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前比较教育笔记
学前比较教育绪论 1.(1)朱利安与康德尔
朱利安:《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比较教育之父:康德尔:《比较教育》的某个方面进行个别的、深入的、剖面的研究。②问题研究:对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的学前教育制度和学前教育实践进行的比较研究。分为专题比较和总体比较。托儿所保姆:参加国家托儿所保姆考试局的考试以获得资格
(4)英国学前家长参与与家长教育的主要做法和经验的教育行政和管理制度,重视研究儿童的个别差异和教学个别化
1教育行政部门发布的文件过主要问题:○2法国对学前教育的研究不够重视○3多○2.(1)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目的:一方面在于借鉴其他国家的学前教育经验,改进本国的学前教育实践;另一方面,由于国际接触的日益频繁,各国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也越来越注意向外国介绍本国学前教育的成就和经验,以加强国际间的文化交流(2)学前比较教育的意义:①加深对世界各国学前教育制度和教育工作的认识②吸取外国学前教育的经验教训,作为我国学前教育改革的借鉴③加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增进国际了解,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3)学前比较教育的主要研究方法:(以比较法为主)①调查法:包括参观访问法、现场研究法、问卷法②文献法:通过分析重要的学前教育文件来了解外国学前教育情况的一种方法。③比较法: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学前教育制度和学前教育实践进行比较研究,找出各国学前教育的特殊规律和普遍规律的方法。分为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④分析法:学前比较教育研究中最具理性色彩的部分,通过适当运用因素分析、质量分析、数量统计等方法,对比较研究的结果„„包括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种。
3.(1)学前比较教育研究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①以系统的、整体的观点全面考察学前教育,而不是以孤立的、片面的观点研究和分析问题②以动态的、发展的观点考察学前教育,而不是以静止的、凝固不变的观点研究和分析问题③用实践的标准来检验学前教育理论,而不是以主观想象来分析和判断问题(2)学前比较教育研究的分类①区域研究:指以国家或地区为单位,对学前教育的制度和实践进行研究。分为整体研究和局部研究。
整体研究:是对某个国家或地区学前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综合的、纵横交错的研究。
局部研究:是对某个国家或地区学前教育
专题比较:把各个国家的同一类学前教育问题并列在一起进行比较研究,就这一类问题从比较中找出各国的不同特点和共同趋势。总体比较:对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作全面的综合比较研究,揭示各国学前教育制度和学前教育实践的总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主要是通过对各国学前教育的比较研究判明决定和影响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区域研究是问题研究的前提,问题研究是区域研究的深化。第一章英国学前教育
1.(1)1816年欧文在新拉纳克创办幼儿学校(2)1820年怀尔德斯平在伦敦创办了一所幼儿学校(3)1931年麦克米伦姐妹在英国创立保育学校(4)1981年,英国国会通过《费舍法案》(5)1933年颁布《哈多报告》,是推动英国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极为重要的文献(6)1995年公布幼儿凭证计划
2.(1)英国政府近现代幼教政策的特点(2)《普洛登报告书》非常重视幼小衔接的问题,特别关注5岁以下儿童的教育,对发展幼儿教育提出许多具体建议。(3)英国1972年《教育白皮书》提出扩大学前幼儿教育
3.(1)英国学前教育机构的主要类型及其管理述评
由举办部门分为:社会福利部门举办的,教育部门举办的,卫生保健部门,私人或团体
英国学前教育在宏观管理体制上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国家负责制定幼教方针政策、法规制度,地方负责国家政策法规的贯彻执行,学校负责日常事务的具体操作。(2)英国学前教育课程 课程由各地方教育当局及学校自行确定,并无全国统一的课程与教材(3)英国学前教师的培养
教师:在理工学院、高等教育学业,大学教育系接受训练
家长参与的最广泛的形式是学前游戏组运动
4.(1)英国学前教育的特点及其利弊 在英国,学前教育指义务教育开始年龄5岁以前的儿童教育。幼儿教育指7岁以前的儿童教育,属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幼儿教育重视儿童优良个人习惯和社会习惯的训练及身体的发育,注重个性与能力的培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校的经济效益。在家长参与上教师虽然认为是好事但没有真正理解其意义,也没有为有关活动制定相应的计划。(2)英国学前教育改革的现状与趋势
英国5岁以下儿童的教育由教育和科学部以及社会福利部两个部门负责。越来越多的地方当局正在计划和设法以教育、社会服务和健康各部门协作的方式为岁以下儿童服务。
第二章法国学前教育
1.(1)编织学校,照顾和教育4-7岁的学前儿童(2)凯果玛:母婴学校的先驱教育家(3)母育学校招收2-6岁儿童,并根据年龄发展阶段编班
2.(1)法国近代学前教育制度的建立(2)法**育学校的课程和方法
课程:○
1体育活动 ○2交流、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活动○3艺术与审美活动○4科学技术活动
教育方法强调直观和利用实物。3.(1)法国学前教育机构的主要类型、功能及管理体制述评(2)战后法国学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3)法国幼教师资培训制度述评 ○
1职前培养:包括师范学校的招生和教学○
2在职培训(4)法国重视幼小衔接的做法及其经验○
1把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合为一体○
2合并母育学校和小学的视导监督工作○
3增加男性教师 4.(1)当代法国学前教育的特点及启示(2)法国学前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改革趋势
法国政府重视学前教育,建立了行之有效
供不应求
未来发展趋势:○1发展的方向应是多元化○
2强调社会相互作用在儿童交际的发展及认知能力发展中的重要性 ○
3研究计算机教学方面的一系列问题 ○
4加强对家庭教育的研究○5支持家庭每日的需要○6残疾儿童的教育
第三章德国学前教育 1.(1)巴乌利美托儿所
(2)弗利托娜幼儿学校运动:20年代中期至40年代末,德国出现了弗利托娜幼儿学校运动(3)福禄倍尔幼儿园:1837年福禄贝尔在德国创办的学前教育机构(4)1924年《青少年福利法》规定了儿童受教育的权利以及家庭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优先地位(5)1970年《教育结构计划》(6)情景教育论
2.(1)近代德国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时期(2)德国近代学前教育政策的特点(3)德国当代学前教育课程发展的指导性理论
功能论、学科论和情境论
(4)德国学前教育机构的主要类型○1传统幼儿园○2幼儿俱乐部或游戏所、儿童店○3根据不同的教育家名字命名的幼儿园
3.(1)德国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及其特点(2)德国学前教育课程发展的指导性理论及其实践述评(3)德国学前教育教师培训制度述评
学前教师训练有三个不同的层次:训练学院、技术学院和大学(4)德国学前教育家庭教育援助项目述评
主要有几种:○
1家庭社会教育援助项目,是为其幼小儿童处于困难境地的家庭设立的免费援助项目○2家庭互助项目,目的是帮助家庭○3临时保姆项目,以职业女性为对象的、以家庭为基础的儿童看护项目 4.(1)当代德国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及特点(2)当代德国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各地婴幼儿教育机构供不应求且很不平衡,入园、入托难。第四章美国学前教育
(2)1869年,俄国最早的学前教育刊物《幼儿园》(3)乌申斯基强调幼儿教育的民族性原则(4)《幼儿园教养员工作指南》谕许可法》将幼儿园的保姆改为教谕(3)日本教育行政与现行学制
2.(1)日本的三次幼儿园教育振兴计划 第四阶段,学术课程复兴,但考虑了心理学方面的知识(2)瑞典的父母教育(3)澳大利亚父母教育计划p201(4)新西兰1.(1)1825年,欧文在美国印第安纳州建立幼儿学校(2)美国幼儿园的创立者舒尔慈和皮博迪
1855年舒尔慈创立美国最早的幼儿园,1860年皮博迪在波士顿创办了美国第一所英语幼儿园(3)美国幼教机构的类型:幼儿园和保育学校(4)美国学前教育课程的几种模式:海伊斯科普认知取向课程模式、银行街模式、直接指导模式、发展适宜性课程、显性课程、零点计划课程。2.(1)美国“先行计划”:1965年秋开始实行目的:p86
内容:由联邦政府拨款,将贫困而缺乏文化条件的家庭的4-5岁儿童进行数月至 的保育。(2)美国“发展适宜性”课程:即把适应儿童的发展作为决定课程质量诸因素中的重要因素,重视儿童的年龄发展特点,即个别儿童发展的差异,反映了课程发展的综合趋势。(3)美国幼儿教育标准化运动
3.(1)美国幼儿教育机构的主要类型、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2)美国学前教育课程模式述评(3)美国幼儿教师培训制度述评
教育幼儿是一种高度专业化的职业,必须由训练有素并持有证书的人来承担。P96(4)美国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概况 4.(1)美国学前儿童教育的特点和经验美国是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但其教育并非全部市场化,托幼机构也并非全是私人办的。在发展学前教育方面,政府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了多渠道办托幼机构的格局(2)美国早期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幼儿园地位削弱,早期儿童教育项目更难与障碍儿童的教育整合到一起,学术压力,儿童看护危机增加。制定全国性的幼儿教育标准。第五章俄罗斯学前教育
1.(1)1860年,俄国近代第一所幼儿国
是根据《幼儿园规程》编写的,它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将幼儿园工作的任务、内容和方式等具体化。
2.(1)苏联托幼一元化的发展
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苏联学前教育改革的重点是托儿所和幼儿园的一体化。1962年,苏联公布了世界上第一个综合婴幼儿教育的《幼儿园教育大纲》 1989年苏联《学前教育构想》确定了苏联幼儿园改革的基本原则:p108(2)苏联《幼儿园教育大纲》及其多次修订(3)苏联学前“教学—训导型教学模式”教学目的是用知识、技能和技巧武装儿童,并使之听话。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偏向于面向全体的教育形式,儿童游戏被严格禁止。
3.(1)俄罗斯学前教育的工作目标和管理模式的变化
目标:保证儿童免受一切生理和心理的伤害;满足儿童情绪交往的需求;保证儿童创造性才能和兴趣的发展;对儿童发展中的缺陷矫治予以帮助;保证儿童与个人特点相适应的发展权利;保证儿童的充分发展与家庭相互作用。(2)俄罗斯关于学前教育改革的法律规定(3)俄罗斯1994年发布的学前教育国家标准述评(4)俄罗斯制定学前教育机构评估鉴定和资格认证制度
