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交流材料:坚持改革创新 推进品牌建设 打造高品质职业教育

时间:2019-05-13 18:39: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经验交流材料:坚持改革创新 推进品牌建设 打造高品质职业教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经验交流材料:坚持改革创新 推进品牌建设 打造高品质职业教育》。

第一篇:经验交流材料:坚持改革创新 推进品牌建设 打造高品质职业教育

(管理经验交流材料)

坚持改革创新 推进品牌建设 打造高品质职业教育

广东省农工商职业技术学校

广东省农工商职业技术学校创建于1954年,隶属广东省农垦总局,2004年4月被教育部授予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学校占地面积320亩,专任教师286人,是一所以工科和财经类专业为主,农、艺、教专业协调发展的综合性中职学校。近年来,我校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型升级为主线,围绕“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规范治校和合作办校”办学理念,科学合理稳妥推进各项工作,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荣获了广东省示范性中职学校称号,获得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资格。这为我校品牌建设添上新的一笔,打响在职教征途上的新战斗,开拓品牌办学新思路,为建设特色鲜明的超万人的示范性职业院校奠定坚实基础。

品牌是一种识别标志、一种精神象征、一种价值理念,是品质优异的核心体现。学校品牌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并为公众认可、具有特定文化底蕴和识别符号的一种无形资产。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学校品牌建设越来越引起教育界的重视。学校硬件建设的影响力是有限的,而品牌形象具有无限的影响力,它越来越引起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关注。“大教育”需要塑造“大品牌”,“大品牌”能够促进“大发展”。因此,学校要取得长足发展,必须注重品牌建设。

一、我校品牌建设的实践探索

学校品牌建设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采取各项有效办学措施对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关系进行优化规范,形成先进稳定的教育培养模式,进而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从而铸就学校的教育品牌。

(一)创新管理模式。

1、推行系部建制,实行目标管理。建立起与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把教学管理、学生管理、设备管理、成本管理的重心下移。

2、完善“大德育”育人机制。构建 1

“一部二移三化”的大德育工作体系。设立德育部;教育中心前移、管理重心下移;德育工作的网格化、教育与管理的一体化、考核评价的数量化。

(二)创新培养模式。

1、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人才培养相结合,坚持行业主导、企业参与的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校企学习模式”,做到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动”,跟着产业结构调整“走”,围绕企业人才需求“转”,适应社会市场需要“变”,突显了我校人才培养品牌。

2、以职业能力素质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模块式课程为重点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采用“大专业、小方向、宽基础、活模块”整合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开发推广具有定向性、组合化、模块化的技能品牌课程,实行一体化教学模式;坚持“一专多能”人才规格模式。

(三)打造品牌专业。我们打造了最具特色、最有品牌的现代设计专业群和音乐舞蹈专业群。

1、现代设计专业群:商业摄影为国家级地方特色专业,与湛江摄影家协会合作办学,效果显著;与湛江市建设政研会、湛江市装饰设计行业协会合作办学,实践和探索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从培养“打工仔”向培养“老板”转变。特别是雕刻专业建设融入了校企模式,是一种“先产业后专业”的新思路,争取把雕刻专业打造成省级甚至国家级品牌专业。

2、音乐舞蹈专业群:为了打响音乐舞蹈专业品牌,我校艺术团曾代表湛江市参加广东省第二届农民运动会健身秧歌比赛荣获金奖,参加了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开幕式演出、《星光大道》剧组在广西组织的大型歌舞晚会演出以及第九届深圳国际文博会《蓝色的梦》海洋文化主题表演。

(四)改革教学模式。根据专业和课程特点选择教学方法,强调专业应用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实训,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重视“教、学、做”的合一,打造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主导的教学品牌。经管类专业在教学上以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教学、讨论式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为重点;工科类专业则主要针对设备或产品实际操作和模拟项目相结合,主要采用现场教学、项目教学、探究教学等方法。在教学评价方面,探索构建“两结合、三共建、四参与”的多元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五)强化师资队伍。

1、确定重点骨干专业十个,以骨干专业建设为龙头,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建立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的评定、考核和培

养制度,对其给予特殊津贴、待遇留人。

2、出台相关政策,对在职获得博士学位、硕士学位以及高级技师和技师考证的教职工,给予报销学费;鼓励教师编写校本教材和发表论文。

3、制定培养名师工程计划,打造品牌教师,每年选送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参加国培、省培。

(六)深化校企合作。我校逐步构建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集政、行、校、企“四元一体”的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四共”校企合作机制,创新独具品牌特色的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有农垦模式、电信模式、丛洋模式。

二、对品牌建设的思考及我校未来设想

学校品牌是学校间智慧的较量,是学校在教育消费者心中占有一个与众不同的位置。学校品牌定位离不开科学严密的思维,必须讲究策略和方法。为了全面实现品牌建设,我校将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品牌建设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等文件精神,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市场人才需求和学生高质量就业为导向,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提升服务能力为目标,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打造职教品牌,加快学校办学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实现规模与质量、结构与效益的协调发展。

(二)品牌建设发展思路。以《广东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基本要求》为依据,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办学机制,充分利用和发挥优势,进一步完善政府、企业和学校三方联动的办学机制,推进内涵建设和品牌建设,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充分发挥中职学校排头兵的辐射示范作用。

(三)强化专业精品意识,打造特色专业品牌。品牌建设可持续的发展靠专业,它是学校的品牌和灵魂。未来,我校将依据自己的优势,紧贴当地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确定自己的品牌专业,使学校在市场上获得持久的竞争力。只有自始至终树立起品牌意识,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原则,设置一些社会急需而又具很大发展潜力的“拳头专业”,打造出具有持久竞争力的专业群,才能以品牌取胜。

(四)加强骨干专业建设,不断开发新型专业。按照省级或国家级骨干专业的标准,对六大系确定的十大骨干专业进行全面性规划。根据湛江市委市政府“工业兴市”发展思路,结合市场需求,有计划、有步骤地把目前基本空白的钢铁、石化、造纸和农业专业群进行合理设置,逐步开发一批服务本地经济发展和新兴产业需求的新型专业。

