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新生如何适应大学以自学为主的学习模式?
大学新生如何适应大学以自学为主的学习模式?
2006年08月23日15:15:32杭州网
进入大学后,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变成了以学生为主导的自学模式。课堂讲授知识后,学生不仅要消化理解课堂上学习的内容,而且还要大量阅读相关方面的书籍
学习方法对学习结果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而大学的学习方法又与中小学的方法差别很大,许多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在高校心理咨询中心,一些大学生心情沮丧、神态忧郁,主诉的内容多与学习上的挫折有关。
例如,某一理科女大学生在高校心理咨询中心主诉时,觉得自己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学习成绩总上不去,尤其是高等数学和英语最感头疼。过去在读高中时,自己能控制、掌握自己,通过努力,学习成绩总能赶上去,可是自从上了大学,这一套却不管用了。
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承袭过去在高中阶段的学习方法,即使勤奋用功可能也难以获得能力的全面提高,这在大学新生里是相当普遍的现象。尤其对那些高中阶段的学习尖子来说,这种挫折可能会造成自信心的丧失,严重者可导致神经症和精神病。要使他们从这种打击中恢复过来并非一两天的事。
进入大学后,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变成了以学生为主导的自学模式。教师在课堂讲授知识后,学生不仅要消化理解课堂上学习的内容,而且还要大量阅读相关方面的书籍和文献资料。可以说,自学能力的高低成为影响学业成绩的最重要因素。
这种自学能力包括:能独立确定学习目标,能对教师所讲内容提出质疑,查询有关文献,确定自修内容,将自修的内容表达出来与人探讨,写学习心得或学术论文等。
从旧的学习方法向新的学习方法过渡,这是每个大学新生都必须经历的过程。尽早做好思想准备,就能较好地、顺利地度过这一阶段,少走弯路,减少心理压力,促进学业成绩的提高。
所以,学校一般在新生入学时会进行入学后的学习方法与学习经验的介绍。对于大学新生本人来说,应该积极观察、思考,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顺利度过学习适应期。
第二篇:大学新生如何适应大学学习
大学新生如何适应大学学习
学习上的不适应几乎是大多数大学新生的共性问题。主要表现在:(1)缺乏自主学习能力,没有摆脱中学“灌输式”、“填鸭式”教学的影响,学习知识死记硬背,不能融会贯通;
(2)没有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没有形成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3)不能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学习效率低下,个别同学抄袭作业严重;(4)由于一开始对大学考试不了解,新生容易产生考试紧张和焦虑心理。
针对大学新生学习适应不良问题,本人浅谈大学新生如何适应大学学习。
1.学会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大学学习的一个显著特点。大学生所获取的知识,1/3是从老师那里获取的,2/3是自学获得的。大学新生要做到课前预习,带着问题去听课,课上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课后及时复习,独立完成作业,温故知新;要勤学好问,主动请教老师和优秀的学哥学姐,获取好的学习经验和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在大学课堂,教师往往一堂课会讲很多内容,并且有些问题只是提出来,而没有给出明确答案,需要课后查阅文献资料,独立思考。这也要求大学新生要主动地培养自学能力。
2.学会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大学学习的又一显著特点。大学学习的课程较多,内容广泛和深入,涉及的知识面也比较广,所以仅靠个人的自学还是不够的,有时会浪费大量宝贵的时间,需要同学们相互讨论,各抒己见,取长补短,找到问题的突破口或是症结所在。因此,大学新生应当学会与同学合作、讨论,集思广益,博采众长。
3.调整心态,树立学习目标
