析----以广州日报、南方日报等为例 18.央视的转型----以新闻联播及娱乐频道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