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想品德课堂上绽放美丽的乡土之花

时间:2019-05-13 19:52: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思想品德课堂上绽放美丽的乡土之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思想品德课堂上绽放美丽的乡土之花》。

第一篇:在思想品德课堂上绽放美丽的乡土之花

在思想品德课堂上绽放美丽的乡土之花

“思想品德课讲的内容太枯槽,“我们不喜欢生硬呆板的说教,” “思想品德课的话题太大太空,离我们的生活太远”„„这是一些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看法。确实思品课的基本理论抽象而深奥,思品课的教材也存在着滞后性的弱点。怎么能让学生喜欢呢?我注重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乡土资源,让鲜活的社会素材进入课堂,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实现教材与学生现实生活交融,更好的实现“三维”目标,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一、发掘乡土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弥补教材缺陷

教材是一种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缺乏吸引力,就是政治教师“照本宣科”,教学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它不仅使学习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隔离,也与学生长远发展相去甚远。发掘乡土资源,在教学上适当地运用,能更清楚地说明教材,弥补教材之缺陷。因为这些资源从根本上来说就是生活在学生身边的、学生也非常渴望能够了解的东西,将这些内容补充到课程中去,学生能不感兴趣?在学习《我国的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时,我组织同学们到靳江边采集了大量的数据,拍摄了大量的实地照片(照片都标注了文字说明,如“河面上漂浮的白色污染”“变黑的河流”“成堆的垃圾”等)。最后形成图文并茂,说服力强的材料——《靳江污染情况调查报告》。实践证明,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如在教学“我的角色,我的责任”这一框时,我就选用了曾在长沙读书,后在宁乡花明楼政府工作过的“2005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洪战辉”的事迹。让学生分析洪战辉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他充当了哪些角色?承担了哪些责任?然后,再让学生结合自身谈谈什么是责任?我们应承担哪些责任?这堂课,正是运用了热点话题“洪战辉的感人事迹”,让学生的情感不断升华。思想品德课程资源极大丰富,它是动态的、多样的、开放的,它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出现在国内外的各种舞台,发生于每一天。学校所在地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社区、部分等社会资源,大江大河、山川湖泊、风景名胜等丰富的自然资源都是思想品德教学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如: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走进企业,了解这些企业和这些企业家的成功经验可以磨练学生的意志;邀请司法工作人员来学校给学生作法制讲座可以提高学生遵纪守法观念;游览风景名胜和自然风光可以让学生体验对生命的关爱和陶冶高雅的情趣。当我们把思想品德教学置于广阔的社会现实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在实践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感悟人生的真谛,找到做人的尊严和生命的支撑点,这样的思想品德教学将是对学生终身受益的。这就弥补了教材中的案例远离生活的缺陷。达到活跃课堂,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因此在丰富教学内容,弥补教材缺陷上,乡土材料起到了教材所不能比拟的作用。

二、选用乡土资源,激活课堂氛围,实现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多运用乡土资源,可以使学生受到感情上和思想上的震动,激发出对家乡的强烈的感情。

例如,讲《感悟当代中国先进文化》时,我问学生:你认为我们长沙的文化有什么特色?你最感骄傲在哪?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七嘴八舌,答案五花八门,但有一点共通的是对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所以,不用我布置,他们课外收集了不少资料,有人对长沙的旅游文化感到自豪,有人感到长沙的饮食文化有悠久的历史,有人认为湖湘人的创业精神很了不起„„讨论完之后我在用多媒体展示长沙的名人、岳麓书院、省博物馆、长沙臭豆腐、天心阁、橘子洲头、国防科技大学银河计算机、刘少奇故居、雷锋纪念馆、四羊方尊、长沙走马楼吴简等,让学生们感受长沙的丰富文化,然后再升华到整个国家文化的教育。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也进行了一次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教育,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巧用乡土资源,改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实效

