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构建和谐团队 增强管理合1
构建和谐团队 增强管理合力
和谐团队建设就是要使团队成员在观念、行动等方面达成一致性和协同性,使团队成员在团队活动中表现出积极向上的感召力和向心力,学校和谐团队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和谐团队具备的基本特征
对一所学校而言,和谐团队建设就是要学校管理干部带领全体教职员工,努力围绕着学校的整体办学目标,精诚团结,互相信任,互相协作,在学校形成一种积极向上、团结有力的工作环境。和谐团队具备以下基本特征:
一是具有共同的价值取向。教职工尤其是管理干部要与学校整体的价值观和利益要求一致,特别是对学校重大事件与原则性问题,要有共同的认识与评价,这种认同就构成了学校团队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把学校的工作当做自己的事,献身学校,忠于职守。可以说,教职工的认同感是学校团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教职工在团队内产生共同感受、态度趋同和行为一致的前提。
二是具有情感上的归属感。在情感上,教职工需要得到学校的认同、悦纳和教师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我们只有让每位教师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是学校团队的一员,才能使教师产生情感上的依靠。有了这种情感,才能激发教师自觉维护团队利益与其他教师发生共鸣的共同的情感和一致的行为。
3、具有对学校负责的精神。我们要一级对一级负责,工作中,仅仅对自己负责是不够的,还要对同事负责,对上级领导负责,这是做好一个管理干部的基本素质,在工作中,我们的工作应该永远比上级的预期要好。
二、影响学校团队和谐的因素
学校和谐团队建设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一是受学校领导的管理方式影响。在一所学校中,学校领导不同的领导方式对学校团队的和谐有不同的影响。作为一名优秀的管理干部应该具有为教师发展铺路的意识,要能够与自己的团队分享成功,一个愿意与教师分享成功的干部,周围往往能团结更多的教师,“财聚人散,财散人聚”是蒙牛总裁牛根生的名言。还要有在失误面前敢于担责的风度。
二是受学校内部管理机制的影响。健全完善的校内教职工考核奖励等规章制度有利于增强学校和谐团队建设。有奖励,同时也辅之以必要的纪律和惩罚措施,这是增强学校团队合力的不可缺少的条件。与此有关的教育教学任务和目标结构,应把个人与团队的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就能激发教职工的集体观念和增强管理合力。
三是受学校内的人际关系的影响。学校人际关系是学校团队成员间社会交往的基础。我们要努力构建一种健康的、融洽的、和谐的团队人际关系,要做到不传是道非,没有形成决议的事不传,影响团结的话不说。
三、学校和谐团队建设的策略
一所不和谐的学校,会形成人心涣散、政令不通、互相拆台、发展停滞不前的局面;反之,一所和谐的学校,则干部教师精诚团结,互相信任,互相协作,创造辉煌。那么,如何进行和谐团队建设呢?
(一)塑造良好的管理干部形象
学校干部是师生的典范,是学校凝聚力的启动者、合力的创造者、团结的维护者。学校管理干部,特别是班子成员,要随时注意自身形象,以锻造人格力量。
一是学校管理干部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处事公正,有胆有识,办实事求实效,以高尚的道德情操、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优良的工作作风,充分展示人格魅力,扩大非权力性影响。要求教职工做到的(比如上班时不得迟到早退、不备好课不进课堂等),干部必须自己先做到。要有对每位教师负责的精神,要有一颗宽容心,特别是要用真情对待那些曾反对过自己的教职工。
2、学校管理干部必须树立“管理就是服务”思想,必须有为全体教职工服务的观念,积极关注、着力解决教职工的实际问题,必要时作出自我牺牲。这将会大大调动直接相关教师的积极性,同时也在其他教师中产生了很好的反响,增强了学校的向心力。
3、学校管理干部须互相激励、互相学习、互相支持,协同一致开展工作。为全体师生树立精诚团结的榜样,增强学校的管理合力、凝聚力。任何时候都不能抱怨工作太多、太烦、太重,要少抱怨,多奉献,用实干代替抱怨,始终对工作坚守一份责任与热情,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4、学校管理干部要以人为本。学校领导平等待人、关心成员、管理方式民主,就会赢得全体教职工的拥护和爱戴,从而形成核心,造成很强的凝聚力。
(二)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
内部管理涣散的学校是无法形成团队凝聚力的,它必须有赖于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