4.(1)俄罗斯学前教育改革述评(2)俄罗斯学前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解决措施:依靠有偿教育服务和部分收费,接受慈善捐款和赞助以及发放教育贷款;给予教育机构最大的经济自主权,赋予其进行企业活动的权利;促进办学主体的多元化。
第六章日本学前教育
1.(1)1876近代日本第一个学前教育机构:东京女子师范附属幼儿园(2)教谕与保姆
1948年,《儿童福利法施行规则》规定称保育所的保教人员为保姆;1949年,《教
1964年日本开始第一次幼儿园教育振兴计划(七年计划),旨在提高5岁幼儿入园率;
1972年第二次,旨在提高4-5岁幼儿入园率;
1991年第三次,确保今后10年内,使3-5岁的幼儿有充分的入园机会(2)1956年《幼儿园教育大纲》的主要内容:健康、社会、自然、语言、音乐韵律、绘画手工六个方面。(3)日本学前教育师资培训的经验与特点
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改善师资培养制度,提高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p145 3.(1)《幼儿园教育大纲》在日本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方面所产生的深刻变革与重要影响(2)日本学前教育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改革趋势
问题:实行幼保一元化前须处理好幼儿园和保育所两者的关系和职能分工;学前教育各地区的发展情况很不平衡;生态环境恶化竞争压力越来越早对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极为不利;对二战不能认真反省的顽固立场给学前教育带来负面影响 4.(1)日本学前教育事业变革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动力(2)日本学前教育发展的基本经验及对我国学前教育改变的启示
第七章欧美其他国家及大洋洲国家学前教育
1.(1)悉尼幼儿师范学院(2)1938年澳大利亚高丽夫人儿童中心(3)新西兰《米德报告》建议政府公平对各种学前教育结构,增加资金投入,设立学前教育管理系统。(4)1975年巴西学前教育协调局,目标是为学前教育制定细致的国家规划。2.(1)西班牙学前教育课程模式的演进第一阶段,课程模式建立在对工人阶级的慈善行为上,安排并不全面 第二阶段,课程是学术课程
第三阶段,课程受到福禄贝尔、蒙台梭利和得可乐利的影响,考虑到儿童的发展水平,重视明确的活动和感觉刺激
毛利语言所:起源1982年毛利文化再生运动,目的在于支持和鼓励使用毛利语言和文化(5)巴西学前教育主导观念的变化
3.(1)匈牙利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前教育的发展 幼儿园的权限放宽了;早期技能的发展正在受到重视; 幼儿园在课程和目标上也有所更新。(2)新西兰《5岁之前》报告的内容及其意义 日托中心只有符合最低标准,签订协议才可以获得政府资助; 规定了师生比;
规定了教师资格,设定了培训计划。(3)澳大利亚学前师资培训述评:教师、教养员和保育员。(4)巴西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问题:学前教育发展不平衡;
有相当数量的学前教育教师没有教师职称;
学前教育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待遇低; 提供给贫困儿童的补偿教育计划质量不高。
趋势:政府采取措施改变学前教育发展不平衡状况,提高为贫困儿童服务的补偿教育的质量;
加强学前教育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待遇;
依照国情,批判的吸收外国先进的经验,不要盲目照搬照抄(5)墨西哥学前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革措施
问题:各地区学前教育发展极不平衡; 缺乏幼儿教育师资;
广大人民群众对发展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6)瑞典学前教育的主要做法和启示
父母教育活动内容:增加必要的知识;互相交流体会;增加有关社会给予家庭关系影响的了解。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学前教育家长只付少量费用,政府关注家长权益,提供资助,学前教育机构多种多样,重视家园合作。重视师资培训和学前教育的研究
4.(1)澳大利亚学前教育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特点:澳大利亚为联邦制国家,教育分权于各州,各州的学前教育发展不平衡;全社会比较重视学前教育。(2)新西兰学前教育的现状与趋势
幼儿园和儿童保育中心的融合关系得到高度发展,幼儿园和保育中心的教师工资差距在逐渐缩小;
游戏中心一直保持器独立性;
毛利语言所保持独立,由毛利人事物部提供资助。(3)加拿大早期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看护服务的需求量增加; 资金来源; 师资队伍质量令人担忧;看护悬着多样化;
私营机构面临困境;幼小衔接问题; 学校开办日托所的比率不断上升。第八章亚非国家学前教育
1.(1)1982年,韩国指定并颁布了《幼儿教育振兴法》,该法将“新村合作幼儿园”更名为“新村幼儿园”。(2)《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儿童保育教育法》 规定:学前教育在费用上实行由国家和社会共同负担,使所有儿童从出生6个月开始到入学前在托儿所、幼儿园接受平等的免费教育(3)南非学前教育联合会,成立于1939年,力图说服政府认可学前教育学校,并对其提供财政资助,制定幼儿学校的最低标准,印刷一些出版物促进了学前教育的发展
2.(1)韩国学前教育的内容及途径 内容包括:健康、社会、自然、艺能和语言五个方面。途径:一是充分利用幼儿园的内部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二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社区资源。(2)朝鲜学前教育的特色、不足与发展趋势 特色:重视礼仪教育;重视艺术情感教育;强调思想政治教育;通过集体对儿童进行教育;师资培训规格高、再教育体系完善;办园形式多样、支援体制健全。不足与发展趋势:p245(3)南非学前教育的两难境地
经济上有差异,黑人群体的人口数目在急剧增长
3.(1)印度学前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
政府只是关心学前教育,并没有将其当成总体责任;
学前教育机构的内容和质量各异,没有任何核发执照、立法、监控和管理学前教育的机构;
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使学前教育在相当程度上成为初等教育的向前延伸; 教师不能灵活的适应各种情况。发展趋势:需要社区的积极参与,政府与非官方组织的通力合作;
需要建立正式的学前教育管理机构; 要力争做到理论与实践统一,以儿童为中心;
师资培训的范围应扩展。(2)苏丹学前教育发展趋势
国家需要思考它在学前教育发展中的角色问题;
学前教育机构的设置不像其他国家那样保育与教育并重; 教师问题;
继续开展学前教育研究。(3)朝鲜幼儿教育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4.(1)韩国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 改革:1991年11月韩国开始第6次幼儿园中小学教育课程改革,规定了教育课程的目的,规定了教育课程的构成中心、领域、教学组织的基本方针,明确了幼儿园的责任,市道教育厅的职责。课程改成p237五个领域,规定了教育方案和评价措施。
发展趋势:努力实现教育机会均等; 运用地方自治团体的预算扩建保育设施; 充分利用公共设施,设置托儿所、幼儿园; 政府拨专款实施特殊的支持与扶持; 督促当地有关部门履行义务设置保育设施的规定;
义务设立幼儿教育机构;
利用当地公共设施开办幼儿教育机构; 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2)非洲学前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未来趋势 主要问题:学前教育机构大多设备简陋; 学前教育目标有待发展; 幼儿园工作不够完善;
资培训质量不高。发展趋势:p262
第九章蒙台梭利与蒙台梭利教育法 1.(1)1909年蒙台梭利总结了“儿童之家”的经验,出版《蒙台梭利教育法》,全面阐述了她的教育思想和方法。(2)“生理胚胎”和“心理胚胎”儿童具有生理和心理双重胚胎期:“生理胚胎”和“心理胚胎”(3)“工作”:儿童在有“准备的环境”中自发地选择和操作活动材料并经由专注于活动而有所发现和发展的活动称之为工作。(4)“有准备的环境”必须具备:适合儿童发展的节奏和步调;儿童能自由操作各种活动材料;对活动材料有所限制;有秩序;与成人环境有关联;能保护孩子并让孩子有安全感;对儿童有吸引力的美的。(5)“导师”:“儿童之家”的教师。任务有:为幼儿创设具有兴趣性和探索性的可供幼儿与之相互作用的活动环境;让幼儿切实成为活动中的“主体”;正确评价幼儿的活动。
2.(1)蒙台梭利的儿童观 ○
1儿童心理发展是“潜在能力”在适宜环境中的自然表现 ○
2儿童心理发展存在敏感期 ○3儿童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蒙 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4儿童心理发展通过“工作”实现,儿童的发展有两种形式,一是游戏,二是工作(2)蒙台梭利的教育观:从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三个方面提出了教育观。○1教育目的是帮助儿童形成健全人格并通过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儿童建设理想的和平社会 ○
2内容主要包括主题教育内容和区域教育活动内容,主题教育主要是指教师和幼儿一起在红黄等色的标志线围成的圆圈上进行的团体教育活动。区域教育内容分为日常生活训练、感官教育、数学教育、语言教育、文化科学教育、历史地理教育和艺术表现。(3)当代蒙台梭利教育方案教育活动的安排○1团体教育活动(主题教育)是班级里幼儿共同参加的活动○
2分组和个别教育活动(区域教育活动),有日常生活练习、感觉教育、数学教育、语言教育、文化科学教育、历史地理教育和艺术表现力的培
养。(4)当代蒙台梭利教育方案的主要特点p290○
1一个有准备的环境○2教师是儿童的导师○
3教具是儿童活动的主要对象 3.(1)怎样全面认识和把握蒙台梭利教育法
蒙台梭利教育法是以“有准备的环境” 为核心,由“有准备的环境”、作为“导师”的教师,作为活动对象的“工作资料”三个要素组成。
如何把握:全面认识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教育内容;认识到蒙台梭利教育法存在的局限。(2)在借鉴与利用蒙台梭利教育法应该注意什么问题,为什么○1以我为主,他为我用——尽可能地学习和借鉴国外一切优秀幼儿教育模式的优点和长处,并结合我国社会发展和儿童发展的实际,作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选择。○
2以他为主,他我结合——真正地解决好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本土化”问题。
问题:○
1教育内容问题 ○2班级组织形式问题,蒙是混龄编班,我国是同龄编班 第十章皮亚杰的认识发展理论与海伊斯科普教育方案
1.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及平衡四个基本概念p311(1)图式(2)同化(3)顺应(4)平衡2.(1)儿童的认识结构(2)制约儿童心理发展诸因素:成熟、物理经验、社会经验、平衡化p313(3)儿童智慧发展的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P315(4)海伊斯科普教育方案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关系(5)海伊斯科普教育方案中关于组织课程的关键经验 ○
