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创建教育强县学校工作汇报
中学创建教育强县学校工作汇报
一、学校概况
xx镇初级中学始建于1968年(地处xx县xx部xxkm处),服务于xx个行政村,xx个村民组,服务人口xx人,服务半径xxkm。现有教学班xx个,学生xx人,教职工xx人。建校以来,学校坚持走以法治校、以德立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之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实施课程改革,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为学生未来奠基,使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为办学理念,以“一流的环境,一流的管理,一流的队伍,一流的质量”为办学目标。xx年创建为县级文明校园,xx年创建为市级文明校园。“双高普九”顺利通过省验后,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适时做出了创建“教育强县”的决定,学校快速反应,扎实安排,“创强”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简要汇报如下:
二、“创强”达标情况
1、普及程度:
(1)入学率:按县局学籍管理,每年免试录取,入学率100%。
(2)辍学率:根据省市县教育主管部门切实做好“控辍保学”工作要求,学校召开家长会,进村宣传,发放宣传单,大力宣传《义务教育法》,采取了学校领导包片,班主任包扶贫困生等一系列措施,严格控制学生辍学,辍学率为0.84%。
(3)17周岁学区内完成率为100%。
(4)教师情况:学校有专任教师xx人,其中本科xx人,专科x人,高级教师x人,中级教师x人,每年接受集中培训48课时以上,岗位合格率100%。
(5)校长情况:学校有校长1人,副校长3人,均获得《中学校长岗位培训资格证书》,岗位培训率达到省上要求。
2、办学条件
(1)校舍情况:学校占地vv㎡,建筑面积vv㎡,有教学楼x栋,x层xx间,教室xx间,教师宿办室xx间;综合楼x栋,x层x间,全部用作部室,公寓楼x栋,x层x间,可容纳xx名学生住宿,可供xx名学生同时就餐。
(2)仪器情况:总件数cc件,总价值zz万元,能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
(3)图书情况:学校共有图书xx册,其中学生用书xx册,生均xx册,教师图书xx册,师均x册,工具书x种,报刊杂志x中xx份,达到省颁标准。
(4)学校坚持借阅制度,借阅率达86%,实验室、微机室、语音室、音乐室、美术室开放率达100%,满足了教育教学的需要。
(5)理化生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开出率达100%。
(6)毕业率:xx年毕业生cc人,合格cc人,合格率为98%。
三、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保证“创强”工作顺利实施
1、组织学习“创强”工作的重要意义,增强做好“创强”工作的紧迫性和责任感。
2、组织学习《陕西省教育强县评估标准》,全面掌握8项基本条件和100小项评估要素,确保每个环节和细节达标。
3、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组织、指导和协调。成立了以小组为组长、3个副校长为成员的“创强”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以分管副校长为组长其余领导为成员的“创强”工作实施小组,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4、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省实施方案,分阶段分步骤推进,确保了每一个环节顺利实施,使“创强”工作落到实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为实现“教育强县”,我校的主要做法
1、提高认识,明确目标,合力攻坚。
为提高教师对“教育强县”的认识,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教育强县”有关法规、文件,解读“教育强县”评估标准,使教师对“教育强县”的重要性、必要性有明确的认识,对八项基本条件和100项评估要素有全面的了解。
把创建“教育强县”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摆在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各项工作,各部门密切配合,为此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2、完善机制,加强培训,提升师资水平。
学校高度重视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实行教师继续教育与岗位聘任,年度考核、职称评聘、评优树模等挂钩。实行先培训,后上岗制度,使广大教师和新课程一同成长。
学校还十分重视师德教育工作,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工作常抓不懈。首先对教师提出三项基本要求,即“一讲”讲奉献;“二爱”爱岗敬业,爱护学生;“三不断”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不断提高。其次,学校每学期开展一次师德评价调查活动,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对师德评价好的教师在校内通报表彰,对评价教差的教师进行个人谈话,限期整改;第三,每学年组织一次师德演讲比赛,弘扬师德精神,展示师德教育成果,深化“创先争优”活动,激励广大教师敬业乐教,献身教育事业。
3、规范管理,强化措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1)以《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切入点,强化学生养成教育,班主任和科任教师配合协作,关注“留守儿童”,对学困生跟踪教育,落实“能手优生双培”工作,针对本年级、班级存在的突出问题适时做好家访工作。
