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总结 复习 笔记

时间:2019-05-12 15:15: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前教育学总结 复习 笔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前教育学总结 复习 笔记》。

第一篇:学前教育学总结 复习 笔记

第一章 导论

基本概念: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学 调查法 观察法 实验法 个案研究法

第一节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学

一、学前教育的概念及界定

学前教育是对胎儿至进入(小学前)的儿童所进行的(教育、组织的活动)和施加的影响。它的教育对象包括胎儿、婴儿(0 ~ 3岁)、幼儿(3 ~ 6、7岁)。

教育是影响人的活动。

二、学前教育的机构及形式

学前教育的实施是通过学前教育的机构来进行的。学前教育机构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胎儿学校

(二)托儿所0-3

(三)幼儿园3-6

(四)托幼园所一体化0-6

(五)幼儿班-学前班

(六)儿童福利院

(七)SOS国际儿童村

(八)家庭教育

三、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学前教育学是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现象,揭示学前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1)儿童观的演变与发展(2)教育观的形成与变革(3)学前教育的目标与任务(4)学前教育课程的种类与评价(5)幼儿园社会教育的价值与实施(6)幼儿游戏的价值与指导(7)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与原则(8)幼儿教师的素养与培训

★第二节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

一、学前教育思想的产生

二、学前教育理论的建立

三、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 PPT(老师讲的): 产生期

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 《理想国》,最先论述了儿童优生优育的问题,儿童的公共教育问题、全人教育问题。

亚里斯多德:古希腊哲学家

三个发展阶段,胎教、婴幼儿的体育、游戏,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

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

《大教学论》 《世界图解》(世界上第一本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他论证学前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自然、感官教育是学前儿童学习的基础等教育思想。

卢梭: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教育家《爱弥儿》,强调教育回归自然,主张按照儿童的自然发展历程来进行教育。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强调教育要适合于儿童,而不是使儿童去适应教育机构。

裴斯泰洛齐:瑞士教育家《林哈德和葛多德》、《母亲读物》,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自然的思想,一切教育都应以感官教育为基础,儿童学习的最好方式是操作,母亲是儿童的最好老师等原则和方法。

建立期

福禄贝尔:德国教育家幼儿(园)之父德国学前教育家,1840年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并撰写了《人的教育》、《幼儿园教育学》等著作,系统地提出了幼儿园教育理论,他对于学前教育学从普通教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做出了巨大贡献。

1、学前教育非常重要,它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前途。

2、学前教育要全面。

3、教育应当遵循儿童发展之自然。

活动是人最重要的本能,主张幼儿园开展各种活动,让儿童的身心都获得发展。

4、强调游戏的教育价值

福禄培尔是教育史上第一位阐明游戏教育价值的人。(1)他认为幼儿是通过游戏将内在的精神活动表现出来的(2)他强调游戏对幼儿人格发展、智慧发展有重要意义(3)他还认为游戏中玩具是必需的。他根据儿童的特点,将玩具、教具、教材融为一体,创造了一种操作物——“恩物”。

5、要加强对学前儿童的指导

发展期

杜威美国教育家《我的教育信条》①提出教育应该以儿童为中心;

②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从做中学

蒙台梭利:意大利著名学前教育家20世纪上半叶意大利著名的儿童教育家。1907年创办了“儿童之家”,1909年发表了代表作《蒙台梭利教育法》,1933年出版了《童年的秘密》较全面地论述了她关于学前教育的独特观点,以她的名字命名的教育方法——蒙台梭利教育法传遍了全世界。

1、学前教育必须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观点:心理有吸收力、敏感期

2、儿童有发展的需要,需要通过自由活动(怎么玩自己决定,玩什么自己决定)、自我控制(纪律性)、自我教育(自我纠正)的方式与途径来实现。

3、重视教育环境。在蒙台梭利教育中,一个有准备的环境是关键。环境具有以下特点:

(1)自由发展的环境,有助于儿童创造自我和自我实现。

(2)有秩序的环境,儿童能在那里安静而有规律的生活。

(3)生气勃勃的环境,幼儿在那里充满生气、欢乐和可爱,毫不疲倦的生活,精神饱满的自由活动。

(4)一个愉快的环境,几乎所有的东西都为儿童准备,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有吸引力。

4、重视儿童的自我教育,注重感官训练。

蒙氏认为3—6岁幼儿的各种感觉先后处于敏感期,因此必须对幼儿进行系统的和多方面的感官训练。因此,她专门设计了教具。教具的特点是:简单、幼儿能自我纠正错误、教师容易掌握指导时机。

5、教师的作用:

在蒙氏教育中,教师不是传统的灌输知识的机器,而是一个环境的创设者、观察者、指导者。她认为幼儿自由学习的质量是由教师的质量决定的。

陶行知:

他创办了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和劳工幼稚园。强调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他提出幼稚园实施和谐的生活教育,反对束缚儿童个性的传统的教学法。提出当时的学前教育犯三大病: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

学校就是社会,教育就是生活。陈鹤琴:

陈鹤琴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学前教育专家,在他为中国

幼儿教育事业走向现代化而不懈努力的一生中,从理论创立和实践躬行两方面,对儿童成长与发展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实验和探索研究。

(1)他指出学前教育对于儿童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

(2)他强调学前教育要考虑儿童的特点。(3)他指出要对儿童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主张幼稚园“一要注意的是儿童的健康”;二要重视培养儿童的良好道德品质;三要培养儿童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认识、发展艺术才能;四要重视儿童的感觉训练和智力发展,特别是观察力提高等。

(4)他提出幼儿教育要注意多样性。儿童是在 “大自然、大社会”中学习。

(5)教师要对幼儿加以指导。

第三节学前教育学的学习与研究方法

二、研究学前教育学的方法

(一)调查法 是教师围绕某一教育现象,采用问卷、谈话、座谈等多种形式收集资料,并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指出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教育建议的一种方法。

(二)观察法 是在自然条件下,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所要研究的现象或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和评价的一种方法。

(三)实验法 是教师根据研究目的对某些条件加以控制,有计划的改变某种教育因素,从而考察该因素与随之产生的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四)个案研究法 是教师利用观察法、调查法、作品分析法等方法对班级个别儿童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以揭示儿童发展的普遍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第二章 学前儿童观

基本概念:儿童观 儿童的权利

★第一节儿童观的界说

一、儿童观的概念

儿童观是成人如何看待儿童的观点的总和,它涉及儿童的特点与能力、地位与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生长发展的形式和成因、教育同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等诸多问题。

二、儿童观的种类

1、儿童是“小大人”

2、儿童是“白板”

3、儿童是“有罪的”

4、儿童是“花草树木”

5、儿童是“私有财产”

6、儿童是“未来的资源”

7、儿童是“有能力的主体”

★第三节正确儿童观的树立

为了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学前教育工作者应认识到以下几点。

一、儿童有各种合法权利

1989年11月20日在第44届联合国大会上一致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1990年9月2日正式生效。

每个儿童拥有的出生权、姓名权、国籍权、生存权、发展权、学习权、游戏权、娱乐权、休息权、教育权等,应得到我们的承认、尊重和保护。(PPT:1989年《儿童权利公约》中指出,儿童具有生存权、发展权、受教育权、受保护权、参与权。)

二、儿童的成长受制于多种因素

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主要有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两大类。

(一)生物因素是儿童成长的生理基础

(二)社会因素是儿童成长的关键条件(看例子)①生活在不同家庭环境里的儿童,发展的水平不同。(例:聋哑父母孩子的语言发展差,可给孩子买图书、玩具、VCD等,创造孩子语言发展的环境。)

②生活在不同托幼机构里的儿童,发展的程度也不同。(例:重视体育的园,孩子动作发展和体质好;重视艺术的园,孩子艺术方面好,审美也得到发展。)

三、儿童发展的潜力要及时挖掘

四、儿童是连续不断发展的(看一看例子)(例:大、中、小班幼儿放在一个活动室。)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身心发展水平日益提高。(例:动作发展、脑重量、记忆特点等。)

儿童的发展呈现出阶段性,前一个阶段是后一个阶段的基础,后一阶段是前一个阶段的继续,彼此相连,不能分割。(例:婴儿期儿童通过动作思维,幼儿期则通过形象思维。)

五、儿童的发展具有差异性

(一)儿童发展有性别差异(例:男孩表现在身体攻击,女孩表现在言语攻击)

(二)儿童的发展有个别差异(例:孩子言语差异大,数学差异不大)

(三)儿童的发展有文化差异(例:各国语言不同)

六、儿童通过活动得到发展(看一看例子)

儿童活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操作活动,另一类是交往活动。

七、儿童作为一个整体来发展

儿童生理、心理、精神、道德、社会性的发展是儿童发展的各个不同的侧面,它们构成一个整体,相互联系,彼此制约。

第三章 学前教育观

基本概念:托儿所学前教育观 第一节学前教育的价值

1胎儿健康出生2婴儿及时成长3幼儿迅速发展 第二节 学前教育的发展

★★第三节学前教育的目标

一、我国学前教育的目标

(一)托儿所的保教目标

托儿所是对0-3岁儿童进行集体保育和教育的机构。1981年,卫生部妇幼所颁发了《三岁前小儿教养大纲(草案)》,提出托儿所的保教总目标是:“要培养小儿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得到发展,为造就体魄健壮、智力发达、品德良好的社会主义新一代打下基础。”

(二)幼儿园的保教目标(一定考)

幼儿园是对3-6周岁(或7周岁)儿童进行集体保育和教育的机构。(概念、性质)

1996年原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发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保教目标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三)学前教育目标的特点(论述)

(1)托儿所和幼儿园在保育、教育目标上,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均受制于其教育对象的年龄特点,也都反映了儿童全面发展的基本观点;

(2)比较而言,托儿所在对儿童施以教养的同时,更注重于儿童的保育工作,而幼儿园在对儿童进行保育工作的同时,却更侧重于儿童的教育;

(3)托儿所把保障儿童的健康当作自己的首要任务,强调通过日常生活活动来培养儿童的语言、动作和认知能力;

(4)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是建立在托儿所培养目标基础上的,对儿童体、智、德、美各方面的要求更多、更高,强调通过游戏活动来培养儿童的广泛兴趣,发展儿童的各种能力,塑造儿童的良好性格。

二、中外学前教育目标的比较 美国学前教育的目标:

(1)让儿童独立地、主动地成长。日本学前教育的目标:

(1)让幼儿在幼儿园里体验集体生活的态度和团结互助、自主自律精神的萌芽;

我国与其它国外教育目标的比较:(必须记)

相同:各国都很重视使儿童在体力、认知、情感、社会性、语言、审美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儿童。(重视全面和谐发展)

差异:1我国较关注丰富知识、培养能力。外国较关注培养兴趣和求知欲;2我国较注重形成儿童良好习惯。外国较注重儿童的主动性与积极性;3我国较重视儿童的性格。外国较重视儿童读写算的初步技能。

★第四节科学学前教育观的树立(八点可全考可抽

考)

一、热爱儿童

爱是儿童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精神食粮,热爱儿童是儿童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1)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儿童,(例:老师说:“漂亮的孩子人人爱,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

(2)教师要关心儿童、爱护儿童。(例:冬天孩子午睡,老师晒孩子们的鞋子)

(3)教师对儿童的爱要讲理智,而不应溺爱。(例:针对偏食现象,老师教孩子说“老师,我喜欢吃„”)

二、尊重儿童

(1)要信任儿童。(例: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要求教师一定要相信儿童)

(2)要尊重儿童的隐私。(例:托幼机构设立儿童专柜,老师打开前要征求幼儿意见,“我能看看里面有什么宝物吗?”)