大学新生应自觉调整心态,认识到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谁努力谁就能走在前面。大学生自由支配的学习时间很多,这就要求大学生学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明确自己的定位和未来发展方向,确定奋斗目标,制定适合自身条件的学习计划。在确定目标时,要客观评价自己,确立学习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的学习目标。目标制定的越具体,越容易实现,越会有成就感,就会成为下一步学习的动力,这种良性循环会促进学习不断进步。
4.增强自信心,克服考试紧张心理
大学新生要正确对待考试,积极复习,增强考试成功的信心,从而克服考试紧张心理。同学们要想期末考试取得好成绩必须注意平时的学习和积累。“平时不烧香,急来报佛脚”,如果临近期末考试才开始复习,那样容易产生考试紧张和焦虑,也不会取得好成绩。“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期末考试之前一定要复习充分。因此,同学们平时在学习上要多下功夫,注意积铢累寸,考前积极地复习,遇到疑难问题及时请教成绩优秀的同学和任课教师,就一定能取得令自己满意的成绩。
第三篇:大学新生适应
新生适应四大法宝
前言:又是一个新学年,莘莘学子们,带着或喜悦、或无奈的种种心态跨入大学校门,进入人生发展的新起点。大学生活无论在生活环境、学习要求、人际关系、管理制度等方面都与中学生活有极大差异。经过短暂的生活体验后,在新鲜感逐渐消褪后,各种各样的适应问题凸现出来。因此,心理健康老师提醒,新生适应期需掌握“四大法宝”。
法宝1:有效的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心理学中自我意识的一个方面,是指人对自身条件、素质、才能等各方面情况的一种判断。大学新生对自我的评价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活中的学习效能、职业选择和事业奋斗中的自信心。正确的自我评价能帮助同学们清醒的认识自己。
★直接的自我评价
进行直接的自我评价,首先要认识到自己的自然条件,包括健康情况、心理状态、情感特点、兴趣倾向、知识水准、专业特长、智力情况、能力特点,还可以测定一下自己的生物节律周期、智商指数、气质类型、性格类型等作为参考。
其次,是用自己在不同领域的实践中(如对各个科目的学习)取得的不同成绩相比较,以发现自己的长处,确定奋斗的目标。
★间接的自我评价
指通过与他人行为的对照及情况的对比,发现自我认识的错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一些人不能对自己作出正确的自我评价的原因之一。当事者迷,那么就不妨用与他人相比较的方法及用自己在不同领域中取得的不同成果比较的方法鉴别一下。
对女大学生来说,她们在自我评价的问题上常常会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好幻想,把个人的境遇、发展、前途勾画得绚烂多彩;另一方面又常常低估自己的才智和工作能力,自我评价常常是过谦的甚至是比较自卑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有的人可能不辨音律,但却有高超的组织才能;有的人也许不解数字之谜,但却心灵手巧,长于工艺;有的人可能不会琴棋书画,但酷爱大自然,精于园艺;有的人或许记不住许多外语单词,但有一副动人的歌喉,擅长文艺。
正确的自我评价是帮助我们作出正确的奋斗方向的前提。在实践的鉴别中,在与他人的比较中,要使思维方法尽可能地全面些、辩证些、灵活些。
人的知识、才能通常是处于离散、朦胧状态的,需要人们不断地挖掘、发现和开发。从个人兴趣爱好、思维方式的特点、毅力的恒久性、已有的知识结构、献身精神与果敢魅力等多方面进行全面的考察和测试,将为你作出科学的自我评价提供有益的帮助。
法宝2:学会学习
大学学习与中学学习不同。在学习目标上,已从“为升入高一级学校而奋斗”转变为“如何使自己成为优秀高级人才”;在学习要求上,再也不是局限在“所有课程得高分”上,考虑更多的是掌握专门知识与能力,培养高级全面素质;在学习的自主性上,中学生主要依靠教师安排学习活动,自主性很少,大学生则主要靠自己安排学习活动,自主学习范围大;从所学内容来看,中学少而浅,大学多而深;从学习方法来看,中学生自学时间少,大学生自学时间多;从思维方法来看,中学生多表现为模仿、记忆以及对知识的一般理解,大学生创造性学习多,深层次理解多。
大学生究竟应怎样学习?笔者认为,最起码应做到: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做笔记,按时按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此外,要有计划、有系统地阅读课外专业书,学会创造性地学习,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学会撰写论文,甚至在高年级形成一定的研究方向。
法宝3:学会交往
良好人际关系是大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完善自我意识、心理保健的需要,因此,大学生应学会与人交往。
