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对土地问题认知情况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3 10:20: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公众对土地问题认知情况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公众对土地问题认知情况调查报告》。

第一篇:公众对土地问题认知情况调查报告

公众对土地问题认知情况调查报告

作者:杜凤娇信息来源:《人民论坛》(2011-10-01 第03版)发布时间:2011-10-31浏览次

数:2109次

阅读说明:

辛亥百年来,关于土地问题的讨论、思考从未停止。在讨论当前征地拆迁、农地流转等热点问题的同时,部分人打着还原历史的幌子,借机在一些书籍、评论文章和网上贴文中反思土地改革,要求为个别有代表性的地主形象如刘文彩等“翻案”,引发争议。公众如何认识土地问题?如何看待为个别地主“翻案”的争论?当前有哪些土地乱象?应如何化解?人民论坛杂志联合搜狐网、人民论坛网、人民论坛新浪官方微博、搜狐官方微博推出“公众对土地问题认知情况”的问卷调查,共4712位网友参与调查,人民论坛调研基地在北京市、天津市、广东省、湖南省、陕西省书面问卷调查2500人(每省市500人),总计7212人。(数据加权处理:网友调查占权重50%;书面调查占权重50%)

土地问题对社会变革的重要性如何

71%的受访者选择“解决好土地问题,就解决了中国问题的一大半”

有人说,解决好土地问题,就解决了中国问题的一大半。您是否认同此观点?71%的受访者选择“认同”,11%选择“不认同”,另有18%选择“不好说”。由此可见,绝大多数受访者认识到土地问题之于中国的重要意义。

专家在接受人民论坛记者采访时强调,在近代中国广大农村到处败落的背景下,志士仁人曾提出过很多解决农村问题的方案,但几乎都不约而同地落到了防止土地兼并和实现“耕者有其田”两方面。要求给农民以必要的土地,并不是近代中国某个人或某个党派的个别主张,而是当时有识之士的共识。解决土地问题、实行土地改革是解决近代农村问题的现实选择。

有受访者指出,改革开放到了今天,土地仍是当前多种社会问题之源。征地拆迁纠纷、土地腐败问题派生出各种各样的矛盾、冲突和博弈。专家预测,未来十年,土地问题仍是影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可以说,只有解决好土地问题,中国前进之路才能畅通无阻。

有观点认为,更好地解决了土地问题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国民党的一个重要原因。公众如何看待这个观点呢?有56%的受访者表示“认同”,19%选择“有一定道理,但不完全认同”,11%“不认同”,另有14%选择“说不好”。专家指出,虽然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并不仅因为解决好了土地问题,但这一调查结果从另一方面印证了土地问题的重要性。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立足现实,清醒地认识到土地是我党对农民战争动员的重要资源。因此在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适时制定了不同的土地政策,一个重要的基点就是把土地问题作为民心趋向的重要筹码,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这些政策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使农民获得了切实的物质利益,从而动员了中国民主革命最广大的主力军,获得了革命胜利。

很多受访者对人民论坛记者说,当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改革,一定要从党史中吸取经验。中国共产党90年的发展历程表明,要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就要尊重中国最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尊重中国的国情,从实际出发,才能制定出正确、完善的土地制度,利用土地“杠杆”撬动社会变革。

怎么看为地主“正名”的相关观点

73%的受访者“反对”为地主“正名”

第二篇:公众对土地问题认知情况调查报告

公众对土地问题认知情况调查报告

杜凤娇

阅读说明:

辛亥百年来,关于土地问题的讨论、思考从未停止。在讨论当前征地拆迁、农地流转等热点问题的同时,部分人打着还原历史的幌子,借机在一些书籍、评论文章和网上贴文中反思土地改革,要求为个别有代表性的地主形象如刘文彩等“翻案”,引发争议。公众如何认识土地问题 如何看待为个别地主“翻案”的争论 当前有哪些土地乱象 应如何化解 人民论坛杂志联合搜狐网、人民论坛网、人民论坛新浪官方微博、搜狐官方微博推出“公众对土地问题认知情况”的问卷调查,共4712位网友参与调查,人民论坛调研基地在北京市、天津市、广东省、湖南省、陕西省书面问卷调查2500人(每省市500人),总计7212人。(数据加权处理:网友调查占权重50%;书面调查占权重50%)