(3)要鼓励儿童(例:《布娃娃之歌》,改编40个样本)

(4)要保护儿童的自尊心(例:“埋藏缺点”活动)(5)要杜绝体罚儿童。(例:“娃娃家”男孩亲了女孩被罚,影响了智商)

三、全面教育儿童

学前儿童体、智、德、美诸方面的教育是互相渗透、有机结合的,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应对儿童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不能偏废其中任何一方。

四、寓教于活动之中

第一,教师要为儿童提供操作活动的机会。第二,教师要为儿童提供游戏活动的机会。第三,教师要为儿童提供教学活动的机会。第四,教师要为儿童提供劳动活动的机会。

第五,教师要为儿童提供观察、散步、娱乐等方面活动的机会,使儿童潜移默化的受到教育。

五、教育要儿童化

学前教育要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做到儿童化,不能“小学化”、“成人化”。

(1)教师在选择教育内容时,应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入手,把一些浅显的知识技能传递给儿童。

(2)学前教育的儿童化还体现在方法的运用上。教师在运用教育方法时,要尽量注意直观、生动,以激发儿童的兴趣。

六、多种教育形式结合

七、因儿童施教

八、争取家庭配合★★第四章 学前教育的课程

基本概念:学前教育课程潜在的学前教育课程公开的学前教育课程

第一节学前教育课程的界定

一、学前教育课程的涵义

幼儿园课程指为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教育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二、学前教育课程的种类(背,记概念)

从隐蔽性和显露性两个维度出发,学前教育课程可分为隐蔽课程和公开课程两大类。

(一)公开的学前教育课程

公开的学前教育课程即显在的、正式的学前教育课程。它包括学前教育工作者为实现教育目标而精心设计的一切教育活动。

(二)隐蔽的学前教育课程(考它的机率大,举例)隐蔽的学前教育课程即潜在的、非正式的学前教育课程。它一般体现在托幼机构和班级的环境中

★★第二节学前教育课程的理论

一、学前教育课程的理论观点

(一)成熟社会化的理论

卢梭基石则是由埃里克森和格赛尔奠定的 儿童为中心 营造积极情感环境。

(二)教育训练的理论

行为主义的理论,洛克、斯金纳和班杜纳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认知发展的理论

皮亚杰和布鲁纳。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三、学前教育课程的拟定

(二)确立课程目标(结合《纲要》)

1、确立课程目标的依据:儿童 > 教师 > 学科(1)学科知识(2)教师的态度、行为及个性特征(3)儿童的行为(最为重要)

2、目标的特性水平:促进儿童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3、目标的层次顺序

从近期的初级目标到中期的中级目标到远期高级目标,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第三节学前教育课程的方案

一、发展儿童认知的课程方案

(一)教育目标

1发展儿童的分类、序列、数量、时空概念等方面的逻辑思维技能;2丰富儿童的自然常识社会知识;3发展儿童描述事物的能力和表达情感的能力;4培养儿童设计、组织、评价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的能力;5提高儿童与别人交往的技能、合作的能力;6培养儿童成功地完成任务的毅力7训练儿童心理活动的技能。

(二)教育内容1主动学习2设计和评价 3语言表达4再现5分类 6序列 7数概念8时间关系 9空间关系

(三)教师的作用

1教师要仔细观察儿童,根据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制定科学的一日活动时间表。2教师要合理安排大组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引导儿童与成人、同伴的相互作用。3,教师要鼓励儿童自由探索材料,使儿童的认知活动从简单、低级的形式向复杂、高级的方向发展,以不断提高儿童的抽象思维水平。

三、陶冶儿童情感的课程方案

(三)教师的作用

1教师是儿童学习的反应者 2教师是儿童情感的支持者3教师是儿童的伙伴

★第四节学前教育课程的设计

一、设计学前教育课程的原则(基本要求)1承认儿童的权利 2反映民族特色

3面向世界 4 尊重儿童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 5挖掘儿童的发展潜力此外,要发展儿童的创造性思维。(经常提出开放式、启发式问题)

二、设计学前教育课程的内容(分析、判断)

设计学前教育课程内容包括:全面性、启蒙性、社会性、发展性和灵活性等特点。

(一)全面性

首先,这是实现托儿所、幼儿园教育任务的需要。其次,这是儿童整体发展的需要。

再次,这也是世界学前教育课程内容发展的必然趋势。最后,在安排各方面的内容时,也要注意均衡。此外,在设置具体课程时,也必须注意学科内容的全面性。

(二)启蒙性

首先,这是由学前教育的性质决定的。

其次,这是由儿童身心发展的水平决定的。再次,这也是当前学前教育改革的需要。

(三)社会性

首先,人事物可成为学前教育重要内容。

其次,社会生活中丰富多彩的建筑也是学前教育课程的独特内容。

再次,社会生活是以人的活动为中心组成的,社会生活中不同职业的人都是学前教育课程生动的内容,教师合理的加以选择、组织,就能加深儿童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

(四)发展性随时代发展

(五)灵活性

三、设计学前教育课程的策略(背 论述 举例)儿童学习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操作、游戏、模仿、交往。

最佳课程策略,为此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为不同的儿童创设不同的学习环境

其次,要为儿童不断提供新的学习机会,鼓励儿童的自发活动、自由游戏,充分利用周围环境发展自我。

再次,为儿童提供多种多样的活动和材料,发展儿童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积极的自我意识,提高儿童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艺术表现能力;培养儿童体育运动技能、自我保护技能和社会交往技能。

最后,要鼓励儿童参加大组活动;同时也尊重每个儿童,让他们自己决定是参与游戏、活动,还是放松、休息;

此外,还要兼顾特殊儿童的需要,施与不同的课程策略。

第五节学前教育课程的评价

一、评价儿童的发展

首先,教师应采用多种形式来评价儿童。其次,教师应对儿童多进行纵向评价。再次,教师应对儿童少进行横向评价

二、评价课程的所有环节

首先,教师要评价课程目标的制定是否因教育对象的不同而变化,其次,评价课程内容的确定是否适合孩子的发展

再次,评价课程形式的安排是否科学合理。有计划性、稳定性,又偶发性、灵活性。

第五章 幼儿园的社会教育

基本概念:幼儿社会化幼儿园社会教育幼儿园社会教育过程

★第一节幼儿园社会教育的价值和内容

一、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涵义(概念)

幼儿园的社会教育主要是指对幼儿进行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等方面的教育。具体来讲,它是指帮助幼儿正确地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如社会活动、社会规范、社会文化),形成积极的自然情感和社会情感(如依恋心、自信心、自尊心、信任感、同情心、内疚感、公正感、爱憎感),掌握与同伴、成人相互交往(如轮流、分享、合作、谦让、助人)以及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方式,以便使幼儿能有效地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教育。

二、幼儿园社会教育的价值

1有助于幼儿正确价值观的形成2有助于幼儿良好情感的陶冶3有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4有助于加快幼儿的社会化进程5有助于幼儿未来的成长发展

三、幼儿园社会教育的任务(一般)

(一)传授粗浅的社会知识一般包括:1关于社会风俗习惯、礼仪信仰等方面的知识;2关于社会规范、行为准则等方面的知识;3关于社会分工、职业角色、买与卖、生产与消费方面的知识;4关于学习、工作、生活、娱乐设施方面的知识;5关于家乡、祖国、世界方面的知识等。

(二)提高基本的社会能力 主要包括:1自理的能力2学习的能力3思考的能力4交往的能力5表达的能力6遵守规则的能力7完成任务的能力

(三)培养科学的社会态度 主要包括:1对自己的态度2对群体的态度3对知识的态度

(四)、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内容1使幼儿自我意识2集体感3社会交往能力4遵守行为规则5道德判断水平6了解社会工作的意义:职业、与他人关系7文化意识:如爱家乡

五、幼儿园社会教育的过程(分析)教师根据幼儿社会教育任务和内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把当代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转化为幼儿道德品质的过程。

1创设隐蔽性环境:在环境上注重德育化、儿童化 2落实重复性任务:对社会教育过程需要螺旋式上升,有反复有提高3运用实践性方法:除解释说服外,练习训练等也重要。如观察学习、品行模仿、行为练习等。4利用社会性资源:如家长园地、家长会、社会外出参观等等。

第二节幼儿社会化的理论和实践

一、幼儿社会化的涵义

(一)幼儿社会化的界定

幼儿社会化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幼儿逐渐了解社会关系(如亲子关系、师幼关系、同伴关系、长幼关系)、获得社会经验、掌握社会规范而成为社会成员的过程,是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

(二)幼儿社会化的意义(略)

幼儿社会化是个体社会化的第一环节,对未来的继续社会化有着重大的影响,同时,幼儿社会化也有助于社会文化的延续和发展,使每个人发展成为该社会所需要的人。

二、幼儿社会化的理论

(一)统一论1在幼儿社会化进程中,个体与社会是统一的2通过教育传授道德观念、集体意识,使年幼儿童社会化并个性化,以便维持社会的统一性和多样性3班级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场地,传递社会文化,并使之内化与幼儿。

(二)冲突论1在幼儿社会化的过程中,个体与社会并非和谐统一,而是充满矛盾与冲突的2班级内的师幼关系,是一种制度化了的支配与从属关系,幼儿并不能个性化。

(三)互动论1在幼儿社会化的历程中,交往活动尤其重要。交往的模式包括:a前喻文化b并喻文化c后喻文化

(四)主体论在幼儿社会化的进程中,幼儿主体意识特别重要,教师要站在幼儿的立场上看问题,多从幼儿的兴趣需要出发,布置环境,投放材料,安排教育活动。

三、幼儿社会化的成因

幼儿社会化是个长期又复杂的过程,受制于多种因素,教师和同伴是影响幼儿社会化进程和质量的两个最为活跃的教育因素。

★★

(一)教师及其教育行为

在教师的教育行为中,积极的社会强化、模仿与辨认、期望和要求、特性分类等因素对幼儿社会化的影响显得极为重要。

1、积极的社会强化

2、模仿与辨认

榜样三特征1能力2教育3知觉的类似性

3、期望和要求特性分类有积极与消极之别。

(二)同伴及其相互交往

在幼儿的相互作用中,朋友、互助、冲突、社会地位等因素对幼儿社会化的影响显得格外重要。

1、朋友

2、互助

3、冲突(有利)

4、社会地位

四、幼儿社会化的内容(了解)

1道德社会化2认知社会化(认识自我和他人的关系)3性别角色社会化4政治社会化5职业社会化

五、幼儿社会化的特点(记 不用细说)

(一)能动性幼儿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影响他人社会化

表现:1幼儿之间的交往2师幼之间的交往

(二)强制性,幼儿要学会自我服务、集体服务技能

(三)连续性 大班比小班各方面都成熟,可延长课时

六、幼儿社会化的策略(举例说明)

(一)合理安排幼儿园活动(幼儿园)

①生活活动 ②交往活动③游戏活动④教学活动

(二)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家庭)

(三)注意挖掘社区潜力(社会)

★第三节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判断、分析)

P128

一、考虑幼儿的现有水平和未来发展方向的原则

二、兼顾幼儿现实生活和世界未来发展趋势的原则

三、有组织的社会教育活动与随机教育相互补充的原则

四、班内、园内教育与班外、园外教育相互结合的原则 五 幼儿社会认知 社会情感 社会行为发展相互统一原则

六、面向全体幼儿与注重幼儿个别差异的原则

★第五节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幼儿园社会教育内容的实施可通过设计正规的社会教育活动和利用非正规的社会教育活动来进行。

一、正规的社会教育活动(记)P138

(一)主题教育

(二)节日娱乐活动

寓教于乐是幼儿园社会教育的重要形式。

(三)参观浏览活动

(四)情景表演

(五)实践活动

二、非正规的社会教育活动(记)

非正规的社会教育活动即隐蔽的、潜在的社会教育活动。它是正规的社会教育活动的补充和延伸,特点:潜在性、非预期性

(一)日常生活活动

(二)各科教育活动

(三)角色游戏活动

(四)交往活动

(五)随机教育

(六)环境影响

第六章 幼儿园的游戏活动 ★第一节幼儿游戏活动的种类

一、游戏的界定

二、游戏的种类(背)

(一)从教育的作用上分

1、角色游戏:儿童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反映周围生活的一种游戏。(例:“健身房”游戏,角色有“经理”、“教练”、“客人”等)

2、结构游戏: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通过手的创造活动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参观机场后,用大型积木搭 “机场”)

3、表演游戏:儿童按照故事、童话的内容,分配角色,安排情节,通过动作、表情、言语、姿势等来进行的游戏。(例:《老鼠娶亲》,设定角色,表演情节)

4、体育游戏:以发展儿童基本动作,增强儿童体质,促进儿童身心健康为主的游戏。(例:学习“解放军”,匍匐前进,扔“手榴弹”,炸“碉堡”)

5、智力游戏:通过生动有趣的形式,使儿童在愉快情绪中,丰富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力的游戏。(例:猜谜语,老师说谜面,幼儿猜谜底)

6、音乐游戏:儿童在音乐和歌曲伴唱下所进行的游戏。(例:边唱歌曲《划船》,边进行“划船”比赛)

(二)从教师指导上分

1、自发游戏:是由幼儿自己思考出来(自由活动自由选伴

2、规则游戏:教师根据教育、教学目的,按照一定的目标设计游戏,旨在促进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三)从社会性发展分(美国教育家帕顿)

1非游戏行为0-2岁2旁观游戏3独立游戏:2岁半以后

4平行游戏5联合游戏6合作游戏

(四)从认知的发展上分 皮亚杰 1机能游戏2象征游戏3规则游戏

第二节幼儿游戏活动的价值

一、促进幼儿体力的发展

首先,游戏有利于幼儿大肌肉的发展。(例:“切西瓜”、“钻桶”、“爬桶”)

其次,游戏有利于幼儿小肌肉的发展。(例:拧盖子、剪剪贴贴等)

再次,游戏有利于幼儿躯干肌肉的发展。(例:“乘电梯”,伸直腰,弯腰)

最后,游戏有助于幼儿感觉运动技能的提高。(例:在不同地面行走,锻炼脚部触觉)

二、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首先,游戏丰富了幼儿的知识。(例:玩积木,学会“相等”的概念)

其次,游戏提高了幼儿的感知能力。(例:玩水,了解水无色无味,透明,有重量等特性)再次,游戏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例:“医院”游戏,“冰激凌”棍代替“注射器”)

最后,游戏发展了幼儿的思维能力。(例:给“宝宝”包小被子,横短竖窄,最后想到斜对角包)此外,游戏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能力。(例:“找相反,说相反”游戏,孩子学会大小,长短等相反词)

三、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首先,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宽松的心里气氛。(例:创造力测试,有宽松气氛的游戏组高于对照组)其次,游戏催发了幼儿的探究行为。(例:金属红箱子实验,探索使用玩具的创造力最高)