(2)每学年春季组织开展广播体操、队列队形比赛,秋季组织开展部分项目小型运动会,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丰富校园文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保证学生每天阳光体育锻炼1小时,让“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深入人心,落到实处。
(3)全面开展校标、校徽、校歌、校长寄语征集工作和“四风一训”建设。通过广泛征集、深入调研、充分论证,我们确定了校标:运用“xx”三个字的首字母进行变形和图形中的火箭之形,象征着学校辉煌的前景,预示着学校的跨越式发展;校歌:《自强·追梦》;校训:拼搏、开拓;校风:励志、崇德、创新、有为;教风:严谨、民主、博学、爱生;学风:厚积、有恒、善思、乐学。各班均设计了班训,不断充实精神文化的内涵。
(4)积极开展健康教育,认真贯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坚持板报宣传、广播宣传、举办讲座,培养学生卫生习惯。加强常见病防治工作,以预防近视、传染病为重点,把健康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工作始终,学生身体健康状况良好。把安全教育融入到健康教育之中,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配备兼职心理咨询老师,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辅导、教育和激励,增强他们抗挫折能力,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5)丰富活动载体,开展艺术教育。组建音、美兴趣活动小组,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并以美术、书法、音乐兴趣小组作为美育教育活动载体,推动学校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同时。为县中输送艺术特长生,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能力,引导学生走进艺术,建党节、建国节、元旦节等重大节日,学校组织歌咏比赛、诗歌朗诵赛等艺术展演活动,纪念党的丰功伟绩、缅怀党的光辉历程,展示师生的个性特长,让校园成为学生放飞艺术和展示才华的舞台。
(6)持续加强学校文化内涵建设。我们因地制宜、突出内涵,不断总结提炼办学理念,逐步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学校文化。积极探索和寻求学校精神文化的新途径,确定了“名人激励,理想寓人”的学校文化主题,这一鲜明的主题,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和浓郁的亲和力,鼓舞和激励着广大师生,营造全校师生“读名著、听名曲、学名人”的浓厚氛围。
1、坚持依法治教,教育法制工作机构健全,教育普法和执法工作做到规范化、制度化,实现了法制教育课“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制定了《学校章程》配备了法制副校长,制定了各类安全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安全演练。
2、坚持德育为先,把德育工作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丰富德育活动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教育,确定xx镇敬老院为德育基地,定期赴敬老院帮孤寡老人打扫房间、清洗衣服、捐钱捐物等献爱心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培养他们从小扶贫助残、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回报社会的情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制定了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方案,建立了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教学工作评价体系。按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规范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建立了课业负担监测、举报、公告和问责制度。校本教研工作成效显著,开发了校本教材《可爱的元中》,开设了校本课程。
3、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协调发展。成技校的培训工作与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项目紧密结合,工作有计划、有制度,培训率高。
4、实现“两基”目标并不断巩固提高,学生入学率100%,巩固率98%以上,关爱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建立留守儿童联系卡,关注他们的生活。
5、学校实现了办学条件标准化。先后配备22个功能部室,部室制度健全,仪器设备配置满足教育教学,帐表档案齐全,管理规范。
6、教师数量足、结构合理,本科以上学历93%,每位教师平均每年接受集中培训50课时。
7、能管好用好教育资金,教师绩效工资落实到位,各项专款及配套资金均能能规范管理和有效使用。
第二篇:创建教育强镇工作汇报
镇江一中创建教育强镇工作总结
创建教育强镇是巩固发展“两基”成果,落实“科教兴镇”战略的重大举措,近年来,学校围绕创建教育强镇目标,真抓实干,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形成了“务实进取,优先发展教育”的共识和合力,使我校的教育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学校创强工作在9月份顺利完成,为我镇创建教育强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回顾近年来我校的创强工作,有以下几点:
一、对照标准,制订规划,落实措施,扎实地开展创建教育强镇的工作。
为了贯彻落实省、市、县有关文件精神,创建教育强镇,我校成立了以校长张华俊同志为组长的创强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有关工作会议,认真学习省、市、县有关文件精神,明确了创建教育强镇的目的意义和开展自查自评工作的指导思想及工作程序,并根据标准分解指标,明确分工,落实措施,制定了《镇江一中创建教育强镇实施方案》,对照标准,找出差距,逐条加以落实。学校定期专题研究教育工作,不但听取各部门汇报,而且主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二、全面发动,统一思想,营造发展教育的氛围。
统一全校教师的思想认识,营造发展教育的氛围是创建教育强镇的前提。我们十分重视抓住各种机会,运用多种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创建教育强镇的目的意义、义务教育的政策和法规。及时召开教师学生会议组织宣传发动,使大家充分认识教育对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加速我镇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作用,进一步理解“科教兴国,科教兴镇”的战略思想,从而消除了等、靠、要的思想,增强了教育教育强镇的紧迫感和责任心。总之,为了进一步提高普及水平,创建教育强镇,学校从创造外部条件到为学校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做了大量的工作,全校形成了创建教育强镇的浓厚氛围。
三、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创造舒适的育人环境。
在创强工作开展前,我校规划落后,校舍残旧,门窗破烂,饭堂楼烂尾,教室设施落后,功能室不齐全,实验设备设施配备不足,学校校道旁挡土墙零落不堪,有泥石流隐患,围墙破残裂,学校绿化率低,晴天像黄土高原。为了改变以上破旧的校园环境,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我校从下面几方面努力:
(一)多方筹措资金,师生义务献工,合力齐创强
为改变以上落后的教育条件,我校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镇委政府的领导下,对整个校园重新规划,一方面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另一方面也努力发动校友、企业家捐资,其中93届校友捐款13万元建起一个高标准的水磨篮球场,全校师生共捐款12万多元。创强至今学校共计投入资金700多万元,含教学仪器设备114.6万元,上级拨款400多万元,自筹资金200多万元等。
学校师生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积极参与创强工作。除捐资外,还牺牲休息时间,利用节假日回校工作。近一年多时间里,教师献工200多天,学生献工100多天,维修校舍近5000平方米,种树130株,种草达5000平方米······
(二)加快基础建设,积极完善学校办学条件.搞好校舍维修建设。我校投入创强资金130多万元续建饭堂楼,建成准A级食堂,共三层,可容纳1000多人同时就餐。投入创强资金80万元用于教学楼维修。投入40多万元新建挡土墙500多平方米。其它新教师宿舍修缮费用约40万元、校道硬底化15万元等。共计投入300多万元,使校舍焕然一新,再无破旧、烂建筑。完善学校基础设施、教室和功能场室设置。
1、我校投入大量资金完善基础设施。其中用于400米环跑运动场改造、新建设四个水泥篮球场,一个水磨篮球场,三个排球场,三个羽毛球场,一个网球场。共计投入78.66 万元。生活后勤设备设施如课桌椅、饮水机、监控摄像等投入资金达66.6万元。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为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创强工作的顺利完成提供了有力保障。
2、在教学设备购置方面按照标准化学校标准,购置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14.6万元,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1467元。购买教学用计算机数125台,教师专用计算机40台等教学学实验仪器一大批。
3、现在教学楼内设教学班19个,普通教室23间,全部使用电教平台,教师办公8间,多功能教室、科学教室、体育活动室、体育器材室、卫生保健室、心理健康咨询室各1间。实验楼内设置物理实验室2间,化学、生物、地理、音乐、美术、书法、计机教室、图书室各1间,全部都按标准化学校布置。为丰富同学文化生活,增长见识,学校投入资金10万元新增图书8164册,学校图书室藏书达2.5万册。
校园文化完善。为营造文化校园,绿色校园,为使学生在充满文化气息的优美环境里接受熏陶,学校投入创强资金15万元,用于学校文化和绿化等。现在学校各功能场室到处可见文明标语,显眼处可见国学文化精粹,校园绿化面积达到9000平方米,校园里已是花草遍地,绿树成荫的优雅育人环境。
(三)创强改旧貌,学校换新姿。
通过教育创强改造,学校一改旧貌,展现新姿。现学校布局合理,环境优雅,绿草如茵。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文化广场读书公园相对独立,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宿舍楼、学生饭堂和教工宿舍错落有致,校道全部硬底化,创强期间栽花40000株,校园绿化率达到45%以上。新续建成的饭堂大楼,是准A级 食堂,配有标准化师生食堂操作间和餐厅,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吃饭难的问题。为改善教师安居而改建的新教师宿舍楼也已完工。现学校体育设施设备完善,400米环跑,足球场、羽毛球场、网球场等一应俱全。校内闭路电视监控和自动化办公系统齐备,功能场室全按标准化学校配置,学校图书室藏书2.5万多册,现代化教学设备完善,已实现班班有平台,办公全电脑化。学校已实现了校园园林化,三季有花,四季常青,优化育人环境,教育教学设施齐全,彻底改变了学校面貌。
四、存在问题