土地问题对社会变革的重要性如何

71%的受访者选择“解决好土地问题,就解决了中国问题的一大半”

有人说,解决好土地问题,就解决了中国问题的一大半。您是否认同此观点 71%的受访者选择“认同”,11%选择“不认同”,另有18%选择“不好说”。由此可见,绝大多数受访者认识到土地问题之于中国的重要意义。

专家在接受人民论坛记者采访时强调,在近代中国广大农村到处败落的背景下,志士仁人曾提出过很多解决农村问题的方案,但几乎都不约而同地落到了防止土地兼并和实现“耕者有其田”两方面。要求给农民以必要的土地,并不是近

代中国某个人或某个党派的个别主张,而是当时有识之士的共识。解决土地问题、实行土地改革是解决近代农村问题的现实选择。

有受访者指出,改革开放到了今天,土地仍是当前多种社会问题之源。征地拆迁纠纷、土地腐败问题派生出各种各样的矛盾、冲突和博弈。专家预测,未来十年,土地问题仍是影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可以说,只有解决好土地问题,中国前进之路才能畅通无阻。

有观点认为,更好地解决了土地问题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国民党的一个重要原因。公众如何看待这个观点呢 有56%的受访者表示“认同”,19%选择“有一定道理,但不完全认同”,11%“不认同”,另有14%选择“说不好”。专家指出,虽然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并不仅因为解决好了土地问题,但这一调查结果从另一方面印证了土地问题的重要性。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立足现实,清醒地认识到土地是我党对农民战争动员的重要资源。因此在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适时制定了不同的土地政策,一个重要的基点就是把土地问题作为民心趋向的重要筹码,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这些政策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使农民获得了切实的物质利益,从而动员了中国民主革命最广大的主力军,获得了革命胜利。很多受访者对人民论坛记者说,当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改革,一定要从党史中吸取经验。中国共产党90年的发展历程表明,要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就要尊重中国最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尊重中国的国情,从实际出发,才能制定出正确、完善的土地制度,利用土地“杠杆”撬动社会变革。

怎么看为地主“正名”的相关观点

73%的受访者“反对”为地主“正名”

1940年代土地改革中,“地主”是绕不过的关键词。在普通人的印象中,地主是剥削阶级,依靠出租土地剥削农民为生。他们品德败坏,横行乡里,欺男霸女,无恶不作„„其典型代表是黄世仁、周扒皮、南霸天和刘文彩„„

而当前,社会舆论上出现了一些为刘文彩等地主“正名”、“翻案”的声音。当问到“您怎么看待这一现象”时,49%的受访者选择“反对,此类观点混淆是非,是剥削思想‘借尸还魂’,应坚决批驳”,27%选择“辩证看待,肯定其合理成分,指出其错误所在”,24%选择“虽然反对此观点,但允许持此类观点者说话,相信真理越辩越明”。调查结果显示,总计73%的受访者“反对”为地主“翻案”。

有专家指出,“地主”作为一个集合概念的时候,它既包括坚持反动立场的地主恶霸,也包括一些不做或者少做坏事的中小地主和开明绅士,虽然对不同地主可以区别对待,但走入一个极端,把整个地主阶级都作为肯定对象,也同样是错误的,起码是片面的。

很多受访者在接受人民论坛记者采访时表示,时过境迁,我们需要对地主形象进行新的研究,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能矫枉过正。那些刻意为地主鱼肉乡里、刻薄寡恩的行径进行辩护的人,严重触犯了人们的道德底线,其背后的真实意图值得怀疑。

百年来土地变迁中,您认为哪项改革最有力地推动中国社会变革 结果位列前三位的分别为“实行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占比37%)、“《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平分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占比35%)、“孙中山先生提出的‘平均地权’”(占比24%)。