(五)以先进的校园文化作品牌支撑。将文化内涵融入品牌,形成文化上的品牌识别,文化定位大大提高学校品牌的品位,使学校品牌形象更具特色。创建品牌学校的灵魂就是文化,品牌建设实际是一次文化之旅。根据我校十二五规划总体部署:首先,确立校园文化建设目标;其次,建立和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制度;第三,在建设校园文化中注意提炼学校精神文化;第四,注重将校园文化各种要素进行整合,通过实践提升,形成校园文化品牌效应。

(六)推动学校品牌创新。创新是产品的灵魂,创新是致胜的关键,创新是智慧的象征。未来,我校将围绕品牌定位、形象塑造、宣传推广和维护创新,采用创意点子,将其转化到学校的服务、产品或工作方法过程中,以发展学校特色,提升学校效能和达成教育目标,活化教育理念和内涵,并不断地修正、总结、提炼和升华,进而提升为办学特色,最终形成学校品牌。

(七)注重打造教师品牌。教师是学校品牌建设的关键,学校要培养出一批在教育教学方面起带头作用的名师,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让学校品牌永远留存于家长和学生的心目中。未来,我校将按照“满足数量、提高质量、优化结构、构建梯队”思路,采取内培外引等措施,不断提升现有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打造教师品牌,为学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八)打造旅游文化特色品牌。湛江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特色旅游资源丰富。但是,缺乏与之相配套的大型创意园。我校目前正在谋划建设由政府指导、行业主导、企业参与的占地500亩的会展旅游实训中心,把会议中心、游客接待中心、湛江特色美食中心、湛江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中心、大中专学生创业基地等融为一体。之前已有省旅游局、市旅游局、市文广新局及台商企业前来洽谈。当条件成熟时,我校再向上级部门正式提交申请。

三、结 语

品牌是一种远见,是一种信仰。品牌建设是中等职业学校发展壮大的一项重大工程,是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体现,是学校追求的一种境界和目标。因此,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必须充分利用区域优势、政策优势、经济优势、人力优势等,认真实施品牌战略,做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精心打造学校品牌,为中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添光增彩。

第二篇:坚持改革创新,全力打造天宝教改品牌

坚持改革创新,全力打造天宝教改品牌

——天宝乡中心学校“先学后教,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改革总结

根据2010年教育部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精神,以学习、消化、实践、吸收、创新为原则,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适应学生的发展,一切促进学生发展”为出发点,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为目标,以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为重点,大力推进我校课程改革工作,进一步强化教学管理的精细化水平,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我校确定了“先学后教 三疑三探”新教学模式。

天宝中心学校“先学后教,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突出的特点是从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出发,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学会主动发现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合作探究问题,归纳创新问题,勇于评价问题,同时养成了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表达、认真倾听和不断反思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了他们的组织、表达、思维等方面的能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思考、探索、创新,快乐,全面体现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之路。经过一年多的探索研究,“先学后教 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按预期计划逐步深入地推进,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现将课改工作总结如下:

一、转变观念,强化认识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化,人民群众对教学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面对现实,要想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深化课堂改革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先学后教,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诞生,给我们指明了方向。但是一种新模式的推广运用需要一个过程,首先是要转变教师观念,强化教师对新模式的认识。

一是多次召开新模式推广动员大会,分析形势,介绍新模式的产生背景及实验效果,使全体教师从心里认可并接受了该模式。

二是收集整理课改前沿信息,通过印制培训手册,组织学习,了解教改信息,促进教师思想上的转变,认识到“先学后教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让全体教师能积极投入到课改实践当中去。

三是抓好集中培训,学习“先学后教 三疑三探”基本思想、内容和操作步骤,为教学模式的实验与推广奠定基石。

二、建章立制,保障实施

1、领导重视,强化管理

课改伊始我校就成立以校长万国斌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和分管教学副校为组长的业务指导小组,强化对课改的的组织与管理。一是统一研究、协调、解决教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二 是不定期地召开教学改革试点专题会议商讨、制定教学改革方案与实施细则等;三是探讨、研究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四是总结、交流教学经验;策划、组织教学研究项目申报等。

2、健全制度,保障实施

为确保我校新教学模式改革顺利有效实施,在教改过程中,我们制定了《天宝乡中心学校“先学后教 三疑三探”创新教学模式实施方案》、《天宝乡中心学校“先学后教 三疑三探”创新教学模式的管理制度》、《天宝乡中心学校“先学后教 三疑三探”创新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天宝中心学校“先学后教 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操作流程》、《天宝乡中心学校“先学后教 三疑三探”创新教学模式课堂考核标准》、《天宝乡中心学校“先学后教 三疑三探”创新教学模式奖惩方案》等一系列教学改革文件、制度、方案,建立健全了课改的执行机制、监管机制、考核奖惩机制,并且在实施的过程中逐步完善。各项方案制度的健全为教学改革的强力推进和深入实施提供了强有的制度保障,也使得课改得以顺利推进。

三、选准试点,积极实验

经校委会研究本校的实际情况,我校于2011年3月开始在七、八年级试行新教学模式,由教科室组织,确定教改试行小组——数学组、语文组同步进行,数学组由组长田玲玲老师带头研究课改,语文组由黄文鼎老师牵头。通过研究学习、集体研讨、讲公开课、示范课等活动,“先学后教 三疑三探”模式教学试行取得了一定的经验,随后便大力推进。具体措施如下:

1、印发了“先学后教 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专项培训学习材料,包括“先学后教 三疑三探”的基本内容、操作流程、方法指导、具体的教学案例,以及我校教改推进工作方案,各项评价方案与标准等等,帮助和指导教师们进行新模式下的教学。

