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会计学院学习型公寓特色项目概述(范文)
会计学院学习型公寓特色项目概述
会计学院分团委、学生会所致力于建设的“五位一体”学习型公寓素有“ ‘十’全室‘美’”的美称,其中“十”寓指会计学院分团委、班级团支部、楼层团组织、园区团小组这“四团”,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这“三自”,和楼长、层长、寝室长这“三长”和谐相融,共同为学习型公寓建设出谋划策、努力实践。“美”寓指在“四团”、“三自”、“三长”的引导指挥下建设一个和谐、温馨、富含人文关怀,充满轻松、活跃的学术氛围的学习型公寓。
本次的学习型公寓建设从三大角度进行探索与实施:
1、“我的团长我的团”——“四团”领跑率先锋。会计学院学习型公寓建设充分发挥团组织的先进性,由“四团”率领广大同学投身到学习型公寓建设中来,争做公寓建设先锋,同时也合理地行使团组织的表率作用,体现其模范带头作用。
2、“我的未来我做主”——“三自”共进树新风。要建设紧跟时代潮流、有高尚思想内涵的学习型公寓,则必须坚持创新原则,注入大家共同的力量。而“三自”正能充分调动学生亲身实践学习型公寓建设的积极性,筑造符合广大学生需求的学习型公寓。且寝室公寓是广大学生行使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处所。
3、“我的园区我的家”——“三长”携手筑和谐。基层学习型公寓建设需要深厚的群众力量,但有力的组织领导也是不可或缺的。缺少有序组织、正确牵头的学习型公寓建设将会陷入一团混乱,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而“三长”的互相配合能最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带领各小集体有序地参与学习型公寓建设,维持公寓和谐氛围。
我们坚信在会计学院分团委、学生会的总指挥下,在“四团”的先进带领下,在“三自”的深入贯彻下,在“三长”的深入组织下,学习型公寓将会如火如荼地完美开展,“ 十”全室“美”在会计学院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第二篇:学习型组织概述
学习型 组 织
1.什么是“学习型组织”?
所谓学习型组织,指的是组织内的所有成员全身心投入,形成勤奋好学氛围的组织,是一个学习资源和学习成果共享,促进所有成员不断学习的互动组织;是通过不断学习调动成员积极性,发挥创造性,调整和改造组织自身以适应环境变化。求得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组织;是凭借学习,将所有成员的学习成果转化为生产或服务价值,进而体现个人价值,大幅度提高组织绩效,实现共同理想的组织。学习型组织会想方设法通过机制建设,促进全体成员的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会创造并形成一个宽松的、适于成员学习和交流的气氛,促进全体成员间的相互影响、沟通和知识共享;会制定详尽的教育和培训计划,鼓励员工不断更新知识。在学习型组织中,学习是一种生活方式。由于不断的吸收新知识、新信息,学习型企业能够清楚认识自己所处的环境,随时把握自己的发展方向,调整自己的市场适应能力,并因而站在时代的前例。我们熟知的许多大公司,如美国的AT&ST、福特汽车、通用电气、摩托罗拉、联邦快递、欧洲的赛恩斯钢铁等都相继把自己的企业改造成学习型组织。新加坡政府也在努力打造学习型社会。
2.“学习型组织”的特点有哪些?
从实践的情况看,“学习型组织”一般拥有以下特点:拥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和机制;拥有开放的学习系统;形成了学习共享与互动的氛围;具有实现共同理想的不断增长的学习力;工作学习化,成员在工作中享受生命意义;学习工作化,组织在学习中不断创新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不仅可以使企业不断突破自我,持续创新,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而且对其他组织如机关、学校及其他事业单位等的创新与发展也有启示作用。我们可以运用学习型组织的基本理念,去挖掘不同组织创造未来的潜能,创建学习型工会、学习型机关、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城市等等,最终形成学习型社会。3.学习型组织有什么特征?
学习型组织讲求持续的学习、转化与改变,强调学习是一种演进的过程,而不是终结状态,强调把学习和工作系统地、持续地结合起来。根据日常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学习型组织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开展学习讨论。学习型组织有一个人人赞同的共同构想;在解决问题和实际工作中,抛弃旧的思维方式和常规程序;成员对所有的组织过程、活动、功能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进行思考;成员之间坦率地相互沟通;成员抛弃个人利益和部门利益,为实现组织的共同构想一起工作。具体来说,学习型组织主要特征有:
(l)组织成员拥有一个共同的愿景
组织以共同愿景团结全体成员,这种共同愿望来源于员工个人愿景而又高于个人的愿景,是组织中所有员工的共同理想。这一共同理想使具有不同个性的成员个人凝聚在一起,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
(2)组织由多个创造性个体组成
学习型组织是以团认为最基本的学习单位,组织的所有目标都是直接或间接地通过团伙的努力来达到的。
(3)善于不断学习
这是学习型组织的本质特征,学习型组织重视组织中个人、团队和组织三个层面的不断学习,强调“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和“团体学习”。学习型组织在“个人和团队”学习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组织的文化和发展战略,确定组织学习方针、途径和过程,把个人的职业发展、公司和组织的发展战略、对社会所负的责任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全体员工的素质,以支持个人、工作团队及整个组织系统的共同发展。因为有统一的目标和共同意愿,又有系统的教育和学习体制,组织学习的总体效果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要大大超过个人学习的效果。组织通过保持学习的能力,及时清除发展道路上的障碍,不断突破组织成长的极限,保持持续发展的态势。(4)重视学习成果转化
学习型组织对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同样重视。学习型组织不仅要求创造知识,获取知识,更要求转化知识为成果,推动组织的改变。也就是说组织成员学习的结果,必须变成组织的行为,促进组织以新的方式处理事务。组织也能够以快速、聪颖的学习来承担风险,勇于尝试,吸取经验,改进缺失,取得竞争优势,使组织具有更大的适应能力及创新力。(5)扁平式管理结构
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通常是金字塔式的,学习型组织的组织结构则是扁平的,即从最上面的决策层到最下面的操作层,中间相隔层次极少。中间管理层次的减少可以将决策权向组织结构下层移动,让最下层单位拥有充分的自主权,并对产生的结果负责,从而形成以“地方为主”的扁平化组织结构。这样的体制,保证了上下级的不断沟通,保证了下层能直接理解到上层的决策思想和工作要求,上层也能亲自了解到下层的动态,掌握第一线的情况。从而使企业内部形成互相理解、互相学习、整体互动思考、协调合作的群体,产生巨大的、持久的创造力。(6)自主管理