1、以合适的目标为导向。学校工作目标对学校教职工的团队凝聚力的大小和方向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学校应确立切合实际的、能满足教职工个体的需要和愿望的总体奋斗目标。近年来,我们确立了“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建有文化的校园、塑有思想的教师、育有特长的学生”的总体目标,树立“以学生的发展、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社会的满意为本”的办学理念,在传承学校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其内涵,提出了以“十大教育品
牌”为抓手,挖掘学校传统特色发展新的增长点,将“科技、艺术和三结合教育”学校特色建设与提高教师队伍专业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建设学校文化等有机融合起来,将学校特色建设引向深入。
2、以高效的工作团队为保障。学校目标必须通过一定的工作团队来实现,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团队合力方能得到加强。我们通过建构年级组、教研组管理模式,确保工作的高效开展,也实现了工作效果的优化。年级组管理,实际上是把学校划分为多个团队,实施团队的自主管理,民主管理,通过教师的参与管理,使学校成为不断改进的中心,学校管理干部更多的是学校整体发展目标的设计者、决策者、促进者,变成年级组管理的监督者、指导者、服务者。
3、以创建平台为抓手。我们坚持搭建了多种平台,开展了多种活动。十大教育品牌活动,在其间展示的是师生风采,实现的是师生、学校的共同发展,同时也从中生成学校团队的合力。另一方面,每次活动过程中,学校工作班子、教职工彼此间不断地理解体谅、尊重包容、支持帮助。
第二篇:构建和谐团队 增强学校凝聚力
构建和谐团队 增强学校凝聚力
一、学校团队凝聚力的意义透视
什么是团队凝聚力?它是指团队成员在观念、行动方面显示出来的一致性和协同性,是整个团队成员趋同的一种精神心理过程。社会学理论认为,团队凝聚力就是团队成员的吸引力,是团队成员在团队内积极活动和拒绝脱离团队的感召力。它既包括团队成员对团队的向心力,也包括团队成员之间的亲和力。当这种感召力达到一定程度,而且团队成员资格具有一定价值时,团队就具有相对的凝聚力。团队凝聚力的大小,对团队目标任务的完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控制作用。
笔者觉得,团队凝聚力可以简单的理解成士气,是团队成员对某一团队或组织感到满意,乐意成为该团队的一员并协助实现团队目标的一种态度,换言之就是一种团队精神。团队凝聚力是一种内在的隐性的文化,是维系团队存在的最基本的力量。对学校而言,是指全体教职员工努力围绕着学校的整体办学目标,精诚团结,互相信任,互相协作,在学校内部形成一种积极向上、团结有力的工作氛围。具体来说,主要表现于以下方面:
1、认同学校办学目标(包括教育目标与管理目标),对学校重大事件与原则性问题,有着共同的认识与评价,教职工与学校整体的价值观和利益要求基本一致。这种认同构成了教职工加入学校团队的动力,并促使教职工把学校的工作当做自己的工作,使教职工献身学校,忠于职守。可以说,教职工的认同感是学校团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教职工在团队内产生共同感受、态度趋同和行为一致的前提。
2、教职工均感到自己是学校团队的一员,得到团队的认同、悦纳和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团队能给自己情感上的依靠。有了这种情感,教职工个体就会积极执行学校整体团队的要求与准则,自觉维护团队利益,与其他成员发生共鸣,表现出共同的情感、一致的行为和所属团队的特点。
3、教职工的个体行为由于得到团队的支持而进一步强化。现代管理学理论认为,团队对成员有鼓舞、促进、激发的作用,这是团队的一项重要功能。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员在团队中与其他成员一起工作时,即使他们之间互不沟通,但由于团队的其他成员在场,无形中减轻甚而消除了单调感,激发了工作动机,使工作效率获得提高。此外,团队各成员在目标一致的前提下,团结一致,能使每个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不断得到加强与提高,并有利于集体主义精神的发扬,进一步促进每个成员的成长与发展。
二、学校团队凝聚力面临的困境
应该说,绝大多数学校的领导和教职工都认识到了凝聚力对于学校工作的积极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学校团队凝聚力的增强,由于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仍面临着困境。简而言之,影响因素主要包括:
1、工作环境。目前教育经费的投入机制,使得学校的教育经费短缺的情况相当普遍,尤其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这种短缺带来的矛盾则更为突出。这就极大地制约了学校硬、软件的建设,使得教师在一个相对较为不舒畅的环境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使学校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凝聚力受到了损害。