2、积极研究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每学期我们根据推进和研究的需要组织讲公开课、研讨课、示范课,开蔚县课堂教学比赛、经验交流会、专题培训会等,采用多种形式提高教师运用“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的能力,及时发现典型,树立典型,引导广大教师不断巩固学习成果,不断深化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使广大教师学习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准确高效地指导学生自学,信心十足的进行展示,精练高效地进行反馈矫正,保证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3、抓好检查落实,全面推广实验。教导处在学校统一部署下全面抓好对七八年级教师实验过程的检查,督促工作,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偏,切实保证每节课都运用“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通过抓集体备课活动来提高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和学法的研究,在备课研讨中要重视教法的研讨和学法的指导,要多方预设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采取的办法,以此提高在课堂上对学生学习的有效指导能力,防止在课堂上,因教师对教材重难点把握不准,学生的学习思考浮于表面,学习不深入,甚至出现错误。

4、以教研组为中心,带领教师研究教材的核心内涵,厚积薄发,匠心独运,群策群力,凝结集体智慧的结晶,制定出高质量的教学设计。

5、及时总结推广“先学后教 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的成功经验,分阶段召开推进会、研讨会、阶段总结表彰会等组织交流推广,供教师学习借鉴,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促进全体教师共同提高。

6、深入提高。在实验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学校及时总结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制定措施,深入开展研究,特别就我校“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中的细节问题加强研究,把实验引向深入,取得更大成绩。

7、奖励先进,人人达标。学校召开阶段性成果表彰会,对实验中表现突出的先进教研组、优秀班级和优秀教师进行表彰奖励,为掀起进一步深入学习的新高潮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为实现学校新的跨越发展再做新贡献。阶段性测评,将实施课堂教学新模式引向深入。

四、科学规划,全面推广。

分阶段、分层次逐步推进,如2011春确立了该学期的课改实施方案中,第一阶段:学习宣传启动阶段(2011年3月1日—3月15日);第二阶段:整体推进阶段(2011年3月16日—2011年4月30日);第三阶段:反思总结阶段(2011年5月1日—2011年7月10日)。2011秋季入学时制定的该学期的课改方案中,第一阶段,通过示范课进一步学习新教学模式操作方法,深化理解;第二阶段,学科组内通过讲示范课、轮流讲公开课进行磨课学习(时间: 9月12日——10月15);第三阶段,全面展开“课内比教学”工作(时间:10月17日——12月20日);第四阶段,学期工作反思与总结。2012春季开学又制定了本学期的课改推进方案,第一阶段:整体推进阶段(2012年3月——2012年5月);第二阶段:反思总结阶段(2012年6月——2012年7月)。随着课改工作持续不断地深入推进,“先学后教 三疑三探”新教学模式的先进性也日渐凸显,课改的良好效果日益显著,全体教师参与课改的积极性出空前高涨,我校的教育教学成绩也得到了稳步提升。

五、加强督导,铸造品牌。

1、广泛宣传动员,组织全体教师集体观摩“三疑三探”课堂教学展示课,召开教师研讨会,探讨学习“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的心得体会,组织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营造浓厚的教改氛围。

2、重视宣传,营造良好的教改环境。为提高教育宣传工作水平,营造良好的教育舆论环境,建立了考核激励机制、投入保障机制、宣传工作长效机制、通讯员联系和培训机制。为全面提升教育宣传的质量和水平,①加强了宣传队伍建设、抓好宣传主阵地、建好学校网站、办好校报校刊、并加强网络监督和引导;②另外抓好教育政策的宣传,加强教育改革成果的宣传;③抓好教育重要活动的宣传,加强教育先进典型的宣传;④抓好加强教育热点的宣传,加强教育中心工作的宣传。

3、我校把所有实验教师和所有教职工的个人资料登记造册,每学期组织一次课改的评估验收,评出优质课、合格课和不合格课,成绩通报全乡,对优质课和合格课教师,由中心学校颁发证书并通报表彰;对不合格的教师,明确帮扶对象,限期达标。对推广工作效果显著的学科组、教师,中心学校每年都进行总结表彰。这些督导措施采取,有力的促进了我校教学模式的推进,在“课内比教学”活动中得到了体现与证实,在竹溪县课内比教学暨第二届中小学课堂教学技能竞赛天宝赛区总结会上,县教研室主任王海波对我校的教学模式改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天宝乡中心学校参赛选手在竞赛都充分运用了本校的“先学后教,三疑三探”的教学模式,实行了以改促教,以赛促研,实现了以赛代研,以改促教,教研结合,凸显到本校的特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也说明天宝乡中心学校充分利用“课内比教学”这一活动,有力的推进新教学模式的改革。

天宝中心学校“先学后教 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改革是集全校教师力量开展并深入推进的,是天宝中心学校所有教师智慧的结晶,天中人正在不断总结、开拓进取、积极探索,努力将天宝乡中心学校打造成成绩显著、特色鲜明、管理规范的窗口示范学校。

第三篇:坚持创新改革建设和谐校园

坚持创新改革建设和谐校园

襄阳区黄集镇马集高小张万清 对于马集高小这样新办的农村寄宿制学校而言,创建和谐校园就是通过找准着力点,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积淀文化,坚持创新改革,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校的创造活动,让学校的制度更健全、管理更有序、安全更稳定;让学校拥有极强的创造活力和凝聚力;让学校的领导者、教师、员工、学生都能各主其位、积极向上,各司其职、团结互助,各尽其能、相互协调,各得其所、和谐相处。

一.以人为本——和谐校园建设的核心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核心要求。学校管理的起点和归宿是人,也就是师生。师生是否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正是和谐校园建设成败的风向标。因此,我校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1.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心中先有人而后管”

和谐校园的管理工作绝不仅仅是程序式的、生硬的条文管理,而应是基于人的发展考虑,促进师生成长的管理。在学校管理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发展为要,民主法治,管理育人”的人本管理理念,努力实现由管理制约人向服务人、培育人、激励人、发展人转变。在领导干部中构建“学高德范,优教善管,识才任能”的领导理念,把“读懂教师、赏识教师、唤醒教师、帮助教师成长”作为校级领导的精神追求。在教师中树立“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倡导“初为经师,今为人师,明为名师”的为师信念。引导教师设定人生规划,恪守高尚的职业道德与情操,积淀良好的文化素质与修养,追求教育事业与个人价值的同步发展。在学生中倡导“五自修身”。即:自立、自律、自学、自护、自强。倡导“五会成人”。即: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倡导“今日力求进步,明日成长成才”的自主发展观。在教学活动中,倡导“精备多思,自主合作,创新发展”的理念,实现以生为本,以学促研,以研促教,以改激活,以管提效。