学习型组织理论认为,“自主管理”是使组织成员能边工作边学习,并使工作和学习紧密结合的方法。通过自主管理,组织成员可以自己发现工作中的问题,自己选择伙伴组成团队,自己选定改革、进取的目标,自己进行现状调查,自己分析原因,自己制定对策,自己组织实施,自己检查效果,自己评估总结。团队成员在“自主管理”的过程中,形成共同愿景,能以开放求实的心态互相切磋,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进行创新,从而增加组织快速应变、创造未来的能力
(7)员工家庭与事业平衡
学习型组织努力使员工丰富的家庭生活与充实的工作生活相得益彰。学习型组织对员工承诺支持每位员工充分的自我发展,而员工也承诺对组织的发展尽心尽力。这样,个人与组织、工作与家庭之间的冲突会大大减少,从而提高员工家庭生活的质量,达到家庭与事业之间的平衡。
(8)领导者肩负新的使命
在学习型组织中,领导者是设计师、仆人和教师。领导者的设计工作是一个对组织要素进行整合的过程,而不只是设计组织的结构和组织政策、策略,更重要的是设计组织发展的基本理念;领导者的仆人角色表现在对实现愿景的使命感;领导者作为教师的首要任务是界定真实情况,协助成员对真实情况进行正确、深刻的把握,提高成员对组织系统的了解能力,促进每个成员的学习。(9)重视文化开放和系统思考
学习型组织建立了新的学习模式,有开放的文化,也重视开发系统的思考能力。在学习型组织中,一方面,组织成员彼此接纳,坦诚相见,相互信任,相互学习,分享所得的信息及结论,另一方面,学习型组织用系统的思考和整体观看待问题并解决问题,帮助组织的领导者和其他成员重新审视组织价值观念和组织文化,更全面地分析组织内部和外部的环境,增加组织对于外部环境挑战的能力,促进组织的持续发展和创新。
4.什么是“学习型组织”理论?
“学习型组织”理论,是当代较为流行的管理理论之一,是由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催生的理论,也是顺应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现代管理理论,融合了东西方管理思想的精华。就企业管理而言,“学习型组织”理论是继“全面质量管理”、“企业流程再造”、“团队建设”后发展出的一个新的企业管理举措。“学习型组织”理论认为,在新的经济背景下,企业要持续发展,必须增强整体能力,提高整体素质;仅仅依靠领导者的个人素质和聪明才智已经不能保证企业的进步和发展;未来真正出色的企业是那些能够使全体成员齐心协力发挥聪明才智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企业,即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的理论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了提高人自身素质的要求。这一理论的真正意义在于:学习是为了提高组织的竞争力,保证组织的生存,促进组织的发展,同时学习也是为了实现职工个人与工作的真正融合,使职工在工作中享受生命的意义。通过迈向学习型组织的种种努力,更可以引导出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新观念,推动组织成长、壮大,创造光明的未来。5.为什么会出现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概念最早出现于美国学者赫钦斯1968年出版《学习社会》一书。20世纪70年代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提出了“创建学习型社会”目标。1990年,美国学者彼得·圣吉在所著《第五项修炼》中首次将“学习型组织”理论化、系统化。他认为,未来最成功的企业将是学习型组织。随着《第五项修炼》一书的持续热销,学习型组织理论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许多国家、政府及行业企业关注这一理论,建立学习型组织也成了潮流。
学习型组织的兴起,是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管理科学理论研究的创新以及国际社会的变迁而逐步发展的,可以说学习型组织的出现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首先,技术的进步、经济形态的转型催生了学习型组织。20世纪80年代以来,科技进步突飞猛进,全球化、信息革命、知识经济,不仅使商业环境更加复杂,同时也加速了产业的变革,使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世界更充满变化。而且,技术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促使经济的发展更加依赖于知识,劳动力从生产制造转向“智力制造”,企业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知识不仅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而且,国家的兴旺也越来越离不开高科技产业如生物技术、电子通讯、环保、计算机软件及其应用。创新和知识对于企业的生存至关重要。在日益变化的环境中,传统的企业组织模式和管理理念越来越表现出它的僵化,以及与现代社会发展、变化的不相适应性。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曾经极有影响力的大企业在经济社会变革中已经退出历史舞台,而那些注重产品开发、改良、更新、保护知识,并且迅速、持续不断地将它们转化为先进的产品或劳务的企业成了各行各业中最成功、最具竞争力的佼佼者。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因为那些遭淘汰的企业组织普遍存在着学习障碍,在竞争中逐渐失去了各种机会。而那些成功的企业,是因为它们能够不断地吸收知识、转化知识并产生出新的知识,能够通过学习来提高企业组织预见变化的能力,并迅速根据环境变化及时捕捉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调整组织的行为,采取相应对策。实际上高度的信息化使组织成了一个学习的机构,组织的一个基本目的也就是拓展知识,让组织更加有效率。而学习成了不再是坐在教室里或者是上岗前的孤立事情,相反,学习成了工作的核心,学习是劳动的新形式,知识和学习正日益成为企业等各类组织最重要的资产。这就使组织学习在知识经济时代显得愈加重要。
其次,理论的成熟和发展支撑了学习型组织的传播。一方面,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可持续发展模式逐渐取代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传统发展模式,以人为本的思想得到了全面的确立,一切发展都是为了人的发展逐渐成为共识,用制度加控制迫使人勤奋工作的管理思想遭到抛弃。这就为组织的发展引入人的自身发展目标提供了理论上的准备。另一方面,全球化进程中,研究企业组织如何适应新的知识经济环境,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增强企业的生命力,成为世界企业界和理论界关注的焦点。“学习型组织”最初的构想源自于美国学者佛睿斯特的“一种新型的公司设计”,一种具有层次扁平化、组织咨询化、系统开放化特点的,逐渐由从属关系转向工作伙伴关系,不断学习,不断重新调整结构关系的未来企业。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彼得·圣吉为代表的西方学者,继续了佛睿斯特的研究,吸收东西方管理文化的精髓,提出了以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五项修炼”为基础的学习型组织理念,迎合了当代企业界探索发展、寻求创新的需求,成为这些企业迎接挑战、赢得竞争的选择。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务实》一书,介绍了如何运用一套修炼办法提高企业整体运作的“群体智力”,提高企业组织的竞争力,强调了组织应更了解人,包括人的创造力、潜能,以及最重要的“学习的能力”。