我校虽在2015年教育创强工作中顺利通过,但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教育创强资金缺口大,筹措资金压力大,现学校负债达200多万元,且个别项目仍然需要继续投入完善;二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教育科研水平有待全面提高;三是校园文化建设相对薄弱,未能形成特色。
五、下一步工作部署
(一)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多渠道、多方位争取社会各界力量对教育事业的支持,通过捐资捐物助学等方式,使全社会都能继续参与到“创强”工作中来,营造全民助学的氛围。
(二)强化提升教育工作内涵。通过实施创强各项工作,不断提升全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完善教育教学管理机制,提高教学质量。
今后,我校将继续加大投入、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关注教育发展,以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强镇为契机,加快改善办学条件,推进教育现代化学校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第三篇:晨光小学创建教育强区工作汇报(2000)
重内涵发展 创品牌学校
办人民满意教育
——晨光小学迎“督导评估考核及教育强区视导”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今天,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到我校考察指导工作,是对我们学校的极大鼓舞和鞭策。首先,我谨代表全校师生,对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几年来,在立山区委、区政府对教育的高度重视下,区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立山区晨光小学以“创名校、做名师、育英才”为办学目标,以内涵发展为核心,扬特色,创品牌,赢得了家长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
——学校办学条件基础良好
晨光小学坐落在立山区曙光地区,创办于1950年,先后有6所小学全部并入我校,学校规模不断扩大。
1、校园校舍:
学校占地面积14592m2,建筑面积9200m2,固定资产157.672万元。学校教学区、办公区、体育活动区、三区布局合理。学校拥有较现代化多功能晨光电视台直播室、电子备课室、实验室、音乐室、舞蹈室、美术室和荣誉室等19个多功能教室,校园整洁美观,育人环境舒适。
2、师资队伍
我校师资队伍优良。现有在职教职工85人,师生比为1:。其中研究生1 人,本科,本科以上学历占教师总数 %。其中中学高级教师2 人,小学高级教师 人,小学一级教师 人;教师中有省级骨干教师3人,市级骨干教师11人,区级骨干教师10人,校级骨干教师10人,骨干教师占30%。
——学校办学环境日臻改善
近几年,区委、区政府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不断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不断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使学校步入科学发展快车道。
2010至今年区政府区教育局投入 万元,用于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其中标准化操场 万元、学校正门2.295万元。66.5万元用于班班通工程建设。配备30台电脑,打印机2台5880元、复印机一台 9370元、速印机9000元。摄像机35760元、音响系统8.5万元。2012年投入 万元天之阳光体育用品。其中添臵大鼓、小鼓等总计 万元
学校自筹10万元进行楼内外整体宏化和建设。
——学校办学成绩社会满意
一、环境建设别具匠心
学校重点对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整体规划:二楼以革命传统教育为主题,设臵了国防教育宣传展板;三楼以“翰墨飘香”为主题,悬挂了体现民族气节的诗篇以及学生的书画作品;四
楼方厅悬挂的“博、思、儒、雅、明、理”六个醒目大字,时刻提醒师生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言谈举止。三个方厅的主题设计与我校“崇文尚德”校风相得益彰,提升了学校的文化品位。
二、两个队伍凝心聚力 班子队伍:
几年来,我校加大了领导班子队伍建设力度,把真正有能力、有干劲、有激情、讲奉献、会团结、会创新的领导放在重要领导岗位。通过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领导管理机制,打造了一批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的领导干部队伍。
教师团队:
学校狠抓教师专业素质提高,打造品牌教师群体。学校通过承担课题研究,上研讨课、竞赛课,送教下乡等方面为教师搭建成长平台。三年来,我校教师共获得省级奖励10余人次,市级奖励20余人次。我校省级优秀班主任阚爱红老师、省园丁创业标兵吴琦、市优秀青年教师王琳琳老师曾多次随同鞍山市师德巡讲团进行演讲,她们的事迹也多次在《鞍山电视台》、《鞍山日报》、《钢都周报》上予以报道。2008、2011年教师节,市委书记、市长谷春立两次亲临我校慰问优秀教师。
三、德育活动主题鲜明
我校坚持以德育为首,挖掘德育空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创新拓展德育阵地。
我校的校园电视台是我校德育教育的一块重要阵地,学校对校园电视台进一步建设,改进栏目丰富主题,完成多频道切换技术处理,实现了声像同步播放,完善了灯光效果、背景屏幕处理。儿童节前夕,为了让孩子们过一个轻松快乐的节日,晨光小学积极筹备了以“缤纷童年•快乐成长”为主题的“我上电视啦”大型活动。5月29日,晨光小学校园电视台播放厅内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意韵丰富、动作优美的歌舞;轻松活泼、童趣昂然的童话故事……精彩纷呈的活动表达了同学们喜悦心情。本次庆“六一”活动,学校面向全校学生,给每个孩子一个平等的机会,去参与,去体验,去感受,使“六一”庆祝活动真正成为孩子们展示自己的大舞台。