2.坚持“以人为本”,做到“从文本到人本过渡”

和谐校园的教学管理工作绝不仅仅是教和学的管理,而应是人性化的情感管理。新生的马集高小在教学管理中逐渐完成着从“文本”到“人本”的过渡:完善管理文本,奠定法治基础;坚持全员管理,激活管理主体;引入情感管理,汇聚和谐动力;反思过程管理,强化科学调控;倡导团队管理,合作共同发展。我们在教学管理中积极推行精细化无缝管理,常规化动态管理和人性化绩效管理。

a.精细化无缝管理,让管理无疏漏。学校的各项工作细化成26个内容板块,责任到人,人人有事管,事事有人干。先后拟订制度30余项,成为高小的法治文本。管理中,我们以26个内容板块为起始,以岗位责任人为抓手,以日清考核为行程,以班级为考核主体,以促进师生的成长发展为落脚点,编织全面、立体的管理网络。

b.常规化动态管理,让理念兑现为行动。在高小,师生都有必须完成的“一日常规和一周常规”,从每天早晨起床到晚上就寝,师生都必须划圆自己的轨迹。各项工作处于经常运转,程序化执行和全程监控的状态。

c.人性化绩效管理,汇聚和谐动力。我校创建和谐氛围,创建家庭式氛围,把师生当亲人:给老师们买保险,送体检卡,生日送蛋糕,大病给予救助„„大

力开发校办产业,保证寝室安全卫生,齐全的设施、舒适的环境„„通过种种关爱活动,增强师生对学校的忠诚感,让他们更加愿意在这里工作、学习。

绩效考核中,极力锻造合作互助的教师团队。奖励分为两个层面,一是集体层面。设优秀年级、优秀班级、优秀教研组等优秀团队奖,奖金在1500元左右,团队中人人得奖励,大大鼓励了教师的互助合作精神,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充满了生气、凝聚了力量。二是个人层面,获得市级以上表彰奖励笔记本电脑一台;发表科研论文按级别给予300至50元的奖励;给学校提出建议并采用奖现金100元。对待学生设立奖学金,如:星级奖,标兵奖和学困救助奖等。

3.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师生的和谐发展”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如果能把学生的被动接受教育转变为主动接受教育,那么,教学活动必定顺畅和谐,教学效果必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继续推行“二五五”教学模式,落实“三主”——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倡导“三自”——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交流;鼓励“三动”——动脑、动口、动手;实现“三会”——会学、学会、会用;发展“三维”——认知、情感、技能,教学工作呈现新气象。

一是上好自习课。为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养成和能力培养,从07年秋开始,我们大胆尝试三、四年级没有早晚自习,五、六年级除周日、周三晚上看电视外,其它自习时间一律不需教师进教室监管。早读课学习小组统一安排自主学习,老师提前安排任务和要求,晨读最后5分钟,老师予以检查,任务完成不理想,在晚自习课上督促补学。晚自习主要是让学生整理、消化、吸收一天的学习内容,教师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因材施教,解决疑难。

二是上好自学课。教师从“一线”退到“二线”,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纠偏、点评、总结、释难。“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师讲解释疑时间一般掌握在15分钟左右。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成为动态的课堂、情感的课堂、成果的课堂。教学中,突出“弱势群体”,帮他们说、谈、演、写,上演一幕幕“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生动场景。

三是把好评课关。领导坚持听推门课,对效果不佳的课堂重新备课重新上,为每位教师建立听评课档案。评课中,坚持“六转变六为主”即由评教师的讲解精彩度为主变为评学生的参与度为主;由评教学环节的完备性为主变为评教学结构的合理性为主;由评课堂的活跃度为主变为评每个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为主;由评师生的交流互动为主变为评学生的交流展示为主;由评教师的板书设计为主变为评学生的作业、笔记等练习为主;由评教师的基本功为主变为评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为主。

四是强化教学反思:“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的核心因素是教学反思”。自07年秋我们明确提出要求:老师在授完课后必须进行反思,对反思中有价值的素材可以形成文稿独立成篇;每位教师每周要有一篇高质量的教学反思,每月开展优秀教学反思评选。

此外,立足于学校实际,着眼于学生的个体发展,继续开展四大特色课程。一是劳动课程。让学生到蔬菜基地学习播种、浇水、施肥、锄草等劳动技能,在学校食堂参加实习,亲手包饺子,揉馒头,从小播下勤劳的种子。二是读书课程。深入开展读书工程。学生课前一分钟诵读经典,早读三字经,午餐后阅读弟子规,晚自习阅读千字文,每天一词句,每周一小诗,每月一文章,每班建立图书角,让学生受益读书之乐。三是书法课程。自行开发校本写字课程2本,在校园的空地上喷绘了田字格,每天集中学生练字20分钟,深受师生喜爱。四是体育课程。

体育组选定了太极拳,校园集体舞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抖空竹”,这些特色项目成为学校和班级体育的常规项目。

二.科学发展——和谐校园建设的基础

校园要和谐,首先要发展。校园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发展水平和学校的综合实力。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学校发展这个主题,坚持科学发展,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为校园和谐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

1.打造美丽校园。几近穷白之境,我们走勤俭建校之路,奏响创业建校之歌。学校以竞标的方式购置了400套课桌椅,节约开支近万元;自购原料,教职工动手粉刷、维修,改造了校园,节约开支20000余元;争取到解决学校“三难”援建项目,为学生建起了饭厅;投入2万多元,建起了校园多媒体网络„„学校花4万多元办了需9万余元才能办成的事,而且不欠一分外债。学校一年神奇变身,两年脱胎换骨,三年靓丽成景。如今的校园:宽敞平整的路面,诗意浓郁的文化墙,错落有致的绿化带,洁白如玉的墙壁,高大明亮的钢筋结构饭棚,光洁整齐的饭桌,香樟桂花四季相伴,目之所及,和谐秀美的校园景观恍如画中游玩。

