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悠悠母校情
悠悠母校情
转眼十多个春秋过去了,我们也将要告别说来漫长,却又十分短暂的小学生活。我们将不再天真稚嫩,不再依赖别人,慢慢地长大。这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可我却一点儿也高兴不起来。因为六年的母校情已刻在我心中,难以割舍。
当我从幼儿园毕业,来到这个陌生的学校时,我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女孩子。在教室里读书,写字,画画,做手工......一切都是那么平平淡淡,时间的小马车就这么一点一滴的走过。我和学校的感情也一点一点的堆积,变得深厚。
我爱学校,因为学校是一位慈祥温柔的母亲,我们的一举一动,她都看在眼里。每次我们有一点儿进步,她都会乐在心里;每次我们做错事,她总会一声不吭,责备中透着一丝宽容,让我们迷惘的心灵受到春雨般的滋润;当我们被夸赞时,她会用心来鼓励我们,让我们不要骄傲,要做的更好。
我爱学校,因为学校大门口那几个金光闪闪的大字让我自豪,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学校让我为之着迷。我是一个爱看古装剧的女生,所以也就对历史情有独钟,我常常上网去查我们学校的悠久历史,原来那座像雄鹰一样的教学楼是一位名叫邵逸夫的人投资修建的,还有洪水小学名字的由来......这更让我和学校的感情更深一层。我爱学校,因为学校给了我们力量,让我们从一个幼稚的小孩子变成了如今一位出色的小学生。如果没有了学校,我们去哪里学习知识;如果没有了学校,我们去哪里学习做人的道理?我们都不是天才,也不可能所有的小孩子都能自学成才。只有学校这个平凡的先知具有如此伟大的使命,学校给了我们一条要远航的船,让我们可以走的更远,会看到更广阔的天地。
我爱学校,因为学校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物都值得留恋,牵挂和热爱。学校的花坛,教学楼,操场,跑道等等我都要印在心里,免得以后渐渐淡忘。教过我的老师,关心过我的同学,我的好姐妹都不能忘记,哪怕以后出国留学,也会记忆犹新。
我要与学校结下不解之缘,不管任何地方,任何时间,我都会一样热爱她。我要永远铭记着这悠悠母校情。母校,请你在花开树绿时永远记得我们,想起你的我们,即将毕业的我们......韩晶晶× 20 = 400
第二篇:悠悠母校情
悠悠母校情
高台是坐落在河西走廊的一颗明珠,南临祁连山,北靠合黎山,物华天宝,土地肥茂,水草丰富,有“塞上江南”的美称,“不望祁连山顶雪,错把高台当江南”是对高台的真实写照。祁连松柏千古隽秀,黑河清波万古流芳,为纪念红西路军在高台浴血奋战的悲壮历史,朱德总司令亲自为烈士陵园题名为“高台烈士陵园”,为高台带来了无限荣光。已故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叶剑英同志也曾在《西游杂咏·高台》一诗中留下了“悬眼城楼惊世换,高台为你着荣光”的佳句。高台一中——我亲爱的母校,就孕育在高台这片红色热土上,历经六十二年风雨历程,风采依然如故。
一场蒙蒙细雨,使高台县第一中学如茵的绿草赏心悦目,小径边的垂柳婀娜婆娑。在这个有着3200多名高中学生的校园里,听到的是文明礼貌的对话声,看到的是井然有序的教学场面。一中是一个占地面积110亩,绿化面积11380平方米,硬化面积14210平方米,建筑面积29120平方米,图书、阅览室、电教室、实验室均达到一类标准的信息化花园式学校。