彼得·圣吉的书一经出版即产生了很大的反响,世界各地的顶尖企业,刮起了一阵阵的学习风,杜邦、英特尔、苹果电脑、联邦快递、加拿大皇家石油、汉诺威保险公司等著名企业主动要求并赞助麻省理工成立学习型组织的学习中心,希望自己的企业能在麻省理工学习中心的辅导下,脱胎换骨成为“学习型组织”。荷兰和新加坡等一向以资讯灵敏、效率高、反应快著称的政府部门也大力推进学习之风。美国《幸福》杂志认为学习型组织将是未来最具竞争力的组织。彼得·圣吉也被誉为20世纪90代新一代管理大师。6.企业为什么要成为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研修中心创始人、南开大学博士研究生邱昭良先生认为,企业必须成为学习型组织的理由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是组织的一项基本职能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企业面临的环境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生存和发展,企业必须顺应形势变化,不断对自身进行调整。不仅要对产品、流程或结构等外在的要素进行调整,而且要对影响企业组织运行的各种内在因素,包括企业的价值观、思维模式、基本假设乃至根本目标进行改革。说白了就是要求企业不断进行学习。在未来社会,如果没有持续学习,企业将不可能赚到任何利润。
(2)组织学习为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提供了良好契机
长期以来,企业管理界就像一个时装展示会,新的理论、方法层出不穷。从竞争优势、战略重组到再造工程、标杆战略„„令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但学习型组织、组织学习为“全面增强体质”提供了一剂良药,是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较好的解决之道。因为组织学习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它几乎囊括了企业管理中所有重要的因素,如人、组织、决策、沟通、技术等。它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项目,而是一个持续的修炼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周密筹划的组织学习过程,企业不仅可以提高内部资源、知识的利用率,不断创造出新知识,而且可以从各方面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弥补缺陷与不足。(3)组织学习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与基础
学习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始终,是企业获得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像人的成长一样,企业的成长过程也是一个持续的学习过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企业的每一项进步都是通过学习实现的。譬如开发一种新产品,引进一项新技术、新方法,或者改造企业的组织结构、推行新的管理制度,都需要企业更新原有知识,吸收或创造出新知识,这都是一个个的学习过程。
真正有生命力的企业是那些善于学习的企业。学习不仅是人类的天性,也是生命趣味盎然的源泉。(4)知识成为企业重要资产
传统的经济学理论都提到,土地、劳动力和资本是创造财富的基本要素。在20世纪中,这些要素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除了上述要素之外,还得加上可能是更重要的科学、技术、创新、创意与信息,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知识。奈斯比特说:“在工业社会里,战略资源是资本;„„但是在我们新社会„„战略资源是信息。它不是惟一的资源,但却是最重要的资源。”自人类社会跨越了工业社会之后,知识的重要性被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甚至有学者将21世纪称为“知识经济时代”。
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组织本身就是一个知识体,它不断地吸收知识、转化并产出新知识。企业处理知识的能力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实力。正如彼得·杜拉克所言:“知识生产力已经成为企业生产力、竞争力和经济成就的关键。知识已经成为首要产业,这种产业为经济提供必要的和重要的生产资源。”(5)工作与学习密不可分
1984年,派瑞曼说过:“到下世纪初,美国将有3/4的工作是创造和处理知识。知识工作者将意识到,持续不断地学习不仅是你得到工作的先决条件,而且是一种主要的工作方式。”孔波夫则指出,信息技术已经改变了人们对工作和学习之间的关系的基本看法。人们不必撇开工作专门抽出时间来学习,相反,学习就是工作的核心。学习与效率是同义词。
(6)全球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竞争挑战
当前的一大趋势是从过去的一国经济走向世界经济,各国合作生产已经成为新的全球模式,“全球相互依赖”的经济格局已经形成,一个国家可以关起门来发展经济,或者左右世界经济的局面已经结束。全球经济一体化带给企业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首先,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今天的企业不仅要在本土上与本国企业竞争、与国外企业竞争,还要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对企业竞争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短期来看,公司竞争依靠的是价格、产品等;而从长期来看,公司真正的竞争优势在于快速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灵活把握稍纵即逝的市场机会的核心能力。这些核心能力是组织集体学习的结晶。
其次,全球经济一体化会引起企业经营战略的变化。随着企业经营范围的扩大、协调控制工作的难度空前复杂、不同文化的交叉,企业不能将原来的经营管理方法简单地推广到全球,必须重新思考自己的战略、方针、政策以及管理制度、组织机构等,及时根据市场环境和各国实际情况调整组织。这就需要企业具有良好的柔性和高超的学习能力。