2.打造安乐校园。刚建校时,“教师能否适应,学生能否学好,家长能否放心„„”我们在教职工大会上倡导“换位思考”。我们狠抓后勤保障,提升服务水平,为师生筑起爱心之巢。

让学生“吃好不想家”。学生每个月花费在100元左右,俨如过上“小康”。在高小,每周杀猪一头,一周加餐两次,天天荤素搭配,顿顿精米白面,学生可以吃到鸡鸭鱼肉和饺子、炒面等美味佳肴。过中秋,学生领回了月饼;元宵节,学生提前品尝到了汤圆,学生享受到了甚至在家都不曾有过的待遇。学校还为教师制定了一些优惠政策:教师来客,主人购菜,食堂帮助加工;设立教师生活补助和节日补贴,安排困难教师配偶到后勤就业;主动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

教师就是“保育员”。高小学生最小的不足8岁,学生安全一直是重中之重。高小要求教师做到五跟,即跟班、跟眠、跟餐、跟操、跟踪学生的在校活动,时刻关注并确保学生在校安全。每天晚上,高小教师分三班轮流守护学生,督促学生洗脚刷牙,帮助学生洗衣盖被,保证学生安全睡眠。学校还挤出资金为每班配备了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跳绳、象棋、跳棋、军棋等文体器材,每班独自管理,学生课余娱乐,让学生生活更为丰富和多彩;为每个班都配齐了“四桶”(便桶、饭桶、残水桶、保温桶),学生解手不出门,吃饭卫生又保温,饭后不再喝生水,象在家一样方便。

3.打造活力校园。为了弥补学校办学资金的不足,我们在创收上动起了脑筋。我们建豆制品作坊,开辟校外蔬菜基地,循环养猪,既改善了师生餐饮质量,解决了教师福利,也建起了一座流动的小银行,真正实现了多赢。学校以每亩100元的价标承包蔬菜基地二十亩,统一安排种植,并把菜地安种分配到班,责任到人。结合时令,班上组织学生开展浇灌、移植等劳动,既学习了劳动技能,又节约了劳力成本。四位炊事员具体负责菜地的日常管理,分班收获,除本分成。蔬菜基地每学期不仅确保了食堂蔬菜的日常供应和安全,还可为学校节约资金二万多元。学校开办了豆制品作坊,对技术工人采取固定工资加绩效工资的管理办法,保证食品质量,调动工人积极性。小作坊让学生每周都喝上豆浆,吃到豆腐、豆芽,每学期还为学校增加六千多元的收入。此外,学校拿出专人专管,利用剩饭残渣循环养猪,年出栏生猪四十头以上,每学期收入近万元。我校三个小项目年可创收近五万元,既有效提升了后勤服务质量,又弥补了学校办学经费的不足。通过抓后勤工作,学校凸显了巨大活力和生机。

三.校园文化——和谐校园建设的灵魂

校园和谐,既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也需要强大的精神支柱。我们要通过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确立崇尚和谐、追求和谐的价值取向,倡导和谐精神,培育和谐理念,不断增强学校的凝聚力、亲和力、向心力。

1.构建园区文化。建校之初,我们大力倡导“以勤俭为主题,以‘造家’为载体,以兴校为己任”的创业精神,改造校园环境。凭着植根于高小人血液之中的精神力量,奏响了一曲创业之歌,努力把校园建成了最美的风景。如今的高小,树绿四季,鲜花满园,房新屋亮,路净灯明,设施完备,功能齐全。校园内形成了一路一树一园一景的格局。在校园内设立文化墙、文化橱窗、文化牌;在墙壁上书写教育标语,刻绘图案。校园主建筑教学楼前后均有草坪映衬,在教学楼围墙上绘制球类,各种运动体态等图案,隐喻体艺教育;教学楼右边配上“万里长城”“苍松迎客”“泰山稳坐”的山水风景,隐喻中华儿女的民族中国自豪感;教学楼左边绘制世界地图,中国地图,隐喻大家要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主题思想。我们为校园里的五条小路起了路名(育才路、培英路、树人路、飞龙路、凤翔路),在楼道、厕所、草坪、花坛等位置精设文化格言和人文景点,努力实现一砖一物都有神,一草一木都有情,墙壁都说话,处处都育人。

2.宣扬阵地文化。大力推进“三室”文化建设,师生齐动手,共同装扮教室、寝室、办公室,营造浓厚的文化育人氛围。对教室要求有三表一规(课表、作息时间表、干部值日表、班规班约),开辟书画角,设置悄悄话信箱。教室的每面墙壁自己动手布置,尽量突出特色。对学生寝室除了要求被子毛巾等摆放六个一条线外,还加大力度组织师生自己动手美化寝室,学生在床头贴上座右铭,实际给自己的寝室起名字:卧龙居、金凤斋、群芳斋„„,寝室的墙壁上有“晚上心儿静下来,早上心儿燃起来”“今日事,今日毕”等格言,还挂有学生自己动手画的画。在这样的文化熏陶下,学生学会了宽容、品尝了快乐。

为了展现饮食文化精髓,学校食堂悬挂了有关珍惜粮食、厉行节约方面的书法作品,张贴了介绍食品安全、食品营养等知识的宣传品。

四.校园活动——和谐校园建设的魅力

学校文化除了显性的物质载体以外,还必须有有效的活动载体,这就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各类活动。

一是开展“创星活动”。在创星活动中,我们归宿点是“关注每个学生找优点,帮助每个学生有发展”。确立“人人有特长、个个能成材”的观念,大力开展明星评选等有利于发挥学生个性和特长的活动。凡在活动中表现最突出、进步最明显、贡献最多者均可当选为校园明星。要求学生张扬个性敢于展示,要求教师举贤荐能不唯分数,激发学生成长的愿望。