不同的教学方式,学习状况会有较大差异。有一组研究数据显示不同方式对学习掌握知识的不同效果:讲课5%,阅读10%,视听20%,演示30%,小组讨论50%,实际操作75%,教会学生立即应用所学知识90%。这组数据表明,课堂的上课方式要灵活多变,尤其要给学生充分的参与的机会,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巧用乡土材料、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手段如采用分组、辩论、小品表演、社会调查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形式合理调整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例如,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时,我在完成新课的讲授后设计了思想交流——“共创和谐美好校园生活”的环节:文明、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是同学们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你认为我们学校或班级的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有哪些做得不够好的地方?同学中有哪些不文明的行为存在?为了营造美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你认为应该怎样做?你会怎样做?因为班集体的荣誉关系到每个人,所以学生纷纷指出自己班有哪些做得好或者不好的地方,学校还有哪些需改善。再加上最近长沙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城市这一素材,引发学生思考,积极讨论,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使他们更加理解精神文明建设需每个人的共同努力。

四、把握乡土资源,创设生活情景,营造生活化的课堂氛围

联系学生生活经验的课堂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学主体的作用,大大提高学习时的注意力和主动性。因此,选择利用学生较为熟悉的乡土材料讲授新课,能使课堂教学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讲《感受身边的变化》时把长沙市新旧城区和农村变迁的图片进行对比,学生们有说不完的亲历感受,这样让学生由身边巨大变化感受到党的富民政策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道德情感。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资源异彩纷呈的今天,乡土资源为丰富教学内容,落实生活化教学理念,提供了非常好的资源利用契机。犹如一汪清泉不断地滋润着思想品德课堂,为思想品德课教学注入勃勃生机和活力。教师要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与策略的指导下,关注乡土素材的时代教育意义及其对学生健康成长的价值取向,对乡土素材做到精心收集、正确分类、合理筛选、恰当运用,精心设计教学,促进学生开展生活化的研究性学习和体验性学习活动,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实效性。让我们在思想品德课堂上绽放美丽的乡土之花。

第二篇:在舞蹈中绽放美丽之花

在舞蹈中绽放美丽之花

---记第五届中小学艺术展演心得体会

山东省昌乐及第中学 高二28班 黄佳惠

舞蹈是一种真情倾诉,它唤起人性美好的回忆;舞蹈是一场美的盛宴,它勾起无数人对美的眷顾。

-----题记

轻柔的春风带着一丝愉悦,如四月里的阳光,照耀着我们成长。敲响时光的钟声,打开记忆的话匣,暮然回首,回首那些令人难忘的夜晚……

换上舞鞋,兴奋地走进舞蹈教室,跟着老师照葫芦画瓢地学了起来。一会儿伸长手臂,一会儿又旋转、弯腰、抬头、挺胸、收腹、一点也不含糊。自己觉得学得有模有样,可看到镜子中的自己和老师的优美舞姿比起来,差远了。我便在舞蹈教室努力练习,压腿、下腰,痛苦的训练,并不是一般人能体会,能感受的,那种钻心的疼,不禁让我嚎啕大哭。

当我想到在璀璨的舞台上,随着音乐的消失,那种满足,酣畅的幸福的感觉。膝盖上的乌青,数不清的眼泪,满头的汗水,一切已不再重要。这让我慢慢地懂得了什么是“舞蹈”,它是一种心灵的感触,身体上的疼痛成就了心灵上的成长,舞蹈让我学会了坚强与坚持。

第一次看到舞蹈《盛世鸿姿》,我便被它不扭捏的舞姿设计,柔情外表的大方和大气深深地吸引,想一个东方国度的细微与宏

大间,本就该这样的刚柔并济,胸怀宽广。其实,这个舞蹈不过五、六分钟,但就是这短短的几分钟,我就被引领进入舞蹈所需的情绪和故事中去。

舞台是我的梦。用优雅的舞步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表达出内心的激情,我喜欢那种自信的感觉。有些人觉得跳舞是耽误学习,但我并不这样觉得,我认为它会激发我的学习兴趣,让我学到更多东西,我在舞蹈中成长。就像陈欧说的:“你有你的规则,我有我的选择,你否定我的现在,我决定我的未来”。

