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流涧学校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自查报告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自查报告
小店区北格镇流涧小学
为了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努力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根据《山西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试行)》,结合我校实际,认真地进行了自查自评,现将我校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学校概况】
流涧小学处于太原市小店区城乡结合处,座落在小店区北格镇流涧村东北角,是一所全日制农村小学,学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2007年7月建成现在的新校区,现有在校生126名,教学班6个,属单轨制教学,专任教师17名,中小学一级职称5名,中小学二级职称10名;中小学初级职称2名;本科14人,大专2人,中专1人,教师学历100%达标。
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6137平方米,生均128平方米,学校绿化面积5050平方米,生均40.07平方米,绿化覆盖率31.29%。校内有教学楼一座,配套用房两处,200米标准的运动场一个,配有升旗设施,整体美观、庄严。校舍建筑面积1018平方米,生均8.07平方米,达到办学规模的相应标准。班班有标准教室,各教室都装有多媒体,课桌椅配备齐全,尺寸规范,表面平整。
【自评情况】
一、D级危房
学校无D级危房,是2007年太原市“百校兴学”工程项目校。2007年7月建成现在的新校区,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6137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018平方米。
二、课桌椅
我校课桌椅110套,达到每人一套,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寄宿制
是非寄宿制学校
四、饮食条件
能向学生免费提供安全卫生饮用水,有相关部门的检验报告。
五、食堂
学校无食堂
六、厕所
学校女生蹲位数10个,男生蹲位数10个,男厕小便槽4.6米。满足师生需要。
七、教室和寝室
教室门窗完好,学校无寝室。
八、取暖条件
学校有取暖条件。
九、安全隐患
学校上下学无安全隐患。采用路队制。每天由保安与教师在校门口值勤,负责学生的上下学安全。
十、营养餐
学校不属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学生无营养餐。
十一、生活补贴
学校不属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教师不享受生活补贴。
十二、数字教学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
学校有数字教学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学校接入了城域网,建立网络条件下的基本教学环境,每个教室都装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实现了校校通、班班通。可以利用网络进行教学,引用了优质教学资源。每位教师都配备有一台办公电脑。
十三、公用经费
学校公用经费按规定拨足。
十四、国家课程开设
学校开足、开全、开齐国家规定课程。
虽然我校已达到基本办学条件,但是我们仍然需要想方设法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对存在的问题我们会积极进行整改,为迎接均衡验收做好充分的准备。
流涧学校2014、6
第二篇:义务教育学校规范办学自查报告
义务教育学校规范办学自查报告我校严格按照教育局规范办学精神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现将自查报告总结如下:
一、招生入学和分班
我校招生严格遵循上级精神,在规定范围、规定时间内按照招生计划进行招生,且不存在招生考试或竞赛名义招生。保障了适龄儿童的受教育权和公平公正权。
二、考试科目与考试次数
我校考试科目严格遵照国家课程标准,按照学科计划规范进行考试,考试次数为每学年4次,不存在联考或其他考级现象。
三、学生作息和作业量安排
我校学生严格按照《中华小学生作息制度》,在校内时间不超过6小时,并且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在学生作业布置方面:个教师适时适量为学生布置作业,以巩固所学知识,并无超负荷布置作业现象。
四、教育教学活动
我校严格遵守国家课程计划开展教学活动,对个学科进行严格教学,不存在挤占艺体美课程现象,保证了学生德智体登全面发展的条件。同时我校也严格遵守节假日安排并无补课情况出现等。
五、教育评价
我校建立了完善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合理利用考试结果评
估教育教学情况改善教育教学方法,不存在利用考试结果对学生进行排名及作为升学率的现象。
彭庄小学2013.5.8
第三篇: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自查报告
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自查报告
为了进一步推进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努力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结合我校实际办学条件,认真地进行了自查自评,现将我校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合贤学校位于武汉市蔡甸区玉贤镇合贤集,2008年8月通过拆校合并,调整布局成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现有在校生141名,教学班9个,专任教师30名,教师学历100%达标。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4615平方米,校内有教学楼一座,配套用房两处,200米的运动场一个。校舍建筑面积2250平方米。我校D级危房均已拆除,现有建筑经鉴定均为合格建筑,校园内现有12个教室,教室门窗完好,期中四个教室内装有电子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施。同时设有音乐室,劳技室,微机室,图书室,物理、化学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各一个,微机室中有19台电脑供学生信息技术课使用。