二是实施名师工程。每年为教师开出学习书单,开展教师读书学习活动。努力构建学习化的教师群体。我们制定校本培训计划,坚持周一晚上集中教师进行校本培训,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同时,尽可能地请进来、派出去,让每位教师接受新的学习。学校先后邀请区教研室领导20余人次为学校教师开展讲座。要求教师结合学习和教学实践,完成每周“四个一”即教学反思一篇,值得探讨的问题一个,优秀个案一篇,集体备课一次,长期以来,我们通过“人人有课题、天天有反思、周周有教研,月月擂台赛”等活动培育教师。大力推荐年轻教师参加各项竞赛,对参赛教师,安排一名领导和一名有经验的教师全程帮扶。在历次的比武活动中,我校都取得较好成绩,短短几年来,我校30余名教师中已产生了2名省级优质课教师,3名市级优质课教师,14名区级优质教师。

和谐可以凝聚人心,和谐可以团结力量,和谐可以发展事业。校园奏响和谐的旋律,必将为学校、教职工和学生的发展注入活力。我们要倍加珍惜马集高小已有的团结和谐的局面,始终用和谐的音符推动学校稳定持续的发展,以发展增和谐、以改革促和谐、以公平求和谐、以稳定保和谐,让构建马集高小和谐校园成为光辉的现实。

第四篇:始终坚持改革创新 奋力推进

始终坚持改革创新 奋力推进“两个率先”(寻根·中国共

产党的伟大精神·改革开放精神篇)

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催生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支撑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党坚持以改革创新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谱写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已经成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旗帜。这一伟大精神在江苏大地深深扎根,有力推动着“两个率先”(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事业发展。

改革创新是当代中国时代精神的核心

时代精神是一个社会最新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综合体现,反映着社会发展方向,引领着时代进步潮流。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当代中国人精神气质的集中写照,是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的强大力量。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植根于改革开放伟大实践。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时代序幕。进入新时期,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重要阶段,我们党始终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发展着的实践,高度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推动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到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从突破计划经济体制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东部率先到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从沿海开放开发试点到沿江沿边逐步推广,从经济领域到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的改革开放全面展开。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既是通过体制机制改革释放发展活力的物质文明建设过程,也是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和社会基础上孕育形成的。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奏响了新时代的最强音。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历程中,我们党培育形成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独立自主、艰苦奋斗,勇于探索、敢闯敢干,锐意改革、务求实效等一系列体现时代特征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风尚。在这一系列思想观念和精神风尚中,改革创新居于核心地位,贯穿于改革开放的全部实践,贯通于时代精神的各个方面。在实际生活中,改革创新突出表现为一种突破陈规、大胆探索、勇于创造的思想观念,表现为一种不甘落后、奋勇争先、追求进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表现为一种坚韧不拔、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既是对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概括提升,又是对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格的坚持发展,也是对中华民族革故鼎新、富于进取优良传统的传承延续。它顺应当今世界大势和时代潮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前无古人的历史伟业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并深深融入人们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心理,成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支撑。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江苏的生动体现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人民以时代精神为引领,不断冲破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破除束缚发展的陈规旧习,革除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取得了辉煌的发展成就。按照中央确定的现代化建设总战略,上世纪80年代脱贫致富,90年代翻两番奔小康。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树立更高的追求,把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确立为发展的总定位、总目标。经过努力,全省现已总体上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指标,苏南等地开始向“第二个率先”进军。江苏人民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拓现代化事业和“两个率先”之路的成功实践,生动诠释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解放思想,创新理念,铸就新时期江苏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江苏人民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先后冲破“两个凡是”思想禁锢、打破姓“社”姓“资”等思想束缚、突破传统发展观念的困扰,相继催生了“张家港精神”、“昆山精神”、“华西精神”等众多符合时代潮流、体现地域特色的先进典型,并凝炼升华为以创业、创新、创优为核心的“三创”精神,成为新时期江苏思想文化的主流,成为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江苏最具体、最鲜明的象征。自加压力,奋勇争先,勇担“两个率先”时代重任。改革开放以来,江苏人民自觉担当起率先探索、率先发展的时代重任。80年代,苏州六个方面的探索和成就得到邓小平同志的高度评价,并由此坚信“四个现代化希望很大”。新世纪以来,江苏立足全国发展大局,牢记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要求实现“两个率先”的殷切期望,先后提出“三发展”、“四优先”方针,在全国率先制定省一级全面小康指标体系,为推动东部率先发展、中西部跨越发展、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探索新路。张家港人率先喊出“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口号,昔日的贫县弱县一跃成为全国闻名的强县,张家港精神和经验一时广为传扬。昆山人勇做全面小康之路的探索者,成为全国小康第一县,率先展示出全面小康的现实模样。敢闯敢试,破除陈规,勇于创新体制机制。江苏的发展始终贯穿着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80年代,突破计划经济体制束缚,加快推进工业化。90年代以来,积极推进国企改革,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放手发展民营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到建立和完善。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基础,不断建立健全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突破传统发展模式,加快经济转变发展方式,行政体制改革日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亮点纷呈,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步伐加快,服务型政府和行政效能建设水平显著提升,商务政务体制环境优势赢得广泛赞誉。

开放借鉴,兼容并蓄,展示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开放也是改革”。开放是江苏鲜明的特色和优势。开放促进改革,开放推动创新。开放的理念和心态,促进江苏人民勇于从多样文明中汲取营养,善于从发达国家、兄弟省市取长补短,在开放包容中赢得优势,在学习借鉴中求得进步,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长期位居全国前列。中新合作苏州工业园区在借鉴新加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成为中外合作和园区建设的典范。改革创新赋予江苏人民开

放借鉴、兼容并蓄的精神气质;开放包容又进一步营造出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和政策环境,推动着更深更广的改革创新。

在进一步改革创新中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当前,江苏的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胡锦涛同志要求我们继往开来,坚持“两个率先”,在新的起点上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并对我们提出了“六个注重”的新要求。不久前召开的江苏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提出,要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的重要指示,牢牢把握“十二五”发展的主题主线,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落实“六个注重”、全力实施“八项工程”、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不断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推动发展更科学。科学发展是“两个率先”的根本保证。只有发展更科学,才能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推动发展更科学,必须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更新发展理念,创新体制机制,转变发展方式。应毫不动摇地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把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与率先发展更好地统一起来,进一步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下功夫,坚定不移推进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突出发展创新型经济,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型发展转变,努力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

