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资源促发展

时间:2019-05-13 18:51: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整合资源促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整合资源促发展》。

第一篇:整合资源促发展

整合资源促发展电大事业谱新篇

江苏电大宜兴学院

江苏电大宜兴学院(原无锡广播电视大学宜兴分校)创办于1979年,是全国县级电大最早开办全日制大专教学的学校之一。1997年,在宜兴市政府的决策下,与宜兴经济学校合并办学,合并以后,以宜兴电大为主体,教育资源得到合理整合,各类教育得到协调发展,办学规模逐年扩大,办学质量稳步提升。目前,我校分新、老两区。新区总投入1.3亿元,占地300亩,建筑面积近12万m2,主要用于全日制学历教育;老校区占地50亩,用于成人学历教育和培训。学校现开办全日制教学班119个,有在籍学生7408人。其中,电大全日制普专、五年制大专学生2041人,开放本、专科在籍学员2200人。各类成人培训年均近万人次。学校自79年创建以来,已有业余大专毕业生22届,脱产大专毕业生8届,大中专毕业生超3万人。据不完全统计,其中走上副乡(局)级以上领导岗位的达70余人,担任厂长、经理职务的有57人,更多的毕业生成为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为地方培养了一批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学校现有教职工425人,专任教师300人,全部达本科学历,其中硕士毕业生4人,在读硕士生17人,硕士研究生课程班结业31人。学校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67人。学校自1999年参加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以来,按照试点要求,加快建设,积极探索。2001年到2002年,先后三次迎接了全省电大开放教育教学大检查,合格通过了中央电大的中期评估。

一、整合教育资源,做强做大电大事业。

1997年,宜兴市委市府高瞻远瞩,看到了教育竞争和发展的趋势,决定打破条块分割,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当时,宜兴电大(内含江南大学宜兴分校、宜兴职工中专)是当地以举办成人教育和全日制大专教育为主的龙头学校,宜兴市经济学校(内含宜兴立信会计学校、宜兴职业高级中学)是当地中等职业教育的龙头学校;政府将这两所学校合二为一,按照一套班子,几块牌子的模式运作。随后又把宜兴化工职业学校、宜兴商业学校、宜兴粮食学校并入我校,从而建立起了融高职、中职于一体、职前职后教育相沟通,多层次、综合性学校。两校合并,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形成了巨大的合力,事业规模急剧增长。1998年合并后第一年招生量翻番,原有的老校区已不能满足学校事业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宜兴市政府当机立断,决定易地重建新校区.1998年、2000年新校区建设分别被列为市政府实事工程,市委、市府把学校的发展,作为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的重要内容,列入《宜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规划》,并专门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组长,市长、副市长为副组长,9个部委办局“一把手”组成的学校建设领导小组,市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引进师资的有关优惠政策,市财政为师资引进、培训和教育教学设施设备添置设立了财政专户。新校区建成后,为两校合并,共建双赢,促进电大事业实现新的跨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灵活设置专业,切实服务地方经济。

多年来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电大教育是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教育。电大教育只有不断适应市场需求培养人才,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而原宜兴电大、宜兴市经济学校的合并,使现电大的专业和师资品种多样,文科、工科兼备。文科方面有财经、旅游等,工科方面有机械、建筑、化工、计算机等,为学校围绕市场经济、围绕企业发展灵活设置专业提供了可能性。针对国家级环保科技工业园和化工工业园的创建,学校开设了机电一体化、环境工程、计算机应用、财会,机械制造、化工等专业;针对太湖风景区旅游城市的创建,开设了旅游服务、烹饪、导游等专业;针对全市城镇建设的发展,开设了工业民用建筑、工程造价与监理、装潢艺术设计等专业。近几年来,长三角制造业逐渐兴旺,学校为此开设了数控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应用电子技术、工业电气自动化等专业。

近几年,供不应求的毕业生需求态势表明,准确的培养定位和合理的专业设置,是学校生存、发展、壮大的前提条件。

三、突出实践教学,着力塑造办学特色。

办学特色是学校的发展关键。合并办学后,我们集中两校优势,以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来塑造学校的办学特色,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办学之路。学校在艰苦创业,建设新校区的同时,始终没有忽视对实验、实习设备的投入,仅03年在实验实习设备上的投入达250万元。目前,新校区内建有8000平方米的专业实验楼,13000平方米的图书电教大楼,专业多媒体教室34个、实验室36个。实习工场1636平方米,拥有普通车床26台,数控车床7台,刨、钻、磨、锯床共16台;钳工车间2个,钳位120个。微机1160台:图书10.3万册,电子读物1.3万册;建有千兆的校园网、ATM宽带网;电子阅览室、图书电子检索系