再次,游戏激发了幼儿的发散性思维。(例:积木游戏中,能用长方形积木当“娃娃家”的床)最后,游戏提高了幼儿的创造性水平。(例:自由游戏组创造力,高于模仿组和解决问题组)

四、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

首先,游戏使幼儿有机会表现自己的情感。(例:表演游戏,戴“咧嘴大笑”面具,表现喜悦)

其次,游戏能使幼儿充分体验到快乐之情。(例:幼儿园调查问卷,最高兴的事是做游戏)再次,游戏能帮助幼儿克服恐惧情绪。(例:“动物园”,驯养猛兽,减少对其恐惧之情增加爱心)最后,游戏能使幼儿进行情感宣泄。(例:体育游戏中,拳打脚踢“沙袋”,释放气愤之情)

五、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首先,游戏有助于克服幼儿的自我中心。(例:插塑游戏,材料不够,互抢)

其次,游戏培养了幼儿的合作精神。(例:“开火车”游戏,火车头、身、尾)

再次,游戏提高了幼儿的交往技能。(例:“荡秋千”,学会在分享、轮流、给予和索取间找平衡)

最后,游戏发展了幼儿遵守规则的能力。(例:角色游戏分配角色,用“剪刀锤”决定)

此外,游戏锻炼了幼儿顽强的意志。(例:布鲁纳等人的钳子棒子取粉笔的实验)

六、发展幼儿的美感

首先,游戏的设施有利于幼儿领略美。(例:漂亮玩具,装饰一新的游戏环境)

其次,游戏的内容有益于幼儿欣赏美。(例:角色游戏,去“美术馆”看“画展”)

再次,游戏的成果有助于幼儿再现美。(例:把制作的“项链”、“手镯”戴在身上,装扮自己)

最后,游戏的过程有利于幼儿大胆创造美。(例:美术区,绘画,大海)

★第三节幼儿游戏活动的准备(简答或论述)

一、设定游戏时间(游戏的重要保证)首先,巧妙利用各种时间进行游戏。(晨间接待、教育活动后、午睡后)

其次,力争每次有较长的时间进行游戏。(30-50分)再次,使室内游戏时间与室外游戏时间基本均等。(室内:陶冶社会情感,室外:培养运动技能)

最后,合理安排集体游戏、小组游戏和个人游戏的时间。(相互结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二、布置游戏空间(游戏的基本条件)第一,维持适当的空间密度。(空间密度=房间面积-不可用的空间面积/幼儿人数)

第二,开辟各种游戏区域。(设立4-6个游戏区,暂时性游戏区和永久性游戏区相结合)

第三,游戏场地要有吸引力。(场地多种多样,新颖独特)

第四,保证游戏场地的安全。(清洁卫生,无铁钉、碎玻璃、破砖瓦)

三、提供游戏材料(游戏的物质支柱)首先,广泛收集废旧物品。(自然物,无毒无害,廉价物美)

其次,变换游戏材料的陈列。(改变游戏区,增减游戏区材料,把一个游戏区材料转到另一个游戏区)

再次,形成超级组合游戏材料单元。(超级组合材料-3种以上材料组合,复杂组合材料-2种以上组合)

最后,鼓励幼儿自由使用游戏材料。(玩具储藏室,玩具架,让孩子自己选择使用所需材料)

四、丰富知识经验(游戏的源泉)首先,要发挥园内教育资源的作用。(例:体育活动教武术,自由活动时就可开“武术馆”角色游戏)

其次,要利用园外教育资源的优势。(例:参观野生动物园后,用积木搭“野生动物园”)

再次,调动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例:妈妈带小朋友去理发店,小朋友扮演“理发师”就非常好)

★★第四节幼儿游戏活动的观察(简答或分析)P169

一、观察的价值(意义)

教师的观察在幼儿园游戏过程中的作用:

1、观察是游戏准备工作的基础。

2、观察是介入幼儿游戏的前提,它把教师的游戏准备工作和介入游戏连接起来,起着纽带的作。

3、幼儿的个性特点和能力差异通常在游戏中能得以充分的表露。(PPT:是观察幼儿个性特点和能力差异的时机)

二、观察的策略(具体方法)

教师在观察幼儿游戏的时候,应讲究科学性和艺术性,为此,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在自然状态下观察。(观察时不妨碍幼儿游戏,选好位置,不太近也不太远。)

其次,要在幼儿彼此熟悉后观察。(为真实反映游戏水平,要在幼儿熟悉了解后再观察。)

再次,要对全班幼儿进行观察。(对全班游戏的表现进

行普遍观察,了解本班幼儿游戏整体发展水平。)最后,要对个别幼儿进行观。(在普遍观察基础上,对某个幼儿进行观察。)此外,要对幼儿反复进行观察。(仅凭一次观察,难以推断出幼儿的游戏特征。例:玩沙游戏)★★第五节幼儿游戏活动的指导(细看P174)

一、尊重幼儿的游戏(1)教师要尊重幼儿游戏的倾向。(例:自选游戏时,幼儿不想用教师准备的材料,应尊重他的意见,到储藏室找他需要的材料进行游戏。)(2)教师要尊重幼儿游戏的选择。(例:分配游戏角色时,尊重幼儿想法,允许他们运用多种方式完成:选出一位负责人由他安排;按小组、学号顺序安排挑选角色顺序等。)(3)教师要尊重幼儿游戏的创造。(例:潜意识里拱形积木为门,长型积木为床,在“娃娃家”有幼儿把拱形积木当摇篮,教师不应指责,而是鼓励孩子的创造性。)

二、支持幼儿的游戏 一方面,教师要满足幼儿对游戏材料的需要。(例:“医这方面材料。)另一方面,教师要满足幼儿充分游戏的心理需要。(例:让幼儿能心满意足离开游戏区。)(2)教师还要关心幼儿游戏的意愿。(例:幼儿表现出对“商店”游戏的兴趣时,教师为他们讲购物的故事,带他们参观商店,提供游戏货币等商店材料支持游戏开展。)(3)教师还要关心幼儿游戏的进程。(例:一幼儿在“理发店”玩“电吹风”一段时间,教师可在询问后,争得幼儿同意下,找别的游戏区小朋友和她一起玩。)

三、参与幼儿的游戏(1)教师应是一位幼儿游戏的参与者。(2)教师应是幼儿游戏的伙伴。

四、引导幼儿的游戏(1)教师要诱发幼儿的游戏。(2)教师要适时提出开放性问题(例:“火锅城”游戏中,当幼儿用面泥做很多菜后,教师可以问孩子面泥还能做什么,引导孩子拓宽思路,作出“碗”、“盘”等)(3)教师要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议。(例:一幼儿在“娃娃家”抱着“宝宝”,有些幼儿在玩“服装店”,教师可以启发她去“服装店”给“宝宝”买衣服,更好扮演“妈妈”,和小伙伴交往,是游戏丰富多彩。)(4)教师要巧妙扮演游戏中的角色。

五、干预幼儿的游戏(注意消极因素)1及时制止有害于健康的游戏 2对游戏过程进行监督 及时消灭隐患第六节幼儿游戏活动的评价(与游戏的准备一起看)

一、幼儿游戏环境的评价(与游戏准备合在一起看)教师要对幼儿游戏环境的安全性、刺激性、协调性与教育性、适宜发展性进行评价,可用“幼儿游戏环境评价表”来进行评价。

二、幼儿游戏活动的评价教师要对幼儿游戏活动的各个方面、每一环节进行评价:1教师要评价活动的目的、目标。2认知情感社会性 没干的游戏平衡3室内游戏是否均衡 是否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三、幼儿游戏水平的评价教师的评价 幼儿自己的评价第七章 幼儿园家庭教育的指导(细看例子 基本概念:榜样示范法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 第一节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价值(简答)

一、有利于贯彻幼教法规

二、有利于与世界幼教接轨

三、有利于发挥幼儿教育的整体功能

四、有利于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

五、有利于幼儿的成长发展第二节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

一、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目的 根本目的:是为了规范家长的教育行为。具体目标:是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和家庭教育水平,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1、促使家长认识到幼儿园教育的性质、任务、目标、内容、途径、方法和手段,家幼配合,协调一致,提高教育质量。

2、帮助家长获得教育孩子的基本知识和经验,掌握教育孩子的科学和艺术,增强教育孩子的能力,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3、争取家长在经费、物质设施、人力上的支持和援助,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提高办园的整体水平。★

二、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任务(简答)

(一)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目标

(二)帮助家长养成良好的教养态度

(三)指导家长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

(四)支持家长交流家庭教育的经验

(五)增强家长与幼儿园教育配合的意识

(六)鼓励家长全方位为幼儿园的发展服务★★

三、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如何进行家庭教育)(比较重要)十点:①宣讲现代儿童观和教育观 ②说明家庭教育的独特价值 ③讲解幼儿身心发展的知识 ④讲授家庭教育的具体内容a增进健康b开发智力c培养品德d提高美感 ★⑤讲析家庭教育的重要原则a热爱孩子的原则b要求孩子的原则c教育一致的原则d全面发展e因材施教 ⑥阐明家庭教育的基本途径⑦阐述家庭教育的若干方法a讲解说理法b榜样示范法c表扬奖励法d批评惩罚法提醒按时法实践活动法陶冶感染法⑧介绍幼儿园的教育概况 ⑨述评孩子的在园表现 ⑩引导家长与幼儿园保持一致★★第三节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原则

一、了解性原则 了解幼儿家长及家庭,利用谈话、家访、问卷、调查等

二、方向性原则 使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需要与国家教育方针、幼儿园教育法规的精神一致。

三、科学性原则 使其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幼儿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四、尊重性原则 幼儿园要尊重家长、平等对待各类家长,引导家长在家庭里建立民主平等的亲子关系。如平等对待自身条件不同的家长、注意尊重孩子情况不同的家长。

五、协调性原则经常与家长交流情况,相互沟通、互通

有无,协调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六、针对性原则根据幼儿与家长的不同特点,开展分类

型和分层次的指导,注意灵活性。

七、直观性原则

采用一些直观教育、现代化教育手段和讲解相结合,使家庭通过观察和表象,丰富家庭教育知识,提高家庭教育能力。

八、艺术性原则 把一些教育的规律、途径、方法巧妙地蕴藏在家园活动之中,融合在亲子活动里面,使家长从亲身的体验中得到教

益,自然而然的得到指导。第四节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形式(看例子)

一、家长委员会

家长委员会是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一座桥梁,家长委员会的委员是园长和教师的得力助手。由各班家长推荐1-2位家长组成,分工协作,在园长指导下进行工作,制定活

动计划,总结活动效果,向家长作汇报。(例:“三八妇女节”,幼儿园召开家长委员会,商讨如何进行“爱妈妈”教育)

二、家长学校 家长学校是对在家庭里承担抚养教育幼儿责任的父母

或其他长者进行系统教育和训练的学校。教育内容要根据家庭教育的需要和家长的现状来确定。(例:针对家长普遍不重视孩子性格的这一教育缺陷,校务委员会决定开设“培

养孩子的良好性格”的专题讲座)

三、家长会议 时间上分:开学前的家长会议、学期中的家长会议、学期结束的家长会议

形式上分:全员家长会、班级家长会、小组家长会

四、家长开放日 幼儿园可定期邀请家长来园参观,参加园内活动。

幼儿园也可不定期对家长开放,把来园观看的活动的主动权下放给家长。要求家长不干扰正常教育活动。(例:教师提问后,家长不强迫孩子发言)

五、家长园地

六、家庭教育咨询

七、接送时交流

八、电话交谈

九、家园联系册

十、家庭访问

十一、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

十二、其他形式第八章 幼儿教师 基本概念: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

第一节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

一、幼儿教师劳动的特点(小题)主要有:幼稚性、全面性、时代性、复杂性、多样性、地方性

(一)幼稚性 其一,从劳动的客体看:教师教育的对象是幼儿,教师对其进行粗浅的、简单的、正面的教育。其二,从劳动的主体看:幼儿教师刚从幼师毕业,很年轻。2全面性 3时代性 4复杂性5多样性6地方性

二、幼儿教师的权利和职责(了解)

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发布了《幼儿园工作规程》,进一步明确了教师的资格、权利和职责(义务)。

(一)幼儿教师的资格

(二)幼儿教师的权利

(三)幼儿教师的义务

三、幼儿教师劳动的价值(与学前教育价值联系在一起)

(一)教师是维护幼儿身体健康的保健师

(二)教师是开启幼儿智力之窗的建筑师

(三)教师是塑造幼儿美好心灵的工程师

(四)教师是提高幼儿审美能力的美容师 第二节幼儿教师的职业素养

幼儿教师的职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和智能结构两大方面。

一、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

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包括:对待幼儿教育事业的道德、对待幼儿的道德、对待幼儿教师集体的道德、对待自己的道德。1对待幼儿教育事业的道德2对待幼儿的道德 3对待幼儿教师集体的道德4对待自己的道德

二、幼儿教师的智能结构

幼儿教师智能结构由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两部分

组成。

(一)幼儿教师的知识结构(了解)★

(二)幼儿教师的能力结构(看细致举例理解)包括:观察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教育能力、创造