我校是农村寄宿制学校,设有学生宿舍,宿舍门窗完好,内有56个铺位可供学生住宿,学校现有标准课桌椅155套,达到每人一套。
我校设有学生食堂,面积达158m2,设有储藏间、配菜间、操作间、售饭间,具备一个可容纳120人同时进餐的大厅,能够为学生提供午餐。
学校厕所女生蹲位数8个,男生蹲位数6个,男厕小便槽3米。能满足师生需要。
学校无取暖设施,没有安全饮用水,学生上下学无安全隐患。采
用路队制。每天由保安与教师在校门口值班,负责学生的上下学安全。我校不属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学生无营养餐。教师不享受生活补贴。
现有四个班级装有电子白板可以利用网络进行教学,引用了优质教学资源。教师办公电脑比较欠缺。
上级部门对学校公用经费能按规定拨足。
第四篇:河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
河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试行)
(2013-03-30 21:08:35)转载教育 ▼
标签:
河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试行)
(征求意见稿)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2009年修正本)》,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河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巩固提高我省义务教育质量和水平,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河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
第二条
本《标准》适用于我省义务教育阶段普通中小学校,包括公办和民办完全小学、初级中学、九年一贯制学校。《标准》既是各级政府规划、设置、建设、改造和管理九年义务教育学校的重要依据和基本标准,也是实现我省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学校的基本要求,是评估义务教育学校的基本依据。
第三条 实施《标准》应遵循分级负责、分类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省教育厅负责统筹协调和监督、指导《标准》的实施;各设区市、县(市、区)根据《标准》制定本地义务教育学校实施规划并组织实施。
第二章 学校设置
第四条 学校布局应当依据城市或乡镇建设总体规划要求,结合人口密度和人口分布,尤其是学龄人口高峰,综合考虑地形地貌、能源、交通、环境等因素,以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方便学生就学为原则,合理设置。小学服务半径一般不超过2公里,农村边远山区、交通不便地区可适当保留必要的教学点。为保证学生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学生应以走读为主,平原地区小学不宜建寄宿制学校,山区根据情况小学高年级可适当集中建设寄宿制学校;初中可建设部分寄宿学校。提倡通过和公共交通解决学生上学远问题。
第五条 学校位置应选择在确保师生人身安全的地段,避开污染源处、地震断裂带、山体滑坡地段、泥石流地区及水坝泄洪区等不安全地带。高压线缆、易燃易爆市政管线及市政道路等不能穿过校区。位于交通要道、过境公路旁的学校,应设立交通安全标识。
学校周边环境应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校的设置应避开化工厂、烟花爆竹厂、气源调压站、高压变电所、加油站、公共娱乐场所、集贸市场、医院传染病房、太平间、及公安看守所等场所。校园周边200米范围内不得有游戏机室、歌舞厅、台球室、网吧等经营性场所。教学区的环境噪声应符合《民用隔声设计规范》。
第六条 学校校园建设总体规划要按照教学区、体育运动区、生活区等不同功能要求合理布局,做到分区明确、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整体协调。同时也应当适应和符合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有利于学生和教师学习、工作、交往,最大限度地提供较为宽裕的活动空间。第七条 完全小学和初级中学的办学规模一般应控制在12—30个教学班之间;小学班额一般不超过45人,初级中学班额一般不超过50人。九年一贯制学校办学规模一般控制在18—36个教学班之间;小学部班额一般不超过45人,初中部班额一般不超过50人。居住分散和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可适当缩小办学规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远期规划班额应控制在40人以内。
第三章 办学条件
第八条 学校必须设置独立的校园,占地面积应满足建设必要的教学及附属设施、体育场地、绿化用地的需要。生均占地面积:分中心城区(指各设区市、县级政府所在地的老城区,人口高度密集、周边建筑已定型,学校无法扩建又不能搬迁的新城区,以下同)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两类。中心城区小学一般不低于15平方米,初中一般不低于20平方米;中心城区以外小学一般不低于20平方米,初中一般不低于25平方米。本《标准》颁布以后新建小学生均占地面积要达到20平方米,新建初中生均占地面积要达到25平方米。
第九条
校舍建筑及附属设施建设要严格按照现行的《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建标〔2002〕102号)、《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建标109-2008)、《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JY/T0385-2006)及《河北省中小学实验室建设方案(试行)》(冀教备〔2007〕5号)、《河北省中小学计算机教室建设标准(试行)》、《河北省中小学校多媒体教室建设标准(试行)》等标准执行,符合国家有关建筑设计、环保、安全、节能等标准的要求。