1主动学习方面的关键经验○
2语言运用的关键经验○3经验和表征的关键经验○
4发展逻辑推理的关键经验○
5理解时间和空间的关键经验(6)海伊斯科普教育方案的主要特点○
1丰富而又有秩序的学习环境——活动区○2环环相扣的一日生活安排○
3主动学习的儿童○4支持、协助与引导儿童学习并进行课程开发的教师3.(1)分析海伊斯科普教育方案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关系(2)分析海伊斯科普教育方案中关于组织课程的关键经验
4.(1)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对当代幼儿教育改革主要影响是什么
皮亚杰为人们打开了新的研究儿童知识获得的大门,使人们认识到在教育中,要为儿童提供适应并支持其发展水平的环境与活动,以使他们更好地发展。欧美许多国家的学前教育机构给儿童提供丰富的教育环境;教育形式多样化;在特的表现形式;智力是个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生产及创造出社会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个体智力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程度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及制约;智力是多维的。(6)光谱教育方案的评估领域与关键能力
评估领域:运动、语音、数学、科学、社会理解力、视觉艺术、音乐、工作风格 立起的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关系。(3)瑞吉欧方案教学的主要特色
3.(1)分析瑞吉欧方案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首先,儿童是发展的主人,积极而有能力,有着独特的个人的、历史的和文化的特征。其次,儿童不是孤立的,不是抽象的,每一个儿童都是与其他儿童、家长、及其模式
行为主义课程理论的学前课程,代表性:美国先行计划中的设计的学前课程、恩格尔曼和贝雷特的课程方案、DARCEE早期训练计划、阿帕拉齐尔早期教育课程方案等;
认知发展理论和认知发展课程,代表:为卡特的课程和凯米、德沃里斯的课程 教学内容上,一定要符合儿童的认知结构发展水平,不断推动儿童认知的发展,做到因材施教。(2)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在当代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现实意义 第十一章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与光谱方案
1.(1)多元智力理论(2)加德纳在1983《心智的结构》首次提出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结构。(3)非普遍性理论(4)言语—语言智力p357(5)音乐—节奏智力(6)逻辑—数理智力(7)视觉—空间智力(8)身体—动觉智力(9)自知—自省智力(10)交往—交流智力(11)认识自然的能力也称为自然观察者智力指善于观察、分类、鉴别,乐于饲养、种植的能力,表现在对自然现象敏感和对探索自然的热爱上。
2.(1)多元智力理论的主要依据 对大脑损伤病人的研究;对特殊儿童的研究;
对智力类型和符号系统关系的研究;对某种能力迁移性的研究:对某种能力独特发展历程的研究;对多种智力学说的研究;对不同智力领域需要不同神经机制或操作系统的研究;对环境和教育影响的研究。(2)多元智力理论的智力定义 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3)多元智力理论关于智力结构的主要观点 个体身上相对独立存在着的、与特定的认知领域或知识范畴相联系的七种智力构成了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结构。(4)光谱教育方案的两个理论基础
多元智力理论和非普遍性理论。(5)光谱教育方案的主要内容
每一个体的智力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和独
关键能力:p367(7)光谱教育方案的主要特点
课程和评估相结合;课程的开展以儿童的强项为线索;发展性的评估;学习环境追求多样化和个性化。
3.(1)分析光谱教育方案与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的关系(2)分析光谱教育方案中关于课程开发和课程评估的基本观点(3)多元智力理论对我国当前的幼儿教育理论改革和发展有什么启发
启示:多元智力理论对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积极意义在于它为进一步澄清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树立新的儿童观、教育观和评价观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第十二章瑞吉欧幼儿教育方案 1.(1)方案教学:方案是对某一个来自现实世界的、值得儿童关注的话题进行的深入而广泛的调查,一般是由小组儿童完成,当然也可以是儿童集体或个体完成。方案教学是一个教和学互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儿童共同展开研究性学习的过程。(2)《儿童的百种语言》:儿童的百种语言意味着儿童用100种不同的方式或者100种不同的符号系统来表达他们的态度。百种语言强调儿童利用任何媒介、以任何形式来学习、探索和表达,也正是在结合并跨越各种感官功能、穿越于各种媒介之间,儿童的创造和想象得到了最明显的表现,形成瑞吉欧幼教体系中最明显的特征。
2.(1)瑞吉欧方案教学的历史和理论基础(2)研究式教学,教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同时很难预料结果的过程,需要教师与儿童、儿童之间能够很好地协商,共同对某个问题进行研究,即所谓的研究性学习。师生之间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中建
教师、社会和文化背景联系着的。最后,儿童是学习者和研究者,教师要成为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和研究者,和儿童一起进行学习和研究。(2)评述瑞吉欧方案教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发展一般有三个阶段:开始、发展和结束。开始:确定主题,制定概念图,提出要探索的问题。第二阶段:发展,对问题进行直接探索,提供各种材料,建议展开探索的方法,这一阶段是方案的核心。第三阶段:整理并展示结果。(3)分析生成课程的内涵
4.(1)瑞吉欧教育方案可以给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特别是幼儿园课程改革哪些启示
重视在儿童的活动中自然而然地生成课程;让教师成为幼儿的合作研究者;促进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合作;(2)比较分析蒙台梭利教育、海伊斯科普教育、光谱方案和瑞吉欧方案的异同点 第十三章各国学前教育比较 1.(1)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四项原则:
儿童的最佳利益原则;尊重儿童意见原则;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原则;无歧视原则。(2)早期儿童教育(3)家园共育 20世纪60年代,美国先行计划把家长参与和家长教育作为重要的内容和成果的保证。
1989年,日本把家园共育加入《幼稚园教育要领》。
1990年起,在第三个幼稚园振兴计划中进一步强调了家园共育的重要性。一些发展中国家也重视家园共育,如印度的“菩提计划”
2.(1)《儿童权利公约》与学前教育改革(2)当代国外学前教育课程的主要理论
人文主义心理学和人文主义课程,崛起于20世纪50年代,根源于欧洲的人文主义。(3)各国学前师资培训的主要类型: 师范型、非师范型、混合型师范教育三种。(4)国际早期儿童教育研究与交流 3.(1)各国学前教育机构及管理体制比较
行政管理模式有:平行模式、两层次模式、统一模式(2)各国学前教育内容与方法的比较(3)国外幼小衔接问题的探讨重点发展入小学前1-2年的预备教育;设置跨越幼儿期和儿童期的教育机构; 提供幼儿园和小学教师之间接触的机会;改革师资培训。(4)各国幼师培训制度比较
4.(1)论述世界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2)我们应如何对待国外幼儿教育模式P431
第二篇: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笔记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指定的依据
1.儿童的发展(个人本位)。2.社会的要求(社会本位)。3.学科的特性(学科逻辑)。4.学习心理学的伦理(心理逻辑)。
皮亚杰的儿童数学学习理论
《儿童的数学概念》、《儿童的几何概念》、《儿童的空间概念》、《儿童的时间概念》、《儿童的机遇观念的起源》。
关于知识的建构:图式、同化与顺应、平衡
关于认知发展的过程和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阶段1:个体只注重事物的某一特征,并以此特征为判断的依据
阶段2:个体能注意事物不同方面的特征,但作出判断时依据的标准不确定
阶段3:个体同时兼顾事物各方面的特征,并能综合各方面特征作出判断
关于儿童数学概念发展的研究:
守恒与守恒概念的发展:守恒是指个体能够不因物体的外在形状的变化或空间位置的改变二正确的感知物体数、量、形。三个标志:恒同性;可逆性;补偿性
数概念与运算:点数-说出点数-数序(自然数中的位置)-数的组成-相邻数-形成数概念
在《而然的空间概念》一书中,皮亚杰明确提出儿童最早的空间概念是拓扑性质的观点。
建构主义的数学教育基本主张1.提供实物操作2.注重概念建构的过程3.强调学习过程中的理解与顿悟。凯米在《幼儿重新发明算数》指出关于数学教育的形式是日常生活情境和团体游戏。
教师预定的数学活动和儿童自主选择的数学活动(重点)
分组数学活动
特点:(1)幼儿有较大的随意性和自主性(2)以小组学习或个别学习为
(3)教师为幼儿提供并投放合适的玩教具(4)教师的指导更有针对性
价值:(1)有利于幼儿在最近发展区取得发展(2)最大限度的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3)有利于培养幼儿乐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4)能更好的培养幼儿数学的兴趣,满足幼儿求知和探索的欲望(5)有利于加强幼儿之间的交往与合作,促进社会性的发展
注意:(1)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不是降低(2)教师要有的放矢的投放材料(3)教师要及时观察并指导幼儿的学习(4)不可作为唯一的数学教学途径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方法
1.操作法:操作法是指提供给儿童合适的材料、焦距、环境,让儿童在自己的摆弄、实践过程中探索,获得数学感知经验和逻辑知识的一种方法。
2.区分比较法、发现法和寻找法。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环境创设
1.感受数学美,使儿童“亲近数学”、“喜欢数学”:数学的科学美;数学的抽象美;数学的创造美
2.渗透数形结合,辨“抽象数学”为“形象数学”:借助幼儿园整体空间环境感知、学习数学;利用区角
活动合理投放材料,刺激儿童有效地数思维(关注材料与活动内容本身的系统性、层次性;体现材料和活动内容的动态性、开放性)
3.充分利用空间材料,引发儿童自发、自主的探索与学习
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意义
1.对集合的笼统感知是幼儿数概念发生的起始
列乌申娜的研究:1.儿童在最初形成的是关于集合的含糊的数量观念,而后是关于作为统一整体的集合的概念.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对集合的比较的兴趣和更准确地确定集合中元素数量的兴趣,以后儿童才能掌握计数的技巧和数数的概念。(说明了什么?)