2、福利待遇。相对于社会上一些强势行业,学校教职工的福利待遇是不甚理想的。而且,同是学校,经济发达地区学校和一般地区学校,城镇地区学校和农村学校比,也有较大的差距。有的农村学校只有财政所发的工资,没有任何其它的福利待遇。从事着同样的工作,付出同样的心血、时间,所得到的物质待遇却如此的不同,对比之下,难免使教职工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成为影响学校团队凝聚力的重要因素。
3、评价标准。在目前仍侧重于应试成绩的选拔和评价制度下,教师要在工作上获得较为理想的成绩,必然要付出成倍的心血、时间,而且教师的辛劳有时往往得不到学生和家长甚至是部分教育部门领导的理解和体谅,这些必然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受到打击,也会挫伤教职工的凝聚力。
4、内部管理。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有些学校的部分领导对于增强教职工团队凝聚力的工作,既无可奈何又心灰意冷,于是索性抱了“只要安全问题不出差错就行”的思想,不愿再去多化时间考虑这个问题。更不用说有极少数的学校领导,其本身的素质并不高,管理不力或影响不良,导致教职工人心涣散。
三、学校团队凝聚力的影响因素
学校团队凝聚力同也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1、校长领导的方式。在一所学校中,校长不同的领导方式对学校团队凝聚力有不同的影响。心理学家勒温曾做过一个经典实验,比较“民主”、“专制”和“放任”三种领导方式下的团队气氛和作业效率。实验结果发现“民主”型领导方式下团队成员之间更友爱,思想更活跃,工作效率更高,而且成员之间互相帮助,因此凝聚力最高。在学校中,也表现出如此特征。
2、学校内部管理方式和目标结构。研究证明,健全完善的校内教职工考核奖励等规章制度有利于增强学校团队凝聚力。有奖励,同时也辅之以必要的纪律和惩罚措施,这是增强学校团队凝聚力的不可缺少的条件。与此有关的教育教学任务和目标结构,应把个人与团队的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就能激发教职工的集体观念和增强凝聚力。
3、学校外部的影响。研究表明,外来的威胁会增强团队成员的价值观念,从而提高团队的凝聚力。例如:教育主管部门下达的工作任务或批评要求,兄弟学校之间的各类竞赛评比活动等,迫使教职工更加团结一致,共同对付压力和竞争,促进了学校团队凝聚力的增强。
4、学校内的人际关系。学校人际关系就是教职工间的心理关系,它是学校团队成员间社会交往的基础。研究表明,健康的、融洽的、和谐的团队人际关系对增强团队凝聚力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四、学校团队凝聚力的建设策略
现实经验告诉我们,一所凝聚力差的学校,会形成人心涣散、政令不通、互相拆台、发展停滞不前的局面;反之,一所凝聚力强的学校,则教职工精诚团结,互相信任,互相协作,成就梦想、创造辉煌不在话下。那么,学校的凝聚力从何而来呢?
(一)塑造良好的领导班子形象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领导班子是师生的典范,是学校凝聚力的启动者、合力的创造者、团结的维护者。因此,班子成员,尤其是校长要随时注意自身形象,以形成无形而有力的人格力量。
1、学校领导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廉洁自律,处事公正,有胆有识,办实事求实效,以高尚的道德情操、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优良的工作作风,充分展示人格魅力,扩大非权力性影响。要求教职工做到的(比如上班时不得迟到早退、不备好课不进课堂等),干部必须自己先做到。对教职工要有一颗宽容心,特别是要用真情对待那些曾反对过自己而被实践证明是错了的教职工。
2、学校领导必须树立“领导就是服务”思想,必须有为全体教职工服务的观念,积极关注、着力解决教职工的福利、住房、子女入托上学等实际问题,必要时作出自我牺牲。这将会大大调动直接相关教师的积极性,同时也在其他教师中产生了很好的反响,增强了学校的向心力。
3、领导班子须互相激励、互相学习、互相支持,协同一致开展工作。这一方面可使学校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同时又可为全体师生树立精诚团结的榜样,必将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向心力。对于这一点,我校的情况很能说明问题。这几年来我校在各个方面取得稳步发展,关键因素之一就是有一个团结协作、善于凝聚人心的工作班子。
4、实施以人为本的民主管理。团队中的人际关系对团队凝聚力有很大的影响。而团队成员之间关系的亲疏与该团队的领导方式又是紧密联系着的。学校领导平等待人、关心成员、管理方式民主,就会赢得全体教职工的拥护和爱戴,从而形成核心,造成很强的凝聚力。
(二)形成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
事实证明,内部管理涣散的学校是无法形成团队凝聚力的,它必须有赖于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以下主要以笔者自己所在学校为例述之。
1、以合适的目标为导向。目标即指在一定时期内人们争取达到的预期结果,它是满足人的需要的对象,具有激励、推动、吸引的功能。学校工作目标对学校教职工的团队凝聚力的大小和方向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学校应确立切合实际的、能满足教职工个体的需要和愿望的总体奋斗目标。