2、开展主题鲜明德育活动。
学校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开展主题鲜明地德育活动。“开学首日,孩子收到老师名言红包”活动,让孩子们伴着名言警句的激励健康成长;各班级开展的“激励卡---红、绿、蓝三色卡”制度;每年6月份的艺术节,学生在内容积极、健康向上的小节目中既受到美的熏陶。
在一系列的教育活动中,塑造了一批批健康、阳光、充满爱心的晨光学子:我校学生向公交车献小垫;倡导绿色环保;勤奋、阳光女孩勤勤边学习边帮姑姑卖海鲜得事例分别被千山
晚报以“座位不凉心更暖”“鞍山有个卖海鲜的小女孩” “让你的小风筝飞往加拿大”为题进行专题报道。
四、艺体教育精彩纷呈。
学校大力推行阳光体育系列活动,形成了浓郁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2010年9月召开的大型体育艺术节,让学生在竞技体育活动中,去感受什么是拼搏,什么是坚持。校园腰鼓队、校园足球队又为我校阳光体育大课间增加绚丽的一笔。鞍山电视台《热点聚焦》栏目期对我校的阳光体育活动进行了专题报道。学校先后获得辽宁省体育达标先进单位、鞍山市体育对抗赛小学组第一名、全国校园足球赛鞍山赛区我校进入“四强”、市体育运动会道德风尚奖、区田径对抗赛小学组第一名、立山区中小学冬季三项赛第一名、区大课间优秀组织单位等多项荣誉。我校代表全市小学在鞍山市阳光体育现场会上作经验介绍。
五、教学工作稳步提升。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我校在教学工作方面的目标是:提升教师业务素质,打造优质、高效的精品课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工作室建设日益完善:我校鼓励教师有一技之长,积极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成立了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工作室。各工作室在活动中不断完善,团队成员整体素质不断
提升,工作室已初显成效。
2、专家引领初显成效:我校先后邀请市教师进修学院赵伟处长、市教研员赵烨老师、区进修学校副校长徐岩等到我校进行听课、评课以及做专题讲座,市教育科研所所长张升阳也到我校指导课题研究工作。我校教师对教学中的困惑问题及时与专家探讨,提升教师业务素养。
3、教研活动搭建平台:我校教研活动主题的确定做到两个围绕:围绕区教学工作要点进行;围绕我校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二者相互结合,突出教研活动的目的性、针对性与实效性。同时又率先参与了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实验基地的网络教研,教师通过网络视频,与北师大教师零距离接触参与教学研讨,这一活动为我校教师专业发展实现质的飞跃搭建了平台。
4、开门办学家校互动:我校在2010年的10月份以及今年的4月份,两次开展“了创魅力活力校园,办人民满意教育”开门办学活动,邀请家长及教育局、社区领导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通过开放了魅力校园、开放精彩课堂、开放专家讲堂使家长及社会各界真正发挥监督作用,促使老师在备课、讲课两大常规性环节上进一步精细化、科学化,提高课堂效率。切实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落到实处。
5、班班通工程惠及师生
我校在全区率先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以常态进入班级、惠及每个学生的目标。2011年学校抓住“落实辽宁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实验学校建设”工程的契机,大力推进学校教育硬件建设,不断提高师生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在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方面做了探索,使广大师生更加享受现代化教育资源带来的优势,我校也成为立山区唯一一所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实验学校。
6、共同体建设推波助澜
第四共同体成立以来,在立山区小教科、区进修小教部的直接参与和指导下,作为牵头学校以“携手共进整合教育资源 彰显优势协调共同发展”为主题,积极开展了成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活动。“第四教育共同体”开展了大课间校际学习观摩活动,红烛颂”优秀教师事迹演讲。第四教育共同体“牵手课堂”精品课例观摩活动,教育强区材料观摩等。“第四”教育共同体通过以上联动模式,较好地推进了五校的教育均衡与协调发展,取得一定成效,也让五校师生收获良多。
六、特色教育工作成果显著
学校充分依托社会资源,以国防教育为载体,开发了校本课程——《国防教育读本》。并通过开放国防展室、办国防手抄报、开展国防知识竞赛、等活动,使学生知我国防、爱我国防、强我国防。学校的军威震震军体拳、军姿雄风军训队、军旅之声童谣传唱、军歌嘹亮合唱团,受到市教育局体卫艺处领
导的一致好评。《鞍山电视台》、《辽宁日报》,《钢都周报》等多家新闻媒体予以专题报道。
从2005年开始,我校又进行了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研究工作,学校的推普宣传活动得到市区领导的高度赞扬。在迎接国家二类城市语言文字检查工作中接受了省领导的检阅,得到省市领导认可。
——学校未来实现跨越发展
先后荣获得了全国语文教改示范校、国家心理健康示范校、全国优秀少先队,东北三省美育先进单位,省国防教育示范校、省语言文字示范校、省教育收费示范校、鞍山市特色学校、鞍山市文明学校、鞍山市绿色学校、市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市体育达标先进学校、立山区课程改革先进单位、立山区教师专业技能大赛优胜单位等多项殊荣。
总之,我校办学条件和教育教学工作能不断改善和登上新台阶,与区委、区政府领导集体作出的一系列重大的正确决策、与各级领导对教育的高度重视是分不开的。展望明天,晨光小学将一如既往地秉承“办人民满意教育"这一目标,务实创新,努力铸就晨光小学新的辉煌!