第十条 学校建筑结构要安全坚固。校舍应达到国家规定的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并符合对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和洪水、火灾、雷击等灾害的防灾避险安全要求。建筑材料的强度等级、型号、规格、质量等材料性能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满足设计的要求。
第十一条 校舍应满足正常的教学和生活需要,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办公用房、生活服务用房等相互配套。其中:小学教学以及辅助用房应设置普通教室、音乐教室、科学教室、计算机教室、语言教室、多功能教室(兼多媒体教室)、图书阅览室、体育器材室等。初中教学以及辅助用房应设置普通教室、音乐教室、理化生实验室、仪器室、计算机教室、语言教室、技术教室、美术教室、图书阅览室、体育器材室、卫生保健室、心理咨询室等。规模较大的学校应设合班教室。
第十二条 校舍生均建筑面积(不含学生宿舍),基本指标为:小学不低于5.2平方米,初中不低于6.4平方米;规划指标为:小学不低于7平方米,初中不低于10平方米。寄宿制学校应根据需要增加建筑面积,学生宿舍生均建筑面积按照小学不低于5平方米、初中不低于5.5平方米,学生食堂生均建筑面积按照不低于2平方米的标准建设。
第十三条 绿化用地:小学和九年一贯制学校不低于每生0.5平方米,初中不低于每生1平方米。
第十四条 学校的运动场地设置应满足以下要求:完全小学18班及以下应设置200米环形跑道田径场一个;24班及以上应设置300—400米环形跑道田径场一个。初级中学应设置300—400米环形跑道田径场一个。九年一贯制学校18班及以下应设置200米环形跑道田径场一个;27班及以上应设置300—400米的环形跑道田径场一个。
中小学校均应设置适量的球类、器械等运动场地,每6个班应设置一个篮球场或排球场,每所学校应建一块不低于200平方米的健康快乐园地。
本《标准》颁布以后新建学校运动场地,必须达到以上标准。在中心城区,已有学校用地确实受到限制时,可不设环形跑道运动场,但必须有能满足师生开展体育活动及其他必要的体育项目所需的场地,至少按有关标准设置篮球场和直道田径场一个(小学60米,初中100米)。
第十五条 学校应根据各学科课程标准和学校规模,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范和《河北省初中理科教学仪器配备目录(试行)》、《河北省小学数学和科学教学仪器配备目录(试行)》、《河北省中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河北省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河北省中小学卫生室器械与设备配备目录》的要求配置常规教学仪器、器材及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小学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不低于365元;初中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不低于695元。第十六条 学校应积极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配备满足信息技术课程和其他学科教学需要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每间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按标准班额每人一台的标准配备学生用机,保证教学时学生单人单机。学校计算机拥有量至少达到生机比8:1。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设校园网,实现“班班通”。
第十七条 学校图书装备应按照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教基〔2003〕5号)规定配备必要的图书资料。馆藏图书内容应以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类图书及教师使用的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及工具书为主。生均藏书,小学生均图书不低于20册,初中生均图书不低于30册。有条件的学校应配备电子读物,逐步实现图书馆(室)的计算机管理。馆藏图书应按规定及时剔旧、更新,一般每年新增图书比例应不少于藏书标准的l%。第十八条 农村中小学校应按照安全、卫生的原则配备取暖设施,冬季室内温度不低于14℃。
第四章 师资建设
第十九条 校长实行任命制或聘任制,具有国家规定的任职条件,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管理水平,品德高尚、热爱教育事业、熟悉基础教育工作、掌握教育工作规律,具有五年以上教育教学工作经历,取得相应层次学校的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并经过培训获得“岗位培训合格证书”。
第二十条 足额使用省核定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配齐各学科专任教师、职员、教学辅助人员和工勤人员,切实满足教育教学活动、教学管理工作的需要。无临时代课人员。教师队伍年龄、性别、学科、专业技术职务等结构合理。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配备具有执业医师或执业护士资格的专职卫生技术人员,配备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寄宿制学校应按实际需要配备专门的生活辅导员和炊事、安全保卫等人员,生活辅导员纳入教师编制管理,炊事人员须持证上岗并定期体检,确保学生饮食安全。
第二十一条 教师必须取得相应教师资格。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应全部合格,专科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例不低于85%;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98%以上,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例不低于70%。初中、小学教师能普遍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教育教学。建立教师进修培训机制,教师按规定参加继续教育并完成继续教育任务。