比如,笔者学校于2007年初通过的“07—09三年发展规划”:以“精致、和谐、发展”为学校发展总目标。通过三年的努力,把学校办成“学生喜欢、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学校,建成“师生共同成长的家园、乐园”,办成本市范围内的一流名校。在管理、科研、教学、活动等方面的多项成果在市内产生引领和辐射作用,争取至少有一项成果在省内产生影响。并进而拟定了“校园精致化、管理人性化、教育个性化、教师专业化、办学品牌化”五大发展战略。
分析上述目标,有以下两个特征:第一、学校工作目标应能具有教工个人的主体意义。要善于使教职工的个人目标与学校总体目标结合起来,使学校目标能包含教职工更多的共同要求,使教职工能在学校目标中看到自己的切身利益,从而把学校目标的实现看成是与自己休戚相关的事。第二、设置的学校目标必须是经过努力能够实现的,这样才会对教职工产生真正的吸引力。也就是说,所确定的目标不能“高不可攀”、可望不可及,应以“大目标、小步子”原则激发教职工的工作热情,以促成目标的实现。当然,学校目标的制定应走群众路线,广泛吸纳教职工的合理建议,要给予教职工提建议的充分时间,不可匆忙上马。
2、以高效的工作实体为保障。学校目标必须通过一定的工作实体来实现,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团队凝聚力方能得到加强。我校通过建构年级组管理模式,确保各项工作的高效开展,也实现了工作效果的优化。
年级组管理,实际上是把学校划分为6个子单位,或者是几个微型学校,也可以说是成立了几个平行的专业性管理小组,是一个存在于独特情境中的管理实体。年级组有权力确立自己独特的发展目标和行动计划,凸显本年级管理和发展特色。这实际上是由一线教师组成的群众性的基层管理机构,实施教师的自主管理,民主管理,通过教师的参与管理,使学校成为不断改进的中心,校长更多的是学校整体发展目标的设计者、决策者、促进者,学校行政处室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变成年级组管理的监督者、指导者、服务者,从而大大缩短了学校应答学生、家长等直接要求的时间,能够在第一时间倾听他们的呼声,解决他们的疑难;大大提高了解决教育教学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及时性;同时使教师体会到自身的价值和重要性,增强主人翁意识和团队凝聚力,提高对学校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使他们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3、以强有力的实践理念为动力。学校基本工作思路不仅是科学管理学校的需要,也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手段,成为学校团队凝聚力形成的理念层面因素。它可以协调大家的行动,并凭借人们的从众心理及团队对个体行为的社会助长作用,促使形成坚强的团队凝聚力。
比如,我校多年来一直实施“创建平台为抓手,运作活动为载体,促进发展为根本”的工作思路,注重工作过程的精细化操作。这种基本思路提供了很多机会,搭建了多种平台,开展了多种活动。仅在学生层面就有“五节”活动:二年一次的“校园文化节”,一年一次的“科技周”、“英语节”,一学期一次的“读书节展示周”、“体育周”等。在其间展示的是师生风采,实现的是师生、学校的共同发展,同时也从中生成学校团队的凝聚力。另一方面,每次活动过程中,学校工作班子、教职工彼此间不断地理解体谅、尊重包容、支持帮助。所谓日久都要生情,过程中积聚的点点感动、份份真情,会让人铭记在心,终而促进学校团队凝聚力的形成。
(三)努力满足教职工的发展需要
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需要是人的积极性的动力源泉,一个人只要有某种需要,他就会有追求满足这种需要的行动动力。学校管理者如能清楚地了解教职工的需要,并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创设相关条件,有针对性地采取一定的措施予以满足,就能有效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1、创设物质条件。满足物质需要是一个人生活、工作的基础,任何人都有这方面的需要,教师也不例外。首先在环境建设、设备设施配置等方面要体现以应用为本。在校园环境建设上以陶冶情操为目标,注重人文环境建设,让教师们工作在艺术的和文化的气氛中。要想方设法改善教师工作环境,让教师工作和生活舒适、方便。其次学校应充分利用现有的物质基础,尽可能地帮教职工解决一些实际困难。第三、学校应设法开源增效,将“蛋糕”做大。比如,通过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等渠道,做好增收工作,使教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逐步得到改善,从而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增强其对于学校的向心力。
这一点上,我校较早就实施了重大活动市场运作的工作策略,如“校园文化节”、“四省市课堂展示活动”等都是全校性的重大活动,采用市场运作方式,学校没赔钱,还带来经济效益和物质好处,取得双赢效果。这成为学校团队凝聚力的一个动力支撑系统。