能力、设计能力、交往能力和评价能力。

1、观察能力例:以表格形式,“幼儿一周各科举手次数记录表”,了解幼儿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所在)

2、表达能力(例:午睡后散步时,幼儿都拉教师的手;教师微笑着一个个回抱幼儿后,幼儿按顺序手拉手散步)

3、组织能力(例:分组活动时,教师要兼顾玩水区幼儿不喝池水,木工区幼儿不被锤到手和打人)

4、教育能力(例:多提启发性问题,“你是怎么折纸飞机的,还有什么其他的方法吗?”,以打开幼儿思路)

5、创造能力

6、设计能力

7、交往能力

8、评价能力

第九章 国外学前教育的改革及启示 第一节美国学前教育的特点及启示

一、和谐发展的学前教育目标

二、开放多样的学前教育途径

三、千姿百态的学前儿童教师

四、责权并重的学前儿童家长

五、启示及思考:

1、加强儿童的科学技术教育

2、重视儿童的多元文化教育

3、开展活动区教育的研究

4、增加参观和旅行的机会

5、给予家长相应的权利第二节英国学前教育的特点及启示

一、学前教育的机构

二、学前教育的目标

三、学前教育的内容

四、学前教育的途径

五、学前教育的师资

六、学前教育的管理 ★

七、启示与思考:

1、幼儿班级与编制

2、幼儿数学教育

3、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共有

4、幼儿教师学历

5、幼儿教育收费第三节新加坡学前教育课程的特点及评析(看看,了解)

一、学前教育课程的目标

二、学前教育课程的方案

三、学前教育课程的领域

四、学前教育课程的途径

五、学前教育课程的师资 第四节埃及幼儿教师的特征及思考(略)

第二篇:学前比较教育学笔记整理

第一章绪论

一、学前比较教育:

学前比较教育是以比较法为主要方法,研究当代各国学前教育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揭示影响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探索学前教育发展的发展趋势,以改进本国学前教育的一门教育学科。

二、比较教育这一概念最早是由被誉为“比较教育之父”的朱利安提出的。法国教育家朱利安在1817年 出版了名为《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的小册子,在这本小册子中他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比较教育这一概念。

三、学前比较教育的基本特征: 1.可比性; 2.环球性; 3.跨时间性;

4.跨学科性(内容)

四、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对象

1.注重介绍和阐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发展的历史 2.突出介绍和分析国外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现状 3.分析研究当代外国学前教育的理论和实践

4.关注和研究当代世界学前教育理论变化,预测学前教育发展的趋势

五、学前比较教育研究的分类

1、区域研究

区域研究是指对某个国家或地区学前教育的制度和学前教育实践进行研究。按研究内涵的大小,可以分为整体研究和局部研究。(1)整体研究

整体研究是对某个国家或地区学前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的综合的研究。从横向看,它包括学前教育的各个方面,如学前教育制度、学前教育目的、学前教育活动、学前教育方法等;从纵向看,它以学前教育现状为主,追溯历史根源并展望发展前景。(2)局部研究

局部研究是对某个国家或地区学前教育的某个方面进行的研究。它可以是对某一项重大的学前教育改革或变化的研究,也可以是对学前教育活动设计的研究等或关于外国学前教育的法规、体制等局部的研究。

2、问题研究

问题研究是对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的学前教育制度和学前教育实践进行的比较研究。按比较研究的内容,可以分为专题比较和总体比较。(1)专题比较

专题比较是把各个国家的同一类学前教育问题并列在一起进行比较研究。它既可以把各国学前教育的各个方面并列起来进行研究,也可以选择本国急需解决的问题如学前教育活动设计、学前教育评价等和外国相应的问题并列起来进行研究。(2)总体比较

总体比较是对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等全面的比较研究。在横向上,它主要是通过对各国学前教育的比较研究判明决定和影响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在纵向上,它主要是通过对各国学前教育历史和现状的比较研究,探索学前教育发展的未来趋势。第二章中国的学前教育

一、1923年陈鹤琴在南京创办了第一个幼教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

二、中国学前教育机构的类型

1.托儿所:主要收托3岁和3岁以下的婴儿,托儿所班额较少,一般10~20名儿童,配备2~3名老师。2.幼儿园:是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儿童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是我国学前教育的基础阶段,但不属于义务教育范围。按办园的主体不同,可以分为政府办园、集体办园、个体办园。幼儿园每班幼儿人数为:小班25人;中班30人;大班35人;混合班30人,学前班不超过40人。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是实

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3.学前班:一般只招收5~6、7岁儿童,是入小学前一年的教育,班级人数一般不超过40人。在农村是发展学前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城市是幼儿园数量不足的一种补充形式。学前班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附设在小学内。学前班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创设良好环境,通过各种活动,促进幼儿和谐发展,为幼儿入小学做准备,为培养一代新人打下良好的基础。学前班的教育应以游戏为主,适当采用上课的形式,每课时不超过30分钟,每周不超过12课时,不得搬用小学教材,不要求写字、算数学题,不得布置作业,不考试。4.亲子班:招收0—3岁的婴儿。

三、幼儿园的课堂教学主要有这样几个特点:

1.教师根据学期计划和周计划以及各领域教学任务与要求制订一日活动计划,并写出每个活动的具体方案。

2.一般各个幼儿园都有自己的教研活动,统一的教学程序和步骤。3.教师重视教具的直观作用,注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4.课堂上教师注意与幼儿的互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注意对幼儿进行启发和练习;注重幼儿的兴趣,注重幼儿的实际操作。

5.课堂气氛比较轻松、活泼,以游戏活动为主要教育形式。

四、陶行知的六大解放:解放儿童的创造力,陶行知认为要:①解放小孩子的头脑;②解放小孩子的双手;③解放小孩子的眼睛;④解放小孩子的嘴;⑤解放小孩子的空间;⑥解放小孩子的时间。

五、陈鹤琴论怎么做好幼儿园教师(理解)

陈鹤琴提出一个幼儿教师,要有这样一些本领:能讲动听的故事;能编儿歌谜语,如果自己会编,就可以根据儿童生活中所喜爱的实物作为内容,能是教学更丰富;能画图,幼儿园中讲故事、布置教室都离不开画画;能做手工,如纸工、木工、泥工等;能唱歌,爱唱歌是儿童的天性,幼儿教师一定要会唱歌,才能满足儿童的欲望,陶冶他们的性情;能奏一种乐器;能种花种菜,培养儿童的劳动习惯,要启发儿童热爱自然的天性,幼稚园教师哟定要带领儿童种花种菜;能玩简单的把戏,即最简单的科学游戏,提高儿童的科学兴趣,培养他们爱科学的品德;能布置教室,可以配合教学,布置教学环境,也要利用自然物,使环境更有生气;能做点心和烧菜,与厨工不同,教师可以结合教学领导大点的儿童做点心和菜,增加儿童的兴趣和实践知识。第三章日本的学前教育

一、1961年日本参议院文教委员会通过了振兴幼儿教育的决议,制定并实施了三次幼儿园振兴计划:1964年日本文部省首次实施《幼儿教育振兴计划》,旨在使5岁幼儿都能入园。1972年再次实施《幼儿教育振兴计划》,旨在促使4、5岁的幼儿都能入园。1990年,日本又实施第三个《幼儿教育振兴计划》,以使3岁、4岁、5岁的幼儿都能接受学前教育。

二、日本于1876年建立了第一所幼儿园——东京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幼儿园。

三、日本幼儿园教师实行资格证书制度,有普通资格证书和临时资格证书两种。

四、1998年6月4日,通过了修改的《教育职员许可法》,调整了课程基本结构,新设了选修学科,使课程结构灵活化;转变了教师的标准观:不求教师素质、能力的完备,而求每个教师都具有特长和个性。

五、井深大的幼儿教育思想:

1.井深大1969年创办了“幼儿教育研究会”。2.论早期教育的方法: 1(1)“一流家庭”造就“一流人物”;(2).教育与金钱无关;(3)与其他孩子多交流;

(4)为幼儿提供“可以看得见的场所”;(5)画线练习可以锻炼集中注意力;

(6)关注孩子感兴趣的事并将兴趣持续下去;

(7).玩具不宜多;(8)让孩子进行锻炼;(9)带孩子到户外去;(10)不要“骂惯”孩子;(11)溺爱的危害;(12)父亲的重要性 第四章韩国的学前教育

一、1916年兴建的中央幼儿园算是韩国幼儿教育的真正起始。

二、韩国的学前教育教学:

韩国的学前教育教学的特点(理解)1.“开放式教育”已成为幼儿教育的主要模式:一是开放的时间。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主要以幼儿自由选择活动为主。二是开放的空间。幼儿园的空间都围绕孩子的需要进行规划和设计,幼儿的活动室均划为若干个明显的活动区域,在活动区域投放与之相适应的玩教具材料,让幼儿根据兴趣、需要,自由选择活动,自主学习。三是开放的心灵。教师十分尊重幼儿的活动选择,在活动中,师生的关系是平等民主、互相尊重和信任的。

2.“仁性教育”是韩国最有特色的学前课程:重点指导内容为:(1)培养日常生活必需的基本生活习惯和态度;(2)培育自我思考和调节行动的能力;(3)培育能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及独立生活的能力和态度;(4)关心地区社会,认识环境的重要性,自觉保护生存的环境。

3.民族的自尊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在韩国学前教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在韩国幼儿园孩子入园、离园时手里都拿着一面韩国国旗,“爱韩国,做世界一流韩国人”的民族自尊教育在幼儿的脑海里打下深深的烙印。值得称赞的是,他们把民族自尊教育十分自然的糅合到民族传统礼仪、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艺术教育中。4.注重日常生活中的启蒙教育,各领域教学强调通过日常生活来进行:幼儿园的游戏和娱乐活动往往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如有的幼儿园专门开辟了礼仪室,里面都是韩式家具,教师和幼儿一起穿上民族服装学习茶道;开辟家政活动室,然幼儿学做小主人、小厨师,做饭让客人品尝;教师还有目的的利用社区资源,如带孩子参观博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参观美术馆,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5.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教育比重很大 第五章以色列的学前教育

一、以色列1949年制定的《义务教育法》,规定幼儿园最后一年为免费的义务教育。

二、以色列学前教育投资的特点

1.通过增加教育投入,提高学前教育的普及率:教育部的投资不仅用于幼儿园最后一年的免费义务教育,而且也用于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前教育。

2.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办学积极性:为普及学前教育以色列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进行财政补贴,用于发展各地区的非义务教育。同时中央政府还为新建移民区、地方财政困难的地区的学前教育机构的建设和维护提供大量经费。

3.全社会都支持学前教育:以色列是一个以儿童为中心的国家,全社会都通过不同的方式支持学前教育,博物馆、社区中心等机构积极为幼儿园开展科技教育、艺术教育提供条件和资料;家庭也配合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以色列还十分重视居民区内儿童游乐场所的建立。

4.政府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学前教育机构:以色列政府鼓励社会组织、宗教团体、和个人举办学前教育机构。

第六章美国的学前教育

一、美国历史上第一所幼儿园是由德国移民舒尔茨夫人于1856年创立的(美国第一所德语幼儿园)。

二、1860年,美国妇女伊丽莎白.皮博迪在波士顿创办了美国历史上的第一所英语会话幼儿园。

三、1868年波斯顿出现美国第一所幼儿师范学校。

四、1873年始,美国幼儿园教育开始纳入公立学校系统。

五、美国幼教改革的另一个新动向是开展早期读写教育。

六、High/Scope课程方案是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为基础 建立的幼儿认知发展课程。

七、美国的学前教育教学:

1.丰富多彩的日常活动:在学前教育机构的日常活动中,儿童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既有生活活动,又有游戏活动;既有动脑活动,又有动手、动口活动;既有集体活动,又有小组、个人活动;既有自由活动,又有教师规定的活动;既有室内活动,又有室外活动。动静交替,劳逸结合,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2.五彩缤纷的区域活动:儿童在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从事区域活动,美国学前教育机构开设的活动区很多:(1)戏剧游戏区,开展“医院”或表演“家庭”等方面的游戏,男孩和女孩玩平行游戏或合作游戏。(2)科学区,提供动植物标本、组合或计数材料等,给幼儿提供探索发明的机会。此外还有小肌肉或操作区、大肌肉区、图书区、艺术区、积木区、电脑区、沙水区。

3.走进社会的实践活动:教师注意从儿童的特点和兴趣出发,利用社区丰富的教育资源开展实践活动。(1)动手活动:教师经常把儿童带到当地的儿童博物馆去,让儿童自己触摸、尝试、探索、发现和游戏,使学习成为一种探险活动而变得其味无穷,儿童的思维更活跃,想想个更丰富,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更深刻。

(2)参观活动:教师定期带儿童到当地的各种博物馆如科学博物馆、航天博物馆、艺术博物馆、纪念堂等地参观,使儿童摄入量多质优的表象,丰富了对国家发展和世界文化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审美能力。(3)其他活动:教师还时常带儿童到农场去郊游,到马戏团看表演、到水族宫观赏、到公园、街道、广场去散步,以开阔儿童的眼界,增强体力、陶冶情感。第七章意大利的学前教育

