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调研报告
关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调研报告
吉宏江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对村官班学员开设的一门公共课程,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们掌握对电脑的基本操作,学会如何上网搜索所需的信息,如何收发电子邮件,如何进行网上联络聊天等。
一、基本情况
1、教学地点:校本部。
2、教学内容:电脑的组成、WINDOWS基本操作、WORD文字处理、IE信息搜索、电子邮件、网上联络聊天等。
3、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室,采用PPT电子课件讲授理论知识,运用演示法、案例分析法、任务驱动法、项目法等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4、课程考核方法:主要从出勤率、作业、任务完成情况、考试等几个方面考核进行综合评定。
二、基本评价
由于学员绝大多数都没有接触过电脑,且对汉语拼音字母不熟悉,对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如要求对WORD文档进行编辑时很多学员都不能按时完成,原因是不懂输入汉语拼音等;别外就是网络的问题,每次申请电子邮箱和QQ账号时人数都会被限制,造成大部分学员无法完成练习任务等。
三、基本建议
上语文课时加入汉语拼音字母的学习,并完善教学设备。
第二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描述
六、课程设置与说明
(一)公共基础课程
1.形势与政策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形势与政策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内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一系列政策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不断完善的政策体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形势和理解政策的能力,特别是对国内外重大事件、敏感问题、社会热点、难点、疑点问题的思考、分析和判断能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军事理论
本课程主要内容为中国国防知识,军事思想,国防战略环境,军事高技术与武器装备,信息化战争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我国现行的“三结合”武装力量体制,中国人民解放军各军兵种组成和武器装备知识,了解我国现有国防法规的主要内容,树立依法服兵役是每个公民应尽的法律义务的观念。培养学生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提高思想政治觉悟,激发学生爱国热情、集体主义观念,加强学生组织性与纪律性,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军事训练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解放军条令学习、队列训练、综合军事技能训练、内务整理、三大步法训练、军训基本要领、唱军歌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通过军事训练经受锻炼,掌握一些基本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精神、树立自觉履行国防义务的观念,为国防建设事业献身的思想;加强集体主义观念、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培养艰苦奋斗的作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培养后备兵员和预备役军官、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好基础。
4.入学教育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专业介绍、安全教育、学生管理、党建和就业、学籍管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新生理解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明确专业发展方向和学校的要求;引导新生逐步做到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创新、学会与人合作;帮助新生了解学校的各类规章制度以及与学生有关的各类机构设置,督促学生遵守校规校纪,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帮助新生端正专业思想,明确学
生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从而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争做优秀大学生;帮助新生正确对待环境、人际关系、学习、生活、语言变化带来的一系列心理不适问题,尽快转变角色,尽快融入学校新生活。
5.毕业教育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创业精神教育、合作精神教育、乐观精神教育、敬业精神教育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引导和帮助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不断增强热爱学校、热爱祖国、服务社会、奉献青春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正确看待当前的就业形势,积极转变就业观念,做好走向社会的准备,顺利毕业、就业,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和谐发展。
6.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行业、产业发展及就业形势与政策法规、劳动力市场信息、相关的职业分类知识、创业的基本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自我发展能力、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以及信息搜索能力和沟通能力,使学生树立科学规划,理性就业的意识。
7.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心理健康、思想道德、基本法律的相关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把思想道德、法律知识内化为自身内心信念,落实到生活实践之中,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法律素质,健全和完善大学生的人格。
8.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理论成果、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和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判断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指导自身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引导学生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9.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党和国家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少数民族的基本知识和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律规范,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自觉性及责任感,提高他们理解和执行党的各项民族
政策的能力并使之具备必要的理论素养和政策素养。
10.大学体育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体育文化。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形成自觉体育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以及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能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11.大学英语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词汇、语法、阅读、听力和简单口语学习训练。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借助工具书独立翻阅与专业相关的英文资料,以及能运用英语进行简单的口语交流,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和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12.应用文写作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事务、公文、日常、科技文书、传播文稿5大类30多个文种写作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常用应用文写作的方法与技巧,以适应当前和今后在工作、学习以及科学研究中的写作需要,为其总体工作水平的提高提供必要的保证。
13.计算机应用基础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及软硬件的安装调试、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等软件的应用、Internet的基本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计算机操作与软件应用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今后工作中信息技术的使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14.应用数学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函数、极限与连续、微积分学以及常微分方程和概论统计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数学运算和数学应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5.社会服务
通过本课程,使学生充分运用自己所学的科学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为社会服务,并在社会实践中进一步增强劳动观念,使学生养成爱惜公物、珍惜集体荣誉和他人劳动、勤俭节约的美德和行为习惯以及热爱集体、热爱劳动、艰苦奋斗、肯于吃苦、乐于奉献的良好道德品质。锻炼学生自理能力和动手能力,学会生存的基本技能,并在实践劳动中锻炼创新能力。