第四篇:创建现代化标志性教育强镇工作汇报
我们镇素有“垦区重镇”之称,教育一直是我们新湾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张重要“名片”,也是我们着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自去年镇党委、政府提出创建杭州市现代化标志性教育强镇的目标以来,全镇上下对“创强”工作的思想认识统一,行动步调一致,计划措施周密,效果体现明显。相信通过我镇的“创强”工作,一定会推动全镇的教育事业发展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全镇的各项工作也一定会实现一个新的跨跃。s0100
一、本镇的自然、社会、经济、教育概况
我们镇位于萧山的东北部,东接农
一、农二两个农垦场和83021、83351两个部队农场,南连党湾镇,西邻省级中心镇—义篷镇,北靠广袤的萧山垦区,距杭州市中心约40公里,是萧山一个比较典型的垦区镇,也是全区区划面积最大的一个建制镇。全镇总区划面积88.6平方公里,下辖17个行政村、1个社区,3.6万人口。通过历届党委、政府和全镇人民的不懈努力,依靠上级各个部门的大力支持,目前,我们已经跻身省级教育强镇、省级卫生镇、杭州市小康乡镇、杭州市新农村乡镇和杭州市双拥模范镇的行列。去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1.3亿元,比上年增长42%,农民人均收入超过1万元(10016元),财政预算内可用资金2408万元。
作为萧山的垦区镇,新湾的文化底蕴并不深厚,发展条件也受到客观环境的制约,但这几年随着杭州发展战略的转移和环杭州湾产业带的兴起,新湾的区位优势不断凸现,发展潜力不断放大,外界对新湾的认同感和美誉度也不断提升,让我们党委、政府和全镇人民对今后的发展充满信心。更让我们感到高兴的是,新湾历届党委、政府多年形成的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和持之以恒努力打下的扎实教育基础,使我镇教育事业一直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前列。全镇现有初中2所,中心小学3所,镇中心幼儿园1所,公办民工子弟学校1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共有中小学专任教师211人,其中初中专任教师90人,小学专任教师121人。共有在校初中生1581人,小学生3250人,在园幼儿1050人。目前,全镇有省级示范初中、示范小学2所,省一级成校1所,杭州市级示范初中、示范小学2所,杭州市级示范幼儿园2所。
二、创强的主要措施
开展杭州市现代化标志性教育强镇创建工作,是我镇继2001年创建为省级教育强镇后又一次新的目标提升,应该说这次“创强”的要求更高、内涵更深、难度更大。为了保证“创强”目标的如期实现,我们主要致力于在以下“四个坚持”上做文章、下功夫、求突破:
(一)坚持以教育优先为引领,切实推进教育强镇战略
我镇历届党委、政府都十分重视教育,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实现“九五”教育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制定了加快发展教育的“十五”规划。近年来,为争创杭州市现代化标志性教育强镇,镇党委、政府不失时机、精心造势、周密部署,坚持把“创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作为党委、政府向百姓承诺的重大实事工程来进行重点实施。由于镇党委、政府历届领导都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因此,镇政府的大楼却仍是20多年以前建造的旧式楼房,不仅空间小,而且很多办公室连空调都没有安装。为保证“创强”工作的顺利实施,我们具体做到“四个到位”:
1、做到组织领导到位。确定争创目标后,镇党委、政府专门建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创强”领导班子,组织有关力量,对照杭州市现代化标志性教育强镇的规定标准,对全镇的教育硬件设施再次进行调整和投入。同时,由党委、政府牵头,多次召开社会事务办与辅导学校两个层面的专题会议,分解任务,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辅导学校全力抓、有关部门配合抓”的良好“创强”氛围。在实施的过程中,镇党委、政府还多次听取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创强”工作汇报,积极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努力确保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2、做到制度落实到位。为了把对教育的重视真正形成持久的规范,我们相继建立健全了党政班子成员联系学校调研和专题研究教育工作制度,一年一次教育工作会议制度,镇人大主席团对教育工作专题调研视察制度,镇党委、政府班子成员定期听取教育工作汇报制度等相关制度,使党委、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纳入了正常化、规范化的轨道。
3、做到资金保障到位。我们新湾是萧山的一个经济欠发达镇,客观上财力不足,但镇党委、政府始终坚定这样一个信念,就是最穷也不能穷教育,财政最困难也要保障教育经费的最大投入。~年,全镇财政收入2408万元,用于教育1269.6万元,教育的拨款占全镇预算内专用资金的52.7%,年人均预算内教育经费353元,年人均教育经费579元;中小学生人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小学225元,初中339元;实际公用经费:小学776元,初中1141元。同时,镇政府还切实加强对农村教育事业费附加的征收和管理,按规定足额征收,~年征收农村教育费附加607万元,占上年农民人均收入1.84%,较好地保障了教育的经费来源。
4、做到整改落实到位。针对预查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镇党委、政府认真讨论,落实整改。为保证“创强”经费的投入,镇政府决定取消原定于05年实施的3个项目:一是取消了新湾镇首届全~动会,二是取消了在全镇安装治安电子监控系统,三是取消了塘新线两侧的改造工程,投入500多万元用来新建新湾初中、镇小塑胶田径运动场,宏图中心小学食堂兼风雨操常增加计算机170台,多媒体50台,全镇中小学课改起始班全部安装了多媒体。镇中、镇小新增加计算机房,其它学校增加计算机数量。同时对四大系统、八类教室进行了投入和改造。10月份通过了学前教育达标镇验收。应该说整改措施有力,投入力度大,这对经济欠发达镇来说,做到这一步确实很不容易。