身为正在一中就读的学子,我感到无限光荣与自豪,是“文明严谨,求实奋发”信仰、原则和“以人为本,注重发展”的办学理念,让我带着一份敬慕踏进了一中的校园,在接近两年紧张的学习和生活中,我深切感受到了奋进、和谐、严肃、活泼的良好校风,也感受到了兢兢业业、默默奉献的每一位老师对学生的关怀和关爱之情。
回首望去,亲爱的母校啊,您一路坎坷,一路轻歌,六十二年杏坛风雨,沐浴锦绣春晖,造就英才辈辈。遥想一九四五年九月,一群有志之士,白手起家,创业维艰,滋兰树慧,丹心一片,才有了今天的高台一中。您曾在历史的长河里几经沉浮,您也曾在改革的浪潮前迷惘犹豫,但无论如何,您屹立在高台这片热土上,始终没有迷失前进的方向,毅然决然地顺应着教学改革的春风,在两万多个日日夜夜里,带着坚信,走过了艰难与沧桑,走出了六十二年的灿烂与辉煌,当八千多名学子已经圆梦大学校园的时刻,当又一批学子敲响崇文楼“吉祥如意”钟、跨过“状元桥”、骑上“状元马”的时刻,十几万高台民众见证了母校教学又一次改革的丰硕成果。如今,当我们走进乡村的每一个角落,议论最多的是高台一中的长足发展,赞叹最多的是高台一中的繁荣昌盛,专注最多的是高台一中每年的状元学子,这些无不体现着高台人民对教育事业的殷切期望。
作为母校的一员学子,在高台一中这个大家庭里,我感受着母校温暖的阳光,徜徉着知识的海洋,回味着校园走过的每一个角落,真想为母校唱一首抒情的歌、写一首抒情的诗。在歌中、在诗中,写上我们学子的坚信,在每一位老师的辛勤努力下,在每一位学子的茁壮成长中,高台一中会在感恩教育中,输送出一批批感恩的学子,为高台实现跨越发展共同续写这永久的辉煌。
高三:王雪丹
第三篇:悠悠母校情1
悠悠母校情——回忆我的恩师
二十年了,恰似弹指一挥间。在逸挥基金学校,我开始了我的求学生活。她是搭载我梦想的第一艘航船,载着希望,在无垠的大海里乘风破浪,扬帆远航。直到现在我还认为,在母校度过的义务教育阶段,是我人生中最难以忘怀和对我影响最深的9年。记得我在大学时写给洪逸挥先生的信里也是这么表达过我感激之情——在这里我完成了九年的义务教育,它伴着我最初的成长,让我树立了人生的航标,同时我也见证了它的发展。至今,预备铃的声响、同学们井然有序地走进教室、在位子上正襟危坐的那一幕幕恍如昨日。
记得当时我们的老师教学有方,举重若轻。虽风格不一,却各有招数,有的侃侃而谈,有的娓娓道来,有的大刀阔斧,有的诙谐风趣。讲到精彩处,同学们目不斜视,洗耳恭听,如饥似渴、入心入脑,老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津津有味。逸挥基金学校的那一代的青年教师,像王洪彦、周峰波、洪爱玲、伊帆、杨德才、杨哲文、杨虹叶、刘铭剑、杨戈······则是我求学生涯里遇到过的最好的老师。有时他们课堂上,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会使我们茅塞顿开;有时,一段插曲,一个比喻,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学生刚才还屏息静气,突然会开怀大笑。看似老师信手拈来,抑或妙手偶得,实乃精心设计、苦心经营。是的,课堂是我们心驰神往的地方,老师是我们竞相追逐的明星。当然,九年的义务教育期间,我也有我心目中的特别的明星,我常常会跟人提起我五年级时的一位班主任,这位班主任,就是洪爱玲老师。