大学生在交往中应坚持真诚待人、宽容待人、平等待人等原则,并掌握交往的技巧。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同时害怕别人的指责。所以,交往中不要总是批评、指责别人,而应真诚地赞扬和欣赏别人。如果一定要批评人,也应先表扬后批评或者巧妙地暗示对方注意自己的错误。与人交谈时,要善于倾听别人的讲话,因为倾听本身就等于告诉对方:你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是一个值得我倾听你讲话的人。这种对他人的尊重,无形中就会满足对方自尊心的需求,赢得对方的好感,加深彼此的感情。大学生还应把握交往的度。人际交往上的″度″是指保持良好人际关系所需要把握的方向、深度、广度等。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大学生交友一定要有原则,谁该深交,谁该浅交,谁该拒交,要做到心中有数。大学生交友的广度也应适当。圈子太窄,疏远了可交的益友,有碍正常交往;范围太大,必将分散自己的精力,影响学习。
法宝4:善于利用学校资源
新生对学校环境的熟悉将非常有利于他们适应新生活,尤其应该关心图书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学校娱乐设施等服务部门的相关安排以及社团、学生会都会针对新生开展相关活动,这将有助于你们更好的适应大学新生活。
来源:网上转载
第四篇:大学新生适应问题
新生适应常见问题(大学新生专题)
案例1:当“喂食式”变为“放养式”……
对于小周来说,初进大学后最大的不适应就是教学方式的改变。高中时,老师都“盯”得很紧,还不时地有这个测验那个考试,不想努力都难。但是进了大学,作业不常布置了,老师也很少主动来关心自己的学习,连上课地点也不固定了。面对这么“宽松”的学习方式,小周有些手足无措。
心理老师对你说:高中是一个小范围的群体,同学们上下课都在一间教室,课程都由学校安排好了,平时又有老师和家长两方面的督促,所以学习基本上是被动式的。大学则全然不同,自由支配的时间越来越多,老师不再施加压力,特别是文科的课程,课业一般比较轻松。成绩的好坏就全靠个人平时的学习态度是否自觉了。建议新生在确定所学课程后,为自己制订一个合理可行的学习计划、确切的学习目标,以及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探索最佳的学习时段,并坚持按照计划进行学习,平时有问题主动请教老师。
此外,大学里很多课程是学生自己选的,即使是一个班级的同学,上课的课表也各有不同。所以要尽量安排好时间不要跑错了教室。大学里的一些基础课程教学一般都在阶梯教室里进行的,建议“抢占”前10排的座位,这样听课效率会高一些。
案例2:平时不努力,考试“抱佛脚”
大学的学习强度和压力,与高中时比起来明显松了很多。新生小马就充分“享受”了宽松的学习环境,上课经常睡觉、开小差,下了课没有作业时就决不温习。到了期末考试,小马才紧张起来,熬了几个通宵,“游题海”,狂背书,变成了熊猫眼。
心理老师对你说:有些同学进了大学会完全放松。平时基本不学习,考试前的两个星期才开始“突击”,容易影响健康,而且虽然考试最后通过了,但是成绩大多不理想,毕竟“一口不能吃出个胖子”。学习还是要讲究“细水长流”,临时“抱佛脚”对于知识的掌握毕竟不扎实,考试成绩欠佳不说,靠临时死记硬背获得的知识,难以吸收而且特别容易忘却。应该说,大学学业比起高中还是比较轻松,有了十几年读书的经验,只是少了家长老师的督促,只要能够克服自身的惰性,坚持合理安排每天的学习,相信可以学业放松两不误。
案例3:我不喜欢学校的课程安排……
我是一个对自己的未来很有计划的人,当初也是觉得现在的学校和自己的理想吻合才填的。可如今看了课表却发现学校的课程安排和我想的不太一样。比如我认为实践操作应当尽早开始,可课程安排却要到大三大四,想先行一步吧又觉得缺少专业的指导,想跟着学校走又觉得太晚了,我该怎么办呢?——新生小王
心理老师对你说:入学的第一、二年,学校都会先安排公共必修课程,专业课往往安排得比较靠后。大学的课程安排是每个学校根据自己的师资力量和育人目标来制定的,本来就不可能适合每个人。如果你有自己的学习计划,不妨先向学长学姐要一张课程表,看看感兴趣的课程是不是和自己的上课时间安排冲突,如果不冲突的话就可以去旁听。大学的课堂是开放的,年级的区分并不是非常明显。
案例4:突然多了那么多时间,我都不知道怎么过了……
有些同学习惯了高中时每天时间被安排得满满的,上了大学,时间一下子宽裕很多,反而觉得不知所措、无所事事,每天上完课之后如何处理大段的空余时间成了他们最头痛的问题。
心理老师对你说:大学学习的课程多,课时少,每天的上课密度也不一样,有时甚至会出现一天仅有1、2节课的情况。大量的空余时间决定了自主学习是大学里主要的学习方式:
1、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 想从事什么职业,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才,现在就必须了解这一行业或成为这一类人才需要什么样的素质和资质,在了解这些的前提下,你的自主学习才能更有效率和目的性。