(二)坚持以资源整合为抓手,确保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整合优化办学资源,是我镇构建现代化教育强镇的重
第五篇:创建现代化标志性教育强镇工作汇报
我们镇素有“垦区重镇”之称,教育一直是我们新湾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张重要“名片”,也是我们着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自去年镇党委、政府提出创建杭州市现代化标志性教育强镇的目标以来,全镇上下对“创强”工作的思想认识统一,行动步调一致,计划措施周密,效果体现明显。相信通过我镇的“创强”工作,一定会推动全镇的教育事业发展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全镇的各项工作也一定会实现一个新的跨跃。
一、本镇的自然、社会、经济、教育概况
我们镇位于萧山的东北部,东接农
一、农二两个农垦场和83021、83351两个部队农场,南连党湾镇,西邻省级中心镇—义篷镇,北靠广袤的萧山垦区,距杭州市中心约40公里,是萧山一个比较典型的垦区镇,也是全区区划面积最大的一个建制镇。全镇总区划面积88.6平方公里,下辖17个行政村、1个社区,3.6万人口。通过历届党委、政府和全镇人民的不懈努力,依靠上级各个部门的大力支持,目前,我们已经跻身省级教育强镇、省级卫生镇、杭州市小康乡镇、杭州市新农村乡镇和杭州市双拥模范镇的行列。去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1.3亿元,比上年增长42%,农民人均收入超过1万元(10016元),财政预算内可用资金2408万元。
作为萧山的垦区镇,新湾的文化底蕴并不深厚,发展条件也受到客观环境的制约,但这几年随着杭州发展战略的转移和环杭州湾产业带的兴起,新湾的区位优势不断凸现,发展潜力不断放大,外界对新湾的认同感和美誉度也不断提升,让我们党委、政府和全镇人民对今后的发展充满信心。更让我们感到高兴的是,新湾历届党委、政府多年形成的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和持之以恒努力打下的扎实教育基础,使我镇教育事业一直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前列。全镇现有初中2所,中心小学3所,镇中心幼儿园1所,公办民工子弟学校1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共有中小学专任教师211人,其中初中专任教师90人,小学专任教师121人。共有在校初中生1581人,小学生3250人,在园幼儿1050人。目前,全镇有省级示范初中、示范小学2所,省一级成校1所,杭州市级示范初中、示范小学2所,杭州市级示范幼儿园2所。
二、创强的主要措施
开展杭州市现代化标志性教育强镇创建工作,是我镇继2001年创建为省级教育强镇后又一次新的目标提升,应该说这次“创强”的要求更高、内涵更深、难度更大。为了保证“创强”目标的如期实现,我们主要致力于在以下“四个坚持”上做文章、下功夫、求突破:
(一)坚持以教育优先为引领,切实推进教育强镇战略
我镇历届党委、政府都十分重视教育,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实现“九五”教育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制定了加快发展教育的“十五”规划。近年来,为争创杭州市现代化标志性教育强镇,镇党委、政府不失时机、精心造势、周密部署,坚持把“创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作为党委、政府向百姓承诺的重大实事工程来进行重点实施。由于镇党委、政府历届领导都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因此,镇政府的大楼却仍是20多年以前建造的旧式楼房,不仅空间小,而且很多办公室连空调都没有安装。为保证“创强”工作的顺利实施,我们具体做到“四个到位”:
1、做到组织领导到位。确定争创目标后,镇党委、政府专门建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创强”领导班子,组织有关力量,对照杭州市现代化标志性教育强镇的规定标准,对全镇的教育硬件设施再次进行调整和投入。同时,由党委、政府牵头,多次召开社会事务办与辅导学校两个层面的专题会议,分解任务,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辅导学校全力抓、有关部门配合抓”的良好“创强”氛围。在实施的过程中,镇党委、政府还多次听取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创强”工作汇报,积极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努力确保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2、做到制度落实到位。为了把对教育的重视真正形成持久的规范,我们相继建立健全了党政班子成员联系学校调研和专题研究教育工作制度,一年一次教育工作会议制度,镇人大主席团对教育工作专题调研视察制度,镇党委、政府班子成员定期听取教育工作汇报制度等相关制度,使党委、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纳入了正常化、规范化的轨道。
3、做到资金保障到位。我们新湾是萧山的一个经济欠发达镇,客观上财力不足,但镇党委、政府始终坚定这样一个信念,就是最穷也不能穷教育,财政最困难也要保障教育经费的最大投入。2004年,全镇财政收入2408万元,用于教育1269.6万元,教育的拨款占全镇预算内专用资金的52.7%,年人均预
算内教育经费353元,年人均教育经费579元;中小学生人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小学225元,初中339元;实际公用经费:小学776元,初中1141元。同时,镇政府还切实加强对农村教育事业费附加的征收和管理,按规定足额征收,2004年征收农村教育费附加607万元,占上年农民人均收入1.84%,较好地保障了教育的经费来源。