当然,我是个资质平庸之辈。五年级以前可以说是默默无闻——或者也会写些小孩子的“诗”——也因为上语文课写“诗”的原因,也曾在四年级的时候被当时的班主任方仁贵老师狠狠地惩罚过。害的我好一阵子灰溜溜不敢见人。但洪爱玲老师来了之后,我就改变了。可以说是她改变了我、影响了我,也使得我对教师这一职业始终充满着追求与敬意。记得第一次听洪老师讲课,她先作自我介绍,说她姓洪,来自黑龙江——黑龙江多远啊,几千公里的路途啊。真是神奇。对我这个宅居的家伙来讲,那是个不敢想象的遥远的地方。其让我觉得有意思的是——竟然在一个十万八千里的地方,也有跟我同样姓洪的。记得那节课,她出人意料的将鲁迅先生的《在仙台》提前到第一课来讲。老实说,如果以我现在的角度来评价的话,我不认为洪老师教学水平有多高,甚至,这给我留下刻骨铭心印象的第一课,我只感觉到她有些轻微的颤抖的声调,想来是紧张所致。但那节课,让我认识了鲁迅这个人以及他的行文的特别之处,也深刻的记住了洪老师这个人。记得洪老师在讲台上介绍鲁迅的文章里反语用法的时候,我内心产生的认同感。我一直在怀念她——我想,正是这位老师,让我喜欢上了语文,让我真正用笔来展示我的思考。她知道我对写作感兴趣,鼓励我多阅读一些名家随笔。我性格内向,她又极力推荐我参加各种活动。她担任班主任期间,我开始参
加作文竞赛、参加文娱汇演的相声表演、参加舞蹈队(当时是罗金英老师辅导)、参加乒乓球比赛——开始获得三好学生称号、优秀少先队员称号、优秀班干部称号·······她是一个怎样的老师呢?她是一个关心学生、呵护学生、理解学生的好老师。
后来上了高中、接受本科师范教育,我的头脑总会想到我在母校的一幕幕,想起了洪老师给我上的第一课。想到她对我们那么投入的关心,我慢慢地体会到:像洪老师这样一类的老师才是真正的老师!——她用生活在教书,她用情用心在引导我们这些孩子。记忆中课堂上洪老师的表情、声音,震慑每个同学心灵的气场,我想不出还有什么方式更能让小孩子领略真正的好文章、真正有力量的文章,领略阅读的乐趣。
那时我们似乎都不太怕老师,更多的是敬意。比如我们私下一班小孩子常常跑到洪老师的宿舍去找她聊天,找一些觉得好玩的问题请教她,有个别同学还直呼洪老师“爱玲姐”——有个很有名的女作家也叫爱玲,不过姓张。那时看到她在记单词,很是好奇。她的“英语比汉语好学多了”的说法让我们惊奇不已。又比如为了鼓励我跟方文尧参加元旦文娱汇演,花了好一阵子训练我们表演相声——我的普通话本土音太浓,她就让我不断地模仿磁带,估计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注意自己的普通话发音,后来也在学校广播台播过音——不期在我大学接受师范教育的时候,普通话竟然成为一门教师的专业语言,让我省了不少功夫。这样的生活片段太多太多。我想,我也要做一个像洪爱玲老师这样敬业的老师。也许就从遇见洪老师开始,我才体会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种称谓的意义所在了。遗憾的是,她教了我们一年的时间,就调到中学部去了。
母校的点点滴滴,总是温暖着我的心弦。回忆就是这样,有许多可以触动你心灵的,而又难以言喻的感觉,单纯而神圣。母校在我的记忆中就是如此。虽然扉页上有过些许的烦恼与不顺,但结语上却写满了欣喜与感恩。感恩是一种人生的新知,它使你明白善恶美丑;感恩是一种平和的心态,它昭示着乐观的人生;感恩是对给予者最好的报答,你的谢意是她莫大的欣慰。身在校园的你,也许感觉不出母校的恩惠,可一旦进入了社会,你会发现,校园的点滴是如此的动人。遗憾的是,你,再也回不去了。珍惜现在,回首时,你,方能品味逝去的美好——在这里我也写下曾在我接受本科教育期间鼓励我坚持对理想追求的洪逸挥先生的感激,写下曾给我梦想与希望的母校最美好的祝福,写下曾给我力量与坚强的恩师们的最崇高的敬意!