一、蒙台梭利学校的教师

(1.蒙台梭利将这一名词改称为“指导员”(或导师):指导员的作用比一般人理解的要深入、重要得多,因为她要指导幼儿的生活和心灵,她要为儿童准备学习的环境,成为幼儿的观察者和引路人,而不仅是教会儿童一些知识。

(2.蒙台梭利认为教师的精神状态比掌握技能技巧更重要。因为:教师的准备工作不能只靠学习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而更重要的是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如机警、稳重、耐心、爱心和谦逊等,其中

最重要的是时刻考虑到儿童,要真正的爱孩子。)1.尊重幼儿,深入的了解幼儿的需要 2.用科学家的态度研究儿童: 3.相信儿童,热爱儿童:

4.耐心等待,不要急于干涉儿童:

二、1907年蒙台梭利建立第一所“儿童之家”。

三、蒙台梭利教育的十大特点:1.以儿童为中心;2.不教的教育(自我教育);3.把握儿童的敏感期;4.教师扮演导师的角色;5.完全人格的培养;6.尊重孩子的成长不同;7.混龄教育;8.丰富的教材和教具;9.摒除单一的奖惩制度;10.爆发式的教学成果。

四、蒙台梭利教育原则:

1.环境适应原则:家长能够从孩子的成长需要出发,为孩子创造一个真实的、能够提供丰富学习刺激的环境,那么,孩子在与环境的互动中,智能和品质的成长必将是很好的。

2.独立成长的原则:家长要改变“我教你学、我帮你做”的观念,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完成生命中发展所需要的各项活动的锻炼,变成孩子“我要学、我自己做”。

3.生命自然发展原则:教育者必须学习每一时期孩子的心理、生理发展规律,尊重孩子成长的步调,采用符合孩子行为特点的方法,最大限度的满足孩子快乐成长的需要,不要揠苗助长。

4.捕捉儿童成长的敏感期原则:蒙台梭利发现在0—6岁里,孩子的动作、语言、专注力、秩序感、数概念等各方面的学习、发展都有一个迅速发展的敏感期,家长若能捕捉到敏感期进行教谕,会事半功倍。5.课程教具具体化原则:孩子的认知是通过直观形象的操作获得的,她发明创造了340多种教具。

6.混龄教育原则:将真实的社会带入孩子的生活,在以大帮小、以小学大的环境里孩子的成长将会更快更全面。

第八章英国的学前教育

一、1870年英国颁布了《初等教育法》第一次提出了“五岁始义务教育”概念。1918年政府又颁布了《费

希尔法》正式承认保育学校属于国民学校制度的一部分。

二、1944年邱吉尔政府通过了一个重要的教育法令,即《巴特勒法案》。该法案规定初等教育由3种学校实施:①为2~5岁的儿童设保育学校;②为5~7岁儿童设幼儿学校;③有的地方如果设立5~11岁的初等学校,则可在校内附设保育班,招收3—5岁的儿童。

三、1972年12月,教育科学大臣萨切尔发表一份白皮书《教育:扩展的架构》指出:“政府已决定实施对5岁以下儿童进行教育的一项新政策,这将是自1870年开始实施从5岁起进行义务教育以后,第一次有系统的迈出更早地开始教育的步子。”白皮书制定了实施计划,打算十年内实现幼儿教育全部免费,并扩大5岁以下儿童的教育。为此,提出以下要求:第一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第二确保有相当数量的教师队伍;第三政府为实现上述计划提供必要的经费援助;第四政府将优先考虑为那些因居住环境等其他不利因素而又保育需求的3—5岁儿童提供全日制的设施;第五当地政府应努力和社区民间团体合作;第六将保育学校的师生比降到1:13;第七加强保育学校和父母与幼儿之间的沟通;第八保育学校将具有及早教育、及早辨别儿童问题和需求的功能。

四、2002年英国政府制定了《2006教育计划》规定2002~2006年英国幼儿教育的目标是:1.让所有3~4岁的儿童都能接受幼儿园的早期教育;2.制定《全国幼儿保健策略》,确保每一位父母都能获得保健机构的帮助,使幼儿保健与早期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补充;3.建立社区幼儿园,延长幼儿园学习时间,确保更多的家长,尤其是单亲家庭的家长有时间工作,为儿童提供范围更广的服务;4.制定《可靠开端》方案,为生活在弱势地区的未来的父母和不满4岁小孩的家庭提供更多更好地服务。

五、英国的学前教育体制:英国的学前教育在宏观管理体制上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

1.保育学校和幼儿班:保育学校是独立的幼儿教育机构,由教育部门举办,收2—5岁的儿童。幼儿班附设

在小学里,收3—4岁的儿童,进行1—2年的学前教育。保育学校和幼儿班的开设、经费、教师聘用,均由地方教育行政当局负责,没有正式的课程,以游戏为主。

2.托儿所 :英国的托儿所分为日间托儿所和寄宿托儿所。托儿所在社会福利机关登记立案。主要招收2—

5岁儿童,依据家庭经济情况交纳费用,一般只收30个儿童,幼儿与保育人员的比例为1:13.3.日托中心 :由卫生部门领导,属于社会服务性质。主要招收由社会救济部门送来的、或因母亲外出工作

无人照管的5岁以下的幼儿。由保姆负责保育工作,以照顾为主要目的。

4.学前教育中心:学前教育中心为父母和儿童提供良好的设备,有些还成立妈妈娃娃班、游戏小组等。它

们提供看护和养育的服务。

5.游戏班:是正规学前教育的过渡性辅助机构,它的主要目的是向儿童提供丰富的、有促进作用的游戏活

动,使幼儿的到健康发展。游戏班多为半日制,每周活动2—3次,每次活动2—3小时,重视自由游戏,鼓励户外活动,每班不超过40人。

6.家庭保育:这种家庭必须符合健康、安全标准,经地方社会服务部注册。由主妇担任教育自己孩子和别

人孩子的任务,最多只允许照看3个5岁以下的儿童。

7.联合托儿中心:为了父母工作方便设立的,招收0----5岁的儿童,全年开放,早8点-----下午6点。

六、英国学前教育的经费来源主要有以下四种途径:1.地方教育当局、2.社区中心3.各种募捐活动4.家长捐款等。

第九章德国的学前教育

一、德国学前教育体制的特点:

1.学前教育机构多元化:德国的学前教育机构主要有两种:幼儿园和托儿所。幼儿园主要招收3----5岁幼儿,托儿所主要招收3岁以前的幼儿。幼儿园有三种类型:普通幼儿园、特殊儿童幼儿园、学校附设幼儿园,此外,还有父母自办幼儿园、深林幼儿园。

2.混龄编班:将不同年龄组的儿童编在同一个班级中游戏、生活和学习。德国混龄班的年龄跨度非常大,一般以3---6岁混龄为主,一个班级2名教师。3.融合教育理念 4.课程的高度自治

二、德国学前教育的设施(理解)

1.幼儿园环境真实自然,一般没有现代化的设施,有的是宽大的户外场地,大片的草坪和绿树,没有塑胶地面,除了朴素的砖地外,还有草地、沙地、石子地等供儿童奔跑、玩耍。2.各个班有不同特色的小阁楼,为不愿参加主题活动的孩子。

3.幼儿园的室内环境创设强调满足班内不同童儿童的需要,既要有在同一空间满足年龄不一样的儿童的不同需要,还要满足不同能力水平的儿童的需要,还要为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场所,如不愿午睡的儿童可以选择在活动区域游戏。

4.幼儿园给孩子提供的活动材料、工具都是真实的被我们视为危险的。德国教师认为只有让儿童在真实自然的环境中学习、生活,儿童才更能学会自我保护、更能学会适应环境。

5.幼儿园有不同的教育活动场地。每个班有两个房间,一个是教室,一个是活动室,而且幼儿园的环境共享度很高。

第十一章法国的学前教育

一、1771年,法国奥贝兰创立一所幼儿教育机构,即“编织学校”。这是法国最早在历史上有记录的幼儿教育机构。一般的幼儿教育史都把“编织学校”看作是近代幼儿教育设施历史开端的象征。

二.1881年法国通过《费里法案》将幼儿学校纳入整个学校教育系统,作为“第一级教育机构”,该法领的颁布,基本上确立了法国幼儿教育制度。

三、根据1975年的《哈比教育法》,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法国学前教育实际上发挥着四重作用,即:教育、补偿、诊断治疗以及与小学衔接的作用。

四、法国的学前教育机构:

1.幼儿园:每周开放4.5天,每天开放6小时;按年龄分班,2---4岁为小班,4—5岁为中班,5—6岁为大班;幼儿定期接受医生对其身体与心理的检查;班级规模因地区而不同,城市每班25---30人,乡镇每班10—15人。

2.幼儿班:附设在小学,主要招收3—5岁幼儿,主要办好幼小衔接问题。

3.托儿所:主要招收2—5岁幼儿,实行保教结合。

4.保育室:面向有紧急事情的家长开放。

5.流动车:对偏远地区的幼儿,利用流动车,实行送教上门。

五、法国学前教育与小学衔接

1.理解幼儿的学习阶段:幼儿的学习分为3个时期:①前学习期,2—4岁的幼儿园小、中班幼儿;②基础学习期,幼儿园大班5岁幼儿和小学1.、2年级6---8岁幼儿;③巩固学习期,小学3、4、5年级8---11岁幼儿。三个阶段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2.对教师进行相同的培训: 从事学前教育的教师受小学教育方面的培训,同样,从事小学教育的教师也受学前教育方面的培训。

3.倡导男教师加盟学前教育: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相邻的教育阶段,小学男教师比例高于幼儿园,鼓励男性进入幼儿园任教,以便为幼儿提供性别构成比例相似的教育者,减少过度的坡度。

4.监督管理统一起来:把幼儿园与小学的监督视导工作合在一起,进行系统管理。

六、法国学前教育的目标与要求:

1.1986年法国国民教育部在《母育学校:作用与任务》的报告中指出:母育学校的总目标在于使幼儿的各种可能性得到发展,以形成其个性品质并为他们提供最佳机会,使其能在学校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获得成功。因此:母育学校的首要任务是使幼儿受学校教育;母育学校的第二个目标是使幼儿教育社会化;第三个目标是教会幼儿学习与练习。因此,学前教育目标应包括:

(1)

第三篇:学前教育学复习总结(本站推荐)

一、填空和判断

1,科学。

34,巴拉图《理想国》指出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凡事之开始,未最重要之点。而于娇嫩之儿童,则更宜注意。盖其将来人格之如何,全在此时也。”他第一次提出了学前社会教育的主张。

561837设了收托一至七岁儿童的教育机构,实验他的教育设想,并与1840年首次命名为幼儿园。

7,陈鹤琴,1923年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抗战时期,他又创建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江西实验幼师。

8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和劳工幼稚园。

9,学前教育的本质特征主要从2一方面是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系。

101816创办了第一所学前教育机构。

11,清末为我国幼稚园的萌芽期。

213,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和皮亚杰的发展理论的观点(判断)P55。1

415纲要(试行)》。

1618

20,队列队形练习包括站队、变队、转身、散开和集合等。

2122

425大脑控制与调节下身体的操作技能,如唱歌、运动、绘画、制作等。

26组成,是认识的综合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核心。

27,儿童约自知欲的表现。

28,(判断)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社会道德现象在个体身上的表现是思想品德,道德包括品德。幼儿德育是品德教育。

为。

30教学活动。

3132,(判断)结构游戏p273

33,幼儿园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教师、幼儿、教学内容和手段。

435,1903入学制系统。

36,1903年湖北武昌首先创办我国第一所官方开办的学前教育机构-

二、名词解释

1、儿童发展是指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身体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

2、儿童观是成人如何看待和对待儿童的观点的总和或者说是人们在哲学层面对儿童的认识。

3、教育观是人们对于教育在儿童发展中作用的根本看法。

4、幼儿园教育目的:应当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多方面发展的教育,全面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所提出的保育教育目标。

5、幼儿园的任务: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多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幼儿园同时为家长参加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6、幼儿体育是遵循幼儿身体生长发展规律、以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目的所进行的一系列教育活动。

7、幼儿智育是在成人有目的的影响下,促使幼儿学习初浅的知识,发展智力,练习技能,培养他们对周围事物的求知兴趣。

8、幼儿德育是向幼儿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即品德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文明和性格。

9、儿童游戏是幼儿喜爱的、主动地活动,是幼儿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

10、角色游戏是学前儿童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

11、演游戏是指通过扮演文艺作品中的角色再现文艺作品内容的游戏。

12、教学方法是指教学活动中,教师借以进行全面发展教育所采用的方法,它即要考虑教师怎样教,还要考虑幼儿怎样学。

13、学前教育学是一门研究0—6岁幼儿教育规律和幼儿教育机构的教育工作规

律的科学。

三、简答

1、学前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可以概括地从以下几个阶段来说明

(1)孕育阶段。在十五世纪以前,学前教育学思想散见在各种著作之中。

(2)萌芽阶段。十六世纪后,在一些教育论著中包括有对学前教育的论述,随着教育学的建立,学前教育理论也逐渐丰富起来。

(3)初创阶段。从十八世纪后期到二十前半期,学前教育学从普通教育学中分

化出来,开始形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初步发展起来。

(4)发展的新阶段。二十世纪中叶以来,辩证唯物主义广泛传播及教育学,心理学,生物学等相邻学科的发展,提高了学前教育学的理论化和科学化的水平,学前教育学进入了发展的新阶段。

2、学前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关系

(1)学前教育及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和发展,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所制约。A、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和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B、学前教育的发展也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相适应。

(2)学前教育的任务、内容与手段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3)学前教育为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

4、制定教育目的具有重大影响的派别

(1)个人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应当由人的本性的需要决定,教育的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人的本性和本能的高度发展。

(2)社会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是由社会的需要所决定的,教育应服从和服务于社会的需要,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人。

5、当前一些主要国家对幼儿教育任务的认识方面的发展趋势是

(1)重视儿童的身体发展与健康

(2)特别重视儿童的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3)有些教育学家对当前的学前教育以发展智力为中心,忽视儿童社会性与情感发展提出批评意见,主张要培养儿童个性的全面发展。

(4)重视家庭在教育幼儿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幼儿园与家庭的联系,发动家长共同做好幼儿园教育工作。

(5)把幼儿入学准备提到重要地位。

6、幼儿智育的任务?