我喜欢舞蹈胜过一切,我愿意放弃其他,不知道原因,只是一种模糊的感觉。《新妓生转》中芙蓉阁的老板娘对丹丝兰说:“舞蹈跳到一定程度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有一种灵动优雅的氛围包裹着她。”冰心从印度蛇舞的轻颤中感受到激情和细腻,白居易为公孙大娘剑舞的凛冽气势所震撼。舞蹈是一种激情的幻化,我在阳光下舞蹈、我在阳光下成长,终将绽放出一树繁花。

指导教师:扈芊倩

第三篇:让语文课堂上的法制之花悄然绽放

让语文课上的法制之花悄然绽放

获嘉县位庄中心校苏章营小学 于方

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振兴民族的希望。小学阶段孩子们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发育阶段,有着极强的可塑性。近年来,青少年犯罪问题十分突出,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重视。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更多注重情感的熏陶,却忽略了法制方面的引领。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提高分辨是非和遵纪守法能力,逐步形成积极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责无旁贷。我尝试着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叶圣陶说过:“学语文就是学做人。”教材中的课文,是学生最熟悉的文字材料,也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文本如矿藏,只要我们充分地去挖掘,语文学科中那些文质兼美的作品,就会成为法制天地。语文教材中的法制内容不可能处处明显,它往往是内在的、深层的,甚至是隐蔽的。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从多方面用心去挖掘,以提高法制教育渗透的成效。适时挖掘课文中蕴含的法制因素,可以直接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在教学《凡卡》一文时,通过学习,学生了解了课文的内容,知道了本文写于1886年,它反映了沙皇尼古拉三世时,无数破产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课文尤其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情,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凡卡是在大城市---莫斯科中做学徒,但在老爷们的眼中,他却是一个连猪狗不如的东西,他在那里受到了侮辱,受到了歧视,受到了毒打,受到了无数的伤害。课文的结尾以凡卡做梦的形式反衬了凡卡的悲惨遭遇。这篇课文文质兼美,感情真挚,相信每个人读了都会为之动容,替弱小无依的凡卡将来的命运担忧!在对这篇文章的教学上,我让学生用自己的童年与凡卡进行对比,使学生的品行得以陶冶,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的同时,适时地发出提问:事情如果发生在我们今天这个法制社会里,凡卡除了选择离开,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摆脱自己的悲惨遭遇?这时,同学们的思路将像开了闸的洪水,纷纷发言:可以向公安机关投诉,给鞋匠阿里西涅和老板娘以惩治;可以写信给儿童保护协会,让他们出面保护凡卡......此时,我趁机宣读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内容,讲解了一些法律知识让学生知道,在不触犯法律的同时,我们还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我们自己。这样的教学既使学生学得轻松又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这可真是:寓法与课堂,教生细无声呀!

二、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识字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在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2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新课标要求我们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所以在写字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如教学“囚”字时,我为了让学生识记准确,叫学生站起来分析字形,学生当时是这样分析的:一个人被困在一间没有窗户和门的房间里,我对学生的观察给予肯定、表扬,并及时加以点拨:“那这个人还有自由吗?”就这样,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字形,再同做人处事相联系,将识字写字教学与育人结合起来,让学生既掌握了字的结构,同时又受到了法制教育。

三、在安全班会课中渗透法制教育

在每周的班会安全教育课上,我都会有意识的渗透一些法制教育,激发学生思考,深化对某一现象或者某一件事情的认识。例如:在新学期开学第一课的安全课上,我不仅让学生利用多媒体课件看一些安全教育案例光盘,让学生通过这些形象生动的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交通事故就是死亡的代名词,这个是个沉重的话题反复提醒人们:只要你一出行,便同交通安全打上了交道。例如“酒后驾车”“违反交通”这一社会现象,就是人们一直关注的社会热点之一。我还结合春节时一些醉酒驾驶者酿成的血案进行讲解,又让学生把一些交通法规安全牢记在心,从中渗透交通安全法制教育。倡议大家文明出行,生命第一,坚决向不文明交通行为、交通陋习说“不”。每次安全班会课后,我都会提醒大家:遵守法律法规,就是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为了他人,更为了自己,让我们认真学习道路交通法规,严格遵守交通法规,告别不文明的交通行为,乘文明车,走文明路,做文明人,自觉做到——交通安全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努力做个懂法知法、遵规守纪的文明公民!让你我的生命多一份保障,让整个社会更加安定和谐!