举例:关于儿童的辨数、认数和点数的掌握
辨数:能辨别出两堆不同数目物体的多少。认数:瞬时内不凭数数,只凭直觉说出物体数目
点数:能逐一按物数数,并说出总数
不会辨数就一定不会认数和点数,会认数不一定会点数,会点数就一定会辨数和认数,会认数则一定会辨数。数概念的发展规律:从辨数开始,然后发展到认数,再由认数发展到点数。
2.感知集合是学前儿童形式数学概念的基础
感知集合及其元素是计数的基础。学会计数的标志:会按数取物,并能说出总数。
举例:计数训练单纯的计数训练,并不能导致数概念的获得,感知集合的元素是学习计数的前提,是儿童初步数概念形成的基础。
3.感知集合及其包含关系有助于掌握数的组成及加减运算
理解并形成这样一种包含关系,才能理解数的组成及加减运算。每一个都包含在它的后继数里面,最后的数包含了全部所有数物体。
4.感知集合的对应关系有利于幼儿深入理解数量关系。
学前儿童感知集合发展的阶段
1.3岁前,泛化笼统的知觉阶段2.3-4岁,感知有限集合阶段
3.4岁左右,感知集合元素的阶段4.5岁以后,感知集合的包含关系的阶段
区分1和许多的教育方法:感官参与;寻找比较;游戏情境
格尔曼的正确数数5原则:一一对应原则;固定顺序原则;基数原则;顺序无关原则;抽象原则。说出总数标志着他已经开始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学前儿童数概念形成的标志
1.掌握10以内数的实际意义,理解10以内的基数和序数的意义;
2.理解10以内自然数的顺序;
3.理解数的组成。
学前儿童10以内的基数教育
1.计数(数数)教育基本顺序:口头数数---点数----说出总数
(1).按物点数(小班)
教学要点:教师示范,教会幼儿用右手食指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逐一点数物体,并点数一个物体说一个数词。
教学变式:出示一个物体,让幼儿说出一个数词;移动一个物体让幼儿说出数词。
(2).说出总数(小班)
教学要点:点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时,用画圈颜色等着重的方式,突出强调最后和数是所有物体的总数。小结:按物点数和说出总数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但不是同一个过程教学中可分步骤进行。
2.按数取物(小班)
教学要点:通过设计活动,让幼儿练习按数取物。思考:你会怎样设计?
注意:1.设计活动要选择颜色、大小、形状不同的活动材料。2.注重活动材料排列形式的多样化。
3.目测数数(中班)目测数数:即用眼睛代替手指的一一点数,在心中默数,并说出总数。
教学要点:用眼睛看一个物体,在心中默数一个数。
活动设计:看谁数的快
注意:在儿童掌握数的实际意义后进行。
4.按群计数(中班)
教学要点:通过操作活动材料,让幼儿逐步建立数群的概念。
活动设计:卡片的秘密
5.认识相邻数(中班)相邻数是一个数与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关系,任何一个数都比前面一个数大,比后面一个数小。
6.倒着数(中班)倒着数:指与按自然数方向相反数数。
教学要点:1.活动设计应结合实物或图片调动幼儿感性经验。2.一般先进行5以内的倒着数,再进行10以内的倒着数。
活动设计:学习正数和倒着数5个苹果。
7.认识“0”(中班)
教学要点:发现生活中的0,让幼儿知道0 不仅仅表示没有。
学前儿童认识空间形体的一般过程
1.从拓扑图形到欧氏图形
平面图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椭圆形、梯形
立体图形:球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
2.从局部粗糙的感知到完整、细致的辨认
3.抽象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学前儿童认识空间量的一般过程
1.从明显差异到不明显差异;2.从绝对到相对;3.从模糊不语到逐渐精确
年龄特征
1.4岁左右 能判断差别不太明显的一组物体中最大的和最小的;能辨别远处物体的大小和不同位置的大小;还不能识别其他的差异量;对轻重的感觉有了初步的发展。
2.5岁左右 对不同大小的物体一次区分和排序;在一组中找寻相同的物体,但未达到守恒;比较精确的区分物体的高矮;按照一定的顺序简单排序。
3.6岁左右 能运用相应的词语描述物体的量的各特征;能理解大小和长短的相对性;理解量的可逆性和传递性;理解物体在长短、面积、容积等方面的守恒。
学前儿童空间方位概念的发展的一般过程
1.由上下—前后—左右2.从以自身为中心到以客体为中心
3.从近的区域范围扩展到远的区域范围
年龄特点1.3-4 视觉;区分上下;对前后有局限性;不能区分左右
2.4-5 区分前后的面积逐渐扩大;并且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
3.5-6 把空间区域划分更细致;找出空间的中心位置
学前儿童认识空间方位教育的主要目标:小班年龄的主要目标定位在区分上下、前后(以自身为中心);中班年龄的目标定位在以客体为中心区分上下、前后和学习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大班则主要学习“左右”位置的区分(从以自身为中心到以客体为中心)。
学前儿童时间概念的发展的一般过程:
1.对时间顺序的认识由近及远,由周期短到周期长;
2.先认识时间顺序的固定性,再认识其相对性
3.对时间顺序的认识以本身的生活经验为参照物
4.相关的词语发展与对时间顺序的认识从不同不到同步的结合过程
学前儿童时间概念的发展的一般特点
1.易受生活实际经验的影响:
在感性基础上形成,年龄越小与具体的活动的联系与紧密、范围也越狭窄。不精确,带有模糊性。
2.易受知觉影响,把时间和空间等同起来理解皮亚杰的两个布娃娃赛跑实验
3.更易理解的短周期时间顺序周期越短,越容易找到参照物和具体实践
4.表达时间的词语发展存在一定困难使用的并不是表示时间词语,而是表示时间顺序或不确定时
间的词语;即使使用了时间单位的词语,也未必理解其中真实的意义。
学前儿童认识时间概念的概念的目标:小班进行认识“早、中、晚”“白天与黑夜”;中班进行认识区分“昨天、今天、明天”;大班进行认识“年、月、四季、星期”以及认识认识时钟(整点与半点)。
适宜年龄段:大班
教学过程:理解时钟的用途;认识时钟外观;理解时针、分针、秒针的转动;理解时钟的整点和半点。幼儿园数学评价的主体
评价主体:管理者、教师、幼儿、幼儿家长
1. 以管理者为评价主体
管理者包括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者和幼儿园的管理者。
我国的学前教育评价制度采用的是以幼儿管理者为主体的分级分类评价方式,这是一种总结性评价。
所谓分类就是把幼儿园划分为农村幼儿园与城镇幼儿园,公办园与民办园等不同的类别。
所谓分级就是根据相关的标准把幼儿园划分为七个等级,包括省级示范幼儿园、市级示范幼儿园、市一级幼儿园、市二级幼儿园、市三级幼儿园,合格幼儿园,准办幼儿园。
2. 以教师为评价主体幼儿教师作为评价的主体,包括教师间的互评和教师自评。
3. 以幼儿为评价主体幼儿是幼儿园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4. 以幼儿家长为评价主体根据谁消费谁有话语权的理念而来
日本的学前教育质量评价主要是采用这种以幼儿家长为评价主体的模式。
学前儿童数学评价的内容
1.学前儿童数学发展状况
2.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
学前儿童数学活动评价的方法
教师的自我评价;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
1.发展性原则:指设计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时应着眼于儿童得到全面整体的发展。两层含义:适应儿童的发展水平,考虑儿童的原有基础,教育要求和内容应以儿童的自身发展和成熟程度以及可接受水平为基础;以促进儿童的发展为落脚点。
2.主体性原则
儿童主体性:活动内容的选择,活动形式的安排,注重激发儿童的主体性、自主性、能动性;活动环境的创设具有兴趣性和探索性,可供儿童自主交流和操作的环境和材料,可以引发儿童积极主动的环境相互作用,获得相应的数学经验和数概念,发展数学能力和数学思维。
教师主体性:教师参与数学活动的态度;教师自身参与数学活动的角色定位和把握;对幼儿数学活动的直接指导;对幼儿数学活动的隐形支持。
3.渗透性原则:指将数学教育与儿童的生活、各种不同领域的教育内容、各种不同学习形式和方法加以
有机融合,是数学教育成为儿童早期启蒙教育。两层含义:数学教育内容与其他领域教育内容相互渗透和整合;数学教育活动的形式应体现渗透和整合。
4.科学性原则:数学活动设计的内容和采用的方法的科学性。内容的科学性是指交个孩子们的内容是准
确的前科学知识或科学知识;方法的科学性是指使用的教学方法与教育活动内容幼儿的学习特点相适应。
5.系统性原则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过程
1.了解、分析幼儿的发展水平
2.选择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
3.制定数学教育活动的目标
4.设计数学教育活动的方案
集体教学活动的设计:活动名称;目标;准备;过程;建议(延伸)
小组或个别教学活动的设计:活动名称;材料;规则;指导;评价
第三篇:学前比较教育学笔记整理
第一章绪论
一、学前比较教育:
学前比较教育是以比较法为主要方法,研究当代各国学前教育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揭示影响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探索学前教育发展的发展趋势,以改进本国学前教育的一门教育学科。