(1)教给幼儿有关周围生活中易懂的、简单的知识,形成初步的概念(2)发展幼儿的智力。(3)发展幼儿的口头语言。(4)培养幼儿的求知欲和学习的积极性。

7、幼儿德育的主要原则有?

(1)热爱幼儿、尊重幼儿和严格要求幼儿的原则。

(2)耐心细致的坚持正面教育原则。

(3)教育影响的一贯性和一致性原则。

(4)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8、幼儿美育的实施途径?

(1)创造美的生活环境。

(2)大自然是美育的丰富源泉。

(3)选择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感染儿童。

(4)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有力手段。

(5)通过游戏进行美育。

(6)节目、娱乐活动中的美育。

9、儿童游戏的特点?

(1)游戏是儿童主动地自愿的活动。(2)游戏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周围生活。

(3)游戏没有社会的实用价值,没有强制性的社会义务,不是直接创造财富。

(4)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

10、为了便于教师在幼儿园的运用和指导,可将游戏分为两大类

(1)创造性的游戏: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和表演游戏。

(2)有规则游戏:包括体育游戏、智力游戏和音乐游戏等。

11、对玩具的要求

(1)玩具应具有教育性

(2)玩具应符合儿童身心发展水平

(3)玩具的形象和色彩要符合艺术的要求

(4)玩具要符合卫生的要求

(5)玩具应符合经济原则

12、幼儿园教学的特点

(1)让幼儿通过直接的身体的活动,运用各种感官和肌肉运动,直接接触周围世界,与环境、物体相互作用过程中去认识事物和现象,这是幼儿园的教学特点之一

(2)给予幼儿相互交往的机会和良好的榜样、正确范例和示范进行学习。

(3)幼儿期可通过语言进行学习,但语言必须和具体事务结合,运用口头语言,不用抽象的文字符号

(4)幼儿园有目的、有计划的上课教学必须激发幼儿的好奇和兴趣,引起幼儿学习的内部动机,使幼儿主动学习,同时鼓励幼儿的好奇心、支持和参与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自发探究学习的活动

(5)幼儿园的教学以易于理解的、简单的、具有启蒙性的知识经验为内容,通过有趣的游戏、自身的操作活动、直观的教具、灵活的形式进行教学

13、陈鹤琴的教育主张?

(1)幼稚园要注意儿童的健康,培养儿童良好的习惯;(2)主张幼稚园应有充分而适当的设备,(3)主张幼稚园的课程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实施单元教学,采用游戏方法,(4)主张多在户外活动等。

二、论述

(一)学前教育和其他因素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1、遗憾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首先,遗传素质提供了儿童身心发展的前提条件,儿童发展总要以遗传获得的生理结构为其前提。

(2)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着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其阶段,人的身心发展水平又是以遗传素质的特点及成熟程度为基础。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是构成儿童身心发展的个别特点的因素之一。

2、环境和教育对学前儿童的发展起着特殊重要作用

(1)母体环境影响胎儿的发展。

(2)环境和教育对新生儿有重大作用。

(3)环境和教育对学前儿童的智力启蒙和个性发展有远期影响。

(4)早期经验能改变脑的结构。

3、在发展过程中,儿童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而是主动地发展,在与环境、教育互相作用中而发展。

4、综上所述,儿童的发展是一个统一的完整的过程,是不断变化运动的过程,儿童的发展不是某一因素单独影响的结果,而是全部因素综合地系统地影响的结果,是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互相结合、互相作用的过程,其中还有儿童主观心理因素参加。

(二)幼儿德育的具体内容?(不完整)

(1)培养幼儿文明行为习惯

(2)培养幼儿对同伴友爱互助

(3)培养幼儿爱父母、爱老师、爱幼儿园

(4)培养儿童爱劳动、爱劳动人民。

(5)培养幼儿诚实、勇敢地品质

(6)培养幼儿初步爱祖国的情感

(7)培养儿童良好的意志品质

(8)培养幼儿活泼、愉快、主动开朗的性格

(9)对不良性格儿童的教育

(三)幼儿体育的内容

(1)创设良好的生活条件,科学护理幼儿的生活

1、合乎卫生要求的房屋、设备和场地

2、合理的营养和膳食

3、充足的睡眠

4、合适的衣着

(2)制定和执行合理的生活制度

1、根据人体生理活动及高级神经活动的机能和规律。

2、要依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3、考虑季节的变化、地区特点和家长的需要等,适当调整生活制度中的某些环节。

(3)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

1、个人身体和服装的清洁卫生习惯

2、良好的饮食习惯

3、保持环境整洁的习惯

(4)积极开展体育活动

1,体育活动的内容包括基本动作、基本体操和队列队形练习等。

2,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包括早操、体育课、户外体育活动。

3,进行体育活动时要注意的事项:从幼儿实际情况出发;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注意多样化,全面锻炼身体;运动正确的方法,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因地制宜,积极创造条件;加强科学指导,并与其他有关方面紧密配合。

(5)幼儿体格锻炼

1,锻炼就是根据一定的科学原理与方法,以提高和改善有机体适应外界各种条件的变化,使有机体在外界与内部过程之间具有必要的平衡能力。

2,锻炼时应该遵守的基本原则:渐进性、经常性、多样化和个别对待。

3.,锻炼的方法是结合日常生活进行锻炼和专门的三浴锻炼。

(6)做好卫生保健工作,注意儿童安全

1,卫生保健工作是幼儿体育的重要内容

2,幼儿年龄小,缺乏生活经验,独立生活能力较差,应加强生活护理和注意安全

3,要向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教育他们遵守班内制订的常规

(7)重视幼儿的心理卫生

1,努力为幼儿创设一个温暖的环境

2,培养幼儿的自信和自尊是使幼儿情绪愉快的重要因素

3,减少幼儿不必要的挫折,是他们喜欢幼儿园

(四)角色游戏的指导?

第四篇:学前教育学复习

学前教育复习

学前教育学复习

填空&辨析

1教育分段:胎儿期、新生儿期(0-28天)、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或0-3岁)、幼儿期(3-

6、7岁)、学龄初期、学龄中期、学龄晚期.2儿童观的形态:社会主导形态 学术理论形态 大众意识形态

3学前教育方法:活动教育法 语言教育法 直观教育法 评价法 环境陶冶法

4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教育性原则 适宜性原则 参与性原则 艺术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

5课程目标的层次:长远、中、近、期目标。

6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7幼儿园教育目标可分为五个层次:1幼儿园教育目标2年龄阶段目标3学期教育目标 4单元(主题)教育目标5教育活动目标

8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五大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

9幼儿园教育内容选择应注意的问题:全面性 启蒙性 社会性 发展性 科学性

10幼儿园课程的形式:显性课程、隐性课程、社会课程。

11学前教育活动四类:生活活动、运动、学习活动、游戏活动。

12教育内容的适宜性是指教育内容既要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是幼儿力所能及的,也要贴近幼儿生活,是幼儿喜闻乐见的。

13概念理论本身不能直接成为幼儿掌握的内容。

14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适宜性原则是指幼儿园环境创设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适合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适合幼儿的兴趣能力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别差异,从而促进每个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15幼儿园课程设计四个基本要素:课程目标(主导)课程内容 课程组织 课程评价 16教育观:即是对幼儿教育的观点和态度,它决定着教育的航向

简答&论述&名词解释

1幼教的职业素养

一、教师的人格修养是指教师的性格气质、品行涵养、兴趣爱好、思想品德与职业道德素质等。幼儿园提出幼儿教师对幼儿要做到“五心”:即“爱心、童心、关心、热心、耐心”,具体地规范了幼儿教师角色在职业道德方面的要求。

二、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 它包括幼儿教师的职业意识、教育观念、专业知识、教育技能等。还要具有教育能力。

2我国幼儿园的保教目标: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具体如下:

·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

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其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

·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幼儿园环境的特点

(一)环境的安全性

1、安全的物质环境

2、安全的精神环境

(二)环境的多样性 灵活多样:动态变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三)环境的童趣性 两层含义:趣味性(童趣)是儿童自己的环境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学

1学前教育——基础教育的基础

学前教育主要指的是对胎儿至入小学前的儿童所进行的教育、组织的活动和施加的影响。是一个人教育与发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阶段。

广义上说,凡是能够影响学前儿童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方面发展的活动。狭义的学前教育则特指托儿所、幼儿园和其他专门开设的幼教机构的教育。

2学前教育学——研究和指导学前教育的科学

学前教育学是研究学前教育现象和它的规律以及学前教育机构的教育工作规律的一门科学。5 儿童观的概念

儿童观是人们对儿童的各种认识和看法。儿童观包括对儿童地位和权益的看法、对儿童的特质和能力的认识程度,以及对儿童期在个体发展中所起的作用的看法等。

6幼儿园教学的特点

1、教学内容的生活性与启蒙性

2、教学方法的游戏性、情境性与活动操作性

3、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7幼儿园课程的本质性

1幼儿园课程是幼儿的课程,它是幼儿的,其次才是教师的。

特性:·对于幼儿行为而言的亲历性·对于教师行为而言的支持性。

2、幼儿园课程是幼儿的活动

特性:·行动性 ·即时性 ·整体性(整合)·真实性

3、幼儿园课程是幼儿的“ 问题—解决”活动

问题有三种情形

·教师提出问题 ·幼儿提出问题 ·是问题来自幼儿,但幼儿自己不一定能够发现

8幼儿园课程的概念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9幼儿园生活活动教师有效指导策略

一 因人施保施教,满足幼儿在生活上的不同需要

二 优化环境,引发和支持幼儿的生活活动

1、运用图示标记。

2、创设生活活动区

三 利用丰富多彩的游戏,使幼儿乐于掌握各项生活技能

四 以有趣的形式激励,使幼儿感受成功与进步的快乐

五 拓展生活活动空间,使幼儿体验自主活动的乐趣。

10共同性课程和选择性课程

共同性课程:是指面向各类幼儿园和全体幼儿,体现促进幼儿基本发展的课程。它着眼于最基本的经验积累,使每个幼儿积累相应的体验和感受,获得最基本的发展(具有保底作用)选择性课程:是指因人而异,因园而异,体现尊重幼儿园和幼儿的个性化发展的课程。他着眼于幼儿经验的扩展、提升,满足幼儿的兴趣,特殊需要,尊重幼儿园的自主性以及幼儿的选择权,使之形成个性化的风格和特色。

11.课程内容(教育内容)

课程内容是实现课程目标的载体,就是幼儿园的教育内容。

课程内容必须包含能够满足儿童身体、认知语言、情感、社会性各方面发展的需要。

教学目标的制定:·目标要明确,表述不要过于宽泛·要有价值定位,让目标实现。·目标陈述要清楚,要有整体的思考(目标与目标之间是独立的,不能有交叉)

范围:广博、浅显、启蒙。应覆盖儿童身心发展的所有方面,与其发展水平相适应。

选择:既要考虑到幼儿的全面发展需要,又要考虑幼儿学习兴趣与接受能力、知识的科学性与整体性。

遵循的原则:系统性、科学性、适度新颖性

案例分析

一、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及对学前教育的启示

加德纳指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单一的,主要是由1.语言智能: 2.音乐智能: 3.逻辑 4.空间智能: 5.肢体 6.人际智能: 7.内省智能: 8.自然观察智能8项组成每人都拥有不同智能的优势组合。加德纳亦质疑传统智力观的适当性 ,认为智力必须与实际生活相关联 , 他认为智力应是“ 在某一特定文化情境或社群中 ,所展现出的解决问题或制作生产的能力。”

启示:1尊重幼儿个体差异 ,智能面前人人平等

2发现、发展幼儿的智能强项 ,扬长补短带动其他领域的学习

3认知方式多样性 ,进行个别化学习

即教师必须有多元的智能观 ,多元的认识、理解和研究孩子 ,为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关于教育目标的理论

教育目的(教育目标)是教育的根本问题

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对培养人才的质量和规格的总体要求,它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目的具有“导向功能”和“定向功能,只有目的明确,才能作好教育工作。我国的教育目的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幼儿园教育目标 “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教育目标、课程目标:

1、初步了解并遵守共同生活所必需的规则,体验并认识人与人相互关爱与协作的重要和快乐。

2、初步形成文明卫生的生活态度和习惯,独立自信地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责任感。