受访年轻人普遍认为,作为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推行的一次重大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实行三十余年,极大地提升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广大农村地区迅速摘掉贫困落后的帽子,逐步走上富裕的道路,中国因此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用世界上7%的土地养活世界上22%人口的奇迹。基层领导干部特别是革命老区的领导干部,则表示“毛泽东的土地革命让农村变了天,让农民翻了身”。《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平分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继承并完善了孙中山的土地理想,广大农民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翻了身。而孙中山的“平均地权”思想主张虽然没有付诸实施,但在百年前的中国,无疑具有极大的进步意义。

有专家指出,这三次土地制度变迁,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可以称之为百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三个转折点。土地制度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环节。历次重大经济社会改革中,必然是土地制度改革先行。

当前最严重的土地乱象是什么

“土地腐败愈演愈烈”(占比63%)、“征用土地中以权代法”(占比41%)、“违法违规用地”(占比28%)

您认为当前最严重的土地乱象是什么 受调查者认为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土地腐败愈演愈烈,不少巨贪涉及腐败”(占比63%)、“征用土地中以权代法,侵犯农民权益”(占比41%)、“违法违规用地,如违建别墅、高尔夫球场等”(占比28%)。

这些乱象都反映出,当前我国在土地管理方面存在缺失。超过六成受访者认为土地腐败愈演愈烈,显示出土地领域已成为腐败高发地。近年来,落马的“土地爷爷”、“土地奶奶”层出不穷。据不完全统计,2009至2010年发生在土地、建设领域的30个腐败案件,涉案人员平均涉案金额超过870万元。而在层出不

穷的土地腐败问题背后,是附着在土地上的行政权力过大。“国土干部手里的权力太大了,而权力使用的尺度又太松了,把握不好,就会被权力害了。”一个正在监狱服刑的原国土干部这样说。

从征地拆迁到土地出让,从缴纳土地出让金到调整用地性质,从规划审批到项目选址,从调整容积率到产权登记,几乎每个环节都存在着权力寻租和官商勾结。对此,有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土地的产业链有多长,权钱交易的食物链就有多长。

那么,该如何治理土地乱象 当问到“您认为当前最有效的应对措施是什么”时,位列前三位的分别为“建立官员财产申报制度,遏制土地腐败”(占比62%)、“改革现行分税体制,扭转地方政府借地生财的内在动力”(占比31%)、“改革征地制度,严格划定公共利益的边界”(占比23%)。由此可见,多数受访者认为,化解土地乱象,责任在政府、在官员。而如何规范政府用地行为、遏制官员土地腐败就成了关键。

有专家指出,必须通过体制机制的完善,最大限度减少官员土地腐败的机会。同时,通过增加腐败的“机会成本”,让土地腐败官员伸手必被抓。由于来自外部的监督往往受到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的制约,因此必须将监督渗透到权力运行过程中,在政府部门内部将决策权与执行权分立,对国土资源的行政审批和行政执法进行有效监督,改变事后查处、“前腐后继”的恶性循环。有关部门要对土地收益的评估投入更多的精力,引入科学评价体系,控制弹性利益和灰色收益,缩小权力寻租空间,这样才能真正将岗位风险降到最低。

日前,胡锦涛同志在就完善我国土地管理制度问题研究学习时用三个“最严格”强调中国的土地管理制度。相信“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三管齐下,土地乱象不会持续太久。

第三篇:土地纠纷问题的调查报告

中央一号文件下发后,特别是我省落实农业税全部取消和粮食直补政策后,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种地积极性,但也由此带来了一些矛盾,特别是因土地承包问题引发的矛盾尤为突出,从去年以来,全县共发生上访330件,涉及人员在千人以上。