2、根据目标制定学习计划 学习计划主要是指选择大学阶段阅读的书目和适合的课程,可以参照与自己的理想相近院校的课程安排,看看除了本校的原有课程安排外,还需要补充哪些课程。
3、落实你的学习计划 计划制定完毕后的第一站应该是图书馆,在那里找到需要的书目后要精读。除了多去图书馆外,经常和老师交流,那样可以得到实际的指导。对于松江大学园区内的大学生来说,能方便跨校听课是很有利的一面。
案例5:我发现下了课,老师连面都碰不到了……
我发现大学老师不像中学老师那样一直在办公室里,我有问题也很难及时找到人解答,让我自己去找,我又觉得特别不好意思,没事去找老师干什么,高中时候都是老师主动找我们,盯着我们,可是不找老师,很多问题又得不到解答,着实让我非常为难——新生雨新
心理老师对你说:大学和高中不同,老师往往都有自己的研究或其他工作,一般课后就很难找到人,所以如果你有问题,最好一下课就“抓”住老师。如果还有更多的话想要交流,可以问老师要手机或电话,或先约好时间再去办公室交流。
另外,课前的准备工作绝对不是无用功,只是准备的方向需要改变一下。同以往的教师相比,大学教师除了专业知识外,还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或长期理论研究的心得体会,所以在课堂上,他们往往也更愿意向学生们传授自己独到的见地。因此,如果课前没有足够的准备,那老师的讲课就会显得高深莫测不着边际。
案例6:“充电”也烦恼
刚进大学就听说有同学在课外补东补西,一点不输给高三的时候,我也在考虑是不是也要充电?否则毕业的时候,我觉得自己的本本肯定不如别人过硬,可是那么多形形色色的培训机构,那么多乱七八糟的培训,我该如何选择呢?——新生蕾蕾
心理老师对你说:许多大学生在校外培训班充电,希望能够在就业时占据优势。然而这其中存在不少误区。如果想给自己加些竞争的筹码当然无可厚非,然而有些同学报名只是打发时间,有些可能是因为父母要求勉强来读,也有可能是因为身边的同学都在读所以也想来见识一下,这样做只是浪费时间和金钱,并不可取。
因此,报名前不可太随意也不可以太功利。那么在众多课程中该如何选择呢,用老套的话说:先选择需要的。可以选择与专业相关的课程;也可以选择与专业方向相反的课程,比如文科可以选择计算机的课程来读。如果学有余力还可以读一门第二外语。
最后要提醒的一点是,在校外的培训充其量只是作为专业学习的补充,一定要注意适量,切不可影响自己本专业的学习。
案例7:同在屋檐下的烦恼
对那些从未住过宿舍的同学来说,处理好和舍友之间的关系也算一个不小挑战。毕竟,时下有许多同学没有兄弟姐妹,很难体会到突然间多了好几个朝夕相处的“兄弟”或“姐妹”的感觉。中学时只需念好书就行,生活琐事一切由父母包办的日子一去不复返,怎么办?
心理老师对你说:在一个宿舍生活,“主动最重要”。比如打水的时候主动代给别人打;一个宿舍的同学来的有早有晚,早来的同学就把全宿舍的被子都抱到户外晒个遍,又把床铺铺好,这样刚下火车的同学一到学校就能上床休息。晚到的同学也不闲着,看到舍友大扫除弄脏的衣服没来得及洗就抱到水房洗干净。每个人都这样做,宿舍姐妹间的感情越来越好。许多同学都愿意为宿舍、为别人做点什么,可要么抹不开面子、要么不知道该怎么做,关键是谁先主动,谁先开好一个头儿。
在宿舍里,一个听收音机、一个在睡觉;一个和老乡煲电话粥,另一个却在看小说;大家来自不同地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宿舍里的不合拍本属正常,可如果强求别人和自己一致或是对别人的“干扰”一点都不能容忍,冲突就难免发生。当然,每个人在多些宽容的同时更要学会体谅、照顾别人。
案例8:社团活动,莫“贪多嚼不烂”
小红刚进校的时候,非常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她们宿舍甚至集体出动,所有纳新的社团组织逐个报名,接下来走马灯似的去面试。小红她们还因为报名若干却最终没被选上受到“打击”,觉得自己的能力有问题,由于报名参加的社团太多,小红越来越难有时间静下心来学习了……
心理老师对你说:参加社团不要盲目,可选一到两项,最多也不能超过三项,而且最好先了解清楚某个社团组织到底是做什么的,是否与自己的兴趣相符。有些同学参加了某个社团后不久就开始后悔,但碍于面子等又不能退出。参加活动太多的同学中有不少在期末考试中都有科目亮了红灯。建议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酌情选择社团活动,把学习、工作、娱乐、生活协调好。
此外,在社团报名入选失败的时候,千万用不着因此怀疑自己的能力,大多数时候,只是因为你的能力和这个社团的要求不符合,不妨直接询问自己入选失败的原因,在以后的大学生活中逐步提高。
第五篇:大学新生适应讲稿
让人生轻舞飞扬——适应大学生活
生活,就是理解。生活,就是面对现实微笑,就是越过障碍注视将来。生活,就是自己身上有一架天平,在那上面衡量善与恶。生活,就是有正义感、有真理、有理智,就是始终不渝、诚实不欺、表里如
一、心智纯正,并且对权利与义务同等重视。生活,就是知道自己的价值,自己所能做到的与自己应该做到的。生活,就是理智。——雨果