同时,由于竞争的日益激烈、对经营全球化以及核心能力的强调,公司内部和公司之间(包括你的竞争对手)进行合作将变得日益普遍。在未来的新环境里,竞争者们将共同开拓和培育市场,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合作。总之,合作性竞争将是一个根本性的变化,这个变化尽管姗姗来迟,但的确在发生。所有这些可能将为被传统束缚住手脚的企业敲响警钟。任何忽略组织学习的企业都将丧失探索商业和技术新前沿的良机。
(7)企业正面临着日益剧烈、飘摇不定的变化
企业组织作为一个系统,其面临的环境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企业分崩离析、连横合纵,竞争日益激烈,技术进步一日千里,社会变化日新月异。因此,企业要想获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增强其学习能力。正如圣吉所言:“当世界更息息相关、复杂多变时,学习能力也要更增强,才能适应变局。未来真正出色的企业,将是能够设法使各阶层人员全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
(8)个人的学习天性与对学习的渴望
每个人与生俱来都有学习的天性,对学习充满渴望,而在知识经济时代,这种天性与渴望将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每个人不仅直接从事与知识、信息有关的工作,从工作中学习,而且要终生学习。只有这样才能适应这个千变万化的社会。学习将成为人们的生存方式。(9)整个世界正在成为一个相互学习的社会
现在,各行各业已经不再是一两家大企业“一枝独秀”的局面了,新兴企业异军突起、飞速飙升的例子比比皆是。整个世界正在成为一个相互学习的社会:欧美企业师法日本,而日本企业又在效法欧美和韩国企业,甚至从中国古代兵法思想中汲取营养。面对国际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各国企业面临的问题日益趋同,因此了解别人、善于从别人处学习将对企业增强竞争力有特殊意义。7.学习型组织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学习型组织的核心价值在于,学习不仅是为了保证组织的生存和发展,使组织具备不断改进的能力,提高组织的竞争力;学习更是为了实现个人与工作的真正融合,体现个人价值,在工作中享受生命的意义。
学习型组织理论非常强调活出生命意义。今天的企业要生存,不仅要关注企业的发展,也要注意员工的发展。一个只注意企业发展而不注意员工发展的企业是不会成功的。对企业来说,在考虑组织发展的同时必须考虑个人的发展,对个人来说,在考虑自己发展的同时必须考虑企业的发展,否则,个人也不会成功。8.学习型组织的创建模型有哪些?
学习型组织的创建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彼得·圣吉的“圣吉模型”
彼得·圣吉在他的著作《第五项修炼》中提出了创建学习型组织的五项技术——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五项修炼”,被管理学界称为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圣吉模型”。根据彼得·圣吉的理论,学习不仅仅是人为达到追求最佳业绩目标服务的技术手段,更重要的是学习可以最终帮助人获得生命的价值,享受生命的意义,甚至可以说工作业绩的取得不过是人在享受生命意义进程中的副产品。学习型组织理论就是试图以学习和激励的方式,让人们在工作中通过自我超越的创造过程,来实现生命的价值。彼得·圣吉认为,学习型组织的创建,仅靠增加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或开展几项学习活动是不能实现的,只有通过组织成员内心的信念和对生命的领悟来实现。
彼得·圣吉模型是目前最为流行的思想,也是至今对这一问题研究最为深刻、最有成果的理论。彼得·圣吉在对组织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在许多团体中,每个成员的智商都在120以上,而整体智商却在62”,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组织的智障妨碍了组织的学习与成长,使组织被一种看不见的巨大力量侵蚀,甚至吞没了”。如何使这些组织成为学习型组织,并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彼得·圣吉认为必须进行五项修炼。在五项修炼中,彼得·圣吉把系统思考视为核心能力。他认为如果一个组织能努力进行这五项修炼,就能引导人们在组织的各个层次都致力于学习,从而使组织最终脱胎换骨成为学习型组织。
除了上述“五项修炼”之外,彼得·圣吉等在1994年出版的《第五项修炼·实践篇》一书中提出了“学习型组织构架”的概念。圣吉认为,建立学习型组织犹如盖一所房子,首先必须备齐建房所需的材料;其次要有适当的工具,使建筑师可以设计图纸,工匠们可以开展工作;然后,你必须有“主见”,要把房子建成什么样?如何实现你的设想?等等。最后,是大家一起动手,把房子建起来。没有设计师的工作这一切都无法开始。因此,“构架”作为实际工作的“壳”,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样道理,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实际工作也必须先有明确、清晰的“构架”——包括“指导观念”、“基础设施创新”与“理论、方法和工具”等三部分。
同时,圣吉等指出,出色的团队中存在一个深层次的学习循环:在其中,团队成员学会了新的技巧与能力,随着能力的增长,意识与情感也发生了变化;慢慢地,人们会用另一种眼光去看去感受世界,新的信念与假设开始形成,使得人们能进一步发展出新的技巧与能力。
彼得·圣吉提出的这一构架为人们实际操作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事实上,它可以与深层次团队学习循环结合起来使用。构架代表了大部分实际工作,而学习循环表示了看不见的学习修炼。因此,人们可把主要工作放在三角中,但不要忘记:变化的核心在于看不见的学习修炼之中。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推动组织向着学习型组织迈进。
(2)约翰·瑞定的“第四种模型”
约翰·瑞定主要从战略规划理论的角度,分析组织学习的各种模式及学习型企业的基本特点,提出了被称为“第四种模型”的学习型组织理论。它有四个基本特点,即“持续准备——不断计划——即兴推行——行动学习”。简单来说,约翰·瑞定模式认为,任何企业的运行都包括准备、计划、推行三个阶段,而学习型企业不应该是先学习而后实施准备、计划和推行。学习与工作是不可分割的,学习型组织强调的是在行动中学习,强调边学习边准备、边学习边计划、边学习边推行。学习贯穿准备、计划和实施的每一个阶段,是“全过程学习”,即学习必须贯穿于组织系统运行的整个过程之中。
约翰·瑞定认为组织的未来生存能力取决于组织能否实现系统的快速变革。根据实施变革的不同运行机制,他提出了三种变革模型:第一种是强调“计划”的模型。在这一模型中,高层管理人员的计划能力至关重要,它与传统的命令——控制型管理模型相一致。第二种是强调“执行计划”的模型。此种模型下的运行机制是“计划——执行计划”,即在计划阶段更加强调与中层经理的沟通,以保证变革计划的顺利推行。第三种模型强调变革前的一系列“准备”工作,运行机制为“准备——计划——实施”。这一模型注重变革前的一系列准备工作,基本前提是准备工作的充分与否,决定组织变革的成败。在三种变革模型的基础上,约翰·瑞定提出了“第四种模型”,即“学习型组织”。它有四个基本要点:
①持续准备:组织始终处于持续的准备阶段,它并不针对某项特定的变革项目,而是广泛地关注组织与环境的协调,不断对经营行为提出质疑,时时为变革做准备,使组织在多变的环境中能随时应对各种挑战。
②不断计划:在学习型组织中,计划是开放的、灵活的。这就是说计划是不断修订的,战略方向是灵活开放的。同时,计划的制定是广泛地征询了参与计划实施的一线员工的意见。③即兴推行:学习型组织在推行变革计划的过程中,并不要求员工按部就班,而是鼓励员工充分发挥潜力,采用“即兴创作”的原则,创造性地实施变革计划。
④行动学习:学习型组织不是通过一年一度的评估体系来衡量变革的成败,而是通过各种途径随时检验变革行动,并及时做出反应,从而调整组织的行动策略,提高变革效益,加快变革速度。行动学习贯穿变革准备、计划和实施的每一个阶段。
学习型组织通过持续准备、不断计划和即兴实施,完成一次又一次的变革,同时又在为下一次变革做准备。学习型组织就是这样循环不断地获得创新发展,这也是约翰·瑞定眼中学习型组织的生命力之所(3)鲍尔·沃尔纳的“五阶段”模式
鲍尔·沃尔纳以实证研究法,对许多企业的教育和培训活动进行深入的观察与分析,提出了创建学习型组织的“五阶段”模式。他认为,企业学习活动的发展一般经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无意识学习阶段。在这一阶段,组织本身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组织中的学习活动一般是自发的、非正规的,组织也还没有安排学习项目的意识。
第二阶段,是消费性学习阶段。随着企业自身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一方面,组织内部仍然存在着不正规的学习活动,另一方面,组织出资选送部分员工到企业外的教育部门进修学习。
第三阶段,组织开始有意识地在内部开发适合自己特定需要的学习项目,并建立相应的学习基地来推动成员的教育培训工作,但这一阶段的学习活动与企业长期发展战略之间尚缺乏明确的联系。
第四阶段,组织已把学习纳入日常工作中,培训课程的设计开发趋于成熟,无论是组织内部开发的课程还是请外部专家设计的课程,都更富创造性,并立足满足组织的特定需要。同时组织还建立了一系列的相应标准,作为衡量成员各类技能水平的指标。
在这一阶段,组织学习开始进入高级阶段,与企业组织的发展战略与经营目标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了。尽管如此,组织学习与日常工作之间相互脱节的现象仍时有发生,学习更多地表现为培训部门的职责,而不是各部门主管的职责,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组织的学习能力。
第五阶段,学习与工作完全融合。首先,学习已经完全渗透于组织管理系统中,成为各级主管、工作团队、员工个人和人力资源开发部门的共同职责;第二,工作与学习已经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学习是新的工作形式,学习成为人们乐意做的事而不是必须做的事;第三,组织建立了绩效反馈机制,这一机制成为组织学习的重要支柱,组织内各层,包括个人、工作团队和组织整体可以根据各种信息及时纠正或改进组织行为;第四,工作团队的管理方式以自治为主。团队成员之间互相学习,协同并进,不断地改进工作。在这种管理方式下,主管的作用不再是控制和解决问题,而是鼓励和促进员工自己解决问题,取得满意的结果。
(4)迈克尔·马奎特的“学习型组织系统”模式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的人力资源教授迈克尔·马奎特博士在研究全球100多家顶级学习型组织,分析无数学习型组织相关文章与书籍之后,1997年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系统”模型。这一模型包括五个子系统,即学习、组织、人员、知识和技术子系统。这些子系统彼此相关,相互支撑,共同聚力,促进组织学习的发生和发展。其中:
学习子系统包含学习的层次、类型和技能。就学习层次来说,包括个人学习、团队学习和组织学习三个互不相同却又互相关联的层次。就学习类型来说,包括适应型学习、预见型学习和行为型学习三种。学习技能包括系统思考、心智模式、自我超越、自主学习和对话。组织子系统包括公司愿景、文化、战略和组织结构。在学习型组织中,组织结构是流线型的、无边界的、扁平状的结构,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促进组织内外的联系,唤醒每个成员的责任感,实现协同作战。
人员子系统则把整个业务链上的利益相关者包括领导、员工、顾客、合作伙伴、供应商以及社区等,都视为学习型组织不可忽视的重要角色,促进所有群体的学习。
知识子系统对组织获取和产生的知识进行管理,它包括知识的获取、创造、存储、分析、转移、应用和确认六个要素,这些要素是持续的、相互关联的。
技术子系统则显示技术如何提高学习和知识管理的速度与效果,由支持学习和信息访问与交换的支持性技术网络及信息工具所组成,包括知识技能、电子工具和先进的手段如仿真技术、网络会议等。
根据这一模式,组织不仅需要从资金上支持员工学习,而且必须找到将学习和组织方方面面的生活系统地整合起来的方法。这其中学习子系统是核心子系统,它涵盖个人、团队和组织三个层面,包括系统思考、心智模式、自我超越以及自主学习对话技巧。其他四个子系统也是强化与增加组织学习的质量和效率所必需的。这些子系统共同构建起了一个保证组织学习与成功的坚实的架构。(5)邱昭良的“组织学习鱼”模型
我国学者邱昭良在考察国内外学者关于创建学习型组织各种模型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国情提出了“组织学习鱼”模型。邱昭良认为创建“学习型组织”是一项系统工程,由四部分组成,它们分别是观念、组织学习机制、组织学习促进与保障机制以及行动。这四部分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其形状恰似一条鱼,因此称为“组织学习鱼”。邱昭良认为只要能让各部分协调配置,就可以顺利克服各种学习障碍,使企业成功迈向学习型组织。
他同时还认为,就组织学习来说,它的导入与推进离不开环境的参与和配合,就像鱼儿离不开水一样。这一阐述不仅说明了“学习型组织”的基本构成“部件”,而且也形象地勾画出了各“部件”之间的联系,对于创建中国的学习型组织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邱昭良的“组织学习鱼”模式,具体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鱼头,指的是观念。成为学习型组织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全体成员达成学习的共识,树立成为学习型组织的坚定信念。观念对于人的行动具有重要的制约或支配作用,只有树立了正确的观念,才能有正确的行动。在建立学习型组织的过程中,没有正确的观念就不可能在组织中建立恰当的组织学习机制和组织学习促进与保障机制,就不可能采取正确的行动,不仅要走弯路而且可能永远也达不到学习型组织的境地。因此,观念是建立学习型组织的灵魂,是组织学习鱼的头。它对应于彼得·圣吉构架中的指导观念。
二是鱼身,指的是组织学习机制。组织学习机制也是学习型组织的核心组成部件,是组织学习鱼的躯干。组织学习机制不仅包括个体学习、团队学习与整个组织学习的三个层次,而且包括通用于组织学习的各个层次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其中也包含了彼得·圣吉的创建理论、方法与工具,且比它更丰富。