一、土地矛盾形成的主要原因

从上访反映的问题来看,造成土地矛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十二个原因。

(一)普通的上访案是二轮土地承包时农户由于各种原因未分到承包地问题,约占上访案的75%。一是户口在本村,全家已搬迁外地多年,按照饶河县二轮土地承包规定未能分到承包地;二是因二轮土地承包前欠集体“两提”款、计划生育罚款或在化解农村不良债务时不愿分摊村集体债务等,土地被抽回;三是婚出婚入妇女因两地承包时间不统一或村定土政策等一些妇女分到土地或地被抽回;四是因当初落户手续不全或与村有不要地协议未分得地;五是二轮土地承包后新增人口要求分地。

(二)特殊的上访案是机动地发包不合理、土地经营权流转纠纷案,约占有10%。一是机动地发包时间过长,有的长达30年,合同不规范;二是因村欠个人债务,抽出村民地抵债年限过长,农民要求毁约还地;三是农户之间土地转包、转让,现因政策调整引发合同纠纷。

(三)比较棘手的案件是土地权属不清,通过行政手段难以解决的纠纷案,纷占15%。一是地方与森工林场地权属不清,农户已开垦多年荒地,有的已办了国有土地证,有的已纳入集体土地台账,可林场近年来却以在其林业区域内强行收回引发矛盾。二是国有土地与集体土地权属不清、界限不明。农户在集体耕地周边开垦的荒地,已向集体交积累多年,并纳入集体土地台账,可有的土地却被土地部门以1983年后开荒地应属国有荒地,办理了国有土地证,有的地被乡政府对外发包引发矛盾。四是集体确实既无地源又无经济实力解决解决应享受土地承包地未分地的纠纷。

二、对策和建议

(一)强化教育。通过法制宣传教育,提高村两委成员及村民的守法意识和合同意识,规范村两委的发包行为。严格执行《农村土地承包法》第19条规定,按5个程序签订承包合同:村民会议选举产生承包工作小组;承包小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拟定并公布承包方案;召开村民会议讨论通过承包方案;公开实施承包方案;签订承包合同。同时,扼制村委的各种侵犯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苗头性行为,将纠纷消灭在萌芽之中.(二)加强领导。政府必须把解决农村土地纠纷问题纳入重要工作日程,成立由主要领导挂帅的组织机构,抽调得力干部,集中时间和精力搞突破。各级农业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在宣传政策、制定方案、接待上访、组织协调等方面发挥职能作用;各级财政部门要在落实“一免两补”政策和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及配套改革中,把解决农村土地纠纷作为重要内容一并推进;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农村和农民的土地权属案件要依法加快办理;各级农村经营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加强农业承包合同管理,搞好土地承包纠纷案件的合同仲裁,维护农民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对因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引发的农民群体性上访、越级访和重复访案件,实行领导包案制,要责任到人,一抓到底。要认真处理好因土地承包纠纷引发的上访问题,切实把矛盾化解在基层,真正做到不回避、不掩盖、不推诿、不拖拉,敢于并善于解决各种矛盾,坚决防止因农村土地纠纷问题而引发恶性案(事)件。

(三)政策疏导。稳定和巩固土地承包关系是保障农民权益、维护农村稳定的基矗二轮土地承包政策执行不到位,操作不规范导致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混乱错杂,是土地承包纠纷的根源。因此,各级政府要正视农村土地承包现状,建立规范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涉农部门和司法部门要开展政策下乡活动,深入讲解土地承包法和其他相关政策法规,现场解答农民的问题,让农民熟悉政策,掌握政策,运用政策。

(四)分流农民。真做好无地和少地农民的思想工作,积极帮助这部分农民增加收入。各级组织和广大干部要认真负责地做好没有分到或只分到少量承包地农民的思想工作,积极帮助他们通过承包其它集体资源、发展养殖业和多种经营、外出务工等途径拓宽增收渠道。对在县城就业的农民有关部门要进行免费技能,并在税费征收上予以优惠,鼓励闲散农民进城经商,减少农村土地压力。

第四篇:土地纠纷问题的调查报告

土地纠纷问题的调查报告

土地纠纷问题的调查报告

中央一号文件下发后,特别是我省落实农业税全部取消和粮食直补政策后,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种地积极性,但也由此带来了一些矛盾,特别是因土地承包问题引发的矛盾尤为突出,从去年以来,全县共发生上访330件,涉及人员在千人以上。