2、满足精神需要。在学校日常管理中,应使教师在得到尊重、赏识和激励的情感氛围中不断发展,进而增强其团队凝聚力。一是尊重。尊重教师首先体现在“诚”字上。学校必须真诚地关心爱护教师,以诚相处,以理服人;把教师当作学校的主人,凡事征求教师的意见,让教师参与学校的决策。二是赏识。即要肯定每个人的劳动及长处,特别是要通过职称职务晋升、给予荣誉、表扬、奖励等方式,使做出成绩的教职工得到受人尊敬、受人爱戴的应有地位,让教师在被赏识的幸福感中获得满足。三是发展。即要能满足教职工发展自身各方面素质的需要。学校要创造条件,鼓励教职工通过学习、工作与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提高自身素质,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比如,基于上述认识,笔者的学校创设并实施了一整套教师历炼平台。如二年一期的“青年教师教学大比武”、“教学基本功比赛”,一年一期的“教学展示月”、“考核课”、“教学希望之星”(刚入校的新教师参与)等教学评比,一学期一次的“教学开放周”,每月一次的“读书反思讲座活动”,各类校际课堂教学交流、名师面对面等教学研磨、竞赛展示活动等。实践证明,这些平台较好较快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使广大教师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觉得工作有奔头,从而对学校也有了较强的依托感。
第三篇:构建和谐教师团队
构建和谐教师团队,促进学校科学发展
各位领导大家好,我来自唐官屯镇亚庄子中心小学,我校2005年成立,是一所新建校,我于2006年担任学校全面工作,短短几年,经验尚且不足,下面将自己的点滴工作体会与各位领导汇报一下,不当之处,请提出宝贵意见。
人们都说,有一个好班主任,就有一个好的班集,有一个优秀的校长,就会有一所知名的学校,在这几年工作中我也是以这个标准去要求自己。今年我校顺利通过了现代化达标校,我总结出一点,有一个好的学校领导者,还必需打造一支和谐奋进的教师团队,有了这样一支教师队伍,学校的发展就会更快,更高、更强。也就是说,一所学校的领导者,不但要有服务意识,创新意识,更要有团队意识,构建一个和谐的班子队伍和奋进的教师团队,学校的工作一定会蒸蒸日上,管理起来才会得心应手。下面浅谈几点看法。
一、目标引领,促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
目标是行动的指南,没有目标就如同行船没有了航向。学校领导要善于把学校的办学目标、发展方向明明白白地告诉教师、学生、家长。05年建校时,两个中心校和一个村小的13名教师走到了一起,从思想和工作目标上都各有所见。为了凝聚教师们的工作干劲和热情,我提出了为学校的发展制定办学目标,让每一位教师都拿出自己的建议。经过两个工作日的讨论交流和总结,全体教师达成一致,提出了“给学生最美好的童年,给人生最坚定的起点”的办学目标,并用醒目的大字写在校园的围墙上,时刻提醒教师:我们所做的一切是为孩子的终身发展服务,我们的工作热情要高,工作方法要活,要讲究实效。通过这一目标的制定,全体教师都有了共同的工作思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
使,学校各项工作得到了有效开展。今年在学校现代化达标创建工作中,我们在校内开展了“学校教育现代化,我们怎么做”的大讨论。通过讨论,结合创建标准,大家对学校的发展充满了信心,表示要苦练内功,用实际行动迎接教育现代化的挑战。在目标的引领下,教师走上了自我管理的道路,形成了工作的内驱力。“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即服务”等现代教育的理念逐渐在教师心中生根、发芽。
二、情感激励,促教师团队精神的形成学校管理“三分管理七分情”,因此,在教师队伍建设中要倡导团队精神,营造和谐合作的氛围,树立正确的竞争观,作为管理者要重视与教师的情感交流,建立起与教师的融合力。
1、以活动为契机培养教师的团队精神。除了开展常规性的师德教育活动以外,要善于抓住活动,因势利导。如教师节的清晨,学校领导带领学生代表在校门口列队欢迎教师的到来,送上温馨的祝福。今年“六一”儿童节,我们举行了“师生同乐,喜庆六一”艺术节,大会的精心组织,精彩的文艺节目,精致的作品展示,让与会的学生家长代表和董事会领导啧啧称赞。二十几个节目,书法、美术、剪纸等十几个展示版,各个班每个学生的宣传头饰,都是教师放弃休息时间指导学生完成的。如果没有一点团队精神,一所农村小学是难以成功地举办这样大规模的活动的。
2、尊重、信任、理解教师。领导的信任和尊重可以转变为教师爱岗敬业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上的激励,常常比奖金更贵重。因此,作为学校管理者,应采用换位思考、置换体验的方法,设身处地了解教师的需要和感受。在业务上要尊重教师的创造精神,充分发挥其才能;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表达感情,不要整天板着面孔,更不要在公众面前斥责他们,有些问题作为领导要主动承担责任,使有错误的教师得到温暖的同时,也乐意接受教训。
人需要情感,只有让教师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面对学生,才能使他们心情舒畅地投入到工作之中。领导心系教师,教师才会支持领导的工作。只有这样,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才能落到实处。