四、通过口语交际与习作渗透德育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学校即生活,生活即学校”。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对世界观的形成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也应适时渗透法制教育。我经常引用生活中的、报刊上的、电视上的那些违法犯罪的事件,组织学生进 行口语交际,因为这些最能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和交流的热情。特别是秋季由于人们急于晒粮食,占用了大半个路面,致使学校外村一个上学的女生由于躲避不及路边晒两村民放置的木头而被迎面而来的大卡车当场撞死的事件,使当时随行的孩子们小小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动,他们发自内心的感慨,劝告同学们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近日,有些社会上的小混混在凯旋路上公然拦截小学生要钱,学生家长和孩子们个个气愤填膺。我会因势利导宣读《中华人民共和 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第三十四条中称“严重不良行为”里第三点是“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孩子们纷纷表示,对于这样的行为,应当及时制止,制止不了应该告诉老师或者其父母,采取措施严加管教。通过讨论交流,深化了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也强化了对法律法规的认知。

总之,语文教师只要善于捕捉和创造各种时机,将法制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就一定会让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既能学到知识,又能增强法律法规意识,踏踏实实做事,堂堂正正做人。让我们携起手来使学生从语文学习中受到法制教育,让法制教育之花在语文课堂上悄然绽放!

第四篇:恐怖之花的美丽绽放

恐怖之花的美丽绽放

——浅谈哥特式小说的美学内涵

最近美国上映的暮光之城,吸血鬼日记等恐怖影片深受大家的欢迎特别是深受青少年的欢迎。这让我不禁想起了西方文坛史上备受争议的哥特式小说。很多学者认为哥特小说是一种离经叛道的文学现象,充满了惊险与刺激,不利于人身心的健康发展。但我认为这类小说的结构要素并非只有“恐怖”,并且这种“恐怖”也和后来的灵异小说、恐怖小说、恐怖性经典小说等小说形式的“恐怖”有着本质差异,哥特式小说具有丰富的美学内涵。

哥特式小说是18世纪末出现于英国的一种新的文学模式,它以独特的神秘恐怖和浪漫风行一时,环境多为荒郊充满阴森恐怖的城堡,故事往往发生在过去,特别是中世纪,情节充满鬼怪、神秘失踪、攀力、乱伦、幽闭、骇人听闻,甚至常有鬼怪精灵或其它超自然现象、离奇事件,人物多怪异、畸形、变态、阴冷,小说气氛阴森、神秘、恐怖,充满悬念.风格上常常有一定的理性色彩。本文主要从阴森场景、恐怖意象、崇高理论方面论证哥特小说的美学内涵。