第二十二条 教师应当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爱岗敬业,教书育人,钻研业务,因材施教,平等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无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现象。
第五章 教育教学
第二十三条 学校应当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以人为本,关注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第二十四条 学校应坚持教学为中心,把提高质量作为发展和改革的核心任务,树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的教育质量观和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注重内涵发展,培植学校特色。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建立和完善校本教研制度。健全教师备课、听课、评课制度。学校要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减少作业量和考试次数,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第二十五条 学校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和我省制定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计划,开全课程,开足课时。教育教学管理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管理规范。必须在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制定的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中选定教科书。学校应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
第二十六条 学校应均衡配置校内教育教学资源,不得以任何名义在校内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第二十七条 学校应重视体育和美育工作,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有关学校体育和美育工作的法规,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以上的体育活动时间,开设艺术(音乐、美术)课,开展课外艺术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第二十八条 学校应加强实验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利用当地青少年宫、科技馆(站)、文化馆(站)、图书馆(室),校外劳动基地、实践基地等校外教育和活动场所,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学生课外校外活动学校要给予指导。
第二十九条 学校应加强对学生应急和防灾知识的教育,每年至少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应急演练和防灾避险培训,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
第三十条 学校应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每学年至少举办一次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一次科技活动、一次运动会。
第三十一条 学校实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要求,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全面科学地记录学生发展情况和成长历程。
第三十二条
学校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加强与学生家庭、社区的联系,关注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工作,共同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第六章 学校管理
第三十三条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负责学校全面工作。学校应按规模设置分管教学、学生、后勤等工作机构。规模较大的学校应设学科组、年级组。机构职能和人员职责由学校规定。
第三十四条 学校要坚持依法治校,建立健全学校章程和各项管理制度。学校要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的作用,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管理。学校发展规划、领导班子任期目标、学校章程的制定和修改、涉及教职工权益的重大事项等必须提交教职工(代表)大会表决通过。
学校必须落实校务公开制度。校务公开的内容、形式、程序等须符合有关规定。
第三十五条 学校按有关规定建立健全教职工管理制度,完善教职工收入分配制度,健全教职工绩效考核办法,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校按照国家和我省有关规定,依法聘用教师,按岗位聘任教师。
第三十六条 学校必须建立健全对校舍、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文体器材、生活设施和卫生设施、安全设施等管理制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使用效率。第三十七条 学校应当遵守有关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建立健全校内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应急机制,及时消除隐患,预防发生事故。学校实行安全工作校长负责制。第三十八条 学校应根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划定的服务区域,组织适龄儿童、少年按时就近免试入学,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小学在校生年巩固率不低于99.9%,初级中学在校生年巩固率不低于94%。