三、科研引路,推进教改的落实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课堂是课改的主阵地,教师是课改的实施者。我觉得以下三个方法引领教师开展科研工作,落实课改,收益甚大。
1、自我反思。自我反思是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的自我审查。我们尝试了以下两种方法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反思。一是写反思日记,即教师对一天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反思,有针对性地记录教育教学的背景、效果、上课的具体感受、存在的问题以及通过反思得出的解决办法等。二是课堂观摩,即在教研组内开展“评课、说课”,互相观摩课堂教学,取长补短,将别人的经验带回自己的课堂,应用于实际的教育教学情景中。经过这种经常性的反思实践,教师的理论水平不但提高了,驾驭课堂的能力也大有长进。
2、研究学习。一方面是学习相关的理论文章,一方面提倡教师以身边实际问题为切入点,以案例、随笔的形式进行研究。如根据后进生的具体表现研究“他为什么上课要吵闹?”“他的作业为什么总不能完成?”针对后进生的转化提出“课堂如何关注后进生?”“怎样调动后进生学习的积极性?”等。要求教师人人参与学校的课题研究,使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师的科研素质,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3、合作交流。充分发挥中心校的示范作用,和兄弟校开展校际交流研讨活动。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结对子”的方式,加强横向联系,开拓工作思路,促进优势互补,在团结合作中促进教师的成长。
通过科研引领,新课程的理念逐步在教师心里生根,形成了一篇篇优秀的随笔、论文。从教书匠向科研型教师转轨的过程,折射着教师工作的酸甜苦辣,教师们的确在成长,他们的感悟多了,反思多了,课堂活了,管理自然而然的顺了。
总之,在学校管理岗位上,我还是一名新兵,还需要丰富的经验和知识的积淀。我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教育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激烈的竞争中,一所学校的成败兴衰,关键在校长的管理领导能力,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奋进的教师团队,努力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是促进学校科学发展的最好途径。
构建和谐教师团队,促进学校科学发展
唐官屯镇亚庄子中心小学
田玉胜
第四篇:构建和谐校园 增强凝聚力
构建和谐校园 增强学校凝聚力
一、人的和谐与否校园和谐的关键因素
人的和谐与否校园和谐的关键因素,是决定了校园和谐的成败。校园中的人,主要由领导干部、教师、学生三类人构成,而其中领导班子的和谐是关键中的关键,干群关系和师生关系的和谐是基础。校园是否和谐,首先就看这个学校班子是否和谐,这是由领导班子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决定的。
领导班子的和谐并不是领导班子没有矛盾、不允许产生矛盾,也不是班子内部只有一种声音、一种意见,而是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和谐。这就是说,领导班子的和谐,是不同意见充分讨论甚至思想交锋但又形成一致意见和决议的和谐。在这过程中,班子“一把手”的言谈举止和所作所为是关键与核心。“一把手”坚持民主集中制,让大家充分说话,畅所欲言,又善于引导和集中大家的意见,形成决议和决定,这样的领导班子必然是一个心情舒畅、生动活泼、充满活力的领导班子,也必然是一个和谐的领导班子。当然班子的其他成员对于构建和谐的领导班子也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经验告诉我们:没有领导班子的和谐,肯定就没有干群关系的和谐;而没有干群关系的和谐,一般就没有师生关系的和谐。如何建立和谐的干群关系和师生关系,应当说领导干部和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
二、事的和谐是核心
一个校园是不是和谐,除了要看领导班子的和谐、看干群关系的和谐、看师生关系的和谐以外,还要看是不是抓事业,树正气。事业发展兴旺,师生心气很足,正气蔚然成风,这极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否则就是相反的结果。如果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萎缩萧条,前景堪忧,前途无望,家长投诉多,社会意见大,上级追究严,肯定是人心惶惶,人心思散。连生存和发展都成问题的学校,肯定是无和谐可言的。
由此不难看出,事的和谐是校园和谐的核心所在,校园的和谐也是通过校园内大小事体现出来的。
校园的中心工作无疑是教书育人。所有的事都是围绕这个中心工作进行的。岗位的设置、人员的安排、德育活动的组织实施、教学活动的设计落实、校园建设与后勤服务的保障、教职员工的考核评价等大小事无一不关系到校园的和谐,而所有的事均靠人来组织落实,因此,学校的事业要兴旺发展、要充满活力与生机,关键在人。