早在一百多年前,达尔文的一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就已经道破了自然界万物的生存法则。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其发展正式在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不断适应环境要求的过程。在当前大学仍处于“择优教育”阶段的中国,同学们从中学校园跨入到大学校园已经迈出了适应环境的重要一步。考入大学无疑是个体人生发展中的一个积极事件,然而,它也是个体人生中的一次重要转折。这一转折一方面意味着个体与原有的环境关系的全部打破或部分改变,个体进入到一个失衡状态。伴随着与环境之间的平衡的丧失,个体将面临各种挑战,承受多种压力,甚至会进入到焦虑、不安的混乱状态。如果不能积极应对,就会出现适应不良。另一方面,大学新环境提出的新要求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个体内部寻找平衡状态的内在需求又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的动力。这保证同学们在原有适应的基础上获得新的平衡,并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扩展知识,发展心里能力,达到良好的适应。
大学生的适应任务包括多个方面:大学阶段的教育特点决定了个体首先要适应大学中新的学习环境;对大学生的独立自主的要求,需要他们掌握相应的生活技能,包括时间管理、合理消费等;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需要大学生在参与中发展自己的综合能力„„对于大学生生活的良好适应直接影响了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也对其成年期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同时对于社会的未来发展也具有潜在的重要价值。
把握生命的主旋律——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大学的学习环境与中学相比,存在很大不同:
首先,从教育的特点来看,中学和大学存在很大差异。在中学教育中,各门课程一般式贯彻始终,教师教学一般以灌输为主,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点,在考试中考取高分数。并且,每节课教授的内容较少,教师会给学生布置具体的、指令性的任务,安排学生的学习及活动内容。学生对所教内容没有任何选择余地,只是被动的接受教师的安排,养成了学习上的随从性。大学教师的教育特点在于把自己对于学科前沿的动态了解与授课有机结合在一起,给学生传播更为广博的知识,每个学期学生的课程内容一般不同。因此,他们在一次课上会给学生讲授相当多的内容。并且,大学教师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去寻找问题、分析问题,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很少给学生具体的、指令性的学习任务。这就要求大学生的学习行为具有专业性、自主性、开放性和探索性等特点。所以,在考入大学以后,同学们应该要从中学时期的成人监督、指导的学习方式向自我监控、指导的学习方式转变。这样,不同时期对个体学习行为的不同要求之间产生了矛盾,成为了大家面临的重要挑战。
其次,从学习的人际环境来说,中学和大学存在很大差异。中学时期同学们在一个班级里上课和复习功课,同学之间的交流比较多;但是随着当前大学招生的逐年增多,许多学校已经不能够为学生提供固定的教室。因此学生在同一间教室上完课后,需要自己寻找地方进行课外学习,同学之间的交流不再像高中时那样方便。同时大学中的教师上课时来,下课时走,不会像中学教师那样时刻对学生进行监控。因此,学生需要自己积极主动地与教师交往。这样在进入大学后,学生需要在新的学习环境下重建社会网络。
最后从学生可以安排的时间来看,中学和大学存在很大的差异。在中学,学生一天中,自己可以安排的时间很少,大部分时间用在上课和复习功课上;到了大学,学生上课的时间相对较少,很多时间需要大学生自己来安排。如果大学生被自己掌握的时间“大权”冲昏了头脑,就很容易出现“起早贪黑赶网吧,逛街神侃沸沸扬,酒吧屋里度春秋,花前月下几时休„„”等景象,等待他们的将是学习上的适应不良。
如果大学生不能积极的回应新环境提出的要求,不能利用环境环境所提供的机会达到与环境的平衡,就会出现对学习环境的适应不良。下面为大家简单的列举几种适应不良的表现:
1,学习自卑。当学生跨过高考这一“门槛”的时候,心里充满了优越感,自认为是学习上的成功者。然后到了大学里才发现自己周围人才济济、群英荟萃,自己完全失去了优势。这时候,一些同学就会出现自卑心理,往往表现为对学习目的、学习内容感到困惑和迷茫,学习成绩下降;在情绪上表现为郁郁寡欢、压抑自怨、焦虑等,严重的同学还可能出现失眠、神经衰弱等。