统、远程教室、英语发射台,其它教学生活实施配套齐全。

学校非常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实施,各类计划内实验、实习不仅扎实完成,每学期各系还有针对性对某些学科的实验、实习进行抽查、考核,以促进教师、学生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视。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学校在实施性教学计划中,安排了国家级计算机和英语考试内容的教学。挤出下午3、4节课实施计划外实践性教学。计算机系在五年制大专生中,根据年级不同,分别开设了汉字录入、计算机拆装、网页制作、数据库三级教程等计划外实习项目;在普专班中增设flash动画制作、VB程序设计、数据库程序设计。化工、电子专业整合教学过程中的单项实验,对学生进行综合实验的教学、设计和指导,以提高学生综合实验的能力。

学校在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同时,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类型的技能证书培训考试。每年毕业班学生参加考工比率及合格率均达100%,所有在校生都要参加江苏省(中职)和国家级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高职)。此外,还组织学生参加倍受企业欢迎的有关证书的培训考试,CAD证书、施工员证书、化工操作员证书、英语口语口译证书、财会电算化证书。ISO9000系列内审员资格证书的考试参与率,在对应专业的学生中达95%以上。真正使学生能手持多证毕业,从而提高了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技能比赛为学生脱颖而出搭建了舞台,激发了师生若练技能的热情,也使学校在宜兴市、无锡市、乃至江苏省,全国具有了相当的知名度。近几年来,学校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省级团体一、二等奖6个,获无锡市团体一、二等奖23个;宜兴市团体一等奖50多个。学校有计算机、车工、钳工、珠算等十多个技能兴趣小组长年训练不松懈。学校制订并不断完善的学生技能比赛训练和指导奖励条例,激励了一批又一批优秀技能指导教师。在各类技能竞赛中,我校学生最拿手的珠算、计算机、车钳工等项目均培养出了许多技能高手。电五99级学生王豪参加无锡市和江苏省奥林匹克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素质比赛,获得一、二等奖;2003年在代表无锡电大参加省电大组织的第二届技能竞赛中获“计算机动画设计”一等奖;2001年王豪参加团中央组织的建党80周年“党在我心中”网页制作竞赛,获三等奖。目前,宜兴市教育信息网网页全部都是由王豪设计的。财会专业更是在省内知名,去年已通过了省骨干示范专业验收。该专业珠算选手多次获无锡市、江苏省珠算比赛一等奖,学校也因此连续8届获省珠算协会一等“伯乐奖”。00届计算机毕业生华俊专业技能扎实,自学多门计算机语言,精通多种

软件的应用,通过了国家级程序员考试,并取得了南京大学自学考试计算机本科文凭。2000年毕业后到2003年6月,他留在我校多媒体制作室工作,参与了省电大《机构运动分析》、《建筑制图与画法几何》、《工程力学》等大型网络课件的开发制作,多次获省电大一等奖,03年已被省电大正式录用,担任省电大网络管理工作。

四、加强内涵建设,努力提高师资队伍素质。

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学校事业发展最根本的保证。1997年,两校合并初期,教师队伍素质参错不齐,高学历、高层次、骨干教师非常稀缺。为此,学校相继制订了师资队伍建设“九·五”规划和“十五”规划,有目标,有计划地开展师资队伍建设工程。

从1993年开始,学校在新教师入口关上严格把守,除了紧俏的专业适当进一些专科生外,文化课教师一律必须是本科以上学历。为了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学校从应届本科毕业生中引进了一批优秀毕业生、优秀学生干部、共产党员充实教师队伍。对新入校的教师,学校提出:“一年入门,两年过关,三年达标”的要求。每年秋季开学伊始,新入校教师就要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班,通过听课、听专家讲座、交流心得,开汇报课等系列培训项目,最后全部通过“六个一”,即一堂课、一个教案、一本备课笔记、一篇论文、一个多媒体课件、一份评课稿的测验,合格的新教师,方可取得培训结业的证书。各系(部)还为每位教师配备了1-2名指导教师,实行以老带新、师徒结对,并根据培训方案,做好相互听课、共同备课等活动的记录,年终实行师徒“捆绑考核”。对五年内进校的新教师要进行一年一度的全方位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及时向青年教师反馈。

为引导青年教师成为既能进行理论教学,又能动手实践操作的“双师型”教师,学校每年要组织35周岁以下的所有青年教师参加市组织的教师技能大赛,车钳工、计算机、珠算等项目我校教师往往独占鳌头。学校还采取送骨干教师到高校挂职和下企业实习等途径,培养教师的专业能力。

目前,学校有1位教师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无锡市名教师1人,无锡市学科带头人4人,无锡市教科研带头人1人,无锡市教学能手6人,宜兴市学科带头人14人。省电大学术带头人资助对象1人,省电大骨干教师5人。

我们还积极鼓励现有中高级职称的教师转评(或申报)高校系列职称,鼓励中、青年教师考研,凡是考上的教师,脱产就读期间享受学校工资、奖金和福利,学校承担培训费、差旅费。对于非脱产攻读硕士的教师,学校承担培训费,毕业