一、土地矛盾形成的主要原因

上访反映的问题来看,造成土地矛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十二个原因。

(一)普通的上访案是二轮土地承包时农户由于各种原因未分到承包地问题,约占上访案的75。一是户口在本村,全家已搬迁外地多年,按照饶河县二轮土地承包规定未能分到承包地;二是因二轮土地承包前欠集体“两提”款、计划生育罚款或在化解农村不良债务时不愿分摊村集体债务等,土地被抽回;三是婚出婚入妇女因两地承包时间不统一或村定土政策等一些妇女分到土地或地被抽回;四是因当初落户手续不全或与村有不要地协议未分得地;五是二轮土地承包后新增人口要求分地。

(二)特殊的上访案是机动地发包不合理、土地经营权流转纠纷案,约占有10。一是机动地发包时间过长,有的长达30年,合同不规范;二是因村欠个人债务,抽出村民地抵债年限过长,农民要求毁约还地;三是农户之间土地转包、转让,现因政策调整引发合同纠纷。

(三)比较棘手的案件是土地权属不清,通过行政手段难以解决的纠纷案,纷占15。一是地方与森工林场地权属不清,农户已开垦多年荒地,有的已办了国有土地证,有的已纳入集体土地台账,可林场近年来却以在其林业区域内强行收回引发矛盾。二是国有土地与集体土地权属不清、界限不明。农户在集体耕地周边开垦的荒地,已向集体交积累多年,并纳入集体土地台账,可有的土地却被土地部门以1983年后开荒地应属国有荒地,办理了国有土地证,有的地被乡政府对外发包引发矛盾。四是集体确实既无地源又无经济实力解决解决应享受土地承包地未分地的纠纷。

二、对策和建议

(一)强化教育。通过法制宣传教育,提高村两委成员及村民的守法意识和合同意识,规范村两委的发包行为。严格执行《农村土地承包法》第19条规定,按5个程序签订承包合同:村民会议选举产生承包工作小组;承包小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拟定并公布承包方案;召开村民会议讨论通过承包方案;公开实施承包方案;签订承包合同。同时,扼制村委的各种侵犯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苗头性行为,将纠纷消灭在萌芽之中.好范文版权所有

(二)加强领导。政府必须把解决农村土地纠纷问题纳入重要工作日程,成立由主要领导挂帅的组织机构,抽调得力干部,集中时间和精力搞突破。各级农业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在宣传政策、制定方案、接待上访、组织协调等方面发挥职能作用;各级财政部门要在落实“一免两补”政策和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及配套改革中,把解决农村土地纠纷作为重要内容一并推进;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农村和农民的土地权属案件要依法加快办理;各级农村经营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加强农业承包合同管理,搞好土地承包纠纷案件的合同仲裁,维护农民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对因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引发的农民群体性上访、越级访和重复访案件,实行领导包案制,要责任到人,一抓到底。要认真处理好因土地承包纠纷引发的上访问题,切实把矛盾化解在基层,真正做到不回避、不掩盖、不推诿、不拖拉,敢于并善于解决各种矛盾,坚决防止因农村土地纠纷问题而引发恶性案(事)件。

(三)政策疏导。稳定和巩固土地承包关系是保障农民权益、维护农村稳定的基础。二轮土地承包政策执行不到位,操作不规范导致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混乱错杂,是土地承包纠纷的根源。因此,各级政府要正视农村土地承包现状,建立规范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涉农部门和司法部门要开展政策下乡活动,深入讲解土地承包法和其他相关政策法规,现场解答农民的问题,让农民熟悉政策,掌握政策,运用政策。

(四)分流农民。真做好无地和少地农民的思想工作,积极帮助这部分农民增加收入。各级组织和广大干部要认真负责地做好没有分到或只分到少量承包地农民的思想工作,积极帮助他们通过承包其它集体资源、发展养殖业和多种经营、外出务工等途径拓宽增收渠道。对在县城就业的农民有关部门要进行免费技能,并在税费征收上予以优惠,鼓励闲散农民进城经商,减少农村土地压力。

