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青岛滨海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简介
青岛滨海学院学前教育简介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 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在保教机构、教育行政部门、儿童教育咨询机构以及其他相关机构从事保育、教育、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学前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学前教育技能的基本训练,掌握保育、教育和研究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素养,掌握系统扎实的学前教育基础知识、基本理论; 2.具备观察幼儿、分析幼儿的基本能力,具有编制幼儿园教育活动方案和实施教育方案的初步能力,掌握对幼儿进行保育和教育的技能; 3.熟悉国家和地方有关学前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4.了解国内外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有较强的自主学习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掌握幼儿园各领域教育的特点与基本知识,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艺术表现和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知识。6. 具有与幼儿及家长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和协助幼儿园与社区建立合作互助良好关系的能力。
主干课程:
普通心理学、教育概论、人体解剖生理学、心理与教育统计、中国教育史(含学前)、外国教育史(含学前)、学前教育学、儿童心理学、幼儿园课程、学前教育科研方法、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学前卫生学、音乐、美术、舞蹈、钢琴演奏。
专业特色: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独生子女数量的增加,国家及社会对幼儿教育越来越重视,对于高质量幼儿教育的需求也日益强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等多项政策的制定均表明了国家对学前教育的政策导向。伴随着政策的导向作用,学前教育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根据201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共有幼儿园16.68万所,比上年增加1.63万所。山东省作为人口大省和教育大省,学前教育的规模发展也较快。据统计,2011年,全省共有幼儿园18455所,比上年增加704所,全省每年对学前教育专业人员的需求量达数万人,并且需求量在不断增加。青岛市为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也制定了一系列举措。2011年,《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中指出:到2020年全市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到99%以上,全市城乡学前教育普及水平和保教质量走在全国同类城市前列。2011年青岛市人大调查报告:青岛市现有园长及幼儿教师 13800余人,按3岁至6岁在园幼儿约20万人测算,2020年前配齐幼儿教师约需新增6000人。此外,在青岛市及周边地区,有近16万韩国人在此工作和生活,他们的子女入托对学前教育师资也提出了特殊的要求。本校二十年的韩语教学经验,对此类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可以提供有力的支持。本校学前教育的师资培养除了能满
足一般性的社会需求,也能满足本地的特殊需求。
就业去向:
毕业生就业前景主要包括:面向经济发达、教育发展尤其是学前教育发展较快的市区幼儿园,实施对口就业,如省、市级示范园、政府机关园、高校附属幼儿园、企事业单位附属幼儿园以及蓬勃发展的、极具潜力的社区配套幼儿园等。学生也可以进行研究生入学考试,进入高一级学府继续深造
第二篇:青岛滨海学院应用韩语特色专业简介
青岛滨海学院自建校初期(1992 年)就开始招收韩语商贸、韩语办公与文秘(中专)专业,自 1999 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建立了青岛滨海职业学院以来,我院经贸韩语专业已连续 11 年招生。自 2005 年起该专业更名为应用韩语。经过 18 年的运营,在专业教学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近五年来培养毕业生 1818 人,其中通过国内专升本和出国深造等途径获得学士学位者达 300 余人,获硕士学位者已通过认证的有 10 人。现有在校生 559 人(2007,2008,2009)。另我院现开设有成人高等教育韩语专业(专科)和普通本科韩语专业,师资、教学设施等均可实现院内共享。特别是在 2003 年,该专业被确立为院级品牌专业进行重点建设,为特色专业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不断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及时了解企业对韩语人才的特殊需求,并以此为导向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基本形成了以运用为目标、以听说为先导、以语言教学与职业技能渗透为突破的专业教学特色。作为重点建设专业之一,学院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也给予大力倾斜,目前已形成一支结构相对合理、专业水平较高、研究能力较强的教师队伍。
应用韩语专业以其基于市场需求和发展方向的专业定位、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经济、满足学生多样化职业方向需求的办学指导思想、老中青结合、专业与技能结合的专业教学队伍、语言基础相对扎实、应用技能较为突出的人才培养质量等因素而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可。历年来毕业生就业率长期居高(98%-100%),毕业生在用人单位普遍受到好评;生源旺盛,招生成绩明显高于其他院校同类专科专业——这一切都表明该专业已经进入一个良性发展的阶段。
第三篇:青岛滨海学院动画专业教学团队简介
青岛滨海学院是青岛市动漫创意产业协会理事单位,2009年被青岛市新闻出版局授予“国家动漫创意产业基地定点培训单位”,动画专业开设于2005年,是我校重点建设专业之一,2008年开始招收首届本科生。动画专业教学团队由动画教研室5名教师和动画工作5名教师组成。
洪顺,男,1984年11月生人,动画专业负责人,动画教研室教师。2007年毕业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此后一直从事高校教学工作,擅长三维角色造型设计与三维角色动画制作。所指导的学生多次获得国家、省、市各级奖项,本人也因此多次获得国家与省级“优秀指导教师”奖。