后取得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者;学校还给予适当奖励。学校的一系列措施,极大地激发了广大教职工继续教育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了教师的学历。

教不研则浅,研不教则空。为实现从“经验型”、“辛苦型”向“科研型”、“创造型”的角色转换,学校领导提出,走教育教学科研一体化发展的道路。为了消除“教科研就是发表文章”的片面观念,学校制订了教科研5年规划,在全校形成一个由教科室为总牵头的科研网络,明确要求各系、科室都要有课题。学校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设立了科研专项经费,科研项目一有成果立即奖励,据不完全统计,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年均70篇,由教师编写出版的教材、书籍29本,“九五”期间学校开展的课题研究中有一个获国家级一等奖、2个获省级一等奖。学校自主开发的大型网络课件《机构运动分析》、《工程力学》获全国高校第六届、第七届高校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第五名,二等奖,我校是获奖学校中唯一的一所电大。学校还积极引导教师参与企业科研开发。由计算机系成立的朝阳软件开发公司先后为宜兴闲置设备调剂中心,宜兴热电厂完成了远程数据库查询系统和热网监控系统的软件开发;为宜兴淀粉设备厂发行PC控制器生产纸质快餐包装件,使生产效率提高了3倍;卢益中老师参与研制的“HOM-PCC用抑钡金属钝化剂”和“HOM-FCC用锑锡双金属复合钝化剂”填补了国内空白。电大教育只有扎根于地方经济建设的土壤,才会有取之不尽的源头活水。

五、高度重视招生就业,促进可持续发展。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招生是学校的生存线”。2002年作为无锡电大分校,学校首次允许面向全省招生。这一信号告诉我们,学校扩大全日制普专规模的时机来到了。学校紧紧抓住这一发展契机,认真分析招生的新形势、新任务,审时度势部署招生方案。为了发挥集体智慧和力量,要求广大教职工人人参与招生工作,对招生成就突出的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由此在校内营造了浓郁的招生氛围,开辟了广阔的招生渠道。学校在招生宣传上将工作做细、做透,扭转了过去老百姓普遍认为电视大学就是“电视上课”的认识偏差,让家长对我校放心,使考生对我校动心。学校领导更是身先士卒,一马当先,冒高温、斗酷暑,要政策,跑生源,给全体师生员工做出了表率。许多教职工纷纷主动请缨,要求到中学去,到山村去,到苏北去,做招生宣传工作,表现了良好的主人翁姿态。2003年,我校仅普专招生就跑了盐城、淮阴等八个大市近20个招生市场、100多所中学。自2001年首次面向全省招生以来,三年我校录取的普专新生分别为553人、528

人、686人。2003年我校普专录取率65.45%,列全省电大第二,仅次子省电大本部,加上五年制大专、开放专科、开放本科招生人数,2003年我校各类学历教育招生总数近3000名,为学校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毕业生的就业率是评价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为此,学校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02年从招生办中将就业指导独立出来,成立了就业指导处,由一名中层领导担任就业处主任,全职负责毕业生的就业工作。03年,为加强就业处力量,学校又为就业处配置了三名全职人员和一位兼职人员。就业处同志一边负责全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一边走南闯北,为毕业生和企业之间牵线搭桥。03年,我校电大毕业生就业形势较往年就有了明显好转,一次性就业率达78%。从03年下半年开始,学校更是加大了大专生的就业推荐力度。2003年12月6日—8日,在宜兴市人事局的关心支持下,在市人才服务中心的直接指导下,学校专门为2004届大专毕业生单独举办了大型人才供需洽谈会。来自宜兴、上海、无锡、常州等地的110多家企业负责人来到学校设摊,场面壮阔。本次洽谈会,用人单位提供就业岗位893个。洽谈会上,建筑专业的毕业生100%与企业签约,化工、机械专业的毕业生绝大部分与企业签了约,其它专业的毕业生100%与企业达成就业意向。到目前为止,04届大专毕业生签约率达89.5%。由于瞄准和抓住了职教发展的契机,学校的招生与就业两兴旺,学校事业不断跨越式发展,从而增强了自身的发展后劲。

第二篇:网通公司盘活资源促发展经验材料

网通公司盘活资源促发展经验材料

网通过四年发展,可以说网络资源是比较丰富的,网络成本是相当高的,网络效能是相当低的。重庆网通用近400个局点、400个机房承载仅有的18万用户、产生600万收入,平均一个机房只有450个用户、1.5万收入。可以看出,效益经营应是重庆网通方向,盘活资源应是重庆网通的重点。

如果重庆网通的一个局有2000个用户、10万的收入,重庆网通用户数量增加到180万户,月收入可以增加到4000万元,重庆网通就能立足重庆电信之列。要实现重庆网通的腾飞,重庆网通应注重效益经营,应重视经营效益,应在既有的资源、既有的产品上努力提高效益,提高产量,应在盘活既有资源上下功夫。