一、阴森场景的制造

爱伦·坡是哥特小说的代表人物,他对哥特小说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力。他笔下的恐怖是多种多样的,而场景气氛的营造最体现他的统一效果论,有的凶杀场景像被割裂的伤口一样隐隐作痛。在《扼舍古屋的倒塌》中,坡巧妙地将空间、光线、色彩等元素结合起来渲染恐怖的氛围:古屋外“枯死的树木、灰暗的墙垣和水波不兴的小湖一足一种令人讨厌的神秘雾气”、古屋内“黑色的檀木地板”、“黑色的帷幔”、“白色的裹尸布”和“灰墙”透露出阴郁灰暗、沉重死寂的铅一般的恐怖色调,加之“隐士家的房门的破裂声”、“从府第传来的模糊不清的声音”、“巨龙临死前的惨叫声”与“刺即的拖的很长的、极其反常的尖叫声和摩擦声”交相呼应,带给读者视觉和听觉的强烈冲击和心灵震撼,让人恐于展卷又欲罢不能。哥特故事一般发生在荒野、废墟、地窖中,场景通常阴森潮湿恐怖。坡的奇思妙想成功地作用于读者的心灵并产生共鸣,“恐怖”其实是作者与读者的合谋。爱伦·坡利用场景的烘托以及细节的描写营造恐怖气氛以激起读者充满恐惧的快感,有的恐怖场景残忍得令人触目惊心,如在《黑猫》中“我”心狠手辣地用刀剜出黑猫的眼珠,不久又把黑猫用绳子吊死在树上,最后用斧头砍死妻子并把尸体砌进墙里。任何人可能都难以承受这种阴森恐怖的视觉冲击,都会产生压抑紧张而又无法逃离的心灵恐惧,但这是一种欣喜得恐惧,也是一种恐怖的安谧,正体现了哥特小说独特的审美价值,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二、恐怖意象的意义

恐怖意象除了作者在小说中描写的鬼魂、幽灵、怪兽和“不可知物”还包括其他与死亡密切相关的意象例如《黑猫》里的黑猫,猫的眼睛,《红死魔的面具》中七间色彩不同的屋子。前种属于“超现实恐怖”,所谓超现实恐怖就是超越现实的来自虚拟世界的恐怖,这种恐惧不但不会产生实际危害,反倒能让读者产生若即若离的特殊快感。一种恐怖意象越是描写的荒诞、离奇、不可思议,我们越是能够从中获得乐趣,而常见的事物即使被描写的再可怕刺激,我们看了后由于缺乏那种出格的痛楚,因而并不会留下深刻的记忆或思考。后一种属于具体恐怖,这种都是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的。《黑猫》中闪烁着幽灵之光的猫眼象征着可以识破和洞穿人的恶毒内心的能力,而“绞刑架”图案则是时刻煎熬着行凶者的良心,成为“我无力摆脱的梦魇的化身” 作者反复强调黑猫形象,反复重复黑猫

故事,意在提醒读者“黑猫”在小说中已不是一个简单的“物”,而是一个恐怖的意象,在唤起读者恐怖感的同时还能唤起刺激和愉悦的感受,这是一种非理性意志的表现所唤起的审美愉悦。《红死魔的面具》突出地运用了暗示死亡的意象。小说中七间屋子从东到西颜色分别为蓝、红、绿、橙、白、紫、黑,正是人生不同阶段的象征,分别代表出生、幼年、肯年、壮年、中年、老年、死亡的不同生命时期;房间由东至西有其深刻的象征意义:每日太阳都会东升西落,而太阳的东升象征着生命的初始,西落象征着生命的终结即死亡。因此故事中七个房间的排列便代表了生命的轮回。人们害怕黑色屋子实际上就是对死亡的恐惧;工爷从东到西匆匆穿越六个房间倒毙在最后的黑屋里,象征着生命旅途由生到死转瞬即逝。黑乌檀木时钟就是丧钟,时刻提醒着城堡里的人们,无论是谁都难逃死亡宿命。死亡的阴影如同梦魇围绕着小说中的人物,死亡的意象冲击着读者的视觉神经和心灵。

作者采用这些意象深入到人内心的阴暗角落,揭露其隐蔽的内心世界、暴露隐藏其中的邪恶,让人不寒而栗。这些恐怖意象的运用增加了作品的恐怖色彩,同时使恐怖渗入到读者的心灵深处,带给读者惊耸恐怖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哥特式小说在更广阔的审美空间上实现了与读者的心灵沟通。