推动社会更和谐。社会更和谐是社会建设的方向和目标,改革创新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社会更和谐主要体现在社会更稳定、矛盾更缓和、基层基础更扎实等方面。推动社会更和谐,必须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着力完善社会管理工作格局,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切实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应深刻把握社会稳定与社会和谐的内在关系,在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上增进社会和谐;深刻把握社会矛盾与社会和谐的内在关系,在化解社会矛盾的基础上增进社会和谐;深刻把握基层基础与社会和谐的内在关系,在夯实基层基础工作的基础上增进社会和谐。

推动文化更繁荣。文化更繁荣是文化建设的方向和目标。文化是最需要改革创新的领域之一。实现文化更繁荣,就是进一步增强思想文化的凝聚力引领力、增强文化事业产业的发展活力、增强文化人才队伍的创造力。应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进一步打造新时期江苏精神,充分发挥文化教育人民、引导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着力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完善鼓励文化创新的政策措施,全面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着力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做大做强文化企业,尽快使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

推动生态更美好。生态文明是“两个率先”的重要内涵,正在成为江苏发展的一个重要品牌。推动生态更美好,必须弘扬改革创新精神,以新理念认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内涵,以新思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良性互动,以新要求评判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切实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应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更大力度落实环保优先、节约优先方针,更大规模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做到不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持续改善环境,强化环境管理制度和能力建设,不断提升城乡环境质量;维持生态平衡,加强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和建设工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持续提高人民群众的环境满意度。推动人民更幸福。人民更幸福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核心的集中体现,必须贯穿于“两个率先”的全过程。人民更幸福,主要体现为人民群众的权益得到更充分的尊重和保障、期盼与愿望得到更有效的实现和满足、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感普遍提高。推动人民更幸福,应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全面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人民更幸福,增加收入是基础。应把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作为重中之重,把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作为最大的民生实事,千方百计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缩小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人民更幸福,健全完善的公共服务是

保障。应大力构建公共服务体系,加大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力度,让人民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第五篇:塑造品牌 创新发展全力打造高品质的综合性漂流景区

创新发展塑造品牌 全力打造高品质的综合性漂流景区

利川佛宝山大峡谷漂流景区是一家以漂流运动为核心,兼有瀑布群落观赏、峡谷观漂穿越、休闲避暑度假、民族风情体验的综合性旅游景区。景区位于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佛宝山生态开发区境内,距利川火车站28公里,距G50沪渝高速公路佛宝山出口仅7公里,距重庆市万州区120公里,区位独特,交通便捷;区内资源独特、水源丰沛、气候凉爽,旅游资源品位高。自2009年开发建设以来,景区紧紧围绕打造“清凉胜境、漂流宝地”的发展战略,从规划设计、工程建设、景区管理、服务体系、市场营销方面不断创新发展,大力塑造漂流品牌,取得较好的效果,2011年12月,景区被正式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作为一家以漂流为主的景区,如何在传统漂流单纯追求刺激、粗放型经营管理的格局中突破发展,创新模式,如何在全省45家漂流景区中脱颖而出,这始终是我们在开发建设及经营管理中思考的问题。根据我们在湖北宜昌、黄冈、浙江等地开发漂流的经验,结合漂流行业发展的实际,我们始终坚持创新发展的道路,主要有以下五点体会:

一、开发理念创新。

近年来,湖北漂流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冬泡温泉夏漂流”已成为我省旅游的两大支柱产业。随着漂流景区的不断增多,竞争也异常激烈。但大多漂流产品单一,同质化现象严重;普遍存在着主题特色不鲜明、缺乏规划设计、开发形式粗放、配套设施不完善、服务管理落后等诸多问题,可持续性发展后劲不足。为此,佛宝山漂流在开发之前,就请来漂流行业的专家,并结合我们的实际经验,创新理念,系统规划。在主题上形成“观瀑、探谷、漂流、度假”的综合性特色;在河道建设上不片面追求惊险刺激和大的接待容量,而是以安全建设、品质提升为重点;在配套设施上按规范的接待流程全面完善,一次建成;在管理上实行精细化、人性化的服务体系,打造游客休闲、放松的完美享受环境;在安全管理上全面启动第三方安全评价体系,实行安全认证。经过近3年的开发和经营实践,景区已逐渐形成鲜明的主题特色,赢得市场的认可,景区管理和市场营销已形成科学、规范的体系。2011年5月,景区参加重庆时报组织的“重庆第一漂暨重庆周边市民最喜欢的漂流胜地”评选活动,荣获第4名;2011年7月,参加2011荆楚漂流总评榜,荣获“最清凉漂流奖”,2011年底景区正式荣获国家4A级景区。

二、河道建设创新。

河道是漂流的生命线,河道建设是漂流产品打造最为关键的环节。为此,公司派出技术人员到广东清远、河南南阳、湖北黄冈等市县考察了20多家漂流河道的建设情况,并根据以往漂流河道的建设经验,认真归纳总结,制定了科学新颖的河道建设方案。一是精心选择河道的长度。河道的长短是产品的主体,河道太长,则漂流时间过长,容易导致游客无法保留最佳的漂流印象,一般漂流时间控制在2小时左右比较合适,2小时以后,心情逐步由兴奋转变为麻木,在这个时间范围内,游客的漂流感受能够达到最大化,漂流结束,还有意犹未尽的感觉。佛宝山大峡谷河道全长7公里,但我们只选择了其中的5公里精华段河道。二是突出河道的驰张性。根据河道的落差、水流的缓急、水潭的分布,设计出紧张刺激与休闲放松相互交替的整体河道特点,符合人体生理和心里需求。三是突出峡谷景观的观赏性。佛宝山大峡谷里奇石密布、峰峦叠翠、瀑飞泉涌,景色秀丽。为使游客在漂流的同时观赏到河谷风景,在景点较为集中的河段,河道设计的较为宽阔,落差小、水流缓,利于游客观赏景观。四是突出河道“观漂”的通畅性。佛宝山漂流在全国漂流行业率先提出了“观漂”的全新概念,景区沿河道修建了5公里的“观漂”通道,进入峡谷的游客可全线“观漂”,充分感受“河里漂、岸上看、漂者欢、观者乐”的独特体验。同时,通道兼有安全应急通道的功能。