从二00四年开始,重庆网通就面临投资紧张,就发现资产效益低下。要在投资紧张的情况下,开拓市场、谋求发展,就必须在盘活既有资源上做文章、下功夫,然后再开发新的资源。

重庆网通应在盘活既有资源上下功夫,促进重庆网通快速健康发展。

那么,重庆网通应盘活哪些资源,应如何盘活资源呢?笔者有如下愚见:

首先是应在盘活十种资源上下功夫,快速提高用户量,增加收入,化解投资矛盾,实现理性经营,促进健康发展。

应在盘活管道资源上下工夫。重庆网通的管道资源虽然不多,但是管道资源的利用率却不是很好,管道资源的效能发挥却不是很好。管道不通的问题、管道的引出问题、管道的互联问题、管道的到位问题、管道的闲置问题比较多。重庆网通应将多余的管孔租出去,租给竞争对手以外的单位,应在可以多放几根电缆、光缆的管孔,多放电缆、光缆,提高管孔的利用率;应在对不通管道进行整治,疏通管道,并充分利用;应在管道沿途有市场的地方引出管道去占领市场;应把能互联而又没有互联的管道互联起来,提高管道的效能;应把没有到位的管孔延长,延长到目标市场,发挥管道的作用。用管道出租创造收入,将管道引出占领沿途市场,将管道延伸,抢滩终端市场,以盘货管道资源。

应在盘货交换资源上下功夫。重庆网通有近400个交换局点,每个局点除了用户板外,其公共部分如电源、机柜、交换模块、控制模块、中继模块,是无法分拆的。要实现效益经营,就应充分发挥其公共部分的作用,就应充分发挥交换局点的作用。上策是努力开拓市场、增加用户,提高交换机的放量率,力争满负荷放号;中策是拆分交换机,把多余的中继板、用户板、接线模块拆到别的交换机去用;下策把大局变成小局;下下策是拆除放号局。

应在盘活电缆资源上下功夫。一是盘活干线电缆资源。把没有市场的分支电缆取出,向有市场的方向分支,把没有分支出去的电缆芯线向有市场的方向分支出去,通过努力放号,提高干线电缆芯线的使用率;二是盘活分支电缆资源。把不见效、无市场的分支电缆拆除,布向有市场的方向和地点,把市场小的大分支电缆换成小分支电缆,在已有电缆的地方努力开发市场,发展用户,提高分支电缆的利用率。电缆布防完后,这一个放号局的固定成本就基本固定,多发展一个用户,就多见一份成效,就可多摊分一份固定成本。开发市场、发展用户是盘活既有电缆资源的最有效途径。

应在盘活传输资源上下功夫。重庆网通建设东南环、西南环等投资巨大,重庆网通就应在这些传输环沿途,在有市场的城镇、城市开局放号,充分发挥各环的效能。应在传输环上,为其他电信运营商提供备用通道、提供传输通道,甚至相互利用传输资源,固化自己的自愈网络,提高传输环的利用率,增加重庆网通的效益。应在传输网上为气象、高速公路、天然气等提供传输通道,为实现气象信息采集和高速公路救援、收费、通信以及天然气调度和收费的全市联网信,实现息化管理、集中管理作出贡献,并以此创造重庆网通的收入和进一步提高省干的传输环的效益、效用。重庆网通有用传输连接起来的近400个放号局,应按端局建成环、端局下交换模块成环、交换模块下远端模块成环的思路,逐步建设城域网环,提高网络安全性和质量,减少用户流失,增加效益。应在这些传输通道的沿途,寻找目标市场,开设放号局放号,应将这些传输网络多余的光纤、多余的2m端口外租,应将多余的光纤、多余的2m端口向目标市场延伸并用于开局放号,应将多余的2m端口尽量为目标用户提供专线、提供宽带,应将确实市场较小的目标市场处的大传输换成小传输,以充分利用和盘活城域网、接入网的传输资源,创造效益。好范文版权所有

应在盘活市场资源上下功夫。重庆网通进入一个市场要投入市场接入费、协调费、开发费。就应集中优势兵力,采取持久战的战略、歼灭战的战术、精细营销的手段对其市场进行深耕细作,蚕食这个市场,努力在局部市场上占绝对优势(如华安大厦有70来家公司,网通进去了,就应作力市场开发,争取60家以上的公司入网),让市场接入费、协调费、开发费产生更大的效益,让网通在每个市场造

出声势、形成影响。就应以已开发的市场为根据地,利用已形成的影响、利用开发市场投入的广告的效用,努力向其周边市场拓展,扩大市场。好范文版权所有

应在盘活机房资源上下功夫。重庆网通有几百个机房,机房建设花费了大量资金。应尽量提高机房的利用率,利用现有机房努力向周边目标市场敷设电缆,尽量把小局变成大局,通过努力开发市场、发