二、比较教育这一概念最早是由被誉为“比较教育之父”的朱利安提出的。法国教育家朱利安在1817年 出版了名为《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的小册子,在这本小册子中他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比较教育这一概念。
三、学前比较教育的基本特征: 1.可比性; 2.环球性; 3.跨时间性;
4.跨学科性(内容)
四、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对象
1.注重介绍和阐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发展的历史 2.突出介绍和分析国外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现状 3.分析研究当代外国学前教育的理论和实践
4.关注和研究当代世界学前教育理论变化,预测学前教育发展的趋势
五、学前比较教育研究的分类
1、区域研究
区域研究是指对某个国家或地区学前教育的制度和学前教育实践进行研究。按研究内涵的大小,可以分为整体研究和局部研究。(1)整体研究
整体研究是对某个国家或地区学前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的综合的研究。从横向看,它包括学前教育的各个方面,如学前教育制度、学前教育目的、学前教育活动、学前教育方法等;从纵向看,它以学前教育现状为主,追溯历史根源并展望发展前景。(2)局部研究
局部研究是对某个国家或地区学前教育的某个方面进行的研究。它可以是对某一项重大的学前教育改革或变化的研究,也可以是对学前教育活动设计的研究等或关于外国学前教育的法规、体制等局部的研究。
2、问题研究
问题研究是对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的学前教育制度和学前教育实践进行的比较研究。按比较研究的内容,可以分为专题比较和总体比较。(1)专题比较
专题比较是把各个国家的同一类学前教育问题并列在一起进行比较研究。它既可以把各国学前教育的各个方面并列起来进行研究,也可以选择本国急需解决的问题如学前教育活动设计、学前教育评价等和外国相应的问题并列起来进行研究。(2)总体比较
总体比较是对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等全面的比较研究。在横向上,它主要是通过对各国学前教育的比较研究判明决定和影响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在纵向上,它主要是通过对各国学前教育历史和现状的比较研究,探索学前教育发展的未来趋势。第二章中国的学前教育
一、1923年陈鹤琴在南京创办了第一个幼教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
二、中国学前教育机构的类型
1.托儿所:主要收托3岁和3岁以下的婴儿,托儿所班额较少,一般10~20名儿童,配备2~3名老师。2.幼儿园:是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儿童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是我国学前教育的基础阶段,但不属于义务教育范围。按办园的主体不同,可以分为政府办园、集体办园、个体办园。幼儿园每班幼儿人数为:小班25人;中班30人;大班35人;混合班30人,学前班不超过40人。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是实
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3.学前班:一般只招收5~6、7岁儿童,是入小学前一年的教育,班级人数一般不超过40人。在农村是发展学前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城市是幼儿园数量不足的一种补充形式。学前班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附设在小学内。学前班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创设良好环境,通过各种活动,促进幼儿和谐发展,为幼儿入小学做准备,为培养一代新人打下良好的基础。学前班的教育应以游戏为主,适当采用上课的形式,每课时不超过30分钟,每周不超过12课时,不得搬用小学教材,不要求写字、算数学题,不得布置作业,不考试。4.亲子班:招收0—3岁的婴儿。
三、幼儿园的课堂教学主要有这样几个特点:
1.教师根据学期计划和周计划以及各领域教学任务与要求制订一日活动计划,并写出每个活动的具体方案。
2.一般各个幼儿园都有自己的教研活动,统一的教学程序和步骤。3.教师重视教具的直观作用,注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4.课堂上教师注意与幼儿的互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注意对幼儿进行启发和练习;注重幼儿的兴趣,注重幼儿的实际操作。
5.课堂气氛比较轻松、活泼,以游戏活动为主要教育形式。
四、陶行知的六大解放:解放儿童的创造力,陶行知认为要:①解放小孩子的头脑;②解放小孩子的双手;③解放小孩子的眼睛;④解放小孩子的嘴;⑤解放小孩子的空间;⑥解放小孩子的时间。
五、陈鹤琴论怎么做好幼儿园教师(理解)
陈鹤琴提出一个幼儿教师,要有这样一些本领:能讲动听的故事;能编儿歌谜语,如果自己会编,就可以根据儿童生活中所喜爱的实物作为内容,能是教学更丰富;能画图,幼儿园中讲故事、布置教室都离不开画画;能做手工,如纸工、木工、泥工等;能唱歌,爱唱歌是儿童的天性,幼儿教师一定要会唱歌,才能满足儿童的欲望,陶冶他们的性情;能奏一种乐器;能种花种菜,培养儿童的劳动习惯,要启发儿童热爱自然的天性,幼稚园教师哟定要带领儿童种花种菜;能玩简单的把戏,即最简单的科学游戏,提高儿童的科学兴趣,培养他们爱科学的品德;能布置教室,可以配合教学,布置教学环境,也要利用自然物,使环境更有生气;能做点心和烧菜,与厨工不同,教师可以结合教学领导大点的儿童做点心和菜,增加儿童的兴趣和实践知识。第三章日本的学前教育
一、1961年日本参议院文教委员会通过了振兴幼儿教育的决议,制定并实施了三次幼儿园振兴计划:1964年日本文部省首次实施《幼儿教育振兴计划》,旨在使5岁幼儿都能入园。1972年再次实施《幼儿教育振兴计划》,旨在促使4、5岁的幼儿都能入园。1990年,日本又实施第三个《幼儿教育振兴计划》,以使3岁、4岁、5岁的幼儿都能接受学前教育。
二、日本于1876年建立了第一所幼儿园——东京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幼儿园。
三、日本幼儿园教师实行资格证书制度,有普通资格证书和临时资格证书两种。
四、1998年6月4日,通过了修改的《教育职员许可法》,调整了课程基本结构,新设了选修学科,使课程结构灵活化;转变了教师的标准观:不求教师素质、能力的完备,而求每个教师都具有特长和个性。
五、井深大的幼儿教育思想:
1.井深大1969年创办了“幼儿教育研究会”。2.论早期教育的方法: 1(1)“一流家庭”造就“一流人物”;(2).教育与金钱无关;(3)与其他孩子多交流;
(4)为幼儿提供“可以看得见的场所”;(5)画线练习可以锻炼集中注意力;
(6)关注孩子感兴趣的事并将兴趣持续下去;
(7).玩具不宜多;(8)让孩子进行锻炼;(9)带孩子到户外去;(10)不要“骂惯”孩子;(11)溺爱的危害;(12)父亲的重要性 第四章韩国的学前教育
一、1916年兴建的中央幼儿园算是韩国幼儿教育的真正起始。
二、韩国的学前教育教学:
韩国的学前教育教学的特点(理解)1.“开放式教育”已成为幼儿教育的主要模式:一是开放的时间。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主要以幼儿自由选择活动为主。二是开放的空间。幼儿园的空间都围绕孩子的需要进行规划和设计,幼儿的活动室均划为若干个明显的活动区域,在活动区域投放与之相适应的玩教具材料,让幼儿根据兴趣、需要,自由选择活动,自主学习。三是开放的心灵。教师十分尊重幼儿的活动选择,在活动中,师生的关系是平等民主、互相尊重和信任的。
2.“仁性教育”是韩国最有特色的学前课程:重点指导内容为:(1)培养日常生活必需的基本生活习惯和态度;(2)培育自我思考和调节行动的能力;(3)培育能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及独立生活的能力和态度;(4)关心地区社会,认识环境的重要性,自觉保护生存的环境。
3.民族的自尊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在韩国学前教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在韩国幼儿园孩子入园、离园时手里都拿着一面韩国国旗,“爱韩国,做世界一流韩国人”的民族自尊教育在幼儿的脑海里打下深深的烙印。值得称赞的是,他们把民族自尊教育十分自然的糅合到民族传统礼仪、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艺术教育中。4.注重日常生活中的启蒙教育,各领域教学强调通过日常生活来进行:幼儿园的游戏和娱乐活动往往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如有的幼儿园专门开辟了礼仪室,里面都是韩式家具,教师和幼儿一起穿上民族服装学习茶道;开辟家政活动室,然幼儿学做小主人、小厨师,做饭让客人品尝;教师还有目的的利用社区资源,如带孩子参观博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参观美术馆,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5.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教育比重很大 第五章以色列的学前教育