第五篇:当代人对法律认知情况调查报告

当代人对法律认知情况调查报告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法律也随之不断完善,人们对法律价值的认识更为深入。本文主要是从现实的角度来反应当今人们对法律的认知与态度,为将来完善法律提供一份有用的资料。关键词:法律价值

认知

态度

为了深入了解中国当代人民对法律认知的情况。本人于2009年11月通过网络问卷的形式进行随机调查。本次调查选取的样本总数是50人。各项调查工作结束后,将本调查报告内容予以总结,其调查报告如下: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在本次调查中,没有只有小学或初中学历的人;具有高中学历(包括在读)的有3人,占总数比例的6%;具有大学本科或专科学历(包括在读)的有45人,占总数比例的90%;具有研究生学历(包括在读)的有2人,占总数比例的4%。

二、问卷回答情况

(1)法律观念、意识部分

在接受调查的人群中,有42个、占总数比例84%的人认为法律是作为一种工具在中国存在的,只有1个、占总数比例2%的人认为在中国法律是一种信仰,另有1个、占总数比例2%的人认为法律在中国以其他形式存 1 在,还有6个、占总数比例12%的人没想过这个问题。也就是说,大部分人都认为法律在中国是一种带有实用主义或功利主义目的的工具性地存在着的,而并非一种信仰。

而在多选题的“您守法的原因”一问中,有40个、占总数比例80%的人认为“守法是基本素质”是其守法的原因之一,有26个、占总数比例52%的人将“违法会受到处罚”列为自己守法的原因之一,有12个、占总数比例24%的人认为自己守法的原因之一是“出于习惯”,有2个、占总数比例4%的人同时也因为其他原因守法,只有4个、占总数8%的人守法的原因里有“信仰法律”这一条。可以看出,在中国,人们基本没有因为信仰法律而守法的。

(2)中国司法实践部分

有27个、占总数比例54%的人认为中国现在权力大于法律,有8个、占总数比例16%的人认为中国现在权力与法律的关系基本持平,另有5个、占总数比例10%的人不知道这个问题,只有10个、占总数比例20%的人认为中国现在是法律大于权力的。可见中国的法治状况在民众心目中的印象绝对不容乐观,有一半以上的人认为中国仍然是人治社会而非法治社会。

有27个、占总数比例54%的人认为中国的法律执行的一般,有15个、占总数比例30%的人认为中国的法律大部分执行的不好,有6个、占总数比例12%的人不知道这个问题,只有2个、占总数比例4%的人认为中国的法律执行的非常好。看来中国民众对中国执法状况的印象同样不容乐观。

有30个、占总数比例60%的人认为中国现在人情比法律起的作用更有效,有10个、占总数比例20%的人认为两者起到的作用的广泛性和有效性差不多,有2个、占总数比例4%的人不知道或没想过这个问题,只有8个、占总数比例16%的人认为中国现在法律比人情起的作用更广泛更有效。可见,当代中国,恐怕秩序的维持,传统文化起的作用比法治等外来观念更大,虽然这是不应该的。

在对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等机关的态度上,有22个、占总数比例44%的人态度是一般信任,有22个、占总数比例44%的人态度是“除非迫不得已,否则不想接触”,有4个、占总数比例8%的人态度是不信任,另有2个、占总数比例为4%的人为其他态度,但是选择“非常信任”一选项的人数,在本次调查中为0。则共有占总数比例52%的人对这些机关具有排斥的态度。

三、结论和建议

1、结论

(1)中国政治、法治方面很大程度上还在延续中国几千年的传统,人们认为社会依然是权力大于法律,人情大于法律,统治、调节人们行为的依然是中国传统文化。类似民主、法治、平等这样的西方传来观念只能在价值上受到肯定而在实践中难以实行。外来的法律观念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之间产生了严重的法律文化冲突。