展用户,让一个机房拥有上千用户甚至上万用户,提高机房的利用率和效益。

应在盘活关系资源上下功夫。关系的建立是要大量投入的,关系的维护是要支出成本的。应重视关系资源的开发,充分利用各种关系资源为网通摇旗呐喊、为网通扫除障碍、为网通协调关系、为网通拓展市场、为网通发展用户、为网通壮大关系。

应在盘活用户资源上下功夫。开发用户是要付出代价的,留住用户是要作出努力的,应充分重视用户资源的盘活。应通过提高质量、提升服务,在用户中形成良好的口碑,让用户为网通宣传。应努力在既有用户上开展增值业务、新业务,在既有用户上去发展adsl业务,在既有用户上去增加业务量。应通过既有用户去发展新用户,扩大用户群。

应在盘活ip电话超市资源上下功夫。开发超市,网通要投入光缆和传输设备,但超市能开多久很难说。一旦超市无法继续开下去,势必闲置、浪费传输设备和光缆。还有往往为开一个超市要放一根8芯光缆和一对四个2m端口的小二光设备,几乎要闲置6芯光缆和小二光的3个2m端口。所以应重视ip电话超市附近利用光缆和传输设备开局放号、发展专线,开发市场、发展用户,化解ip电话超市的投资风险,盘活ip电话超市的传输资源,开发ip超市周边的市场资源好范文版权所有,促进重庆网通的快速发展。也可将多余的光纤和传输端外租。

应在盘活网络资源上下功夫。利用现有的网络承载更多的业务(如国际业务、过网业务),利用现有的网络开展相关业务(如城区的气费、电费、水费、传输业务),利用现有的网络开发特色业务和趣味业务(如彩铃、点歌业务),特别应在丰富现有宽带网络上有的内容上下功夫,努力开发教育、咨讯、游戏、电影等等业务。高速公路上要有车跑才有效益啊!

其次是解放思想,转变思路,为效益经营、盘活资源打下基础。效益经营首先得让既有的资源充分发挥作用,产生最大效益,然后是以效益为标准进行新的投资。网通发展到现在,拥有近400个放号局,不能把这400个放号局看成包袱,应把这400个放号局看作网通发展的基础、网通发展的根据地,看作围棋布局阶段布的子。进入效益经营就是巩固根据地,扩大根据地的阶段,就是围棋的中盘搏杀阶段。应以布局阶段布好的子,从整盘棋的得失和效益最大化出发,对其周边精耕细作,深耕细作,让每一个子都充分发生效能、都产生效益。否则,不但不能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反而会丢子失地。网通上下不能死盯指标,应为自己确立目标,确立每月业务增长率的目标,确立主要业务、基础业务、重点业务、重点区域的市场占有率目标,确立让每一个根据地扩大、壮大、巩固的目标,确立让每一个根据地拥有2000以上用户的目标,并围绕目标、研究市场、制定营销策略,以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手段,按毛泽东同志《论持久战》的思想,去壮大既有的“根据地”,去发展新的“根据地”。网通要实现快速发展,在投资紧张的情况下,只能适量开辟新的“根据地”,只能在既有的根据地中选取有发展空间、能短期见效的“根据地”(如邹容广场、得意世界、欧鹏大厦等等)进行重点突破,实施精细营销、深耕细作。只能在重点突破的同时,去创造其他“根据地”市场发展的条件,在重点市场实现了突破,积累了经验,培养了能力后再进行深度开发。只能让上下关注既有资源,关注“根据地”,在“根据地”苦下功夫。只能在经营好根据地的同时,在有余力的情况下去开辟新的“根据地”(这个根据地包括放号局、包括业务、包括市场等各种根据地)。

再次以市场为导向进行效益经营。要实现效益经营,就得以盘活资源为重点,让既有资源出效益,就得以市场为导向开展各种工作。没有市场再好的产品只能是废品,工作越好,对公司的损失越大,对公司的破坏力越强。就得围绕主要业务、基础业务进行精耕细作、深耕细作,实施精细化营销、专业化营销。要实现快速健康发展,就应建立以市场和业务为导向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因为以收入为导向的考核和激励机制会透支收入,会引发市场冲突,会激发收入泡沫。以业务为导向应重点以基础业务固话、宽带、集群为导向。它们是其它业务和内容的载体,是生存的根基;就应实施以盘活资源为重点的投资战略,对地市级公司进行投资总量控制,进行投资进度控制(如按上月地市级公司基础业务增量安排和控制下月投资计划),进行投资比例控制(即在对地市级公司每月的投资中要控制盘活资源、新建、安全整治三项投资的比例,把投资重点引导到盘活资源上来);就应以盘活资源、以壮大基础业务、重点业务为导向实施考核和激励;就应以盘活资源为导向建立营销体系和网络、建立销售渠道、组建销售队伍、制定营销策略和销售政策,实施广告宣传、开展市场攻关。

重庆网通四年,做好了市场布局,打好了市场基础,围绕既有资源,对“根据地”进行精耕细作、深耕细作,实现快速健康发展指日可待。

第三篇:优化资源创特色 提升内涵促发展[定稿]