三是“鱼鳍鱼鳞”,指的是组织学习促进与保障机制。组织结构、战略、制度、知识管理、人员和技术是组织学习的辅助系统,它们的恰当配置可以极大地促进与保障组织学习的顺利运行。因此,组织学习促进与保障机制是建立学习型组织的驱动机制,是组织学习鱼的“鳍”。它类似于彼得·圣吉构架中的“基础设施创新”。
四是“鱼尾”,指的是行动起来。建立学习型组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必须有坚定的意愿、得力的措施、恰当的切入点和强有力的组织实施。因此,建立学习型组织的重要一环就是行动起来。这是组织学习鱼的尾。
五是“水”,指的是企业外部环境。正像鱼儿离不开水一样,组织学习也离不开组织面临的大环境。组织要从供应商和业务伙伴那里取得原材料、零部件,要从政府、社会和相关单位处获得政策、资金、人才、技术等重要资源,以指导自己的产品或服务卖给顾客。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时一刻也离不开环境。同样,组织学习的导入与推进也离不开环境的大力配合。
在邱昭良这个模型中,观念是“见”,组织学习机制和学习促进与保障机制是“修”,而行动就是“行”,非常好地切合了 “见、修、行”三位一体的修炼模式,并且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系统。同时,这个模型也是对彼得·圣吉学习型组织构架的继承和发展。
第三篇:项目情况概述
医疗废弃物处置项目情况概述
一、医疗废弃物处置遵循的法律法规、标准及规范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4.29)
3、《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2348-90)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6.1)
5、《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6、《医疗机构水污染排放标准》(GB18466-2005)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环境污染防治法》(2005.4.1)
8、《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2003年国务院第380号令)
9、《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2004年国务院第408号令)
10、《关于贯彻实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通知》(环发[1999]61号)
11、《关于严禁建设简易危险废物和医疗废弃物焚烧处置设施的紧急通知》(环办[2004]40号)
12、《关于实行危险废物处置收费制度促进危险废物处置产业化的通知》(发改价格[2003]1874号)
13、《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08年环保部令第1号)
14、《医疗废弃物分类目录》(卫医发[2003]287号)
15、《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环发[2003]206号)
16、《医疗废弃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要求》(环发[2004]15号)
17、《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03]199号)
18、《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2001)
19、《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2001)20、《危险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
(环发[2003]188号))
21、《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
2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J86-97)
二、医疗废弃物处置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服务范围不断扩大。随着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医疗废弃物也处于高位增长阶段。
医疗废物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极强的传染性。医疗废物不同程度的含有细菌、病毒、寄生虫卵、化学污染物及放射性元素等有害化学物质,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在处置过程中稍有不慎,便会形成传染病传播流传的病源。而这些传染病菌随时有可能通过人体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体液等途径进入人体内,从而危害人体健康。二是高污染性。由于医疗废物携带病毒、细菌的特殊性,利用环境的自净能力很难使其降解。若处置方式不适当,就会造成大气、土壤、河流等大范围的环境污染,且该污染的治理不仅需要很长时间,而且耗资巨大,有的甚至难以恢复而形成永久性污染。三是多样性。医疗废物体系庞大,种类繁多,且每一种类的成分各不相同,其化学特性也有很大差别,而各分类中又包括多种小的类别,这些无论是对环境还是人体健康都有潜在的威胁。四是处置的专业性。由于医疗废物的高污染性和传染性,处置医疗废物必须由专门的机构的专业人员采用特定的技术按照严格的程序规定做出相应的处置。这就要求在医疗废物处置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技术手段的专业性,同时也应当重视处置机构专业资质的具备。五是二次污染的危险性。医疗废物含有各种化学物质,若处置不彻底,则会使一部分细菌残留或产生新的危害物质,极易形成新的污染源,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的危害。医疗废弃物所具有的上述特点使其被列为《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第一类危险物质。
我国医疗废弃物处置行业发展相对滞后,始于“非典”前后。2003年我国SARS病毒的爆发与迅速传播暴露了我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存在严重的不足,同时也暴露了我国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置设施的严重缺乏。2003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我国开始筹建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工程。随后,国家相继出台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要求医疗卫生机构产生的医疗废弃物必须集中处置。
医疗废弃物处置一旦失当,必然会造成对水体、土壤和空气的污染,引发疫情扩散,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因此,加强城市医疗废弃物的处置管理意义重大。
三、医疗废弃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
(一)医疗废弃物处置设施建设落实与推进