(2)中国的法律实践方面给民众心中留下了比较恶劣的印象,形势不容乐观。

2、建议

(1)进一步加强法治建设,在学术上思考研究中国法律文化冲突的解决办法,可能会对个别问题的解决产生促进作用。

(2)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等机关应树立好公正严明的良好形象,设法克服人们心中权力大于法律的观念。

(3)加大法律的宣传力度,在体现法律作用的同时更要让老百姓易于懂 得如何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合法的权益。

参考文献:

[1] 卓泽渊 《法的价值论》 法律出版社 1999 [2] 朱苏力 《现代化视野中的中国法治》

附录:调查问卷原稿

您好,感谢您能填写这份社会调查问卷,该问卷是以匿名的方式填写的,所以您尽可以放心填写。另外由于本报告是用来进行写论文的,纯属学术研究用,所以请您务必认真填写,写真实情况,非常感谢您的合作,谢谢。

您可以将选出的答案写进括号内,如果您选的是“其他”项,请在“其他”后面写上您认为应该写的内容。1.您的年龄?()

A.18周岁以下 B.18周岁—25周岁 C.25周岁—40周岁 D.40周岁—60周岁

2.您的文化程度(包括在读)?()

A.小学 B.初中 C.高中或中专 D.大学本科或专科 E.研究生 3.您有信仰吗?()

A.有 B.没有 C.不知道 D.没想过 4.您认为在中国,法律是一种?()

A.信仰 B.工具 C.不知道 D.没想过 E.其他: 5.您认为现在在中国法与权力的关系是?()

A.权力大于法 B.法大于权力 C.但两者基本持平

D.不知道 E.其他:

6.您认为,在一个社会中是否法应该高于一切?()A.是 B.不是 C.不知道 D.没想过

7.您认为中国的法律?()

A.执行的很好 B.执行的一般 C.大部分执行的不好 D.不知道 8.您遵守法律是因为(可多选)?()

A.信仰法律 B.出于习惯 C.守法是基本素质 D.违法会遭到处罚 E.其 他:

9.您认为现在在中国,法律和人情关系,谁起的作用更广泛更有用?()A.法律 B.人情关系 C.两者差不多 D.不知道 E.没想过 10.您对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等机关的态度是?()

A.非常信任 B.一般信任 C.除非迫不得已,否则不想接触 D.不信任 E.其他:

下载公众对土地问题认知情况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公众对土地问题认知情况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居民对养老认知的调查报告

    农村居民对养老认知的调查报告中国矿业大学课题组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行政管理学摘要:近年来,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养老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但农村老年人的养老保障、医......

    公众安全感调查报告

    普洱镇2007年度公众安全感调查报告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年初政法综治会议精神,准确客观地反映广大人民群众对当前社会治安状况的评价,找准影响群众安全感的主要因素和群众关注的......

    土地调查报告[★]

    土地确权调查报告。县国土资源局 关于农村集体土地流转调研报告。《县国土资源局 关于农村集体土地流转调研报告》,县国土资源局 关于农村集体土地流转调研报告 市调研组:省委......

    土地调查报告

    土地调查报告 土地调查报告1 从家庭联产到劳责任制以后,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发生了质的变化,从靠土地吃饭、土地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出门打工叫副业,到现在所有劳力几乎全部出门......

    对郑州市空气认知程度的调查报告

    关于2013级国贸专业对郑州市空气认知程度的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来分析郑州的空气质量的情况,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来分析 调查时间:2014.11.10 调查地点:河南......

    大学生对网络流行语认知的调查报告[模版]

    大学生对网络流行语认知的调查报告第一部分:调查背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已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而网络流行语就是网络影响下的一个重要衍生品,网络流行语已经成为......

    大学生对广告公司的认知及态度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对广告公司的认知及态度 一、 调查背景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各类新媒介在迅速滋生与成长的同时,也带动了广告在新科技形式下的发展,无论是从其创意表现抑或是制作投......

    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知情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知情况调查报告前言: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我们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和方式,在培养我们的思想素质,道德修养等方面起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