三、从崇高的理论看哥特小说

无论是恐俱还是诡异的美学特征都使得哥特小说呈现一种特殊的美感。这种美感是一种整体的审美氛围,即一种自由与愉快的审美快感。正如康德的崇高理论说论述的:“恐俱的崇高”、“高贵的崇高”、“壮美的崇高”,都是把对象放在主体心灵中的反映的角度去理解的,依次反映了对象在主体心灵中引起震撼的强度。因此,美的愉快与质联系着,而崇高的愉快与量联系着;美带有一种促进生命的感觉,是想象力的自由游戏,产牛直接的愉快,崇高经历一个生命力受阻碍的瞬间,然后是生命力的强烈的喷射,它是以不愉快为中介的愉快(李璐璐 安徽师范大学)。

席勒认为,一切异乎寻常的、神秘的、难以捉摸的东西,还有黑暗等,都是观照的崇高对象。异乎寻常的、充满神秘诡异的黑暗事物也是常常出现在哥特小说中,如霍桑的《牧师的黑面纱》黑面纱作为一个诡异的甚至有此恐怖的事物贯穿于整篇小说。德行高尚、众人敬仰的青年牧师突然戴上了一张神秘的面纱,终生不肯摘除,让教民们猜疑的恐俱。他为什么戴上面纱?而这面纱为什么是黑色的?牧师至死也没有透露这个秘密。在人们看来,牧师脸上的黑面纱象征牧师的内心罪恶,他为一名少女做安魂祷告,在下葬的路上,有人竟然感到牧师与少女的精灵在手挽手地踱步。小说自始至终没有对牧师的一切行为做任何的解释,在牧师看来,这个世界是处处充满罪恶的,甚至“大地也遮着自己的黑色面纱”(爱伦·坡小说精选 陈良廷译),但是只有他才敢站出来认罪。因此,牧师也算是个举世独醒、举世独清的人物了,但是这种清醒和勇气只会给他带来源源不断的不理解和痛苦,让他带着无限的悲伤和孤独直到老死。黑色背负着痛苦、悲伤、抑郁、孤独、隐蔽等诸多内涵。黑面纱在此不仅是一件黑暗的道具,更是一种人性罪恶的象征,并且是一种不能示人的隐秘罪恶。读者通过对-黑面纱的惊恐,产生了一种畏俱感,崇高油然而生。

崇高理论与哥特小说的互文性,不仅使得哥特小说的审美特征凸显,而且也阐扬了崇高理论。这为进一步探索哥特小说的关学内涵有着重要的不可忽视的意义。

总之,哥特小说是西方文艺园的一朵奇葩,其具有的美学内涵远不止我上面

所提到的。不管人们接受与否,它的存在都使整个西方文学生动起来了。恐惧其实与怜悯一样都能使人产生一种自由的宣泄感和对恐惧的征服感,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悲剧的快感”,是一种壮美。恐怖与美的经典组合常常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蕴而且能升华并且净化读者的心灵。

参考文献:

1、爱伦·坡著、肖明翰译:《爱伦·坡哥特小说全集》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2005年版。

2、【英】伯克著、李善庆译:《崇高与美——伯克美学论文选》上海三联书店1990年版,第157-158页。

3、黄禄善:《哥特式小说:概念与泛化》

4、朱振武:《爱伦·坡小说全解》学林出版社2008年版。

5、李艳:《当代西方恐怖美学粗描》

6、高万隆:《论英国哥特式小说》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三期,

第五篇:让生命之花美丽绽放(观后感)

让生命之花美丽绽放

——电影《绽放》观后感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绽放,生命之花的绽放无疑是最美丽的。在电影《绽放》里有那么一群残疾人,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歌唱生命、歌唱未来,他们——绽放了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生命之花。

我在看到电影中的大哥哥大姐姐时,感到了震撼,是啊,身体存在着缺陷的残疾人,他们是怎么坚强的活下去的?没有人告诉我答案,也许他们自己也不知道,但是他们确确实实活了下去,并且表演出了自己美丽的生命。我记得弹钢琴的那位盲女孩曾经说过,“我也觉得一个盲女不应该有那么大的追求,但我不甘心。”在那一刻,我真真正正感觉到了,她是属于这个世界的,比任何人都要健全,最起码她比我们要坚强、要勇敢。