3、积极活动,增强体质,提高运动能力和行动的安全性。

4、亲近自然,接触社会,初步了解人与环境的依存关系,有认识和探索的兴趣。

5、初步接触多元文化,能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美,萌发审美情趣。

6、积极地尝试运用语言及其它非语言方式表达和表现生活,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幼儿园的双重任务:

(一)幼儿园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

(二)幼儿园为家长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三、幼儿园教学原则

1、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1)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含义:

教学的科学性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幼儿传授的知识技能应该正确、符合客观规律,所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应符合幼儿的认识特点。

教学的思想性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实施德育,促进幼儿的品德和社会性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2)贯彻这一原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A、教师加强学习,以保障教给幼儿科学的知识,引导幼儿获得正确的经验。

B、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科学回答幼儿的提问,帮助幼儿形成对待科学的正确态度。

C、注重情感渗透,切忌说教。

2、积极性原则 要点: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教师应提供条件引导幼儿积极探索,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

积极性原则 的含义:积极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愿望,引发

和促进幼儿积极地与环境相互作用,得到发展。

3、发展性原则 的含义:发展性原则是指教学要能使每一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4、直观性原则 的含义: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利用实物或教具材料,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丰富其感性经验,使他们获得直接具体的感知。

5、活动性原则 的含义:活动性原则是指教学时应保证幼儿充分地活动,以使他们在主动的活动中来学习并获得发展。

四、师幼关系

师幼关系是幼儿园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师幼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发展,影响着教育的效果。

1对个人在师幼关系中的角色准确定位

老师需要慎重思考自己在师幼关系中扮演的角色,因为它将影响和幼儿之间的交往模式。提倡良师益友的师幼关系。

2永远尊重并不断了解儿童的心理需要

幼儿几乎不能掌握自己的话语权,所以我们更要尊重并了解儿童内心的需要,这样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

3理解儿童独特的学习方式

·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来学习感官和身体动作常伴随其学习的过程。

·游戏是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需要丰富而适度的学习环境,反之不适合·其学习是一个自我发现的过程,常出现重复操作和模仿活动

·学习时候要经常与人互动交流

·内容应涵盖健康认知语言艺术社会性等各个层面,须均衡而整合4及时调适自己的工作与生活状态

不要让自己的情绪带动孩子影响自己的工作。幼教应该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

第五篇:学前教育学复习

 学前教育学复习

第一章

1,颜之推《颜氏家训》朱熹《童蒙须知》《小学》

2,柏拉图《理想国》标志着学前公共教育思想的诞生。

3,亚里士多德《政治论》

4,学前教育孕育阶段,学前教育学发展的主要特点有:丰富性,实践性,零散性

5夸美纽斯,捷克著名的教育家,代表作《大教学论》《母育学校》《世界图解》。《母育学校》和《世界图解》是夸美纽斯奉献给父母与儿童的良好教材,《母育学校》是世界第一部学前教育的大纲和参考本,是创立学前教育理论的第一次尝试。

6卢梭,《爱弥儿》

7,在学前教育萌芽阶段,学前教育学发展的主要特点有:专门化、完备化、理论化8、19世纪中叶,学前教育学开始从普通教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9、康有为、《大同书》中第一次提出在我国实施学前社会教育,10、蔡元培提出咯学前社会教育体系,11、张雪门、北京主办香山慈幼院的幼稚师范学校和幼稚园

12、陈鹤琴,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学前儿童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他又创建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江西实验幼师

13、陶行知,他的办园思想是”中国化“”平民化”,主张在工农中普及学前教育,并创办了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和劳工幼稚园,14、福禄培尔德国教育家,推动了各国幼儿园的建立,并使学前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5、欧文,成立的“性格形成新学院”是为工人子女实施学前公共教育的首次尝试,16、皮亚杰,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思维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形式运算阶段(12-16岁)

17、在学前教育学初创阶段,学前教育学发展的主要特点有:针对性、系统性、理论性

18、发展阶段特点,学科体系更完善,理论化和科学化显著提高。

19、学前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阀体上可以划分为:孕育阶段(16世纪)、萌芽阶段(16世纪后期至18世纪初期)、初创阶段(从18世纪后期到20世纪前半期)、发展阶段(20世纪中叶之后)

20、学前教育学的定义:学前教育学是研究学前阶段的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这一特定阶段教育规律,以及阐明学前教育理论的科学。

21、学前教育的任务:学前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学前教育学的学科概述、学前教育的一般原理、学前教育的组织形式、学前儿童教育管理与领导等。

22、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意义:对个人而言(1)有助于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2)有助于掌握具体的教育规律,对社会而言(3)有助于推动学前教育改革(4)有助于促进学前教育科学的发展(5)有助于培养热爱学前教育事业的信念

23、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注意事项:(1)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2)要认真学习学前教育学理论(3)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4)要拓展和利用相关学科知识(5)学习与思考、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第二章

1、教育功能:是指教育本身所特有的对个体或社会所产生的功用或价值,一般地功能分为三个层次:期望才能盖茨、潜在层次和现实层次

2、学前教育是向0-6岁儿童实施的教育,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领先性、广泛性、对象性、发展性、延后性

3、学前教育功能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从性质上来划分,学前教育功能科分为学期教育的期望功能(理想的功能),即对个人和社会具有积极的正功能,和学前教育的实际功能,即它实际产生的功效;从范畴

上来划分,学前教育功能又可以分为个人功能和社会功能。

4,期望功能:学前教育的期望功能是指学前教育理想的功能,它对个人和社会具有积极的正功能。实际功能:学前教育的实际功能即是指学前教育事实上个个体与社会所产生的功用或价值。

5、学前教育对个体的期望功能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学前教育的保育功能(2)学前教育促进个体任职发展(3)学前教育促进个体人格的健全发展

6、学前教育对社会的期望功能,(1)经济功能:学前教育对社会的功能首先表现在经济功能上,(2)政治功能:学前教育对社会的功能还表现在政治上,具体主要表现在促进政治民主化上,(3)文化功能:学前教育的文化主要体现在其对教育事业发展的价值上,(4)家庭功能

6、学前教育功能发挥的策略,(1)提高对学前教育的重视(2)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监督(3)提高学前教育师资的素质(4)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力度,(5)多渠道举办托幼机构(6)为学前教育立法

7、教育效益,人类的教育实践能够获得效益,教育效益,即人们通过教育过程而获得的成果效益,教育效益与教育本质、教育功能三者有着本质的区别,教育本质,是教育所固有的本属性,教育功能,是由教育本质所决定、蕴藏在教育中所能发挥的有力作用,教育效益,就是通过教育过程使教育功能得到发挥而获得的成果,由此可见,教育本质与教育功能是教育所固有的属性和性能,而教育效益则是教育发挥其功能的表现和结果,因而三者是辩证统一的,教育本质觉得教育功能,教育功能决定教育效益;教育功能体现教育本质,教育效益体现教育功能。教育有什么样的本质功能,就会通过教育过程获得什么样的效益。

8、(1)学前教育效益就是指学前教育发挥其功能的表现和结果,它是由学前教育功能决定的。(2)学前教育效益的特征:间接性、迟效性、长效性、多效性。

9、学前教育效益的类型,(1)狭义学前教育效益是指与人效益,是学前教育发挥其与人功能在教育领域本身所获得的效益,(2)广义学前教育效益还指社会效益,主要是学前教育发挥其社会功能在整个社会领域所获得的效益。

(3)个人效益主要是指学前教育发挥其功能在个人认知、经济等方面的收益,(4)学前教育的社会效益主要是指它在整个社会上所获得的效益主要包括政治效益、经济效益、文化效益

10、学前教育效益提高的途径,(1)提高社会对学前教育的认识,(2)树立正确的学前儿童教育思想(3)调整幼儿园教育教学内容(4)加强幼儿园的科学自主管理(5)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科学研究(6)改善幼儿园的师资力量

第三章

1、情绪调控能力是情绪能力的重要之一,学前儿童的情绪调控能力是比较薄弱的,主要表现为学前儿童情绪是的激动性、易感性、易表现性

2、人的个体化是指个体适应社会的要求,在与社会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内化而形成社会所期待的及其应承担的角色,并相应地发展自己个性的过程,幼儿园是影响其社会化的醉主要的因素。

3、学前教育不仅能促进人的内在发展,而且对于个体的外在发展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美国实施的佩里计划表明接受过学前教育的儿童在其日后的发展上许多方面胜过未接受过学前教育的儿童,主要体现在智力发展、学习成绩、精神发展、中学毕业率、文化水平、入大学率、职业情况、经济独立、少女怀孕情况以及青少年犯罪等方面,因此,从总体上说,学前教育对于个体将来的学习成就、中学毕业率、文化水平、职业发展、经济独立、犯罪率、经济效益等七个方面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作用。

4、对学前儿童发展产生影响的家庭因素有很多,包括家庭结构、家庭家养方式、家庭经济条件、家长的学历等,其中家庭教养方式主要包括溺爱、专制、民主和政治等四种类型。

5、认同,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前儿童把教师的态度、信仰、特征、价值观作为他们自己的参照系,在大多数情况下,认同是指向教师或其他的榜样,但有时也同一样理想或想象的榜样相联系,可以分成四种,即模仿学习,禁令学习,认同强者,分享体验

5、幼儿园对学前儿童发展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有模仿,认同以及教师的期望和要求等三方面,6、主观能动性,人的主观能动性又称意识的能动性,是指人类所特有的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7、社区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对学前儿童进行有效的补偿性教育;(2)积极影响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3)为学前儿童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保障(4)为学前儿童提供特定的精神环境(5)有利于培养学前儿童的良好的行为,第四章

1、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幼儿园教育这一阶段的具体化,是国家对幼儿园提出的培养人的规格和要求,是全国各类型学前教育机构统一的指导思想,我国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并结合幼儿园教育的性质和特点提出来的,在《幼儿园工作规程》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这一目标是确定幼儿园教育任务,评估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根本依据,国家通过这一目标对全国幼儿园教育进行领导和调控。2、1996年我国正式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我国幼儿园的任务是:(1)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2)为幼儿的家长“参加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我国幼儿园担负着保育、教育学前儿童及为方便家长服务的“双重”任务,3、理解与贯彻幼儿园的双重任务必须把握以下要点(1)不断地提高幼儿园的办园质量(2)努力拓展为家长服务的范围(3)建立制度化的幼儿园工作运行机制

4、刺激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第一,学前儿童的发展是整体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发展,第二,学前儿童的发展应是协调的发展,第三,学前儿童的发展是有个性的发展

5、幼儿园工作的原则,(1)促进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2)尊重学前儿童,建立平等的师幼关系的原则(3)保教结合的原则(4)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5)发挥一日生活的整体功能的原则(6)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7)充分利用儿童,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的原则

6、体育与学前儿童体育的概念,学前儿童体育是指遵循学前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以促进学前儿童身体正常生长的发育,增强体质,提高学前儿童健康水平为目的所进行教育活动。它具有重大意义,(1)学前儿童体育关系到未来的国民体质,(2)学前儿童体育是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特殊需要;(3)学前儿童体育是实施各育的物质基础。

7、学前儿童体育的任务,第一,保护学前儿童的生命与健康,锻炼身体,促进学前儿童身体正常生长发育,第二,发展学前儿童的基本动作,培养对体育活动的兴趣,第三,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

8、学前儿童体育内容涉及四个方面;生活卫生教育、自我保护欲保健知识的教育、身体的运动与锻炼以及心理卫生教育,9、学前儿童的实施途径有:(1)创设良好的生活条件,科学地护理学前儿童的生活,(2)制定科学的生活制度;

(3)开展多样的体育活动(4)进行专门的体格锻炼(5)做好全面的保健工作。学前儿童体育的方法有:讲解演示、实际练习、情境表演、感知体验、榜样范例。

10、学前儿童智育是目的、有计划地让学前儿童获得粗浅的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增进对周围事物的求知兴趣,学习“如何学习”,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过程。

11、学前儿童学习兴趣主要包括探究的兴趣、求知的兴趣、创造的兴趣以及动手的兴趣。

12、智育的内容根据智育的任务而设计的,具体的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发展智力的教育(2)初步知识和概念的教育(3)学强儿童求知的兴趣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13、学前儿童道德认知的特点表现为:(1)他律性,(2)直观性(3)情绪性。前儿童道德情感的特点是(1)不稳定性、(2)模仿性(3)外露性。

学前儿童大的意志的特点表现在:(1)自觉性比较低(2)自制力弱(3)坚持性不强。学前儿童道德行为的特点是:(1)知行常常脱节(2)容易反常

14、学前儿童德育的意义是:(1)学前儿童是全球化对时代的需要;(2)学前儿童德育是实施各育的方向和动力保证(3)学前儿童德育是独生子女健康成长的特殊需求。学前儿童德育的原则有:(1)热爱、尊重和严格要求儿童的原则(2)坚持正面教育原则(3)教育影响的一贯性和一致性原则(4)集体驾驭与个体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15、名词解释;(1)说服即通过讲解、谈话、讨论等方式向学前儿童讲清一些简单的道理,帮助学前儿童分清是非,使学前儿童具有正确的道德观念,并能用这些道德观念来指导自己行为的一种方法;(2)范例即指对学前儿童具有重要教育作用的典型事例,是以别人的好思想、好行为来教育影响学前儿童的一种方法;(3)练习是指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为养成优良行为习惯,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实践;(4)评价是指对学前儿童品德行为表现给予肯定或否定。