优化资源创特色 提升内涵促发展

学校走内涵发展道路是实现学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甘肃省高台县南华初级中学秉承“育人为本,德育为首,质量为先”的办学理念和“全心全意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让每一个农村孩子都成才”的办学宗旨,深挖农村学校教育的实质和内涵,砥砺出了“厚德、励志、笃学、明责”的校训,孕育了“崇真、扬善、守纪、创新”的优良校风,树立“做有理想的教师,办有灵魂的学校,为学生的终生成长奠定基础”的办学目标,倡导“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办学愿景,大胆探索管理育人、文化育人、环境育人、课改育人、活动育人、成果育人六大途径,实现了育人资源的最优化,为学校内涵发展创设了良好的大环境。

一、创新管理模式,为学校内涵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015年8月,原初级中学和中心小学合并,建成了一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下辖六个校区,一个农村中心幼儿园。为了能让这种“一校多区、集团办学”的模式科学发展,学校领导班子广泛考察、集思广益,确立了“统分管理、条块结合”的精细化管理模式。我们把具有共性的工作放到一起统一管理,统一规章制度,统一财务管理,统一工作安排,统一学校德育、后勤工作。在管理中,始终坚持九年一贯的原则,如规章制度,管理职责,教职工考核及评估办法,各项工作的规范与要求,师生在校常规,安全系列制度,都实行九年一贯。同时,针对中小学、幼儿园工作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分部管理。相对应的教学教研、教师工作量、教师职称评定、教学评价等都是分开组织。这样又能充分尊重学校的个性发展,实现教育资源均衡,提升整体办学水平。为使这一管理模式制度化、常态化,学校组织各处室重新制订了合并后的九年一贯制学校的规章制度,对各项制度重新进行修订完善,使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做到一切有章可依。有力保障了学校内涵发展工作稳步开展。

二、优化教师结构,为学校内涵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教师的发展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基础,是促进学校和学生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学校内涵发展的主要积淀者。为了适应新的发展需要,以学校整合为契机,以师德建设为基础,以专业化发展为抓手,以骨干教师为引领,以校本研修为平台,以课程建设为途径,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激励机制形成为保证,学校注重树立教师的职业理想,促进教师的自我进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分学段磨合培养教师实力梯队,激发教师的创造智慧,锤炼教师的行为能力,提升教师的实践水准,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学校现有甘肃省农村骨干教师7名,张掖市骨干教师11名。多名教师各类课题成果、微课、优质课、科技创新等在省市竞赛中获奖。教师的整体发展为学校内涵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完善德育网络,为学校内涵发展拓展有效途径。学校把立德树人、以德治校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学校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团委会、大中小队委会、学生会等多项德育管理机构。为预防青少年犯罪,加强对问题学生的分类教育矫治,学校专门成立了“虚拟工读学校”,经常邀请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到校开展讲座。完善了“校长—分管副校长—政教处(团队办)—班主任—任课教师、职工队伍—学生会等学生组织”的立体交叉德育管理网络,并形成了学校、村社(社区)、家长“三结合”的校内外整体推动的德育网络。学校以团队为阵地,利用活动类课程时间及其它课余时间,持之以恒的开展了重大节日纪念活动和养成教育系列活动,德育工作卓有成果。2016年我校荣获”甘肃省中小学德育示范校”称号,是对我校德育工作的充分肯定。

四、改革课堂教学,为学校内涵发展确立质量核心。

质量提高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为了将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推向深入,学校成立了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在经过调查研究、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实际,确定进行“三段式开放性”教学模式课改实验,将课堂分为课前自学、课堂互动、课后检测三个环节,以“教学内容问题化”为主线,以“开放和生成”为特征。通过学校领导、教研室、教研组长听课等方式,督促教师采用“三段式开放性”课堂教学模式,课堂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学生变得越来越想说、敢说、会说,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学生由原来被动的接受性学习变成了在老师指导下的提前预习,与老师、同学之间的合作学习,主动的、探究性的学习。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积极性、主动性大大增加,学习氛围空前浓厚,变要我说为我要说,要我学为我要学开始逐渐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五.促进特长培养,为学校内涵发展提升特色品位。特色建设是学校内涵发展的真正灵魂。为推进内涵发展,提升办学品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坚持在“特色”上下功夫,让学生在活动中快乐成长。我们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一班一特”活动,艺术特色以班级为单位,每班确定一个器乐和体育特色项目,学校三至九年级17个教学班开设了竖笛、陶笛、葫芦丝、巴乌、口风琴、排箫、口琴等器乐演奏课程,通过不懈的努力,现已达到了“班班有乐器、人人会演奏”的效果。学校开设了戏曲、彩绘、美术、剪纸、刺绣、书法、舞蹈等8种以传承民族艺术为导向的校本社团课程,组织开展了19个乡村少年宫兴趣小组社团活动,在全面伸展学生个性的基础上,面向全体、人人参与,让社团成为学生百花齐放的花园,个性成长的摇篮,让每个孩子都有艺术理想,快乐健康成长。2016年,我校荣获“甘肃省快乐校园示范校”,为我校内涵发展又添新的动力。