一、以色列1949年制定的《义务教育法》,规定幼儿园最后一年为免费的义务教育。
二、以色列学前教育投资的特点
1.通过增加教育投入,提高学前教育的普及率:教育部的投资不仅用于幼儿园最后一年的免费义务教育,而且也用于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前教育。
2.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办学积极性:为普及学前教育以色列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进行财政补贴,用于发展各地区的非义务教育。同时中央政府还为新建移民区、地方财政困难的地区的学前教育机构的建设和维护提供大量经费。
3.全社会都支持学前教育:以色列是一个以儿童为中心的国家,全社会都通过不同的方式支持学前教育,博物馆、社区中心等机构积极为幼儿园开展科技教育、艺术教育提供条件和资料;家庭也配合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以色列还十分重视居民区内儿童游乐场所的建立。
4.政府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学前教育机构:以色列政府鼓励社会组织、宗教团体、和个人举办学前教育机构。
第六章美国的学前教育
一、美国历史上第一所幼儿园是由德国移民舒尔茨夫人于1856年创立的(美国第一所德语幼儿园)。
二、1860年,美国妇女伊丽莎白.皮博迪在波士顿创办了美国历史上的第一所英语会话幼儿园。
三、1868年波斯顿出现美国第一所幼儿师范学校。
四、1873年始,美国幼儿园教育开始纳入公立学校系统。
五、美国幼教改革的另一个新动向是开展早期读写教育。
六、High/Scope课程方案是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为基础 建立的幼儿认知发展课程。
七、美国的学前教育教学:
1.丰富多彩的日常活动:在学前教育机构的日常活动中,儿童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既有生活活动,又有游戏活动;既有动脑活动,又有动手、动口活动;既有集体活动,又有小组、个人活动;既有自由活动,又有教师规定的活动;既有室内活动,又有室外活动。动静交替,劳逸结合,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2.五彩缤纷的区域活动:儿童在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从事区域活动,美国学前教育机构开设的活动区很多:(1)戏剧游戏区,开展“医院”或表演“家庭”等方面的游戏,男孩和女孩玩平行游戏或合作游戏。(2)科学区,提供动植物标本、组合或计数材料等,给幼儿提供探索发明的机会。此外还有小肌肉或操作区、大肌肉区、图书区、艺术区、积木区、电脑区、沙水区。
3.走进社会的实践活动:教师注意从儿童的特点和兴趣出发,利用社区丰富的教育资源开展实践活动。(1)动手活动:教师经常把儿童带到当地的儿童博物馆去,让儿童自己触摸、尝试、探索、发现和游戏,使学习成为一种探险活动而变得其味无穷,儿童的思维更活跃,想想个更丰富,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更深刻。
(2)参观活动:教师定期带儿童到当地的各种博物馆如科学博物馆、航天博物馆、艺术博物馆、纪念堂等地参观,使儿童摄入量多质优的表象,丰富了对国家发展和世界文化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审美能力。(3)其他活动:教师还时常带儿童到农场去郊游,到马戏团看表演、到水族宫观赏、到公园、街道、广场去散步,以开阔儿童的眼界,增强体力、陶冶情感。第七章意大利的学前教育
一、蒙台梭利学校的教师
(1.蒙台梭利将这一名词改称为“指导员”(或导师):指导员的作用比一般人理解的要深入、重要得多,因为她要指导幼儿的生活和心灵,她要为儿童准备学习的环境,成为幼儿的观察者和引路人,而不仅是教会儿童一些知识。
(2.蒙台梭利认为教师的精神状态比掌握技能技巧更重要。因为:教师的准备工作不能只靠学习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而更重要的是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如机警、稳重、耐心、爱心和谦逊等,其中
最重要的是时刻考虑到儿童,要真正的爱孩子。)1.尊重幼儿,深入的了解幼儿的需要 2.用科学家的态度研究儿童: 3.相信儿童,热爱儿童:
4.耐心等待,不要急于干涉儿童:
二、1907年蒙台梭利建立第一所“儿童之家”。
三、蒙台梭利教育的十大特点:1.以儿童为中心;2.不教的教育(自我教育);3.把握儿童的敏感期;4.教师扮演导师的角色;5.完全人格的培养;6.尊重孩子的成长不同;7.混龄教育;8.丰富的教材和教具;9.摒除单一的奖惩制度;10.爆发式的教学成果。
四、蒙台梭利教育原则:
1.环境适应原则:家长能够从孩子的成长需要出发,为孩子创造一个真实的、能够提供丰富学习刺激的环境,那么,孩子在与环境的互动中,智能和品质的成长必将是很好的。
2.独立成长的原则:家长要改变“我教你学、我帮你做”的观念,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完成生命中发展所需要的各项活动的锻炼,变成孩子“我要学、我自己做”。
3.生命自然发展原则:教育者必须学习每一时期孩子的心理、生理发展规律,尊重孩子成长的步调,采用符合孩子行为特点的方法,最大限度的满足孩子快乐成长的需要,不要揠苗助长。
4.捕捉儿童成长的敏感期原则:蒙台梭利发现在0—6岁里,孩子的动作、语言、专注力、秩序感、数概念等各方面的学习、发展都有一个迅速发展的敏感期,家长若能捕捉到敏感期进行教谕,会事半功倍。5.课程教具具体化原则:孩子的认知是通过直观形象的操作获得的,她发明创造了340多种教具。
6.混龄教育原则:将真实的社会带入孩子的生活,在以大帮小、以小学大的环境里孩子的成长将会更快更全面。
第八章英国的学前教育
一、1870年英国颁布了《初等教育法》第一次提出了“五岁始义务教育”概念。1918年政府又颁布了《费
希尔法》正式承认保育学校属于国民学校制度的一部分。
二、1944年邱吉尔政府通过了一个重要的教育法令,即《巴特勒法案》。该法案规定初等教育由3种学校实施:①为2~5岁的儿童设保育学校;②为5~7岁儿童设幼儿学校;③有的地方如果设立5~11岁的初等学校,则可在校内附设保育班,招收3—5岁的儿童。
三、1972年12月,教育科学大臣萨切尔发表一份白皮书《教育:扩展的架构》指出:“政府已决定实施对5岁以下儿童进行教育的一项新政策,这将是自1870年开始实施从5岁起进行义务教育以后,第一次有系统的迈出更早地开始教育的步子。”白皮书制定了实施计划,打算十年内实现幼儿教育全部免费,并扩大5岁以下儿童的教育。为此,提出以下要求:第一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第二确保有相当数量的教师队伍;第三政府为实现上述计划提供必要的经费援助;第四政府将优先考虑为那些因居住环境等其他不利因素而又保育需求的3—5岁儿童提供全日制的设施;第五当地政府应努力和社区民间团体合作;第六将保育学校的师生比降到1:13;第七加强保育学校和父母与幼儿之间的沟通;第八保育学校将具有及早教育、及早辨别儿童问题和需求的功能。
四、2002年英国政府制定了《2006教育计划》规定2002~2006年英国幼儿教育的目标是:1.让所有3~4岁的儿童都能接受幼儿园的早期教育;2.制定《全国幼儿保健策略》,确保每一位父母都能获得保健机构的帮助,使幼儿保健与早期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补充;3.建立社区幼儿园,延长幼儿园学习时间,确保更多的家长,尤其是单亲家庭的家长有时间工作,为儿童提供范围更广的服务;4.制定《可靠开端》方案,为生活在弱势地区的未来的父母和不满4岁小孩的家庭提供更多更好地服务。
五、英国的学前教育体制:英国的学前教育在宏观管理体制上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
1.保育学校和幼儿班:保育学校是独立的幼儿教育机构,由教育部门举办,收2—5岁的儿童。幼儿班附设
在小学里,收3—4岁的儿童,进行1—2年的学前教育。保育学校和幼儿班的开设、经费、教师聘用,均由地方教育行政当局负责,没有正式的课程,以游戏为主。
2.托儿所 :英国的托儿所分为日间托儿所和寄宿托儿所。托儿所在社会福利机关登记立案。主要招收2—
5岁儿童,依据家庭经济情况交纳费用,一般只收30个儿童,幼儿与保育人员的比例为1:13.3.日托中心 :由卫生部门领导,属于社会服务性质。主要招收由社会救济部门送来的、或因母亲外出工作
无人照管的5岁以下的幼儿。由保姆负责保育工作,以照顾为主要目的。
4.学前教育中心:学前教育中心为父母和儿童提供良好的设备,有些还成立妈妈娃娃班、游戏小组等。它
们提供看护和养育的服务。
5.游戏班:是正规学前教育的过渡性辅助机构,它的主要目的是向儿童提供丰富的、有促进作用的游戏活
动,使幼儿的到健康发展。游戏班多为半日制,每周活动2—3次,每次活动2—3小时,重视自由游戏,鼓励户外活动,每班不超过40人。
6.家庭保育:这种家庭必须符合健康、安全标准,经地方社会服务部注册。由主妇担任教育自己孩子和别
人孩子的任务,最多只允许照看3个5岁以下的儿童。
7.联合托儿中心:为了父母工作方便设立的,招收0----5岁的儿童,全年开放,早8点-----下午6点。
六、英国学前教育的经费来源主要有以下四种途径:1.地方教育当局、2.社区中心3.各种募捐活动4.家长捐款等。
第九章德国的学前教育
一、德国学前教育体制的特点:
1.学前教育机构多元化:德国的学前教育机构主要有两种:幼儿园和托儿所。幼儿园主要招收3----5岁幼儿,托儿所主要招收3岁以前的幼儿。幼儿园有三种类型:普通幼儿园、特殊儿童幼儿园、学校附设幼儿园,此外,还有父母自办幼儿园、深林幼儿园。
2.混龄编班:将不同年龄组的儿童编在同一个班级中游戏、生活和学习。德国混龄班的年龄跨度非常大,一般以3---6岁混龄为主,一个班级2名教师。3.融合教育理念 4.课程的高度自治
二、德国学前教育的设施(理解)
1.幼儿园环境真实自然,一般没有现代化的设施,有的是宽大的户外场地,大片的草坪和绿树,没有塑胶地面,除了朴素的砖地外,还有草地、沙地、石子地等供儿童奔跑、玩耍。2.各个班有不同特色的小阁楼,为不愿参加主题活动的孩子。
3.幼儿园的室内环境创设强调满足班内不同童儿童的需要,既要有在同一空间满足年龄不一样的儿童的不同需要,还要满足不同能力水平的儿童的需要,还要为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场所,如不愿午睡的儿童可以选择在活动区域游戏。
4.幼儿园给孩子提供的活动材料、工具都是真实的被我们视为危险的。德国教师认为只有让儿童在真实自然的环境中学习、生活,儿童才更能学会自我保护、更能学会适应环境。
5.幼儿园有不同的教育活动场地。每个班有两个房间,一个是教室,一个是活动室,而且幼儿园的环境共享度很高。
第十一章法国的学前教育
一、1771年,法国奥贝兰创立一所幼儿教育机构,即“编织学校”。这是法国最早在历史上有记录的幼儿教育机构。一般的幼儿教育史都把“编织学校”看作是近代幼儿教育设施历史开端的象征。
二.1881年法国通过《费里法案》将幼儿学校纳入整个学校教育系统,作为“第一级教育机构”,该法领的颁布,基本上确立了法国幼儿教育制度。
三、根据1975年的《哈比教育法》,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法国学前教育实际上发挥着四重作用,即:教育、补偿、诊断治疗以及与小学衔接的作用。
四、法国的学前教育机构:
1.幼儿园:每周开放4.5天,每天开放6小时;按年龄分班,2---4岁为小班,4—5岁为中班,5—6岁为大班;幼儿定期接受医生对其身体与心理的检查;班级规模因地区而不同,城市每班25---30人,乡镇每班10—15人。
2.幼儿班:附设在小学,主要招收3—5岁幼儿,主要办好幼小衔接问题。
3.托儿所:主要招收2—5岁幼儿,实行保教结合。
4.保育室:面向有紧急事情的家长开放。
5.流动车:对偏远地区的幼儿,利用流动车,实行送教上门。
五、法国学前教育与小学衔接
1.理解幼儿的学习阶段:幼儿的学习分为3个时期:①前学习期,2—4岁的幼儿园小、中班幼儿;②基础学习期,幼儿园大班5岁幼儿和小学1.、2年级6---8岁幼儿;③巩固学习期,小学3、4、5年级8---11岁幼儿。三个阶段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2.对教师进行相同的培训: 从事学前教育的教师受小学教育方面的培训,同样,从事小学教育的教师也受学前教育方面的培训。
3.倡导男教师加盟学前教育: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相邻的教育阶段,小学男教师比例高于幼儿园,鼓励男性进入幼儿园任教,以便为幼儿提供性别构成比例相似的教育者,减少过度的坡度。
4.监督管理统一起来:把幼儿园与小学的监督视导工作合在一起,进行系统管理。
六、法国学前教育的目标与要求:
1.1986年法国国民教育部在《母育学校:作用与任务》的报告中指出:母育学校的总目标在于使幼儿的各种可能性得到发展,以形成其个性品质并为他们提供最佳机会,使其能在学校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获得成功。因此:母育学校的首要任务是使幼儿受学校教育;母育学校的第二个目标是使幼儿教育社会化;第三个目标是教会幼儿学习与练习。因此,学前教育目标应包括:
(1)
第四篇:学前教育史笔记
第一章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
一、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
1.教育的形式:社会公养公育。2.教育的内容:
(1)生产劳动教育:年长一代把劳动技能和社会经验传授给儿童。(2)思想教育:包括道德教育和宗教教育 3.原始社会后期儿童公育机构:成均和庠
庠只能说是学校的雏形,是原始社会养老和实施儿童公育的机构或场所。4.教育形态:自然形态的教育。
二、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 1.教育形式:宫廷学前教育
2.奴隶社会学前教育计划的制定:《礼记。内则》中记载:“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女俞、、、、、、、九年,教之数日。十年,出就外傅、、、、、、、”《礼记。内则》中记载的是西周王公贵族在家庭中对儿童实施的学前教育计划。已经形成按年龄大小来制定循序渐进的学前教育计划。《礼记•内则》中记载的学前教育计划作为中国教育史上最早的关于学前教育的记录。3.宫廷学前教育:
(1)概念:宫廷学前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以处于学龄前的世子为教养的对象,由朝廷委任德高望重的官员担任教师,在宫廷内实施的教育。它包括实施与天子宫廷内的学前教育和实施与各诸侯王宫内的学前教育。
(2)保傅之教与乳保之育:
① 保傅教育制度,是指朝廷内设有专门的师、保、傅官对君主、太子进行教谕的制度。早在殷商时期就建立了保傅教育制度。设“三公”、“三少”。
“三公”指太保太傅太师,三公对太子实施教育时有明确的分工,其中,保,保其身体;傅,傅之徳义;师,道之教训。保其身体,负责身体的教育;傅之徳义,负责培养道德;道之教训,即进行文化知识及统治经验的传授。包括了德、智、体三方面的内容。
“三少”指少师、少傅、少保,他们时常相伴太子左右,以影响和指导太子。
②乳保教育制度,是指在后宫挑选女子担任乳母、保姆等,以承担保育,教导太子、世子事务的制度。设“三母” 即子师、慈母、保母,她们分别承担母后的部分职责,师,教以善道者;慈母,审其欲恶者;保姆,安其寝处者。总之,她们共同负责太子、世子德性的培养和日常起居的料理。除三母外,还设有乳母,乳母与幼儿朝夕相伴,自身的道德、知识等素养对太子、世子有很大影响,对乳母的选择很慎重,择于大夫之妾或士之妻中。4.奴隶社会的胎教: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和实施胎教的国家,最早是西周文王的母亲太任。太任和周妃后被誉为贤妣。
第二章封建社会学前教育的发展
1.学前教育的形式:家庭教育
2.学前家庭教育的目的:1.为培养统治人才服务2.齐家治国的基础3.光耀门楣 3.学前家庭教育的内容:(1)生活常规的教育:
在儿童自身的举止行为方面,对儿童的坐、立、行、跪、拜、起居、饮食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例如:坐应齐脚、敛手,定身端坐、、、、、。总的目的是使儿童自幼动静有度、举止儒雅。
在儿童与家中长辈的关系方面,制定了应对、进退之节。例如:
1.长辈召见之礼:若父母长上有所召唤,欲当疾走而前,不可舒缓。到了长辈面前,要立必正方,不倾听。
2.求见长辈之礼:将上堂,声必扬;将入户,视必下。表现出对长辈的谦恭、体贴。
养成为生的习惯:个人卫生方面:大抵为人,要先身体端整,注意衣着整洁;饮食勿令污坏;还要保持环境卫生。
(2)初步的道德教育:
①孝悌:对幼儿进行孝的教育,主要是要求幼儿从小养成不违父母意志,服从父母的绝对权威,自幼养成敬奉双亲的习惯。对幼儿进行悌的教育,主要是要求孩童自幼兄弟有爱,为兄者爱护弟弟,为弟者敬爱兄长,强调悌德的培养,目的是为了使兄弟和睦,家族兴旺,个人日后能在社会上立身。
②崇俭:教导儿童俭朴是一种美德,奢侈是最大的罪恶。为培养儿童的俭朴的生活习惯,对幼儿的饮食与衣着,主张不能过于讲究。
③诚信:长辈首先应从正面进行教育;又要以自身的诚实的行为来引导幼儿;小孩一旦说了谎,父母应及时训诫,予以纠正。
④为善:使幼儿养成为善去恶的观念,重视教育幼儿行小善戒小恶,积小善以成大德。
(3)文化知识教育:主要教他们识字、学书、听解《四书》,以学习一些名诗名赋格言等。识字教育是文化知识教育的重点与起步,识字教材有:李斯的《苍颉篇》,赵高的《爱历篇》,司马相如的《凡将篇》,史游的《急就篇》,还有“
三、百、千”即王应麟《三字经》无名氏《百家姓》和周兴嗣《千字文》
(4)幼儿的身体保健教育:注重养护,反对婴儿过饱过暖,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与寒;母乳喂养;不偏食;安全避险,避免惊吓;利用游戏加强身体锻炼。4.古代胎教的经验:
(1)注重外界环境对胎儿的影响:在外象内感理论指导下,强调为孕妇创造一个尽可能良好的环境,避免各种不良事物对胎儿的影响。
(2)注重母体的精神因素对胎儿的影响:也是外象内感的重要方面,要求孕妇要保持良好的、稳定的情绪,节制喜怒哀乐等情绪以及各种欲念的过度发作。
(3)注重孕妇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强调孕妇的饮食起居等日常生活习惯要有一定的规矩,罗列了孕妇的种种禁忌,近乎荒唐的有“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合理的有强调饮食清淡,饥饱适中,举措有常。
(4)注重胎教与母教的结合:胎教的内容要求对胎儿隐性的、间接的,对母亲的影响是显性的、直接的。孕妇处于良好的环境影响下,进行生活常规的训练,情绪和性格的陶冶以及知识的学习和道德的培养,这些措施能促进母亲在身体、品德、智能方面的发展,从而为子女出生后的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5.古代胎教的局限:
古代限于科学认识水平的低下,对胎儿生理心理发展缺乏系统科学的研究,因此胎教理论和措施中有不少非科学的东西。外象内感理论强调客观环境对胎儿的决定性影响,过于绝对化,忽视了胎儿的遗传因素和自身固有的发展规律,夸大了外象的作用,以至于认为胎儿“见物而化,因感而变”,不仅品的才能可因胎教而定形,甚至相貌性别也可由胎教决定,这显然是错的。至于稀奇古怪的禁忌,如食兔肉则子缺唇等将所接触的事物的某些特征与胎儿、孕妇的某些疾患牵强附会在一起,都是违背科学的。
第三章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思想
一、西汉贾谊论早期教育:早谕教;选左右;重儒术
二、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颜氏家训》是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后世称此书为“家教规范”。)1.固须早教; 2.威严有慈; 3.均爱无偏; 4.应世经务; 5.重视风化陶染
第五篇:学前教育学笔记
1、学前教育学的对象:专门研究从出生到六岁前儿童教育的规律的科学。
2、学前教育学包括学前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
3、学前教育学的发展
⑴孕育阶段(第一阶段)——15世纪以前学前教育学的思想散见在各种著作中 柏拉图——《理想国》 第一次提出了学前社会教育的主张
亚里士多德——《政治论》胎教第一个作出年龄分期的尝试
昆体良——人的教育应该从摇篮开始
⑵萌芽阶段(第二阶段)——16世纪后在一些教育论著中,包括有对学前教育的论述,随着教育学的建立,学前教育理论也逐渐丰富起来
夸美纽斯——捷克——《大教学论》洛克——英国——《教育漫话》
卢梭——法国——《爱弥儿》裴斯泰洛齐——瑞士——《林哈德和葛马德》 赫尔巴特——德国——《普通教育学》福禄贝尔——德国——《人的教育》 这些著作的学前教育理论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提出热爱儿童,尊重儿童,按照儿童的特点发展儿童个性的观点,主张学前教育应该有特殊的内容和方法;反对把儿童看成是天生有罪的人或是小大人,反对压抑与摧残儿童个性的旧教育。
②提出教育必须“适应自然”,认为儿童一出生就具有一切道德的,理智的,身体的能力萌芽,如果用适当的教育加以培养,就能使儿童一切内在能力和谐地发展起来。
③系统提出了家庭教育的完整体系。
夸美纽斯——《母育学校》——提出家庭是一所母育学校,母亲便是主要的老师,对一至六岁儿童进行学前教育,并详细论述了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④重视儿童主动参加活动,发展感官,获得直接经验,并提出直观的教学方法。
⑶初创阶段(第三阶段)——18世纪后期到20世纪前半期学前教育学从普通教学中分化出来,开始成为一门的独立学科,并逐渐发展起来。
①学前教育学是从德国教育学家福禄贝尔开始创立的。
福禄贝尔
原先从事学校教育,后致力于学前教育,并建立了第一个学前教育机构,设计了一套游戏和作业材料,并研究了已有的学前教育理论,系统阐明了幼儿园的基本原理和教学方法,著有《幼儿园教育学》等,并在幼儿园进行实践。热心学前教育,培训了第一批幼儿园教师,他对教育学所做贡献,不仅推动各国幼儿园的建立,并使学前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其教育思想为:(Ⅰ)教育应适应儿童的发展。(Ⅱ)教育是以儿童的自我活动为基础。(Ⅲ)游戏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福禄贝尔的某些教育思想,如强调儿童的自我发展,实现自然禀赋,忽视教育的作用,是不够正确的,但他对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作出了很大贡献。
②英国空想主义——罗伯特欧文
人的性格的形成是受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从小培养儿童“是最容易的形成性格的方法”,他还重视培养儿童友爱等良好习惯,主张让儿童尽可能多在户外活动,在教育中不应责罚儿童,也不要过多的约束儿童。
③美国进步主义运动——霍尔和杜威
霍尔——主张以儿童为中心,儿童的学习能力天生不可改变的,幼儿园应提供儿童自然发展的条件。
杜威——教育即生活。学校生活应与儿童生活打成一片。从做中学。儿童在实际生活中解决和处理实际问题时学习。以儿童的经验为基础,并使经验继续不断改造。重视儿童处理人与人关系的社会技能的发展。主张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要围绕儿童组织起来,教育活动是以儿童的兴趣和能力为依据的。
④意大利教育学家——蒙台梭利
原是意大利医生,从事智力落后儿童的工作后,开始学习和研究教育,建立了学前教育机构——儿童之家,并用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知识以及系统的观察法和实验法等科学研究方法,进行教育实验,提出了自己的学前教育理论,推动了学前教育的发展。她著有《蒙台梭利教育法》等。
其教育思想为:(Ⅰ)以她的儿童观为基础。
(Ⅱ)儿童自身具有发展的能力,儿童的生长是内在生命潜力的发展。
(Ⅲ)教师的任务在于提供一个环境,“这个环境将具有促使儿童聚精会神的最有利的外部条件”。
(Ⅳ)提出儿童经历一系列的发展,每个阶段都提供了易于接受某种学习类型的倾向。(Ⅴ)强调儿童的自我教育方法,儿童通过与教学材料学习玩具的相互作用来学习,鼓励儿童自我指导和个人创造。
(Ⅵ)认为不同的个体具体不同的发展节律,应让每个儿童按照自己的步伐自由发展。(Ⅶ)重视感官教育,设计了一套发展感官的教学材料,让儿童自己摆弄,自己练习,自我校正,由此积极主动地发展感知觉与动作。
⑤比利时教育家——德可罗利
原先也是医生,从事特殊儿童教育,以后研究学前教育
其教育思想为:(Ⅰ)经验是人的有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提出了“让儿童在生活中预备生活。”
(Ⅱ)教育方法以儿童生活的三过程——观察、联想和表达为基础,要求儿童手脑并用。(Ⅲ)主张儿童应在集体中活动,教师应采用设计教学法,为儿童计划和设计长时期和短时期的活动。
⑥康有为《大同书》——第一次提出了在我国实施学前社会教育。
⑦陈鹤琴(Ⅰ)1923年创办了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
(Ⅱ)主张幼稚园要注意儿童的健康,培养儿童良好的习惯。
(Ⅲ)主张幼稚园应有充分而适当的设备,并与家庭合作教育儿童。
(Ⅳ)主张幼稚园的课程应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实施单元教学,采用游戏方法,主张多在户外活动等。
(Ⅴ)创建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江西实验幼师
⑧陶行知(Ⅰ)办园思想是“中国化”,“平民化”。
(Ⅱ)主张在工农中普及学前教育。
(Ⅲ)创办了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和劳工幼稚园。
⑷发展的新阶段(第四阶段)——20世纪中叶以辩证唯物主义的广泛传播以及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等相邻学科的发展,提高了学前教育学的理论化和科学化的水平,学前教育学进入了发展的新阶段。
①辩证唯物主义为学前教育学的研究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使学前教育进入新阶段。②邻近学科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学前教育学提供了科学基础,提高了学前教育的科学水平。
4、我国解放后对学前教育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研究:
①学前教育必须为人民服务,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②学前教育的任务、内容和方法必须和我国社会主义现实相联系,与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相结合。
③儿童的发展是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多层次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并且是儿童主动的发展。④从出生开始就对儿童进行有目的、有系统的教育重视儿童身体的、智力的、情感的、道德品质的全面发展和教育。
目前国外有种种不同的学前教育思想
⑴苏联学前教育理论:
根据人的心理是在人掌握社会文化经验中产生和发展,认为有明确目的的教育和教学在学前儿童发展中起决定作用,主张有计划、有系统地向儿童进行全面发展教育。
⑵根据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一种理论,认为儿童的行为是有外部刺激决定的,通过控制外部刺激和强化的作用,就可以形成或改变儿童的行为,在教育中主张有明确的目的和实施的原则,选择适当的内容直接交给儿童,并给以强化,儿童的活动是在教师领导下进行。⑶西方开放教育理论
认为儿童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自己决定学什么,如何学,教育的任务在于帮助儿童学习着如何进行学习,发展他们的智力,情感,以及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方法上大都采用发现法。认知心理学的教育理论。主要运用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和学习的认知理论,认为儿童的学习是一种主动的过程,知识是从儿童内部构成的,重视儿童主动探索和主动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