三、物的和谐是保障
和谐的人际关系、干事办事的良好氛围,没有物的和谐肯定是难以为继的。这里的物既指显性的客观物资条件,又包含隐性的规章制度、管理措施。物的和谐既表现为学校教育教学设施配置的和谐、教职员工福利待遇的和谐,更表现为学校规章制度、组织管理的和谐。学校教育教学设施配置是否和谐,关键看其是否有利于教育教学活动有效地开展,是否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如有的学校班额数超过七十人,课室挤得水泄不通,前排的学生桌椅顶在黑板前,是为不和谐;有的学校为更多地容纳学生而将功能室改为课室,学生动手实践的活动空间几乎没有,是为不和谐;有的学校教学区与运动区、生活区功能不分或混杂一体,是为不和谐。相比显性的物的和谐,隐性的物的和谐显得更为重要。学校的组织管理、规章制度特别是奖优罚劣的机制的健全和谐,是维系校园和谐可持续性发展的保障。如学校各岗位的“职责”、“安全管理制度”、“奖教奖优条例”、“教职工考核评比条例”等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是否健全完善,直接关系到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组织实施的成效。
四、景的和谐是窗口
校园的和谐是有外在的表现形式,是可以主观感知的,这即是校园的风景。这景是由人、事、物构成的。人是这风景的主宰,是这风景的主角。和谐的校园每一人、每一事、每一物都应该是一道靓丽的风景,都表现出校园的和谐。如师生良好的精神面貌、行为习惯,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活动,布局科学合理洁净的校舍、花草树木等等,均是展现校园和谐的窗口。
这个窗口是动态的,而且是感性的。女生吊带露脐衫、男生黄毛怪装在T型台上、街头是景,但在严谨、活泼的学校决不是景;高声喧哗、追逐打闹在市场是景,但在求知务实的课堂决不是景;大型豪华音乐喷泉在星级酒店前是景,但在活动空间狭窄的校园决不是景。
校园景的基调是洁净、整齐、有序、合理、规范,并且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极具特色与表现力。透过这个窗口的任一景,就可以感知校园的文化、校园的和谐。
五、情的和谐是基础
人的和谐、事的和谐、物的和谐、景的和谐,都是以情的和谐为基础的。人决定了事、决定了物、决定了景,人是关键;而人是有情感的人,人是情的载体,情是人的灵魂。因此,情的和谐是人、事、物、景和谐的基础。
情的和谐应该是领导干部情的和谐、教职工情的和谐、学生情的和谐的内在动力。在校园三大主流人群里,领导干部因其特殊地位和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职工的“情”,而教职工也因其工作性质与特点在很大程度上主导着学生的“情”。由此,领导干部情的和谐最为关键,教职工情的和谐最为重要
第五篇:增强安全意识 构建和谐校园
增强安全意识 构建和谐校园
我们就像一粒等待孕育的种子,需要和谐美好的校园环境来培育,频频传来的噩耗会让胆小的种子迟迟不敢发芽。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校园里俯拾皆是的美丽、亮丽的风景,更重要的是安全感,而这种安全恰恰是需要我们共同创造、共同维护,并不是他人给予。
在这纷繁的社会中,尤其大学生所遭遇的各种安全问题让我们胆寒,或是因为自己的无知造成,或是因为明知故犯招致等等,所以学习和掌握一些安全知识显得尤其重要。安全是一个大学生完成学业的保证,安全是一个学生思想进步,健康成长和立志成才的基本条件。安全它让我们每一个人为之“着狂”。
曾有报道就大学生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方面调查显示:51%的大学生曾在寝室违章使用电器、72%的大学生不知道如何使用灭火器、41%的大学生对安全防范怀有侥幸心理;80%的受调查人员的消防观念仅仅局限于火警电话119或发生火灾后等待消防队员的扑救;对于消防监督、火灾隐患整改、火场逃生和疏散以及如何加强消防工作感到茫然;62%的受调查人员对消防防范工作认识不清或持无所谓的态度。我常常会想,外面的世界很大我们的世界很小,我们如果自私的只管好自己的地方,把自己的世界保护好,那么在我们身边应该会少很多不必要的灾难吧。现在很多同学并不是对自己的安全都默然,而是没有安全防范的意识,如果人人都不用违规电器,人人都会使用灭火器,人人都知道当灾难来临时如何自救与他救,那火灾的发生率该降低了多少,所以作为当代大学生90后的我们在精通高科技的同时安全知识更是相当重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由过去的封闭型办学变为开放型办学,由一般教学、科研机构,变为教学、科研、生产、商贸等多元化的社会机构。高校由原来单一的教学封闭型转变为全方位、多功能、开放型的“小社会”。客观上给高校的安全造成诸多不利因素,各种形式的安全问题存在其中,如何增强学生安全意识构建和谐校园成为学校和我们学生之间的共同问题。
我们可以利用多种形式在大学生中积极开展普法教育和安全防范教育。学校可以充分发挥教育职能,利用各种形式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安全防范教育和普法教育,这是使大学生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和自觉遵纪守法意识的重要途径。