4、做到整改落实到位。针对预查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镇党委、政府认真讨论,落实整改。为保证“创强”经费的投入,镇政府决定取消原定于05年实施的3个项目:一是取消了新湾镇首届全民运动会,二是取消了在全镇安装治安电子监控系统,三是取消了塘新线两侧的改造工程,投入500多万元用来新建新湾初中、镇小塑胶田径运动场,宏图中心小学食堂兼风雨操场。增加计算机170台,多媒体50台,全镇中小学课改起始班全部安装了多媒体。镇中、镇小新增加计算机房,其它学校增加计算机数量。同时对四大系统、八类教室进行了投入和改造。10月份通过了学前教育达标镇验收。应该说整改措施有力,投入力度大,这对经济欠发达镇来说,做到这一步确实很不容易。
(二)坚持以资源整合为抓手,确保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整合优化办学资源,是我镇构建现代化教育强镇的重大举措,也是保证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从2001年开始,我们围绕这一重大目标,精心谋篇布局,积极科学论证,切实加大调整力度,使新湾的教育亮点更亮、重点更重,实现了更高层次上的快速协调发展。具体我们做深了“三个点”的文章
1、坚持把突破点放在调整优化教育布局上。小而散的教育布局,是我们农村教育多年积存的一个现实。为了突破这一瓶颈制约,镇党委、政府站在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高度,大手笔规划,超历史投入,高起点建设,2000年投资1500万元实施了新湾镇中易地新建工程,新建的新湾镇中占地面积43335平方米,建筑面积15406平方米,不仅大大提升了办学档次,而且走活了新湾教育的整盘棋,起到了“四两拔千斤”的作用。2002年,我们将原新湾初中校舍划分两块,大块划入镇中心小学,小块作为成校教育用房。通过这一重大调整,不仅撤并了原共建、共裕、建华三所村完小,使我镇成为全区第一批结束村完小历史的镇;而且更好地实现了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现在我镇形成的“一成、二中、三小、五幼”的总体教育布局,可以说校校有精品、有亮点,成为新湾教育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2、注重把关键点放在改善优化教育环境上。近年来,政府已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用于教育事业建设,各中小学校的教育环境均得到了较大改善。目前,新建的新湾镇中校园环境优美,硬件设施完善,建有计算机网络、闭路电视、通讯、广播4个校园系统,设有语音教室1个,电脑教室2个,被确认为省现代化教育技术装备I类标准学校、省农村示范初中、杭州市文明学校和萧山区一级学校。经扩容改造后的新湾镇小办学条件更是日趋完善。植物园成为学校一大景观,有天桥与校园相连,整个校园四季葱绿,凸现了校园的人文景观。学校设有3个电脑教室和电子软件资料室,建有校园网络管理中心,安装了校园通讯、闭路电视、智能广播系统,是萧山区第一批“一级中心小学”和“省示范小学”。2004年镇政府投入300多万元用于前进中心小学旧教育楼改造;2005年镇政府又将对宏图中心小学食堂和风雨操场建设,预计投入300万元。
3、注意把着力点放在均衡发展各类教育上。一是高标准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在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广泛开展“一纲四法”宣传的基础上,我们通过多种有效措施,多渠道地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入学问题。04年镇关工委向困难学生发放就学资助券85700元,资助困难学生123名;新湾镇中自96年起已连续20次开展向身边同学捐资助学活动,师生捐款累计达20多万元;新湾镇小的师生还自发为民工子弟学校的外地学生慷慨解囊、奉献爱心。这些捐助活动的开展,有力地保证了全镇适龄儿童依法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04年全镇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均为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为100%和100%,7—15周岁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100%,17周岁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为100%。二是积极提升幼儿教育档次。近几年来,我镇先后将三所中心幼儿园改制为民办公助的办园模式,既增强了办园的内在活力,又加快了幼儿教育社会化、幼托一体化进程,现镇中心幼儿园和前进幼儿园已成为杭州市农村示范幼儿园。2005年,全镇3—5周岁幼儿入园率为103.8%。05年,对照杭州市学前教育达标镇标准,镇党委政府制订创建规划,拨出专项经费,落实专人负责,镇领导高度重视,现已顺利通过萧山区首批学前教育达标镇验收。三是有效推进成人教育。镇成校坚持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充分发挥成校的多种功能,扎实有效地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和科普知识教育。04年共组织各类培训近40期,受训8900人次,占劳动力总人数41.2%。积极开展扫盲工作,全镇青壮年非文盲率达99.4%。与此同时,镇成校还积极与中等、高等学校挂钩,组织开展各类学历教学活动,目前通过成校学习取得高中、中专毕业文凭的88人,取得大专毕业文凭的87人,现在在读的大专、本科148人。为提高成人文化素质,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三)坚持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着力打造特色教育品牌。
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