六、加强文化建设,为学校内涵发展构建和谐环境。文化建设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底蕴,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本质所在。首先,我们时刻用先进文化覆盖整个校园。通过“墙壁文化”、“走廊文化”、“班级文化”、“宿舍文化”、“行为文化”、“红色文化”、“校本文化”等建设,让校园的名人雕塑、诗文图像、一草一木都能“说话”,让学生时刻感受到文化就在身边,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其次,我们积极挖掘我县特有的红色文化资源,确定了“西路军精神伴我成长”的红色校本课程,让西路军精神如同一棵四季长青的大树,深深地扎根在学生的心田中,让红色的革命精神在他们生命中浸润,让红色的时代精神滋养他们成长,给学生打下了红色的人生精神底色。再次,学校坚持每天在学生中进行晨诵、午读、暮醒、练字活动,定期开展校园文化节等文化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营造了和谐的育人环境。

七、实施“新教育”实验,为学校内涵发展注入活水动力。

近年来,我校积极加盟“新教育实验学校”,开展新教育实验工作。我们以“新教育”为载体,以“五大行动”为抓手,努力打造书香校园、文明校园、和谐校园、阳光校园和幸福校园,努力实现全校师生共同“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们在新教育实验的“十大行动”中,重点做好五大行动:一是以晨诵、午读、暮省为突破口,营造书香校园;二是师生共写随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三是构建理想课堂,提升教学质量;四是立足学校实际,研发卓越课程。我们开发《我的家乡是高台》系列读本,本系列教材包括《乡土风韵》《表氏春秋》《西路军魂》《黑河湿地》四本地方课程,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家乡,热爱家乡。五是建设数码社区,加强网络学习、交流。学校通过扎实推进新教育实验,使新教育成为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理想舞台,学校由此焕发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我们刚刚起步,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只要按照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坚定不移地去实施,就一定会梦想成真。

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相信岁月,相信种子!

第四篇:攻坚克难促发展

攻坚克难促发展,求真务实增效益

2013年公司面临着国内第一套大型国产化芳烃装置竣工投产、百万吨乙烯及炼油改扩建项目批复动工、装置第二周期深度检修等重大发展机遇和挑战,在“发展攻坚年”里,我们必须认清形势、找准问题、理清思路、找对措施,抓好工作落实。建议主要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1)建章建制,规范管理,有效降低风险。效益最大化是硬道理,但规范经营是前提,公司要做到业务延伸到哪里,制度就规范到哪里,不留盲区,不落死角,从现有制度入手,对照业务逐项分析检查,对不适用或存在疏漏的制度及时修订完善,真正有效降低经营风险。(2)强化预算,加深管控,努力降本增效。强化预算刚性,严格按预算管控各项费用,并做好预算执行情况检查及信息反馈。加强费用审核,力争实现把有限的费用开支在生产经营最需要的地方,进一步将观念从用足费用向用好费用转变。对于公司效益增长点,我们必须拿出既 “看住西瓜”,也“不丢芝麻”的行动力,努力降本增效。

(3)夯实基础,提升管理,争创一流企业。扎实的业务基础是优化、提升管理水平的前提保证,我们应从业务上抓好岗位职责明晰化、业务流程标准化、业务操作规范化、业务处理期限化管理;从服务上着力提升业务技能,服务生产建设,争创业务好、服务强的一流企业。

(4)勤学苦练,奖惩公平,锤炼优秀队伍。向先进兄弟单位学,可以取长补短,找准差距;员工内部互学,可以扬长避短,紧贴实际。同时辅以公开、公平、公正的奖惩机制,加强业务考核,促进员工技能提高,着力锤炼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精干队伍。

第五篇:保持稳定促发展

保持稳定促发展,搞好双拥做贡献

---龙家店镇副镇长杨海锋

自2003年10月主管龙家店镇民政工作,两年来,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民政局的正确指引下,经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我镇真正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了千家万户,用智慧和汗水开创了民政工作的新局面。2004年是总结过去,谋划未来的一年。回顾总结一年来的工作,我镇双拥及民政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的是无1户优抚对象出现上访问题,保持了稳定,其它各项工作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下面,我根据我镇的实际情况,将一年的工作汇报如下:

我镇地处昌黎城西十公里处,205国道和京山铁路横贯东西,全镇44个行政村,4.4万人口是昌黎县的一个大镇。

一、切实加强对优抚工作的领导

优抚对象是在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建立革命政权、保卫祖国、建设祖国做出特殊贡献的社会群体,党和政府十分关心优抚对象、重视优抚工作,做为一名主管优抚工作的副镇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拥政军民关系就要进一步加强对优抚工作的领导,解决好个别优抚对象中的“三难”问题,保障他们的生活水平达到或略高于当地群众的平均生活水平,如老复员军人吕印金,因房子陈旧,有些破损,雨天漏水,得知情况后,经我和县民政局协商,双方出资,为老人盖了新房,解决了住房一大难题,烈属杨秀兰,身体不好,给他办理了低保,每月100元,生活老复员军人李国、李瑞林、陶俊文等,由于年老体弱,没有了劳动能力,生活困难,救济款一到都要拿出一部分,送到他们手中,帮助他们解决生活问题,生活有了保障,依法维护了优抚对象的合法权益。

二、广泛开展双拥活动。为现役军人保家卫国解除后顾之忧,巩固了军政军民团结的大好局面,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创新思路,构筑双拥工作新格局。做好新时期的双拥工作是摆在我们各级领导面前的一道新的课题,为此,我在全面总结研究、分析多年双拥工作的基础上,提出营造“一种氛围”,做到“七个不忘”,“四个到位”,达到“三个好“的双拥工作思想,营造”一种氛围“就是要营造出一种象战争年代那样浓烈灼热的拥军氛围,”七个不忘“就要做到平时不忘战时,市场不忘战场,做事不忘军事,待人不忘军人,抓教育不忘国家防教育,抓培训不忘军训,研究投资不忘给军队建设投资,“四个到位”就是必须做到认识到位,组织到位,政策到位,工作到位,实现“两个无”就是无优待金不落实,无不关心支持拥军工作的领导,最终达到“三个好”,即转业干部安置好,优抚政策落实好,为部队排忧解难好,为创全镇的双拥工作而奋斗。

建立健全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为开展好这项工作专门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定期不定期的召开会议,安排部署“双拥”工作,特别每逢“八一”春节等两大节日,都要精心安排,组织活动。在今年的春节慰问中,镇党委班子主要成员亲自到优抚户中问寒问暖,送去棉衣、白面、大米,还有200元慰问金,同时,到驻房部队慰问军地领导畅谈新世纪军民之间的友谊。

2、落实优抚政策做到专款专用,全镇共有伤残军人22人,老复员军人151人,农村义务兵42人,“三属”8人,在优抚工作中,按政策规定准时发放优抚款。对于在部队立三等功的,镇里带着相当于优待金15%的慰问品敲锣打鼓将喜报送到家中,对赴藏义务兵加发优待金的50%,同时镇领导还坚持定期走访优抚户,及时解决家中困难。如老复员军人李瑞林,因路滑不小心把腿摔骨折了,因家中困难没能进医院及时治疗,镇领导得知后,送去1000元钱,使其得以治疗,病情有所好转,老复员军肖振起的住房是老房子,一到雨天就漏水,需要修补,镇领导敌款500元送到老人手中,老人感动的热泪盈眶,直说共产党好,我们的心里也很高兴,这也体现了党和人民没有忘记他们。

总之,无论怎样都要做好双拥工作,体现军民一家人的亲密关系,以前双拥工作取得的成绩都已成为过去,我们决心在以后的双拥工作中,做得更细腻,发扬成绩弥补不足,使我镇的双拥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下载整合资源促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整合资源促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乘风扬帆促发展

    乘风扬帆促发展——全市基层党的建设综述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市县乡村四级党组织换届、基层组织建设年„„,一项项牵动全局的活动,为基层党建工作的开展带来了难......

    学两会促发展

    路政执法人员深入贯彻学习“两会”精神近日来,我路政大队高度重视组织和引导路政执法人员学习,召开了一次以“学两会,促发展”的路政研讨会,旨在以党的“两会”精神为指导,确保全......

    协会促发展

    协会促发展 — 记会长干事零距离座谈会成功举行 为了加强会长对各部门工作以及人员的了解从而使得协会得到更好更深远的发展,江苏理工学院校创业与职业发展协会于2013年12月8......

    学讲话、促发展

    学讲话、促发展 在我校组织的全体教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活动中,我深刻体会到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走好群众路线。 教......

    学楷模 促发展

    学楷模 促发展 ——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玉龙县工业经贸和科技信息化局副局长 李瑞全 杨善洲同志的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感人至深、催人泪下。他的精神给人思想深刻教......

    任人唯贤促发展

    调兵遣将绘蓝图 任人唯贤促发展为推动乡党委、政府各项工作全面展开,实现 “农业产业化富民,工业强乡”的宏伟蓝图,经乡党委研究决定,将古贤乡21个行政村划分为6个工作区,并在全......

    创先争优促发展

    创先争优促发展,齐心协力创特色 ——淮南20中2011年上半年工作小结下半年工作思路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校根据年初教育局教育工作会议部署,全面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以这次......

    降本增效促发展

    适应新常态 降本增效促转型 当前,我国经济已进入“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的新常态。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和金融脱媒加剧、利率市场化全面提速、互联网金融的蓬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