16、最初是对美的现象无意识的反应,逐渐能够模仿周围的人表现美感,再发展到有意识地感受美、表现美三个阶段,学前儿童美感的特点有:情绪性、表面性、行动性。

17、学前儿童美育的意义表现在:(1)学前儿童美育是整个社会审美花的需要(2)学前儿童美育是符合儿童思维特点的教育活动(3)学前儿童美育是实施各育的催化剂,学前儿童美育的任务是:培养学前儿童对美的感受力、对美想象力和对美的表现力。

第五章

1、幼儿园教育活动分为:生活活动、教育活动和游戏活动。

2、广义生活活动是指儿童在园的一切活动,这里的生活活动特指幼儿园一日生活中除教学、游戏活动以外的一切日常活动,狭义的幼儿园的日常生活活动是指来园、离园、进餐、睡眠、盥洗、散步、自由活动等。

3、幼儿园的生活活动的意义有:(1)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2)促进学前儿童智力的发展(3)实施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4、幼儿园中的教学活动是指幼儿园中为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由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实施的教与学的正式活动。

5、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类型:

1、根据组织形式分,可以分为集体教学、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

2、根据活动领域分,可以分为综合教学与分科教学。

3、根据学前儿童的参与形式分,可以分为体验性教学活动和表现性教学活动两大类。

6、思想性原则是指在幼儿园全部教学活动中,必须向儿童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贯彻完成幼儿园德育的任务。

7、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基本原则主要有: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灵活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趣味性原则。

8、课堂教学活动又是幼儿园集体教学的基本形式。

9、课堂教学活动一般分为开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

10、课堂教学活动评定的标准有以下几条:

一、课堂教学活动目的具体明确,教材内容深浅恰当;

二、正确贯彻教学原则,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三、教师与儿童双方积极活动,完成课堂教学活动内容;

四、培养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

11、游戏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一、游戏条件的创设,1、提供充分的游戏时间;

2、创设必要的游戏场所;

3、提供充足的游戏材料和玩具。

二、角色游戏指导,1、丰富儿童的知识体验;

2、提供游戏材料,引发儿童游戏;

3、鼓励儿童按自己的意愿提出游戏的主题;

4、帮助儿童学会扮演和分配角色;

5、在游戏中善于观察儿童的表现,适时地教育;

6、教师以角色身份参加游戏,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

7、使儿童愉快地结束游戏。

三、结构游戏的指导,1、丰富并加深儿童对物体和建筑物的印象;

2、为儿童提供结构游戏的材料,吸引儿童积极参加游戏;

3、帮助儿童掌握构造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4、培养儿童认真细致、团结合作的工作态度和爱护结构材料的良好行为习惯。

四、表演游戏的指导,1、选择适合儿童表演的文艺作品;

2、教师要帮助儿童熟悉文艺作品;

3、吸引儿童参加表演游有规则游戏的指导戏的准备工作;

4、鼓励儿童自然地、生动地表演;

5、重视在表演游戏过程中的指导。

五、,1、智力游戏:选编合适的游戏;教会儿童正确地玩智力游戏;鼓励每个儿童积极参加各种智力游戏。

2、音乐游戏:倾听音乐,让儿童自由表达对音乐的理解,感受音乐的性质、节拍、曲调等;指导儿童学习用动作表现音乐的变化;尊重儿童,可以让儿童自己创编不同动作完整地表现音乐。

3、体育游戏:游戏中,有的包含角色、情节,有的需要运动器材配合,有的带有竞赛性质,向儿童提出一定的任务,在游戏中必须遵守规则;游戏的动作要达到正确、灵活、协调、熟练、游戏的结果要能反映儿童的体力和运动技能状况;体育游戏中教师要注意儿童的安全,以免游戏中儿童受到伤害。

第六章 幼儿园环境设计

1、幼儿园环境设计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在于:

一、制约作用:影响学前儿童的行为方式和发展方向;

二、启迪作用:引导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

三、激励作用:强化学前儿童的积极态度;

四、调节作用:平衡学前儿童的情绪。

2、一般而言,幼儿园环境包括广义的环境和狭义的环境。广义的环境指学前儿童自身以外的,影响学前儿童发展或者受学前儿童发展所影响的幼儿园中一切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的总和。狭义的幼儿园环境则是指幼儿园内学前儿童身心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

3、学前儿童喜爱的环境:

一、熟悉的环境;

二、舒适的环境;

三、富有新意的环境;

四、贴近自然的环境;

五、满足活动需要的环境;

六、具有鼓励作用的环境。

4、心理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对学前儿童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心理因素的总和,主要包括幼儿园人际关系、幼儿园精神氛围、教师的教育观念与行为等。幼儿园心理环境具有教育性、可控性、隐蔽性和复杂性等特点。

5、“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教师寄予学生期望与爱,使被期望者产生自信自强心理,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现象,又称为“罗森塔尔效应”。

6、幼儿园心理环境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二、发展性原则;

三、参与性原则;

四、开放性原则

7、教学和游戏,是教学活动室最主要的两个功能。活动室的空间设计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开放式的,一种是区隔式的。

8、幼儿园户外场地分为两种:一种是全园只设一个大型的共同游戏场地,另一种是同时设班级游戏场地和共同游戏场地。

9、幼儿园中的户外场地,大致包括三个区域,即水泥地、花草地和泥土地。

第七章 幼儿园教师

1、幼儿园教师是指在学前教育机构中,对学龄前儿童进行教育的主要工作人员,是受社会委托向学前儿童身心发展施加教育影响,并从事保育和教育工作的教育工作者。

2、幼儿园教师角色是指教师在学前教育活动中所处的地位与身份,具有社会角色的特征。

3、幼儿教师的角色有:

一、指导者;

二、工程师;

三、支持者;

四、养护者;

五、研究者;

六、中介者。

4、幼儿教师的职业技能是指从事幼儿教师职业,符合学前教育教学活动要求,直接影响学前教育教学活动效率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5、观察是一种知觉活动,使人们对周围事物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的知觉活动。观察力即人们感知周围事物的能力。所谓教师的观察能力是指教师对周围事物,主要是对教育对象由外表到内心的认识能力。

6、培养观察能力的途径:

一、要有强烈的观察动机;

二、要注意发挥多种感官的作用。

三、要深入关心学前儿童。

7、沟通能力的基本要素有:

一、目光沟通;

二、动作沟通;

三、语言沟通;

四、面部表情沟通;沟通技艺有:

一、熟记儿童的名字;

二、选用适当的语言;

三、眼光要与孩子直接接触;

四、语调语速要适当;

五、语气要和善;

六、善于倾听;

七、以鼓励、肯定、引导为主。

8、培养沟通能力的方法有:

一、提高语言素养;

二、提高人际交往的适应性;

三、多参加集体活动。沟通能力的作用:

一、有助于调动学前儿童全面参与的能力;

二、有助于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

三、有利于全面了解学前儿童的情况。

9、从事教学研究活动。对于教师来讲,直接从事教学研究活动是提高组织教育活动能力的最有效和最经济的途径。

10、组织教育活动能力的基本要素:

一、教学内容的组织能力;

二、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

三、教师语言的组织能力。培养组织教育活动能力的途径有:

一、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论;

二、经常向教学行家学习;

三、从事教学研究活动。

11、教历指教师教学的经历或历程,是在教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全面更真实记录教师教学行踪的一种材料。

12、教历研究就是教师通过对个人资料的收集,对自已思想轨迹的记录,来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对自身实践进行有意识的、系统的、持续不断的探究反思,在反思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最后改进教学实践。

13、教历研究的流程:

一、一般项目;

二、课前计划;

三、过程描述;

四、课后反思;

14、同伴互助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教师间发生的、以专业发展为指向、通过多种手段开展的,旨在实现教师持续主动地自我提升、相互合作并共同进步的教学研究活动。其基本形式有:

一、对话;

二、协作;

三、帮助。

15、案例教学的内涵:案例教学可界定为“通过对一个含有问题在内的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基本环节有:

一、案例引入;

二、案例讨论;

三、案例总结。

第八章 幼儿园的家庭、社区工作

1、学前教育包括三个方面: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

2、幼儿园与家庭衔接的内容:

一、了解学前儿童的家庭及在家表现情况;二,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各项工作;

三、向家长宣传学前儿童教育的知识;

四、向家长传授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法;

五、吸收家长参加幼儿园工作。

3、幼儿园与家庭联系的方式方法有个别联系方式和集体联系方式两种。

4、家园联系本是书面联系中的一种具体形式。

5、在农村,主要有流动幼儿园、巡回辅导站、家庭活动站、巡回游戏大篷车等几种主要形式。

6、亲子班:由社区组织亲子班,招收以幼儿园为中心的附近社区中的0-3岁未入园儿童,家长带孩子每周定期来园参与亲子活动。幼儿园则提供师资等,组织具体的亲子活动,多方面指导学前儿童家庭早期教育。

7、家长学校是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机构进行社区教育职能的另一途径,即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正式机构与社区联合,举办家长学校,以有目的、有系统地向学前儿童家长传播教育学前儿童的知识,交流优秀的学前教育经验,树立正确的学前教育观念,并掌握一定的学前教育方法。

8、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

一、设置专门的社区学前教育基地;

二、成立社区学前儿童早期教育中心;

三、借助社区教育资源开展社区学前教育。

第九章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

1、幼小衔接是指根据学前儿童过渡期身心发展的特点,从体、智、德、美诸方面做准备,使学前儿童能够顺利入学,也为其长远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2、忽视阶段之间的过渡,是造成幼儿园与小学不衔接的根本原因。

3、我国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的内容和途径:

一、培养学前儿童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学前儿童对小学生活态度、看法、情绪状态等,对入学后的适应关系很大。因此,幼儿园阶段应注意培养学前儿童愿意上学、对小学的生活怀着兴趣和向往、为做一个小学生感到自豪的积极态度,并让学前儿童有机会获得对小学生活的积极情感体验。

二、培养学前儿童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学前儿童入学后,是否适应小学的新环境,适应新的人际关系,对其身心健康影响很大。特别是主动性、独立性、人际交往能力等,不仅关系着学前儿童入学后的生活质量,也关系着他们在小学的学习质量,是幼小衔接的重要内容。

三、帮助学前儿童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学习准备是着眼学前儿童终身学习的需要,发展他们基本的学习素质,并在此过程中,帮助他们打下今后学习的基础。

4、各国幼小衔接实践的基本特征:

一、增进两个教育阶段的相互了解;

二、改革现有的教育机构,把小学低年级和幼儿园联系起来。

三、为学前儿童规定统一的教育方案和要求;

四、改革师资培训工作,使从事小学低年级教育的教师与学前教育的教师接受同样的培训,达到统一的要求。

五、提前一至二年开始普及义务教育,使学前教育纳入国家统一的教育计划。

六、加强科学实验研究工作。

5、国外实验研究和理论探讨的共同特点是:

一、入小学的预备教育必须为学前儿童身体、认知、情感、道德和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小学预备班的教育始终保持幼儿园的特点;

三、加强教师素质的训练,使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都了解衔接阶段儿童的教学内容、教学文法和组织形式。

下载学前教育学总结 复习 笔记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前教育学总结 复习 笔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前教育学笔记(五篇)

    1、学前教育学的对象:专门研究从出生到六岁前儿童教育的规律的科学。2、学前教育学包括学前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3、学前教育学的发展⑴孕育阶段(第一阶段)——15世纪以前学前......

    学前教育学最全笔记

    学前教育学 引言 学前教育是以学龄前儿童为对象的教育。它包括家庭中的学前教育和学前教育机构(托儿所、幼儿园)中的教育(即组织化了的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学是探讨学前教育的......

    学前教育学 复习重点

    第一章 学前教育的演进与发展 1. 2. 3. 1. 2. 3. 4. 5. 6. 7. 8. 一.学前教育的历史发展有哪几个时期?【P4】 原始社会的学前教育 农业社会的学前教育 工业社会早期的学前教......

    学前教育学复习(含5篇)

    教育: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说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它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广义:是一切能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

    学前教育学_自考笔记 自考资料

    科目:学前教育学1.1.广义的教育1.2.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 1.3.教育者1.4.正规学校教育 1.5.非正规教育 1.6.非正式教育 1.7.全民教育 1.8.终身教育 1.9.教育民主化 1.l0.教育现代化 1.1......

    2011学前教育学考试复习要点

    2011学前教育学考试复习要点考试时长:150分钟题型:填空题:(10*2=20分)名词解释(5*3=15分)简答(5*5=25分)论述(2*13=26分)案例分析(1*14=14分)知识要点:1、 什么是学前教育学学前教育学是以......

    学前教育学复习试题 2

    学前教育学复习一、单项选择题 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儿童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各种样品,如绘画、纸工、泥工样品,供儿童观察,模仿学习,该教师运用了( B ) A.示范法 B.范例法 C.观......

    学前教育学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本科补修)模拟试题及答案 电大《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本科补修)模拟试题一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 获得守恒性和可逆性概念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