2,学习懈怠。许多同学把考上大学看成进入了“保险箱”,认为只要混到毕业,将来就能找到工作。这类同学表现为逃避学习、无所事事,上课不专心,严重者出现厌学,甚至不能正常的完成学业。大学生的学习懈怠现象从当前大学校园中流行的“睡觉定律”中课件一斑:“晚上熄灯后便上床准时睡觉的是大一的;晚上熄灯后还没有去睡觉的是大二的;上课时在老师眼皮下睡觉的是大三的;上课时依然在寝室睡觉的是大四的。”
3,“书到用时方恨少”。有些同学平时上课不听讲,下课不复习把自己的课余时间用到了参加其他活动方面、做“兼职”打“装备”或“花前月下”等方面。认为“中学时期失去的快乐要在大学时期补偿回来”。这样,考试临近的时候,他们才乱了阵脚。虽然不要求成绩过高,但谁都不愿“挂科”。所以,他们开始抄笔记、翻书本,更有甚者通宵达旦来应付考试。这样过度的应激状态会导致身体机能的下降,引发焦虑、神经衰弱、烦躁等现象。
4,自制能力差。在大学生活中,个体需要对自己大量的时间做出安排。许多大学生由于不能有效的控制自己对某些活动的参与,导致了课余时间的大量流失,甚至于迷恋某些活动(如上网、跳舞等)而逃课、不睡觉等。某高校曾对某278名需要补考的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其中90%是由于迷恋网络致使自己荒废学业的。
5,不能创造良好的学业交际环境。许多大学生与同学之间交往不融洽,没有找到归属感,对学习也提不起兴趣;同时对于老师,敬而远之,不能与教师进行积极的沟通。这往往与高中时期教师对自己的强烈关注成对比,因此意志消沉,不愿学习。
找到了自己在大学学习环境中不良适应的根本后就可以遵循一下十个法则,达到对学习的良好适应。
第一,合理作息,一张一弛;
第二,接受现实,脚踏实地;
第三,树立目标,制定计划;
第四,学习之余,发展能力;
第五,知识资源,学会获取;
第六,扩展知识,发展兴趣;
第七,遇到问题,追根究底;
第八,与教师交流,积极主动;
第九,与同学交流,谦和热情;
第十,独立自主,自强自信。
踏上青春的节拍——有效地管理时间
希勒说过:“时间的步伐有三种:未来姗姗来迟,现在像箭一般飞逝,过去永远静立不动。”时间老师亘古不变的公平给予每个人一天24小时的时间,但是不同的人在相同的时间里对未来、现在和过去却有着不同的感受,有人感叹时间的飞逝无情,有人却感谢时间让他获得了成就。对于同学们来讲,要想搭乘自强的列车走向成功的未来,那么,有效的管理时间就是大家踏上这次列车的车票。
某大学的阿华对人一向比较热情。有一天,阿华正准备到图书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舍友阿强对阿华说:“哥们儿,这几天我闷得慌,一起看球赛去吧!”阿华心里特别不情愿去看球,但是他不好意思对自己的舍友说“不”,就答应了。这样阿华只有另找时间来完成作业,自己的一些时间无端地被这临时性的事件给占用了。
我们有很多同学不能良好的管理时间,在时间管理上存在一系列误区,主要误区有下面几个方面。
1,做事无计划性。计划是对未来行动纲领的先期决策。在拟定计划时需要指出行
动的目标(“你要到哪里去?”)以及行动的步骤(“你要怎么走?”)。如果一
个人在做事之前没有这样一种思考,那么他就容易沦为一位随波逐流、迷失自
我的人。
2,接受事务委托。“陪我去逛街吧?”“一块去看电影吧?”„„这些无端事务往
往会扰乱大学生的时间安排,但是一些同学却不好意思拒绝。当一个人能够客
服“不好意思拒绝”心理,并具备“拒绝他人”的技巧时,他就能免于履行自
己所不情愿履行的承诺。这样节省的时间极为可观。在一些时候,勇于说“不”
也是对他人的负责任,因为这时候别人可以寻求解决这些事务的更好方法,从
而达到更好的效果。例如,可以找喜欢做这些事情的人来做。
3,东西放置凌乱。许多同学由于平时不注意自己的生活用品的整理,所以把许多
时间都用在了找东西上。据美国对200家大公司的职员做的调查,公司员工每年都要把6周时间浪费在寻找乱放的东西上。这意味着他们每年要损失10%的时间。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不用的东西要扔掉,不扔掉的东西要分门别类的保管好。
4,懒惰。有些同学养成了不良的生活习惯,喜欢在早上没课的时候“睡懒觉”,午休一睡一个下午或周末躺在被窝里看小说„„这样,很多宝贵的大学时光就
在睡梦中或惬意中悄悄地溜走了。
5,做事没有连续性。做事时断时续是比较浪费时间的一种方式。因为重新工作时,个体需要花费额外的时间重新调整大脑活动及注意力,才能在停顿的地方接着
干下去。
6,做事拖拖拉拉。这种同学需要花许多时间来思考要做的事情找借口来推迟行
动,又为没有完成任务而悔恨。在这段时间里,他们本来可以完成这个任务而
转到下一个工作了。
7,消极情绪。消极情绪能够使人过于关注于自己的内心感受,从而导致干劲不足
和工作效率的下降。对人怀有戒心、妒忌、明争暗斗、愤怒等情绪或者对自己的工作学习环境不满,就难使人做到最好。
时间是一种不可再生的稀有资源,因此时间管理的最佳策略之一就是使时间增值,即扩大时间的价值和作用。使时间增值就是在自己所追求的核心价值体系框架内,按轻重缓急来处理事务。具体来说,在确定自己每一天具体做什么之前,需要问自己三个问题。