第三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小结
1、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所有专业的基础课程。掌握常用的Windows技术和学会使用常用的Office 办公自动化软件及常用工具软件和掌握基本的网络和网络安全知识是大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具备这些基本的能力,能提高学生利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本课程总学时68课时,其中理论课34课时,实验课34课时。在理论课与实验课的安排上我采取先上理论课与实验课交叉进行的方式,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体会基本的理论知识,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理论时进一步领悟实践操作。这种方式可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
3、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我始终坚持用实例演示代替纯粹的理论知识讲解,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通俗易懂的实例掌握理论知识,并能更好地理论知识。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我认为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这样才能让学生掌握常用的办公自动化软件和工具软件。
4、本学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行了考试改革,加大了平时阶段测试考核的力度,注重体现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期末总评成绩=平时成绩(10%)+阶段测试(60%)+期末考核成绩(30%),期末考试采用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全真模拟软件模拟考试。考改方案实施下来,发现确实比较好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在今后的教学中,除了继续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帮助教学外,还要进一步因材施教,做好教书育人工作。一定要在教学中不断创新,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应用基本操作。
第四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简介[模版]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简介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基本课程,是各专业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应用的必修课程,也是为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要求,提高学生信息素质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
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培养学生自觉使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和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计算机成为学生获取知识,提高素质的有力工具,从而促进本专业相关学科的学习。注重计算机应用技术与学生各自的专业教学、科研工作相结合,提高大学生基本素质与能力。
该课程的设置及教学内容的选择以普及计算机技术和应用为主,通过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对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兴趣,建立起计算机应用意识,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计算机及其常用办公集成软件、Internet 的基本操作与使用方法,能够正确地选择和使用典型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同时兼顾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前沿知识,为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并在综合思维能力、综合表达能力及综合设计能力诸方面均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第五篇:计算机应用调研报告
当今世界,经济飞速发展,正逐步向知识经济转移,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的发展,将会使我们的生活发生巨大的变化,社会结构正由传统化社会转化为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社会的一大特点就是几乎所有的行业都有需要一定数量的计算机操作人员,以实现信息化社会对各行业的需求要求,实施信息化的关键在于人才,所以在我国大规模地实施信息化,各行各业都有需要大批各个层次的计算机动性专业人才。
从我国近年来各地区经济发展的趋势和学生就业的情况来看,计算机专业毕业就业的空间非常大,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也就为学习研究计算机专业的人才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从而也能够鼓动更多的人才去转向研究计算机,在计算机人才日益上升的同时,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需求,掌握和操作计算机己经成为新世纪高素质的才必须要掌握基本技术。同时随着计算机在家庭中的普及,使社会出现了对具有计算机安装、维护和保养技术的人才的需求,因此可以认为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对计算机人才将会有很大的需求,这些人才对于推进我国信息化发展必将有着重要的意义。
1.计算机应用技术毕业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缺乏基本的抽象分析问题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对工具和方法的应用不熟、经验不足;
(3)责任心和纪律性不强;
(4)价值取向和对职业生涯的规划不成熟;
(5)外语能力欠缺;
(6)承受压力的能力不足。
解决方法如下:
(1)与计算机应用技术企业进行了人才培养深层次合作,为企业提供教学科研服务的同时,把企业作为学校的学生实习基地。
(2)到其它高校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实验室实训。但校内实训综合性不高,真实性不强。
四、对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
2.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相对陈旧 总的来说,目前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课程体系,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的。但有些课程的内容只是普通高校课程的简化,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实用技能的训练相对不足。尤其是课程内容滞后于专业技术的更新与发展,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内容极少,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另一方面,在职业技能培养方面,职业技能训练不成体系,力度不够,对职业素质的教育(如开拓精神、市场观念、管理技巧、团队
精神、应变能力等)尚没有得到全面的实施。现有课程体系存在以上问题,与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相脱节,导致该专业毕业的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相关行业工作。
在教学方法方面,虽然基本上采用了理论与上机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法,但对学生职业技能以及动手能力方面的培养相对不足。社会需求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强调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按传统方法培养的学生难以满足职业岗位的要求。
3.与行业接轨,以就业导向为原则 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应用性人才的数量需求,另一方面则引发了高职院校自身巨大的生存竞争压力。特别是在计算机类专业培养上,必须与行业接轨,以就业导向为原则。在充分认识和调研社会和行业需求的基础上,制定专业培养方案。
4.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专业培养方向细分
综合前面的分析,结合区域与我院的实际情况,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专业人培养方向建议设定为:
(1)软件开发等传统领域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继续加强。这一领域在目前仍处于发展初期阶段,这类人才的需求仍然紧缺;另外这一部人才掌握的技术技能也是其他方向人才所必备的。
(2)网页制作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得到长足发展。随着计算机网络发展向纵深推进,企业间的竞争必将在网络这个平台争夺上展开,随之网络信息的发布、更新等,势必使网页制作的控制也将趋向精细化。
5.课程整合从企业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以及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来看,我们应着力在以下方向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专业课程进行整合:
将《C语言程序设计》、《软件工程》作为专业基础、核心课程并予以强化,并做好一课程相对应的技能的训练,重心向《C#程序设计》、《C#应用项目开发》、《JAVA程序设计》、《JAVA应用项目开发》、《ASP.NET》、《ASP.NET项目开发》倾斜
6.技能培养与训练
结合学生就业中对技能掌握的要求,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专业学生应在软件开发和网页制作技能方面进行培养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