周颢,女,硕士,1982年9月生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美术学院,动画专业教师。曾在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动画艺术专业进修班进修就读。曾就职湖南少儿出版社任美术编辑及兼职于湖南教育报刊社任插画师。研究生期间担任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动画专业本科班助教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是动画理论和二维动画制作。主要教授《动画运动规律》、《动画技法》、《故事板制作》等动画专业课程。于海宝,女,1975年12月生人,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艺术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个人主要研究方向是三维动画设计及理论,新媒体广告设计,发表论文4篇,现任青岛滨海学院艺术学院影视动画专业教师,并为CDA中国设计师协会会员。
曾荣获中国设计师协会主办的《创意中国》的综合设计比赛的三等奖,辅导若干学生荣获综合设计优秀奖,现任青岛滨海学院艺术学院动画专业教师,主讲课程:《maya动画短片》《Maya角色动画制作》、《maya渲染(材质、灯光、贴图及合成)》《动画造型》等课程。
王媛媛,女,1984年生人。2008年毕业于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专业,同年考取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动画专业硕士研究生,自2011年起担任青岛滨海学院艺术学院动画教研室三维影视动画教师。个人研究方向:三维影视动画;现教授Maya模型制作、Maya基础、短片拍摄、动漫插画设计等课程。论文《动画场景设计风格探索》被中国知网检索数据库收录论文《SpaceConstruction of Two-dimensional Animation Scene Composition》EI检索收录美国IEEE出版社出版。
郭 茜,女,1986年生,2009年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本科,研究方向:三维动画(maya方向)、影视后期、影视声音,亚洲动漫协会会员,2008年参与《小智星诸葛亮》动画制作,现任青岛滨海学院艺术学院动画工作室教师,主讲课程:《Maya渲染与合成》、《动画广告宣传片》、《影视声音》、《三维动画特效》、《MAYA短片制作》、《影视动画创作》等课程。
第四篇:青岛滨海学院外国语学院简介
外国语学院的前身为建校初期的英语、日语、韩语中专班。1999年,学校成立外语系,设立了经贸英语、经贸韩语高职专科专业。2002年,外语系分为英语系和应用外语系。2005年8月,学校再次整合划分教学部门,外语类专业分为西方语言学系和东方语言学系;2010年,两系更名为东方语言学院和西方语言学院;2013年,两院合并设立外国语学院。目前学院设有英语、朝鲜语、日语三个本科专业,应用英语、应用日语、应用韩语、应用俄语、应用德语、应用法语六个专科专业。2005年,应用日语专业被评为省级示范专业;2010年应用韩语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2011年日语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韩汉互译联合课程群、应用翻译(口笔译)课程群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群。
外国语学院遵循高等教育规律,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社会为宗旨,重视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形成了鲜明的人才培养特色。专科层次突出应用,听说领先,追求“三化”,即基本技能实用化(听说先行,以工作和生活交流为专业技能方向)、职业方向多元化(尊重学生的职业选择,提供多模块的专业方向课组备选)、职业技能专门化(学生通过选修某一模块课程获得该职业领域所需的职业技能,毕业后经短期适应即可胜任岗位工作);本科层次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注重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专业培养方案的课程设计中强调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同时充分尊重学生的专业兴趣和个性化发展需求,重点打造翻译、经贸两个专业方向,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创设了良好的平台。
为加大实践教学改革力度,学院成立了国际语言文化实践教学中心,下设地球村、同传实验室、语音室等40多个实验室,为外语实践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先进的技术支持。随着学校BB教学平台的投入使用,外语教学的信息化、智能化手段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外国语学院重视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建设。近年来,学院加大了高成次人才引进的力度。目前,外国语学院共有中外籍教师70余人,师资队伍职称、学历结构不断优化,为深化外语教学改革和提升专业建设层次提供了保障。
第五篇:青岛滨海学院专业简介: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目标及思路
青岛滨海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目标及思路
根据市场需要、依照市场规律、遵循市场法则、跟踪市场动态,走校企联合办学之路,用真实的电子商务环境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把专业办好、办活、办出特色。帮助本专业的学生,在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着重掌握电子商务的专业技能,帮助每一位学生取得“电子商务师”职业资格证书。使学生毕业时都能持有双证(毕业证书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让学生就业能顶岗,创业就有能力。以真实环境培养实际技能,以实际案例进行实践教学,边学边干,边学边练,在干中学,在学中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增强对所学知识的和技能的理解能力。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从高职教学理念上和思想认识上把握好以下几点: ①高职院校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把培养有较高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能够满足社会实际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作为学校的基本目标。
②电子商务专业就应该以培养电子商务师为己任。
③电子商务本质是商务、成败在营销、关键是人才;电子商务营销技能应该是电子商务师的核心技能。抓住了这一核心技能的培养就抓住了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就抓住了电子商务学科建设的关键,就抓住了电子商务教学改革的关键。
④电子商务营销技能绝不可能在课堂中培养,也不可能在“封闭的”实验室环境下培养,它只能在真实的电子商务营销实践中造就。
⑤在电子商务的营销实践中只有让学生“转换脚色,进入角色”---不是被动的参与,而是以独立经理人或者营销经理的角色积极主动的参与实践才能取得较好的成果。
⑥在培养环境的设计上,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真实、开放、个性化和人性化”的实践平台,以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⑦在培养计划的安排上,应该使核心技能的培养从入学后的第一个学期就开始,并且持续到毕业。
⑧在学生思想意识的培养上,应该让学生牢牢树立面向社会、面向企业,勇于实践、积极实践,勇于创新、大胆创新的思想。
⑨在教学方法上,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