第三十九条 学校应当严格执行规范的学生作息制度。上课时间不早于8:00。学生每天在校学习时间,小学不超过6小时,初中不超过8小时。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10小时,初中生不少于9小时。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的要求和有关规定保证寒暑假和国家法定节假日师生完整休假。
第四十条 建立学生健康档案,组织学生定期体检。寄宿制学校要加强对学生饮食、住宿的管理,严格执行有关规定。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卫生,要制定科学合理的食谱,注重营养搭配和饮食卫生,保证学生身体健康。
第四十一条 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学籍管理规定,配备专(兼)职学籍管理人员,规范学籍管理工作,积极推行学籍信息化管理,建立健全学生转学、休学、复学等各项管理制度,学生流失情况报告制度和动员流失学生复学责任制度。学生学籍变动手续规范,学籍资料齐全,及时分类归档。
第四十二条 学校应积极参与区域内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各项活动,加强教师交流,共享教育资源,促进共同发展。有条件的学校应加强与本市及国内外其他地区的学校开展教育交流活动。
第七章 公用经费
第四十三条 学校必须按照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各项要求,建立健全财务制度,规范财务管理,合理使用经费,提高办学效益。
第四十四条 学生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和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费达到规定标准,并保持逐步增长。
第四十五条 教职工工资按照省有关规定做到按月足额发放。
第四十六条 学校改建扩建和校舍维护改造所需资金全额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学校不得举债建设。
第八章 附 则
第四十七条 义务教育阶段的非完全小学参照本《标准》执行。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标准另行规定。
第四十八条 本《标准》由省教育厅负责解释,自
第五篇:吉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
吉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明确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要求,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结合本省当前实际,制定《吉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以下简称《办学基本标准》)。
第二条 本《办学基本标准》适用于义务教育阶段完全小学、独立初中、完全中学初中部、九年一贯制学校。
第三条 本《办学基本标准》作为实现县(市、区)域内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对学校的基本要求。
本《办学基本标准》是地方各级推进义务教育初步均衡阶段评估义务教育学校的基本依据。
第二章 学校设置
第四条 学校布局基本合理,其设置以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方便学生就学为原则。
入学半径:小学2千米左右,初中3千米左右。走读学生上学途中单程步行时间,小学低年级不超过30分钟,小学高年级、初中不超过45分钟。
第五条 小学班数一般不超过24个;独立初中班数一般不超过30个;完全中学初中部班数一般不超过18个;九年一贯制学校班数一般不超过36个。
2010年起,小学起始年级班额不超过45人;初中起始年级班额不超过50人。
第三章 校园校舍
第六条 学校按教学、办公、体育运动、生活等不同功能合理分区。
学校有围墙、校门、校牌、自行车棚,旗杆、旗台应设置在校园中心广场或主要运动场区等显要位置。
第七条 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不含学生宿舍):小学不低于5.2平方米,初中不低于6.4平方米。
第八条 校园校舍符合国家相关的建设标准、设计规范及有关规定中质量、安全等方面的要求。
校舍达到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并符合对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和洪水、台风、火灾、雷击、高压输电等防灾避险安全要求。
寄宿制学校男女生宿舍分设且相对集中,食堂符合有关标准。
第四章 装备条件
第九条 每生有一套符合国家设计标准的课桌椅。
黑板、讲桌、板书工具等常用教学设备配置满足实际需要。
第十条 小学科学实验室装备、初中理化生实验室和计算机网络教室装备达到省定标准,其它学科教学仪器设备配置基本满足实际需要。
第十一条 生均藏书,小学不少于20册,初中不少于30册。
有一定数量的教学参考资料、工具书、报刊、音像资料、电子读物等。
每年新增图书比例一般应不少于藏书标准的l%。
第五章 师资队伍
第十二条 按照《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吉林省普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核定深化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吉政办发〔2004〕65号)规定的编制标准配备教师、职员、教学辅助人员和工勤人员,满足教育教学和教师离岗进修的需要。
第十三条 校长应取得教师资格,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有5年以上教育教学工作经历。
实行校长任期制,每个任期3—5年。校长在同一所学校任职符合省有关规定。
按要求配齐学校领导,领导成员的年龄、专业结构合理,分工职责明确。
第十四条 教师取得相应教师资格。
实行教师聘任制和定期流动制,教师在同一所学校任教时间符合省有关规定。
实行教职工工作考核制度,完善教职工激励机制。