回顾自己我们是属于一个健全的人,但是我们真的健全吗?我们没有属于自己的追求,没有对生命足够的珍惜。我不懂,为什么偏偏是自以为健全的我们,却丧失了属于一个正常人对生命的珍爱?我也反思自己,也许电影中的“残疾人”真的比我们要健全吧。

在这些残疾人的生命中,他们受到了数不清的打击,这些打击不仅来自身体,更多的是心灵,在他们的生命里,一切都是灰蒙蒙的,即使阳光也驱散不了的黑云笼罩在他们的头顶,一般人受不了的打击全部加在了他们的身上。看了他们的经历,我想——他们的生命早该结束了吧,也许他们自己也这么想吧!

在片尾,那位身有残疾断了一条腿的大哥哥深情地向剧场的人们

诉说出了自己的心声,我感觉眼睛模糊了,不是为了他,好像是为了自己。我看到了,许许多多的残疾人在微笑着,他们并没有一味地哭泣,像我们想的那样生活在不变的黑暗中,他们的生活充满阳光,他们依偎在了一起,用彼此受伤的心灵去慰藉别人受伤的心灵。我为自己的想法自惭,我为自己的做法悲伤,我为自己的人生羞愧,更重要的是我为美好的生命而哭泣。

故事还没有结束——我在心中说,只要有着阳光,每个人都会绽放出自己的生命之花,无论是什么样的人,都会美好的生活在阳光普照的生命中,即使有狂风暴雨,即使有风吹雨打,也不会影响在激流中破浪向前的生命。那一个个勇敢坚强的生命啊!在激流中前进吧!在狂风中咆哮吧!在阳光下舞动吧!让生命之花美丽绽放!

班级:七年级二十二班

姓名:陆劲速

指导老师:李云

下载在思想品德课堂上绽放美丽的乡土之花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思想品德课堂上绽放美丽的乡土之花.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绽放美丽心灵之花》课后反思

    一听说班会的主题是“寻找最美丽的心灵”,我便引导学生们围绕主题,用眼睛去发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用纯真的心灵去感受真善美。确定这个目标后,我将班级分成了三个小组,学生们积......

    让研修之花美丽绽放(最终五篇)

    让研修之花美丽绽放主编:瞿燕虹桥二中坐落于江海明珠——南通城的西南。学校占地面积 25811平方米,建筑面积 15300平方米,绿化面积 8800平方米。校园在发展、变化、完美之中,逐......

    绽放生命之花[★]

    绽放生命之花生命是什么?有人说,生命是宝藏;有人说,生命是黄金;我说,生命是花,就像春天绚丽多彩的花,世界因如花的生命而精彩绽放„ 可是,有的人却轻易让生命之花过早地凋谢了。也......

    绽放生命之花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绽放生命之花》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中,是人类用一颗热爱生命的赤诚之心,编制了一条文明的生命之河。生命是何等的宝贵......

    绽放生命之花

    绽放生命之花 潘方婕八(3)班 让心灵起舞,让梦想高飞,让心底的花绽放。——题记 你是否见过随风飘荡的蒲公英?你是否见过漫天飞舞的柳絮?你是否见过原野上成片起伏的野花?它们在阳光......

    绽放梦想之花[定稿]

    绽放梦想之花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绽放梦想之花》。 船因为有舵而远度巡航,雏鹰因为有翅膀而翱翔蓝天,而人因为有梦想而铸就生命的辉煌。 “为民除......

    绽放文明礼仪之花

    绽放文明礼仪之花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更是一个“文明古国”.讲文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与义务.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文明意识越来越强烈.一个......

    绽放梦想之花

    绽放梦想之花 深沉忧郁的紫,那是浪漫的标志;生机勃勃的绿,那是生命的象征;洒脱的红;那是青春与梦想的颜色。 正处于青春期的我们,拥有无限激情,怀揣着红色的梦想,一步一步向心中最璀......