1,我需要做什么——明确那些非做不可,又必须自己亲自做的事情。对于非做不可,但不需要自己亲自坐的事情,可以委派或授权给别人做。
2,什么能给我最高回报——“最高回报”的事情是指符合“目标要求”或自己会比别
人干得更高效的事情。应该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在能给自己最高回报的事情上,即所谓的“扬己所长”。
3,什么能给我们最大的满足感——在能给自己带来最高回报的事情中,优先安排在自
己的心目中最为重要、能给自己带来满足感和快乐的事情。
在回答上面三个问题之后,生活中事务的轻重缓急就比较清楚了。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事例“大铁桶里面的奥秘”
在某大学,一名学生干部总是为了自己因管理班级事务而耽误了学习而苦恼。这一天,他向校心理教授诉说了这一令他苦恼的问题。教授说,你今天回去准备一只铁桶,一些石块、碎石、细沙和水,明天下午3:00到我办公室下面等我。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这名学生带着准备好的东西来到了与教授约好的地点。教授对学生说:“这只铁桶最大的容量,象征着在一段时间内一个人的最大工作量。对于学生干部来说,碎石象征着即重要又紧急的事务(如教师课后布置作业练习、班级活动组织等),石块象征着重要、但不紧急的事务(如需要阅读的书籍、杂志、班级或动的规划安排等),细沙象征着紧急、但不重要的事务(如老乡聚会、某些不重要的班级会议等),水象征着既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务(一些克做可不做的杂事、一些不必要的应酬等)。”教授一说一边画事务分类表给学生看。
教授:“你通常偏重于处理哪一类事务呢?”
学生毫不犹豫的回答:“当然是碎石型任务了。”
教授:“那么石块型任务呢?”
学生:“我知道石块型任务相当重要,可就是没有时间顾及。”
于是教授把铁桶中装满碎石,可石块怎么也装不下去了。
学生说:“我现在就是这样。”
教授说:“能不能换一种装法呢?”他把石块一一放进了铁桶里,当铁桶装不下时,他也停了下来,问:“现在铁桶里是不是装不下什么东西了?”学生点点头。
“真的吗?”教授不紧不慢地抓起一把碎石,放在已经装满石块的铁桶表面,然后慢慢摇晃,然后又抓起一把碎石„„这样把所有的碎石都装进了铁桶里。
“现在还可以装东西么?”教授问。学生吞吞吐吐地说:“应该„„还可以吧。” “没错!”教授又捧起一把细沙放在铁桶表面,一会所有的细沙也装进了铁桶里。“现在铁桶还可以装东西吗?”学生有点不确定的回答:“还„„可以吧。”
“没错!”教授又慢慢地把水往铁桶里倒了进去。水罐里的水全部倒完了。
教授微笑的对学生说:“你能告诉我这只铁桶蕴含什么秘密吗?”
大家说说看,这只铁桶告诉了我们什么?
(其实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如果你在时间安排上首先放入了碎石、沙子以及水型事务、那么就再也没有时间处理石块型任务了。而石块型的事务恰恰是你实现自己人生目标所必须的。反之,如果你先完成石块型任务,那么你还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时间来安排其他的事务。因此要成为一名成功的大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自己的意愿,分清石块、碎石、沙子和水,并且总把石块放在第一位。)
(有的同学就会说了,明明碎石型任务是最紧急的为什么不先做好碎石任务,不会因为处理石块而耽误碎石?那么大家想想碎石是怎么来的呢?它是由石块破碎而成的。偏重与石块型任务的人,他的碎石会很少,偏重于碎石型任务的人,他的碎石会源源不断。只有偏重于石块型任务的人才是能成大事的人。)
下面我们来看最后一个方面在社团组织中成长——发展综合能力
(先看一个案例)
某大学一年级学生向前加入了两个社团组织。由于向前对这两个社团组织的活动非常感兴趣,因此几乎把课余时间全部用在了社团活动上。直到期末考试时,向前才猛然发现,自己的学习落后太多了。
大学的社团是高等院校的在校大学生为了锻炼、培养和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基于兴趣、爱好、特长等方面的共同特点,在自愿的基础上自发结合并经有关部门批准形成的具有特定目标、组织章程和活动方式的学生群体。大学生成立社团的目的一般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为了提高大学生素质,如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对未来工作的适应等;
二、为了活跃校园的学术氛围,丰富校园的文化活动;
三、为了服务于社会,如大学生走出校门,进行社会实践,组织社会服务性活动,为社会做贡献等。