2004年国家环境保护部下发了《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及《关于落实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弃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的有关安排及下一步工作的通知》。规划中提出建设300个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2003年建设一批前期基础好、具有示范作用的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工程,2004年建设社区城市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工程,到2006年,全国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和放射性废物基本实现安全贮存处置。为了检查项目前期工作,规范项目建设,环保部组织对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规划项目进行复核,将符合条件的项目纳入国家投资计划。由于医疗废弃物处置项目前期工作进展一度迟缓,为了有效推进规划建设,防范环境风险,2011年国家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下发《关于加快实施〈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的通知》。通知要求,2010年下达中央投资的项目,危险废物处置设施要在2013年建成,医疗废物处置设施要在2012年建成。
(二)医疗废弃物处置项目资金、政策支持
医疗废物处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产生、运输、处理、各个层面,其中更是涉及了建设、发改、环保、工业与信息化等多个行政管理部门。为确保医疗废物有效处置,国家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各项法律法规和优惠政策,给予私人投资者相应的税收政策、贷款担保、沿线土地优先开发权等政策扶持和法律保障,同时国家按照东、中、西部有所差别原则,安排国债资金予以支持,要求地方相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大力推进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的规划建设。
(三)医疗废弃物处置设施建设规模及厂址选择 医疗废弃物处置厂的建设规模,应根据服务区域医疗废物产生量、成份特点以及变化趋势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额定处理规模10t/d以上的焚烧处置厂可设置2-3条焚烧生产线,10t/d以下的可根据技术经济条件合理确定生产线条数。医疗废弃物处置厂的选择首先要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环保要求,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处置厂不允许建设在GB3838中规定的地表水Ⅰ类、Ⅱ类功能区和GB3095中规定的环境空气质量Ⅰ类功能区。厂址选择要远离居民区、交通干道,厂界与上述区域的距离要大于800m,距离工厂、企业等工作场所直线距离应大于300m,地表水域应大于150m,尽可能位于城市常年主导风向或最大风频的下风向。
(四)医疗废弃物处置设施建设项目构成
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项目由集中处置主体工程与设备、配套工程、生产管理与生活服务设施构成。
1、主体工程与设备 焚烧工艺:
(1)进料系统:包括卸料、输送等设施。
(2)焚烧系统:包括医疗废物进料、焚烧、辅助燃烧等设施。
(3)余热利用系统:包括余热锅炉、供热等设施。(4)烟气净化系统:包括有害气体去除、除尘及排放等设施。
(5)灰渣处理系统:包括炉渣处理系统、飞灰处理系统和飞灰无害化处理设施。高温蒸汽灭菌工艺:
(1)收运储存系统:包括手收集运输、卸料、贮存等设施。
(2)高温蒸汽灭菌系统:包括上料机、医疗废弃物高温蒸汽灭菌器、卸料机、消毒清洗机、自动软化水机、消毒液制备机、蒸汽发生器、地轨、转盘等辅助设施。
(3)尾气净化系统:包括尾气过滤装置、脱臭装置等设施。
(4)废液处理系统:包括废液收集、消毒设施。(5)废渣处理系统:包括废渣收集、无害化处置等设施。
2、配套工程
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置设施同时需要配备飞灰和废渣封闭输送贮存固化系统、车辆和运转箱消毒系统、给水排水和消防系统、污水处理系统、报警系统、应急处理安全防爆系统、医疗废弃物冷藏贮存等设施。
3、生产管理和生活服务设施
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置生产管理和生活服务设施主要包括办公用房、食堂、浴室、值班室等设施。
四、医疗废物处置运营管理
(一)医疗废弃物主要来源 医疗废弃物是指在医疗、预防、保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病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我国将医疗废物划分为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五类,并对每类医疗废物作了详细说明。感染性废物是指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危险的医疗废物,包括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等。病理性废物是指在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人体废弃物和医学实验动物尸体,包括手术中产生的废弃人体组织,病理切片后废弃的人体组织、病理石蜡块等。损伤性废物是指能够刺伤或割伤人体的废弃医用锐器,包括医用针头、解剖刀、手术刀、玻璃试管等。药物性废物是指过期、淘汰、变质或被污染的废弃药品,包括废弃的一般性药品,废弃的细胞毒性药物和遗传毒性药物等。化学性废物则指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性的废弃化学物品,如废弃的化学试剂、化学消毒剂、汞血压计、汞温度计等。
(二)医疗废弃物收运管理
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置单位现采用专用的医疗废物转运车,按时到各医疗机构暂存点收集和装运盛有医疗废物的专用容器。专用容器主要包括包装袋、利器盒、周转箱,颜色全部为黄色,并标有醒目的“医疗废弃物”标志,由医疗废弃物处置单位根据医疗机构的医疗废弃物产生量统一配置。包装袋和利器盒为一次性使用,直接和医疗废弃物同步处置;周转箱为重复使用,每次卸出医疗废弃物应和医疗废弃物转运车一起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后方可使用。
目前国外一些医疗废弃物处置单位除了提供包装袋、利器盒、周转箱外同时还提供一些上游相关产品的开发和服务,包括专用的口罩、手套、泄漏控制工具包(阻止有毒物质泄漏)、固化剂(使液体医疗废物迅速、安全固化)、洗眼器(用于遭受强酸、强碱后眼部的冲洗)等。