第十五条 按照教育教学需要基本配齐各学科教师,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基本合理。
第十六条 保证教师按规定参加继续教育、业务培训和对外交流。
每学年教师参加上一级业务部门组织的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24学时。
第六章 办学经费
第十七条 学校财政预算内公用经费和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费按规定标准得到保障。超过国家和省规定标准的不得降低。
教职工工资按照省有关规定做到按月足额发放。
第十八条 严格执行经费预算,加强经费管理,按规定合理使用经费。
严格执行收费规定,收费公示制度健全,无乱收费现象。
第七章 教育教学管理
第十九条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二十条 实行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的监督保障作用,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管理。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制定学校章程,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实现规范管理。
第二十一条 建立学区学龄前1年人口及学龄人口登记制度,根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划定的学区,组织适龄儿童、少年按照规定时间就近免试入学。
健全学生辍学情况报告制度和动员辍学生复学责任制度,严格控制学生辍学。
不开除或变相开除学生。
第二十二条 不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均衡配备各班教师。
每个教学班配备一名任课教师做班主任,负责班级管理工作。
建立健全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的联系制度。
第二十三条 学生每天在校学习时间(包括自习),小学不超过6小时,初中不超过8小时。
保证寒暑假和国家法定节假日学生完整休假。
第二十四条 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在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品德、纪律、法制、行为规范养成、心理健康等方面教育。
落实教职工德育工作职责,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
建立与学生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德育工作网络。
第二十五条 严格执行《吉林省义务教育教学常规》。
按照课程计划的要求开全课程,开足课时,教学进度适中。不占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集体上课或辅导。
严格按照省定义务教育教学用书目录选用教材。
第二十六条 按规定开展间操、眼保健操等课间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以上体育活动。每学年举办一次运动会。
经常开展课外艺术活动。每学年举办一次全校文艺活动。
第二十七条 利用当地青少年宫、科技馆(站)、文化馆(站)、图书馆(室)、劳动实践基地等校外教育和活动场所,依托企业、乡村和社区,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第二十八条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在学校统一组织和安排下,由班主任主持,各科任课教师参加,同时听取全体同学和家长等各方面的意见。
学生学业评价工作,日常考察由任课教师负责,期中期末考试由学校统一组织。
第二十九条 建立比较完善的校本教研、科研和校本培训制度,健全教师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三十条 各年级全科合格率:小学不低于97%,初中不低于95%;初中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合格率不低于93%。
毕业年级学生毕业率:小学98%,初中不低于96%。
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不低于95%,近视眼年新发病率7%以内。
第三十一条 实行安全工作校长负责制,有专人负责安全工作。
学校设施、消防、用电、卫生等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排除各类安全隐患。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寄宿制学校宿舍、食堂管理规范。
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培养师生自救自护能力。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新建、扩建、改建校园校舍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和设计规范。
第三十三条 省将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制定吉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作为2020年实现县(市、区)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对学校的基本要求。
各地执行本办学基本标准,在校园校舍建设、教学仪器设备配置等方面,应与实现县(市、区)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目标对学校办学的较高要求有机衔接,保证持续发展。
第三十四条 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除法律法规和省政府另有规定的以外,遵照本办学基本标准执行。
非完全小学参照本办学基本标准执行。
特殊教育学校除另有规定外,可参照本办学基本标准执行。
第三十五条 本办学基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施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