三、安全管理创新。

安全管理是漂流景区的头等大事,没有安全就没有旅游。景区安全管理实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体系。一是健立各项安全制度。景区成立了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制定了详细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响应机制,不断加强安全教育培训,真正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从而降低景区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尽可能减小因事故

发生而造成的损失。二是创新漂流装备。景区在全国率先引进专用漂流防护服,引进与厂家一起专门定制的漂流鞋和安全帽,采用现代自动排水式漂流艇。三是加强安全教育培训。首先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与安全技能的培训。通过课堂讲授、现场示范、操作训练、经验分享等培训方式,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操作技能。其次,加强对游客安全知识的讲解,景区在全省率先设立漂流讲解专区,对游客进行漂流姿势和要领、救生用具的正确使用及发生事故时的应急处理措施进行详细讲解。四是强化不同时段的安全控制。漂流前做好登船口的安全控制,进行上船前的安全检查,并根据游客量控制好下水漂流的游客数量和放艇的速度,拉开漂流艇之间的距离,确保河道不拥挤;漂流过程中固定救生员须就地待岗,流动安全员须在漂流沿途进行安全巡防,以防游客在漂流过程中发生意外;漂流完后密切留意游客的身体状况,如有不适及时救治,景区配备有医务室,有执业医师为游客服务。

四、服务体系创新。

景区在全省漂流行业率先建立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内容涵盖质量管理目标、部门职能、岗位职责、工作程序、服务标准和工作规范等9大内容,建立起规范化的管理流程,对服务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控制,不断提高服务品质。景区现已建立了完善的培训体系,特别是特殊岗位及针对当地农民工的服务技能培训。现今,人们外出漂流不再满足于单一的感官刺激,配套服务和细节管理更是产品品质的重要环节,如为游客提供驱寒的姜汤、配置吹风等衣物烘干设备等这些细节更能打动游客的心,更能使游客享受到完美的旅游服务和体验。

五、市场营销创新。

漂流景区要形成强有力的市场竞争力,就必须在营销力上做好文章,整合资源、营造氛围、精心策划、创造需求,建立新型的景区营销模式。一是整合资源,联合营销,形成营销合力。与相关景区和旅行社等中介机构联合开展策划、包装、推广等系列活动,建立广泛长期的合作关系;二是努力塑造区域化旅游品牌形象,此次成功申报4A景区,佛宝山漂流在湖北省是第一家单独以漂流景区申报的,“佛

宝山漂流”品牌形象初步确立。下一步,在市场上将更加注重品牌形象的塑造,以形成品牌影响力。三是与电视、报纸、网络媒体、旅游同行、旅游博览会等紧密合作,采取包括户外广告、主题促销、网络宣传、摄影比赛等在内的多种营销手段,进行立体式营销。

六是与周边村民关系建立的创新。

任何一个景区的开发,都离不开周边村民的支持。如何处理好与周边村民的关系,建立和谐融洽的发展关系,是值得开发者深思的问题。佛宝山漂流景区一直致力于建立新型的景民关系。一是建立系统的季节性用工管理体系。在旅游旺季时,90%以上的景区员工为当地农民工,为此,景区开发了系统的农民工培训课程,在旅游知识、服务意识、接待礼仪、安全技能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培训;在旅游淡季时,周边80%以上的男性农民工都参与到景区的工程建设中来。二是建立新型的合作关系。景区从区域旅游发展的高度入手,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周边村落纳入到整个漂流旅游开发的整体构架中来,在强化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思路的前提下,引导地方群众积极参与到景区的漂流艇维护、旅游区建设、特色餐饮接待、地方特产及乡土工艺品销售、民俗体验表演及相关服务中来,突破单一用工模式,积极引导农民致富。

佛宝山大峡谷漂流开发建设的几年来,我们深深认识到,只有不断创新,倾力打造差异化、个性化的旅游产品,才能充分挖掘一条河道的潜力,实现资源价值的最大化,才能长久不衰、吸引更多的游客,让游客“一漂再漂”。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景区配套的食、宿、购、休闲度假等设施场所,满足游客需求;立足景区丰富的山水风光、瀑布群落、峡谷奇峰、风物特产等资源,增加自然景观的文化内涵,全力打造一个“可观瀑、可漂流、可探险、可度假、可购物”的综合性漂流景区。

(利川市佛宝山大峡谷漂流景区)

下载经验交流材料:坚持改革创新 推进品牌建设 打造高品质职业教育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经验交流材料:坚持改革创新 推进品牌建设 打造高品质职业教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以改革创新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届中央纪委五中全会上强调: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是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紧迫任务。要以......

    坚持改革创新人民银行反腐倡廉建设成效显著

    坚持改革创新人民银行反腐倡廉建设成效显著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反腐倡廉建设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

    积极推进学校管理创新 倾力打造教学质量品牌

    积极推进学校管理创新倾力打造教学质量品牌 宁阳二十中 实施“质量、双高工程”,创办学生喜欢的学校是我们现阶段的首要任务,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是完成这一重要任务的根本保......

    以人为本 改革创新 全面推进效能建设

    以人为本 改革创新 全面推进效能建设 国家工商总局门户网站: 2012年04月09日 来源: 中国工商报□上海市工商局党委书记、局长 吴振国 2012年2月16日,国家工商总局党组书记、局......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为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提供坚强保障 ——在全省交通运输系统廉政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王晓共 (2010年1月21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

    坚持改革创新 突出工作重点 扎实推进巡视工作

    坚持改革创新 突出工作重点 扎实推进整改工作 按照省委《巡视整改方案》的要求,现将我委局整改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大力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

    打造五大特色品牌 推进文化强省建设

    打造五大特色品牌 推进文化强省建设 聂辰席 文化既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又是文明进步的重要目标;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又直接关系民生幸福;既直接贡献于经济增长,又......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讲话稿

    总书记同志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要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滋生腐败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认真总结推广行之有效的好做法好经验,推进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