作者:洪辉嘉 单位:新城中学
联系电话:***
第四篇:悠悠母校情
悠悠母校情
高三(1)班耿贵强
匆匆三年,似云烟,一触即破,似红茶,品过后嘴中仍留有淡淡余香;似梦境,终究有梦醒的一天,但不能忘的便是那比天高、比海深的悠悠母校情。
回首时
当八月的细雨还在丝丝下个不停,我们便怀着一颗炽热的心走进了母校的怀抱,一切都是那么清新,那么自然,红红的花,绿绿的树在淅淅沥沥的雨滴中更显得生机勃勃了。一个崭新的环境,一张张陌生的面孔,也在欢声笑语中熟悉起来。在这里,我们将开始一段新的人生征程,于是我们也悄悄地在心底里下了一个鸿鹄之志。
回首中,我们开始明白:是母校给了我们又一个人生长跑的起点,是母校给了我们实现人生梦想的舞台,这一刻,希望在这里萌芽,激情在这里点燃,腾飞的双翅将从此展开。
经历时
忘不了每一位老师的谆谆教诲;忘不了每一位同学的热心帮助;忘不了我们迈错脚步时老师的细心的指引;忘不了朋友们在赛场上大汗淋漓的场景。
渐渐的,渐渐的,我们发现原来不是每一条鲤鱼都能越过龙门;不是每一只丑小鸭都能变成美丽的白天鹅。我们的人生航船迷失了方向,失落和痛苦不断的冲击着我们幼小的心灵,我们的位置在那里呢?就在我们灰心丧气时,母校没有将我们遗忘,她为我们派来了一
位心灵老师,她告诉我们做不了鲤鱼就做小鱼小虾,成不了天鹅就做一只普通的小鸭,不管在哪一个位置上,只要努力了就会有收获。于是我们又恢复了信心,找到了前行路上的启明星,又开始了艰辛的探索。
经历中,我们也渐渐的明白:在多少个日日夜夜里,母校一直陪伴着我们,也默默的支持着我们,与我们同乐,与我们同悲,引领着我们一步步走向成功。
展望时
六月的高考已在召唤着我们,我们已是羽翼渐丰的雄鹰,千锤百炼的青峰,挫折,我们已不再害怕;洗礼,我们更加从容。三年来,母校给予我们太多太多,我们能做的就是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母校,回报每一位辛勤教导我们的老师。
悠悠三年,再回首,母校的一草一木是那样熟悉;再回首,母校的一砖一瓦是那样的亲切。情谊无价,母校的情谊更是弥足珍贵,悠悠母校情,滴滴似水恩,将成为我们心中一个永恒的鸣奏曲。
评语:
回首,经历,展望。每一个时段都留下美好的回忆,每一个时段都浸透着母校融融似水情。小作者饱含浓情,感恩母校。从文字到结构,无不体现小作者的写作功底,结构紧凑,语言生动、感人。
(指导教师:安建辉)
第五篇:爱我母校演讲稿:悠悠母校情
爱我母校演讲稿:悠悠母校情
九(14)班 叶子璐
“鄱阳湖汇聚知识的大海,石钟山敞开智慧的胸怀,这里是我们希望的摇篮……”
——《希望的摇篮》
窗外,雨来;耳畔,风过。悠悠数载,似云烟,一触即破。
每个人心里都有着一个“香格里拉”,正如歌中所唱“那是我的家,我的天堂”。而我的心中也种着一片“桃花源”,这个家就是——母校。
无论是晨雾笼罩,还是夜幕降临,我总爱到校园内各处走一走,看一看,不为别的,只为去体会那种特有的朝气,只为去感受星星依偎在月亮身畔的那份浪漫与温情。春日,我陪你看“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勃勃生机;夏夜,我陪你赏“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的幽静;秋时,我陪你守“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寂寞;冬至,我陪你颂“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坚强不屈。
我爱校园的一切,每当充满激情走进校园,周总理的那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便在脑海中熠熠生辉,竟在不经意间成了当时最流行的语言。漫步校园,顷刻间连和风都变得铿锵有力,连柔嫩的花儿都变得坚强。站在东坡园,诵读着名闻天下的《石钟山记》,领略文学的魅力;夏日涤心池的莲花也别有一番风味;在难免乏味的学习时光来到书香苑感受知识的熏陶,给无处安放的心灵建一间小屋,这就再好不过了。
那一双求知心切的眼睛告诉人们: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烈日下我们挥洒汗水,灯光下我们奋笔疾书,赢来了一个又一个的好评,一句又一句的称赞,我想这便是校园给我们创造的财富!
母校,你是青葱岁月里最激昂的诗篇,你伟大的创造力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莘莘学子,让本无意义的白纸写满灿烂与荣耀。我热爱同学初逢时的“相见恨晚”;热爱老师讲课时的“浑然忘我”;热爱大家解题时的“焦头烂额”;更热爱我们被称赞时的“洋洋得意”……
母校,你给我的爱也许不完美,但却是我青春里最珍贵的回忆。愿我以你为荣,你能以我为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