在大学新生中进行入校全面的安全法制、校规、校纪教育,介绍大学生活的特点、大学生常用安全防范知识,详细介绍校内及周边治安特点。各职能部门在对学生开展安全知识教育的同时,开展一些安全防范措施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安全保护意识和自身保护能力,开展普法教育、心理知识教育,增强大学生的自觉遵纪守法意识。抓好针对性教育。针对典型安全案例在大学生中广泛地开展案件剖析、分析案件成因,找出特点、总结教训,开展各种班会和专题安全教育。
在高校有关职能部门(比如学生处)组织下,大学生可以成立安全防范和遵纪守法协会。通过自我管理,定期开展自我安全防范大检查。如宿舍安全检查、安全隐患检查、同学之间矛盾纠纷检查、按事件发生率的统计等通过检查开展评比,增强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
在学校保卫部门的安排下,大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相关治安管理,这也是提高生学安全防范意识的一种途径。
首先学生通过参与学校的治安工作实践,了解了保卫工作的性质,更能配合保卫部门的工作,对安全防范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其次,学生在参与过程中,通过对违法违纪的查处、纠正,认识到了不法分子的作案手段,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防范意识。第三,通过实际参与,使学生懂得怎样与违法违纪现象作斗争,从而提高学生的防卫能力。第四,通过实际参与,使学生明白只有在学校的治安管理中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才有可能为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才能保证自己的人身财产安全,从而更加自觉投入到治安管理工作中。
加强对大学生心理防范机制培养,促进其心智成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坚实基础。随着高校开放度增大,大学生面临学习、就业等压力不断增大,适应学校生活环境、自我评价、人际关系、异性交往等问题极易引发内心冲突和心理挫折。因此,各高校应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针对不同时期大学生特点及高校内发现的一些心理不安全的危险人群进行及早发现、合理监控、合理干预并作相应的心理救助。
加强管理,增强大学生安全防范和自觉遵纪守法意识。随着高校大学生数量增多,仅依靠高校内各部门和公安、综治等政府职能部门很难保证大学生的安全,因此,大学生应当不断增强自我管理意识,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要求去做事,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在对大学生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和自觉遵纪守法意识进行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大管理力度,采取必要的措施,针对违法违纪的行为进行通报批评、行政处分并与公安机关配合对犯罪分子进行打击。对不法分子绳之以法,将达到教育学生震慑犯罪的目的。
不断加强高校安全教育方面的师资队伍建设。高校在加强安全教育工作队伍建设中,首先要加强安全教育队伍的业务培训,熟练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国家安全知识,文化安全教育,网络技术,防火防盗防身等技术,推进安全教育知识的“三进”即进宿舍、进网络、进社团。其次要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专职队伍建设,提高安全教育队伍的政治素质,提升校园安保人员的知识水平,增加他们的政治敏锐性,正确对待国内、国际的热点、难点问题。当然增加校园的安全设施建设,投入资金加大校园安全教育管理的网络化和科技化也将是重要的举措。
设立校园法律服务机构。设立校园法律服务机构是依法治校的基本要求,也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保证。它还可作为法律咨询机构,为师生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切实维护学校师生的合法权益。
和谐的法治校园的构建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大学生的安全意识的逐步增强对和谐法治校园的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没有安全的意识的提高,各种刑事治安以及安全事件的频发,和谐法治校园的构建就是一句空话。所以各级管理者,特别是一线管理人员加强对此问题的认识并在实际管理中认真扎实的落实政策和各种规章制度尤为迫切重要。
伴随着大学生安全意识的不断增强和依法治校的全面推进,学校各方面积极因素将得到调动,师生的利益得到保护,各种各样的矛盾得以化解,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将是一个和谐的法治大学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