医疗废弃物处置单位收运人员在接收医疗废弃物时,不得打开包装取出医疗废物,并严格按照国家环保部制定的《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填写转移联单。医疗废物运至处置单位时,由专人核对《医疗废物登记卡》,核实登记数量与实际接收数量是否符合。
医疗废弃物收运线路要求尽量采用路线短、车流量少并对沿路影响小的运输路线,避免在装运途中产生二次污染。
(三)医疗废弃物处置技术
目前,医疗废弃物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压力蒸汽灭菌法、卫生填埋法、化学消毒法、热解法、电磁波灭菌法、等离子体法、干热灭菌法和高温焚烧法等。这些方法中由于高温焚烧处置方法具有处理彻底、处理周期短、无害化和减量化等诸多优点,被公认为一种较理想的处理方法,因此,国内外在处理医疗废物时多采用焚烧方式。
目前,国家要求10t/d以上规模的医疗废物处置设施,优先采用回转窑焚烧技术,小于10t/d的的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可采用其他处理技术,但必须做到杀菌、灭火、毁形和无害化处理,防治二次污染。
1、回转窑焚烧技术要求
回转窑焚烧炉必须配备自控控制和检测系统,整个系统必须实现自动、封闭、连续进料、自动清渣、清灰功能。
一燃室焚烧温度要高于850℃,二燃室焚烧温度要高于1100℃,并保证烟气在1100℃下滞留时间超过2s,使二噁英能够充分分解。
尾气处理必须设置急冷系统,使烟气温度迅速降到200℃以下,从而避开二噁英再合成的温度(250~500℃),最终达到抑制二噁英再生成的目的。同时需要配备酸性气体去除装置、除尘装置(优先选择布袋除尘器)和二噁英控制装置,具有防腐蚀、防酸、防碱、防热措施。
2、高温蒸汽灭菌技术要求
高温蒸汽灭菌技术废气处理必须能够有效去除废气中的微生物、挥发性有机物、重金属等污染物,并能够消除处置过程中产生的恶臭。废液必须经过收集、现场消毒处理后,才能排入污水管道、进入处置厂污水处理系统。达到杀菌、破碎毁形效果的废渣可作为一般生活垃圾进行卫生填埋或焚烧。破碎设备必须配备消毒设备,在设备检修之前以及定期对破碎设备进行消毒。
(四)行政主管部门监管
医疗废弃物产生机构和处置单位主要接受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
卫生主管部门每年都会不定期对医疗机构组织专项检查和抽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或违法行为,责令整改并实行相应处罚。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医疗废弃物收集、转运、贮存和处置实行全过程监管,禁止医疗废物进入生活垃圾处理系统,确保医疗废弃物安全处置。
(五)医疗废弃物处置费用
医疗废弃物处置单位收益主要来自于医疗废物处理费。目前医疗废弃物处理收费标准全国不尽相同,主要有三种收费模式:按照床位数计算收费、按规模协议收费和按门诊数进行收费。收费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价格主管部门制定。长春市目前的收费标准为二级以上医院3元/床日,其他医疗废物产生单位按照每公斤6元费用收取。
根据统计,长春市各级医疗机构所产生的医疗废物约35吨/日,药企所产生的药物性废物3吨,其他约为2吨,这样,日产生总量约40吨。按照国家相关物价收费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关于“谁污染,谁治理,谁付费”的原则,医疗废物处置费用接近6000元/吨,通过测算,毛利润水平约2000元/吨左右。如果加强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企业的盈利将保持平稳发展或有所提高,市场前景看好。
第四篇:“创建学习型公寓”活动总结
“创建学习型公寓”活动总结
为了进一步引导大学生了解电脑软件的知识及PPT制作的一些技巧,积极应对大学的学习生活,同时,也积极响应学校公寓管理科与大自委的要求,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与内容,以适应学校对公寓管理的各项要求,南十五栋党员服务站策划并举办的这次“创建学习型公寓”活动于2012年11月09日在09207教室和谐的音符中落下帷幕。
参加本次讲座的嘉宾有楼管卢阿姨,大自委各位干部,党员服务站全体干部以及南十五栋的全体同学。
7点到达教室后后,党员服务站接待人员热情接待同学,并对同学做了简单的讲座前介绍,为接下来的讲座做好了充分的准备。7点半正式开讲,张奎同学首先对PPT以及电子杂志以后就业发展以及在学习生活中的应用做了一个精彩的讲说,让同学们对PPT以及电子杂志有了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接下来,张奎同学实际介绍了PPT的制作,并向同学们讲解了如何才能让PPT美观,简介,有创意。最后,张奎同学向我们讲解了本次讲座的重点,电子杂志的制作方法,他详细给我们介绍了制作电子杂志的软件iebook,并亲自指导大家实际操作。
本次活动中体现了如下几点可取之处:
1、活动策划比较全面。活动策划主要由各干事合作完成,通过集体考虑和商量并参考楼管卢阿姨意见,策划做得比较全面具体周密,使得活动进行得井然有序。
2、在活动的整个开展过程中,部门各干事分工明确,并严格项目责任到人制度。同时,活动主讲人张奎积极准备,制作好演示PPT,使活动能比较顺利地完成。
3、在活动现场,同学们热情高涨,积极参与到活动的各项环节中来。通过本次活动,我们学到了不少知识,同时也获得了许多宝贵的活动开展经验。从策划到总结,我们都是尽量认真细致地来完成。本次活动为我们以后的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会在以后的活动中吸取本次活动的经验教训,把以后的活动办得更好。
第五篇:项目融资概述
第一章 项目融资概述
项目融资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历经了40多年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融资方式。主要应用大型工程项目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领域。项目融资是一种融资创新。
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也引进了项目融资这种方式第一节.项目融资的定义:
项目融资目前还没有一个通用的普通接受的定义。
1.比较典型的定义:项目融资是以项目的资产、预期收益或权益作
抵押的一种元追索权或有限追索权的融资或贷款。2.项目融资分类:
广大项目融资:为建设一个新项目或者收购一个现有项目以及对已有进行债务重组的融资.狭义项目融资:专指具有无追索权或有限追索形式的融资.无追索权项目融资:指贷款人对项目发起人无任何追索权,只能依靠项目所产生的收益还本付息的唯一来源.有限追索权项目融资:项目发起人只承担有限的债务责任和义务,有限性表现在时间.金额.对象有限性.无追索权项目融资特点: ① 贷款人对项目发起人的其他项目资产没有任何要求权,只能
依
靠该项目的现金流量未偿还。
② 该项目生产现金流量的能力是该项目融资的倍用基础; ③ 项目风险的分配不被贷款人接受时,第三方提供倍用担保必
要。④ 项目融资建立在可预见的政治、法律和稳定的平均环境基
础。
项目融资是一种专业性很强融资方式,主要应用于需要巨额资金、投资风险大而传统融资方式不能满足的方式、主要应用领域在石油.钢铁.森林.发电等领域 广泛采用项目融资的有英吉利海峡隧道工程.美国加州高速公路.深圳沙头角电厂.西安项目融资案列: 西安金花饭店.时间止有限:一般是设期间
金额止有限:不是的现金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