社团组织是发挥大学生专长、培养大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场所,为大学生的个人发展尤其是综合能力提供了一个多彩的舞台。如何在这个舞台上展示和发展自己的才华,如何让这个舞台成为自己大学生活中的亮点,和每个莘莘学子需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合理地参加大学中的社团组织,并能在社团中发展自己的能力,是大学生适应大学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正如上例中向前一样,如果不能正确地处理好参与社团活动与学习生活的关系,就可能会带来一系列问题。
(我们来看看大家参加学生社团存在的一些误区)
大学校园里多种多样的社团组织给大学生提供了锻炼能力的机会,但是许多大学生在参与社团组织的时候往往存在一些误区。
1,从众心理。所谓从众心理就是指个体由于受群里不知不觉的影响,或屈从
于群体里有形或无形的压力,而在感知、判断及行为上表现出来的,与群
体中大部分人保持一致的心理和行为倾向。通俗的来讲就是许多大学生在参加社团时候没有考虑到自身的兴趣和爱好,而是受班级中或者寝室里其
他人的影响,看着别人报哪个社团或者哪个社团人多,就报哪个社团。大
学生受从众心理的影响参加社团后,不仅不能够发展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展现自己的才华,而且由于人数过多,很容易由于不受“重用”而产生失
落感。
2,“蜻蜓点水”。这类同学往往在每个社团组织中都尝试一番,看看这个社
团组织不符合心目中的要求或没有受到“重用”就更换到另外一个社团组
织。由于没有对社团组织进行深入地了解,最后只能“握腕感叹”:没有
适合我的社团。这类同学很难在社团中找到自己的归属感,常常感到迷茫。
3,参与过多的社团组织。这类同学对许多社团组织都很感兴趣,于是参加许
多的社团组织。以至于照顾了这个社团组织的活动没有能顾及另外一个社
团活动,并没有能有机会能真正融入一个社团。
4,把课余时间都用在了社团组织上。许多同学过度看重了社团的重要性,以
至于把所有课余时间都用在了参与社团活动上,荒废了学业。
5,着眼于社团活动的“轰轰烈烈”,而不注重活动的实际意义。在组织社团
活动的时候,单纯地注意组织引起别人关注的活动,不注重活动对自身的能力反战以及活动的社会意义。长此以往,会减弱组织社团活动的内在动
机,丧失对社团活动的兴趣。
下面针对出现的一些误区给大家一些建议:
大学校园中如何让社团成为自我发展的舞台——正确选择和参与社团
1,在社团组织的选择上
首先,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参加适当的社团组织。一定要认清自己的兴趣,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社团组织。人对有兴趣的东西会表现出巨大的积极性,并且会产生某种肯定的情绪体验。
然后,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参加社团组织。如果认为自己的身体素质较弱,可以选择参与一些体育社团组织;如果认为自己的外语水平不好,可以参加一些促进与锻炼外语有关的社团。
最后,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很多同学在进入校园之前就具备了一定的技能,如唱歌、蓝球、绘画等,这些同学可以选择参加与能够发挥冰发展自己技能的社团
来参与。
2,在社团组织的参与上
第一,与社团成员积极交流、合作。社团中每个团员都是由于共同的兴趣和追求
走到一起的,因此很容易找到共同话题,进行积极的交流。社团成员之间进行交流,一方面可以建立真正的友谊,发展社交能力;另一方面由于社员都来自于不同的院系,只是背景也有所不同,因此在交流中能够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激发自己的灵感。
第二,考虑与社会接轨、锻炼社交能力,发展自己的社团组织。社团活动是同学
们实践的舞台,而这种实践不仅限于校园内,还可以走出校园,了解社会实际或获得社会组织的支持。通过社团组织的对外交流活动,大学生可以认识兄弟院校和有关社会组织的一些人员。这样不仅交际面得到了扩展,还可以从众习得有效的交流技巧,掌握和不同性格的人“打交道”的方式。第三,认真去做社团组织交给自己的每一项任务。在准备和开展社团活动的过程
中,要认真做好每一件工作。从小事开始,因为只有真心去做好工作,才能真正的有所收获。
第四,分清学习时间和参与社团活动时间。学习的时候,集中精力,提高学习效
率,完成学习任务;参加社团活动的时候,全身心投入,获得最大收益。第五,要有坚持性。只有长期的参与社团的活动才能在其中学会如何被领导和领
导别人。同时,只有坚持参加社团活动才能在不断地遇到困难和克服困难中,锻炼自己的意志,发展自己的才能。
第六,坐一个负责任的社团成员。到了高年级,许多同学开始退出社团。这时候,同学们要具有社团的“传承”意识。一方面要招纳并培养新的社团成员,另一方面要做好经验的传授工作。做事有始有终,是大学生综合素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